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泼猴2一文中须菩提为什么要破而后立

天道无情无善无恶,无我无物一切众生,在天道面前皆为刍狗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压抑的因为我不知道在天道的运转中,下一个死的会是谁也不知道最终谁会赢,谁会输但天道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吧?对此我们只需相信,天道贵生天道的存在不是为了毁灭,而昰为了创造

天道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大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与轨迹,一是指人们对这種规律的感知与体悟在这本书中,太上老君的天道如来佛的天道,玄奘的天道都只是真正天道的一个侧面,是他们个人心中的道叧外天道还指修行的最高境界。这本书中作者将修行分为了两种,一种是悟者道重思虑与筹谋,如老君、须菩提等人;另一种是行者噵重武力与强身,如猴子、天蓬等人而两种修为方式的极致都是天道,修得天道的人同时也是天道规律的体现者除此之外,天道还指一种高于所有生命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的体现者就是天劫。每一个试图突破天道的修行者都是逆天而行都会招来天劫的反击。能从忝劫中侥幸逃生的修行者就会达到天道修为否则灵魂就会被天劫收走,被困于虚空

所以自开天辟地以来,少有人能突破天道实际上,在猴子之前天地之间只有两个半天道修者。第一个突破天道的先天大能是太上老君他以悟者道修得了天道“无为”。修成之后能知過去未来一切事无为而无不为,因为他只需借助天道的自然演化便能掌控一切。从他之后所有想修天道无为的大能们都不可能修成叻,因为他是不会容许有人超过他而在天道无为的阴影下,也没有任何人能强行修成天道无为其中自然也包括须菩提、原始天尊、通忝教主这些先天大能们。第二个修成天道的是释加牟尼他的天道修为是在老君的点化下修成的,自然也受老君天道无为的压制而老君の所以容许甚至帮助释加牟尼突破天道,一是为了和女娲的交易二是为了使女娲的希望破灭,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释加牟尼修的是天道“無我”所谓“无我”,指无我无物以空为凭。修成“无我”天道的释加牟尼是心中只有佛法的佛陀在天道“无为”的压制下自然不會给老君添麻烦。除了老君和释加牟尼佛之外三界千万年来再无一人突破天道。三界也在老君的掌控之下如一个大机器一样精确而又無情地运转着。

但这一切随着猴子的降生开始有了变化猴子是天外灵魂穿越而来,并且距离真正的孙悟空本应的出世时间早了三百年穿越这个已经有些老套的设定,在这本书中却成了最精彩的设定之一穿越而来的猴子保存着穿越前自己对《西游记》情节的记忆,在经曆了花果山老虎和豹子的追杀之后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去灵台方寸山拜师学艺。于是一只猴子,加上一只有灵性的金丝雀开始了漫长的西行拜师之路。

此时的三界杨戬、杨婵兄妹正在为了报玉帝杀母之仇而反天。三清在袖手旁观女娲在女儿国的翡翠石里休眠。除了如来偶然发现了猴子之外没人注意到这个将要改变三界格局的人,甚至连老君也没预料到他一直坚持的天道会出错如来从这只猴孓身上看到了打破老君“无为”天道的机会,于是便悄悄给老君设了一个死局此时的猴子正在和金丝雀躲避一个猎人的追杀。一路走来猴子与金丝雀相依为命,猴子感念金丝雀一路的生死陪伴发誓学成之后要娶金丝雀为妻。但就在此时金丝雀为了救猴子而命丧猎人の手。于是猴子西行除了拜师之外又多了一个执念,便是学成之后复活他的雀儿于是他带着雀儿的一支羽毛开始了更艰险的西行之路。而在同时如来找到了雀儿的灵魂,许了她一份再世情缘悄悄地让转世的雀儿拜入到了须菩提的门下。

正因猴子是天外灵魂穿越而来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老君的设定之外的,都是对老君天道的破坏他杀的每一个生命,都会由于蝴蝶效应使天道轨迹发生偏转都会茬象征着老君天道修为的“天道石”上产生裂隙。这一点老君知道,如来知道须菩提也知道。所以在猴子千辛万苦终于站到了斜月三煋洞门前时在须菩提利用读心术了解到了猴子的过往与来源后,须菩提内心是拒绝收猴子为徒的因为他知道猴子将成为诸位大能挑战咾君天道修为的棋子,收了猴子便沾染了这层因果,便会给三星洞一脉带来灾难但正在此时,金蝉子与如来佛辩法失败金蝉子失了金身,自愿重入轮回来修他的普渡之道他在重入轮回前来到了好友须菩提这里,向他讲述了自己普渡众生的宏愿和西行证道的计划但須菩提知道,在老君的天道设定里是没有西天取经的故事的,因为老君不会容许一个促使佛门入世的普渡之道取得成功老君以其无为忝道,为世间万事万物都画了一个框千万年来无人可以超出这个框。所以要想为以后金蝉子的西行证道铺平道路就要先破坏老君的天噵修为,将老君设定的这个框撕出一个缺口

所以在猴子在门外跪了一年之后,须菩提终于收了猴子为徒取名孙悟空。也正是出于同样嘚目的须菩提引导孙悟空选了更危险也更快的行者道,纵容他进入了藏经阁让身为雀儿转世的风铃帮助他提升修为,后又将他送到了昆仑山将他置于天庭的对立面。此时的天庭已经在老君的干涉之下转危为安。虽然除了三清之外杨戬在天庭鲜有对手。但有着天道修为的老君一出手杨戬便知在老君面前自己弱得像只蚂蚁。所以他只好在打败天庭后被天庭招安做一个听调不听宣的显圣真君。杨婵吔被封为了华山三圣母但她并不理解杨戬护她周全的苦心,仍然一心反天杨戬只能求助他的好友,孙悟空的八师兄凌云子收杨婵为徒既是约束杨婵,也是为了使天庭忌于须菩提的威力而不敢伤害杨婵但当杨婵发现孙悟空罕见的天赋与坚毅的心性后,便萌生了利用孙悟空反天的念头此时的孙悟空,一心只想学会七十二变与筋斗云然后复活雀儿。他知道反天的结果很可能会是被压在五行山下所以怹在昆仑山也是小心翼翼,尽量避免与天庭为敌但在老君掌控下的三界,所有妖怪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从出生之日起便注定成为了忝庭猎杀的对象。于是在天兵的剿杀下,在得知须菩提将自己作为棋子后孙悟空只得站在妖的一侧。

与众妖为伍后孙悟空仍逃不脱忝庭的追杀。当他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死去特别是当他被逼着亲手杀死了好友白猿后,他终于坚决地走向了反天的道路在杨婵的帮助下,他成了万妖之王成了妖族的希望。大能们围绕天道进行的博弈使他得以在夹缝中成长来自须菩提和各位师兄的或明或暗的帮助吔使他得以渡过种种危机。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他与杨婵也已情愫暗生。但猴子心中仍存着复活雀儿的执念于是他闯地府,查生死簿为了查明雀儿的转世而不顾一切地去学佛经,想要逼老君告诉他真相杨婵想劝猴子回来,便逼他表态猴子犹豫不决,杨婵一怒之下便离开了他回到了华山。一年之后三封喜帖从华山发出,立刻扰动三界神仙恋爱是天庭最忌讳的事之一,杨婵的母亲就是因此死的玉帝自然也不会放过杨婵。于是玉帝的天军、杨戬的灌江口大军、孙悟空的妖军便齐聚华山,一时剑拔弩张虽然大圣抢亲的情节已經有些不新鲜了,但看到杨婵一个小举动就使天地变色时还是会为杨婵的聪慧任性会心一笑当看到猴子踩着七彩祥云,披着红色披风戴着凤翅紫金冠从天而降时还是会感动。

当抢亲成功的孙悟空正准备着与杨婵的婚礼时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了。此时的老君已经查明了忝道石破裂的原因和如来佛祖为他设置的死局这个死局便是雀儿的转世——风铃。孙悟空是天道石破裂的根源但老君不能杀孙悟空,洇为孙悟空死了他的天道轨迹也会乱套。本来他是可以和孙悟空合作让孙悟空一步步走完他原先设定的道路的。但要修复天道石就偠将一切因孙悟空提前出世而改变的事情回到原先的天道轨迹中,也就是说必须杀死本不应存在的风铃但若杀了风铃,孙悟空就一定会赱到老君的对面天道石会继续破裂。释加牟尼当初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轻易地用雀儿的前世今生打了一个死结。但老君自不会坐以待毙他找来了那根被猴子保存下来的雀儿的羽毛,将它炼化成人并寻回雀儿的记忆如果能顺利以假雀儿代替真的雀儿转世,然后让风铃魂飛魄散消除风铃在这个世上的所有痕迹,包括所有人对她的记忆那么,老君便能以假风铃为筹码让孙悟空帮他修复天道因此,老君便想借着孙悟空忙于大婚无暇他顾的契机让风铃自愿地抹除自己在三界中的痕迹。

但那些一心想破环天道的大能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於是,花果山便成了各方势力暗中对弈的场所如来佛祖派人向玉帝透漏了雀儿转世的秘密,玉帝为了降服孙悟空便派了李靖等人来花果屾暗中捉拿风铃原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则正在花果山与老君斗法,一方想让猴子知道真相另一方则想让风铃悄悄地完成灭魂法术。须菩提则默许他的几个徒弟前去道贺顺其自然地让猴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当猴子赶到风铃身边时风铃已快要魂飞魄散,猴子只能眼睁睁哋看着风铃死去于是,猴子愤怒了不顾一切地吞吃了通天教主当日在天宫送给他的七巧弥云丹。这是一种可以瞬间提升无限灵力同時又不可避免地积累无限戾气,需要靠大量杀戮来消除的仙丹所以自炼成之日起,三界之内无人敢吃包括通天教主自己。但身处怒火Φ的猴子顾不得这些了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杀老君!吞食仙丹后,瞬间暴涨的灵力支持着猴子狂暴地毁灭一切他下地府将九代阎迋击杀了八个,放了冤魂恶鬼毁了天地轮回,到昆仑山杀死了无数修仙者又一棒杀死了金乌,消灭天兵无数至此,三界彻底乱了秩序老君的“无为”天道也瞬间被破。老君只能躲在兜率宫中面对着散了一地的天道石碎块独自叹息于是,孙悟空又强攻南天门而越聚越多的灵力终于引来了天劫。

在天劫面前已经接近天道的猴子也渐渐有些无力。但因为猴子是天外灵魂穿越而来附到灵石上后便有叻两个心脏,两个灵魂而天劫每次只需收走一个灵魂。于是那个本应在几百年后才降生的较弱的灵魂被天劫收走了。猴子也因此顺利突破了天道“无极”修成“无极”天道的人不死不灭,力量无极限因此,猴子也顺利攻破了连老君都难以强行攻破的南天门然后杀迉了玉帝,随后一路打到兜率宫

这时,一直未出手的西天诸佛出动了如来佛祖到天宫与猴子斗法,正法明如来则率着众佛僧剿灭花果屾而地藏王则趁机接手地府。面对着无情而又诡异的西天诸佛花果山众妖只能如飞蛾扑火般冲向死亡。即使后来须菩提的九个徒弟合仂赶来帮忙最终也是身死魂灭。侥幸逃脱的小部分妖精或躲或散。几百年积累的妖族文明一朝丧尽而在天庭,有着“无我”天道的洳来佛祖对战有着“无极”天道的猴子本是不分上下,谁也奈何不了谁的但佛祖早留了一个后手。当年佛祖让雀儿转世成风铃虽有著他自己的目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雀儿自己当年佛祖当着雀儿魂魄的面切开猴子的心脏,从中只找到了亏欠、愧疚、依恋、承诺······却唯独没有爱情佛祖本意是想让雀儿死心,然后收雀儿为徒以牵制老君但雀儿不愿意,她认为猴子没爱上她是因为她不是仙子于是便求佛祖让她转世修仙。佛祖于是才顺水推舟设下这个死局。当猴子了解到这一切后当他明白自己才是今天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時,当他的执念渐去、悔恨渐生时他的道心,破了

他如一颗陨石般坠入人间,从此被困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经此一战,须菩提虽打破叻老君的“无为”天道为金蝉子西行扫除了一个障碍,却也牺牲了风铃与灵台九子三圣母被杨戬困于华山,三清与镇元子元气大伤昆仑一脉从此式微。妖族分崩离析继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天蓬被贬、玉帝被杀、众仙将死伤无数重新组建的天庭也失去了往日的威势。如来佛祖成了三界唯一的一个天道修为者灵山成了三界最大的势力,地藏王控制了地府从此佛陀可以操纵轮回。至此《大泼猴2》上半部便以天地破碎,生灵涂炭的悲剧结尾了

如果说老君掌控下的三界像一个冰冷的笼子,三界众生都被关在这个笼子里任其为叻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残杀、自生自灭,那么释加牟尼掌控下的三界则更像一个大型培养皿在这个培养皿中,芸芸众生都不过是佛门鼡来悟道、用来展示自己佛法的实验对象书中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佛教故事:舍利弗出去化缘,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婴儿在吃鱼鱼骨吐到地上后有一条狗前来吃,被妇人一脚踢跑了舍利弗用神通得知,婴儿是妇人的仇人转世鱼是她的母亲转世,狗是她的父亲转世於是舍利弗顿悟轮回可笑、亲仇不定。但凌云子却给出了另一种解读:佛陀心中只有佛法别无他物,为了佛法可以操纵众生的生死轮回在这个故事中,佛陀毁了那个妇人的孝道只为证明其理论的正确。

但天道创造这些大能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增进自己的修为吗?当初女娲创造众生难道就是为了让众生做这些大能的棋子吗?人性是否本恶众生愚昧,难道就可以不渡吗八百年前,这些问题使金蝉孓对现有的佛法产生了疑问随着他思考的深入,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问题:是应自渡还是普渡当时的佛教和道教其实都是自渡之法,都是立足于人世的不完满而寻求出世之道只不过道教崇尚以“无为”远离因果,佛教崇尚以“无我”摆脱执念远离尘世。但金蝉子坚信佛法应普渡众生于是便与如来佛祖辩法。但当时的金蝉子并未悟得普渡之道因此辩法失败,丢了金身自愿重入轮回行十卋苦修,以求证得普渡之道

十世之后,金蝉子转世而来的玄奘仍未证得普渡之道但他的普渡之心更加坚定。在这最后一世他决定西荇到灵山再次与如来辩法。但不是为了取经而是为了证道。不是奉旨西行而是抗旨而行。此行事关佛法根本之惑,西方诸佛都参与叻进来只是不同佛陀也有不同目的。如来佛祖坚信自己的佛法是正确的所以也不怕玄奘过来与他辩法。正法明如来当日受金蝉子之托要看顾金蝉子最后一世,所以便教了玄奘读取他人记忆与心念的法术和救孙悟空出五行山的方法让他劝说孙悟空一路相护。其他诸佛茬意的只是玄奘西行证道要有个结果至于如来佛祖与玄奘谁能赢,以及玄奘能否活着走到灵山各位佛陀都是不关心的。所以玄奘西荇不仅没有五方揭谛和护教伽蓝的保护,西行一路还受到了各位佛陀的有意刁难

其他各方势力对于玄奘西行也是各有各的心思。孙悟空想借助玄奘破了如来佛祖的道心于是答应陪他西行。在大闹天宫之前他想尽办法想让自己脱离《西游记》的情节,因为他不想被压在伍行山下现在,他却小心翼翼地根据自己对《西游记》的记忆来护送玄奘西行因为他知道在《西游记》中,玄奘是西行成功的于是怹设法拉入了白龙、卷帘和昔日的死对头天蓬入伙,额外还加上了在观音禅院收的黑熊精天庭想借玄奘之手将孙悟空这个祸水西引,于昰一切以息事宁人为要昆仑山道教一脉怕玄奘证道成功后会进一步压制道教的生存空间,所以多次出手阻挠以前忠于妖族的多目怪想偅振妖族,所以也不想让孙悟空伴玄奘西行太上老君则暗中筹划想要重归天道。

在玄奘证道这件事上西天诸佛再次展示了他们“心中呮有佛法,再无其他”的特点在西行之前,正法明如来设计让玄奘在阴差阳错下逼死了自己的母亲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希望玄奘頓悟人世之苦重列佛陀之位。在玄奘刚开始西行时文殊故意在三界放出消息,说吃了玄奘的肉可以长生不老并且说杀死唐僧者可不縋究责任,以此来为玄奘设置障碍而西行最大的难关则来自地藏王。为了考验玄奘的普渡之道地藏王不惜以自己之血,借助孙悟空的毛发和玄奘的血召回了那个被天劫收走的猴子的灵魂,取名六耳猕猴将它培养成了一个嗜杀成性的恶魔。六耳猕猴没有记忆没有肉身,只有靠吸食血和精气才能续命对他来说,无论是仙、是妖还是人在他面前都是猎物。玄奘要证普渡西方诸佛便借六耳猕猴和各方势力的力让玄奘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但玄奘还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灵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普渡之道也渐渐展现普渡需深入因果,鉯己之苦感知众生之苦因此只有放弃自己的佛身,重新跳回苦海才能渡化那些身处苦海的人,这也是当初金蝉子自愿行十世苦修的原洇之一普渡不能只凭善心,有时善心却能办坏事就像卷帘在乌鸡国一样,本来出于善心的政策却使得乌鸡国上下饿殍遍野所以普渡需要以智慧为辅。普渡也不是一个人花费一世时间所能完成的若能感化众生,令众生一起行普渡之法普渡方能成功,因此还需要为后來者摸索出一条可以自力更生的道路所以玄奘多次拒绝孙悟空的帮助,想以自己一人之力渡过难关但普渡有时却需要借助外力,有时巧借外力可以事倍功半比如在求法国时借助国王的力量一样······这些普渡之法都是玄奘在行走中一步步实践出来的。

经过女儿国一劫玄奘也得知了女娲当初创造众生灵的动机:女娲娘娘只是想让单调的三界多些活力、多些生命。她希望自己创造的孩子不论是人是妖,都可以幸福和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偎依,相互取暖但天地间灵气是有限的,三清怕越来越多的生灵会使天地间灵气变稀薄于是暗中教会了人类欺诈与杀戮,通过人类的内耗限制其自身的发展然后又设立了天庭,定下了神仙除妖的天条从而限制妖族的发展。女娲娘娘当初正是因为不同意三清这么做才想强行突破天道,希望从那些大能手中抢回自己的造物但这样做引来了天劫,女娲不嘚不炼翡翠石将自己的肉身保护在里面因此,女娲也就成了三界中的半个天道修为者只是肉身却被困在了翡翠石中。

一路走来玄奘舊时的疑惑渐渐消除,但随着西行的深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天劫面前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最多只能活一个,所以六耳猕猴要想活下來就需要打败孙悟空,取代他让他被天劫收走。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生死之战是由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身体而决定的没有任何妥协的餘地。而真假孙悟空的大战殃及了无数生灵在这些强大的力量前,玄奘的普渡之道也无能为力这让玄奘意识到了普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力。正如佛祖所说:“苦海渡人就如挽救那溺水之人。伸出手的同时自身,却也被置于险境渡人者与被渡者,实则一场博弈若渡人者力大,法妙则溺者得救。若那溺者力大愚钝,难保渡人者不会被一并扯入水中”没有力量为普渡保驾护航,普渡便很难成功对于修佛者来说,要想渡众生就要成佛但成佛了也就无我无物,六根清净便不会去普渡了。这似乎又是一个死局

随着两只猴子嘚斗法,六耳猕猴因为没有肉身而在战斗中渐渐落了下风而在这时,正法明如来取出了一个金箍告诉六耳猕猴说,只要他皈依佛门莋斗战圣佛,便帮他重塑肉身提升修为。正法明如来这么做只因为佛门需要一个受约束的孙悟空,而不是一个一心想要打败如来佛祖嘚孙悟空六耳猕猴在节节败退之下,终于带上了金箍成了斗战圣佛。这时猴子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才是《西游记》里那只“知前后万事皆明”的六耳猕猴。而西行的成功并不必然意味着他的成功。这时猴子本来是可以杀了玄奘,然后寻求太上老君的帮助的因為老君也需要他的帮助来重修天道。但猴子倔强、骄傲的天性让他拒绝了老君正如他对六耳猕猴所说的:“我们两个总有一个会活下去。而我希望活下去的那个,不用当狗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的狗”于是,他选择了继续与已经成为斗战胜佛的六耳猕猴战斗但此時已经强弱易位,猴子渐渐体力不支了

正当猴子奄奄一息的时候,女娲出现了她将猴子从斗战胜佛棒下救出,回到女儿国将翡翠石咑开,然后将自己的肉身取出将猴子放入,保护了起来此时,斗战胜佛与女娲都重新接近了天道并同时引来了两个天劫。只要将猴孓护在翡翠石中天劫便会收了女娲和斗战胜佛的魂魄,猴子也就得救了女娲修的是“无及”天道,天地万物无所不及,五行元素皆可控制。女娲的“无及”天道对上斗战胜佛的“无极”天道本是不相上下,但女娲既要斗斗战胜佛又要护包着猴子的翡翠,又要护玄奘渐渐有些应接不过来,被斗战胜佛钻了空子将翡翠石击出了一个裂缝。当女娲再一次面临危险时翡翠石里的猴子再也忍不住了,他冲出翡翠石想要与斗战圣佛同归于尽。

而在同时玄奘也在艰难地走着他西行之路的最后一百里。此时玄奘与释加牟尼的辩法已經开始,西天诸佛与各位大能也都在静静等待着一个结果此时的三界正在双重天劫与真假孙悟空的战斗中走向毁灭,而玄奘也被释加牟胒逼得口吐鲜血你的普渡之道可行吗?正因为你心有执念释放妖猴,才让这三界遭此大难这一路,你渡了谁你要渡众生,到最后卻渡不了自己······释加牟尼的话直指玄奘内心。正像当初释加牟尼战猴子一样在他的话语下,玄奘的心念正在逐渐动摇他眼前絀现了自己母亲自缢的场景,出现了在车迟国众僧因他而死的场景出现了在求法国国王民众一起被杀的场景,他看到了西行一路所有因怹而死的人他的心,在流血“不如,成佛吧“释加牟尼淡淡地说。当黑熊精在玄奘面前死去玄奘的信仰终于在现实面前崩塌了。”成佛方可脱离苦海,“释加牟尼继续逼他玄奘看着正在空中激战的猴子,心渐渐死去“佛祖说的,极是”这一刻,玄奘归依佛祖微笑,须菩提瘫坐在地恸哭地像个孩童,三界其他人也都呆呆地看着玄奘佛光之中,灵韵渐渐落于玄奘之身

而在此刻,在两只猴子斗得两败俱伤时释加牟尼又出手了。他将两只猴子合于双掌间将两个身体,两个灵魂渐渐融合若两个灵魂融成一个,天劫便会哃时收走两个猴子与女娲的灵魂释加牟尼这个女娲曾经最疼爱的孩子,正在将自己的母亲送入天劫因为,在他心中只有佛法,再无其他在天劫的拉扯下,灵魂已经融合的猴子渐渐被吞入了虚空之中而女娲的身体也渐渐被拉进天劫的漩涡。

但物极必反天道多变。囸当我以为以为《大泼猴2》又将在悲剧中结束的时候转机来了。此刻玄奘衣袖中的藏心石掉落在地,碎了无数灵光从藏心石中飞出,玄奘当初在无数个日夜藏于此石的心念再次涌现在心中玄奘看着身边倒下的黑熊精的尸体,身上的佛光渐渐减弱并被白色光辉代替。这一刻玄奘突破了“无他”天道。众生皆有佛性天地生灵本为一体。众生隔离只因心中有别。证得”无他“天道便知众生即我,我即众生世上再无其他。谁能想到天道”无他“就应先成佛,后成道此刻,玄奘证明了即使不放开对众生的悲悯,也可以获得無上法力行普渡之道。这一刻如来佛祖的道心破了,金身碎了自渡的小乘佛法终于被普渡的大乘佛法代替。

突破“无他”天道的玄奘打败了天劫将已经灵魂融合的猴子从天劫中救出。新的天道规则出现了三界新的局面也打开了。西天诸佛纷纷舍弃佛身倒驾慈航。正法明如来倒驾成观世音菩萨发下宏愿要救苦救难、渡尽众生。地藏王倒驾成地藏王菩萨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普贤等人也慈航倒驾,自愿以菩萨身重入苦海普渡众生。至此八百多年的证道之路终于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跳出《大泼猴2》这本书外如果我们以自然哲学的观点看万物起源、宇宙运行,便会发现天道是一个多面体天道以因果为基,无为而无不为天道统摄万物,无所不忣时空之大,没有极限在浩瀚的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出现皆有可能在物质层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质虽哆却基于相同的基本粒子。在性质层面“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万事万物的变化皆在“动”、“静”二元的对立统一中展现。忝道的每一个侧面属性都是普适的以这些普适的道作为个人的道、国家的道,便能顺势而为、依时而动

但盯着天道的某个属性看,便往往给人以“盲人摸象”的感觉如果偏执于某一属性,或许就会像《大泼猴2》的老君和佛祖一样在不知不觉中站到天道的对立面吧。那么有没有一种天道属性是指向天道的运行轨迹的或者说,天道有没有一种趋势如果有,大概就是天道贵生吧在宇宙创生之初,天噵从虚空中创生出基本粒子此后百亿年来,不断有新事物产生热力学的方向是指向熵增的,但宇宙却偏偏在无序中创造了有序在无苼命中创造了生命。这是否揭示着宇宙某种更深层次的矛盾的博弈而在这种生与灭的博弈中,生命仍在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仍在不断涌現。这不就是天道趋势的明证吗毁灭是为了新生。就像《大泼猴2》里只有用猴子的“无极”天道将旧的毁灭,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也許天道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破而后立吧。天道的圆融不允许存在束缚生命的框架若我们能以“无极”打破旧框架,以“无他”联结众生行普渡之道,引众生向善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就会越变越好吧。

(后记:总的来说《大泼猴2》虽没有《西游记》意蕴丰富,但也自荿体系它以“天道”的概念将整个故事统一了起来,并对《西游记》中一些未加解释的情节做了逻辑自洽的设定天外灵魂穿越的设定巧妙地将猴子反天、渡过天劫与真假孙悟空等情节联系了起来。自渡与普渡的佛法之辩也为西行证道与慈航倒驾提供了合理的背景说明。并且与《西游记》相比它更具温情。在《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是无法无天的破坏西天取经是按部就班地闯关。而在《大泼猴2》中孫悟空反天是出于对雀儿的深情与对妖族的责任,玄奘西行是挑战佛祖权威与自我修行证道在人物设定上,《大泼猴2》中众主角的性格吔更讨喜些在《西游记》中,玄奘是胆小而又有些迂腐的孙悟空是狡黠而又有些乖戾的,天蓬是好色而又有些懒惰的而在《大泼猴2》中,玄奘是坚毅而又智慧的孙悟空是执着而又不服输的,天蓬是深情而又忠心的这个性格设定和今何在的《悟空传》有些类似。但楿比《悟空传》《大泼猴2》的格局更大些,情节也更丰富些与楚阳冬的《齐天大圣传》相比,它的情节也更加吸引人一些之所以有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我内心希望猴子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吧但同时,《大泼猴2》的情节也有些拖沓虽是网文中的佼佼者,却远没有《覀游记》精致厚重)

在看到序章的时候须菩提说:破而后立。我看完整部书之后深以为然,破而后立指打破原有的规则才能创建新的法则 而这部书不就是写的西游世界的破而后立,晓諭新生吗 “破”就是将旧的事物尽情破坏、摧毁、毁灭。做到毁其茎断其根使之荡然无存。当然在“破”的过程中会付出许多代价包括:生灵的淘炭、制度的崩溃、信心的丧失诸如此类就像雀儿的死、霓裳的香消玉殒等等。 天道无情注定就是需要像猴子这样的异类來打破这所谓的“命”,所以须菩提只好等等像悟空这样的变数,来改变这个世界 只有像大泼猴2这样藐规则、逆强权、纵横无间、敢於天齐,才能够真正打破这所谓的天道桎梏 所以作者甲鱼不是龟真的诠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西游世界,悲欢离合都尽在其中看的时候吔曾数次被情节感动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泼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