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湘阴县湘阴县应届毕业生回原籍

访湘阴柳庄左宗棠故居 季高抱负與天齐湘上农人暂蛰栖。 身处孤村忧社稷胸怀韬略寄锄犁。 为因海内燃兵火遂乃书生应战鼙。 克复回疆功盖世国家柱石仰三圭。

咗宗棠故居柳庄位于今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为左宗棠36岁闻达前在家务农的地方。 左宗棠出生于湘阴县界头铺镇左家段5岁便随父親到长沙读书。成年后与湘潭望族周系舆的女儿结婚入赘周家。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柳家冲柳庄。 一次偶然的機会左宗棠认识了两江总督、当时“经世致用"的代表人物陶澍,并结成忘年交后来,左宗棠应陶澍的邀请去安化陶家执教家塾,前後八年这期间,左宗棠一边教书一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遍了陶澍家的大量藏书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学养。夫人也善于理家左宗棠历年教书的报酬,积累了大约900两银子32岁那一年,他在老家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购置了70亩田产并建造住宅入住,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故取名“柳庄”。加上出仕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省湘阴縣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咗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此后却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一心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东阁大學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蛰居时的左宗棠,于“萧闲沉寂之时”除了躬耕、义赈、兴办义学外,特别注重读书、著书留下《朴存閣农书》等传世。在柳庄的潜居研习是左宗棠以后发展的基础。期间他系统研究天下山川地理形势,这为他后来入骆幕建楚军,总督数省规复新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其势汹汹左宗棠在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喃省湘阴县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左宗棠在炮火中缒城而入,张亮基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區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3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此开始。    左宗棠最大的功绩是为中国版图的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左宗棠,占今天国土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就不会在祖国的版图之内此外,左宗棠抗击法国侵略者为保卫台湾也立下了巨大功绩。 曾国藩曾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和曾国藩不同的是左宗棠读的书很多是地理、军事、农耕、民俗方面的,他的著作也是实用类型的不像曾国藩有很多“道德文章”留世。

附左宗棠诗二首 青青柳色弄春晖花满长安昼掩扉。 答策不堪宜落此壮游虽美未如归。 故园芳草无来信横海戈船有是非。 报国空惭书剑在一时乡思入朝饥。 西域擐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 。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寧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湘阴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