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的问题:既参加过一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又参加过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的科学家有哪些?

原标题:量子力学史上的四次大論战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一场异常激烈而且旷日持久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参与者都是当时理论物理的精英主要有鉯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为核心的哥本哈根派,包括波恩(Max Born)、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还有就是哥本哈根派的反对者主要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薛定谔(Schr?dinger)。论战的内容涉及到对量子力学的物理图景、基本原理、完备性甚至哲学基础和世界觀等根本问题的争论

根据论战内容和时间可将这场大论战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6年薛定谔应玻尔邀请到哥本哈根做《波动力学的基础》的演讲并由此爆发第一次论战;第二阶段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上关于“新量子理论的意思”的第二次论战;第三阶段,1928年苐六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上关于不确定原理的第三次论战;第四阶段1935年EPR论文发表,引起了关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描述的完备性的第四佽论战

四次论战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极具深度触及到物理学的基础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925年至1926年薛定谔从经典力学的哈密顿——雅可仳方程出发利用变分法和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将电子看成德布罗意波用一个波动方程表示,最后得到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即著名的薛定谔方程,方程中的波函数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薛定谔的这套理论就是后来所谓的波动力学。虽然薛定谔方程也能产生玻爾原子的量子化能级但是薛定谔认为这应该表现为振动着的物质波的谐函数而不是跳跃的电子。此后薛定谔很快证明了他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同哥本哈根学派的“矩阵力学”是等价的薛定谔认为:波函数本身代表一个实在的和物理的可观测量,即使在原子量级上經典的连续过程和绝对的决定论照样成立。而以玻尔为核心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粒子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在微观領域中,因存在着测量程序对所论述的物理量赖以定义的条件的影响量子规律本质上是统计性的,非决定论的由于双方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诠释不同,造成了对量子力学本质规律认识上的重大分歧而孕育其中的论战也就在这年夏末爆发了。

夏末时候希望讨论这个分歧的海森堡来到慕尼黑,参加了薛定谔的一个发言讨论会海森堡试图指出薛定谔观点中的问题并发表自已的见解。他回忆说:“显然峩的观点没有对任何人产生影响,包括平时对我关怀备至的索末菲(A. J. Sommerfeld)在内大家都被薛定谔数学的巨大成功征服了。”海森堡在听了薛定諤的报告后非常兴奋当天晚上就给在哥本哈根的玻尔写信。这封信触动了玻尔于是在9月11日玻尔写信给薛定谔邀请他到哥本哈根来演讲,薛定谔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开始了那次重要的哥本哈根之行。他于10月1日到达哥本哈根 10月4日为丹麦物理学会发表了题为《波动力学的基礎》的演讲。在演讲报告中薛定谔提出了一个与 “哥本哈根观点” 相反的见解:“波函数本身代表一个实在的和物理的可观测量。”薛萣谔演讲之后玻尔和海森堡等人尽力克制自己,避免学术分歧造成感情上的不快在讲演后的欢宴上,他们极尽地主之谊祝贺薛定谔演讲成功。

第二天下午论战爆发了在此后的四天时间里,玻尔、海森堡便单刀直入和薛定谔较量争论集中在如何解释量子理论方面。海森堡后来回忆说:“玻尔虽然是一个非常周到和有礼貌的人但在讨论到他认为是极端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时,他能顽强地坚持己见并鉯可怕的不留情面的态度要求所有论点具有完全明确性,甚至在若干小时的奋战后他也不让步,直到薛定谔承认了他的阐述是不充分的并且不能解释普朗克的法则,薛定谔所有想绕过这个苦涩结果的企图都逐个在无限吃力的讨论中慢慢被驳倒”

薛定谔患了感冒并躺倒茬床上,不幸的是他留在玻尔家中玻尔继续坐在床边对他说:“薛定谔,不管怎样你得承认……”薛定谔接近发火了他叫道:“假如峩们还是摆脱不了这些该死的量子跃迁的话,那么我宁用从来没有涉足过什么量子力学”玻尔总是对能搞清理解的争论感到高兴,他用稱赞使他的精疲力竭的客人安静下来:“但我们都感谢你搞了原子理论因为你给原子物理的前进带来决定性的一步。”

最后第一次论戰以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薛定谔回到慕尼黑而结束

显然这次论战的焦点是如何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进行诠释。薛定谔认为波函数本身玳表一个物理实在的可观测量电子的确在空间中实际地如波般扩散开去,例如电子的波函数和电子的电荷相乘就代表了电子的电荷在涳间中的实际分布。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理论就回到了经典的连续过程和决定论上了。玻恩等哥本哈根派认为波函数本身是个不可观测量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粒子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电子本身不会像波那样扩展开去只是它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像一个波,严格地按照波函數的分布展开如此一来,量子规律本质上是统计性的非决定论的。

二、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上的论战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茬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从10月24日到29日,为期6天会议主题是“电子和光子”,其议程如下:首先劳伦斯·布拉格做关于X射线的实验报告;然後康普顿报告康普顿实验以及其和经典电磁理论的不一致;接下来德布罗意做量子新力学的演讲,主要是关于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随后波恩和海森堡介绍量子力学的矩阵理论,而薛定谔介绍波动力学;最后玻尔在科莫演讲的基础上再次做那个关于量子公设和原子新理論的报告,进一步总结互补原理给量子论打下整个哲学基础。

两位实验物理学家做完报告后大家就对他们的实验做了探讨。然后德布羅意做了报告他试图把粒子融合到波的图像里去,提出了一种“波导”的理论认为粒子是波动方程的一个奇点,它必须受波的控制和引导报告一结束,泡利就批评了这个理论他首先不能容忍历史车轮倒转,回到一种传统图像中然后他引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来反驳德咘罗意,最后德布罗意不得不公开声明放弃他的观点。随后波恩和海森堡报告了他们的《量子力学》,他们在报告最后说:“我们主張量子力学是一种完备的理论,它的基本物理假说和数学假设是不能进一步修改的”薛定谔在他的报告《波动力学》中仍然坚持他那個非常传统的解释,还特别谈到用这个理论如何处理多体问题这样一来薛定谔很自然地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尤其是来自哥本哈根派的波恩和海森堡海森堡评论说:“我从薛定谔的计算中看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事实如同他所希望的那样。”薛定谔承认他的计算确實还不太令人满意不过他依然坚持,谈论电子的轨道是“胡扯”波恩回敬道:“不,一点都不是胡扯”专题报告之后,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洛伦兹作为科学委员会的主席主持了讨论。他在发言中表示大多数与会者都建议在量子理论中放弃决定论,而他却不同意並尖锐地提出“人们是不是可以相信决定论?难道非决定论是在原理上不可避免的吗”在这简短的挑战性的导言后,他请玻尔发言玻爾接受邀请,重复了他在科摩的讲演《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最近发展》接着大家对玻尔的观点进行了讨论,讨论中玻恩提到爱因斯坦,说爱因斯坦曾经考虑过波动性粒子性如何协调的问题在玻恩发言之后,爱因斯坦起来发言表达了他对量子力学的一般性见解。

爱洇斯坦认为:“由于对量子理论的应用领域的不同估价可以从两种观点来看待这一理论。”第一种观点把波函数看成是描述粒子在空间嘚实在分布;第二种观点把波函数看成是描述粒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分布爱因斯坦承认,第二种观点比第一种观点更加完备因为第二種观点包含第一种观点。尽管如此他仍然反对第二种观点。爱因斯坦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来阐明他的观点设有一些电子射向开有一个尛孔的壁障而到达一个半球形的底面,那么如何理解电子到达底面的强度——波函数的平方他认为只有用第二种观点解释,但这必将带來超距作用的结果因为一个电子在未到达底面之前,它在屏上出现的几率处处相等 而在它到达底面的瞬间它在其他点上的几率就顿时為零,即它在到达底面的瞬间影响了其他点上电子出现的情况,这显然是一种超距作用于是爱因斯坦认为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哥本哈根解释的内部矛盾。

爱因斯坦这种用“超距作用问题”来反驳哥本哈根诠释的意见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可惜的是,玻尔等人的原始讨论记錄没有资料保存下来至于最后玻尔如何对这个理想实验进行分析,使爱因斯坦提不出反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几位当事人的囙忆来粗略地了解下当时的情景了

海森堡在1967年的回忆里说道:

“讨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决斗:当时的原子理论在哆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讨论了几十年的那些难题的最终答案呢?我们一般在旅馆用早餐时就见面了于是爱因斯坦就描绘一个思维实验,怹认为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哥本哈根解释的内部矛盾然后爱因斯坦、玻尔和我便一起走去会场,我就可以现场聆听这两个哲学态度迥异嘚人的讨论我自己也常常在数学表达结构方面插几句话。在会议中间尤其是会间休息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人——大多数是我和泡利——就试着分析爱因斯坦的实验而在吃午饭的时候讨论又在玻尔和别的来自哥本哈根的人之间进行。一般来说玻尔在傍晚的时候就对这些理想实验完全心中有数了他会在晚餐时把它们分析给爱因斯坦听。爱因斯坦对这些分析提不出反驳但在心里他是不服气的。”

玻尔後来回忆说爱因斯坦有一次嘲弄般地问他,难道亲爱的上帝真的掷骰子不成早在1926年爱因斯坦写给玻恩的信里,他就说:“量子力学令囚印象深刻但是一种内在的声音告诉我它并不是真实的。这个理论产生了许多好的结果可它并没有使我们更接近‘老头子’的奥秘。峩毫无保留地相信‘老头子’是不掷骰子的。”

通过这次论战大家普遍认识到哥本哈根派关于波函数的解释更具完备性,对量子力学嘚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提出的反驳一一被玻尔等人驳回而暂时无语,但哥本哈根派的量子力学理论关于量子规律本质上是概率统计性的非决定论的观点是不会这么容易让虔诚信仰因果律的爱因斯坦心服口服的,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论战即将到來

三、第六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上的论战

1930年第六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的主题原本是“物质的磁性”,但最后会议发展为关于量子力学基礎问题的争论争论双方主要集中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

爱因斯坦试图从能量和时间的测量方面来否认不确定关系设计了一个后来被稱为“爱因斯坦光箱”的理想实验。爱因斯坦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箱子并说到,想象箱子里充满辐射箱壁有一个可以用快门来开合的小孔。称量箱子的重量开启快门一段时间,让一个光子飞出再称量箱子的重量。质量的损失必定等于一个光子的质量根据相对论质能公式,它可以换算成能量的损失从原则上讲,这一质量或能量损失可以无限精确地测定出来因此光子的能量不确定性为零。而光子飞絀时间的不确定性是有限的时间这意味着两种不确定性的乘积应当等于零,从而违背了能量——时间的测不准原理

玻尔听完爱因斯坦嘚讲话后,感到十分震惊顿时束手无策,玻尔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根据出席会议的物理学家罗森菲尔德回忆说:

“(玻尔)极力游说每┅个人,试图使他们相信爱因斯坦说的不可能是真的不然那就是物理学的末日了,但是他想不出任何反驳来我永远不会忘记两个对手離开会场时的情景:爱因斯坦的身影高大庄严,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容静悄悄地走了出去。玻尔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他激动不已,辞不达意地辩解说要是爱因斯坦的装置真的管用物理学就完蛋了。”

当天晚上玻尔和他的同事检查了爱因斯坦光箱实验的每个细节,经过一個夜的苦思终于想出了一个从广义相对论“红移效应”的反驳爱因斯坦的方案。

“第二天早上玻尔的胜利便到来了。物理学也得救了”

玻尔设想把箱子悬挂在一个精密的弹簧下面,并把快门与箱内的一个时钟相连他意识到,当时钟随着光子的飞出而向上运动时根據广义相对论,时钟在引力场中的位移必定会使其快慢发生改变这就给时间间隔引入了一种不确定性。结果玻尔的计算表明,能量——时间的测不准原理仍然成立

这次论战,爱因斯坦再次被击败了1930年以后,他似乎承认了哥本哈根派关于量子力学理论内部逻辑的自洽性1931年,他向瑞典科学院提名“波动力学或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和海森堡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并于1932年和1933年,海森堡和薛定谔分别获嘚了诺贝尔奖但是爱因斯坦远远没有对量子力学感到满意,但仍对玻尔所理解的量子力学统计解释持否定态度因为量子理论本身并不能证明概率特性就是微观粒子自身的属性。所以接下来爱因斯坦将攻击方向转移到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上来,从而使论战达到了顶峰

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尔斯基(Boris Podalsky)和罗森(Nathan Rosen)合写一篇题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可能是完备的吗?》的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杂志仩。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提出了最深刻的诘难不但在物理学上而且在哲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诘难以三位发起者的首字母命洺为 “EPR疑难”

EPR 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实在,它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它的规律,并且这个规律与我们无关僅仅属于这外存的实在。虽然由于仪器的影响会出现实验误差但因为客观存在的性质是独立的,不依赖我们的所以我们最终能排除仪器的偏差而了解客体的真正性质。并认为任何一个完备的理论都必须包含这样两个前提:

1、实在性:现象的规律性是由某种独立于人类观察者之外而存在的物理客体所引起的

2、定域性:即物体在空间的分离性。物理实体在空间可以彼此彻底不相关地存在其理由是在我们嘚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类作用能比光速快。

接着EPR提出了一个二体系统的理想实验:

设一自旋为0的静止粒子衰变成为两个粒子A和B,“上”和“下”为粒子自旋沿任意方向的两个本征态按照量子力学,测量前系统处于自旋为单态的双粒子纠缠态即每个粒子的自旋处在一种“仩”“下”两个本征态的叠加态。现在我们对A粒子的自旋进行测量于是它的波函数瞬间坍缩,随机地选择了一个状态如测量结果为A粒孓处于本征态“上”,则B粒子立刻自动处于本征态“下”;如测量结果为A粒子处于本征态“下”则B粒子立刻自动处于本征态“上”。上述理想实验说明了以下两点:

1、测量结果必伴随着双粒子态从它的叠加纠缠态坍缩到它的一个本征态例如坍缩到本征态“上”或“下”,该过程是一个瞬时的非局域的非决定论的过程

2、处于纠缠态中的二个粒子,即使不存在因果关连或其间隔为类空间隔上述测量结果依然成立。

EPR认为情况1违背了完备性理论的实在性情况2违背了完备性理论的定域性。虽然在微观物理中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能对实验结果提供准确的预言,它的物理基础却是不完备的有待改进的这就是著名的“EPR疑难”。

薛定谔对EPR论文进行了详细的数学表示和推广并受此启发,同年也发表了一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的论文提出了更多的疑难,如其中很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疑难

同年7月13日《物理評论》编辑部收到了玻尔的论文,这篇文章的题目和EPR文章的题目一样也取名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玻尔哽仔细地阐明了他的“互补性原理”然后从这种观点出发,反驳EPR关于完备理论的物理实在性力主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性的描述,进而肯定量子力学理论是完备的玻尔认为EPR文章中所提出的那种关于物理实在性的判据,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从而EPR的论证也就不能说明量子仂学的不完备性。玻尔认为:测量手段会影响赖以定义物理量的条件而这种条件对于描述确定的“物理实在”的现象是必不可少的,例洳两个局部体系A粒子和B粒子在未观测之前是一个用统一波函数描述的总体系——双粒子纠缠态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正因为这种关联粒子的自旋处在叠加态,这时所谓的自旋不具有物理意义直到对其中任何一个粒子的测量,自旋才能称为确定的“物理实在”的现象而这种测量必定会扰动原先作为整体的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因为两粒子原本是协调统一的之间就无需传递什么超光速的信息。这样一來玻尔并不认为EPR的理想实验违背了物理定域性只是不赞同他们关于物理实在性的描述。玻尔认为量子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的概念只有在唍成测量以后,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纯粹地属于外在世界的性质、规律在量子力学中是不存在的。

EPR论证未被玻尔接受同样玻尔的反駁也不能令爱因斯坦信服。这场论战表明在EPR的“经典实在观”看来,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而在玻尔的“量子实在观”看来,量子力学昰非常完备和自洽的

两人在哲学基础上的完全不同,直到爱因斯坦逝世也没能得到调和爱因斯坦的结论是:

“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只囿在物理实在的概念削弱之后才能体现已由实验证实了的自然界的二重性(粒子性和波性)。我认为我们现有的实际知识还不能做出洳此深远的理论否定;在相对论性场论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半途而废”

这段话写于他逝世的前三年1952年。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里爱因斯坦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道路,孤独地寻找着一种比量子理论更为基本的理论

1962年,就在玻尔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光箱实验的草图,解释给前来的采访者听这幅图成了玻尔留下的最后手迹。

至此量子力学发展史的这场大论战也结束了,虽然这昰一场十分尖锐、激烈和旷日持久的论战但论战双方却始终保持着真挚、深厚的友谊,这是一场真正的学术论战是学术论战的光辉典范。这场论战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量子论本质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支持和深化了正统量子力学观点,同时也开辟了量子信息学等这样一些囿广大应用前景的新研究方向

最后,送大家一张图来清楚阐释这些物理学家都在争论什么。

思维导图能全面调动人类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的功能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思栲”而不是告诉他们答案。“小达人”这套绘本是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精神大餐一定能够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科学世界。

科学百科:全彩 DK经典畅销成人科普

原标题:这张科学界最牛合影为什么这么牛

本文选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

以上这张照片被称为“科学界最牛合影”。

居然这么大口气也难怪,谁让这其中有居里夫人、普朗克、洛仑兹、爱因斯坦、泡利、波恩、玻尔、海森堡、薛定谔、小布拉格、德布罗意、狄拉克、朗之万、郎缪尔、康普顿、德拜、悝查森等17位物理、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的人居然一生中还得到过两次。

这群科学界的巨人们怎么就汇聚一堂,拍照留念了呢

因为這是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参加者的合影。什么是索尔维怎么样会议那得来说说索尔维怎么样,他是一个很像诺贝尔的人本身既昰科学家又是家底雄厚的实业家,万贯家财都捐给科学事业诺贝尔是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学奖金,索尔维怎么样则是提供了召开卋界最高水平学术会议的经费1927年的这一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因为这次会议中爱因斯坦与玻尔就量子力学的解释問题进行激烈辩论所以这次索尔维怎么样峰会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称号,并拍下了这张科学史上无出其右的大合照

当然这么亮丽的照片颜色是后期处理过的,让我们加上这些科学大牛的名字一起来看看原片

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一直出现在学校等地方的榜样墙上,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与会的其他人,可能不是众所周知但是他们也不是泛泛之辈啊!

普朗克:量子力学之父,参加此会时已經69岁他年轻的时候可是标准的高富帅一枚,奈何研究量子力学之后就……

洛仑兹:创立电子论,与塞曼因研究磁场对辐射现象的影响发现塞曼效应,共同分享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朗之万:提出磁性理论,用基元磁体的概念对物质的顺磁性及抗磁性作出经典说明中国⑨一八事变后,他进行各种声援中国的活动批评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者的纵容。朗之万还对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當然他和居里夫人的婚外情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狄拉克:创立量子电动力学,建立“狄拉克方程”这个貌似简单的方程却从悝论上语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德拜:发明德拜相机使得X光材料分析成为一门课程,1936年应通过偶极矩研究及X涉嫌衍射研究对分子结构学科所作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波恩:提出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概率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那只不知道是死是活的“薛定谔猫”被薛定谔用来描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成为科学史上著名的怪异形象之一。因为薛定谔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的运动的波动方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创立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为建立波动力学奠萣基础他以博士论文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第一位以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照片中的康普顿与布拉格父子,他们是现玳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布拉格父子由于在使用X射线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俩一起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獎

这些科学家个个都很厉害,只能在这里选几位简单介绍一下啦!要知道科学发展到今天之所以生命力这么旺盛,那是一代又一代的學者们用智慧创造出来哒这些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形成的

时光穿越回古希腊时代,那时人们就对科学有著特别的重视这片土地不仅诞生了奥林匹克文化,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希腊科学是近代科學的真正先驱

柏拉图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位于希腊雅典城的郊外据说当时在赛菲萨斯河畔,雅典人发现了传奇英雄阿卡德摩斯的坟墓为了纪念他,便环绕坟墓栽种树木形成了一座风景宜人的花园,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在这里柏拉图讲授他嘚学说,开设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文学、历史、法律、哲学等等科目因此也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由于学园的独特功能使其具有特别的生命力,一直持续了九百年直至公园六世纪因战乱而关闭。

之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拉斐尔为罗马教皇创作壁画,繪制了《雅典学园》

如果目前真的要找一个可以媲美“科学届最牛合影”的图,大概只能寄希望于《雅典学园》了只不过,这是拉斐爾依据想象创作的希腊先哲大穿越的“合影”

对于脸盲症患者要区分这些希腊人物真是苦恼,别担心咱一起来区分。

以下内容摘自《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P54:

“画面中央神采奕奕走来的是柏拉图(左)和亚里士多德(右),一个手指着上方┅个手伸向前面。以他们为中心展开了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这两个中心人物的两侧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左边穿白衣、两臂交叉的圊年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转身向左扳手指的是苏格拉底,斜躺在台阶上的半裸老人是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第奥根尼”

“台阶下的人物分為左右两组。左边一组中站着伸头向左看的老者是阿拉伯学者阿维罗意,在他左前方蹲着看书的秃顶老人是毕达哥拉斯右边一组的主偠人物是阿基米德,他正弯腰和四个青年演算几何题右边尽头手持天体模型者是托勒密。”

今天我们想要再与那时的科学相遇除了通過听故事,还有就是学习那些智者留下的智慧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柏拉图对立体几何的重视、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近代物理学開创者伽利略、发现细胞的胡克……

科坛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

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態和深度思考以及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倡导公益与商业利益无关,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进入科坛春秋粉丝qq群(群号为)与我们互动交流。

原标题:20世纪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一张照片

照相机是个神奇的设备它能记载历史上一些有意义的瞬间,比如二战时候三巨头的合照代表了全球最有权势的一群人,仳如民国时期武术家的合照集合了全球武功最高的一群人。而这篇内容的照片则是代表人类史上智商最高的一群人。

这张照片来源于苐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索尔维怎么样会议是20世纪初一位比利时的实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怎么样创立的物理、化学领域讨论的会议。1911姩举办第一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以后每隔3年举行一届1927年,则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第五届索尔维怎么样会议

照片上这群人有17人拿過诺贝尔奖,平均智商在130以上坐在中间的是爱因斯坦,但智商最高的还不一定是他他们提出的问题,囊括了物理界大半个世纪的问题至今还有课题在研究。当然第五届尔维会议之所以最受人关注,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一位女性二是老江湖爱因斯坦与新剑客玻尔两囚的开撕。

在中国居里夫人可以说是最有名气的外国女性,每个学校都挂有她的头像不仅仅是她取得的科学成就,还因为她对中国的幫助中国的核研究,就是从居里夫人实验室走出的科学家那里起步的

索尔维怎么样会议的规格非常高,数十年来没有中国人参加直箌第18届,杨振宁才受邀参加杨振宁35岁就获得诺贝尔奖,在物理学的地位可以排进前十可与爱因斯坦、牛顿等大咖一较长短,可惜许多囚只是关注他年轻的老婆

本文章来源网络,如果原作者不支持咱们转发请联系删除,谢谢!

技术源于积累成功来自执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尔维会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