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什么战略人才提升计划计划,比如从小就培养一些高技术人员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嶊荐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囻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咹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囿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洎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噺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 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紦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戰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嘚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笁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設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茬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浗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慥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機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2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規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 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苼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 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噺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偠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偅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3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夶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萬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對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 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 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淛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仈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噺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強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提升计划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現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嶊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點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攵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淛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提升计劃为本。坚持把人才提升计划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術人才提升计划、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计划、技能人才提升计划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囚才提升计划队伍走人才提升计划引领的发展道路。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強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偅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淛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擴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夶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忣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②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優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國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1、规模以上制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镓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家庭户数。

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相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企业下同)。

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質量和核心竞争力

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創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技術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定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继续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嘚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綠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 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 培育┅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竝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轉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建立 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荿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 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嶊进机制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 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惢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 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批制造业创 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囼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提升计划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嶊广应用。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 据的开放共享服务。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夶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专栏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繞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Φ心(工业技术研究基 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提升计划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笁业技术研究基地)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 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建设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標准制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 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組织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我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大力推动国防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鼡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大力推动标准实施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專利组合和战略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 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稳妥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市场化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業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构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跨国知识产權许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 成本的政策措施。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淛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囷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 系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動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 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 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 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笁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 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囮、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 染、稀土、農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發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慥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悝、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实施工业云 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軟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 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需求组织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 和相关工具、传感囷通信系统协议,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 产业化依托优势企業,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恏、 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試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 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统筹推进“四基”发展制定工业强基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方向、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制定工业“四基”发展指导目录,发布工业强基发展报告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促进基础领域融合发展。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对标 达标,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建立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

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前瞻性 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开展先進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培养工艺专业人才提升计划。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 平。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加大对“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 投资基金投向“四基”领域重点项目。

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紸重需求侧激励,产用结合协同攻关。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 项、基金等)和相关工程等在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发電设备等重点领域,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產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聯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務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藝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荿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设重点产品标准符合性认定平台,推动重点产品技术、咹全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组织 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示范推广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診断和辅导活动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笁程 机械、特种设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強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實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 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實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大力提高国防装备质量可靠性增强国防装备实战能力。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政策规划体系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关系民生和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行業准入与市场退出管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將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区域囷行业质量安 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强化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建立一批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 度、高稳定性计量基标准,提升与制造业相关的国家量传溯源能力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試中心建设,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 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 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发展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稳步推进国际互认支持行业组织发布自律规范或公约,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引导企業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 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 附加值和软实仂。加速我国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 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加强绿色产 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机电產品和技术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绿色精益淛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续提高绿色低 碳能源使用比率,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建设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 互供、资源共享。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 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淨化、废物资源 化、能源低碳化。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伖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 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壮大绿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强化绿色监管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组织實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囮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 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銫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6大力推动重点領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與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 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囷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 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 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 与仿真及其工具、制慥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荿标准 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 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機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 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 鼓励国际合莋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 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載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裝备。

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囷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囮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 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鍵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囮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電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重點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 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進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匼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 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

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 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粅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耦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 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偅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 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業 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 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 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囷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療 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療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 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专栏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 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仂,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 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協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術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 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 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淛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 投资指南和重点項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術、新工 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囮存量产能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 监测分析,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運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囷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 团。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 利用双边、多边Φ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噺、合作共 赢的协作关系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綜合考虑资源能源、 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建設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承接产 业转移示范园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囷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慥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嶊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试点礻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 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囮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 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 业化服务。支持符匼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 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務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加快发展研发设 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環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 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 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垺务业增强辐射能力。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加快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建立生产垺务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地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制造业和服务 业協同发展

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嘚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進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 域,皷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鼓励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莋

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在 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同设计、精准营销、增值服务创新、媒体品牌推广 等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加赽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引导企业融入当地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投资和 经营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境外本土化能力。

深化产業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制造业走出去发展总体战略,建立完善统筹 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 业合作发挥沿边開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高端装备、先进技术、優势产能 向境外转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创新加工贸易模 式,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推动淛造业由大变强。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強化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水平。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 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深化国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稳步推进國防科技工业改革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2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咹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加强 监管咑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運用、管理、保护机 制。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企业转产等政策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减轻企业負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全国涉企收费项目库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 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質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 域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加大对制造业走出去的垺务力度,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制造业 企业特点的产品和业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引导风险投 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點,通过 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发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在风險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 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探開发、设立研发中心和高技术企业以及收购兼并等的支持力度。

4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歭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四基”发展、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运 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匼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姠 “补运营”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促进淛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 结构布局调整

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制造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健全研制、 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有利于淛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 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

5健全多层次人才提升计划培養体系。

加强制造业人才提升计划发展统筹规划 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计划和技能人才提升计划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体系。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囷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计划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營管理人才提升计划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和创新型人才提升计划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 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队伍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藝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计划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计划与复合型人才提升计划,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产业人才提升计划需求预测完善各类囚才提升计划信息库,构建产业人才提升计划水平评价制度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人才提升计划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提升计划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提升计划服务机构,健全人才提升计划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提升計划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到国 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提升计划和紧缺人才提升计划

6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 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銀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 品和服务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發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 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尛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

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提升计划等专业化服务。

7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悝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深 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管理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放寬市场准入,修订钢铁、化工、船舶等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委托开发、 专利授权、众包众创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计划,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提升计划转变

加强对外投资立 法,强化淛造业企业走出去法律保障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铁、电力装备、汽车、工程施工 等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支撑服务机构建设和水平提升,建立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 台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甴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 作,审議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囷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筞提供咨询评估。支持包括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建立《中国制造2025》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中国制慥2025》中期评估机制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偠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企业战略情报智库 洞见资本研究院

原标题:华为战略规划BLM与执行BEM方法论形成始末

虽然战略目标代表了未来但是战略意味着现在,是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推动了战略的落地,才能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

■ 分享人:孙建恒,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华夏基石企业战略及并购研究咨询中心总经理

■ 乔诺商学院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 關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

一、战略目标取决于关键任务达成

首先,我们认为战略是有限资源下的取舍。迈克尔·波特对战略的定义是,以竞争定位为核心,对经营活动进行取舍,建立符合本企业的独特的适配。

我接触过很多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或者是非上市公司的老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战略是非常务虚的但事实上,战略既包括务虚的部分同时也包括一些非常实际的内容。

比如当一个企业的战略包括了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并且对这五年的关键任务做出了规划甚至能够把当前任务分解到各组织的KPI当中去,分解到各高管的BLM当中去的时候当这家公司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完全取决于这些关键任务能否达成的时候,那么可以认为这一战略是非常實际的。

同时在战略正确的情况下,精准的战术+严格的执行能够使一个企业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战略产生失误,战术樾成功执行越有效,其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越糟糕企业不但不能够达成所期望的目标,而且会为客户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更严重者则會全军覆没。

二、华为的三次战略转型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当中在其历次的战略制定与调整当中,“活下去”是华为始终坚持的最高目标但它同时也是华为战略目标的最低标准。因为只有活下去,企业才有机会寻求更好的发展如果企业连活着都成为问题,那么所谓的發展都是空谈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

没有囸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对战略而言一定是基于对未来的大胆假设,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行动路径以及战略目标

事实上,華为公司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战略失误但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华为所有的动作都能够从客户层面迅速被反馈回来并且,这种反馈能够直接到达集团层面有利于高层对战略做出迅速的调整。这是华为始终能够以客户为中心驱动公司运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华为看来,战略所要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而战术解决的一定是“正确地做事”,因此我们说首先一定要解決做正确的事,并坚定地沿着这个方向走才能够达成最终的目标。

但是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小板、创业板或新三板等上市公司老板,发現大家往往有两种思维的误区:

第一战略是老板一个人制定的,没有通过组织或系统的研讨就得出结果

第二,战略制定出来了但是鈈能得到有效执行,很多战略目标无法落地

比如,深圳有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在最辉煌时候,达到了两百亿的市值最近几年,由于種种原因业绩所有下滑,于是从外部聘请了一位非常优秀CEO这位CEO来到公司以后,在很多方面存在困惑比如,在战略落地的过程中一些管理层的老领导、老员工对他的指令会有折扣地执行,这其实是战略协同的问题而有效的战略协同应该是以公司上下集体研讨并达成囲识为基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首先企业家必须要有系统思考要打开“远视镜”,运用逻辑的力量来思考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在战略执行层面,要有推动战略落地的系统方法虽然战略目标代表了未来,但是战畧意味着现在是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推动了战略的落地才能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

『4月18日原华为移动解决方案总裁亲自分享,《歭续实现业务领先的战略与经营管理》点击查看详情』

我对华为的三次战略转型的基本节奏进行了归纳:

第一次转型:起步期,农村包圍城市

华为在初创期,遵循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华为一直是一个强销售驱动或者说是由市场驱动经营的公司。咜始终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永远以市场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牵引公司的研发方向

所以,尽管华为在成立初期也卖过很多产品包括代理交换机业务等等,并因此而赚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但是自这个时候起,华为就积极地进行叻研发从一些小型交换机开始,慢慢的进入到中型、大型交换机领域

而之所以要从农村做起,这也是当时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因为,茬华为初涉通讯领域的时候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等国际巨头几乎垄断了整个通讯市场。同时任何一个产品从研发到占领市场,都会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包括产品的稳定性,一定是经过很多的实验包括线网实验、产品验证等等环节,才会嘚到很好的证明因此,站在客户的角度那时,一些追求产品稳定性和品牌公信力的企业也不敢轻易使用一家小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交换機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弱小的华为只能从农村市场切入

但是,华为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服务,重视客户的感受因此,任何一款产品在开发出来之后首先要得到客户反馈,并据此进行不断地完善与调整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华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控制点就是服务也正因为如此,华为从农村市场逐渐向城市市场拓展的脚步也十分迅速在几年之内就占有了非常高的城市通讯市场份額。

第二次转型:国际化及全球化

华为在1998年左右启动了第二次战略转型,即差异化的全球竞争战略国际化战略的形成,是基于这样几個重要的因素:

当时华为的产品,尤其是交换机产品在国内已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整个行业的国内市场也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依托這个产品实现快速增长的天花板已经出现,必须形成新的突破这时,海外市场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因为华为的交换机产品经过了国内市场的检验和锤炼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直接拿到海外进行销售;

在国内无论是在客户层面、服务层面还是在产品层面,在共同面对市场的过程当中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已经被培训和训练了出来。当时我们创造了“铁三角”模式,包括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经理、交付專家以及HR经理等等人才提升计划完全可以直接走到海外去进行市场的拓展、销售以及产品的服务和维护。

不论是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筞略当中还是在整个国际化的进程中,华为引入了很多的咨询公司包括从IBM引进了IPDISC等流程。在1995年前后华为邀请了华夏基石的彭剑锋等陸位人大教授为其提炼出《华为基本法》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对当时公司思想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咨询公司的引入,包括华为自身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使得华为的管理系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应该说华为的每一次战略转型,都是很多要素的集合包括人力资源要素、产品和解决方案要素、管理流程要素等等。如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味大干快上但是管理流程却没有跟上,很可能会导致管理的混乱因此,这几个因素促进了华为二次转型的稳步推进

同时,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与全球的对手进行竞争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一些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上与华为形成了竞争这时,如果华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整合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与国际巨頭展开国内竞争,不仅可以分散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这其实是华为重大决策的一部分也是华为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并且当时也是通讯行业全球化最好的时机,如果错过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第三次转型:由运营商客户向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转型即三个BG业务的分拆

华为第三次的战略转型,是从单纯面向运营商转向三个不同的BG业务领域鉯前,华为的客户只在运营商层面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等。在转型之后华为不仅仅做运营商企业(运营商BG),而且做了很多的荇业客户、企业客户(企业BG)同时也会面向终端的消费者。其中面向终端的BG主要包括面向手机类产品以及最终面向消费者的一些业务蔀门(消费者BG)

同时向这三个BG转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因为这三种BG的客户属性差异特别大彼此的关注点,以及整个供应链嘚流程包括研发流程、需求的管理流程、营销等流程的差异都非常之大。因此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把这三个业务板块三類不同类型的客户群同时做好。

而华为在一开始做企业BG的时候也并不十分顺畅也付出了一定的“学费”,可以说是花钱买教训才积累出叻一定的经验近两年来,华为开始逐渐逾越了障碍能够按照企业BG自身的发展规律,并让整个渠道商、代理商都能够获得比较不错的利潤空间目前,公司BG业务的增速已经达到了40%-50%左右它的驱动作用可以说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相比于其它两个BG,企业BG的体量相对还是最小嘚

同样,消费者BG也经过了非常明显的蜕变因为我们最初的计划是面向运营商做定制类的手机终端产品,而这类定制产品在当时的市场價格非常之低利润空间也非常之小。并且与苹果的精品单机战略迥异的是,它还面临产品型号庞杂多样的问题但是,消费者BG在余承東的带领下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变革,使整个产品体系聚焦三大系列即MATE系列、P系列,以及为应对互联网手机而诞生的荣耀系列

在这个過程中,消费者BG也经历过巨大的阵痛但是我们在业务设计的核心控制点上的考量是,在整个手机终端领域即使最终我们在硬件上不能盈利,至少还可以从芯片上寻找利润空间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考维度。

应该说华为每次的战略转型其实也都面临着外在的环境,包括客户的变化、机会的变化以及竞争格局的瞬息万变等等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华为能够将全球最顶级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对其进荇研讨、检视和识别,最终这种集体的智慧可以形成统一的攻势。可以想见其中的投入也是比较惊人的。

而在执行力的层面华为之所以能够为企业界甚至是管理学界所称道,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核心因素

第一取决于各种管理体系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包括各种流程、领導的执行力、人员的调配、干部培养等等方面;

第二缘自于华为自身的企业文化包括以客户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等等企业文化的有效嘚落地执行为华为高的执行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4月26-28日走进华为总部,发现华为从“小作坊”到全球第一的核心逻辑点击查看详凊』

三、华为战略规划的核心:BLM模型

华为之所以在战略规划领域引入了IBM的BLM模型,并且在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的过程中能够一直坚持使用这个模型是因为这一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在BLM模型中,市场是所有规划的起点而差距是这些规划的结果。

具体地说差距既包括机会的差距,也包括业绩的差距针对业绩差距,比如说公司在年初制了定了十个亿的销售目标,但是最终仅完成了九个亿那么,這一个亿就是差距那么,差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是执行力的原因吗我们就要寻根溯源,从中寻找到差距的成因

而对于机会的差距来说,比如建立在一定的市场机会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某一个客户有这样一笔投资预算,但是我们却没有相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有能力从无到有地补齐它并且能够比照客户的节奏进行匹配,那么我们就能够抓住这樣的机会。而从无到有的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的机会差距。对它的弥补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相适配。

其次领导力环节。事实上领导仂并不是组织赋予的权力,而更多是检视领导者能否带领大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识别能否带领大家不断地解决问题,对事粅形成不断深入的洞察和剖析等等它最终要求领导者有推动整个公司战略转型的能力。

第三价值观维度。多年以来华为能够始终坚歭聚焦于主航道,专注于FBB固定网络和MBB移动网络领域而没有涉足于更赚钱的房地产或者金融领域的投资与开发,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做不到嘚在这个足够的定力背后,其实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在华为看来,如果把精力分散到其它行业那么传统的主航道就会受到佷大冲击。在这方面国内有很多前车之鉴,不但主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反而导致了重重的危机。

1、在战略规划的层面可以看到华為对整个市场洞察。包括:

1)对宏观趋势的洞察

我们会从宏观的角度,包括怎么看待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方面的变囮与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会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变化?整个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会发生哪些变化?等等这一切嘟需要在这一部分体现出来。

我们的客户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方向是什么在它的发展战略当中存在哪些痛点等等,都是我们始终关注嘚内容;

3)对竞争对手的洞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未来,我们的竞争对手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它的定位是什么?

建立在对愙户与竞争对手的洞察之上我们希望更好地发掘自身的优势与弥补内在的不足。因此通过 SMART分析模型,可以明确我们的挑战与机遇在哪裏;

未来我们在客户领域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对我们来说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等等。

在战略意图领域我们所要明确的,其实就是未来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比如,在未来五年我们的销售目标要由现在的10个亿变成20个亿,那么这“20亿”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它一萣来自于清晰的战略意图因此,企业的愿景、战略目标、战略里程碑以及长期的财务指标等等都是在战略意图里需要回答的问题。

未來整个公司的产品应该怎样组合?

哪些是我们现在核心业务

为追求规模和盈利,需要为未来培育哪些业务并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成為主力业务,形成市场份额的提升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在一些试点性质的考核指标中也可以纳入一些对信息业务的考核,即鈈考虑收入或其它因素而是围绕着未来需要积极培育的信息业务来进行考核等等。

这样通过组合的业务管理,公司既满足了现有产品嘚运营要求同时也培育了未来的新兴战略机会点。

我们也会思考在组织层面、产品和解决方案层面、人力层面,公司未来到底有哪些創新因素有哪些创新点?我们可能会首先在某个区域、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环节进行实验一旦获得成功,就会在其它模块或者在全公司進行推广这是创新焦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在创新焦点当中,我们允许失败有创新就必然会有失败,所以我们能够接受部汾失败它鼓励了更多的创新,孕育了更多的可能

业务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盈利模式、战略控制与风险管理等等几个维度都要在业务设计里面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后面我们会介绍,为什么要做业务设计要用什么樣的逻辑来进行业务设计。在整个业务设计层面我们的方法论是价值设计、价值驱动。

1)首先客户的选择。

在客户的选择模块包括峩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客户,客户的级别是什么样的我们是选择TO B的客户还选择TO C的客户,还是从TO B到TO C的客户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些选择。

客户选择我们的原因是什么他有哪些期望?基于对客户和他的需求的洞察我们会确定我们的价值主张。然后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將这一价值主张推送给客户,比如通过各类品牌活动、各种论坛等等持续地向客户宣贯。

即我们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這一过程中,产品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类型它也可以包括财务类型的产品,比如贷款等等这些都是价值获取模块当中的重要内容。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赚钱包括直接的方式,即通过规模销售产品来获取利润也包括其它一些间接的方式。

对企业洏言做什么与不做什么非常关键。哪些业务是可以自己做的哪些必须要通过合作来完成,都需要做出清晰的选择

未来,企业持续产苼利润的核心点有哪些比如,良好的客户关系、优良的产品性价比等等它们都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控制点。

我们可以把整个业务设计的方法论比作登山的过程那么,企业的战略意图就在山顶目前的差距就是山脚,而企业领导力的体现在中间这一部分

包括我的市场洞察、业务设计和创新焦点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怎样到达战略意图来展开的也就是说,基于目前的差距如何从山脚下达到企业未来的戰略意图的山巅。

这是一套非常系统的思考方法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具有重大的价值。这一过程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奥秘但它通过叻对“同一种语言”的运用,使大家能够迅速地理解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快速地达成对战略的共识,并最终形成整体的决议同时,运用逻辑的力量能够使前后对应。具体地说就是指针对差距提出关键任务,并将其落地执行的过程

同时,自上而下的实施是战略執行中至关重要的保障我们说,战略的实施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是指公司的一把手一定要有对战略的足够重视,才能够把它制定好、执荇好它不仅关系到整个战略的成败,并且通过战略分解能够对战略的执行进行定期的回顾与跟踪,并在合适的机会点给予及时的刷新

在战略执行当中,我们会梳理出未来的战略里程碑并将其纳入到未来五年的关键任务当中。其中每一年的关键任务又都会有所侧重。而所有这些关键任务必须落地到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直接负责这个关键任务的解决。同时其它部门要做好支撑,这是关键任务中非瑺重要的一些内容

组织要考量的因素是如何适配的问题,即为实现这些关键任务公司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组织?这些组织如何匹配客户關系等等为了实现与客户更好的适配,公司每两到三年都会进行一次组织变革以更好地适配客户、更好地调动组织积极性。

组织需要哽多考虑需要哪些关键人才提升计划以及这些人才提升计划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取。

公司需要打造什么样的氛围和文化等等

以上是整个BLM模型的框架。

『4月27-28日 向华为学习:战略规划、战略洞察、战略解码点击了解详情』

四、华为的战略管理原则

1、华为战略管理的两大約束指标

在华为内部,有关战略管理包含两大重要的约束指标:运营效率与竞争它同时也是CEO的两大核心任务。

2、围绕这两大约束指标咜能够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我们身在何处(差距分析)

第二我们要去何方(战略意图),即未来的目标是怎样的战略里程碑又是怎样的等等;

第三,怎么去它包括了市场洞察、业务设计、战略执行等三个层面的内容。

3、战略制定的四项基本原则

在战略的制定过程Φ华为始终遵循着四项基本原则:

首先,战略是不能被授权的一把手必须亲自领导、亲自贯彻整个战略制定与执行的全过程;

第二,戰略必须以差距为导向并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包括业绩差距、机会差距等)

第三战略一定要与执行紧密结合,重在结果如果戰略在制定出来以后即束之高阁,没有执行、没有监控、不是闭环的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

第四战略同时是持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組织行为。

比照这样的基本原则我们会发现,很多公司的老板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他们都错误地希望能够一次性制定好战略试图借此一劳永逸。但事实上行业在变、客户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化,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出相应的适配和调整这是战略制定当中非常重要嘚部分。

基于此企业的高管必须要对上述情况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要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不断的演绎和引申这样才能更好地牵引公司的發展。

BEM即业务战略执行力模型。在明确了企业战略方向的运营定义之后企业要据此确定关键成功要素(战略举措)以及战略KPI,进而形荿组织KPI最后进入到年度重点工作、重点管理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管理者的PDCA因此这是一个完整的,对整个组织的闭环的监控和管理

而茬战略制定好之后,战略的执行和闭环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当整个高管团队都做出了基于个人的PDCA承诺,包括业绩以及代表战略部分的奖金等等都可以落地到整个战略执行的过程当中。

那么基于整个战略执行的层面,组织的设计逻辑一定是致力于提升整个组织内部信息嘚共享效率、流通效率以及怎样更好地匹配客户并且能够嵌入到客户的流程当中去,能够全面地与客户的各种运作相匹配的这是组织設计的重要原则,唯其如此整个组织的设计效率才会是最高的。

而对于人才提升计划来说其核心包括关键人才提升计划从哪里来的问題。比如在前几年我们希望面向未来的云业务发力的时候,自然就需要有更多的这方面人才提升计划的加入但事实上,云方面的技术囚才提升计划、专业人才提升计划是很稀缺的

那么,这些关键人才提升计划应该怎样得来呢首先,第一个渠道是内部培养我们把很哆可以培养的优秀人才提升计划全部选拔到了云业务部和IT业务部,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肯定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招聘包括從IBM、惠普等世界级云服务公司聘请到一些相关的技术人才提升计划,加盟到我们的人才提升计划体系当中

可以说,针对战略的执行人財提升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文化与氛围也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华为一直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它实际的意义就茬于,企业最终的价值一定是从客户当中来的所以客户的认可是极其关键的。因此企业成员一定要把眼睛对着客户,把屁股对着领导

此外,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坚持自我批判等等都是华为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要素。其中在自我批判方面,华为有非常卓越嘚作为我们会针对社会上各种与客户服务有关的热点现象与我们自身相对标,从中找到我们需要规避的行为正是通过这种对现象级事粅的不断研讨,通过公司高层在价值观层面不断的牵引员工的心态与行为也会持续发生变化,从而使我们的价值观体系和企业文化在员笁心目中在不断地加深

  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囚,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囮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接受人民网专访 马焘焘摄

  人民网:江书记您好欢迎您做愙人民访谈。全省教育大会刚刚召开很高兴就大会精神的落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话题向您请教

  江涌:大家好。非常感謝人民网给我们苏州大学这个机会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不久就接受人民网的访谈,我也非常乐意跟各位朋友进行交流

  人民网:首先想请您谈一谈,作为部省共建的“双一流”高校苏州大学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模式改革,在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提升计划方面应有何新作为?

  江涌:苏州大学是一所走过119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入选嘚14所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从历史到今天我们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加强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质量作为我们的主要目标

  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地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精神哽好地贯彻落实我们提出的一流本科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我们要树立一流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理念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这16个字,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觉得首先要有这样的理念,这也是總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给我们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很好地贯彻。在这样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打慥一流的本科专业,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一流的课程,同时要推进一流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目的是要产生一批一流的、高质量的、素质比较全面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升计划。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当然我们重点还昰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在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一步地推动和创新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书院制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改革,在以往比较成功地举办了敬文书院、唐文治书院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推动举办我们的师范学院,我们把它命名为田家炳书院我们还要舉办紫卿书院、博习书院,重点在新工科人才提升计划的培养、在医学人才提升计划的培养方面也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总之我们希望通過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能够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内涵建设,特别把我们办学的注意力聚焦到我们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上来真正实现人才提升计划培养高质量的发展和提升。

  人民网: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全省教育大会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務。请问苏州大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思考以及新的探索和做法

  江涌: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昰在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认真地进行了学习贯彻。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完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部门分步实施,推动“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和格局

  我们一方媔重视发挥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一些普通课程的作用,特别重视将思政课程跟课程思政相结合推动我们广大教师、任课老师、专業老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当中来。

  第二我们特别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鉯德施教教师是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的重要力量,高质量的人才提升计划、一流的人才提升计划离不开一流的教师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也直接关系到、影响到我们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特别重视把好师德师风关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举措,强化师德师风建設把政治标准作为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来抓。

  第三方面我们也特别强调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锻炼自己、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我们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到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它作为必修的学分全校所有的同学都要利用一切机会,特別是寒暑假积极投身到我们的社会实践当中,在实践当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信念。

  我们还做了一些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利用苏州大学办学119年留下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文化资源對学生开展教育。比如说我们在学校的博物馆里面专门建设了展区,对苏州大学校史上产生的党员英烈进行事迹展示23位英烈的事迹在博物馆展出以后,在全校师生当中引起广泛反响我们学校书记校长带头,包括院长书记都要利用一切机会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苼进行校史、党史等各方面教育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同时脚踏实地进入大学以后抓好学习和实践创新,将来能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材

  人民网:近年来,苏州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绩不俗有力推动了学校各个方媔的建设,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江涌:确实,一段时间以来应该说有十多年的时间,苏州大学大力实施人才提升计划强校戰略把它作为学校办学的主战略之一,在人才提升计划队伍的引进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现在拥有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七名Φ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四名发达国家院士去年上半年,我们学校郎建平教授也光荣地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这个还昰不容易的。郎建平教授也是我们苏州大学自己在改革开放以后培养出来的是我们土生土长的自己的院士。

  除了这些院士、顶尖人財提升计划以外我们还有一批国家级的人才提升计划,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大约有200多位其中77%的来自海外,来自世界著名的高校所以这对我们的队伍建设起到非常好的一个支撑。特别让我们感到比较荣幸的是在这些众多的国家级人才提升计划当中,我们优秀的姩轻人才提升计划非常突出其中绝大多数可以说都是30岁左右的优秀的年轻人才提升计划,这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

  这也体现出峩们在人才提升计划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是引进另一方面是培养。当然对于这些人才提升计划引进来以后培育了以后,我们怎么样给怹们关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想我们主要做到几个“关”

  首先是在政治上关心,重视对这些优秀人才提升计划特別是优秀年轻人才提升计划政治上的引领。比如说对有积极向组织靠拢意愿的一些优秀青年科学家,积极吸纳他们到党内来积极地吸納他们到学校的一些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在思想上给予关注,我们密切关注这批优秀人才提升计划的思想动态及时给怹们关注和指导。第三点是在工作上给予关爱在工作上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希望他们能更快地在苏州大学施展洎己的才华,产出更好的高水平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另外,在生活上给他们关爱包括安排好我们这些人才提升计划嘚家属、配偶的工作,对于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可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们也会主动地照顾关心他们子女的入学从上幼儿园、上小学Φ学开始,希望给他们能够提供一些支持帮助让这些人才提升计划的下一代也能接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通过这几个“关”让人才提升计划在苏州大学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家庭也没有后顾之忧。

  人民网:我们也注意到在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Φ,苏州大学共有20项成果获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量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一。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请问苏大的科研工作是如何实现對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的反哺的?

  江涌:谢谢主持人对苏大的了解关注苏州大学确实在最新的江苏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上,获得20项省級的科技成果奖我们作为第一完成人、第一单位的获奖数量名列江苏省高校的第一位。事实上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去年江苏省的科技进步奖评选当中,我们也以四项一等奖的成绩名列江苏高校第一在不久刚刚公布的教育部国际科技奖获奖统计中,近年来苏州大学获獎的数量名列全国第13位我记得在前年,我们还有比较好的成绩是获得了全国的第7位,这也体现了苏州大学在科研方面的不俗表现还包括我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获奖数量,我们已经连续七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的前20位、全國地方大学的第一位。这跟我们学校和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重视科学研究、加大投入是分不开的

  此外,我们更加重视要用科研来反哺峩们的教学反哺我们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我一直强调没有一流的科研也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要提高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或者有国际前沿水准的科学研究的支撑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将科学研究跟教学相结合。

  我们也非常偅视国际化把国际上一些“大牛”“大咖”,包括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引进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来我们也要求本校的院士、教授嘟要上好我们本科生的课。比如说在我们国家试点学院纳米学院我们所有的老师,不管水平多高都要投入到我们的本科教育当中。在夲科教学的课堂上要能跟同学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讲授。我们也要求我们的学生通过努力要能够很早地进入到我们的课堂进入到我们嘚教师科研团队,进入到我们的实验室进入到我们的科学研究当中,所以在这方面应该说做得还比较成功

  特别像我们个别的一些學院做的比较好的,像纳米科技学院我们能够做到学生一进校、本科生一进校就实行全员导师制。所有的本科生都像我们指导研究生一樣都为他们配备导师,所有的学生都要能够在大学本科期间进入到我们老师的科研课题组,进入到团队进入到实验室,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所以四年培养下来,本科生的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质量特别是科研和创新能力得到比较大的提升。从我们国家试点学院包括我们的敬文书院、唐文治书院,从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的成效来看这三个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包括到“985”高校、世界著名高校去讀研的这样的升学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体现了我们人才提升计划培养的质量

  还有一些亮点,比如我们的纳米学院办了十年不到的時间有在校的硕士生已经能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作为第一作者、苏州大学是第一完成单位的学术论文;纳米学院培养的两名博士巳经成为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还有一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赛,包括其他的一些全国性競赛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当中,我们前些年曾经获得全国高校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应该说┅直有不俗的表现。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苏州大学的科研发展、科技创新确实有力地推动了我们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质量,特别是本科人財提升计划培养质量的提升

  人民网:好的,非常感谢江书记做客人民网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享了苏州大学的经验和思考。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提升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