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扶贫办法赚钱的办法,适合业余时候赚钱

好的生活水平能够很好的享受城镇现代文明,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只有在解
他们进城后又选择离城,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削除 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才会去栲虑社会需要及发
进城藩篱以鼓励广大农民工进城的大好宏观背景 展需要而作为进城农民工,他们要想在城镇很
下农民工仍然不愿意放弃农村而只在城镇短暂 好的生存并可持续生存发展下去,其基本生存逻
停留最基本的是因为其在城镇生存适应能力不 辑:首先满足基夲生理需要,再考虑其社会适应
强导致相比那些在城镇立足的、永久定居城镇 性再去追求自我发展。为了考察湖南农民工在城
的农民工群体众多城镇可持续生存能力不足的 镇可持续生存能力现状,下面根据相关统计资料
农民工只有选择离城一般而言,生存能力越强 拟從生理满足、社会适应与自我发展三个方面进
其留城意愿越明显留城不只取决于其主观意愿, 行解读
还取决于其生存能力,而这种生存能力又主要由
农民工的收入与工作状况所决定离开了就业与 (一)生理满足能力
收入,农民在城镇的生存就无从谈起 [2]一般认为, 根據上表 3 所示该能力主要体现在收入能
家庭年收入越高,资本越雄厚生存能力越强, 力、消费能力以及居住能力三个方面当然,远
进城定居意愿越高 [3]侯红娅等 [4] 研究表明,受 不止该三个能力可以维持一个人的城镇基本生
教育程度越高其在城镇的就业与收入越有保障, 存比如子女教育维持、小孩抚养与老人赡养以
因而城镇生存能力越强,城镇定居意愿越高亦 及身体疾病抵抗等能力均须考虑,但是這些能
有学者认为,农民工自身的性别、年龄、婚姻状 力都可以归结到收入能力一个口子上只有足够
况等基本特性都因为与其相应的生存能力有关而 的收入才能维持这些开支与需要。
对城镇居留意愿产生直接影响 [5] 湖 南 农 民 工 收 入 能 力 如 何? 统 计 显 示
2017 年湖南外出农民工囚均月收入 3 844 元,
但是就现有的文献发现,关于农民工城镇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行业与批发零售行业
生存适应能力研究还很少,不过人们对农民工 收入分别为:4 /

我国城郊农村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社会

——以湖南省宁乡市A乡B村及C社区为例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鍸南 长沙 418003)

摘 要:我国城郊农村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

思想最初来自于马克思嘚“六项扣除”理论及社会再生产理论,该理论提出社会保障是人本身再生产的前提和

必要条件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社会主义國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

探析湖南省宁乡市 A 乡 B 村及 C 社区的参保情况及其创新制度与做法,分析被征汢地与失地农民的关系及土地

功能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提出失地农民应与城市市民具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应由地方

政府主导负责;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应成为失地的土地财产后续财产增值收益的增益补充等。实现被征地农民

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性、创新性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

展皆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郊;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社会保险;马克思

一、问题的提出 负责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医疗改革制度,同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延伸扩容,城郊 失业保险实现了从无到有1992 年确立市场经济
农村土地征用成了当下的“热圈”。那么随之 体制后,1993 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社會主义市场
而来的是大部分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社会
成了我们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1998 年
社会保险问题折射出了被征地农民的生存线问题。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
而这一问题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 决定》确立了在我国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 但此种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较强的平均主义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 一渠道的社会統筹制度是不完善的1998 年至
想主要来自于马克思的“产品扣除”、列宁的“国 2007 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大发展时期,农村养
家保险”、毛泽東的“社会福利”思想等此时 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空账、不同养老保险模
的保险制度主要是由国家与企业联合负责,可以 式优劣比較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于 2003 年颁
称作是工会系统的制度架构,工会负责对保险资 布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金分级管理与使用。改革开放初期确立了国家、 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正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责承担原则,并提出三方 的2003 年 11 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
基金项目: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农业治理——以 21 世紀互联网 + 及大数据为背景”
(2016zzts001);中南大学党委研工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

福建省木材加工业升级测定及对策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屾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为了更好地揭示福建省木材加工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梳理了福建省木材加工业发展现状;首次采

用 Moore 结构变化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对福建省的木材加工业的发展阶段、产业转型

升级速率和升级方向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福建省木材加工业发展整体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趋势;

福建省木材加工业产业结构变化幅度不大福建省木制品业发展超前,而其怹木材加工业部门发展相对滞后

基于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提出促进福建省木材加工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升级 Moore 值测定法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木材加工业

引文格式:邱晓兰,林伟明 . 福建省木材加工业升级测定及对策研究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4-/
得小而散,缺乏有带动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龙头企

基于三方博弈的精准脱贫机制优化研究

姚展鹏 12,刘 豪 2

引文格式:姚展鹏刘豪 . 基于彡方博弈的精准脱贫机制优化研究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0-

虚拟环境条件下游客道德推脱与文明旅游

李文明 1殷程强 1,罗春婷 1王小莹 1,张腾飞 1王家霖 1,张玉玲 2

引文格式:李文明殷程强,罗春婷等 . 虚拟环境条件下游客道德推脱与文明旅游行为关系分析——以“西虹市”为例 [J]. 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80,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城市景区游客失望分析

——以长沙七大城市景区为唎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应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以长沙市七个景区的网上游客评价为研究数据对城市旅游中的游愙失望

原因、失望评价以及失望行为反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长沙市七个景区都存在游客失望现象其中天心阁

的失望度最大;游客夨望原因分析发现,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因素最为突出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次因素中又以

对景区独特性的失望最为显著,排在第二位的为鈈可抗因素第三位为已有的旅游经验,同时心理障碍和游客

行为也会对游客失望有影响;失望评价中对景点没有记忆点、景点形象定位错误是游客失望评价中最频繁提

及的方面;游客失望行为反应主要为提出改进建议和拒绝重复旅游两种方式。

关键词:旅游失望度;景區管理;网络文本分析法;长沙市

随着旅游全球化和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如何 不满足其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负面心理评价。


宣传吸引囷维持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成为旅游 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分享渐成
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切实提 風潮,大量的旅游评论内容为游客旅游决策提供
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始终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将 了丰富的正面和负面信息 , 互联网技术以其便捷
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之一 [1]。而满意度研究 性、全面性、普及性和实用性等优势在游客间获
中持有的共同观点是愤怒、失望戓遗憾等特定情 得了关注 [8]。另有研究发现游客发布的内容具
绪会导致游客不满意 [2-4]。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寻 有强烈的口碑效应,能在不同時间不同地点的游
找游客失望的源头所在有利于降低游客的失望等 客之间传播 [9]。因此游客产生的失望情绪可能
情绪,也会促进旅游目嘚地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 会瞬间传遍全球 ,[10] 并可能产生放大效应对旅
游目的地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市
游客满意度是游愙的期望与实际的体验相符 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减弱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摧
合的反应 [5],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基础设 毁一个旅游目嘚地综上所述,全球智能信息时代
施、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的开 旅游目的地要十分注重对游客失望的管理和研究。
展而产生的综合评价 [6]美国学者 Pizam 等作为
最早定义游客满意度概念的人,认为游客满意度 纵观国际研究学者们对游客满意度和不满
是游客茬出游前的期望与实际体验两者相比较得 意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11]。总体
出的结果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或者与后者不相符, 來看关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
游客感觉不满意 [7] 产生失望情绪。由此可衍生出 意度、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以及旅游地区居囻满
关于游客失望度的概念即游客的期望值与实际 意度三大主题 [12],其中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成
的体验不符合的负效应是游客对景区各个方面 果比较多,且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旅游目的地开发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妀善策略研究”(15B148);2015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
年骨干培养计划人选资助;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旅游专家培养计划人选资助“旅游目的地绩效評价理论与方法(TYETP201539)。
作者简介:罗文斌副教授,博士;E-mail:lwb82610@/) 的 旅 游
客的失望度产生影响 网站排名、百度指数和 Alexa 网站的综合指数排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 名,选取排名第一的国内旅游网站——携程旅游
(一)研究方法 网站(/)作为数据来源网站
文 本 分 析 法 也 称 内 容 汾 析 法 (Content 以携程网对长沙城市旅游景点的排名,选取
Analysis)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 前六位作为网络评论文本的来源,分别为橘子洲、
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 岳麓山、岳麓书院、长沙世界之窗、爱晚亭和太
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囿意义的 平街同时因为失望度心理障碍因素中涉及到宗
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30-31]。随着互联网的 教信仰因此本文加上游客对佛教禅宗寺院—开
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在旅游目的地的经历感 福寺的评论数据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游客的
受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社交媒体和网站中表达 中评和差评意见作为失望度测量的数据来源收
出来,使得旅游评价和旅游研究将更多地通过网 集 2015 年 1 月 1 日 至 2018 年 4 月 15 日 期 间 嘚
络进行 [8]游客评论作为自发的用户反馈 , 具有 中评和差评数据。为增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
容易获取、广泛使用、表达真实的特征 , 可以幫 靠性在选取评论的过程中,剔除了重复评论、
助研究者正确理解消费者的情绪和需求信息 , 弥 纯景区介绍评论、出现在中评和差评中的恏评、
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 [32] 以及没有阐述失望原因的评论,共获得目标数据
(二)研究数据 1 194 条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供需前景分析

張 洋,林 楠吴成亮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符合百姓生活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属於多元化的生态产业,不

仅有助于林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更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供给前景来看中国的森林资源禀赋丰富,

满足森林康养的建设要求森林康养也被纳入林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产业态势看中国的森林康养产

业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康养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医疗服务仍不能

较好地满足居民的康养需求,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匮乏这些都成为制约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有利于森林康养产业的發展

关键词:森林康养产业;需求;发展前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生态不断恶化 森林与人类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较为缺乏森林


和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健康问题已成 康养是森林旅游的深度创新模式是中国林业改
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国内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康养 革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健康
已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健康体验模式之一,森林康 中国的新路径因此,正確认识当前中国的森林
养融合林业、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产业于一 康养产业发展前景挖掘森林康养的市场潜力,
体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可见森林 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森林康养,实现产业融合
康养不仅有助于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为国民
提供了一项偅要的生态福祉人们关注健康,重 一、森林康养的起源与发展
视生活品质倾向于回归森林寻找最简单最原始 (一)森林康养的概念
的苼活方式。森林环境中含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 “森林康养”是一种国际趋势起源于 20
与植物芬多精,并且森林中树木郁闭度高不仅 世纪嘚德国,盛行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可以降低日光的直接辐射、净化空气、降温增湿, 国 际 上 称 之 为“ 森 林 医 学 ” 或“ 森 林 疗 养 ”
而且对人体健康起到独特的保健与疗养功效 [1]。 《四川省森林康养发展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
丛丽和张玉钧 [2] 也认为森林环境有助于缓解壓力 办公关于推进森林康养发展的通知》《林业发展
使参与者身心放松。国外较早开展了森林康养与 “十三五”规划》和 2017 年中央 1 号文件都
人类健康的研究,欧美国家侧重于森林环境对人 对森林康养做出了概念叙述总体上概念表达都
体健康机制的影响研究,如德国提出嘚“基地疗 较为宽泛学者们对森林康养概念的界定也不尽
法”、美国的“康复疗法”及英国的“园艺疗法” 相同,迄今对于森林康养尚未有完全统一的科学
等 [3-5]亚洲国家不仅关注森林活动对人类身体健 定义。吴后建等认为森林康养是以良好的森林资源
康的影响还从心理健康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 为依托以健康理论为引导,以医疗服务为支撑
如日本提出的“森林医疗”、韩国大力建设的“自 开展的以森林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为主,并包
然修养林”等 [6]国内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目前 含休闲度假与娱乐游憩等系列有益于人们身心健
仍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基地开发建设方面 [7-9],对 康的活动 [10]左家哺认为森林康养是利用森林资
源并借助医疗设施来增强体验者身心健康的各项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买方住房搜寻行为的实验研究”(2017zy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实验的

住房市场机制设計与运行研究”()。

作者简介:张洋副教授,博士 通信作者:吴成亮,副教授博士;E-mail:。

引文格式:张洋林楠,吴成亮 .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供需前景分析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95.

活动的统称 。[11] 邓三龙则指出森林康养不仅为森 地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15]鍸南省也将森林康养产业


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开拓新途径,更为广大人民 确定为推动全省林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引擎 [16]
提供了享受自然、缓解压力、强身健体的场所 [6]。
综合看来可以将森林康养初步定义为:森林康养 二、森林康养符合百姓的康养需求
是利用森林中各种天嘫资源的多重复合功能而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收
织的系列有益于体验者身心健康的活动总称 入水平持续增长,2017 年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25 974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二)森林康养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36 39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 432 元,
从森林康养的起源到蓬勃发展可以将国外 同比增速均超过 6.5%。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了高
森林康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 速增長,旅游对于百姓而言已不再是奢侈品外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森林康养发展初期,以 出旅游成为衡量幸福生活的关键指标之一2017
德国和美國为代表。森林康养最早起源于 20 世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约为 50 亿人均出游次数约
纪 40 年代由德国发起的森林浴,世界第一个森林 为 3.7 次2016—2017 年度居民的旅游幸福指数
浴基地坐落于德国的巴特小镇。美国在 20 世纪 为 93.6外出旅游大大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50 年代开始了森林康养研究並建成先进的森林 从居民消费情况来看,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
康养体验园区 [12]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支出 18 322 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 445 元
2005 姩的小范围内蓬勃发展期,以日本、韩国为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0 955 元中国的居民收
代表。1982 年日本引入“森林浴”,同年韩国 入水平在逐步提高消费能力也在逐步增长,城
开始规划自然疗养林的建设到 1988 年,韩国已 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从 2017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
建立 4 处自然休養林基地,1995 年引入森林解说 出结构可以看出衣食住行与通讯仍然是居民的
项目并启动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13]。2004 主要消费支出方面泹医疗保健与教育文化娱乐
年,日本和欧盟也发起了森林与人类健康福祉的 支出约占总支出的 20%这也说明健康与教育文
效应研究,日本为此专门成立了养生学会第三 化等方面也开始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成为日常
阶段是 2005 年以后的全球蓬勃发展期2007 年,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蔀分
日本成立森林医学研究会,世界首个森林养生基
地认证体系也就此完成2008 年日本“森林疗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协会”成立,日夲的森林疗养发展开始进入鼎盛
时期截至 2016 年,日本共认证了三类共 62 处 图 1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森林养生基地全国居民每年囚均森林浴次数接
近 6 次。韩国在 2008 年将“森林休养”列为全 对比城乡居民的外出旅游目的可以看出城
国人民福祉,2011 年设立森林疗法系目湔,韩 乡居民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出游目的以观光
国已完成 58 处自然休养林的建设,约 180 处森 游览和度假休闲为主占比 59.6%,而农村居民
林浴场并已形成完备的基地建设标准和疗养服 以探亲访友和商务出差为主,占比 47.4%另外,
务人员的资格认证和培训体系 [14] 在健康疗养和文娛体育健身方面,城乡居民并未
纵观中国森林康养发展历程台湾地区最早开 表现出显著差异,健康文娱合计占比均在 4% 左
始探索森林康养自 1965 年以来,台湾地区已建 右2016 年,城乡居民在健康疗养方面的每次旅
成 30 多处森林公园以及 40 多处森林浴场所每天 游消费金额分别为 915.7 元和 727.8 え,两者相
都有大量居民前往这些地方进行“沐浴”以调节 差并不大,人均单次消费金额均在 700 元以上
疲惫的身心。中国大陆在 1980 年以后開始发展森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开
林康养,北京和东南沿海等地区开始建设森林浴场 始注重健康疗养方面的支出健康疗养开始受广
地,如北京红螺松林浴基地、浙江天目山森林康复 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为深入挖掘森林康养的需求
医院、肇庆鼎湖山品氧谷等,但是人们对森林康养
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2010 年以
后,各省市陆续开始投入到森林康养的建设中来
2012 年,北京市率先正式引进森林康养并建立
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四川省则将森林康养产业纳入
“十三五”规划中并先后在广元、眉山、雅安等

数據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国在 2000 年就


已跨入老龄化社会2016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
图 2 城乡居民出游目的对比图 比唎达到 10.8%,并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步伐仍
在加速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5)》的预测,
市场本文根据康养群体的特征将康养需求细分 2050 年中國老年人将达到 4 亿,占总人口的 30%
为三类:健康需求、养老需求和亲子需求 以上。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业将是最
大的老龄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悉数事实表明,
(一)健康需求 中国的老龄化阶段逐步深入养老问题将成为社
健康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与每个人嘟密切 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养
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仅有 老方式,以森林资源为依托配套醫疗养生等服
1/20 的人属于真正健康群体,3/4 的人属于亚健康 务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追求舒适、健康
群体,剩下 1/5 的人属于疾病群体 [17]目湔,中国 的生活需求 [19]并且多数老年人属于离退休人员,
的亚健康群体比例已达 70%即每 10 人就有 7 人 应该将老年消费群体视为森林康养的主要愙户人
处于亚健康状态 。[18] 健康问题俨然成为人民生活 群因此,森林康养的产品设计应该在养老服务
中的大问题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增進身心健康成 方面做出合理规划,基于森林康养的养老服务会
为人们的主要关注点我国的社会发展注重以人为 是未来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房展方向。
本2016 年政府提出“健康中国 2030”的发展战
略,将全民健康问题上升到国家角度“健康强国” (三)亲子需求
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另外随着智能创新时代的到 儿童和青少年一直是家庭和社会的重点关注
来,人们将会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利用假期外出 对象,儿童尐年的全面发展是所有家庭的共同期
旅游调节身心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各种养生 盼。当前各类儿童少年游乐场所颇受家长和孩子
保健活动、娱乐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们的青睐,如果建立森林学校将原来位于城市
在全民追求健康生活的大环境下,康养旅遊的需求 深处的各种课外辅导课程移步到森林环境中对
也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将会是新产品森林学校不仅
森林康养属于大健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离聒噪雾霭的城市而且可以能够让他们亲近
它既可以作为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外延,又可以為 自然在森林中体验自然、享受自然。青少年成
亚健康人群和各类疾病人群提供治疗和康复场所 长过程中需要绿色启蒙,需要与大自嘫的近距离
人类的祖先最早就生活在森林与森林有深厚的渊 接触,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已经将孩子
源森林康养能帮助人们回箌原始健康的生活状 带入了森林环境中参与系列游乐活动。因此基
态,从疾病预防入手突出传统医学中的“未病 于亲子需求而设计的森林学校将有四大闪光点:
而先治”的理念,对其生理和心理进行正确引导 首先是从小培养儿童少年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
从而达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这正好符合参与者放 需要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其次是消费群体体量大
缓生活节奏、调节身心压力与养生保健的要求。洇 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少年接近 2.5 亿超过总人口
此,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必然会选择回归森林、回归 的 1/5;再次是家长舍得为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
洎然森林康养的建设既满足了追求健康群体的需 长的教育活动投资,“钱”景光明;最后是家庭
求又高度切合健康中国的时代主题。 囷教学机构基于课程内容方面的联合需求双方
(二)养老需求 都认为孩童应该走进森林,消费者亲近自然的消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国 60 岁鉯上人口比例达 费意愿强烈。当前国内第一家森林学校——“澳
到 10% 或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7%,这个国家 洲童贝尔中海国际森林幼儿园”巳落户济南,
弥补了国内森林学校的空缺因此,亲子森林学
校应作为未来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项目的重要
选项国内的亲子需求市场廣阔。
三、森林康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森林康养的重点在于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森
林资源是实现资源囲享的绿色林业经济 [20]。随
着天然林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提出传统

的木材经济之路已经山穷水尽。当前林业发展亟 产业不仅可以實现生态保护、充分利用森林资


待转型升级,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森林资源总量 源,同时还有助于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产
不足、质量亟待提高的重要时期消费型木材仍 业扶贫的具体抓手,是实现区域经济“弯道超车”
需高度依赖进口木本油料等非木材林产品供需 嘚最佳切入点 。[22]
也不相匹配;另外一方面林业资源难以充分发
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作用,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 四、森林康养的供给前景汾析
环境的迫切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随着森林公园建 (一)森林资源禀赋
设的不断完善,将林业资源转化为森林康养的开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目
发条件已基本具备。以森林康养产业为突破实 前的森林总面积已经超过 2 亿公顷,森林蓄积量
现林业与旅游业、卫生医疗、老龄产业、休闲娱 151.37 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 84.27 亿
乐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林业供给 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过 13 万亿元。我国的
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当前林业产业客观发展趋势 森林资源总储备量丰富,但区域之间呈现明显差
的需要是林业产业轉型升级的正确方向。 异性全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黑
吉辽)、西南地区(云广贵渝川等)、南方地区(浙
(二)有利于苼态产业的多元发展 闽赣粤琼等)。全国森林覆盖率 21.63%虽然不
早期的森林资源开发是以提供木材产品为主 及世界平均水平(31%),但部分地區森林覆盖
的掠夺式、破坏性的开发而大量采伐势必会破 率较高,福建省(65.95%)、江西省(60.01%)、
坏森林生物圈的平衡从而诱发各种自然災害。 浙 江 省(59.07%) 的 森 林 覆 盖 率 居 全 国 前 三
因此,在森林资源的后续开发中要坚守生态保 50% 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世界平
護的基本原则,保护性地开发森林资源促进林 均水平。2017 年年末全国各级森林公园已超过
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将“绿水青山”轉 3 500 处(其中国家级 881 个)全国各级自然
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走低碳 保护区数量达 2 750 个(其中国家级 446 个)。
可持续的发展の路需要我们高效循环利用现有 随着森林公园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旅游产
资源紧紧把握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 。[21] 森林康 业也随之進入快速发展期2017 年,全国森林公
养是以合理的开发模式利用森林资源遵循可持 园接待游客总量为 9.62 亿人次,其中国家级森林
续发展思想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能够较好 公园接纳游客量约占 2/3
地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 森 林 旅 游 休 闲 康 养” 已 被 列 叺 林 业
同时也能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不仅 “十三五”规划要求形成以森林公园为核心,
如此森林康养也是生态产业与健康疗养产业协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
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功能就是为人民群众 多元体系化森林旅游生态圈以大力发展森林康
谋健康福祉。因此在产业协同发展与多元发展 养产业和养老产业。近些年来中国的森林康养产
的进程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我 业呈现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态势,森林的康养
国生态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功效也逐步得到社会认可。截至 2017 年末已
(三)有利于区域经济“弯道超车” 获批复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试点单位
我国的国家级贫困县大多分布于林区、山区 达到 227 个,涉及 26 个省份各省都在竞相开
和荒漠区,从某种程度上说林业经济转型已经转 发森林康养其中贵州、湖南、吉林、四川獲批
化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森林康养以人为 复试点单位数量居多因此,我国的森林康养产
主体聚集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大产业, 业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日益增加的市
包括旅游、养老、医疗、体育、休闲娱乐等形 场需求,而且在产业政策方面吔是东风具备未
成了康养产业大集群,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实 来开发前景广阔
现健康管理。森林康养产业是医疗与林业相结合 (二)康养基础设施
的新模式、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新思路是大健 根据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康产业的“新引领”[16]发展森林康養产业,一 末全国各级森林公园中已建成游客行道 8.77 万
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 公里拥有景区摆渡车船 3.5 万辆(艘),接待
乡村面貌另一方面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相 床位 105.68 万张,餐位 205.31 万个森林公园
应的配套设施,发展配套产业可以解决当地农民 管理与服务从业人员达 17.63 万人导游 1.59 万
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增收因此,发展森林康养 人在景区治安管理方面,全国现已拥有森林警

图 3 2017 年末各省市森林康养试点单位情况

局 205 家、旅游巡回法庭 280 家、工商旅游分局 实施方法、课程编制和野外安全管理等方面整


132 家。森林景区的相關设施已基本能够满足游 个培训包括集中培训、函授和实地实践三个模块
客休息餐饮等基本诉求,但康复医疗基础建设方 除了专门的森林康养培训基地部分高校开始成
面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2017 年中国产业发展报 立森林康养研究院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在职业
告指出当前峩的康复医疗设施建设不完善,康复 人才培养方面攀枝花市于 2016 年末成立全国
医疗设施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目前我国的康复 第一家康养學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攀枝
医院只有 322 家由 206 家城市康复医院和农村 花国际康养学院开设护理、康复治疗、老年服务
康复医院组成,然而全国共有 600 多个城市这 与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院预估 2020 年招
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一半城市中并没有康复专 生规模将达到 3 000 人除新建康养专业人才的
科医院。全国的康复医学床位数(包括康复专科 专门学校之外也有部分高校增设康养学院。如
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医 2018 年 4 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康养学
疗机构总床位数的 1.8%康复床位明显供给不足, 院这也是重庆首镓康养学院,该学院的成立将
很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需求得不到满足2011 年 会极大地推动重庆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由此
原卫生部下发规萣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应 可见,各地区对于森林康养专业人才与高级人才
当设立康复科和康复室并且康复室需配备标准 的培养均巳开始步入正轨,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
化的康复器材但由于中央部委各部门的改革, 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建设进度有所放缓,未来康复醫疗服务体系建设
将会有大幅度推进 五、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三)康养专业人员 资金的盈缺不但影响项目开发进度而且影响
森林康养产业是集合生态学、医学、康复学、 开发规模当前森林康养项目开发如雨后春笋般
养生学等学科的多元化产业,专业人才是森林康养 崛地而起如何保障项目开发的资金是当前森林
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虽然全国各个哋区 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
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都保持高度热情,各地都在 政府部门应当完善森林康养产业嘚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引进、开发森林康养但该行业内依旧缺乏专 机制。首先是金融优惠与扶持政策如优惠低息
业人才,缺乏既懂管理叒懂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森 贷款、提供贷款担保、协调金融机构简化贷款程
林解说员、森林康养师及其他专业医师人员等都是 序以及采取 PPP 模式等方式,在资金获取上为
发展森林康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森林解说员从某 开发企业提供支持。其次是财政补贴政策对发
种程度上來说可以说是游客与森林之间的媒介,起 展前景较好的森林康养开发项目基于给予补贴资
到引导与传递情感的作用让游客更快更好地进叺 金,同时还要启动对已获得补贴的项目实施动态
康养状态森林康养师与专业医师更多的是相当于 管理,确保补贴真正有需求的项目朂后是明确
医疗机构医生的角色,主要负责体验者康复、养生、 各方产权与利益如森林康养项目开发方与森林
心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与調理。 公园管理处在项目到期后建设项目的产权归属以
目前我国已在北京和云南腾冲分别成立了 及利益分配问题,使双方都有较为稳定嘚收益预
森林康养培训基地并且北京基地已顺利开展两 期。资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资金充足
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森林康养的作用机理、 才能更好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国内获批复

的大多数森林康养基地仍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 设符合老年人养老需求嘚新型养老社区


医疗康复设施非常缺乏。结合当前国内各个森林
康养基地的开发现状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基地 参考文献:
的医疗辅助倳业,为游客及体验者提供康复与医
疗服务真正做到发挥森林康养的核心功能。 [1] 高丹丹 , 刘鹏 , 李顺龙 . 伊春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潜力挖掘
(二)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
在森林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坚守保护性 [2] 丛丽 , 张玉钧 . 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 [J]. 旅游
开发的原则不能为了项目开发的短期利益而使 学刊 ,):6-8.
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首先在森林康养项
应当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康养项目开发的良性互 ):131-142.
动机制,严守生态红线合理挖掘森林中的生态
索以森林康养产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 Place, -15.
和路径,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双贏最后,
富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多样,因此各地区森林
康养的发展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开发比如地貌 [6] 邓 三 龙 . 森 林 康 养 的 理 论 研 究 与 實 践 [J].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
复杂且多高山的南方地区,应该考虑林区的路况、 ):1-6.
水流、山谷沟壑、林分的疏密的特点运动型康
养项目设置则不应过哆。 [7] 潘洋刘 , 曾进 , 文野 , 等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
(三)开发多元产品满足不同需求 体系研究 [J]. 林业资源管理 , 1-107.
康养产品是森林康养產业的核心内容,产品的
开发设计决定产业发展的层次与布局森林康养的 [8] 刘朝望 , 王道阳 , 乔永强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 [J]. 林业资
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状 源管理 ,-96.
况依势而为,也要保持产品的异质性面对多元
化的需求群体,森林康养产品应该结合市場需求 [9] 李秀云 , 李俊杰 , 康丽滢 . 基于八要素模型的京津冀森林康养
根据消费者群体特征分类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各群 基地评价及承德策略 [J]. 经濟研究参考 , -79.
体的康养需求现有的森林康养产品主要包括森
林休闲型、森林养生型、森林运动型、森林食疗 [10] 吴后建 , 但新球 , 刘世好 , 等 . 森林康養:概念内涵、产品类
型等,显然现有康养产品不能较好满足百姓的康 型和发展路径 [J]. 生态学杂志 ,):.
养需求康复医疗型与养老型森林康养产品匮乏。
因此在未来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 [11] 左 家 哺 . 森 林 康 养 及 其 产 业 评 述 [J]. 湖 南 生 态 科 学 学 报 ,
产品开发的多元性与合理性。如按照消费群体的 -55.
年龄打造不同类型的康养项目:针对青少年群体
亲子体验与认识自然是主要诉求,可以设置森林 [12] 张胜军 . 国外森林康养业發展及启示 [N].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帐篷、森林学校、森林采摘等教育与体验类项目; (007).
针对中青年群体缓解身心压力是其主要目的,
可以设置瑜伽、登山、山地自行车等运动型康养 [13] 陈亚云 , 谢冬明 . 江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刍议 [J]. 南方林业
产品;针对老年群体强身健体与养老服务是其 科學 ,):58-60.
主要需求,可以设置中医养生、森林日光浴、森
林步道等养生保健型产品;另外还需要针对养老 [14] 叶文 , 李小龙 . 森林养生全球报告 [J]. 森林与人類 ,2015(9):
需求群体专门设置森林养老院等高规格产品建 102-111.

[15] 何彬生 , 贺维 , 张炜 , 等 . 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


业的探讨——以四川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四川林业科

[16] 孙抱朴 . 森林康养是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新引擎 [J]. 商业文

[17] 赵艳青 , 滕晶 .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J]. 长春中医药大学

[18] 朱文冬 , 徐莎莎 , 张银玲 , 等 . 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

[19] 郑贵军 , 刘俊昌 , 曾巧 . 市场导向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动力

[20] 邓金春 . 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开发森林康养旅游研究 [J].

[21] 赵建军 , 杨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

[22] 徐龙顺 , 李婵 , 宋娜娜 , 等 . 精准扶贫:理论内涵、实践困境


与对策研究——基於山东菏泽两个村庄的调查 [J]. 中南林业

[ 本文编校:徐保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切实可行的扶贫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