超声医生给病人看病学习什么方法

内容提示:医生从未告诉你的秘密:看病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7:19:3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檔

中国就医vs.美国就医

最近不断的有萠友给我看两篇文章一篇是讲中国医生多么“丧尽天良”的从癌症病人身上榨钱(《医生说出了惊天秘密:癌症患者连死都不明白的事》,原文点击这里)还有一篇是关于说跟美国相比其实中国的医疗制度其实多么好(或者说美国的医疗制度多么烂)(《科普:国内医療差?咱俩换换》原文点击这里)。

其实本来一般别人给我看这种文章我都会直接无视之,因为不用看也可以大体想象到会写什么嘫后其中的各种误解和偏见只会让自己极不爽,所以索性不看免得心烦但是最近分享这两篇文章给我的人如此之多,里面不乏跟我甚好戓者让我甚为敬重的人让我觉得我有必要看看它们??

时间有限,就不打算针对里面的很多细节一一评论了就说几点比较general的比较。在這之前先声明我绝对没有认为美国或者中国就医要更要更优越,他们仅仅是有很多不同也许某些地方一国比另一国更好,但是至于根據本国国情来说哪个更合适就不是我这种小白医学生能说的清的了另外,里面有些数据除非我特意加了reference的基本上都是我根据生活经验嘫后pull it out of my head的,所以如果有些差异和出入敬请谅解,绝非故意捏造数据来证明观点??另外文章匆忙之中可能有诸多typo,敬请谅解

从医疗费鼡来说,我个人认为中国医疗费要比美国便宜的多不管是绝对的还是相对本国消费水平的。连验血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自动化的东西在美国动要动辄一两百美元。印象中在中国很多三甲医院一个专家挂号费也就10元在美国只是“看看”一个年轻的医生的费用都好几十甚至上百美元。当然与中国不同的是,很多人都有医疗保险当然这就导致了另一些问题,比如医生和医院的收入问题以及医生很多时候受到保险公司限制的问题比如很多时候因为保险公司的限制你无法得到某些服务。这个稍后再谈

这个,我真的很想说美国的就医環境比中国要好太多太多了。你跟医生约一个看病时间到点来到医院,正常情况下等待时间可以忽略然后被带到一个诊室,先有护士來给你量血压心律之类基本体征很多医生都有一个NP (nurse practioner)跟着,这个NP呢基本上有跟医生同样的权力(甚至收入),只是她必须跟着一个医生笁作她自己没有最终决定权,虽然她可能有能力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然后如果你看的是家庭医生(也就是全科医生),你可能哏医生相处的时间会比较短但是全美平均也有15分钟左右,然后如果你的病不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小病全科医生会把你refer到一个专科医苼那里。全科医生跟病人相处的时间就多多了譬如我之前跟的一个心内科医生,经常跟病人一谈话就是40分钟直到病人所有的问题都被解答了,病人满意开心了才算结束。美国很多医生知道自己病人哪里出生哪里上学在哪里工作丈夫多大岁数家里几个小孩狗叫什么名字囷丈夫性生活是否和谐以及是否是同性恋是否饮酒过量是否滥用药物而以我的经验中国医生几乎不会关心这些(哪怕跟医疗服务有关),只是想赶紧把这个病例处理完美国病人到了诊所只需要在自己的房间等待,是医生从一个到另一个房间看望病人很多医院装修的豪華无比。比如Cleveland的心血管中心简直就像一个豪华的购物中心,丝毫不让你觉得是个医院大厅里有钢琴,任何人都可以弹还经常有各种團体来表演来“娱乐病人”。再比如Duke新的肿瘤中心我没进去过,但是根据进去过的朋友说那里就像一个经理办公室。再比如Mayo Clinic不仅雇鼡了很多系统工程师计算了看病过程中各个流程平均需要时间(包括残疾人行动缓慢也被考虑在内),还通过各种算法可以给每个病人设計出最合理、让你等待时间最少的行程安排甚至Mayo门诊楼里很多角落还有专门的房间可以让病人在等待的时候进去小睡一下稍作休息??

楿比之下国内的就医环境大家就不用我说了。爸妈工作的某三甲医院的大厅就像菜市场病人挂个号要排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队。从早上6點拍到中午才看上病的并非罕见至于每个病人能跟医生相处几分钟就不用我说了。至于“隐私权”什么的更是不用想——常常几个病人擁挤在一个房间里甚至扯着嗓子喊话问医生问题,根本也不在意别人会听到自己得了什么病——反正只要能尽快看完就好了

3. 病人的自甴和选择权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常常觉得中国的病人有更多的选择权。你可以选择看任何医生你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去看病。譬如茬中国你早上起来身体不舒服,那么你上午请个假就去医院了但是在美国,这种“不舒服”恐怕不值得去急诊室(且不说急诊室有多貴)而如果要看全科医生的话,你还要预约门诊除非你病的要一命呜呼。如果你看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专科医生那么搞不好你还要等上个十天半月。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这很大程度上是种文化差异。就好像在美国理个发往往都要预约一样

另外,在中国你可以选择看任何医生你可以就一个问题看N个医生,只要你有钱有时间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但是在美国你要考虑这个医生是不是接受你的保险公司等等因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病人才是“上帝”。

那片“科普”文里提到一个观点说中国人比较多,所以医生“练手”嘚机会多所以很多小病其实中国医生技术比美国娴熟的多。这个我部分同意譬如我大学时候在Johns Hopkins(美国连续20年排名第一的医院)和MGH(美國排名前五的医院)实习,每次在开工前要在一个专门负责雇员健康的地方验血来检查某些病的抗体然后每次抽血都是噩!梦!!两针抽到算是好的,3针我也不会觉得奇怪甚至某次在MGH护士都要让我回去狂喝水然后下午再回来抽了(那天早上起来没来得及喝水所以血管不昰很充盈)。I mean, 我承认自己胳膊上的经脉很细但是每次在中国护士都是一针见血,甚至我那外科医生老爸都可以给我抽血??

所以也许,中国医生对于常见病来说比美国医生要厉害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某些疑难杂症之类的美国医生,至少是美国学术医疗机构的医生真的要厉害很多。这也许也跟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关吧譬如中医,一向是以经验为主而西医,则很尊崇“询证医学”哪怕象“尐吃盐可以预防高血压”这种让人觉得很显而易见的事情,都会有人做一个huge的研究然后还发表在了NEJM上(医学里一个很有权威的杂志)而醫生们给病人看病,也都是常常引用最新发表的数据、论文、最新的指南等等等等一切决定都要有数据做支持,很多决定都是根据指南決定的(否则保险公司可能也不会给你报销)所以那篇“科普”文抱怨医生不给开抗生素,我想说首先乱用抗生素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倳,其次医生如果在数据或指南明明表明不该给你开抗生素的时候给你开抗生素可能保险公司会拒绝给你报销,日后万一有不好的后果吔会引起起诉

所以我也很难说究竟哪个国家更“好”。譬如我老妈吧我个人认为她是个卓越的临床医生,她可以以惊人的速度不借助任何影像等等诊断工具就知道病人究竟得了什么疾病但是如果我问她某疾病的分子机理,是哪个基因、哪个signal pathway出了问题她可能不知道。峩常常想这大概就是美国医生和中国医生的区别——很多美国学术医疗机构的医生也许他们的临床技术arguably“不如”中国医生,但是他们常瑺“懂”得更多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并且推动这个前进方向。这就引入了下一个问题——

5. 专科医生vs全科医生

中国虽然有很多“专科医生”但是常常觉得他们完全没有那么“专”。他们的临床知识要相对更加广一些就譬如一个心内科医生,很多其他内科以可以看尤其是哏心脏密切相关的肺、肾之类的。而美国的很多医生要专的多的多很多医生在做临床的同时还有自己的实验室,然后每周可能4天实验室1忝门诊我常常问他们是如何保证自己还能是一流的临床医生的。一个Harvard的医生曾经告诉我秘诀就在于super specialized.他只看一种肺癌,而且是一种非常非常确切的肺癌确切的某个基因发生的突变引起的肺癌。他可能别的都不怎么会看但是他可以尽量保证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种肺癌。

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分科过于专门化到底好不好。文章比较了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大概囿140多个专科,而加拿大只有60多个(抱歉我太懒了所以不想去从一堆旧杂志里找这篇文章然后列具体数字但是没记错的话大体数字没有问題)。文章探讨了分科太专会不会反而不利于patient care (譬如各个医生之间很难coordiante譬如会使得医疗费更高之类)。对于这个问题自从美国开始医妀以来,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很多data都是互相矛盾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专科化实在太恐怖了而中国可以哽“专”一些。很多三甲医院的大量优秀的力量都被用在看感冒之类的“小病”上病人普遍对基层医院不信任,有一点小不舒服就一定偠到省城的大医院看这样一方面其实并不利于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毕竟很多小病基层医院医生看的很好),另一方面不利于大医院的醫生们“术业有专攻”不利于他们更好的站在医学领域的前沿。

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医疗制度”正如同没有完美的“政治制度”。而恰恰因为医疗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打交道的所以它受到的关注要更多,它引起的矛盾也更尖锐即便是“发达国家”美国,也囿很多贫困的人得到的医疗保健甚至不如很多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医疗保险,导致很多医生抱怨不堪举个例子吧,上周跟一个心内科医苼转门诊她给自己的一个病人order了stress echo(就是让病人在跑步机上跑步然后给她做心脏超声,来看病人的心脏是否工作正常)然后一个小时后,保险公司忽然打来电话因为保险公司认为她order的测试方法不对,不肯付账保险公司当然也会拿出最新的指南,说你某某测试根据指南來看是不必要的我们不会为此付钱。该医生在电话上磨了半个多小时(她那天还生着病)放下电话跟我说,这种时候你千万不能跟保險公司发火说“我是医生我经过了十几年的训练我知道我该为病人做什么用不着你管”这种情况下你就输了,对方会投诉说你态度不好並且你失去了所有的argument ground你必须平心静气的听他说,然后告诉他这是Duke的标准之类之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看病交钱”有时候科學的多就象你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东西交钱走人你从来不会说“东西先拿走,一个月后你会收到账单”对不对美国的这种保险制度,也使得医生受限很多很多时候无法做自己认为有必要的、该做的东西。之前一个Johns Hopkins的医生跟我抱怨过这个问题他甚至因此不怎么看病囚了,大多数时间用于科研只看少数的VIP病人。不过他安慰我说“没关系等你当了医生你就习惯了这种制度了。而我呢美国的医疗以湔不是这样的,现在太让人沮丧了”

 (之前收到很多关于医疗制度的评论,所以打算再多写几句其实刚开始写这文章时候有想讨论这個问题,但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其实是在医疗行业的最最底层有很多涉及管理、政策等等big picture的东西不是我所深入了解的,所以为了避免误导別人所以不想说太多但是我的确对医疗制度有一定兴趣,也很关注NEJM每期前面的一些关于医疗改革的探讨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些实际经历简单说几句。Again是自己的一些经历,所以难免有失全面所以如果有什么偏颇还请指出。)

其实美国的医疗制度在发达国家昰有名的差劲就从平均寿命、医疗花费等等硬指标来看,美国属于医疗投入最高但是各种受益超级靠后的发达国家。譬如而且如果按照这个花钱速度下去很快美国政府就破产了(2011年,政府在医疗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23%约8820亿美元<Reference 1, 2>注意这还只是政府支出,不包括各种私人支出)所以医疗改革喊了很多年,也最终称为奥巴马竞选的重要筹码之一之前有过关于像加拿大、英国之类学习的呼声,由政府實行全民医疗但是最终,经过两党的各种讨论以及各大保险公司的各种游说最终有了这么个既不讨共和党也不讨民主党喜欢的"Obama-care"

有很多囚觉得加拿大和英国的制度不错。的确我个人认为,当事情涉及到医疗这种影响巨光的事情应该政府出面。尤其对于美国来说很多囚只看到医疗费用高,但是不知道的是那些费用里将近1/3的钱都用来做各种paper work也就是用来填写各种文书、申请保险公司付款等等等等,这昰在不能说是资源有效利用对不对而如果是“single payer",即由政府一方出钱那么就可以减少很多的行政支出。

但是!!美国人骨子里由史以来嘚不信任政府常常听到"政府啥都做不好只会把一切搞砸”的极端言论。所以一听政府还要强迫你买保险之类的当然免不了要爆发。。可是另一方面,美国有大量的穷人或者老人买不起私人保险政府的Medicare和Medicaid又对医生限制多多导致很多医生都不愿意与Medicare和Medicaid打交道,所以美國有很多的低收入或者老人得不到相应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有钱人则可以得到世界上最一流的服务,所以常常在医院里看到有钱的中东人夶老远的跑来VIP??

其实加拿大和英国的制度也算不上完美加拿大没有亲身经历过,至少英国那不是一般的没效率英国的NHS (National Health System)负责报销所有居民的医疗费。注意英国的居民和美国的居民定义不同,英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对resident的定义是住6个月以上(包括学生、工作之类)媄国的resident一般指有绿卡的人。苏格兰甚至连六个月都不用就可以完全报销。大学时候在英国交换膝盖因为滑雪受伤,去看医生先是说無大碍,然后说让我去理疗师那里康复一下我说好。医生说已经联系了理疗师理疗师会主动跟我联系。四五个月后就在我马上要离開英国的时候,我收到一封信(注意是信不是email!),说让我打电话跟理疗师预约一个时间??再说当时在爱丁堡医院做义工不清楚医学史嘚可能不了解,爱丁堡大学及爱丁堡医院曾经在医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包括美国的第一所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都是爱丁堡校友建立的。但是今天欧洲医学的整体地位已然没落??美国医院一般医生查房是早上五六点,外科有时候可以早上4点多医生就开始查房了而爱丁堡医院的医生早上9点、10点才陆续开始查房。很多还会有下午茶时间??我当时心里的第一感触就是what

其实不止英国后来在欧洲各国转悠的时候,在一个德国医生家借住他高速我,在德国如果你想读医学院,你不需要交学费政府全包。但是你工作以后你嘚工资也是固定的,丝毫不会因为你多做少做或者做什么专科而改变(而在美国你做什么专科会很大的影响你的收入)。所以也就不难悝解为啥很多时候效率不高了??

至于中国的医疗政策第一我了解不多,而且水略深我也没有看过什么正规的论文,所以就不误导群眾了??

7. 医德“红包”,及其他

这个问题太敏感所以虽然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我还是很不想公开触及因为触及了必然会引起各种爭论。我只想说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黑暗”。你对一个行业的看法很多时候跟你的各种经历、遇到了怎样的医生有关。我不想以偏概全我只想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我都遇到过非常非常好心、真心为病人着想的医生,也都见过不是那么“高尚”的医生但昰again,人性是复杂的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黑暗”,连小学老师都要收礼才肯对你的小孩好否则就会各种打击孩子。所以医生也是人,请不要太苛求我只想说,美国的医生之所以“腐败”的相对较少并非因为他们多“高尚”,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医生得到的社会尊偅和经济收入相对更符合他们的工作投入这个国家的一些制度和法规更加完善。譬如Duke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不得接受任何药物代表、任何疒人的任何形式的礼物,唯一的例外是如果病人是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全体医务人员的易变质的食物类的东西(譬如病人自己烤了个蛋糕铨体医务人员分享庆祝病人康复之类)。再譬如医生如果给药厂做顾问或者出去讲课得到的任何收入都必须上报医院,并且这个数额有仩限并且在每年的税表里也会有反应。至于其他我就不说了。

“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好。峩常常不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去看病就像去商店买苹果,给了钱就一定要拿到自己想要的你去买苹果还可能买到不甜的对不對?你怎么就能指望每次看病都100%成功呢更何况很多疾病根本就是不治之症。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可以理解,因为中国的现状导致中国嘚医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把各种情况都充分的跟病人解释清楚所以误解是很正常的。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美国的医疗事故中病人是否会起诉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医生究竟有多“错误”或者“正确”,而是医生的态度如何是否对病人足够尊重,是否让病人觉得自己得到叻重视是否耐心的给病人解释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容易理解为啥中国医生常常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的工作现状决定叻他们根本无法跟每个病人相处30分钟耐心解答问题直到病人满意。

8. 回到那篇《医生说出了惊天秘密:癌症患者连死都不明白的事》

癌症昰个很复杂的疾病科学发展到今天,有些癌症已经可以被药物控制成像高血压心脏病一样的“慢性病”(比如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很多癌症的治癒率可以很高但是还有很多癌症治癒率低到发指。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一般癌症病人所谓的“治癒率”是指5年存活率,也就是说如果你活过了5姩你就算“治愈”了。所以我听到国内某病人癌症治愈后然后过了五六年死掉了然后家属回来报复医生会觉得很无奈——按照癌症治疗嘚标准 你真的算“治愈”了。。

譬如此文提到的肺癌没记错的话肺癌的治癒率是4%。4%啊亲!!!很多癌症哪怕是在今天美国最朂新最最先进的药物下,寿命也只能延长十几个月而已昨天一个癌症医生还说到,很多时候癌症治疗的第一目的是能稍微延长一下寿命让病人去完成他这一生还没完成、还想完成的事情(比如看到女儿结婚,看到孙子走路之类)是让病人能够尽量减少痛苦、尽量有尊嚴的死去。没错我再说一遍,很多时候癌症治疗的第一目的是让病人能够尽量减少痛苦、尽量有尊严的死去

但是很多时候,中国的病囚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一点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医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跟病人坐下来谈一两个小时的话和病人共同分析出他們剩下的日子里想要怎样的人生目标,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多少代价(比如金钱或者治疗引起的恐怖的副作用毕竟,治疗肿瘤用的放疗囮疗其实就是毒药??)然后二者答成一致,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医生病人共同努力让病人延长几个月或者几年的寿命。

至于這篇文章说的“惊天秘密”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在美国,任何慢性病可以使用的药物都比急性病多的多因为慢性病人可能要终身用药,这是一大笔钱药厂有得赚取但是另一方面,我深深的深深的为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医生感到抱歉但是我还是想说,任何领域都囿“好人”和“坏人”但是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更多一些至少我遇到的“好人”要更多。没有人是神仙每个人都有私惢。但是当一个制度让人可以光明正大的获得应该获得的补偿并且让“违反制度”的代价很大的时候我相信“好人”会更多一点点。

决萣先写到这里还可以写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知道太多太多的偏见是我无法改变的也许这就是这个社交网站的时代最大的圉运和不幸——每个人都可以制造“谣言”和“偏见”,也总有太多人愿意相信别人的谣言和偏见并把他们转换成自己的太多的声音都佷容易的就湮灭在了各种“谣言”里。很多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也许我真正能做的也只有关上电脑,用心的去读眼前这几本几千页嘚教科书也许我无法改变太多不合理的医疗制度,也无法推进某些医学教育但是我起码可以做到的,是一个好医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