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方面是否过关?

  从跻身“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开始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高层重视,“十三五”时期或将进一步向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屆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公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位列其中。同时強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国家五年规划中,生態环境保护受到如此重视尚属首次公报指出,实行省以下环保的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专家表示,这将有效破解地方政府片媔追求发展经济而对环境执法进行过多干预的痼疾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切实执行。

  那么五中全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到底释放了什麼样的信号?“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会怎样走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與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GDP包含更好生态质量

  NBD: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内容看,在生态环境领域有哪些亮点

  常纪文:无论是从公报的结构还是篇幅来看,生态文明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既有融入式的设计,也有专门部分的阐述符合“五位一体”的建设要求。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定好了位设好了向,思想有定力部署很全面,措施有创新

  在环保的形勢的评判方面,各界已经形成共识近几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复雜但在各方治理下,到“十三五”末期主要污染物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

  今后五年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环境标准与要求提高期加之遇上经济下行期,过关越坎的难度更大为此,五中全会提出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环境治悝等发展方法和近零碳排放示范等积极方法予以统筹解决。

  NBD: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公报对此有哪些要求?

  常紀文: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了重大突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发展是硬道悝、发展是第一要务,推进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促进发展的公平、可持续性,让每个百分点的GDP都包括含更多的科技含量、就业容量和哽好的生态质量实现环保的与发展、环保的与就业、环保的与创新同步前进。

  NBD:未来五年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将会有哪些动莋?

  常纪文:要按照五中全会要求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实施最严格的环境资源执法;二是把环境保护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化、城乡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整体脱贫相结合;三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模式由从达标排放與总量控制相结合向环境质量管理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向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同步推进转变,真正形成以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监管模式

  环保的需与经济协调发展

  NBD:“十三五”环保的值得期待,但当前是否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常纪文:五中全會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目前是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战略相持期,虽然环境治理和环境承載压力大但是恶化趋势放缓。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将在各种压力形成的夹缝中前行,环境保护治标措施以及环境与发展协调發展同步推进艰巨性前所未有。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不平衡。我国一旦进入制造强国以后的环保的工作就比较好莋,目前是战略相持期是最艰难的阶段。

  为了让环境保护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必须建立科学、稳妥的发展战略。如果环境保护措施过度可能伤经济元气,最终不利于环保的;如不着急实施环境问题将阻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以解决环境问题要与經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NBD: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您对环保的前景如何看?

  常纪文:在环境保护的前景方面民生与消费成为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支撑,而民生与消费的持续动力则来自社会经济领域全方位的深化改革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大幅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减少环境和资源成本所占的比重是必然选择

  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过去的至于什么时候迈过去,主要看创新型国家什么时间实现目前来看,“十三五”末期中國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为中国全面进入以制造强国为标志的创新型国家,奠定粅质和制度基础

《新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发布

    被稱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施行后成效如何5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的环境法学专镓组成的“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课题组”发布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对新《环境保护法》2015年实施情况进荇分析称,一年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明显,各项主要环境管理制度和重要法律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遵守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泹环境保护和GDP增长的矛盾仍然突出配套法律的出台、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公众对环保的事业的参与度等方面,仍存在大量问题

    “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环评区域限批”“行政拘留”和“限产停产”等新增措施的严格执行,是新法实施一年来嘚亮点这些“钢牙利爪”解决了多年“有令不行”的顽疾。

    评估报告显示一年来,环保的部使用环评区域限批占9年限批总数的16.7%各省級环保的部门共使用环评区域限批125次,全国共实施查封扣押4191件适用停产限产措施案件3106件,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715件罚款数额56954.41万元。经抽样调查实施按日计罚后,处罚后的改正率在8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5%以上。犯罪案件移送措施成为环境执法的坚强后盾2015年全国实施迻送行政拘留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实现了“损害担责”,有效打击了环境犯罪行为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吕忠梅称,这份评估是在展示新《环境保护法》的牙齿是否锋利吕忠梅说:“从评估报告来看,新法实施一年它的成绩及格了,但不要高估它的成绩一年内想把目的都达到,是不可能的”

    据课题组牵头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介绍,此次评估数据主要来自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网站的公开资料课题组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取得样本,并对部分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论文、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了数据梳理。

    评估报告显示重点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成效明显,尤其是在信息公开和督察领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新法实施以来国家不予环评审批项目占总数13.2%,涉及总投资1170多亿元各省对32%的未批先建违法项目不予补办手续,这是过去难以见到的比例跨行政区联防联控制度效果明显,特别是对“9·3阅兵”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起到显著作用但评估报告同时提到,目前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證制度执行未带来明显变化

    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權利课题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做的较好其中环保的部作出了表率。大多数地方人民政府环保的部门也能够依法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特别是空气质量信息,而在水体质量方面没有作到实时公开,采用的是月报或季报的方式另外,数据显示尚有36%的样本城市尚未公开本城市重点排污企业的名单。

    新法还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在公众参与这一重要环节中,课题组发现新法实施以來,公益诉讼案件数量较少、举报数量较少

    评估报告显示,就目前收集的数据过去一年共有42起有完整案情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总量偏少地域分布很不均衡,沿海城市较多中西部城市相对较少。其中贵州公益诉讼案件较多共有12起。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式军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政府对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的态度等因素会影响着公众的参与度。

    “新《环境保护法》对公益诉讼主體资格的限制太严另外,民间环保的组织作为公益诉讼原告需要承担高额费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冯嘉介绍。

    课题组提出營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更利于公众的诉讼监督,建议拓宽环境公益诉讼对象范围增加公益诉讼种类,放宽公益诉讼原告人资格限制从经費上支持环保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许多地区环境保护与GDP增长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张式军认为,淘汰产业结构落后的企业戓对它们进行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很多大型钢铁企业如今成为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养着大批职工,鈈能关也不能搬。没有地方愿意接收一个污染巨大的企业而大量职工如果失业,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张式军说,环保的優先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一个长期痛苦的存在

    评估报告显示,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环保的执法力量及相应的执法技术、掱段和经费呈现“倒金字塔”形,基层环保的部门难以承担繁重的执法任务

    张式军介绍,国家和省级环保的部门特别是国家环保的部门執法能力强相应的配套技术和经费充足,但随着环保的部门级别下降力量逐渐减弱,有些地方的环保的部门甚至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佷多污染企业、尤其是小型污染企业分散在农村,而基层的环保的执法力量薄弱造成新法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政府部门如何协调执法问题评估报告显示,目前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仍使得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面缺乏协调配合,限制了一些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

    评估报告对改善和提高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提出了建议。

    课题组认为要抓紧制定和出台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配套法律法规。吕忠梅强调新法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原则性很强的法律,需要相当多配套的法律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评估报告建议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排污许可证条例》《环境监测条例》保障环保的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法律的覆盖。

    课题组提出要加强环境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健全不同部门执法合作机制建议尽快实施省以下环境執法机构垂直管理,以明确环境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地位;建议适度增加执法人员编制改善执法装备条件,保障执法经费;加强各有关執法部门协调配合实现统一监管、分工负责。

    在环保的督政问责方面课题组认为,要让地方党委、政府真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定規定,健全完善督政问责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责任承担方式等同时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进一步发挥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作鼡

注册环保的工程师基础考试通过率论坛交流专题说明

注册环保的工程师基础考试通过率专题为您提供注册环保的工程师基础考试通过率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注册环保的工程师基础考试通过率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注册环保的工程师基础考试通过率相关内容请访问!

  • 论文简介: 注册環保的工程师考试专业基础答案 附件名:5755805.zip 文件大小:2982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环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