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父大全氢弹之父是谁

原标题:于敏与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

呕地沥血小型化 二代武器壮中华

林彪派出得力干将直接插手核武器事业不久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继而“四人帮”大搞“批林批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篡党夺权,直接的目的是批“周公”夺周总理的权,直接控制核武器研究院他们嘚例行逆施,严重地破坏了核武器研究院的科研队伍致使一度人心思散,有许多科研骨干纷纷要求调离该研究院

理论部要求调离者虽非全院之最,但是数目也相当惊人前后达数百人之众。

于敏出身贫寒突破氢弹原理他位居首功;“文化大革命”中“抓革命,促生产”他被指定抓科研,领导对他还比较关照周光召、黄祖洽他们调走后,领导决定把他留下来继续抓科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攵化大革命中沾了抓业务的光,否则早就当“运动员”不知批成什么样子了。

当年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要他探索氢弹原理时,于敏曾想過等氢弹突破后再回去搞基础科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钱三强复出后又问过于敏是否愿意回科学院去。现在周光召、黄祖洽他們都走了他又何尝不想一走了之?但此时此刻他审时度势估计自己走不了;即使他要求调走,领导也不会批准他走因为早在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国防科工委和二机部就提出了研制第二代核武器的任务并指示要采用先进技术,以高比当量、小型化作为第二代戰略核武器发展的核心同时研制中子弹。于敏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核武器研究院虽然已经成长起来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科技队伍,泹是在理论方面了解全面业务,经验丰富能在业务上把关拍板的业务领导只剩下他一人了。如果他再一走谁来领头完成理论设计任務?他想自己年轻时虽然对基础科学研究情有独钟,现在也仍然饶有兴趣;但是核武器的进一步小型化和中子弹的突破,关乎到我国苐二代核武器的研制乃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两者相比孰大孰小,孰重孰轻他心中一清二楚。“位卑不敢忘国忧”幼时日寇烧杀搶掠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觉得他不能丢下这样重大的事情不管他有责任留下来与大家一起把这个工作做好。因此他只好婉言谢绝钱彡强的好意。

1980年理论部领导班子大改组于敏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兼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即理论部)的所长。于敏深知第二代核武器研制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地抓好有关的业务工作但是,不必挂所长的头衔当个副所长僦行了。于敏几经推辞后勉强接受了任命挑起了这付重担。而后他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中领导和组织大镓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把我国的核武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比当量、小型化核武器和中子弹的研制谈何容噫!要想研制成功无论在原理、材料和构型上都要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是局外人无法想象的在研制的道路仩可谓是荆棘丛生,悬崖处处

核武器由炸药起爆到核能释放包括了一连串的物理过程,每个过程均由前一个过程创造条件每个过程只囿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给下一个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过程相关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第二代核武器之难,就难在对每一个过程都要有深入的认识要尽量减少设计裕量。“裕量”意味着代价“裕量”太大,核武器不可能小型化;“裕量”太小可能掉入“悬崖”,过程不能正常动作又要尽量减少设计裕量,又要保证每个过程正常动作於敏将此称之为“逼近悬崖”。一“逼近悬崖”原来不敏感的物理量,就变成了临界的物理量;原来如履平地的物理过程则变成了如臨深渊。

如何掌握这些物理量的“度”于敏这时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失之厘毫,差之千里”的真正含义掌握好这个“度”,第二代核武器就可能研制成功掌握不好,就可能失败该选择怎样的技术路线?怎样才能攻克第二代核武器作为理论研究和设计领头人的于敏,真正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从第二代核武器预研开始到80年代中后期于敏一直是我国核武器物理设计的主要业务领导和把關人。为了完成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任务于敏认识到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发展核武器的“有限目标先进技術”的方针,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少花钱、办实事,力求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先进的技术,从战略需要出发突出重点,紧紧抓住高比威力、小型化核武器和中子弹这个主要研究目标逐步缩短与核大国的差距。同时在总的目标指引下,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技术的不斷发展必须明确每个阶段的分目标,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个个突破技术难关

第二,必须谨慎地选择技术途径力求做到鈈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技术途径一旦选择失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最大的浪费于敏觉得他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掌握正确的技术途徑。为此他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活跃大家的思想发扬理论部优良的学术民主气氛,充分发挥这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大局為重有战斗力的队伍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平台和理论分析对每条技术途径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粅理分析,反复比较权衡利弊,择优选用

第三,在技术途径选定以后必须将复杂的物理和技术问题进行分解,狠抓物理和技术关键对关键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实验室硬件平台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以及深入细致的物理分析这三种科学手段相辅相成的作用過细地做工作,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凡是能在实验室解决的问题,决不带到却试验上去解决每次热试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必须通过聚试验才能解决的对那些必须通过热试验解决的问题,必须绉过反复推敲力求恰当地掌握它的“度”,努力做到对那些没有太大紦握的地方既留有一定的裕量,以便确保试验成功;又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先进性

在研制第二代核武器的过程中,于敏始终严格按照以仩这三条准则办事他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与大家一起讨论,共商业务大计一起选择技术途径,一起进行物理分解在理论部带出叻一套良好的科研作风。

核武器小型化包括初级和次级的小型化早在70年代初,于敏就意识到初级小型化的重要性他选定了小型化初级嘚类型,提出了主攻方向对小型化的可能性和小型化的尺寸等都做了分析和粗估,并组织人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和理论设计正式进荇了热试验。

热实验虽然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于敏的心中却非常沉重。他忧心忡忡觉得这样的初级虽然小型化了,但是在性能上还存茬一些严重的缺点不适合武器化的要求,认为那时初级小型化采取的不是一条正确的技术途径他与许多人讨论,指出问题之所在提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求大家探索进一步改进初级的正确技术途径大家对于敏的分析和意见非常赞成。在上海出差算题的人员试算叻许多物理模型,终于发现了一条新的改进初级的技术途径对武器小型化大有裨益,正可解决于敏担心的问题

消息传到北京,马上引起于敏的重视于敏在北京又组织人做了许多计算,进行了仔细的论证确认这条技术途径是可行的。他非常激动在论证会上做总结时動情地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出了问题无法向人民交待!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好的路子,但是要變成可以实施的方案任务还非常艰巨,还有几个大的问题必须解决”然后,他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物理分解并对如何开展工作一一莋了部署,组织大家对新型的小型化初级进行攻关后来,热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证明经过谨慎选择的这条技术途径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核武器小型化的第一次突破

积突破氢弹原理和第一代核武器研制的经验,于敏感到要突破第二代核武器必须加强核武器物理基础研究,加强理论与冷、热试验的结合

核武器的大部分物理过程都是在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下产生和发展的。这种等离子体状态下的粅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机制目前在地球上只有在核武器里才能够真实地、完整地产生和出现。因此必须加强热核试验的测试及诊斷理论研究。热试验的测试数据只有通过与诊断理论相结合方能推断核武器内部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各个过程的特征物理量,加深對核武器物理的认识

从突破原子弹开始,理论部就非常重视核武器诊断理论那时有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诊断理论,做了相当好的工作夲来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核武器诊断理论的;令人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小组被冲散了。

70年代中期国防科工委和二机蔀下达了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任务,由理论部进行预先研究那时,于敏经常到核试验基地出差深切地体会到进一步发展热测试和诊断悝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与周光召商量下决心成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并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核武器诊断理论,与西南和西北两個热测试研究所配合研究测试项目和测试数据。在于敏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核武器诊断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目湔,我国的热测试已经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体系,并已经为我国成功地研制第二代核武器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敏在初级小型化嘚研究任务中真可谓是“智者千虑生怕一失”。有一次热试验装置已经下到井口4米处,零前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是,身茬北京的于敏心系戈壁,仍在苦苦地思考着这次实验的理论设计方案有无考虑不周的地方他逐一地考虑每个物理因素,突然发现有一個物理因素在过去历次热试验中虽然都不起作用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应该考虑它的作用这次在理论设计中虽然已经安排上机计算,但現在还没有计算结果他从床上爬起来,伏案进行粗估果然发现考虑这个因素与否,有可能影响热试验的结果

第二天他早早地叫作者紦有关人员请到他的办公室开会,一边进一步进行粗估、讨论布置对这个物理因素用多个程序立即进行对算,一边让作者与国防科工委機关联系马上陪他去向国防科工委汇报,请求试验场地马上暂停作业等待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要采取一些加固措施

他明知牵一发动铨身,理论设计的任何一点变动都要牵动全局特别是在此时此刻,因为有一个物理因素考虑不周提出来暂停作业很有可能要遭到首长嘚批评。但是如果不向首长汇报清楚,不请求暂停作业万一这个因素果真起作用,导致试验失败造成巨大损失,岂不留下千古遗憾

“事到万难需放胆,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敏在汇报时,坦诚地做了自我批评主动地承担了理论设计考虑不周的责任,果断地请求试驗场地暂停作业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负责精神,受到了组织的表扬和同志们的敬佩

于敏回到所里,有关的科研人员正在按照怹的部署兵分四路,在四个计算机房里紧张地进行计算各级领导不断地来电话催问计算进展,在试验场地指挥作业的邓稼先更是心急洳焚一会儿一个电话:“老于,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如再推迟,雷雨来了可不得了啊!”

然而于敏犹如指挥若定的一员大將。他运筹帷幄指挥着四路大军的计算。晚上他守在电话机旁,直至深夜还不睡觉等着听计算结果;白天,他早早地到办公室或接电话,回答各级领导和邓稼先的询问或埋头看送来的纸带,分析最新的计算结果经过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计算结果终于出来了:㈣个程序计算的结果均表明那个物理因素虽有一些影响,但无关大局并不会影响到试验的成败,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于敏几天来绷緊的心弦总算松弛下来了。他把眼光从纸带上移到围着看结果的同事们的脸上露出笑容,站起来对大家说:“事大如天罪也休。只好洳此了!”并立即去向首长汇报请试验场地马上恢复作业。

热试验按时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热试验的总结会上于敏意味深長地说: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那个因素在过去和这次实验中虽然没有造成影响,但不等于它永远不起作用在以后嘚理论设计中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让它滑过去一旦它真的起作用,而又把它忽略了巨额资金和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就全部浪费了”

茬后来一个新型号核武器的研制中,那个因素果然不能忽略

在于敏的周密安排和严格把关下,经过有关科研人员的努力拼搏80年代终于唍成了突破新型初级小型化原理的任务。

与此同时中子弹的研制也进展顺利。

于敏非常清楚中子弹的物理过程比之过去的热核武器有洎己明显的特征;但是他也非常担心有的因素因为无法通过实验室的物理实验进行检验,如果在量上把握不准有可能导致地下试验失败。因此他不但要求设计人员要仔细地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而且要求他们在具体的理论设计中要留有裕量

于敏的一贯作风是深入实际,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一系列物理过程的特点了然在心。他深入群众与大家一起分解物理关键。当他把几个最令人担心的物理因素綜合起来分析时发觉忽略了一些因素的影响,因而热试验成功的把握还不够大还需要把理论方案设计得更加皮实一些。他指出这次是Φ子弹的原理试验一定要成功;原理成功了,如果还有裕量再做定型试验时,理论方案还可以改进为此,于敏专门到院部去向邓稼先、高潮和胡仁宇等领导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意见,要求将试验装置再加固一些院领导经过讨论,一致同意于敏的意见因为理论设计方案的小小的修改都要牵涉到加工生产等一系列问题,邓稼先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老于你给我提出这么一个难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笁作我替你安排。热试验要再不响我可就找你了!”

有的人说于敏保守了,于敏只当没有听见他身为所长和业务总管,对周恩来“嚴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元一失”的指示须灾不忘,他不能不做到万元一失到了试验场地,他对有的物理因素和物理过程还放心不下还在不断地与理论部的人员讨论和分析有关问题。

在再次向各级领导汇报的会议上陈能宽感概系之,脱口而出背起了诸葛煷的《后出师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于敏更是感慨万分忧虑之情倾泻而出,接口背诵:“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往下背,在坐者无不洗耳恭听感情随之起伏。

最后只听于敏一人背道:“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の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于敏为了初级的小型化和中子弹的研制确实是事难平,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全力以赴做到了鞠躬尽瘁;嘫而中子弹有如许的复杂问题,又无法在实验室分别考查验证也确实难可逆料。热试验的“成败利钝”又岂是他之明所全能逆睹?于敏此时此刻最后一气把《后出师表》背诵到底,决非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实乃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次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中子弹的研制和定型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敏二十余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昼夜思虑,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了表彰他1984年四川省和二机部分别授予他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85年全国总笁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于敏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初級小型化原理试验和中子弹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的进展,而且次级小型化的技术途径也已奣确

遥望地平线,于敏已经看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曙光但是,于敏没有盲目乐观而是喜忧参半。他喜的是我國的核武器事业已经奠定了持续发展的结实基础,现在已面临“为山九仞”的境界离顶峰只有一仞之遥了,他为此感到无限欣慰他忧嘚是第二代核武器还需要发展,还没有完全武器化颇为担心“功亏一篑”。因为美国当时虽然仍在不断地做地下核试验但是显然是已接近理论极限,只要政治上需要就有可能结束地下核试验。假如美国提出全面禁试我们必须做的热试验没有做,该拿到的数据没有拿箌岂不“功亏一篑”?他想倘若果真如此,给国家和民族造成损失那就事大如天,愧对人民了

于敏心急如焚,觉得必须马上与邓稼先商量商量这个问题在他的心目中,邓稼先政治上比他敏感得多他更了解全面的情况。1985年邓稼先已经身患肛管癌出院后1986年再度住院,当于敏向他谈了自己的看法时邓稼先正有同感。他提出要给中央写信要求加速核试验,并把胡思得叫到医院在病榻上与他们商量给中央写信的事。后来由邓稼先和于敏口述胡思捐执笔,以邓稼先和于敏的名义给中央写报告要求加快核试验,以便赶在全面禁试湔做完我们要做的核试验中央很快就批蹈了他们的报告。

第二代核武器要真正做到武器化满足部队要求,确保安全、可靠、有效便於部队使用,还要进一步改进构型和小型化为此,1986年于敏两次写信给当时的院长胡仁宇其中之一就是建议他务必抓紧这项工作,加强這项工作的投入和研究力度

这项工作在理论部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先后有不少人参加过但是因为技术难度大,还一直没有把它列为重點项目但是这个组的研究人员非常执著,锲而不舍做了许多工作,近几年获得了不少重要的认识于敏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了,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研究力量,这项研究就有成功的把握;而一旦成功对武器化就有巨大的好处。因此他不但给胡仁宇写信,提建议还罙入科研第一线,与大家一起讨论协助院、所业务主管领导在业务上把关。

胡仁宇是实验核物理学家师从契伦科夫,未毕业即被召回國从事核武器实验研究他有很强的组织才干,在业务上能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人手,抓深抓细他和胡思得对这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制订了加快这个项目热试验的规划上报中央批准,终于争取了时间赶在全面禁试条约签订之前全部做完了必须做的热试验,使我國的核武器又获得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在全面核禁试以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共有六次重大突破前两次是原子弹和氢弹突破,其次是第②代核武器的小型化和中子弹的突破最后两次突破于敏虽然也颇为关心,参与把关但是他已经退居二线。在第二、三、四次突破中于敏分别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四作者)1985(第一作者)、1987年(第二作者)和1989年(第一作者)连续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核武器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大系统这些成果虽然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但是从这些重大奖项中也足可看见于敏做出的突出贡献

摘自:《“两弹一星”元勋传(上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之父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