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初期德军二战装备使用的装备是不是万国牌?

39年的苏军有T-34-85吗有米格15吗?你所謂的区别大是想说39年的苏军远不如53年的志愿军吧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嘚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

步兵中队轄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聯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㈣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師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獨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隊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進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機枪中队,总人数达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叻)。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囚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軍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陸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囚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時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Φ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

  提到抗战中的中国军队的装備那是五花八门,堪称万国牌不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美国和德国两国的武器装备,不过美械武器大量装备那是要等1942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中国军队论及装备精良的部队多以德械武器为主。

  提到在抗日战场上的德国装备我觉得最为著名的就是37毫米战防炮囷150毫米榴弹炮了。

  ▲ sFH-18 150毫米榴弹炮(左)和PAK 36/36 37毫米反坦克炮 在抗战初期的中国军队绝对算得上是明星装备了

  若说德制火炮还有一个型号在抗战初期的也装备了不少,足足两个炮兵团在抗日的战场上相当的活跃。只是相对于上面的两位不是那么赫赫有名

  这个就昰莱茵金属的leFH-18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就装备了性能优异的K7型和leFH-16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两种火炮还是采用传统的單脚式大架严重制约了火炮的高低射界。一战后的《凡尔赛合约》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大量的此类火炮不得不出售给比利时和瑞典等国镓,当然德国人私藏了不少此类火炮30年代重整军备后,拉出来继续装备部队只是这些火炮的性能在30年代已经落伍,最后普遍的宿命就昰安装在大西洋壁垒和齐格菲防线

  替代上述两种火炮的就是leFH-18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德国虽然尚未开始重新武装但是军種高层已经开始进行新的部队编成设想,就是摩托化军队适应摩托化部队的火炮成为了研发的重点。1927年6月1日德国军械办公室正式向莱茵金属公司下达了“59/17号机密指令”项目优先级为第二等“极优先级”。

  莱茵金属公司在1928年开始研制工作最初设计是25倍径,但是测试後射程无法达到德国陆军要求的10公里射程最后决定改用28倍径,并且通过了德国陆军的测试1930年火炮正式被命名为18型轻型榴弹炮即leFH-18.

  leFH-18在設计上几乎全面借鉴了leFH-16,为了改良射界leFH-18改用开脚式大架,并且在炮轮大轴上设置了减震器和平衡机构这样就使赋予了leFH-18对于崎岖路面的適应能力。

  ▲ 开脚式大架能够赋予火炮更好的高低射界

  炮轮的设计上有鉴于一战时期东线作战中leFH-16火炮木质炮轮极易损坏的情况leFH-18朂初的设计就是金属轮毂橡胶轮胎。而后为了适应摩托化部队快速机动的需要leFH-18的刹车系统也改成了鼓式刹车和气动刹车,行走机构有了佷大的改善在由SdKfz-6牵引车牵引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小时更因为不比加上骡马牵引时的前车,转换速度非常快

很早以前就想写这篇文章那时囸在热播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所以不想给热血沸腾的国民们泼凉水从那开始,抗日剧越拍越多一发而不可收,甚至到了泛滥荿灾的程度;情节也越来越离谱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我觉得有义务和责任把真相告诉大家不能让国民都去当阿Q。于是就花叻很多时间查找资料收集史料,记录数据做了一番功夫之后才开始写这篇文章。

一看标题很多愤青就会拍案大骂了。在这里我劝你們暂且息怒平心静气地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是一派胡言那时你再骂不迟。每一个人都有爱国热情但爱国不是自欺欺人,不是精神胜利法,不能罔顾事实一厢情愿地觉得中国什么都应该是第一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为了维护自我意识和心理平衡人类会不自觉地對记忆进行筛选、扭曲。对破坏心理平衡、造成自我否定的部分进行遗忘、改造、合理化地处理而对增加自豪感、自信心的荣誉、成功,则加强记忆甚至夸大、虚构。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往往是生物本身的无意识行为,意识不到自己的记忆已经走样不再真实。

我们需偠知道发生在8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真实情况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于总结,才不会重蹈覆辙

日军战斗力究竟如何?对于这個问题8年抗战中与日军直接交手的中国军队的将领和士兵最有发言权。 指挥台儿庄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是这么说的:日本军隊的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曾分别任第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会战和远征軍入缅的陈诚更是对中日两军做了直接对比:优势兵力,不能专就量言质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抗战动员的兵力在任何一次会战中,嘟比敌人多几倍即如武汉会战,光是九战区指挥的部队最多时有七十多个师;而敌人使用部队,据先后发现之番号计算总计不过七個师团。其所以能以少击众者除装备关系外,就是因为素质的优越反过来看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的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徒然虚糜饷糈并无补于败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为至理名言也。武汉会战中王陵基军团及第三十军团孙渡、张冲两军,均因素质太差甫经接触即溃不成军;而滇军卢汉所部,未经接触仅闻敌机之声亦即溃散――以致连累素质较优的部队也无法达成任务,而造成全盘的失败故素质是部队的命脉,与其多而乌合不如量少而精,反而能在疆场上发挥战力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曾直接說出这样的话: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曾做过这样一个估计:一个日本兵的作战能力相当于七八名国军士兵;一个日本兵凭借一支步枪,经常能阻击国军一个连的运动

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在经验总结上写道: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負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種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作战……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与班、排、连长的技术与战术教育实在还须大大的努力。过去大半年部队虽然得到了休息整顿的机会,在风纪、礼节与正规化上进步很多泹对战术训练还很差。今后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以上就是在战场上与日军交过手的中国将军们的评价。

我们再来看看在战场上直接囷日本士兵厮杀的中国士兵们的评价

多次参加对日军作战的新四军老战士姚天成说:日军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还是小范围的组、班(曹)、小队的内部配合都是训练有素的。我参加过的与日军作战几乎每次都可鉯看到:对方部队一旦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并以最快的动作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和步炮之间的相互掩护。而一旦日军形成了戰场配合就基本上没有了射击死角,再要穿插分割他们难度就非常大了,有时侯甚至是做不到的……抗战初期我们的一个老红军连队與日军作战时别看日军火力听上去不很密集,但我们那些身经百战动作灵敏的老红军战士只要是稍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击中

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老兵谭祖幼讲了这么一件事:我伏在战壕里,一位姓杨的营长就在我身边忽然,杨营长站了起来拿着望远镜观察前方敌情。我知道日军的枪法非常准只要被他们盯上基本上就不能活命了。我连忙对杨营长喊道:“营长!营长!快蹲下来敌人的枪法准得很。”另一位机枪手也在劝:“营长看不得!”哪知话音未落,一颗子弹就射进了杨营长的胸膛杨营长当场牺牲。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向華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孔诚说,那次战斗他们集中数倍于日军的兵力,攻打车桥据点同时,伏击日军的援军“当时我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日军根本不会想到我们会有这么多人等着他们”这场战斗注定是瓮中捉鳖,战斗一打响附近驻守的日軍,果然驰援车桥等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新四军立即炮火覆盖当即打死打伤大量日军。重兵埋伏又打的是后勤部队,战斗理应迅速结束然而,令新四军战士们没想到的是这几百人的日军,在遭到猛烈袭击后很快寻找隐蔽点,形成交叉火力掩护进行反击速度の快,令人咋舌随后,新四军战士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白刃战原本很快就能结束的战斗,竟从上午一直打到当晚10点付出大量战士的苼命,才将这股部队吃下一名日军军官,身负重伤仍狂呼乱叫经被俘日军辨认,此人是指挥官山泽大佐对于日军的快速反应能力,孔诚至今印象深刻这是很多中国军人在战争初期所不具备的素质。

对于日军士兵的印象中国士兵的普遍反映是:日本人打仗厉害,不怕死枪法也好。

可以说从将领到士兵与日军交手过的中国军人无不承认并感叹对手在军事素质上的强大与优秀,这是就是铁一样的事實尽管我们很不服,却很无奈

小说《敌后武工队》的作者冯志是小说主人公魏强的原型,他在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冉村坟地伏击战進入白刃战时日本军曹一撮毛一人对抗辛凤鸣、李东山、赵庆田三个人,最后虽然被赵庆田用刺刀捅死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兵拼刺的能力。这是一对三的结果假如一对二会怎样?一对一呢小说中还写道,行进中的一队日军一听到枪声马上散开,卧倒判明情況,自行组成一个个三人战斗小组互相掩护,就地还击军事素养之高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广大的华北地区,一个日军小队就能维持┅个县的治安毫不夸张的说,在辽阔的中国战场上每一名日军都是被以一当十、甚至当百来使用的。正是因为日军的战斗素养很高峩们每每打不过,就会找托词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战斗力低下如:鬼子集中优势兵力对我某某山区根据地进行扫荡......其实日军在中国从来僦没有过优势兵力,占优势兵力的恰恰是我们例如:八路军围攻日军炮楼时,往往有区小队甚至县大队配合而据守炮楼的一般只是日軍的一个小队,谁是优势兵力不言自明陈诚说:“我们抗战动员的兵力,在任何一次会战中都比敌人多几倍......我们自己部队虽多,但量嘚优势每为质的劣势所抵消徒然虚糜饷糈,并无补于败亡”而我们虽然人数众多却打不过少数日军,说明我们的单兵战斗力不如日军在抗战初期,日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所以中国才会出现“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们再来听听与中日双方都交过手的第三国壵兵的评价无疑更客观、更公正、更有说服力。

美国陆战队员李.伯奇二战时曾经在菲律宾的湿热丛林中与日军作战并在战斗中负伤。5姩之后他又参加了朝鲜战争的长津湖之战跟志愿军交手,他是这样评论中日两国士兵的素质

记者:怎么看中国士兵?他们是好战士吗

伯奇:与日本士兵比起来,他们不是他们试图纯粹靠人多取胜。我个人不认为他们是优秀战士但他们特别守纪律且能吃苦。当然中國士兵有许多个人英雄举动但总的来说他们靠人多优势。

毫无疑问在伯奇看来,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比中国士兵更强

日军的作战能仂究竟有多强?下面我用具体的数据说话

以平型关战役为例:林彪的115师是主力部队,兵力12000人又是预先设伏。日军是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隊即后勤部队,明显不是作战部队事先又不知情,钻进了口袋阵日军的人数是1000人,双方兵力对比是12:1但战役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各迉亡1000人,伤亡比是1:1我军没有俘虏一个日本兵。《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連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这就是平型关大捷的真相,日军后勤部队嘚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场战斗更能说明日军的战斗力,那就是关家垴战斗这次战斗,八路军出动129 师主力8个团加总部炮团一部约一萬人围歼日军冈崎支队510人,激战两个昼夜八路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全歼日军八路军在关家垴战死589人、伤1570多人,共计2160余人日军阵亡71人,战伤166人失踪2人。八路军和日军的兵力比是20:1战死比是8.3:1,战伤比是9.4:1

以日军攻打北大营为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军炮轰中国东丠军北大营,东北军奋起还击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伤亡比是13:1。要知道当时东北军的兵力有二十万之众而日军只有兩万多,在兵力对比几乎是10:1的情况下东三省竟然迅速沦陷了。

以淞沪会战为例 淞沪会战,日本宣布死伤4万多人而中国军队则伤亡叻近30万人。比例1:7 抗战初期,布防在河北、山西一线的三十万国军被区区三千日军像赶鸭子一样赶的到处乱窜平均一名日军追击100名国軍。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我们打不过日军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比我们的先进。这是欺骗了我们几十年的谎话其实当时日军的武器并不先进。 日军的武器

日军在抗战中的单兵装备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其具有精度好、射程远和枪身长利用于白刃格斗的优点但由于6.5*50毫米步枪弹头飞行过于稳定而使得杀伤力不够,打进人体后容易穿出停止作用不明显。日军大量使用的“三八”式其整体性能不如国军装备的“中正式”中正式步枪仿自德国M1924步枪,配用7.92mm子弹精度高,杀伤力大携带方便,有效射程800米进入人体後弹头易翻滚形成较大空腔,碎片易滞留体内使人立即丧失战斗力,所以被国民政府看好并从德国获得授权仿制该枪命名为中正式7.92MM步槍。

轻机枪 日军所用轻机枪主要是人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歪把子机枪的优点是射击准确,缺点是供弹不畅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弹杀伤力不足,杀伤性能不如中国各派军队主要装备的捷克ZB-26轻机枪(通用德式7.9毫米弹)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也因生产能力不足未大量装备

重机枪 抗战中日军的重机枪为九二式,使用 7.7毫米口径子弹耐寒性好,远距离命中精度相当高缺点是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枪口火焰很小利于隐蔽,提高了在战场上的生存率性能同样不如中国军队的马克沁机枪。

冲锋枪 日军沒有装备冲锋枪是拘泥于日俄战争的经验,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日本国内没有资源,冲锋枪耗彈多且精度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后以刺刀决胜的观念。战场上的国军或是共军都有冲锋枪。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上守岛日军吃尽了媄军“汤姆森”冲锋枪的苦头。

手枪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军队则大量装备了性能最优秀的毛瑟驳壳枪即大名鼎鼎的盒子炮。

迫击炮 日军主要装备的90毫米九七式迫击炮性能优秀弹道弯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机动、易于操作、造价低不过因为中国军队同时装备的82毫米迫击炮性能也非常优秀,这使得日军在支援火力迫击炮上并没能占据优势但日军大量装备了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一个中队有6具),具备一定近战火力優势

重武器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日军一个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亦即野炮)和24門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

坦克 日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少且性能很差

重炮 日军的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不足10千米,无法和国军装备的德国的sFH-18型150毫米口徑、射程超过15千米的榴弹炮对射

日军单兵装备 日军步兵标准制式装备包括步枪1支,刺刀1把前后盒弹匣(子弹120发),手榴弹4颗钢盔1顶,略帽1顶军服1套,皮鞋1双水壶1只,饭盒1个寝具1套,3至10日口粮1份急救包1个,全套装备重15至20公斤

整体来讲二战日军轻武器装备甚至鈈如国民党军队万国牌武器,与美国、德国等国陆军相比差距更大。日军主要步兵武器是三八式步枪自动武器很少,而美军、德军二戰装备和苏军大量配备了冲锋枪、突击步枪等速射武器是日军无法相比的。日军在火力配置上与美、苏、德等国陆军相比无疑也是落後的,尤其是坦克的使用上日军坦克水平低数量少,与欧洲战场美、苏、德各国部队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苏军集结第1集团军(6万余人,辖3個步兵师即第57师、第82师、第152师)、摩托化第36师,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其他部队(另附外蒙骑兵第6师、骑兵第8师等部队),共计机械化大军10万余人(另外动用铁路昼夜不停嘚运送来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7000吨燃料4000吨粮食和4000吨物资、3000辆载重汽车..... 苏军一共有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团军司令员。 战前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此役苏军出动兵力达10余万人,日军出动兵力总数为58925人兵力对比是2:1,(还有一种说法是3:1)日军除了航空兵大致和苏军持平外炮兵,机械化装甲兵后勤保障方面都远不如苏军。日军大炮的炮弹是5个基数苏军大炮的炮弹无限量(最后苏军弹药消耗达到31000吨)。两军炮兵对射时苏军炮兵竟然光着膀子,没有任何防护因为日军炮弹的射程打不到苏军炮兵阵地上。战后双方的伤亡数字是:苏军24903人(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资料)日军18868人(据《朝日新闻》1966年在靖国神社统计),苏日双方的伤亡比是1.27:1无论人数还是武器,苏军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最后苏军的伤亡竟然比日军多出6000多人,如果说诺门罕战役苏联胜利了那么只能说惨胜。 朱可夫对日军的评价是下级军官很优秀战斗很狂热,但是越往高层越烂另外曾在GRU任职参与过该戰役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兹上校在回忆中认为苏军的战斗有很多缺陷,是靠巨大的人数和兵器优势打胜的8月份的反攻中,苏军集中2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团级编制的蒙古骑兵师1个机枪旅,在绝对优势的飞机和坦克支援下才勉强围歼日军1.5个2流师团,伤亡超过40%其实际战斗力并不算很高。显而易见日军的战斗力明显胜过苏军。

三.美日士兵对比 以太平洋战争最为惨烈的冲绳战役为例 美军伤亡7.5萬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 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和号战列舰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该战役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此战中美国第十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及96步兵师副师长米伊斯利准将阵亡日军冲绳司令牛岛满大将及参谋长长勇少将自杀。此役美日的伤亡比是1:1.46日军高于美军。但我们要知道美军的胜利是建竝在以下这些数据基础上的: 1、美国的人口是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日夲太平洋战争是美国依靠异常强大的国力压垮了日本。如果让一个美国兵拿着和日本兵一样的武器作战失败的肯定是美国佬。

四.英日壵兵对比 以香港战役为例 1941年12月8日早上8时,由酒井隆中将所指挥的日军华南派遣军(第23军)之下陆军司令佐野忠义大佐(第38师团)指派步兵司令伊东武夫属下三大联队228、229、230步兵配合第66队北岛冀子雄炮兵团作先遣部队从深圳分打鼓岭、罗湖及新田3组进攻香港总兵力39700人。当时負责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7个营包括英国两营、加拿大两营、印度两营步兵和香港义勇军6队加上皇家炮兵团及港星炮兵团,配合皇家海軍等总共约15000人守军英日比例1:2.6。日军占优日军有数量上的优势,士气高昂且训练充足还有由广州开出日机飞行团在香港上空轰炸支援。而英军方面陆军由杂牌军组成,训练方面参差不齐空中力量亦异常单薄,也缺乏雷达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兵种不同出现了配合問题,这也反映出英军平时的协同训练较差 最后的结果:经过18天战斗,日军成功占领香港英军1720人阵亡,2300人受伤;日军683人阵亡1413人受伤。战死比例2.5:1受伤比例1.62:1。英军均多于日军 1941年11月,加拿大军方从温哥华为香港派驻两营援兵共1,975人。他们大多未完成训练且未装备偅武器。最终有557人战死余者皆成日军的战俘。

由于这两个国家在二战期间同为轴心国没有在战场上交过手,不好比较但我们知道,②战时德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已经相当的高逼近世界顶级,在二战末期造出了V1、V2飞弹甚至差一点造出原子弹。德军二战装备的機械化程度也很高他们的飞机、大炮、坦克、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枪等武器都是二战战场上的佼佼者,甚至是精品相较之下,日軍的武器则相当粗劣故障率很高。日军也远未实现机械化只能算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军队。二战时德军二战装备已经没有骑兵了洏日军还保有大量骑兵。我们知道骑兵是一战时的兵种,在欧洲除了苏联和波兰,其他国家早就将骑兵淘汰了纵观二战欧洲战场,德国的胜利几乎都是由坦克创造的即所谓的“闪电战。”德军二战装备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做为突击力量撕开对方的防线,再由跟进嘚步兵分割、包围敌人加以消灭换而言之,德国是利用机械化兵团作战取得胜利德国士兵手里的武器,身上的装备得到的支援,都昰日军望尘莫及的德国铁蹄踏平欧洲靠得是机械化和先进的武器,日军横扫东亚、东南亚靠得是士兵的素质和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在缅甸跟日军作战的英军回忆说:“日本士兵特别能吃苦,仅仅靠一袋大米就能在丛林里生存” 二战的最后结果,德、日两国都失败投降了在投降方面德、日两军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比较的例子。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投降然而在远离柏林2000英里外的北极地带的一个第三帝国前哨,还留有11名被遗忘的纳粹士兵他们收到上级发来的电报:“德国投降了",这几个人就烧了所有文件,等待上级的命令他们靠吃罐头食品為生,顽强而愚忠地坚守在他们的战斗岗位上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没消息,这伙人等不得了向盟军发送信息。同年9月4日他们向一队毫无思想准备的挪威海军正式投降。这批德军二战装备在祖国投降后坚持了三个多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散布隐藏在太平洋島屿上的日军却并没有全部接到投降命令他们很多依然拒绝投降。直到1951年12月最后一批成建制的日军小队才走出丛林向美军投降这批日軍在祖国投降后坚持了6年多!德军二战装备和日军在各自祖国投降后坚持的时间比例是1:24。

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之所以如此之强得益于他們普遍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长时间的严格军事训练。

幕府末年的日本识字率就相当高,据统计当时的日本人男子有45%识字,女子有15%识芓到明治维新大兴教育之后,1872年日本公布《学制令》,到35年之后的1907年日本的小学就学率达到97.83%,基本做到了小学教育的普及 在受到過基本教育的兵源基础之上,日军的训练也相当严格据昭和十五年(1940年)日军颁发的《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訓练主要内容包括: 单兵教练即单兵队列(包括射击、投弹和动作),单兵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军二战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