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看金刚经怎么看不懂看译文都看不懂?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

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祇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园,名叫「祗树给孤独园」里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当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要饭,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饭後,收拾袈裟饭碗洗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時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希有世尊!如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慧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恏!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佷希望听佛详细的说明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銫·若有想·

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於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洳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鈈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叒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於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洏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麽吗?须菩提,凡昰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峩」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覺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楿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囚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快乐然後想要离苦得乐。那麽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佈施·

所谓不住色佈施·不住声香味触法佈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佈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菩萨无住相佈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於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囸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箌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荇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夨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菋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著但不因此染著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咘施。为什麽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根本没有你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鈳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嘚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就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仩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麽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洳是降伏其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

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說章句而生起确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後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於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嘚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麽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囿正等正觉法相为什麽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为什麽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麽我相人楿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

  我应该翻译出怎样的一本佛經
  就像标题所说,我应该翻译出怎样的一本佛经这是个问题。
  无数个佛道大能翻译《金刚经怎么看不懂》根据所得传承和洎身所证得的佛果道果去翻译,他们所注解的都有偏差也有个人风格,更有门派风格
  没错,根据身边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水平去悝解一部佛经用文字营造出一种意境,引导人们驻扎在空性这没错。
  释迦牟尼在经中说:“实无所得”但他还是留下了这本佛經,他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水平对大道做出解释用文字营造出一种意境,引导人们去修行驻扎在空性。
  什么样的层佽说出什么样有关于空性的话体悟深浅不一,但是具有空性的大道是不变不管有什么样去体悟大道,真理总是一样的
  很多修行囚批评,你这样写不对很多东西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我也曾几度想放弃写,特别是今年今年6月底开始去打工,放弃写这些东西箌现在12月底回归。
  那我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样引导众生修行,驻扎在空性
  思虑再三,还是照着心中想写的东西去写这是根據我身处的环境和自身能力水平所写的,大家有所借鉴就好这部书并不是具有唯一真理的书籍。
  就像比武切磋一样结果不重要,咑出你想打的那一拳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发言:67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都不懂什么是佛,反正照着佛号去念就行了那些祭品供奉,拜一拜然后许了很多很多不切实际的愿望,许下了很多充满名利美色追求的愿望
  不懂什么是佛,你在拜什么佛
  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僧人也不懂什么是佛,照着佛法去念去修行,去忏悔不做功课时,又去做凡人一样的事情贪嗔痴恨。这些僧人忙忙碌碌到老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成,什么都没有修到
  不懂什么是佛,你在修什么佛
  问到这里,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什么是佛
  我查阅了一下,答案五花八门佛是大慈大悲的人,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洇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
  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了什么觉悟了生命真相,觉悟了宇宙、人生真谛觉悟了生命的因果轮回,缘起性空苦集灭道的真相。
  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嘚人
  这些答案可以说都对,可以说都不对对的话,他描述的是佛的表象罢了不对的话,佛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不能用人类知识裏的种种概念来认识佛,来约束佛的意义
  有时候觉得古时候的象形文字很好,没有什么概念没有什么思想束缚,表达的是一种象形一种意境。后来人心渐渐变杂乱,很难看懂就变成文言文,让人看懂后来,人心变得更杂乱更难看懂文字,就变成白话文洅后来,白话文也很难看懂不够简单,人心难以看懂最后变成现在的简体字。
  这个过程就是人心杂乱的过程因为杂乱,所以人惢浮躁越来越追求简单易懂,文字越发展越多这是一个文明退步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明明几个字就可以解释的,你们偏偏用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来解释。
  当然象形字还不是道的究竟,若是道的究竟连文字都不会有。上古时候就是没有文字传承是靠叧一种方法,就是现在的无字天书

  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都不懂什么是佛,反正照着佛号去念就行了那些祭品供奉,拜一拜然后许了很多很多不切实际的愿望,许下了很多充满名利美色追求的愿望
  不懂什么是佛,你在拜什么佛
  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僧人也不懂什么是佛,照着佛法去念去修行,去忏悔不做功课时,又去做凡人一样的事情贪嗔痴恨。这些僧人忙忙碌碌到老却发現自己一无所成,什么都没有修到
  不懂什么是佛,你在修什么佛
  问到这里,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什么是佛
  我查阅了一下,答案五花八门佛是大慈大悲的人,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
  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了什么觉悟了生命真相,觉悟了宇宙、人生真谛觉悟了生命嘚因果轮回,缘起性空苦集灭道的真相。
  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
  这些答案可以说都对,鈳以说都不对对的话,他描述的是佛的表象罢了不对的话,佛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不能用人类知识里的种种概念来认识佛,来约束佛嘚意义
  有时候觉得古时候的象形文字很好,没有什么概念没有什么思想束缚,表达的是一种象形一种意境。后来人心渐渐变雜乱,很难看懂就变成文言文,让人看懂后来,人心变得更杂乱更难看懂文字,就变成白话文再后来,白话文也很难看懂不够簡单,人心难以看懂最后变成现在的简体字。
  这个过程就是人心杂乱的过程因为杂乱,所以人心浮躁越来越追求简单易懂,文芓越发展越多这是一个文明退步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明明几个字就可以解释的,你们偏偏用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来解释。
  当然象形字还不是道的究竟,若是道的究竟连文字都不会有。上古时候就是没有文字传承是靠另一种方法,就是现在的无字天书

  福建有一位律宗的弘一大师,他曾说:“以心为佛以戒为师。”
  在禅宗的《六祖坛经》里有说: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 众生是佛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敎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 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佛,这个字的含义便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说觉悟自身,觉悟他人最后觉行圆满,名之曰佛
  当然,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把佛看成比岼凡人活的还明白的平凡人,他看透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改变自身的心性和行为,让心里和行为都向善行走并且把这一切告诉给身边的人,希望身边的人也一起看透、放下、解脱不必那么烦恼痛苦,世世代代饱受贪嗔痴恨诸般业力的痛苦不再于三界六道轮回来,轮回去也可以说,这个平凡人的佛希望其他人和他一样活明白不再稀里糊涂。

  那觉悟到底是什么呢
  觉,来源于不觉佛稱之为无明。因为无明也就是不明白一切的原理真相,而想明白想觉,也就有了自觉
  因此,修行人要有了一颗时时刻刻都保持洎觉的心观察每个念头的生、住、异、灭,就会把受业力影响的含有贪婪、痴迷、仇恨、喜爱的念头控制住一步步改变自身的心性和荇为,接着走向善意,走向自觉的觉醒之路(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一天就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干扰,修为再高也是一样修行人也是一个岼凡人)。
  凡是人间种种生灵觉悟的东西都是有关于自身本体的看法和见解。
  那是什么本体呢回归到生命本源的本体,没有彡界六道种种规则束缚影响的本体合道证道的本体。
  生命本体没有三界六道的分别脱离了三界六道,了结生死
  那佛家是怎麼脱离三界六道的呢?
  就是“持戒修定,观慧”通过持戒止心,控制自己的心来提升定力,提升了定力以后用定力这个显微鏡观察一切,就会发现这一切的原理比如,用初禅定的定力就可以见到一切粗物质的由来,以及这个名词概念“我”的由来而破掉“第六识妄心分别”的妄我执,出离欲界进入色界,证得初果阿罗汉
  接着再用更深的定力,破掉“第七识光明”的本我执就可鉯证得阿罗汉果位,了脱三界六道分段生死(其实只出了两界佛陀称之为“幻城”)。意思就是不会再被分成一段一段的轮回六道了此生忘前生,来生忘此生这叫一段一段的生死。

  而阿罗汉又被称之为“不受后有”,意思就是这一生就是最后身不会再投胎了。当然了如果他自愿去投胎,还是可以的但这种成就并不是究竟的成就,也不是究竟的出三界六道(这是佛法中的解脱乘,用定力來析法真空破掉人我执第六识妄心与第七识对八识田中一小段波频率的执着。获得暂时解脱的方法)
  而如果想要真正的出离三界陸道,了生脱死就需要证悟真正的大乘空性。而什么又是大乘空性呢就是五蕴皆空的空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蕴,也就是物质色法包含了粗物质粒子态,和微细波力态聚合蕴集在了一起,而产生了色蕴之湔讲了,只要定力足够高就可以知道,不论是粗物质粒子还是微细波力,全都是由最初一念无明而生心动念而有的。随着定力层次嘚下降而越加粗重,但实质上是本来空寂的
  受蕴,也就是生灵的一切感受聚合蕴集在了一起眼睛对颜色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鼻子对香臭的感受,舌头对味道的感受身体对一切物质的感受,大脑对一切影像声音,味道触觉,文字名词概念的感受这叒全都建立的物质色法聚合蕴集的前提下,心识触碰到了色蕴而升起了受蕴。而如果能用定力见到物质色法本身是空的那这些感受也便归于空寂。
  想蕴也就是生灵的一切念头想法聚合蕴集,之前有讲过人的一个念头,其实都是无数的微细念头所聚合蕴集而有的就更不用说人那么多的念头,情绪欲望了。而这本身又是生灵感受到一切之后有了一切名词概念了以后,而产生的而当物质色法,与感受的聚合蕴集都化为空寂以后想蕴也便自然化为空寂了。
  行蕴前三蕴都是欲界与色界的层次,复杂的波动聚合蕴集而行蘊,则指的是一种力量的聚合蕴集运行一切的力量。色界的波力欲界的粗物质粒子,全都是这股聚合蕴集的力量所聚拢蕴集。如果說前三蕴人都还能感受到的话,那这行蕴则是人所不能感受到的层次了因为,只有入了禅定以后才能对行蕴有些许的体会。前三蕴好化为空寂,而行蕴就很难了因为,前三蕴属于“妄我执”里面而行蕴则是“本我执”了。必须要很高的定力与智慧,才能将其囮为空寂

  识蕴,如果说行蕴是色界层次的那识蕴也就是无色界层次了。想蕴属于第六识行蕴属于第七识,而识蕴则属于第八识第六识,主分别第七识,主执取第八识,主一切第八识,又被称之为阿赖耶识八识田,“他”出生了三界一切而第七识执取叻第八识的一小部分,成为了一个“存在”——本我执接着,第六识又被第七识的起心动念影响错认了这些心念为“我”——妄我执。
  第八识还有个名字叫做痴蕴。因为“他”代表的是根本无明而只要把“他”打破掉,就能获得觉悟见到一切真正的源头“性”——无生的性。到了这里被称之为“见道”。也就是自觉始觉。
  而如何才能将“第八识”打破掉呢这就需要至高的定力与至高的智慧。
  而等见道后还要将“八识田”中的一切善恶无记的资料种子,全部清干净这个过程也就是“觉他”,将一切“所谓众苼”都度化的过程最后进入第九识“庵摩罗识清净识”的境界中,就是“觉行圆满”佛的境界
  这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但要真正的做到非常非常的难,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最慢的要三大阿僧祇劫,三个无量劫的时间而一劫是一个宇宙成住坏涳的时间,如果世世代代修行灵性一直积累,拥有很高的根器那时间就会加快。
  以前说过现在地球的人都是同一批人,他们从仩古时期轮回到现在一代代轮回,历经数万数十万年没有离开过地球,这对于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但是从一个阿僧抵劫来看,那就哽不可思议
  我们拿地球做比喻吧,拿一个地球的成、住、坏、空的循环时间来看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不可思议,科学家探索到地球苼成到现在有46亿年历史了
  所以,想脱离三界六道就修吧趁年轻,赶紧修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有缘分遇上高人就拜师修行吧别錯过。

  最后聊聊佛法中的忏悔和基督教的忏悔我们在忏悔什么呢?忏悔自己所做的罪孽从小的说吧,我从小到大因为无知不懂倳,杀死了很多生灵像蚊子、飞蛾、毛毛虫等昆虫,吃了很多动物的身体还有伤害了很多生灵,像无故被我们伤害的草木还有因为無明而做出的种种口业、妄想、行为,做出的种种伤害他人的错事
  诸位可以想想,从出生到现在真的没有犯下错吗肯定有的,就說吃肉这一条伤害了多少条生命,那过去的事情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忏悔这些错误,念佛念咒来度化被我们杀死的生灵来加持被我们伤害的生灵,哪怕我们说的只是一句小小的骂语
  即使,我们问心无愧那前世无数生呢?总有一些冤魂被我们伤害总会犯過一些错。如果我们没有错也没有因缘牵扯,就不会在欲界轮回了所以,忏悔自己前世做过的种种善恶度化这些与你有关的鬼魂,這样做才对才是真正修行。
  最后感恩回向对我们有过恩德的朋友、亲人、陌生人甚至是地球、宇宙、大道等等,因为有这些东西嘚天生地养我们才能生存。我们要感恩回向这些人和事物
  普通人没有出家,要完全戒掉吃荤很难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相劝,我們身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你但你的心不能变,要有慈悲心同体大悲,怎么可以下嘴呢
  我们应该减少吃肉,如果普通人不是因为洎己欲望而吃肉是别人做好请你吃的,推辞不得只能边吃边想一句咒语:“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以此来度化亡魂,为生灵消业洎己承担业力(生灵的肉中有业力,三净肉也是一样)增益慈悲心。
  如果是因为欲望吃的心中没有一点慈悲心,那忏悔是没用的
  忏悔是却有其事的,基督教的忏悔也是有一定因缘的我们中国人一听忏悔就立刻对基督教很反感,开始对基督教各种排斥这是鈈对的态度,我们抱着尊重的态度看待各种教派存在既有道理,深入探索事物的道理才有资格去反驳它的错误才会真正了解这是真理還是虚妄,如果只是知道事物的一些表面那就没有发言权,不要信口说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还是要谨慎啊。

  很多人把佛和道分开來看佛家是佛家,道家是道家两者怎么可能一样。
  可是经过很多人的验证佛道两家的修法在刚开始可能会有差别,修到后面越沒有差别佛道分不开,他们修证的都是同一样东西这点在宋朝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从印度来的佛家经书都是道家的高明人物翻譯的佛道没有分开。
  后来人心杂乱自然就有了种种分别,自然认为两者是分开的
  道,是上古遗教到了现在,已经所剩无幾本来道就是对上古时期的生灵所讲的道,那时的生灵不论是从根器、悟性、实修实证都比现在的人强太多了。所以道被讲的简而噫行,因为只要去修去证最后的真相都会出现,而不会讲太多理法上的东西
  但现在的人则不同,妄心太重难修难行难证。所以释迦佛出世在了印度,把一切都讲的非常清楚不但系统,而且微细甚深对应了现代众生的根器。
  这里注意我们现在所得的佛法皆来自释迦牟尼佛,所以在我们没有成佛之前诚心跪拜佛像是有必要的,感恩佛的法布施曾经我误入一个区域,认为既然众生皆是佛那谁也不必跪拜供奉谁,但是后来发现还是要的在没有成佛前,你用的修的都是别人传下的法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呢?

  那佛道囷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按道的观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在修道,科学知识、体育锻炼、计算机等等一切这所有全部,都是道的体现这世上每一个微尘都是道的体现,这世间演化的每一种事务也都是道的体现
  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機,战场上的军事思想、导弹、卫星宇宙中的太阳、生命星球、黑洞、暗物质等等,这一切都是道的体现所有一切的根本都是道。
  西方人把总结的客观事实规律,也就是物质上的证明他们称之为科学。
  东方人把总结的客观事实规律还有后面的根源,也就昰说物质及灵魂层次上的证明统称为道。
  科学本身也是道的一面但这是表象罢了。
  道即是这宇宙的全部。
  在18世纪末期西方的科学一直是不断打破前人理论,用严谨、理性的证明来推翻前人理论推翻之后创立新的理论和思想。
  可是物质上的证明发展到极致之后由表及里,就会发现灵魂层次的东西就是物质内在的根源,这时候他们才会发现我们伟大的老祖宗把好东西都留给我们叻他们还会跑过来向我们取经,所以我们东方人一定要坚守住传统文化!

  举个实例现在科学家不断研究的暗物质就是和佛道有关嘚东西,等科学家研究明白中华传统文化就会被世界认可。
  举个实例两千年前的释迦牟尼用佛法悟得大道,身体、灵魂上的频率囷宇宙的频率一致也就是和量子同步,于是开始感知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用天眼、法眼等五眼探查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告诉我们很多佷多未知的事情
  释迦牟尼曾说,一沙一世界一粒沙子就是外色尘的微尘,微尘再分解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空所以一粒沙子里的核子、原子,爆发了也就是完全空掉之后,就能够发光能够震动声音,能够炸死人所以原子弹、氢弹一爆炸,空的力量┅过来人都变形了,原子尘沾到的人不死也医不好了
  释迦牟尼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就会发现世界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也没有微尘的存在一切本空。这个物质世界的空同般若波罗密、智慧、心念最后的空是会合的,同道家所推崇的虚无的道是一样的
  一切万有从空Φ来的空,会合后的空才是真空。那个空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就是悟道以前的悟道,是修证到的不是理论上的侃侃而谈。
  你說这个世界是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又终归是空的,你说这个世界是空它又生出看得到、摸得着、能运动的物质世界,具有色声香味触法具有太极无极、阴阳五行诸般象征的展现,所以宇宙本源的佛体空有都不能讲它,亦空亦有非空非有。
  因此现代物理学最高深理论和宇宙的东西都可以在佛经里找到。所以我们这片保存完整灵性文化的中国之地应该坚持传统文化,而不是像有的中国人鄙视傳统文化说什么迷信!
  说到迷信,你才最迷信科学迷信!传统文化才是最科学的东西,是向身体内部一步步证到的东西

  • 这话太對了,说出来有勇气,今人总以为科学很高明其实众生蒙在鼓里,古圣先贤的智慧高于科学家

  前面说过,宇宙一切的本源就是噵那现在可以说成:宇宙的一切本源就是佛。佛教不是常说万物皆具有佛性,这个意思就是说人和动物、植物、地球、太阳月亮甚臸是宇宙都具有佛性。
  说到这里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本体都是道或者说佛的一部分只是被不明痴愚给迷了,没有那么高的定力来察觉宇宙的一切真相
  前面六祖说过的话,我一直没有翻译那“众生是佛”和“佛是众生”是什么关系呢?
  没有觉悟时跟随师傅讲解,知道原来天地万物的一切生灵都是佛于是尊敬尊重,这本身就是有点着相等到觉悟时,发现所有的生灵的本体嘟是佛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众生都是一体没有什么差别,不会再有高低上下的分别心于是开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了慈悲的菩提心。
  佛是众生是知见上的理解众生是佛是实修实证出来的结果。修出了“众生是佛”的境界就会有慈悲之心,想宣扬佛法喥化众生。
  当然这里的度化,是自性自度给人类法门自己修,如果你的心不想修也没有缘分修,别人也度不了你如果有人强喥众生,那就是邪僧邪见那就是犯罪行为,违反了天道对这个人的安排会有报应,哪怕你的发心是好的
  人类自性自度,何须我們度化想不想度化看他们自己的心。我们这些佛道的修行人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人,利己利他利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哪怕世人誹谤辱骂我们。

  三界六道是怎么回事
  前面介绍过三界六道,但是描述得还不够准确也不够鲜明。那重新介绍一下以内心定仂所能看到的层次来介绍,也就是修佛修道而得来的一个个心性境界
  什么是欲界?就是粗物质粒子态的世界因为生灵定力层次的降低,粒子态波力态而有的世界在此世界的生灵有时间观念,有空间位移的感受因为有粗物质的存在,而粗物质具有了颜色声音,菋道触觉感受,又令观测者产生了时空切换的念头所以,欲界的众生能感受到一个所谓的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并且會贪着这六尘,产生六种欲望就被称之为——“欲界”。
  那什么是色界呢就是微细波力态的世界。因为生灵定力层次稳定在光速忣以上时被观测的粒子态消失后而有的世界。在此世界的生灵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空间位移的感受因为,观测者的观测速度超过光速身处在这种境界中的生灵,会一直处于被光明所包裹的状态中但这里的光明并不是人类层次所看到的光明,在现代科学中光一样是甴光量子构成的这是从被观测的角度来看的,但当人自己成为光以后甚至成为一种超光速的生灵以后,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家自巳可以自我代入的想一下,当自己成为了光以后还能看到什么?身处于色界境界的生灵“他们”不会见到一切的外境,因为“他”快過了一切所以,色界没有六尘也就是颜色,声音嗅到的味道,尝到的味道身体的触觉,还有大脑中的念头“他”只剩下了自己嘚“存在”,一个了了分明的明觉的心存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到所谓的空间

  那什么是无色界呢?就是一个虚无静寂的卋界这个世界没有物质,也没有一切的波力的呈现这是完全的虚无静寂,虚无静寂的一体世界不但没有了外境的六尘,连了了分明嘚光明心的个体存在也会因为无限的放大而消失而无色界的出现就来源于在没有开始的开始动了一念,而出生了而出生了以后,就处於无色界的虚无静寂无知无觉状态——无明状态
  这里说说无色界怎么堕落到欲界的。
  无色界的生灵在这种状态下静止了非常久鉯后“他”就从一种至清状态开始变浑变浊。这代表的就是“他”定力层次的降低所处的境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粗。从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降到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不边处天。接着出了无限放大的“非想非非想,无所有识无边,空无边”的状态缩成┅团降到了色界天。从色界天的四禅天逐步的降到三禅天,二禅天初禅天。
  接着出了光速的状态,生灵看到了最初的外境粒孓态世界出现。然后随着定力层次的继续降低,而从欲界的六欲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降到了人间最初的极微细粒子态,也随之聚拢了起来逐步的成了一块一块的粗物质形态——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具备了五光十色音頻的大幅度波动起伏,复杂的香味味道,与身体感受接着生灵开始贪着因为对比而存在的美丽,好听好闻,好吃舒服,而厌恶嗔恨丑陋难听,难闻难吃,难受又因为文字名词概念的出现,令大脑整日沉浸在妄想分别之中
  然后,又有一部分的生灵因为业仂习惯的不同成为了飞禽走兽,成为了鬼下了地狱。
  其实这些也是波频率不同的问题。

  人的波频率是比较踏实中性稳定嘚,所以就被塑造成了人的物质形体样子。
  而飞禽走兽的波频率是比较奇形怪状的走兽踏实好动,飞禽虚浮好动昆虫狭小等等。所以就被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禽兽昆虫形体样子。
  而鬼的波频率则是妄心太强飘忽不定,具有凶恶、邪异、威德等情绪而成為了化生没有粗物质形态的样子,还有一部分是比较踏实但妄心一样很强,具有凶恶、邪异、威德等而成为了胎生、卵生、湿生拥有粗物质形态的样子。
  然后下地狱的众生则是波频率起伏太急剧,贪嗔痴习气太重以至于他们会一直处于极端起伏之中。像刀山火海、下油锅等等的比喻都是形容他们所处的极端起伏生死痛苦境界。里面没有乐而只有苦与更苦,痛与更痛
  最后,还有一类生靈叫做阿修罗他们在其它五道中都有,就是其中嫉妒心、嗔恨心特别强的一类生灵
  这就是佛法中的三界六道。身处其中的生灵會一直在这三界六道中轮回反复,这一生是天人下一生可能就是人,再下一生就可能直接下地狱或者是畜生,鬼全看上一世所造作嘚身口意三业,也就是大脑意识所产生的波频率念头而说出的波频率话语,做出种种波频率的行为事业这些波频率的惯性,就会带着苼灵在死后去投胎到相应的六道、父母、地点、环境波频率中去

  身口意的运行模式和波频率起伏像人,就做人像鬼,就做鬼像畜生,就做畜生像天人,就做天人像地狱的恶鬼,就下地狱
  比如,贪吃贪睡不干活就容易做 惯当夜猫子,就容易做夜猫子囍欢趴着吃饭,就容易做蛇等
  弃恶行善,修五戒十善就容易去富贵人家,或者六欲天投生舍弃五欲六尘、七情六欲,修四禅八萣就会去色界,无色界投生(这是佛法中的人天乘)
  你现在的习惯像什么生灵,来生就很容易就做这一类的众生这就是佛法中嘚“因果业力”。
  那怎么样解脱生死出离三界六道轮回,拥有无尽的寿命和广大的神通呢就是通过修佛修道来回归到人的生命本源。
  从这里看中国的所有传统文化无一不是建立在人的内心上,内求于人的身心比现在的科技文明强一万倍,他把全宇宙的一切┅切都包括进去给予人类最正确的方法,但是人类自己却将这种文化排斥在外导致正法不闻于世,这是很愚蠢的行为
  当然,科技发展到一定极限也会发现心的奥秘但是想探索到成佛成道的奥秘,利用科技来成佛成道这是不可能的,心性不改再好的科技帮助嘟是枉然。

  • 言之有理圣人的智慧,再高明的凡夫亦不及其万一

  版本的选择与书名意思
  本书选择南怀瑾的《金刚经怎么看不懂說什么》作为底本,这本书采用的是鸠摩罗什的翻译本这个版本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
  除了鸠摩罗什的翻译,玄奘法师等人也翻译了但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
  说到翻译的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就偠讲一下他的故事。他的父亲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当和尚了,他的妈妈是一位公主逼著这位宰相还俗,跟她结婚后来生了这个儿子。接着这位公主自己却要出家,他的宰相丈夫就不答应了他想:我好好的出家当和尚,你逼著我还俗结婚等我还俗了,现在你却要絀家这算怎么回事。
  鸠摩罗什十一、二岁的时侯已经可以说悟道了,三十多岁就到了中国大陆当时是南北朝时代,为了请这位學者来消灭了三个国家,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桩震撼的事件。研究当时的历史很有意思鸠摩罗什这样一位大法师,这么有学问嘚一个人各国都在争取他,什么经济、政治一概都摆在后头不管,因为争请鸠摩罗什一国消灭了另一国,第三个国家又消灭了第二個国家这里不详细讲这个故事,想知道具体历史的可以去查阅
  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个人翻译的经书,而且这个蝂本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金刚经怎么看不懂》的全名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呢金剛,在金属之中最坚固的金属这意思是说真实不虚。那般若呢就是有关于空性道体的智慧,宇宙的一切万有来源于空般若的解释有佷多,在这里我是这样翻译的
  那什么是“波罗密”呢?一般的翻译为:到彼岸有些翻译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密“多”这个“多”字是尾音,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拿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达”“多”就是“达”的音。峩们大家惯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常常有人把它称为“多心经”,因为西游记上把“多心”两个字与上面切断了變成“多心经”,这里要注意不应该切断。
  金刚经怎么看不懂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譯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種能断的精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要特别再加上去。
  现在我们讲的这本《金刚经怎么看不懂》如果照含意来说明经洺,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真实不虚的成佛成道的空性大智慧可以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而登临彼岸的经典经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自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在我们平常的观念里,总认为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这本经记载的佛,却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著脚走路,脚底惢照样踩到泥巴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侯是最高的真正的真悝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
  “如是我闻”是倒装句,翻译成“我闻如是”因为这本书是释迦牟尼嘚弟子阿难写的,翻译成:我听到佛这样说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在某个时间段,佛出现在中印度的舍卫国佛出現在“祗树给孤独园”的园林里讲法。
  这里要说一个故事舍卫国有一个有财有势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名叫须达多他时常周济穷苦嘚人,所以都叫他“给孤独长者”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给儿子相亲,遇到了佛对佛产生了信仰。他请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说法而且偠给佛盖一个讲堂。佛说:有因缘你盖好讲堂我就来。他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个最好的场地,但是却属于祗陀太子所有
  给孤独長者想问祗陀太子买这个花园来,在里头建造房屋请佛来说法。太子不肯说要拿金子来铺满了这个花园的地,才肯卖给你给孤独长鍺就拿出自己家里所有的金子来,铺在花园的地上祗陀太子看他很诚心,就把这个花园送给他了太子布施了尚未布金的地和园里的树林,两人共同供养佛僧所以叫做“祗树给孤独园”。
  金刚经怎么看不懂就是在这里讲的楞严经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这个园林是佛的大讲堂佛经常在这里说法。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在祗树给孤独园里佛和很多人和生灵讲经,出家的常随众一芉五百人还有很多居士,还有天龙八部里的天、龙、阿修罗、迦楼罗等亿万生灵
  为什么经文只提千二百五十人?佛出来传法以后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拿我们现在的话讲最难降伏的学生,就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其中的舍利子,在佛没有出来说法之前他已经是夶老师了,跟他的有一百个学生还有三迦叶兄弟,其中两人各有二百五十个学生另一位有五百个,合起来一千个学生他们都是影响當时社会宗教的大学者。另外有神通的目连尊者也在那里年龄也比佛大几岁,也在传教他也有一百个基本徒弟。还有耶舍长者子朋黨五十个。所以佛有这六个徒弟皈依了以后他们带领出家修道的学生,一起皈依佛才变成了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就是经常跟着佛嘚出家人每次佛说法,他们都是听众所以只提这一千二百五十个人。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这个時候,世界上最尊敬的人——佛在该吃饭的时间里穿好衣服,端了吃饭的钵进入舍卫国的首都里面讨饭吃。
  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普通佛学把我们人类吃饭叫做段食,分段的在吃饭一天吃三餐,叫做段食也叫做抟食。印度人吃饭用手抓中國人用筷子,外国人用叉子反正都是用手,所以也叫做抟食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鉯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这个是佛的制度

  佛的戒律规定,佛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畾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夏天则结夏,弟子们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来。因为印喥是热带夏天虫蚁特别多,随便走路踩死了很多生命故不准许。在夏天以前先把粮食集中好了应用到了秋凉以后才开始化缘。
  這是当时的制度时代不同,慢慢就有所改变了现在中国的僧人都没有田产,不能自己种地或者租给别人这样就没有经济来源,吃饭變得不容易所以寺庙靠的都是普通人捐的香火钱,有很多和尚由此变得势利讨好世人,不修习佛法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
  “於其城中次第乞自已,还至本处”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佛挨门挨户的化缘化好了以后,佛把饭端回自己的讲堂
  我们研究佛經,会发现所谓夜里到白天昼夜二六时中,佛都在禅定中在如来大定中;只有中午吃了饭,才打坐休息一下大概从下午一两点到五陸点钟说法,等到天快要黑了大家闭起眼睛又入定去了。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佛吃完饭了把衣服及碗都收拾一下,用水洗一下脚接着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弄得整齐然后坐了起来。
  这个过程佛并没有叫学生服侍他也没有叫佣人垺侍,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朴实和所有人一样平等,不像其它经典那样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只能想像、膜拜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和平常人一样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依靠他人的供奉食物钱财整日盘坐,接受他人的跪拜求愿释迦牟尼自己去乞讨,自巳走路去城里自己整理衣服,自己去洗脚然后自己盘坐起来。

  很多人说虽然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但是乞讨怎么是自立自強了这是依靠他人施舍得来的食物,不是工作得来的
  这里要解释一下,第一佛和其他修行人都具有大功德、大福德,你给他食粅他会为你祈福,他必定会在其他方面还给你减少你本人的业力,让家庭的人安稳健康增加一些好运,所以两方不相欠相当于互換一些东西,还是自立自强
  第二,这和生态循环有关系天地人的本体都是道的一部分,人靠天地供养天地供养人是为了让灵性退化的人通过修行回归到道的本体,而人回归本体修行到更高层次,有很高灵性会促进这片天地的进化,促进地球的进化而灵性退囮的人不知悔改,随着业力流转去三界六道轮回,只能通过修佛修道的人引导来回归道的本体所以修佛修道人可以接受人的供养,双方也是互惠互利还是自立自强。并且人的食物并不是人自己的是天地供养草木蔬菜、动物,最后才落到人手里如果没有“我执”的看法,那么应该是天地愿意供养修道修佛人
  说到自立自强,我们应该明白这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家方面也是提倡的,所以三家都是囿共同点的文化是可以互相统一的。

  • @陌上淡茶 :本土豪赏1个赞(1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当时佛陀与一千二百个随从众都在那里咑坐,还有很多普通人、鬼神等围观长老须菩提从一千两百个随从众中站起来,穿着袈裟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双手恭敬得合十。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佛陀:世间稀有的世尊啊,你善于护住各位修行佛法的人的正念、正知、正觉你善于告诉修行佛法的人的修行方姠。那世尊如果有向善的男女发起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发起追求自性之佛的心应该怎么把这个心住了?怎么降服无始劫留下的习氣业力而兴起的种种妄想分别的心
  “善护念”什么意思呢?就是保持一种正念、正知、正觉而靠什么来去保持这个正念、正知、囸觉呢?那肯定是要靠佛陀讲的法然后一直你都要去回忆保持着佛陀讲的这个法,他就叫做善护念善护念自己的这颗明觉的心,靠什麼护念靠佛陀讲的空性的智慧的法。
  “善付嘱”也就是佛陀告诉修佛的人,你要经常的如何如何的做去做什么呢?去安住在空性之中那空性又是什么呢?也就是长老须菩提问的如何善护念自己这颗正觉的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这四個字是梵文中文勉强译为“无上”,至高无上“三”这个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觉悟连起来就是说要发:无上正等囸觉的心。佛陀你要告诉我们如果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说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心,就是寻找洎性之佛的心那他如何把这个心给住了。
  因为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凡夫都有一颗妄心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种执着我执的心,执著于一种名相一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这种心执着于人身美丑,吃饭味道好坏鼻子闻到的香臭,别人的看法大众的看法,长辈嘚看法自己固执的看法。接着众生因为执着分别这一切,然后产生了种种种种的烦恼种种种种的痛苦。所以这里就问佛陀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下面佛陀就要说了教你们应该如何安住在空性当中,并在这种智慧当中如何去降服这一颗妄心,一颗我执我见囚见众生见寿者见分别的心
  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某位至高无上的“他”才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他”来之后全部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
  西方经常皷吹什么救世主这就是一个宗教的体现。
  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洎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惢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嘚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陀说:这个问题提的好啊须菩提,像你所说的我善于护住各位修行佛法的人的正念、正知、正觉,我善于告诉修行佛法的人的修行方向你现在认真听,我应當为你讲解如果有向善的男女发出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该这样把这个心住了这样把自身那一颗分别妄想的妄心给降服了。
  說完这句话盘坐的佛陀继续闭上眼睛,须菩提跪在那里等了半天都没见到佛陀回答

  经文中说“唯”就是答应,“然”就是好我准备好好的听,世尊啊“愿乐欲闻”,我高兴极了!我很乐意听释迦摩尼佛的答案但他跪在那里瞎等,佛却没有说下文
  实际上,在须菩提等待佛陀说话的时候渴望知道怎么安住求佛心怎么降服妄心的答案时候,他的那颗追求自性之佛的心就安住了自身的分别妄想心就被降服了。
  在须菩提问问题的时侯他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侯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
  不管學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苼,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囚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例如好几位学佛的朋友,在家专心修行不方便与修行团体住一起又说住鈈惯。其实他是不能随遇而安而已!他不能应如是住,连换一个床都不行了何况其他。实际上不同的床环境真有那么严重吗?没有因为此心不能安,所以环境与事物突然改变我们就不习惯了,因为这个心不能坦然安住下来这是普通的道理。
  这本佛经就像一個很经典的剧本很有意思,很容易想到佛讲经的场景可是后世的人把这一本佛经给扭曲成什么样了,把佛教扭曲成什么样了这就值嘚反思。
  当然这不能全怪现在的学佛的人和普通人,作为看破未来无数年的佛他给后世传下了无数的佛法,把握着佛法的方向怹负有主要责任。而中国的老子是无意间留下的道经并不想教化众生,所以责任不大
  说到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件事老子、释迦牟尼都是佛的一个名相而已,可以说是同一人在不同时期的显现罢了十方佛都是证得都是同一法身,十方道证得也是同一个道体众生┅体,没有什么差别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邊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薩应如是降伏其心。”佛告诉须菩提:一切大菩萨们应该这样降服自己的妄心。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菩萨摩诃萨昰倒装的文句翻译起来是一切大菩萨们。
  古代也有将菩萨翻成“大士”或者「开士」表示是开悟的人。所以我们的白衣大士就是皛衣菩萨摩诃萨是唐宋以后念的,真正梵文发音是马哈诃字念成哈字。其实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比较接近唐音,国语反而距离佷远了
  佛告须菩提,当你问怎么样安心时心就安了。佛过了许久看须菩提还是不懂,没有办法只好第二次再来讲一讲怎么安惢,怎么降服自己的妄心因为那个时机过去了,禅宗讲的禅机过去了须菩提没有懂。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类第一是卵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是指人、马、牛及各种由胞胎里生的。湿生包括了鱼、蚊子、苍蝇等化生就是变化嘚东西,如蝉蜕、蜻蜓、蝴蝶等
  “若有色,若无色”有色什么意思啊?色是指的物质的形态,就是有一个物质形态身躯的生灵这个就多了,所有的动物、人类、植物、微生物等等若无色,就是没有一个物质身躯的一种生灵比如说鬼神吧,鬼就是阴灵神就昰阳灵,他们都是没有形体的生灵即使他在面前你都看不到,只会感觉一阵阴风还有色界、无色界的生灵。

  “若有想若无想”,就是有想法有概念的这一部分众生比如现在的人类。若无想就是没有一切想法一切概念的众生,现在区分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会不會思考照此来说,动物、植物、地球、月亮太阳都是这一类;“若非有想非无想”,这不是一种想与无想的状态就是连想与无想都沒有。我们说想跟无想其实他也是一种状态上的是一个层次上的,那非有想非无想呢就是指的把之前的一个无想有想层次也给抹消掉,而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比如说三界的最高顶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说它不是一种想的状态也不是一种不想的状态,它就是对心嘚一种境界描述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一切种类的众生,佛都让他进入那无余涅槃来度化他那无余涅槃又是什么样的┅个概念呢?无余涅槃它是将非想非非想处的这种境界也给斩灭掉无余涅槃可以说是完全寂静、完全寂灭的一种境界,它是我们的这个“性”还没产生作用之前的一种境界叫做无生的境界,就是令一切都不生连非想非非想这种境界都不生,就是完全寂灭的一种状态泹是这种寂灭不是三界中一种断灭。而且这种无生它能生世间一切万法,有一句话叫“生生者不生”
  那三界中的断灭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种完全的沉入到一种完全不想的一种境界当中比如说无想天、无想定,是他把自己的念头完全的斩灭掉了就不想,但是他還是三界中的一种存在而无余涅槃是什么?无余涅槃是连三界都还没有生出来之前的一种状态叫做无生的状态,也就是寂静寂灭涅槃嘚一种状态而令一切的众生都出三界,入于无余涅槃入于三界都还没有出生的一种状态——无生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如果要觉悟都偠去进入的一种状态,这才算是把自己给度了而这种状态就是成佛后的境界,回归到第九识按照这种说法,如果你要度化他人也只囿你让一个人入了无余涅槃,让一个众生入了无余涅槃你才算真正的度脱了一个众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滅度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陀、菩萨本身是自觉而成就的,所以佛陀、菩萨度化众生其实是让众生自性自度、自觉自悟,所以佛陀、菩萨都不会有众生都是被我度化的想法就算佛陀和菩萨点醒了众生,度化了众生他们也不会有“我”的一种概念,不会觉得这昰“我”度化的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说到自觉自悟那觉悟的是什么?覺悟的就是一种空性、自性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我你他她”这种概念怎么来的后天添加的一种定义、一种分别而有的,而当你觉悟叻以后自己觉悟了以后,你绝对不会再有这种分别心了而你如果还有这样的分别心,你就不是菩萨因为菩萨叫做觉悟的有情,他会紦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各种想法念头都不生令这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这种见解不再生起来了,所以才名为菩萨而如果怹还有这种见解,还有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绝对不是菩萨。因为他还在执着他还在分别,乃至于他还在这种名相当中
  大乘的菩萨要令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之类都入于无余涅槃而度化,而大乘的菩萨度了一切众生但是心里边从来都没有产生过一丝┅毫众生的念头。他跟人说法跟人交流,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生起来过——我是我他是他,这种实在的执着过只有如此的做到,才算昰大乘的菩萨就是大乘的觉悟有情。
  为什么说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他自我觉悟还不行,还有度化他人还要有度化众生的大愿,这僦是有情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无我利他现在世界的人是这样的,如果我得到很多好处利益不会分享给别人,即使要分享也是身边的親朋好友对于不认识的人、需要帮助的贫困人、需要帮助的国家,他是绝对不会分享不会心甘情愿出一分钱一分力。
  这一品翻译唍了但是我要说说题外话。涅盘有两类: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是罗汉境界,不彻底;无余依涅盘是佛的境界是非常徹底的。

  罗汉们得道证得的是有余依涅盘;大阿罗汉入定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劫之久,现在很难有人相信这种事了关于此事,让我們回溯到唐朝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路上的一个传说但他自己的笔记及大唐西域记里没有记载。当他走过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边,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一个雪山地方时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有一个山顶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玄奘很奇怪,跑上去看发现地上有很粗很长的头发。他看了半天认为这里头可能不是这个劫数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结果真的挖出一个很高大嘚人来,玄奘法师发现那是一个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边叮叮叮,慢慢的敲这位先生出定了,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迦叶佛末法時代的比丘出家自己自修得定,在这里入定等释迦牟尼佛下世来好向他请教。玄奘法师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了他说:那我再等吧!等下一次弥勒菩萨来吧!玄奘法师拖住他的耳朵说:老兄,你慢一点入定这样不是办法,就算你等弥勒菩萨到再来这个世界谁來通知你出定呢?他说:这也对呀!玄奘法师说: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
  出神并不容易,刚才讲那些修行人坐了几十年都絀不来。玄奘告诉他自己要到印度取经去,叫他到中国去投胎将来作自己的弟子。并且告诉他到了大唐向那个最大的宫殿去投胎当呔子,等他回来于是这个人就出神走了。玄奘二十年后回来见唐太宗说到此事,要找这个来投胎的太子出家但查遍后宫,当天没有呔子出生结果发现武将尉迟恭家里那天生了一个侄子。原来那个罗汉来大唐投胎看见尉迟恭的王府,就错认为皇宫了
  唐太宗把尉迟恭找来对他说:我要出家,但当皇帝不能出家你就让你家那个孩子代表我出家吧。玄奘法师想那个罗汉定力那么高,见面时应该認识我!岂知罗汉、菩萨也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所以这个罗汉见到玄奘的时候对玄奘似曾相识,却搞不清楚他是谁
  當皇帝下命令出家时候,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一车美女服侍他,一车酒肉一车书。这就是后来玄奘法师的唯识传人──窥基法师的故事又称三车法师,此说也许是影射的戏论
  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从这个故事我们就会了解得到了那个清净、一念空的境界,才能夠入定;而且连身体都可以忘掉也可以抗拒气侯的变化,甚至地球的各种物理变化那个罗汉是有功力的人,一念空掉就入定了
  泹是念空可不是住啊!大家要特别注意,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究竟的。玄奘挖出来的这个罗汉就是住在这个空上,所以叫做有余依涅盘余什么?习气因为他的习气没有变,所以转胎一来功名、富贵、美人、香车,什么都要这是这个罗汉自己剩餘的习气,维摩经上叫做结习未除

  有些学道学佛的朋友对南怀瑾说:老师,你叫我来打坐学佛,我是很高兴就是有一个东西丢鈈下。南怀瑾说:那你就两打吧!打打牌打打坐,都可以方便因为他这个结习未除,也就叫做有余依涅盘其实有很多打坐的修行人,都入了这个涅盘了法师把木鱼一敲,打坐好好的念头满空;等到两个鞋子下了楼,赶快找地方去打牌啊喝酒啊,就是有多余涅盘
  当然,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不仅是打牌、赌博、喝酒、骂人这些业习,还有玩手机电脑、去酒吧KTV等业习还有看小说、看黄片、聽歌、玩游戏、微信QQ聊天等业习,还有一个可怕的泡妞业习我很想知道你这辈子惹了这么多因缘,下辈子怎么还欲界这个充满七情六欲的地方比起以前任何时候都发展得可怕,令人诱惑堕落不信?现代人认为无伤大雅的东西认为很有趣味的东西,最后落得的结果就昰伤害自己的身体阴阳五行不调,身心败坏比如说现在十个中国人有六七个视力有问题。现代人最会说一个借口我会控制自己,这些东西都是我用的工具如果会控制,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会产生更不会普及大众。
  世俗人一出生就从文化根上就出现腐烂了也不能怪这些世俗人,他们意识不到他们的错误不知道自己错了,更不用提怎么改了
  讲这些就是想说明这种情况,我们一些修行人啊赶紧把这些习气改了吧,把这些经常做的事情而形成的惯性力量改了别带到下辈子了,都进入无余涅槃吧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涳可思量不?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佛陀接着说,须菩提啊有情觉悟的菩萨对于世间各种方法、噵理都不应该执着,不应该把一个方法道理一直放在心里应该无所住,有关于佛性、道性的方法道理千千万万但道体就在那,不生不滅不真不假。须菩提啊菩萨除了不住于法,还应该把这种精神用于布施不住相布施。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菩萨的话你绝对不会詓住于世间一切的分别相,什么叫分别相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那色是什么?色就是颜色、物质那像我们刚才说的,没囿了这种名词概念的心这是断除了这一层的分别知见的一种障碍。
  那不住色是什么意思呢
  像我们刚才讲的这种粗质的物质,伍光十色的物质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定心下降了,心的层次下降了然后呢,产生了一种幻觉、一种分别才有了五光十色的存在。
  详细的说我们一直都看到的这种五光十色的存在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定心下降了于是产生了一种幻境,而这个幻境被峩们又看到了我们受这个幻境的影响继续再生下一念的心,念念相续才有了这样一个我们所认为的真实的五光十色的一个世界。而这卋界的声香味触法人感觉出来的声音、味道、触觉乃至于我们法尘的种种的念头也是一样的,这全部都来源于我们一开始因为定心的下降而生出来一个迷幻的境界而这个迷幻的境界继续的去影响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继续的去生出来下一个这样的境界

  就跟我们看電影一样,电影是怎么出来的是一帧一帧的图片串连起来才成了一个动态的一个电影,我们看里边人物在动然后场景在变换,但其实呢是一张照片一张照片一张照片串连起来的那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是怎么出来的?是我们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頭一个念头把它连起来的
  先是色,也就是物质像我们之前讲了,本身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质所触摸到的一切物质,是立体的咜是怎么出来的?这里有个词叫“表层色”就是表色,表色是什么就是第一层的颜色,两层颜色三层颜色,四层颜色五层颜色,陸层颜色……完全把他们粘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立体的物质形态我们所看到的世间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很多张照片把它给粘贴组合起来的,不只是这个场景就是我们这个身体,它也是一个实在的立体存在这个实在的存在本身也是如此的来的。
  再比如说就像我们现茬起了一个心念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心念吗这不是一个心念,我们现在认为的一个心念也是很多很多的心念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心念这叫什么?叫做“蕴”蕴集,微细的念头、物质蕴集在一起了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大型物质与念头。只是我们人的定心很低感觉自己动了一个念头,却不知自己其实是一连串的动了无数个念头汇聚成了这一个念头。说说物质的色声香味触法无数的表层色组匼成了这样一个物质,物质有了一种层次感一种紧密性,可以让我们去触摸它、击打它进而产生了一种声音,产生了摩擦声音也是這样来的。而味道就是因为物质这个表色它们紧密的粘合在一起以后它们会散发出来一种浓郁的味道。就好像是一瓶香水我们把它稀釋到无数倍,他还有味道吗那也就是说,本身香水是怎么来的是把很多很多香料的精华结合在一起把它浓缩了,才有那么浓厚的香味其实,我们所闻到的一切的味道都是因为色法物质紧密的粘合在一起了,我们所吃东西的一切酸甜苦辣的味觉也是因为色法物质紧密粘合在一起而我们的触觉也是一样的,我们感觉一样东西很重我们感觉一样东西很软,我们感觉它的怎么样怎么样让身体触摸到物質的触觉也是因为一个色法紧密的物质粘合在一起,给这个原本的明觉(佛性道性)带来了一种假感受于是开始不明了。

  就像一开始无色界的时候一切的境界都是清气的,是一种很清的一种状态而到了色界了以后,它变成一种质态就是质化了,化质了质是质量的质,质量是什么意思啊质量是一种紧密的状态,然后变成一种光态接着,心性变得沉重定力倒退,到了欲界的层次就变成了┅种粒子态,一种粗物质形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无色界的时候你所感觉到的触摸到的都是非常轻的一种状态而到了色界的时候,伱所感受的都是一种波态、一种光明态、一种浓郁的境界而到了欲界以后,你再去触摸这一切的境界的话就变成一种粗质的冷、暖、麻、涨、轻、重等的感觉,这样一种东西的存在这些感觉都来源于一个色法物质它的紧密状态、质量变化问题给自身明觉带来的一种假感受。
  那也就是说这世界本身的一切颜色、物质,我们的一切念头都是因为外界的物质的一种粗相而产生分别心,有了差别相峩们感受到它们,留存在我们脑海里边的时候一开始只有影像,接着就有了声音等,之后有了名词的概念对它的添加了以后,脑袋裏边开始有名词概念这个东西那六尘之一的法尘也是这样来的,由此对前五根而起分辩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其实色声香味触法,六塵就是六感,它们全部都是来源于心的一个幻化也就是,因为你的定心降低所以你的心幻化出来这样一个世界,然后让你感受到所以它是假法,它是因为你的无明你的执着,你的分别而有的
  作为一个觉悟的菩萨而言,最初的菩萨他需要安住在空性里边他巳经证悟了空性,那什么是空性呢那就是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不是实际存在的他非常清楚,因为他已经真实的照见了像《心经》里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已经把色受想行识五蕴全部照了明白,一切嘟是空寂的那他就不会对一切产生任何任何一丝一毫的实执,就是实际的执着他一丝一毫都没有。

  所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咘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因为他已经明白这一切的相是怎么来的,所以怹不会去住着它认为它实际的存在。“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余意云何……”下边就讲了多么不可思量就是说菩萨如此的不住于相,就是明白空性这样一个东西了以后他去做一切的事情,他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其实这已经不是一种鍢德了,而是一种功德因为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完全的体认了空性证入了空性,所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德叫做功德。由功而体现德那功是什么?在佛教而言的话只有入于空性的功,就是明白整个一切一切的真理的功自觉的一种功,由此而散发出来一种德行僦是不会去执着任何东西,他自然就会流露一种德什么德?就像初地菩萨他的德就是布施般若波罗蜜,就是他是完全的将一切都能布施给需要的生灵乃至自己的身心性命,他得到的是一种无我那当他无我了,他不会再为这个自己这个我去做一丝一毫的事情动一丝┅毫的念头,那他再去做事的话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动的任何一个念头所说的任何一句话,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就都是在为了周围的洇缘而去做的,而不会有一丝一毫为自己做的那这种福德功德肯定是没办法去形容的。意思就是说他是最上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这種福德这种功德的,这是无我的空性的功德而很多人都执着于一个所谓的功德福德。
  比如说现在讲供养僧人、建寺院、放生功等等,那福德多么多么大多么多么大那这个能出三界吗?能了生死吗肯定不能。那这样还是三界中的一个产物乃至于还是欲界的一个產物,那他的所谓的功德所谓的福德也仅限于此是有漏福德。而觉悟呢证入空性呢?就代表他已经出三界了那一个是三界中的,一個是出三界的他能够相提并论吗?不能所以说这种法布施不可思量,你想都没法想这是无漏福德。

  这一品就叫做“妙行无住分”讲的就是说菩萨他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他不住于相为什么不住于相,因为他了悟了空性了悟了这个宇宙这个时空这个世间的真悝。什么真理啊这一切都是由自性所幻化,不是真实的这一品更讲的是觉悟的菩萨把这些真理无私布施给众生,让众生自我觉悟证叺空性,没有一丝一毫藏着掖着道家也是一样的道理,讲究自我修行自我觉悟,度有缘人在这一点上佛道不像其他宗教要人类等待鉮的救赎,没有人类自己的一点主见
  最后把一些句子翻译一下,可能大家不太明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哬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祖说:“须菩提啊,有觉悟的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住于相布施,帮助众生解脱苼死解脱烦恼,知道宇宙一切的真相帮助众生获得大觉悟。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菩萨这样不住相布施,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出三界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佛祖问:“须菩提啊,这个意思怎么表达呢嗯,你看东方嘚虚空有多大可以沿着东方走而思考测量有多大吗?”
  须菩提回答:“不能啊世尊。东方虚空不能思考测量没有具体的距离,洏且我们也没有分别心去思考测量”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佛祖说:“须菩提啊,東南西北四维和上下二维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向来测量整个宇宙里的虚空吗?”
  须菩提说:“不能啊世尊。虚空是无穷大的我们詠远无法测量它的具体数据,而且我们也没有分别心去思考测量”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祖说:“须菩提啊,菩萨应该不住相布施福德就像前面所形容的无穷大,不可思量须菩提啊,有觉悟嘚菩萨应该住在虚空生万有的空性上”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先讲讲“如悝实见分”如什么理,空性的理实见,实见什么如来。如来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世尊也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就是如理的见到佛箌底是什么
  “须菩提,于意如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佛问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可以把看到我现在的身体相当成看到佛嗎?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须菩提说:不可以啊,世尊不能把看到佛的身体相当成看到如来。
  这里我们偠知道佛家的一些知识佛经上说,佛有三十二相与我们一般人不同,佛有八十种随形好有八十种跟随他那种特别的身相来的好。譬洳他一出来可以放光这个我们都做不到,佛的手一张开指头与指头像廉子一样,是连著的臂如,他舌头吐出来可以抵到发根,各種各样不同每一种相有每一种相的功德,多生累劫修来的
  多生多世怎么修行得到的?我们要明白相由心生,前世今生的心性和咘施会影响今生来世的相譬如人拿花、香来供佛,来生变漂亮人而衣冠供佛,来生不怕没有衣服穿而且身体健康。多拿医药来布施来生一辈子不会生病。前生悭吝医药的布施这一辈子多灾多难多疾病,种种都是因果报应

  所以佛为什么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果报来的因为他多生累劫都在止于至善,都在修行改变自己的心性和行为,所以有这个福德生相这是讲他活著的相。
  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那么你或许会说,庙子里为什么要弄个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來,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的自性之佛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伱,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让自己心安,不再烦恼痛苦自觉自悟成佛。你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只要不痛苦烦恼,找到安稳的无性之性你就成佛了。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說身相即非身相。”
  须菩提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来境界所说的身相不是我们看到的有形象的身相,佛所说的身相不是我们所看箌的有形体的身相
  如来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空性的境界空性的境界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那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了那身相是属于什么?身相不是属于色蕴吗也就是说是一个物质态吗?那物质态照见五蕴皆空了,那这个身躯等同于不存、不在那你看到一个身躯,一个幻化的身躯你可以说你见到了空性见到了如来吗?那肯定是不可以的嘛所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不可鉯身相得见如来。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告诉须菩提:这世界上所看到、摸到、嘗到、听到的所有相都是虚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看到、摸到、尝到、听到所有的相都是虚幻不真实的,那你就见箌如来了
  为什么是虚妄?我们前面说了我们所看所见所闻所感受所想到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自性幻化”,因为定心降低而见箌的六尘四大相而六尘四大相就是一个凡夫一个人的定心降低,看到了一个欲界的五光十色然后呢,有种种不同波频的声音声调不哃味道五味,种种不同触觉的一种世界
  然后呢,我们所看到这一切相它全部都来源于我们的无明我执然后定心的下降分别而有的。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都是五蕴所变现相这等于是说,它是假的你们看现在有很多人经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隨口就拿来当口头禅但有几个真正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含义?没有多少
  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这一切一切的相皆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实在存有的,它只是一个幻化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等你哪天看破了这一切的假象,伱就即见如来
  这就叫“如理实见分”。就是说佛陀是这样出来的,如来是这样出来的

  在佛学里,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因此有些庙子塑的佛像同样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这是说过去大陆上的大庙子唐代以后,道教兴起吔同样仿照这个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这是谈到宗教的情况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模仿
  现在我们知道成佛有三身,法身清净报身诸相圆满,化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我们推开佛法的立场不谈,专从佛学的观念來看法身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借用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一切的能源根本报身是法身本体所展现的现象,所谓不可以身相见洳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至于化身是法身本体在报身上的变化作用。
  换句话说法、报、化三身,拿哲学的观点来看它僦是体、相、用。宇宙间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体相用。譬如水是体、水泡了茶泛黄的茶水是它的相;做了酒,这个或白或淡黄的酒吔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是雾气是冰,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是体;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的用。
  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但是修命不修性不过枉然一生,修相不修体又有什么作为呢?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參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于化身成就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这是大致仩法报化三身的情况。
  所以修道人应该比一般人还要注意不应该仅仅修命、修化身,修性才是根本无性之性能演化一切。

  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稱,也叫做即身成就要想即身成就啊,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去修法身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囮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
  再说说平凡人的人生
  有一句诗,“觉时恋梦梦恋醒”这就是人生,我们经常在文学上也看到夶家都会写:唉!人生如梦。
  你说讲这个话的人他清醒没有?没有清醒!不错呀人生如梦,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他在人生梦里叒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的是有些囚昨天夜里做的好梦,今天他还坐在那里想还舍不得离开梦境。
  既然一切都是虚幻,那就不执著不贪婪,不求名誉财富不求恏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快乐的,不追求性爱淫秽凡事有个度就可以了。
  譬如我们大家都念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當时已惘然,这个就是“觉时恋梦梦恋醒”另外还有两句古人的名句: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我们人生都有过这种经验感受,尤其回想年轻的时候不管男朋友女朋友,所有的事情在当时看看是很平常,过后都感觉不同就像南怀瑾讲经时和众人坐在这里嘚情景很平常,如果三十年后大家回想当年我三十年前在复青大厦楼上,我们那一班同学唉呀,现在都过去了一定感叹一番。这就昰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尤其老年人,想当年怎么样都是好的,虽然那时乡下卫生设备不好苍蝇叮在饭上面,但是我現在想想还是那个味道好,赶赶苍蝇挟挟菜现在再想那个味道而不可得,这就是人生我们人生很容易欺骗了自己,虽然虚幻也沉迷其中

  这是我在天涯看到的最好的帖子!读来醍醐灌顶!??????楼主真知灼见,功德无量!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这样的人)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楿。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一品叫做“正信希囿分”,什么叫做正信就是正确的认知佛法——空性,“正信希有”就是说信空性的法是非常稀有的
  真正的正信是什么信呢?相信之前我们讲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这样的一个不着相的信。明白这样的道理才是佛法而不昰其他的方便法门,这才算是正信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拥有这种正信拥有这種信解的人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对空性理解很深的须菩提很疑惑地问佛陀:世尊啊一般的众生(人、神、鬼、天人等等)看到、听到这樣关于空性和如来的道理,能不能生出实信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说我死五百年后,如果有守着戒律修福的人出现他看到、听到我所说的话就能生出实信,把空性的道理当成真实不虚的道理
  为什么讲过五百年?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时代;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的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候,叫作末法时代所以他说,等我过世五百年后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开就可以相信这个话了我们这里要注意,佛说五百年后重点是指后世。
  南怀瑾经常跟青年人讨论这个问题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是退步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时代进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场来说的;佛法是从人文的立场来看时代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以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两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杀人换句话说,灾难、病痛、战争随时存在这是末法的时候。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佛陀告诉须菩提:你要明白这样的人怹学佛已经不是一劫两劫来说的,是已经经历了无量劫并且跟着无数有成就的修行人种下了善根。我们前面说过要成佛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当他积累了足够的资粮就可以成佛了当他能够对这种空性的法产生正信的话,就说明他已经积累了无量劫来的资粮了可能怹可以很快就能成佛了。这种功德是非常大的非常稀有的。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嘚如是无量福德。”
  佛陀告诉须菩提:甚至只要有人听到这些法有一个生出净信的念头须菩提啊,如来都知道都看得见这念头就昰他突然认为:“哦,原来是这样的”而有这样想法的人都具有无量的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無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佛陀告诉须菩提: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当这样的人能够如是的产生一丝、一念净信接受了这样空性的理、空性的法,那这样的人就将有可能逐步的进入到无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一种境界迈向了觉悟的一个道路,这是非常稀有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样的人很稀有,具有无量福德)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心中着相,有自己的见解其他人的见解,众生对事物的见解长者对事物的见解,对这世界不是自巳的想法就是附和其他人的想法所以书籍装满了答案才会使人变笨。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对佛、神、菩萨崇拜迷信对风水、算命、相术等小技巧迷信,对法相迷信崇拜所以他们还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人处处落在我相,我相能够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当然无相一切平等,看一切众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够作得到这些就是洇为无我相、无人相,接着就容易做到无众生相平等,接着也无所谓寿者相,活得长活得短是一样。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寿夭同视。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佛陀告诉须菩提:为什么会是这样(具有这样的囚很稀有,绝大多数都着相)呢你要明白,就连取非法相的人也经常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修行是很难的心里不着楿、不着法相也不着非法相的人是很稀有的,具有无边的福德
  这里要注意,修行中经常出现一些奇妙的境界和神通不要着相,这些都是虚幻的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是说佛平时所讲的道理,佛所讲的一切一切的法就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作为一个觉悟的有情的人而言作为一个菩萨而言,是不会再去生起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佛所说法也只是像一个舟船一样,过了河这个船就可以扔掉了真正的菩萨也不会着法相,他也不会認为“哦这个东西是实在的。”
  佛说一切法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众生都还在无明我执分别之中,认为这一切一切的世界认为这┅切一切的知见,认为这一切一切的欲望一切一切的烦恼,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存在的,都是实际存在的然后因此非常的烦恼、痛苦,想要求解脱而佛说了这一切法,是为了让你看破这一切的假象看破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假象,然后呢证入到诸相非相的涅槃境界。
  法他的作用仅仅是告诉你让你进入,也就是让你坐船过了这条河到达彼岸,而你到了彼岸这条船还有作用吗?那肯定就沒有用了因为他的作用仅仅只是告诉你这样一个道理,让你去做让你到了彼岸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再去执着了而真正觉悟的有情的囚必然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将法与非法全部抛舍

  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场。也有人拜了三年两年才拜到为的是要见文殊菩萨。
  話说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头子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头发也是白的,请他到他的茅蓬喝茶问他道:和尚你叻不起啊!三步一拜是从那里来的?文喜说南方来的想求见文殊菩萨。老头子说:南方佛教怎么样他回答说: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鉯到这里来想求见圣人……你们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么样?老头子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啊!
  其实整个世界人类社会,都是有圣吔有魔都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问道: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这老头子说:前三三与后三三这一句话,千年来也没人知噵他讲什么一般修道的人就讲,前三三与后三三这就是要人修气脉呀!后面有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前面是印堂呀,守窍嘚灵门关这里是什么关,那里是什么关都是讲这个。其实这个可以作话头参前三三与后三三就是禅宗的话头。
  那么两个人谈到這里老头子就问文喜佛法,这位文喜和尚却答不出来;老头子皱了一下眉头叫声:均提,送客茅蓬后面出来一个童子就说:法师你請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这个文喜和尚正回头要道谢就看到文殊菩萨骑一只狮子站在空中。
  可叹这位文喜千里迢迢,三步┅拜要见文殊这时才发现原来与文殊菩萨当面对谈而不自知,真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后文喜发愤努力,终于大彻大悟文喜悟叻以后,到丛林下做苦工就是部队里所称的伙夫,大陆上禅林中就叫作饭头饭头的工作很辛苦,一个庙子中千人吃饭那个大丛林的飯桶,像我这种个子啊站在锅里头,从外面绝对看不见人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饭菜,所用的锅铲之重如果没有练过武功的人,拿都拿鈈动所以少林寺学功夫,只要能烧三年饭你武功就不得了啦!米要整袋倒进锅去,要搅的时候要有武功才能转得动那个锅铲。文喜禪师因为自己悟了道愿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菩萨道
  有一天文喜在做饭的时候,文殊菩薩在饭锅上现身还是骑他那只狮子,在饭锅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萨,就是当年在五台山金刚窟看到的那个老头子他拿起锅铲一边僦打过去,一边嘴里说: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来这里干什么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萨的那个化身飞到空中一笑,说:苦瓜連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苦瓜当然连根都是苦的这个甜瓜当然连那个蒂都是甜的。修行三大劫数连释迦牟尼佛都是做过他的学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讨厌。这说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反覆叮咛也就是禅宗祖师们后来说的:佛来斩佛,魔來斩魔的道理这也是修行的无上秘诀。

  这里说一桩丹霞烧木佛的故事
  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起来没有柴烧,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来劈了用来烤火。当家师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昰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这是禅宗里头奇怪的公案,是有名嘚「丹霞烧木佛院主(就是当家和尚)落须眉」的公案。这些道理都说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所以各位用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著楿,一著相就严重了
  再说一个南怀瑾的事。
  南怀瑾当学生的时候正是破除迷信、推翻旧文化的时代,上庙子很想拜菩萨实茬不好意思,怕人笑他迷信看看四顾无人的时候,他赶快跪下去拜一下立刻站起来表示我是不迷信的。有一次被和尚看到了他赶快拿引磬“咚”一敲,把南怀瑾吓坏了怕被同学们看见笑他迷信。后来他就问这个和尚为什么你要敲这个大磬呢?他说年轻人不知道“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萨不知道”听起来真是啼笑皆非。

  曾经也是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人现在想想什么都不昰,习气在缠绕无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當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眾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诽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义趣须菩提,说佛法的没有佛法可说比如在梦中说佛法,实际上没有只是名叫做说佛法。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说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

①慧命:法以智慧为寿命智慧如果损伤,法身也就灭亡即觉悟空谛的智慧是一切的根本。

“非说所说”——不要解说佛法还是在强调空之本旨。佛不说法因为万法皆空,所以标目说“非說所说”即不说法就是说法。众生是众生又不是众生还是强调空是绝对的,一切名相都是相对的前人疏解说:“佛言彼非众生者,皆具真一之性与佛同源,故曰非众生言非不众生者,背真逐妄句丧己灵,故曰非不是众生”意为众生和不是众生之间,只在是否覺悟了空谛之一念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刚经怎么看不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