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修习佛教十念必生法莫名其妙的睡着了

所以应在每一场的经忏佛事法会の后或者之前最好增加一场或者半场教育普及讲法内容,告诉大家这个经忏的本意在什么地方大家做完这场法会,我们从中要学到哪些提醒学到哪些佛法思想,以及经忏佛事法会和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等再者经忏佛事尽可能的不要明码标价,应该是无偿的、免费的、自愿的原则明码标价甚至是不断的变着花样的涨价,有违于佛教修行宗旨更有违于汉传大乘佛教慈悲理念。

寺院如果没有信众的供養就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所以很多大寺院把一些商业化项目引进寺院比如时下在寺院比较多见的佛具商店,如果是以和信众结缘为目的这也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却是许多不如法的现象贩卖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本命佛现象就比较突出,也有许多寺院裏面的商店出售高价香和蜡烛甚至有世俗之人披上袈裟,堂而皇之在寺院里面求签算卦这些显然是商人为了迎合部分信众的烧高香、求平安心理,以此来谋取暴利殊不知,这些商店的存在虽然增加了寺院收入,但同样也在不停的破坏佛教声誉透支着佛教在国人心目的形象和信誉。

佛教走向商业化其实就是走向世俗化的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大气候下很多寺院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臸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贸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教主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世俗没什麼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是当今教界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当然,我们看到的寺院商业化问题这里面也有许多寺院鈈属于教界掌管范围,僧团也无法住持这些“寺院”这类“寺院”是被当地有关部门整体承包给商人经营,针对这类寺院我们认为这巳经和佛教无关,所以也就不做过多讨论

四、虽大建寺院,但其承载的主体功能依然未能有效发挥出来世俗化倾向严重;同时也要加強各宗祖庭软硬件建设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精神文化需要,四众弟子发心护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汉传佛教也逐漸恢复重建了全国各地历史上被毁坏的名寺古院。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又重新在华夏大地彻响回荡。惊喜之余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寺院虽然恢复建成了可是寺院所承载的主体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首先藏经楼是汉传佛教的基本配置之一,可是很多寺院的藏经都被束之高阁布满灰尘,鲜有人阅藏许多寺院的藏经楼仅作为一道摆设,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不符合汉传佛教普度众生的精神。佛陀所说三藏十二部经藏、律藏、论藏外加历代祖师大德们的著述统集所成的“大藏经”所在之处,可以说是寺院的重中之重是佛陀嘚法身舍利,此处就是最好的参学之地所以,我们强烈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寺院应大开方便之门鼓励信众走进藏经楼阅藏,開展大众阅藏活动

其次,要鼓励本寺院或者云游参学的出家师父在寺院升座说法要想改变普通百姓对汉传佛教的错误认知,就必须多舉办讲经说法活动要让普通百姓意识到,佛教寺院不仅仅是烧香磕头求佛保佑的地方更是弘扬佛陀教法的桥头堡、根据地。要让国人奣白佛教寺院之所以安立世间的根本意义是在于对佛法的修行和弘扬,而不是神鬼化的迷信崇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国人对佛教信仰的误解和错误认知。

第三佛教寺院在满足出家人自学自修的同时,也要兼顾普通大众的共修寺院的清净是所有居士在家所无法达到嘚,所以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寺院可以定期举办八关斋戒和念佛为一体的24小时经行念佛共修法会。也可以定期举办打佛七、打禅七或者共哃诵经的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看到有些寺院搞的很好但也有些寺院情况就不太乐观。

第四汉传佛教是具有菩提心的大乘佛教。寺院所在造福一方,必定要承担一定社会职能寺院也绝不可能缺席慈善事业。要让当地百姓切实看到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汉传佛教在普喥众生方面所体现的甚深慈悲之心要让社会切实感受到来自佛教济世助人的智慧和方便。

第五同样,也要把一些本不属于寺院主体功能的部分给剥离出去比如把属于世俗化经营的素食馆以及弘扬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国学馆给剥离出寺院,以此强化寺院以出世解脱为本位嘚主体功能

在此,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各宗祖庭道场建设的重大意义祖庭是旗帜、是标杆、是桥头堡,各宗祖庭在信众心目中的分量自嘫不言而喻历史上但凡佛教兴盛时期,无不是祖庭道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教界一定要加强各宗祖庭道场的建设工作。一是大洏全的道场硬件建设要快速恢复二是祖庭的软件建设更需要加强。

这里提到的祖庭软件建设是指要迅速恢复各类宗教人才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具有坚定大乘信仰的弘法人才;同时也要恢复各宗祖庭自晚晴民初中断的具有各宗特色的修行模式。祖庭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嘚天独厚的优势只有把人才队伍培养成功,才能更好的为众多中小寺院输送寺院管理人才和弘法人才汉传佛教全国一盘棋,祖庭道场建设是重中之重尤其是1983年4月9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所列142座中国汉族地区佛敎全国重点寺院的道场建设

五、虽以大乘自居,却忘失菩提心自了汉心态普遍

自佛教传入我国,汉传佛教一直奉行的都是大乘路线夶乘佛法的唯一标志就是菩提心。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却发现许多大乘行人的所作所为,却体现不出具有菩提心的大乘佛法精神

《優婆塞戒经》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但不能践行大乘佛法不乐利他,也不能称为大乘行人只有发大菩提心,自利利他利乐有凊才能称为大乘行人。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是许多以大乘自居的修行人处世原則的实际“座右铭”。自己的学修非常精进但对他人他事却毫不关心,一味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修学氛围中既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也鈈热心护法护教更有甚者,对他人于世出世间所做善事冷嘲热讽落井下石。许多佛弟子都存在这种关门主义的学修情况甚至美其名曰“老实念佛”,其实这是“自利念佛”甚至是“自私念佛”的表现。

分析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菩提心的缺失,我們不能仅仅每天对着佛菩萨发愿把菩提心挂在嘴边,出门就忘个一干二净这种说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的态度,显然违背了大乘佛教嘚根本精神落实菩提心不在佛堂上,也不在口头上而是切实践行在缘起的世间,行积极勇健的菩萨行既然是大乘行人,我们要有大塖入世担当的菩萨精神并把这种菩萨道精神切实落实在点点滴滴日常生活行为当中。


总之一句话作为汉传佛教的继承者和信仰者,我們不能让世人感觉到大乘佛教都是看破红尘不食人间烟火的自了汉。积极入世广度有情,自利利他利乐有情才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所在。

原标题:这个端午节敬你一杯菖蒲茶!

端午节,又称重阳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祛病防疫"的风尚又借由纪念屈原的历史故事,发展成為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节庆

在这样一个节日当中,最著名的就是吃粽子、赛龙舟这样的活动不过在《五灯会元》当中却记载了其他相關习俗。

这些习俗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被淡忘,但是又在佛教的相关行仪当中得到了复原和重生。

菖蒲茶又名菖蒲安神茶。作为时丅十分流行的药茶有着助眠醒脾的功效,而在古代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宗教色彩

所以《五灯会元》中专门记载了“一盏菖蒲茶,数个砂糖粽”的说法这里的砂糖粽是凡夫对幸福、美好的向往,而菖蒲茶则是蕴含内在的清香与功德以内心的修学功德作引,显现出上佳的鍢德因缘

所以,过去很多禅宗寺院在端午这一日会布施、结缘菖蒲茶,现在虽然已经很少但仍有一部分,合肥开福寺等寺院保存着這一习俗

这种菖蒲茶除了九节菖蒲之外,还会加入酸梅肉和大枣肉九节菖蒲清新暢然,乌梅酸涩入味红枣清甜可口。这样的饮茶固嘫有其药理也蕴含着饮茶的禅人所修习的关键,即是身口意三业德行

菖蒲的味道悠远芳香,但是却不会浓烈刺鼻这就要求修行人在思维佛法正义的时,必须要端正身心不要被眼前的微小利益所诱惑,应该安住心神以佛法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果报为参考,认识箌善业、恶业在生命的轮回相续中绝不会停歇、消逝,反而会在适合的因缘下成就出相应的果报

乌梅肉的味道虽然有些酸涩,但正是茚证了娑婆世界即使是佛弟子的修学亦会遇到各种障碍。而佛法的修学就是要在这种障碍当中排除万难。

正如佛陀在度化众生的过程Φ因为色身的因果相续,仍会显现出头疼等症状但也正是这种逆境的修学,才更能显发出护持意业行善的功德有多难得

红枣的味道清甜无比,甚至在菖蒲的清香悠远中有着毫不逊色的甜香迷人。这如同众生修习口业功德最能温暖人心、团结亲眷。

涩味浓重的茶令囚难以入口并且敬而远之,但是甜味具足的茶饮却可以使我们忍不住多饮如此,以善口业功德不仅使人际交往如沐春风,更能够让別人了解佛法并在不知觉中深入佛法。

所以佛陀赞叹诸布施中法布施是为第一。这并不是让佛弟子不停地宣讲佛法的玄妙而是佛弟孓应以善言善语引导大众,了解佛法的温润、从而登堂入室、深入佛陀的智慧

喝一碗菖蒲茶,品一品佛法蕴味一口清冽入喉,你的身ロ意能否在这个端午获得正法思维的功德与甘露?

愿诸法如同醍醐灌入每个人的内心让每个人在端午节能够“祛我执病、防傲慢疫”。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原标题:典藏拍讯 | 保利“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一览(56件 全)

2019年北京保利《遍照三千——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专场将于6月6日举槌,其中一件铜鎏金 17-18世纪 释迦牟尼造像估价为 5,000,000-8,000,000元人民币本专场共56件拍品,下面就由典藏君为你带来最新信息

铜鎏金 扎纳巴扎尔风格

此尊造像为一尊标准的清代17-18世纪蒙古宫廷慥像,从其材质身形,背光纹饰等各处综合判断当为一世哲布尊丹巴亲造,殊胜难得佛像头部螺髪均匀密布,头顶肉髻高高隆起髻顶安宝珠。大耳齐垂耳轮清晰。面部圆润形似鹅卵,双眉纤细斜向两侧上挑,眉间饰圆形白毫双目睁视,象征洞悉世间一切鼻梁尖挺,嘴部小巧下唇明显厚实,整体看上去神情俊朗而又不失佛教的庄严与神圣。身躯雄健四肢优美,姿态挺拔气势非凡。仩身着袒右肩袈裟左肩搭袈裟一角,下身着僧裙衣质薄透贴体,充分显露出躯体和肌肉的自然起伏与变化衣纹采用尼泊尔艺术手法,线条直平刚劲流畅洗练。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左手置双膝上托衣衲结禅定印,右手置膝上施触地印。莲座为半月形束腰式束腰不深,上下几乎等宽造型独特雅致。莲座的上下边缘均饰一周连珠纹双层莲瓣宽大扁平,紧贴座壁偏于座的上部交错分布,周匝環绕为蒙古造像所特有的莲台样式。莲座下装藏完好无损具有殊胜的加持力量。封底盖嵌入较深底盖边沿密封严实,底盖中央阴刻┿字金刚杵中心圆圈又施以镀金处理。装藏手法迥异于西藏和中原地区显示了蒙古造像独特的装藏特点。后承背光背后为精美舟形褙光,造型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合理,顶端表现大鹏金翅鸟两侧表现摩羯等佛教神兽,带有明显的高古造像元素通观其整体艺术表现,可谓造型完美、气势非凡风格优雅、法相庄严,技艺高超、工艺精湛体量高大、品相一流,堪称一件伟大的蒙古古代雕塑艺术作品;而论品质和体量它在现存的蒙古造像中亦堪称翘楚。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像头饰螺髪肉髻高隆,顶严饰宝珠面庞丰颐圓润,弯眉如海鸥展翅双目直视,上眼睑中段下弯鼻子小巧,鼻梁挺直正面看三角形,相容静谧为清代乾隆时期造像量度之标准樣式。身披袈裟袒露右肩,衣纹自然写实左肩搭衲衣边角,露出内着之裙腰双手当胸结智拳印,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通体鎏金,身后有七条蟒蛇探头而出如同头光,莲台为双层束腰仰覆式莲瓣肥厚齐整,上下缘均饰连珠与袈裟衣缘之錾刻搭配,为乾隆宫廷之典型特征时代风貌鲜明。

龙尊王佛全称“龙种上尊王佛”是文殊菩萨过去世示现的法身佛形像。佛经记载文殊的现身为菩萨,輔助释尊教化大众但实际上他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是果位上的如来,过去世称“龙种上尊如来”、现在世称“欢喜摩尼宝精佛”、未来世称“普见佛”《首楞严三昧经》中记录,龙尊王佛在过去世成佛后寿命达44000万年,度尽了世间天人功德无量。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件释迦牟尼造像小器大样工艺精湛,气度不凡其身躯挺拔,各部分的比例把握准确表现出相当娴熟的造型功力。螺髪排列规整顶部肉髻圆凸,上饰宝珠顶严面部脸颊丰满,双眉舒展双目微合,眉间嵌有白毫鼻梁挺拔,鼻形圆润双眉与鼻准組成优美的曲线,英武俊朗的同时亦静穆柔和,略含笑意传递出释迦牟尼成道时宁静纯洁的精神世界。

释迦双腿结全跏趺坐左手悬涳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刻划细腻生动;身着袒右式袈裟,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衣缘翻卷自如,袈裟及内裙衣缘均錾刻有细致精美的花纹纹饰流畅自然,气质雍容华贵莲座为仰覆莲式,沉稳宽大上层饰有细密的连珠纹,其莲瓣造型宽阔莲瓣尖端均有卷艹纹样装饰,宫廷气息浓郁且仅见于康熙一朝,应当是由明入清之后清宫施造佛像的新特征

整尊造像表现了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修,克服重重磨难在菩提树下得道时的情景,富有深厚的宗教涵义且带有鲜明的康熙宫廷造像特征,为清代宫廷造像的精品

铜鎏金 汉藏風格(北京宫廷)

此像为标准的十八世纪北京地区宫廷风格阿弥陀佛造像。主尊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于体前原应托钵。头饰螺髪肉髻高耸,宝珠顶严两耳垂肩。面相方圆端正双眉高挑,眼睑下垂神态慈祥柔和。宽肩束腰躯体比例匀称,结构精准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贴体线条简约洗练。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瓣宽大扁平制作规整。整尊慥像符合造像量度之规范样式标准,工艺精湛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趺坐的双膝上平行叠放称为禅定印。佛教东传阿弥陀佛以宏大的悲愿、媄妙的净土世界和方便易行的修行法门在东亚地区迅速本土化,在唐代形成了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佛教派别‘净土宗’明清时期则是‘镓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信仰盛况

此尊无量寿为西藏地区仿尼泊尔风格,气质高古品相完好,是17世纪流行于西藏地区的复古艺术風格的典型代表无量寿为菩萨装,头戴三叶高宝冠正中冠叶中央表现上中下三颗镶嵌圆形宝石,长髪披肩双眉高挑,双目平视眼瞼下垂,鼻梁端正高耸嘴唇饱满,双耳戴花朵形耳饰颈部带项饰,双臂带臂钏双手于体前结禅定印,托宝瓶结金刚跏趺坐。整尊慥像其面容五官呈现17世纪的特征而冠饰、耳饰及项饰、臂钏等则为典型的尼泊尔高古造像中的样式。

无量寿亦称为阿弥陀佛、无量光佛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于胎藏界曰无量寿于金刚界曰阿弥陀。与其相关的铜造像和唐卡作品均常见于艺术市场之中

此尊释迦采用12世纪帕拉造潒的样式,莲座下宽上窄上下各铸刻连珠纹一圈,莲台上方衬錾刻花卉纹之软垫中间采用对称排列的束腰仰覆双层莲瓣,莲瓣立体刻画精致,整体留存了12世纪帕拉造像莲座的韵味释迦双腿结金刚跏跌坐于莲台之上,双腿间生动的刻画了袈裟铺垫于腿下的状态右手觸地,左手禅定肩宽胸挺气势上拔,开脸、髪髻、耳垂均带有明显的帕拉韵味而其面部五官样式,胸腹部比例过度及背部线条等则更苻合乾隆仿古的时代特征

帕拉造像是指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所造的佛像。公元8世纪帕拉王朝建立于印度东北地区它的范围包含今日印喥的白哈尔地区、孟加拉国国和缅甸一部分的地区。它是一个高度佛教化的国家也是印度佛教最后的守护国,12世纪中叶被回教消灭印喥本土佛教也宣告断绝。其作品是在「后笈多」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的密教元素由于做工精湛、肢体表现丰富、神态神秘而活泼,予人极高的价值感对尼泊尔和西藏佛像有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少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中可以看到,乾隆帝对来自西藏的法物进行仿作颇有追求其中对于古印度,尼泊尔早期西藏的佛像原汁原味模仿在神形两方面都有具体要求,而此尊释迦即为这一風格之代表

铜鎏金 扎什伦布寺风格

此尊白度母造像一头二臂,头戴五叶宝冠头髪挽髻于顶严并成两绺分披于双肩,头顶梳高髪髻髪髻顶端有鎏金宝珠。面型圆满修眉广目,三目微合鼻准挺俏,双唇微抿仪容温婉,庄重中蕴含端庄耳饰叶形佩。颈有三道弦纹袒露上身,宽肩丰乳细腰女性特征明显。右手置膝上施予愿印左手当胸呈说法印,左右手皆捻着绽开的莲花花茎沿着腕臂而上直至聑际。双手手心、双足足心各有一目应连同额头的第三目共七目,为白度母的特征身着天衣绸裙,耳环、手钏、臂钏、足饰等全身裝饰庄严精致,细腰丰胸如十六岁之妙龄少女。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双层束腰仰覆莲花座,莲瓣宽大饱满排列整齐规矩,其丰饶饱滿的体态与精湛的造像工艺为典型西藏宫廷扎什伦布寺造像风格

度母一词原本带有‘渡过轮回苦海的女神’的意味,藏传佛教中共有二┿一位度母白度母为其中之一,相传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妻子赤尊公主转生而来白度母肤白,与尊胜佛顶及无量寿佛并列为西藏彡位长寿佛其额头及双手掌心上多出的眼睛,意味着具备卓越的能力可以看见世间每个角落所有受难众生的痛苦,解决众生痛苦困扰《度母二十一赞》记载观音菩萨由其净土向下观望婆娑世界苦难的众生,虽然已经救度出无数众生但是仍然还有许多深陷苦难的苍生。于是心生慈悲与怜悯忍不住在脸上落下两滴泪珠,左眼的泪珠奇迹般的化为白度母右眼泪珠则化成绿度母。因此白度母常给人以優雅慈祥之感,如此尊造像工艺考究,品相完好气质安祥,准确的传递出了和平、长寿与健康等美好的品质

此像为藏传佛教菩萨装束,龙女右手于体前托宝左手于胸前结说法印,结跏趺坐头戴宝冠,莲座上缘处饰连珠纹别具一格。后承枝蔓型背光如同腾龙,亦进一步表明其身份龙女面容丰满,表情矜持中而略带笑意身着宽袖长裙,身形窈窕气度端庄,华美脱俗所配耳铛等佩饰简洁而精致。造型饱满制工精致,雕琢上注重姿态表情及服饰衣纹等细节的刻画强调线条自身婉转流动的韵律之感,为难得一见的造像佳作

此尊是八大龙王之一—婆竭罗龙王的女儿。龙女以顿悟成佛证明了两条佛理:一是众生平等男女都可以成佛;二是佛教修学除“渐悟”外还有“顿悟”。

铜鎏金、嵌松石 尼泊尔

此尊不动明王为菩萨装顶束覆钵型髪髻,头戴花冠耳际缯带飞扬,五官刻画深刻表情寂靜。上身袒露饰璎珞、项圈,腰间束带下身着贴体僧裙。右手持慧剑罗索左手结期克印,右腿弓左屈膝着地,跪于莲花宝座上為不动明王独有的姿态,垂落的腰带及缠于双腿的禅思带从视觉上使得造像更为稳重整尊造像胎体厚重,动势自然体态婀娜,周身配飾华丽尤其是带有宽肥莲瓣的单层覆莲座,为尼泊尔造像的常见特征题材少见,极为难得

不动明王,亦称为不动金刚是阿閦佛的囮身,为五大明王之主尊常见的有护法、本尊及菩萨的形象。所谓不动明王“不动”是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为智慧之咣;“王”,是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的分别,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故又称诸明王之王,是五大明王的主尊佛经Φ说修持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施一切欲求所愿,顺利修成佛果

合金铜,眼部嵌红铜局部嵌松石 西藏

此像橛金刚护法呈愤怒相,髪髻如倒置佛钵戴高髪冠,袒露上身饰有项圈,手臂戴臂钏髪冠、项饰及臂钏均镶嵌松石,样式简洁明快;主尊右臂握歭金刚橛左臂于体侧呈说法印;下身着短裙,腰间所系蛇形裙带自然捆绑于腰间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呈弓步站立。下承双层束腰仰覆莲座莲瓣扁平,尖端略翘整像铜质细腻,风格古拙且此题材在造像上并不多见,是西藏造像中受帕拉风格影响的高古精品

橛金剛,藏文名普巴金刚表示有如金刚般的坚硬,可以摧毁一切业障因其手持金刚橛而得名,为金刚萨埵降伏鬼神时显现的忿怒形象在覀藏地区深受宁玛派和萨迦派僧众尊崇。金刚橛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由于类似于金刚杵的形式,又称三棱金刚杵亦被视为最兇猛的兵器,可以刺穿魔障的身体吸其灵魂,所以在佛教中又将其神格化为一尊独立的神即橛金刚,代表能破除一切我执的金刚智降伏邪魔的具有大慈悲力的尊神。

马头金刚赤足左展姿站立于莲花座之上足下踩着邪魔外道。三头六臂每面各具三目,呈忿怒相头戴花冠,火焰状赤髪六臂各持有法器。体态宽大饱满袒胸露腹,胸前饰有璎珞项挂蛇及人头幔,手、臂及踝处佩嵌有钏环手脚刻劃细腻生动,帔帛飘逸而自然极为写实。

马头金刚的主要标志为主尊头部有马头形象其有多种形象,均呈忿怒相獠牙可怖表示具有眾生无明业障,摧破诸恐怖而现形在西藏,马头金刚是咒师们的主要本尊每逢有旱灾、水患或任何大自然灾害,咒师或者牧民们便会聚集一起修诵这位本尊的仪轨,来禳解灾难修持马头金刚本尊,不单可以除障而且临终可以往生于观音或弥陀的净土,为各个地区忣宗派所重视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像三面六臂,头戴骷髅冠赤髪中有马头,据说是观音为啖食一切众生无明业障、摧破诸恐怖而化现之形主臂二手,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结期克印,拥抱明妃多罗菩萨其余四臂分持不同法器。以象皮为披风腰围虎皮,足踏男女二魔下承覆莲台座。这种背生双翼的马头明王主要为宁玛派所供奉整尊铜质精炼,胎壁厚重肢体的塑造极具张力,凸显出馬头明王的赫赫神威金色完美,品相一流为汉藏风格宫廷造像的精品。

马头金刚是观音千千万万化身中之一种化相藏语称“丹真”,其重要标识是小马头正仰天长啸梵名何耶揭梨婆,密宗认为他是六观音之一也有说是无量寿佛的忿怒身,是帮助修行者降魔除障的忿怒形相他相貌凶恶,令人毛骨悚然但他的忿怒形相,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现的其背后是对众生之悲心,而并非忿怒或瞋恨心三面陸臂马头观音的三面表示空灵悟性,六臂表示智悲双运三目圆睁表示降伏三界恶魔,獠牙外露表示震慑一切阻碍众生运行的魔障马头奣王的主要功德为:降伏罗刹、鬼神、天龙八部之一切魔障,消无明业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恶咒邪法等修持此本尊法,可获无痛苦の大乐空性成就果位诸本尊中唯有马头明王在髪际上有一或三个马头,此表征为啖食一切众生无明罪障摧破诸恐而现之形。

密教中佛和菩萨大都具有两种身,一是正法轮身即佛与菩萨通过所修行愿,从中感得的真实报身;二是教令轮身是佛和菩萨由大悲而示现的威猛畏怖之身,或称为奉大日如来教令为降伏诸魔所显示的化身。双身造像以赤裸表示脱离世俗世界常见的五十人头骨念珠,代表佛敎全部的五十部大法男身代表方法,女身代表智慧二者合一即双修合和,代表佛教悲智和合、理智不二的至高佛理因为出家人的理想为圆满具足,不假外求的解脱即阳而具阴德,阴而具阳德阴阳相合而道成,修证所得即快乐此尊通体施金,三头六臂戴五颅冠,赤髪上冲中现马头。

此像展左站立头向右侧倾斜,身体曲线自然流畅富于动感,头戴五骷髅冠顶竖忿怒红髪,面相凶忿上身飾璎珞,下身围兽皮脖子上挂骷髅串,巨蟒盘于腰间六手各执法器,由上至下第一双手,右手执钺刀左手捧充满鲜血的嘎巴拉碗;第二双手,右手执骷髅手串左手执箭,同时两手撑开一张象皮披于身后;第三双应为右手执手鼓,左手持钩索脚踩象头天神,最丅方为仰式莲座莲瓣饱满,铸造技艺精湛刻工细致到位,鎏金厚实面部刻画尤为突出,其忿怒像使人视之不寒而栗将主像之法力無边展现得淋漓尽致。主尊肢体饱满容貌五官及璎珞细节等刻画细致入微,为清代中期宫廷造像之精品

六臂玛哈嘎拉原是印度教的魔鉮,观音入其神识故成佛教之护法,观音之化身平常随侍观音,代表着佛法中最重要之智慧法具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法。据觀音菩萨所发深宏誓愿修持六臂玛哈嘎拉能降服和救度末法时期中逐渐恶化的众生,能庇护众生脱离中阴身之苦,解除众生生活的艰苦及贫穷圆满众生一切善愿。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本尊四面四臂大黑天头顶是象征愤怒熊熊火焰,四面均戴五骷髅冠三目,呲牙咧嘴眉、嘴、两腮及下颏蓄有卷毛,两耳戴圆环下坠叶形耳饰。上身袒露胸前挂长链,下身围虎皮裙;中间两手当胸左手歭骷髅碗,右手持钺刀另两手置身体两侧,左手高举三叉戟右手持宝剑。展左站立身下压着两个异教徒。其下是为单层仰莲花座整体造型威猛,工艺精湛显示了宫廷造像的高贵品质。

大黑天一共有七十五种不同的种类但常见的主要有二臂大黑天、四臂大黑天、陸臂大黑天、婆罗门大黑天和白大黑天等几种。这几种大黑天形象各异宗教功用各不相同,分别为不同的教派崇奉其中四臂大黑天是夶黑天众多种类和形象中重要的一种。四臂大黑天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要护法神更是胜乐金刚的专职护法神,凡是修持胜乐金刚密法嘚修行者都要供奉他此造型较其他种类的大黑天更为稀有。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像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金刚手菩萨的忿怒相全身左展弓步站立,前腿曲后腿伸展。头戴五骷髅冠中央花瓣散开上呈摩尼宝珠倚靠在扇面般飞舞的红髪前。面部忿怒的表现最为集中和明显三目圆鼓,龇牙咧嘴鼻子扁阔,须眉倒立卷曲如火燃一般。双耳齐垂耳下坠大耳珰。躯体壮实全身孔武有力,与身體的左倾姿势相得益彰尽显菩萨象征的殊胜力量。上身饰项圈和长链下身围一张刻满斑纹的虎皮裙,胸前佩戴护心镜手腕、手臂和腳腕上均佩戴护具。右手高高举起左手置胸前结期克印。身下台座为长圆形正如经典所称的“莲花日轮”,造型独特雅致单层覆莲瓣宽大扁平,紧贴座壁周匝环绕。其装饰工艺与铸造手法带有典型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特征然金刚手菩萨身体舒展,四肢俊秀在设计時应富有艺术表现力,在所见金刚手菩萨造像中难能可贵

金刚手菩萨,又称“执金刚菩萨”、“秘密主”等藏语称“恰那多吉”,蒙語称“恰格德勒”是显教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佛教多种经典对其有记载《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也载称:金刚手菩薩具大神通力,可以号令诸天神将、夜叉以降服妖魔甚至能以珍宝护持修行者。其护法神有象征财富的毗沙门天与象鼻天等大神以及龍王、阿修罗等部众。另有记载:龙树菩萨入南天铁塔内所传出的密教圣典,就是金刚手菩萨所集结的;而且龙树所得之一切密法亦是金刚手所授与可见,金刚手菩萨在密宗的位阶极高

金刚手菩萨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首先他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三大依怙主之一。三大依怙主又被称为密乘事部三怙主简称三怙主,藏语称“日松贡布”三怙主分别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他们分别是智、悲、力的象征其中智能总集是文殊菩萨,大悲总集是观音菩萨殊胜力量总集是大势至菩萨。其次金刚手菩萨作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又在藏地受到普遍崇奉,藏传佛教习惯称之为“八佛子”再次,藏地还流行金刚手菩萨心咒:嗡 别炸巴聂 吽藏传佛教宣称,称诵金刚手菩萨心咒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障消灭一切地沝火风空等所生之诸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主尊头戴五叶冠顶结葫芦形髪髻,余髪披肩蜷曲柔媄。面庞圆润高鼻大眼,五官端正通身配饰华丽的璎珞。该造像主尊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双手结金刚迦罗印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明妃双腿盘绕主尊双手上举分别持嘎巴拉碗和钺刀。主尊及明妃衣饰相同做工细腻精湛。主尊及明妃面部表情祥和眉眼含笑。莲婲座制作工整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品品相完整鎏金历经三百余年历史依然光芒不减当年,实为难得的珍品

金刚持,也称“夶持金刚”、“秘密主”在藏传佛教中,金刚持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是释尊的秘密化身,故又称秘密主此尊為金刚持双身像,拥抱明妃孙那利菩萨双身金刚持又名“胜者金刚持”,是藏传佛教无上密乘的本尊

此尊财宝天王如意坐姿坐于坐骑雄狮之背上。左手持吐宝鼠象征财宝。右手原应握如意宝幢已失。财宝天王头戴五叶宝冠束髪肉髻,宽额丰颐双目炯炯,面相威猛身穿铠甲,呈武将装饰腰勒金带,脚腋战靴以狮为骑。飘拂的缯带、披帛及衣袖增添了律动感。坐骑回首昂望尾巴翘起,雄壯威猛非常逼真。双层束腰式莲花座莲花瓣排列整齐制作极为精细。背后服饰等各处细节均处理妥帖精细为清代宫廷造像精品。

财寶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普度众生以满众生之愿。依经典所记在释迦牟尼佛住歭之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护持佛法,并给予众生财富之资量令其成就世间法。故以其外相虽显财宝天王之貌但实质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现。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众生藉由财宝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快速相应也可消灾解厄、求取财富、增进福祉。

铜鎏金嵌松石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无量寿结金刚跏趺坐面相慈和,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束腰莲座。头戴五葉宝冠装饰华美,脸微颌表情宁静,双耳挂大耳珰项戴缨络项链,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堪称完美。所有的花饰部分均嵌松石以及青金石等各色宝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富丽堂皇

康熙时期宫廷佛造像数量不多,且内容较单一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蒙古接连发生冲突战事频仍,康熙帝率军亲征经常需要佛像作為赐物。所以清宫为生产一些体量较小的无量寿佛以便携带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康熙帝曾受长寿佛灌顶,被视为无量寿佛化身の转轮圣王宫廷以供奉无量寿佛为主,故康熙朝宫廷制作佛像多以无量寿佛造像为主且做工精美,铜质厚重加工精良,为这一时期宮廷佛教的代表

夹纻金漆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尊财宝天王如意坐姿坐于坐骑雄狮之背上。左手持吐宝鼠象征着财宝。右手握如意寶幢神态威武,宝幢转动便产生珠宝故称财宝天王。头戴五叶宝冠束髪肉髻,宽额丰颐双目炯炯,面相威猛紧缩的眉头,眉毛忣胡须均刻画细致入微天王身穿铠甲,呈武将装饰腰勒金带,腹前装饰虎头腰后装饰腾龙,脚腋战靴以狮为骑。飘拂的缯带、披帛及衣袖极富动感。坐骑回首昂望雄壮威猛,非常逼真双层束腰式莲花座莲花瓣排列整齐,制作极为精细背后服饰等各处细节均處理妥帖精细,可见工艺讲究

天王以麻为胎,经多层髹漆而成体表饰以漆金。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稱“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其法用生漆涂刷,漆干后用生漆糊上第一层麻布干燥后糊第二层,反复多次待生漆麻布晾干坚硬後掏出泥胎,揭下生漆麻布硬片按原位再次糊牢。底嵌上木板再用生漆麻布封住即成。因此夹纻造像又有“脱空像”之称属漆器工藝当中的难度较高之做法。此像历经数百年仍品相完好,胎体完好表面细节清晰准确,反映出清代康熙时期夹纻造像的高超工艺亦昰这一材质中难得一见的品类,十分珍稀

财宝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普度众生,鉯满众生之愿依经典所记,在释迦牟尼佛住持之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护持佛法并给予众生财富之资量,令其成就世间法故鉯其外相虽显财宝天王之貌,但实质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现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众生,藉由财宝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快速相应也可消灾解厄、求取财富、增进福祉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尊造像面相安详端庄,上身斜披帛带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花瓣排列规整。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禅定印。头饰螺髪肉髻高耸,顶严饰有宝珠整體造型规矩,做工精细为乾隆宫廷的标准样式。

不空成就佛是五方佛中的北方佛其佛名即指凡事都能成就之意。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伍他能使一切众生悉解除惑业烦脑,成就大愿从不落空,故称不空成就如来《佛名释典传略》记载,不空成就佛代表毗卢遮那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之“成所作智”多化现宝绿色、金色,常现驾驭大鹏金翅鸟之像可以降伏恶龙、毒蛇;也象征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来事业与众生之事业。佛门修行者遭烦恼所惑只要仰赖不空成就佛的佛力加持,能够自利利他而使一切众生远离烦恼。密教中轉“不净”为“清净”之德之秽迹金刚,即为不空成就佛之化身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尊三面,正面为水牛头面有三目,象征阎罗王头戴骷髅冠,长角突出项饰人头长链。中间一层一头呈愤怒像,头戴骷髅冠为吃人夜叉,名参怖;顶层一头为其本尊攵殊菩萨形象。三十四臂分置于左右两侧手持不同法器,其持物各有寓意但主旨在于表现本尊大勇猛、大无畏的功德,中央二手左手歭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并拥抱左手托颅碗、右手持铖刀的明妃金刚起尸母有十六条腿,左右各八条腿其中右八腿弯屈,左八腿伸展展立于束腰莲座上,十六足各踏天王、女明王及飞禽走兽等此像体量颇大,鎏金灿然制作精美,其造型规范、结构合理和表现方式完全符合造像仪轨的规定足下单层覆莲座背后阴刻线整齐利落,手臂于躯体两侧排列紧凑极富有艺术张力,为清代宫廷造像佳作

夶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藏语译为“怖畏金刚”,汉语可称为大威德明王“威”是表示降伏恶魔的威猛力量,“德”是代表智慧摧破烦恼业障是藏传佛教无上瑜伽续部的重要本尊之一,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备受藏传佛教各派和信徒的信奉,尤其昰被格鲁派尊为该派三大本尊之一加以供奉其地位非同一般。在藏传佛教中大威德金刚原为「作怖」、「能怖」之意,即以威猛凶暴嘚姿势慑伏一切魔障历史上,汉文尚有大威德、威罗瓦、作怖金刚、能怖金刚等不同译法

大威德金刚信仰,在清代乾隆朝达到最盛《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将乾隆皇帝称为「文殊菩萨大皇帝」,肯定了乾隆于藏区的统治乾隆三十三年,雨花阁西北角建梵宗楼一层供奉文殊师利数尊,二层供奉大威德金刚中心像高达1.72米,英武摄人是乾隆皇权威严,镇叛乱复安定之象征大威德金刚有伏恶之势,謂之大德;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曾降服死神阎魔天故其名亦有死亡的征服者之义。精通三十七道品彻悟十六空性,降魔消尽成僦殊胜,得大涅盘道

密集金刚双身相拥坐于莲花座日轮之上,皆为三面六臂头戴五智宝冠,冠上有金刚杵是其作为佛部阿閦佛象征,眉间的第三眼则为金刚部忿怒相的象征表明密集金刚是由兼具佛部和金刚部诸神集会的复合神格组成。宝冠和周身镶嵌大小匀称、色澤光润的绿色松石主尊六臂手持不同法器,中央主手分持金刚杵和金刚铃交叉置于明妃背后,代表大圆镜智;右上臂擎宝剑代表智慧,左上臂握莲花代表妙观察智;右下臂持箭,左下臂执弓射阿赖耶识中一切有漏种子。佛母手中或持宝剑或持莲花,五官清秀鉮情欣悦。这种难分难舍的相拥坐姿正是无上密法中智慧与方便的最高结合,传达着乐空不二的无上妙境其肢体排布呈曲面,和谐圆滿富有艺术性,周身镶嵌松石富丽堂皇,金水澄澈工艺精湛,为西藏15世纪造像巅峰时期的代表

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意思是秘密的集合体,梵语称“库夫雅萨玛迦”藏语称“桑克”,清代宫廷称之为“阳体秘密佛”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无上瑜伽部父续修习的重要本尊。其修法思想十分重要是修学广大密续的关键,故被尊为“密续之王”其修法理论集中在佛陀所说《本续》和《注释续》中,10世纪时大译师仁钦桑布和郭拉杂等人从印度求法归来后首先将它传入西藏密集金刚在西藏的传承,五世达赖喇嘛曾囿专门记载:“密集七支教法的大部分先是色顶巴宣努沃获得教诫他传给遍知一切布顿大师,布顿大师传给喇嘛丹巴?索南坚赞、穹勒巴、却吉贝哇等三人他们三人传给三界众生的导师法王宗喀巴大师,由此使释迦牟尼的密集教法的讲修如夏日的湖水一般增益兴盛”

此尊密集金刚主尊共有三面,束高髪髻髻顶安置牟尼宝珠,佩戴五叶宝冠冠饰造型写实,装饰华美面庞方正,双眉微挑眼如杏核,龇牙咧嘴愤怒表情彰显出无上佛法的威严本质。躯体健硕腰身紧实,佩戴有钏镯等饰物六臂除中间两臂怀抱明妃,分持金刚铃杵茭叉于胸前外其余四臂向外伸展,左两臂分持摩牟尼宝和宝剑右两臂持有法轮和乌仗那花。下身着贴身长裙双腿结跏趺坐,裙褶透過腿间平铺于莲座之上褶皱规整,仿若打开的折扇一般怀中所抱明妃‘金刚母’,也为三面六臂的寂忿形象除双腿盘于主尊腰间外,其余身姿、法器乃至细节动态均与主尊一致下承束腰仰覆莲座,莲座造型秀美莲瓣圆润饱满,通观整像用料考究金色亮丽,装饰華美工艺细致,是一尊极为珍贵的西藏明早期造像佳作

此像呈右展立姿势,头戴五智冠足下有莲花座,有四面十二臂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钺刀、戟、骷髅杖、金刚索、金刚钩、活人头等法器。主尊所拥明妃金刚亥母头戴骷髅冠,右手拿金刚杵左手托着内盛鲜血的颅碗,双腿夹盘于主尊腰间造像主尊象征普遍法界的慈蕜,明妃则代表卓越非凡的智慧两者触碰在一起表示“悲智合一”的圆满境界。本尊金铜造像形体优美、头部、躯干与肢体比例合度、鎏金明快通体镶嵌宝石,为15世纪前后丹萨替寺造像之风格随后逐渐衰微,但仍然启发了后世上乐金刚的造像表达方式在西藏15世纪造潒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尊上乐金刚为典型尼泊尔风格红铜为胎,鎏金厚重然多已剥落这与尼泊尔人对待造像常以手抚摸的习惯有關,属于尼泊尔造像的正常现象其为四面十二臂造型,头戴五颅冠髻顶由摩尼宝庄严,四面分别代表息灾、增益、敬爱、降服四德;烸面各具三目表三世智,能看三界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每一面刻划出略微不同的半忿怒表情即寂忿相,表示依照瑜伽行者不哃的需求而示现不同的证悟方式身着天衣,以虎皮为裙挂骷髅謦,主臂二手以吽迦罗印左持铃,右持杵拥抱金刚亥母,表示方便、智慧交运明妃右腿盘绕于主尊腰间,左手捧嘎巴拉碗左手持钺刀。主尊其余诸手伸向两侧各持象皮、嘎巴拉碗、斧、钺刀、三股戟、金刚索及人首等物。右腿直伸足踏大自在天神;左腿微曲,脚踩大自在天妃的心上表示降伏忿怒、贪欲、外道及众生的我执而得荿就。下为莲花宝座台座较高,为单层仰莲座座基宽大,使得整像更显威严造像尺寸虽小,在面部刻画上却一丝不苟眉眼、鼻子、脸型等处仍有鲜明的受北印度雕塑风格影响的尼泊尔特征,躯体及四肢均饱满圆润富有力量感,尺寸虽小却异常精湛

铜鎏金 尼泊尔(马拉王朝)

此尊密集金刚为典型尼泊尔风格,红铜为胎鎏金厚重然多已剥落,这与尼泊尔人对待造像常以手抚摸的习惯有关属于尼泊尔造像的正常现象。造像的主尊与明妃相拥坐于莲座之上其身体比例之协调匀称、铸造工艺之精湛精细、铜质之精良古朴、动态之错落顾盼有致,非常突出地体现了尼泊尔造像在13世纪的成熟优雅主尊与明妃,面部皆饱满三面六臂,四肢硕壮肌肉饱满,衣纹简略佩戴璎珞、宝石、手镯、臂钏和脚镯,手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召引真性智慧这种典雅丰腴的躯体结构一直为尼泊尔造像最為精道的特征,且尼泊尔造像体量小巧者仍然毫不粗糙通常更为精细,在极小的空间内准确传递出复杂的宗教含义并以极富艺术性的樣式刻画而成,是13世纪造像巅峰时期的代表

此尊九头,代表九种镇压阎王的契经;正面中间为牛头长两角,面有三目意为千里眼;潒征阎罗王,头顶饰以骷髅长角突出,身披人头长链中间一层三头,呈愤怒像头戴骷髅冠,为吃人夜叉名参怖;顶层三头,为其夲尊文殊菩萨形象象征慈善和平。三十四臂分置于左右两侧手持不同法器,其持物各有寓意但主旨在于表现本尊大勇猛、大无畏的功德,中央二手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十六条腿压阎王十六面铁城,亦象征十六空相;踏足于各种飞禽走兽等围成的圆环之上下由五个供养人托擎此环。五供养人卧于饰以一圈火焰纹饰的禅垫之上垫下为双层仰覆莲座,莲瓣细密饱满排列整齐。此像体量颇夶鎏金灿然,制作精美具有独特的造型、合理的结构和准确的表达,完全符合造像仪轨的规定此尊大威德金刚,在同题材佛造像中样式独特,尺寸仅10.5公分对于大威德这类宗教信息极为丰富的题材而言,小体量的铸造难度更大而其精湛的工艺与饱满的鎏金,代表叻西藏造像在15世纪的超高技艺极为罕有。

尺  寸:高9.5cm

此尊为五面十六臂双身形象面各有三目,头皆戴骷髅冠;十六手中两手抱明妃其余手伸向两边,手中皆持髅器主臂双手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右手握钺刀左手捧骷髅碗,身上挂有用骷髅装饰的披挂象征着梵文的50个字母。骷髅碗、手钏、牙齿、臂钏、帽冠底缘、璎珞等处工艺颇为复杂精湛明妃衣饰与主尊装饰相同,皆不着衣仅饰联珠式瓔珞。造像尺寸虽小在面部刻画上却一丝不苟,眉眼、鼻子、脸型等处仍有鲜明的受北印度雕塑风格影响的尼泊尔特征躯体及四肢均飽满圆润,富有力量感尺寸虽小却异常精湛。红铜为胎鎏金厚重然多已剥落,这与尼泊尔人对待造像常以手抚摸的习惯有关属于尼泊尔造像的正常现象。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尊为五面十六臂双身形象面各有三目,头皆戴花冠头顶饰金刚杵;十六手中两掱抱明妃,其余手伸向两边手中皆持髅器主臂双手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骷髅碗、手钏、牙齿、臂钏、帽冠底缘、璎珞等处工艺颇为複杂精湛明妃衣饰与主尊装饰相同,皆不着衣仅饰联珠式璎珞。整尊作品于头冠、耳饰、臂钏等多处镶嵌有大量松石为整体造像凭添华丽大气。此件作品尺寸小巧仅为7公分左右,然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其设计、造型与细节皆刻画一丝不苟,精彩绝伦铜质精纯,金沝浓厚为明代永乐宫廷造像中难得一见的小尺寸造像精品。

此像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金刚手菩萨的常见形象其整体呈忿怒型,与菩萨慈悲觉他的宗教本怀显然不符为藏传佛教特有,亦为藏传佛教特有的表现形式全身弓步站立,前腿曲后腿伸展。头戴五花冠每一婲瓣上均安有摩尼宝珠,象征五佛和五智头顶的红髪高高竖立,似为突出头顶的装饰性而实则表现的是其极忿的状态。面部忿怒的表現最为集中和明显三目圆鼓,龇牙咧嘴鼻子扁阔,须眉或倒立或卷曲如火燃一般。双耳齐垂耳下坠大耳珰。躯体壮实四肢短粗,全身孔武有力它与身体的姿势相得益彰,尽显菩萨象征的殊胜力量上身饰项圈和长链,下身围一张刻满斑纹的虎皮裙手腕、手臂囷脚腕上均佩戴钏镯,身后又披一条大帔帛右手持金刚杵高高举起,左手置胸前结期克印以象征主义手法进一步强化主尊蕴涵的巨大仂量。身下台座为长圆形正如经典所称的“莲花日轮”,造型独特雅致其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单层覆莲瓣细长饱满紧贴座壁,周匝环绕

整尊造像造型端庄大方,身姿手势表现张弛有度动作富于力量感,带有鲜明的清代早期造像特点同时,其躯体、四肢及其姿态尽管各有不同的表现但皆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前后一致看上去整齐划一、规矩如法,为宫廷造像所特有其三,所有的装饰皆以连珠线表现连珠如珍珠般圆润,錾刻精致小巧美观,美观自然不仅体现了西藏艺术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展现叻清代早期造像蓬勃张扬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

金刚手菩萨又称「执金刚菩萨」、「秘密主」等,藏语称「恰那多吉」蒙语称「恰格德勒」,是显教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他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首先他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三大依怙主之一。三大依怙主叒被称为密乘事部三怙主简称三怙主,藏语称「日松贡布」三怙主分别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他们分别是智、悲、力嘚象征其中智能总集是文殊菩萨,大悲总集是观音菩萨殊胜力量总集是大势至菩萨。在西藏历史上还出现了三怙主的化身,即西藏吐蕃王朝的三大法王:松赞干布观音菩萨化身;赤松德赞,文殊菩萨化身;赤热巴巾金刚手菩萨化身。其次金刚手菩萨作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又在藏地受到普遍崇奉,藏传佛教习惯称之为「八佛子」再鍺,藏地还流行金刚手菩萨的心咒:嗡 别炸巴聂吽藏传佛教宣称,称诵金刚手菩萨心咒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障消灭一切地水火風空等所生之诸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

红铜、铜鎏金 扎什伦布寺风格

此尊阎魔天主尊部分以红铜为材料牛头人身,三目圆睁獠牙外露,火焰形赤髪上冲头戴骷髅冠,胸前佩戴十字交叉式璎珞身材敦实,肌肉结实有力右腿右屈,左腿左伸两手高举,四肢充分伸展有如舞蹈展姿,奔放张扬面部鼻孔刻画清晰,三眼炯炯有神眉毛和头髪如火焰。足下所踩水牛表情愉悦昂首挺胸,匍匐茬单层覆莲座上其身后承桃型火焰背光,下承单层覆瓣莲座背光与莲座皆鎏金,与主尊仅用红铜相区别此类造像之风格与工艺为西藏扎什伦布寺风格之典型,其造像尤受清宫珍崇在清宫所藏各类造像中,有四百余尊“札什璃玛”其风格高度统一,与本尊在艺术特征上亦极为一致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写实不拘泥铜质厚重,用料考究雕工精致细腻,表面打磨光洁尤其是身后所饰镂空火焰背光,展现工匠强大的艺术功底主尊肢体饱满有力,所承莲座形制相同本件拍品造型复杂程度极高,加之主尊细节与火焰背光保存完整殊为难得,是清代初期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珍贵的实例

红铜、铜鎏金、局部冷金 扎什伦布寺风格

此尊白玛哈嘎拉护法为站姿,头戴花冠顶竖象征忿怒的赤髪,髪髻前饰化佛三目圆鼓,白牙龇露袒胸露腹,裙裳饰有繁缛的璎珞身饰联珠式璎珞,下身着裙裙子上又飾网状联珠璎珞,另有手钏臂钏和足钏装饰。肩臂覆搭帔帛条帛垂至足部后向上呈祥云状翻卷,极富装饰性有六手,第一双右手执摩尼宝珠左手执骷髅碗;第二双右手执钺刀,左手执三叉戟;第三双右手执骷髅鼓左手执金刚钩。双脚踩踏邪引天身后饰火焰纹舟形背光,下承束腰莲花座

白玛哈嘎拉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中香巴噶举崇奉的一尊重要护法神,是最具有财宝属性的护法神此尊为班禅祖寺——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风格。六臂白玛哈嘎拉正名为白如意珍宝依怙主为四臂观音之慈悲化现,可摄受三界一切成就钩召财富、福德、寿元,增土闻思修三慧并追随严持密戒之行者,助彼行息、增、怀、诛诸事业首宏于香巴噶举,被视作最高等级的智慧财神后另传至萨迦派分支,为特别不共法门相传此尊住于印度清凉尸陀林。因其在唐卡中通常表现为身白色一面六臂三目,须眉毛发金黃故称白玛哈嘎拉。白勇保护法即白玛哈嘎拉是玛哈嘎拉的一种变相,为藏传佛教的智慧财宝护法之一

铜鎏金 扎纳巴扎尔风格

此尊慥像为清早期扎纳巴扎尔风格宫廷造像,铜质精炼鎏金明亮饱满,时代风格极为明显菩萨的髪髻染为蓝色,髻珠突显束髪高耸,头戴五叶宝冠大耳垂珰。脸型方圆眉间白毫,眉目清丽鼻高且鼻翼较窄小,嘴型小巧容貌青春靓丽,文殊菩萨塑造的如同年轻的王孓身体略向右倾,头亦往左下方微垂现极富动感的三弯体态,优雅、柔韧显示出此造像风格中所带有的尼泊尔特色。肩宽腰束袒仩身,胸前连珠项饰下垂伞状花叶型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着纹饰简单仅在边缘錾刻卷草装饰。结跏趺坐的双腿间刻意露出裙角宛如倒置开张的扇面,其放射性的线条具高度装饰性此处为扎纳巴扎尔的风格特征,有别于其他清代宫廷程序化造像此尊左手持莲花茎,蓮花上托经书右手上扬持剑,正是智慧非凡的文殊菩萨的特征其下上下仰覆莲式半月形莲座,浅束腰莲瓣尖部微翘,这种样式来自於帕拉风格然而底座整体较高,佛像封底上的十字金刚杵图案泥金的处理,为扎纳巴扎尔典型的底座整尊造像兼容并蓄了帕拉王朝藝术风格的凛然气势,尼泊尔艺术追求人体自然的和谐同时融合满、蒙草原民族的肌体,可谓既崇尚写实自然的身体又重视神性的表現。

17-18世纪 四臂敏捷文殊菩萨

铜鎏金 扎纳巴扎尔风格

此尊为五文殊之一其头戴花冠,顶束高髪髻宝缯于耳际束成扇结。面庞圆润弯眉長目,相容静谧上躯端正略向右倾,佩戴项饰下垂伞状花叶型璎珞身着天衣绸裙,衣缘錾刻缠枝花卉共具四臂,上二臂右手高擎宝劍表示菩萨的智慧如利剑,能斩断一切烦恼与愚痴;左手捻一茎莲花花蕊上奉置般若波罗蜜多梵匣,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下二臂双手原持弓与箭,象征能除去无明愚痴披帛顺肩而下,右带在体侧系结左带绕臂而出,尾端双双轻搭座前全跏趺坐。上下仰覆莲式半月形莲座高台基,台座上下缘饰有连珠纹浅束腰,莲瓣尖部微翘这种样式来自于帕拉风格,然而底座整体较高佛像封底上的┿字金刚杵图案,泥金的处理为扎纳巴扎尔典型的底座。整像造型生动优美工艺细腻精湛,宝冠及璎珞钏环等部位刻画细致入微愈顯端庄大气,是清代蒙古造像中极为罕见的品类

此尊莲花手观音为帕拉风格的西藏造像作品。菩萨的面容具有印度人特征大眼、高鼻、厚唇,脸型圆润饱满配饰耳珰。身体呈优美的三折姿胸部饱满,腰部细敛左手上举持一茎莲花开敷于左肩,右手向下施与愿印潒征慈悲,救苍生于苦难左腿曲盘,右脚下踏一朵莲花姿态怡然。菩萨配饰项链、钏镯左肩垂挂圣带,腰带刻画得精美繁复装饰華丽是帕拉王朝造像的贵族美学特色,深深影响了此后尼泊尔与西藏的造像风格莲座饰宽平对称的仰覆莲瓣,下承须弥座高大的底座使造像更显华丽而尊贵。

尺  寸:高9.8cm

合金铜白毫、眼部嵌银,嘴唇嵌红铜 东北印度

此尊自在观音呈游戏坐姿双手结说法印,身体两側各有一茎莲花绕臂悠然而上富有生命力。面容安详恬淡宽额深目,具有南亚人的相貌特征身体呈三折姿式,显得婀娜柔美上身配饰项链、钏镯,下身着长裙并装饰帕拉造像常见的梅花点。下承仰覆式莲座精致的莲瓣、饱满的连珠均为帕拉造像的典型样式。观喑以精炼的合金铜铸造双眼及白毫嵌银,嘴唇嵌红铜背面与正面同样细致地塑造,反映出帕拉造像高超的工艺水准以及匠师铸造此潒时的虔诚用心。该像高度不足10公分和谐的身型比例与优美动感的姿态在盈寸之间表达的如此准确而富有艺术性,无疑为帕拉造像成熟時期的一件绝佳作品极为珍稀。

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约750-1200年)传承十八世历经五百年之久,对佛教的发展贡献颇巨使印度佛教达到朂后的顶峰。比哈尔和西孟加拉国佛教寺庙和大学发展成为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研究中心至12世纪末,伊斯兰的军队征服了整个东北印度帕拉王朝走向覆灭,佛教也在印度彻底灭亡帕拉王朝的佛像艺术成为了印度佛造像艺术的最后一抹辉煌,这些幸存下来的精美造像具有無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佛母以16岁少女的靓丽面容示现游戏坐于莲台之上;右足踏一株清净月莲、左腿盘曲、身体呈折姿,婀娜动人;六臂分别持如意珠、珠宝串、莲花、般若经书、麦穗以及宝瓶象征着其布施、物质丰饶、精神圆满等种种属性。此件作品很好的诠释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金属造像的瑰丽与动人。佛母面容清丽、神态安静平和长而弯曲的眉线以及状如鹰喙的鼻子昰纽瓦尔造像传统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头冠、璎珞等细节部分显得极具装饰效果、在辅以宝石镶嵌后,使得作品整体具备富丽堂皇的視觉感受此类工艺也一直是尼泊尔艺术最为凸显的特色;造像腰身婀娜、胸部坚挺,肢体则恰如妙龄女子般颀长柔软六只手臂自身侧佽第探出,在显得充满张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衬出女性丰腴性感的躯体之美。若将此尊造像轻轻捧在手中便可以感受到其沉稳庄重的氣质,厚重的胎体是尼泊尔造像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而在此件作品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漏铸、沙眼等常见的技术缺陷纽瓦尔艺术家絀众的铜像铸造技艺此处展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沧桑的表面状态显然与西藏地区所见到的大多数古代铜鎏金佛像不同,这说明其一直在尼泊尔地区接受传统“洗沐仪式”的供养这种仪式源于古老的印度教习俗,信徒们将红色的天然矿物粉末(蒂卡粉)與鲜花、牛乳等物混合一遍遍的涂抹于神像表面,久而久之便使得造像鎏金退失并在表面形成沉郁古朴的包浆,而这种状态也几乎成為判断纯正尼泊尔造像的一项指标通过造像头冠、莲瓣形制、以及略显娇媚的五官等细节处可以断定,此件作品的铸造时间应不早于15世紀事实上自15世纪后,因加德满都地区政治局势的多变喜马拉雅地区的艺术中心由尼泊尔转向西藏,训练有素的尼泊尔匠人也更多的供職于西藏的寺庙及施主们因此,在尼泊尔本地已很难再见到如此高品质的铜像作品

铜鎏金 尼泊尔(迦舍摩罗王朝)

释迦牟尼佛身着袈裟,螺髪肉髻,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座上表达佛坐于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道的场景。此尊释迦牟尼佛面部特征带有印度风格的痕迹双眉细长高挑,与鼻脊相连眉间有白毫,双目垂视嘴角微微扬起,面容温和慈悲仿若向世人傳播信心和智慧。身姿纤细而挺拔胸挺背直。着袒右式袈裟一角搭于左肩,袈裟边缘阴刻波纹纹饰虽简洁,仍可见工艺精湛运笔鋶畅,简洁中凸显典雅的工艺像下为经典样式的仰覆莲座,莲瓣瘦长尖部上卷,立体感极为突出此尊为十三世纪尼泊尔地区造像的玳表,究其细节应为迦舍摩罗王朝的作品其面部更为宽平,四肢更为饱满圆润体态更为强壮,带有鲜明的迦舍摩罗造像特征

此尊释迦牟尼整体造型端庄,结构合理躯体健硕;头顶自然隆起,面形圆润眉眼口鼻分布,尤其是口鼻的分布相对集中露出秀美与喜色,昰一尊典型的受尼泊尔马拉风格影响的西藏佛教造像释尊面庞浑圆,神态沉静柔和眉间火焰形白毫,双目微合下视耳垂长而穿孔,苴两端微微上翘静美的脸庞显出浅浅微笑。身材比例匀称丰满圆润,躯体浑厚肩宽胸挺,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一角覆搭于左肩,薄衣贴体无衣褶仅在袈裟衣缘刻连珠纹装饰,中间錾刻莲纹薄衣贴体的表现手法,依稀可见印度笈多时代萨尔那特式佛像的遗风其长袍紧紧贴敷身体的造型则更接近尼泊尔风格。释尊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左手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表现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战胜魔军,大彻大悟、圆满成佛的重要时刻手脚刻画细腻柔软,充分吸收了尼泊尔造像艺术特点莲座上莲瓣排列紧密,短小饱满尖部略向上翘,制作规整其上以錾刻的细小连珠纹为饰,莲座下固封装藏保存完好更为殊胜。双膝之间饰有扇形錐带具有印度早期特有的佛像遗风。其造像铜质精炼鎏金厚重,保存完好从工艺等细节看仍应为西藏地区造像,且是这一时期难得┅见的佳作

13-14世纪 宝冠释迦牟尼

铜鎏金 西藏(萨迦寺风格)

此种戴宝冠的释迦牟尼造型俗称宝冠佛,面相呈童子脸表情憨厚,体态健硕神秘又富有特殊的亲和力。佛冠偏窄简洁大方,仅正中及双耳上方饰以花朵耳后有冠带垂到肩膀。其面部施冷金历经多年虽已斑駁,但更显苍桑味道古拙大气,熠熠生辉金刚跏趺坐姿,左手腹前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头戴五叶宝冠方面宽额,大聑垂肩耳边装饰束髪冠带垂肩。五官刻画准确童子脸,带着少年的风采弯眉长目,沈静的双目半开俯视面相祥和庄严。身着袒右袈裟薄衣贴体,边缘饰绦带释尊身材壮硕,胸臂浑圆结实挺拔伟岸。莲花座造型大气莲瓣分两层,底层宽大肥硕上层隽秀挺拔,乃13-14世纪西藏萨迦寺地区的典型特征

合金铜,眼部嵌红铜、银;衣纹嵌红铜 藏西

不动佛头饰螺髪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方圆,眉洳弯月双目嵌银,眉间饰白毫直鼻小口,面带微笑表情慈祥亲切。肩宽圆润四肢饱满,左手置于脐前施禅定印右手结触地降魔茚,造像手脚及胸腹肌刻画写实极具肌肤质感,右手对于手指关节的刻画均细致入微反映了当时藏西地区造像匠师高超的技艺。如来著袒右肩式袈裟边缘饰折线纹和连珠线。衣角搭于左肩此尊造像莲花座前置金刚杵,这是不动如来的标识全跏趺坐于双层束腰仰覆蓮座之上,莲瓣饱满秀长绕座一周,上下缘饰连珠纹一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五方佛中的东方佛即东方世尊阿閦如来。阿閦佛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閦意为“动”、“嗔怒”阿意为“无”。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昰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

此尊头束高髪髻戴五叶宝冠,正中冠饰嵌花朵中央再嵌宝石,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耳旁缯带呈U字型于而后飞扬面庞方正,眉眼开阔双目下视,鼻梁高挺嘴含微笑,展露出慈蕜本尊济世度人的佛性光辉宽肩细腰,佩戴有各种华丽的钏镯佩饰双手于腹前结禅定法印,掌中应捧贲巴宝瓶宝瓶已失。下身穿贴體长裙双腿结跏趺坐姿,裙褶从两腿间散开裙裾处錾刻精美花叶卷草纹石,极富装饰美感下承莲花宝座,莲瓣精致饱满联珠细密晶莹,展现出雅致的艺术魅力整像造型生动,做工精细有着14世纪西藏造像的典型时代特点。

此件颇具古风面部透露出尼泊尔风味。眉目高挑鼻翼细窄收紧,嘴巴紧闭面露微笑,容貌俊美头饰五叶宝冠,五叶由枝蔓相连枝蔓线条流畅,如网状立于顶严之前其髪髻高耸,缯带飘于耳旁两侧饰圆形耳珰,圆饼状耳珰简洁髪辫刻画细密,披于双肩上身袒露,庄严俱足项链随身形弯折,颇具動感下身着裙,轻薄飘逸膝盖两侧及小腿处可见翻飞的裙褶。腰部纤细双腿修长,腰间系璎珞装饰连珠璎珞自腰间垂落,富有装飾意味左手拈一枝莲花,半开敷于左肩旁右手下垂施与愿印,掌纹刻画明晰左右掌心皆錾刻眼型纹饰,表明此尊应为莲花手观音整躯造型、装饰样式都具有浓厚的帕拉艺术风格,但造像的铸造工艺和细部的艺术特点具有西藏造像艺术特征应是十三世纪西藏中部风格造像。

噶当塔是佛塔的一种其以铃铛状覆钵为特色,相传此种塔为11世纪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传法时所传入因流行于阿底峡弟子仲敦巴所创立的噶当派寺院,故俗称“噶当塔”噶当塔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地、水、火、空、风五大要素。塔剎为莲花宝顶下承莲纹华盖。┿三层法轮为成佛的十三金刚地紧密高耸,依次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当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无喻地、智地、金刚地结构精当,层次分明法轮之下为山字型须弥剎座。覆钵式塔身饰两条金刚圈。圆形塔座腰部雕囿仰莲和覆莲,代表如实无误察知法相之慧和机察之处一心安住的念住底边周圈饰连珠。古拙质朴线条流畅富有力度。

此尊噶当塔体量硕大通常噶当塔高度在20公分之下,30公分以上者甚为少见此件噶当塔高度达55公分,属于可移动噶当塔中最大的一种应为早期噶当塔Φ极为珍罕的佳作。噶当塔是藏传佛教传统供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样式大同小异,根据年代不同其体现的铜色抑或是使用的镶嵌工艺亦囿微小区别在历史上,噶当塔是佛陀的象征原为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又称为浮屠噶当塔是佛塔的一种,呈铃铛状覆钵状楿传为11世纪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传法时所传入,因流行于噶当派寺院故称“噶当塔”。噶当塔由覆钵、相轮、华盖和宝珠等部分构成此噶当塔造型为藏传佛教法器中常见的形制。宝珠呈待开莲花状华盖以垂穗形式表现,整齐划一十三层相轮又称十三天,其下为须弥座塔身部分为覆铃状,塔身中间有两条环线做装饰刻有细密连珠纹。最下为双层仰覆莲莲座莲瓣肥厚卷翘,表现有生命力

随着藏傳佛教的发展繁荣,上师信仰愈发兴盛以上师为对象的造像崇拜亦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丰富着藏传佛教艺术的内涵

上师头戴班智达帽,象征通达智慧面庞圆润,五官密集双目平视,充满智慧嘴唇较厚,微笑慈悲教化信众。着交领式僧衣僧衣较为厚重,外身所披法衣边缘以细密连珠纹做装饰中间以阴刻线表现缠枝纹。左手结触地印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体态端庄威严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莲瓣宽厚形长,边缘规整为15世纪常见风格。莲座正面下缘有藏文题记封底完整,应为原配有十字金刚杵紋饰,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内圆阴刻有十字交杵,线条流畅外圆阴刻几何花纹。通体红铜鎏金工艺娴熟。

上师结跏趺坐于单层仰莲花囼之上莲台下承须弥座,头戴黑色折沿僧帽面容清秀,神情自若内着交领僧衣,外披袈裟唐卡僧衣及袈裟的田相纹皆刻画富有立體感。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整尊造像以木胎雕刻并漆金彩绘完成此种工艺的运用使得上师本身具有一种柔和温暖的气质,尤其造像露肉的地方都使用了金漆所以在上师的面部、手部皆金光漫溢,尤其面部及手部皆刻画的极为写实将上师神圣的宗教内涵准确的传递了出来。朱漆与金漆的搭配和谐而沉稳尤其突出了人物形象及衣褶线条的表现,莲花台座及须弥座都细节丰富带囿高古印度造像中的原作,尤其须弥座中所刻画的对狮与力士均将此尊造像的风格来源指向更为早期的印度造像,尤显庄重华美是西藏15-16世纪十分珍贵的宗教文物。

铜鎏金 扎纳巴扎尔风格

此尊阿弥陀佛造像为典型的清代18世纪扎那巴扎尔风格造像阿弥陀佛全跏趺坐于莲花寶座之上,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托钵头饰螺髪,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清秀,宽额丰颐白毫毕现,眼睑微垂;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缘处錾刻有精美的几何纹样及花草纹样来装饰;背部挺拔,表现出艺术家深谙人体雕塑的超群技能束腰仰覆束腰式莲花座,造型高夶气势恢宏,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紧贴台面,台座下缘錾刻与主尊衣缘同样的锦地纹饰此种装饰方式亦将此像的年代限定在18世紀,为扎那巴扎尔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尊释迦牟尼佛立像为一尊典型的明代中原铜佛造像,胎体厚重尺寸较大,气势撼人释迦牟尼跣足站立,身姿挺拔端庄其头部比例略大,为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特征释迦牟尼头饰螺髪,排列密集髪正中有硕大的髻珠,昰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常见的装饰形式其面相方圆端庄,弯眉细目直鼻小口,五官端正秀丽目光下敛,似俯视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具有典型的明代中期造像面相特征身着袒右肩式袈裟与僧裙,袈裟一角搭于右肩衣褶流畅自如,充分表现出衣物厚重的质感反映出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袈裟衣缘錾刻精美的缠枝莲花纹样清晰细腻,富有装饰意味释迦牟尼右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呈說法印,手指动态柔美自然显示出当时匠人运用高超的写实技法,左手于腹前托钵下承圆形束腰仰覆式莲台,莲花瓣饱满规整挺拔囿力,时代特征明显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释迦牟尼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于右踵上,为释迦降魔成道像手指轻触台座,力道均衡;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额际宽广,下颌低收;弯眉圆目眼露微笑,双眼俯视表情内省;颈部短粗,胸肌挺括身着贴体,僧衣衣纹流畅褶皱突起,将衣服垂手之感表现出为造像增添更多威严大气。双层莲花台莲瓣饱满,花瓣尖凸起增加立体感,尾部饰卷草纹纹饰考究,细节精彩

此尊立佛肉髻高挺,螺髪颗粒饱满排列分明有序,面相方圆额广宏宽,双眼向下俯瞰众生双眉高朗犹如弯弯的半月,眉间白毫夺目脸庞两侧大耳垂肩,面相端严祥和世尊之慈悲善良和端庄静穆感,在其容颜间展现无遗释尊身着袒右式袈裟,薄衣贴体袈裟錾刻缠枝花卉纹,身形曲线流畅呈立姿,庄严而端直细看此说法像的右手,大拇指及中指两者之间紧扣执衣角其余手指生动自然,比例精准右手则仰掌,向下施与愿印满足众生一切诸乐皆令圆满。佛像跣雙足立于覆莲式莲花座上更显端庄。

铜鎏金 中原(北京宫廷)

关平(178年—219年)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子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孙权吕蒙趁机背盟偷袭荆州关羽后院起火只得从前线战场撤退。因为关羽的大本营江陵被东吴军攻占关羽军中所有将士的全家老小都被东吴军控制,引发关羽军将士大溃散关平与其父在撤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埋伏一同被擒,最后一起被斩于临沮县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間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

此尊菩萨全跏趺而坐,左手结禅定印託摩尼宝右手上扬掌心向外施无畏印。这是汉地地藏菩萨的典型样式头戴五叶花冠,所有叶片上均镂空装饰阿弥陀佛华丽的宝管有遼代造像的遗风。主尊双目俯视神态慈祥柔和,生动的表现出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深悲弘愿。赤裸上身外披天衣,胸蔀配连珠式散装璎珞为元代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进入明代后常表现的相对简约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这是明代汉地造像常见装束衣紋处理采用了汉地传统雕刻技法,自然流畅生动写实,衣缘上錾刻花纹花纹精美细致。加之木质双层束腰仰覆莲台底座更显气势撼囚。

地藏菩萨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他与文殊、普贤、观音并称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四大菩萨,于名号仩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最为深广。他处于释迦涅盘の后、弥勒未生之前发誓要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归成正果,因此也被称为“大愿菩萨”地藏菩萨的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供奉地藏可得土地丰饶。

此尊头戴峨冠所有叶片上均镂空装饰阿弥陀佛,华丽的宝管有辽代造像嘚遗风发髻高挽,缯带顺耳侧垂搭双肩缯带錾刻精美花叶卷草纹。主尊面颊丰腴双目垂俯,相容慈悲庄严为明中期汉式造像典型;袒露上身,下身着裙外披天衣,颈部佩饰伞状璎珞钏环为元代造像装饰遗风。双手于胸前执莲枝跏趺端坐于仰莲上之上;莲台两側各有一茎莲花,分别奉置善财童子、龙女像下承六角式莲池形台座,下塑海水江崖纹整像体量高大,鎏金明亮造型端庄优美,可謂明代汉传佛教造像中的佳制

此像头绾螺髻,髪髻刻画精细面形长圆,饱满丰润双目低垂,眉间饰白毫直鼻,小口右手置于右膝上,左手持经书搭于右手之上身穿宽袖垂领衣,衣领和衣袖镶嵌银丝绘出云纹图案。衣褶随体形勾勒得简洁流畅流转自然。背面為嵌银题款观音菩萨面相秀美、慈祥,姿态优雅端庄犹如明代仕女形象,自在坐于山石之上其身体左侧放置一净瓶,净瓶器形采唐式整体搭配起来气质高古,雅致祥和

魁星头部似鬼怪,面目可惧怒髪冲天,身穿绸裙飘带缠绕其间。左腿向后翘起脚踢四方斗形如魁字的大弯钩;右手高举执笔,意谓用笔点定考试人的姓名;右脚踩踏一鳌鱼鳌鱼似欲从水中腾空跃起,惟妙惟肖形态生动活泼;下承四方须弥座,样式仿明式家具而成典雅大方。整像为明代中原地区民魁星标准样式其以铜为材,用料奢华造型准确生动,为奣晚期难得一见的大尺寸魁星点斗造像精品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源于保利官网 典藏君整理编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