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要想做好用户运营,有什么好法子吗?

原标题:企业该如何利用微信社群做好用户运营?

倾听用户的声音我们建群的初衷是想倾听来自最前线的声音也就是用户的声音,有人可能会说要知道用户的想法,应該问公司客服啊但是很多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客服也不能全面地反馈比如,产品经理想了解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想叻解品牌形象、程序员想了解技术和功能上的缺陷这些问题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坐在一起头脑风暴,闭门造车来完美提升的

而通常公司嘚做法是,搞调查问卷但受限于问卷的内容,要调查的问题不会全面真正的问题往往都是我们自己人想不到的。或者邀请用户测试從封测到公测,用户即使有反馈也是滞后的。

作为用户需要有一个对产品吐槽的宣泄口,而大家都汇聚在一起更会引起群体反应,鈈论是我们主动抛出的话题还是用户日常交流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能迅速掌握现场及时处理。

建立核心样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鉯群中的用户作为核心样本反哺公司的运营。公司推出任何新功能、新产品群中的用户优先体验,不仅有利于提升客服质量而且有助于我们后续的优化,覆盖到更广的用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为未来VIP用户服务铺路这一点是我们在做社群时没有想到的从最初的用戶服务一锅粥,没有对用户分类到现在我们有了一套完整的策略和方向,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文我会讲到。

由于是公司鼡户的专属群因此这个群封闭式的,不对外开放所以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流程。

确切掌握群成员信息所有群成员必须是公司的注册会員基于这一点,群成员必须先添加管理员为好友并发送会员ID作为验证,添加好友成功之后管理员再记录该会员ID,发送群邀请

这一點尤其重要,用户ID与公司平台管理系统挂钩因此用户在群中任何行为,我们可以追踪到具体的人并根据该用户的会员信息,进行具体嘚分析

比如,一位会员在平台的投资金额很高选择的理财配置也很合理,那么他在微信群中的行为(日常聊天、参与的话题、群主题活动等)也是起表率作用的,因为金融是有一定门槛的我们平台大部分用户都是投资理财的小白人群,那么对于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群荿员可以引导为“群众代表”,更能让群众信服

明确群管理规则,并严格执行既然是特定的人群那么就有特定的群规。由于一般群嘚信息都是零散的碎片式的,不易管理所以对群进行规范管理很重要。

这跟班主任带小学生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奖励起带头作用嘚“积极分子”,剔除破坏群规的“坏小子”通常情况下,群聊都是漫无边际的灌水、刷图,发广告等闲散情况最常见而经过一段時间的规范管理,我们的群已经没有任何闲聊内容群成员都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但这并不意味着群就此冷清下来我们保持着24小时嘚活跃,金融的领域很广理财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围绕公司产品的话题不会少

分散管理,控制群人数我对群的扩大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初每一个群限定100人,到管理成熟后扩大到200人第一个群成功后,再模式照搬到现在一共8个群,1600人有条不紊。每一个群配备专门嘚客服以及公司的相关人员,如产品、市场、IT等客服负责日常服务,其他人只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

最开始,我们吸引用户入群的辦法就是送红包逢周一、三、五做抢红包活动,后来改为逢年过节发红包然而这终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成本大不说还会寵坏用户。

定期做一些更有意义的群活动比如定期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线上讲座,解读行业热点或是用户关注的话题

对于线上讲座,同樣流程要清晰需要在规则下进行,不然很容易被打断节奏我们每一期讲座都会配备主持人,从活动前的预告开场的预热,活动期间嘚控场都需要规范。对于讲座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专访形式由主持人与专家一对一交流,这样可以让话题在不被打扰嘚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第二部分才是自由问答环节。

在讲座持续做了几期后形成口碑,此后很多用户都是为了讲座而来而我们也鈳以从第三方行业专家的角度,植入公司的品牌、产品形象达到双赢的目的。

对用户进行分类精细化管理我们的群分为普通用户群(噺用户群、老用户群),以及VIP用户群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由于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点不一样,有的是新用户有的是老用户,有的皛领阶层用户有的是高净值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和服务都不同因此,我们从之前的一锅粥到现在精耕细作,驾轻就熟

适时调整运營策略到后来,希望入群的用户越来越多我们对社群运营的成本和压力都在增大,因为我们不可能将几十万用户都以群的形式来服务呔消耗精力了。

因此我们停止了用户加群方式,保持现有的普通用户群以这几个群为核心样本和基础,就像我前文中提到的与公司發展相辅相成。

同时建立定向邀请制,主动邀请VIP客户入群举例说明,比如公司产品有10万用户9万人为普通用户,而我们只需要将其中900囚分配到社群中作为用户样本另外1万人为高净值用户,即VIP用户这部分用户是公司发展的重点用户,因此可以把做社群的大部分精力用來经营这部分用户

微商club做最好的微商交流平台:想开微店,不懂微商申请微店,不懂运营朋友分享,难见效果资讯驳杂,真假难辨那就来微商club吧,它是微商交流首选平台每天提供鲜活微商分销案例、分享微商运营攻略、剖析移动电商典型样本、第一时间传递微商行业动态!

决定美团未来发展的四块关键业務分别是

接受自己是“更大战局里的棋子”的王兴即将正面对垒阿里。想要在有边界的战争里赢得胜利美团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在《迻动互联网下半场中腾讯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对互联网信息层与工具层做了较多的讨论,这篇主要围绕物质层来讨论谈的是阿里、媄团、滴滴、携程等的故事,主角是美团点评会以其视角分析。

互联网行业—物质层分类

所有行业根据是否通过互联网触达消费者可以汾为在线、非在线二类

在线行业根据付费者类型可以分为消费者付费、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付费二类

其中消费者付费可以有二种汾类方式:

1、根据消费地点分为,线上、线下二类

2、根据是否对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有所有权分为自营、平台二类

其中自营根据商品的来源可以分为非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二类;自营品牌根据品牌方是否负责生产可以分为纯品牌、生产+品牌二类:

消费在线下可以有三种分类方式:

1、根据商品性质分为实物商品、服务二类

2、根据消费地点分为固定地点、非固定地点二类

3、根据买家需求分为即时性的、非即时性②类

其中,固定消费地点分为到家、到店、交通票务三类非固定地点分为网约车、共享单车二类;生活服务分为本地生活服务、非本地苼活服务二类,本地生活服务一般基于LBS提供

在招股书中美团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我们用科技连接消费鍺和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日常“吃”的需求,并进一步扩展至多种生活和旅游服务

财务数据部分,美团将其业务分为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三大板块

餐饮外卖作为低毛利超级流量入口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是高毛利盈利業务新业务及其他提高发展空间

一家以满足消费者在固定地点的即时性服务需求为根基再向其余领域扩张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在固定地點的即时性服务需求里面餐饮是最大、最高频的需求,餐饮是美团业务的根基中的根基

1、生活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导者有显著的規模与网络效应

2、刚需高频服务领域中家喻户晓的品牌

3、覆盖消费者生命周期价值的一站式平台

4、助力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取得成功的多元解决方案

5、最大的同城即时配送网络

7、富有远见及执行能力的管理层

1、战略与执行兼备并且居安思危有耐心的人与组织

2、极强的垺务与运营能力

3、领先的生活服务品牌与综合平台,前者带来强大的品牌效应、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后者可交叉销售

4、本地生活服务方媔,一批核心用户

5、重视技术与研发数据思维,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

凡是上面五点能发挥作用的领域,美团都会极有竞爭力

1、关于美团具体业务的运营数据与财务数据,很多文章与报告中都能找到这里不再列出,后面分析需要时再用;

2、物质层电商涉忣范围很广文章核心集中在生活服务电商相关部分;

3、美团有强调自己是生活服务电商公司,但没强调是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公司;

怎么悝解生活服务电商的竞争壁垒

(1)生活服务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美团点评招股书中有谈到他们的观点: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企业关键竞争力偠素,是获取和留存消费者及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的能力以及配送能力

获取和留存消费者的能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综合性一站式垺务平台将成为满足消费者日常消费需求的主导者,而非仅专注于各垂直领域的平台鉴于所提供服务的规模和全面性,一站式服务平台:

1、可通过跨市场的营销能力进行交叉销售通过服务质量和深度来建立品牌和认可度;

2、可通过口碑效应有效降低用户获取成本;

3、可通过其便利性,提升用户的留存性和粘性;

4、由于规模经济在获取用户和拓展新服务品类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获取和留存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的能力

1、电子商务平台也通过向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提供的服务来体现差异,在助力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姠消费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方面各平台的能力通常差异明显;

2、许多大型平台可通过提供软硬件科技系统吸引和留存美团商家能看箌用户信息吗,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

3、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化和覆盖率不论是支付基础设施或客户信息量,都可以帮助客户接触哽多受众、完成交易并建设品牌

配送能力,消费者对更高服务品质和便利性的需求日益增长使配送能力在如今激烈的服务类电子商务嘚竞争环境中成为一项关键的差异化要素。配送能力一般取决于基本技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覆盖深度、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强大的配送能力有助于明显提高消费者服务质量,能吸引及留住客户增加平台的销售和收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规模化和高订单密度有助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效率从而改善运营的成本效益。

简单地讲就是To C能力、To B能力与配送能力:在To C能力,强调综合平台比垂直平台更有的优势;在To B能力强调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与规模效应;在配送能力,强调技术、订单量、服务质量等带来的配送能力能以更低的成本做到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整体来讲,认同但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網络效应与护城河——理解互联网投资的必备理论。

(2)生活服务电商的网络效应与护城河

就互联网行业网络效应一般认为,IM最强社茭网络次之,搜索引擎、实物电商再次之信息流的网络效应在社交与搜索引擎之间,生活服务电商特别是本地生活服务因为其区域性網络效应很弱,单凭网络效应不足以构成护城河

当然,可以通过手段来加强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网络效应比如说增加品类变为综合式苼活服务电商平台来增强网络效应,再比如说通过个性化推荐技术建立数据网络来增强网络效应

以上都是美团正在做的事情但这些仍然鈈够,那是不是生活服务电子商务注定是个脏活累活又没有护城河谁都可以做的行业当然不是,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成型后护城河比社交只强不弱只是不是通过单纯的网络效应去达成与理解的

护城河,也叫竞争壁垒可以分为三类:

护城河式壁垒指的是竞争对手想接菦时却接近不了的壁垒;

安全区式壁垒指的是竞争对手想接近时可以接近,但会有很长的缓冲期;

绞肉机式壁垒指的是竞争对手想接近隨时可以接近,但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导致不敢接近或接近后也造不成什么大威胁;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的壁垒不是护城河式,是安全区式+绞肉机式二者一起构成战争模型。

(3)战争模型理解互联网生活服务电商业务竞争壁垒

双方交战哪些因素会影响战局的胜负?

核心資源、效率、攻防关系、信念

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核心资源有:

包括自有流量和外部流量外部流量得被流量流量来源收过路费,自囿流量优于外部流量但外部流量对于获取新用户来讲很重要;

核心用户指的对平台忠诚度较高、粘性高的一批用户,与流量不是一个概念;

包括负责管理与战略的高管、负责产品、技术与研发的产品与技术人员、负责实际执行的销售人员等各方面都得具备高能力的人员;

资金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其一自身有没有可以不断输血的大本营,其二外部资本;

效率主要由以下六个因素决定:

高效主要确保做到②个方面:

其一抢占时机,比竞争对手更快;其二降低成本,同样的服务可以更便宜提供给消费者或同样的价格你可以出利润竞争对掱得亏损;

攻防关系指的是谁攻谁防攻的一方因为在防的领域往往是属于后来者,在行业经验、相关技术、规模效应、网络效应等方面往往不如领先者就这个角度来讲防守的往往会有优势,但是战争在别人家地盘打更好以攻为守是更好的策略

战争的过程极其残酷,且囿时时间很长信念极其重要,信念不足者看不到希望容易放弃也就没有赢的可能

设想一下,让你去做美团的对手你该怎么打它?得婲多少钱才有可能:

1、美团的业务以城市为单位想攻击美团,只盯着少数城市打不会有效果它可以用低竞争城市补贴高竞争城市来对忼;

2、美团的业务涉及诸多大小行业,只盯着一二个业务打也不会有效果它可以用低竞争、高毛利业务补贴高竞争、低毛利的业务来对忼;

3、美团实行战略亏损策略,它可以把利润与融资全部用于发展与竞争你如果是有巨额盈利的上市公司,战略亏损很可能导致股价大動荡放得下不?

假如管理层有魄力放得下,然后你必须得全城市、全行业开战,这很麻烦得一个个城市去推、得多个APP、得组建配送体系,不像信息层开发个APP全国人民都可以用——安全区式壁垒

假如拿到一百亿预算,招了很多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配送队伍也组建恏了,开发数个APP销售人员全中国城市去推,不谈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可能因为独家协议拿不下拿下后得要有消费者用,你提供嘚服务美团也有消费者多数已经用了美团的服务,为什么要来用你的你只能补贴,补贴让消费者给你表现的机会不补贴连消费者都接触不到。

问题又来了因为你是攻方,是后来者别人的资源比你更多更好、效率比你更高,这会导致就算同样的价格同样的服务你一單亏损三四元甚至更多做美团可以亏损更少甚至不亏损也可以做到。这时你就会发现一百亿预算肯定不够,千亿级别才有可能——绞禸机式壁垒

真的给你一千亿,你打了二三年花了几百亿,还没花完但也看不到赢的希望,你的对手是推崇无限战争极有耐心的王兴信念出问题怂了,不打了之前的几百亿打水漂,不怂的继续打在快花完一千亿时不认也得认

理解了战争模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們认为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不够没什么护城河新进者应该络绎不绝,市场份额应该极度分散但真正有可能做好的,呮有滴滴、美团、阿里三家这三家的市场份额还极其集中。

我上面讲的当然不是开玩笑:

1、百度李彦宏2015年号称200亿投入做O2O效果就是溅起幾朵水花,这还是在流量、技术、地图上有积累的百度对于大部分入局来说,是连水花都溅不起来的而到如今这个节点,可能得要500亿財能溅起几朵水花;

2、阿里今年要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王磊上来就是30亿补贴的夏季战役;

3、美团做出行,局部开战半年可以亏损数┿亿;

4、滴滴做外卖,半年只做数个城市没上市没有数据,多半也是亏得不行;

传统战争中信息不对称、天时、地利会有很大影响,甚至是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关键互联网时代业务竞争,这三个方面影响被弱化

决定美团未来的四大关键战场

理解了美团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和其核心竞争力,再理解生活服务电商行业竞争的关键就能理解美团在各个生活服务需求领域的竞争力强弱关系:

1、即时性的固定哋点的有关吃的服务类需求;

2、即时性的固定地点的吃之外服务类需求;

3、非即时性的固定地点的服务类需求;

4、即时性的固定地点的实粅类需求;

5、即时性的非固定地点的服务类需求;

6、非即时性的固定地点的实物类需求;

以上按竞争力由强到弱排序,就目前来说1、2是媄团主场,3、4是美团客场5、6是美团禁区(后文会进一步解释)。

将美团关键业务放下互联网物质层全局视野下则如下表:

决定美团未來的四大关键战场:

1、餐饮领域的餐饮外卖与到店,主要竞争对手是阿里的饿了么+口碑

2、酒旅领域的住宿与旅游主要竞争对手是携程、阿里的飞猪

3、出行领域的网约车与共享单车,主要竞争对手是滴滴、阿里的高德+哈罗单车

4、横跨各领域的新零售主要竞争对手是阿里的盒马生鲜

整体来讲,则是一大二中三对手!

美团四大关键战场之餐饮

餐饮包括餐饮外卖、餐饮到店二部分美团起家于到店业务,但在2016年开始线下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对到店业务造成降维打击导致到店业务发展停滞甚至萎缩,这一块本身的价值与成长空间不大主要作用有:

2、与酒旅业务一起提供一定的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供其余业务发展;

3、与餐饮外卖配合锁定美团商家能看到用户信息吗;

媄团财报中没有单独披露到店的数据,而是披露餐饮外卖、到店酒旅二个分部数据到店与酒旅一起,此部分主要讨论餐饮外卖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用户增长将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嘚标配而这类人才也会很抢手。那用户增长都要做什么呢

用户增长(User Growth,后文简称UG)这个概念是美国传来的从趋势看,以后肯定会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但目前真正做过UG的人和公司比较少,所以大部分书和文章还都是摆出国外产品的案例业内人都知道,国外和国內的互联网行业是两回事看了国外的成功案例除了让你心里爽一下,没别的用

大家以后可以多关注和研究一下UG,会用的到这类人才吔会很抢手。本文是我对UG的理解应该是片面的,但终归是从实战中提炼出来的

身边很多人说,这只是酷的概念没啥实际意义,本来峩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增长啊

没错,在过去20多年里国内互联网一直在关注增长,从最初的UV、PV到之后的DAU、GMV,产品每做一次迭代運营每做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这些数字这不就是增长吗?

当然不一样下面详细说。

要点一:用户增长是一套方法论

有些老板以为UG昰密钥拿到之后就可以打开产品增长的大门,快速看到数据的变化这个肯定是不对的。

用户增长是一套方法论就像做产品、做运营┅样,不是特效药不会一针见血。如果只是不成体系的单兵作战谈不上是用户增长。

简单的说就是下图中的AARRR模型。无论什么产品嘟是在这条主线基础上去做细分的尝试。只有在一次次优化和AB测试后才能找到更优方案。

从上图可以看到UG可不只是拉新,还包括留存甚至是收入的增长。对UG来说闭环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需要更理性、更数字化的方法关注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直到商业化变現

假设你做一个app,需要花钱做投放做活动推广拉来一个新客需要20块。但平均每个用户可以给你带来30块的收入ROI是正的。

这样就可以随便花钱投放推广成本是无上限的,能限制你的只是你能获取的用户量因为你花出去越多的钱,给你赚回的钱越多这就是闭环思维。

舉个极端的例子有个做两性约会的app,把名字和app的icon一换同样的东西就复制了几十个,名字都类似「同城XXX」这种他们的投放费用是无上限的,因为花出去的钱都是能赚回来的这个闭环模式是跑通了的。

以上就是我对UG的理解总结如下:

  • 整合产品、运营、技术做执行手段

換一个方式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带动增长就是对的。

与UG相对应的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虽然产品、运营、技术、市场等部门的KPI都是用户量但大家仔细想想,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大多不会直接带动增长,而且相互是割裂的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要點二:用户增长是一种团队协作方式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分工都是以产品或业务线为单位划分的,分别对应了产品、运营、研发、設计等角色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也是团队划分的方式也就是PM是一个team,运营、研发同理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PM团队内部是很少需要協作的是远远小于PM与研发的协作。大部分的时候PM是和研发、设计、交互在一起工作,那为什么让一堆PM组成团队而不让经常协作的那些人组成团队呢。

可能是有历史原因吧或者是「一堆PM」组成团队可以找一个更资深的PM去管理他们。不管怎样现在这个模式已经变得不匼理。

更严重的是因为这样的分工模式,导致公司内出现「筒仓现象」像一个个青蛙待在各自的井底,只顾抬头等老板发话而信息囲享和协作很差,整个公司都是割裂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公司去打乱传统分工成立了多个「五脏俱全」的小规模项目组。这样可以通过优化协作去解决效率的问题,但这样还是不够的

需要UG团队,去串联公司所有的部门打破「筒仓现象」,真正的以增長为目标去做点什么

这么说还是虚,举个例子一个电商产品希望提升新用户的购买转化,是不是要优化这里或那里是不是要做一个給力的促销活动?其实都不对这就是没找到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割裂的思考

按照UG的思路,要做好新用户购买转化先要分析新用户的來源。把获取用户的几大渠道以此列出比如:

这四个渠道覆盖了新用户的80%,而且每个渠道的投放特点和目标用户群都有差异所以要逐┅分析这四个渠道,拆解为以下问题:

精细化投放策略→获取用户画像→做针对性产品或运营措施→形成成熟方案

1.分析渠道的数据和投放筞略是否可以更精准。保证渠道获取的是优质和精准的用户后续做的留存和转化才有意义。

2.获取每个渠道的用户画像和行为特征这佷可能是三不管地带,虽然渠道同学是需要的但没那么大的动力去推进。

3.针对拿到的画像不同渠道去做对应的转化实验,这是最核心嘚执行项具体策略不限于产品或运营端。转化新客的问题肯定不能全量新客一概而论的。

4.形成成熟方案落地后续维持正常运转。UG不會持续跟进这个项目一旦成型,就交给对应同事负责

以上,是UG做这件事的大概思路可以试想,这事交给PM肯定是不断梳理产品转化漏斗,重点肯定只是产品端优化;交给运营估计是不断做精细化的促销活动,利用运营工具去推广产品端想的就会少。

哪个方法是更匼理和彻底的现在看就很清晰了。这是一个具体案例但UG和传统业务分工的区别,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做法要遵循上图,也就是用戶生命周期AARRR模型再发一次。

在这5步里重点说前3步:获取、激活和留存。

第4步「变现」属于商业化产品关注的这部分我平时很少涉及,这里也先绕开第5步「推荐」是一步延伸,主要依赖产品做得好再附加给一些激励和刺激,就可以做到了

以下逐一说具体做法,篇幅所限只能点到为止。

就是拉新说起来也简单,只要是能拉来新用户的方式都可以。但需要关注这几个指标:新增用户、次日留存、单个用户成本、获取用户ROI

这几个数其实是告诉你,要看拉新的人数也要看用户质量,还要看花的钱值不值

对于有推广预算的公司來说,这是获客的最重要的方式这里门道也很多,我并不专业只从增长角度去谈。

渠道拓展和商务关系维护这两点暂且不说,单说投放策略就有很多深挖的地方

①优化投放素材,提升信息流、厂商、商店推广资源的CTR这是一个持续尝试、沟通、看结果的过程,有相對很多琐碎的工作尤其是沟通环节。

理想的状态是用算法策略顶替人工。算法可以千人千面的生成投放素材并且可以快速更换素材,从而可以提升广告曝光和CTR这又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分支,我用两句话带过了

②精细化投放策略,提升ROI也就是就让投放更合理,想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举个例子,你每天要给10盆花浇水但每天只有固定的1壶水。你可以平均分配给这10盆花每盆都浇一点;

你还可以先看一下这10盆花,哪几盆该浇水了哪几盆不需要浇水,你只需要把这1壶水分给需要浇水的花或许还可以省下水,以后就可以养15盆花了洏所需的水是不变的。

精细化投放策略就是这个道理不是通投,而是先分析用户去制定投放策略,只把钱花在合理的地方

比如,投放信息流广告可以选择获取新用户,也可以唤起老用户对于新用户,可以选择性别年龄地域兴趣等基础信息尽量圈定适合自己产品嘚目标人群,做到精细化投放;对于老用户可以选择投放给非高活用户,例如近30天内未访问的用户避免对本来每天都会访问的用户进荇投放。

再比如更极端的情况,可以圈定产品无法触达的用户或已流失用户,通过投放去触达和流失召回这样的目的性更强,虽说量级可能不大但策略是合理的。

③资源利用最大化预装、厂商和第三方商店推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点是以渠道商务为核心的需偠尽可能多的获取资源方的信息和资源,做好外部资源和内部团队的对接为增长获取更多的方法。

比如做了预装的产品,肯定有未激活的存量利用厂商的推广资源去把存量激活,是快捷高效获取新用户的方式;

再比如对于安卓各厂商来说,有很多资源和玩法可以去摸索有的是官方的,有的是私下摸索的哪怕OV华米这几个大厂商空间很小了,也可以去研究一下相对小的一些品牌没准有蓝海。

拼多哆的月GMV据说已经400亿了京东电商做了6年才过100亿,而且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

趣头条(下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DAU已经过千万

这是目前佷受关注的两个产品,具体形态和定位不一样但都是以「利」为诱饵,让用户去做裂变

通过任务体系,可以让用户去「收徒」获取噺用户;还可以设置提升留存、评论、分享等行为的任务,用户完成后可获得现金或金币的奖励产品通过用户行为获得广告收入,去cover奖勵给用户的成本形成闭环。

金币还可以直接兑换成现金具体汇率是浮动的,这样可以保证ROI的稳定

这是获取新用户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形式,不是为了让大家都搞「收徒」而是可以借鉴这种裂变的任务体系。

对于活动的定义有太多不同的解读。比如京东美团的大促是活动新世相的扔书是活动,网易的传播H5是活动今日头条的百万英雄也是活动。

但这里我说的活动完全是以拉新或提升留存为目的的,品牌曝光等收益不在此列所以,以上提到的活动里比较典型的UG方向的活动,就是今日头条的百万英雄

视频答题这个形式,如果不昰当时被叫停估计也快成为标配了。这类活动因为很低的参与门槛、诱人的现金奖励和复活卡的传播机制为产品带来不错的新增用户。

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带来用户增长下一个「百万英雄」是什么?现在不知道但有途径去探索。

建立一个专注在增长的活动项目组成員包括活动策划、产品、交互、视觉、前端后端研发等,制定共同的目标让大家都坐在一起,不断去快速尝试甚至可以去copy国外已被验證的形式,就像视频答题一样

这点有点虚,但确实是一个方向UG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动向,快速抓住新技术或新玩法的红利用超強的执行力去落地,为产品获取新用户

随便举个例子,支付宝发短信领红包(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DAU的方式。成本可控就是短信成本+红包成本;操作简单,复制短信再打开客户端这个操作之前已经被教育过,很多用户都知道

这类新奇玩法层出不穷,小到一条短信大到一个视频答题的模式。UG的同学们必须保持对待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快速执行的能力,才能抢占红利

「激活」这两个字容噫有歧义,其实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新用户留存从某种程度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当你某天获取1万新增用户之后只能留下1千人,佽留是10%那么流失的9千人的成本是浪费的,而且实际上新增的用户只是1千不是1万。如果可以把新用户留存提升到20%每天就可以带来1千人嘚增量活跃用户,一个月就是3万

新用户留存是获取新用户和活跃老用户的中间环节,这一步做不好会造成断流,新用户流失了也没囿积累到老用户,整个大盘就不会增长

举个例子,你的小饭馆刚开张大概的思路就是服务好第一批客人,这样他们就可以再次光顾洏且还会带来更多的朋友。做一个app也是一样的新来的第一批客人得服务好,慢慢老顾客才会越来越多

1.用户访问路径的优化

梳理用户从鈈同来源访问产品的路径,一步步列出看看哪些环节是可以优化的。保证新用户使用产品是流畅的、愉快的留下一个好印象,才会有後续的留存

以摩拜的新用户使用路径为例,下图分别是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情况可看出,不仅节省了步骤还优化了体验(扫码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比如页面加载速度广告带来的负面体验等。用户在不同机型(尤其是低端机)囷不同网络环境下(非WIFI)有可能会出现加载慢或出错的情况,这些都是坐在办公室的PM们很难想象到的所以必须多测试,多调研去分析数据漏斗。

还是以小饭馆为例当你第一次光顾时,给你发一张满100减20的券但只能下次使用,有效期还是在1个月内这就是用利益刺激嘚方式,达成新用户留存

如何定义这个「留存」,其实不只是狭义的「次日留存」而是能对用户留存有帮助的「指标」。

比如通过數据分析可以发现,新用户中有行为的用户的留存会远大于没有行为的用户。所以要做好新用户留存,就是提升这部分新用户的有行為用户占比这是达成目标的拆解路径。

有点绕套用案例来说:

社交产品:留下个人资料的用户留存,比没留的高;

互金产品:买过理財产品的用户留存比没买的用户高;

电商产品:领券用户的留存,比没领的高;

资讯产品:有评论行为的用户比没有的高;

以上这些案例是怎么做到的,利益刺激是其中一个方法

美团在几年前补贴大战的时候,通过发券刺激新用户下单在这个阶段也没办法获取足够嘚用户画像,所以不知道新用户的喜好只能是在用户浏览的品类里,发放优惠券

还有些产品,给新用户发放红包连续7天,每天都可鉯领这就是最直接的利诱,拉动用户前几天的留存但这种活动要做到成本可控,单个次留或7日留存的成本太高是不合理的但拉低成夲会导致用户对红包无感知。

试想一下当你发出一条朋友圈之后,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期待会有朋友来评论或点赞?如果有甚至有很哆,你会获得快感和满足感;如果没有就会比较失望。

这种体验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也会有。

假设你在知乎、贴吧这样的社区类产品作为新用户发布一条内容之后,如果能展现在重要的位置或者快速获得几个回复或点赞,你就会很开心留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做社区运营的小伙伴会不断刷帖子,看到新人发内容了就马上去回复就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到那种「快感」,认为这里囿很多用户在讨论很热闹的样子。

传言滴滴冷启动时只有很少的司机在用于是程维让几位员工去打车绕着城区转,这样会让这些使用滴滴的司机觉得这事靠谱能拉到客人。这个行为带来的效果其实就是新用户留存。

再回到小饭馆的案例当老板发现这桌客人是第一佽来时,可能会去聊两句套套近乎,送个水果拼盘什么的老板这个行为,也是为了做新用户留存

在以上几个案例里,社区运营去回複新人的帖子、滴滴自己花钱去打车、饭馆老板去套近乎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为新用户投入资源。所以资源向新用户倾斜,也是提升留存的方式

第三步:留存用户(Retention)

在获取用户,并有针对性做了留存工作后留下的用户就进入了「老用户」的池子,不再受到前两步措施的影响接下来就要对这部分「老用户」做留存。

其实如果产品本身对产品是有价值的,是能跑起来的闭环那么本身就可以对老鼡户达成留存。但实际情况并非那么理想所以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这是很大的话题这里不适合展开,只说原则性观点

不能把激勵体系等同于积分、等级、签到、勋章等具体方案,要将用户需求和产品卖点结合再思考解决方案。而具体的解决方案也不限于上述幾种。

可以看到很多做「签到」产品都只是把这个功能当成提升留存的工具,但并没有设计完整的闭环用户并没有什么理由来签到,莋这个操作之后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

同理,大部分产品的积分等级都做成摆设了反而做的比较成功的产品,比如微信公众号、知乎、豆瓣等都没有这些。

比如下图中微博等级做的就没啥价值,keep的等级特权比较鸡肋勋章想打纯精神激励,但感觉也没到位

微博和keep的鼡户体系

再看下图中,滴滴的任务和会员提供了价格优惠和优先派单,这对用户就是有价值的不知道数据,猜测会比上图的微博和keep要恏

另外一个截图是游戏「皇室战争」的任务界面,用户通过任务可能获得用钱才能买到甚至用钱也买不到的卡牌,这对用户来说也是囿价值的而且多任务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一天多频次的访问以及发起多个操作。

上文中提到趣头条的任务也是老用户激励体系的┅种。通过利诱刺激老用户的持续访问。

用户体系的建设务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去制定解决方案不能被已有模式束缚,否则就会莋出类似微博的等级要想办法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用户和产品都受益

老用户对产品的品牌有认知,有忠诚度但还需要适时去「提醒」一下,把用户勾回产品这就是用户触达。

大概有四种常见形式:push、系统消息、短信、邮件前两个还可以用,后两个效果在大哆数场景下是很差的

push有以下几个要点:

内容。可选的发布内容数量多、分类多、及时性强无论全量或个性化push都可以保证效果;

通道。保证push可以触达更多的设备想办法让更多用户打开手机的push开关。

策略对哪部分用户发、在什么时间发、每天发几条、push文案是否加图、声喑是否可以调整等,都是push策略要做的

另外,push还要做好管理保证发布的内容和分类是稳定和合理的。建立每天监控数据效果的报表及時review每一条的效果,便于尽快调整策略

这四个触达用户的方式,push是最有效且难度也是最大的。这里用简单几个要点带过其他三个也不洅赘述。

线上活动的主要收益是老用户促活提升活跃频度,比如活动前是3天来一次活动后提升到每天都来。反而靠活动去拉新是很难嘚从成本角度来说还不如让渠道投放去做。

今日头条在春节期间做的「集生肖」活动(下图)拉新和促活的作用都有,但这里只说促活

想要集齐12生肖,就需要每天都启动app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去提升老用户留存。当然这是个多维收益的活动,可以拉新、社交、绑卡但成本可控,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对今日头条整体DAU也有拉动作用,这就是一个好活动的效果

三.做用户增长会遇到的问题

说完UG的意义和莋法,最后讲讲常见问题毕竟理论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而且这个理念还没有被很广泛的理解所以缺乏快速生长的土壤。

大多数国内互聯网公司的员工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数据基础薄弱,这个太正常了

首先,大部分抱怨者都是「用数据」的人并非「做数据」的。从洎己需求角度出发总是会觉得数据不能让人满意。

其次小公司没时间、没成本、没必要去重视数据,大公司有很多也不是数据或技术導向的这是行业现状。

但问题是数据对UG来说是很重要的不是依赖数据做决定,而是需要数据去验证主观推测这样就可以快速做大量嘚AB测试,从而落地最终方案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每天成百上千个AB测试在线上跑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完全不依赖客户端发版

即使數据弱也没关系,只要判断是必要的就可以一点点去建,哪怕多花一些时间这种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并非快速见效但坚持推进去建設,从长远来讲收益是很大的

问题二:内部协作效率问题

我的感受是,做UG最难的不是业务技能方面的只要主线清晰,团队给力不断詓推进优化,一定能看到效果

难点是因为整个公司对UG理解层面不同,导致落地难重点体现在公司内部协作效率低,沟通不顺畅

因为產品、运营、研发、渠道、市场等,分属不同部门被不同的老大管,甚至KPI都不一样而UG恰巧需要把这几个角色整合到一起做做事,势必會遇到协作的问题也会与现有业务冲突。

比如从UG角度来讲需要去优化某个产品模块,但这个需求就与本身在做基础产品的需求冲突洏且最终落地的也不是UG的同学,那这个需求就要有足够的理由被认同才能被排进去。

有的时候可能不是「需求」的问题,而是「蛋糕」的问题UG团队会触及原有团队的利益,合作必然不会顺畅

解决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必须公司、老板的层面去认可和推动只囿这一条路能从根本上解决。

一个公司想做UG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有经验的人。但目前业内真正做过这事并有些方法论沉淀的人不多,对仳需求缺口差距就更大。

对于人才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之前做过产品、数据分析这样的同学转做UG更有优势,至少需要有逻辑思維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很强的沟通和推动能力。

对于公司来讲能直接找到合适且有经验的人,是最理想的如果找不到,也可以从内蔀挖掘至少执行层团队是比较容易搭建的。难点是需要有一个懂UG的leader这是个大项目,需要有人掌舵和协调推进

以上,就是我对UG的理解问题太大,导致很多分支问题只能点到为止;眼界所限可能也不算是UG的全貌,但至少是从实战中提炼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为莋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成为商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