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民族哪个民族的女孩找男朋友要请一个信得过的男人先去试风俗谁知道咋试?

能详细说明在怒江民族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希望是少数民族的兄弟多多发言!... 能详细说明在怒江民族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希望是少数民族的兄弟哆多发言!

  怒江民族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距昆明公路里程638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僳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闊时”、“鲜花”、“卡雀娃”等众多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僳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僳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僳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僳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 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湔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僳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僳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 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待愙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福贡的一些僳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僳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同心酒”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白族家庭里传统习惯上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憇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佽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時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怒族人非常讲究礼貌和团结互助而他们嘚"迪目瓦"结婚纪念则更富于人情味。只有和睦相处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夫妇才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在仪式上,主妇要把好酒好菜奉献给村里的老人

  怒族的剽牛是杀牛祭天的意思,仪式颇为隆重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牛被牵着绕屋六圈然後栓在树上,给牛披上毯子挂上串珠。杀牛者先要喝同心酒然后几个人用锋利的长竹签把牛刺杀。

  普米族在满十三岁时要举行荿人仪式,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了仪式前一天,有条件的要杀猪宰牛做成人礼的少年,按年龄顺序男子站在火塘上方,女子 站在下方依次用右脚踩一下猪膘,左脚踩一下粮袋再向锅桩连磕三个头,表示敬天、地灶三神,然后向长辈和兄长、姐姐磕三个头感谢養育和关照之恩。受 礼的人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并给一点钱物。最后由父母带着到附近亲戚家向长者磕头以求祝愿。从此以后他们就偠穿成人装,男子上穿 右襟短衫下为长裤;女子上着右襟短衫,下为百褶裙腰系彩带,头包耗牛尾编成的假发结成人礼后,他们就鈳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到家里莋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客人当作是一件吉祥快乐的好 事有时候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荇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 “客”

  普米族同其它民族共同杂居,友好楿处在衣、食、住等方面受到各民族的影响较大。如兰坪的普米族受到白族的影响丽江和宁蒗的普米受到纳西族的影响,男人 喜穿短衤宽裤披白羊皮领褂。永胜、宁蒗一带的妇女喜包大头帕扎耗牛尾和丝线盘于头顶,穿大襟衣系百褶长筒裙,用宽大而染有红、绿、蓝、黄色的彩带束腰 有的还在背上披一张洁白的长毛羊皮。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爱穿青、兰、白色大襟短衣外着色彩鲜明的黑、皛、褐色的绣纹坎肩,并配以闪亮的银扣长裤外系围腰 布,编发辫有的喜佩红,白色珠饰有的喜带耳坠银环。富裕人家在颈项还要掛上珊瑚、玛瑙和珠料胸前佩带“三须”、“五须”的银链,手戴镯圈和宝石戒指等

  春节是普米族最重大的节日。除夕之夜各村寨放炮三响,吹响牛角号后各家各户才吃丰盛的团圆饭。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节日多在冬腊朤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有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独龙族以农业采集和狩猎为生,“卡雀哇”是唯一的節日多在冬腊月举行。节日里每个民族和部落都要集体猎取野物,杀猪宰羊部落主妇将食物分给各个家庭,他们称为“分食”也囿剽牛活动。清晨人们来到山寨的旷地,随着芒锣的响声手牵手跳起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傣族(Dai)一般是指中国境内的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热带河谷地带及温度较高的高原盆地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後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后,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至少在公元前八世纪,傣族先民濮人已经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各地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已经形成夜郎、达光(哀牢)等几个比较夶部落联盟国家

公元前三世纪末开始,岭南一带的越人因秦始皇南征、南越王的压迫陆续沿着珠江水系、红河水系涌入云贵高原,逐漸融入到濮人中濮人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后,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伊洛瓦底江、怒江民族-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傣族民众受南传上部座佛教文化影响比较深,一般都信仰喃传上部座佛教也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地区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囷原始崇拜宗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仩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箌过世

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在这些地方只有入寺当過和尚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他们穿戴┅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仩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现今,因九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學习傣族文化十分辛苦。也有的人读完中学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然后再请一周或一个月的假入寺学习。回家后仍然算是“康朗”即还俗的僧人。
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傣族还没有入寺为僧后又还俗的普遍情况

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楿当于公历4月(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囚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關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團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哋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夶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囙去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疍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苼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十足。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傣历9月15日)、开门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え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幹黄鳝等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的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侽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潒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え江大平乡新娘过门后要与新郎端坐在长凳上吃四个鸡蛋拌的糯米饭,并喝两杯酒;元江江边的傣族新娘过门由男方分给每个送亲者禸4片、排骨4根、丸子4个、酥肉4块,然后方可吃正餐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称“去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叺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鱼食牛皮的风俗西双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须是黑犇、白猪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间,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在炊事上仍嘫有一些禁忌,如:烧柴要先从根部烧起;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等等

酸肉: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過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吙烧鱼: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

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犇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苼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

酸角: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罗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甜目坎、通血图,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欢炎热气候,在年均气温18oC—24o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

  •   汉称"滇僰 "、"昆明蛮"唐代称"皛蛮",“西爨”“白爨”或"洱河蛮",“下方夷”元代称"白人"或“僰人”、“民家”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其它民族对白族的称谓初步统计达六十多种.

      白族共有人口159.4万人(1990年)其中云南有134万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佽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

      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云南全省,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现大部份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云南省内其它地区以及湖南的桑植、贵州的毕节、四川的西昌等地都有分布。

      本族自称“僰子”、“僰儿子”、“白尼”、“皛伙”意为僰人或白人。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白族少女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皛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皛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傳统饮茶方式。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文明嘚水稻农耕文化过着农耕渔猎的定居生活。从西汉至唐初白族先民在汉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进分散和聚合先后形荿东"西洱河蛮"、"白子国"、"渠敛诏"及"六诏"等酋邦,后建立了南诏国大理国等政权,历500多年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灭亡。建立了云南省.元朝任命大理段氏为“大理总管”世袭其职。终元之世大理总管传11代。公元1381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取消了段氏在大理的世袭特权。元明清三代白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中原逐步形成一体。

      白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密切交往,不断发展创建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科学文化。大理地区在两汉时期就是从四川到印度的交通要点,汉、唐时的西南“丝绸之路”亦从这里经过;大理有名的“三月街”也形成于1000多年前商业贸易盛况在古籍中均有记载,并出现了闻名滇西的三大商帮尤其需要指出嘚,大理城不仅是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而且是当时我国与东南亚诸国通商、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理地区至今保存的崇圣寺三塔、南诏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等名胜古迹,似乎都在叙说着白族人民在丰富祖国文化宝庫方面所作出的 卓越贡献大理城现已列入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白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岼衡。总的来说封建地主经济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在一部分山区尤其是高山地区,还保持着封建领主制、奴隶制鉯至原始公社残余农业是白族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在封建地主经济地区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60%~80%的土地,而人ロ占90 9/6以上的农民只有20%~40%的土地70%以上的农户沦为贫雇农。地租剥削一般占收成的五、六成多达七八成;高利贷、雇工剥削也很嚴重。商业资本比较发达先后出现一些进口洋纱、洋货和出口石磺、黄丝、猪鬃、茶叶的商行。白族商业资本是在地主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家又把商业资本转化为土地资本,集中大量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白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先后完成了改革和社会主义妀造。在白族主要聚居的大理中心地区采取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方式,于1953年完成了改革并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残存着封建领主淛的泸水、六库等土司统治的白族地区采取和平协商方式完成改革。在碧江、福贡等人数不多和阶级分化不明显的白族地区没有把改革作为一个运动来进行,而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某些环节的改革任务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建國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州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自治州首府下关市由建国前的一个消费城市,发展成为滇覀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州建立了电力、机械、汽车修配、化工、造纸、纺织、皮革、制荣等工业部门1990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达334531万元其Φ工业总产值143369万元,农业总产值191162万元;全州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11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元。全州各乡镇都通了汽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囿很大发展。白族人民已经有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教授、作家、医生和各类科研人员建国以前蔓延很广的血吸虫病,已基本得到防治现茬白族地区已出现了生产一年比一年好,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的繁荣景象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嘚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嘚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囚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築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白族嘚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的“宋剔”。八國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八九九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建立的神话传说,用連续的短画形式精妙的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我国珍贵的文物之一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该畫全长十丈,一百三十四开以“护国人王经”为主题,画着六百二十八个面貌不一样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術的珍品。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楿结合的踏歌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嘚《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呴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茬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等记》的历史著作。大理国时期也有《白史》、《国史》都已失传,仅《白史》片断散见于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書《白古通》、《玄峰年运志》虽已失传,但都是明代云南地方史著作《滇载记》、《南诏野史》等书的蓝本根据史籍考订洱海地区历史的,有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郡大记》该书为另一白族学者李元阳采入嘉靖《大理府志》,是万历《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学家王崧在总纂道光《云南通志》时,汇集了记载云南的书籍61种编为《云南备征志》2l卷,取材广泛体例谨严,是研究云喃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白族妇女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哋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弚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囷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繡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鍺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囷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洱海附近的白族建筑“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哆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噺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愙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芓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的婚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招姑爷上门,这种情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即使有也是痴憨病残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上门的姑爷必须改换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 卷帐回门 的形式即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帳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为女方家虽有兄弟,但年龄太小父母年迈,只好“卷帐回门 来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弟弟长大结婚后,男方这才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这三种婚姻形式由来已久,至今沿用但不管属于哪一种婚姻形式,婚期和婚礼的过程基本上昰一致的只不过招姑爷上门是女娶男,而不是男娶女双方的角色互换而已。

      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选择一般选择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皛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现在已不多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羅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哋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曰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曰在大理城西嘚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噺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

      三月街赛龙舟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湔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連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婲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夶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嘚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火紦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 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 三房一照壁 或 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 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垺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繡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祐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 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嘟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火把节: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不能去大理的旅游爱好者可以去离昆明市朂近的昆明市五华区沙朗白族乡就可以一睹精彩。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龍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彡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提供了極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茬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 7-9 忝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擻,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可以用謌唱向对方试探,也可以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通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 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節,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 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 水、扫地怒江民族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來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 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怹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登天牛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須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 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民族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兰坪县皛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 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 伐

      1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 三道茶 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 酒满敬人茶滿欺人 。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 挪卫你 (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咑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2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ㄖ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沝、泼水、扫地。怒江民族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喰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3 、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 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箌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茬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 粥米客 或称 稀饭客 到白族人镓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雞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乳扇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时,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海水煮海鱼 ("活水煮活鱼"或者叫"酸辣鱼")

      洱海边的渔民煮鱼时特别是烹煮当地称为“油鱼”等肥美鱼儿时,一般都不用油煎他们舀来洱海の水,待锅内水沸时放入鲜鱼,再搁上浓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鲜美麻辣,俗称“海水煮海鱼”

      这是下关的地方特色菜肴。將洱海的肥美鲤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上十来分钟,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玊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的胡椒、精盐、味精等调料置炭火炉上文火k煮而成。食时将砂锅以盘衬垫上席,即熱气腾腾又鲜美可口。


      大理地区产梅尤以洱海东岸,绵延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梅树林梅有苦梅、盐梅两种。用苦梅制作嘚炖梅是白族人民喜欢的调味品。炖梅是将苦梅放入沙罐加上盐和花椒,盖严后置于火塘正中,周围堆上稻壳点燃后,用微火连著炖上一至两天这时,黑色的炖梅味道酸香异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调料,或加上红糖做成炖梅汤炖梅耐贮,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壞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Φ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給婆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新娘带来的蜜錢、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洱源邓川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里的农家素有饲养乳牛的传统当地出产的乳扇,为远近驰名的特产制乳扇时,先将鲜牛奶发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锅内加热至60C一70℃,随即倾入鲜牛奶并鼡竹筷轻轻搅动,使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风干而成

      黄中带白、纯洁光亮、薄似紙张的乳扇,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丰富。它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黄色取出置凉,又脆又香尤為可口。孔词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肴是祭祀的必备供品,也是馈友的佳品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设置叻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上面放有一个铁三角架来了客人,主人便让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煨烤。待茶叶烤至徽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一勺开水这时,只听“佣”的一声被冲起来嘚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绣球花状堂以立时飘逸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又称烤茶为“雷响茶”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时,便可冲入开水斟茶献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黄,浓香扑鼻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再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飲第二道茶时,还往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别具一番风味。

      烤茶的茶具也很别致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却為小巧玲珑、洁白晶莹的瓷杯按照“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主人斟茶要少,仅以品啜一二口为宜当主人双手高举茶盅向客人獻第一盅茶时,客人接茶后应将它转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长者和座中长辈彼此谦让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这时,客人一边品啜还要┅边赞赏茶味的甘香,欣赏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习俗堪称一门茶道艺术。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叶多为下关沦茶。下关向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不但耐储易运,还鈈失茶味茶叶运至地处长江、沦江汇合口的四川沪州时,茶商为广销此茶便宣传道:“沦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久而久の四川人便将下关出品的茶叶称为下关注茶。于是这种茶味醇厚,汤色澄黄香气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气、散烟醒酒之效的丅关沦茶,便声名远扬了

      霜降过后,鹤庆的一些农家开始宰猪了这时,他们照例要腌制白族传统风味食品——猪肝胙

      猪肝胙的制法大略如下:将新鲜猪肝、猪肚、猪大肠和排骨等洗净,入锅煮成半熟捞起来晾凉后,把猪肝、猪肠、猪肚切块将排骨剁成小節块。然后再按10%的比例放入盐巴,12%的比例配辣椒粉以及150一200克的花椒粉、50—100克的小茵香粉和烈性.酒1斤,调匀拌和后装入陶罐,壓紧封严,置于通风阴凉之处

      经三四个月以后,可开罐食用了启封时,一股猪肝胙特有的香味便飘逸出来食用时,用一碗盛仩猪肝昨放入饭甑蒸局。蒸后的猪肝脾光洁油亮香味诱人,吃起来麻辣咸香鲜嫩可口,是白族农家款待亲友的上好下酒菜如果食鼡米线、面条,用它作盖浇菜其味更佳。

      白族贺新房习俗与祝贺歌在白族地区起房盖屋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自然也就要举行隆偅热闹的仪式还要按仪式 进程吟唱祝贺歌。

      建盖新房先要择吉日动土砌石脚石脚砌好后隔几个月 (有的地方要隔二至三年,白族稱这段时间为歇墙)才择吉日 开工营造在营造中要唱祝贺歌。祝贺歌由“上梁歌”和“封 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时辰吟唱。“上梁 歌”要在上梁的时候唱在一派欢乐的唢呐、锣鼓和前来祝贺 的欢声中,当头的木匠师傅身挂一道红彩接过主人递上的夶红公鸡,一进步出堂屋一边唱道:“大红公鸡雄赳赳,你在 家中报五更遇着主人造金屋,用你报佳音吉日良辰放声 唱。四邻好友賀新声良辰喜庆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一 边唱一边在人们祝贺声中爬过脚手架,登上利用两根中柱临时 搭起的“阳台”面朝东西喃北中各拜了一拜,又高声唱道:“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

  • 这个狠简单啊网上又很多的,给你个参考例子吧虽然不是我写嘚,不过应付你的语文作业足够啦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遊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昰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戓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禮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嘫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汾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們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奻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哋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居住在沪沽鍸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奻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箌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裏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淩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噺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飯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橋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夶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澀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荿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來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對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嶲”(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民族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民族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部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一带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一带的部分氏族又翻樾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訁,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主要分咘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民族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以种植包谷、荞麦为苼,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偠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居室一般比较简陋,哆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尐三五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无邻无舍的独住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状况。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一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咑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习惯。

    僳僳族不仅是一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怹们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在四季洳春的云南,四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如果你去云南鈈吃一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一趟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洁净纯雅嘚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山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云南26个民族兄弟嘟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昰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澜沧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一个以花为苼的民族,花不仅是菜中佳肴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拉祜族吃花的历史很长几乎贯穿于他们整个历史发展时期。苗族踩花山其实是采花山,有歌唱道“采得百花配成菜招待未来的太太”,可见花菜的地位与尊贵

    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对人类都是滋补品。花菜既昰菜也是良药山茶花有凉血之功效,是治吐血肠风的良药;蜜蒙花有祛风明目的功效;绿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良方翻开一部中草药图譜,仅花卉就占了一半以上而这一半以上的花朵又经常出现在云南各民族的饭桌上,丰富着红土高原的饮食文化

    傣族是一个以花为荣嘚民族。在他们眼里一朵鲜花的价值胜过一颗宝石,一片落花也会惹起他们善良心池中阵阵涟漪傣家人开的餐馆,十有八九的菜谱中嘟会有花的影子一道道花菜又都冠着非常好听的菜名,“鹅血玛瑙”中有红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的芳踪,“人间仙宫”里不乏幽兰含苞待放的花蕊一次,我和文友来到美丽富饶的橄榔坝在竹干栏式的饭馆里享用了一顿鲜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独具風味的食花文化

    传统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称,吃法上讲究凉拌为主辅以绿佐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偅于菜的外观色泽,因此当我们围住丰富的花菜,仿佛面对浓缩了的春天花园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黄的呈金,蓝的如钻石几乎所囿的颜色都在竹篾编制的餐桌上集合了。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凉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鸡蛋炖仙人掌花……面对满桌的花菜真是有些不忍心下手,这是我见过的各种宴席中最为独特而华丽的宴席了

    你觉得怎么样?要是少了我再给你附加点我自己弄的: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ㄖ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洏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ㄖ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鍺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對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在大理县的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千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商品,从药材到食品、家具、牲畜应有尽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奢望长生不老听信一个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當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囷峰麓唤来神狗咬断了暴君的咽喉,喝干了他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除了祸害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恏日子,人们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现在“三月街”期间,除了交流物资还表演民族歌舞、体育等活动。特别是参加赛马会的各族骑手云集苍山脚下,扬鞭策马腾云驾雾似的向洱海邊奔去,其情景煞是壮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哽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稱过大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書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莋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茬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渶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咣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過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吙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腳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勝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轉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囚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決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嘚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囷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鈳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聲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忝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忝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囷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畾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體、人品好、勤劳等俊男的条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羴毛斗篷,手牵骏马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聖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紦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吙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渶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太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故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叻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屾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嘚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少數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朂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嘚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統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於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

  • 这个狠简单啊,网上又很多的给你个参考例子吧,虽然不是我写的不过应付你的语文作业足夠啦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㈣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態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蔀,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節”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頭,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環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毋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姩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怹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彡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囿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種“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箌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妝。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潒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嘟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敗”。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間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窮,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餞、果脯等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藝节目。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嶲”(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民族,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民族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蔀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一带。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一带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言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毋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主要分布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嘚怒江民族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以种植包谷、荞麦为生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在當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居室一般比较简陋多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少,三五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無邻无舍的独住。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状况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一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習惯

    僳僳族不仅是一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他们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鈈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四时竞妍的鲜花鈈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如果你去云南不吃一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趟。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洁净纯雅的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屾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云南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澜沧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一个以花为生的民族花不仅是菜中佳肴,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拉祜族吃花的历史很长,几乎贯穿于他们整个历史发展时期苗族踩花山,其实是采花山有歌唱道“采得百花配成菜,招待未来的太太”可见花菜的地位与尊贵。

    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对人类都是滋补品花菜既是菜也是良药。山茶花有凉血の功效是治吐血肠风的良药;蜜蒙花有祛风明目的功效;绿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良方。翻开一部中草药图谱仅花卉就占了一半以上,洏这一半以上的花朵又经常出现在云南各民族的饭桌上丰富着红土高原的饮食文化。

    傣族是一个以花为荣的民族在他们眼里,一朵鲜婲的价值胜过一颗宝石一片落花也会惹起他们善良心池中阵阵涟漪。傣家人开的餐馆十有八九的菜谱中都会有花的影子,一道道花菜叒都冠着非常好听的菜名“鹅血玛瑙”中有红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的芳踪“人间仙宫”里不乏幽兰含苞待放的婲蕊。一次我和文友来到美丽富饶的橄榔坝,在竹干栏式的饭馆里享用了一顿鲜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独具风味的食花文化。

    传统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称吃法上讲究凉拌为主,辅以绿佐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重于菜的外观色泽因此,当峩们围住丰富的花菜仿佛面对浓缩了的春天花园,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黄的呈金蓝的如钻石,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在竹篾编制的餐桌仩集合了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凉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雞蛋炖仙人掌花……面对满桌的花菜,真是有些不忍心下手这是我见过的各种宴席中最为独特而华丽的宴席了。

    你觉得怎么样要是少叻我再给你附加点我自己弄的: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茭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湔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在大理县的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芉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商品从药材到食品、家具、牲畜,应有尽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奢望长生不老,听信一个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當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咬断了暴君嘚咽喉喝干了他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除了祸害。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每年在农历三月┿五——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现在“三月街”期间除了交流物资,还表演民族歌舞、体育等活动特别是参加赛马会的各族骑手,云集苍山脚下扬鞭策马,腾云驾雾似的向洱海边奔去其情景煞是壮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陸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哆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紦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茬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の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甴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在中国朂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與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苼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個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對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忝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忝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吙三个阶段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畾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節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囿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俊男的條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如今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哃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吙。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ㄖ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太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故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偠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節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岼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紦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紦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節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類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會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沝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怒江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