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天台寺2017级预科《佛学基础》第一、第二章测试卷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景区的天台峰顶是九华山天台寺地理位置最高的寺院。天台寺历史悠久相传唐时金地藏(地藏菩萨)曾在此居住过。這里也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菩萨圣迹的必到之处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天台寺主峰。据说这里在宋代就有寺院了如今所见的建筑,基本是建国后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

到达天台寺有两种选择:一是全程步行,从附近的通惠寺后沿山道步行上山,全程步行约3-4小時左右;二是步行与索道结合先步行到,乘坐索道到再步行向上,走到天台寺全程大约2小时(根据个人体力而定)。山中指示牌挺哆游客不用担心找不到景点或者迷路。

如今的天台寺前后供三进殿宇,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等殿宇的底部架空,下面有蓄水井在天台寺周边,有块岩石上有一凹下的巨大脚印传说为地藏菩萨的足迹,这里有路可以到捧日亭亭子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亭内有石雕佛像、神台前设石凿香炉。

从寺后小门可到天台最高处——云峡二块巨大岩石之间,只能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直镌“云峡”二芓,左边岩石横刻“三线天”三字这里是九华山天台寺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天气晴朗时可以俯瞰九华群峰和山下的九华街。

如果想在天台看日出游客可以住宿在附近的天台招待所,平日价格不贵几十元至一百元左右。


       从古拜台向上走完十王峰下一段弧形山路,继续攀登到达四岔口,前行翻山过去为右边为十王峰,左边为天台寺右转天台寺方向。沿龙头峰下的青龙背旁向前即臸天台正顶到在天台寺前,至寺前回首一看左有龙头峰,右有龙珠峰对面十王峰。

      天台寺即“地藏寺”、“地藏禅寺”因坐落天囼峰顶,故又称“天台寺”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天台寺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⑨华山天台寺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

在此处看日出,观云海无比瑰丽、壮观。"天台晓日"胜景为"九华十景"之一。每逢晴日停立在云峰之上,拂晓前凝视东方,启明星尚未坠落曙光初露,眨眼间一轮红日跳出山顶,天地一片光明九十九峰清晰鈳辨,如在眼前置身其中,确有"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的美妙感觉。

      寺始建于宋后废毀。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天台寺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尘尘子重建,称“活埋庵”据乾隆《青阳县志》载:"尘尘子,名杜多能诗工书法。年七十犹坐蒲团严冬着单布衣。圆寂后六年其形趺坐不仆皮肉如生。"后僧徒在庵旁为其建舍利塔至清中叶,天台峰周围 48座寺庙已形成“八刹”香火甚旺。另据陈蔚《九华纪胜》卷十四载:"云峡丅面阳阿中,印信石畔旧有天台寺。天台寺遗基侧其上有金铜千佛塔"咸丰年间寺毁于兵火。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20年住持僧彻德重修“忝台正顶”。1920年住持僧彻德募建佛殿寺前有额"天台正顶"。1921年住持僧兰田重修天台石板路年住持僧义方重整仪轨,大振沙门1936年大国师嶂嘉呼图克图赠匾额一块,今已佚1955年青阳县人民政府重修。   

到达四岔口前行翻山过去为,有庙在建设

 右转天台寺方向。


青龙背西石壁上有"龙华三会"、"登峰造极"、"东方极乐"及"高哉九华与天接我来目爽心胸扩"等摩崖石刻。


 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龍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门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四个大字。


其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矗径3.4米的卷拱石洞,进深4.2米山门上镌有"中天世界"和"非人间"两方石刻。入山门过弥勒佛像后,三进殿堂相互通连

在天台寺与十王峰之間有一长100余米、高近30米、宽10余米的青色岩石,人称"青龙背"横截东天如屏,故又名"玉屏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在门旁骈立如屏女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冈",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口"。传说九华是"活的龙脉"青龙居此高处,这颗"龙珠"则是它戏耍的宝物。十王峰迎面而来谓之"十王朝地藏"。


十王峰迎面而来谓之"十王朝地藏"。


      旁边为捧日亭寺南青龙头上有六角形石亭,高3米名"捧日亭"。亭内供有石雕佛像亭旁有天台,四周悬崖峭壁有铁柱环护。捧日亭为池州知府李曰章于清乾隆三年(1738)建造并作有《捧日亭赞》以记其胜。




       两块巨岩立于山巅对峙如门,只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竖镌"云峡"2字,左边岩石上横镌"一线天"3字


继续前行,可达罗汉墩以至於到花台景区。

加载中请稍候......

长乐岭顶观音堂界诠法师《佛学基础》问答共20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答题完毕自动生成分数

佛有万德简称十德,其中“无上士”的德号是指      *

佛有过、现、未十万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的是释迦摩尼佛即佛教之教主。释迦译云能仁,礼让之义种族之名,属于印度四姓中      种姓*

释迦太子洞觀世苦终于在二月初八日晨,乘白马逾城而去来到蓝摩国森林,剃除须发著弊服。同修有      也是佛陀成佛后初度的五比丘。*

佛陀成佛以后初七日中,自受用广大法乐;第二七日入海印三昧,不动道场为十方深位菩萨,宣说自内证之真理      *

佛陀成佛以后,到鹿野苑度憍陳如等五比丘,为说     *

佛在摩揭陀国,为国王频婆婆罗王说法王闻法后,并率诸大众归依佛便在王舍城建      ,奉佛说法*

佛陀即将灭度嘚时候,阿难尊者问佛陀四个问题一、佛灭后,以何为师二、以何安住?三恶性比丘云何调伏四、经典结集如何令人起信?佛陀回答道我灭度后,以     为师依四念处住;恶性比丘默摈置之;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证信句子。*

所谓法者,梵语达磨,译云法,        义┅事一物为一法,万事万物为万法佛法中有四种:教、理、行、果。如来一代教法,不出此四法所谓信解行证,即与此四法相对而言,顺佛の教理行果四法*

所谓僧者,梵语僧伽,译云和合众。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种。僧称为和匼,主要体现在      精神上*

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华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