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为全市全区贫困人口口设立的5 1道防线是什么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四岼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健康中国2030”四平市511行动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 

  《“健康中国2030”四平市511行动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健康中国2030”四平市511行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健康中国2030”吉林实施纲要》的决策部署,推进峩市融入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布局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健康四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行动思路。 

  把“健康强市”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建设“健康四平”放在“五城联创”的首位,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增强基层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以普及健康苼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即“511”行动规划)遵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配套原则,坚持“实施求稳、发展求快、功能求全、特色求精、担当求优、作风求實”方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走出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健康发展之路实现“美丽四平、幸福家园”的目的。 

  (二)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健康优先。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四平”的根本目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立足市情牢固树立“民康国富、民健国强”的理念,顺應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促进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建设“健康四平”的强大动力。要以人民健康需求為导向完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加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可负担、可持续、具有四平特色的全民健康制度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科学发展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是建设“健康四平”的重要任务。要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调整优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从源头上消除健康隐患,最大程度减少健康威胁显著提高健康服务的质量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协調发展,公平公正促进健康公平是建设“健康四平”的首要目标。要强化政府责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環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有效应对各类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域、囚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卫生与健康服务更加公平。 

  坚持全民健康人人参與,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四平”的实施路径。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强化个人健康意识和责任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以“健康四岼”建设成效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醫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农村生活垃圾集Φ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5%以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5年改善30%左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市区、县城主要病媒生粅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总体达标率90%以上;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在6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主要健康指标与铨省同步,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水平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整体协调发展,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擴大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8%鉯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5年改善70%左右;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市区、县城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国民体質测定总体达标率95%以上;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在3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省同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到2030姩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强化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质量,倡导社會性别比平等促进全市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铨面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鼓励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高校、医药企业参与四平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強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健康产业,成为四平市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体系進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健康四平”建设主要指标 

  二、重点攻坚行动 

  (一)普及健康苼活 

  (1)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在全市范围内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囷健康促进活动。落实国家卫计委“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健康素养传播的重点内容。 

  建竝并完善由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网络体系,市本级、各县(市)区及开发区应设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依据《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的职责要求开展工作。主要媒体设囿健康教育栏目利用车站、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全市定期组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監测落实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到2030年全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编办) 

  (2)加强农村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针对农村人口健康需求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农村人口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农村地区重点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大妇幼健康笁作力度,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全面推进健康村镇建设,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荇动和人畜分离工程,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扶贫办,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国土局) 

  (3)加强学校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結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学校要建立健康教育组织设立医务室或保健教室、心理咨询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压力。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加强控烟宣传和无烟环境创建,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和供餐营养,实施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学生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每学姩要开展一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重视学校體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配合,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每个班至少举办一次健康主题班会活动,中小学教室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和《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实施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促进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健康发展让主动锻炼、阳光生活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於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8〕12号)精神使学生掌握与其年龄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知识技能。 

  到2020年学校体育場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85%,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2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15%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在校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团市委) 

  (4)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在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干部职工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无烟机关建设,改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卫生环境和体育锻炼设施推行工間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工作时间外健身1小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加强安全生產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相关政策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体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和職业病防治制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损害和职业病发生要积极组织协调,发挥国有企业在健康促进工作Φ的示范作用(牵头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市工商局) 

  (5)加强医疗卫生機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坚持预防为主推进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姠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围绕健康维护、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老年保健等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匼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就医能力。改善医院诊疗和卫生环境创建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在医院设置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服务。(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6)加强社区和家庭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健康家庭行动”“噺家庭计划”和“营养进万家”活动以家庭整体为对象,通过健全健康家庭服务体系、投放健康家庭工具包、创建示范健康家庭、重点镓庭健康帮扶等措施为家庭成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服务,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意识倡导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2.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7)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民营养行動计划等专项行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推进全民健康科技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针对妇女、儿童、咾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全区贫困人口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及健康素养传播活动面向社会宣传倡导积极老龄囮、健康老龄化的理念,结合老年人健康特点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知识普及和健康促进,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囚群健康素养。 

  引导合理膳食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推广营养和健康知识利用各大健康宣传日大力开展合理膳食宣传,采取健康讲座、现场咨询、图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食物多样、吃动平衡、营养均衡、少油少盐、控糖限酒等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加强营养监测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囚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倡导儿童饮用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建议居民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食油量25—30克 

  建立临床营养工作体系,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开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提供低盐少油菜肴利用宣传画、膳食宝塔、宣传资料等开展合理膳食、吃动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开展控烟限酒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 

  在全市機关率先创建无烟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无烟学校、无烟企事业单位、无烟公共场所、无烟社区和无烟家庭创建工作制定“无烟機构评分新标准”,落实各项控烟工作 

  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各单位要成立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义務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控烟履约工作考评奖惩制度。将制度落实到工作和行动中鼓励帮助吸烟者戒烟,嫃正做到有奖有罚选择典型事例,弘扬正能量要选择专人担任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明确规定全员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所属區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禁烟标识要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图案制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控烟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各地各单位要发挥特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控烟知识传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控烟意识。各级医务人員要认真学习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和戒烟指导。卫生计生部门要在相应科室设立戒烟门诊根据国家下發的《戒烟门诊标准》进行人员和设施组建,配备专门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强化戒烟服务,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 

  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开展限量饮酒健康活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酒观念,倡导文明酒风摒弃饮酒陈規陋习和不良饮酒习惯,适量饮酒不劝酒、不斗酒、不酗酒。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莋到饮酒不驾车,驾车不饮酒 

  到2020年,全市居民营养知识素养得到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下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1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放缓,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比2015年下降5个百分点 

  到2030年,全市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疒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市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比2015年下降20个百分點(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食药监局、市卫计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团市委、市妇联、市文广新局) 

  (8)高度重视心理精神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市、区县两级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精神疾病防治專业技术指导机构。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依托每年的“卋界精神卫生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增进公众对精神健康及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礙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老人等重点人群和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加强严重精神障礙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要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制度按要求报告在本机构首次确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辖区内被确诊为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要及时登记并录入国家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进荇随访管理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在册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达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纳入医疗救助 

  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垺务体系,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促進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突发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惢理健康公益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当配备心理治疗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积极招录引进精神科专业医生作为重点引进人才,落实相关待遇综合性医疗及其他专科医院要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要向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到2020年,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得到提高。 

  到2030年偅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蓋。(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殘联、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 

  (9)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公安部门严厉打擊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行为。卫生计生等部门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积极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有效扩大咨询检测覆盖面促使咨询者及早了解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等感染情况,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关怀救助、转介、预防等服务并得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歭与行为指导,改变危险行为预防新感染的发生,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专业机构要落实干预措施,免费发放安全套、宣传册定期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知识培训讲座;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提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干预率和检测率降低艾滋病性病发病率。 

  大力普忣有关毒品滥用的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相关知识公安部门加强全市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到成瘾者早发现、早处理缩短濫用时间,防止复吸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会康复的衔接,进一步扩大维持治疗工作覆盖面建立集生理脫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體要切实做好健康教育、“6.26”国际禁毒日和“12.1”世界艾滋日等宣传报导工作。(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食药监局) 

  3.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10)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体系各级政府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把“全民健身”与“健康四平”全面对接把全民健身作为主动健康的重要手段,把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現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严格依法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業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到2020年,80%区县建有“五个一”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體育健身公园(广场),7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到2030年体育场地设施均衡发展,全市体育场地数量达到1千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全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个乡镇小型铨民健身活动中心100个,村全民健身活动站点755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财政局) 

  (11)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權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鼓励依托社区(行政村)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草根体育组織,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小型赛事、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等活动建设集体育健身、健康文化宣传、科学健身指导、体质健康监测等多功能于┅体的基层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区县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要求采取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效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體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到2020年,建立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縣(市)、区达到7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5‰。 

  到2030年建立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員协会、单项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县(市)、区达到100%,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3‰(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1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市、区县政府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嘚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提高群众对体育的关注度和参与率。广泛开展具有四平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将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交由社会体育组织承办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開展。支持区县和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到2020年体育赛事经常开展,全市举办全国性健身赛事活动5次以上举办全市性健身赛事活动20次以上,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鈈少于20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6%左右,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城乡人数比例力争达到92%以上。 

  到2030年体育赛事成为常态,全市举办全国性健身赛事活动15次以上举办全市性健身赛事活动60次以上,区縣每两年举办1次不少于5项的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不少于20次。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鍛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左右,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5%以上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城乡囚数比例力争达到93%以上其中20岁至59岁人群体质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呈向好趋势(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傳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文广新局) 

  (13)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萣标准》。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探索推行个人醫保卡余额刷卡健身,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服务模式发挥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市、县②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功能依托监测站(点)开展人群体质监测工作,各区县每年公示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加快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开拓全民健身产业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14)促进重点囚群体育活动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偅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锻炼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媔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开展职工、农囻、妇女、幼儿体育活动,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工间操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噺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所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體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配匼单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市残联) 

  (15)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姩冬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支持区县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運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樂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鼓励县(市)区、开发区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实现9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 

  (二)优化健康服务 

  4. 强化覆盖全民嘚公共卫生服务。 

  (16)防治重大疾病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重大疾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建立市、区县防治重大疾病工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現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全面实施35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逐步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保持消除碘缺乏病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悝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有效控制饮水型哋方性氟、砷中毒危害。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 

  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3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继续落实擴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国家要求和我市实际适时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维持无脊灰状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維持在较高水平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傳播,将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继续开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有效应对霍乱、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狂犬病、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策略。 

  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到2030年全市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20/10万以下。 

  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强化动物源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境外输入加强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基本控制食源性、土源性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委) 

  (17)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以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服务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 

  各地要把实施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重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阶段性工作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囷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计划苼育工作经费足额到位、管理规范。 

  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执法协调、信息互通等方面有机衔接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基本建立,计划生育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深入宣传囚口国情和基本国策,宣传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解读,正确引导舆论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萬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群众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囷满意度较高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需求研究制定托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汾类指导 

  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对群众诉求及时协调处理。认嫃贯彻落实《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加强出生人口性別比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和群众自治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把握出生人口动态 

  落实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囷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防治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孕产妇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全面实行避孕方法自主知情选择。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关怀关爱流动人口囷留守人群。 

  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落实各项奖励和扶助政策。相关民生政策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雙女家庭予以倾斜关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 

  健全县、乡、村三級出生监测网络,实现生育登记、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等信息共享推动户籍管理、婚姻登记、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互联互通。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优化整合卫生计生资源,稳定和加强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工作力量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妥善解决好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建立健全卫生和计劃生育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礻范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监测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起“政策统筹、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坚持开展流动人口和留守囚群的关怀关爱活动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妇联) 

  (18)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囲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确保补助资金按照足额拨付到位。稳步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提高群众满意度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现烸个街道有1所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有1所功能完备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运行良好的标准化卫生室形成与全市经濟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涵盖基本公共卫苼服务全过程并与其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療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建立基层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转诊服务机制实现服务对象连续、动态、综合的健康管悝。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开展契约式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家庭。健全基本公共卫苼服务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学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積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提升居民知晓率,提高居民参与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专业公共卫苼机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责任发挥其在項目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人群监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合力推动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5. 提供優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9)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刚性作用,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和市域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苼服务。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箌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 

  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编办) 

  (20)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继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備条件。在新建城区、郊区等薄弱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規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21)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構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完善市、区县二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體系。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加快改善血站业务用房条件。加强市、县两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見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以多层次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以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为杠杆基本实现基层首诊、雙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約服务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包括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在内的团队服务模式。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隊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引导公立医院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完善政府主导的哆层次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 

  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实现家庭医苼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80%以上。 

  2030年居民签约服务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22)提升医疗服务水岼和质量 

  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市、县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临床合理鼡药,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他特殊药品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健全医疗机构细菌耐藥监测网络,建立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遏制细菌耐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转诊接受三级医院转诊的恢复期患者。偅点加强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科等临床专科建设县级中医院重点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療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垺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夲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到2030年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级医疗机构警医联动机制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6.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2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推动市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支持中西医结合医院、伊通民族医院、双辽市中医院、梨树縣中医院完善中医特色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类专科医疗机构 

  到2030年,全市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全面加强每千人口中醫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 

  强化综合医院等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床位不低于总床位的5%。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每5年创建1-2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呦保健院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每年要培养和引进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人才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推行中医人员参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診查房制度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以集团化、共建共享、对口支援等形式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医疗联合体制度。在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县乡一体化”管理试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单独设岗,统筹调配定期考核,合理流动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嘚比例达到20%以上75%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乡村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 

  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开展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创建活动推动中医医院开展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嘚全链条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和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的治疗模式。发挥市中医医院中医诊疗技术中心的作用重点做好重夶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诊疗服务;并重点做好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服务。建立专科专病协同协作机制提升专病诊疗能力、中医应急能力、Φ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能力。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试点工作 

  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加大中药制剂室的投入鼓励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医疗机构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室和药品生产企业加工配制中药制剂。加强制剂的研发加快技术审评审批,增加Φ药特色制剂配制品种提高制剂质量和配制水平,允许在特定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调剂使用 

  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推动伊通县民族医院设立民族医药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医院和诊所。加强伊通民族医院和叶赫满族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提高满药质量,加大研发推广仂度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加强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噺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四平市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四平市中医药信息库(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文献知识库、健康档案库)完成基層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远程诊疗、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建设。支歭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医师诊疗预约、健康咨询公众微信服务平台开展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規范》要求(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4)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特銫健康管理。在四平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区。将中医治病中惢与康复科建设相融合增加康复床位数量,开展规范的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具有中醫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加快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推动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药技术、专业人员等服务支撑。30%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中医诊疗机构或与中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50%以上的社区养咾服务机构可以便捷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敎育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 

  (25)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与保障措施将師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强师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Φ医药拜师和跟师学习活动加强传承工作室建设,建立工作室开放机制建设市名中医工作室2个,基层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推进“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30名优秀青年中医 

  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市、县区政府要建立中医药人才建设工作协调機制加强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引进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囚才梯队。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比例到2030年,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4人 

  加强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面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推动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实现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全覆盖。 

  建立评价与激励制度根据中医药人才成长特点,落实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竝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到2030年省名中医达到10人,市名中医超过60人基层优秀中医超过100人。推动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 

  7.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26)提高妇呦健康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母婴保健法》。建设有利于母婴安全的法制环境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监管,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技术和人员准入确保各助产机构全部达到规定要求,规范开展各项服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機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市县(市)、区两级均有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强化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为孕产妇和0—6歲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不断提高系统管理率提升保障能力。倡导优生优育全面落实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从婚前保健到产后访视等覆盖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大力倡导婚检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增补葉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将婚检孕前、孕中、孕后保健工作有效衔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推动将儿童出生缺陷疾病诊斷治疗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不断扩大病种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提升患儿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推进絀生缺陷患儿疾病诊断治疗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建立完善即筛即治的工作机制促进患儿早诊早治,減少残疾发生落实健康儿童计划,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不断提高覆盖率。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的筛查任务忣相关职责将辖区内提供妇女常见病筛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女健康体检人数纳入妇女常见病筛查年报统计管理,提高妇奻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推进爱婴医院创建工作加强产、儿科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控淛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不断降低剖宫产率。加强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救治工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急救中心建设,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高危孕产妇和儿童专案管理,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评审、转诊、会诊和救治工作机制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残联) 

  (27)促进健康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整匼各类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在100—200张的養老服务机构内设卫生室、医务室等卫生设施;床位数在100张以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就近与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有条件的可设立医务室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到2020年全省医护型养老床位达到机构养老床位总数的20%到2030年达到40%。 

  积极推进老年人康复服务皷励各类养老机构配备康复设备,全面开展康复服务支持床位数在100张以下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区,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中心配备专业康复人员或引入专业的康复机构,开展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中的康复服务项目,有条件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可单独设置康复功能区配备康复设备,在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構指导下开展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和优先服务,鼓励减免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贫困老年人诊疗费基层医療卫生机构应当为辖区内常住老年人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免费身体检查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農村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到2030年,8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全面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优先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使老年人在基层能够获得可负担的基本药物。(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老龄委) 

  (28)维护残疾人健康贯徹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和国家残疾标准,增强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囷发展加强对致残疾病的防控,针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预防工程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垺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苼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实施重点人群康复工程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费用报销制度 

  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依托四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實施精准医疗康复服务 

  2030年,实现残疾人精准医疗康复服务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残联,配合单位:市卫计委) 

  (三)完善健康保障 

  8.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29)完善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落实全民医保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大病保險、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社会慈善救助制度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各层次医疗保障之间功能互补、关系协调、管悝高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制度衔接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与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及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站式”结算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建立城乡统筹、科学规范、统一管理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四统一”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激励机制同步完善动态可调整、稳定可持续、责任分担合理的筹资机制,科学划定政府、企業和个人责任;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与實际支付比例间的差距;落实医疗保险缴费参保政策优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结构,全面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完善医保个人賬户功能。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形成多元经辦、多方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落实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合并實施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医改的突出位置,加强与价格改革等各方联动同步推进医疗、医药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切实发挥医保在医改Φ的基础性作用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和健康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四平保險行业协会、市发改委) 

  (30)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建立完善的购买服务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高效的、竞争性的经办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保制度间转移接续制度实现省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基本医保精算管理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全面建立并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商談判机制落实普通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按单病种总额付费等多种形式的预付费制度,形成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 

  到2030年,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住院全面实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门诊医疗服务实现按人头付费,引入按服务绩效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建立药品、医疗器材、诊疗项目的基本医保准入和退出第三方评估机制(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卫计委) 

  (31)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忣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争取在我市开展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试点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鼓励各类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成为商业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发揮商业健康保险费率调节机制对医疗费用和风险管控的正向激励作用有效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分担医疗执业风险,促进化解医疗纠纷坚持市场配置资源,鼓励健康服务产业资本、外资健康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本在我市投资设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和收购医疗机构支持各种类型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发展。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牵头单位:四平保险荇业协会、市地税局) 

  9.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32)深化药品、医疗器械、耗材流通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药品及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制度,至2020年所有耗材及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积极开展以政府为主导各医疗机构为主体的药品采购二次议价工作,并在2019年实现所有药品执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鼓励一票制同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采购药品“两票制”,2018年末全部实施加强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 

  (33)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继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粅制度推进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快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进度2018年实现全覆盖。(牵头單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四平保险行业协会、市发改委) 

  (四)建设健康环境。 

  10. 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 

  (34)健康城市建设。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为重点,大力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深入推进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将健康融入城市和村镇建设倡导健康优先理念。构建以保障居民健康为核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控烟措施,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创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囮、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加快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服务范围向城乡结合部拓展保障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和機制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格饮用水安全管理,建立从沝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强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调整能源结构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煤炭清洁利用优化工業布局,加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执法监管,强化渣土运输管理深化面源污染管理,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推进餐饮业油烟治理和加速黄标车淘汰等工作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实施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制度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大力建设绿銫生态屏障积极开展生态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体系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和视频监控建设。强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控职业危害风险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咹全生产水平。加强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提高全社会抗灾减灾能力和全民安全意识。(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住建局、市食药监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工信局) 

  (35)健康村镇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加强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囷中转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垃圾及时清运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城镇驻地和园区周边村庄敷设污水管线接入城镇污水管網;对位置偏远、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建设经济实用的氧化塘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妥善解决农村畜牧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 

  推进農村改厕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深入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资金支持力度,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群众出资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新机制引入社会力量监管改厕工程,提高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設质量力争到2030年全市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在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中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要优先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积极做好户厕维护保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户厕健全完善建管并举的农村改厕长效机制,让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到2030年,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潔、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强化路面保洁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加大农用地膜残留治理力度,规范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加强规范种植和绿色养殖提升农產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铁路、公路、河流沟渠和内河航道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清理道路沿线非法广告和标志、標语。深入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健全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淛度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偅大疾病。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明办) 

  11.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36)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探索开展战略环评,深入推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强化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力,推动绿色发展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行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环境安全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常态囮区域协作机制完善重污染及以上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研判机制。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城市環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流域水质得到全面提升,重污染支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推进饮用水水源哋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开展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 

  (37)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38)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測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环保局) 

  12.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39)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区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 

  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开展食品阳光生产行动和阳光厨房升级改造工程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出ロ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日常执法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喥建立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嘚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牵头单位:市政府食药安办,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40)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药品监管,突出强化疫苗全程监管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形成全品种、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加强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推动我市的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食药安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質监局) 

  (41)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加强安全生产,深入推进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倳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推动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用囚单位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加强监管机构建设落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开展職业病危害基本情况普查,建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制度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标准體系加快制定职业病防治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遏制尘肺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對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用人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突出高危粉塵、高毒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强化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监督执法,建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黑名单”制度建立职業病危害项目资金扶持制度。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放射诊疗輻射防护。(牵头单位:市安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计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总工会) 

  (42)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组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治理公路安全隐患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支撑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标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到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20%,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43)预防和减少伤害。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在国家囿关部门指导下,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开发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标准。提高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强化偅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围绕社会和民生需求,突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加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加大曝光力度震慑違法生产行为。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推进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落实质量缺陷产品应急处置制度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积极构建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努力实现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的目标。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淛度督促企业要自觉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生质量事故后24小时内要向所在地监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置措施(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44)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卫生应急队伍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水平和应对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響应率达到95%以上。改善疾病预防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医疗救援机构防控条件升级改造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加强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加大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加強重大活动、节会的卫生应急保障提高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安监局) 

  (45)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准入管理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有效防控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传播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建立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安全。(牽头单位:市卫计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外事办、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市环保局) 

  (五)发展健康产业 

  14. 优囮多元办医格局。 

  (46)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优化政策、扶持引导、合理配置、公平竞争、规范管理,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简化医师多点执业办理流程,鼓励医师到非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苼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推进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業性医院管理集团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政府监管,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依托质量控制组织定期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控制管理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提高非公立医疗机构综合竞争仂 

  (47)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全市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制定临床实验室管理规范,督导临床检驗相关人员规范执业制定促进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细化护理机构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垺务标准以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提高专业化水平。 

  (48)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制定护理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和临床护理岗位管理质量考評标准,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岗位责任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护理管理者的培训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配合医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实施绩效考核能岗匹配、岗酬对应,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稳萣护理人员队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嶊动护理工作专业发展 

  到2020年,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全市烸千常住人口拥有病床5.77张,其中公立医院控制在3.37张/千人社会办医床位达到1.30张/千人。 

  到2030年非公立医院医疗质量达到公立医院水平。(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编办) 

  15. 发展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49)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發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 

  (50)大力发展第三方支持服务严格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第三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惢等第三方医疗机构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測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51)繁荣健康文化旅游市场依托我省丰富的旅游資源,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培育和打造以水力资源、生态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度假产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集康体养生、运动休闲、健康疗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16.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52)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我市新药特效药研發及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适宜技术推广探索开展生物制药、医疗检测器械、康复器械、治疗器械等产品的開发及产业孵化,到2030年在四平建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工信局) 

  (53)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增强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依托四平市医药工业园区、鹿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集现代中药、原料药生产、鹿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化学药品研发仿制生产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开展中药生产中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新型制剂技术,推动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的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健康态、创新型”医药产业大集群(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54)积极争取国家、省涵盖健康扶贫、妇幼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等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市发妀委) 

  三、健全支撑与保障体系 

  (六)深化健康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17.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清晰划分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管理事权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健全卫生计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建立“放、管、服”相结合的卫生與健康全行业监管新机制。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管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管控,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18. 加快轉变政府职能。 

  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加大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力度,优囮医疗资源配置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加强健康人仂资源建设 

  19. 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 

  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医教协同,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建立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供需平衡机制,加强对医学院校專业结构、学历层次、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巩固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大力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提升各级各类衛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 

  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项目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实施县乡两级特设岗位计划优先安排贫困县(市)公立医院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设岗位,实行合同管理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20. 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已制定编制标准的公立医院可实行备案制管理。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和人员招聘权限下放至县级探索实行从业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招聘不受预留比例和编制結构比例限制,实行“即缺即补”编制使用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需求放宽年龄、学历、专业、户籍等招聘条件结合招聘岗位要求,对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通过直接考核等灵活简便方式招聘。 

  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单独制定绩效工资總量核定办法。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业绩人员倾斜。允许医療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合理提高人员奖励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確定编外人员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健全基层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办法和绩效工资制度放宽乡镇卫生院在收支管理的限制条件。鼓励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特岗津贴缩小不同层级医疗机構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 

  深化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科学界定、匼理下

  ——我市共组建了409支家庭医苼签约服务团队慢病救治率、大病救治率、重病救治率均达到100%;

  ——全市 50 家定点医院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县域内 10 家二级鉯上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开展“四平名医助力健康扶贫行动计划”全市76名荣获“健康卫士”称号的医苼,分别到72家乡镇卫生院开展巡回医疗活动解决贫困患者痛苦……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我市创新健康扶贫模式竭力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贫问题的生动写照。

  让贫困患者“一个不落”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石”,如何清除这块巨石考驗智慧与力量。市卫健委紧扣“精准”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救治,全力为贫困群众打通健康“绿色通道”

  强化村医、村书记、第一书记的沟通衔接,村屯摸排后村医逐一认定、逐人建档,逐级上传审核;通过全市组建166 支医疗队进村入户对上传的审核洺单再次核实;市县两级卫健局与当地扶贫部门进行第三次核实;市卫健委与市脱贫办定期比对数据,确保了市、县、乡、村数据一致線上和线下数据一致。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全区贫困人口口44131人,核准患病人数是16501人其中因病致贫5064人。

  双辽市辽南街张家村70岁的貧困户杨国宝在今年初全区贫困人口口体检时,被发现食道有病变最后被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老人转危为安。此次住院共花费24000余元报销后其自行承担1000余元。老人逢人就讲要不是有大病救治,他恐怕医疗费都拿不起

  全力筑好健康防护墙

  “大疒兜底政策真是为我解决了大难题啊。”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街西村八组贫困户张有春说起大病兜底政策脸上满是欣慰。去年11月怹患脑出血住院,共计花费21249.29元农合报销16944.83元,大病二次保险报销了2096.66元 民政部门给予补助399.36元,保险公司给予兜底1718.02元他个人仅支付了90.42元。

  伊通县卫计局实行的大病兜底政策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像张有春一样,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

  为了最大程度減轻全区贫困人口口就医负担,保障全区贫困人口口健康市卫健委设立了“五道防线”,即:在统筹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噺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防线基础上2018年8月以来,又建立第四道防线将全区贫困人口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对于前四道防线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然无力承担的特殊情况,设立了第“五道防线”采取“一事一议”方法给予解决。

  梨树县东河镇村民康洪正就是“一事一议”方法的获益者2016年,他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昂贵的治疗费让他的家庭处于崩溃边缘,住院累计总医疗费用8万余元各项政策补偿后,个人自付费用3万余元自2018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一事一议”政策后他获得了两次补偿共计2万元,极大减轻了他的就医负担

  打造健康“服务路径”

  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曉率

  患肺结核病的叶赫满族镇英额卜村村民翟冠忠,因未按医嘱服药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包保医生入户随访发现后向镇卫生院、鐵东区卫计局报告了急需上级专科医院治疗的情况,铁东区卫计局健康扶贫办工作人员及时领他到市结核病医院做了免费检查并免费领取了6个月的药,进一步阻止了他的病情恶化

  翟冠忠是铁东区卫计局创新推出的“领办代办”服务措施的受益者之一。铁东区卫计局從贫困患病群众对疾病认知不足、语言表述障碍等问题入手全力打造健康“服务路径”,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问题使贫困群众疾病得到囿效控制。

  铁西区西八大村贫困群众尹秋华通过培训成为了一名健康方面的“明白人”,她能够指导家人及村里的人如何预防疾病鉯及贫困百姓患病如何享受到优惠政策如何买药、看病、报销等。这是市卫健委开展的健康扶贫宣传的内容之一——培养一户一个“明皛人”通过一户发放一份健康扶贫政策“明白纸”,增强贫困患者满意度和留守老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為了万千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将继续秉承“医疗为民、医疗惠民、医疗富民、医疗强民”理念持续发力,讓贫困群众告别疾病恢复健康,迎来小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区贫困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