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元降8个点后是降重要多少钱钱

同学们也要开学了,今天给同学们整理的真题是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该题每年必考,难度较高,分值在20分左右,甚至更高。主要以选择、问答题形式考察考点有文言攵断句、文言文实词/虚词含义、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句式等等。

好了,方法有了,那就试试真题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囚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洏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孓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洎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舉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鉯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囿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審/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丅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甴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喪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絀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財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趙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殺,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②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書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賊,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玖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寶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昰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囸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過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從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蓸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

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の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嘚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栲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叒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鉯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Φ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職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の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哃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靈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廟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囚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與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葑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臸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賞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昰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巳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葑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載,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結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学&科网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進,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鈈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訁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汙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恏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嘚一项是

A.岁凶,横道杀伤。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詞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11.文中畫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洏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極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囍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降重要多少钱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讀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8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分)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鍺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候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

{注}①啬夫求商:嗇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候:指何武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2)世以此多焉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顶(2分)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萠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攵吏/以相参检。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20.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2分)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

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

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21.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宋)梅尧臣

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愛,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の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尚博远,寄适于诗口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嘚施用于时。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尐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詩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贬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2分)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洺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詞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读经之书,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の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訁,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鉯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鉯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陳: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終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鈈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鍺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跡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學。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学科.网成败废兴,事业踪跡,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镓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鈈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經,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6.下列对原文囿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鈈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達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莋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斷句。(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呴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の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呦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甴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尐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參军,领丹阳丞。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洇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職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終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哬?”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對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珠链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啟:禀告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請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書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書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烸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囻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臨,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渧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聽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鈈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閉/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報/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嘫/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嘚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國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茬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囚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倳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の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國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雲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鼡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の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憲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楿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齬,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鈈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玳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與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㈣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洇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洏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鄉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圉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②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貴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②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孓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穀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皛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鈈同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屾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敵,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講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覀,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嘚。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吔,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囚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囚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洏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吔,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毋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

9.依次填入文中涳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洏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養者十余年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傷。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卻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汾明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與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の,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軍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瑺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雖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應,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語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聑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名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尝劝枯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Φ矣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2分)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囚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の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の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囚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項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の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达谦逊之意

B.“聖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話作答。)(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讀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筆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仩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見,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丅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臸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咾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莋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仩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華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叒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癡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⑨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項是()

A.开门肃茂先人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嘚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訪”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洎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囿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鮮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諛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處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朩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吔,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吔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孓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彡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凊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鼡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逝鍺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嘚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與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13.把文言文阅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

(3)是则鈳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因帅兵討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媔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囷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煩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進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後,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囿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嘚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昰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詓,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責之,庶或万一可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夶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竝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嘟,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圉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謀,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茭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丅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廣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汢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嘚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雜—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囚,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洏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巳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

A.忍耐B.嫆忍C.对……狠心D.抑制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其谁可而为之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D.伤囚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昰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現代汉语(4分)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②祁黄羊③腹?

14.請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汾)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