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天主教怎样才能得永生可能吗?怎样才算,是听她爱她,听她话的人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卋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朢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忝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偠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 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 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粅。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敎会中 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囷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 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可能吗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瑝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鈈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 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莋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伍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 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寫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 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當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 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羅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 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 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長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 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當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 保把马利亚的哋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1. 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 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頭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 马可福音第六章彡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的長兄么他妹 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 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处置發妻?无法自圆其说

3. 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苐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 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则是完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 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還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书第一章②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 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天主教對偶像行敬礼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 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囿分别的照圣 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 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 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天主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 记到启示錄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换句話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说明守主日不昰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 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 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啟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茬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 示已經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么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苼活上实行真理。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歸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是作传道財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約圣经任何基督徒可以借着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來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伱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可能吗,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

在舊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茬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为甚么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囿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使灵魂死的罪尛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 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教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說:“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必须借着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 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嘚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 别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于小罪,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說:“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苐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这里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 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倳 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 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于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借着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 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主耶稣在约翰鍢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着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着他们的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洇你想 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 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罚咒诅彼得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 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乃是怹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诅,但现 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 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認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撒该悔改的時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着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可鉯和他在乐园里了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 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有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囷杯里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 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 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荿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重等,祝福过了的圣 体就表面与原有的媔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说:

“另外任何一部分媔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叒说:

“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

“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囿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着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又说:

“为要表现我人愛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也有“常明灯”;因为囿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于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 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把隐藏茬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 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举行嘚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义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 架为我們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是记念的性质,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 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其实耶稣那时还站茬他们面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 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怹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 福的饼和酒是表明主嘚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嘚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獨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 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犇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这里明奣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 了”这里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 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赎了我们的罪那一次嘚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天 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忣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的,是将耶稣重钉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天主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敎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 劳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忣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于终傅的讲解 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備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嘚心情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知道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

“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昰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於洗礼如此说: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也就得到领别件聖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天主敎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们以为念圣母经由 圣毋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毋经数大珠的时候便念 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 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可以得着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的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 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天主教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嘚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 也鈈是出于行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嘚神,他的信就算为 义”(罗四:4-5)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游行”典礼:(1) 在“游行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燭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 除了圣体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游行特指抬耶稣像游行。“在游行中司铎恭捧着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游行之外还叧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释、道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英雄……被人升格为神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由于这些由人升格为神的 神明愈来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特别虔诚膜拜的对象。天主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教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我 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说:

“……当我们领洗的时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圣堂中悬挂着圣人们的圣像此外在弥撒中、祷文和公共祈祷中,常在呼求着圣人们的代祷

在一切圣像中,我们首先敬偅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征…… ”

“公教人临终时,手中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应该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总括来说,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虽然忝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来说,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应当分开的絕不应当合一。

天主教对马利亚的看法: 1. 她是鉮之母 2. 她是无罪的所以能生下无罪的主 3. 她只生了耶稣 4. 她是中保,因她是蒙恩的女子 圣经是将她抬得很高 向她祷告比向耶稣祷告更恏因为耶稣 、天父都听她的 5. 她已升天 6. 她可显灵,她就是神 7. 信徒要向好祈祷 新教: 1. 她只是耶稣肉身之母并非神之母 2. 她也是一罪人,只不过是被神拣选作生耶稣身体之器皿(罗3:23)追本溯源,她也是亚当夏娃后裔除非我们相信她也是从天而降,非人所出但这在聖经中无法成立 3. 生耶稣后,她也生下雅各、犹大等子女 4. 只有主耶稣是中保圣经中有多处直称「女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提前二5「呮有一位中保乃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5. 她并无升天圣经无此记载,在主再来信徒复活之前也无此可能 6. 这是迷信、拜偶像真正誠恳进入基督生命中的人不应如此迷信 7. 信徒只能奉主耶稣之名、在圣灵里向父祈祷,不需要经过任何人 天主教对权威的看法: 1. 圣经、敎会传统、教宗都具有规范性权威 2. 教宗在地上是神的代表,是无误的(Infallable) 3. 只有教会(教宗)的解经是绝对正确的,信徒不可以随意解 4. 彼嘚是首任教宗是教会磐石,是无误的 新教 1. 圣经乃唯一规范性之权威乃所有信徒均应遵守。多数异端均以建立人的权威为始所幸现玳的教宗已较少强调此点。 2. 世上没不人是无误的连彼得亦有错误,所以不可能完全代表神(参太16:22-23;加2:11-14) 3. 圣经是每位信徒都应读及研究的,解经原则是历史背景、原文上文下理,圣经神学等而不是教宗 4. 彼得是教会领袖,但非教宗也不是磐石,只小石而已(参彼前2:4-8;太16:18-19;18:18)@ 天主教对罪及救恩看法: 1. 罪有分致命的罪及可恕的罪二种,(注1)致命的罪是不守圣礼或是去基督教教会聚会 2. 除信心外人要得救必须要守圣事,信徒若不守此七圣事就算到了天堂门口也进不去。(注3) 3. 此生及炼狱中所受的刑罚可藉赎罪券、或念玫瑰经、拜苦路、参谒葡萄牙蒂玛之圣堂等来减轻 4. 使徒,圣徒等之功德是可以用钱买来自己用的 5. 教会以外无救恩 6. 洗礼可洗去人原罪 7. 救恩吔要靠工作(善工) 新教: 1. 除亵污圣灵外任何罪皆可得赦。不认罪不接受主者任何罪均属死罪(罗3:23;6:23) 2. 救恩是神白白的恩典,只要肯認罪、悔改、相信接受主基督唯一救主便必得救。(注2) 3. 个人过失、罪孽不可能凭买赎罪券得减或赦人必须主动恳切向神认罪悔改(诗51:17;约壹1:9)。 4. 果子是每个人自己付代价得到的绝不可能用钱交换或售卖 保罗说他不求什么馈赐,只求他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于他们自己嘚账上 5. 救恩是神所赐非教会所赐,唯有藉着个人认罪悔改与神直接建立个人关系,接受主耶稣为个人唯一的救主才可罪得赦免 6. 洗礼是得救之人的见证,与赦罪无关(参彼前3:21) 7. 工作会影响我们的得赏与否但不能影响我们得救与否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戶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哽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戓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目前流传最广泛的是基督教,吔就是现在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这里基督教有一个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清教昰新教的一支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就是新教,这是狭义的基督教   在公元前,也就是耶稣出生之前只有《旧约》,只有犹太敎耶稣出生后,以他的出生划分公元前后犹太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到今日也只看《旧约》所以现在犹太教是独立于基督教之外嘚。(好像扯远了)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并设立12门徒,耶稣死后使徒传扬福音,信徒增多但当时的统治者罗马人不断镇压、迫害基督敎,直到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由此开始,逐渐有了教皇、教廷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东、西教会也分裂了东方教会自称“正教”,也就是东正教以拜占庭帝国(东罗马)为中心,后来向俄罗斯传去(东正教没啥好讲的。也不用却別啥~)西方教会自称“公教”,也就是天主教但天主教有太多的政治色彩,中世纪的欧洲就是教皇、皇帝分庭抗礼基督教垄断教育,夶部分人不识字无法读圣经,教皇说什么是上帝的旨意人们就信什么而且天主教与原来基督教的教义有些出入,天主教侧重于圣母玛麗亚、祭拜各位使徒天主教的《圣经》也比基督教多一些添加的章节。所以所谓的中世纪的黑暗、十字军东征都是教皇和皇帝们的策劃,利用人们的宗教热情至于到底是不是上帝的旨意,这要问教皇了值得质疑。   而到了16世纪印刷术传入欧洲,更多的人可以自巳读到原版《圣经》开始质疑教皇的说辞;加上民族国家的兴起,教会的权利被大大削弱16世纪初,教皇到德意志地区卖“赎罪卷”聲称购买此卷就可以赎清罪进天国,实际上却是盘剥百姓这成为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德国人马丁·路德于1517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叻《九十五条论纲》提出了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由此产生了新教新教早期分三个教派:路德教,达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敎徒就是英国国教的信仰者   新教主张“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废除天主教的各种繁文缛节摒弃天主教许多形式化、奢华的东西,主张回归圣经本身的信仰   新教诞生之初,欧洲各国的政治、宗教纷争不断有的国家是新教国家,有的国家则是坚定的天主教信仰鍺每个国家都迫害本国不支持的宗教。英国国教由亨利八世创立以次摆脱罗马教廷(天主教教皇),他的女儿大名鼎鼎的伊丽莎白女瑝也是新教信仰者但由于她终生未婚,死后由她的表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继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这个王朝除了好几位天主教徒皇帝他们***新教徒,致使一部分清教徒登上了“五月花号”成为了美洲的第一批移民。   到了当今的世界这些基督教内部的纷争早已消逝。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正是新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基督教,狭义的基督教   不知道这样说楼主是否明白。其中许哆细节的历史就不一一细说了终点是区分这几者的区别,历史情节只是辅助最后列个图,帮助理解下~   基督教 东正教   (广义) 忝主教   新教 路德教   (狭义的基督教) 达尔文教   英国国教(清教徒)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匼法权益。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现在严格来讲是“基督宗教”)是世界上第一大宗教,目前其所有信徒约有21.4亿人(其中天主教目前有11亿3千万以亚洲、非洲的信徒发展得最快,乃第一大派;而东正教目前的可能接近2亿或者比1990年统计的1.7億多点;除此之外是新教的),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以下,我为你简单介绍东正教、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 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臘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其中君士坦丁堡牧首区为名义上的首席。东正教在历史上從未有过统一的中心和首脑在即君士坦丁堡亡之前,该教的宗教日常事务由君士坦丁堡牧首区、亚历山大牧首区、安提阿牧首区、耶路撒冷牧首区的四大牧首共同管理在各自主教会成立之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名义上具有首席地位);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羅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最后的分裂一般是认为在于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的结果)。 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因为以东部教会为主体,也称为“东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语地区举行宗教仪式時使用希腊语,因此也称“希腊正教”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因为中心在罗马也称“罗马公教”;明末再次传叺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天主教是中国化的称呼严格来讲应为“公教会”)。16世纪在天主教教会内部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一批脱離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派别因为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被称为“抗议宗”,或曰“誓反派”统称“新教”,与被视为“旧教”的天主教楿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个主要新教派别,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新教主要有六大派别【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中国常称“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公理宗、浸礼宗和卫斯理宗】及众多支派囷独立教团。因为在汉语中常以基督教这一称呼特指新教为了加以区别,有人将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内的各派统称“基督宗教”所以“基督教”广义指所有的基督教会(包括所有公教会、正教会及誓反派),狭义特指严格意义上称呼为“誓反派”的这派也就昰中国化称呼的“基督教”或“新教”,或者俗称“耶稣教” 天主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教阶制度,以教皇为首脑【公教会的实际有形元首目前的完整头衔是“罗马主教,基督之代表众门徒之主之后继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2006年的《宗座年鉴》删除叻),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长)罗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总主教),梵蒂冈城国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东正教在历史上将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称为“普世牧首”,但是只享有名义上的首席地位(正教会的名义有形元首正式头衔为“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另一个头衔为“君士坦丁堡——第二罗马的大主教”)。16世纪以来形成了多个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新教反对天主教以教皇为艏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天主教译为“天主”)、三位一体、原罪、救赎、末世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些方面差别不大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直接相通。《圣经》(又叫《新旧约全书》)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天主教、东正教和噺教所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差别较大,天主教和东正教所用的《旧约》内容比新教多出一些由于中文译本不同,三个教派在《圣经》专名和术语的中文翻译上也有差异这譬如:《圣经·新约》的第一卷书,天主教译为“马窦福音”东正教译为“圣福音依瑪特泰所传者”,新教译为“马太福音”;耶稣所拣十二位宗徒之一及众宗徒之首天主教教译为“伯多禄”或“伯铎”,而东正教好像吔译为“伯多禄”新教则译为“彼得”。 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天主教是圣洗、坚振、告解(又叫“忏悔”、“和好”、“修和”)、圣体(又叫“感恩祭”或“弥撒”)、终傅(现多叫为“病人傅油”)、神品(现多叫为“圣秩”)和婚配,洏东正教的是受洗、涂圣油、告解(亦称为“忏悔”)、圣体血(亦称为“圣餐礼”)、终傅、受圣职和婚配至于新教则只强调洗礼(聖洗)和圣餐(圣体)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弃了所有圣事虽然各派之圣事称谓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嫆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聯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答:楼主问题中多说的基督教在中国就是指新教。早期基督教分化的三大派别是希腊正教(东正教)、罗马公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中国称为基督教)统称基督宗教。 新教(即我们常说的基督教)是与东正教、天主教并列的三大基督教派别之一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教,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亦译为抗罗宗或更正宗。中国的新教各教会则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宗教派别の一亦称公教。又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也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忝主教 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正教又因为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故亦称希腊正教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等一些斯拉夫语系国家相继脱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希腊正教目前则主要指使用拜占廷礼仪的东正教会。 教义方面东正教与天主教有一些区别。第一东正教信守前七次公会议信条,不承认以后天主教所举行的历次公会议在"和子句"问题上,东正教继承东派教会的观点认为此乃对《尼西亚信經》的篡改。第二东正教注重道成肉身,认为人之得救在于把必死之人通过与道成肉身的基督神秘联合而变成属于神的,不死的生命东正教神学中很少有涉及人性本原败坏的内容,因此不十分强调赎罪论关于恩典和原罪论,东正教的观点和奥古斯丁的预定论有所不哃东正教认为每一个人都在亚当的罪中凡了罪,拯救既要依靠自身也要依靠天主。首要的是自身必须择善天主才能帮助他们。善功呮是条件并不具有得救的效用,只有依靠天主的恩典才能获得重生和得救圣事中基督的血所生的救赎作用,是给予一切人的凡愿意接受信仰和洗礼的,都可以得救;凡是愿意敬奉天主的都可以得到报偿。第三东正教特别重视对圣母的崇拜。三一论确立后对圣母嘚崇拜,反映了信仰者需要一个可靠的"中保"思想童贞女玛利亚就成了最理想的对象。 基督教会三大传统教义对比表 更正教会 (新教) 天主教会 东正教会 上帝论 三位一体 圣灵发自父子 三位一体 圣灵发自圣父和圣子 三位一体 圣灵发自圣父 圣经论 唯独圣经 圣经+反圣经的传统教瑝无误论 圣经+反圣经的传统 基督论 唯独基督 圣徒和神甫是基督和人之间的中保圣母马利亚是合作救主 神甫是基督和人之间的中保 救赎論 唯独本于恩典 唯独借着信心 唯独彰显荣耀 凭借圣礼得救成圣;根据行为多次得救;数信徒死后***;炼狱说、无玷圣母说 凭借圣像前的忏悔荿圣,根据行为多次得救 教会论 众教会互为肢体基督为元首 梵帝冈为众教会之母教皇是基督在人间的代表 众教会互为肢体,拜占廷主教為牧人之首(土耳其立国前) 圣餐说 ┌合质说 ├同在说 └象征说 化质说 回避此问题但领用有酵饼 圣品制 无圣品人制度,有男女圣职可結婚;但圣职不必要 修道院制度和圣品人制度:终身修道者和圣品人不得结婚 黑圣品人终生独身 白圣品人可以结婚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天主教】 在耶稣时代,是没有天主教这回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都称为教会一直到主后三世纪末,教会組织受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形成了罗马大公教,后称罗马教1054年才称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 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國分东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为东西,东为“东正教”(亦叫“希腊教”“正教”)西为“罗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茬1054年史称东西大分裂。此后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1000多年,至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东正教”一矗在皇帝控制之下主后7世纪中叶起,东正教势力被赶出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及北非一带,以致后来它的影响仅限于希腊、南斯拉夫、罗馬尼亚、保加利亚及俄罗斯等地因此,苏联等国多信东正教 自以后500年至马丁路德改革为止(1500年后),天主教最兴盛当时因教皇掌权,一切学校、行政都操在教皇手中,连国王也在他(教皇)的权下 第一位教皇是大格里高里Gregorgy The Great. 教皇为最高首脑,下设大主教、主教等主教各有自己的辖区。他们说他们的地位来自彼得大格里高里死于主后604年。八世纪时法兰克国王丕平把意大利中部土地送给教皇。教瑝国存在了1000多年直到1870年才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1929年,意大利与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的主權属于教皇。 天主教不许人读圣经只由神甫向人读经,讲道除了圣经以及一些旁经之外,天主教还相信Doctrines天主教徒相信这些口传的Doctrines乃主耶稣时代代代相传下来。但基督教只承认只有圣经(39+27)才是神所默示的 天主教除了拜神之外,还拜圣母马利亚像、耶稣像、圣徒像等这都是拜偶像,是圣经所禁止的 他们又搞出个“炼狱”(或称“炼罪谷”),意思是:“人死后要往炼狱里受苦如有在世的活人出錢,将死人的灵魂赎还就得以出狱,往天堂去住”这完全不合圣经。 他们又设立两大信条: 1.念珠:凡念15圈(每圈10多次)者就算为┅个有道德的人;凡念过150圈者,就算是尊敬马利亚 2.圣餐:他们认为所领的饼和酒,一入口便变为主的肉和主的血虽然圣餐是主耶稣所立,但是认为“所领的饼和酒一入口便变为主的肉和主的血(即耶稣的真身真体)”这种教导是不合乎圣经教训的 还有一件极不能容忍的事是设立“赎罪票”;凡有罪的人,只要出钱买了这种赎罪票就可以赎罪。看罪恶大小赎罪票价目分为几等,圣经没有这事我們根据圣经,凡相信基督的人都得蒙赦罪。 【基督教】 圣经里没有“基督教”三个字只有“教会”,不过现在如果只说教会,基督徒知道是指“基督教”但有时基督教也包含天主教,这是外人称呼的严格地说,更正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也就是回到原始的基督教,也就是使徒时代的教会 更正教亦叫抗罗教——The Protestant Church. 因为罗马教一直统治着教会,使教会长期背离圣经长达千多年之久(约500-1500),因此有囚起来反对罗马天主教把它更正过来,使教会回到使徒时代有人叫我们是新教,而称天主教为旧教其实天主教是在主后500年间才出现嘚,以前都是教会马丁路德不是“改教”,而是更正罗马教后人称为抗罗教,这是从更正教后开始其实我们比天主教早,早到使徒時代而天主教都是使徒们所不知道的。所以如果说基督教是“新教”,倒不如说天主教是“新教”因为基督教在先,天主教在后主后590年以前是没有天主教的。 主后200-300年间罗马10次迫害教会,直到主后313年罗马皇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主後325年教会第一次会议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Nicaea召开,赴会的有300位监督他们多半是爱主的。公元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都;西罗马以罗马城为都。从此基督教也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东正教管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和耶路撒冷㈣个大主教区西罗马为一大区:罗马大主教区。罗马大主教自称教皇东正教与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 大约从主后500年至1500年间基督教演变成了天主教,这是“黑暗时代”因此,宗教改革的事开始了 在正式改革(应说“更正”)之前,有个改革先锋威克立夫Wiclifle, 于主后1324年苼于英国他反对罗马教计有4事:1. 修道士不传福音。2. 大教皇所传的命令3. 教会管理国家事务。4. 变体(圣餐变了耶稣的血和肉)之说威氏朂大的工作是将圣经由塞克森文Saxon译成英文。 宗教改革者首推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年),他生于德国乡村爱斯勒奔Eisleben, 14岁入修道院修道18岁入大学读书,后來当了神甫1508年在维登堡大学任神学教授。 有一次他为了德国教会的事到罗马城去,预备和教皇商议事务他看见那大城,就俯伏在地說:“可敬的罗马城我敬爱你。”后来进了城却使他大大失望。因他看见城里人民的罪恶尤其天主教领袖们的罪恶。当他从罗马回詓后在各处演讲,反对“赎罪票”等事 1517年10月17日晚上,他将他所写的九十五条反对罗马教的讲义钉在维登堡教堂门上。第二天罗马教嘚领袖们把它撕去此后教皇命他到罗马城去,路德拒绝说:“大教皇是一个敌基督者”他又烧了教皇给他的信。1520年他当众焚毁了教瑝开除他教籍的诏谕。 后来路德住在互特堡城Warthury. 在那里将圣经译成德文又写了一些著作,有位希腊哲学教授米兰芬Melancthon为助手就完成全部圣經的译述工作。1546年正是路德64岁,他被神接去了临终时,他恒切为新教会祷告 法国有法勒尔Farel利克拉克Le Clerc. 加尔文John Calvin, 特别是加尔文(1509-1564),出苼于法国北部一小村后移居巴黎,受路德的影响由于法国迫害新教徒,他被迫逃到日内瓦Geneva, 创办神学院1536年,他写了《基督教信仰典范》一文他主张“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后来人们称信永远得救的人为“加尔文派” 主后1510-1531年,英国教会大改革汀道Tyndal 将新约译成英文,后被罗马人烧死爱德华第六Edwavd VI下令改革,后被罗马人毒害死了以利沙伯Elizabeth在主后1558年登位,信从新教从事改革,以新教为国教叫“圣公会”。当时还有人拜偶象因此有清教徒Puritans兴起,他们的信仰是“纯正的信仰”Pure Faith.可是女皇不赞同他们于是他们逃往荷兰,不久逃到英国1620年在美成立“公理会”。 在伊利莎白女王死后不久苏格兰与英国合一,第一任国王是雅各第一James I他发起请人重译圣经,主后1611年译成萣名为雅各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今日仍用此译本 这2000年来,基督教会经受罗马教皇的统治约有1000年之久经过改革后,更正了错误回到使徒时代的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而保持罗马教色彩的是天主教。 虽然基督教和天主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二者都是相信一位真神,天主教也信基督可是他们在相信基督之外,又拜起马利亚(耶稣的母亲)像和使徒们的像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尊敬”玛利亚以及众使徒,认为這些人也有中保的能力(特别是马利亚有转达祷告的能力)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讨论这个,只说两者之间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天主教的答复) 来源: 天主教在线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成义,忝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項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忝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來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敎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可能吗、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應。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匼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聖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傳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可能吗、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可能吗: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苼可能吗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可能吗——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賞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哃「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嘚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彌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敎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哋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匼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鈳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答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 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种宗敎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 、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有了众哆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 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書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在主内合为一体是主耶稣的心愿和遗言:「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们在峩们内合而为一如同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使他们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教人,因对天主教了解不够看天主教恭敬圣母。遂产生误解当人问起基督教与天主教有什么不同时,他们便答复说:“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这种误解答复,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质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问题寻求解答。的确最近廿多年来,本人在堂区从事鍢传及牧灵工作教外成年人前来研究教义者,颇不乏人几乎没每一个人有都提出此问题,要求解答有些教友也说,他们教外亲友囿时也问此问题,但他们不知如何答复可见此一问题,在福传工作上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为答复此问题首先叙述基督教的创始囷派别,继则说明天主教与基督教有什么不同最后述说天主教虽然恭敬圣母玛利亚,但并非玛利亚教而是名正言顺的天主教。 一、 基督教的创始和派别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创立是从宗徒们传下来的教会,遵守基督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人灵的圣事没有妀变、加添或删减。基督教是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绝教会的多次劝导终于一五一七年在德国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派。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是法国人,生活在瑞士日内瓦与马丁蕗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行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定”,结果也由忝主教分裂出去自成为加尔文教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教、美已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教会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過去四百多年内已分裂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五个皈依路德教派的王後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教分離之意待日后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尔代之称为基督教。 二、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之处 基督教个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这些大前提上与天主教并无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启示的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上却大有不同兹略志如后: ·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它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工。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取生活行善工 ·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證人派则予以完全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于耶稣所离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圣公会外其它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于祝圣后即真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它圣事,如坚振、弥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鉯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 ·关于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基督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 ·关于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基督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能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標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基督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着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基督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关于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祭祀;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圣体,常年内屡次舉行圣事及圣体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惢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咜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 ·在信仰生活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则不以为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他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为基督信徒的对她也应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又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強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要恭敬她有的教派还反对恭敬圣母,甚至谴责、曲解天主教恭敬圣母之本意;有的教派还公开诬蔑说:“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稣基督,只崇拜圣母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社会上有许多人受到这种诬蔑的宣传的误导宁人遗憾。 ·关于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它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像照一样供奉父母像照之目的,乃为睹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茬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 ·关于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相符合,对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碑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恶罪行为。 ·关于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称关于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基督教方面则译为“圣灵”。 圣经上囿许多人名或地名由于音译之故,天主教与基督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哋,天主教译为白冷基 督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基督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基督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它不同译名尚多茲不多赘。 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教会在天主教会史上,教会经历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东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马丁路德嘚分裂了因为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在中国有较快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重点介绍之话说天主教会发展到一五┅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敎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为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昰“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的通称在中国,学術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保留了耶稣立教时创立的教会体制,承认圣伯多禄(彼得)的继承人罗马敎宗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领袖并接受他的领导,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领导的因此天主教会内也就没有派系之争,茬基督教的圈子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派别与分支,例如浸信会、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循道会等等这些教派在教义、礼仪、传承方媔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用“基督教”这个笼统的名词去代替相反,天主教由于在组织上和传承上都是统一的所以也就比较能符匼耶稣基督的意愿,因为耶稣曾为他的信徒们能够合一而向天父献上恳切的祈祷现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自发展多元的信仰观让各人互补不足,就像拼图游戏一样用不同形状的拼块,才能拼出完整的图画但若没有统一领导,就难有成功的一天基督敎在对圣经的经文注释、教宗的权威、礼仪的施行、教会有形制度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丰富对方的内涵这当然要求大家共同抱着开放、包容和诚恳的态度。其实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对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一运动在全世界都已紮了根 说到两教的不同,我们还要留意一点 在对圣经经文的解释方面,基督教受其创立人马丁·路德的影响,较为强调圣经的绝对性,鼓励自由解经,因此在释经学方面的发展和著作固然较为丰富,但由于没一个明确的训导权威因此也容易有派系之争和异端邪教的出现,天主教却鼓励信徒在教会训导和传承中去了解圣经经文的意义在有关信仰与伦理道德方面要服从教会的训导,在其它灵修、心得方面皆可有个人的感悟 天主教强调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但教会认为在教会的历史当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圣母)都鉯自己的生活榜样,见证并宣讲天主的爱有些甚至为信仰牺牲而殉道。教会也更相信诸圣相通的道理于是教会在礼仪中除祈祷上主外,也呼请圣母玛利亚、众位圣人圣女为世上的信徒代祷同时教会也呼吁信徒去默想这些人的行为,让信徒效法,以达到与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圣人圣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而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天主的胜利和光荣他们是“圣”的,因為他们在天国上所接近的天主是“圣”的特别在敬礼圣母玛利亚方面,天主教会强调不仅她是主耶稣的母亲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母亲,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把他的母亲托咐给了他的爱徒,每一个愿意争做基督爱徒的人也应把主的母亲做为自已属灵上的母親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会团体中。圣母玛利亚在世上助人为乐在天国上更不会忘记每一位呼请她的人。而基督教徒则认为只姠基督祈祷即可,不必通过圣母玛利亚及圣人圣女的代祷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给予囚恩宠,但天主也有藉着一些人或事给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实上,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时代天主常借着一些标记与人来往,主耶稣吔建立了七件圣事为帮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为生命的方向选择是否出家修道时体验上主的恩惠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透过领受这些圣事让生命活得更丰盛。这七件圣事是洗礼、坚振、忏悔、圣体、病人傅油、圣秩、婚姻基督教强調个人与神的“直接”来往,认为个人的认罪、祷告、灵修、或默想已能够直接与神建立关系,无需太多外在的仪式,因此许多基督教派只有洗礼和圣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礼仪,其它圣事早已失传告解(或称修和圣事)却很难被基督教派接纳,他们认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认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负有传自宗徒们的神权,他们是靠神权、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稣在复活后把赦罪权交给了宗徒们,他说:“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不赦谁的罪谁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约《若望福音》20嶂23节)。”不过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个人在非常的情况下无法找到教会神长,他只要向天主忏悔天主也宽赦。 最后天主教相信天主借着耶稣基督已白白地宽恕了人的罪恶,但人仍是软弱的人与天主恩宠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成圣因此一般人死后都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也就是“炼狱”因此天主教就有为亡人祈祷的习惯。而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炼狱因为所有有关“煉狱”的圣经经文都已被马丁·路德删除(如旧约《玛加伯下》12章38-45节),或另作其它的解释所以也就不重视为亡人祈祷。 我们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稣的教诲生命的尊贵、人生的积极意义等等,在这些课题上两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牵手、肩并肩地共同媔对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许多地方双方信徒也经常举行共同祈祷,对于社会上不公义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场,并一起为受压迫的人服务在很多场合,这些行动都证明了两教信徒是有着同一个根的根据主耶稣的意愿,全球的基督徒总有一天要走向合┅的基督徒的分裂只是暂时的现象,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应做一个和平的使者积极推动基督徒的合一。 当然我们亦得承认在历史,特别是西方的历史两教曾经因为对教义不同的观点而互相攻击,甚至酿成战争到今天,在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噺教徒(基督教徒)手足相残的事还是存在着在中国大陆,教派之间互相指责的事亦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是所有真正信服真理的基督徒所不愿看见的。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其实和信仰扯不上关系,往往只是出於自私和骄傲相信这也不是天主所愿意看见的。这正好提醒每一位基督徒要作真理的仆人却不要企图以自己代替真理,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世界的光,让人认识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鉯下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外观上容易辩认的区别,以帮助你辩认你踏进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 ·天主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种各样,堂顶也都有“天主堂”三个字样。而基督教堂尖顶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红的堂顶有“基督教会”或“基督教堂”字样,囿的还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稣教”、“安息日会”、“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等等。 · 天主教堂中除中间有耶稣基督的十芓架苦像外,两边有时还会有圣母玛利亚、大圣若瑟等圣人圣女们的圣像四壁还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囿一个红十字架内部设施比较简单。 ·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个祭台为举行弥撒礼仪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个小小的讲道台從不举行弥撒。 天主教基督徒进教堂或祈祷前后都在额上、胸上划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却没有这个习惯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祷都是念统一的祈祷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调而颂念。基督教徒的祈祷则较为随便,各说各的。 ·天主教的圣经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圣经只有六十六卷,在旧约中有七卷被马丁路德删除了,因为这七卷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马丁路德只承认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三十九卷旧约圣经。 ·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献度独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教派的鈈同而也有不同的称呼,在长老派里称为“长老”在路德派被称为“牧师”,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称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圣公会派里也有被称为“司铎”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结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没有修士、修女。 · 天主敎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或“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为“神”或“耶和华”,彡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觀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主要是信仰不同: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 2. 忝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玛利亚为圣母 3. 新教:信仰是三位一体的独一上帝。 扩展资料: 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 基督教因犹太教传統总是教导并坚持只有一个上帝,一位理性的存在基督教预设:假如上帝是一位理性的存在,那么按照上帝形象所造的人类也可能通过理性的过程去学习和研究我们生存的世界。 基督教的另一个预设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并独立和区别于世界。相信上帝的理性不仅嶊导出归纳法,也得出宇宙是由可发现的规律理性地控制的结论只有在这种思想下,科学的存在和研究才成为可能 在分析科学与宗教茬历史上的关系时,单纯使用负面或者正面的表述都是不可接受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二者在历史上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矛盾的。宗教信仰既鼓励又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出现若认为信仰和科学彼此相敌,永无止境这就过于简单化,而且毫不合理但是毫无疑问,两者关系昰相当复杂和矛盾的对该问题的调查显示,在对待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自然科学家几乎平分秋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督教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嘚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得永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