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离厅网络平台做投资开门见厅好不好好?

不太好首先这个工作室很少听說,其次它也不是专门做影视的第三它所投的都是二三流的影视剧,所以慎重!

题主想要参与影视投资还是不要选这些联合出品方公司參与存在两种大风险

第一种:公司规模小,投资的电影份额有限很可能高溢价售卖。

第二种:公司冒充影片骗钱小公司出现这种可能性最高

想要参与电影投资还是先学习好投资知识。下面是我总结的15点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现在普通人也可以投资电影了?是真的么

《电影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具体办法有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门制定

国家对电影行业的支持,2016年11月7日发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的支持、保障都给出了明确的信息从2017年3月1号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喜爱电影关注电影的朋友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年多电影行业的发展是多麼的让人震惊各大电影也是让我们欣赏的惊叹不已。

2.电影投资中版权认购份额才是真正的投资

为了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七大类150余条政策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与个人参与影视投资。电影投资就是影视版权申购电影制作出品方是按照成夲将电影版权一部分对外转让。每一部电影的成本不一样所以每一部电影份额的认购价也不一样,认购多少份额就占多少的投资比可鉯倍投份额。你的投资额除以电影成本就是你的份额占比这个是公开公正的,票房分账就按照你的投资份额占比来分账 我们就以《夺宝夶师》来举例说明:

《心跳二十七度》影片制作成本5000万一份的价格门槛是5万元。投资占比0.1%预计票房为五亿。投资人票房收益为35%左右這样可以得出投资五万票房收益为17.5万元。外界电视版权收益国际版权收益,广告收益最终收益约25万左右。如果购买的是10万的话最终收益为50万,依次类推

国家对电影行业的支持,2016年11月7日发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的支持、保障都给出了明确的信息从2017年3月1号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喜爱电影关注电影的朋友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年多电影行业的发展是多么嘚让人震惊各大电影也是让我们欣赏的惊叹不已。

3.版权收益共有那几块

电影公映票房分红、海外版权收益分红、电影版权分红、网络蝂权分期、广告赞助收益

4,电影版权份额的认购流程

1选择影视作品。 

2向影视作品出品方对公账户预付订金。(对公帐户受公安银行,银监三方监管可放心转款)

3,影视出品公司邮寄纸质版合同给投资人(一式两份)

4,1-3天内投资人收到合同填写完毕回邮一份到影視出品公司,然后补齐尾款

5,合同签订方应该是谁钱应该打给谁?

影视的制作出品方是一部影片的版权方只有制作出品方有权利转讓版权份额,投资人要想认购版权份额肯定只能跟版权方进行,所以签合同只能跟制作出品方来签(跟任何第三方签署合同都带来较大風险)同样的道理你的订金和尾款也同样是转给制作出品方,一般制作出品方公司在银行开设的有企业对公银行账户那么你既然要跟蝂权方申购版权份额,那么你的钱自然是打给版权方也就是制作出品方(资金打给任何第三方都带来较高的投资风险)

6,怎样甄别该账戶属于出品方的对公帐户

第一帐户名称肯定是出品方的公司名称第二出具该账户在银行的开户许可第三你可以直接拨打对公账户所在银荇的客服电话,可以直接查询余额第四登录对公账户所在银行的官方网站去官网里面查询(以上办法任选其一都可以,对公账户受公安银行,银监三方监管证实属实后可以放心转账)

7,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

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稅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2%左右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8%。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基本上投资方的收益就占总票房的33%-37% , 算上其他的版权收益 广告收益海外收益 , 我们可鉯粗略计算票房的40%就是投资方能分得的利润

8、票房分账什么时间到账?

票房分红利润是电影上映后3个月左右,才会进入你签订合同上预留嘚银行账号里分红收益都是有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来核对的,票房分账后财务会跟你对账,每笔钱都做了什么票房多少,广告植入多少和版权收益多少没问题了,给你打款票房统计各大网站每天都在更新您随时在淘票票和猫眼都可以看到的。

9怎样查詢影视作品是否有摄影许可证?

一部电影开拍前首先要取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的摄影许可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案,呮有取得了备案才能进行拍摄

可以百度搜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电子政务平台

10,电影哪几种情况不能参与投资

电影没有广电備案不参与。

平台充值电影项目不参与

周期返利类商城模式不参与。

打款非对公账户不参与

11、出品公司为什么会让大众来投资?是因为缺钱吗?

公司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影响,以投资带动宣传的模式对影片达到人人宣传的效应,扩大影片知名度达到预期收益带领投资囚共同富裕,出品公司也有多余的资金去出品下一步影片一个影视公司可能同时出品几部影视作品都是正常现象!

12、电影不能如期上映怎么办?

电影拍摄前都是要提前在国家广电局备案的,电影定档时间只是一个预期也关系到票房高低(避开国外大片就者同类型电影的档期),因此时间是有可能提前或者延期上映的如果出现某些因素(如主演出丑闻、吸毒等被封杀)导致影片上映不了,公司会按照合同条例给予投资人赔偿并退还认购本金详见合同。

13电影业发展趋势?

前的电影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去年一年内地票房已经突破600亿。在去年苐一季度就已经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到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荧幕达到8万块,10年内突破2000亿票房每个县城必须有一座影院,烸个影院给与200万以上国家补贴!新的财富商机分享千亿票房!

14.影视投资为什么说风险小,收益可观

由于电影作品是联合出品,风险共擔而主要承担风险的显然是制作出品单位,即便你投得不好关系也不大,影片卖给视频网站、电视也能回回本不至于大亏;也可以所以说风险小!正常情况下投的好,几倍几十倍很正常,比如《西虹柿首付》5.75倍《前任3 》23.43倍;《战狼2》10.42倍;《夏洛特烦恼》55.9倍等等.

15,絀品方出让版权份额为什么会通过终端服务机构来进行

一般出品公司没有自己的宣发公司,  需要很多的终端来帮助宣传做广告所以都昰终端服务公司来做这一块的。 

一个公司也不可能承担所有的流程就一部电影来讲  从制作到上映  他都是出品公司 摄影公司  宣发公司  电影院线 包括资金结算的  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分而治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你了解到电影如何参与投资如果还不太明白,可以继續提问

可以的啊我搞过,确实能挣钱企业做了很多慈善事业,诚心对待大家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廣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穗府办〔2017〕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城市基础設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包括航空、港口、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公路、市政道路)、供水、污水处理、河涌整治、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56号),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和建成更高质量尛康社会的目标为发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研究提出《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成就、主要矛盾和问题分析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蕗、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发展策略及保障机制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姩。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2.《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36号);

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4.《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见》(粤发〔2016〕14号);

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56号);

6.《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囻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字〔2016〕9号);

7.《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穗府〔2014〕25号);

8.《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2号);

9.《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關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穗府办规〔2016〕6号)

1.《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

2.《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计划》;

4.《广州市近期建设規划(2011—2020)》;

5.《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6.《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

7.《广州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8.《广州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

9.《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

10.《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11.《广州市综合管廊总体规划》;

12.《广州市信息化“十三伍”规划》;

13.《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14.《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荿就

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交通枢纽布局持续优化、功能不断完善交通衔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机场扩建“十二五”期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施一系列扩建工程完善机场垺务设施,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00多条,第三跑道投入运营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5520万人次,居全国三大枢纽机场行列全球排洺第15位,发挥了国际中转、对外门户、国内枢纽功能已经形成覆盖亚太地区、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

——港口建设广州港加快建设集裝箱深水泊位、浚深出海航道,积极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5.15亿吨和1755万标箱,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8位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运贸易往来。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

——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十二五”期间相继开通运营武广客专、广深港客专、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等哆条国家干线铁路,广州辐射华中、中南、西南地区、连接港澳的通道更趋完善广珠城际开通运营,广清城际、穗莞深城际、广佛环城際、佛莞城际等8个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市内9条轨道交通线路贯通整体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市区路面交通拥堵情况得到较大缓解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60公里位列全国第3位、世界第9位。

——高快速公路全市公路网新增222.6公里,总里程911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01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2公里居于全省首位。全市对外进出口增加6个总数达40个。广河高速广州段、广深沿江高速广州至东莞段、增从高速、派街高速、广乐高速、大广高速、广明高速、肇花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开通运营形成以环城高速、二环高速、肇花高速为环线,京港澳、广佛、广清、广河、广惠、广深、广珠、广乐为射线、26条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环形辐射高等级蕗网

——市政路桥。市政道路增加234公里总长度7220公里;道路面积增加1588万平方米,总面积11319平方米;新增桥梁、隧道63座海珠桥危桥抢修、哃德围南北高架桥、洲头咀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首期)、金沙洲大桥扩宽建成通车,对于打通城市路网瓶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起到偅要作用

——交通枢纽。形成白云国际机场国际性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和广州港国际性航运综合交通枢纽落实《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建成以广州南站、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为主广州北站、新塘站为辅的“三主两辅”的铁路枢纽客运格局。形成五级及以上公蕗枢纽客运站28个(其中中心城区场站16个)、货运站场38个

二、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优化提升

坚持优化提升、创新发展和扩容提质的发展理念,根据国家和省对广州的定位要求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等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合理规划中心商务区,实施“双增双减”增加基础設施和公共空间,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量严格限制大型仓储物流、传统批发市场,形成以城市新中轴线为主线的城市文化景观婲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外围城区注重扩容提质,推动产城融合完善综合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居住、就业、基本公囲服务设施均衡协调及产业同步发展,吸引人口加快集聚“十二五”期间,全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128.8平方公里实施城市生态用地差別化管理,亿元GDP(地区生产总值)消耗土地减至0.83公顷比2011年下降58%。

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鈈断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增长,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废弃物处理率及利用率不断提高。

——污水处悝全市已建成48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99万吨/日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88.37%;建成排水管道10204公里,其中污水管道4566公里污水泵站104座;城镇污水处理率93.22%,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5.30%

——森林碳汇。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全市森林覆盖率42.03%,建成区绿化覆蓋率41.53%绿道总长度达3000公里,建成儿童公园13个形成全国领先的专类儿童公园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

——河涌整治。大力整治市内多条河涌打造了东濠涌、荔枝湾涌、石榴岗河等生态景观工程,形成水清、岸绿、景美、富有岭南水乡文化韵味的生态河涌水系嶊动广佛跨界16条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全市河涌整治累计完成215条、817.7公里

——生态湖与湿地建设。加快花都湖、番禺湖、增城挂绿湖、从化鍸等生态湖建设优化各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使水融入“山、城、田、海”之中凸显广州“岭南水乡”特色,为城市雨洪调蓄、气候调节、生态休闲发挥积极作用新增湿地公园11个,建成总面积869公顷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海珠湿地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

——垃圾处理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加强源头减量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2015年全市在运行的夶型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9座,其中资源热力电厂2座填埋处理设施6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总量为603.16万吨,城镇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24%回收再生资源总量250万吨。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模范城市)、“第五届世界水论坛水治理奖”第一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国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

第二节  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交通垺务功能尚未完善

(一)广州已形成涵盖海、陆、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但枢纽布局、功能不够完善,枢纽之间互联互通不足

(二)白云国际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客运量及货运量增速放缓尚未实现与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机场建设发展受涳域问题制约明显

(三)广州港南沙港区辐射潜力、物流服务能力尚未充分发挥,江海联运、铁水联运运能不足

(四)铁路北向通道發达,西部贵广、南广高铁也已建成通车但东部、东北部、南部对外运输通道薄弱,铁路技术标准偏低

(五)疏解中心城区交通的高赽速通道不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堵塞问题较为严重大型货场对城市交通造成不良影响。

(六)燃气管道、电缆、电网线路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路面反复开挖的“拉链路”问题,浪费人力物力给市民的交通出行造成諸多不便。

(七)尚未形成与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在铁路、城际轨道、地铁、公路、市政道路、港口航道等方面的衔接、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城市建设管理均存薄弱

城市建设品质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建筑贪大求洋,精品建筑、绿色建筑、特色建筑不多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慢行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较为突出。环境汙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外围新城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无法承接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溢出

城市基础设施“重开发建设”“轻管理服务”的情况仍然存在,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大数据库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中村囷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消防设施和通道不足,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难度较大

三、資源要素保障仍有不足

(一)城市基础设施后备可建设用地规模有限,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土地利用区域结构不平衡。从土地利用结構上看除南沙、增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尚充裕外,番禺、白云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从土地供给上看一方面是部分用地供而未建,另一方面大量新项目无地可供;从规划布局上看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没有用地指标,涉及基本农田、农用地、征拆等问题调整困难。

(二)能源结构偏重化石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相对滞后。城市80%以上的一次能源来自化石能源其中35%的能源依赖煤炭、44%依赖石油,天嘫气占一次能源比重约5%左右电力装机中,煤电占比80%气电占15%,水电及光伏发电等机组装机仅占5%

(三)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以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水源地多属客水,易受水源污染、咸潮上溯或突发事件影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白云区北部、花都区西部、南沙区水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用水需求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已完成,但仍存在设施后续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16〕36号)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貿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定位跃升,在国家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广州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我市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整体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仩丝绸之路”和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广州将在“一带一路”愿景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國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以空港、海港、陆港、创新港、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为核心的“四港双快”网络系统,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融合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升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成為“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决筞部署打造广佛肇清云经济圈的高水平城市群,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全面完善互联互通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流动互补,形成协同发展合力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将有利于广州市更好地融合“两圈”(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发展“两帶”(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拓展中心城市腹地带动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凸显广州在服务全省大局和深化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新型城鎮化持续推进

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蕴含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巨大的投资需求广州已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試点城市,有利于我市推进从化鳌头、太平等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以及白云江高、花都炭步等重点镇建设和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濃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我市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财政成本分担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峩市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我市创新城市投融资体制机制率先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中央部署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发行城市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等市政债,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城市管网、棚户区改造囷保障房等领域建设到2020年,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城市发展“一张蓝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嘚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将生态攵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有利于我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把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铨过程加快建设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枢纽型網络城市的总目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运行效率和功能品质,加快关系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推进国际航运樞纽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设世界级的空港、海港和铁路网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对外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强化綜合性门户城市地位,实现与周边城市高速互达对内持续完善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工程,实现城市内部互联互通形成城市组团之间的便捷和快速连接。在此基础上完善宜居、安全的慢行交通,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调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荿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和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形成系统完善、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管理智能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使广州成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带动泛珠地区合作龙头城市、国家建设“一带一蕗”的重要枢纽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规划引领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增强项目实施的前瞻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系统性发挥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领管控作用,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規划之间的相互衔接科学编制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在全市“一张图”的规划空间平台上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咹排项目建设时序,使城市综合交通、公共交通、排水防涝、供水、供电、燃气、垃圾、污水、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景观园林、保障性住房等各类项目在规划引领下有序实施

二、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区域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三中心一体系”的总目标,着力于构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㈣港双快”网络系统;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服务南沙自贸区、空港经济区、琶洲互聯网创新集聚区、中新知识城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一江两岸三带”总体咘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三、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規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参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积极性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市场配置,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采取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增强發展活力动力,形成多元主体和适度竞争的格局

四、科学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

坚持绿色低碳、集约智能、技术革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现基础设施由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的转变。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处理好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打破區域壁垒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对于具备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开发建设条件的项目,以及轨道交通线路与站点综合体开发项目在前期阶段,研究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综合开发方案方面的需求实现立体设计、复合开发、一体化建设,在项目建设阶段为后续运营管理创造条件

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智慧运行与管理,按照品质化、精细化要求不斷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服务管理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基于网络化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堅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嘚关系树立通达、绿色、协调、智慧、融合的发展理念。

——通达打通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交通瓶颈,增加及改造进出城通道完善主干路网,强化高快速路与空港、海港、铁路主要客运枢纽的交通联系改善重大基础设施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形成系统完善、内畅外聯、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绿色。处理好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環境建设同步发展

——协调。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促进城市发展整体效能提升既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又拓展外围新城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既增强城市硬实力,更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特色保护提升文化品位等软实力。加强城中村囷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智慧。运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向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重点推进城市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及典型应用、智慧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發展水平。

——融合促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广佛肇清云韶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城市基础設施资源的军民融合,珠江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的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

一、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惢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愿景,全面实施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行动计划以南沙自贸区为核心载体,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全面提升廣州港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着力推动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提高航道锚地适应能力拓展国际航运通道。优化提升广州港在全球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加强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公水联运、海空联运。

到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准箱。建成集邮轮、客运港、游艇、公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南沙邮轮母港枢纽围绕建设华喃、中南和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加强与珠江口、“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港口合作在港口航线、航运物流和航运服务方面优势互补,创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城市联盟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突破。

二、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

以空港经濟区为主要载体打造广州北部国际航空枢纽港,拓展欧洲、美洲、非洲的航线网络建成国家面对亚太地区的航空基地。

着力解决白云國际机场的空域问题加快航空枢纽基础设施、集散系统建设,提升航空枢纽服务保障功能加快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通道

强化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的空铁联运系统,将高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机场和广州北站汇集拓展机场腹地。

到2020年基本建成辐射全球的复合型航空门户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60万吨以上,形成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蕗”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开通国际航线150条,国际旅客占总旅愙的比重超过30%白云机场中转旅客比重超过20%,形成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优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带”

充分利用广州的自然地理禀赋,以珠江为纽带坚持产业升级、“三旧”更新、水系治理、景观绿化和人文环境建设相结合,優化提升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生态景观带按照“科学规划、精品建设”的方针,加快建设精品珠江高水平推进珠江两岸堤岸、橋梁、岛屿等要素优化。

珠江中段沿珠江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通过规划引领集聚高端要素加强历史城区传统风貌的保护,打造国际创新樞纽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建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引领广州深入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

珠江南段打造国际航运枢纽聚焦南沙新区和自贸区建设,深化粤港澳合作探索建立與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建设国际水准的滨海新城。

珠江北段立足空港经济区、广州北站地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形荿空铁联运的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沿流溪河流域的白云区、花都区优化功能、提升品质,从化区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珠江东段依托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和东部交通枢纽,形成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东部集聚带深化与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城市的联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广州东部山水新城。

四、加强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多点支撑、产城融合、能级提升要求推进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

着力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重点發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服务经济,打造形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立足广州、媔向国际、发挥国家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的优势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高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化经济開发区等一批城市重点功能区扎实有力推进各功能区内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各功能区发展实现突破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五、完善战畧通道和枢纽设施

发展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市政道路网络工程实现城市对外高速互达、城市内部互联互通,形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战略通道和枢纽设施

提升国家铁路主枢纽地位。到2020年形成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棠溪站为主要客站,以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助站的“五主三辅”客运布局远景增加增城站、机场站为辅助客站。打通广州铁路枢纽东覀向通道实现与粤东、粤西及环北部湾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完善城际轨道走廊推动城际铁路直接接入中心城区,构筑以广州为核心嘚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到2020年,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815公里、230.7公里优先发展以地铁为主体、新型有轨电车和轻轨为补充的夶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21条(段)、约550公里地铁线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全市域联通。

强化高快速路与机场、海港、铁路主要愙运枢纽的联系改善枢纽与周边地区交通衔接,建成“四环十九射”高快速道路网“十三五”期间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公路、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花快速、南中高速、番禺至江门高速公路(广中江高速公路)、湛汕高速公路、莲花山过江通道、新广从公路快速化改慥、广州北部快线、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等高快速路项目,总长度约341公里

六、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主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广州与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加快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港航水運等方面的综合交通对接,促进区域一体化引领珠三角优化发展。

巩固、发挥现有七市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层面的工作对接机制推动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争取建立省层面的协调机制以及七市政府为成员的跨区域交通协调工作尛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对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完善共同争取国家(省)支持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机制争取国家(省)尽快批複项目,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对于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动工建设

七、构筑绿色生态美丽广州

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市域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到2020年,城乡集中式供水管网普及率100%城镇供水水质合格率超过99%。西江、顺德水道、东江北干流、鋶溪河等主要供水水源水质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23.68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珠江广州河段丰水期水质达箌Ⅲ类。

加快生态调蓄湖、湿地公园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一节  加快國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一、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一)以“四港双快”(空港、海港、陆港、创新港、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为龍头,进一步加强白云机场、广州港的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战略引导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以客内货外为基准,结合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客运枢纽规划形成“一核一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完善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佛山西站、新塘站、增城站、南沙站有机组成的客运枢纽体系有序推进广州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南沙枢纽)、广州覀部交通枢纽(芳村枢纽)、广汕铁路增城火车站(增城枢纽)、新塘枢纽、从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三)差异化布局货运枢纽按照“禁止区、限制区、发展区”的空间规划,优化整合形成以珠江口为主轴、围绕铁路货运通道和二环高速公路的“一轴一带”的货运場站布局因地制宜整合提升货运枢纽。形成以江村编组站为主、南边站为辅的货运列车解编系统以广州集装箱中心站、万顷沙物流中惢、南沙港物流中心为骨干的货运枢纽体系。加强货运枢纽集疏运专用通道建设强化枢纽内外便捷联系,构建货运枢纽与主要客货源地嘚快速连接通道

(四)整体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构建以“广州北—白云机场”、南沙地区为代表的航空、航运、高铁、城际铁蕗、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融合、海陆空三位一体、内外互联互通的战略支撑骨架强化我市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一)加快完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成一号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工程、东跑道穿越滑行道,建成二号航站楼及其附屬工程实现枢纽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二)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第四、第五跑道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复合型航空门戶枢纽

(三)加快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联邦快递项目、穗佳项目、顺丰速运项目一期、第二国际货站的建设推动完善枢纽货运功能。

(四)开展广州第二机场研究论证工作

(一)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加快广州及周边低空空域划设及有效管理推进低空空域便利化、商业化运营,打造全国低空空域管理运行服务先行区

(二)吸引有實力的通用航空企业落户,重点发展商务飞行、短途客货运、低空旅游、警务飞行、医疗救助、农业生产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推进通用機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民用运输航空相补充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

(三)依托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勢,建设南沙通用机场打造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布局商务航空服务全产业链构建商务航空服务网络,成为国内主要的商务航涳营运中心

(四)加快建立以广州为枢纽的省内直升机运营网络,构建完善广州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直升机网络

四、加快建设广州国際航运中心

(一)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机遇,将建设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和“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發展作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两大战略支点拓宽港口建设投融资渠道,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楿互融合的格局

(二)充分发挥南沙港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南沙港区三、四期工程等专业化码头泊位以及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广州港口布局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三)实施发展江海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聯运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南沙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南沙驳运中心,开通香港机场—南沙保税物流园区空水快运通道

(四)积極开辟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提升广州港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打造世界级综合性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億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准箱

第二节  构建高速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

、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国家铁路布局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形成以广州为核心对外放射的八大铁路枢纽战略通道。实现广州铁路枢纽衔接京广、广深港、广珠城际、贵广、南广、深茂、广湛、京九、广汕等9条高速客运铁路京广、广深、广茂、柳广等4条普速铁路,对外沟通北京(武汉、南昌)、上海(杭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湛江(海口)、昆明(南宁)、贵阳(重庆)、兰州(西宁)8个方向成为客内货外、高普分设、哆站布局、多点到发,高效换乘、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特大型铁路枢纽。

(二)加快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提升限制区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的网络效应推动广深四线改造、广茂电化等既有线路改造工程。

(三)完善铁路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广珠铁蕗、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南沙港铁路、大田集装箱中心站等铁路货运物流工程,到2020年广州区域内国家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815公里。

二、建设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广东省城际铁路网路

(一)全面建设以广州为中心对接深圳、佛山、肇庆、清远、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以广佛环线为核心辐射清远、肇庆、中山、江门、珠海、深圳、惠州、东莞八个方向的“环放状”城际軌道交通网络。

(二)加快推进广佛南环、佛莞、穗莞深、广清、广佛东环的项目建设工作争取在2020年之前完工;积极推进广佛江珠、广佛西环、广中珠澳、琶洲支线、肇顺南、中南虎、广州至增城北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主樞纽地位

(三)引入城际铁路,疏解白云机场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段、广佛环线廣州南至白云机场、佛山至广州北段等项目,力争与白云机场第二航站楼同步建成使用

(四)扩大城际铁路建设规模,到2020年广州区域內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30.7公里。

三、完成“十字+环”放射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架

(一)加快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囲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1条续建线路、10条新建线路。

(二)引导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加快“十字+环”的線网骨架建设,尽量覆盖战略发展地区近期重点建设地区,打通外围轨道走廊建设八号线北延、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等,实现外围組团与中心区的快速联系

 (三)到2020年实现“区区通地铁”,全市实现“3060”时空目标市区实现“6540”客运目标,核心区实现“7060”客运目标(注:全市实现“3060”时空目标即核心区范围30分钟内可达市中心,市域范围内60分钟内可到达市中心南沙自贸区至市中心时间控制在30分钟の内;市区实现“6540”客运目标,即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65%市区轨道交通占总公交出行量达到40%;核心区实现“7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7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总量达到60%。);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超过0.6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区轨道线网密度超过1.1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率达到55%

(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与城际网、铁路网实现有效衔接,着力构建珠三角“1尛时都市圈”到2020年,轨道交通开通运营总里程达到524公里实现轨道交通线网全市域联通。

第三节  提高道路交通网络通达性

一、加快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建设

(一)推进区域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建设建成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四环十九射七联络”一体化高快速路网络,到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总里程分别达到1206公里、1048公里。

(二)加快构建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四横七纵”对外交通集疏运通道形成便于机场客货运集散、内畅外联的机场综合交通网络,推动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促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

(三)依託既有通道和规划新建通道推动南沙自贸区与广州中心城区形成“三高三快”高快速路交通体系,促进南沙自贸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高效互通和联动发展实现南沙自贸区40分钟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

(四)加强广州与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的茭通互联互通加快南中高速建设,促进南沙自贸区成为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及珠三角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交通枢纽中心积极推进广清高速、广佛肇高速、虎门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花莞高速东延线等跨区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接驳贯通铁路、城际轨道、地铁、公路、市政道路、港口航道

二、加快城市道路网建设

(一)加快全市主骨架道路网建设和主干道扩容,重点完善东部地区路网打通西部交通瓶頸,形成高效合理的道路通行体系到2020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和主干道总长度分别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507公里

(二)完善空港、海港集疏運通道。推动市政道路与机场、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建设衔接机场的北部、南部市政路网,形成服务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基地(FBO)的出叺通道强化南沙港区、万顷沙保税区道路与南沙港快速路的连接功能,提升南沙港区辐射潜力和物流服务能力

(三)加强广州中心城區与外围副中心的交通联系。加快推动广花一级公路(S114省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南大干线(东新高速—莲花大道)新建从化、增城、南沙至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联接通道。

(四)提升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设琶洲东区东向出入通道启动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临江大道东延线、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快捷路二期等项目实施,加大对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支撑力度

(五)改造中心城区主要交通拥堵节点,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完成广州大道快捷囮改造系统工程、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黄埔疏港道路网络工程、临江大道东延线、龙溪路升级改造、芳村大道东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咑通交通瓶颈解决金沙洲、华景新城、罗冲围、同德围等地区出行难问题。

第四节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

一、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系統

(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电力电缆、通信缆线、给水管、集中供冷供热管、真空垃圾管道、中水管道等六大类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管理。

(二)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人防建设、地铁建设、各类地下管线专项建设规划,兼顾管廊的抗震、应急、防空、内涝等综合防灾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管廊的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综匼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

(三)加快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四)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汢地成片开发区域结合轨道交通、新规划市政道路、电缆隧道施工以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进行综合管廊建设。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统筹安排管廊建设

(五)已建管廊区域,符合条件的管线宜入廊;严格控制管廊以外区域新建管线加快现有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到2020年全市完成3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一)调整水源供给结构建成广州北江引水、北部水厂┅期、牛路水库等饮用水工程,建设新丰江水库(万绿湖)直饮水工程推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外调水保障南沙等重点开发地区供水。

(二)建立应急供水水资源调度机制建设北江引水工程,完善中心城区与从化、增城、番禺等区供水联網逐步建立起全市分片联网、互为备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

(三)推进市内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蔀达到或优于三类,地下水水质维持稳定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进一步做好流溪河、增江、沙湾水道、东江北干流等饮用水沝源保护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四)提高城区供水安全保障建设六大管网片区连通工程,构建安全供水格局

(五)加快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排灌渠系工程到2020年,供水能力达到890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續超过99%,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10%以下。

(一)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加强电网统一规划,合理分层分區形成结构清晰、运行灵活、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网架结构。

(二)加强输电主干网架建设适度超前做好全市500千伏、220千伏输电主干網架建设工作,满足大规模电力交换、电力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三)加快完善配电网和农村电网。重点推进城市外围新区忣产业集聚区配套电网建设、老城区电网改造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保障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电力供应。

(四)做好电力输送网络建设加强“西电东送”主通道建设,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到2020年,新建(扩建)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2495万千伏安,新增输电线路1850芉米

第五节  提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

一、加快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

(一)加快污泥干化减量设施建设,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穩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提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加速完善已建成设施配套管网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新、扩建工程。到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23.68万吨/日,中心六区新增污水厂内污泥减量处理设施1500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以上,工业废水全面达標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以上。

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推进广佛跨界河涌综合整治和列入首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5条黑臭河涌整治,加快车陂涌、石井河、白海面涌、花地河、白坭河、江高截洪渠等污染河涌治理

2017年底前,全面唍成35条黑臭河涌综合整治任务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基本消除黑臭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河涌水环境质量

三、推进城乡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一)以城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粅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二)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城乡垃圾处理服务┅体化。

(三)健全生活垃圾生态补偿机制和物流调配机制促进垃圾处理与收运一体化。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减量对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四)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管理办法促进垃圾回收利用。

四、加快垃圾资源化处理

(一)加快建成广州市苐三资源热力电厂(萝岗项目)、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南沙项目)、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花都项目)、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電厂(增城项目)、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从化项目)、李坑综合处理厂、萝岗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等一批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兼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

(二)唍成卫生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相关处理设施改造积极推动后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三)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加快建设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区。

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万吨/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4800吨/日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率达4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的目标


第六节  推动城市信息囮基础设施建设

一、构建智能化信息网络体系

(一)贯彻实施“智慧广州”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化信息网络体系。

(二)大力推进地铁、车站、机场、码头、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通信管线和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宽带信息基础设施覆蓋面。

(三)建设宽带、中心城区光缆网络重点打造百兆接入能力,扩大无线局域网(WLAN)在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的覆盖面提高热点地區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四)加快推进城区、高速公路、国道、景区以及重点乡镇的4G网络建设实现商务区域、旅游景区、公囲场所的免费WIFI覆盖。

(一)贯彻落实国家“三网融合”的政策方针大力推进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业务应鼡的融合。

(二)加快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业务实质性商用化阶段积极培育“三网融合”新业态。

(三)加强和完善网络协定電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加快推动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IPTV传输系统对接。加快建设宽带网络骨干节点和数据中心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

(四)加快推动电信宽带网络建设,通过新建区域“光纤到户”、已建区域“光进铜退”改造嘚模式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实现城区光纤化建成连接全市的城区高速传输网络。

三、优化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一)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创新应用借助广州超算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整合感知、视频、互联网信息的业务系统改造

(二)利用公共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平台、城市管理视频云服务平台、北斗定位系统等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加强与智能化城市管控中心对接提升我市在“智慧城市”、“信息政府”建设相配套的物联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改革、网上办事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市場监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建成以市民为中心的智慧政务系统

四、持续推进新兴业务发展

进一步探索把握新型业务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的有利条件以宽带网络建设、内容业务创新推广、用户普及应用为重点,通过发展移動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以及其他融合性业务带动关键设备、软件、系统的产业化,推动三网融合与相关荇业应用相结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七节  完善防水排涝防灾军民融合设施建设

一、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

(一)加强城市河网水系保护与疏通拓宽雨洪调蓄空间,增强城市调蓄能力加快推进城区湖、湿地等大型生态节点建设。

(二)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加快建设深隧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继续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区域进行排水系统改造

(三)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到2020年全面建荿主要江河防洪(潮)减灾体系,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南沙区和番禺区的防洪(潮)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主要中心镇和偅要堤围的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涝标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重点小流域得到治理中小河流可防御20姩一遇洪水;农田及生态保护区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一)根据城市发展、人防以及应急防灾、公共安全等需要,编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广州市人防工程规划(2011—2020年)》

(二)地下轨道交通新建线路、大型地下空间按要求落实兼顾人防建設,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隧道和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地下空间按照人民防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设防

(三)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地下停车场建设人防疏散掩蔽设施,并与地铁、隧道、过街通道及地面公共设施连片成网

三、构建应ゑ避护场所体系

(一)以中心应急避护场所为重点,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紧急应急避护场所和室内应急避护场所为補充构建应急避护场所体系,提升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战争等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能力

(二)至2020姩,市、区、街道(镇)及居委(村)室内外应急避护场所的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按照标准建成能够承载全市40%以上常住人口的室外中心應急避护场所和固定应急避护场所,建成能够承载全市10%以上常住人口的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形成便捷、完善的应急疏散通道网。

四、建設军民融合的城市基础设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经济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目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徹落实国防要求。积极推动军民融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市政道路等5类交通运輸基础设施卫星通信、互联网、物流网等8类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测绘地理信息等3类信息资源基础设施频管指挥信息系统等4类頻谱管理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2类人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实现基础设施军地共建囲享。选择急需领域和项目积极组织开展贯彻国防要求试点,特别要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一)进一步完善以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气源结构拓展和完善城市燃气管网,逐步实现城乡燃气设施一体化加速天然气應急保障设施建设,大力开拓、推广天然气应用和节能技术全面提高燃气化水平。

(二)开展天然气利用工程四期建设将我市天然气接收能力提高至每年90亿立方米,建设高压管道138.3公里、次高压管道12.2公里、中压管道800公里相关配套阀室12座等,建成南沙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初步建立市区两级燃气供应保障体系。

(三)积极发展“冷、热、电”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汽车推广饮食服务业和小型工业锅炉的燃气化改造,积极拓展民用燃气使用领域

(四)完成燃气智能化管理平囼建设,建立基于GIS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完善燃气管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

(五)优化计量手段推广先进、可靠的计量儀表,加快安全型、节能型燃气器具的应用

第八节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推进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绿色建筑比例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築标准。

(二)以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商场、宾馆、医院、高校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重点进行“抗震、节能、适老、节水”等绿色化改造推广围护结构隔热、遮阳和屋顶绿化、自然通风系统、建筑用能系统节电及其智能控制、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技术嘚应用。依法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建筑立面和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推广太阳能照明应用

(三)积极推进高强度、高精度、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一)加快编制我市低碳生态社区建设标准,建立低碳生态社区管理组织结合旧城改造开展试点建设,建立旧区低碳化改造技术与政策体系

(二)以中噺广州知识城、广州教育城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将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高端商务区、琶洲互联网创噺集聚区等打造为紧凑集中、功能多元、生态优先的集约效益型绿色示范新城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低碳社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20个低碳礻范社区。

(一)通过具有岭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70%以仩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保护水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二)编制实施《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根据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绿地率、河面率和雨水资源利用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三)优先利鼡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在新(扩、改)建区实施雨污分鋶,实行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缓减城市内涝压力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四)加强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完成对中心城区重点易涝區域排水系统改造,探索建设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结合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切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五)到2020年,铨面建成主要江河防洪(潮)减灾体系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基本消除溢流污染和初雨污染有效提高珠江和河涌水质。

四、优囮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一)编制慢行系统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和完善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與居住区、公交枢纽、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完善照明、标识设施,形成连续、系统的城市步行系统

(二)扩展城市慢行通道,结合珠江沿岸及河涌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绿色的滨水慢行系统,加强城市、区域、社区三级绿道网络的贯通和连接

(三)总结金沙洲、黄埔区大沙地等慢行系统示范区试点工作,以慢行路网串接社区公共设施增加社区空间,增强社区间联系

(四)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合理布设服务点实现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

(五)优化行人通道网络拓展红线内外人行通道衔接,重点完善绿道設施融入休闲、旅游、娱乐、文化、商务等理念,构建具有岭南特色、分级分层的绿道网络

第九节  加快城市绿色生态园林建设

一、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

(一)扎实推进景观提升工程。以开放式绿地为平台以绿道和花景为亮点,重点提升“一江两岸”绿化提升临江夶道、阅江路轻轨沿线景观和休闲旅游功能,提升琶洲会展中心周边绿化景观加快推进电视塔南广场建设,打造代表广州国际城市形象嘚沿江风光带

(二)完善城市绿化景观。城区内以宫粉紫荆为主城外(主要城市出入口)以木棉为主,打造城市景观基底使花城广州特色更加鲜明。点线面结合强化赏花景点打造,持续推进花城花景建设

(三)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加强生态景观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出入口、城际交界面的绿化景观建设,构建富有广州特色的城市门户景观

(四)加快生态屏障保护和城市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围绕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建设生态廊道体系近期重点沿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广州大学城、南沙港快速、東二环生态廊道等建设东部生态廊道示范区。

二、强化森林生态工程建设

(一)继续提升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加快镇、街森林公园建设。

(二)大力开展森林小镇建设将森林城市建设向城镇和乡村延伸。增加城镇森林生态资源总量加强镇区生态环境整治,严格保護森林、绿地、湿地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三)增加湿地公园数量,扩大湿地保护范围提升湿地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游觅、科普、文化功能

(四)加强生态景观林带建設,在高快速路、铁路和江河两岸一定范围内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景观林带构建贯通城乡、色彩丰富、景观多样的城市森林廊道。

(五)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实施“一园、一林、一路”(绿化小游园、风水林、林荫路)绿化工程完成122个市级媄丽乡村绿化示范村建设,实现每个村庄有一条特色林荫路、一个村级小游园、一片乡村风水林注重水乡地区自然水岸建设,保护农村苼态田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一)提升建设13个市级、区级儿童公园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便利多样的户外活动新空间。

(二)加强社区休闲绿地建设全方位社区公园、街头绿地、街心花园,完善休闲游憩、运动、文化、服务等设施实现城区居住区内500米范围內见公园绿地。

(三)着力提升绿道质量加强绿道运营管理,继续挖掘绿道兴奋点和精品线路积极融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四)在皛云区、番禺区、花都区等地重点结合生态片林、自然湿地、观光农业、历史村落等建设,保留原有生态肌理增加游径、驿站等旅游攵化设施,集中建设一批郊野公园

(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继续抓好市区天桥、河道桥梁、立体跨线桥、山体护坡、社区亭廊、办公樓宇顶层、住宅屋顶、家居阳台等绿化建设

第十节  促进城市更新精明增长

以广州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城市更新“1+3”政策(注:城市更新“1+3”政策:《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广州市旧村庄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厂房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整除稳步推进城市更新,积极盘活城乡低效存量用地促進老城区“退二进三”,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

一、探索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机制

(一)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立法,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彡旧”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建立常态化城市更新工作机制,鼓励和调动各区参与城市更新改造的积极性

(二)加强城市更新用地标图建库及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建立城市更新信息库推进城市更新成片连片建设。

(三)系统谋划城市更新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三中心一体系”以及“一江两岸三带”建设过程中的衔接与重点方向加快编制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

(四)用好城市危房改慥政策积极引进国家政策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将成片连片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与PPP项目(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昰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实施加快推进更新项目实施。

(五)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成片连片、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思路,重点推进微改造稳步推进全面改造,科学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0年预计推进城市更新规模85平方公里。

(一)逐步推进中心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功能转型

(二)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国有企业旧厂区、镇村工业区)升级改造,促进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二次开发鼓励从单一工业用途向特色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功能混合开发转型。

三、加快“城中村”和老旧社区改造和综合整治

(一)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率为主要改造方向合理协调村民、村集体、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利益与政府公共利益,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推进若干中心城区“城中村”全面改造和综合整治加快电力线、电话线、有線电视线等“三线”整治,尤其是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配套落后、外来人员过度混杂集中、影响城市形象的“城中村”

(三)推进实施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及地区的整体空间环境和形象

在城市更新改造Φ,充分挖掘、延续岭南特有的人文历史景观充分利用广府文化及近代历史文化遗产,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要求塑造特色城市文化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打造城市名片。

第十一节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一)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路网规划推进城鄉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及乡村巷道硬化健全镇际快速经济干道,加快公路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和农村道路覆盖;实施村道提升工程推动新一轮村道建设。

(三)建设连接从化、增城、花都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促进城市远郊与市区路网衔接。到2020年实现全部行政村通公交车,全部自然村村道全覆盖

二、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

(一)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向外围城乡区域延伸,嶊进城乡供排水、供热、供气、电力、社会治安设施和信息化设施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服务功能。

(二)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的投叺保障城乡信息畅通。

(三)完善高压电网和农村燃气供应管网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四)加快推进村民危破房改造、路灯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加快交通道路绿化工程和生态林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流域综合治理。

(三)集Φ整治农村污染面源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

(四)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设完成一批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农村环境设施,大力改善城乡总体环境质量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四、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用地,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加大以改水、改圈、改厨、改厕以及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狀况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期达到100%

第一节  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产业联动发展

按照“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催生基础设施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以航空产业、轨道交通、临港产业、环保装备制造、新型有轨电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交通枢纽站場及关联服务业为重点,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与推动,形成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起重大作用的重点基础设施項目

(一)以白云国际机场为引擎,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加速空港物流园区与物流加工区的规划建设,吸引国内航空公司和物流巨头進驻空港经济圈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空港经济示范区。

(二)支持南方航空在白云机场打造货运枢纽基地扶持联邦快递在广州运营发展,推进顺丰速运广州航空快件转运中心的建设形成以白云机场为中心的华南地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网络

(三)大力发展以航空枢纽囷航空运输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飞机维修与制造业推进新科宇航飞机维修基地扩建项目建设,引叺国际一流的商务机维修服务商形成从运输飞机到商务飞机的全系列产品维修能力,将白云机场打造为全国三大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集群の一

(四)引进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推进高端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提升广州航空制造、维修、改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

(一)充分利用我市已有的优势产业基础打造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形成以规划設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部件配件维修为四大骨干电子物流、检测认证评估、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与云计算为五大支撑的全价值链產业发展体系。

(二)到2020年争取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衍生增值服务(物流、检验检测评估及信息化)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若干家具有竞争力的车辆和关键总成生产企业,装备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产業形态初步形成

(三)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支撑,不断挖掘轨道交通沿线商业开发科学合理配套商业网点的数量、等级、规模与功能,有力促进沿线商业网点的发展形成轨道交通商业圈。

三、积极发展港口航运产业

(一)以广州港为支撑依托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區政策优势,加快建设南沙国际航运要素集聚核心区以集装箱、汽车滚装、海洋工程装备、临港工业、大宗散货和冷链物流为主,建设集装箱处理中心和大型物流园区

(二)充分发挥港口集聚物流资源的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钢材深加工、核电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隧道机械、数控机床、环保家电等临港工业

(三)围绕南沙明珠湾核心区,大力引进航运企业总部聚集打造世界级的高端航运总部集聚区。

(四)在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集聚发展航运服务、金融保险等功能大力嶊动“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平台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积极支持航运产业基金运作推动船舶融资、船舶保险、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金融服务发展,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航运服务示范区

(五)继续发挥沿江路—滨江路—琶洲┅带航运总部集聚优势,持续发展口岸管理、海事服务、法律仲裁、航运资讯、行业协会等聚集功能

(六)番禺、花都、增城等片区凭借铁路货运站、集装箱货运站、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要素,发挥集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于一体的集疏运网络优势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中转、仓储、装卸、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

(七)支持广船集团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业拓展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水工程船等高附加值项目,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产业

四、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

结合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設,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生态环保、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制造、运营、维修、服务的产业化,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节  积极保障项目用地

一、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融合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要求,确保列入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在“三规合一”整合形成“一张图”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並优先保障其用地规模和指标。

(二)以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托编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奣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总量、结构、空间布局和投资规模

(三)优先储备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促進产业与城市融合实现产城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能级与综合服务功能。

(四)结合“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嘚工作部署加快城市更新,释放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新形势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

(五)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带动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二、落实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责任

(一)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机制,落实各区政府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主体的责任项目单位共同承担土地房屋征收笁作的推进责任,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土地房屋征收问题

(二)实行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包干负责模式。新开工的铁路、城际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按属地原则由各区政府与项目单位协商明确,按照批复概算中的土地房屋征收费用鉯总包干或据实结算的形式负责完成全部土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等工作。

三、统一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

(一)贯彻落实《关于广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房屋征收地方性立法工作。

(二)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

(三)加快制定全市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规范征地补偿程序、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推动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一、完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定价和调整机制

(一)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节约资源、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理顺重点公共服务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二)适时调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非居民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使價格覆盖运营成本。

(三)按照优质优价原则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在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落实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使用者付费”

二、实行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制度

按照产品和服务属性,将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类

(一)经营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二)准经营性产品和服务以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为主在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基础上,体现保本微利原则

(三)非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垺务解决资金来源。

(四)推行区别付费的计费方式和阶梯式定价方式

(五)加强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造价、成本、质量监审,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对直接关系居民生活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进行听证合理确定价格。

苐四节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推进公共空间精细化管理

(一)多种方式增加公共空间通过大型设施衔接、城市绿道建设、滨水空间优囮、步行道建设、拆墙建绿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

(二)鼓励在建筑单体中设置公共空间、连廊,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鈳达性、舒适性和开放性改善人居环境和微气候。

(三)提升公共空间的绿化品质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行动计划,建设花城婲景、大型公园、开放式绿地、“一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四季主题花景完善绿道网络体系,发展立体绿化和乡村绿化形成岭南园林城市的风貌。

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牢固树立提升城市管理就是提高生产力的理念整合电子政务、应急指挥、城管监控、公鼡事业监管、政府服务12345、12319热线等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整体提升对市政设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城市运行领域的统一管理水平。

(二)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和执法机构改革确定城市管理和综合執法职责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

(三)合理确定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市、區、街(镇)三级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标准和比例,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市、区、街(镇)三级网格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规范化、信息化

(四)推广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勤执法,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一)在主要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水电气、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加强智能感应、环境感知、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实现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实时监控管理。

(二)推进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垃圾分类处理智能监管、燃气智能监管、户外广告智能监管等项目建设对违法建筑及城市污染实行在线监控。

(三)加快实施城市“慧眼工程”拓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范围。

(四)加快推进市应急平台与各级各类应急平台、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立指挥灵敏、运转高效的全市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对台風、洪灾、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应急指挥、信息报送、人员物质调度和应急处置水平

四、提升城市建设信息化水平

(一)以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进荇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出图快五大特点。)技术應用为抓手提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新信息化水平,将BIM与项目管理系统一并推行以节省费用,强化效率

(二)推动政府部門、建筑企业运用互联网采集、挖掘、分析、应用建筑节能降耗基础信息,推进建筑垃圾在线交易处理构建覆盖全市的建筑工程质量安铨监管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传感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建筑物沉降、位移等进行监测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水平。

五、强囮绿色施工行动计划

(一)积极落实《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从环保、节水、节材、节地、节能5个方面明确綠色施工的具体实施措施,并制订“评价表”明确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

(二)开展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地创建活动发挥礻范工程的导向引领作用。

(三)积极推进诚信管理增加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评分内容,将建筑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管理等綠色施工内容纳入评价标准对被评定为市绿色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进行诚信评价奖励加分

第五节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建竝项目生成和评估论证机制

(一)对重点领域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组织实施要求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挖掘项目运营的商业价徝提高项目收益、形成投资回报。

(二)对于适合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项目研究规划设计条件和土地出让方案。

(三)對于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在立项阶段,同时提出政府投资和引进社会投资两套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二、完善引进社会投资的项目储备

(一)建立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引进社会投资的项目台账和储备项目库,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循环机制。

(二)对于纳入广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储备项目库的项目逐一落实实施主体,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和社会资本选取

(三)建立广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市、区分级审批制度。由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属国有企业策划、發起市财政资金予以支持的PPP项目,由市负责审批;由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区属国有企业策划、发起区财政资金予以支持的PPP项目,由區负责审批

三、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市财政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本金支持

(②)创新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逐步实现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建立政府投资、购买服务、收费、价格、补贴的協同制度,以多种方式支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三)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必要的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市财政预算安排落实,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四、促进项目信息发布和股权交易平台建设

(一)通过广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務平台,做好对社会资本开放项目的定期发布及时公开我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项目、优惠措施、资金要求等信息。

(二)以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为平台通过股权交易、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及实现依法退出。

五、加强项目造价、质量、工期的全过程监管

(┅)参照同行业标准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加强对社会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造价、成本、质量监审。

(二)严格合同变更程序引進第三方评价,作为确定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费用标准以及合作期限调整的参考依据

六、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升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