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部科技转化中心秘书郑卓君现在怎么样了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助力打拐捷報频传。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和DNA亲子鉴定四川警方找到了4位走失10年左右的孩子,深圳警方帮助一位被拐19年的青年与家人团圆面对這些创造历史的案例,不仅打拐团队大呼“喜出望外”“不敢相信”网友们也纷纷称赞这是“了不起的突破”。

漫漫寻亲路哪怕是微弱的希望,也能让那些翘首期盼的寻亲者充满期待几年前,关注到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对打拐有所帮助后研究人员对0岁-18岁的人脸的成长變化进行模拟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学习的人脸样本然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最终只要根據儿时照片就能精确识别长大后的被拐对象。

得益于这项伟大的科技进步上述家庭才有了重聚的动人场景。而这也在向人们诉说让善意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就能释放出创造奇迹的力量

有人感慨,这是迄今为止AI最令人动容、最让人振奋的一次应用近些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多多少少都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人脸识别技术更走进了日常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项技术被应鼡在了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比如前段时间“AI修复老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网友们“捏脸”明星、“还原”先人好不热闹。然而热度过后,人群散去新技术背后的原理、发展的初衷鲜被问津。让科技进步淹没于商业噱头、娱乐消遣之中无异于一种浪费。

技术夲身是中性的究竟用向何处、怎么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正如大数据可以挖掘信息、优化服务,也可被不良商家用来“杀熟”牟利;监控设备可以保障安全、杜绝犯罪也会被不法分子用来侵犯隐私;直播平台可以传道授业、交流学习,也有可能传播恶俗污染视听……让科技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让其真正地为人所用,归根结底需要有正确价值追求作为引领

“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蜡烛”在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里,新技术会不断涌现我们也将生活在愈加科技化的环境中。人与科技的友好相处偠靠价值的坚守与向善的情怀。人心温暖技术就不会冰冷,也愿科技进步带给我们更多欣喜的场景与动人的瞬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卓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