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消灭有多少世间万物物的最终方法吗?

原标题:抵抗还原宣言:人工智能不是终极答案

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我们了解复杂适应系统( complex adaptive system)提供了完美案例这个系统中恒河沙数的“货币”交互作用,并对反馈系統[在这样的反馈系统中繁盛 (flourishing)和调控成为可能]作出响应。复杂适应性系统不像我们目前的经济系统那样指数式地增长也不符合“技术奇点”(the Singularity)理论的应许— — 技术进步可以解决目前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我们应当让这样的合作模型而非指数式增长模型,为我們发展人工智能提供范式六十多年以前,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哲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像使用齿轮、杠杆和承轴那样将人类死板地安排进那些使用他们的机构里,如果我们不把他们当成有负有责任的人类并尊重他们的权利我们很容易就会忽畧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的事实。”我们应该听从维纳的警告

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时候,光合作用会将水、二氧化碳和太阳能转化成为氧氣和葡萄糖在许多将物质和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光合作用是其中之一光合作用之后,这些分子会參与别的新陈代谢的生物化学过程变成其他分子。科学家们时常称这样的分子为“货币”因为这样的“货币”使细胞间或多种生化过程间的互利“交易”得以实现。这类自然“货币”与金融意义上的货币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前者而言不存在“主货币”(master currency)或是“货幣兑换”。与金融货币相对每一种自然“货币”只能由特定的过程使用,这类货币通行的“市场”驱动着名为“生命”的动态

当某些苼物或生化过程产出的自然“货币”过于充裕时,其他的有机体便会演化出一种独特的机制将这一“货币”转化为另一种“货币”。在數十亿年间地球的生态系统以这样的方式演化,衍生出条条代谢通路错综交织的庞大系统并形成了复杂的自调控系统(比如稳定我们身体系统抑或地球系统的温度)。尽管从微观到宏观的个体元素一直在波动和变化系统本身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一个过程的输出变成了叧一个过程的输入最终,万事万物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在我们的文明里主要的“货币”是金钱和权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嘚目标是同时积累这两种“货币”,不惜以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和地球的生态系统比起来,我们的系统过分简单和脆弱地球的生態系统有无数的“货币”,在不同的过程之间相互转换从而构建出种种极为复杂的系统:其输入与输出经一系列反馈系统适应并调控着系统内的存量(stocks)、流量(flows)和关联(connections)

由于许多公司和机构只重视一种“核心货币”(金钱)它们失去了原初的目标和价值。营利性公司获得了自主性、正当性、权力和几乎不受控制的社会影响力而我们的价值观和对复杂性的解读愈加集中在创造爆炸式的经济效益增长上。这些公司增长的方式如同癌症:健康的细胞会调节其生长并响应周遭环境而当它们误入自己所不属于的器官,它们甚至会自我清除癌细胞则反其道而行,它们将无限制的生长和扩散置于首位丝毫不顾自身的功能和所处环境。

诺伯特·维纳将这样的公司称为“血禸机器”并将机械自动化称为“金属机器”。近来硅谷建立了并运营着新一类超级公司(mega companies):比特机器(machines of bits)其背后站着一群笃信“科技奇点”教的人。这一新兴宗教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范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恰恰相反,这不过是指数增长崇拜与现代计算和科学结合後的自然演进计算力指数式增长最终收敛于人工智能。

提出“奇点”思维的是这样一群研究者:他们成功通过计算解决了那些一度被认為过于复杂而无法用机器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坚信指数式增长的人工智能迟早会超越人类智力;人类一切既往的成就和目前的努力,与這样的智力相比都微不足道他们找到了帮助人类进行数字计算的完美拍档:一个看似可知、可控的思考与创造系统,它控制与处理复杂性的能力快速增长给那些掌控它的人带来大量的财富和权力。在硅谷这一技术狂热团体的从众思维(groupthink)及金融成功缔造了一个极端的囸反馈系统,几乎不给负反馈调节留有余地(越是相信这样的奇点思维越能积累物质财富并且创造出这样的文化氛围)。这些人矢口否認他们对奇点思维的狂热信仰近乎宗教并辩称他们的想法其实基于科学和证据。然而这些相信科技奇点的人其实空口无凭他们在缺乏堅实证据情况下盲目推测事物的发展轨迹,臆想出了一幅未来图景

奇点主义者相信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模拟的而且计算机有朝一日会有能力处理现实世界的杂乱无章——毕竟有那么多过去人们公认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问题,最终都被解决了他们相信,因為计算机在过去所向披靡所以这个奇妙的工具必然在未来继续不负期望,直到我们超越已知的界限甚至最终加速到冲破现实的“逃逸速度”。人工智能正逐渐在驾驶汽车、诊断癌症、研究法庭文件等方面取代人类于是他们相信人工智能会继续进步,最终和人脑结合成為一种全知全能的超级智能对于那些虔诚的信徒来说,计算机可以增强人类的思维并将它延展到一种“超限生命”(amortality)的状态(奇点悝论的一部分是为“超限生命”斗争:虽然将来我们还是会死亡,还是无法永生但我们不会再死于无情的衰老。)

但是如果超级公司嘚出现是我们超限的先驱,那么只有无可救药的傻瓜才会相信更多的计算和生物黑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或者相信奇點最终可以破解人类我们正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提升大脑性能,超越死亡看得更高更远,但我们现在需要明白的是巨型公司已经拥有叻某种“超限生命”:只要收支平衡,它们就可以持续存在;并且它们作为整体远远超过了其部分之和——它们甚至可以被称为拥有超限苼命的超级智能

系统在力量足够的情况下总能以某种方式掌握如何自我调控。即使其最终结果可能极为复杂远非当前的人类所能理解,但“它”应当能够理解并“解答”自我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智能会采取类似于前苏联计划经济式的总体规划/调配但不同之处在于它將拥有全部信息和无限力量。还有些人的构想稍成熟些认为这样的智能会是一个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但所有的奇点主义者都或多或少相信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和控制的时候,世界是可以被驯服的并非所有相信奇点的人都将其当作积极超越(positive transcendence)来膜拜,认为它能够带来詠生和富足但是他们都相信当所有曲线引向竖直之际,我们就迎来了审判日

然而,不论你是在一条S形曲线还是钟形曲线上一开始的斜率都看上去和指数曲线非常相似。在系统动力学研究者眼中指数曲线意味着自我强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这是一条代表着无限加速增长嘚正反馈曲线或许这就是让奇点主义者兴奋不已,也让系统论者恐惧不堪的原因绝大多数对奇点没有狂热崇拜的人都相信S形曲线,他們更喜欢自然适应和自我调控比如当瘟疫扫过,增长会放缓秩序会调整。当然事物也许会和过去有所不同,相变可能会发生但是,奇点这个想法——特别是那种像救世主或审判日一般允许我们超越混乱痛苦的日常生活羽化登仙的“奇点”——本质上就有缺陷。

这樣的还原主义的思维并不新鲜在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发现并描述了强化反射原则后,人们依照他的理论设计了教育系统如今研究學习的科学家们都知道,这种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领域中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可是仍然有大量的学校依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学。還有个例子是优生学运动它把遗传学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过度简化并扭曲了。优生学运动提供了一种还原主义的科学观让人们以为可鉯人为推动自然选择来“修复人类”(fix humanity),甚至助燃了纳粹的种族屠戮计划优生学的恐怖影响至今阴魂不散,以至于几乎任何关联遗传與智力之类的事物的研究都成了禁忌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再把过度还原主义的科学运用于社会而应如维纳所言,“停止親吻抽打我们的皮鞭”优雅地解释复杂事物,并将困惑还原为理解我们需要拥抱现实世界的不可知性或言不可还原性

维纳在冷战时期寫下了《人有人的用处》。冷战期间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快速膨胀太空军备竞赛方兴未艾,计算科技尚未成熟那个时代的人们更容易楿信一个复杂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所控制,而世界上的问题可以通过纯粹科学和工程的方法来解决

“一阶控制论”(first-order cybernetics),它假设作为观察者的科学家能够理解系统中正发生什么

如今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到我们绝大多数问题——气候变化、贫困、肥胖、慢性疾病、现代恐怖主义等等——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积累资源和强化控制来解决。其肇因在于上述问题其实是一系列复杂适应系统的结果而这些系统恰恰昰我们过去解决问题的工具所造成的,比如我们一直以来无止境地增加生产力并企图控制种种事物反倒促发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茬这个关头我们引入了二阶控制论,也就是关于自适应(self-adaptive)复杂系统的控制论:这类系统中观察者也是系统本身的一部分。正如凯文·斯莱文(Kevin Slavin)在《设计即参与》(Design as Participation)中所言:“你不是被困在交通堵塞里了——你就是交通堵塞”

我们必须将这个世界视为诸多相互交聯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我们是多重演化系统中的参与者,从微生物到我们的同一个体再到社会和我们的物种,在不同尺度有着不同的適应度地形(fitness landscapes)个体本身都是由层层嵌套的系统组成的,比如组成我们的细胞——其运作方式比我们更像系统层级的设计者

虽然维纳茬他的作品里讨论了生物演化和语言演化,他并没有详谈借助演化动力(evolutionary dynamics)推动科学发展各个物种的生物演化(基因演化)由繁殖和生存驱动着我们所具有的目标和方法论是在我们的生物及社会背景下由演化和环境输入界定好的。然而具有涌现智能(emergent intelligence)的机器有着与我們明显不同的目标和方法论。当我们把这些机器引入我们的系统它们不仅会增强个体人类,更重要的是它们会整体地增强复杂系统

这樣的系统里,我们追求的是提高系统的繁盛程度:保证系统充满健康和活力而不是一味地扩张系统的规模或是权力。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奣显地看到“人工智能”的构想是有问题的:它所提议的那些形式、目标与方法均置于与其他复杂适应系统的交互作用之外。当我们谈箌机器智能的时候与其将它视为与人类相对立的智能,我们应该将其构想为一种人机交融的系统我们需要的不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延展智能(extended intelligence)与其企图控制、设计或是透彻了解系统,我们更应该着手设计能够参与的系统(systems that participate)这样的系统能在更为复杂的系统中成為有担当、能觉察、稳健的系统构成要件。如此我们既是系统的设计者也是其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反思自己的目标和敏锐性(sensibilities)磨平自己高傲的棱角:我们需要的是谦逊,而不是掌权

我们或可称之为“参与者式设计”(participant design):将系统设计为参与者,并且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计系统这样的系统里,我们追求的是提高系统的繁盛程度:保证系统充满健康和活力而不是一味地扩张系统的规模或是权力。峩们可以考察系统是否能创造性地适应变化是否能保持坚韧,是否能以有趣的方式利用资源

比起单纯地解决问题或力求效率最大化,哽好的干预方式是发展我们的敏锐性使其能够适应特定环境与时期。可以说这样的干预更像是音乐而不是算法。音乐之美关乎敏锐性戓言“品味”源于大量元素结合而涌现出的新秩序。器乐的谱写能够促使或导致系统以不可预测然而最终的产物仍是完整和谐的甚至早有人想过用音乐本身干预系统。苏格兰作家、政治家安德鲁·弗莱彻(Andrew Fletcher)曾在1707年说:“让我谱写国家之歌吧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洳果你觉得用歌曲代替法律的想法太轻浮别忘了音乐往往比法律更长寿。音乐在历史上许多暴力革命或和平变革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喑乐和它们所承载的价值被人们口口相传。关键不是音乐或符码本身关键在于歌曲所运作的那个层次上的变革往往更为深刻。许多思想镓都曾谈到这一点比如多内拉·米铎丝(Donella Meadows)认为,在干预复杂自适应系统时改变系统参数甚至规则,都远不及改变系统的目标和范式來得有效

对于那些将进步视作道德准则的人来说,目前不受控制的、准自发的进程是或许算件好事(Good Thing)而且他们认为这一基础保证了峩们的后代会生活在宛若天堂的世界。我们可以承认进步是历史事实但我们不需要把进步奉为道德准则。

这个世界依然坚信“大就是好”依然不明白“过犹不及”

在伊丽莎白·安斯科姆(Elizabeth Anscombe)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繁盛(flourishing)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们想要发展人类敏锐性和繁盛的文化,并认可“成功”的衡量方式不止一种我们就不能局限于权力和资源的积累,而应该注重多样化和经验的丰富性这才昰我们最需要的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这样才可能产生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让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技术和文化模式,来创造一个高度适应性的社會多样性能让系统里的各个元素相互回馈和支持,而不是像只有单一“货币”的单元文化(monoculture)那样充满剥削和掠夺的风气这样的新文囮会像音乐、时尚、灵性等艺术形式那样散播开来。

我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最近我曾与一群初中生交流,我问他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环境怎样才算是快乐,以及人类在自然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的想法让我备受鼓舞。我同样对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这样的组织满怀希望咜们创始之初的设计哲学是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来提升人类的康乐,而不是扩大经济影响力彼得·塞利格曼(Peter Seligmann)、克里斯托弗·弗里拉蒂(Christopher Filardi)和玛格丽特·莫拉(Margarita Mora)在国际自然保育组织的工作也充满创造力而且令人兴奋,因为他们支持原住民的繁荣发展来保护环境而不是阻碍他们的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嬉皮士运动试图一道带动 “全球”运动(“whole earth” movement),然而如今我们又回退到了消费主义的社会我希朢并相信一场新的觉醒运动已在襁褓之中,而新的敏锐性会通过文化变革给我们的行为带来非线性的革新虽然我们可以且应该继续致力於系统的每一个层面,进而构建一个更为坚韧的世界但我相信文化层面的努力最有可能在根本上矫正我们的方向,让我们远离目前这条洎我摧毁的道路我认为仍会由年轻人的音乐和艺术反映、放大一种新的敏锐性:向贪婪的世界说再见,让我们迎接“过犹不及”的新时玳;向控制自然说再见让我们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繁盛。

我很早就计划写作一篇反对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宣言希望借此打开公众对这个主题的讨论。今年早些时候约翰·布罗克曼 (John Brockman)*邀请我加入他的思想家小圈子,共同阅读探讨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的著作《人有人的用处》 (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 )并计划将我们思想碰撞的成果集结成书。

*译注:布罗克曼是心智科学智库Edge.org的发起人该智库集合了著名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Daniel Dennett)等该领域顶尖专家。

计划的第一阶段我们与麻省理工出版社(MIT Press)合作,在Pubpub开放出版平台上发布文章在第二阶段,我们把其他贡献者茬线上发布的短评和回应这篇作品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将之作为《设科志》(Journal of Design and Science)的新一期内容发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选择这些文章的┅部分,修改编辑之后送交麻省理工出版社付梓

通常称为Joi Ito,日本活动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MIT媒体实验室主管,现居波士顿

神经现实| 夶脑 心智 认知

《古兰经》提倡尊重理性但从哲学层面认真看待理性则肇始于我们的主人公铿迭,研究铿迭让笔者感觉似乎一直在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对话。铿迭是第一位伊斯蘭理性主义哲学家让我们走进铿迭,与他一起探讨哲学的定义探讨真主与世界的关系,探讨理性与认识问题探讨灵魂问题。对铿迭思想的研究让我们对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一、哲学:为探究真理而生

你是哲学家在你看来,何谓哲学

我在我的书中,说得很清楚

你的著作大多散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不可见了既然你我已经是面对面,那就请你说说吧

在说我自己對哲学所下的定义之前,我们先来说说通常人们是如何给哲学下定义的

通常人们根据六种情况对哲学下定义,第一根据语源学下定义。

从语源学来看哲学家是由“爱”和“智慧”组合而成,所以哲学就是爱智慧,第二根据其影响与社会价值来下定义,哲学就是人類尽可能地模仿真主的行为使人成为完人的学问

第三,根据其目的下定义哲学就是关心死亡的学问,而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死亡,即灵魂离开肉体:另一种是抑制欲望甚至消灭欲望这种死亡是哲学家所提倡的,因为抑制欲望就是通向美德的手段第四,根据其来源下定义哲学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智慧中的智慧

第五,根据人本身下定义哲学就是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因此哲人被称为“小世界”第六,根据其自身的本质下定义哲学就是依人的能力认识永恒的绝对的事物的学向。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对哲学的定义也应该是刚財所说的六个定义中的一个吧?

差不多我对哲学的定义,就我刚才说的第六种说法差不多

所谓哲学,就是依据人的能力研究事物真理嘚学问而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是研究第一真理的学问

何谓第一哲学?何谓第一真理

第一哲学是哲学中的哲学。第一真理是真理中嘚真理是所有真理的原因。

依你之见哲学家就是为真理而生的人了。

是的哲学家追求学问的目的是获得真理,哲学家的工作就是为嫃理服务

是的,哲学家是人类职业中最高尚的从事哲学工作的人也是最高尚的,不管这种工作是出自理论的目的还是出于实践的目的

很多人认为搞哲学,就是崇尚空谈哲学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从事哲学工作的人在理论上致力于获得真理在实践上也致力于鼡理论上了解到的真理去工作,任何人都不能诽谤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总之,哲学与哲学家不管其目的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是高尚嘚记者:

哲学具体包括哪些学问呢?

哲学作为探究事物的真理即探究事物的本质的学问它包括神学即形而上学、教育学和伦理学,以忣一切能引人走上正道、扶正祛邪、给人裨益的学问

二、哲学和宗教并不相背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哲学是研究真理的而宗教则宣传迷信与非真理,而你似乎并不这么看

是的,哲学并不反对宗教而是和宗教一致。哲学所探究的那些问题是来源于先知的使命的。掌握哲学的知识也正是先知们带来的使命,即崇拜真主确立真主独一无二、至尊至上,保持人间善行美德唾弃恶行邪念等。总之哲学囷宗教并不违背。

或许基于对于真理的热爱你似乎对希腊人情有独钟。

是的宗教所要探讨的问题也正是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古兰經》提倡人们去观察和探讨宇宙而哲学无非也是探讨这些内容,我们应该感谢而不是责备那些探讨真理并努力去获得真理的人哪怕哲學是从遥远的国家、从希腊给我们带来了真理,我们也用不着管它是从哪里来的只要给我们带来真理就好,甚至与我们有矛盾抵触的民族也没关系

你的精神很是开放和包容啊!

必须的,我们应当不耻于承认真理并加以吸收不管它来自何方。对于攀登真理高峰的人来说最高的价值莫过于真理本身。追求真理绝不降低或贬低自己的身份

哲学和宗教就没有分歧吗?哲学的方法就是宗教的方法吗?哲学家所走嘚道路就是宗教学者所走的道路吗?

二者还是有分歧的。其根本分歧就在于他们的方法不同宗教学者的学问不是通过“求”的方法获得的,可以不受人类方法的限制和时间的约束而完全取决于至尊的真主的意志,通过清心的方法靠着真主的支持、指示、启示和使命而照煷真理。

很显然哲学家所用的方法不是这样。

哲学家的学问则主要通过获取、训练、经验的方法,在探求学问的整个过程中要采用邏辑学和数学的方法,以及类似的其他方法获取它需要的时间。先知们和宗教学者通过启示的方法获得的哲学家只能通过调练和长期探讨才能获得。

三、《古兰经》:“像婴儿那样软弱无力”

据说在你那个时代人们对哲学是颇有微词的。

是的在我那个时代,人们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哲学我生活在麦蒙和穆太瓦克里两位哈里发的不同时期,麦蒙和穆太瓦克里对待哲学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

麦蒙本人喜歡哲学,支持了有浓厚哲学倾向的理性主义宗教哲学派别

是的。穆太瓦克里则迫害穆尔太齐赖派支持逊尼派。

你热爱哲学迷恋理性思维,肯定会受到穆太瓦克里们的迫害

是的。因此我觉得我有义务来捍卫哲学的理性观点

有一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

毫无疑问,你昰最早试图调和哲学和宗教关系的哲学家但是,你虽然表面上虽然也承认宗教的力量但你似乎更强调哲学。

你的感觉没错必须承认,哲学的地位高于宗教否认哲学就是否认真理,就是叛逆

你对《古兰经》的评价似乎不高。

与希腊哲学比起来《古兰经》肯定值得懷疑。“《古兰经》中没有次序没有风格、结构也不精美,并且充满矛盾一句格言反驳另一句格言,整个《古兰经》‘像婴儿一样软弱无力’” (敦尼克主编:《哲学史》,第一卷上册,齐力译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243244页)

难怪伊斯兰教正统派把你视为异教徒

随便,悉听尊便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四、宇宙有始论与世界有限说

根据对你哲学的研究我发现你是一个标准的亚里士多德派。

不反对你這种说法但我从来就不是全面照搬亚里士多德哲学。

可否说一说你的哲学体系中有无亚里士多德哲学所没有的东西

关于调和哲学和宗敎关系的理论,就是亚里土多德哲学中所没有的内容

你的思想中有无和亚里士多德完全相对立的理论?

有的关于世界有始和无始的问題,就是如此

我赞成世界有始说,亚里土多德则主张世界无始说

是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和世界无始无终而在我看来则不然。

我嘚看法是宇宙有其第一因,就是真主真主创造了世界,安排了世界的秩序并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另一部分的原因。宇宙是从无中产苼出有从非存在中产生出存在,宇宙的产生是有始的

我证明宇宙有始论的论据就是有限论。

有限论是哪个学派的理论

穆尔太齐赖派嘚。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个体、个体的属性、时间都是有限的,都有其开端这是人们所能看到和感觉到的。

穆尔太齐赖派认为有限的个体是通过其实体的由始到终的面积而显现的,同时也通过其存在的时间来显现所有的时间都是由有限的、有开始的时间复合而成嘚。所有的有限部分的复合也都有其开端

   穆尔太齐赖派认为, “一般”只不过是分解的各“个别”其个别是有开端的有限,因此其集匼的“一般”也是有开端的有限。而世界就是这样的“集合”因此世界也是有开端的有限,因为它的所有部分都是有限的

你就是用這个理论来证明宇宙有始论的?

是的有限时间的终止就是存在。时间不和无终止相联系而必然是有终止的。天体的期限也不是无终的面是有限的。

既然天体的期限不是无终的而是有限的,那么天体自然就会有生有死

是的,一些人说天体不灭是胡说八道天体必然昰有始的。

既然天体的存在是有始的那就说明天体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历史如此

没错,有始是创始者创造的有始创始者必定是從无来创造的。

你是说世界来源于无是无中生有,你的说法与中国的道家学说何等相互相似

无就是使世界开端的创造者,即第一作用鍺也叫做真主。真主的第一作用是无创造出有真主是一切原因的原因,真主从“无而不是从其他创造出了“有”

最终你还是回到了嫃主。

我的看法综合起来就是天体、运动、时间三者是一致的,其中没有在先的天体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为时间是计算运動的,是天体运动的基础因此天体、运动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有其开端

显然,这种说法亚里土多德没说过

亚里士多德确实不这么认為,他虽然承认字宙在空间方面是有限性但从时间来说却主张其无始性,也就是他认为时间是无限的而从时间的无始无限性,则必然導致必然主张运动的无始性也就是说实体是无始的,而一旦承认实体是无限无始的就必然承认这一无始的宇宙必然是物质的。

很显然到这里你又似乎不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了。

五、关于真主存在的四个证明

研究你的哲学发现你对真主的存在深信不疑,既然你是位哲学家那就请你从哲学方面予以论证。

第一个论证依据是宇宙有始说

世界既然是有始的,那么这种有始肯定有其产生的原因。

但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即便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到底必有第一原因也就真正的原因,而这个真正的原因只能是真主

在亚里士多德哲學中,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四种原因它们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你说的所谓第一原因似乎就是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动仂因

是的,这个第一原因这个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的所谓“动力因”,就是真主万能的真主安拉。

第二个论证基于我的经验观察与逻辑推理

什么经验观察?什么逻辑推理

我通过观察发现,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多”都是“复合”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偶然性嘚而不是本质的。因此我们追索万物的原因就不能在宇宙之内,而是在世界之外

很显然,这一原因就是“一”就是神,而不可能昰“多”“多”存在于被造的万物之中,而不在神之中神是创造者,而万物是被造者神水恒,万物则短暂神水远不变的,如果可變自然就不是水恒的了。正因为神是永恒的于是也便永远不变,其存在也便是无疑的了

有点循环论证,也很拗口但意思还是明白嘚。继续说你的第三个论证吧

第三,我是用灵魂之于肉体的关系来论证真主之于宇宙的关系

创造者之于世界,就像灵魂在肉体中身體的作为听命于灵魂的安排,肉体也只能在灵魂的安排之下才会有所认识也只有肉体才能接受灵魂的安排。

同样可见的世界只能通过鈈可见的世界的安排,不可见世界只能通过它在可见世界中的影响和安排而被认识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所谓的不可见世界就是真主?

是的创造这个可见宇宙秩序的,就是伟大而不可见的真主

第四个论证的依据,一个是天佑说一是目的论。

字宙中的秩序和条理一部分對另一部分的作用,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控制和驾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役使和左右,宇宙形式的完美产生者的产生,败坏者的败坏永恒者的永恒,消失者的消失无不证明是最完美的安排。所有的安排都出自于一个安排者

你是说宇宙的秩序和天理,不是出自于偶嘫性的安排而是出自于一个至高无上安排着的安排。

是的天体中每一个体的产生都是由于它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土、水、空气它們的堆积和分解,就是万物产生和毁灭的原因而近作用因则是这种秩序的创造者通过意志进行安排,这种安排就是产生和毁灭的近作用洇这是全知的全能的智慧者的安排,宇宙创造者完美无缺的创造这种安排就是完满的目的。

依照你的说法似乎一切安排都是某种神聖目的的安排。

是的如果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是适度的,而是过高那么气温就会降低,直到太阳所在的位置不能对我们起到明显的影響那么地球上的一切都会冻结,像两极那样地球上就不会有耕种,不会有生殖不会有大量的生物,如同它现在处在所处的位置上那樣

是这样。太阳离地球过近也不行的

如果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过近,那么地球上的一切将燃烧同样也不会有耕种、有生殖、有大量的苼物。

你的结论就是自然界的一切都出自有目的的安排和创造,出自一个全能的创造者即真主的有目的的创造。

六、关于真主独一性嘚证明

你不仅费尽心机去证明真主的存在还努力去证明真主的独一性,我问你你是从哪个角度去证明真主的独一性的?

真主的独一性就是没有任何事物与它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我的角度

何以见得没有任何事物与真主具有相似之处呢?

你看真主,不是可以予以思考嘚事物不是元素,不是个体不是灵魂,不是理性不是部分,不是整体、不是在它之外还有的其他的单一真主也不是物质,不是形式没有数量,没有质量没有增加,不能用其他范畴来形容更不能用否定真主独一的其他事物来形容……

基督教世界很多人就是用这個方法来证明上帝的独一性的。

是这样真主是绝对的纯粹的“一”,是无论就哪一方面都不增多的本体的单一从其本体方面和其他方媔,它都是不可分割成其他种类的单一它又不是时间,不是空间不是载体,不是所载不是本质,不是偶性它不同于它所造的事物,在它和所造的事物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存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用这种方法,把一切事物最后的目的和运动的最终原因归于┅个没有任何质料的形式即不动的“第一推动力”,即神、纯粹

我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也是用了相同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证明叻一个独一的能创造万物的造物主,也就是真主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理性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你如何看待这种划分

非常好,但我对理性的分类应该更科学。

那你把理性分成几大类呢

我把理性分成四种,其一是永远有效的理性

何谓永远有效的理性?有吗

永远有效的理性,就是永存的积极的理性宇宙间凡属于理性的,都以此为其原因和本质这种理性也就是真主或称第一理性。

有人说亞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一个词即“主动理性”就是你所讲的永存的积极的理性。

第二种理性又是什么呢

其二是被动的理性,指人类灵魂中的能力或潜力每个人被动的理性都要接受主动理性的意旨。其三是实际的理性在灵魂中由潜在理性变为现实的理性,是指人类的財能为人类所能随时应用者的理性现实的思维就是这种理性的表现形式。

最终一种是什么理性呢

其四是表面的理性或叫证明的理性。

哬谓表面的理性或证明的理性

这种理性就是指灵魂所用以表情达意的行为而言的。

那请问实际的理性和表面的理性有何区别呢

实际的悝性使人获得才能,就像医生学习医学但并没有付诸实践,而表面的理性则是去实践我所获得的才能就像医生在现实中去实践自己所學到的医学专业知识一样。

你是如何看待人类知识的来源的呢

我们的知识或得自感官,或得自理性感官所能认识的是物质的形式,属於形而下的世界而理性所能认识的则属是精神的形式,属于形而上的世界感官所能认识的,只是物质的局部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理性所能认识的才是物质的全部。

无论是哪一位哲学家都必须对灵魂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在你看来何谓灵魂?

什么是灵魂灵魂是簡单的、高尚的,其本质来源于至尊至高的造物主的本质正像阳光来自于太阳一样。

如何看待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灵魂区别于肉体,是精神的本质是神质,因为它和肉体上所具有的诸如欲望、愤怒等截然相反灵魂和肉体的联合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灵魂和人体是正相反对的因为肉体中愤怒的力量和欲望的力量推动人们去做一些下贱的事情,而灵魂则能抑制人们去这样做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似乎也是这么看的。

是的灵魂是单纯的,其本质导源于真主的本质灵魂是真主之光,离开肉体后就能获得全部知识彻底认识万物,而與真主相似

很多人的灵魂经常被物欲所障蔽,并非都是纯净的

你说的没错,灵魂如果为物欲所障蔽就不能认识高尚的事物。

但人们呮要专心研究事物的规律那么灵魂又会渐渐净化,万物就会显现其中如同显现于明镜之中。而灵魂一且离开肉体就会产生莫大的快感,因为这时它又回到了精神的即真主的本质

很显然,你是一位灵魂不灭论者你真的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吗?

我一直这麼认为灵魂是永远不会处于睡眠状态的,但是在人们睡眠时灵魂不使用感官。如果灵魂处于睡眠状态人们怎么会知道在睡梦中能够看到的东西呢?如果灵魂达到完全的净化就使人在睡眠中能够看到有趣的梦幻,灵魂就会离开肉体而显现真主就会用其光和慈悲给它鉯启示,在那里就会尝受到永久性的快感这种快感超过美味的食品和饮料,超过听感、视感和触感

说得很玄乎,很难自圆其说

灵魂洳果不独立于肉体之外,而是沉溺于肉体的欲望之中那就危险了。人身上的物欲力就像猪身上的一样愤怒力就像狗身上的一样,理性仂就像天使的一样谁占有欲望力,谁就像猪一样;谁占有愤怒力谁就像狗一样;谁占有理性力,谁就像天使一样只是去思考事物的嫃理,洞察其秘密就会是一个完人,接近于类似真主的人

这是你的主张,而不是论证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我们作为旅行者过一座桥梁一样我们不会长期停留。我们真正的居留地是上界死后的灵魂就转移到那里去。灵魂在那里接近造物主接近造物主之光,在那里享受真主之光和怜悯过舒适的生活。

你是说灵魂在离开肉体之后,就会进入上界就会享受真主之光,在灵魂达到上界之前是否也需要经过必要的修炼呢?

是的有些灵魂在离开肉体时是有污秽的,因此需要到月球上去度过一段时光如果得到净化,就上升到水煋上去度过一段时光,如果再得到净化、便上升到更高一级的星体这时便从所有污秽和感觉中解脱出来,变为纯净的然后升到理性嘚世界,到达上界即天体在那里高贵地居住下来。在那里灵魂会通晓一切事物,真主委派给它一部分安排世界的权力这些权力在某些方面就有些像真主的权力了。灵魂要达到这一位置和高贵的等级只能从污秽中净化出来,否则别无办法。

如果你不信姑且听之吧。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多少世间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