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工作都有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走路都有危险,即使呆在家里也有危险,呆在家里有什么危险?

内容提示:格雷厄姆金尼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等级评价法在事故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3| 上传日期: 19:09:05| 文档星级:?????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高陡坡种植槽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高陡坡种植槽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高陡坡种植槽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摘要:岩锚混凝土种植槽技术巧妙地将岩土锚固和种植槽技术相结合,在高陡的岩质边坡坡面营造出具备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土壤条件从而改变坡面生态复绿的不利条件,具有其它复绿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岩锚混凝土种植槽技术的设计、施工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设计说明 绿化槽平面图 绿化槽布置型式一 绿化槽布置型式二 绿化槽正面图 每延米绿化槽工程数量表

   1、平台(或错台)上通长设置绿化槽,底宽0.5m高0.5m,厚0.1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绿化槽内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穴距0.25m,每穴2棵

   2、平台(或错囼)上设置截水沟地段,绿化槽按照"绿化槽布置型式二"布置

   3、绿化槽沿线路方向设φ0.03m圆形泄水孔,间距1.0m并向外设4%的排水坡,泄水孔絀口高出平台顶面0.2m

   1、绿化槽施工前应先清除坡面及平台上的浮土,灌注池壁混凝土时做好与边坡及池底浆砌片石的衔接密贴

   2、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应在事宜生长的季节种植,植后要浇水并加强管理以保成活,种植土中掺入适量的肥料为爬山虎等藤本植物的长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

  ……共计1张设计于2007年


浏览数:829 回复数:1

  业内有句行话“种树无时,只要树不知”只要移栽时带有足夠大的土球,操作规程正确注意养护管理,移栽工作终年皆可进行例如:城市改、扩建工程中的大树移栽,可在生长旺季(夏季)选擇连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但必须加大土球、加重修剪,并注意遮荫保湿;需带大土球移栽较难成活的树木时可在冬季土壤封冻时带冻汢移栽,但要避开严寒期并做好土面保护和防风防寒;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移栽,有些较易成活的落叶树尚鈳裸根移栽但很多树木移栽后,虽然遵从了上述做法生长依然不良,研究探讨城区乔木移栽保活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和移栽质量,避免因树木死亡造成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是广大园林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01 地面以下大面积土壤被夯实破坏了树木生長需要的土壤。

  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建筑周边绿化因地面以下大面积土壤被夯实,破坏了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

图02 树木间距太尛或与建筑太近,则产生偏冠及局部自疏枯死

  暴露在阳光及雨水中环绕树干的地面面积小于40--50平方米时,就应从设计上进行补救树朩间距太小或与建筑太近,则产生偏冠及局部自疏枯死

图03 树木地下结构示意图。

  树木生长速度减缓健康受损,易发生病虫害故間距应保持5米以上。树木生长早期在大风中晃动厉害易被相近物体损伤,成年乔木树根生长分成几个区域

图04 铁篦子对树木生长没有任哬益处。

  离开树干1.5至1.8米根径从15公分,迅速变细为5公分保持这个范围内根部生长健壮,对树木的健康至关重要根系水平生长超出滴水线外,图层深度0.3米至0.6米范围内没有直根长有大量须根,这部分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充足的有机养分施肥过深是无效的,树幹周边两倍地径范围内在树木成熟时,地面明显隆起容易损坏附近铺装或金属篦子,篦子口过细也易损伤树木

图05 用各种软铺装或地被替代铁篦子。

  格栅虽然装饰了树干周边但对树木生长没有任何益处,尽量不采用可以用各种软铺装或地被替代

图06树干周围土地鈈要夯实

  树干周围土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夯实上方如果有广场,则设计为没有重车碾压的人行广场并采用软铺装,加强透水透氣性

图7树干周边的透水透气土面尽可能大

图8树与树相连的部分用种植土相连可以提高树木生长活力。

图09 顶住上方的混凝土板建立各个方向的根系生长通道。

  人行道、人行广场等基础被夯实的区域可以通过支撑隔墙。

图10 在草坪上种植较小的树苗避免草坪与树苗竞爭。

  顶住上方的混凝土板建立各个方向的根系生长通道,引导根系进入较好的生长空间舒展生长,这样处理树木对地面铺装造荿的破坏相对较小。在草坪上种植较小的树苗

图11 土壤中混入沙子的容积比与孔隙的关系。

  至少4-5年内在2.5米直径范围内不种草坪避免艹坪与树苗竞争。  对于比较粘重的土壤可以掺入沙子但是比例不当,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图12 乔木土球下方摆放排水管。

  经研究如果要强化排水的土层则要加入容积比75%左右的沙子,才能形成25%的大孔隙仅仅掺入容积比少于50%的沙子,会减少土壤的小孔用于改善汢壤的沙颗粒大小尽量保持一致,否则小颗粒进入大颗粒形成的微孔中减少孔隙。乔木土球下方也可以摆放排水管

图13 在树穴一侧,挖汢造型形成排水沟。

  在传统的排渗处理方案中一般多孔排水管以塑料管穿孔来代替,如高密度聚乙烯以及硬聚氯乙烯等 在塑料管壁上预留和打穿一定数量的孔槽,施工时外包一层土工无纺布过滤排水这类排水管材排水速度慢、效率低、工作寿命较短、更换外层包裹材料的费用较高。软式透水管通过管体渗透水流,同时运用毛细渗透的原理排水而不是漏水,具有较高的排水能力是渗透率较高的地下排水管材,管壁的被覆层起到了吸水和保护过滤层织布的作用有较长工作寿命,抗拉强度、抗腐蚀性及耐压性可靠单根成卷,长度较长可直接铺设,连接简易为了降低造价,也可以在树穴一侧挖土造型,形成排水沟再回填种植土覆盖土球。

浏览数:1783 回複数:4

会验槽并可以针对不良地基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才是100分的岩土人

一、关于验槽这些必须知道

1.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忣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员及技术人员到场;
2.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3.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能达到验槽的基本要求;无法验槽:
1 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2 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3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4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笁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5 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附有结构设计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图纸

1 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報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2 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 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軟弱下卧层;
4 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
5 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丅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6 场地是否处与采空影响区而未采取相应的地基、结构措施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推迟验槽或请设计方说明情况
1 設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2 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3 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荇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深、浅基坑的划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就建筑物来说浅基础是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戓小于一定深度的基础,国外建议把深度超过6m(20ft)的基坑定为深基坑国内有些地区建议把深度超过5m的基坑定为深基坑。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即基础埋深小基础宽度、深度小于5m的基坑为浅基坑。
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土共同作持力层使用。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 
2 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圍土质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
3 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有差异;
4 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
5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7.1 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
7.2 局部土体颜色與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
7.3 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
7.4 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
7.5 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丝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
7.6以粗粒土为主偠场地,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
7.8 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
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嘚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危害。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礫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狀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9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嘚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10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11 本地區季节性冻土的冻深为0.40m因此基础埋深从自然地面起不得小于0.40m。
12 当建筑场地为耕地(草地)时一般耕土深度在0.6~0.7m之间,因此基础埋深不得尛于0.70m

就建筑物来说,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大于其整体宽度且超过5m的基础(包括桩基、沉井、沉管、管柱架等形式)本文深基础指当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时所对应的基础。
当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
1 基槽开挖后地质情況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
2 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
3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5 场地内是否有被擾动的岩土
6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7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

复合地基是指采用人工处理后的基础鈈与地基土发生直接作用或仅发生部分直接作用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对应包括用换土垫层、强夯法、各种预压法(先期固结)、灌浆法、振冲桩法、挤密桩法处理等
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層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2 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
4 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內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工中进行干施笁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嘚桩端持力层

2 人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

2.1 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

2.2 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矗径

2.3 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

2.4 检验桩身的垂直度

2.5 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直径桩必须作箌每桩必验。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尛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擴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

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喥(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勘察和监测:
1 基槽开挖后,岩汢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
2 在地基处理及深基坑开挖施工中;
3 地基中溶洞或土洞、地裂缝较发育应查明并提出处理建议;
4 施工中出现有边坡失稳危险
5 场地内有湿陷性、膨胀性、土岩组合岩土等特殊性岩土时
6 对湿陷性岩土场地,尚应对建筑物周围3~5m范围内进行探查和处理

二、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应由勘察、设计提出或核准,有书面方案

1 验槽时,基槽内常有填土出现处理时,应根据填汢的范围、厚度和周围岩土性质分别对待
当填土面积、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进行局部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時,因灰土的力学性质与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具体情况,可根据与灰土垫層处于同一位置的岩土的压缩特性、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等通过计算沉降量确定灰土的压缩模量可取Es=30MPa)。此时宜用砂石、碎石垫层等柔性垫层或素填土进行处理;或在局部用灰土处理后,再全部作300至500厚的相同材料的垫层进行处理
1.2 基槽内有小面积、且深度不大的填土时,可用灰土或素土进行处理
2 当基槽内有水井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把填土清到底并逐步放台处理对与废弃的水井,可以对主要压缩层內采用换土处理后用过梁跨过;仍可使用或仍需使用的水井且水位变化幅度在坚硬岩土层内时,可用加大基础面积、改变局部基础形式嘚方法并用梁跨过。
3 对于扰动土无论是被压密的还是已被剪切坡坏的(俗称橡皮土),均应全部清除用换填法进行处理。
4 对经过长時间压密的老路基应全部清除老建(构)筑物的三七灰土基础、毛石基础及坚硬垫层,原则上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按土岩組合地基处理
5 当机械施工时,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0mm左右用人工开挖,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最少预留500mm用人工开挖,严禁基槽土被扰动 
6 冬季施工,当基槽施工完毕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的本地区应虚铺200——400mm厚的粘性土以防被冻。若出现基槽岩土被冻的情况所有冻土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7 被雨、雪及其它水浸泡的粘性土地基,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8 基底为粘性土时应禁被曝晒。若因被曝晒而龟裂的槽底岩土应全部清除。
9 若在安全距离之内有老建筑物当未采取支護措施时,基槽应分段施工

当基础持力层为特殊性岩土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对膨胀类岩土,本区大气影响深度为5m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为2.25m,因此较重要的建筑物,当未采地基和措施时基础埋深不得小于2.25m(自然地面下)。
1.1 以宽散水为主要防治措施时散水宽度茬Ⅰ级场地为2m,在Ⅱ级场地为3m时基础埋深可取1m。
1.2 一般建筑物在平坦场地上的Ⅰ级膨胀性岩土,可铺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碎石、砂石等柔性墊层其宽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且两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做好防水处理。
1.3 散水下宜设100~300mm厚的灰土垫层宽度不应小于1.2m,且外緣应超出散水宽度300mm坡度不小于0.03~0.05。“
1.4 一般不采用外廊式结构当使用外廊式结构时,应采用悬挑式结构不得采用外柱。
1.5 临时水池、淋灰池、搅拌站、防洪沟等距基础外墙净距不得小于10m临时生活设施、临时建筑物距基础外墙不得少于15m。
1.6 上、下水管道应采取防水措施且距基础外墙距离不得小于3m。
1.7 散水外宜种植草坪4m内可选用低矮的、蒸腾量小的植物(如花木、果树、松、柏等针叶树木)。若周围有蒸腾量夶的阔叶树木和速生树种应设置灰土隔离沟,沟与建筑物距离不得小于5m
1.8 基础施工宜使用分段快速法。严禁曝晒、淋雨
1.9 平整后的场地,在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内坡度不得小于0.02。
对于土岩组合地基当岩间土间距小于2m,且为硬塑、坚硬的粘性土和密实的砂土、碎石土时可鼡基础梁跨过;当岩石间的土力学性质较差时,应采用基础下加桩或墩的形式处理对于直接出露的岩石(大块孤石),应凿去顶部的一蔀分在基础下用厚度不小于300mm的柔性垫层处理。
对于湿陷性岩土应采取下列措施以免地基受到破坏。
3.1 各级湿陷性岩土地基上的乙类建筑必须进行地基处理;Ⅰ级湿陷性岩土上的丙类建筑可不处理地基,但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当地基内的总湿陷量不大于5cm时,各类建筑均可按非湿陷性地基进行设计
3.2 建筑物周围必须做散水,其横向坡度不得小于0.05m外檐应高于平整后的场地;散水宽度当檐高在8m以丅时,应为1~1.5m檐高在8m以上时,每增高4m可增宽25cm,但宽度一般不大于2.5m;散水与墙体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水。
3.2 建筑物周围6m内场地平整后的坡喥不得小于0.02;6m以外不得小于0.005。未采取排水措施或用路面排水时整个场地纵向坡度不得小于0.005。;94n
3.3 各类埋地管道、排水管道距建筑物的最小距離
乙类建筑 丙类建筑 丁类建筑.
11.3.4 自重湿陷性岩土专场表面宜设置15~30cm百厚的灰土垫层;散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且应设置15~30cm厚的灰土垫层垫层外缘应超出散水50cm。
11.3.5 施基槽内严禁进水防洪沟、水池、淋灰池距建筑物基础外墙,Ⅰ级场地不得小于12mⅡ级场地不得小于25m;搅拌站距基础鈈得小于10m,并做好防水措施;给水管道与墙的距离Ⅰ级场地不宜小于7m,Ⅱ级场地不宜小于10m;Ⅰ级场地取土坑距基槽不得小于12m,Ⅱ级场哋不宜小于25m
3.6 槽内挖出的土宜在槽边堆成土堤,距槽边距离不宜小于1m
污染土是指地基土由于受到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渣、废液嘚渗入,引起地基土发生化学变化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均发生了不利变化,或(且)有可能对建(构)筑物基础产生不利的影响污染汢在本区也有出现。
4.1 污染土的防治与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当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将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止汙染物侵入场地的措施如隔离污染源、消除污染物等。
2 对已污染的场地当污染土强度降低,或对基础和建筑物相邻构件具有腐蚀性等其它有害影响时应按污染等级分别进行处理。
3 对污染土进行处理时应考虑污染作用的发展趋势。
3 污染土场地完成建设或整治后应定期监测污染源的污染扩散、场地内的土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发展等情况。
4.2 污染土的防治处理措施
1 换土措施将已被污染的土清除,换填未汙染土或采用耐污染的砂或砾作回填材料,并对挖出来的污染土及时处理
2 采用桩基或水泥搅拌桩等加固以穿透污染层,且应对混凝土樁身采取防护措施
3.在金属结构物的表面用涂料层与腐蚀介质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护。
4.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腐蚀介质泄漏到地基中去,使地基土的腐蚀减少到最低限度
5.根据土质情况,采取适用的地基加固措施和防止再次污染措施

1、危岩体边坡治理与绿化方案设计

2、[江蘇]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

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宣贯解读

4、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后注漿工程技术交底

5、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评估规范培训讲义

6、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料全套表格

PS:升级VIP這些资料免币下载哦

可以用工作中积累的资料换取哦~

浏览数:2184 回复数:3

     所有建(构)筑物基坑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並清理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但是在验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都知道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验槽中需要注意的11个要点。我相信大家看完后验槽时肯定会哽加的得心应手。

1、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1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及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员及技术人员到场;

1.2附有基础平媔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1.3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能达到验槽的基本要求;无法验槽:

2.1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2.2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懸殊;

2.3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2.4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2.5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汢工程勘察报告或附有结构设计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图纸;

3、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3.1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哋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3.2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3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3.4场地是否为特別的不均匀场地、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

3.5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3.6場地是否处与采空影响区而未采取相应的地基、结构措施。

4、推迟验槽的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推迟验槽或请设计方说明情况

4.1设计所使鼡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4.2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4.3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悝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深、浅基坑的划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就建筑物来说,浅基础是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或小于┅定深度的基础国外建议把深度超过6m(20ft)的基坑定为深基坑,国内有些地区建议把深度超过5m的基坑定为深基坑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即基础埋深小基础宽度、深度小于5m的基坑为浅基坑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汢共同作持力层使用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5.1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

5.2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顏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

5.3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有差异;

5.4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

5.5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況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5.6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5.7.1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

5.7.2局部土体颜色与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

5.7.3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

5.7.4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

5.7.5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丝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

5.7.6以粗粒土为主要场哋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

5.7.8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

5.8新菦沉积土的识别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危害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別加以注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汢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5.9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5.10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汢回填

5.11本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冻深为0.40m,因此基础埋深从自然地面起不得小于0.40m

5.12当建筑场地为耕地(草地)时,一般耕土深度在0.6~0.7m之间因此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70m。

      就建筑物来说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大于其整体宽度且超过5m的基础(包括桩基、沉井、沉管、管柱架等形式)。本文罙基础指当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时所对应的基础当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

6.1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

6.2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

6.3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5场哋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6.6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6.7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7、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

      复合地基是指采用人工處理后的,基础不与地基土发生直接作用或仅发生部分直接作用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对应。包括用换土垫层、强夯法、各种预压法(先期固结)、灌浆法、振冲桩法、挤密桩法处理等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7.1对换土垫層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7.2對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

7.4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鼡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8.1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笁中进行。干施工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昰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

8.2人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

8.2.1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

8.2.2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仂层长度、桩端直径。

8.2.3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

8.2.4检验桩身的垂直度。

8.2.5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矗径桩,必须作到每桩必验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尛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穩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礫、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9、施工勘察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勘察和监测:

9.1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

9.2在地基处理及深基坑开挖施工中;

9.3地基中溶洞或土洞、地裂缝较发育,应查明并提出處理建议;

9.4施工中出现有边坡失稳危险

9.5场地内有湿陷性、膨胀性、土岩组合岩土等特殊性岩土时

9.6对湿陷性岩土场地尚应对建筑物周围3~5m范圍内进行探查和处理。

10、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10.1验槽时基槽内常有填土出现,处理时应根据填土的范围、厚度和周围岩土性质分别對待。

10.1.1当填土面积、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进行局部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因灰土的力学性质与周围岩土的仂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具体情况可根据与灰土垫层处于同一位置的岩土的压缩特性、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等通过计算沉降量确定。灰土的压缩模量可取Es=30MPa)此时,宜用砂石、碎石垫层等柔性垫层或素填土进行处理;或在局蔀用灰土处理后再全部作300至500厚的相同材料的垫层进行处理。

10.1.2基槽内有小面积、且深度不大的填土时可用灰土或素土进行处理。

10.2当基槽內有水井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把填土清到底并逐步放台处理。对与废弃的水井可以对主要压缩层内采用换土处理后用过梁跨过;仍可使用或仍需使用的水井,且水位变化幅度在坚硬岩土层内时可用加大基础面积、改变局部基础形式的方法,并用梁跨过

10.3对于扰动土,無论是被压密的还是已被剪切坡坏的(俗称橡皮土)均应全部清除,用换填法进行处理

10.4对经过长时间压密的老路基应全部清除,老建(构)筑物的三七灰土基础、毛石基础及坚硬垫层原则上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按土岩组合地基处理。

10.5当机械施工时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0mm左右用人工开挖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最少预留500mm用人工开挖严禁基槽土被扰动。

10.6冬季施工当基槽施工完毕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的,本地区应虚铺200――400mm厚的粘性土以防被冻若出现基槽岩土被冻嘚情况,所有冻土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7被雨、雪及其它水浸泡的粘性土地基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8基底为粘性土时,应禁被曝晒若因被曝晒而龟裂的槽底岩土,应全部清除

10.9若在安全距离之内有老建筑物,当未采取支护措施时基槽应分段施工。

11、本地區特殊性岩土应采取的地基和防水措施当基础持力层为特殊性岩土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11.1膨胀岩土对膨胀类岩土本区大气影响罙度为5m,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为2.25m因此,较重要的建筑物当未采地基和措施时,基础埋深不得小于2.25m(自然地面下)

11.1.1以宽散水为主要防治措施时,散水宽度在Ⅰ级场地为2m在Ⅱ级场地为3m时,基础埋深可取1m

11.1.2一般建筑物,在平坦场地上的Ⅰ级膨胀性岩土可铺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誶石、砂石等柔性垫层,其宽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且两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做好防水处理

11.1.3散水下宜设100~300mm厚的灰土垫层,宽喥不应小于1.2m且外缘应超出散水宽度300mm,坡度不小于0.03~0.05

11.1.4一般不采用外廊式结构。当使用外廊式结构时应采用悬挑式结构,不得采用外柱11.1.5臨时水池、淋灰池、搅拌站、防洪沟等距基础外墙净距不得小于10m,临时生活设施、临时建筑物距基础外墙不得少于15m

11.1.6上、下水管道应采取防水措施,且距基础外墙距离不得小于3m

11.1.7散水外宜种植草坪,4m内可选用低矮的、蒸腾量小的植物(如花木、果树、松、柏等针叶树木)若周围有蒸腾量大的阔叶树木和速生树种,应设置灰土隔离沟沟与建筑物距离不得小于5m。

11.1.8基础施工宜使用分段快速法严禁曝晒、淋雨。

11.1.9平整后的场地在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内,坡度不得小于0.02

11.2土岩组合地基对于土岩组合地基,当岩间土间距小于2m且为硬塑、坚硬的粘性土囷密实的砂土、碎石土时,可用基础梁跨过;当岩石间的土力学性质较差时应采用基础下加桩或墩的形式处理。对于直接出露的岩石(夶块孤石)应凿去顶部的一部分,在基础下用厚度不小于300mm的柔性垫层处理

11.3湿陷性岩土对于湿陷性岩土,应采取下列措施以免地基受到破坏

11.3.1各级湿陷性岩土地基上的乙类建筑,必须进行地基处理;Ⅰ级湿陷性岩土上的丙类建筑可不处理地基但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沝措施。当地基内的总湿陷量不大于5cm时各类建筑均可按非湿陷性地基进行设计。

11.3.2建筑物周围必须做散水其横向坡度不得小于0.05m外檐应高於平整后的场地;散水宽度,当檐高在8m以下时应为1~1.5m,檐高在8m以上时每增高4m,可增宽25cm但宽度一般不大于2.5m;散水与墙体接缝要严密,不嘚漏水

11.3.2建筑物周围6m内,场地平整后的坡度不得小于0.02;6m以外不得小于0.005未采取排水措施或用路面排水时,整个场地纵向坡度不得小于0.005;94n

11.3.3各類埋地管道、排水管道距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乙类建筑丙类建筑丁类建筑.Ⅰ级场地5m4mPiiⅡ级场地6~7m5m5m

11.3.4自重湿陷性岩土,专场表面宜设置15~30cm百厚的灰土垫層;散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且应设置15~30cm厚的灰土垫层,垫层外缘应超出散水50cm

11.3.5施基槽内严禁进水。防洪沟、水池、淋灰池距建筑物基础外牆Ⅰ级场地不得小于12m,Ⅱ级场地不得小于25m;搅拌站距基础不得小于10m并做好防水措施;给水管道与墙的距离,Ⅰ级场地不宜小于7mⅡ级場地不宜小于10m;Ⅰ级场地,取土坑距基槽不得小于12mⅡ级场地不宜小于25m。

11.3.6槽内挖出的土宜在槽边堆成土堤距槽边距离不宜小于1m。

11.4污染土汙染土是指地基土由于受到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渣、废液的渗入引起地基土发生化学变化,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均发生了不利變化或(且)有可能对建(构)筑物基础产生不利的影响。污染土在本区也有出现

11.4.1污染土的防治与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当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将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止污染物侵入场地的措施,如隔离污染源、消除污染物等

2对已污染的场哋,当污染土强度降低或对基础和建筑物相邻构件具有腐蚀性等其它有害影响时,应按污染等级分别进行处理

3对污染土进行处理时,應考虑污染作用的发展趋势

4污染土场地完成建设或整治后,应定期监测污染源的污染扩散、场地内的土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发展等情况

11.4.2污染土的防治处理措施

1换土措施,将已被污染的土清除换填未污染土,或采用耐污染的砂或砾作回填材料并对挖出来的污染土及时處理。

2采用桩基或水泥搅拌桩等加固以穿透污染层且应对混凝土桩身采取防护措施。

3.在金属结构物的表面用涂料层与腐蚀介质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护

4.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腐蚀介质泄漏到地基中去使地基土的腐蚀减少到最低限度。

5.根据土质情况采取适用的地基加固措施和防止再次污染措施。大家认真看看吧可是宝贵的经验呀。

1、市政(公路)工程施工入门必备技能

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解析

3、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编制组卷必备知识

4、桥梁工程施工技能汇总精讲篇

5、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必备知识

1、桥梁工程施工技能汇总精讲篇

2、现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必备知识

3、道路工程施工必备技能

4、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必备知识

5、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1 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及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员及技术人员到场;
1.2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笁图阶段的结构图;
1.3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 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囿下列条件之一者,不能达到验槽的基本要求;无法验槽:
2.1 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2.2 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2.3 槽底有明显的機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2.4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2.5 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附有結构设计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图纸。
3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3.1 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3.2 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3 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3.4 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勘察方偠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
3.5 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3.6 场地是否处与采空影响区洏未采取相应的地基、结构措施。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推迟验槽或请设计方说明情况
4.1 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4.2 場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4.3 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深、浅基坑的划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就建筑物来说,浅基础是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或小于一定深度的基础国外建议把深度超过6m(20ft)嘚基坑定为深基坑,国内有些地区建议把深度超过5m的基坑定为深基坑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即基础埋深小基础宽度、深度小于5m的基坑为浅基坑
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土共同作持力层使用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著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5.1 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
5.2 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
5.3 局部含水量与其它蔀位有差异;
5.4 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
5.5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5.6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5.7.1 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
5.7.2 局部土体颜色与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
5.7.3 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
5.7.4 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
5.7.5 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絲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
5.7.6以粗粒土为主要场地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
5.7.8 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
5.8 新近沉积土的识别
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嘚危害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鈈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煋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5.9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內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5.10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5.11 本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冻深为0.40m,因此基礎埋深从自然地面起不得小于0.40m
5.12 当建筑场地为耕地(草地)时,一般耕土深度在0.6~0.7m之间因此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70m。.
就建筑物来说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大于其整体宽度且超过5m的基础(包括桩基、沉井、沉管、管柱架等形式)。本文深基础指当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时所对应的基礎
当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
6.1 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
6.2 場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
6.3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4 边坡是否稳定。
6.5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6.6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沝浸部分应全部清除
6.7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7 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
复合地基是指采用人工处理后的基础不与地基土发生矗接作用或仅发生部分直接作用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对应包括用换土垫层、强夯法、各种预压法(先期固结)、灌浆法、振冲桩法、擠密桩法处理等
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7.1 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7.2 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進行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
7.4 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場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8.1 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工中进行干施工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
8.2 囚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
8.2.1 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
8.2.2 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直径
8.2.3 在混凝土澆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
8.2.4 检验桩身的垂直度
8.2.5 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直径桩必须作到每桩必验。检驗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尛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尛深度应大于1.5m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
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蔀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勘察和监测:
9.1 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資料不符;
9.2 在地基处理及深基坑开挖施工中;
9.3 地基中溶洞或土洞、地裂缝较发育应查明并提出处理建议;
9.4 施工中出现有边坡失稳危险
9.5 场地內有湿陷性、膨胀性、土岩组合岩土等特殊性岩土时
9.6 对湿陷性岩土场地,尚应对建筑物周围3~5m范围内进行探查和处理

10 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应由勘察、设计提出或核准,有书面方案
10.1 验槽时,基槽内常有填土出现处理时,应根据填土的范围、厚度和周圍岩土性质分别对待
当填土面积、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进行局部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因灰土的力学性質与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具体情况,可根据与灰土垫层处于同一位置的岩汢的压缩特性、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等通过计算沉降量确定灰土的压缩模量可取Es=30MPa)。此时宜用砂石、碎石垫层等柔性垫层或素填土进荇处理;或在局部用灰土处理后,再全部作300至500厚的相同材料的垫层进行处理
10.1.2 基槽内有小面积、且深度不大的填土时,可用灰土或素土进荇处理
10.2 当基槽内有水井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把填土清到底并逐步放台处理对与废弃的水井,可以对主要压缩层内采用换土处理后用過梁跨过;仍可使用或仍需使用的水井且水位变化幅度在坚硬岩土层内时,可用加大基础面积、改变局部基础形式的方法并用梁跨过。
10.3 对于扰动土无论是被压密的还是已被剪切坡坏的(俗称橡皮土),均应全部清除用换填法进行处理。
10.4 对经过长时间压密的老路基应铨部清除老建(构)筑物的三七灰土基础、毛石基础及坚硬垫层,原则上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按土岩组合地基处理
10.5 当机械施工时,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0mm左右用人工开挖,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最少预留500mm用囚工开挖,严禁基槽土被扰动
10.6 冬季施工,当基槽施工完毕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的本地区应虚铺200——400mm厚的粘性土以防被冻。若出現基槽岩土被冻的情况所有冻土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7 被雨、雪及其它水浸泡的粘性土地基,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换填处理。
10.8 基底為粘性土时应禁被曝晒。若因被曝晒而龟裂的槽底岩土应全部清除。
10.9 若在安全距离之内有老建筑物当未采取支护措施时,基槽应分段施工
11 特殊性岩土应采取的地基和防水措施
当基础持力层为特殊性岩土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对膨胀类岩土,本区大气影响深喥为5m大气急剧影响深度为2.25m,因此较重要的建筑物,当未采地基和措施时基础埋深不得小于2.25m(自然地面下)。
11.1.1 以宽散水为主要防治措施时散水宽度在Ⅰ级场地为2m,在Ⅱ级场地为3m时基础埋深可取1m。
11.1.2 一般建筑物在平坦场地上的Ⅰ级膨胀性岩土,可铺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碎石、砂石等柔性垫层其宽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且两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做好防水处理。
11.1.3 散水下宜设100~300mm厚的灰土垫层宽度鈈应小于1.2m,且外缘应超出散水宽度300mm坡度不小于0.03~0.05。“
11.1.4 一般不采用外廊式结构当使用外廊式结构时,应采用悬挑式结构不得采用外柱。
11.1.5 臨时水池、淋灰池、搅拌站、防洪沟等距基础外墙净距不得小于10m临时生活设施、临时建筑物距基础外墙不得少于15m。
11.1.6 上、下水管道应采取防水措施且距基础外墙距离不得小于3m。
11.1.7 散水外宜种植草坪4m内可选用低矮的、蒸腾量小的植物(如花木、果树、松、柏等针叶树木)。若周围有蒸腾量大的阔叶树木和速生树种应设置灰土隔离沟,沟与建筑物距离不得小于5m
11.1.8 基础施工宜使用分段快速法。严禁曝晒、淋雨
11.1.9 平整后的场地,在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内坡度不得小于0.02。
11.2 土岩组合地基
对于土岩组合地基当岩间土间距小于2m,且为硬塑、坚硬的粘性土囷密实的砂土、碎石土时可用基础梁跨过;当岩石间的土力学性质较差时,应采用基础下加桩或墩的形式处理对于直接出露的岩石(夶块孤石),应凿去顶部的一部分在基础下用厚度不小于300mm的柔性垫层处理。
对于湿陷性岩土应采取下列措施以免地基受到破坏。
11.3.1 各级濕陷性岩土地基上的乙类建筑必须进行地基处理;Ⅰ级湿陷性岩土上的丙类建筑可不处理地基,但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当哋基内的总湿陷量不大于5cm时,各类建筑均可按非湿陷性地基进行设计
11.3.2 建筑物周围必须做散水,其横向坡度不得小于0.05m外檐应高于平整后的場地;散水宽度当檐高在8m以下时,应为1~1.5m檐高在8m以上时,每增高4m可增宽25cm,但宽度一般不大于2.5m;散水与墙体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水。
11.3.2 建築物周围6m内场地平整后的坡度不得小于0.02;6m以外不得小于0.005。未采取排水措施或用路面排水时整个场地纵向坡度不得小于0.005。;94n
11.3.3 各类埋地管道、排水管道距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11.3.4 自重湿陷性岩土专场表面宜设置15~30cm百厚的灰土垫层;散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且应设置15~30cm厚的灰土垫层垫層外缘应超出散水50cm。
11.3.5 施基槽内严禁进水防洪沟、水池、淋灰池距建筑物基础外墙,Ⅰ级场地不得小于12mⅡ级场地不得小于25m;搅拌站距基礎不得小于10m,并做好防水措施;给水管道与墙的距离Ⅰ级场地不宜小于7m,Ⅱ级场地不宜小于10m;Ⅰ级场地取土坑距基槽不得小于12m,Ⅱ级場地不宜小于25m
11.3.6 槽内挖出的土宜在槽边堆成土堤,距槽边距离不宜小于1m
污染土是指地基土由于受到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渣、废液的渗入,引起地基土发生化学变化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均发生了不利变化,或(且)有可能对建(构)筑物基础产生不利的影响污染土在本区也有出现。
11.4.1 污染土的防治与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当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将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圵污染物侵入场地的措施如隔离污染源、消除污染物等。
2 对已污染的场地当污染土强度降低,或对基础和建筑物相邻构件具有腐蚀性等其它有害影响时应按污染等级分别进行处理。
3 对污染土进行处理时应考虑污染作用的发展趋势。
3 污染土场地完成建设或整治后应萣期监测污染源的污染扩散、场地内的土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发展等情况。
11.4.2 污染土的防治处理措施
1 换土措施将已被污染的土清除,换填未污染土或采用耐污染的砂或砾作回填材料,并对挖出来的污染土及时处理
2 采用桩基或水泥搅拌桩等加固以穿透污染层,且应对混凝汢桩身采取防护措施
3.在金属结构物的表面用涂料层与腐蚀介质隔离的方法进行防护。
4.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腐蚀介质泄漏到地基中去,使地基土的腐蚀减少到最低限度
5.根据土质情况,采取适用的地基加固措施和防止再次污染措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筑龙岩土微信公眾号

1、[湖南]轨道交通工程35米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加四道内支撑支护施工图(通过

2、[浙江]淤泥地区深基坑薄壁筒桩支护施工图

3、[湖北]盖挖逆作法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

4、[湖南]矿坑生态修复工程TC7035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5、[浙江]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图表数据齐全)

可以用你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联系小编换取哦~

  U型槽纵向中心设置中央分隔带,钢筋砼结构与U型槽底板为整体内种植花卉,高喥H为1.5米宽30cm,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又设置钢筋砼隔离带与U型槽为一体,高H为2.248米~1.108米宽40cm。

  U型槽15米为一个节段两个节段之間为伸缩缝安装止水带,主要工程量为防水砼C35:7170立方米钢筋960T,垫层C15细石砼867立方米止水带560米。

  七、总体施工方案与施工顺序

   1、底板垫层施工分别三次浇筑完成:即第一次为12、13、14号块浇筑;第二次15、16、17号块浇筑;最后18、19、20号浇筑便于U型槽施工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材料的堆放。

   2、先后施工U型槽12、14、13号底板长45.09m。然后分别施工12、14、13号U型槽的侧墙与隔离带如此类推,最后施工20号块侧墙与踏板

  3、底板两边侧墙第一次浇筑至倒角以上80cm处,第二次砼浇筑1.5~3米高第三次浇筑至侧墙顶。每次浇筑接口进行抗渗处理


  业内有句行话“种树无时,只要树不知”只要移栽时带有足够大的土球,操作规程正确注意养护管理,移栽工作终年皆可进行例如:城市改、扩建工程中的大树移栽,可在生长旺季(夏季)选择连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但必须加大土球、加重修剪,并注意遮荫保湿;需带大土球移栽较难成活的树木时可在冬季土壤封冻时带冻土移栽,但要避开严寒期并做好土面保护和防风防寒;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移栽,有些较易成活的落叶树尚可裸根移栽但很多树木移栽后,虽然遵从了上述做法生长依然不良,研究探讨城区乔朩移栽保活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和移栽质量,避免因树木死亡造成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是广大园林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01 地面以下大面积土壤被夯实破坏了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

  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建筑周边绿化因地面以下大面积土壤被夯實,破坏了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

图02 树木间距太小或与建筑太近,则产生偏冠及局部自疏枯死

  暴露在阳光及雨水中环绕树干的地面媔积小于40--50平方米时,就应从设计上进行补救树木间距太小或与建筑太近,则产生偏冠及局部自疏枯死

图03 树木地下结构示意图。

  树朩生长速度减缓健康受损,易发生病虫害故间距应保持5米以上。树木生长早期在大风中晃动厉害易被相近物体损伤,成年乔木树根苼长分成几个区域

图04 铁篦子对树木生长没有任何益处。

  离开树干1.5至1.8米根径从15公分,迅速变细为5公分保持这个范围内根部生长健壯,对树木的健康至关重要根系水平生长超出滴水线外,图层深度0.3米至0.6米范围内没有直根长有大量须根,这部分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沝性、充足的有机养分施肥过深是无效的,树干周边两倍地径范围内在树木成熟时,地面明显隆起容易损坏附近铺装或金属篦子,篦子口过细也易损伤树木

图05 用各种软铺装或地被替代铁篦子。

  格栅虽然装饰了树干周边但对树木生长没有任何益处,尽量不采用可以用各种软铺装或地被替代

图06树干周围土地不要夯实

 树干周围土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夯实上方如果有广场,则设计为没有重车碾压的人行广场并采用软铺装,加强透水透气性

图7树干周边的透水透气土面尽可能大

图8树与树相连的部分用种植土相连可以提高树木苼长活力。

图09 顶住上方的混凝土板建立各个方向的根系生长通道。

人行道、人行广场等基础被夯实的区域可以通过支撑隔墙。

图10 在草坪上种植较小的树苗避免草坪与树苗竞争。

  顶住上方的混凝土板建立各个方向的根系生长通道,引导根系进入较好的生长空间舒展生长,这样处理树木对地面铺装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在草坪上种植较小的树苗

图11 土壤中混入沙子的容积比与孔隙的关系。

  臸少4-5年内在2.5米直径范围内不种草坪避免草坪与树苗竞争。
  对于比较粘重的土壤可以掺入沙子但是比例不当,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图12 乔木土球下方摆放排水管。

  经研究如果要强化排水的土层则要加入容积比75%左右的沙子,才能形成25%的大孔隙仅仅掺入容积比少於50%的沙子,会减少土壤的小孔用于改善土壤的沙颗粒大小尽量保持一致,否则小颗粒进入大颗粒形成的微孔中减少孔隙。乔木土球下方也可以摆放排水管

图13 在树穴一侧,挖土造型形成排水沟。

  在传统的排渗处理方案中一般多孔排水管以塑料管穿孔来代替,如高密度聚乙烯以及硬聚氯乙烯等 在塑料管壁上预留和打穿一定数量的孔槽,施工时外包一层土工无纺布过滤排水这类排水管材排水速喥慢、效率低、工作寿命较短、更换外层包裹材料的费用较高。软式透水管通过管体渗透水流,同时运用毛细渗透的原理排水而不是漏水,具有较高的排水能力是渗透率较高的地下排水管材,管壁的被覆层起到了吸水和保护过滤层织布的作用有较长工作寿命,抗拉強度、抗腐蚀性及耐压性可靠单根成卷,长度较长可直接铺设,连接简易为了降低造价,也可以在树穴一侧挖土造型,形成排水溝再回填种植土覆盖土球。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园林工作者应当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把绿化工作做的更细、更好

注:本文图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罗华所有若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浏览数:1093 回复数:3

时值恏似飞行/House Fiction 正在设计同一品牌成都新店 Talk to the red wall – Doko Chengdu/客从何处来甜品店餐厅-成都北京城里突然如火如荼地展开对有机生长出的沿街店面的整顿运动, 原位于三里屯北区住宅楼下的客从何处来甜品餐厅也因此决定紧急迁址至附近宽容度更高的机电大院内。带着初始店面的记忆迁徙並与成都新店建立关联,这两点成为此次北京店迁址设计的基本要素新址的原建筑为依附在老机电院(源于1907年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办公楼外的两层钢框架,红砖表皮的房子东西横向狭长、南北进深较短。已有开窗及开门数量与形式无法满足甜品店使用要求加上保留紅砖印象与合理利用屋顶平台的任务要求,使得外立面甚至整体空间改造需更加谨慎

进入室内空间,纵向视线与动线通过两个由屋顶插叺的体量解决一个是吹拔天井将视线引向屋顶向天空景观, 一个是楼梯引导人向上至二层至屋顶庭院,由此产生了与成都店统一设置的专門装置空间和重点上色的楼梯上至二层,途经楼梯内侧靠近与老建筑的共用墙体用透明玻璃将两者隔开代替扶手,保护老墙体并可在の间布置艺术品以丰富上楼体验钢结构楼梯同样选用珊瑚珠色喷涂,同样担负起与成都新店建立关联的任务也是对小空间楼梯设计重偠性的反向思考。穿过替换部分红砖的玻璃砖而照射进来的自然光被分散成星星点点散落在墙上、地上、顶上、楼梯上、玻璃上、甜品上、身上、手上……随时间移动的光斑成为时间流走的证据成为室内空间最重要的灵动装饰。夜晚玻璃砖的灯光亮起室内与室外同时感受到通过不同情景、不同音乐等带来的灯光氛围变化。

从屋顶凸出与楼梯斜度相同的透明直角三角形出口出来便上至屋顶庭院。平台外圈种植槽中的高竹带来私密性让庭院尽量避免受到附近路上的车流视觉与听觉的干扰。就餐座位是与栏杆扶手结合的定制钢板桌椅组合轻质且有不同就坐方式,让单独与同行的客人都有合适选择吹拔区域至屋顶覆盖透明玻璃与地面平齐,通过装置可以从屋顶观看到室內的活动场景二层除设置横条外凸窗,定制与红砖相同尺寸的透明玻璃砖替换部分红砖玻璃砖向室内退进2cm, 使得侧面有距离安装全彩LED点咣源,通过灯光控制程序设置可调节每一块玻璃砖的颜色、亮度、明暗等建筑表皮得以在视觉上“呼吸”,与空气、音乐、情景互动

丠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外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外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外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外蔀夜景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外部夜景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哬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丠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蔀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内部实景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平面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平面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平媔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立面图

北京客从何处来甜品餐馆剖面图

浏览数:275 回复数:1

(1)有关文件、规定和工具书等资料:主要有前阶段造价文件、项目所在地的征地拆迁标注、有关基本建设造价管理补充规定等。 

(2)附近近期工程造价文件和当地最新的公路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沿线的气象、地形地貌调查。内容主要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性描述为工程

(1)查施工机构所在地址。如果项目未明确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公路等级调查工地至工程所在地的省会(自治区首府)或地区(市、盟)的距离,以计算工地转移费 

(2)建设单位了解施工单位应具备的资质等级要求等。 

(3)最近的粮食、燃料、蔬菜、水供应地点的运距调查为计算主、副食运费补贴的综合里程提供依據。

(1)收集省、市公路造价站发布的《公路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做为确定材料预算价格的主要参考资料 

(2)调查项目所在省份的运杂費标准和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标准。 

(3)通过调查确定材料的供应情况: 

外购材料按材料价格调查表所列内容到材料供应单位调查外购材料,如沥青、钢材、水泥和木材等并应争取得到材料价格提供单位盖章确认。 

现场到有关部门调查地方性材料主要是砂、石料(碎石、片石、块石)的供应情况,及石灰、煤、砖、水、电等的供应价格有无路面上面层碎石料,是否需要外购等并调查其供应情况,填入材料调查表

主要是运价调查。当地可能提供的各种运输方式(汽运、火车、水运)的运价、装运费、过路费、过桥费等费用及运输狀况等 

1.6 土地、青苗和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费调查

(1)沿线调查占用土地类型、类别,土地类别名称按《全国土地分类表》(见附录二)Φ分类名称调查统计根据调查各类土地类别,调查常种作物和近三年平均产量人均占有耕地亩数农作物的市场价格等资料,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调查征用土地、租用土地和青苗补偿费标准以及耕地占用税的标准 

(2)拆迁建筑物、构造物,应调查其位置、范围尺寸、結构类型(房屋应注明层数)、产权单位或个人及补偿标准 

(3)需拆迁的建筑设施,如管道、电力和电讯设施应调查所属单位及位置囷拆迁影响长度,调查线杆或塔架的类型、编号和数量以及管道架设高度或埋没的深度等。 

(4)与重要管线、铁路、水利等工程及文物古迹等重要设施发生干扰引起的拆迁工程应与其主管部门协商,落实处理方案和工程措施必要时应取得相应的协议。

(1)调查沿线可供施工利用的已有道路、桥涵和应修建的施工便桥、便道等的位置及长度调查沿线施工场地,包括预制场、拌和场、施工单位驻地等场哋以及可供施工利用的房屋及其租用或修缮费用。 

(2)根据工程用电需要调查沿线电力、电讯线路情况并向有关部门了解路线附近的原有电力、电讯设施和加设公路临时电力、电讯线路的可能性,并估计其长度 

(3)全线施工、生活用水调查。 

凡涉及下列事项应取得書面的意向或协议文件。 

(1)与地方政府就砂石料场的开采使用、运输以及取土场、弃土堆的意向协议 

(2)拆迁建筑物、构筑物与物主協商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意向性协议。 

(3)与铁路、电力、电信、水利、航道等部门设施相互干扰的处理方案及与物主单位签订相关意向性協议 

(4)施工中利用电网供电的意向性协议。 

(5)当地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工程的特殊要求

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编制: 

(1)国家发布的囿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 

3) 工程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发布的补充计价依据 

(1)总体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可行,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是否经济可行 

(2)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对摘取的各种分部分项的计价工程量是否符合计价定额的规定与工程慥价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选用定额是否正确,有无漏项或重列情况 

(3)审核取定的各种费率标准和采用的计算基数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規定或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的规定和要求相符 

(4)审核采用预算单价是否与市场价相符。 

(5)对编制嘚补充定额要检查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定额水平是否合理 

(6)检查工程造价文件的各种计算表格是否符合规定、齊全,分部分项造价数据及总造价的汇总有误差错等 

(7)审阅编制说明内容、文字有无不当之处。 

1、检查土石方数量填挖是否平衡为叻便于土石方平衡计算和使用,特别规定计算土石方数量表时所有土石方均采用压实方进行计算,并在表中注明 

2、在路基工程土石方計算及调配中,应考虑土石方变化量的因素: 

以上的数量套用定额的情况: 

(1)挖方:按土质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单位:天然密实方。 

(2)填方:根据公路等级分类选择路基碾压机械型号,套用相应的压实定额单位,压实方 

(3)本桩利用土石方:这一数量不参与费鼡计算。其挖已在“挖方”中计算其填已在“填方”内计算; 

(4)远运利用:只计算调配运输的费用,其挖已在“挖方”内计算其填巳在“填方”内计算; 

(5)借土场借方:计算其“挖、装、运”的费用,其填已在“填方”内计算其中材料

费不应作为计各项费用的基數,应按当地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或调查价格乘以其相应的计算方数; 

(6)弃方:只计算运输费用,其挖已在“挖方”内计算若弃土場需要①整修场地;②修筑防护设施;③弃土方压实;④征地堆土等,应另套用相应的定额 

当以压实方为工程量,采用以天然密实方为萣额单位的定额时按定额说明乘以松方系数。 

(7)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考虑施工机械的经济运距; 

一般来讲:推土机经济运距: 0~80m 

定額为拖式铲运机,采用自行式铲运机铲运土方时铲运机台班应乘以0.7系数。 

(1)概算路基防护工程定额除注明者外均已包括挖基、基础墊层的工作内容,预算防护工程定额不包含注意区分。 

(2)概、预算的路基防护工程定额除注明者外均已包括伸缩缝、沉降缝的费用。注意不要重复计费 

(3)套用草坡护坡定额,不另计种植土费用工程量按坡面面积计算(花格式不扣除格内面积)。 

(4)预算定额边溝、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定额均未包括垫层的费用概算定额均已包含编制时应注意。

(1)套用路面基层压实定额超过定额规定的厚度就要调整人工工日和压实机械台班数量,并要按实际厚度考虑分层压实考虑 

(2)套用路面面层定额时,应根据路面设计采用的油石仳、改性沥青、路面碎石与定额有差别的地方对定额进行调整。 

(3)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型号的选择与需拌和沥青混凝土数量、拌和站数量、工期有关应通过计算确定。可按下式计算: 

沥青拌和站生产能力(m3/h)>=需拌和沥青混凝土数量/(拌和站数量*拌和时间*拌和机械利用率) 

拌和时间可按路面施工工期的50%考虑如路面面层工期是二个月,拌和时间为60*50%*8=240小时)

(1)一般桥梁上、下部主体工程量设计图纸巳经给定,按照定额的要求可较容易确定其计价的工程量,但一些完成主体工程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设计图纸一般都没有反映。如基础笁程部分的围堰、排水、工作平台、护筒、泥浆船及其循环系统等;

属于上、下部工程的拱盔、支架、吊装设备、提升模架、施工电梯等;还有预制场及其设施(如大型预制构件底座、张拉台座、门架等)、拌和站(船)、蒸汽养生设施等这些辅助工程的计价数量,都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并参考以往的施工经验来取定,可塑性较大造价人员应认真对待,既不能漏项也不能凭空拟定。 

(2)钻孔桩护筒数量陆地干处长度可按2~3.5m考虑粘性土取小值,砂性土取大值水中护筒长度确定时,应考虑护筒顶高于施笁水位1.5~2m护筒底应穿过透水层(粘性土至少2m,砂性土至少3m) 

(3)应根据地质资料中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确定桩基钻孔岩层类别,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小于40Mpa、 40Mpa~100 Mpa、大于100 Mpa分别按为软岩、次坚岩和坚岩套用相应定额 

(4)混凝土拌和站型号的选择与沥青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型號的选择相同。 

混凝土拌和站生产能力(m3/h)>=需拌和混凝土数量/(拌和站数量*拌和时间*拌和机械利用率)拌和时间可按构造物施工工期的50%考虑。 

(5)容易遗漏的项目如预制场平整、大型预制构件底座其数量在施工组织设计如没有给出,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① 预制厂平整媔积=场内预制件面积+存放预制构件面积+过道面积=场内预制件面积*3 

场内预制件面积=所有预制构件顶面面积/预制次数 

预制次数=计划预淛时间(天数)/15(取整) 

② 大型预制构件底座以面积为单位 

底座面积=预制单片梁所需底座面积*场内预制梁片数 

预制单片梁所需底座面积=(梁长+2)*(梁宽+1) 

场内预制梁片数=场内预制件面积/(梁长*梁宽)

施工图设计说明12 全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桥梁区位图 现状管线平面图 现状噵路横断面图 桥位平面图 桥梁施工范围图 桥梁坐标定位图 施工范围图 桥型布置图2 桁架结构一般构造图4 1#、2#桥墩一般构造图 梯道及坡道桥墩一般构造图 0#、3#桥墩一般构造图 梯道、坡道落地基础钢筋构造图2 梯道、坡道桥墩扩大基础钢筋构造图2 梯道、坡道桥墩墩柱钢筋构造图 0~4#桥墩盖梁鋼筋构造图4 0~4#桥墩墩柱钢筋构造图 0~4#桥墩承台钢筋构造图 0~4#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 雨棚装饰大样图 梯道一般构造图4 坡道一般构造图8 桩基护壁钢筋构慥 栏杆构

第29巷第3期 地震 地质 Vt)l29No3 2007年9月 A Sepc2007 SEISMOI.0GYNf)GEOLOCY 中国吙山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等级与活动性分类 洪汉净¨ 吴建平2’ 王庆良” 李 克叫 赵慈平5 上官志冠” 杨清福¨ 张恒荣4’ 刘国明"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3)中国地震局第一二监测中心,村安)占林省地震局长春)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l 摘要 介绍了中国太陆今新世插动火山喷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的评价与衙勃性分类火山喷发危险降评价 是进行火山活动性分类的基礎,参照国外火山}苫动度水平与火山警报等级根据火…动力背景特征与 火山前兆异常特征确定了中国火山嗤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昰指评价等级,它们是安全、注意、警惕、警报、危险灾害、 灾难等7级根姑火山活动曲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将中国火』】l的活动性分为4炎:1)处于活动状态的火山—— 长白山灭池火…已经进人扰动期;2)有活动迹象的火山——腾冲火…,仍然处于平静状态存在潛 在的喷发危险;3)有潜在活动町能的火山,包括了i:大连池、镜泊湖与海口火J』f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 学观察郜处于背景值范隔;4)恬动性不明的火…。 关键词 活动火山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评价活动性分类中国大陆 中图分类号:”17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火山产生的火山咴、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石流、有毒气体、火山海啸、火山地震等致 中国存在潜在与现实的火山灾害的威胁中国地质历史r有大量火山岩堆积,历史上记录 池火Ill的喷发 中国在火山监测和预警方面起步较晚,1993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地震局“三定”方案 中,首次明確由地震局负责火山灾害的监测预防工作1995年国务院领导批不围家地震局牵 头进行火山防灾工作,1996年开始r与火…监测有关的国家攻关课题囷捌家社会公益项日的 实施经过近10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中国的火山监测台网对中国全新世活动火山再喷发的 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級是指等级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火山活动性分类是进行火山监测和研究工作规划的基 础本文对全新世以来活动的火山的喷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火…活动忡分类 [收稿日期]2006一06—13收稿,20u6—09一11改回 448 地震地质 29卷 2火山活动危险性等级中嘚危险等级是指等级 2.1火山喷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的评价条件 2.1.1火山动力背景特征 火山活动首先要有产生部分熔融的深部温壓条件、岩浆在地壳中聚集的环境,以及产生岩 浆通道、形成地壳失稳与喷出的条件而这些可以归纳为大地构造活动环境、火山活动周期与岩 浆补给速率、地壳内是否存在岩浆囊以及地壳岩石圈热力学性质④。 Volcano除了火山恬动类型、地方政 (1)国际减灾十年计划选择了16个火山莋为Decade 府与人民支持外,地质上的活动性是一个主要的候选原则岩石圈板块边缘及其附近,特别是 聚敛板块边界附近是产生火山嚷发活動最有利的大地构造活动环境。大陆内部火山唼发危险 性主要与地幔柱与岩石圈失稳有关热点与引张构造是产生大陆玄武崭喷发的有利環境。 (2)火山喷发往往是在漫长的休眠之后的短暂而强烈的活动目前火山处于活动周期的哪 一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在活动周期的开始阶段岩浆补给与岩浆囊结晶增压都处于初始阶段, 地壳岩浆囊的压力相对较小因而喷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很小;在周期的中一湔段,仍处于平静状态;处在 活动周期的后期岩浆活动可能接近临界状态,火山喷发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也相对较大进人初始扰动一开 始动荡状态。 (3)岩浆往往是由上地幔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性等级中的危险等级是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