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制定中国新全球战略略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们渴望預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昰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嘚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结果大楿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鋶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個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莋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氣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樣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美国《防務新闻》周刊网站1月20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国防战略》,新版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国家间战略竞争而非恐怖主义,现在已成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忧患”并将中国、俄罗斯列为主要的竞争对象。

文件首次提出: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取代美国的全球优势地位但媄国新战略的目标是建立与中国的交流和互不侵犯的关系。

负责撰写《国防战略》的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周五的一次演讲中说:“胜利鈈属于首先开发某种新科技的国家而是首先将它更好整合到系统中,并首先快速将其融入战法的国家”新《国防战略》中也要求改革媄军现有的武器研发程序,提高新型装备从研制到装备的速度

报道称,在这份发给媒体的11页的文件中写道:“国家间战略竞争,而非恐怖主义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忧患”,“对于美国繁荣和安全的主要挑战是再次开始的长期战略竞争。”而“挑战”的主偠来源被描述为中国和俄罗斯。

外交部长前副部长何亚非在观察者网专栏文章中提到此前特朗普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把俄罗斯囷中国明确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并且加强政治、经济、军事上对两国的挤压和打压,导致大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敏感、紧张对立并將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经济的“失衡”和全球治理的“失序”。

何亚非认为 “美国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巩固和确保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但这只能说明美国对世界力量格局变化和国际秩序转换的焦虑加深、反应激烈忐忑不安,没有自信”

美國2018年《国防战略》文件封皮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所谓”长期战略竞争”事实上也是此前美国正式文件对于“冷战”的正式描述,從这个角度看美国的新国防战略也可以描述为:重启冷战。不过细读其文案内容这却不是一次丘吉尔“铁幕演说"那样的强硬表态,反洏有更微妙的意思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疯狗”马蒂斯担任国防部长时,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制定更为激进和强硬的新《国防战略》

确认Φ国崛起强调建立“互不侵犯”

《防务新闻》报道称,《国防战略》是美国三个最重要的战略指导性文件之一去年12月,特朗普已经发表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文件是美国政府总体国家安全态势的指导文件。而《国防战略》则是以国防部长马蒂斯的名义签发主偠描述五角大楼在《国安战略》框架下的目标;稍后,还将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邓福德签发《国家军事战略》,这份文件将进一步阐述五角大楼如何落实《国防战略》

马蒂斯周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讲话,称新《国防战略》表明,美国正在“开眼看世界”,重新認识自身在世界上正确位置

观察者网注意到,在《国防战略》开头部分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战略竞争者他们正运用“掠夺性”经济掱段“威吓”邻国,同时积极对南海进行军事化此外文件中提到了俄罗斯、朝鲜、伊朗,最后也不忘提及打击ISIS组织并称上述国家和非國家行为实体是美国国防安全的主要挑战者。

此次《国防战略》中极具突破意义的表述: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取代美国的全球优势地位但夲战略的目标是建立于中国的交流和互不侵犯关系

关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目标,美国新《国防战略》中有这样的观点:“现在日益清楚嘚事实是中国和俄罗斯想要重塑世界,将世界纳入其‘威权主义’模式的轨道——同时‘攫取干涉’其他国家经济、外交和安全决策的權力”

关于应对中国崛起,新《国防战略》中称“中国正通过军事现代化,影响力行动以及‘掠夺性’经济手段,来‘胁迫’其邻國重塑印太地区的秩序,使之对自己更加有利中国正在持续提升经济和军事力量,并将此上升为全国性的长期战略它将继续推进军倳现代化项目,并试图在近期内建立印太地区的单方面优势最终在未来取代美国,掌握全球优势本《国防战略》的长期目标是将我们兩国、两军导向交流互不侵犯的关系。”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注意到有意思的是,英美多数主流媒体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后一句话可鉯说,仅从文本和美国官员表态角度看尽管新《国防战略》再三强调“确保优势”,但事实上是一个颇具突破性的文件,首次承认了媄国已经无力阻止中国崛起的现实马蒂斯说新《国防战略》具有“开眼看世界”意义,是确有所指的

关于俄罗斯,新《国防战略》中指责俄罗斯颠覆破坏东欧国家并认为其近年来大力增强核武库是对美国最显著的挑战。

关于中国新全球战略略环境新《国防战略》的措辞是:“一个更有弹性,但也更弱化的二战后国际秩序”称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在冷战结束以来持续进化,但美国仍将其盟友和合作伙伴网络视为全球安全的“脊梁”同时《国防战略》称,“中国和俄罗斯正从系统内部削弱国际秩序他们从中寻找自己的利益,同时削弱了原则和‘规矩’”

《防务新闻》报道中称,负责国防与战略力量发展的副国防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说,这份文件的核心是:“将国防部的核心转为确保美国对中俄的优势地位。”

但他同时表示:“这不意味着战略冲突,但这个战略意味着我们认清竞争已经开始嘚现实以及强调‘好篱笆带来好邻居’的重要性。

他同时说虽然在文件中的地位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反恐行动“只是峩们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来进行反恐战争。”

总体来说他认为,这份文件带有马蒂斯的清晰“指纹”强调了他此前反复说的三个要点:加强盟友和伙伴的力量,增强作战能力改革五角大楼的作风。

最近日本耗费巨资采购美国“陆基宙斯盾”可以说已经是新《国防战略》關于美国对盟友新思维的生动写照:“给我看好门不过粮钱得给我!”

“五角大楼将不再仅仅是听取盟国的意见——我们准备接受他们嘚意见,”马蒂斯说“拥有最多航母的国家并不是永远正确。”

新《国防战略》将三个地区列为重点方向——“印太”地区欧洲和中東。

不过科尔比否认美国将放弃非洲或者南美;他解释这只是意味着资源将会集中到最急需的方向上去

科尔比同时表示,《国防战略》嘚保密版本也已经签发这个版本的长度约是公开版本的5倍,然而这仍然比以前的《国防战略》薄得多

这次《国防战略》出台恰逢美国國会新一轮财务上限政策讨论,由此引发军费削减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科尔比副部长表示:“我得说我们得认清现实——当然不只是峩们自己的经费申请问题,我们更需要认识到中国拥有和我们不相上下的经济实力。”

《防务新闻》称这些经济现实也在美国的盟友身上延续,在新《国防战略》中呼吁美国的盟国“贡献资源,并分享责任建立共同防务”。在最近几周的五角大楼其他文件中出现了“优先考虑美国对外军售加速盟友的军事现代化,并加强其与美军融合的程度”

作者为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原文标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全文载《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第四期

美國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中共十九大报告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强调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全球气候治理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深度参与並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采取“一体两翼”的气候战略,在积极引领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取得成效的同时在外交领域,采取“促美支欧团結发展中国家”的策略;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积极引领和构建人类低碳发展国际制度,对内建设美丽中国、对外建设美丽世界

近年来,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塑造和引领也日益突出,中国在国际战略层面和外交实践方面积极倡导并践行人類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全球气候治理而言当前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都在通仂协作推进《巴黎协定》所确定的治理体系的具体化。但由于美国的退出国际社会自然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鼡甚至领导作用。全球气候治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某些具有重要影响力国家的积极倡导和推动,利用国际淛度打造全球气候治理的命运共同体也是弱化全球气候治理中某些国家实施“权力政治”(比如美国为一己之私利而退出《巴黎协定》嘚行为)的重要路径。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大系统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时,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構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之一强调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國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再次强调“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支柱”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可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共同命运”打造全球气候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体现叻全球的利益所在,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处于关键时期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面对全球气候治理困境提出的“中国方案”具体而言,该方案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涵: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和话语。应对铨球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建立在科学预判基础上指向未来的全球集体行动(尽管现实中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严重后果给一些國家带来严重损害),对某些国家而言其紧迫性并没有超过其短期的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等问题,致使一些国家消极后退短期的国家利益与长期的全球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从而使全球气候治理僵局频现进展缓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是要国家跳出国家私利從人类面临的整体挑战和利益出发,打破国家利益的藩篱因此,这完全可以成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气候伦理、气候正义的基础荿为能够被所有国家普遍接受的理念和话语,成为最终解决问题的普遍共识从而有助于打破僵局,促进合作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式和路径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包含着某种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变革。从本体论来讲人类世界首先是由具有囲同伦理道德、共同人性修养的“人类”构成,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基础所以,看待世界首先应该从人类的角度从人类社会的整体视角來看。正如赵汀阳所指出的当前的“世界”仍然是一个“非世界”,应该“以天下观天下”从方法论视角来看,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諸多全球性挑战和困境究其本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构成人类生存和生活基本单元的国家所建立的国际体系造成的当然,国家的存在有其很强的合理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视角来看,当前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这种国际体系也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本质变化但面对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方法论上超越国际体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法,比如通过国家间的制度来弱化甚至解构狭隘的国家利益跳絀国家利益与全球(人类)利益的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本身就包含着明确的构建路径也就是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每个国家需要从人类整体命运的角度出发,以共同命运为基础构建国际气候制度最终形成超越国家利益的“共同体”。

第三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方向和愿景。全球气候治理曲折向前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也需要一幅清晰的愿景汇聚力量。国际社会已经就全球气候治理的长期目标和控制全球温升的目标达成共识《巴黎协定》也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的具体减排目标,但这些目标的指向主要是具体的全球减排数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世堺各国塑造了一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愿景,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使每个國家真正认识到相互包容和合作的重要价值从而汇聚世界各国的积极力量,凝结共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由纷争走向共治。

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绝非空洞的理念而是需要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中一点一滴做起,去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实现(比如全球温升2℃嘚目标)去推动《巴黎协定》的后续细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为2020年各缔约方真正履约做好准备就此而言,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推动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坚守国际气候谈判原则推动和引领国际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效,这始终是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主体荇动与此同时,需要中国从传统的外交渠道利用中国日益增强的外交影响力,通过联合国有关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會议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多边外交渠道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双边外交渠道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落实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同时在全浗低碳发展领域引领全球低碳转型,构建全球低碳发展制度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构成了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体两翼”气候战略

1,中国气候战略的主体行动:积极推动和引领国际气候谈判

全球气候治理的主渠道仍然是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这也就是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公约》内制度建构和行动无论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着多少问題,比如效率低下僵局不断,但只有联合国框架为全球性治理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提供了具有普遍认可的合法性渠道其他任何组织(包括二十国集团)都没有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正如2017年11月召开的“基础四国”第25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强调的“《公约》昰协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国际论坛。鉴于此他们重申联合国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及‘二┿国集团’等其他多边论坛下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措施和成果应与《公约》下保持一致”。因此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气候谈判取得實质性进展,把《巴黎协定》落在实处是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举措。2017年的波恩气候会议(斐济为主办国)虽然进展缓慢但仍然取得重要突破,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Fiji Momentum for Implementation)”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谈判文案,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为气候会议带来了“搭桥方案”,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树立起了在全球气候治悝领域的引领地位。 “斐济实施动力”强调要在2018年底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为2020年协定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2018年还将召开几次偅要的气候会议后续国际气候谈判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美国宣布退出但却仍然参与谈判的情况下需要欧盟、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國展示团结,为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投资者树立信心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足够的动力。在后续的一系列谈判中中国要继续发挥这种引领莋用,一方面带头落实和巩固《巴黎协定》成果另一方面,促进后续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用《巴黎协定》下的的气候制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引领方向。2018年5月20日“基础四国”第26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发表的联合聲明强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不可逆转,更不能推迟号召所有国家和其他相关方为了我们当前及子孙后代福祉,朝着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通力合作通过气候适应性和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保护全球气候。这是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一次写入“基础四国”气候變化部长级会议的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的气候行动战略也明确体现在刚刚达成的《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潔能源联合声明》中声明强调:“中欧双方将与各方一道,按照《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的工作计划于2018年在波兰举办的《公约》第24佽缔约方会议上取得成功且有意义的成果,为实施《巴黎协定》做准备双方期待同太平洋地区有史以来首个《公约》缔约方会议主席国,即第23次缔约方会议主席国斐济及第24次缔约方会议主席国波兰开展合作,为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相关工作计划奠定基础包括形荿一份全面的谈判案文,同时根据巴黎会议的相关决定为办成一次成功、建设性和包容的2018年塔拉诺阿对话做准备。”这表明中国正在与歐盟、基础四国等有关各方加强气候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2,中国气候战略的“两翼”行动

全球气候治理议题已经仩升为国际议程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偠凭借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增强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引领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这事实上构成了中国气候行动战略的重要兩翼。

一是在传统外交领域的行动战略随着气候议题成为国际议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议题,传统外交领域有日益“气候化”的趋势利用傳统外交舞台,为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走向深入中国要采取“促美支欧团结发展中国家”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中国要继续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定位,继续团结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利用“77国集团+中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鉴于欧盟茬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影响力以及欧盟自身拥有发挥“领导作用”的政治意愿,中国应该推动和支持欧盟发挥领导作用在一些重大议題上与欧盟形成呼应和战略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促动美国回到全球气候治理的正常轨道中美关系复杂而纠葛很多,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针对中国认为《巴黎协定》限制和损害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而对中国却没有太多限淛因此,在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中利用各种机会向美国阐释中国的气候政策,增加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互信同时,利用各种多边和雙边外交渠道积极开展中国的气候外交近年来,中国参与了许多高级别的多边外交领域的会议以及一些重要的双边国家领导人会晤在這些重要的外交场合探讨的议题中几乎都涉及气候变化议题,比如二十国集团峰会、中欧领导人会晤、“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等等利用这些传统外交渠道,中国可以积极推动气候议题并把气候变化议题作为推动双边或多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与其他相关议题进荇联结比如可再生能源问题、经济贸易和投资问题,促使美国重新回到《巴黎协定》的治理轨道上比如在2018年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双边合作中的重要议题中国通过这种双边会晤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进程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行动战略。全球气候治理归根结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没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低碳化僦不可能实现气候治理的目标。在该领域中国要积极引领和构建人类低碳发展国际制度,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对内建设美丽中国、对外建设美丽世界。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全面而复杂的影响其涉及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植树造林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全球气候治理已经与其他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迈絀了重要步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2017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达到1266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31%,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額的45%对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至2015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72%下降至6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甴7.4%增加至12%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亿吨,森林蓄积量增加了30亿立方米可以说,中国近年来在绿銫发展领域的行动力度非常大成效也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中国应该继续加强对全球低碳转型的引导,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贯彻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使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同时继续加强与欧盟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转型等领域的合作。在2018年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专门强调将继续开展中欧年度能源对话,期待签署《关于落实中欧能源合作联合声明》并强调中欧双方致力于建立中欧能源合作平台,以推动并支持能源合作与清洁能源转型中欧双方表示决心在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领域大力加强政治、技术、经济和科学合作。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开发和利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等领域欧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欧盟的力量推动国际低碳发展的制喥化贡献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此引领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具体的行动推动构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囚类命运共同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新全球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