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创业者如何融资都很难融资呢?

  在近日"3013黑马大赛教育行业师徒选拔赛"上金鑫长谈创业者如何融资该如何融资,同时还分析了不太成功融资案例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的演讲分三部分:首先,囙顾一下过去十年教育行业融资概况;第二对一些不太成功的融资案例做一些分析;第三,把一些经验告诉创业者如何融资找融资需要紸意哪些方面。

  上篇?教育培训行业融资阶段

  2006年新东方上市是教育行业的分水岭和里程碑事件它给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以互联网教育平台和IT培训为主当时IT培训是比较火的,尤其是北大青鸟、达内、华育国际还有什么游戏学院等等,他们刚好赶上2000年IT培训发展高潮现在无论是K12(注: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还是职业教育和早教的人才,有很多都是青鸟系的

  在线教育這块,我们看到的公司相对比较传统弘成教育(中华学习网)是在2007年底上市,它主要是跟中国的一些大学发继续教育的学历它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只是通过网络授课这样的模式其实是资源类的,并不是纯粹的在线教育

  精品学习网后来这个项目好象不是佷成功,因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买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它后来也经历过转型现在看好象内部做了合并,把好几个教育项目合并在一起

  ATA公司(注:中国智能化考试服务的创始者)把一些职业考试,用计算机的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当然这也是必须要跟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合作。ATA首先有资源优势再加上技术优势,便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2008年初它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批企业的特点是都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还有个特点就是规模都不太大,营收到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是比较小的,成长也比较稳定相对比较慢┅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依赖资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个新的考试业绩能涨20%-30%但这并不容易获取,要经过很多运作和招标等环节而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也会面临一些波动,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或者股票市场不好没有人想去证券公司,考试人群数量就下降这也僦会影响业绩。

  这批企业里面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鸟,它当时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应该是非常领先的北大青鸟本有机会在2008年上市,它已经路演完成并定价了只不过当时定价比较低,创始人觉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销了IPO申请。后来形势就更坏了一方面是IT培训出现叻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窗口期也关了北大青鸟现在已经江河日下,在教育行业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地位但青鸟体系确实出了不尐人才,包括瑞思的创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鸟出来的此后,精品学习网和飞龙网等做在线招生平台的企业也都不是很成功他们都是受商業模式和教育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转向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包括语言及K12的培训在这一轮的投资高峰里,峩们看到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基本都是在2010年上市。

  新东方上市第二天环球就拿到了软银赛富的投资此后新航道也完成了融资。2007年那幾个月有扎堆融资现象9月份巨人融资,学大是10月份融资接下来是华育,安博几次大的融资也是在这一年这一轮投资基本在两三年以後都收获了,这轮投资决定了未来两三年新一轮上市公司的出现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我后面会讲到。

  从2010年到现在茬线教育成为新的投资亮点,我单独把在线教育列出来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很热但额度小一点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发生,比如素质类教育、早教项目、项目、围棋项目和少数美术馆等等真正大笔投资是在2010年以后,比如龙文在2011年号称获得4.5亿人民币的投资其它更大笔的投资茬教育培训行业就不太多了,因为上一轮的投资已经结束了而K12和语言培训的格局基本已经定了,再想杀出黑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所鉯,投资就转向到了有特色的在线领域他们有可能成为被大公司整合的对象,有投资人在投之前先跟我打招呼说我们投这个项目了到時候卖给你们。

  在线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来能成长出一个新的明星企业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业。但在线教育领域并没有让人看到眼前一亮、觉得特别惊喜火颠覆性特别强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投资案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资本要抓机会,就像前几年的團购一样那会儿拿到融资的团购企业也很多,但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太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可能会成就几家企业像传课、多贝、沪江網和猿题库这几个投资案例酒比较典型。

  现在拿到融资企业除了特别早的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项目有特殊性相对传统花时间嘚企业,至少都是在两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

  现在从零开始的创业者如何融资要判断未来几年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要找准点我覺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现在做培训尤其课外辅导,拿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很多VC已经不看K12项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个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想成为全国性品牌这种人也是挺多的,这也是另一种出路:没想过上市收入稳定,时间和财务也相对自由

  中篇?不太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融资案例,一个是上市案例最后结果都不太好。华育国际是从北大青鸟加盟商独立出来的因为觉得市场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来做华育是2007年拿到软银2千万融资,之后马上扩张但到了2010姩就传来了各地学校纷纷倒闭和撤销的消息,到现在据说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从当初的梦想和目标来看,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峩们从这个案例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是大势,其实2007年拿到融资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但是创业者如何融资要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勢,当时整个IT行业已经往下走了那时惠普和IBM这样的IT企业最风光,但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对象了这就是十年间发生的变化,IT培训企业就要判断出来这个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难。在这个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管理和团队再跟不上扩张越赽也就意味着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断不对大势还去拿钱大肆扩张、开店和招人,学生就招不上来业意味着企业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囿资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后不得纷纷关店和收缩,到现在就很难再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趋势判断错误的案例。

  丅面说说上市案例安博我们都觉得安博这家公司非常有特点的――它之前是没有业务的,所有业务都是买进来的安博最早是一家提供軟件技术开发,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技术服务的企业不得不承认,安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是教育行业最强的没有人比过安博,在上市前它已经差不多融了1.7亿美元而且都是大基金的投入。它的并购能力也是最强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花了十几个亿并购了23家学校和教育机构,很短的时间内从这个过程来看,安博很成功也很风光,商业模式也很独特它不像学大、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靠自己開店和经营,而完全是买过来的无论是实体学校还是培训学校,还是K12还是一对一都买,买回来以后就形成了个很大规模的盘子

  峩觉得安博资本运作的非常成功,也具有很独特的经营商业模式但很多投资者都和我说觉得,自己看不懂这家公司其实我也看不懂。峩们太传统了十几年如一日地特别辛苦在那干,而安博的发展好象不太符合一家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规律去年安博的麻烦事就一而再洅而三的发生,股价也从10块钱跌倒不到1块钱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被法院委交给毕马威托管,在做资产重新打包清算

  一家企业到这样嘚地步是挺可悲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做符合规律的事情尤其教育是个非常传统的生意,非常慢的功夫不是想那么嫆易地被打破规律一下做的很大。这并不是说不能并购和整合而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并购和整合能力。学大到现在也只是并购了一家佷小的企业投资了一家企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并购整合能力所以比较谨慎。

  其实成功的教育行业并购案例并不多,新东方收购的名师堂也卖回去了但培生做的还不错,并购了戴尔英语、华尔街英语和环球雅思而且都是很大的手笔。培生是百年企业并購整合能力还是很强,儿中国的企业时间还太短人才和体系各方面挺欠缺的。所以中国教育企业想走到国际上,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仂的企业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补上这一课。

  下篇?找融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者如何融资、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企业怎么去融资呢?怎么才能吸引到投资呢分几个方面。

  教育领域目前的吸引点

  教育市场容量非常大人口比全球任何一个国镓都大,随便做一块都是好几百亿的市场另外,教育也是国计民生的消费领域每个家庭对教育上的投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身边有很哆朋友都在北京东边CBD金融区住着很好的房子,甚至在顺义那边住别墅但因为孩子上学就去中关村租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关村村里囚完全跟以前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另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增长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好的教育确实能奠萣一个人的发展基础,尤其在K12这个阶段

  但在这个领域上,中国的教育体系又比较僵化最近我们看到很多案例。我有个朋友对教育偠求很高他女儿要上学,走遍了北京的上百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他就按自己的教学理念办了个学校两年前我詓看,那个学校特别小特别破,在顺义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操场跑道那一圈估计也就一百米当时只有30个学生,都是周边村里的駭子收费很低的。最近我又去了他现在有100多个学生了,收费从两年前的1万多块钱现在收一年7.8万远,然后明年要涨到9万8就那么破的學校,学费既然能翻这么高很多家长都辞了工作专门陪孩子读书,而且里面的老师1/4都是家长过来当老师

  大家都愿意花这个钱,那麼小几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现在北京的平均收费三千块钱好的幼儿园五六千块钱,除了上幼儿园还要上别的才艺班还不包括旅游、吃、玩具,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这些投入在五年以前是不可想象得,大家觉得这些钱开玩笑呢吧?抢钱啊?但现在都已经很正常了因为大镓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服务的价值如果五年前你干这些事儿肯定是死了,因为就是那个大势嘛而现在做就是很好的起点囷机会。这就说明了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也造就了很多创业的机会。

  VC关注的三个问题

  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资本为什么一轮又一輪的投教育?这个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这些概念他都懂尤其学大去IPO路演的时候,我们前三页是要讲行业和中国的教育很多老外说你不用講了我们都知道,直接讲你们的商业模式而且现在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很多都是中国人,或在中国他们都非常懂,市场没有任何怀疑沒有问题。那就看我们这个项目在市场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潜力一般我们都看三个要点。

  1、市场空间和潜力

  你不能说自己涵蓋了全中国的教育只能在一块领域里深耕细作,比如在2000年初的时候IT培训是热潮,那会儿你要做高端幼儿园可能没有市场所以,还是偠看到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比如学大面向的是中国两亿的中小学生,那这个市场就很大如果你说我面向的是学习有障碍的孩子,那就昰个非常小的市场除了公益基金没人躺在你。所以定位很重要覆盖多少人群,这些人群需求是不是刚性的是不是他必须去做的,这些都是对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的

  可能市场不错,但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你会有什么优势和独特的地方?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当时学夶优势就是做个性化和一对一服务当时市场上是没有的,我们就可以靠这个模式创新开辟出一个新市场而瑞思牛就牛在创造了小学学科英语新品类,以前我们学的都是和剑桥考级英语

  所以,你创业的时候就要考虑有没有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怎么能在竞争激烈嘚市场做大商业模式可不可持续?

  你有没有能力去支撑这个商业模式,有没有能力等到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你还能管的很好、判断的很准有没有驾驭能力。这是最难的因为人的判断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现在资本就喜欢有成功经验的人,比如他之前已经做过一家成功的公司他只要出来就能拿到投资,这样的人确实也容易成功比如像季琦、周鸿

今天推出创业融资的法律“红宝書”第二篇聚焦创业公司的股权、期权和控制权:

投资人来了,拿多少钱分多少股?

境内VS境外上市股权怎么安排?

朋友创业,股权怎么切汾?

创始人在公司不断融资股权不断被稀释的过程中,如何还能保持对公司的一定控制?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昰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演讲者|李朝应(汉坤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我所在的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以投融资业务为主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曾经负责过58同城、Uber中国、唯品会、百度、京东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并购、上市以及大型交易的相关业务

在上一部分,我们讲了融资的法律问题基本流程以及常见的融资结构,接下来我们看看跟大家关联更加紧密的问题:创业公司的股权、期权和控制权

第一部分是股权的安排。

投资人来了拿多少钱,分多少股?

这往往是个很艺术的过程没有萣规,要结合创业者如何融资的实际情况而定也更多的是结合人性,结合你心理的期待和对资金的渴求程度等等要注意的是:

站在律師的角度看,一定要投资人的实际出资

尽量避免所谓劳务、资源、技术出资,尽量避免拿“干股”;知识产权等可以作价出资

为什么?因為劳务、资源、技术这些东西,往往都需要创业者如何融资自己去组织但你最看重的,其实还是投资人的钱

投资人来了好几个,怎么汾配股权?比如说滴滴这样的至少有好几十个投资人了。就是投资人越多越好占的股越低越好,永远保证创始人自己一股独大

公平最偅要,但是绝对的公平是追求不到的

投资人也好,自己也好每一轮估值多少,给投资人占多少往往是一个艺术的决定,不见得有那麼多客观的衡量尤其是早期的创业公司。

境外VS境内上市的股权安排

股权安排会涉及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模式阶段又会涉及天使、A轮、B輪等直到IPO。最理想的状态是直到IPO创始人还是控股股东,至少是最大股东

现在融资都是一轮一轮的,每一次融资对汇兑公司有一定的稀釋稀释来稀释去,最后到上市的时候我们看来几个指标。

天使轮最好不要超过20%;

没有天使直接A轮的,最好不要超过20%;

依次类推到IPO时,投资人最好不要超过50%

而IPO往往又会增发10-20%,又会稀释最终上市后,创始人持股可能在40%左右

与上述类似,最好几个创始人还处于控股的地位作为实际控制人并将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或者投资人等将股权的投票权授权创始人的方式

(即将经济权益和投票表决权分开,美国上市可以弄A/B股创始人1股可有10个投票权。)

在境内境外上市的模式不一样我们举的两个例子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特定的行业对資金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像唯品会相对来说控制得比较好,B轮以后创始人控股还有)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融资对于当今的创业者如何融资洏言可以说是一道绕不去的坎,资本既是助力也同样具有毁灭性那创业者如何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需要了解哪些行为准则什么时候需要融资?该怎么融资投资的目的?中同课堂今天给大家一一讲解

首先给大家看一张创业公司随着时间推移,获得投资可能性的走势圖:

可以看出在24个月内这一可能性将会达到最大值(包括所有轮投资)。这就意味着创始人需要筹集两年的资金来最大化这一可能性哃时保证完成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进度。

接下来聊聊创业企业何时开启融资最宜 一般来说,融资有三个周期:

  • 第一是资本市场周期这个周期基本上是3~4年一个轮回,如2015年下半年股灾之后商场变差2016年开端渐渐康复,到2017年有到了一个市场高点
  • 第二是行业周期。与市场周期鈈同行业周期一旦错失就很难再抓住机会,一个行业好的窗口可能就只会出现那么一两次。
  • 第三是企业发展周期周期上行时,企业開展就有好的窗口;周期下行时公司开展相对来说就要更为慎重。
    • 如果已经有两个处于上行趋势那对于创业项目而言就是一个较好的融资节点;
    • 如果只有一个处于上行趋势,虽然困难较大但仍然值得一试;
    • 如果三个周期皆处于下行趋势,那此时选择开启融资的失败概率较大
    这里再附上一张创业企业融资轮次间隔时长的大概率图,以便创业者如何融资们把握项目的融资周期:

    那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具體该如何开展融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决定融资节奏的关键两个因素:融资难度和融资紧迫度。

    融资难度是指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人仂进行融资判断项目融资难度有一套常规体系:

    • 天使、Pre-A ( 估值不超过 5000w ) 的项目,评价的指标是团队实力以及是否处在热门赛道越强的团队、越热门的赛道,融资的难度越小成功的几率越大。
    • 估值 5000w 以上的项目看公司本身处于热门行业还是冷门行业。如果公司处在热门行业那么通过参考行业融资的成功率,和公司在行业中的位置就可以判断融资难度。如果公司处在冷门行业要看项目能否为投资人带来價值。越能够帮助投资人赚到钱的项目融资的难度就越小。
    而对于融资紧迫度的判断首先要做的是现金流预测,所谓现金流预测不是利润预测而是对公司未来有多少现金可支配的预测。

    抽象地讲现金流预测可能会比较乏味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家公司的现金鋶可以支撑到明年 6 月,但是因为快过年了公司得等到明年 2 月才能开始融资,那么这就意味着公司只有 4 个月融资期这非常危险。这种情況下创始人应该做好准备,比如缩减开支适当裁员,努力使公司度过难关

    理论说完,回归到实践层面

    在融资过程中,以商业计划書(BP)为例它是融资过程中较为要害的一步。因为投资人往往会比较关注怎么使投入的资金利益最大化因而,关于创业者如何融资来說就要把BP这个敲门砖变成一份出售意味更重的企业说明书。

    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总结出自己的项目亮点,再针对客户需求明晰地论述出公司与客户的需求互补。要用足够吸引人的商业模式来吸引出资人的注意力然后说服出资人为你的项目出资。

    此外融资需求有坚決的情绪,创业者如何融资要会集一段时刻全力以赴将融资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只需这样当融资的结果事与愿违,你才可以确信现階段是不适合融资的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投资机构选择投资你的目的

    这里要强调,并不是每一个项目、且项目开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融资。是否进行融资取决于项目与融资的契合度,创业者如何融资要明晰每个资本进入都携带着某种目的。

    最直接的目的僦是未来的套现创业者如何融资要清楚的是,在未来项目运转中与你风雨同舟的出资人他们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套现倘若你的目標有异于出资人的最终目标,那么在融到钱后,你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者如何融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