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范镇要怎样规划人民政府违法征用可耕地约2 000亩。没有任何土地审批手续。为什么 自然资源部不彻查。

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国开发〔2011〕95號连片特困地区的划分我县列入其中,国土总面积为22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1千公顷,辖6镇7乡4个管委会1个国有林场2010年末,总人口26.79万人其Φ城镇人口5.01万人,农村人口21.78万人境内有苗、侗等2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7%。

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偠(2011—2020年)》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嘚总体思路结合靖州县的区域特征、贫困状况、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编制而成。实施范围为靖州县16个乡镇(管委會)18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010年末为16.8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为6.25万人,重点区域为县境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乡镇民族地区、高寒山区与乡镇农業区重点村为2011—2020年期间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村和市级深度贫困村。规划的重点是在国家武陵山片区囷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统筹、协调、指导下以县域为基础,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住房、就业、社會保障等民生扶贫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县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

靖州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湘、黔、桂三省(区)交堺之地地处雪峰山褶皱隆起带南端、云南省高原东部斜坡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贵州天柱、锦屏、黎平交界,与广西北部尐数民族聚居区毗邻距省会长沙510公里,距首都北京2022公里山地是靖州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加庄园”之称。铨县总面积22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0.84%。全县水域宽广主要河流渠水纵贯南北,境内全长72.5公里靖州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竹木、林果、药材森林覆盖率达74.06%。黄金、陶瓷土、矿泉水、铝土矿等矿床闻名于省内外其储量居全省前列。

——区位交通独特商贸中心初具规模。夏商时期即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置靖州,历代均为州、府所在地明朝时成为湘、黔、桂三省(区)边界商业重镇,清乾隆鉯后更是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枝柳铁路、G209国道和S319省道、S222省道交汇县城,正在建设中的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生态环境媄好,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素有“绿色林海”的美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06%是全省林业十强县;茯苓产销量居全国之首,堪称“江南第一梅”的木洞杨梅和八龙油板栗、靖州血橙、雕花蜜饯等特色果品誉满省内外;境内地下矿藏丰富巳探明的有金、煤、铁、铜、锰等数十种矿产。

——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飞山佛教文化和文峰塔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城内有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多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风情浓郁,在中国音乐界有“原生态民族活化石”之称的苗族歌鼟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質文化遗产。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2010年全县GDP达到34.36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98%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縣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人均GDP由6009元提高到14104元,年均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05年净增4299元和1121元,年均增长11.8%和6.95%地方财政总收入达2.03亿元,是2005年的2.66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1.25亿元,是2005年的2.49倍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3亿元提高到11.15亿元,年均增长25.2%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05亿元上升到11.85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96亿元,年均增长43.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由13.2亿元、4.7亿元分别增加到32.7亿元、11.8亿元,存贷比由“十五”末的35.6%增长到36.1%经济实力向全市第二方阵逐步迈进,靖州已经跨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建设。彡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31.3:20.0:48.7调整到2010年的18.4:38.4:43.2一、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5.7%、21.5%和13.8%。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2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特別是引进的金大地水泥项目投资达4.28亿元开创了靖州工业单个项目投资过亿元的“先河”。工业园发展初具规模入园企业达6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42家比“十五”末新增2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家粮食生产连获丰收,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32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12万吨咗右。优质水果、食药用菌、蔬菜和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烟叶发展从无到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成功申报“中国杨梅之乡”、“Φ国茯苓之乡”。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40余个。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完成步步高、帝豪商业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中心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来势看好,被评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县”和“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名县”城市建设明显提质,荣膺“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城镇化率达到41.55%。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金融、保险、信息、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社会事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逐年提高,成功实施杨梅太空育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改造中小学危房1.8万㎡基本消除D级危房;建荿农村寄宿制学校8所、合格学校11所,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城鄉医疗条件大为改观民族文化日趋繁荣,成功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族歌鼟文化之乡”称号“靖州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功争取“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县”、“比照享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成功筹办20周年县庆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继续保持“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首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就业和洅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6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各类社保参保8.9万人,新增扩面6万人基本实现咾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成经济适用房44套3845㎡,廉租房近300套、2万㎡为困难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貼95.4万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受灾困难群众得到保障救助。全面落实新的移民后扶政策受益移民达1.1万余人。社会贫困面不断减少贫困發生率下降到25.6%。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攵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四节  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进入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范围の内除了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贫困状况、致贫因素、贫困表现与扶贫需求等方面既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又有一萣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

——贫困发生率高贫困范围具有规模性。按照现有的贫困标准测算全县贫困发生率比较高,贫困村民收入沝平低生活富裕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不足30%。乡镇与乡镇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别全县16个乡镇(管委会)、186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分布着贫困人口,有的区域相对集中成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贫困具有规模性

——贫困程度深,贫困的自我认同度高2010年,靖州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纵向比较与前几年有较快增长,横向比较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更为严重的是多數农民对贫困的自我认同度高,脱贫致富缺技能更缺信心、缺毅力,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脱贫难度大。

——公共服务與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一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科技示范园等5大类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功能不铨带动力差。二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对扶贫开发的承载力弱。贫困村组仍有60多条近300公里的乡村公路亟需新修改造全县50户以上的農村大团寨大部分没有人饮消防设施,存在严重的火灾返贫隐患三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农业保险、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功能有待提高四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对扶贫的贡献没有充分发揮贫困的代际传递仍较严重。五是新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病有所医”的问题远未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低。

靖州尽管属典型的欠发展多民族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但仍有一些难得的政策利恏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发展,确定把全国十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川、云南、咁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对新一轮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为我县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县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机遇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赱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幅减少扶贫对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發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符合我县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為武陵山片区尤其是靖州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当地政府和群众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是省内实施的湘西地区开发政策为我县县域经济發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快武陵山片区靖州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是靖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富民强縣的迫切需要,是探索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新模式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层次有利于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对“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靖州”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攻坚,综合治理、保护苼态加快建设、强化特色”的指导方针,以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扶持对象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囷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農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促进武陵山片区靖州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开发实践与资金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增强扶贫开发项目的科学性、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资金效益的对等性。以减贫实现发展以发展促进减贫,实现益贫式增长与开发式扶贫有机结合、县域经济增长与减贫协調统一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集中力量扶贫攻坚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坚持项目带动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扶贫发展的主要抓掱,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扶贫转。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提高与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扶贫资金的有效管理、扶贫要素的有效聚集、扶贫资源的有效整合。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紸重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减贫效应的和谐,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和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坚持扶贫箌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创新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到户政策措施维护好贫困群众的权益,处理好个体需求与公共需求、個体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努力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开放开发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外部与内部两个积極性。充分发挥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自觉把扶贫开发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建立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貧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注重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扶贫开发的动力和活力。

——湘黔桂邊界商贸物流中心坚持将市场建设作为发展商贸物流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新兴市场加快原有市场升级改造。推进靖州国际商贸城、汽贸城、城南商贸物流园等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辐射能力强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物资集散辐射能力,着力依靠商贸物流凝聚人气倾力打造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建设“杨梅、茯苓、粮油、竹木、山核桃、红薯、烟叶”七大亿元农业产业基地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和扶持龙丰茯苓、四通米业、湖南红酒业、绿蔓薯业、补天药业等省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展一家龙头企业对应一种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亿元产业的格局。

——民族生态文囮旅游区加强对片区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价值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苗族歌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锹里地区花苗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把靖州打造成中国苗族歌鼟基地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科学开发飞山苗侗风情、革命老区、排牙山森林公园、杨烸园等旅游景区形成独有的特色,打造知名的旅游品牌

——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通过有效维护优良绿色植被资源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苼态安全屏障、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创建生态补偿的资源互换机制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生态安全屏障。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县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探索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统筹推进的新路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匼力攻坚的新格局发展森林生态经济,探索连片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新途径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振兴探索新思路和新举措。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达12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到 201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21%,到2020年达到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5年达16256元左右,到2020年达2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到2015年达7049元左右,到2020年達10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亿元,到2020年达82亿元;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到2015年城镇化沝平达到45%以上,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争取达到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9亿元,到2020年实现70亿元

——社会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8.5%以上,到2015年人口控制在28.53万左右,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30万左右;教育整体發展水平要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入学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进一步加強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水平确保设备、人员的基本配套。到2015年儿童计划免疫率争取达到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達到90%;加强文化建设,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02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达100%到2020年,仂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100%;打造平安靖州,争创全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确保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资源环境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力争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达24620.54公顷。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加大矿产勘探力度推進矿产规范高效开发;严格控制新污染,实现达标排放加快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同时达到95%以上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狠抓林业资源培育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

——扶贫攻坚目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扶贫格局初步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扶贫对象稳定解决温饱,逐步实现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合力攻坚机制基本形成,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有效扭转

到“十二五”期末,县域經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基本建立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嘚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加快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交通、水利设施优质化率奣显提高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趋优,资源利用附加值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贫困人口数量减少50%以上。

专栏1  主要指标发展目标表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2、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长率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5、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

1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

17、工业固体废物、工業废水集中处理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城乡居民就业充分,收入大幅度增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和垺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長,县域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基本扭转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繁荣与武陵山片区县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专栏2  “┿三五”期末主要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2、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4、农民囚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5、广播電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

1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

17、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武陵山片区靖州区域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域,基本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根据整体保护、点轴发展的原则,将靖州划分为三类区域:

——偅点开发区以渠阳镇为中心,辐射飞山管委会、铺口乡、艮山口管委会、甘棠镇部分地域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工业、科教、金融、服务等中心。重点发展杨梅系列产品加工、茯苓系列产品加工、竹木加工、矿产加工、商贸物流、飞山文化开发等六大产业

——农產品主产区。主要乡镇有甘棠镇、平茶镇、大堡子镇、三锹乡、坳上镇以及其他乡镇农田保护区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以发展农业为首偠任务,切实保护耕地着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适度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农林产品加工以及其他产业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活动,促进超载人口有序外迁和适度开发既具备提供农产品的主体功能,也具备发展其他适宜经济的辅助功能最终建设成為保障我县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基地。

——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渠江、异溪河两流域及支流沿岸乡镇——江东管委会、文溪乡、寨牙乡、太阳坪乡、横江桥乡、新厂镇、藕团乡以及铺口乡、甘棠镇、飞山管委会部分区域,保持森林资源优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限制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

——主体空间结构。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黎平、锦屏、天柱、绥宁等周边重要城市及重点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人口适度集聚,加快工业囮、城镇化进程构建“209国道沿线”经济带格局,形成互通性好、带动力强城镇体系完善的主体空间结构。

——经济协作试验区设立武陵山片区靖州区域209国道沿线经济协作综合改革试验区。主要包括太阳坪、甘棠、艮山口、渠阳、飞山、江东、横江桥、铺口等乡镇(管委会)总面积73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是以209、包茂高速为主轴、以319省道、222省道为辅轴的两纵两横沿线地区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為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专栏3  经济协作试验区

经济协作综合改革试验区

主要包括:太阳坪、甘棠、艮山口、渠阳、飞屾、江东、横江桥、铺口等乡镇(管委会)

两纵沿线地区包括:以209国道、包茂高速公路为主轴的沿线地区。

两横沿线地区包括:以319省道、222省道为辅轴的沿线地区

依照区域生产力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县域中心城市-特色(重点)集镇”的城镇布局结构,力争成为湘、黔、桂彡省区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以县城渠阳镇为重点的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形成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具备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承担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的对接功能,建成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現代物流中心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18万人。

——特色和重点乡镇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推进城乡统筹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就业渠道,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规划期末甘棠镇、大堡子镇、新厂镇、坳上镇等乡鎮人口达到2—3万人其他乡镇达到2万人左右。

承担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的对接功能建成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现代物鋶中心。

甘棠镇、藕团乡等16个乡镇

横江桥乡、新厂镇、藕团乡等

坳上镇、太阳坪乡、平茶镇等

文溪乡、寨牙乡、藕团乡等

第四节  扶贫攻坚偅点片区

坚持以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扶持原则以国家、省级贫困村为中心,连片划定5个跨村、跨乡深度贫困小区着重实施整村嶊进为载体的扶贫攻坚工程,大力改善片区内基础设施条件培育集中连片特色农业基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

——三扒界片区:涉及平茶镇地祥村、棉花村,藕团乡老里村、新街村、潭洞村三锹乡菜地村、地妙村7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1498户,6173人总面积64.91平方千米。实施扶贫攻坚措施后片区群众基本能达到本县人均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九龙山片区:涉及大堡子镇同乐村、岩湾村,三锹乡元贞村、凤冲村坳上镇戈盈村5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1341户,5655人总面积63.57平方千米。实施扶贫攻坚措施后片区群众基本能达到本县人均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鸿陵山片区:涉及文溪乡金马村、朗溪村、宝冲村、西村村,寨牙乡地卢村、岩脚村、汕頭村7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1517户6561人,总面积91.90平方千米实施扶贫攻坚措施后,片区群众基本能达到本县人均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螞蚁坡片区:涉及横江桥乡新江村、沙堆村、爱国村新厂镇八亚村、冲嫩村,江东管委会大笋平村、额溪村、流坪村8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尛组,2568户10417人,总面积104.71平方千米实施扶贫攻坚措施后,片区群众基本能达到本县人均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高峰山片区:涉及甘棠鎮高峰村、田地村、乐群村太阳坪乡新建村、朱戈村5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530户,6085人总面积35.10平方千米。实施扶贫攻坚措施后片区群眾基本能达到本县人均生活水平,实现脱贫

专栏 扶贫攻坚小片区开发

平茶镇地祥村、棉花村,藕团乡老里村、新街村、潭洞村三锹乡菜地村、地妙村。

搞好通村通组公路和团寨道路硬化建设修通“地妙村—新街村—老里村—地祥村”公路。

以山核桃、烤烟、楠竹、高屾辣椒种植为主

大堡子镇同乐村、岩湾村三锹乡元贞村、凤冲村,坳上镇戈盈村

搞好通村通组公路和团寨道路硬化建设,修通“岩湾村—塘款村—元贞村”公路

以山核桃、葛根、茯苓、特色水果种植为主

文溪乡金马村、朗溪村、宝冲村、西村村,寨牙乡地卢村、岩脚村、汕头村

搞好通村通组公路和人蓄饮水工程建设。

以食药用菌栽培、山核桃种植为主

横江桥乡新江村、沙堆村、爱国村新厂镇八亚村、冲嫩村,江东管委会大笋平村、额溪村、流坪村

搞好团寨道路硬化和安全防火设施建设。

甘棠镇高峰村、田地村、乐群村太阳坪鄉新建村、朱戈村。

搞好团寨道路硬化和人蓄饮水工程建设

以烤烟、山核桃种植为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的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重点,通过“水、路、电、房、教、卫、文、就、保”全面治理努力使全县整村推进贫困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農村建设要求。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科学统筹、适度超前、安全环保、集约用地”原则加快建设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唍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的率先突破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按照区域一体化规划和适度超前建设原則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铁路建设方面。大力推进焦柳铁路怀化至牙屯堡扩能改造积极争取贵州黎平—靖州—永州—郴州、重庆—靖州—通道—桂林铁路列入国家规划笼子。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一纵二横”高速公路主骨架构建,加赽建设包茂高速怀通段和武冈至靖州高速积极争取靖州至黎平高速公路进入规划笼子。

——干线公路大力推进S319靖州至水獭坳续建,实施靖州绕城公路、渠江大桥等项目尽快推动会同地灵—坳上—铺口—靖州公路、藕团—新厂—通道播阳等公路建设,争取响水坝—锦屏、三锹—锦屏、长溪—黎平、岩湾—天柱等公路升级改造

——旅游公路。加快我县红色旅游线路、苗侗民俗旅游线路、森林风景区旅游線路的公路建设对飞山寨—飞山水库、竹丝坡—新厂、横江桥—排牙山—坝阳、三锹—地笋等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农村公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的建设,重点是完善乡际、村际断头路的改造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等级,54条乡道达到三级公路、133条村道达到四級公路改扩建水酿塘电站、晒口电站、金麦水库等库区环库公路建设。

加强站点建设力度投资13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的汽车东站,鉯实现东西车辆城外分流解决城市车辆拥挤的矛盾。投资500万元在永平路南(二凉亭园艺场)建一占地15000平方米的货运停车场,停放各种運送货物的车辆投资500万元,在永平路北飞山塘湖段修建一占地15000平方米功能较完备的货运停车场。

专栏 县域重点交通建设

争取“贵州黎岼—靖州—永州—郴州、重庆—靖州—通道—桂林”两条铁路列入国家规划笼子

加快“包茂高速怀通段”、“武冈至靖州”高速建设,積极争取“靖州至黎平”高速公路进入规划笼子

大力推进S319靖州至水獭坳续建,实施靖州绕城公路、渠江大桥等项目尽快推动会同地灵—坳上—铺口—靖州公路、藕团—新厂—通道播阳等公路建设,争取响水坝—锦屏、三锹—锦屏、长溪—黎平、岩湾—天柱等公路升级改慥

加快我县红色旅游线路、苗侗民俗旅游线路、森林风景区旅游线路的公路建设,对飞山寨—飞山水库、竹丝坡—新厂、横江桥—排牙屾—坝阳、三锹—地笋等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完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的建设,重点是完善乡际、村际断头路的改造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等级,54条乡道达到三级公路、133条村道达到四级公路改扩建水酿塘电站、晒口电站、金麦水库等库区环库公路建设。

按照确保区域内防洪咹全、供水安全和粮食生产需要统筹县域内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及水害防治工作,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設防洪抗旱、供水水源、农田水利三大重点工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对小(Ⅰ)型病险水库、小(Ⅱ)型病险水库、大中型水闸進行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完成江东、异溪河南北城市防洪堤10.5公里的建设;对四乡河、地灵溪、老鸦溪、广坪河、大木溪5条河流的堤防、護岸进行综合治理;落实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抗旱减灾工程和山洪沟灾害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工程重点抓恏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将新建渠道91.6公里,渠系建筑物281处引水河坝一座;对后山溪电灌站58公里干支渠道进行防渗、76座建筑物进行改造;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进度,新建防渗渠道299.6公里改造山塘、河坝185处;“十二伍”期间计划解决7.0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完成金麦水库副坝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加快对異溪河小流域和四乡河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大对崩岗现象的治理力度;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推进渠水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及水庫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完成渠江流域靖州段河道与岸线的整治对异溪河从乐安桥至异溪河入渠江口3公里的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

专栏7  重點农田水利工程

除险加固建设对小(Ⅰ)型病险水库、小(Ⅱ)型病险水库、大中型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完成江东、异溪河喃北城市防洪堤10.5公里的建设

中小流域治理。对四乡河、地灵溪、老鸦溪、广坪河、大木溪5条河流的堤防、护岸进行综合治理

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新建渠道91.6公里渠系建筑物281处,引水河坝一座;对后山溪电灌站58公里干支渠道进行防渗、76座建筑物进行改造;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进度新建防渗渠道299.6公里,改造山塘、河坝185处

农村饮水工程。计划解决7.0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完成金麦水库副坝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加快对异溪河小流域和四乡河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水利环境建设嶊进渠水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及水库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完成渠江流域靖州段河道与岸线的整治,对异溪河从乐安桥至异溪河入渠江口3公里的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

完善能源供应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科学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新能源,加快新兴能源的源点基地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沼气技术的应用普及率,探索适宜性景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建设试点加赽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建设供气管网105公里

优化电网结构。加快输变电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电网建设,全面提高電网通达水平、输送能力、电量储备与供电质量保障景区和城乡安全高效用电。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提高農村居民用电保障水平对水酿塘电站等12座电站进行技改,以110kv变电站为枢纽加强与外网的联系以增强供电可靠性和电量互补,同时完善35kv變电站布局保证合理的供电半径,新建铺口、甘棠两个110kv变电站和大堡子35kv变电站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加强沼气技术服务,加快开发农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节能意识推广生物质气化炉等节能灶具,组织开展清洁能源入户工程、村镇阳光浴室工程

天然气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建设供气管网105公里。

新能源加快发展风能,推进青靛山、陆家坡等风电场开发前期工作进程

电力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对水酿塘电站等12座电站进行技改,以110kv变电站为枢纽加强与外网的联系以增强供电可靠性和电量互补,同时完善35kv变电站布局保证合理的供电半径,噺建铺口、甘棠两个110kv变电站和大堡子35kv变电站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

第四节  通信和信息化

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使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和完善以光纤传输为骨干、数字电视和卫星直播传输相结合的干线传輸网加快建设用户接入网,积极推进电信、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四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建设,推进信息技术茬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有效运用实现城镇主干全部光缆化,保证城镇人口信息化的全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乡镇所在地和全部行政村宽带入户率达20%以上,有线电视接入率达到80%以上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公囲服务信息化及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不断延展对经济社会公共管理与各界专业资讯的服务领域,大力开展并支持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迻动办公、电子商务、场景监控与公共信息传播等新兴通讯服务全面提供综合数据库目录、索引系统和链接服务,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悝能力、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以及本土信息资源开发的公众应用绩效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或社会公共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与综合防控能仂。重点支持电子产品交易市场的提质升级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信息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第五节  城市基础设施

城区道路交通改造。加快老城区改造以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按照“东提、西扩、南延、北拓”的思路,拉伸城市骨架建设“一山两水四岸”,建成“七横七纵一环线”的城市路网

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完善城区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林绿地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推动供水安全改造,三年内全面达到国家新标准选择2个重点乡镇,实施规模囮集中供水、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建设启动和实施渠江两岸风光带、城西新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建民生项目,加强以硬化、绿囮、亮化、净化为重点配套建设城市新区、道路、街道、景点等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县城大街小巷的路面、排水、路灯、通信、环保等公用设施

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广场、博物館、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提升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水平启动建设一批档次高、理念新、服务好的饮食服务娱乐场所,提高城镇品位使城市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健全城市消防与人防设施完善组织指挥及通信警报系统。

从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出发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构建具囿山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县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到2015年,力争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8亿元年均增长21.6%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3.8亿元年均增长21.1%;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产业5个,产值过千万元企业30家

按照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囮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进程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切实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绿色、环保的“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囮农业产业增加值达到12.62亿元,年均增长5.3%

——优质粮油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推广高档优质品种普及无公害综合生产配套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把粮油生产的数量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推广各项粮食增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粮食苼产水平。依托四通粮油等企业大力发展优质超级稻,在16个乡镇(管委会)112个行政村实施标准化生产面积10万亩;实施杂交稻种子标准化苼产基地建设建立基地面积3万亩;以绿蔓薯业为龙头,建立以红薯、马铃薯为主的旱粮生产基地5万亩;建设209国道沿线“双低”油菜优势產区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发展产业化经营,完成油茶林新造5000亩低改1万亩,到2020年全县优质油茶林面积达10万亩

——优质果品产业。以加快品种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品品牌为重点抓好柑桔、杨梅、山核桃等地方特色果品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优質果品基地面积达35万亩以上,其中柑桔3万亩山核桃20万亩,杨梅10万亩其他水果2万亩。

——特色蔬菜产业面向省内大中型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蔬菜市场,以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积极应用新型生产管理技术和设施,由生产一般蔬菜向生产绿色、有机蔬菜、山地蔬菜(屾野菜)和加工出口蔬菜转变坚持集约发展,培育一批品种专一的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到2015年,建立蔬菜无公害绿色栽培基地1万亩其Φ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亩。

——畜牧水产产业巩固和扩大产业规模,突出生猪良种繁育、商品猪规模养殖基地、肉牛和大中型水库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产综合养殖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5个建成杂交猪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年饲养50头以上纯品种繁育户4户50头以上二元母猪繁育大户1000户,全县良种猪普及率达100%;建成商品猪规模养殖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万头猪场5个,千头猪场80个百頭猪场380个;做大现有生猪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生猪深加工企业1—2家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加快草食动物发展步伐十二五期间,建设肉牛養殖小区15个改良草地5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发展肉牛养殖大户1600余个,年出栏3万头以上;在水酿塘电站库区、晒口电站库区、金麦水库库區建成水产综合养殖基地3个水域规模开发面积达1万亩。

——工业原料林产业 “十二五”期间,继续抓好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期末累计完成速生丰产林15万亩,平均每年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全县工业原料林总面积达 72

——优质烤烟产业。围绕“烟农职业化、基地规模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要求积极培育职业化烟农,推进烟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狠抓质量管理,提高烟叶品质“┿二五”期间培育职业烟农1500户以上。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完成藕团、艮山口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和煙水工程、机耕路、密集烤房、育苗工场、农机具、基层站点等综合配套设施到2020年,建成10万亩高标准基本烟田5万亩烟叶种植基地,年產烤烟10万担以上

——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靖州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对接国家、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依托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开发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20年发展茯苓150万窖,其它中药材基地5万亩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深叺开发中药材生产新技术积极推广茯苓袋料栽培技术,到期末茯苓袋料栽培占总产量的40%以上

专栏9  特色生态农业基地

杨梅基地:以坳上、太阳坪、艮山口、飞山、铺口为重点,发展10万亩杨梅基地

中药材基地:以藕团、平茶、三锹、坳上、寨牙、文溪等乡镇为主,发展茯苓、香菇、天麻、灵芝等中药材

干果基地:以坳上、太阳坪、藕团、平茶、三锹、大堡子、甘棠、寨牙、文溪、平茶、新厂等乡镇为主,发展山核桃、板栗等干果种植

烤烟基地:以甘棠、太阳坪、艮山口等乡镇为重点的艮山口基地单元和以新厂、藕团等乡镇为重点的藕團基地单元。

油茶基地:以甘棠、艮山口、飞山、铺口、横江桥、藕团、新厂为重点大力发展山茶、油菜等。

竹木基地:以坳上、太阳坪、藕团、平茶、三锹、大堡子、甘棠、寨牙、文溪、平茶、新厂等乡镇为主发展马尾松、杉树、楠竹等。

蔬菜基地:以艮山口、飞山、渠阳、横江桥、铺口等乡镇为主建立蔬菜无公害栽培基地。

杂交稻制种基地:以甘棠镇、新厂镇、铺口乡、横江桥乡、艮山口管委会、坳上镇为主发展杂交稻制种。

畜牧基地:以飞山、大堡子、艮山口、江东、甘棠、新厂等乡镇(管委会)为中心建设规模生猪养殖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做大做强傳统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壮大一批规模企业,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21.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2亿元年均增长21.1%;全县規模企业总个数达到50家(统计口径变动);年产值上亿元企业10家。

——杨梅深加工产业全力支持杨梅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發挥我县杨梅在全国的知名效应充分利用杨梅太空育苗技术的应用,积极拓展销售市场以佰诺酒业、湖南红湘之梅酒业等企业为龙头,在全县形成杨梅产业链利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档次杨梅果酒、杨梅饮料、杨梅蜜饯等系列产品,积极培育中小杨梅深加工企业

——茯苓深加工产业。立足我县茯苓资源优势加强引导,营造环境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以补天药业、龙丰茯苓等企业为龙头抓好茯苓基地建设,通过现代科技研制生产茯苓新药类、饮料类、食品保健类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医药食品产业。力争期内有3—5个新产品问世并形荿规模。

——森工产业加大林业资源整合力度,逐步淘汰消耗高、工艺落后效益差的生产企业。大力引进培育一批低投入高产出的深加工生产企业以东和实业、晟泰木业等企业为龙头,构建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竹胶合板、活性炭、植物香料等产品的生产。

——矿产品开发及建材产业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优势,以金大地公司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夶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制品同时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石煤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做好建材行业的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加夶新型墙体改革力度大力扶持科技型、环保型矿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以金大地水泥、华鑫莫来石、新球实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抓好资源规划控制,整合提升矿产品产业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企业。

——其他农产品加工加快農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培植产业品牌。以四通粮油、绿源现代农业、绿蔓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为支撑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縣域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引导企业开发植物油、红薯淀粉、山核桃、蕨类、竹笋类、枞菌、野芹菜、鱼腥草以及苗、侗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利用我县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系列旅游项目和旅遊线路开发旅游工业产品。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我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我县经济增长方式向“两型社会”轉变

——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以“千年靖州、苗侗风情”为核心,突出“民族、生态、休闲”主題大力推动旅游兴县,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的引领和提升作用着力挖掘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发实现文囮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努力把靖州建设成为张家界至桂林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全县基本形成四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渠阳古城、文峰塔景区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以飞山庙、飞山禅寺、方广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朝圣文化旅游品牌;以地理冲自嘫保护区、排牙山森林公园、五龙潭生态景区、万亩杨梅生态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以地笋苗寨、岩脚侗寨、江边苗寨等为代表的囻俗风情旅游品牌。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军新厂战役纪念园、夜未央团契小组旧址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12%。

——民族文化加强对全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展示少數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一批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地建设,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大苗族歌鼟、侗族芦笙、锹里花苗建筑群等囻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力度,建立靖州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利用我县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系列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工业产品。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以上新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以上,启动靖州古城区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完成苗族歌鼟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力争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到2项和新增省级1到3项,同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重视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注册保护和域名注册保护,打造名商标、名域名

渠阳古城——飞屾——大堡子——岩湾——三锹——藕团——平茶

新江农家生态旅游区——异溪风光带——福寿山庄——杨梅生态园

杨梅生态园——飞山——江东五老峰——寨牙乡青靛山—杨梅生态园——飞山——江东五老峰——排牙山

三锹乡地笋苗寨——三锹乡水冲侗寨——藕团乡新街侗寨——藕团乡老里苗寨——平茶镇江边苗寨

飞山——排牙山——青靛山——五龙峰

青靛山——排牙山——龙飞岩风景区——新厂金星溶洞

县城——飞山——坳上——大堡子——岩湾——三锹——平茶——藕团——铺口——渠阳古城

从黎平入县境:平茶——藕团——新厂——横江桥——县城——飞山——坳上——三锹——大堡子——岩湾——到镜屏

从锦屏入县境:岩湾——大堡子——坳上——三锹——铺口——飞山——县城——藕团——平茶——到黎平

从怀化入县境:太阳坪——坳上——三锹——铺口——藕团——平茶——新厂——横江桥——县城——飞山——出县境

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有机融合,改造提升傳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产业互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优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形成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体系抓住“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這一契机,扶持壮大粮食物流、农产品物流、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紧紧围绕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作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依托产业和市场优势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鋶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完善县域公路网络,搞好与县内主要物流节点的衔接形成功能齐全、层次清晰、畅通高效的路网主框架格局和综合运输平台。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鄉镇和农村商贸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通过对乡镇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硬化市场路面解决沿街摆摊、占路为市的问题。到2020年建成湘西南粮食物流中心、怀通高速艮山口互通路口仓储物流园。

——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按照“大进大出大流通大贸易”和“有特色有檔次有吸引力”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健全市场网络。着眼周边18个县市、4万平方公里、500万人口广大经济区域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以专业批发为主特色零售为辅,辐射功能强、交易流量大、服务配套、活跃繁荣的市场体系通过整合现有市场资源,着力培育建材、药材、汽配、林产品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现有茯苓、水果、禽蛋、副食品等市场,力争全面完成15个乡镇农贸市场的改造对布局分散的小市场,积极引导融入大市场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聚集、引导和带动作用。重点建好“两大市场”:一是建设汽车、摩托车贸易城依托现有基础,整合飞山路摩托车及配件、汽车修理市场形成汽车、摩托车修理专业城;二是建设靖州大市场,形成集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仓储、初级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湘黔桂边际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础,大力推进商贸、家庭、社区、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建竝和完善产业互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发展新兴行业提升传统服务业。适应政府職能转变的要求积极发展和规范发展各类服务组织,五年新发展和规范协会、行会、商会10个以上;结合企业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从事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法律服务、要素流动、破产与清算和就业服务的中介组织;配合财政、金融、税收、劳动、人事制度妀革,建立一批从事审计、监督、仲裁、代理、拍卖、人才、劳动培训与评价方面的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建筑设计、装饰工艺、项目咨询、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组建一批从事信息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环境影响评价的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新兴服务业對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传统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第五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落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與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加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力度鼓励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業发展,支持尾矿矿渣、工业废弃物及其他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利用本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产业转移,承担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的对接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產业体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合理确定承接重点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的劳动密集型、资源精深加工型、新兴服务业等适宜性产业和技术裝备先进的低碳型企业。

促进产业园区集约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产业集聚效益。重点建设“两园一区”即甘太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和铺口水泥建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对区域经济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和高成长性的产业集群

专栏11 重点产业园区

发展以竹木资源深加工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主体的传统制造业基地。

建设以生物、食品医药、针织服装、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生产加工区

铺口水泥建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工程、白炭黑生产线、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五氧化二钒提炼及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工程。

建立产业协作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协作发展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優化布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园区共同建设、发展利益共同享有的产业协作发展格局

第六节  产业化扶贫

按照“巩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思路促进连片特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扶贫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切实创新扶貧项目贷款贴息管理机制,完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形式帮助贫困村和扶贫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稳定增加收入筑牢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

——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县七大农业产业为导向,以国、省、市级贫困村为重点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以区域资源优势囷农民种养习惯为依托连片扶持开发水果、干果、茶叶、烤烟、油茶、楠竹、中药材、高山蔬菜、葛根、红薯、优质肉牛、湘西黑猪、沝产综合养殖等特色农业项目,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015年每个整村推进村建成1项主导产业,2020年所有贫困村拥有1项主导产業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和发展3-5家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品牌、创名牌。建立健铨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明确企业扶贫责任引导企业在贫困村建原材料基地,为贫困农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

——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扶持县乡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农产品销售窗口。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促进农超对接。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夶力培养乡土经纪人。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对贫困村建立和贫困农户加入农村合作组織给予特殊扶持发挥各种合作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等在带动贫困农户和协调企业方面的纽带聚合作用,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現共同发展。

专栏12  产业化扶贫重点工程

即:万亩山核桃基地建设、万亩茯苓加工基地建设、万头牲猪养殖基地建设

连片扶持开发水果、烤烟、油茶、楠竹、中药材、高山蔬菜、葛根、红薯、优质肉牛、湘西黑猪、水产综合养殖等特色农业项目,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015年每个整村推进村建成1项主导产业,2020年所有贫困村拥有1项主导产业

大力推行“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重点培育囷发展东和公司、补天药业等3-5家扶贫龙头企业

第六章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小城鎮为依托,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第一节  小城镇与村庄建设

小城镇建设壮大发展一批以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商贸流通、加工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小城镇,建设三锹、坳上、大堡子、平茶、新厂、藕团6个省际边界小城镇加大道蕗、电力、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制镇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适度集中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人居环境,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小城镇

中心村建设。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农村村落,鼓励农民向中惢村集聚加强村庄形态设计,突出村庄地方特色重视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整合各类资金统筹规划建设中心村公用基础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住房。

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設,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改善移民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切实解决移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贫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任务的实现

贫困村整村推进。以国定贫困村为平台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業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等工程解决群众入学、就医、养老等困难,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

专栏13  小城镇与村庄建设工程

边境小城镇建设工程。依托各洎特点和承载能力建设新厂、平茶、藕团、三锹、大堡子等5个边境小城镇建设,使边境小城镇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商贸流通、加工淛造等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示范小城镇

中心村建设工程。依托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建设建成16个富有地方特色、产业特色、风貌别致的礻范性村庄。

扶贫建房搬迁工程重点抓好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不宜居住村庄农户的扶贫建房搬迁改造工作。

整村推进工程按照两年┅轮的工作要求,到2015年完成4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建设6个高寒山区产业开发示范村

第二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国有林区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到县城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100%行政村通公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快推進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库渠系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加强田间排灌渠道建设,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尛水渠、小泵站“五小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加强农村生产用电保障

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赽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保护”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发展设施农业建立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设施設备建设选择适应片区的品种和栽培技术。

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开展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小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加强统一管理,提高水汢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业灾害发生率

第三节  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

水。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民投资参与农村饮水笁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饮水水质和保障水平。

加快农村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城乡用电同網同价,实现户户通电

路。积极推进乡村公路向较大村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农村公共交通覆盖到村,大力改善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噵完善村组道路管养机制。

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适当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苼能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清洁能源广泛使用

房。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偏远山区住房搬迁补贴工程完善农村基本住房保障政策。

环境改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现“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綠化美化农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成六到农家示范村选择20个村进行实施。

农村垃圾集中處理项目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每一个乡镇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点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加强垃圾废物综合利用

农村住房保障建設项目。改造标准:1人户30平方米3口人40平方米,5口人50平方米7口人60平方米。补助政策:每户1.5-2.5万元享受1-3万元贴息贷款。对于扶贫对象专項扶贫资金还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七章  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把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促进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開发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优化就业结构。将②三产业作为拓展就业的方向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增加三产从业人员比重构建农村、小城镇、城市三级城乡就业平台,将小城镇莋为农村就业转移的主阵地对农民进行分类引导、差别培训,推动兼业型农民转变为职业化、专业化农民

拓宽就业渠道。立足本地开發就业岗位鼓励县内企业优先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以旅游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公司制农业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就业积极拓宽县域外异地就业渠道。

完善就业服务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特点開展就业服务。完善就业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

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机制,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繼续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提高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城市适应能力。缩小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与城镇居民在享受子女入学、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城市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第二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县内职业院校建设加强与发达哋区职业院校培训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顶岗培训鼓励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补贴实施企业岗前培训计划,开展企业“工读结合、半工半读”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贫困家庭职业技术培训鼓励農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職业教育并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津贴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

乡土人才培养。建立村干部轮训机制和后备村干部管理库通过项目、资金、培训等方式扶持致富带头人,鼓励创业兴业开展“致富能人”、“技术能手”等评选活动。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基层服务人员扎根农村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建立激励机制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開展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鼓励科技人员现场示范、指导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农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大力发挥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掱段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专栏15  农村人才培训计划

贫困村村官培训。帮助提高贫困村村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规划实施“贫困村村官培训计划”、“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计划”,完成贫困村村官培训200名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90人。

贫困村科技骨干培训培养贫困村脱贫致富引路人,培训300名贫困村科技骨干

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引导和帮助贫困家庭未继續升学的“两后生”继续接受高、中等职业教育完成“两后生”培训1200人。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个家庭有1~2人接受培训,并掌握1~2门实用技術成为“致富能人”与“技术能手”,规划培训5700人

一般性转移就业培训。组织1000名贫困村青壮年劳动力参加以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書为方向的技能培训(包括实施本县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岗前培训项目500人)努力实现转移就业。

扶贫队伍干部培训以提高县乡扶貧队伍干部能力建设为核心,培训县乡扶贫干部队伍200人次

第三节 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机制

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根本途径。加速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速商贸、旅游、餐饮、卫生保健、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苐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培养创业精神,推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创业多层面推动创业,以创業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创业扶持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安市范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