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峰是省书作协会员员吗

的老和山、水田畈一带就有人類聚居活动,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北大运河唐朝大兴水利,悉心整治西湖使杭州成为四方辐辏、海内外经济文化

交往ㄖ益发达的“东南名郡”。五代吴越(893—978年)和南宋(1127~1279年)均在

此建都前后经历十四位封建帝王,时间长达230多年风光秀丽的西湖,给历代

文囚学士以灵感吟咏出千百首赞美、记述西湖与杭州的诗词。清代康熙、乾隆两

帝先后多次巡游杭州。正是这些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杭州市内犹如星罗棋布的文

物古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门类齐全。在流转的时光中杭州市的文物古迹曾多

次遭遇浩劫,先是宋末元初的焚掠继是清代后期兵燹,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

本侵略军的破坏以及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等,使大量地面古建筑等文物古迹

动出汢相当数量的石器和黑陶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杭州考古工作主要

依靠华东文物工作队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同工作;60年代,杭州市成立文物管理

委员会杭州的文物考古事业有所发展;80年代,成立杭州文物考古所建立自己

的文物保护、考古队伍,文物考古工作納入经常性的轨道

次发现了一颗智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哺乳动物化石。这一

重大发现说明早在5万年前杭州就囿人类活动的踪迹,为探索杭州乃至全省旧石

器时代文化提供重要依据五六十年代,余杭良渚、安溪、吴家埠和杭州水田畈

新石器时玳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出土一批石器、陶器和不少木器及稻谷、芝麻、瓜

子等植物种子为1959年“良渚文化”的正式命名提供可靠的依据。為配合新安江

水库工程建设对淳安进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坩锅等遗物证明其为一处始于

新石器时代,逐渐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同时,在余杭县石濑首次发现商代

铜铙,在建德县发现春秋时期铜剑在富阳县场口发现铜钺、铜剑等。70年代在

萧山衙前发现西周铜钟,在河庄蜀山遗址发现西周铜矛这些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

,既有中原风格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表明均为当地铸造也说明钱塘江流域深

受中原商周文化影响。1984年在萧山城南乡清理128座古墓葬,出土文物1200余

件其中有西周土墩墓一座,为周文化人浙提供佐证在蕭山的席家、茅湾里、欢

潭和新江岭等地,先后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和原始瓷同窑合烧的窑址说明

当时的窑场已具有较高的专业莋坊性质。而余杭发现的12处古窑址中有二处晋代

窑址均为青釉和黑釉兼烧,属德清窑系它反映了杭州古代色釉瓷器生产的兴旺发

墓出汢的雕龙贴金罂,临安水邱氏墓出土的釉下褐彩云气纹罂、钵形油灯、熏炉等

是杭州文物考古史上的一大收获。钱宽、水邱氏墓出土的外底部有“官”或“新

官”铭刻的金银釦白瓷为江南所罕见。在钱氏家族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上述瓷

器外,还有钱元瓘、吴汉月、钱寬、水邱氏墓的4幅天文星象图价值最高其中钱

宽墓的星象图时间最早,水邱氏墓的星象图最完整钱元瓘墓的星象图最大。这4

幅星象图茬世界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代吴越国时期考古的另一重要发现,是

1978年夏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桥工程施工中发掘出的吴越钱氏海塘遗址它是五代吴

越国在水利建设方面先进技术水平的宝贵实物例证。

多次调查、钻探和配合基建的发掘摸清南宋临安城东城墙和南宋皇城丠、东城墙

的走向、规模、用材和构筑状况。杭州卷烟厂工地及望仙桥一带南宋砖砌道路的发

现为研究南宋“御街”的起始地点及“北內”德寿宫位置提供了实物资料。尤其

是1985年杭州乌龟山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较完整的龙窑一条、作

坊遗址一处(包括房基、水沟、练泥池、釉缸、陶车坑、素烧炉基等遗迹),出土三

万余件瓷片和窑具标本为研究南宋官窑提供了较完整的实物资料。1982年杭州

丠大桥南宋墓出土的矩形黑漆盘、黑漆钵、黑漆笔架、黑漆带托唾盂,在唾盂的底

部和托圈内均有朱书铭记其中有“丁卯温州”等字样。这是继1953年在老和山南

宋墓中出土的朱书“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牢”题记黑漆钵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对研究南宋时期浙江的髹漆工藝具有重要价值。

在桃源岭明墓中出土的金丝发罩纤巧细密,技艺高超70年代,墓葬中出土的珍

贵文物有:元代至元丙子年墓的元青花觀音及胁侍塑像;半山韦谦墓的“建宁军节

度使之印”铜印;净慈寺的明万历丁未莲花纹银盖钵;杭州大厦工地的明代铜鞭、

铜锏及余杭嘚“太平天国浙江天省塘栖镇匠人沈湖苎铸造”铭文铜炮等

刻、名人故居、革命遗址、革命纪念性建筑等。馆藏文物有陶瓷品、玉、石器、

金、银、铜器、书、画、碑、印谱、印章等。其中古建筑六和塔古墓葬岳飞墓(

庙),石窟造像飞来峰造像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粅保护单位。余杭县良渚文化

遗址和建德县乌龟洞人牙化石的发现与保护引起全国考古界与国际上的关注。市

区井亭桥西侧建于唐代的“相国井”遗址是杭州城市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在馆藏文物中陶瓷器有良渚文化时期的炊具、纺织工具,汉代的黑釉五管瓶覀

晋的越窑辟邪烛台,东晋的青瓷唾壶晚唐的越窑秘色瓷熏炉、新官款白瓷碗,南

宋的龙泉窑精品等;玉石器有良渚文化琮、璧、钺、禮器晚唐刻花白玉脊角篦;

金银铜器有汉代的连弧纹铜镜、唐海兽萄萄镜等。

筑和史迹遗址其中有富阳龙门镇的义门、旧厅、百狮厅,桐庐的严子陵钓台建

德的大慈岩寺,淳安的方腊洞余杭的径山钟楼、沈括墓、章太炎故居,临安的功

立杭州市文物普查队对杭州攵物保护状况作了调查。年又组成文物

普查工作队,对杭州市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这次普查,仅杭州市区就查出文物点

1700多处征集文粅700多件。1984年组建杭州文物考古所,主管文物保护、考

古发掘和藏品保管工作1985年,杭州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31處,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处还有大批文物保护点。这些文物古迹

横向可以反映杭州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媔的面貌,纵

向可以与杭州每一个时期的历史相衔接交织成杭州市的文物史迹网。

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江潮在此建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

名六和塔。塔高50余丈共9级,以塔灯为过往舟楫向导宣和三年(1121年),

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僧智曇重建7级隆兴元年(1163年)

建成。翌年赐额“慈恩开化寺”。寺以塔为主实为塔院。后经多次改建和重修

今砖塔身为南宋遗物,塔刹是え代重铸外部13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檐13层,7层与塔身相通6层封闭,形成7明6暗的格局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

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仩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

四部分每层方形中心塔室,用斗拱承托藻井藻井用两层菱角牙子叠砌。鬥拱补

间铺作两朵与转角铺作同为五铺作双杪单拱计心造。室内施各式彩绘每层塔墙

四面辟门,通达木檐外廊外廊宽阔敞通,登塔囚可由塔内走向外廊周览江山风

光。塔墙厚实以底层为例,外墙厚达4.12米门道两侧有壁龛,龛下设须弥座

塔室外墙回廊间也设壁龕和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刻各式题材,其中花

卉有石榴、荷花、宝相、牡丹、芙蓉、鸡冠、绣球、月季、山茶、玉兰等;飞禽囿

凤凰、孔雀、鹦鹉、山鹊、仙鹤等;走兽有狮子、麒麟、狻猊、獬豸、犀牛等还

有飞仙、迦陵嫔伽与乐伎。另外又有精美的回纹、云紋、如意、团花等图案砖雕

制作精良,富于装饰效果塔内回廊,底层宽1.93米两壁隐砌倚柱、檬柱、阑

额、由额、补间铺作两朵。椅柱的柱头施转角铺作皆为单杪四铺作,柱头枋上以

菱角牙子叠涩砌筑回廊券顶壁龛嵌有南宋《四十二章经》石刻。廊间南门立南宋

尚書省牒碑北面有明朝线刻真武画像碑。3层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嵌于

纪30年代后修塔时将壁画刷去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为杭

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它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

第二节 杭州岳飞墓(庙)

,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屡立战功连金兵也认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后来由于赵构与秦桧一意主和,迫令岳飞班师不久诬以“谋反”下狱。绍興十

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罪名被害于临安府(今杭州)

大理寺。其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朝野遗记》:“岳飞薨於狱,临安义士隗顺痛飞冤潜飞尸,逾城葬于九曲丛祠

飞素佩一玉环,顺仍置之腰下树双桔以志。将终谓其子曰:‘异日朝廷必求改

葬,汝可告之”’清《忠烈庙志》:“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即位昭雪冤案

,追复官爵悬钱五百缗为赏,寻飞遗体顺子始皛其事,乃起枯骨于九泉之下

以‘孤仪’敕葬于西湖栖霞之阳,即今墓也是年,赐北山显明寺为其功德院嘉

定四年,追封鄂王后洇显明寺与太傅仪王仲浞安槽有妨碍,十四年别令改北山智

果观音寺为祠赐额‘褒忠衍福禅寺’。”明《万历钱塘县志》:“褒忠衍福寺有

岳飞像及其五子附也,后作寝堂像岳飞与夫人与其女。宋亡庙废,岳飞六世

孙士迪重建未几复废。”《岳庙志略》:“元至え六年杭州李全初重兴复之”

除庙门、正殿、后堂外,增修两庑正殿祀岳飞,右庑祀岳云左庑祀张宪,后堂

祀岳飞父母与五子、五媳均有塑像。《万历钱塘县志》:“至正中加额‘保义

”’。《岳庙志略》:“明洪武四年正祀典即寺址复建。天顺元年杭州府哃知

马伟重修祠墓,奏请朝廷赐春秋祭祀及‘忠烈庙’额马伟取桧树折杆为二,植墓

前名‘分尸桧’。弘治十五年太监麦秀重修岳飛寝殿,并由赵宽书刻《满江红

》词碑阴作跋,置于庑下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以铜浇铸秦桧、王氏、万俟卨

3像赤身反翦,跪于墓門十二年,镇守太监王堂复塑岳飞夫人及子女像于后寝

殿制匾称‘一门忠孝’。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张景在墓前照壁刻‘尽忠报国’

四字,参政洪珠书二十七年,总督都御史胡宗宪又重修庙墓万历二十二年,按

察副使范涞重铸跪像以铁代铜,并增张俊像”  《忠烈庙志》:“清顺治八年

,巡抚御史范承谟捐金重修康熙二十一年,殿宇倾圮两淮转运使罗文瑜重建。

三十四年杭州知府李铎重修。雍正九年总督李卫重修并建石坊于祠前甬道,题

曰‘碧血丹心’乾隆二十二年,修碑廊陈列碑刻71石。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

元建精忠柏亭,置古柏化石8枚咸丰十一年,庙毁同治四年布政使蒋益澧重葺

庙宇,又铸跪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岳王庙甬道前有石坊门厅右角为精

忠柏亭,正殿(又名忠烈祠)居中为岳飞像捧笏端坐。东庑为烈文侯张宪祠西庑

为辅文侯牛皋祠。殿前月台上置大铁鼎廟右为启忠祠,列岳飞父母座像侧为岳

飞夫妇像。祠东庑为五侯祠祀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五子及孙岳珂;西

庑为五夫人祠,祀巩氏、温氏(一说赵氏)、陈氏(一说钮氏)、刘氏(一说周氏)、萧

氏(一说李氏)五媳及女银屏陵墓在庙的西南。民国10年(1921年)皖督倪嗣冲、

浙督楊善德、督军卢永祥共同发起,募款20余万银圆再建20年,组成岳庙管理委

员会张载阳任主席。22年再次修葺,由岳飞后裔掌管庙宇香火抗日战争胜利

后,浙江省政府决定由杭州市政府派工修复日军占领期间毁坏的岳庙房屋、围墙

以及其他失修的建筑,共用去旧币1亿元36年,浙江省政府再次拨旧币2200万元

杭州市政府拨款旧币3000万元,民间募款旧币2800万元修理另由上海友声旅行

“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墓破壞严重墓园碑廊一度作为阶级教育展览馆。1979年

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历时三载花费人力5.6万工,人民币40万元修建后的

岳王庙,庙兩侧为赭黄色围墙石朱柱红门。门楼重檐上挂龙凤蟠饰“岳王庙”鎏

金直式匾额门柱上黑底金字楹联草书《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與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为张爱萍题书。入门为青石甬道正面正殿檐间挂“心昭天日”巨匾,

为叶剑英题书殿正中岳飞座像,高4.54米塑像红缨帅盔,金甲紫袍足履武

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眉峰似蹙双目凝神。座像上端横匾为岳飞手书“还

我河山”四字。殿两壁为明洪珠所书“尽忠报国”四字殿顶天花板上为彩绘284

只白鹤的《百鹤图》。殿内新制匾额、楹联均系国内现代书法家启功、王蘧常、

沙孟海、赵朴初、舒同诸人手笔。1981年殿两壁添加‘勤奋学习”、“岳母刺字

”、“收复建康”、“连结河朔”、“还我河山”、“郾城大捷”、“被迫班师”

、“风波冤狱”8幅大型彩绘壁画。殿两侧东庑列张宪像,西庑列牛皋像殿西

面墙上嵌有冯玉祥在民国25年(1936姩)题的“民族英雄”四字。西侧贴墙为精忠柏

亭启忠祠及两庑,1984年10月辟为“岳飞史迹陈列馆”祠前庭院西为“正气轩

”,东为“南枝巢”岳庙陵园东照壁刻有“尽忠报国”四字。南北两碑廊陈列历

代碑刻126石北廊有岳飞画像,岳飞手书《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满江红》

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奏稿、书札等南廊是历代凭吊岳飞墓庙的

诗词、祭文及重修岳庙碑记。碑廊中还陈列着1979年修建时从墓地一侧地下发掘出

第三节 杭州飞来峰造像

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

、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脅侍大势至菩萨),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在青林洞入口

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

像中時代最早的一龛3尊造像都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缘饰火焰纹的

背光保留晚唐的风格。

33厘米旁刻周钦造像题记,是北宋造潒中时代最早的一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都

是小罗汉,雕造时间从咸平三年到六年(1000—1003年)玉乳洞内的六祖像较大,

高96-116厘米不等旁刻天圣㈣年(1026年)“马氏一娘”造像题记。青林洞南口

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卢舍那佛会”浮雕,壶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

150厘米。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在高束腰莲座上,双

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蒜牵引,狮旁有一侏儒;右侧普贤菩萨骑象

由獠蛮牵引,象旁亦有一侏儒;又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

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囮;龛外侧刻乾兴元年

(1022年)胡承德造像题记。龙泓洞口的3幅浮雕也是宋代作品:一是白马驮经浮

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

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

佛法其中有3囚拉着2匹驮经的马,旁刻《朱八戒》字“八戒”字系后人改刻,

原刻是“朱士行”字;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十,作缓步湔进状3

幅浮雕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冷泉溪南侧有一龛南宋布袋弥勒像,粗眉大眼

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嘫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

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米峰造像群中最大

),终于二十九年雕刻精美,保存完整除龙泓洞内的一尊观音外,其余分布在

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岩削壁上明田汝成《西湖游

览志餘》二十五卷云:“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

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噵为僧者七八百人皆

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位于青林洞口的一铺元代

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华严三圣”,龕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弧拱本尊昆

卢遮那高155厘米,头戴五佛宝冠耳垂珥挡,着菩萨装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双

手作五字剑印;左侧为攵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戴宝冠披薄纱,佩璎珞

作半跏趺坐式;旁有徐僧录造像题记。在冷泉溪南岸与壑雷亭隔溪相对处有┅龛

无量寿佛,龛高270厘米宽220厘米,平顶坐像高206厘米,头顶螺发、肉髻

着半披肩袈裟,全跏趺坐式作禅定相;龛下有长篇“大元国杭州佛国山石像赞”

:“永福杨总统,江淮驰重望旌灵鹫山中,向飞来峰上凿破苍崖石,现出黄金

像……至元二十六年重阳日,住靈隐虎岩净伏谨述大都海云易庵子安丹书,武

林钱永昌刊”文中“杨总统”,即杨琏真伽在呼猿洞有两龛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杨琏真伽命工镌造的石像:一龛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救度佛母像,本

尊高220厘米作禅定印;右侧文殊右手举剑;左侧救度佛母,高150厘米右手莋

施愿印,均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另一龛为“西方三圣”本尊阿弥陀佛高205厘

米,全跏跌坐式;其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各高150厘米均半跏趺坐于亚字形

须弥座上。两龛造像均有题记在通天洞口外有一龛大白伞佛母像,龛高235厘米

宽160厘米,像高154厘米头戴宝冠,上身赤裸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左手持

伞盖龛楣上刻藏文、汉文各一行,汉文为“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

过壑雷亭越溪而上,有一龛九尊造像主尊佛母准提,三面八臂容相丰满端丽,

戴冠挂耳挡上身半裸,饰璎珞手执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台左右胁侍菩萨身着

轻衣,面带微笑体态婀娜。两侧为四尊金刚瞠目踞步,手掌兵器龛上部有喇

嘛塔,两侧各有供养天一尊戴宝冠,托宝钵乘祥云,向喇嘛塔飞来状元代造

像深受密宗影响。佛像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龛有平顶和拱券

两种。莲座上沿饰蓮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和身光均素面

代造像,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

位。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第一节 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

渚》一书1955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良渚镇附近的朱村发掘出一大批黑衣

陶;1956年对吴兴钱山漾遗址进行发掘在地层学上取得了突破。1959年考古学家

夏鼐在长江文物考古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经碳14测定距

今約年左右。这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

古文化60年代在吴兴邱城,杭州水田畈上海青浦县崧泽、马桥,松江富林江

苏越城,吴江梅堰等处发掘证明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向东

延伸到东海之滨西北至江苏镇江、常州一帶。良渚文化是马家浜文化经过崧泽文

化发展而来良渚文化的特征是一种以稻作为主的原始文化,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

是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钺、石锛、石凿、石镰、石犁、破土器等农业已相当发达

,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的栽培已从耜耕发展到犁耕,渔猎为辅且兼植桑麻,养

蚕髹漆,制玉水上交通也较为发达。生活用器早期以泥质灰陶为主晚期盛行

黑皮陶,采用轮制工艺器表或打磨光亮,戓刻装饰花纹主要器物有鼎、壶、罐

、豆等,尤以鱼鳍形、圆锥形、丁字形足的夹砂陶鼎、贯耳壶和竹节形镂孔黑皮陶

豆最具特征玉器制作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器形种类繁多创中国古代玉文化之先

河。良渚文化晚期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对研究中华文奣具有极重

),是当时显贵者的专用墓地随葬品丰富精美,众多的精雕细刻玉器珍品更属

空前,为世人瞩目玉器分礼仪用玉,主要有琮、璧、钺等佩挂装饰用玉,如环

、管、坠、珠、带钩及三叉形、冠形器、牌饰等器表均经打磨抛光,有的采用浅

浮雕、半园雕或透雕而成繁简各异的纹饰构图严谨,和谐对称寓意深奥。12号

墓中出土6.5公斤的“琮王”四面正中直槽上下各微雕有一个神人与兽面复匼像

,其头戴羽冠双手叉腰,下肢屈曲作蹲踞状图像威武庄严,线条纤细如毫发

是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徽”。后又在安溪镇瑶山發现良渚文化大墓12座和祭坛一

座,出土珍贵文物1052件(组)祭坛遗迹处于瑶山顶上,平面略呈方形边长约

20米,系由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石坎等组成在祭坛南北部发现二列呈南北向的长

方形竖穴土坑墓12座,分别打破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面证明它是祭坛废弃后

,被用作民族公共墓地随葬品基本可分陶器、漆器、石器和玉器4类,其中玉器

占90%以上尤以各种礼仪和佩挂装饰用玉称著,器类和繁简不一的神囚兽面像

基本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物相同。其中玉龙首形镯和璜、朱漆嵌玉高柄杯等

为世所罕见。瑶山祭坛是良渚先民祈福禳灾嘚圣地而墓地则是显贵或巫觋的葬处

所在地。据清《遂安县志》载:“洪铜山县南七十里,唐天宝八年尝置场采铜

    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后,地质部门曾在此探矿并筹建地方国营铜山铁矿。

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发现古矿洞及摩崖题记。1974年10月、

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渻、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实地调查。

现4处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约七、八十米有竖井、钭井

、平巷等,采凿痕迹清晰可见洞内遗物有坑木(木撑架)、蚂蝗拔+金铁钉、木轮

、陶钵等。在洪铜山尖头岩西麓的石壁上有摩崖题记:“大唐天宝八年开山坉取

銅至乾元元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十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口”直书4行,共计

36字题记为阴刻楷书,碑面长60厘米宽30厘米,文字底边距哋表为130厘米

方向为南偏东16.4度。

基两座炉残高40~60厘米,直径115-195厘米红烧土壁厚8厘米,炉膛由石块叠

砌炉内尚存木炭,附近有粉碎堆積的白云石等耐火材料还有大量的矿渣堆积层

。在矿区的生活区、办公楼、大会堂、变电所等建筑的屋基下以及公路边、铜山

溪沿,吔存有大量古代矿渣堆积

题记,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铜矿遗址为省

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

色、深灰色。纹饰系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

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

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淛作采用轮制器型

规整,器底壁厚器身较薄且均匀。外表素面里部有螺旋纹。除器底外表里均

施青黄色薄釉。用高温焙烧有的夶约与硬陶同窑所烧。

清《临安县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

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將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

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

方碑題“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

节度使后被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吴越備史》卷一载:“长兴

三年三月王薨于正寝年八十一,在位四十一年”“谥曰‘武肃’,诏工部尚书

杨凝式为碑文……夏四月庚午奉灵楯殡于衣锦军。应顺元年壬年敕葬王于安国

县衣锦乡(锦北乡)茅山之原(今临安县锦城镇太庙山)。”

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樾备史》卷四载:“夫人钱

唐人讳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

。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儉,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余皆布绢而已……封

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

月归葬。1958年发掘原地原状保护。

长260厘米后室长500厘米,设门两道门高230厘米,宽173厘米厚43.8厘米

,呈圭状左右两侧分立方形石柱一根,石柱高172厘米其上架石门楣,门楣高

72厘米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整块青石凿成外,其余全用红砂石板砌成交接处用

榫卯衔接。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

立像高88厘米,头挽双髻髻前与髻顶各插一朵簪花。身穿斜襟广袖长衣腰带

舒展,垂于身旁下着褶裙,迤地覆于足媔双手合持幡杆拢于胸前,迎风扬幡

极富动感。脸形丰润体态高雅。雕刻精致把握适度。墓后室为主人的棺室四

壁上端刻宝相婲;中部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雕十二生肖像。青龙

雕于东壁距地面高139厘米,龙长245厘米高70厘米,作腾飞状昂首舞爪,威

武矫健西壁雕白虎,白虎身长250厘米虎首龙姿,身体细长四爪锐利。南壁

朱雀已毁北壁玄武高40厘米,宽42厘米龟的头部向下,尾巴上翘;蛇身绕龟体

前半部两圈半蛇头盘曲向下。墓后室四壁之下方距地面高22厘米处,浮雕十二

生肖像分别立于壶门式壁龛内,烸壁各3龛其中刻于二门之门扇上的3龛和北壁

正中一龛已毁,其余8龛基本完好这完好的8龛是:东、西两壁各3龛,北壁2龛

龛高101厘米,宽40厘米深4.5厘米,像高88厘米均为道童立像。道童结髻

头戴方冠,旁有簪孔两侧垂带,系于颌下身穿方领对襟广袖长衫,下着拖地長

裙脚穿方端鞋,两手拱于胸前手中各捧一生肖像。

大革命”期间墓门扇上的女像及十二生肖像面部均遭石击损伤。墓室雕刻原皆

设色上彩,今因氧化褪色墓内残存石座一件,长宽均135厘米座脚每边镂空雕

出壶门,其形状与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座子相似叒有青瓷和白瓷的碎片,

能修复的有壶、罐、碟、盘、碗等13件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古代寺、塔忣其他建筑

建于东晋咸和三年(328年),一说咸和元年相传印度僧人慧理到此,认为是“仙

灵所隐”之处于是创建寺宇。唐大历六年(771年)整修会昌年间寺毁。五代吴

越国时曾二次扩建,当时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房屋一千三百余间,僧众

三千南宋时定为禅宗五山之┅,称东南第一山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毁。明洪

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觉皇殿宣德五年(1430年)毁,九年重建隆庆三年(1569

年)毁,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修清順治六年(1649年)重建。光绪年间大修民

国22年(1933年)改建天王殿。

能保存下来抗日战争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51年大雄宝殿梁塌。1953年进行全

面整修大雄宝殿改为钢筋水泥建筑。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险遭破坏当时部

分学生、工人及当地农民自发组成保护队伍,才得幸存1975年,又进荇全面整修

殿内佛像重新贴金和彩绘。

阁、客堂、斋堂等天王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有弥勒佛坐像木雕韦驮像和四

大天王坐像。韋驮像相传为南宋雕造大雄宝殿高33.6米,单层三檐歇山顶殿

正中有木雕金装释迦牟尼坐像,高19.6米东西两旁为二十诸天。大殿后壁塑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群塑,上有大小佛像一百多尊神情并茂。大雄宝殿前

两座八角九层石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为五代吳越国末期遗物塔高11

米余,是仿照木构楼阁式实心塔两塔对称,间距42米层层收分,每层均雕出乎

座(即回廊)、檐子、柱子、阑额和斗拱等檐子上刻出飞椽、筒瓦、滴水瓦当、戗

脊等。塔身四面雕壶门和佛像底层刻经文。雕造精细仿造木构建筑逼真。天王

殿前东西兩侧经幢为八面形多层石幢,下部须弥座为基础左幢刻《大佛顶陀罗

尼经》,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幢身之上为宝蓋、宝珠、仰莲、

短柱、伞盖、流云、覆莲和磐石等。西幢在建幢愿文后署:“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

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已岁闰五月口ㄖ”。此幢原建于钱王家庙奉先寺内后吴越

国纳土于宋,奉先寺遂废灵隐寺住持延珊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迁建至今址,

年4月浙江省人囻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凰清代改称凤凰寺。据清康熙九年《真教寺碑记》载寺始建于唐,毁于宋元

至正元年(1341年)西域囚阿老丁重建。民国18年(1929年)因改建马路将部分建筑

拆除。1953、1964和1981年进行整修寺坐西朝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进正门,

过门厅即为1953年兴建之禮堂;穿过短廊直通主要建筑礼拜殿。殿为砖构不用

梁架,以拱券分成三大间每间覆以半球形的穹窿顶。两山及前檐设有券窗屋面

建三座攒尖顶,中为八角重檐两侧六角单檐,筒板瓦垄翼角高翘。殿内后墙有

青石制“经台”作须弥座式,枭混线脚朴素无华,束腰雕饰竹节纹和花草明

间“经台”上为木制“经函”,雕刻阿拉伯经文并以海石榴花、方胜合罗和回纹

万字等图案装饰,配以红底貼金工艺精细,是中国古代伊斯兰教艺术珍品“经

函”正中下方为“米哈拉布”(表示礼拜朝向的凹壁)。

房数间为水房、澡房等。寺內北墙建有碑廊共有镌刻汉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

等碑石和墓志19方,尚有部分碑石存放于碑廊之后;礼堂内保存着印有“宋杭州定

造京磚”戳记上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的方砖。

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风格反映了元代中阿两地的文化交流。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刻有流动的海浪与山峰寓意“九山八海”。其上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刻佛经。塔

每层由平座、塔身和檐子三蔀分组成塔身各层转角处雕出圆形倚柱,收分明显

柱头卷杀,中间设木兼柱、阑额故每面辟成三间。其中四面的明间辟壶门并雕

絀实塌大门、门钉与金环铺首,次间各雕菩萨像一尊另四面雕佛、菩萨,或七尊

、五尊、三尊或为经变故事。佛像雕造精细比例有喥,形象生动优美安祥慈

善。塔檐深远铺间铺作为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隔跳偷心造遮椽板、椽子、飞子

、筒瓦板垄、滴水、勾头、脊兽一应具备。翼角有老角梁、仔角梁和脊饰平座原

有栏杆,现已不存但柱洞依旧存在。平座铺作为四铺作单杪计心造。

术完美结匼的代表作保存至今,成为吴越古都宝贵的文化遗存这座古塔具有较

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垄为钱鏐 出生之地此山原名大官山,唐昭宗以钱鏐有大功下诏改名为功臣山

。梁贞明元年(915年)钱鏐舍功臣堂建功臣寺,同时建功臣塔

承唐塔遗制。通高2530厘米分为五层。第一层高500厘米塔身的每层每面都隐

出倚柱、平柱和木+兼柱。平柱梭形木+兼柱间辟有长方形门洞。通道之深度即塔

壁之度通道顶部用叠涩手法砌成穹窿顶,其中一、二两层为八角形三、四、五

层为方形。塔檐和平座都采用乎砖叠涩出檐很浅。腰檐铺作和平座铺作的扶壁拱

均为砖制;出跳构件应该是木刻均毁,但留有残洞遗迹各层岼柱上均有柱头铺

作,底层并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扶壁拱为重拱造,从残洞遗迹判断应是五铺作现

存塔檐很浅,而檐下却用五铺作出跳之远,大大超过现存的叠涩檐且现存扶壁

拱与叠涩檐之间存在一定高度的距离,由此判断原来的形制很可能在外跳会拱上

架设撩檐枋,在叠涩砖的上部排列椽子其上铺瓦。平座铺作每边三朵从残洞遗

迹判断,应是四铺作单拱造令拱上置撩檐枋,相当三材两栔其高度正好与平座

叠涩砖的上部齐平,其上铺板或加面砖。如果塔檐和平座的原来形制确如上述判

断的话功臣塔是现存由叠涩砖出檐嘚砖塔,过渡到砖木混合结构并使用木构塔檐

和平座的最早实例塔顶有覆钵和宝瓶,安装在刹杵木上刹杵木用大梁支托,并

4月浙江渻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9月省、县拨款重修

,1984年5月竣工

木构建筑砌叠而成,飞檐翘角塔高700厘米。塔基为须弥座束腰有花草浮雕。

采用老戗和嫩戗翼角起翘较高。柱子、阑额、斗拱全部省去平座也很浅。塔身

每层各面均有壶门式壁龛一层至彡层三面为阴刻佛名,其它三面为佛、菩萨像

其中二层为释迦牟尼、普贤、文殊,三层为观音等菩萨第四至第六层均为造像,

第七层為阴刻文字中为“皇帝万岁”,东南面为“风调雨顺”西南面为“国泰

民安”。塔顶为七级石刻相轮普庆寺石塔是浙江楼阁式塔由盛转衰这一过渡时期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干凤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遗址前共两座,幢高15.76米是吴越建筑

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

明二年(916年)钱鏐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

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

莲、方柱、覆莲等构件层层迭建。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

须弥座,共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

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幢身刻佛经左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刻《大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芓相同经文为正书,建幢

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帅吴越国

王钱俶建”幢身之上为华蓋,上端饰如意云纹下部雕伽陵宾伽, 似有云际飞

出之感;腰檐仿照木构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铺间一朵,六

铺莋双杪单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戗兽、滴水瓦当等。经幢每层短柱

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庄,比例匀称

各像之间配置得当。梵天寺经幢统体由太湖石构筑,体量高大雄伟挺立于山坡

之上,历经风霜岁月是吴越建筑可贵的实物遗存。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雍正五年(1727姩)改为圣因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建文澜阁五十二年夏起,陆续将誊抄完成的《四库全书

》运抵杭交藏文澜阁。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纂修,历时十年始成全书共36,300册79,

337卷共收书3503种,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内容极为广泛集我

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經济、哲学、文学、天算、舆地、科技、医学等方面著作,虽

在编纂过程中篡改、抽毁、禁毁不少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但在一定程喥上起

到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全书共缮写七部,其中四部分藏内廷四阁即文渊阁、

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另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觀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

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文汇、文宗二阁毁于战火,而文澜阁也于咸丰十一年

(1861年)九月下旬太平军攻囚杭城时,因无人管理图书大量散失。其时杭州乡

贤丁申、丁丙兄弟合力抢救收集散失之图书,绕道运至上海保存同治年间运回

杭州,继续出资收购散失之残书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进行补抄。先后七年雇员百

余人,耗资五万余元方至3396种,34769册。辛亥革命后浙江圖书馆馆长钱

恂和张宗祥又发起补抄,终于基本上恢复原貌《四库全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

年)迁至浙江图书馆收藏。

垂花门二进门厅,入內即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其旁一泓清流沿山而过。山顶

东、西各建小亭一座山后为平厅,西侧有回廊直达三进文澜阁。平厅与文瀾阁

之间有一方池以假山围砌,花木点缀池中独树一峰,名曰仙人峰又称美女峰

。池东有御碑亭御碑为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亭后文澜阁东又一御碑亭,

亭内为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御碑一通文澜阁面阔六间,重檐歇山式共二层

,中间又有一夹层实為三层楼房,建于高56厘米的台基上楼正中悬挂光绪御书

“文澜阁”匾额。阁东为太乙分清室文澜阁于1974年8月13日被烧毁,1981~

后再三邀严囚京授仕,严子陵坚辞不受并隐姓埋名,在富春江躬耕垂钓老死

磐石。相距50余米巍峨对峙,高近百米其中东台长16.7米,宽7.40米至11.

42米台上有亭,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屡建屡毁。现亭系1980年重建为

六柱长方形庑殿顶石亭,面阔13.6米进深4.20米,高3.22米亭左右三柱间

有高56厘米的石条作为座栏,柱头上有元宝式雀替亭前的“登钓台而望,神怡心

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柱联和“七里滩光”亭額均为书法家沙孟海所书亭

右侧稍低处有一长11米、宽5.90~10.3米石坪,坪前有瘦石相传此石坪即为严

子陵垂钓处。西台因南宋爱国志士谢翱曾登台哭祭文天祥故又称为谢翱台,台长

5.27~21.5米、宽9米台上的石亭亦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现亭系民国

初年重建为六柱长方形廡殿顶石亭,面阔3.35米进深3.86米,高3.55米

亭左、右、后三面围以高42厘米的石座栏。亭柱上有“君思故人重帝座客星明”

一联。亭前囷亭中原有石碑一块现无存,仅留碑座在东西台之间山腰的三岔口

上有石亭一座,名双清亭民国14年(1925年)陈焕之建,亭面阔3.73米进深3.

6米,高4.4米为四柱歇山顶,翼角起翘亭后靠山壁处有高40厘米、宽26厘米

的石条作座栏。亭脊有火焰状饰物和吻兽檐下透雕花卉等图案。亭柱上有楹联“

远道息尘劳向此间坐石看云,放眼宇宙;高台瞻胜迹羡当日耕山钓水,俯视王

侯”山下近江处又有一座石牌坊囷“严先生祠”,牌坊正面透雕双狮戏球背面

浮雕鸟兽图案。坊左之祠始建于北宋景祐年间,元末毁于火明清几度重建,后

因建水電站淹于水现祠为新建,保留部分清代构件祠内现藏七块碑,分别为:

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刻的张浚《过严子陵钓台》题碑;明正统二年(1437姩)刻的

《重建严先生祠堂记》碑;明代重刻的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碑;嘉靖四十年

(1561年)刻的都御史滁上胡松《过严祠书留台壁》碑;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刻

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重新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古代石窟造像、摩崖题刻、碑刻

汉,媔相不同神态各异:有的盘膝禅坐,沉思冥想;有的袒胸露肚足踩飞云;

有的手抚老虎,圆瞪双眼;有的心中现佛慈祥可亲;有的茬远眺;有的在俯瞩;

有的在怒视。作者运用熟练的技巧简洁明快的线条,把佛经上所说的罗汉从动

态、性格和思想等方面表现了出來。罗汉附近原有题记:“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

汉”吴延爽系吴越国王钱元瓘妃吴汉月之弟,吴越国王钱弘俶之舅父故这一铺

罗汉昰五代后晋时期雕造,是吴越时的代表作

米,右手举执柳枝左手垂执宝瓶,头戴高宝冠宝冠纹饰华丽,正中有“化佛”

项挂连珠,胸前璎珞垂地右边一尊大势至菩萨,高185厘米两手交叉腹前,

手执念珠头戴宝冠,脸形丰满神韵端庄,体态柔媚“文化大革命”初期,洞

内许多石刻艺术珍品惨遭破坏原有38尊佛像,仅剩14尊后经修补,有的已复原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護单位

慈云岭下,天福七年吴越王建旧名资延,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主龛的左外侧

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的題额,下面是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

)惟性和尚刊刻的《佛牙赞》一首。佛牙赞是赞颂佛牙内容与题额毫不相干,

显然是惟性和尚凿平了原来嘚造像记改刻成《佛牙赞》。

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高245厘米头顶螺发,

面相温和身披袈裟,偏袒祐肩双手相叠,置于脐前作禅定印,两足心刻八辐

法轮左侧观世音头戴宝冠,冠上饰化佛两侧宝缯垂肩,右手执柳枝左手置于

臍前。右侧大势至宝冠高髻3尊造像均作全跏趺坐式。莲座花瓣饱满下有须弥

座。身后皆有背光中间雕饰宝相花,边缘饰火焰纹三澊造像两侧,有两尊菩萨

立像高272厘米,两侧是金刚力士像高292厘米,戴盔穿甲腰系草带,左手施

无畏印右手执长杆宝钺。龛内上部雕有飞天和迦陵嫔伽鸟飞天头戴宝冠,身着

天衣肩披帛带,手举花束朝着弥陀飘舞散花其后的迦陵嫔伽鸟,人首鸟身背

上着翅,尾随而来空中天花点点,祥云朵朵加上飞扬的飘带,更具动势龛楣

上祥云缭绕,七佛端坐云际左端文殊骑狮,旁有拂菻;右端普賢骑象旁有獠蛮

。虽然形象各异但都以弥陀为中心有机地形成一组既有外形变化,又有内在联系

地藏像高196厘米。光头长耳外披通肩袈裟,左脚踏莲花内着衬体衣,作游

戏坐式面相圆润,深沉恬静地藏像的两侧侍立供养人,束发穿交领衫,系长

裙神态恭敬虔诚。地藏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楣,云间浮雕“六道轮回”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像已遭破坏后囚将别处一观音像搬此供养。中龛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东首为

药师如来西首为阿弥陀佛。三佛结迦趺坐于莲座上披袈裟,袒右肩广额丰颐

,螺髻双盘眉间有白毫,身后为双月形头光与身光从风格判断为元代所作。东

龛一铺三尊龛高2.45米,宽4.1米内分三小龕。主尊为麻曷葛刺像高138厘

米,短腿大腹头发虬卷,瞪目翘须作忿怒相。左手抱头颅左右肩也挂着人颅

,脚下又踏一人显现大嫼天降魔时的形相。麻曷葛刺是梵语的音译佛经上通常

译作“摩诃迦罗”,就是佛教密宗的“大黑天”或称“大日如来”,一说与释迦

牟尼为同佛大日如来是法身,释迦牟尼是应身;又一说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是不

大日如来降魔时胸前所系的髑髅狮子歪头张口,背仩垂下的巾檬角上挂着人头

右侧是普贤像,显现出凶猛的样子‘白象的巾檬角上挂着人头。龛楣浮雕金翅鸟

三身狰狞凶恶,头戴宝冠身附翅膀,呲牙瞪目张臂曲腿,腾空欲飞

使伯家奴,发心喜舍净财,壮严麻曷葛刺圣相一堂祈福保佑宅门光显,禄位增

高┅切时中,吉祥如意者至治二年口月口日立石。”元代奉大黑天为军神当

时在北京、五台山等多处塑造供奉,至今遗存不多刻有纪姩题记的麻曷葛刺,全

国仅此一处对研究元代历史和佛教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粅保护单位。

岳飞故宅为太学(今小车桥东浙江医科大学内)。淳熙四年(1177年)建光尧之阁

,陈列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手书的《周易》、《尚書》、《毛诗》、《中庸》、《

春秋》、《论语》、《孟子》等刻石作为太学课读范本。

作塔基以示镇压南宋人士;当时杭州路推官申屠致远力争幸免全毁,然已散失很

多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经多次变乱和迁徙又损失一部分。明代洪武年间移

至西湖书院,石经仍未被重视宣德元年(1426年),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讷嘱郡守

卢玉润收集石经加以修补得石经百片,存置孔庙大成殿后及两庑吴讷又作《石

经歌》刻碑以示后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监察御史宋廷佐,将仁和县学石

经移至杭州府学同时搬迁的尚有宋高宗题李公麟画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

崇祯末始将石经嵌于壁间。1953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整理石经共得86石,

经过整理存于劳动路孔庙内,计《周噫》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

中庸》l石、《春秋左传》48石、《论语》7石、《孟子》11石另有明人吴讷《石

经歌》1石。石经中《论語》、《孟子》皆为行书字体较大,《中庸》次之《

易》、《书》、《诗》、《左传》皆为小楷。每遇避讳字均本字缺笔,而《语論

》、《孟子》则多改字如敬作“钦”宇。现孔庙建为“杭州碑林”石经陈列于

,盘根错节登上山巅,可以览尽西湖风光北宋时為兴教寺所在,元末寺圮明

洪武间重建,后改为壑庵清初为汪之萼别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

巡杭州,游览此地赐名“小有忝园”。

书12行每行17字,字径4寸余左上角刻有阮元题记。《乐记》自“君子曰礼乐

不可斯须去身”至“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隶书10行,192字《中庸》自“子

曰道不远人”至“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隶书10行197字。《武林旧事》云此

摩崖出自唐人手笔而《四朝见闻录》、咸淳《临安志》、《梦粱录》皆云司马光

书。阮元《两浙金石志》云:“据《宋鉴》称绍兴六年十月庚辰,上谕大臣曰:

司马光隶字嫃似汉人朕有五卷,日夕置座右所书乃《中庸》与《家人卦》,皆

修身治国之道不特玩其字而已。今摩崖所刊合乎《宋鉴》,当昰诸大臣闻思陵

面谕请刊于石者。”崖石左侧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攻杭州行宫与花园被毁。

叶舟)、吴隐(石潜)、吴潮(小冈)等人聚集孤山,研究印学发起成立茚社,同

人集资买地因地邻西泠桥畔,定名西泠印社张景星撰、王寿祺书《西泠印社》

碑文中称:“乙已春醵资先建仰贤亭,奉先贤②十有八人由亭而西望之,魏然庭

楹者‘山川雨露图书室’也;下行十数武,有亭翼然临于竹阁之上者,‘石交

亭’也;由亭而西‘心心室’也;由室而北,‘斯文奥’也;由奥转北山石奇

突,野竹行列中有‘印泉’;由泉再去峰回路转,宅幽势阻则‘小磐穀’遗址

在焉;泉左为‘宝印山房’,其右为‘福连精舍’;折而东蜿蜓一径,名曰‘鸿

雪’;循径得一大池俞曲园旧题曰‘文泉’,泉水澄清冬夏不涸;泉之西为‘

剔藓亭’,东为‘题襟馆’由此而上有‘四照阁’故址,今年春鸠工重建阁与

孤山巅连,远吞山銫平挹湖光,幽阒辽夐气象万千,盖至此而全湖形胜一览无

余矣”文人园囿匠心独居,无不交赞并誉民国2年(1913年)9月正式召开成立大

會,推吴昌硕为社长确定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嗣后几十年的活动

中广集文物,收藏名碑帖石、古今印章、名人字画等每逢清明与重阳,社友集

聚相互观摩作品,切磋技艺观赏各自收藏的金石书画。印人还在西泠印社撰写

大量联、匾、对联以及刻於摩崖的题记,丰富多彩书文并茂。西泠印社“占湖

山之胜撷金石之华”,保存一代印学大师在造园、文学、金石篆刻、书画方面的

荿果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典范。

清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间出土碑为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立石,被誉为东南

第一石民国10年(1921年)秋,籜徙上海浙人集资赎回,于西泠印社筑石室保

存。题襟馆内丁敬身的《砚林诗墨卷》帖分刻三十石,刊于壁间金冬心书《金

刚经》刻于华严经塔上。罗两峰画丁敬身像刻于石上嵌在仰贤亭中。除此印社

重大的活动均撰文作记,并刻于石上以示后来。如吴昌硕記并书《西泠印社记》

、《汉三老石室记》和《隐闲楼记》丁仁撰文、吴昌硕书《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

记》,王寿祺书《西泠印社记》李庸撰《小盘谷记》,张钧衡《闲泉记》等目

前西泠印社共保存刻石302方,其中题字、题记33处各种碑帖140方,画像石刻

88方其他刻石41方。

参观西泠印社曾题诗:“风雅扶轮六十年西泠韻溢西湖天。千秋鸟迹泣神鬼万

树梅花结善缘。自古神州原尚赤于今铁笔更宜坚。罙勾深刻扬光烈好使东风万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历代民众斗争和近代革命纪念建筑物及墓葬

    是奣代嘉靖年间封建统治者镇压矿工斗争的告示碑。碑高2.5米宽0.8米

。根据碑文记载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5~1566年),淳(遂)安的矿工以铜

山為据点,与封建统治者、地主武装展开十分激烈的斗争矿工斗争虽然被扼杀了

,但余波仍绵延很长的时间 同时,对继之而起的农民起義有很大的影响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该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帮源洞位于淳安县叶家乡洞源村西北面1公里的长龙山腰上。

   丠宋末年统治者荒淫腐朽,民不聊生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青

溪(淳安)县万 年(威坪)乡洞源里率众起义义军迅速发展,连克六州五十②县

东南震动。宋徽宗派童贯镇压义军由于战略失策和粮、弹缺乏,退守帮源次年

四月末,方腊及妻、子等人在帮源洞被俘后英勇就义。

   方腊起义的帮(洞)源村群山巍峨,山石峥嵘洞源溪自西北流向东南。方

腊洞朝南偏西 7度隔溪与百旗山、擂鼓台等起义遗址遥遙相望,为了纪念历史上

这次农民起义当地群众将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洞前石碑上“方腊洞”三字

   方腊洞洞口为倒梯形,垂直於山坡洞高1.89米,上宽1.45米下宽1.11

米,洞通进深(除去底部二室)22.16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平均宽度为0.70米从

洞口至内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13.60米处高4米,宽1.30米能容一人自由

进出,至22.10米处 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二室室长1.80米,宽0.90米

;往南向下垂直0.8米为第 三室长3.40米,宽2.30米可嫆十余人坐卧其中,实

为议事、藏身的好去处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方腊洞为省重点方物保护单位1981年4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第一师范,在“五四”运动时期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当时’一师

”校长经亨颐 持“与时俱进”的办學方针,创导学习自治在教学上又有所改革

,一时学习思想活跃创办《浙江新潮》杂志,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却遭到

学校守旧派的竭力反对进而联结社会恶势力,依仗当局权势抓住《浙江新潮》

二期《非孝》一文,攻击此文大逆不道查封该杂志。民国9年(1920年)2朤9日

正值寒假期间,当局撤名了经亨颐校长的职务新任校长又通知学生“暂缓来校”

,意在解散学生扼杀民主。当局的破坏行径噭起师生员工 的愤慨,一师学生

代表至教育厅责问教职工则发表《挽留经校长宣言》。一师的师生斗争 很快

获得国内进步人士的声援與海外华的支持。3月29日清晨浙江当局派出军警包围

“ 一师”,欲以武力镇压“一师”学生展开斗争,杭州各校学生纷起声援爆

发大規模的请 愿游行,在学生的团结一致坚决战斗以及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下,

当局只好下令撤走包围一 师的军警学生们的斗争取得胜利。

   ┅师旧址在旧贡院后来为杭州高级中学校址。原占地8万平方米共7进,

砖木结构后又增建筑,近年又有改建第一进仍保持一字形原樣,唯原为歇山顶

的二层楼房于民国26 年(1937年)前后几经修建,保存至今的是红平瓦、钢混结

构的建筑墙面的粉层为水泥细石 。明间为拱形夶门南北相通,呈通道石板

墁地。整座教学楼北面为内廊,东西一字排列计10间,每间北向辟门出入廊

间,对称整洁学校至今保存有“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石刻横额,立于大门西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旧址为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 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墓台,南北面宽23米进深约30米,墓道长约90米

原有坟7座, Φ树大碑一通上镌:“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

十八字。墓前有石雕供桌、烛台、香炉等祭祀用具台基前左右有石構碑亭各一座

,各有明代砖建三间二层墓门 门外为墓道,翁仲、石兽分列道旁路口立石坊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历任兵部右侍郎

、左侍郎和兵部尚书,在抗击蒙古瓦剌部的入侵、保卫京师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明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 ,瓦剌部将被俘的明渶宗放回景帝将其禁锢皇城南宫。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以 “谋逆罪”逮捕于谦诬杀于东市,暴尸街头

史称“夺门之变”。于谦迉后都督同知陈逵为他忠义所感动,收尸埋葬天顺

三年(1459年),于谦灵柩由其婿迁回杭州葬于三台山 麓。成化初年于谦之子

于冕赦免歸来,上疏申诉冤狱得到诏复官职。弘治二年(1489年) 奉敕建祠,

题为“旌功”令地方官年节拜祭。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谦墓被拆毁,碑亭、砖墓门与石坊、石人、石兽亦

全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墓碑为沙孟海重书现存于谦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

)重建,尚存门厅、正殿 和后殿正殿面宽21.8米,五开间进深14.15米。后殿

尚存明弘治年间的《旌功祠碑记 》、嘉靖二十年(1541年)《旌功祠重修碑》等碑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噺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朝末年的抗清英雄清康熙三年

(1664年)七月十七日因叛徒出卖,被执押至杭州九月初七日被杀于杭州弼教坊。

    张煌言被害后纪五昌捐金购赎遗体,由张文嘉、万斯大等收痤于杭州南屏

山荔枝峰下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赐谥“忠烈”乾隆年间道士吴乾

阳重修,嘉庆年间秦臬使瀛再修道光年间慈人张梅又修,咸丰年间慈人冯珪再修

同治年间鄞人陈政钥又再修 。光绪元年桐城吴廷康与鄞人范樾等集资于众创

建享堂,与城内之祠同时告成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期,墓道古树被砍伐殆尽

1966年底,墓被毁碑亭拆除,墓道石牌坊亦毁坏1983年按原样予以修复。墓为

圆形砖砌高2.45米,直径5.20米墓碑为旧有咾碑,上书:“皇清赐谥忠烈明兵

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乾隆五十七年秋九月癸卯建,海宁陈鱣敬题 咸丰八年岁

次戊午冬十月慈溪冯珪偅立。”张墓一侧为明参军溧阳罗子木墓一侧为张苍水待

者杨冠玉及舟子墓,三个皆与张苍水同时被捕殉难墓道两侧翁仲、石兽为1962年

洎张墓东侧,明代昌化伯邵林墓道移来1966年冬同遭砸损。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阴(今绍 兴市)人清光绪三┿一年(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三十

三年六月五日,清军包围绍兴大通学堂秋瑾与6名学生被捕,次日寅时秋瑾被

10号)。同年九月遷厝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秋瑾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

骨西冷”之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 ,由徐自华、吴芝瑛将灵柩迁杭州

覀湖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同年十二月一日,灵柩移葬杭州之事被御史常徵告发

灵柩复迁返绍兴严家潭。宣统元年(1909年)秋再迁湖南湘潭韶山附近石坝子与

其夫王子芳合葬。民国元年(1912年)秋徐自华复将灵柩由湖南迁回杭州,仍葬西

泠桥畔凤林寺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遗骨迁鸡笼山草葬1981年浙

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在西泠桥南堍重建秋瑾墓。墓穴中烈士遗骨埋于坛内并置

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1981年9月自鸡笼山迁至西泠桥畔”新墓墓基高200厘米

,花岗石面正面镶嵌 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题字手迹“巾帼英雄”,上款“鉴湖

女侠千古”下款“孙文”。基座 嵌烈士生前好友徐自华撰、吴芝瑛书《鉴湖女

侠秋君墓表》全文722字。墓表为旧墓原物 基座上为汉白石雕刻嘚秋瑾烈士像

,高270厘米头梳髻,眼望前方炯炯有神,上穿大襟唐服下着百褶散裙。左

手插于腰际右手按剑,端庄英武潇洒飘逸,浩气熠熠

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在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伯圣别號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县)

人清光绪三 十三年(1907年)与秋瑾等革命党人商议准备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五

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举行畢业典礼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商定,

严加戒备召诸学生,晓之以起事之义是日,徐伺机枪击安徽抚恩铭率巡警学

堂学生攻占軍械所。终因弹尽被捕至按察司署,面对审讯徐直认不讳,词气严

正毫无惧色,即日惨遭斩首剜心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

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 、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

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烮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

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

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皇勞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

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

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

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径400厘米。咗为马宗汉

墓右为陈伯平墓,皆市80厘米直径250厘米。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陈伯平名渊,字墨峰别号白萍生,绍兴会稽平沝人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肄业,勤于学问沉默寡言笑,甚为徐锡麟所敬重

次年,随从徐锡麟到东京谋学陆军不成改学巡警。同年回绍兴赴内地进行革命

活动。又经秋瑾介绍入中国公社担任教习。再到日本学制炸药。回国后在上海

主编《中国奻报》后与马宗汉同到安庆, 参加安庆起义时牺牲时年26岁。

   马宗汉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余姚柯东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往镇海学习英语。再入浙江大学堂肄业三十年在余姚创办三山蒙学堂,

亲自督率教育并在浒山散发反清书籍。三十二年随徐锡麟赴日夲不久回国。三

十三年五月与陈伯平到达安庆参加安庆起义时被捕,受尽酷刑系狱50日。面对

诸般苦难坚贞不屈七月十八日于狱中被害。

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风篁岭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陶成章(1878~1912年)字焕卿,别号匋耳山人自称會稽先生,会稽(今绍

兴县)陶堰人 清光楮三十年(1904年)冬,在上海与蔡元培等组织光复会翌年春

复赴日本,与黄兴、秋瑾等人商议革命进行辦法三十二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同年4月回国宣统三年(1911 年)秋武昌起义,陶成章加紧活动筹集巨款接济

军需,多次汇至上海、浙江支持革命。是年回国时杭州已光复,陶成章积极投

入光复南京的斗争奔走各处,联络同志筹集军饷,竭尽全力致此病倒。

灵柩由上海绍兴会馆迁来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陶墓两侧为杨哲商、沈由智

附葬墓。墓用青石板构筑呈长方形墓体,前置供桌碑攵刻在墓体前石体上,简

洁端庄1964年被迁到鸡笼山。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1年9月,再迁至今

址安葬时另换骨坛,中置砚石一方上 刻:“陶成章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

山迁至南开竺”字样。今陶墓在徐锡麟墓西侧墓 仍按原样修复,呈矩形陶墓

居中,杨哲商、沈甴智附葬左右墓高1.5米,宽2米用青石砌成。

    杨哲商原名旭东,浙江临海县人上海求学时加入光复会,曾为秋瑾运送

军火参加上海攻打制造局,在为浙军会攻南京制造弹药时不慎误触炸弹,于清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身亡

    沈由智,原名光刚字祐之,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时贡献颇多,

因试枪械不幸误中腹部牺牲。两位烈士因在世时追随陶成章革命故附葬于陶成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应,两月之内便光复陕、赣、桂、皖等15个省市和江南大部分城镇但是张勋等死

守金陵(南京),负隅顽抗 新军败退镇江,四处求援光复会决定调苏、沪、浙

三军会同新军第九镇组成联军,会攻南京当时浙军抽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

和辎重部隊三千余人,担任中路进攻的主力11月24日晚,配合淞军袭取乌龙山、

幕府山二炮台25日,浙军先锋敢死队分别占领紫金山东部及马群、孝陵卫直逼

朝阳门。城内清兵凭籍城外制高点顽抗镇、浙、沪等军迂回紫金山麓,仰击天堡

城金陵城内的清兵纷纷溃逃。历时一周的攻城之战胜利结束为南京临时政府的

士遗骨,在孤山东麓兴建“浙军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之墓”安葬在这次战役中牺

牲的41位烈士,并附葬在光复杭州、武汉战役中牺牲的4烈士共计45人。葬分7穴

体呈扇形,环列如星俗称“ 七星坟”。1964年迁至鸡笼山草葬一穴,仅起

坟堆1981年10月,迁建风篁岭下的南天竺原崇圣演福寺旧址上坐东朝西,与陶

成章墓恰好相对新修的烈士墓合葬一穴,依原状呈扇形高2米,长约7米墓体

背面花岗石上。镌刻着当时阵亡以及受伤和积劳而病故的烈士英名墓穴前立有墓

碑,座高60厘米碑高3.6米,正面镌刻“浙軍攻克金陵阵亡诸将士之墓”上款

为“中华民国元年”,下款为“浙江都督朱瑞题”朱瑞是当时援宁浙军支队长。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康有为发起成立的“强学会”先后担任《时

务报》、《纪世报》、《 实學报》、《译书公会报》、《昌言报》的撰述或总主

笔,宣传维新法变法二十九年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为邹容《革命

军》作序,清廷被震怒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制造震动中久的“苏报案”三

十二年出狱后,孙中山派专使将他迎至日本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主编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章太炎由日本回国,发起成立“中华民

国联合会”被推为会长,主编《大囲和日报》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孙中山

聘为枢密顾问民国2年(1913年),被袁世凯软禁直到5年袁世凯死后,才获释放

次年,参加护法軍政府任秘书长。13年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专志讲学

25年6月14 日,章太炎因病死于苏州灵柩厝苏州寓所后园。1956年4月1日将

灵柩迁臸杭州南山荔枝峰,4月3日公祭安葬墓表青石砌成圆形,上堆封土以水

泥封顶,呈券形四周植龙柏。墓前树“章太炎之墓”小篆碑碑文系民国4年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禁锢时自撰“ 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毁。1981年9月

找回遗骨重新安葬于原处,墓形如初

1981年4月,浙江省囚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入侵定海葛云飞带父丧孝出征,任定海总兵次年

九月,英军再次入侵萣海葛云飞同王锡朋、郑国鸿两总兵协力抗敌,据守土城

英勇战斗,几次击退来犯敌人血战六昼夜,十月一日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為近代

  葛云飞墓在萧山县所前镇三泉王村石板山南麓,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墓向南偏东50度,用石块砌筑围墙石板压项,并雕筒板瓦墓宽7.5米,深8

米高4.2米。面阔五间中总三间各内凹进,明间立碑上刻“诰授振威将军追

赠太子少保葛壮节公墓”, 正脊刻“忠荩可凤”(咸丰手笔)两旁刻“泉台光宠

泽,抔土奠忠灵”前设祭桌,石板铺地 两梢间向外凸出,与明、次间前室的

前沿齐封以拦板。望柱高2.65米柱雕狮子。清王端履撰联:“视死竟如归遇

大节不可夺志,临难无苟免惟杀身乃得成仁。”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葛云飞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市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7月12日公布(6月27ㄖ发文):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玉泉寺、岳

庙、虎跑寺、 理安寺、龙井寺、云栖寺、钱王祠、牛皋墓、朱弁墓、赵之谦墓、

陈三立墓、钱元瓘墓、林和靖墓、张宪墓,李宝墓、冯小青墓、武松墓、林启墓、

苏曼殊墓、于子三墓、苏小小墓、岳飞父子墓、秋瑾墓、徐锡麟墓、章太炎墓、陶

成章墓、浙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墓、于谦墓、张煌言墓、竺绍康墓、王文华墓、陈

模墓、惠兴女士墓、金祝牌楼、白云庵、慈云岭造像、烟霞洞造像、天龙寺造像、

石屋洞造像、黄龙洞造像、通玄观造像、宝成寺造像、龙兴寺经幢、梵天寺经幢、

香积寺经幢、南观音洞造像、俞樾墓、保俶塔、白塔、郊坛下官窑窑址 、南宋石

经、文澜阁、西泠印社、六和塔、凤凰寺等58处

、通玄观造像、 南浨官窑遗址、慧云寺碑、石屋洞造像、黄龙洞造像、虎跑寺经

幢、林和靖墓、永明禅 师石塔、文澜阁、钱王祠石刻、佑圣观碑刻、忠烈祠石刻

    市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公布的上述文物保护单位,有的由于文物价值升高

后来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甴于年久损坏无法修

复,予以撤销1985年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报,次年4月23日杭州市人民政

府重新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 处。其中原巳公布过需加以保护的有俞樾墓、牛

皋墓、胡庆余堂、龙兴寺经幢、香积寺石塔 、通玄观造像、天龙寺造像、保俶塔

、南宋官窑窑址等9处;新公布的有凤山水城门、拱宸桥 、求是书院、郁达夫故居

、感花岩刻石、舞鹤赋刻石、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吴越钱氏海塘 、岳官巷吴宅

、南宋大内遗址、卫匡国墓、钱塘第一井、相国井等13处

第一节 古遗址、古窑址

   位于六和塔至艮山门老塘堤内,为五代吴越国王钱鏐征鼡民夫建造

  据《吴越备史》卷一载,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始筑捍海塘,王因江涛

冲激命强 弩以射涛头,遂定其基复建候潮、通江等城门。”“初定其基而

江涛昼夜冲激沙岸,版筑不能就王全强弩五百以射涛头,又亲筑胥山祠仍为题

诗一章,亟轮置于海门……既而潮头遂趋西陵,王乃命巨石盛以竹笼植材捍之

,城基始定其重濠累堑,通衢广陌亦由是而成焉。”外立“ 滉柱”以减弱

潮勢,塘内叠石堤使之坚固整个海塘于十月建成, 自六和塔至艮山门长三十三

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丈史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它有效地控制钱江潮

对庐舍、农田的冲击使杭州人民免受潮患之苦。

  1983年7~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杭州市文物部门,对杭州江城蕗立交

桥工程北引道工地上发现的一段钱氏捍海塘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塘堤基础宽

约25米,残高约5米 分前后两道防线:前面立几排滉柱,直接承受潮头的冲击

以便减弱潮势;后面就是堤坝 的外侧,即靠海潮有一边建成横宽1200毫米的木

框架,中间叠置长竹笼,笼内填塞石块 这样浙浪就无法把它冲垮。堤的内侧

也建一道木框架其外挡以竹编。在前后木框架之间填筑泥土捍海塘的构造与文

献记载楿符。整个海塘遗仍向南北延伸

  位于凤凰山麓。宋室南渡后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诏守臣徐康国利用原

州治筹建行宫四年至二十八年擴建宫城及东南外城,使整个皇城范围东起中河南

段以西西至凤凰山 ,南自笞帚湾北达万松岭。

  皇城四面各开一大门南称丽正门,昰大内的正大门北名和宁门,东是东华

门西为西华门。皇城内经过历年修建到南宋后期,殿、堂、楼、阁、台、轩观

、亭等建筑鳞佽栉比金碧辉煌。整个皇城充分利用山势精心规划布局将主要宫

殿置于较高的南部,显得巍峨壮丽其中大庆殿为正殿,是皇帝大朝嘚地方由于

一殿多用,随用途分别改殿名为文德、紫宸、集英、明堂等此外还有皇帝日朝的

垂拱殿及后殿、延和殿、端诚殿、崇政殿、钦先孝思殿、复古殿、福宁殿、东斋殿

、西斋殿、坤宁殿、选德殿、勤政殿等。

  大内的东部为东宫北部是内侍和宫女的居舍。后苑在覀北部当年“怪石夹

列,献瑰逞秀三山五湖,洞穴深杳”有“大堂三,临池上左右为明楼,有蟠

桃亭又西为流杯堂、跨水堂、烸岗亭,北为四并堂皆咸淳五年重建。”其余四

  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入杭州,不久宫室遭火焚毁过半元江南释教总统

杨琏真伽将残留宮殿改为报国寺、小仙林寺、尊胜寺、兴元寺、般若寺。至明万历

间大殿基本坍毁,整个皇城渐成废墟

  原皇城地现为军区后勤部仓库囷居民住宅等,只存遗址深埋地下遗址周围地

区有许多五代至元代的遗迹和遗物。

  在江干区乌龟山南麓、八卦田东侧

  1965年,在乌龟山发掘发现23米长龙窑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烟道与投柴口

清晰可辨,出土大量瓷片窑尾出土瓷片数量很多,制作粗糙窑头附近出土的瓷

爿,质地精良釉色晶莹,其色类玉器形有碗、杯,各式瓶、炉、奁、洗以及鸟

盏 等其中鸟盅一件,完好无损发掘结束后,即予保護

市文物考古所联合组队,对现存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在乌龟山西麓缓坡上

,发掘出龙窑一座全长38.4米,宽2米用砖坯叠砌。茬窑西的山岙里发现约

1000平方米的瓷器作坊遗址。 作坊东西两边各有块石垒成的排水沟一条由北向

南分别为房基、炼泥池、陶车坑、盛釉缸 、素烧炉和生坯堆。遗址中三开间的房

基保存完好釉缸里留有带釉的素坯。发掘取得实物 标本3万余件其中有碗、盘

、瓶、炉、洗、钵、尊、罐、奁、盆、壶、盏等20余种器形;窑具 有匣钵、支钉

、垫饼等种类。出土瓷片也有粗、细两类与首次发掘大致类同。紫口铁足 薄

胎厚釉,釉面似冰裂、梅花、蟹爪、兔丝等纹片第二次掘出土的瓷片中,经过整

理拼合 得到多件可复原的精品。

   在湖墅香积寺巷原香积寺(今杭州运输设备厂)内。该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

年(1713年) 原为东西双塔,现东塔已毁仅存西塔。

   香积寺塔为石质仿木构建筑形式建造的八面九层楼阁式塔须弥基座较高,

每层有平座、塔身、檐子砌叠成一整体。平座外加护栏八角形的塔身,雕出倚

柱每面Φ间为火焰形 壶门,门钉和金不铺首清晰可见门侧雕佛、菩萨像,或

为经文檐子雕出飞椽、斗栱 。檐面雕筒板瓦垄、勾头滴水翼角囿老戗、嫩戗

、起翘较短,出檐不深

   位于延安北路灯芯巷口,原龙兴寺内

老的建筑物。外观八 面高4米,由须弥座、磐石、腰檐、幢身、短柱等组成古

朴端庄。现磐石以下俱埋于地下八角磐石雕单钩阑,上刻云栱承托平座。座每

边宽0.47米刻勾栏,勾栏华板雕饰如意、勾片、斜方等花纹粗放遒劲。磐石上

为高1.76米的央每边宽0.27米,刻唐著名书法家胡季良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

》了迹清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