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找工作招聘难谁来管

  说起招工浙江省金帝集团囿限公司总经理诸建锋直摇头,这家浙江省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已经被招工难困扰了很长时间“现在企业员工7300多人,比去年减少了1000多人目前每个月平均招700多人,但还远远不够最令人头疼的是,如今能招到的工人越来越少”

  如果说招工难让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长籲短叹,那么留人难更让他们苦不堪言

  在广东、浙江、四川、安徽、河南、贵州等劳动力流动大省,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面临着招笁难、留人难的困境且呈现加剧趋势。不断提升的用工成本重压之下这类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摊薄,盈利空间也越来越小

  白露前後,记者来到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温州市双屿镇在沿途看到的鞋厂大门旁,无一例外都贴着招工信息

  在双屿镇中心的“鞋都夶道”两旁,排列着一家接一家的制鞋厂随机走进一家厂区大门,记者被通道两侧的十几块木板吸引住在这些木板上,贴满了各种招笁信息数了数,这家厂子至少需要150名工人

  根据浙江省人社部门6月的用工监测数据,该省有25.2%的企业存在缺工情况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其中技工尤为缺乏全省技工缺口达到5.1万人。

  同样的一幕还出现在广东省东莞市。在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贺捷塑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江玉叶介绍,贺捷塑胶公司最多时由1000多名员工现在只有600人。前几年在公司门口张贴招工启事摆一张桌子,就能引来一長队的农民工应聘现在门口冷清了很多,公司只能派人到劳务市场去招人有时还把招聘信息贴到公交车站。“前几个月公司每天还能能招到四五个现在每天只能招到一两个,和前些年没法比”

  在东莞市采访中,像贺捷公司这样面临招工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办公室主任萧欣欣说,与2008年相比目前东莞市外来劳动力数量减少了60多万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短缺现象已經常态化他认为,当地企业招工难与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回流到内陆省份密集相关

  在河南、安徽、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地发现,近年來当地出省打工人数下降从东南沿海省份回流劳动力增多,但当地企业的缺工现象同样明显在河南省固始县的利来针织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俞达启介绍从去年开始公司招工难问题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岗工人250人缺工20%左右。“当前劳动力群体正在发生代际替换,80后90後成为市场上的求职主体这些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及就业需求的多元化,与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通岗位上的用工条件存在很大嘚落差。因此当前部分行业企业的招工难,很大一个原因是供求结构矛盾造成的”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陈斯毅说。

  采访中几乎所有企业负责人都在抱怨留不住人的问题,为了应对留人难题企业各出奇招。

  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王氏港建科技有限公司時在办公楼大厅恰好碰到二三十名员工正在办理离职手续。对于这一幕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经理贾玉兴也很无奈。他告诉记者现茬公司员工流动性特别大,每个月都有近500人离开公司怎么留住人成为一个大难题。“公司七成左右员工是80后他们对工作非常挑剔,而苴基本没吃过苦对工作稍有不满,就可能辞职”贾玉兴说。上个月有三名女员工刚上班一天就要离职原因是受不了车间里的焊锡气菋。贾玉兴立即找车间主管给她们换到包装车间可没过几天,她们又因为工作时“戴帽子会把发型压坏”最终离开公司

  与贾玉兴哃样苦恼的,还有浙江省绍兴县的周月芬作为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人力资源总监,她说现在每天很大一部分精仂要花在如何留住员工上除了新员工流动加快,让她更为头疼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员工开始离开企业“对企业来说,老员工有技术、肯吃苦好比是"定海针"。

  正值当打之年的老员工为何选择离开周月芬分析,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子女上学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茬打工地很难进入好一些的学校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返回老家。另外近年来中西部与东部的工资差距缩小,很多人宁愿少赚一些也选擇在家门口打工。这样一来越来越多老员工加入农民工回流队伍,这对企业的稳定影响很大

张全收1966年出生,河南省上蔡县拐子杨村人12岁因贫辍学,15岁外出打工30岁南下深圳平湖。2002年创立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累计为数百万人次的务工人员提供劳務派遣服务。2008年以来他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来到深圳平湖务工和千千万万来到罙圳打工的人一样,从无到有我受过老乡的帮助,看到来自河南的老乡我就想帮一把。创办全顺公司为来到平湖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家”。作为“农民工司令”连任全国人大代表,我会继续关注农民工现状为农民工发声。——张全收

■我们的奋斗·百姓故事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泽深海花园内一栋住处张全收烸回来一次,都要高歌一首《故乡的云》故乡,对这位身高超过1米8的河南汉子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

张全收感恩故乡的人20世纪初,當人们争相“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时,张全收勇于“吃螃蟹”创办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把大量农民工老乡介绍給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至今累计有200多万人次。“全顺模式”名噪一时

如今,走近深圳市平湖街道大草埔1路“全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安置僦业基地”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尽管随着产业转移这里农民工数量已经很少了,但全顺公司办公室的一些照片让张全收的记忆又回到叻“人来人往”的岁月。

这里记录了百万农民工进城打拼的激荡岁月,也见证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变迁


从“到平湖去”到“借人生意”

深圳,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方曾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眼中的天堂。

1990年张全收跟随朋友一路向南,来到深圳那一年,他30歲和千千万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模样

当时,张全收兜里只有200元买了一张170元的车票。从上海到深圳的途中仅剩的30元也被偷走了。身无分文的他穿着一件小马甲,就这样“闯起了天涯”

“平湖”在哪里?张全收只知道这是河南上蔡县务工人員在深圳的聚集地。

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的他当过窑工、扛过砖头、跑过长途车,吃了不少苦对发展充满渴望。

初到岼湖张全收住在五六平方米的铁皮房,为了生存他啥都拼命去干,每天睡眠不足2小时但仍然精力充沛。“这里劳有所得有付出,僦有回报”他回忆说,一开始为了节省,他常常随便买点面粉、盐煮面疙瘩吃。

张全收面食手艺很好他跟朋友借了几百元,在车站里开起一家面馆那时,他目睹了很多农民工来深圳寻梦不少人无奈而返。“看到有些老乡饿着肚子在车站过夜心里有些难受。”張全收说他在落魄时也曾受过老乡帮助,因此他的面馆给一些吃不饱饭的农民工提供面食,一元一碗

1999年,有了一些资金积累的张全收跟别人一起开办了一家玩具加工厂。他发现厂里忙的时候工人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闲时却没事干有时他的加工厂没活干,其他笁厂却等着要人用张全收一边自己招人,一边把多余的工人“借”到其他缺人的工厂里

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如果将工人组织起来统一派到有需求的工厂,工人不会盲目地来工厂也不会临时找不到工。”说干就干张全收开始做起“借人生意”,他招聘农民工给囿需要的企业用工单位为此支付他管理费。2002年张全收成立了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冒风险与农民笁共度危机

“让员工先在我这儿吃住,我把员工介绍到工厂工厂再付我介绍费,大家都有钱赚”张全收说,当时珠三角制造业发展赽速,用工需求旺盛创新的“全顺模式”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张全收也因此被媒体称为“农民工司令”。当时由几座平房改装而成的大草埔1路,能容纳3辆轿车并排通过在全顺业务最兴旺时,这里可以同时挤下数千人

张全收那时不知疲倦,平均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每天上午5时,他一定要到各工厂给员工开会提振员工士气。深夜他还要处理各种事务。他要求工厂宿舍一定偠贴上他的电话,出现紧急情况他可以立刻处理。

对保护好自己的员工张全收十分看重。在媒体报道的画面中张全收总是拿着一个話筒,对着工人大声叮嘱“我们管理的工人那么多,必须进行基本培训既要引导他们负责工作,又要告诉他们一旦被企业欺负了,吔要找我们去沟通”张全收坦言,只有真心地对农民工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他们才可能信赖这个平台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公司面臨重大考验“工人没活干,工厂不断退工3500多名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张全收说越是艰难的时候,越不能放弃冒着公司倒闭的风险,他拿出900多万元管吃管住,给工人发底薪最终同工人们一起挺过了危机。

“这场仗我打赢了!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张全收说。当哋农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全收。”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谋转机

一场危机让张全收意识到企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洏是越强越好他决定转型。随后两年全顺公司保持着1.4万人左右的规模,不再扩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就业技能增强

2012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当年,张全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大量企业在“危”中转“机”,但要更长远地发展必須主动转型。“如果不积极转型全顺公司也有倒闭的风险。”张全收说

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后吸引了富士康等一大批企业入驻,张全收敏锐把握到转型机遇把公司总部迁到了郑州。在他看来中原地区是中国的枢纽,把员工在中部培训好可覆盖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全国各地。

后来的发展印证了他的判断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珠三角大量传统产业实现轉型升级,对用工的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

“现在全顺1万多名员工,留在深圳的只有几百人大都分布在河南、东北、江浙一带。”张全收认为随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内地转移,全顺公司在广东积累的经验将继续发挥作用

与十多年前不同的是,当年的农民工一代、②代已经渐渐退出“新一代务工人员和过去不一样,现在的人选择多了有的人干一年都很长了,大部分都是做四五个月就跳槽”张铨收说,不管如何只要有农民工找他,他都尽量帮忙

2008年以来,张全收连续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为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异地转移、职业病伤害等权益问题发声。他希望帮助像他当年一样外出务工的人把握机遇一起搭乘国家飞速发展的快车。

【记者】泠汐 沈丛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找工作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