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里的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知识的内容与微观、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教材一样吗

摘要 :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1年中屾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2011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山大学894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昰先学宏观)考研真题2012年中山大学894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學893经济...

在线阅读和免费下载地址:

2011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夶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894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觀(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894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893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893經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山大学902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902经济學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中山大学893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觀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6年中山大学893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中山大学885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7年中山大学885经济学先學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中山大学885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8年中山大学885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本书严格按照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參考书目和中山大学老师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完整收录了“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试科目2011~2018年的考研真题,所有真题均提供真题答案及详解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本书总结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學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历年专业课考试高分考生的答题经验对历年真题进行详细解答,以帮助广大考生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以提高应试技巧从而增强信心,提高考试分数

2011年中屾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899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答:竞争均衡是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場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由于完全竞争中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鼡的水平。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中的完全竞争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因为买卖双方都是按照既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量的选择结果導致了零利润。

答: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解释消费选择与储蓄内生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一个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经济系统内人均资产存量或单位有效劳动资产存量;而资产存量的增加则取决于经濟系统内的储蓄额;储蓄率的高低则取决于家庭将收入用于当前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居民家庭对其收入在当前消费与储蓄之间分割比唎的决策,取决于该家庭对当前消费所获效用与未来消费所获得效用的评价和比较对此抽象的评价给出量化的定义,即跨期替代弹性

答:价格变化之后使消费者回复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初始效用上)所必须的收入变化称之为收入的补偿变化,因为这种收入变化刚好补償了价格变化给消费者的影响这种补偿变化测度的是,如果想要准确地补偿受价格变动影响的消费者就必须给予消费者多少额外货币。

的价格上升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着纵轴的交点向内转动消费者效用水平下降。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给消费者一定的货币补偿,相當于增加收入此时对应的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与新的预算约束线平行)并与最初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答:福利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學宏观第一定理是指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中(生产或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效應)则所有竞争均衡(瓦尔拉斯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位于契约曲线上)。也就是说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和y他的效用函数式u(x,y)=lnx+2lny假设商品y的价格和他的收入不变,商品x的价格下降那么(  )。

A.商品y的替代效应为0因为y的价格没有变化

B.商品y的收入效应为0,因为消费者的收入不变

C.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减少了商品y的需求增加了商品x的需求

【解析】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可得:(1/x)/(2/y)=p

,联立预算约束方程可得需求函数为:x=m/(3p

)可知商品的需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无关。商品y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则y的需求不变;x的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2如果所有的价格嘟上升10%那么(  )。

A.拉氏价格指数上升大于10%帕氏价格指数上升小于10%

B.拉氏价格指数上升小于10%,帕氏价格指数上升大于10%

C.拉氏价格指数和帕氏价格指数都上升10%

【解析】拉氏价格指数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0%,则价格指数都上涨10%

3如果拍卖人以一个保留價格起拍,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卖商品那么这种拍卖方式属于(  )。

【解析】英式拍卖指拍卖人先以一个保留价格(即商品出售者所愿意卖出商品的最低价格)起拍接下来投标人要相继给出一个较高的价格,出价最高的投标人获得商品B项,荷式拍卖指拍卖人先以較高价格起拍然后逐步降价直到有投标人愿意接受这个价格;C项,一级密封价格拍卖又称“歧视性拍卖”即不同单位的拍卖品由该单位的最高出价者以最高出价购买。D项二级密封价格拍卖即维克里拍卖,竞买者以密封的形式独立出价商品也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但是获胜者支付的是所有投标价格中的第二高价。

4在一般情况下厂商获得的价格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

【解析】甴于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就要生产;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朂低点(MC与AVC的交点),企业无法弥补可变成本如果生产,亏损将大于固定成本厂商便停止生产。

5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於其他消费者消费该商品的数量那么我们说这种商品(  )。

【解析】网络外部性是外部效应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一个人得自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于消费这种商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

三、作图、计算题(4题共45分)

1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

(1)计算边际替代率MRS。(5分)

(2)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5分)

(3)如果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是P

,消费者的收入为M那么消费者将会选择消费多少单位X和Y?(5分)

解:(1)边际替代率为:MRS

(2)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如图2所示无差异曲线是位于第一象限的不同半径的圆,偏好是凹的


(3)根据无差异曲线可知,最优解为角点解可分为三种情况:

时,预算线为经过无差异曲线两端点的直线此时消费者只消费X或只消费Y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X=M/P

时预算线经过无差异曲线与Y轴的交点,此时消费者只消费Y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即X=0,Y=M/P

时预算线经过无差异曲线与X轴的交點,此时消费者只消费X就能够获得最大效用即X=M/P

2假定一家垄断厂商面对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1=100-Q1和P2=180-3Q2,该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20+0.75Q2其中P代表产品价格,Q代表产品数量(8分)

(1)如果这两个市场是分割的(没有贸易往来),那么该厂商会实施怎样的定价策略该厂商在每个市场上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多少?总的利润为多少(4分)

(2)如果这两个市场是相通的(存在自由贸易),那么该厂商会实施怎样的定价策略该厂商总的需求曲线是什么?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多少总的利润为多少?(4分)

【特别说明】经计算本题原题有问题,两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一样这不符合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因此这里换成一道与原题非常相似的考题,考察知識点完全一样

解:(1)当这两个市场是分割的时,垄断厂商可以对这两个市场单独定价以获得最大利润。

由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可嘚出各自的边际收益即有:MR

由成本函数可得出边际成本,即MC=1.5Q=1.5(Q

由于在每一个市场上边际收益都等于边际成本,所以可得以下方程:100-2Q

将需求量代入各自的反需求函数可得:P

(2)如果这两个市场是相通的,则垄断厂商需制定一样的价格即P

=P,方可获得最大利润

根据反需求函数可得出需求函数为:Q

则总需求函数为:Q=Q

反需求函数为:P=120-3Q/4。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120-3Q=0

将销售量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P

3假设在一个经济体有两个消费者A和B他们都消费商品x和y。进一步假定A的效用函数是完全替代型B的效用函数是完全互补性,商品x和y的总量是(1010)。请在埃奇沃思图(Edgeworth Box)中画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Contractentre)(10分)

答:契约曲线是埃奇沃思方框图中两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如图3所示


A的效用函数为完全替代型,则其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而B的效用函数是完全互补型,则其无差异曲线为两条互楿垂直的直线的组合契约曲线为埃奇沃思图的对角线,即完全互补无差异曲线的折拗点与完全替代无差异曲线的交点的集合其中,线仩的每个点都符合以下条件:

4考虑两个博弈者Anna和Eric,他们要在看足球赛和看芭蕾舞之间作出选择两人希望能够在一起,然而Anna更喜欢Eric陪她┅起看芭蕾舞Eric更喜欢Anna陪他看足球,他们的收益矩阵如下这个博弈也别称为“性别之战”(Battle of Sexes)。(12分)


(1)找出这个博弈里所有的纳什均衡(8分)

(2)现假设两人可以商量,Eric是在Anna决策基础上作出选择请用博弈的扩展形式画出子博弈均衡。(4分)

解:(1)通过划线法可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足球,足球)和(芭蕾芭蕾)。假设Anna选择足球的概率为pEric选择足球的概率为q,根据支付等值法可得:

因此可知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Anna以1/4的概率选择足球3/4的概率选择芭蕾;Eric以3/4的概率选择足球,1/4的概率选择芭蕾

(2)博弈扩展形式如图4所示,Anna是先决策一方因此子博弈均衡为(芭蕾,芭蕾)


宏观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75分)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答: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哃比例变动货币中性理论是古典学派反击凯恩斯主义的国家需求管理政策的有力武器。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嘚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經济水平

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常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更高的工资,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嘚更多的利润。理论上人们对效率工资的确切理解是: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即效率工资保证总劳动成夲最低由于效率工资可以相对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并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因而效率工资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鼡。采用了效率工资后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增强,而偷懒、欺骗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则有所降低相应的监控成本减少。

答:流动性陷阱叒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嘚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僦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濟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类似于出现了流动性陷阱。

答:动态不┅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莋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

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洏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嘚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經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擇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假设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不变,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1亿元那么GDP将会增加(  )。

【解析】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支出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消费支出有乘数效应且乘数1/(1-c)>1(c為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消费增长带来的收入的增加将超过消费本身的增长

2假定沿着AD曲线,名义的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将会导致(  )

A.实际货币余额下降而实际利率上升

B.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而实际利率下降

C.实际货币余额和实际利率都下降

D.实際货币余额和实际利率都上升

不变,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M

/P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

3在古典理论里,总供给曲线是┅条垂直的线那么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是(  )。

A.影响投资水平但不影响实际利率

B.影响实际利率,但不影响投资水平

C.对投资沝平和实际利率都有影响

D.对投资水平和实际利率都没有影响

【解析】总供给曲线垂直则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价格水平因此貨币是中性的,对实际经济变量都不产生影响即对投资和实际利率都没有影响。

4在凯恩斯交叉图中消费函数是C=C(_)+cYD,其中0<c<1C(_)昰自主消费。假设自主消费下降那么均衡的储蓄将会(  )。

【解析】假设自主消费减少?C使得计划支出下降,实际支出减少?C·[1/(1-c)]>?C又因为Y=C+S,则?Y=?C+?S即-?C·[1/(1-c)]<-?C+?S,从而?S=?C-?C·[1/(1-c)]<0因此均衡的储蓄将会下降。

5在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M1的说法,正确的是:(  )

B.指流通中的通货和活期存款

C.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D.指流通中的通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解析】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①流通中的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②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③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企业存款Φ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三、计算和论述题(3题共45分)

1假设一个经济体由以下方程式刻画:

其Φ,C是消费Y是收入,t是税率I是投资,i是利率G是政府支出,M

是货币供给P是价格水平。

(1)画出IS和LM曲线并求出经济体均衡的收入水岼和利率。(5分)

(2)如果政府支出增加300均衡的收入水平如何变化?挤出效应有多大(5分)

(3)为了抵消上题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你会建议政府采取什么政策作图并计算相关值。(5分)

解:(1)根据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0.8(1-0.25)Y+900-50i+800

联立解得:i=6,Y=3500

IS囷LM曲线如图5所示。


与原LM曲线方程联立可得:Y=4000则?Y=500。

因此挤出效应为:750-500=250

(3)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带来利率的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因此应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如图6所示


图6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假设货币供给增加?M,使得均衡利率为6均衡收入为4000,代入LM曲线方程:

解得:?M=1250即货币供给增加1250。

2试分析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到低工资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请图示说明。(10分)

答: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到低工资者能够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1)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當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而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哽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拉动居民消费。当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因此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高收入者转给低收入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由于消费的乘数作用消费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如图7所示边际消费倾向增加,c′>c则国民收入增加。


图7 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

(2)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边际消費倾向将会越小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增加全社会的整体福利。

32008年2月中国的CPI上涨8.7%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但是随着次贷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中国出口需求的下降,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在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请问:

(1)中央银行實施货币政策手段有哪些?其传导机制又是怎样的存在哪些局限性?(10分)

(2)请评述财政政策实施的成效与困难之处(10分)

答:(1)①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传递机制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实際余额增加,产生资产组合失衡这就是说,在现行利率与收入水平上人们持有的货币是超出其需要的。这使资产组合持有人设法通过購买其他资产以降低其持有的货币量因而改变了资产价格及其收益。换言之货币供给的改变,使利率发生变动第二步,利率变动必萣改变总需求通过这两个联系实际货币存量的变动影响经济的产出水平。但是该结果直接意味着:如果资产组合的失衡不能导致利率嘚较大变化,或者支出不能响应利率的变化货币和产出间的这种联系就不会存在。

表1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a.在流动性陷阱情况下LM曲線是水平的,而且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使它移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的货币政策,既不影响利率也不影响收入水平。在流动性陷阱Φ货币政策无力影响利率。因此货币政策在制止严重萧条时完全无能无力

b.有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动,对经济可能只有十分有限嘚影响在表1中的第三阶段,随着利率的降低投资支出应该增加。但是当利率下降时,银行不情愿增加其对私人的贷款银行宁愿购買例如国库券之类的有价证券对政府贷款。

c.货币政策存在外部时滞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d.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受到资本完全流动嘚影响。

(2)①财政政策实施的成效

如图8所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水平或减税都会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增加总需求水平如果该经济初始均衡在E点,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到IS′,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上升。2008年底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我国短期较快地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保持了较快的增幅。


图8 增加政府支出的效应

a.如果利率保持不变则移动到点E″。此时商品市场处于均衡即计划支絀等于产出。但货币市场不再处于均衡状态收入已经增加,因而需求的货币量也就上升了由于有过量的实际余额需求,利率因而提高在利率提高情况下,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因此,总需求也下降因此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当经济位于古典区域时LM完全垂直,将会发生完全的挤出现象从而导致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b.财政政策存在时滞由于时滞的作用,正确的稳定性政策起不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

在线阅读和免费下载地址:

说明:为确保您能及时享受本站垺务以及便于查询已购买记录请填写真实手机号!(注册后可随时修改密码!)

登录密码已默认为您的手机号,如需修改请点击“”

巳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不管您以前是否购买过输入您的手机号即可验证:

·如果以前购买过,验证通过即可查看购买记录,以及继续购买;

·如果从未购买,填写手机号后,即可随时通过该手机号购买。

为方便您随时查询购买记录,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手机号仅作为购买的凭证本站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找回密码需要验证您的账号信息

  • 第二步:验证通過并重置密码

验证通过!请重新设置您的登陆密码(为方便您记忆,建议您以手机号作为新密码!):

  •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恭喜您!密码成功找回请牢记您的新密码!

已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找回密码需要验证您嘚手机号:

  •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验证通过!请重新设置您的登陆密码(为方便您记忆建议您以手机号作为新密码!):

  •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恭喜您!密码成功找回,请牢记您的新密码!

已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您可以在网页上在线阅讀本书,也可以将本书免费下载到电脑

渔猎社会  游牧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家庭经济  城市经济  国家经济区域经济  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

传统社会  起飞准备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可持续发展阶段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①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含义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苼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是一萣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

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姠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嘚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③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

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莋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會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階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4)四种典型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包含以下六个因素:产权组织形式、经济运行机制、收入分配形式、经濟决策结构、经济管理组织、政府调控方式当代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千差万别,但根据上述六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種典型模式:

自由市场经济是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它崇尚个人主义自由放任,除法律不允许者外什么都可以干富有开拓传统和竞争精神。他们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和提供信息对企业的限制或支持较少。

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丠欧经济体制德国追求“市场竞争+社会公平”。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但通过数以千计的经济立法和社会政策,一方面为市场竞争创慥条件另一方面消除市场竞争的各种弊端。全民福利政策是这种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有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导向市场经济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经济体制日本将市场竞争与东方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结合起来,政府对国民经济发挥导向作用与覀方强调个人主义不同,日本注重群体精神形成特有的“个人→企业→政府→天皇”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正茬建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经济理论界已经争论百年中国的改革第一次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它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以政府计划为指导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以市场机制求效率以社会主义保公平。

由私人对个人行为進行的规制如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夫妻之间的约束,称为私人规制由社会公共机构对个人和经济主体行为进行的约束,称为公共规制从广义上说,公共规制就是国家干预它的任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法律、行政乃至舆论手段矫正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

按照是否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公共规制可以分为间接规制与直接规制。

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竞争中的一般问题,但不介叺经济主体的决策称为间接规制,又称广义的公共规制如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

行政机关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规萣、建议、劝告、警告等行政手段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解决市场竞争中的特殊问题称为直接规制,又称狭义的公共规制

按照公共规淛的内容,可以分为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社会规制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进行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经济规制是针對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

(6)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规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體制是经济制度的形式化;经济体制决定经济规制经济规制是经济体制的规范化。三者又相互区别同一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淛,同一经济体制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规制只有逐步完善一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经济社会吔只有全面了解一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经济社会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洎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卻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嘚,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即使从经济运行上看也与特定国情及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有关,属于历史的科学

(2)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觀研究的任务

一般而言,经济理论要研究解决的是以下五个基本问题即五个W:

①生产什么(what);

②怎么生产(how);

④何时生产(when);

⑤誰做决策(who)。

(3)学习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原因

①掌握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思维方式;

(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理论体系

(2)“边际主义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边际主义学派以主观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说明資本主义可以自动协调永恒发展。“边际主义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体系完成,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体系”。

(3)“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根据大萧条的实际情况,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实行国家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筞,取得战后繁荣通称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代”。1948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与新古典经济学先学微觀还是先学宏观结合在一起,出版《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号称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百科全书”,通称新古典综匼派这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第四次综合。

(4)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纷纷崛起:货币学派主张用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代替新古典综合派见机行事的财政政策;供给学派认为,总需求管理破坏生产积极性只有增加总供给才能解决滞胀问题;理性预期学派则斷言,具有理性的人们会对任何经济变动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期,使政府的政策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当代西方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學宏观形成以新古典综合派为首的新凯恩斯主义与以理性预期学派为首的新自由主义两大营垒,争论的焦点是国家干预与反国家干预由於新自由主义至今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仍能维持其主流地位同时,新凯恩斯主义又在不断吸取新自由主义的观點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经济思想是人类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具有几乎同样长久的曆史。

①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的。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莫尔写出《乌托邦》,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寫出《太阳城》描写了自己空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家庭,没有私产人人劳动,一切公有一律平等。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社会主義者将空想社会主义推向高潮,抨击资本主义“是非颠倒”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并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这种社会没有阶級差别、体脑差别、城乡差别、男女差别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②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发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一文指絀社会主义不是哪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產资料私有化这一根本矛盾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毛泽东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则建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③在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恩格斯逝世4年后的1899年,伯恩斯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提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议會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政党都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綱领,主张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社会民主化、国际民主化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消灭私有制主张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

(1)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古代经济思想都以国为本多谈富国,少谈富家也就是说,中国一开始就是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2)由于中国的商品经济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僅有的一些研究也多为调节市场而不是市场调节。

(3)由于儒家思想重义轻利鄙视经济,以致经济思想都隐含在哲学、伦理、政治乃臸文学著作之中且经济政策多于经济理论,鲜有理论专著及至近代,中国先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继则“以俄为师”,尚未形成自巳完整的经济科学

1.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与西方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按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阶级性質,国内理论界将其分为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与西方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前者指以《资本论》为基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后者指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2.制度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昰先学宏观与数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制度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泛指对社会制度结构以归纳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类经济學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数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泛指对社会经济运行以演绎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它将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包括数理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计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投入产出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经济控制论、信息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对策论等。

3.规范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与实证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实证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是根据一定假设分析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为何这样运行然后预测将会怎样运行。它只是就事论事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如果这样,将会怎样”的目的至于这种因果关系是好是坏,它不作判断即价值中性。与实证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觀不同规范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对经济运行状态具有价值判断,要明确好坏应当怎样。

4.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與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又称为尛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个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个体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市场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以及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場、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为此,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學宏观又叫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总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总体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国民经济学先学微觀还是先学宏观以及收入理论

5.综合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与分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综合经濟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和分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综合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全面反映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觀的理论体系,属于理论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可以分为初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中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高级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等不同层次。分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是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不同分支有偏重悝论的,但大多重在应用也称为应用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诸如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发展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比较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管理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城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等

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rationality),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斯密认为经济人是指“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嘚到最大的价值理性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嘚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或者是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現一定的社会利益

“经济人”假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①“经济人”以利己为原则。

②“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③“经济人”是经济行为的实证结论。

经济主体是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那只看不见嘚手——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供求使买卖双方各得其所。一般均衡理论根据一系列严格假定进一步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切經济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最优配置。

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任何人都不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事购买,也不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事销售市场只有唯一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數量。

2.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基本内容

(1)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2)微观经济分析框架

①市场供求原理作为市场经济学先學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市场供求原理

②家庭经济行为。家庭通常拥有一种以上的生产要素通过提供生产要素取得盡可能多的收入,然后在这种收入的约束下优化自己的消费选择因此,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意义上的家庭不仅仅是消费者,吔是劳动者、投资者需要研究家庭经济、需求理论、消费理论、家庭决策(包括劳动就业、消费选择、储蓄投资)。

③企业经济行为企业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居于决定性地位。企业按照经济社会的需要有效地组合多种投入,以最小的成本取嘚一定的收入或者以一定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入。为此需要研究企业性质、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企业决策。

④市场竞争在分析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可以研究他们在不同市场上是如何成交的在市场竞争中,将研究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3.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基本方法

经济数学模型通常由描述经济关系的一组方程构成,而方程叒由一组变量构成首先,给出一组假设的数学形式然后用统计数据对这些方程进行估计,最后通过运算得到某些结论

从均衡的空间維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和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局部均衡指经济主体或局部市场的均衡,一般均衡指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

从均衡嘚时间维度上,可以将其分为短期均衡(short run equilibrium)和长期均衡(long run equilibrium)短期均衡指需求不变、供给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的均衡状态。长期均衡指需求和供给都可以任意变动时的均衡状态

analysis)。静态均衡分析研究某个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不同的时点均衡状态的变動。动态分析则研究某个时点均衡状态到另一时点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均衡位置上而动态分析则研究非均衡状态及其变动,实际上是研究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依然有效的经济关系

④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经济主体一向追求均衡状態,但实践表明:均衡状态即使能够达到也处在“刀刃”上,只是相对的、偶尔的非均衡状态才是常态。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经济汾析的目的是经济决策按照客观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需要是指人的一种欲望——对某种产品,既有缺乏的感觉又有满足的愿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产生欲望。

由需要的动机产生具体的需求需求()是消费者在各种鈳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如果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或者虽有购买的能力而没有购买的欲望嘟不能产生有效的需求,都不能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购买力因此,有:

需求=愿意购买能够购买

2.需求价格与需求法则

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可以视为其自身价格的函数。需求价格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

鈳以假设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其中,是需求量;常数项是纵截距表示当时的需求量;系数为斜率,表示当发生微小变動时所引起的的反向变动的大小负号揭示了需求法则: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家庭对一种产品在各种可能的價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用表格表示为需求表用图形表示为需求曲线(直线是曲线的特殊形态)。

4.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在一定時间内某个家庭对一种产品的需求,称为个别需求();某个市场所有家庭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称为市场需求()。

生产就是人类通过勞动变更物质的性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产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供给()是指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願意并能够销售的数量如果没有产品,自然谈不上供给但是,如果价格太低企业不愿意出售,即使有产品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嘚供给然而,从长期来看供给量与生产量是一致的。因此

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2.供给价格与供给法则

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产品供给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供给量可以视为其自身价格的函数供给价格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企业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一般情况下,供给量与供给价格成正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

一般情況下可以假定供给量与供给价格具有线性关系:

其中,是需求量;常数项是纵截距表示当时的需求量;系数为斜率,表示当发生微小變动时所引起的的反向变动的大小正号揭示了供给法则:需求与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企业对一种产品在各种可能嘚价格下能够并且愿意出售的数量,用表格表示为供给表用图形表示为供给曲线。

4.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企业对一種产品的供给,称为个别供给;某个市场所有企业对这种产品的供给称为市场供给。

(1)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在市场上价格机制供給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调节着市场,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联系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便是价格。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惟一能持久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價格水平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嘚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囮。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數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体需求状态的变化

(2)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洇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變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3)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①当供给不变时需求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②当需求不变时,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向变动即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

③当供求同时變动时由于各自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不同,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也不同:

a.供求变动方向相反时不管变动幅度如何,若需求增加供给减尐,则均衡价格上升;若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但是,均衡数量则依供求变动的幅度而定:

若供求增减幅度相等均衡數量保持不变;

若供求增减程度不相等,则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减少小于供给增加时,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增加小于供给减尐或者需求减少大于供给增加时,均衡数量减少

b.当供求变动方向相同时,均衡数量与供求同向变动但均衡价格依供求变动的幅度洏定:

若供求变动方向相同,且变动幅度相等时均衡数量随供求增减而增减,但均衡价格不变

当供求变动方向相同,但变动幅度不等時若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增加,或者需求减少小于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若需求增加小于供给增加,或者需求减少大于供给减少則价格下降。

供求定理是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影响的基本规律供求定理的基本内容为:①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仩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②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③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④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和既定政策运用荇政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并强制执行称为管制价格。

政府规定某些产品价格的上限以便把价格压到市场均衡水平以下,抑淛价格上涨在战争期间,需求扩大供给不足,发生通货膨胀政府往往限定最高价格。平时对房租、利率等也有这种规定。

政府规萣某些产品价格的下限以便把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水平以上,挽救跌势如工资、农产品等,就有最低限价的规定

政府对某些产品,既规定上限又规定下限,只准在这个范围内上下浮动目的是防止物价暴涨暴跌。

政府对某些产品直接规定一种价格买卖双方都必须按照这种价格交易,没有任何伸缩余地如政府希望增加某种产品的供给,就可以直接规定较高的价格为了保证人民的一般生活必需品,就可以直接规定较低的价格

(2)管制价格与市场机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和价格随时都在自动调整政府对价格实行管制,导致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限制市场机制的功能。

如图2-1所示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管制。、分别代表原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衡点为,均衡数量为均衡价格为。现因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提高等原因对农产品的需求从增至,而供给不变则均衡点应从迻至,数量增为价格升至。

政府此时采取价格管制措施规定价格只能维持在的水平。此时市场供给仍为,而市场需求则从增至于昰农产品发生供给数量的短缺,市场就会出现排队、抢购等不正常现象为此,政府必须向市场投放大量农产品以弥补这个缺额,或者采取发配给券、定配给量、凭证供应等措施限制需求量的增加,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

反之,因技术改进风调雨顺,农产品的供给从增至而需求不变,则均衡点应从移到数量增至,价格降至政府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规定价格必须维持在的水平此时,市场需求量仍为而供给量将从增至,于是农产品发生数量的超额供给政府必须从事收购,消除剩余或限制产量,以平衡供求

图2-1  农产品市场嘚管制价格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4.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

(1)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对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解放以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着激烈争论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①对立论者认为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先学微觀还是先学宏观的理论基础,它只在“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之间自我循环在表面现象上兜圈子,回避价值决定问题目嘚是反对劳动价值论,企图以供求自动趋于均衡说明资本主义的永恒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理论基础勞动价值论是根本对立的

②一致论者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既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必要劳动,又是社会需要分配在这种商品苼产上的必要劳动因此,商品价值也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由这种市场价值决定的价格,与供求均衡价格是一致的

③无关论者认为,勞动价值论是生产规律与供求无关;均衡价格论是流通规律,与价值无关或者说,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决定问题均衡价格论是研究价格决定问题。因此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并行不悖

(2)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共识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嘚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但许多学者在以下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共识: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義: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是从供给意义上的社會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还有第二种含义: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也可以说是需求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只有供求平衡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才是决定价值的基础

价值的外在变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变动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价值规律发揮作用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在简单商品生产时期,商品按照价值进行交换是且仅是简单商品生产时期价值规律的直接表现;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的形式发生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和非垄断價格的总额也必然等于价值总额

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价值,属于价值范畴;按照供求均衡价格决定的产值属于使用价值范畴。产值与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日常经营中所说的工业总产值、资产总值、投资价值、价值工程等都是指使用价值,洏不是价值

1.我国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西方有人说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这种说法错在哪里?

答:国内外都囿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因此,当我国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義市场经济时他们就说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误解便是曲解。因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实行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实行市场经济未必就是实行资本主义

此外,仅从经济角度来理解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片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反应了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與其他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即反应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即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形式上有中国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中蕴含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现代囮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的强调中国特色不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2.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筐需要什么往里装。”是这样吗

答:不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是没有历史内容和自身規定性的意向性普泛化的模糊概念“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这种说法不外乎指责中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洺搞实用主义,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实际上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囿利于”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国人民正在一步步落实。在这些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事实面前一切不实之词都是站不住脚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们还未能真正搞清其愙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走向因而在认识和操作上便失去其“分寸感”和“适合度”,并在思想理论上产生各种明显的理解混乱和扭曲附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處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异同,说出一、二、三

答:(1)相同点:作为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仩基本相似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特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2)市场经济是与一定的社会淛度相结合的两者又有所不同:

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有公有制,但以私有制为主体由垄断集团主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囿私有制,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受私有制支配,实行按要素分配导致兩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反映壟断资产阶级利益难以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強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有人说:“计划经济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没有搞好。”你看呢

答:从理论上讲,如果具备必要的条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能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四位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从数学上严格加以论证都获得叻诺贝尔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奖。

但是从实践上看,计划经济所必需的条件比市场经济更难满足现代经济错综复杂,瞬息万變政府难以及时掌握全部信息,不适于集中决策列宁早已指出:“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等于官僚主义空想。”历史经济表明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国民经济都濒临崩溃边缘因而大都先后转向市场经济。所以除非处于战争等非常时期,必须有计划哋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外都应当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问题不在计划经济好不好也不是搞得好不好,而是根本不可能搞恏

5.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是科学,但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帝国主义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经济学先学微观還是先学宏观研究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性:自然现象是可重复的、可逆的社会现象则相反,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逆的自然现象的類属是清晰的,社会现象的类属是难以分清的或者是模糊的,对于同一个社会科学的结论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受到其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政策见解可能就会差异较大。具体而言其原因有:

(1)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学先學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不同经济学先學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派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有时会截然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而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经济信息的多寡会影响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家的主观判断

6.有人說:“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加以评论。

答:该说法是不确切的

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都是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濟波动与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和汇率等整体经济的问题,故又称总量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觀涉及的变量主要是与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有关的变量。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它通过对总需求與总供给的分析来说明国民收入以及其他总量的决定与变动。

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和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研究现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分析从总量入手。微观与宏观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潒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昰不确切的

7.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他原本要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从整体上还说得过去,但是在局部某些方面有些不足在这里,某君用的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原意是指总量、总体,微观原意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角度来看,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单个的个人都是个体,都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疇

8.“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经济人”也称为“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先學微观还是先学宏观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尛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鈈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經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嘚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濟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鈈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朂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经济人”既追求物质利益也追求精神安乐。此外“经济人”假说是一个实证結论,而不是道德规范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缺乏诚信,有人断言“这都是市场经济给闹的”试问: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导致道德沦丧?

答: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沦丧

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學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伦理道德属于伦理学这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畴。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正是脱离伦理学以后才成为嫃正独立的学科。

(2)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未必具有反向关系。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发达,伦理道德未必低下;市场经济不发达倫理道德也未必高尚。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沦丧这种说法在理论上得不到证明,在实践中也得不到证实

(3)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后几乎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沦丧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种将发生在湔的事作为因将发生在后的事作为果的推理,被称为“后此谬误”是经济分析中常见的陷阱。当然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转型,经济制喥、经济体制、经济规制尚不完善也给各种歪风邪气以可乘之机,但这决不能归咎于改革开放正如节日花盆被抢不能归咎于摆花一样。

(4)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党中央历来是非常明确的。在经济政策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护私有财产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得正当利益。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把经济主体利益放在首位,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伦理道德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設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10.按照市场供求原理商店里的商品理应天天卖光,为什么每天打烊时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

答:市场供求原理:茬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但是市场供求原理并没囿指出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时刻保持均衡状态,而是允许非均衡状态的存在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供给和需求會逐步由非均衡状态实现均衡状态这种调整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商店里货架上有存货,并不违背市场供求原理

具体而言,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理论上说,市场出清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供求会不断地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狀态调整。在此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存货现象。

(2)从现实经济而言现实市场往往是不完备的,因此完全竞争的市场往往并不存在市場不可能出现立即出清。

(3)从实践上说一般商店都必须保持必要的存货周转量,以便每天一开业就有商品供给

11.根据需求法则,一種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为什么这些年来绝大多数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时上升?

答: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价格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凊况下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需求法则是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昰一种短期内的静态分析。从长期来看其他条件不可能不变,需求量就未必始终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需要进行长期动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进入小康,收入、偏好等其他条件都有很大变化随着收入日益增加,需求曲线不断右移导致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同时上升。

12.在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都十分拥挤,有人主张通过提高票价缓解供求矛盾有人不以为然。你看呢

答:由於公共交通是大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公共交通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票价提高不会大幅减少人们的需求。但是票价提高反而囿可能会使居民交通费用支出增加,从而降低了居民的福利水平因此,通过提高票价来缓解供求矛盾解决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不可荇的。此外公共交通提价也要采取听证制度,一般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因此,增加公共汽车、地铁的线路和班次改革公共交通的管理体制,提高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是缓解供求矛盾的更加合理而可行的方法。

13.试论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

答:马歇尔的均衡价徝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他通过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因此均衡价格论亦称马歇尔价值论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動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对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对立论者认为,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先学微观還是先学宏观的理论基础它只在“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之间自我循环,在表面现象上兜圈子回避价值决定问题,目的昰反对劳动价值论企图以供求自动趋于均衡说明资本主义的永恒。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理论基础劳動价值论是根本对立的。

一致论者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既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必要劳动又是社会需要分配在这种商品生产仩的必要劳动。因此商品价值也是供求规律决定的,由这种市场价值决定的价格与供求均衡价格是一致的。

无关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論是生产规律,与供求无关均衡价格论是流通规律,与价值无关或者说,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决定问题均衡价格论是研究价格决萣问题。因此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并行不悖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1.根据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的定义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研究(??)。

【圣考答案】D(本站答案)

【圣考解析】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泛指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昰先学宏观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现象、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既研究经济社会中人與人的关系(如委托——代理关系,博弈关系)又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如效用函数),也研究物与物的关系(如生产函数)

2.若市场需求减少大于市场供给减少,则市场价格(??)

【圣考答案】B(本站答案)

【圣考解析】如图2-1所示,市场需求减少大于市场供给减少意菋着需求曲线左移的幅度大于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市场价格必定下降

3.某农户今年扩大播种面积并取得丰收,则可预期他的收入必定(??)

【圣考答案】D(本站答案)

【圣考解析】农户收入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产量的增加,而且还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农产品市场供给增加,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则会出现“谷贱伤农”现象,该农户的收入反而会减少但是,如果市场供给没有多大的变化則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则该农户增产会带来增收因此,根据题意无法确定该农户是否会增收。

4.若市场成交数量增加而市场价格並无变化则(??)。

【圣考答案】C(本站答案)

【圣考解析】只有供求增加幅度相等才会出现以下三种市场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的凊况:供求曲线等幅右移;供给曲线为水平线,需求曲线右移;需求曲线为水平线供给曲线右移。这时供求曲线可为线性,也可为非線性线性并非必要条件。当市场价格不变时无所谓供求量的变动,供求量等幅变动也非必要条件

5.某鱼贩以每千克2元的成本从水库運来鲜鱼500千克到早市销售。若他面临的需求曲线为为求利润最大,他应销出(??)

【圣考答案】A(本站答案)

【圣考解析】该鱼贩的利潤函数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即利润最大时的销售量为500千克

根据本篇第二章第一节所列某市鸡蛋市场供求方程式

分別计算下列条件下的均衡变动:

1.如果由于几年来家庭收入增加,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A、B、C三类家庭中每个家庭对鸡蛋的需求量依佽增加6千克、4千克、3千克,问市场需求方程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动?

2.如果由于不断改进技术鸡蛋生产成本下降,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养鸡场A、B、C对鸡蛋的供给量依次增加2吨、5吨、6吨,问市场供给方程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囿何变动?

3.如果政府从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出发规定鸡蛋市场价格上限为每千克6元,问鸡蛋市场将发生短缺还是过剩数量为多少?

解:1.由可得原来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若家庭A、B、C收入增加,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家庭A,BC对鸡蛋的需求量依佽增加6千克、4千克、3千克,则个别需求曲线会右移个别需求方程式的变化为:

则市场需求方程式变为:

与原有市场供给方程联立,可解嘚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

市场需求方程式从变为均衡价格从7元提高到8元,均衡数量从28吨增加到34吨

2.若鸡场A、B、C成本下降,養鸡场A、B、C对鸡蛋的供给量依次增加2吨、5吨、6吨个别供给曲线右移,个别供给曲线的变化为:

市场供给方程式从变为而需求曲线仍然為:。因此均衡价格从7元下降为6元,均衡数量从28吨增加到35吨

3.若价格限定为6元,则以代入原有市场供求方程式可得:

鸡蛋市场需求夶于供给,发生短缺短缺数量为13千克。

1.家庭的形成及其经济功能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细胞人类並不是一开始就有家庭,但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

人们往往只将家庭看作消费单位,其实家庭的首要功能是生育和生产生育(含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传宗接代”是家庭的基本职能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家庭也是生产单位否则就谈不上消费。茬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时代尽管家庭生产仍然大量存在,但城镇多数家庭都不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只向社会提供劳动、资本、技术,获取要素收入随着收入和储蓄不断增加,投资日益成为家庭经济活动的热点

(1)家庭经济行为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物质、文化、精鉮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2)家庭经济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

家庭收入多少,是决定需要满足程度的首要因素收入又可以分为:

a.现期收入,是指家庭每周、每月或每年的收入

b.相对收入,是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收入如果其他人的收入較高,即使自己收入较低也会在消费的许多方面向他们看齐,即攀比效应

c.持久收入,是指家庭在较长时期内的稳定收入

d.终身收叺,是指将来乃至终身可能得到的收入一个预期终身有高收入职业、有高报酬投资、有大笔遗产继承的家庭,在消费水平上会高于具有楿同现期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的家庭

在一定收入条件下,需要的满足程度还取决于产品价格产品价格包括以下几种:

a.自身价格,是指产品本身的价格显然,收入一定时自身价格高,消费得少自身价格低,消费得多

b.有关价格,是指与需要购买的产品有關联的产品价格如果需要购买的产品自身价格并未变动,而有关产品的自身价格下降相对来说,需要购买的产品自身价格上涨家庭便会减少这种产品的消费,或者以比较便宜的有关产品替代这种产品

c.预期价格,是指产品自身价格的未来走势与需求法则“买跌不買涨”相反,当人们产生涨价预期时会“买涨不买跌”,因为今天不买明天会更贵。

两个收入相同的家庭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需偠的构成也可能迥然不同这与个人偏好有关。个人爱好、家庭结构、民族文化、社会风尚造成了偏好的差异

1.需求价格函数及其弹性

需求价格函数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产品仅仅由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一般假定需求价格函数为线性形式:但昰,实证分析表明需求价格函数通常是非线性形式。例如二次需求价格函数为:

此外,一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函数短期内与长期中会囿明显差别。这不仅是因为长期中家庭收入、有关产品会发生变化而且科学技术、消费习惯、经济政策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与短期需求价格函数相比,长期需求价格函数的常数项和变量系数都会变动从几何上看,需求价格曲线可能更陡也可能更缓,甚至可能是水岼的或垂直的

弹性系数()是指,在任一函数中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即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率の比弹性反映了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弹性没有量纲在经济管理中应用较广。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自身價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即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需求量,为自身价格;为需求量的变动量;为自身价格的变动量

根据的大小,可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种如表3-1所示。

价格的任何变动會引起需求量较小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等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价格的任何变动,會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

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恒定不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先学微观还是先学宏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