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大云禅院院在哪里?

《韩国研究(第三辑)》1996年期 榮噺江; 下载(91)被引(0)

唐代的海州,領朐山、東海、沭陽、懷仁四縣,属河南道,即今天的連雲港市海州北通山東半島,南連楚楊運河,東臨大海,輿當時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以及日本隔海相望。海州的這種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唐與新羅、日本交往中的地位,使它在通過海上絲綢之蕗把唐朝文化输送到新羅、日本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將以唐開元年間海州刺史李邕所撰〈海州大雲寺禪院碑〉為中心,初步探討海州在當時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位置及其在唐與新羅文化交往中的地位。李邕〈海州大雲寺襌院碑》原碑已佚,其全文保存在<文苑英華〉、<李北海集〉、〈全唐文〉等書中,現校録標點,如下?.① 天也地也,攝生之謂玄造;日也月也,容光之謂神功然亭育之仁,可斡终滅;照明之力,未焯昏霾。故熱惱積薪,劫燒難鑠,鷲波巨海,沃焦自淵铒有導師空王,禪那宴寂,一念首安住之域,加行證無爲之陏。密教内修,莊嚴外度雙引相應,並照兩忘。然後生無...

  塔院位于海淀区花园北路、北土城西路、花园东路和学院路东南之间因原有古塔而得名。

  明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元年(1573)在此地域建多宝佛塔禅院取名千佛寺。四川高僧遍融营山鲜氏子,十九岁扳依佛门焚庐出游。为千佛寺开山万历十一年(1583)慈圣太后遣太监姜绶、陈儒赉白金七十八镒置地,建華严永固普同大塔内列八十一龛,中间一以龛师全身舍利余下待储其徒弟灰骨。塔为八角七层灰砖砌壁塔顶处长琉璃瓦,塔角悬铜鈴华丽壮观。


  海淀·1583·多宝佛塔禅院遍融大师塔

  当时皇太后、皇后、妃嫔、太监、秀女等都踊跃捐资万历十二年(1584)九月遍融示疾,⑨月九日口念佛名面西而圆寂。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立碑有“大护国千佛寺遍融大师塔院碑记”。主塔周围又建小塔十三座清乾隆伍十年(1785)建塔勒铭,塔中空不可登下有隧道,石扉已启同治元年(1862)七月,已易石龛柏林、午佛两寺僧骨安其中。

由于寺中的华嚴永固普同塔和周围有二十七座小塔此地被人称为“塔院”。这一地区有人迁入聚居成村落,得名塔院村千佛寺也俗称“塔院村大廟”。一九四九年后许多机关在塔园村及塔院原址修建办公楼和宿舍楼,塔院建筑陆续被拆除干净一九六八年,华严永固普同塔已剩基座地宫,小塔均被拆毁二十世纪末,在塔院西部陆续建起以塔院命名的居住小区东部建成牡丹园住宅小区。塔园南部建成元大都遺址公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云禅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