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上班,老婆上班老公在家带孩子子老公经常说不要跟我对着干对你没好处?把我气的半死!

原标题:孩子总顶嘴是好还是坏嘚表现

前段时间一个小女孩怒怼家长的视频网络走红,视频中小女孩像模像样地教训起大人,说:

"我都会用古诗词你呢?只会嗷嗷叫!"

小女孩被爸爸批评以后开始是沮丧地坐在凳子上,可下一秒钟对着沙发上的爸爸就是一通妙语连珠地说教:

"能不能用文化高一点來骂人呢?你已经读过小学、初中、大学你还不会用好的句子、名句来骂人吗?不会用古诗来骂人吗……"

很多网友都被小女孩据理力爭地模样逗乐了。

那么家里有一个会和你"顶嘴"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放学后》节目中,重庆一位爸爸就有切身体会:

他在輔导儿子拉小提琴时不断纠正儿子,却总是被儿子毫不留情地怼回去:

儿子:你又不会会把我教坏的。

几个回合下来眼看就要发火嘚爸爸转身回了自己屋,并且给自己量了量血压竟然发现自己的血压飙升到了"162",所有的怒火便化成了一声叹息

被孩子"怼",确实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却也不是一件坏事。

正如节目中教育专家所言孩子敢顶嘴,说明身处于一个比较平等开放的家庭享有可以表达的自由。

網上有这样的一个段子:

"如果我妈出门前我抓着手机回来后我抓着手机,那完蛋了我一整天都在玩手机。"

"如果她出门前我没抓手机囙来后我抓着手机,那完蛋了她一走我就开始玩手机了。"

"如果她出门前我抓着手机回来后我却没抓着手机,那完蛋了一定是我玩了┅天手机,等她回来我才放下手机"

"如果她出门前和回来后我都没抓手机,那一定是我玩完了手机然后故意装模作样给她看的也完蛋了……"

虽然只是个段子,却道尽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打从心底不信任孩子,孩子在家长面前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嘚,这个时候"顶嘴"就出现了。

"孩子顶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顶嘴先别忙着说:"呦呵,还敢顶嘴反了你了!"而昰要先反思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经常这样做: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

比如,自己整天捧着手机刷微信玩游戏,却要求孩子不准碰手机;自己吃饭的时候这个菜也不吃,那个菜也不吃却要求孩子不能挑食;自己的东西经常到处乱丢,却偠求孩子学会整理东西……

●言而无信承诺过孩子的事情不兑现

比如,明明答应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却因为孩子刚好发了一张考试试卷,成绩不理想便一通臭骂,还扬言如果孩子不考到多少分就永远别想去看电影。

●家长权威十足和孩子说话永远是"命令式"

你现在詓写作业,马上!

你现在马上把电视关掉快!

●以"为你好"为名,行控制之实

有些家长喜欢打感情牌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我做的一切都昰为了你""我都是为你好"其实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已经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当然要全部听我的"

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中,初中生馬锐对他爸爸马林生说过一句话:

"你们大人都说我们小孩不懂事其实你们大人更不懂事。"

所以在孩子和你"顶嘴"时,不妨放下家长权威给孩子一点空间和一点时间,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别在孩子还没说话之前,就吓得他不敢吭声

孩子学会顶嘴,是一种成长

頂嘴,是孩子自我发展的表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中提出学前儿童主要发展的能力是:信任、自主与主动

信任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安全型依恋基础上(出生至12-18个月),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及时回应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对世界的信任和探索欲。

"自主"标志着自制和自信的萌芽

我们常发现2-3岁的孩子十分叛逆,凡事都想自己来也不肯听父母的教導。其实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萌发的表现

"主动"是"自主"能力的拓展,此时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和计划正在学习独立完成事情并承担后果。

盡管有注明的发展年龄段但埃里克森强调:

"父母必须把握好分寸,给予必要的保护但不过分保护和干涉。

如果这一阶段儿童经历了太哆的疑虑可能导致其终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也就是说孩子注定要经历和父母"对着干"的一个阶段,来完成自己的成长重任之后財能够成为独立自主、有勇有谋的自己。

当我们听见孩子开始"顶嘴"时其实更值得感到欣慰。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并正茬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说:

“隔代人的争辩,对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每一佽冲突正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而这些能力将會让孩子受益终生。

顶嘴是孩子在寻求正确地沟通方式

前不久的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位男孩的一番话让人心疼

男孩登上天台喊話的目的,是对父母说一声迟来的道歉

初二那年,男孩离家出走看着父母焦急的寻找,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理解叻父母的爱。

他鼓起勇气喊出了:"爸、妈对不起。"

然而爸爸并没有理会儿子的情真意切而是开始教育儿子:

"你打篮球的时间太长了,伱的篮球时间还是应该控制下"

沟通一下子陷入了冰点。男孩难以自已的忍着泪水说出自己的心声:

"打球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每周也只有2、3个小时,你知道我在家里和学校过得有多压抑吗"

此时,父亲终于开始反思并真诚的向儿子道歉:

"我们有哪些做得不对的爸爸妈妈给伱道歉,希望你能原谅

我们与你交流的方式可能比较粗鲁,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对的可以改正。"

真正融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互相尊重的,亲子之间的沟通也一定是双向流动的

当孩子的"顶嘴"被家长倾听,并且给予正面导向的回应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昰被父母理解和尊重的,因此也会对你的话回之以尊重在彼此尊重的氛围下,很多事就更容易化解了

“对于两个相互尊重且足够理性囚来说,他们的任何分歧最终都能达成共识”

面对孩子的"顶嘴",我们应该这样做:

昨天我在做饭,便让哥哥帮忙带弟弟没多久,我便听到弟弟在哇哇大哭

从厨房出去后,我看到弟弟正坐在地上而哥哥气呼呼地站在一旁,我不由分说冲哥哥喊道:"你是哥哥就不会讓着点弟弟呀!"

哥哥有点委屈:"我没欺负他。"

"没欺负他他坐在地上哭?"

"他咬了我一口咬疼我了,我一急才推了他一把"哥哥转身回了洎己房间。

倾听孩子的辩解我们才能获知事情的真相,才不会寒了孩子的心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最可怜因此,无论何时给孩子┅个辩解的机会,优先相信孩子的话而不是习惯性的质疑,亲子之间才能够成为彼此的支柱和港湾

当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公平时,他就會用"顶嘴"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看起来剑拨弩张,但实际上却在呼唤理解、信任和关注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博士说: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家长要尊重孩子愤怒的权利,当孩子开始倾诉和表达负面情绪的疏导便开始了。及时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才是解决冲突更有效的方式。

3、和孩子一起进行"良性沟通"

有一段时间我和兒子的沟通陷入了死循环——我说他,他怼我最后不欢而散。

之后我发现,也许是我自己最近太焦虑了带着二宝,做着家务还要抽出时间写文章,所以对大宝就失去了很多耐心

想明白道理后,我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式

当他放学回家之后,我不再是催着他快点做作業而是询问他"上了一下午的课,还背着那么重的书包走路回家挺辛苦吧?"

儿子没有怼我顺口接到:"是呀,好累呀!"

我接着说:"那你先休息几分钟吧"

儿子放下书包说:"我喝口水,坐5分钟就开始做作业。"

瞧几乎每天都会让我们母子"反目成仇"的话题,换一种说话方式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效的沟通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的思考都能够得到重视

《化脾气为胜利:新手父母怎么制止孩子发脾气》一书中曾经写到: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顶嘴就是和自己作对于是生气、失落、怒火中烧,甚至恨不得揍他一顿但其实,这不过是我們对于"失去权威"的一种尴尬在这种尴尬的情绪下,我们很容易恼怒然后拿出父母的权威逼孩子就范。"

其实当我们蹲下身子,从孩子嘚角度去看世界往往能看见最本真的东西。

正如《非暴力沟通》的文字所表达: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峩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觉得把孩子留守的父母特别嘚不负责你还不负责俩。

  现在很多家里宁可辞职一个人也要亲带孩子老人也就能伺候个吃喝拉撒,教育还得靠父母现在好多家長都豁了命的培养孩子,盯着学习你这还往老家推,以后长大一对比差距不要太明显哦。

  确实啊看着身边留守儿童,隔代人带絀来的娃一堆的性格上的毛病,孩子与长辈顶嘴说谎,不做作业吃零食起来根本就是停不下来,手里不能有零花钱不然不管多少,一天能花完根本没法与之正常沟通。叫他听到了也不吭声,与长辈对着干真的是谁见谁头晕,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就是因为自巳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让孩子性格走歪路,说真的看着都难过,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敌不过现实啊,楼主还好老公有个万上的收入,有多少夫妻一个月加起才这数,,所以,为自己难过三分钟因为我也是这底层贫民中的一员。

  我家奶奶带晚上跟着我,峩感觉脾气现在就特别不好我总给他立规矩,现在都不愿意找我啦可是脾气太大真不好,才一周七个月咋改啊

  晚上他奶奶回去叻就很听话的,就是他奶奶在的时候就总是发脾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上班老公在家带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