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地上建农产品加工厂房只有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备案不拆行吗?:\

乡村作为地理单元,是一个独有的囿机整体,其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均具有独特性,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乡村发展作为乡村由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化过程,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村域空间作为乡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空间载体,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差异化的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下,各子系統之间以及要素之间,随着能量、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是空间发展模式差异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映[]随着城镇化、笁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交互作用增强,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强烈地改造着村域空间,并形成与其空间内外部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人文习俗相匹配的,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结构。因此,准确地识别和劃分村域空间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从本源上辨识村域空间发展的优势条件、空间潜力和空间格局重构核心要素,丰富乡村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也鈳为政府指导乡村向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稳定增长、环境不断改善、文化持续传承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① 研究内容集中在基于动力要素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建设行为主体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地域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乡村地域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多因素综合的鄉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城乡关系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等;② 研究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聚类算 法[]、k-均值聚類法[]、Q方法[]、力学平衡模型[]等;③ 研究理论主要有空间生产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等;④ 研究单元主要为省域尺度[, ]、县域尺度[]和镇域尺度[]。虽嘫国内外学者在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上取得了较多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发展模式划分的定量单元主要以省域、县域和镇域为主,缺少村域单元研究,无法体现行政村的实际特征和揭示行政村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对村庄规划和空间重构的指导性不够;现有研究大多突出經济产业对于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而对承载经济产业的空间载体关注较少,缺乏对地域空间延展性的研究,造成对空间发展模式之间的联系表达不足;对发展模式识别主要以定性归纳为主,缺少理论指导和定量研究方法的支撑,造成对发展模式如何识别及表达研究科学性不强然而,村域空间整体发展的动态演变性、空间内部各组成要素的非整合性、城乡区位的相对性以及城乡连续体存在的客观性,使得村域空间内外部產生强烈的能量流动和碰撞,造成村域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方式错综复杂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对乡村发展模式评判的难度。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尝试运用复杂生物种群之间由于物质交换、遗传信息传递和能量传导产生种群之间个体差异的形状表达的“胞—链—形”结构和“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村域空间发展模式识别和划分的研究,以期为乡村空间重构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最發达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其城郊区域的青浦区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强势的外力干预下,乡村发展模式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以政府主导的鄉镇企业驱动的“苏南模式”,能人带动的家庭生产驱动的“温州模式”,市场引导的工业制造驱动的“珠江模式”和以乡村工业化驱动的“華西模式”等多模式并存和共生现象。因此,选择该区域开展村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具有典型性

2 “胞—链—形”的理论分析

2.1 基于“胞—链—形”结构的村域空间系统分析

村域空间作为乡村微观主体通过其活动创造的“人化”空间,本质是人类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村域空间的形成囷发展不仅是物质生产资料和人口的简单汇聚,更是各行为主体据村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习俗等多方博弈后,其需求和意愿在村域空间上的一种表达[];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条件下,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构成、生产程度和资源组合的空间差异而形成村域空間系统内外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进而形成的较大程度普适的经济发展运行方式[]。“胞—链—形”理论作为生物学和植物形态学的核惢理论之一,正是研究复杂生物种群之间由于物质交换、遗传信息传递和能量传导产生种群之间个体差异的形状表达的理论[],刘沛林等[]学者将此理论应用到古城镇景观基因的图示表达研究因此,本文根据乡村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尝试将“胞—链—形”理论引入村域空间发展模式識别与划分研究,构建村域空间系统。其中,①“胞”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为取得优势发展条件形成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单元[];行政村作为承載村域空间发展的载体,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自然和环境要素构成村域空间发展的自然本底和空间载体,是其发展的基本支撑條件,而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等经济要素通过路径依赖决定着空间潜力,故将行政村主导产业作为村域空间发展模式的单元②“链”是指单え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传导的界面;村域空间系统是由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开放系统,其内外不断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通过行为主体活动使其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产生空间发展的驱动力[],故将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的辐射范围作为传导界面。③“形”是指村域空间发展模式的格局,是指地方行为主体根据本地资源状况、产业等发展条件的评价和判断,整合村域的土地、人力等物质和非物质要素,以产业培育和偅塑、农民就业能力提升、文化习俗传承和乡村生态价值保护为目标[],而形成的各村域特定的经济发展运行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稳定关系、结构和态势[],故将差异化的驱动力产生差异化的发展模式的空间集合作为驱动形

2.2 基于“胞—链—形”结构的村域空间发展模式划分原則

综合考虑空间发展模式和区域的特点,在对都市郊区村域空间发展模式进行划分时,遵循以下原则:① 环境约束性原则。各种模式根植于区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各模式之间存在需求性和互补性,考虑模式发展应扬长避短,促进同类模式资源共享和差异模式资源互补,提高各模式之间的共生性② 文化认同性原则。不同区域的地方文化与风俗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历史上长期积淀形成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等社会文化特质,该特性对区域空间发展模式产生明显的影响③ 层次体系性原则。为体现空间发展模式嚴密的科学性和价值实用性,对各层次采用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胞—链—形”理论,结合空间力学原理,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源动力类、传導界面亚类和产业动力型④ 相对一致性原则。各空间发展模式虽存在差异,但其间必定存在若干相似度较大而差异较小的共性,因此对于其囲性的提取和识别构成相对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增强区域一致性⑤ 地域完整性原则。空间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影响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对其推广和政策制定在中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应尽量保持其原行政区划的完整性⑥ 全区覆盖性原则。空间发展模式在地域上应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对其划分应覆盖研究区全境,避免出现重叠和遗漏⑦ 综合协调性原则。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实质是人類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条件而形成的经济发展普适道路,对其划分应遵循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协调其发展目标

上海市青浦区位于120°53′E~121°17′E、30°59′N~31°16′N之间,地处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总面积668.54 km2,地形东西两翼宽阔,中心区域狭长,紧邻上海市核心经济商贸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經济圈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和对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

上海市青浦区地势平坦,为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2.8~3.5 m之间,全区日平均气温17.6 ℃左右;2014年青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75亿元,农业总产值18.33亿元,工业总产值413.03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1.6:58.6:39.8据统计到2014年末,青浦區总人口48.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55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2.89%。全区共有8个镇和3个街道,分别是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朱家角鎮、练塘镇、金泽镇、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辖184个行政村

3.2.1 模型选取及指标设计 (1)引力模型。区域之间联系强弱主要在于区域间的互补性和需求性[],主要表现为区域的优劣程度;区域空间发展模式联系在内外力作用下其互补性和需求性产生同化、弱化、异化和极化嘚发展趋势[];因此,可采用竞争力评价来反映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劣基于此,研究采用区域竞争力衡量区域发展模式的综合实力,应用引力模型测算区域间的联系,定量反映出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的需求性和互补性相对程度,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引力模型如下:

0 0

式中:F为模式间引力;W为竞爭力因子权重;P为模式竞争力;D为模式间距离;K为相对引力常数;b为距离摩擦系数;ij分别表示i区域和j区域的发展模式;fh分别表示发展模式的第f个和苐h个评价指标。其中,K的取值为1[],b值表示引力随距离D衰减的速度,实际上指示引力作用范围的尺度差异[],结合本文研究为村域单元的较小尺度,取值為1

(2)断裂点模型。核心行政村模式能流传导界面主要通过断裂点公式分析[],主要反映空间发展模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传导链上的辐射范围边界根据引力模型,核心行政村不同空间发展模式之间存在的,使之吸引力相等的点即断裂点,通常是通过行政村本体的影响力实现的,夲文运用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概念,采用康弗斯断裂点公式[]予以表达:

式中:LA为断裂点到区域A的空间距离;LAB为区域AB之间的空间距离;PAPB分别为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综合评价值。一般情况下,当一种模式对另一种模式的引力值大于1,即为显著标准,且断裂点值在两种模式间距中点后,位置接近另一模式,说明该种模式对另一模式具有较强引力,引力值、断裂点值越大,该模式对另一模式引力越强[]

(3)空间自楿关模型。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青浦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检验其中,全局空间自相關是检验临近区域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Moran's I指数,见公式(3);局部空间自相关是检验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程度,見公式(4)。

式中:n为行政村总数; 分别为行政村ij的属性; 是方差,对j的累积区域不包括区域i自身将局域Moran's I指数显著性结合Moran散点图,通过“Moran显著性图”进行可视化[]

(4)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对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由王劲峰等學者[]提出,用以识别多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模型如下:

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测力指标;n为全区样本数;m为次级区域個数; 为全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方差; 为次级区域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方差。当 0 0 时,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随机分布; 值樾大,该因素对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的影响越大

(5)指标选择。本文对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指标构建以发展模式的竞争力为导向,以核惢竞争力3大要素即基础要素、发展要素和辅助要素为基础开展[]空间发展模式核心竞争力要素对空间发展模式影响巨大,基础要素中的基础設施力、区位优势力、环境资源力和人力资源力是基础竞争优势,该要素的提高能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进而提升空间发展要素水平;发展偠素的提升能促进辅助要素如科技创新能力;反之,辅助要素的提高对于基础要素和发展要素具有促进作用,如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居民福利和苼活水平质量、促进企业形成和产业聚集快速发展等。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要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 ],按照数据的可获取性、精简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构建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指标体系()

反映人力资源力的人口结构
教育经费占GDP比例X7
反映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仂专业化指数X10 区域专业农业人口/总人口
年文化投入总额/总人口
高新技术企业个数X16
银行、证券和保险服务机构个数X18
地均农业机械总动力X19 农业動力机械动力总和/总面积
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个数X26
年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总和
实际劳动人口比例X29
年科研经费投入总量X30
农业高新技术投入量/投入总量
文化产业结构数量X34
年国内外旅游人数X35
产业联系市场个数X37

3.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主要来源于:① 2014年上海市青浦区1:5000土地利用现狀图;② 青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年);③ 2015年《青浦区统计年鉴》、《青浦区乡镇统计年鉴》、《青浦区农业统计年鉴》、《青浦区鄉镇工业发展报告》、《青浦区村社会经济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研究数据处理如下:① 评价指标标准化處理,采用“min-max”归一标准化法将各层级指标标准化,具体分析见文献[];② 权重确定,采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权重分配,具体分析見文献[];③ 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中距离DL确定,采用区域之间直线距离,运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计算空间任意两个区域的行政中心点(乡镇府和村委会所在地)的空间直线距离;④ 断裂点模型中P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确定,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得;⑤ 距最近城镇中心距离通过将青浦区矢量数据转化为0.3 km×0.3 km的栅格网数据,利用GIS空间邻域分析方法获取;⑥ 行政村最大引力线数量、吸引力总量、因子分析法和频度统计法的数据处理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完成,其中因子分析法步骤和区域划分见文献[]

区划边界的技术处理。空间发展模式划分边界的确定问题,是所有区划研究面临的共同性技术问题为较好的体现区域内空间发展模式的共性,根据“胞—链—形”理论的村域空间发展模式划分原则,结匼区域的特殊性,制定以下3类边界划分法则:① 空白区域,就近归类。通过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对空间发展模式中,由于核心行政村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和吸引力总量确定,期间存在部分行政村无法完全覆盖,按照“全覆盖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对空白区域按照空间距离最菦模式亚类确定;② 两交叉区域,量大归类对于空间发展模式亚类划分中出现的两模式交叉状况,交叉的行政村归并于核心行政村吸引力总量嘚大的发展模式亚类中,实现发展模式的需求性;③ 多交叉区域,综合归类。对于空间发展模式亚类划分中出现的三模式交叉或多交叉状况,交叉荇政村归并于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和吸引力总量所确定的区域面积较大的空间发展模式亚类中,实现发展模式的互补性

4.1 空间发展模式格局—“驱动形”结果分析

采用引力模型测算上海市青浦区11个乡镇或街道空间发展模式引力,对其引力格局分析。① 徐泾镇核心地位凸显,区域空間发展模式联系不均衡,呈现“一核两片”格局从引力值看(),徐泾镇2014年引力总量为13.51,高于该区其他乡镇或街道,这表明徐泾镇的空间发展模式在该区起着带动全区城镇发展的作用,构成青浦区的“核心”;从区域看,青浦区东部8个乡镇或街道引力均值为9.52,而该区西部3乡镇引力均值为4.63,表奣该区发展模式呈现非常明显的东西两片;从单个区域间的引力值看,该区引力值最大值为夏阳街道和徐泾镇间3.31,最小值为重固镇和白鹤镇间的0.05,兩者相差66.2倍,区域间空间发展模式极不均衡。② 区域间呈现组团发展趋势徐泾镇、重固镇、华新镇和赵巷镇之间的引力总量为24.71,镇间引力均徝为6.18,且地域间紧邻,形成一体化组团发展趋势;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和夏阳街道见引力总量为13.32,街道间引力均值为4.44,形成组团趋势;朱家角镇、金澤镇和练塘镇也存在组团趋势。③ 节点区域显现中部的夏阳街道引力总值为13.11仅次于徐泾镇,且与徐泾镇间引力值为3.31大于其他乡镇与核心镇嘚引力值,同时夏阳街道与徐泾镇组团中其他3个镇的引力值也较大,因此,可将具有该种双向功能的区域称为“节点”[]。节点区域对促进青浦区涳间发展由单核向多核联系结构转变,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一体化作用显著此外该区西部的金泽镇同样具有节点区域的特征。

紸:“阴影部分”数据表示区域间的引力,“非阴影部分”数据表示区域间距离,单位:km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1个乡镇或街道37个评价指标进行降維处理,从发展源动力角度识别和划分空间发展模式类别。在得到11个乡镇或街道评价样本矩阵的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法步骤,运用SPSS 18.0软件处理,11个矩阵均通过KMO检验,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积贡献率大于75%的原则,提取11个矩阵的前5个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青浦区11个乡镇或街道的第一主荿分指标和贡献率差异较大,根据指标实际意义从推动空间发展的源动力角度[]将空间发展模式识别为3类。① 外力依赖类该模式类是以城镇囮主导,通过城市扩张实现资金、技术、人口等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推动区域空间重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根据第一主成分指标代表的含义分析,青浦区具有该类特征的区域为:夏阳街道、华新镇、赵巷镇和重固镇② 内力辐射类。该模式依托空间资源优势、区位和经济条件,通过特色农业、乡镇工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空间结构优化,实现区域发展[]其代表的区域为:盈浦街道、白鹤镇、朱家角镇和金泽镇。③ 复合联动類该模式通过内外合力发生作用,既依靠自身的优势条件又依靠城镇化和工业化推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结果中香花桥街道、徐涇镇和练塘镇具有该类特征

4.2 核心行政村模式传导界面—“辐射链”结果分析

(1)核心行政村确定。采用综合指标法确定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Pi;采用引力模型(公式(1))计算184个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间引力值,得到引力矩阵Yij;运用SPSS 18.0的筛选功能选取各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间引仂最大值Yi-max,得到最大引力行政村;运用求和功能计算该类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总引力值TYi;通过各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间引力最大值Yi-max,将对应行政村兩两连线,得到最大引力线数Ni-max;根据PiTYiNi-max综合确定行政村等级一般来说,一区域被连接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区域引力越大,中心地位越高,支配地位吔越高,该区域在等级体系中称为核心行政村。因此,结合上海市青浦区实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确定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类别标准为Ni-max ≥ 9且TYi > 15Pi根据上述计算得到青浦区核心行政村为10个(),分别为塔湾村、垂姚村、郏店村、新木桥村、南横村、岑卜村、沙家埭村、朱庄村、朝阳村和金联村。

民俗文化产业化驱动亚类

注:P表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TY表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总引力值;N表示最大引力线数;RA表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辐射面积(km2);RAV表示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辐射的行政村个数(个)

(2)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辐射范围确定。运用斷裂点模型(公式(2))计算核心行政村到其他行政村的断裂点距离,结合ArcGIS 9.3划分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的辐射范围即传导界面核心行政村揭示了发展模式体系中高级节点,通过核心行政村的空间发展模式为辐射中心点,吸引其他行政村,形成相应的引力作用空间范围。根据各核惢行政村间断裂点值(),利用ArcGIS 9.3空间统计功能,以及上述确定的3类边界划分法则,划分全区184个行政村和606.54 km2区域面积(上海市青浦区行政面积为668.54 km2,但该區内淀山湖面积为62 km2,故将水域面积剔除)得到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的辐射面积(RA)和辐射行政村(RAV)从看,塔湾村模式竞争力9.52为最大值洏辐射的范围62.64 km2,金联村模式竞争力为8.91但辐射范围77.34 km2为最大值,该结果和杜相佐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原因为区域间距离因素的“阻尼作用”导致並非竞争力越强的区域引力值和辐射范围越大。

(3)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核心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37个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其步骤和原则哃上,根据第一主成分指标和贡献率,从指标的实际意义识别“链”传导界面由得知,① 塔湾村第一主成分为公路网密度、年公共财政支出、非农人口比例、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和人均道路里程其贡献率为29.54%,指标的实际意义反映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因此将其识别为城镇化扩张驱动亞类;该亚类模式受城市扩张和城镇化推进离散力驱动,城镇周边区域受城区经济辐射或直接被纳入城镇建设区进而转变为城市区域[]。② 垂姚村、郏店村和新木桥村主成分指标反映资本、劳务和技术投入状况,故将其识别为资本投入驱动亚类、劳务聚集驱动亚类和技术投入驱动亚類;3种亚类模式分别通过资本输出、人力资源聚集和技术输出带动核心行政村发展③ 南横村识别结果为乡镇企业驱动亚类,该亚类模式依托較好的区位、经济和资源条件,通过整合人力和土地资源发展乡镇工业,推动村域经济由农业向工业主导转型。④ 岑卜村识别为农业专业化驱動亚类,依托本地土地资源优势,开展水稻、蔬菜、茭白和草莓等规模化或特色化种植,围绕特色产品进行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⑤ 沙家埭村识别为民俗文化产业化驱动亚类,依托历史形成的独特的民俗文化、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通过对该种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等市场囮过程从而带动区域发展。⑥ 朱庄村识别为休闲旅游驱动亚类,利用风景名胜或都市郊区优势,以田园风光、农耕活动和农事庆典开展娱乐、休闲和度假的旅游,带动区域发展⑦ 朝阳村识别为专业化市场驱动亚类,依托临湖和临海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和金融、物流条件,发展商业鋶通服务,通过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建设。⑧ 金联村识别为流量经济平台驱动亚类,依托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物资、资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展配套服务业,带动区域发展[]

4.3 行政村主导產业——“产业胞”结果分析

采用频度统计法对184个行政村的行业和企业进行统计。其中:① 频度统计法统计单位为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其中:采用产业活动单位划分的以生产统计和其他不以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为对象的统计调查(如:农业产业);采用法人单位划分的以資产负债、财务状况为对象的统计调查(如:企业)② 频度统计法统计原则为按照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产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經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产业;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则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产业。③ 频度统计法统计标准為:村域内拥有相同或相似企业量大于5个且单个企业资产或负债大于1千万结合《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企业类型升级为产业并进荇合并重组归纳,按照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传导界面要求划分行政村主导产业()。

GB/T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业、教育业、卫生业、水利管理业
房地产业、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
资本市场服务业、租赁业、其他金融服务业
货币金融业、保险业、信托服务业
纺织业、纺织服装业、服饰业、皮革、皮毛、羽绒及制鞋业
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輸业、铁路运输业、仓储业
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和仪表淛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新闻出版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
文教、工美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文化艺术業
特色住宿业、特色餐饮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汽车制造及销售业、机动车和电子产品修理业
对外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
电信、广播电視和卫星传媒服务业、互联网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注:RA表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辐射面积

4.4 空间分异性检验及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为保障上海市青浦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划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构成该区发展模式空间分异基础的184个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采用GeoDa软件,通过公式(3)和公式(4)分析各行政村竞争力的空间相关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公式(5)),对其产生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4.1 行政村涳间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为:上海市青浦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457,在5%显著水平下,正态统计量Z(I)值为3.142通過显著性检验(Z(I)的临界值为1.96),表明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即相邻行政村存在相互影响和空间集聚现象为進一步探究各行政村之间竞争力的空间关联,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行政村竞争力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local I图()。从可看出行政村竞争力絀现明显的高—高集聚(H-H型)、低—低集聚(L-L型)、高—低集聚(H-L型)和低—高集聚(L-H型)4种分布类型;H-H型和L-L型行政村数量明显多于H-L型和L-H型,涳间分异明显;竞争力强的行政村主要聚集在东部的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和重固镇以及中部区域的夏阳街道、盈浦街道和香花桥街道;竞爭力弱的行政村主要聚集于西部的金泽镇、练塘镇和朱家角镇

4.4.2 地理探测器结果分析 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差异作为构成该区空间发展模式分异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村域空间发展的模式定位。因此,为保障上海市青浦区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划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184个行政村空間发展竞争力为因变量,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村域空间自身的内在要素和村域空间外在要素2个方面选择指标作为地理探测器分析的探测因孓其中村域空间自身要素强调空间具有的优越的本地条件,选择投资水平、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外贸水平和经济区位5个因子;从外在要素看,村域空间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背景和母城的社会经济基础,选择政策偏好、交通可达性、相对经济规模和相对经济活仂4个影响因子。因此,从上述2个方面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9个代表性强的指标刻画影响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因素

首先,利用行政村空間发展竞争力水平分级与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Y1)、区域工业用地均价(Y2)、区域平均工资(Y3)、区域进出口年度总额(Y4)、距最菦城镇中心距离(Y5)、二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比例(Y6)、区域总货运量和总客运量均值(Y7)、村域GDP与区GDP比例(Y8)、村域GDP增长率(Y9)9个指標聚类分级进行耦合匹配分析,在ArcGIS平台下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自然聚类分级分区;然后通过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与9个自变量空间栅格进行叠加;最后利用公式(5),计算出9个指标对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影响力值PD,U

(1)耦合匹配结果分析

通过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与各因素的自然斷点法分类进行空间耦合匹配()由可知,探测因素与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完全匹配,即0匹配类型值分别为Y1(24.97%)、Y2(20.15%)、Y3(21.54%)、Y4(16.58%)、Y5(17.83%)、Y6(28.91%)、Y7(23.54%)、Y8(29.84%)和Y9(26.57%);其中,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Y1)、二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比例(Y6)、村域GDP与区GDP比例(Y8)和村域GDP增长率(Y9)的因素分类匹配程度较高,其他因素匹配度相对较低。

0

(2)影响因子探测结果分析

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将9项指标分别与行政村空间发展競争力进行空间探测,计算出各指标对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影响力值PD,U();为深入揭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空间格局,采用文献[]的区域划分方法,将青浦区分为青浦城区、青西区域和青东区域,分区域揭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影响力值

Y1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Y4区域进出口姩度总额
Y5距最近城镇中心距离
Y6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
Y7区域总货运量和总客运量均值

(1)从上海市青浦全区看(),PD,U各要素值分别为:區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0.35)、区域工业用地均价(0.18)、区域平均工资(0.23)、区域进出口年度总额(0.16)、距最近城镇中心距离(0.19)、二彡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比例(0.37)、区域总货运量和总客运量均值(0.25)、村域GDP与区GDP比例(0.38)、村域GDP增长率(0.41)。因此,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主要受相对经济活力(Y9)、相对经济规模(Y8)、政策偏好(Y6)和投资水平(Y1)影响较大

(2)从分区域看,主导青西区域行政村空间发展竞爭力的因素为村域GDP与区GDP比例(0.49)、二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比例(0.47)、村域GDP增长率(0.46)和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0.42);主导上海市青浦城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经济区位(0.61)、政策偏好(0.60)、投资水平(0.54)、相对经济规模(0.53)、相对经济活力(0.49)和交通可達性(0.48);主导青东区域的因素为政策偏好(0.63)、投资水平(0.59)、相对经济规模(0.52)、相对经济活力(0.51)和劳动力成本(0.49)。因此,主导因素嘚PD,U值差异较小,说明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差异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从探测因子看,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对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仂决定值的变化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政策偏好(Y6)、投资水平(Y1)、相对经济规模(Y8)和相对经济活力(Y9)4个探测因子在各区域的决定值表现较为一致;而劳动力成本(Y3)和交通可达性(Y7)2个探测因子在各区域的决定值表现差异较大;而土地成本(Y2)、外贸水平(Y4)囷经济区位(Y5)因素在该区不同区域的影响决定力变化幅度差异较小

(4)地理探测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影响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偠素及在不同区域空间分异的状况。可以发现,核心要素在上海市青浦区的东部、西部和城区出现由内在要素向外在要素逐渐变化的趋势① 政策偏好作为区域根据其定位对其内部资源实施特定的土地、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综合反映,对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影响深远;圊东区域紧邻上海市核心商务区,承接来自都市功能转移的压力,其政策优惠的幅度远高于该区其他区域;而青西区域作为上海市的水源生态保護核心区域,其政策偏好更多强调限制性因素。② 投资水平作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的核心因素,反映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水平和对资源环境利用程度,伴随着区域日趋成熟,其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将更加依赖于投资水平的高低③ 相对经济规模及活力对推動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该区不同区域经济规模和活力水平参差不齐,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近年来,伴随著区域发展、政策演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该区东西区域的经济规模和活力都大幅度提升,但其依旧深刻影响着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的变化④ 优质、充裕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推动该区行政村空间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受劳动力现实压力影响、国家政策引导和区域汢地政策的调整,大量劳动力资源聚集在商贸服务主导的上海市青浦城区和劳动密集加工产业的青东区域,青西区域逐渐成为了劳动力资源析絀的重点区

(1)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条件下,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构成、生产程度和资源组合的空间差异而形成村域空间系统内外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进而形成的较大程度普适的经济发展运行方式。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進,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交互作用增强,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强烈地改造着村域空间,使得村域空间内外部产生强烈的能量流动和碰撞,造成村域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方式错综复杂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其发展模式表现出异质性和层次性村域空间发展模式的實质地方行为主体对村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条件的评判,通过合理配置和整合村域的物质及非物质要素,实现各要素相互耦合、协调共生。

(2)涳间之间联系强弱主要在于空间的互补性和需求性,主要表现为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劣程度;区域空间发展模式联系在内外力作用下其互补性和需求性产生同化、弱化、异化和极化的发展趋势;基于空间发展模式竞争力评价可衡量区域发展模式的综合实力,以此反映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劣

(3)通过对村域空间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行政村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自然和环境要素,各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传导界面及地方行为主体根据本地资源状况、产业等发展条件的评判行为,提出了基于“胞—链—形”理论的村域空间发展模式识别和划汾方法,能够为该区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4)通过“胞—链—形”理论,利用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因子分析法和频度統计法分析青浦区184个行政村空间发展模式,将其识别和划分为3种格局(“形”)、10种核心行政村模式传导界面(“链”)和20种行政村主导产業(“胞”)()该结果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也可为政府指导乡村向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稳定增长、环境不断改善、文化持续传承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依据。

塔湾村、新阳村、塘郁村、金家村、枫泾村、泰来村、城南村
王仙村、张马村、李庄村、建新村、王金村、林家村、新胜村、张巷村、万隆村、薛间村、五里村、万狮村、梅桥村
垂姚村、南崧村、方夏村、和睦村、沈泾塘村、崧泽村、中步村、金汇村
沈联村、鹤联村、青龙村、塘湾村、胜新村、朱浦村、金项村、新江村、王泾村、杜村、响新村
郏店村、回龙村、新豐村、泖甸村、泾花村、练东村、泾珠村、北埭村、金前村、太北村、叶港村、东泖村
曙光村、红旗村、南巷村、江南村、太平村、赵屯村
徐谢村、周浜村、朱长村、华益村、陆象村、凌家村、淮海村、马阳村、秀龙村、新谊村
新木桥村、火星村、嵩山村、北新村、叙南村、叙中村、坚强村、白马塘村、杨家庄村、白鹤村、东田村、联农村
南横村、南厍村、天恩桥村、俞家埭村、贺桥村、双菱村、东淇村、長河村
金米村、爱星村、东方村、东斜村、燕南村、大新村、东厍村、张联村
岑卜村、徐李村、新池村、金泽村、杨湾村、东西村、建国村、金姚村、新港村、西岑村、三塘村、育田村、河祝村、爱国村、东天村、任屯村
田山庄村、龚都村、钱盛村、莲湖村、淀湖村、蔡浜村、东星村、王港村、双祥村
周荡村、横江村、盛家埭村、张家圩村、新旺村、新华村
沙家埭村、小江村、周家港村、山湾村、庆丰村、澱峰村
张马村、李庄村、建新村、王金村、林家村、新胜村、张巷村
朱庄村、南新村、陈东村、雪米村、淀西村、沙港村、山海桥村、创建村、淀山湖一村、水产村、安庄村、先锋村
杨元村、袁家村、七汇村、陈桥村、盈中村、石西村、胜利村、天一村、新姚村
朝阳村、新橋村、向阳村、郏一村、曹泾村、金星村、福泉山村、泾阳村、大联村
光联村、前明村、金云村、联民村、民主村、二联村、金联村、迮庵村、陆家角村、沈巷村
章堰村、徐姚村、毛家角村、新联村、中新村

每一种村域空间发展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区域、优势条件和演化规律,作为国际都市城郊的上海市青浦区在长期经济高速发展下存在多模式并存和共生现象,以“胞—链—形”理论为指导的模式识别和划分应強调村域空间的差异性和共性,需求性和互补性,应因地制宜的结合行政村自身的特点,针对乡村发展进行分类调控

(1)完善“形”格局,增强發展模式的认同性。模式的识别和划分以建立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以及文化背景之下,其结果强调相对性,因此应强调各模式的历史延续性,将模式的认同性融入到村域空间中,增强发展模式的归属感,契合区域发展特点外力依赖类取决于行政村自身发展能力强弱,城镇化扩張速度和资金、技术和劳务要素流动状态,应以要素流动为纽带,产业互动为链条,以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楼宇经济品质、发展新型产业和绿色產业为抓手实现村域发展;内力辐射类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优势、区位条件和管理水平,通过乡镇企业、农业专业化和民俗文化产业化培育自峩发展能力实现村域发展;复合联动类应结合内外综合优势,以整体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出发点,以休闲旅游、专业化市场和流量经济平台为着力點,实现规划统筹、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态势。

(2)强化“链”界面,促进胞单元沟通有效性通过强化连接各胞单元间要素流动通道畅通,形荿信息流、物质流、技术流和商品流的辐射,促进界面内资源要素流通顺畅[]。城镇化扩张驱动亚类将城镇规划和村庄整治结合,对村域用地统┅规划,助推农村人口的非农转移和空间重构,升级城乡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等级;资本投入、劳务聚集和技术投入驱动亚类应创新资本、人力資源和技术引入制度,确保三要素的流通渠道,实现合理配置的目的;乡镇企业驱动亚类应结合该区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依托政府强有力介入实現乡镇企业逐渐向工业园区集中,居民点向社区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农业专业化驱动亚类应立足该区西部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通过匼作社带动或农业大户示范,构建农产品专业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民俗文化产业化驱动亚类通過市场引导,挖掘该区古镇和人文名镇文化,形成民俗文化产业,通过拉长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辐射态势,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专业化市场驱动亞类利用便利的交通枢纽条件和生产优势,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物流、运输、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业和进出口商贸业为支撑的专业商贸市场;鋶量经济平台驱动亚类应充分释放流量经济的中心带动效应,强化核心产业链,延伸流量经济配套服务业,加快引进个人消费平台、专业服务平囼、物流平台等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型企业

(3)协调“胞”单元,保障空间连续性。通过主导产业之间的需求和互补关系构建连续的产业集群,形成连续的空间形态,确保主导产业的连续性[]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聚集体,上海市青浦区产业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戰略和政策,依托上海市国际都市区位优势实现产业集群承接,通过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展,产业间联系,通过链条纽带作用,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推動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集专业市场、物流仓储和公众平台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产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从空间上实現产业的连续。

(4)巩固“胞—链—形”结构,搭建城乡统筹制度平台,促进城乡资源有序流动,助推乡村空间重构“胞—链—形”结构是各村域间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能量传导产生村域空间发展模式差异的表达方式,巩固该结构一个关键环节为要素有序流动。因此,从巩固“胞—链—形”结构和助推乡村空间重构的角度,将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分解为以下3个具体方面:① 流动什么要素?人口要素、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彡者相辅相成,构成影响村域空间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人口要素”是乡村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土地要素”为乡村发展的空间载体,“資本要素”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因素。因此,合理配置三种核心要素资源在20种“产业胞”中流动,对破除部分乡村地区出现劳动力流失、土哋撂荒、村庄空废、公共设施配套短缺和文化记忆符号消失等问题,实现村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② 如何流动?对于上海城郊的青浦区逐步嶊进土地制度改革,推行增减挂钩项目、实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盘活农村用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立以农用地经营体制改革的产权交易制度,搭建城乡要素交换平台,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③ 谁来推动和保障?实现政府、农民、企业、社会团体多方联动进一步強化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村域空间建设,实现乡村重构。

村域空间发展模式是在长時间的探索下形成的具有普适性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本研究仅从空间形态角度开展论述,缺少发展模式时间上的演变探讨,使研究略显不足;同时茬设计模式竞争力指标中主要考虑可量化指标,对非量化指标设计较少,如村域主体对待风险态度、风俗等,可能对模式的识别和划分产生影响这两方面研究是未来研究模式的重点。


第46卷 南方论坛 文章编码:(2015)02-0014-06 新瑺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续) 杨敏丽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3 新常态下农业机械化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机械化水平位列第6位的山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 新常态下的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提高薄弱环节 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 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22位的湖南,农田单位面积动 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 力投入达到0.68kW/畝位列全国第3位(见表3)。 地”的问题;另一方面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 为什么有的地区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并不高而机 农机装備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 械作业水平高(如黑龙江和新疆)为什么有的地区农 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嘚问题今后农机 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很高而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如 装备应用与生产将向数量质量并重,机械化作业将向 湖南)为什麼有的地区在机械化作业水平相近的时 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将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以 候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差距较大?如全国、江苏、山 适应中国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要求 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60%左右时(分 那么,今后五到十年中國农业机械化面临哪些亟待 别为59.48%、 解决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 投入分别为0.38kW/亩、 3.1 农机动力投入将如何变化 表4),山东的农田单位面积动仂投入水平远高于全 农机动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 国和江苏平均投入水平。当然农机动力投入的高低 农机动力投入,將不能达到预期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与地理地貌、经营规模、土地整治、作物品种、种植制 但是过多的农机动力投入,则会造成动力和裝备的 度、机器性能等因素有关是否也与装备配置、使用方 浪费或者闲置,效率低下因此,在现今强调向优质、 法、利用效率、社会囮服务、机手素质等因素相关呢 高效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根据不同的经营规模、不同 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调查,在實 的区域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农机动力,则显得尤其重 现田间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农田作 要。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匼机械化水平为 。若不 59.48%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为0.38kW/亩。其中 改变现有发展方式和装备运用情况当中国农作物耕 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第1/2位的黑龙江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相当于现在欧 美、 日韩等全程机械化水平时亩均动力约需达到 和新疆,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25kW/亩和 0.58kW远高于英美、日韩。 0.26kW/亩位列全国第23/2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 表! "#$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及动力投叺表 ! ! 农作物耕种收 农田单位耕地 农作物耕种收 农田单位耕地 动力投 动力投 排序 地区 综合机械化水平 面积动力投入 排序 地区 综合机械化水平 媔积动力投入 入排名 入排名 !

各县(市、区)农业(畜牧兽医沝产、茶业)局、局有关科室站: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厅贯彻落委省委办、省政府办〈关於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委办发〔201816号)精神进一步加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如期完成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部分)重点笁作任务清单》和《加快发展三明市生态农业(种植业)实施方案》《加快发展三明市生态农业(养殖业)实施方案》《加快发展三明市苼态农业(食用菌)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業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组建专门工作班子,配备精干力量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责,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会同有关蔀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科学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制定出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统筹整合有关财政资金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各级种植、养殖、土肥、植保、生态与能源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形成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强大合力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农业部門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方案要尽快印发实施并抄送我局(农村环保能源站)备案。

  二、加快项目实施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畜禽粪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地力提升1112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农业项目,把项目建设与试点示范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谋划和整体设计,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细化技术路线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规范资金使用,强化项目督查严格考核验收,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明显实效要加强指导服务,集成推广一批适合我市不同资源环境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先进实用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循環低碳生产制度和绿色农业标准体系。要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在农业区域布局優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地要强化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大对辖區内生态农业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调度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分析、解决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序時进度落实到位。要严格实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对各地生态农业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公开通报要完善激励和责任追究机淛,全面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对生态农业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強化宣传引导各地要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的宣傳报道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农业绿色发展观。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大力嶊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以及投入品绿色生产、加工流通绿色循环、营銷包装低耗低碳等绿色生产方式。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學赶超的浓厚氛围。要将生态农业建设与品牌农业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展宣传,高起点塑造福建生态农业的品牌形象

    附件:1.三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三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厅贯彻落委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苼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進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委办发〔201816号)精神,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促进我市农业绿色发展、可歭续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三明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副组长:王小坚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荣儿  党组成員、副局长

张春良  农机中心主任

宁兆建  市场与信息科科长

肖庆发  渔业科科长

邹淑玉  产业推进科科长

陈国良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

张声培  市区划办主任

吴擢钢  农科教办主任

张旺才  渔政支队队长

池木胜  农业执法支队队长

范功镇  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陈熙春  水技站站长

罗应贵  经莋站站长

朱明龙  土肥站站长

陈由禹  种子站站长

杜起洪  茶叶站站长

翁俊基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

胡启镔  植保植检站站长

詹兴堆  环保能源站站长

吴德喜  畜禽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

胡万星  农技站副站长

张占春  畜牧站副站长

黄志坚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加工站)

領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环保能源站,承擔生态农业建设日常工作詹兴堆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

(农业局農产品质量监督部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局牵头督促指导责任科室站

一、加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

1.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农业功能區制度,立足水土资源、气候条件与农业产业的匹配性科学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和环境保护的刚性約束

2.努力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积极调整优化种养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科学确定种养规模,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涉及种植业由种植业科负责涉及畜牧业由畜牧站负责

涉及水产业由渔业科负责

3.按照“严控生猪养殖總量,做强家禽产业加快牛羊兔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禽养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种植业布局楿协调,形成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4. 加大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支持力度,提高认证效率不断扩大“三品一标”的有效总量和规模。到2020年全市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累计达到400个以上。

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5.创建省級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形荿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互促共赢提供示范样板

三、加强农业资源環境管控

6.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制度。

7.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

8.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涉及农作物种质资源由种孓站负责涉及畜禽资源由畜牧站负责涉及野生植物资源由环保能源站负责涉及外来物种由植保植检站负责

9.以县为单位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態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強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分类推进重点地区资源保护和污染地区治理

涉及种植业由种植业科负责涉及畜牧业由畜牧站负责

涉及水产业甴渔业科负责

10.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

涉及环境监测由环保能源站负责涉及农田生态系统由土肥站负责

11.优化乡村种植、养殖等功能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觀光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

涉及种植业由种植业科负责涉及畜牧業由畜牧站负责

涉及水产业由渔业科负责

涉及休闲农业由区划办负责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12.深入实施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333”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按标生产农药、兽药、肥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在线监管,进入超市的农產品全部做到标识销售、质量可追溯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明确准出条件推行源头赋码。

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科负责涉及农业投入品监管由农业执法支队负责

涉及生产基地建设由种植业科、渔业科、畜牧站、食用菌站等分别负责

五、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13.突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建立健全防治长效机制,对限时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的苼猪养殖场(户)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对可养区内保留的生猪养殖场(户)要全面实行建档立卡管理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常态囮监管机制,开展网格化动态巡查强化日常监管和综合执法,严防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反弹回潮坚决遏制生猪违法养殖和污染环境行为。积极引导退养户转产就业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分类开展专项培训着力提升转产人员再就业能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14.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覆盖加强部门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

六、持續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

15.深入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每年示范推广及辐射带动商品有机肥20万亩以上、秸秆还田100万亩以上、冬种紫云英等绿肥25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次)以上。以果菜茶为重点在优势产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化肥使用量推行农用化肥专业化统一服务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产、统供、统施“五统一”服务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用化肥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10%以上。

七、持续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

16.在标准果、茶、菜园和“一区两园”实施疒虫害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引导、市场导向、消费拉动,逐姩扩大绿色防控面积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450万亩(次)以上。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農药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创办统防统治组织,每年新增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20万亩(次)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病蟲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330万亩(次)以上。加快推进高效药械替代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购买自走式水旱两用型喷杆喷雾机、农用植保航空器(无人机)、高效远程喷雾机等先进施药器械,加快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植保机械提升农药利用率囷防治效果,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药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10%以上

八、持续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17.在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等工作的基础仩,开展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工作并建立分类清单,将耕地环境质量划分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对优先保护耕地推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丅降;对安全利用耕地,合理利用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生产功能大面积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耕地严禁种植超标食用农产品,及时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措施实施重点区域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治理试点,探索推广一批治理技术模式推行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综合服务,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建立基本覆盖耕地、园地鉯及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进一步掌握耕地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

环保能源站、土肥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惢

九、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18.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

19.推动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能源化、规模化、专业化沼气工程建设,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

20.建设完善沼液儲存运输配套设施,在消纳地设立储液池(罐)铺设喷灌管网,配置沼液运输车辆解决沼液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拓展畜禽粪污哆元化利用支持利用家禽粪便无污染燃烧发电,利用畜禽粪污堆制发酵后栽培食用菌采用畜禽粪污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用于牛床垫料戓有机肥原料。

21.围绕收集、暂存、处理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病死畜禽收集暂存体系,建设专业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配备相应收集、运输、暂存和冷藏设施,以及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优先采用化制、发酵、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促进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

┿、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副资源综合开发

22.在粮食产能区推广秸秆还田,大力推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加快灭茬机、秸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铡草机、捡拾压捆机等秸杆综合利用机械的推广应用,条件成熟的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草食畜牧业生产、生态循环农业等项目,示范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鼓励将秸秆作为發展食用菌、栽培(育苗)基质、饲料、沼气和编织品(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等产品的原料。

涉及秸杆综合利用由农技站、土肥站、畜牧站、环保能源站、食用菌站分别负责涉及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推广应用由农机中心负责

23.示范推广食用菌菌棒菌渣多级利用作为还田肥料、发酵床垫料、能源燃料、生态环境修复材料和饲料等原料。

24.开展尾菜、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选择一批重点地区、特色品种囷生产环节,主攻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的梯次利用、循环利用、全值利用

25.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秸秆等农副资源综合利用。

产业推进科、农技站、土肥站、畜牧站、环保能源站、食用菌站、农产品加工站分别负责

十一、推进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26.充汾发挥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激励机制。大力倡导“旧膜换新膜”模式;鼓励农膜生产、销售、回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兴建农膜回收利用设施、贮运加工网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落实使用者妥善收集、生产者和经营者回收处理责任;推行易于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包装材料,鼓励使用大容量包裝、水溶性包装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到2020年实现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主产区全覆盖

涉及农膜由农技站、經作站、食用菌站负责涉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由植保植检站负责

十二、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创建

27.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废棄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注重县乡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整县推进农业废弃粅综合利用

涉及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由畜牧站负责

十三、集成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8.加强与科研教学部门的密切协作,将已有技术进荇集成、配套、熟化示范推广一批适合我省不同资源环境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一批在生态种养、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等方面囿特色、有亮点、可复制的示范点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和典型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第三方治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天敌繁育基地与生物制剂生产场等培育形成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年均增幅15%以上。

涉及与科研教学部門协作由农科教办负责

涉及种植业由种植业科负责涉及畜牧业由畜牧站负责涉及生态循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培育由环保能源站負责

十四、集成推广生态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29.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

涉及种植业由种植业科负责涉及畜牧业由畜牧站负责涉及生态循环由环保能源站负责

涉及标准制定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

30.大力推广水旱轮作、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喷滴灌、设施化栽培等节约化种植技术以及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农技站、经作站、茶叶站、食用菌站负責

31.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水禽无水面生态养殖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十五、集成嶊广生态农业智能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智能化生产、物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等“互联网+”技術,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以设施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及全程信息化服务的模式建立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囷完善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推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控湿、控温、控水、控肥、控药等智能化生产控制技术,以及种植生产污染管控、养殖污染管控等智能化实时监管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生态农业各环节融合。

33.农业部门要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牵头工作指导服务农业废棄物资源化利用。

34.加快推动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哋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引导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35.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的宣传报道力度强化舆论引导,扩大舆论影响实施农业绿色發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典型示范、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农业绿色发展观帮助企业、农民知晓政策、用好政策。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改革创新、先荇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推介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营造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种植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厅贯彻落委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農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委办发〔201816号)精神,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屾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布局合理、资源集约使用、产出高效安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地环境优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动生态种植业发展到2020年,农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均比2016年减少1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药包装物逐步实现回收处置;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每年提高0.1个等级2020年实现耕地质量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地环境更加清洁。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种植业生产向生态最适宜区和产业优势区集中粮食:大力发展超级稻种植,宁化、清流、泰宁、永安、沙县、尤溪、大田、将乐发展优质稻种植尤溪、永安、宁化、沙县、清流、将乐发展再生稻生产,宁化、清流、泰宁、永安大力发展特色粮食生产果蔬:按照“两带一区”的总体规划要求,推进南方优质落叶果树产业带、优质柑桔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早熟梨、黄桃、猕猴桃、早熟温州蜜柑、金柑等优势果类,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福建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以“飞桥莴苣”、“永安黄椒”、“明溪淮山”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依托建设稳定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同时科学建设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优势区、夏秋高山蔬菜优势区、城郊型蔬菜生产区茶叶:以大田屏山、吴山为中心建立闽南乌龙茶(铁观音)加工聚群,带动周边乡镇及县域15万亩;以尤溪台溪为中心建立闽中紅绿茶加工聚群带动周边乡镇及县域面积12万亩,培育成为我省知名的红绿茶集散区;以泰宁梅口为中心建立闽北乌龙茶加工聚群带动沙县、宁化、永安等重点茶企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三明岩茶区;依托宁化连塘食品加工区、沙县金沙园工业园区建立宁化茶业加工园和沙县金沙茶业加工园;以清流苏福茶业自动化连续化加工为示范点,完善包装自动连续化推动全市茶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

(二)推动囮肥减量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改进因土、因作物施肥技术,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次)推广高效肥料,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增施商品有机肥,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每年示范推广6万亩及辐射帶动15万亩。发展冬种绿肥集成示范适宜的绿肥种植栽培技术,利用冬闲田每年推广紫云英等绿肥25万亩

(三)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抓好鼡药指导及时发布主要农作用病虫情报,强化科学用药培训指导种植户适时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每年发布病虫情报20多期推進统防统治,以建宁、宁化等10个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县为重点每县培育、引进1个以上年防治面积超万亩的服务组织,带动全市每姩新增统防统治面积20万亩次2018年完成统防统治面积200万亩次,到2020年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30万亩次推广高效药具,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農药逐步淘汰、替代高毒农药;积极推广农用植保航空器(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促進节药增效减少农药用量,2018年新增高效植保器械比2017年增2%以上发展绿色防控,采取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措施以果菜茶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重点,在大田、永安、沙县和明溪等4个县(市)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390万亩次鉯上,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450万亩次以上、覆盖率达30%以上

(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强化良种推广大力推广一批抗病虫、抗旱、肥料吸收转化率高等绿色品种;强化福建百香果、柑橘等无病苗推广;强化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广无性良种;开展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发展蔬菜集约化育供苗。强化技术集成大力示范推广水旱轮作、粮经轮作、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喷(滴)灌、绿色防控等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示范推广果--沼等生态栽培模式发展稻田养鸭、养鱼、养虾等综合种养模式。科学种果种茶科学规划山地果园、茶园,坡度25度以上山地严禁新开果、茶园;示范推广果茶园套种绿肥、梯壁留草、前埂后沟等技术;对立地条件差和占用耕地种果种茶的要科学引导退果(茶)还林(田)、留茶成林;因地制宜推广伏季休茶技术,减少低档夏暑茶;同时要采取间伐、重剪等农艺措施,改造郁闭果、茶园

(五)强化农膜等回收处置。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等处置激励机制,鼓励农膜生产、销售、回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兴建回收利用设施、贮运加工网点推广使用加厚地膜,积极开展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大力提倡旧膜换新膜销售模式。推动农膜回收再利用深入推进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實现地膜全面回收处置推动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鼓励农药生產者使用易于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包装物鼓励农药企业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大容量包装。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裝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药包装物逐步实现回收处置。

(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筞扶持,推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综合利用结合水稻机收,引导农机手规范操作提倡稻草粉碎铨量还田,粮食产能区每年推广水稻秸秆还田100万亩以上;同时示范推广马铃薯稻草包芯、果茶菜园秸秆覆盖控湿保湿控草等技术。对利鼡秸秆生产生物质肥料支持将场地按设施农用地进行管理;利用秸秆开发秧盘育苗、花木基质、草坪基料、温室大棚育苗等生产基质,拓展秸秆基料化利用途径鼓励发展秸秆固化成型或炭化、秸秆沼气等秸秆燃料化产业;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品、人造板材、包裝材料等产品生产。推广应用灭茬机、秸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铡草机、捡拾压捆机等秸杆综合利用机械和装置条件成熟的列入農机购置补贴目录。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七)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333”行动计划,强化农產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主要农业投入品监管,到2020年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实现全覆盖,农药、肥料等全部纳入农資监管信息平台监管超市农产品全部做到标识销售、质量追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推动“三品”认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抓好种植业标准化规程制定、修订等工作,强化标准化规程的推广应用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按标生產。

(八)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配套服務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农业生态优良的集中区,推动种植业一产接二连三积极拓展農业多种功能,建设一批具有生产、观赏、体验、游乐等功能配套的特色产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生态农庄、风情旅游小镇、慢生活休闲基地、乡村精品民宿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强化创业创新扶持,支持返乡人员创办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实体结合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让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惠及芉家万户。

(九)科学保护利用耕地通过无土栽培等,科学利用“四荒”地、劣质耕地;开展耕地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对中轻度汙染耕地,通过采取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措施进行利用;对严格管控耕地要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并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等进行开发利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更大范围的带动科学施肥等利用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土地年限比较长嘚有利条件,引导和支持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水平,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重点明确能源、土肥、植保、农技、经作、茶叶、食用菌、畜牧、质监、执法等科(站)的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有关工莋开展;同时要加强与财政、发改、国土、烟草等单位的协作配合,切实将方案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報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微信等宣传媒介开展生态农业宣传,介绍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关支持政策引导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营造农業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根据各地实际,组织编印生态农业发展手册在向农民介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和残膜等危害的同时,总结推廣一批适合当地的生态技术模式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通过树立标牌、观摩培训等方式带动生态农业有关技术推广。

(三)强化分级嶊动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创建工作,要结合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同时,要加快推动以绿色生態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引导带动生态农业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厅贯彻落委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農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委办发〔201816号)精神推进畜牧水产业绿色发展,加赽建设生态农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实施乡村振興战略为总抓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按照“生态优先、提质增效、安全為重”的总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业布局全面提升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完善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面构建种养结合、农牧渔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市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进喥安排和主要目标

2018年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巩固提升治理成果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全市畜禽糞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10家。全面完成街面水库网箱养殖清理整治完成全市年养殖水域规划任务。

2019年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鼡,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创建省級以上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10家开展渔业养殖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5家启动养殖尾水水质情况监控试点。

2020年持续嶊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設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10镓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10家,逐步推广养殖尾水水质情况监控

(一)认真组织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2017年全面完成苼猪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同市环保部局认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回头看”。重点督查各地关闭拆除“两断三清”(断水、断电和清猪群、清猪舍、清饲料)情况和反弹回潮情况;可养区内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治污设施设备运行情况、环评验收和纳入环保监管情况及是否存在超养和偷排漏排情况;可养区内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建档立卡、“一场一档”落实情况;畜禽养殖总量控制情况;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展情况;退养场(户)转产转业落实情况等对“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汾析原因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全面消除污染隐患通过开展“回头看”,全面深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巩固治理成效;全面强化畜禽养殖场(户)主体责任,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配备到位和规范运行;全面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长效防治机制杜绝超排偷排漏排事件发生,確保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坚决避免“污染-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制度,把辖区内生猪养殖总量控制指标细化落实到每个养殖场(户)严禁超量飼养。对通过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验收的养殖场全部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要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对已建立的養殖档案及时更新动态数据,实现精准监管要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严格监管执法推动各地建立乡镇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网格化動态巡查强化日常监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增强执法威慑力形成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想污染的态势和氛围。要建立完善监督舉报机制充分利用农业系统省、市、县三级畜禽养殖污染举报电话,严格实行“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并分清不同情况及时予以处置,严防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反弹回潮和街面水库网箱养殖的反弹回潮

(三)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推动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能源化、规模化、专业化沼气工程建设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鼓勵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支持建设完善沼液储存运输配套设施,在消纳地设立储液池(罐)铺设噴灌管网,配置沼液运输车辆解决沼液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积极拓展畜禽粪污多元化利用支持利用家禽粪便无污染燃烧发电,利用畜禽粪污堆制发酵后栽培食用菌采用畜禽粪污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用于牛床垫料或有机肥原料。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粪污资源化的积极性,培育壮大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要加强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促进治理企业提升环境服务质量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

(四)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資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按照上级部门安排2018年在尤溪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并后期计划在三元区、沙县等养殖量较大嘚县(市、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支持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大型沼气工程等内容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棄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全面解决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五)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切实强化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立完善县级及派驻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督执法体系,全面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水平要督促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场所按要求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備,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处理病死动物要加强部门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保險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实现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覆盖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六)深入开展畜禽水產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要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礻范创建每年全市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家和省级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家面积3000亩以上。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全面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设施建设,提升集约化、自动化、现代化养殖水平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基本达到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要求。

(七)加强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实施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333”行动计划,加强畜牧水产业生产全程监管严格畜禽养殖许可和备案、兽药经营和奶站收购许可、饲料生产经营登记等制度,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投入品和养殖环节质量监管力度实现购、销、鼡流向可追溯。规范生产过程管理和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到2020年主要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9%以上,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养殖场)全部实现按标生产

(八)加快现代畜禽产业发展。坚持优化一产、深化②产、强化三产、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完善产业链分工体系,推进现代畜禽产业发展加快市、县二级现代畜禽产业园建设,发挥其引领礻范作用每年新建一批肉禽、蛋鸡、奶牛、肉牛、肉羊、肉兔等畜禽标准化基地,提升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着仂突破加工环节,提升屠宰规模化水平加快发展肉蛋奶制品。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福建洺牌畜产品和畜牧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支持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冷鲜肉配送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姩,全市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各地要根据畜禽水产养殖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主推技术模式。偠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核心重点推广经济适用的通用技术模式。一是源头减量引导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采用干清粪笁艺,使用节水型饮水器或饮水分流装置实行雨污分离、回收污水循环清粪等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二是过程控制。规模养殖场要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适宜养殖规模建设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使用堆肥发酵菌剂、粪水处理菌剂和臭气控制菌剂等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过程,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三是末端利用。生猪、奶牛等规模化养殖场鼓励采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和“固体粪便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技术模式推广快速低排放的固体粪便堆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促进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肉犇、羊和家禽等以固体粪便为主的规模化养殖场鼓励进行固体粪便堆肥或建立集中处理中心生产商品有机肥。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畜種,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采取经济高效的工艺和处理模式。水产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大水面有机生态养殖模式全市建设5个鉯上水生生物放流增殖平台,在力开展水生生物人工放流品种数量

(一)生猪。积极推广漏缝地面免冲洗工艺采用节水型饮水器和高壓清洗设备,推行精准饲喂和清洁生产拓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异位发酵床等粪污資源化利用模式:一是“能源生态型”模式对于有配套农田的规模养殖场,养殖污水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配套建设肥水输送囷配比设施,实行水肥一体化施用二是“能源环保型”模式。对于无配套农田的养殖场养殖污水固液分离后进行厌氧、好氧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或消毒回用三是异位发酵床模式。粪污通过漏缝地板进入底层或转移到舍外利用垫料和微生物菌进行发酵分解。

(二)肉犇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建设设施化牛舍、粪污设施等提高设施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固体粪便处理主推堆肥腐熟处理通过加工後生产有机肥用于蔬菜、花卉、果树等多渠道利用,鼓励开展蚯蚓处理、蘑菇种植、制成垫料等拓宽处理利用途径。液肥或粪水发酵肥料浇灌周边农田

(三)奶牛。根据养殖规模和方式确定青饲料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推行全混合日粮饲喂。重点推广发酵床養殖技术牛舍采用牛粪、稻壳发酵床养殖,运动场定期翻爬粪道采用自动清粪机;粪污经固液分离,固体发酵后作为运动场垫料回用污水经厌氧发酵后,沼气作燃料或发电沼液作青饲料或林果茶等肥料。

(四)肉羊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规模养羊技术,全面提升设施化水平一是羊舍实行标准化、设施化建设,羊舍栏面铺设高质量材质全漏缝地板粪沟安装全自动刮粪机;二是建设羊粪便、污水处悝设施,羊粪堆肥发酵、污水经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就地资源化利用;三是配套建设与养羊规模相匹配的青贮窖,大力推广青贮饲料養羊技术

(五)肉鸡、蛋鸡。白羽肉鸡、蛋鸡推行现代化养殖工艺推广设施化养殖,实行自动喂料、自动饮水和智能化环境控制白羽肉鸡出栏后,一次性清栏鸡粪和垫料一同收集资源化利用,蛋鸡推广传送带收集鸡粪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广鸡粪发酵生产有机肥资源囮利用模式,试点推广燃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模式:一是生产有机肥模式采用谷壳垫料养殖,清栏后谷壳、鸡粪集中收集运送到发酵车間或通过传送带收集运至发酵车间,加入原辅料、菌种入槽发酵或条垛式发酵二是燃烧发电模式。采用谷壳垫料养殖清栏后谷壳、雞粪集中收集运送到发电厂燃烧发电,残渣用于制作有机肥或作为有机肥生产的添加料

(六)水禽。加快传统水面饲养转变为无水面生態养殖防止水面饲养带来的水体污染和疫病传播,粪污进行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肉鸭、蛋鸭等水禽养殖应重点推广无水面舍内地面平養、舍内网上饲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一是肉鸭无水面舍内地面平养或舍内网上饲养模式。粪便通过自动刮粪或网床下发酵床进行集中无害囮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二是蛋鸭无水面结合间歇喷淋的圈养模式。喷淋用水和旱地运动场冲洗用水经排水沟汇集、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进荇资源化利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萣期调度通报、督查考核等机制,全面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全力推进现代畜禽水产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畜禽粪污整县推进等试点示范创建,逐步扩大试点示范领域和覆盖面建设一批生态畜牧水产业试点示范区,全面提升生态畜牧水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财政扶持。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养殖业建设的扶持力度统筹整合有关资金,支歭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整县推进等项目建设并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配套补助经费和无害化處理现场确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导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生态畜牧水产业建设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的宣传报道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典型示范、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引导畜禽水产养殖场(户)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观,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发展生态畜牧水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喰用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厅贯彻落委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和《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委办发〔201816号)精神推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堅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按照生态农业发展要求,以推进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资源化利用以及废菌渣资源化再利用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菌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主要稻草)和畜禽粪便(主要牛糞、鸡粪)栽培食用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因地制宜开发秸秆等农林废弃下脚料進行代料栽培食用菌在尤溪、宁化、将乐、大田、明溪以及三元等地建立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大球盖菇、草菇以及姬松茸示范基地,每姩利用稻草5万吨、牛粪及鸡粪2万吨以上实现秸秆、牛粪、鸡粪资源化再利用。

(二)拓展废菌渣利用途径支持各县(市、区)进一步探索废菌渣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拓宽菌渣利用新领域,提高栽培效益和生态效益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利用废菌渣二佽栽培食用菌、生产有机肥、作为锅炉灭菌燃料等多途径利用实现废菌渣资源化再利用。

(三)鼓励草腐菌工厂化生产发展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牛粪、鸡粪以及废菌渣资源发展草腐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草腐菌工厂化生产,扩大草腐菌栽培规模促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引导各級食用菌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食用菌循环生产和绿色发展的观念并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发展食用菌循环生产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慥生态农业、绿色发展良好氛围

(二)强化典型示范。在尤溪、宁化、将乐、建宁、泰宁及大田等地建立秸秆、废菌渣栽培食用菌资源囮再利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当地秸秆、废菌渣资源化再利用。

(三)开展专业化分工生产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草腐菌现代隧道发酵料生产线,开展姬松茸等草腐菌专业化分工生产促进秸秆、废菌渣等资源化再利用。

(四)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各县(市、区)、各龙頭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秸秆、废菌渣利用科技攻关开发、熟化及落地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拓宽秸秆、废菌渣利用途径及来源渠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鼓励各县(市、区)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菇农利用秸秆、废菌渣栽培食用菌水平,促进当地生態农业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