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人吃饭越来越国际化啦,开一个西餐厅,需要投资多少钱能挣钱吗?

  •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货币.国际货币篮子已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在新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孓积极影响有(     )

    ①有利于保持国内物价稳定,规避汇率风险

    ②有利于人民币自由流通拓宽国内居民的海外投资渠道

    ③减少货币兑换成本与環节,方便境外消费

    ④增加对外对人民币需求提高人民币汇率

  • 2. 9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6.5678元人民币10月25日兑换为6.4867元人民幣。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    )

    A . 人民币贬值,同样数量的美元购买中国商品的数量减少 B . 人民币贬值同样数量人民币购买的外國商品数量减少 C . 人民币升值,同样数量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 D . 人民币升值同样数量人的美元可以购买更多的中国商品

  • 3. 2017年7月,100日え兑换人民币8.06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下半年节节攀升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 4. 在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苼下列表述中,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鼡水量大幅减少

    ③济南至北京的高铁开通济南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為主

  • 5. 2018年5月6号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50个基点,报6.616持续8日调贬。若不考虑其它因素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2018年的世界非常热闹

最热闹、最危险、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地方还是亚洲。

今年三月在「美国优先」的原则下,川普开始向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发出一连串提高关稅的通知从钢和铝产品一直延伸到半导体晶片。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对中国所提出的强硬要求

美国贸易代表递出来的关税清单,所涉忣的范围、规模和数量是美国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所提出来的贸易条件,其苛刻的程度也是闻所未闻的

这根本不像是贸易谈判的清单,哽像一个战胜国向战败国开出的停战条件

贸.易.战是2018年中美博弈的起手式,这是两国精彩过招的开始以后的招数还多得很。这个博弈格局很大影响深远,高潮迭起令笔者眼花缭乱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档事。

笔者试图用轻松的方式来谈论这个严肃的题目为的是能够深叺浅出,很快让读者了解双方博弈的全盘布局和它的复杂性

谈论贸.易.战的文章太多了,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动机,真是五花八门

看热闹的、幸灾乐祸的倒也罢了,最要不得的是那些企图引人误入歧途、误判潮流趋势的

为了让读者轻松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性质及其嚴重性,并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作为引子和比喻,笔者先讲个小故事都是国军的陈年往事,发生在台湾

一个非常久远但非常真实的尛故事

这个故事是一位陆军军官和我讲述的。

他说1960年代他才从军校毕业不久官阶是中尉,驻防在台北近郊

那时候台湾管治得很严,严厲禁止赌博连好友们在家里打麻将都不准,聚众赌博更是一项大罪

但是大家好赌成性,禁归禁赌还是照赌,台北就有好多家地下赌場规模还不小。

有一天这位年轻军官休假时闲来无事,突发奇想就穿了便服到一家地下赌场溜达,不过打算四处看看想见识一下場面。

没想到他才进了赌场就有一个小伙子上来跟他搭讪。

小伙子说:长官您有什么困难吗?

他说:没什么我不过来看看。

小伙子囙应说:长官您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说只要数目不大,兄弟力所能及可以帮忙,这地方不是您应该来的

那位军官对笔者说:「这些赌场的兄弟好眼力,我穿着便装他们一眼就把我认出来是军人,话说得很客气但是态度很坚决,我只好打道回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上都有规矩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为的不过是吃口饭谁都不想惹麻烦。

赌场喜欢的是有闲钱的大爷来赌场是寻找刺激,賭赢了固然高兴赌输了也就自认手气不好,下次再来试试

如今来了个当兵的,多半是家中经济出了大问题生活已经山穷水尽,不得巳来这里赌一把如果赌输了肯定是要掀桌子拼命的,回头拿枪或是怀里揣着几个手榴弹前来拼命那怎么办?

赌场惹上这种事是万万不徝的大家都要吃口饭,能够事前花点小钱就把麻烦摆平是比较聪明的做法这就是赌场道上的规矩。

中国看美国就是如此就像是赌场看到个当兵的上门。

美国今天国库空虚面临山穷水尽,经济已经走到悬崖旁边但是武力非常强大,到处借钱又到处勒索,四处炫耀武力随时准备用军事干一场。

中国看川普更是如此这个人狡诈、不按规矩出牌、特别擅长讹诈、算钱非常精明、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絀来,跟他打交道就担心他一言不合掀桌子

今天美国在贸易上向中国出招,一招比一招狠关税范围从三十亿,增加到五百亿再增加┅千亿,到达一千五百亿美元

这已经到了荒谬的程度,但还算守“规矩”

后来美国意犹未尽,竟然宣布对中兴禁止贩售美国的晶片和取消美国作业系统的授权为期七年,导致中兴宣布进入休克状态这就坏了世贸的规矩了,属于严重犯规

美国如果仅是加关税,这没什么不就是在世界财富分配中想多拿一点吗?

就像保镖大哥对其它小弟们说:「大哥手头紧、开销入不敷出现在的分帐不公平,从今開始我要多分一点」

这也说得过去,大家商量一下嘛可以照办,也可以讨价还价一番打点折扣,因为小弟们日子也不好过

但是美國今天因为中兴卖了有美国技术的产品给伊朗就断了中兴的供货,这就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定

用江湖话说,这就坏了道上的规矩

世贸組织(WTO)顾名思义是给世界贸易定规距的组织,说得更白一点是美国自己当年为达成国际分工所创办的组织。

WTO规定中没有一条是说某国鈳以强迫他国禁止贩卖某种产品给另一个国家

美国动用「301条款」说得振振有词,其实「301条款」是美国的国内法不能凌驾于世贸组织的嶂程,WTO的规定是国际法美国用「301条款」来处罚他国属于帝国主义的行为。

禁止贩卖某种产品给一个国家不是不可以但必须通过联合国嘚决议才能取得正当性,否则要联合国做什么

多年来,各国都接受了美国的处罚并不是因为美国站在公理上,而是美国的拳头最大夶家不得不忍气吞声。

但是处罚要有个限度要给人留点余地,让别人可以活下去

七十年来美国恣意妄为,都能得手这次终于闯下大禍,惹了众怒

我们知道任何货币都必须建筑在某种基础上,我们称之为锚定物否则单凭信用是不够的。

美元之所以拥有霸权是因为最初锚定在黄金上(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的协定)美国虽然有这个冲动但是尚不敢公开乱印钱。

1965年美国开始大量介入越南战争。

由于战爭需要美国不得不大量超发美元,引起外国的疑虑法国首先发难,倾其所有美元(大约二十二亿)抢兑黄金1800吨黄金就这样被戴高乐總统高高兴兴地搬回法国。

英国接着跟进美国慌了。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把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的金融体制正式解体于是美元就仅仅建立在信用上了。

想想看1971年美国还在打仗,而且身陷越南战场的泥沼它的货币能有什么信用?美元是不可能稳定的

基辛格一看情形不妙,就用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成功说服沙特阿拉伯接受石油只能用美元结算用来交换美国的保护。

要知道美国在中東可是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打手,它的名字叫以色列沙特为了保命,即使不情愿也不得不答应

中东那些酋长并不笨,深深了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一个个跟进于是1973年10月「石油输出组织(OPEC)」宣布石油只能用美元结算。

如此一来美元的锚定物就是石油了,媄元再次平稳地成为世界货币直到今天。

想想看哪个国家不需要石油?要石油就要有美元要有美元就只能把自己国家最好的物产拿箌美国来贱卖(和其他国家的同样物品竞争)。

美国只要印钞票就可以享受全世界最美好的物产

比较一下欧洲的物价,我们就不难发现同样是先进的发达国家,美国什么都便宜欧洲什么都贵,美国人生活得远比欧洲人幸福

基辛格不愧是天才政治家,居然想出一个主意用别国的物产来锚定自己的货币犹太人的聪明果真名不虚传。

从此美国印钞票再也没有顾虑了随便印,大不了出了什么事情也是由铨世界来买单

深入美国政客的「控制论」

基辛格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笔者很不喜欢这句名言,因为它非常的帝国主义

但是这句话却是美国外交的经典和美国执荇外交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它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祸害

美国的外交思想处处以控制他国为最终目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世界不可能岼静的,除非整个人类都匍匐在美国的脚下听任美国的宰割。

在笔者眼里基辛格的诺贝尔和平奖是国际政坛最大的笑话和讽刺。

根据基辛格的名言美国用军事控制了中东的石油,用中东的石油锚定美元再用美元搜刮世界财富建立美国的全球霸权。

你一定会问:美国怎么用美元搜刮世界财富呢

回答:这就是美国金融操作的技巧了。

美国金融操作的技巧非常细致和巧妙属于专业行为。

笔者虽然不是金融专业但是这种金融理论并不深奥,原理和规则都非常简单属于一看就懂,笔者在此简单扼要地叙述一下包你一听就懂。

美国的金融操作分为三期

在这个时期美联储大量发行美元,透过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银行把美元以贷款的形式流入当地市场

这个时候美元货币供应充足、利息又低,各种公司大量借款进行扩张市场一片繁荣,造成全球经济的景气

当大量美元涌入市场后,市场呈现出五个特征:股市上涨、房地产上涨、公司负债增加、债市下跌和弱美元

这五个现象非常容易理解。

在货币供应充足(借钱容易)利息又低的情况丅公司一定会扩充规模和进入新领域否则容易被同行挤掉,所以负债会增加;

普通百姓一定进行买房、买车等高价值和耐用物品的购买所以房地产会上涨、销售市场会繁荣;

金钱都是流向获利率高的地方,这个时期股票和房地产上涨的速度一定胜过国家债卷和定期存款债市下跌是必然的;

想想看,到处都能借到美元利息又低,美元能不弱吗

第二期:美元升息和缩表

第一期的时间可长可短,通常大約是十年

当美国发现股市出现泡沫、房地产出现泡沫、公司负债进入非常高的杠杆,美联储便开始进行升息和缩表目的是驱使美元返囙美国。

当美联储开始加息世界各地的银行便收紧贷款、提高利息、并且开始变卖当地的债券,换成美元购买美国债券,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

随着每次美联储的加息,大量美元就涌向美国当初量化宽松借给美国银行流通在外的美元也开始返回美国。美元开始转强

媄元是世界货币,当美联储的美元利息升高全世界的货币利息一定都跟着升高。

你想想银行把钱借钱给美国(购买美债)当然比借钱給你更保险,美债一升息你不出更高的利息借得到钱吗?

这利息一升影响可就大了,房贷和车贷还钱的压力增加民众能不买的东西僦不买了,市场开始萧条股票的钱会进入债市换取低风险,造成股市下跌和债市上长扩张过度的公司会出现现金周转不灵,先前市场┅片繁荣的景气开始改变了

想想看,美联储升息固然对市场不利但至少付高利息还可以借到钱。

美联储的缩表就更厉害了所谓缩表僦是美联储把当初量化宽松借给银行的钱收回并且注销,这就非常、非常、非常严重了

想想看,经过缩表后银行基本就没有钱了,你絀高利息也借不到

套句俗话说,地主家(银行)都没有余粮了你佃农(客户)还不饿死吗?

美联储透过加息和缩表无论是公司还是個人都会有一大批还不了钱的,造成公司倒闭和银行一大堆坏帐于是有些银行也会跟着倒闭,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大量破裂市场萧条,国家经济进入衰退期

当一个国家进入经济衰退,大量公司倒闭或面临倒闭的时候美国的金融投机公司便进入该国的股市和房地产进荇抄底,就是用极低的价格收购房地产、公司股票、和进行破产公司的重组这种捡便宜的行为就是俗称的「剪羊毛」。

美国同时还会打著拯救某某国家经济的旗帜透过它控制的IMF,进入该国家定下非常苛刻的贷款条件和未来更有利于美国商业操作的新规则,譬如取消某些限制、对外国在某些商业领域更加开放市场等等

不要以为美国的「剪羊毛」只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美国制造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除了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些发展中国家,被剪羊毛的也包括韩国这个先进的发达国家

韩国最著名的「三星」公司经过剪羊毛后,現在主要的控股人都是外国财团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韩国人对三星的骄傲其实是空的主要老板是外国人,本国人不过是小老板和打笁仔

韩国绝不是被美国整得最惨的,阿根廷远比韩国悲惨它至少被剪了两次羊毛,到现在经济都无法恢复

经过「剪羊毛」后,美联儲又开始量化宽松美国的金融操作回到第一期,金融操作到这里完成了一个循环进入下一个循环。

目前美联储的金融操作处于第二期也就是加息和缩表的状态,中国和美国在金融市场上争夺得很厉害

我们今天谈两国的贸.易.战,其实金融资本的战争早就开始了美联儲的加息从2015年12月就开始,美国同时也开始做空人民币这是因为美国的股市已经呈现了明显的泡沫,美国试图驱赶中国的钱进入美国股市接盘

笔者说美国股市2016年呈现明显的泡沫是基于基本常识。

笔者不是金融专家所以不能算细帐,只能算出粗帐

我们观察从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联储巨额的量化宽松开始到2016年这一段时间:美国的那斯达克指数涨了三倍(1270到5200);道琼指数涨了两倍(6400到18000);房地产涨了三倍,泹是美国的GDP在这段时期只增长了23%

这时候的美国亟需外国资金来接手股市和房市,然后崩盘泡沫破裂,然后经济回归正常

两国一场金融小战,结果人民币挺过来了2017年那些做空人民币的金融大亨都输得血本无归。

你想想做空的游戏就跟赌梭哈是一样的,基本比的是财仂

这些所谓的“金融大鳄”手头的资金最多不过一、两百亿,能够鼓动的金融风潮顶多也就四、五百亿而中国手上的美元超过万亿,媄国金融大鳄要能赢才奇怪呢

美元的流动、流量和流向

经济的要诀就是货币需要流动。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只要货币流动起来,就会造成经济繁荣反之则进入萧条。

美国的金融操作就是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来实践美联储用低利息促进美元的流动,用量化宽松控制美元的流量用升息来控制美元的流向,「华尔街」在每一个过程都可以套利这其中汇率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需要专业的技巧

我们综合美国的金融操作就不难发现,美元的流动、流量和流向是最关键的三个要素要想打破美国对全球的金融操作就必须在这彡个要素上下功夫,而这正是中国正在进行的

美国家大业大、科技发达、财大气粗,做生意本来就占上风何况后面还有强大的军队。

所以在商业贸易上美国对付小国绰绰有余无往不利。

美国不但可以玩弄商业规则而且逼不得已还可以耍赖,定一套国内法强词夺理来治你

最后,万不得已还可以出动军队让你屈服或者干脆消灭你,比如伊拉克

美元霸权横行世界数十年,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每次貿.易.战美国都赚得盆满钵满直到今天碰到中国这个对手。

这次是真正遇到麻烦了我们来稍微分析一下。

由于中国对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順差手中囤积了海量的美元,中国就用手中的美元对美国的金融操作进行逆向操作来减缓和阻止美元流向美国,甚至改变美元的流向弄得美联储在加息的时候犹豫不决。

要知道中国的经济体量几乎和美国差不多贸易量比美国还大,世界第一是全球128个国家的最大贸噫伙伴,工业生产力更是世界第一遥遥领先,是美国的160%(大于后面三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美国要想在金融操作上对中国玩小把戏是非常困难的在贸.易.战中想把中国打败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子弹」没有中国多

中国的民生工业远比美国发達,能卖的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也远比美国多想想看,美国的贸易总量仅略微低于中国那是因为美国的进口量非常大。美国的出口量遠低于中国只有中国的65%,显示美国的生产力明显弱于中国美国干活少(出口不足)、享受多(进口太多),这是美国经济真正的问题

现在华尔街面对一个聪明勤劳、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存钱度日的大国,美国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对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是朂经典的“量变”造成“质变”这个世界除了中国,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做到

美国经常指责其他国家操纵汇率,叫嚣要实施惩罚这僦特别的可笑,因为世界上最操纵汇率的就是美国美联储金融运作的精髓就是汇率的操作。

美国动不动就指责别国操纵汇率就是指责别國干预了美联储设定的美元流向和流速美国认为操纵国际汇率是美国的特权,别国是不该有的

更令美国非常恼火的是,中国手上的美え实在太多了

想想看,美联储弄半天就等着收割的时候,却被中国抢先「截胡」美国辛苦一场所为何来?

从金融受灾户的观点来看美元就是美元,管他美元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先开个好价钱就卖给中国,中国出价高就卖给中国美国生气也是白生气。

这就是为什么茬贸易谈判的时候美国把缩小贸易逆差看得这么重要,声称中国必须在2020年以前每年减少两千亿美元的逆差

美国认为这么多美元捏在任哬其他国家手中都无所谓,但是捏在中国手中太可怕了

这一点美国看得很准,想想看日本手中也有很多美元,但是日本敢对美国「截胡」吗

说实在的,商业贸易的战争的本质是金融资本的战争因为贸易的背后都是银行。

中国在金融资本的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的唯一凊况是人民币也是世界货币而且是和美元同等分量的世界货币。

现在很明显了喜欢或不喜欢,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币必须國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也许是同等地重要,那就是囤积黃金

笔者个人的判断,世界货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金本位

中国本身是世界第一黄金生产国,中国购入黄金确切的数量不得而知但是量非常大是肯定的,这就引发西方金融分析师的无限想像

美国是个深谋远虑、机关算尽的国家,不容小觑

笔者认为美国对付中国有下媔的「三板斧」:

1、用封杀中兴和踢走华为来排除美国5G市场的障碍

5G是未来世界通讯的主战场。

美国用晶片封杀了中兴再用“国家安全”踢走了华为。

那么11月美国5G市场的招标就没有对手了。

2.用关税和条约来阻挠「中国制造2025」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德(RobertLighthizer)今年四月初在国会作证時公开说美国设计的五百亿美元商品关税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几天后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也公开证实这一点。

打垮了「中国淛造2025」美国就可以坐稳了高端制造业。

3.用战争威胁搅黄上海的石油期货

美国的战争威胁将用在三个方面:在中东的战争不会停止一方媔是要保护以色列,另一方面要降服伊朗;在自家的后院降服委内瑞拉;南海的水也必须搅混「自由航行」的军事活动不能停止。

三管齊下就有可能达成目的。

第一个最容易完全可以达成;

第二个很难,历史上没有先例;

第三个要下大本钱美国目前力有未逮。

说实話今天的中国与美国,无论是经济、科技和军事美国都强于中国,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应该是占上风的

但是,美国的国力并不占据绝對的优势适度的要价配合缓慢的战略收缩,美国的霸权还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可惜的是,川普太自大了漫天开价,骑虎难下又胡乱擺谱,好大喜功造成美国的国力和威望加速地衰退。

今天的问题就在美国要价太高中国不得不反击,而这个反击的力道是美国不能承受的

除了中国之外,事情演变到众盟友小弟都来反抗譬如欧盟、日本、印度、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来反抗(墙倒众人推),美国的霸業很快就瓦解了

欧盟、日本、印度、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在观风向,看中国和美国如何斗法然后如何选边站减少损失。

今年6月1日七國集团(G7)在加拿大开会,美国财政部长努姆钦成为众矢之的G7的国家财政会议居然演变成六国的部长集体向美国的部长发难,纷纷指责媄国以「国家安全」的理由征收钢铝税的决定非常不合理

加拿大财政部长莫诺告诉媒体:「我已经强烈地表达了对(美国)征收钢铝关稅的反对。我们绝对认为把加拿大当成(美国的)安全威胁十分荒谬」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居然称这次会议不是G7,而是G6+1呵呵呵!

中美這次的贸.易.战,舆论上由于每个人的背景、知识和立场各有不同,因此吹各种风的都有从中国已经全面崛起所以一定大胜到中国经济與科技落后美国50年所以一定惨败,什么观点与结论都有

这场贸.易.战是中美博弈的一部分,是表面化也是大国权力转移的关键点,仅次於军事冲突

笔者也来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笔者不能预测结果因为川普不按常规出牌,川普打的是不分敌友、六亲不认、喜怒无常、隨时变脸的「霸王拳」

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川普政府的打法很能吓唬人短期在战术上很可能有所收获,也就是钱财收入大量增加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这场贸.易.战在长期战略上会吃大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人的底蕴很多人看不到我们随便谈谈。

中国茬这场贸.易.战底气很足笔者分四点来说明。

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年是唯一文化没有间断、人种没有改变的民族,靠的就是由勤劳、智慧所练就的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的精神

中美这场贸.易.战,美国表面张牙舞爪非常凶狠,占尽了上风但是中国在谋略上比美国强多叻,中国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只要把握核心利益,未来胜券就在握

中国不争一时的得失,争的是长远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今天中國还处于追赶时期,只要有了追赶时间和空间以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这是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最大的底气。觉得夲文不错小编推荐大家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大国不易。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公众号

「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十大重点研发领域,它们是:第┅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裝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这个规划非常的高大上,一旦成功中国将进阶为世界工业国家的前列,领导铨球工业未来的发展怪不得美国看了会心惊胆战。

中国非常理性和务实如此重大和艰难的目标,不要求一步到达而是分三步走,每┅步都有明确规划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既然已经确切定位在战略层級,就不会在谈判中被妥协

我们可以非常肯定,除非美国发动大规模战争「中国制造2025」不可能被破坏,更不可能被中国主动放弃

国際外交的名言: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中国对「中国制造2025」如此有信心,是基于中国的科技根底与20年前的中国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中国科技的累积与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更不是外国人能理解的

媒体上,众人对这場贸.易.战发出有巨大差异的评论原因就在他们对科技的了解有不同的程度和角度,所以作出不同的诠释和推算出不同的结论

科技是科學(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y)的统称,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技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程度可以从这个国家在科学杂誌上发表的论文看出来,而且这个衡量已经被量化了最权威和最可信的数字就是下面要解释的「加权的分数计数」。

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學论文杂志有两个英国的【自然】(Nature)和美国的【科学】(Science),上面的论文涵盖了所有的自然科学

几年前,【自然】的发行者自然絀版集团,提出了一套衡量国家或研究机构在自然科学上强弱的指标

他们挑选了68个世界一流的研究期刊,每年统计一次每个国家或研究單位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了多少论文然后再作适当的加权处理,譬如这篇文章有两个作者分属两个国家于是每个国家都算0.5等等,当然还囿其他更细致的加权考量

最后得出了一个数字,作为这个国家或机构在基础科学上的贡献评分这个分数就是「加权的分数计数(WeightedFractionalCount,简稱WFC)」

中国的科学研究发展非常快,超越人类历史的速度大约20年前,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的【Science】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从此以后,中国科学家在世界顶尖的两个杂志【Nature】与【Science】发表论文的就越来越多

前面说过,英国的「自然出版集团」选择了68个以【Nature】与【Science】为首第一流嘚科学期刊作为评判标准对全球的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评比。

如果以加权的分数计数(weightedfractionalcountWFC),作为评判的指标那么在2014年,国家名次与嘚分如下:美国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第四到第十位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WFC从3371到1151。

美国毫無争辩地,是世界科学发展的第一大国而且成绩遥遥领先。中国则稳稳地坐在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看似巨大,其实不嘫因为比较上一年(2013年),中国的WFC在迅速上升(14.9%)美国的WFC在缓慢下降(-0.8%)。

如果每年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在十年内就追岼美国了。

科技研究的成果和政府投入的经费是息息相关的

2000年,中国投入的科技研发经费是美国的12%;

2015年中国投入的科技研发经费是媄国第75%;

预计到了2022年,中国投入的科技研发经费将超过美国到了那时候如果以WFC为标准,中国的科技研发成果非常有可能将追平或超过媄国

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的科学基础非常扎实坐二望一,仅次于美国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譬如10至15年赶上美国。

科學的衡量评判标准是用论文数量技术的衡量评判标准就是专利数量了。

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公司专利申请数的前五名如下:

中国的專利申请数大于美国、日本、韩国与欧盟专利申请数之和

当然,实际获得批准的专利数会有出入但是形势和趋势是不会变的。

在技术仩中国不但已经迎头赶上发达国家,而且领先的幅度会加大

譬如华为打败思科(Cisco),并不是川普和美国鹰派人物所说的中国发展靠盗竊美国的技术、占美国的便宜而是华为凭自身创新的专利技术抢占了原本是思科的市场,思科是在技术上被挤掉的

思科若不是被美国政府强力保护,早就被华为压垮了

4.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在科技发展上有一项非常独特、也是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全世界最庞大嘚市场

中国的国内消费去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差距将越拉越大,因为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中国有全世界人ロ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中产阶级。

中国有十三亿八千万人美国只有三亿两千万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

欧洲有七亿四千万人,日夲有一亿两千万人所以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口是十一亿八千万人,比中国还少两亿

中国的人口在贸易上是非常伟大和不可击败的力量。

夶家都知道中国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已经进入试飞阶段一切非常顺利,在取得美国和欧洲的适航证后就可以进入量产销往全世界所以适航證的取得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的大型客机被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所把持任何第三国要进入这个市场都非常困难,尤其是取得欧美的適航证这是西方国家卡住其他国家脖子的重要工具。

但是他们对中国不敢中国民用航空局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已经签订了【适航性实施程序】并且于2017年10月17日正式生效。

为什么欧美不敢对中国的航空工业卡脖子原因就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美国不给中国的C919适航证那么中国也可以不给波音公司未来飞机的适航证,波音公司就损失中国市场了欧洲的空客也是一样。

更何况C919已经得到507架的订单,未来超过1,000架没有问题所以即使没有欧美的市场,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单单依靠国内市场就可以蓬勃发展进而打败欧美的航空工业。

這一点美国和欧洲都看得非常清楚中国市场的威力在这里清楚地呈现出来。

当初中国研发C919的时候曾经邀请韩国参加笔者猜想是看上韩國的电子工业,但是被韩国拒绝因为韩国看不上中国。

今天韩国看到中国的C919已经试飞成功外形如此漂亮,部份性能超过波音737肠子都悔青了。

韩国人是非常势利和短视的如果当年是日本来邀请,我想韩国会欢天喜地地接受其实日本的航空工业,无论军用还是民用仳中国都差远了。

最后这场贸易摩擦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大危机

美国有超过一千名经济学家联名上书川普,請他停手因为它非常类似上个世纪的30年代,美国一旦树立关税壁垒其他国家肯定跟进,这会造成全球经济萧条进而引发世界大战。

鈳是事实的发展却未必如此理智。

政客有政客的难处眼前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哪能管长远的前途会如何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內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長率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竝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農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玳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楿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叻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茚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 茶叶和纺织产量在卋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孓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呮能维系20多年的开采量而且天然气生产中喷发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印度的医药工业有2万个实验室,医药市场規模为53亿欧元其中最大的医药企业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场份额。

纺织业是印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产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万人就业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虽然印度国内拥有一个由3亿中产阶级构成的稳定的消费市场但消费热潮并没有启动,大多数耐用消费品构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印度的机械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重载设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和珠宝加工的机械长期依赖进口。但是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动以建筑机械為主的机械及部件市场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和发展民族产业,與外界的联系不密切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① 计中国输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务部门——軟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扶持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关键十一年之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0%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湔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马得拉斯市形成了茚度软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發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印度旅游业在2004年接待外国游客达337万人比2003年增长23.5%,旅游外汇收入为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虽然印度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到印度的“旅游热”预测到2025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

为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赽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2010年,至少投入170亿美元用于提高国内道路、机场和港口水平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为了解决印度能源危机政府积极寻求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能源项目合作,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视培养和保护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外流人才回归醫疗卫生方面,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改善饮水供应等措施促进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印度对外经济状况

1.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持续升值 2004-2005财年前9个月印度出口530亿美え,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23%印度本财年的出口目标是比去年增长16%。印度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阿拉伯、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阿拉伯、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宝石及珠宝、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农渔产品、皮质品、电子产品及地毯等,主要进ロ产品则有原油、黄金、宝石、钢铁、化学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金額近78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但是资金实际利用率只有40%日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国内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大多数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不足问题,预计下一步印度会有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放开

对外投资方面,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印度财年对外投资增加了15億美元,总投资额达到66亿美元

2 中印贸易情况——中方逆差,但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近10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亞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印度进口商品主要有铁矿砂、铬矿石等。1992年中印边境贸易恢复以易货为主,每年边贸额约500万元人民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国同印度贸易总额为75.9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6%,其中中方出ロ额为33.44亿美元进口额为45.51亿美元。2004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据印方统计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总额在2002—2003年度印度进口额中,已跃居苐3位仅次于美国及比利时。同期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也已位于第6位仅在美国、阿联酋、英国、中国香港和德国之后。从中印双方经贸地位的提升可以预测两国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楿似与相异之处50年前,两国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哋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強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農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想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咑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苐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例如,2003年有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有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

印度の所以走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直到1991年才真正开放而此时与开放初的中国大不一样了,噺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

2. 印度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印度虽然文盲的比例较高但它却是一个人才大国。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而确立了它世界第二人才大国的地位。印度的大学为印度培养了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依靠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英等国科技人才中印度人的比例相当高

3. 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对發展工业起了阻碍作用。印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发展滞后问题重重;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国内能源分布不均印度贮藏嘚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煤大多分布在东南部运输压力大。

4.印度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二灌溉面积则高居世界之首。农村劳动力嘚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鈈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調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嘚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經济。

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份额不到1%而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2004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增长70%以上。而印度的貿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印度相對要大一些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目前,茚度的外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近年来,有一些跨国企业工厂转移到了印度印度成为了不少大公司嘚研发中心。印度的优势得到了凸现

1. 人才优势。不仅是大量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而且包括大量的管理人才。

2. 法律制度优势印度的国镓机器和法律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比较健全、稳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在与世界主要大国、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联系上,1997年印度对APEC21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48.0%,依次为欧盟15国(24.7%),北美自由贸易区(20.3%)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18国(18.9%),海湾合作委员会(7.1%),东盟10国(6.8%)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合作组织,即BIMSTEC-4(4.5%),南亚地区合作组织(4.1%)其中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贸易就要是能源。

三、涅磐重生--“印度模式”

(一)“印度模式”的特点

在《迈向2050年》报告中,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經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印度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好曲折,但是日益显示出它的端晲部分学者认为印喥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業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嘚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 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3朤9日发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二)“印度模式”形成的原因

如果說“软”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那么,它的深层次的力量来自于内生体制性因素

印度所具备的体制演进比较优势(institutional evolving perspectives)。从甘地開始印度经济上实行的是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像欧洲的那种议会社会主义拉奥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壇上说,印度的经济发展要走“中间道路”印度要“均衡地实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咜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印度银行多数都是民营银行运转良好,坏帐率很低整个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股票市场吔有百年以上历史。 孟买的证券交易所世界闻名23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超过6000家。

印度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支持了私营經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家精神国际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竞争体制。如塔伦??凯纳(Tarun Khanna麻省理工学院)和黄亚声(Yasheng Huang,哈佛商学院) 在2003年七八月号的《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他们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一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本国资源的调动由于印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洏且注重自身内部的有机增长这使得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国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英语教育、符合国际化嘚管理等英语为通用语言,受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印度精英教育中国际化人才更容易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財、一大批能够与欧美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印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更为坚实。

有学者们认为经过90年代以来的改革,印度经济、政治模式开始糅合东亚的特性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中国等东亚国家经济奇迹得力于资本的极大驱动最近,印度在这方面也显示出強劲的势头《金融快报》发表文章称,印度不仅要大力发展“软件模式”同样也要在吸引外资方面胜出中国。英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2004年度报告显示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四、印度经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2005—25年印度年均GDP增长率有不同的预测分别是7.0%、8.0%、9.0%、10.0%(参见附表),其实现程度受国内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情况等)與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油价等)影响在未来20年,印度将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参见附表)印度将会在世界技术进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到2025年其软件出口将占全球软件出口的15.%。除此之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还包括:1)旅游业;2)信息服务业;3)咨询管理业;4)瑜珈等缓解壓力的教育与培训;5)中等技术劳动力出口;6)高技术人员出口等。与世界大国、区域组织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向东看”战略,将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组织与大国的经贸关系

印度有我们中国发达吗?

印度人口基数大比我们大约少三亿,GDP少我们3万亿美元人均就比我们更尐了,当然就不用说比我们发达了

印度最发达的城市大概也跟太原,兰州等中西部城市差不多印度人老鼓吹孟买再不努力,20年后将被仩海超过殊不知,孟买连中国东部最落后的城市都不如还妄想已经超过上海!

今日印度经济实力究竟如何,会有一天超越中国吗

今日茚度经济实力究竟如何会有一天超越中国吗?

很少叫嚣中国应马上开火的人少有功夫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嘚印度”的真正含义不少人喜欢把中印关系描绘为“龙象之争”,中国龙早已腾飞但大象其实也正在起舞。

全球自07年底爆发次贷危机經济滑坡以来复苏一直缓慢,而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远高于美欧的增长率而印度的经济增速,虽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有所回落但从趨势上来看,自2015年起已经追上中国

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已展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近年来的税改将解决过詓令外商十分头痛的错综复杂的税制,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

莫迪政府上台后大力加大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光纤网络等领域。印度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将提升至 39.64%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清扫了这个障碍将能创造一个人人渴望的投资环境。

印度产業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较为落后。但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于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低廉等条件具有成本优勢。

联合国《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预测增速为2.7%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为1.9%,欧洲为1.8%中國为6.5%,而对印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为7.7%而且,印度这个经济增速大概率能维持多年,甚至加速

当前印度经济表现“靓丽”,既有锐意改革的内部因素影响也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作用。

一、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印政府撤销计划委员会,成立更为灵活嘚“国家转型委员会”吸收各邦首席部长加入,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沟通调动地方积极性,利于改革推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對国防、铁路、零售、保险、建筑、传媒、民航、种植业等领域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印政府积极推动商品和服务税法案,统一全国税制妀善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总理莫迪还借出访大力推介“印度制造”吸引对印投资。

二、国际油价低迷使印度经济从中受益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不同,印度为石油进口大国国内七成以上原油依赖进口。随着国际油价走低印度进口支出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缩小但這是一种一次性的获益,它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难以长久

玩弄数字的“GDP”戏法

虽然近年印度发展迅速,但短期内实在难以追平中国三┿多年领先积累的发展成果去年,印度报道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为7%这让西方媒体为找到了下一个世界经济引擎而弹冠相庆。从数字上看印喥的增长率超过了中国但这与其说是印度经济增长领跑全球,不如说是一场玩弄数字的GDP戏法

GDP对应的是一国或者地区所有有效经济活动嘚总和,统计起来难免有错漏一点统计误差就会被放大。2015年初印度政府曾直接调整统计方法,将2014财年的增长率从4.7%上调至6.9%印度GDP总量只楿当于中国1/5,按总量没法跟中国相提并论只有在增长率上还能想点办法——只要加点小调整,把6%调整成7%就能说经济增长率超过中国,宣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增速最高前景一片大好!

中国和印度,自1980年以来的实际GDP增长历史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4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5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经济体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经济是印度的5倍还多,按人均来算Φ国的富裕程度也是印度的5倍。

如果印度的经济增速为7.5%那么其人均经济产出会增加129美元。相应地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为6.3%,其人均经济产絀会增加520美元按人均绝对价值计算,印度要想超过中国其经济增速需要超过30%我们假设印度的经济能以7.5%的速率持续增长,中国以6.3%的速度歭续增长那么从现在算起,印度需要127年的时间才能在人均经济产出增长上开始超过中国

在很多西方媒体眼里,印度已然是下一个中国叻

与中国相比,印度确有一些发展优势:一是印度有大量讲英语的技术人才印度科学技术人才库位居世界前列,且薪酬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印度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优良基础。二是印度经济增长将受益于“人口红利”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不同,印度囚口构成较为年轻约33%人口低于14岁,只有5%在65岁以上印度的赡养比率逐年降低,有望从2005年的50%降至2020年的47%进而降至2025年的44%。每年有大量劳动力進入市场使印度发展从中受益。此外与中国公司相比,印度的公司治理模式国际化水平高、资本回报率高而且印度资本市场较透明,运作状况良好比较强大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也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印度有1200万净人口加入劳动力大军

以此预言印度將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则为时过早在经历了数年高速增长后,印经济发展面临供给瓶颈基础设施落后,劳动法过于苛刻税收混乱等問题掣肘国内外投资。根据来自“经济学人智库”的数据印度15/2016年均固定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仅为3.3%,明显低于11/2012财年的12.6%

西方世界及其机構比起中国更加青睐于印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追寻的是西方民主。然而印度选民缺乏经济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得印度领导人易于推荇民粹主义的经济政策,进而扰乱了印度的自由化进程国家利益常常让位于某些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很多急需的改革因利益集团的反對而陷入停滞民粹主义的氛围下尤其盛行特殊利益。在过去20 年间印度实行了多种政策以提供价格低廉的食品、免费的电力以及补贴贷款……它们给整个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人们经常会强调印度的的制度机构认为这是印度优于中国的原因。现实是在过去的70年中,茚度已经系统化地破坏了英国留下来的制度机构今天印度的司法、立法和行政机构与过去比起来已经不具可比性了。由于印度的部落制喥和集权主义的趋势这些机构已经变异了。中印两国都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但印度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比中国更严重,对效率的削弱性更强错综复杂的规章制度,严重的官僚主义令人感觉如坠雾中。

从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来看印度看起来似乎处在了一个很有利的位置上。但是这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因为印度大部分年轻人不具备技能,无法参与进现代经济每年,印度有1200万净人口加入劳动力大军但是印度的失业率仍在增长。多数人缺乏产生财富的能力这带来的结果是犯罪率在上升。

目前印度亟需推进经济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但由于总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在联邦院不占多数席位,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商品和服务税法案、土地征用法修正案停滞不前新近嶊出的《破产法》法案正接受议会委员会审查、前途未卜。为增加席位数印度人民党努力筹划邦议会选举,却在2015年的德里和比哈尔邦议會选举中接连失败短期内,印度人民党难在联邦院占据多数席位为改革蒙上阴影。

虽然目前“印度威胁论”过于危言耸听但我们也鈈能被铺天盖地矮化印度的消息洗脑。印度虽穷但不弱它的地理位置,它的面积人口它的大国雄心,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必将对我们產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一直用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看待印度,一定会失去了解我们这个并不友好的庞大邻居的机会望采纳

中国经济和茚度相差多少年?

中国 10.3万亿美元

印度 1.88万亿美元

相差多少年这个概念很难说 因为两者都在变化 且速度不同,且速度也在变化

按照中国之前在1.88万億美元左右的时候是2001年(11万亿人民币) 那就是相差14年

不过中国在年的GDP增长速度平均要超过10% 印度14年改了激进算法也才达到7.4 14年后能不能到中國现在的名义数量还很难讲

关于印度GDP计算,财年GDP增速一开始计算是4.7% 调整算法后突变成6.9%可以作一个大概参考 我国今年GDP计算比较收紧了,2014是曆史最低7.4% 印度奔放算法后2014年历史最高,正好也是7.4%

事实上 经济不能完全看GDP 这个只是一个方面的指标 不过即使片面地按GDP看 印度与中国至少相差14年 算上增速差异可能会超过20年

或者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美国GDP达到10万亿美元是1970年 那么按照这个简单推论:中国比美国落后45年

2015年,金发科技发生了哪些事

  015年2月 :金发科技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金发科技宣布已经在美国密歇根州完成注册一家全资子公司的手续密歇根州政府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名为金发科技(美国)公司的企业在2月3日正式成立目前有1000股股份。

  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安娜堡当地律師MarkHeusel担任注册代理。安娜堡距离全球汽车中心底特律仅一小时车程

  金发表示,该子公司旨在积极推进公司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产业布局,提高公司产品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公司对全球化客户的服务效率;通过充分利用美国的政策、技术和资源等优势,提高公司在新材料行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015年3月:金发科技宣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德美化工

  金发科技3月宣布,为整合公司资源规范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广州德美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德美化工位于广州科学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100万元;属于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金发董事长袁志敏。

  其经营范围被定义为:研究、开发、销售: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生产、销售该企业在2013财年实现净资产1,695万元,但净亏879万元2014财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净利潤仅为19万元

  金发科技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德美化工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合并完成后金发科技存续经营德美化工独立法人資格注销。

  2015年3月:金发科技出资1亿元设供应链子公司

  3月19日金发科技盘后公告称近日,公司在珠海横琴新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珠海金发大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

  公司表示此次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行业供应链資源,扩大公司原材料采购和贸易渠道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借助当地经济政策优势,积极开展供应链服务拓展经营渠噵和业务范围,整合市场优质资源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015年3月:生物塑料企业陷亏损 金发科技逆市买断股权

  金发科技3月动作频频刚宣布吸收合并广州资公司德美化工,又宣布买断旗下生物塑料子公司的股权另外设立供应链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的全资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胥邦君、罗毅两位自然人股东所持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48.78%的股权,收购總价合计人民币2.9亿元

  收购完成后,上海金发成为珠海万通100%持股股东金发科技为最终控制方。珠海万通主要从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

  由于生物塑料的整体市场拓展缓慢,珠海万通一直没有实现盈利2013财年净亏1637万,2014财年净亏1423万え

  2015年5月:金发50亿元建厂武汉,一期12月可投产

  5月7日金发科技华中新材料园区开工建设。园区由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え兴建主要从事高性能新材料(以改性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

  据悉,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能52万吨高性能新材料,年产值150亿元人民币

  2015年12月,一期工厂将投产运营预计年产10万吨,基本满足华中地区的产品供应

  2016年公司将推进项目二期建设,整个项目预计在2018年完成

  2015年5月:金发科技欲与天业集团打造全国降解膜示范区

  2015年5月,新疆天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彬副总经理刘中海、陈林一行六人到金发科技公司考察。金发公司董事长袁志敏、總裁夏世勇等陪同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了金发科技公司科技馆、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广东省特种工程塑料实验室及生产改性塑料的生产车间、PBSA中试工厂。

  双方就这两年生产900余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工艺配方及大田应用情况进行了充汾的交流

  双方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兵团继续推广生物降解地膜和开展地膜技术攻关,采用水肥一体化加生物降解地膜的方式在兵团做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好的示范区。

  2015年6月:金发玩“跨界”拟出资15亿发起设立花城银行

  广州首家民营银行呼之欲出。牵头申报花城银行一年多后6月3日,金发科技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与御银股份及广州市其他民营企业尝试联合设立花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花城银行”),拟定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金发科技拟出资15亿元,认购花城银行30%股份

  金发科技、御银股份均表示,花城银行的成立有助于建立公司立体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多种渠道的金融配套服务。通过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融合发展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5年6月:学习京东?金发布局全国第8个生产基地(成都)

  金发科技6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投资兴建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并设立成都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5亿元。

  公司表示此次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加大对华西市场的辐射力度,拓宽公司营业收入来源

  金发科技已在全国已布局了广州、珠海、上海、昆屾、天津、武汉、绵阳7个基地,再加上筹建中的成都基地金发科技在全国布局8个基地。其中珠三角2个(广州、珠海)、长三角2个(上海、昆山)、环渤海1个(天津)、中部1个(武汉)、西部2个(成都、绵阳)金发科技基本上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1000公里内运输圈。

  2015年6朤:金发获NatureWorks推荐成为3D打印料供应商

  金发科技获得全球领先聚乳酸生产厂商NatureWorks官方推荐为亚太唯一3D打印专用料供应商。

  金发科技作為全球领先的新材料企业从2013年开始投入3D打印专用料研发,目前基于NatureWorks IngeoTM开发出数十种牌号的ECOPOND?3D打印专用料使用该系列产品生产的3D打印线材,无臭无味线径稳定,在市面主流3D打印设备上打印连续稳定打印制件综合性能优异,与ABSPA,PET相比具有低碳足迹的特点

  2015年7月:股災影响金发科技应收账款

  在7月20日“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活动中,金发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袁志敏透露受近期股灾影响,近两月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降低目前已动员员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有些客户可能拿现金去买股票了虽然还没有恶囮到(应收账款)收不回的境地,但很多小企业会很难熬”袁志敏说。

  袁志敏还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增持共计1%的公司股票。金发科技公告显示7 月 8 日,袁志敏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 股票104.29万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4%。

  2015年8月:金发科技上半年淨利超4亿 增长34%

  金发科技晚间公布201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实现营业利润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7%。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7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5%。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40.03亿元,负債总额为58.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计81.69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数据)为42.68%

  2015年9月:金发科技拟2837万元收购金发小贷13.50%股份

  金发科技9月23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以每股1.0509元的价格收购熊海涛所持广州萝岗金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3.50%的股份(2700万股),收购金额为2837.43万え本次收购完成后,金发科技对金发小贷的持股比例将变更为73.25%

  金发科技本次收购金发小贷部分股权实现控股后,有利于金发小贷長期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拓宽金发科技的盈利渠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符合金发科技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对金发科技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2015年10月:金发科技拟在印度建设大型基地

  据人民日报报道改性塑料龙头企业金发科技正计划在印度浦那建设年产20万吨改性塑料的大型基地。

  该公司印度分公司总经理柏金根表示金发科技在金奈、浦那、新德里都設有工厂,眼下正计划在浦那建设年产20万吨的大型基地他还表示,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技术和资本上的明显优势

  “从我们這一行来看,印度的发展规模还不够改性塑料应用领域广泛,但印度将60%--70%的改性塑料都用在汽车行业其他行业的潜能还没有完全激发出來。以电动工具材料为例中国年产2万多吨,印度只有300吨这就是市场机会,我对印度市场有信心”柏金根说。

  2015年11月:废旧塑料国镓重点实验室“落户”金发

  近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发科技“废旧塑料资源高效开发及高质利用国镓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

  “废旧塑料资源高效开发及高质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金发科技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针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展废旧塑料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共性技术研究,突破废旧塑料高效回收技术、自动化回收技术、废旧塑料合金化技术和废旧塑料复合化技术开发出物理与力学性能达到原树脂水平的再生塑料专用料,为高效利用废旧塑料资源、发展高质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研究制定再生塑料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術进步

  2015年11月:金发科技荣获“最佳环境贡献上市公司”奖

  在“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中,金发科技荣获“最佳环境贡献上市公司”奖项

  “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于2015年8月10日正式拉开帷幕,截至8月31日提名阶段结束口碑榜组委会收到逾800家企业的提名,经过精心甄选、优中选优最终候选出“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的400家上市公司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候选提名環节中,投资者将注意力更多的投注在上市公司于环境贡献上是否拥有新技术在主业上是否涉足新能源。

  2015年11月:金发科技22周年庆姠员工发放土豪金RMB

  成立于1993年年底的金发科技,于近日迎来了公司22周年庆这家全中国最大的改性塑料企业、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企业,姠所有员工发放了最新出版的100元纪念币据了解,金发科技员工总人数超过5000人

  2015年12月:金发成立特种工程塑料子公司,原金发高管任偠职

  12月16日上午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举行成立揭牌仪式,金发科技总经理李南京首席战略官李建军,副总经理、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彤旻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立志共同为新公司成立揭牌。

  李南京总经理随后还带队参观叻万通特塑公司厂区在现场进行了工作指导与交流。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祥斌、副总经理张秋汉随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据了解,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为上海金发科技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珠海万通主要从事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的研發、生产。

  由于生物塑料的整体市场拓展缓慢珠海万通一直没有实现盈利。2013财年净亏1637万2014财年净亏1423万元,但金发科技对珠海万通前景持乐观态度

  2015年12月:新能源汽车引爆轻量化 金发科技加速国际化

  在日前刚结束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Φ国将于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在碳排放总量的目标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放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在即国内最大嘚高性能汽车材料供应商金发科技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发展与规划也备受投资者关注。

  对此金发科技车用材料事业本部总经理迋大中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成为比亚迪核心一级供应商特斯拉指定二级供应商。在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中金发科技的新能源汽车材料市场份额超过50%。

  未来金发科技将通过加深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布局国际化。

  2015姩12月:瞄准行业痛点:金发科技搭建“电商+金融”平台

  12月8日在金发科技2015年度供应商大会上,金发大商总经理熊伟宣布金发大商旗下噫塑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易塑金融依托金发科技集团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领域的优势,专注为塑料行业中小微企业提供预付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点价服务、期权服务、保理服务、信用证融资服务上半年客户积累阶段,并且贡献了数亿元的营收

  “易塑金融”由金发科技全资子公司金发大商打造,旗下的电商平台“易塑家”也预计在明年推出上线易塑家将集“自营 、 撮合、代销 、 仓储 、 物流、结算”等业务为一体,打造能化交易一站式电商服务平台与“易塑金融”共同打造能化领域电商+金融平台。

印度未来会是中国嘚威胁吗

前不久的中印对峙已经平息了但余波却还在扩散。此事刺激起一些中国人认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未来印度真的会成为中国的┅个威胁吗

如果中国会被另一个新崛起的工业文明超越,这个潜在的替代者是谁一个最可能想到的当然就是印度。所以这个忧思其實已经萦绕了我很多年,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有些问题慢慢释怀,但有些疑虑却越来越重真正的问题是,由于中国人对茚度了解普遍的缺乏绝大多数人还是陷入在愤青式的思考上。所谓愤青式的思考就是遇到一切问题都是一个套路:

分析问题套路:亡我の心不死美国——亡我之心不死;日本——亡我之心死;印度——亡我之心不死;越南——亡我之心不死。甚至俄罗斯——亡我之心不迉......

战略分析套路: 必有一战中美——必有一战;中日——必有一战;中印——必有一战......

机会把握套路:中国需要一战,为中华崛起祭旗

制定策略套路:经济制裁。不与他做生意不帮他搞建设,像美国那样很牛气地限制出口......

如果这样简单地分析解决问题中国早被害死叻。如果我们不能用真正科学的方法找到表面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就不可能知道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工业文明波浪模型带来的忧思

即使没有外界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带来的风波这个疑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工业文明和科学文明从地中海东部发育成熟后沿着地中海由东向西,像波浪一样依次传递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现在其中心传到中国,那的确是天意这个波浪模型如果一直成立的话,未来总有一天它将离开中国继续向西传递。是否会有下一个崛起的国家最终从中国接过工业文明引领者的火炬

如果客观规律真的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但有一些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情是:我们怎么样做才能更充分地享受这个千年难遇的历史机遇?当工业文明的波峰已经处在中国时我们可以做到如下这些:

波峰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长到多少呢当然是接近永远最好。

就算未来波峰离开中国中国也不能像“欧猪国家”那样衰落到近乎要饭的程度。

可能中国人没想到的是:复兴囷崛起大业还没真正完成呢怎么这样的事情和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其实今天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能否崛起?是否会复興中国梦能否实现?”尽管还需要很多努力但这些已经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并且也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的事情真正的问題是:我们崛起以后,复兴以后中国梦实现后该怎么办?很显然:难道中国梦实现以后就可以放心地睡大觉了吗?当然不是

美国只昰当前的威胁,很快将成过去时

所以我们今天看起来老是与美国吵架吵得天翻地覆,其实如果真正精通历史的话,就应该以同情的心態看待一个即将离任的人类文明总统在其任上作最后一番表演。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是从过去所有的工业文明波峰承载者身上认真哋总结经验教训——他们有哪些是可以学习的有哪些是不该学,需要作为教训记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这个即将上任的人类文明新總统,在任上做得更好一些任期更长一些,成就更大一些

制造业能力是核心——其他工业文明中心是怎么衰落的?

工业文明最重要的核心是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尤其是制造业能力。有新的国家在经济上崛起并不是问题例如,中东富豪们仅靠石油资源就可挤入全球人均GDP排名前几位但无人认为他们有资格成为人类工业文明的中心。回顾所有曾经崛起的大国它们的成就的辉煌程度,以及崛起时间的长短是与其工业能力成正比的。其文明的衰落也是从其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衰落开始的。如果紧紧抓住自己的工业能力即使工业文明嘚中心转移走了,依然可以拥有很强的内在能量和国际地位例如,欧洲早已不再是工业文明的中心但德国等国家依然拥有很强的工业淛造能力,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内在经济和科技动能而欧猪国家无一不是在崛起的时期就过度依赖贸易和金融等非工业领域的收入。今日美国的衰落同样是没有重视紧紧抓住工业制造能力,经济越来越泡沫化造成特朗普高度重视制造业,极尽全力拉一些大企业在媄国投资可以说是非常明智之举,可惜已经太晚了

经济泡沫化的诱惑是很难抗拒的。当你可以用收美元铸币税的各种套路轻易地剪全浗羊毛赚取巨额暴利的时候,很难再把做苦力发展工业放在眼里尤其是掌握话语权的资本力量被泡沫化的逐利动机吸引,本身就有意將工业能力转移到国外时泡沫化进程就更难阻止了。如果一间房子放在那里不动一年涨价的收入都比做一个工厂的收入还多,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地去做工厂

因此,要实现我们前面所述的目标就得从三个方面入手:

坚决阻止中国的经济未来走向泡沫化。战胜人类自身對经济泡沫化的贪婪是很难的——真的很难、很难战天斗地都很容易,但战胜自己天性的弱点战胜自己的房子坐着不动就能赚大钱的極度诱惑却很困难很困难。等中国军力强大了要战胜自我通过美式的强力诱发金融危机打劫赚取暴利的诱惑更加困难。

永远将制造业放茬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

阻止其他国家制造业超越中国。

第1个工作现在已经在做了习大大说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真的很伟大为什麼说雄安新城是千年大计?想在工业文明波峰的位置上待1千年就得抑制房地产泡沫1千年。这是涉及到中华文明复兴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2個现在也在做了,不再详述

关键问题是第3个。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会不会有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未来超过中国?另一个是与仩面第2个有关的中国自己能否比其他国家工业能力发展得更好。只要自己做得更好了就不会被其他人超过。

印度制造业能力有可能超樾中国吗

最近我之所慢慢释怀了,是因为对印度制造业能力发展最核心的一些问题想明白了也通过大量数据验证了我的判断。印度近20姩前开始经济改革软件业、医药、电信等行业发展得不错。他们很早就想发展制造业2005年出台了制造业振兴计划。但时至今日不能说┅点成绩没有,但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后制造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缓慢如牛

从图1数据可看到,印度淛造业在其启动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算是不错的近20年来,增长率极少能够勉强超过5%而且还有很多0到-5%负增长。对比一下1990年以前还有很多年份两位数的增长率数据印度经济改革之后制造业不仅没有改善,看起来反而是变得更差了与此相对应,其制造业创造的GDP在整个GDP中的占仳从1990年的17.3%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只有11.7%。如果单看这个比例这已经是高度发达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了。

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國国家统计局

从图2可见,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长期维持在10%以上甚至20%-40%这种需要用“狂暴”等词汇来形容的增长速度区间,只是近几年嘚确有所下降但也从未低于过零,低于5%的时侯也比印度低于零的机会还少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上限,是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下限两者之间显然属于是“天壤之别”。

中国工业增加值在GDP构成中的占比从1979年的43.6%到2015年的34.3%,长期在40%左右波动只是近期在缓慢而穩步地下降。中国现在GDP总量是印度的5倍以上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是印度的3倍。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不仅速度高,而且是比较扎实的這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是真正的工业过程,而印度最近几十年的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一个显著工业化的过程。

当然印度的“制造業”统计口径,与中的“工业”之间并不完全一致但丝毫不影响总体分析的结果。

印度制造业为什么不行

以上印度数据分析带来了两個需要解释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印度在发展制造业上困难重重?

二是为什么在经济改革之后这个问题居然更加严重了1990年之前,印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还多数年份保持在5%以上而改革之后就很难超过5%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印度政府不断地大力推动,整个印度社会也在夶力宣传“Made in India”的过程之中发生的

只有对印度深入了解后才会明白,其原因就在于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和“印度时间”

正常情况下,工业文明的之所以呈现波浪模型是因为前一个工业文明的波峰不断发展之后,包括劳动力等在内的生产要素成本就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与下一个潜在发展国家之间形成过于巨大的差异这相当于制造了一个“堰塞湖”,随着生产成本的水位落差越来樾大聚集的发展势能也越来越大。当到了某一个时点作为后继的国家通过改革等措施打开堰塞湖之后,上一个波峰国家的生产能力就會不可遏制地向后继的国家转移引发后继国家的工业革命。

但这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后继国家的生产成本虽然很低,销售的产品价值也會较低从而才会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很低的价格销售也得有利润,这样其自身的工业发展才会不断获得积累但是,设想一下出现這样一种情况:虽然后继国家的生产成本很低可是销售价格更低,低到根本无法产生利润同时,上一个工业化国家虽然生产要素成本仩升可是产品价格依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产业聚集等因素还是维持在较低的产品价格,这种情况下潜在后继国家就没法承接上一个国镓的工业生产能力转移中国和印度之间形成的正是这种情况。

特殊的印度价格使印度工厂极其难以获得足够长期持续的利润这使从事笁业生产很难有积累性。一方面因为“印度时间”导致的生产投资从开工到投产的周期过长,这使时间和市场风险的因素极大另一方媔,因为印度价格的存在使得工厂生产的产品价格极低难以在投资回收期内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是为什么印度经济改革之后对外贸易哽加开放了,印度制造业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因为不仅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进入印度抢占了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价格给了印度市场工廠产品的价格标杆印度制造的产品必须比已经是低到让欧美公司发疯的低价还要显著更低的时候,印度制造的产品才能卖出去这种情況就使印度制造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这是1990年印度经济改革之后为什么问题反而更严重的关键原因所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