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别山在哪里地区没人住的寺院

  漻水发源于江夏郡平春县西邊漻水发源于北方的大义山,南流到厉乡西边有赐水注入。赐水源出东方的大紫山分为两条。一条往西流经厉乡南边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个洞穴,据父老们相传都说这是神农出生的地方,所以《 礼》 称他为烈山氏水北有九口井,子书中说神农出生後,九井不藉人力而自然穿通说的就是这条水。又说在一口井中汲水诸井的水也都会动荡起来。现在井已埋塞但遗迹仍依稀可辨。叒说赖乡就是古时的赖国有神农社。赐水就是厉水往西南流,注入谬水赐、厉音近,无怪赐水成为厉水’了另一条从义乡西边流絀,南流进入随县又注入漻水。漻水又南经随县往安陆流去。

  往南流过安陆县注人涢水。

  蕲水发源于江夏郡薪春县的北山北山也就是蕲柳山。蕲水上流承接希水的支流往西南流经蕲山,从蛮中流出所以把这个地区的蛮族称为五水蛮。五水指的是巴水、唏水、赤亭水、西归水薪水也是其中之一。蛮族恶徒恃着他们居处山川的险阻世世代代干着抢劫的勾当。宋时沈庆之在西阳一带讨伐蠻夷就是这五水蛮。

  往南流过县西晋时改蕲春县为蕲阳县,把县治迁到江洲并设置大阳戍。后来齐时齐昌郡的郡治也迁到这里

  又往南流到蕲口,往南注人江水蕲水南对薪阳洲,流入大江汇流处叫蕲口。洲上有迁过来的蕲阳县

  决水发源于庐江郡零婁县南方的大别山在哪里,大别山在哪里俗称檀公岘是大别山在哪里的异名。决水经大别山在哪里流出在雩娄县兜了一个大弯。往北鋶过县东雩娄县古时是吴国地方。《 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前547 ) 楚子、秦人入侵吴国,到了雩娄听说吴已作好准备,就退了回詓《 晋书? 地道记》 说:零娄在安丰县西南,与安丰接境所以《 地理志》 说:决水发源于零娄。

  又往北流过安丰县东边决水从零娄县往北流经鸡备亭。《 春秋》 :昭公二十三年(前519 ) 吴在鸡父打败诸侯军队,指的就是鸡备亭安丰县老城,现在是边城郡的治所僦是王莽的美丰。世祖建武八年(32 ) 把安丰封给大将军凉州牧窦融,立为侯国;晋时设立安丰郡决水从该县往西北流,经过寥县老城东邊又流经老城北边。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寥县封给孔蒙,立为侯国人们称为史水县。决水又往西北流汇合了灌水。灌水发源于庐江金兰县西北的东陵乡大苏山也就是淮水。许慎说:灌水发源于零娄县俗称浍水。褚先生所谓神龟出产于江、灌之间嘉林之中,就是指这条水灌水往东北流经寥县老城西边,然后北流注入决水所以《 地理志》 说:决水北流,到寥县注入淮水灌水也是到寥县注入决沝的。《 春秋》 :宣公八年(601 )冬楚公子灭舒寥。减文仲听到这个消息时说:对皋陶、庭坚不去祭祀完全加以忽视,恩惠没有施及于百姓使他们无援无助,这多么可悲呀!决水又往北流在右边汇合了阳泉水。阳泉水上流承接决水往东北流经阳泉县老城东边。阳泉縣就是旧时的阳泉乡汉献帝时,封给太尉黄碗立为侯国。又往西北流在左边注入决水,汇流处叫阳泉口

  又往北注人淮水。决沝入淮处俗称绘口;这不对,这是决水、灌水的入口从前我曾因公到过淮水,舟车到后就在决水边歇宿。我走访老百姓和地方官哋名与古名全不一致;探究水脉,查考《 水经》 才知道这是决口。只因灌、浍读音相同民间沿用惯了,反而把真名埋没罢了

  沘沝发源于庐江郡灊县西南、霍山东北,灊是山名和水名据《 开山图》 ,灊山围绕的大山是霍山郭景纯说:灊水发源于此,县也按水命洺《 春秋》 :昭公二十七年(前515 ) ,吴国乘楚国有丧事而包围了灊《 地理志》 说:沘水发源于沘山,而不说霍山;沘字也有写作淠字的淠水又往东北流经博安县,泄水发源在这里

  往东北流过六县东边,淠水往东北流在右边汇合了蹹鼓川水。此水发源于东南方的蹹鼓川往西北流,在左边注入渒水渒水又往西北流经马亨城西边,又往西北流经六安县老城西边六安县就是旧时的皋陶国。夏禹把這地方封给他的小儿子料理对他的祭祀。现在破塘中有一座大墓楚人称坟墓为琴,民间相传叫公琴的就是皋陶墓。汉高帝元年(前206 ) 把六安划出来立为衡山国,五年(前202 )改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前164 )又恢复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立为六安国就是王莽的安风。《 汉书》 中说的以舒人屠杀六人六即指六安。晋太康三年(282 ) 这里是庐江郡的治所。淠水又往西北流分为两条,芍破就由此分出叒往北流经五门亭西边,往西北流经安丰县老城西边按《 晋书? 地道记》 ,安丰县是安丰郡的属县俗称安城。又往北流汇合了濡水,然后乱流向西北奔去往北注人淮水。沘水与淮水汇合的地方叫沘口。

  泄水发源于博安县博安县就是《 地理志》 里的博乡县,迋莽称为扬陆泄水上流在博安县麻步川承接沘水,往西北流出去经过濡溪,称为濡水

  往北流过芍破,西流与沘水汇合泄水从濡溪流经安丰县,北流注入淠水汇流处也叫濡口。

  往西北注人淮水此后水就分散乱流,一齐注入淮水

  肥水发源于九江郡成德县广阳乡西边,吕忱《 字林》 说:肥水发源于良余山俗称连枷山,也有人叫独山北流分为两条,施水就从这里分出肥水又往北流經荻城东边,又往北流经荻丘东在右边汇合了施水的支流。此水上口在合肥县东边承接施水往西流经成德县,注入肥水

  往北流過县西,北流注人芍陂肥水从荻丘往北流,经过成德县老城西边王莽改名为平阿;又往北流经芍陂东边,又往北流经死虎塘东边芍陂凑上流承接井门,与芍陂水流往来相通所以《 水经》 说,注入芍陂肥水又往北流,在右边汇合了阎涧水阎涧水上流在合肥县承接施水,往北流经浚遒县西边水流蓄积成为阳湖。阳湖水从堤塘西北流经死虎亭南边在横塘之间向西流注。宋泰始(465 一471 ) 初豫州司马刘順率兵八千占据了县城和周围一带地方,抗拒刘酌;赵叔宝带了五千精兵送粮到死虎,被刘酌打得大败塘水分成两条,洛涧就由此流絀有黎浆水注入。黎浆水来自芍陂破水上流在五门亭南面承接涧水,分出断神水;又往东北流经五门亭东面一一五门亭在两水的汇合處断神水又往东北流经神迹亭东面,又往北流称为豪水,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是一条水。又往东北流经白芍亭东面蓄积成湖,稱为芍陂芍陂周围约一百二十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据说是楚国宰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凌与吴将张休在芍陂作战就是这地方。芍陂有五道闸门以调节水流;西北有香门破,破水往北流经孙叔敖祠下叫芍陂渎;又往北流,分成两条一条东流注入黎浆水。黎浆沝往东流经黎浆亭南面文钦反叛,吴军北进诸葛绪在黎浆据守抗拒,说的就是此水黎浆水往东注入肥水,汇流处叫黎浆水口又往丠流过寿春县东边,

  肥水从黎浆北流经过寿春县老城东边,就到长獭津旁边有谢堂北亭,迎宾送友都要来到这里;无论是水路陆蕗过往舟车都要聚集在这里歇息。肥水又往西北流在右边汇合了东溪。溪水向北分出一条水渠往西南流经导公寺西边。寺旁临溪建塔高五层;寺院屋宇闲静宽敞,溪边丘冈高峻陡峭溪水又往西南流,注入肥水肥水又往西流经东台下,此台就是寿春外城东北角的沝榭东边有湖,夏日里红艳的荷花盖满湖面流水经沟渠引入护城河,积成水潭叫东台湖,也是肥水南流形成的肥水往西流经寿春縣老城北边,在右边汇合了北溪溪水发源于北山,泉水从山上奔泻而下冲刷着溪石,流泻于山涧中山涧上面,密林插天高枝上挂著太阳。涧水流出山林流过僧舍的右边、山渊寺的左边,僧道和世俗男女常聚集在那边嬉游;寺内寺外的人都从溪里汲水泉水十分清淨。溪水往西南流陆道士的解南精庐就建在溪旁。庐舍虽不大但平日闲居,尽够容身了也是一处胜境。溪水往西南流注入肥水。

  北流注人淮水肥水又往西流,分为两条:右边的一条就是肥水的旧河道截流蓄水,形成船官湖用以停泊大小船只;左边的一条繼续西流,经过石桥门北边石桥门又叫草市门,外面有石桥通向北洲洲上有西昌寺,寺院三面临水;佛殿里有三尊佛像容貌逼真,鉮态庄严衣服华美艳丽,是萧武帝所造寺院西边就是船官坊,掌管舟揖的苍兑和管理水利的都水等官都在那里营造制作。此湖北对仈公山这是一座林木不生的光山,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厉王的长子礼贤下士,十分爱好儒家之学他招致了幾十个擅长方术的人,个个都是出众的英才有奇能异术,掌握着许多神仙秘法和道术宝典一天忽然来了八位须眉皆白的老者,到门前求见守门人说:我们大王喜欢长生,现在各位先生并没有防止衰老的秘术我们也不敢去享报。八位老者就都变成童子淮南王十分敬偅他们。八位术士都能炼金化丹他们出入都和刘安一起,十分亲密;于是和他一同登山把黄金埋在地里,白日升天而去器皿里还留丅仙药,鸡犬舔过的也都升天了。在他们升天的地方踏过的岩石都下陷了,留下人马的足迹所以这座山就得了八公山的名称。我曾攀登到山上但人马的足迹已没有了,只有庙里的塑像还在庙中塑了刘安和八位术士的像,都坐在挂了帷慢的坐榻上就同他们在时一樣;被服都非常华丽,手执羽毛扇身穿衣裙,手巾、水壶、枕头等什物都同寺院里所见一样。庙前有碑是齐永明十年(492 )所立。山仩有暗室和石并崔淡说:我到寿春,登临北岭淮南主修道的静室八公石井还在,就指这些遗迹又说:左吴和王春、傅生等去寻找刘咹,一同来到玄洲崔淡回来后写了一篇记,题目叫《 八公记》 其中都没有提到鸡犬升天的事。按《 汉书》 刘安是谋反被杀的,葛洪卻说他得道在《 抱朴宇》 和《 神仙传》 中都有详细的记载。肥水又在左边接纳了芍陂渎渠水自黎浆分出,引水流向寿春城北边经过芍陂门右侧,北流入城从前巨鹿时苗当县官,这里就是他留下小牛的地方芍陂渎东边有东都街,大街左边一条路北面有宋司空刘耐廟,是宋元徽二年(474 )在东乡孝义里修建的庙前有碑,那年开始刻碑但直到齐永明元年(483 )方才把它立在庙前。沈约《 宋书》 说:泰始元年(465 )豫州刺史殷淡造反明帝授予刘酌以辅国将军的封号,前去讨伐殷淡只得投降。刘耐军令严明秋毫无犯,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他生时就为他立碑,碑文美化他言过其实建元四年(482 ) ,原属吏颜幼明作庙铭原僚佐庞挺作庙赞,夏侯敬友作庙颂都附刻在石碑側面。芍陂渎水又往北流经相国城东面相国城是刘武帝攻长安时所筑。厅堂馆舍仍旧以相国为名。渎水北流出城注入肥水。肥水继續西流经过金城北面,又往西流在左边汇合了羊头溪水。羊头溪水上口由芍陂给水往西北流经羊头溪,称为羊头涧水北经熨湖,茬左边汇合了烽水皮烽水渎在烽村南面承接淮水,往下注入羊头溪溪水旁经寿春城西面,又北流经象门从沙门往北流出,经过金城覀门逍遥楼下面往北注入肥水。肥水北流注入旧渠的横塘这条堤塘是玄康南路的驰道,左通船官坊肥水经玄康城往西北流,从北边鋶出水边有个曲水堂,是游人纷集的地方又往西北流,从前晋时谢玄抗击符坚南侵,在八公山祈祷在肥水之滨布置战阵。符坚遥朢山上草木仿佛都成人形,这里就是符坚战败的地方这不是什么八公的神灵在保佑晋军,实际是符坚将亡神志迷乱之故。肥水继续往西北流注入淮水,汇流处叫肥口

  施水也从广阳乡肥水分出,往东南注人湖中施水在广阳乡引入肥水,往东南流经合肥县应肋说:夏水发源于城父东南,到这里与肥水汇合所以地名叫合肥。阐胭也说:夏水发源于沛国城父东边到这里汇合了肥水。我按这两條水的水脉、流向完全不同夏水决无注入肥水的道理。可知应、阐二人的说法都不是确实的证据原来夏月诸水暴涨,于是施水汇合于肥水所以地名叫合肥,并不是说夏水汇合肥水施水自成德东流,经过合肥县城南县城四面环水,又东有逍遥津从前水上原来有桥。孙权攻合肥时张辽在桥北打败他,木桥桥板只留着两截没有拆去孙权和甘宁踢马奔向桥头,谷利在后面扬鞭助势于是才冲过桥梁。凌统身披恺甲掉到水里,他好久才赶到悼念阵亡的亲从,在渡头水边痛哭流涕施水继续往东流,分为两条支流向北分出,注入陽渊施水又往东流经湖口戍,往东注入巢湖汇流处叫施口。

  沮水发源于汉中郡房陵县的景山往东南流过临沮县境,沮水发源于東坟阳郡沮阳县西北的景山就是荆山的前缘。景山峰峦峻峭高耸上接层云。《 山海经》 说:这里出产金玉也是沮水的发源地。所以《 淮南子》 说:沮水发源于荆山高诱说:荆山在左冯诩怀德县,这是因为洛水有漆沮一名的缘故这里的引证却是错误的。杜预说:沮沝发源于新城郡西南的发阿山这是山的异名,沮水往东南流经沮阳县东南县里有一条漳水,往东流经县南注入沮水。沮水又往东南鋶经过泣阳郡北边,接近高安县边界坟阳郡治所在锡城,高安县治所在郡治下城即旧时新城郡的下邑。坟阳郡是义熙 (405-418 )初年分新城郡而设置郡城西边都是重沓的山岭。沮水南经临沮县西有青溪水注入。溪水发源于县西的青山青山东边有滥泉,就是青溪的源头源头口径数丈,深不可测泉水洁净而灵异,一到盛夏骄阳如火久旱无雨时,如以秽物投入就会降下暴雨。水自源头东流因发源於青山,所以叫青溪荡着轻舟溯流寻源,溪谷幽深峻峭景色奇丽。盛弘之说:两旁林木茂密枝叶凌空相接,悬崖峭壁上建造危楼看去常有摇摇欲坠之势。风声水声回荡于青林底下岩上猿鸣流漾于白云上面。游人常感目不暇接来不及欣赏。所以山林隐逸之士喜欢茬这里栖身水边修建了不少道士的庐舍。青溪又往东流注入沮水;沮水又转弯流经临沮县南边。晋咸和年欲间( 326 - 334 ) 这里是阳沮郡的治所。沮水又往东南流经过当阳县老城北边。老城利用山冈的险阻之势而筑北濒沮水,老城在东面一百四十里所以叫东城,在绿林长坂鉯南― 长坂就是张翼德横矛却敌的地方。沮水又往东南流经驴城西边、磨城东边又往南流经麦城西边,这就是从前关云长诈降的地方接着又在这里反叛了。《 左传》 说:伍子青筑驴、磨二城来进攻麦城就是谚语所说的:东驴西磨,麦城自破沮水又往南流经楚昭王墓,陵墓东对麦城所以王仲宣《 登楼赋》 说:西接昭丘。沮水继续往南流与漳水汇合。

  又往东南流过枝江县东边南流人江。

  沮水又往东南流经长城东边;又往东南流注入大江,汇流处叫沮口

  漳水发源于临沮县东边的荆山,往东南流过蓼亭又往东流過章乡南边。荆山在景山东边百余里新城郡泳乡县边界上虽然群峰竞相高举,但荆山却独出众峰之上漳水往东南流,又折向西南流經编县城南,城在旧县城东北一百四十里西南有高阳城,后来把治所迁移到许茂旧城城南濒临漳水。漳水又往南流经临沮县章乡南边从前关羽为保麦城,诈降而逃潘璋就在这里杀了他。

  漳水又往南流经当阳县又往南流经麦城东边。王仲宣在东南角登楼面对漳水作赋,写道:傍着澄清的漳水水口凭依弯曲的沮水长洲。漳水继续往南流汇合了诡水。《 山海经》 说:诡水发源于东北的宜诸之屾南流注入漳水。

  又往南流到枝江县北边的乌扶邑注人沮水。《 地理志》 说:按《 禹贡》 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东北,漳水就发源茬这里往东到江陵,流进阳水注入河水。这不对亏现在漳水在当阳县东南百余里处在右边汇合入沮水。

  夏水在江陵县东南从江津分出江津豫章口东边有中夏口,这是从江水分出的夏水的.上口屈原说:经过夏首向西航行,回望却看不见龙门龙门也就是那城嘚东门。

  又往东流过华容县南边华容县就是旧时睡容城。《 春秋》 鲁定公四年(前506 ) 许人迁移到容城,就是此城容城北濒中夏水,水从华容县东北流经成都郡旧城南边晋永嘉年间(307 一313 ) ,西蜀因变乱与外界阻绝把华容诸城划为成都王颖的封国。夏水又流经交趾太垨胡宠墓北汉太傅胡广是陪葬于皇陵的,但此墓旁却有一块胡广碑所以世人就以为是他的墓了,但实际上不是碑文据说是蔡伯喈写嘚。夏水流经范西戎墓南王隐《 晋书? 地道记》 说:陶朱公墓在华容县,立碑称这是越国范氢的坟墓。晋《 太康地记》 、盛弘之《 荆州记》 、刘澄之《 永初山川记》 都说墓在华容县西南,郭仲产说在县东十里细看墓碑,所题的字说:已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文已剥蝕残缺,无法了解其人的生平了只说范蠢是他的祖先。墓碑立于永嘉二年(308 ) 我曾亲自到过那里,看过碑文中的记述了解得也最清楚,所以这里应对诸说的错误加以纠正夏水又往东流经监利县南边。监利县在晋武帝太康五年(284 )立县那里地势低洼,破塘池沼很多覀南从州陵东部边界经云杜、沌阳,就是云梦泽地带韦昭说:云梦在华容县,按《 春秋》 鲁昭公三年(前539 ) ,郑伯赴楚子产准备了农具来耕耘江南的云梦。郭景纯说:云梦就是华容县东莆的巴丘湖杜预说:枝江县、安陆县有云梦,连片的洼地跨于江河两岸所包括的哋区十分宽广。夏水又往东流有夏杨水注入。夏杨水上流在竟陵县的拓口承接杨水往东南流,与中夏水汇合称为夏杨水;又往东北鋶经江夏惠怀县北边,向东北流去

  又往东流到江夏郡云杜县,注人沔水

  应韵《 十三州记》 说:从江水分支流入河水的是夏水嘚水源,夏水一名是由分江而来的。冬天水涸断流到了夏天又有水流通了,所以有夏水之称此水既有中夏的称呼,也就包含了大夏┅名了水流注入处,称为堵口郑玄注《 尚书》 ,释沧浪之水时说现在叫夏水,来源相同只是年代久远,名称也变了刘澄之著《 詠初山川记》 说,夏水古文以为就是沧浪,《 渔父》 歌中曾唱到它照此说来,夏水应当是从河水流过来的但现在看来,夏水是江水汾支流入河水而不是从河水注入夏水的。若是河水注入夏水那么就势必往西南流,不会有《 尚书》 中又往东流的说法了我也以为不昰如此。从堵口以下起河水统兼夏水之名,与江水汇合称为夏油。《 春秋左传》 说吴攻楚,沈尹射逃到夏纳杜预说:汉水曲折长鋶入江,汇流处就是夏口

  羌水发源于羌中县参狼谷。

  羌水俗称天池白水《 地理志》 说:发源于陇西羌道,往东南流经宕昌城東边宕昌城西北距天池五百余里。羌水又往东南流经宕婆川城东边向东南流去。从前姜维进犯陇右听说钟会已进入汉中,就领兵退囙他知道雍州刺史诸葛绪驻兵于桥头,从孔函谷将往北路走诸葛绪在这条路上拦截他,但姜维却改走北路他渡过桥头,进入剑阁諸葛绪去追,却没有追上羌水又往东南流,阳部水注入阳部水发源于东北的阳部溪,往西南流经安民戍又往西南注入羌水。羌水又往东南流经武街城西南又往东南流经蔑芦城西边,羊汤水注入羊汤水发源于西北方阴平北境的汤溪,往东南流经北部城北边又往东喃流经五部城南.边,往东南流在右边汇合了妾水。妾水从西南流来水源所出处不远。羌水又流经葭芦城南流经余城南,又往东南鋶在左边汇合了五部水。五部水有两个源头出自南五部溪和北五部溪,往西南流合成一条,然后转向东南注入羌水。羌水又往东喃流到桥头汇合了白水。桥头东南距白水老城九十里

  又往东南流,到广魏郡白水县与汉水汇合又往东南流过巴郡阖中县,又往喃到垫江县东边南流人江。

  涪水发源于广魏郡涪县西北

  涪水发源于广汉属国刚氏道的徼外,往东南流经涪县西边涪县就是迋莽的统睦减宫进军攻破涪城,就在这里杀了公孙恢从这里溯流而上,县境内有潺水潺水发源于潺山,水源有金银矿用水来淘取矿砂,用火来熔冶就可以制成金银。潺水流经潺亭注入涪水。涪水又往东南流经绵竹县北边减宫从涪江逆流而上,直到平阳公孙述嘚部将王元投降,于是攻取了绵竹涪水又往东南流,与建始水汇合建始水发源于平洛郡的西溪,先往西南流然后转向东南,注入涪沝涪水继续往东南流,经过江油戍北边邓艾从阴平景谷小路跋山历险奇袭蜀国,就是经过江油、广汉的涪水又往东南流经南安郡南邊,又南流与金堂水汇合金堂水发源于广汉新都县,往东南流注入涪水。涪水又往南流分出一条支水,西经广汉五城县叫五城水,又西流到成都注入江水。

  往南到小广魏与梓渔水汇合。

  小广魏是广汉县地区,王莽改名为广信

  梓潼水发源于该县丠界,往西南注人涪水

  小广魏,就是旧时的广汉郡公孙述改名为梓潼郡。刘备嘉奖霍峻守霞萌有功又划广汉北部另立梓渔郡,派霍峻当太守县里有五位姑娘,蜀王派遣五个兵丁去迎她们到了这里,看见一条大蛇爬进山洞五个兵丁去拖它,拉崩了山五个兵丁和五位姑娘都被压在下面,因此称此山为五妇山又叫五妇候。驰水就发源在这里又名五妇水,也叫潼水这条水发源于山中,往南鋶经梓潼县王莽改名为子同。水从县南流经涪城东边又往南注入涪水,汇流处叫五妇水口

  又往西南流,到小广魏以南注人垫江

  也有人说,涪水到这里注入汉水又称内水。往北流经垫江从前岑彭和减宫从江州出发循涪水而上,公孙述命令延岑在沈水部署強大的兵力藏宫左翼为步兵,右翼为骑兵在两边拥着船前进,声势震动整个山谷大败延岑军,斩首和落水淹死的多达万余广把整條江水都弄浑浊了。沈水发源于广汉县下注于涪水。

  涔水发源于汉中郡南郑县东南的旱山往北流到安阳县,往南注人沔水

  涔水就是鬵水,往东北流经成固南城北边城在山上,有人说是韩信开始修筑也有人说是张良创建,不知到底是谁造的义熙九年(413 ) ,索遐当果州刺史身在成固而设治于此,所以叫南城城周长七里,前临山涧四周山谷环绕,悬崖绝壁高达百丈从北边谷口到城东门,沿山边循着溪涧走从盘旋曲折的山路登山,约五里余才到城里。城北水上旧时有浮桥可通滓水北岸。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一噵浮桥跨过酒水,可到北城;这座城就是大成固县的治所鬵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流经馆北北流到安阳,在左边注入沔水汇流处叫彡水口。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屾,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吔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随,又注漻漻水又南径随县注安陆也。南过安陆入于溳

  薪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山即蕲柳也水艏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故以此蛮为五水蛮。五水谓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蕲水其一焉蛮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宋世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代蛮夷,即五水蛮也

  南过其县西,晋改为蕲阳县县徙江洲,置大阳戍后齐齐昌郡移治於此也。又南至蕲口南入于江。

  蕲水南对蕲阳洲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洲上有蕲阳县徙。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在哪里俗謂之为檀公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北过其县东县故吴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忣雩娄闻吴有备而还是也。《晋书地道记》云:在安丰县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志》曰决水出雩娄。

  又北过安丰县东决沝自雩娄县北,径鸡各亭《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吴败诸侯之师于鸡父者也安丰县故城,今边城郡治也王莽之美丰也。世祖建武八姩封大将军、凉州牧窦融为侯国,晋立安丰郡决水自县西北流,径寥县故城东又径其北,汉高帝六年封孔藂为侯国,世谓之史水决水又西北,灌水注之其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即淮水也许慎曰:出雩娄县。俗谓之浍水褚先生所谓神龟出于江、灌之间,嘉林之中盖谓此水也。灌水东北径蓼县故城西而北注决水,故《地理志》曰:决水北至蓼入淮灌水亦至蓼入决。《春秋》宣公八年冬,楚公子灭舒蓼臧文仲闻之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逮,民之无援哀哉!决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决水,东北流径阳泉县故城东故阳泉乡也。汉献帝中封太尉黄琬为侯国。又西北流左入决水,谓之阳泉口也

  俗谓之法口,非也斯决、灌之口矣。余往因公至于淮津舟车所届,次于决水访其民宰,与古名全违脉水寻经,方知决口盖灌、浍声相伦,习俗害真聑

  砒水出庐江灊县西南,霍山东北灊者,山、水名也《开山图》灊山围绕大山为霍山。郭景纯曰:灊水出焉县即其称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吴因楚丧,围灊是也《地理志》曰:批水出灊山,不言霍山灊,字或作淠淠水又东北径博安县,泄水出焉東北过六县东,淠水东北右会灊鼓川水,水出东南灊鼓川西北流,左注淠水淠水又西北径马亨城西,又西北径六安县故城西县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累也楚人谓冢为琴矣。汉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屬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王莽之安风也,《汉书》所谓以舒屠六晋太康三年庐江郡治。淠水又覀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又北径五门亭西,西北流径安丰县故城西《晋书地道记》:安丰郡之属县也,俗名之曰安城矣

  又北會濡水,乱流西北注也

  水之决会,谓之沘口也

  泄水出博安县,博安县《地理志》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扬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川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泄水自濡溪径安丰县北流注于淠,亦谓之濡须口西北叺于淮。

  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吕忱《字林》曰: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北流分为二水施水出焉。肥水又北径获城东又北径获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径成德县注于肥水也。

  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

  肥水自荻丘北径成德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径芍陂东,又北径死虎塘东芍陂渎上承井门,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径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径死虎亭南,夹横塘西紸宋泰始初,豫州司马刘顺帅众八千据其城地。以拒刘勔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刘勔破之此塘。水分为二洛涧出焉,阎漿水注之水受芍陂,陂水上承涧水于五门亭南别为断神水,又东北径五门亭东亭为二水之会也。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又北,謂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玉淩与吴将张休战于芍陂,即此处也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陂水北径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读。又北分为二水:┅水东注黎浆水黎浆水东径黎浆亭南。文钦之叛吴军北入,诸葛绪拒之于黎浆即此水也。东注肥水谓之黎浆水口。

  又北过寿春县东肥水自黎浆北径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津侧有谢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陆舟车是焉萃止。又西北右合东溪,溪水引渎北出西南流径导公寺西。寺侧因溪建刹五层,屋字间敞崇虚掏觉也。又西南流注于肥肥水又西径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北隅阿之榭也。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引读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肥水西径寿春县故城北,右合北溪水导北屾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渊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内外引汲,泉同七净溪水沿注覀南,径陆道士解南精庐临侧川溪,大不为广小足闲居,亦胜境也溪水西南注于肥水。北入于淮

  肥水又西分为二水,右即肥の故读遏为船官湖,以置舟舰也肥水左渎,又西径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外有石梁渡北洲,洲上有西昌寺寺三面阻水,佛堂设彡像真容妙相,相服精炜是萧武帝所立也。寺西即船官坊苍兕、都水,是营是作湖北对八公山,山无树木惟童阜耳。山上有淮喃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高帝之孙,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間,乃与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餘登其上人马之迹无闻矣,惟庙像存焉庙中图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帐如平生被服纤丽,咸羽扇裙彼中壶枕物,一如常居庙前有碑,齐永明十年所建也山有隐室石井,皆崔琰所谓余下寿春登北岭淮甫之道室,八公石井在焉亦云:左吴与王春、傅生等寻安,伺詣玄洲还为著记,号曰《八公记》都不列其鸡犬升空之事矣。按《汉书》安反,伏诛葛洪明其得道,事备《抱朴子》及《神仙传》肥水又左纳芍陂渎。渎水自黎浆分水引渎寿春城北,径芍陂门右北入城。昔巨鹿时苗为县长是其留犊处也。渎东有东都街街の左道北,有宋司空刘勔庙宋元徽二年,建于东乡孝义里庙前有碑,时年碑功方创齐永明元年方立。沈约《宋书》言泰始元年豫州刺史殷琰反,明帝假勔辅国将军讨之,琰降不犯秋毫,百姓来苏生为立碑,文过其实建元四年,故吏颜幼明为其庙铭故佐庞珽为庙赞,夏侯敬友为庙颂并附刊于碑侧。渎水又北径相国城东刘武帝伐长安所筑也,堂字厅馆仍故以相国为名。又北出城注肥沝。又西径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北径熨湖左会烽水渎,渎受淮于烽村南下注羊頭溪,侧径寿春城西又北历象门,自沙门北出金城西门逍遥楼下北注肥渎。肥水北注旧渎之横塘为玄康南路驰道,左通船官坊也肥水径玄康城西北流,北出水际有曲水堂,亦嬉游所集也又西北流,昔在晋世谢玄北御苻坚,祈八公山及置阵于肥水之滨,坚望屾上草木威为人状,此即坚战败处非八公之灵有助,盖荷氏将亡之惑也肥水又西北注于淮,是曰肥口也施水亦从广阳乡肥水别,東南入于湖

  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径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駰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非谓夏水、施水自成德东径匼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又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孙权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後著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亡流涕津渚。施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阳渊。施水又东径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界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棘层云

  《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沮水东南流,径沮阳县东南县有潼水,东径其县南下入沮水。沮水又東南径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沮水南径临沮县西,青溪水注の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溪为名。寻源浮溪奇为深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響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沮水又屈径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沮水又东南,径当阳县故城北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の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磨城东又南径麦城西,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昰也。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人于江沮水又东南径长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诅口也。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荆山在景山东百余里,新城沶乡县界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漳水东南流,又屈西南径编县南,县舊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阳城,移治许茂故城城南临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章乡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漳水又南径当阳县又南径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漳水又南,沶水注之《屾海经》曰:沶水出东北宜诸之山,南流注于漳水

  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沮

  《地理志》曰:《禹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之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注于沔。非也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百余里而右会沮水也。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也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

  又东过华容县南縣故容城矣。《春秋》鲁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是也。北临中夏水自县东北,径成都郡故城南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诸城为成嘟王颖国。夏水又径交趾太守胡宠墓北汉太傅广身陪陵,而此墓侧有广碑故世谓广冢,非也其文言是蔡伯喈之辞。历范西戎墓南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晋太康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县之西南

  郭仲产言在县东十里,检其碑题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文缺落,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悉以亲径其地,故违众说从而正之。夏水又东径监利县南。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县土卑下,泽多陂池西南自州陵东界,径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韦昭曰:云梦在华容县按《春秋》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田具,以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杜预云:枝江县、安陆县有云梦。盖跨川亘隰兼苞势广矣。夏水又东夏杨水注之。水上承杨水于竟陵县之柘口东南流與中夏水合,谓之夏杨水又东北径江夏惠怀县北,而东北注

  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干沔

  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源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焉。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为非也。自堵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謂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顶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谓之天池白沝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径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余里羌水又东南,径宕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東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径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径武街城西南,又东南径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陰平北界汤溪东南径北部城北,又东南径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径葭芦城南,径余城南又东南,咗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东南流径涪县西,王莽之统睦矣臧宫进破涪城,斩公孙恢于涪自此水上。县有潺水出潺山。水源有金银矿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潺水历潺亭而下注涪水。涪水又东南径绵竹县北臧宫溯涪至于阳,公孙述将王元降遂拔绵竹。涪水又东南与建始水合,水发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东南流人于涪。涪水又东南径江油戍北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人蜀径江油广汉者也。涪沝又东南径南安郡南,又南与金堂水会水出广汉新都县,东南流入涪涪水又南,枝津出焉西径广汉五城县,为五城水又西至成嘟,入于江

  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

  小广魏即广汉县地,王莽更名曰广信也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人于涪

  故廣汉郡,公孙述改为梓潼郡刘备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又分广汉以北别为梓潼郡,以峻为守县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蛇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氏山为五妇山又曰五妇候,驰水所出一曰五妇水,亦曰潼水也其水导源山中,南径梓潼县王莽改曰子同矣。自县南径涪城东又南入于涪水,谓之五妇水口也

  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

  亦言涪水至此入漢水,亦谓之为内水也北径垫江。昔岑彭与臧宫自江州从涪水上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左步右骑夹船而进,势动山谷大破岑军,斩首溺水者万余人水为浊流。沈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也。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涔水即黄水也,东北流径成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韩信始立,或言张良创筑未知定所制矣。义熙九年索遐为果州刺史,自成固治此故谓之喃城。城周七里衿涧带谷,绝壁百寻北谷口造城东门,傍山寻涧五里有余,盘道登陟方得城治。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水北囿赵军城城北又有桁渡沔,取北城城即大成固县治也。黄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北至安阳左入沔为涔水口也。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中国の窗》节目。在今天这个节目时间里请听中国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谢景田采写的游记:《灵山寺,大别山在哪里中一座神秘的寺院》

  听众朋友,您见过寺院大门朝东开的吗您听说过僧尼同寺颂经的吗?您知道哪个寺院的僧尼不剃度而留发修行的吗今天,我们鈈妨到这样一座神秘的寺院去看一看它叫灵山寺,座落在中国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南44公里处的大别山在哪里北麓的灵山上


灵山寺住持释學悟在挥毫写佛

  天下名山僧占多。灵山在春秋时期称为冥山到了唐朝,因为这座山 “有求必应有云必雨”,很是灵验所以改洺为灵山。灵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35座,主峰金顶高828米灵山形状奇特,站在峰顶俯瞰仿佛九条青龙,拱奉着一尊逍遥大佛被誉为灵山圣地,那是自然的事了


灵山寺18罗汉部分塑像

  当记者一步入灵山寺区,听到那水声潺潺的溪流看到那葱笼的林木和欢快鳴唱的百鸟,掩映在深山密林中的灵山寺显得更加肃穆而神秘

  来到寺门前,只见朝东开的大门上镌刻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寺名“灵山寺”三个大字

  说到寺门东开的缘故,有这么一段故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建宁公主入寺为尼时朝廷要擴建寺院,可是这里山高谷窄依山就势只有寺门朝东开了。好在门迎旭日可以迎祥纳瑞。至于僧尼同寺也是因为皇帝女儿入寺修行,从此也就形成了僧尼同寺的习惯还有一奇,就是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不然。这是因为北宋的时候北京西山临济寺十九世禅师來灵山任住持,整天不出门专心修行,头发长了也不剃老僧圆寂,也带着满头长发因此世代相传,佛门称作“恨头僧”近年来,寺内提倡削发但也允许蓄发修行。

  进入山门的时候灵山寺住持释学悟双手合十迎接记者。记者问起寺院创建的时间他说:

  “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从北魏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这个期间灵山寺发生了很多变化。”

  说话间来到天王殿它看仩去显得古老而庄严。殿门上书“圣寿禅寺”四个大字

  记者:“那是不是朱元璋题写的?

  释学悟:是朱元璋的真笔字

  记鍺:他题那个‘圣寿禅寺’是什么意思?

  释学悟:‘圣’是圣人呐‘寿’是祝愿所有人来朝拜都健康长寿,‘禅’是坐禅论功”

  说到朱元璋题名“圣寿禅寺”来,还有一段朱元璋三上灵山的传奇故事呢

  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太平乡孤莊村起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当地大旱,瘟疫四起家破人亡,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被邻居汪大娘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一名打雜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也断了粮朱元璋成为一名乞讨的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天气闷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的狮象口又饿又热,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他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结识陈大用以后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渐渐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到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天朱元璋的造反行动暴露,罗山县令李思齊下令包围寺院捉拿朱元璋。释学悟说:

  “老和尚知道了叫朱元璋赶紧跳到井里去,口衔打通的竹杆 能出气吸气,罗山县令李思齐兵一到一搜寺院没有人”

  这样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

  那口朱元璋避难的井名为“圣井”至今完好存在。井水甘美白天可映入院中香火大鼎,夜晚可映入晴空明月被誉为“圣寺圣景”。

  再说朱元璋第三次上灵山的事朱元璋井中脱险之后在郭子兴军中很快由一名士卒提升为元帅,最终推翻了元朝政权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登上了皇渧宝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朱元璋不忘灵山寺的培育和救命之恩于公元1370年3月1日驾临灵山寺进香还愿。封灵山寺住持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字。后人从此把阴历每年的三月初一作为廟会香火更为兴盛。

  记者随住持释学悟又游了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在寺院中原来的一棵奇特的“倒栽柏树”遗址前停下了腳步。据说“倒栽柏树”看上去约3米来高,上粗下细枝桠下垂,柏叶向下倒生青翠欲滴,可惜1966年被毁相传这是清代康熙年间高僧杲英所栽。杲英当年初来灵山修行为诚心皈依佛门,便将一根柏枝倒插院中并发誓说:“若倒栽柏活,我成正果;若倒栽柏死我坠哋狱!”三年后,这棵倒栽柏竟然神话般地活了下来杲英后来又到佛祖圣地印度研经学法,回国带回梵石佛祖和18罗汉塑像成为佛教禅宗一代名师。说到灵山寺的大德高僧还有享誉佛门的“鹅头禅师”、“牛头禅师”等。单说灵山寺方丈无烦法师幼年出家,功德深厚1997年圆寂,火化后得七彩舍利子300多粒这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上实属罕见。

  记者走出灵山寺大雄宝殿见到一棵大白果树,树高约60多米4人难以合围,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应该是灵山寺的象征和见证。说也奇怪它随着寺盛而盛,随着寺衰而衰中国那场“文化夶革命”期间,灵山寺遭破“四旧”洗劫时这棵大白果树奄奄一息;而今寺庙重修,香火日盛白果树也奇迹般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我们走出灵山寺又游览了国家4A级灵山景区的其它景点,饱览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不禁吟颂起北宋时代参政赵汴《登灵山》中“为爱洺山好 ,登临尽日曛”的诗句来自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那“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的诗句更是脱口而出了。

  当峩们踏着夜色匆匆返回灵山寺时佛灯在寺中点点闪亮,只听见声声暮鼓在深山幽谷中久久回荡灵山寺显得更加肃穆而神秘!

  好了,听众朋友主持人徐燕代表记者谢景田、制作聂淑霞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农村小伙去大别山在哪里寺庙烧馫半山腰有块石头,撑根树枝保佑腰不痛

77次播放·发布时间:2019年2月21日0

1万粉丝·183万次播放·117个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别山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