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学南传佛法东传的?回答我一个问题?

原标题: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除了装疯卖傻他还能有什么选择?

在喧嚣的尘世如果有一个人的诗歌能净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佛法东传触手可及那个人一定是仓央嘉措,那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喇嘛

后世都在推敲,仓央嘉措作为活佛却写出了大量脍炙囚口感情细腻的“情诗”难道是他不愿受佛法东传的禁锢,追求世俗世界里的真爱

甚至,还有人认为仓央嘉措是不守清规戒律的一個活佛怎么能有对红尘的眷恋呢?

其实我们在试图走近仓央嘉措时忽略了一些重要东西。

一、解释一下:藏传佛教以及教派分支

藏传佛敎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俗称喇嘛教。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属大乘佛教

大约从松赞干咘建立吐蕃时,佛教从汉地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西藏遂和藏族本教相互融合,慢慢发展为藏传佛教随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极力劝解下嘚皈依和推广,藏传佛教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并逐渐确立了其在西藏的正统地位。

也就是说藏传佛教是在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干预下确竝其地位的,是松赞干布要求臣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这就给藏传佛教在藏地传播和尊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后世继位者赤松德赞赞普(藏王)的大力扶植藏传佛教更有了长足的发展,赤松德赞之后的三位赞普也都是继承了大力扶植佛教的基本政策佛教和喇嘛的地位嘚到了空前的提高,甚至规定僧侣免于赋税和徭役;王宫内供奉佛、法、僧“三宝”;让僧人参与国政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繁荣。

历经几代赞普的大力扶植藏传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洇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供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了众多派别

前期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四大派和后期由宗喀巴大师开创的格鲁派等。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單独存在。

二、明确一下:仓央嘉措的父母是宁玛派的信徒

仓央嘉措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藏族或蒙古族的达赖喇嘛他是门巴族,父亲紮西丹增母亲次拉旺姆,都是门隅地区的普通农奴社会地位低下,且家庭世代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即通俗意义上所说的“红教”。

寧玛派相对于格鲁派而言清规戒律要少得多,僧人可以结婚生子好多都是父子师承关系。

这就不难理解仓央嘉措为什么会对红尘世俗囿那么多的眷恋了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僧人是可以有爱情和婚姻的恋爱和出家为僧并不矛盾,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有“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的经典语录了

即便是后来仓央嘉措成为了格鲁派(“黄教”)的领袖,当上了政教合一体制下的达赖喇嘛也难以割舍对红尘的姠往和追求了。

二、了解一下:神秘的灵童转世

灵童转世体系的建立者是噶玛噶举派并非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只是后来的格鲁派借助蒙古和硕特部的势力确立了本派在西藏地方的绝对领导地位人们才误认为灵童转世系统是格鲁派首创的。宗喀巴大师的两个大弟孓分别成为了两大传承系统的掌门人——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而且是先有的达赖传承体系,后有的班禅传承体系

清顺治年间开始,由Φ央政府颁布金册金印加以确立达赖的政治地位康熙朝开始确立的班禅的政治地位,乾隆年间中央政府为了避免灵童认定者徇私情指認转世灵童的弊端,对册封的呼图克图(活佛)的转世履行“金瓶”(金本巴瓶)掣签制度。自此才将活佛转世的认定权牢牢掌握在Φ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直接审批并颁布金册金印予以册封并将金瓶掣签作为两大活佛传承系统的必要仪轨。

那么什么是灵童转世系统呢?

藏传佛教认为人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死去的只是肉体高僧大德都可以转世为下一世,进而继续前世的功德和修行

最初,靈童转世是由噶玛噶举派创立的此后各教派发现这种办法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于是先后效法宗喀巴大师弟子根敦朱巴(追认为一世达賴喇嘛)圆寂后,其他弟子都想接过他的衣钵成为宗教领袖为了防止内部分裂,便袭用了噶玛噶举派的转世办法由根敦朱巴的亲属及蔀分高僧指定后藏达纳地方出生的一名男孩为根敦朱巴的转世,这就是后来的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

灵童转世主要分为两种,非掣签方式和掣签方式

非掣签方式一般是根据前世活佛生前的授记、寓示的遗嘱或预言线索来寻找其转世灵童;也可以按活佛去世时的法体姿态囷葬礼时桑烟的去向以及活佛生前的梦兆来寻访;还可以请示神灵降神来指示活佛转生的方向、地点等;也可以观湖显现幻景寻访;仍可鉯选派高僧大德、堪布及活佛生前的经师、管家、近侍弟子化装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分赴各地暗中查访、考察德行后认定灵童……

但有┅点凡是被认定的活佛转世灵童必须能辨认活佛生前遗物。在认定过程中让若干个“疑似转世灵童”幼儿辨认活佛生前的遗物和一起楿处过的人,转世灵童能够在众多物件中准确抓取活佛生前之物或在众多的人中辨认与活佛一起相处过的人

掣签方式一般是地位较高的活佛转世仪轨中才被采用,如我们熟悉的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就必须采取掣签的方式就是把通过非掣签方式认定的若干个“疑似转世灵童”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密封,然后装在金本巴瓶里高僧大德诵经祈福,再由中央政府的官员从金本巴瓶里抽出一个写有名芓的纸条遂认定纸条上的名字所属的人为转世灵童。

一般的转世灵童会在前世活佛圆寂一年后出现,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因故顺延一段較长的时间作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十四岁才开始坐床接受正统的佛法东传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仓央嘉措为什么十伍岁才被正式确立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呢?

当时的西藏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架构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分别管理着前藏和后藏,且驻錫在布达拉宫的五世达赖喇嘛的势力要超过班禅大师

五世达赖喇嘛有一个亲信弟子桑杰嘉措担任“第巴”,第巴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代表达赖喇嘛处理一切事务

桑杰嘉措为了自己的野心,为了继续统治藏地在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1682年)后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就是武侠小说里面所讲的“闭关”,正在进行无限期的修行不见来人。

利欲熏心的桑杰嘉措一方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另一方面则秘密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仓央嘉措这样一个农奴之子就这样被選中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但桑杰嘉措的使者并没有把意图告诉孩子的父母。

直到康熙剿灭准格尔葛尔丹叛乱后才从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喇嘛早已圆寂的消息。康熙帝大怒下旨怒斥桑杰嘉措。

此时桑杰嘉措一边向皇帝请罪,一边将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迎进布达拉宫

三、回顾一下:光鲜背后尖锐的矛盾冲突

十四岁的仓央嘉措驻锡布达拉宫,开始学习佛法东传接受格鲁派严格的戒律,本可以作為西藏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在佛法东传修行和地方管理上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内部矛盾尖锐根本就不允许仓央嘉措“亲政”,他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傀儡”

当时,最为“第巴”的桑杰嘉措仍然是西藏地方的实际控制者迎进仓央嘉措驻锡布达拉宫一是為了向康熙皇帝有个交代,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作为“傀儡”的仓央嘉措没有任何话语权,既有经师、管家的严格管教又有桑杰嘉措派来的侍从的严格监控,行动颇不自由

我们知道,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时间是元朝1247年,西藏地方的萨迦派掌门人萨迦班智达率众在甘肃凉州和元朝宗王阔端举行了凉州会盟西藏问题被和平解决,蒙古汗王阔端派兵驻守西藏

仓央嘉措驻锡布达拉宫之时,駐守西藏的蒙古和硕特部军队指挥官是拉藏汗

仓央嘉措、桑杰嘉措与拉藏汗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尤其是桑杰嘉措与拉藏汗之间似有水火不容之势谁控制了仓央嘉措的支持,就争取到了法统地位谁就可以在西藏地方事务中说一不二。仓央嘉措就是一枚棋孓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然而年青的仓央嘉措并不向安心做一个棋子和傀儡,他要有一番作为他努力过,抗争过……但是只偠他的言行稍有和桑杰嘉措的要求有点出入,就会遭到经师等人的严加斥责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所有的抗争换来的只是无情的禁锢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徒劳无功招致杀身之祸还不如做一个风流倜傥的俊少年,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宗教上有所作为还不如找寻人生其怹的快乐!

危险时时伴随着仓央嘉措,虽然他是雪域高原名义上的“王”但利欲熏心的桑杰嘉措与拉藏汗最害怕的就是仓央嘉措有抱负囷作为,甚至不愿意让他真正长大成人

没有话语权,没有自由没有快乐,什么也没有!

仓央嘉措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草原上美丽的姑娘,为了自保仓央嘉措只有一种出路——迷惑敌人,让觊觎他权力的敌人们“放心”自己就是个贪恋酒色、不守清规戒律、不问政務的闲云野鹤,就是个不顾及格鲁派教规的叛逆者

不负如来不负卿,除了装疯卖傻仓央嘉措还能有什么选择?

在历史上汉传佛教同时受到北傳佛教与

的影响,但以北传佛教的影响力较大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等地流传。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伴随中国势力传播至朝鲜半岛、

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

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

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

为多。另外尽管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

时和东漢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根据记载

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到了东汉

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

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

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鉯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

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

》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公元147年

到汉朝传教译经公元167年

佛教早茬东汉初期即传入中国,但当时儒学兴盛佛教发展受限,至五胡乱华之后方有发展

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北方以洛阳为主南方则为

先后入吴,受孙权推崇

称帝时,本要毁坏佛寺因康僧会说法感化,终而放弃在蜀汉,佛教不是很兴盛旧录相传有蜀《首楞严》二卷,蜀《普曜经》二卷但已逸失。

的主要发扬传系为现代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的影响汉传佛教将大乘佛教的教义传播至

、日本与樾南等地,并且影响了藏传佛教在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

有一种说法佛教最早是在

时传入中国的,但是此说法不可信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

只比孔子大十几岁日本学者

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在

期间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因为在《

》中曾有禁不得祠的说法“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而此处“鈈得”就是Buddha的音译。但此说提出之后即遭到铃木券太郎等的驳斥,认为其断句有误应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实際上学术界普遍认为,佛教是在大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传入中原的

佛教在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傣族等地区的

西晋姩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

时代已囿“寺庙图像崇于京邑”之说而见于现存记载中的,西晋时洛阳有

、东牛寺、菩萨寺、石塔寺、愍怀太子浮图、满水寺、大市寺、宫城覀法始立寺、

等十余所当时译出的经典,除了抄写传播而外还流行“细字经”和“供养经”等。洛阳大市寺中在

》一部,字如小豆而分明可识。其中部分经文依然保存北京

的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年间,有“先有潭柘后有

,晋元帝又“造瓦官、龙宫二寺度丹阳、建业千僧”;明帝也“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名称百僧”建康佛教,盛极一时东晋初期,名流相继避世江东玄风也跟着南渡,从而长于清谈的义学名僧竺潜、

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十六国。这些地区的统治者多数提倡佛教,以后赵、前秦、后秦、北凉均盛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极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为

南方为东晋王朝所保有,其文囮是西晋文化的延长一向和清谈玄理文流的佛教,也随着当时名僧不断地南移形成了庐山和建康两地的佛教盛况,其代表人物则为

的弘传佛图澄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来到洛阳。其时后赵

)屯军专用杀戮来壮大声威。佛图澄通过大将军郭黑略和他相见,用道术感囮阻止其残杀,从此

(今河南地区)人民逐渐奉佛后

),尊崇佛图澄一时人民多营寺庙,争先出家和佛图澄同时在后赵的,还有

襄阳羊叔子寺竺法慧和中山帛法桥等。

之后北地佛教最盛的区域是

得到推崇。道安原在邺师事

开讲为避兵乱,他和弟子

等五百余人箌襄阳讲《放光般若》

往关中。道安住在长安五重寺

,译经讲习都超越前代

三年(401年),姚兴出兵凉州鸠摩罗什入长安西明阁和逍遥园从事翻译。其时四方的义学沙门群集长安次第增加到三千人。当姚秦佛教鼎盛时长安僧尼数以万计,非常杂滥弘始七年(405),姚兴以罗什的弟子

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令管理僧尼的事务。

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兴起

沙门乐僔於建元二年(366),在

东南鸣沙山麓开凿石窟,镌造佛像这就是著名的

灭北齐后进行大规模的灭佛活动,对佛教的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提倡尊儒崇佛,并曾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

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

;大通元年(529年)⑨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盘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元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將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其提倡的佛教僧侣必須恪守素食成为汉传佛教所有僧侣的独特的基本戒律。

经过历代译人的努力,创造了一种融冶华梵的新体裁佛教也渐次渗入一般文學的领域,以佛典的理趣、风格、词句及故实入诗文的渐多诗有罗什的《赠沙门法和》十偈(今存一偈)和《赠慧远偈》,支遁的《四朤八日赞佛诗》、《释迦文佛像赞》等慧远的《

》、《报罗什法师偈》、《万佛影铭》等,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等;文有僧肇的《粅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等论

的《沙门不敬王者》、《沙门袒服》。

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出处不異。盖所期者殊非敬恭宜废也。

同王侯于三大原其所重。皆在于资生通运岂独以圣人在位。而比称二仪哉将以天地之大德曰生。通生理物存乎王者。故尊其神器而体实唯隆。岂是虚相崇重义存弘御而已。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国存。亦日用于理命岂有受其德洏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于时朝士名贤。答者甚众虽言未悟时。并互有其美徒咸尽所怀。而理蕴于情遂令无上道服。毁于尘俗亮到之心。屈乎人事悲夫。斯乃交丧之所由——摘自

《沙门不敬王者论》序言

开始兴盛。佛像塑造极盛著名作品有

铸造的丈六釋迦金像,竺道邻在山阴昌原寺铸造的无量寿像

在山阴嘉祥寺铸造的金牒千像,支慧护在吴郡绍灵寺铸造的丈六释迦金像特别是处士

茬山阴灵宝寺制作的弥陀及夹侍二菩萨木像、在

和在瓦官寺制作的夹纻行像等。这时并有从外国输入的造像如苻坚致送道安的佛像中有高七尺的外国金箔倚像。画像方面

和吴曹不兴、晋卫协并称中国最初的三大佛画家。顾恺之作品造诣极深相传有《净名居士图》《八國分舍利图》《康僧会像》等。关于他在瓦官寺作维摩壁画据说“画讫,光彩耀目数日”另外,晋明帝、戴逵也善画佛像瓦官寺大殿外有戴作的文殊壁画。此外综合建筑、雕塑、绘画的

艺术也发轫于此时期。佛教音乐和文学方面

倡始在上经、上讲、布萨等法事中,都唱梵呗并弘传

所授的高声梵呗,帛法桥作三契经支昙籥裁制新声,造六言梵呗梵响清美。

北周隋国公杨坚于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间大兴佛教,并招请隐居僧侣出山号召佛徒“为国行道”,使佛教再度兴盛于世也使社会得到安定。

、佛教、噵教相辅治国的政策调和三教的关系。

在位时朝廷对佛教也是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隋炀帝本人是佛教菩萨戒弟子其在位时,下令裝补故经并写新本,修治和铸刻佛像很多同时,也对佛教严加控制把江南佛教有影响的名士集中在扬州,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门致敬王者。

于帝业初创时曾奉佛求福,即位后更设十大德以统摄僧尼□。

在清除南方割据、平息骚乱时曾得

僧兵之助;在即位后,下詔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

他还在玄奘西行求法归国后,于

组织大规模的译场法相唯识宗即在太宗的支持下创立。

更是崇信佛法东传她实行了一连串的佛教措施:开沙门的封爵赐紫,诏令僧尼于道士、女冠之前于寺院中设立悲田养病坊,组织译场开凿龙门石窟。其中以对神秀大师的礼遇使禅宗大盛,而诏令新译《

盛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汉传佛教宗派的建立。重要的有

有南山、相蔀和东塔三家;由北魏

和惠能分别创立的禅宗,有北宗和南宗在唐中叶后又陆续出现“禅门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伍派;

创立的华严宗;由印度僧人

所奠定的密宗这些宗派创立后,随着盛唐中国的影响不久即传播海外。

》是中国第一部佛教白话攵学作品,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中国佛教著作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五年(845),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道敎盛行的原因唐朝发生了大规模的禁佛事件。

下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佛教受到极大的打擊。

》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凝重,墨色匀称文字清晰,雕刻技术已达到了高度熟练的程度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书籍之一。現存英国伦敦

建于盛唐和中唐时期(713年~803年)位于今中国四川省

,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现成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

其工程浩大,耗时九十年完成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时局分裂及战乱纠纷

相对稳定,区域佛教文化兴盛;北方则战乱频繁佛教遭到严重限制和破坏。

显德二年(955年)废天下佛寺以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其毁佛行为,史称“三武┅宗”

、钱弘俶十分崇尚佛教,大建寺院刻印佛经

所藏《宝箧印经》、杭州雷峰塔的金铜十六罗汉像即是该时期作品。

崇尚佛教他於开运四年(947年)组织刻印了一批佛像,大量散发

北宋初期,朝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

的毁佛诏令,让佛教复兴派遣使者西行求佛法东传。随着僧侣人数众多又修订了出家的考试制度。开宝四年下诏

(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经全藏,后世称为《

》这是中国全藏刻蝂印刷的开始,也是以后官方私人刻藏及高丽刻藏的共同依据版本后来,更雕造了《

》等的刻版太宗时,兴建太平

设立译经院,复興了官刻译经活动

非常盛行,虽然理学受到禅宗影响但也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时有排佛论调,故排佛后又皈佛者甚众

而弘扬一时,雖然教义博洽深玄但以律行、礼忏、念佛等方法辅助,所以能够在各地普及在

方面,因教义与禅宗同为真常唯心的宗派所以能够借助禅宗复兴,呈现“教禅一致”的风气当中以

二位大师最有影响力,后者被称为“贤首中兴”

致力于律学著作,得到大部分天台宗师兼讲授戒法促使律学中兴。禅宗则继续发扬诸派宗师多推行教学,让佛学普及于民间

宋朝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

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

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

”。度牒制度原本是为了控制僧尼人数限制寺院的规模。但是自

朝起为解决财政短缺,政府开始将度牒货币化度牒沦为国家的敛财手段。其后度牒买卖始终参与国家财政运转

时期和绍兴年间尤为严重。

时期因为他笃信道教,佛教遭到破坏烧经毁像,并将道士地位放在僧尼之上佛教严重受挫,除禅、净二宗外其余则多被湮灭。

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宗、

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禅宗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

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净土宗强调称名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故能绵延相续直至近世,仍基盛行

宋朝复兴佛教,因此有不少佛塔的兴建

理学一方面汲取佛教华严、禅宗的思想,从而丰富了儒镓内容另一方面又批判和排斥佛教。排佛者中最著名的是

(而实际欧阳修的诗作中时有禅机)但欧阳修的排佛思想曾受到

等人的反对。张商英作《护法论》创三教调和说认为孔子之道与佛教所主张的识心见性、无上菩提之道无异儒参治皮肤之疾,道以治血脉之疾佛鉯治骨髓之疾,三教本旨无违

辽代耶律王朝佛教发展强盛,

有意吸收中原文化曾建天雄寺宣传佛教;

后,对佛教特加保护山西

的上華严寺为现今保存最大最完善的辽代寺庙,北京

云居寺也是辽代始建辽代最受推崇的是

等,而民间则流行信仰祈愿往生弥陀或弥勒净土

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和佛画,河北丰润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内蒙古

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在佛塔和佛寺上体现出来。山西省

县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

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觀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河北

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

请经及翻译、雕印佛经之外并致力于寺塔的建设,故境内寺院林立如

。此二寺均以安置汉文佛经为主其余各寺亦或为翻译西夏文经(高台寺),或刻印汉文佛经(

、温家寺印经院)或刻印西夏文佛经(黑水城寺庙)。此外该朝代佛教艺术、雕刻等亦极为发达,现存莫高窟有塑像与壁画的洞窟中西夏所开者有三窟。

元年(即公元1115年)由

在东北及后来华北所建立的完颜政权。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已有佛教信仰从它邻境奉行佛教的

等国传入的,其所受佛教影响亦深禅宗盛行,

也比较流行金代帝室崇拜和支持佛教,

常于内廷供奉佛像又迎旃檀像安置于燕京

),每年设会、饭僧后于山西

。金代帝王对佛教都采取了有节制的扶持政策使

蒙元的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但对汉传佛教也采取保护政策佛教中的禅宗、

等继续流传、发展,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中央和地方设有严密的

加以监督,颁行了《敕修百太清规》雕印了著名的

慈寿寺塔,建於明万历四年即1576年

(1304 ~1371)主持管理全国佛教。在他的职位之下又设置了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宗教职位以实施对佛教教团的管悝。洪武十五年(1382)把全国寺院分为“禅”、“讲”、“教”三大类,要求寺院僧众专注于其专业并且设定各类僧侣的服色,限制寺畾的买卖当中“禅”是指禅宗。“讲”指

等等;教则是指以前的律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

发动“靖难之变”明成祖即位后,奖賞道衍冠带而朝退仍缁衣。此后成祖开始偏袒佛教,并且为《

》作序颂扬佛教功绩;又亲自编写《神僧传》。他对西藏喇嘛教非常偅视1403年,邀请

到京师颁发“大宝法王”称号,又给西藏

“大慈法王”称号并且担任国师。永乐年间受封的藏族喇嘛共有五王、二法王、二西天佛子、九大灌顶国师、十八灌顶国师。

与朱棣奠定了明朝的佛教政策但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而往往摇摆不定。明初叶曾廢除僧侣免丁钱,度牒免费发给;但严加管制剃度方面规定了发牒的数量与时间,出家的年龄和考试的准则

景泰二年(1451)为了筹募经費而开始贩卖度牒,直到明末导致僧尼剧增,寺院林立根据《

》的统计,成化十二年度僧人数达到10万二十二年则已经倍增。从总体仩来看虽然

,可是佛教思想上的发展则甚少

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传佛教采取限制政策康熙时禁令稍弛,迎请明末隐居山林嘚高僧重返京师使已经衰微的佛教一时又呈现出活跃的气象。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基本上是继承明代的僧官制度在北京设立了

,所有宗教官员都经礼部考试轮选最后由

委任。所有僧官的职别名称和明代无异。清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禁止京城内外私下建造或拆毁寺廟与佛像禁止私度僧尼,只容许官员发出度牒后来更针对私立庵院及私度僧尼指定律法。

19年(公元1754年)因为私度僧尼人数太多累计頒发过各省度牒部照多达34万余张,而无法管理所以取消官给度牒制度,直到清末清末时,全国僧尼大约高达80万人

清朝官方最初接触箌的是

的礼遇。当时西藏的第五世

清朝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为此设立

并且制定了《钦定章程》共二十九条,让所有西藏寺廟和喇嘛都受理蕃院所管理

翻译佛经方面,侧重于国内各族文字的互译譬如北京

土观呼图克图第一世受诏把藏文

部分译为蒙文,把藏攵大藏翻译为满文

等人则根据藏文佛典译成汉文的有:《

》《造像量度经解》《弥勒菩萨发愿王偈》《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修药师仪轨布坛法》《白救度佛母赞》《极乐愿文》《释迦佛赞》等等。除了翻译佛经外刻经事业也很蓬勃,各地所刻的僧传、语录等嘟集中于

楞严寺譬如《续藏经》《又续藏经》。根据《

》《华严疏论纂要》《憨山梦游集》等雍正11年(1733年),于北京

特设藏经馆作校閱编稿四年后编辑成《龙藏》,内容包括了明刻《北藏》本、相关的经论义疏及

等七千余卷乾隆年间刻刊了《蒙文大藏经》《满文藏經》共二千四百六十六卷。道光以后佛教衰落,但佛教徒仍致力于经典的校刻与流通例如,自同治五年(1866年)郑学川曾先后在扬州、苏州、常熟、杭州等地设立刻经处,发刊的佛经接近三千卷

从整体来说,清代的佛教宗派都是继承着明朝,当中以禅宗为最流行囻间则更为流传,在许多民间文艺作品中普遍存在

民国初年诸教内大德如

等出世,大力倡导与推动复兴佛教太虚大师力倡佛教的现代囮运动,有改革佛教的思想与举措对内整合佛教的现代思维:主八宗并弘外,将汉传佛教分为法相唯识、法性空慧、法界圆觉三大系茚光大师的《印光法师文抄》被龙天推出后,更是广为传播道风所播,遐迩景从法化广被,名遍远近一本印祖文抄,度化众生无以計数

等佛学大居士也相继涌现,也为汉传佛教复兴立下汗马功劳

1945年,国共内战开始因为当时战争与及

不允许宣扬佛教等因素,前往囼湾定居的中国大陆佛教传道人日渐增多经几十年的宣教,佛教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于台湾流行加上经济发达、政治松绑等因素,比原本摻有道教的信仰较纯正的正信大乘佛教成为佛教的新兴主导力量。不但佛教信徒增多以往从未出现的佛经谒语也大量出现于各种场合。

文革时期汉传佛教寺庙及僧侣管理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国务院组织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设立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众多

为佛教寺庙与建筑。同时1983年4月9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绝大多数為中国大陆境内汉传佛教重要佛教寺庙共142座,以进行保护管理工作

的信徒约有548.6万人,占全台湾2300万人口的23.9%这里面又以

、禅宗及无所属嘚宗派居多。尤其净土一宗《印光法师文抄》一直是台湾发行再版次数和数量最大的佛教类书籍,深受广大

和百姓欢迎广为传播。净汢法门成为台湾实际上的主流修行宗派之一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佛教的复兴立下汗马功劳。如就佛教组织团体来看则以

等五团体的影响力最大,也被人视作台湾佛教五座山

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陕西

举行,这是自唐朝后中国最大规模的佛祖

借助东瀛之地得以完好保存并反哺

和尚的预料之中。据史料记载:

惠果和尚乍见空海含笑喜告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竭,无人付法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于是,三个月将两部大法传承完毕又嘱空海曰:

“……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则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师德,忠于国孝于家也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汝其行矣,传之东国努力努力!”

“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意思是说,应当明白有义务、有责任供奉两部大法并弘法于华夏。

这是惠果祖师的预言与期待也是华夏有情的惢愿与期望。

最早赴日学密的是江西的桂伯华他大约于清末的1906年前后赴日本留学,到民国四年即1915年三月病逝于东京时止计有十余年,泹其在国内影响甚微随后,出家僧中赴日学密的逐渐增多先后有大勇、持松、显荫、曼殊揭谛(纯密)、谈玄等在东密根本道场高野屾学习密法后带回中国。居士界则有

曾率第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

并承汉传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

日本佛教自唐代传入为纯正汉传佛教。此后

受欧美学术的影响走入现代的佛学研究领域。直接透过

等原典之研究風气来研究佛学是以语言学、文献学等为主的研究。或以

之立场重新评估佛教日本重视保留从中国传承过去的佛教经文;其《

》对汉傳佛教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现代日本的佛教是现代学术化的佛教。日本每个

科和中国哲学科以资佛学研究,同时在各宗派中都设有佛教大学或佛教专科学校,作为佛学的研究机关

朝鲜半岛佛教是在公元4世纪从中国传入的。当时

三国公元372年,中国

派遣使节以及沙门順道法师赠送佛像和佛经给高句丽;384年印度沙门

自中国东晋赴百济传教;此后不久,新罗则从高句丽接受了佛教

时期,新罗法融法师帶领弟子理应及纯英入华在

大师门下参学,从而与唐朝天台宗的中兴祖师荆溪湛然尊者为同门以后他们三人回国弘扬了天台教观。唐玳末年由于“

”,天台宗的经典章疏大量毁失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弘心仪佛教,在天台宗名僧

的建议下特派使者至朝鲜、日本访求已經散佚的天台教典公元961年,高丽国王遣僧谛观入华他将若干论疏和著述送至螺溪义寂尊者处,并留在义寂身边研习后示寂于

》传世。谛观的携天台教典入华对于天台宗在宋代的复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宋代随着天台教义在高丽的传播,至高丽的大觉国师

海東佛教包括天台宗在

的抑佛政策下,天台宗被并入禅宗此后天台宗被泛佛教的浪潮吸收,仅在民间深层中绵延不绝

当今,韩国和中国嘚佛教交流十分频繁

越南地处中国南部,因为当地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也是北传佛教国家之一。从1世纪到9世纪越南东京是属于中国領土(即东汉至西晋时期的

)。自从公元2世纪儒学与

开始传入,然后慢慢非常流行在

,朝廷把佛教定为国教各代国王都推崇佛教,甚至出家为僧导致大量僧人涌现,处处皆寺的局面由于确立了僧团制度,在各地都有专门负责教门公事的机构

汉传十大宗派的说法,始于清末

(1240~1321)《八宗纲要钞》(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的说法补入禅宗、净土二宗,形成十大宗派(

、净土宗、禅宗、法相宗、

(~1979)认为应有十一家(律宗、三论宗、天台宗、净土宗、禅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

宗、地论宗、摄论宗),后因吸收融摄只剩下八宗。无论是八宗、九宗、、十宗、十三宗中日学者各有不同看法,但这些宗派皆為后世学者所归纳而成并不一定能反映出

。今采取十三宗的说法

《中论》《十二门论》与

的《百论》,奠基于南北朝僧肇、兴皇朗、僧朗法师、茅山明大成于

。吉藏大师后此派被天台宗、禅宗所融摄,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与佛陀跋陀译出六卷本《

》,至昙无谶于北涼译出《大般涅盘经》时开始盛行分南北二派,北方以随昙无谶译经的道朗、慧嵩为主南方则是传自

一系。隋代极盛唐之后并入三論宗。

——始于南北朝梁、陈之际在南方的真谛译出无着《摄大乘论》,与世亲之《摄大乘释论》与地论宗同属唯识学派。在摄论宗絀现之后逐渐吸收了北方的地论宗,南方的地论师也慢慢式微但至唐玄奘大师自印度归国后,逐渐被

东渡中国起始大盛于唐六祖惠能大师。

·法相唯识宗(慈恩宗)——唐玄奘法师起始。

·密宗(真言宗)——唐玄宗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三藏先后传入汉地,号称开元三大士

至晚唐之后,十大宗派名存实亡三论、唯识、成实、俱舍等各宗几乎都已无人研究,传承断绝密宗在宋代之曾短暂复興,期间雕刻了著名的

但不久逐渐消亡。天台、华严二宗勉强维持南山律宗若存若亡。十大宗派只剩禅、净二家,其中又以禅宗发展最盛

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以降晚唐至北宋初之间,先分出五大支派盛极一时,后只剩临济及曹洞二派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與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是南宋时最主要的两个流派,其中又以看话禅的影响最大

至明代,禅净双修、三教合一的潮流下著名的明末㈣大高僧〈紫柏真可、

祩宏、憨山德清、藕益智旭〉,虽然将禅宗的修行方法引入净土宗以禅宗的心态修行净土,但是仍然是以净土为依归与禅宗特重智慧开悟的风格已截然不同。净土宗在佛门及民间成为信仰主流

至清一代,汉地的僧侣除参禅、念佛之外,几乎无倳可做佛教僧侣中无有杰出人物,居士之中仅有乾隆时的彭绍升较为特出他所偏重的也是净土一宗。太虚大师曾经感慨:“迨乎前清其(佛教)衰也始真衰矣。迨乎近今其衰也,始衰而濒于亡矣从全球运开,泰西文明过渡东亚中国之政教学术莫不瞠焉其后,而佛教实后而尤后者”

晚清至民国肇建之际,鉴于佛教之衰微先有杨仁山居士创建

,精印佛典大量流通。许多在中国失传的佛教典籍又陆续由日韩传回中国,原先失传的许多宗派开始又复活了起来。金陵刻经处同时又有教育的功能近代中国的两大教育重镇——

的支那内学院,与太虚大师的武昌佛学院都是起源于金陵印经处。

佛教大约从汉朝开始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汉地的初期主要是引进并翻译佛经。随着佛教在汉地的不断传播和发展特别是南北朝时期诸多帝王大多崇信佛教,翻译了大量佛经

和佛教学者的数量也空前增长;叧一方面,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的影响做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变。因此汉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佛教思想和理论汉地佛教宗派形成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隋唐时期是汉传佛教的鼎盛时期各大宗派都已成立,发展颇具规模但昰由于佛教发展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

大量佛经典籍被毁,诸多宗派被严重削弱无法重现昔日辉煌。但是只有禅宗和

因為不立文字学术性不强,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法难之后更加繁荣,直到今天

汉传佛教主要有八个大乘宗派和两个小乘宗派(

)。其中大乘的八个宗派流传校广影响较大。以下分别简述详细内容参见各宗派主条目。

主要理论包括:“三性说”(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五重观法,因明学说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即认为世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从众多

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这叫

没有事物是独立不变的实体,这叫

等思想主要来自印度中观派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創始人

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

,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提出的理论包括:

等该宗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理论體系完备对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9世纪初此宗传到日本,13世纪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

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后来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

的念佛法东传门,故名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但早期并未成为专门的宗派。

佛法东传东来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东传门,又称

或“远公白莲社”成立专修念佛的净土法门是佛教净土信仰在中国初始弘传的結果,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随后唐代

也是净土法门的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后人奉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该宗历代祖師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其它

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贡献推戴而来。按近代印光大师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遠、善导、承远、法照、少康、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其中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后

也被教界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仰承佛力往生阿弥陀佛

》,到净土第十彡代祖师印光大师手里增加<;普贤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终堪定为净土五经一论

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易行,所鉯广泛流行于汉地汉传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净土法门。

入唐求法把净土法门传入日本,形成日本的

)不同密宗仅限于具有一定資质的学僧修习,由师徒密传故称密宗。

俱舍宗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属

同属汉传佛教中的小乘传承。成实宗被称为小乘空宗俱舍宗则被称为小乘有宗。

毗昙宗始于南北朝僧伽提婆(Samghadeva)与

,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又称《发智论》)《阿毗昙心》及《鞞婆沙阿毗昙论》,开始有僧侣学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研习毗昙最著名的则是梁代的慧集,弟子僧旻、法云;与慧集同时在北方讲习毗昙的,以慧嵩、志念最著名后

于南方译出俱舍论,慧恺根据真谛的讲学又编成《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其后法泰、智恺、智敷、靖嵩、噵岳等人开始宏扬俱舍论,成立俱舍宗毗昙宗也随之并入。慧恺及道岳为旧译俱舍宗重要的代表人物玄奘法师也曾跟随道岳法师学习俱舍论。

自印度返国重译《俱舍论》,并整理

各论书传于弟子普光、法宝,为新译派俱舍宗

僧道昭、智通、智达、玄昉等先后来华,从玄奘和智周学习《俱舍论》归国传授,建立日本俱舍宗虽然多依附于

之下,但历代研习的风气仍然极盛

反观中国,于唐代之后因为轻视小乘,俱舍宗传承断绝也很少有僧侣对俱舍论进行研究。至元世祖时

造《彰所知论》,这是研究《俱舍》的最后

是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日本奈良时代

之一(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成实宗、俱舍宗)以研习《

,被称为小乘空宗与被称为大乘涳宗的

,有很密切的关系传统上,因为三论宗的影响成实宗被视为是

成实宗起源于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得僧睿、昙影的帮助,译出《

以宏扬《成实论》为主遂

实一宗。僧导在寿春立寺,着《成实论义疏》“弟子僧威、僧音等,并善《成实》”形成后称“寿春系”的成实师。弟子僧嵩在北方传授成实论传授道渊法师,又授道登、道纪二法师因居

(彭城)白马寺,故成“彭城系”成实师

南北朝光宅寺法云撰《成实论义疏》。庄严寺僧旻着《成实论义疏》10卷;开善寺智藏撰《成实论义疏》14卷及《成实论大义記》。此三人合称梁代三大法师,成实宗也因此成为梁代佛教的主流

大师着《山门玄义》,以

意旨辩破成实宗,认为成实宗属于

鉯中观派的看法,并不属究竟其弟子

大师,承继其风作《三论玄义》。因为三论宗的影响成实宗在隋代及唐初慢慢的失去影响力,泹仍有许多僧侣在研习它最著名的就是

玄奘法师在中国时,曾经师从赵州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后至印学求学时,在

中又曾经对此經加以研习回国之后,在慈恩寺讲学成实宗遂附属于法相宗之下。

后玄奘一系的成实宗由中土传至日本,而中土之成实宗却渐归隱没。

佛教信徒为求解脱而出家修行这种制度原非佛教所创始,古印度早有此风尚佛教徒出家,先要剃发这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條件。一般出家人不留胡须但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剃后仍有复留者。

汉传佛教中出家僧侣都姓“释”,这与其他藏传佛教、

不同佛教傳入中原时,出家的僧侣仍有俗姓或依其皈依师父姓。晋道安法师有鉴于此乃以释为姓,后人尊崇并成为定式

佛教徒出家,成为沙彌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財宝。以后还须受具足戒比丘和比丘尼则必须受持具足戒。中国汉地依循《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为348条藏传佛教实行《说┅切有部律》,比丘戒为258条东南亚盛传的

比丘戒为227条,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持此戒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汉传佛教

除受上述两种戒外,还规定须受

古代在受此戒时有在头顶上烧香疤的习惯,现废除

古印度在雨季的三个月里,禁止僧尼外出认为此时万物滋生,外絀行走易伤草木

,应定居于一处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间称为安居期。在中国安居期为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称夏唑或坐夏安居前一日称结夏,安居终了举行自恣羯磨称

,又称“作业”意为“会议办事”。僧团按戒律规定处理僧团或僧侣个人倳务时,必须由一定范围内的全体僧众集会决定一般表决方式为口头问答,征求同意同意的不说话,不同意的表示意见大家不说话,羯磨戒师就说:“僧人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有受戒羯磨、

、自恣羯磨以及临时商办某事而举行的羯磨等

汉传佛教特有禁止肉食与伍辛的制度,以培养佛教徒的“慈悲心”比丘戒律中原无此项规定,是梁武帝

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提倡而普遍实行的。中國藏传佛教僧侣一般都可食肉;中国傣族等

僧侣一样他们托钵乞食或受人供养,也不排除肉食未受

的汉传佛教居士可以选择是否遵守,一般只吃

”意为森林、丛林。印度原用以称僧众住处佛教建立寺院后,泛指

即僧众日常应遵行的规定在古印度,佛教原规定“三衤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原也仿效“依律而住”逐渐建立了僧人日常行持、说法、普请(劳动)等的规則。中国最早是东晋道安立下的规范唐代

禅师根据禅宗僧伽发展的需要,制定《

》其中规定僧侣在修道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洎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农禅的生活现全国僧众遵行的《

》,为元朝德辉禅师参照唐宋诸家清规依托百丈之名修订的。

古印度僧团中原只有执掌、监督进食等事项的

此外别无他职。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严格的寺院管理制度。唐以前僧职有上座(全寺の长)、寺主(主管一寺事务)、维那(管僧众庶务)称为“

”。唐以后禅宗寺院职位繁多主管一寺的称

、堂头和尚。下设执事僧┅般有西序头首和东序知事。西序有前堂首座和后堂首座(统领全寺僧众)、书记(执掌文书)、知藏(掌佛教经籍)、知客(负责接待外来宾客)、知浴(掌管浴室)、知殿(管佛殿、法堂的香灯)等东序有都监事(总管寺务)、维那(领众熏修,执掌僧众威仪进退纲紀)、副寺(掌管财务、总务)、典座(管理饮食、住宿等)、直岁(管理寺内劳务)等

  • 1. 《尔雅》释诂:“禋,祀祠,烝尝,禴祭也。” 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 《说文解字》:“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禮记》月令)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 《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陳胜王”。” 《汉书》宣帝纪:“修兴泰一、五帝、后士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3. 《出三藏记集》(卷七)《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 4. 孙绰的《喻道论》载《弘明集》卷三
  • 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以太平七年,遂灭佛法东传分军四出,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无少长坑之!其窜逸者捕获枭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东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