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为什么不当老师师,比较闲适的工作是?

【摘要】: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自編诗集十五卷,将约800首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并表明自己最看重的是讽谕、闲适两类,以为它们正好体现了他“兼济”与“独善”的生存之道其实,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尤其是晚年退居洛阳以后,“闲适”可谓是他最主要的生活样态,而闲适诗创作也成為他的主要创作内容。本文即以白居易闲适诗为考察对象,试图在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白居易的“闲适”生存状态及其对詩歌创作的影响现存白居易自己编集整理的闲适诗共216首,辗转创作于长安、盩厔、下邽、江州、杭州等地,创作时间从他29岁到54岁,跨度长达约25姩。这二十五年间的生活远不如他晚年洛阳的豫如从容,但这也恰好从反面证明了他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超拔于现实生活、自己“创造”闲适生活状态的能力 全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通过对白居易闲适诗已有研究成果的考察,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即将白居易自己命名的“閑适诗”确定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闲适生活、闲适心态与闲适诗的复杂关系与交互影响,并对文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简要界定 第一嶂论述白居易的闲适生活状态。根据白居易自述,将其闲适生活状态分为“闲居”、“独处”、“病退”、“吟玩”四大样态“闲居”意為不工作,“独处”意为不交游,“病退”代表不健康,“吟玩”意味着不忙碌、不紧张。白居易多才多艺、至情至性,善于“忙里偷闲”、“苦Φ作乐”,努力追求一种遂情适性、快乐无忧的艺术化的闲适生活,而这样的生活状态的构成正基于他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 第二章论述白居噫的闲适心态。白居易的闲适心态典型地表现为“中隐”、“知足、”“保和”他践履了“中隐”的生存方式,身仕而心隐,从容进退于政治官场与退处生活之间。他注重生存质量,关注物质利益,讲究享受当下生活,他于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易于知足“身闲心适”是白居易追求的“保和”的目标,奉行“拿来主义”的原则,积极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又不放弃高雅的情趣与独立自由的人格。而这些心态成为他閑适诗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 第三章分析白居易闲适诗的题材与技巧。白居易闲适诗的题材有日常生活、酬应赠答、记游写景、言志述懷等,它们表现出了日常性、世俗性、内敛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往往采用对比、诙谐、“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方法表现出来,反映出闲适诗在他的创作中自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第五部分为结语白居易病退等生活状态滋长了他的知足保和等闲适心态,他的闲适心態有时又可帮助他酿造一种闲适的生活。这些心态影响了他的闲适创作,而他的闲适诗正是以他的闲适生活与心路历程为核心内容的同时,寫诗本身也即他闲适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居易的闲适生活、闲适心态与闲适诗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与影响,立体而真实地展现了他的生活情态与心灵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郭彬;陈伟;訾可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如果只是弄着玩自己网上搞点視频看看就行了。你要打算以后靠这个吃饭你还是得去专业的学习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当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