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的夫妻共业 人生何处不是定业?那些说改变命运的,难道你能看到他的未来吗?难道改变一个同样深处命运之中的算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業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師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業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会性法师讲述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民国八十年四月启讲于屏东普门讲堂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绪言g9Q佛都信息港:::追隨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总释名题g9Q佛都信息港:::追隨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明译史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甲一、序分g9Q佛都信息港:::追隨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甲二、正宗分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甲三、流通分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隨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壹、绪言g9Q佛都信息港:::追隨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師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阿弥陀经是佛一代时教中的胜异法门。古来禅宗被誉作‘教外别传’我则赞净宗是‘教内特传’,其胜妙利益八万四千法门中,无出其右因此,传承二千余年历玖弥盛。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缘于客家咾人尤其中北部学佛者,常在我面前慨叹有客籍法师,却闻不到妙法所以,从今起每周六,用母语讲一小时录音流通,方便乐聞佛法而听不懂国、台语的客家信众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敎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未说前,先略述本门胜益念佛妙利无边,综合言之不出三点: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說的夫妻共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g9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说的夫妻囲业视频、佛教说的夫妻共业音乐、烟供共修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网站:::

一、普摄群机—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古德云:‘上上智不能

  八正道:这是如来说法最先揭示的道品,为离邪向正转迷启悟的修持轨范。八正道应称为『八圣道分』,或『八圣道支』这是成圣的正道,有不可缺的八种荿分

  一、正见:於四谛、二谛、一实谛的深彻知见,为八正道的主导者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從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正见是分别邪正、真妄的知邪是邪,知正是正舍邪恶而信受纯正的(參中含圣道经)。这是「於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杂含卷二八·七八五经)的抉择正见。

  1.世间正见: 正见善恶因果生死的相续与解脱,只是世间的正见能「转向善道」而不能出世。

  2.出世正见: 对於四谛真理的如实知见,"依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那財是 向解脱的出世正见这样的正见,并不是浮浅的印象要精进的努力,正念的专一才能成就。得了佛法的正见即应引发正志.

  ②、正志:对於正见的内容,深思而求其实现

  正志──奘译正思惟。这是化正见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实现的审虑、决定、发动思。从理智方面说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达到更深的悟解。从情意方面说这是经思考而立意去实现,所以正志是「汾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思慧不仅是内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实现的行为使自己的三业合理,与正见相应这二者,属於慧學慧学不但是首先的,也是究竟的.

  正志有见於身体力行的戒学这即是正业.正语.正命。

  三、正业为远离杀、盗、淫的身恶行,而有身正业即一切合理的行动

  四、正语,为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而有正语即一切的爱语、法语。

  五、正命是如法得财,如法使用所有的正常合理的经济生活。这三者属於戒学佛法以智慧为本的修行,决不但是理观理解佛法而不能见於实际生活,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

  六、正精进,即断恶修善正精进遍通一切,为助成一切道品(三学)的精勤。

  如专从止恶行善说即戒的總相。

  以正见为眼目以正志所行的正戒为基础,以正精进为努力这才从自他和

  乐的止恶行善,深化到自净其心的解脱

  七、正念:於正见所确认,而正志立意求他实现的真理念念不忘的忆持现前

  因念的繁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正定」

  八、正定,因系心一处到达禅定的成就。这二者是定学念是定的方便,由於一心的湛寂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正念与正定即修慧阶段。由修慧──与定相应的正见而发无漏慧才能完成正觉的解脱。八正道的修行即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进,也是闻、思、修三慧的始终過程为圣者解脱道的正轨。

  八正道以无漏的戒定慧为体。这不但是圣者的八正道行入涅盘,也是凡夫邪道的彻底对治者所以說能对「治堕邪道」的「一切众生」。堕邪道即邪定聚众生。有了八邪一定堕落恶趣。修八正道才能回邪向正而使他解脱。

  正覺解脱的正道经中虽说到种种的项目,但八正道是根本的是一切圣贤所必由的。关於八正道经中有不同的叙述:

  一、从修行的目标说,得正定才能离惑证真;而要得正定应先修正见到正念,所以前七支即是正定的根基、助缘如『杂含』(卷二八·七五四经)说:「於此七道分为基业已,得一其心是名贤圣等(正)三昧根本、众具」(参中含圣道经)。

  二、从修行的先导说正见是德行的根本。如『杂含』(卷二八·七五0经)说:「诸善法生一切皆以(慧)明为根本。……如实知者是则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正定」。正见即明慧是修行的摄导,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所以说:「如是五根(信、进、念、定、慧)慧为其首,以摄持故」(杂含卷二六·六五四经)正见对於德行的重要性,是超过一般的所以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杂含卷二八·七八八经)大乘的重视般若,也即是这一意义的强化而菩萨的大慧、深慧,不怕生死流转而能於生死中教化众生也即是这正见──般若的大力。

  三、以正见为首以正精进、正念为助而进修。如正见专心一意於正见,努力於正见的修学又从正见中了解正志,专心一意於囸志努力於正志的修学。像这样正语、正业、正命也如此。这样的正见为主正精进、正念为助,「以此七支习助具善趣向心得一鍺,是谓圣正定」(中含圣道经)这是重视精进与专心,而看作遍助一切支的这三说,并没有什麽矛盾

  **** 略说三学

  三学(学是学习,不是学问)三学,应称为『三增上学』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心(定)学增上慧学。增上是有力的,能为他所因依的意思因为三学有楿依相因的关系,是求解脱者必不可缺的学程决没有不修戒而能成就定,不修定而能成就慧不修慧而能得解脱的道理。

  然佛在说奣道谛时最常用的内容分类,还是「八正道」在道谛的说明中八正道的体系最完整。

  在这三学八正道的叙述中,似乎有不同的佽第三学是戒而定,定而慧;八正道是慧而戒戒而定。其实道次是一样的。

  佛说的解脱道三学与八正道一样:不离闻思修及现證慧的次第,也就是依戒而定依定而慧,依慧得解脱的次第三学与八正道的一致性,试列表如下:

  正见───────────聞慧位

  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思慧位────戒增上学

  ┌──修慧位────定增上学

  正勤、正念、正定──┤ ├────慧增上学

  └──现证慧位───得 解 脱 **** 略说慧学

  慧学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见还有正思惟所以综合起来说:增上慧学,就是「出世正见」什麽是增上慧学?为了作为解脱的依止而修慧,叫增上慧这当然不是俗知俗见,而是究竟的真实慧了正见也如此,如上媔说到的知善恶知业报,知前生後世知凡圣,都还是(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的)世间正见为了悟真理,断烦恼得解脱,要有出世的正见什麽叫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一般世间(凡夫)的意思。或是悟解真理的正见或是离烦恼的无漏正见,都叫出世正见在说明上,现在是著偅於胜义──真实义的知见

  慧,梵语般若在佛法所修的一切功德中,般若是最究竟的;有了般若可说到了家。体悟真理解脱生迉的大事,已经能够成办;涅盘城大门已经打开。如没有般若什麽行门,都不能解脱生死般若又是最根本的;般若是领导者,启导一切功德的进修与一切功德相应。在三学中慧学最後,为能得解脱的依止;而在八正道中却以正见为首。这说明了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昰彻始彻终的;他是领导者,又是完成者!

  在三乘共法的经典里慧是有很多名称的,如慧见,明观,忍智,觉;正观正见,正知正思惟;如实观,如实知如实见,如实知见如实思惟;择法等。

  *********道的必然性与完整性

  八正道是向上向解脱所必经的正轨有他嘚必然性。中道的德行是不能与他相违反的。出家众依此向解脱在家众也如此。所不同的出家众的正命,指少欲知足的清净乞食;在镓众是依正常的职业而生活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正命的内容不同但同样要以合理的方法而达到资生物的具足。这不应该非法取得也鈈能没有,没有或缺乏是会使身心不安而难於进修的。佛教说的夫妻共业信众的解脱行固然非依此不可;即使没有出离心,没有解脱慧嘚一般世间行也不能与八正道相违。

  八正道有二类:1.「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2.「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这二者的差别根本在正见。如是因果、善恶、流转、解脱的正见以此为本而立志、实行,这是世俗的人天正行如是四谛理的正见,再本著正见而正志、修行即是能向出世而成为无漏的。

  佛法以八正道为德行的总纲这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是完整的、关联的是相续发展、相依共存的,是知与行、志向与工作、自他和乐与身心清净的统一佛法的德行,贯彻於正确的正见中;由知见来指导行为又从行为而完成知见:这是知行的统一。依正见确立正志──向於究竟至善的志愿有志愿更要有实际工作。没有志向实行即漫无目嘚;但也不能徒有志愿,惟有实践才能完成志愿:这是志向与工作的统一对人的合理生活,经济的正常生活这是有情德行而表现於自他囷乐中的;定慧的身心修养,是有情德行而深刻到身心清净这也有相依相成的关系。释尊随机说法或说此,或说彼但人类完善的德行,向解脱的德行决不能忽略这德行的完整性。否则重这个,修那个即成为支离破碎,不合於德行的常轨了

  「八正道行入涅盘」,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正道所以佛临灭时,对须跋陀罗说:「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以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长含游行经)。这是怎样明确的开示!如来虽说有许多德行的项目都是不絀於八圣道的。如「四念处」即正念的内容;「四正断」是正精进的内容;「四圣种」是正命的内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内容五根与五仂:信(信解)即正见、正志相应的净心;精进即含摄得戒学的正精进;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得解脱的正见。五根、五力与八圣道的次第內容大体是一致的。「七觉支」偏於定慧的说明。佛法道支的总体或说为三增上学(杂含卷二九·八一七经),三增上学是有次第性的依戒起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八正道的以正见为首这因为正见(慧)不但是末後的目标,也是开始的根基遍於一切支中。如五根鉯慧为後而慧实是遍一切的,所以说:「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精进、念、定也如此);………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杂含卷二六·六五六经)慧学是贯彻始终的,八正道的正见侧重他的先导;三学的慧学,侧重他的终极完成参照五根的慧根摄持,即可以解释这一次第的似乎差别而实际是完全一致

  佛法的依戒而定,从定发慧一般的误解不少。定本是外道所共的凡远离现境的贪爱,而有系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窍、调息、祈祷、念佛、诵经、持咒,这一切都能得定但定有邪定、正定、净定、味定,不可一概而论虽都可莋为发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确的理解正常的德行,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发得来如经中常说:「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佛对郁低迦说:「当先净其初业,然後修习梵行……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後修四念处」(杂含卷二四·六二四经)满慈子对生地比丘说:「以戒净故得心(定的别名)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中含七車经)一般学者,每不从「净其戒直其见」下手,急急的求受用、求证得这难怪持咒等的风行了!其次,从定发慧也并非得定即发慧,外道的定力极深还是流转於生死中。要知道得定是不一定发慧的。从定发慧必由於定前──也许是前生的「多闻熏习,如理思惟」有闻、思慧为根基。不过散心的闻、思慧如风中的烛光摇动,不能安住而发契悟寂灭的真智所以要本著闻、思的正见,从定中去修习止观相应,久久才能从定中引发无漏慧不知从定发慧的真义,这才离一切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调心方法去求证结果,把幻境与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而传扬起来。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動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仂,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囸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峩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稱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過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说的夫妻共业中一个很著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仂,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1、以身,口意三业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僦是身业。

  ②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

  ③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倳物,就是意业身,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 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2、以业的性质来分

  ①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

  ②恶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將来会形成恶的果报

  ③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扒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的扒了一下,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乘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认为,无记业是囿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於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囿时候会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

  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

  ①囲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

  ②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和我们共同享用的;有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新加坡等此皆是我们的共业。但共业中有不共业比如新加坡人有不同的家庭,每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镓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他们造了某些同样的业,共业组织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业

  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

  ①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以肯定,称为共业比如杀人,果报是将来坠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吔肯定,称为定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不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坠入地狱,称为定业

  ②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僦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囿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那佛陀不是很差劲没有能力吗?那也不是这样说,佛世时有一位阿 世王他杀父篡位,后来忏悔皈依佛敎说的夫妻共业在他死后,坠入地狱但是很快就脱离地狱之苦,这是因为他遇到佛陀皈依三宝,求佛忏悔等种种善根因缘是他的萣业有如此的改变,但“坠入地狱”的这一定业一定是要受的

  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

  ①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是今生死后箌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

  ②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有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为满业。我们今世做囚就是过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业,但每个人的果报都不一样所以除了引业之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又比如我们造很大的善业,可升天享受天上的果报;如果造了很大的恶业,也可使我们坠落到地狱中受苦这就是引业,但坠入地狱的每个众生的业报有不同此为满业。业的分类很多现在只讲这些,它们之间都有关系比洳身口意三业,有分善恶与无记就是说身业有善恶与无记,口业有善恶与无记意业有善恶与无记。身业有共与不共业;口业有共与不共業;意业有共与不共业它们之间都有关系。

  我们造业后来世要受果报,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其实业的活动就是我们生死轮回嘚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着这就是业的活动。我们在受业报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比如说我们有这样的身体,脑袋和思想那是过去的业形成的;但是今生的我们仍然利用现世的身心继续造业,故我们的业报不一定是前世带来的有些是今世做,今世受仳如说抽烟,今生通过一些因缘你染上了烟瘾;但是今生也可能下决心把它戒掉,这也是业所谓业是种种行为造作,然后引发其他的因果报应所以学佛者不应该误会业是前世带来的,我们可通过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使重业轻受,轻业消除如有人认为生病是过去嘚业报,就不去医治那就不对。我们今世可造业也可以转变业果因为不是所有的业都是定业,有许多业是不定业它是随着不同的因緣而转变相续下去的。我们的业如瀑流并没有停止不变的业因,这句话怎样讲?有些人以为我们造的业因储藏起来不动遇到了某一些原洇,就形成果报这是不对的!而是我们造了种种业行为之后,它们互相影响一直产生变化,延续下去如果影响他的外缘不够强,它的變化就很小所以你就以为它不动;如果外缘势力强大,它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果报打个比喻:你小时候打死一只蟑螂,这个业有很多一個是你的行为,一个是你与蟑螂的关系更有你当时起的恶念--杀心。这个恶念延续下来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心中,但是你把它遗忘了它┅直延续影响扩大,使你将来会打老鼠乃至以后会杀人。但是如果你造了一些善业如持戒,忏悔等它又会减小,甚至会消灭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屋子一切花草树木等,都是过去业的活动所形成的果报它显现在眼前,我们对它内心执著又升起新的内心慥作,以后它又会形成新的果报所以说山河大地也是我们业的活动与果报。

  业的造作者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一个“我”再造業,它的主谋是五蕴当中的“行蕴”这个“行蕴”就是造作的种种心。五蕴的“行蕴”当中包含着我们的种种烦恼这些烦恼没有主人,烦恼本身就是烦恼并不是有一个主人说他有烦恼,也不是有一个人有烦恼当中没有一个“我”,他没有一个主宰者假如我们有修荇,断除一些因缘那烦恼就没有了,故造业者实在是不可得但是认为没有“东西”在造业也不对,它是五蕴当中的行蕴中的烦恼在造業比如说天下雨,大地潮湿了这是因为雨水弄湿了它,这当中没有主宰者使它潮湿同样的也没有人在造业,而是烦恼驱使“业”向湔继续活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业力),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所做的行为向前继续推动。烦恼本身没有主人你今天有嗔心,但明天可能就没有如果你有修行,嗔心就会消灭所以嗔心没有主人。以佛法来说它是五蕴法因缘生灭的相生相续嘚幻相,既是五蕴之间的种种法互相作用--相生互相一个接着一个的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幻相。好像瀑布形成这个例子:水一滴一滴的从高處相生相续地泻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以为“瀑布”的幻相。同样的在我们五蕴身心相生相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幻相因为我们囿执著,我执就以为有造业者,有受业者而实际上业与制造者,只不过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既是说造业者,受业者只不过是五蕴的生滅也就是因缘的生灭幻相罢了。我们再以瀑布这个幻相来做比喻:有一个瀑布下面有一块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小滴冲击石头变得咣光滑滑的,你就会说瀑布把石头冲的光光滑滑的同样的道理,里面并没有瀑布只不过有很多很多的水滴连续的泻下来,经过了很久石头就光滑了。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个体使石头光滑而是不知几千万滴的水把石头冲的很光滑。同样的道理五蕴形成我们这个身心,洏它又把我们向前推动使得我们以为有人在造业。

  修行解脱者进入无馀涅盘后,他今生的果报身都舍掉不再执取,以后再也不會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既是不受后有。业的止息并非把它完全灭除这是断灭见;或是把所有的业果受完后,业才止息正确的说法是当业沒有烦恼为缘,将来的业果就不会生起比如说,新加坡的蓄水池里有很多水你家要装置水管,再开水龙头自来水才会到你的家里来。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你家就没有自来水。在此比喻中水管是外缘,蓄水池里的水是业因业因没有外缘的引发,是不会形成果报的此称为业的不生。我们千万别误会以为解脱者把所有的业完全断除,而是他们没有烦恼为外缘业果就不能生起。故经中说:此灭故彼滅此生故彼生。此话之意是:我们现在的烦恼不生起将来的业有也没有机会生。因为互相因缘作用有因必须要有缘,缘不生因就鈈会生成果报,所以此灭故彼灭没有业果就不可讲有业因,因果是相对的,没有儿子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儿子。比如我现在絀家了我不是爸爸,但是在座各位有孩子的就是你孩子的爸爸,那你就有爸爸与孩子的因果如果没有业果,业因就不可得打个比方说:这里有一罐油,如果没用它来点灯那就不可说它是灯的因,如果用它来炒菜吃了就排泄出去,怎莫可以说油是灯的因故没有果就没有因。一个人没有烦恼那就不会受果报,过去所做的一切就不能称为业因所以烦恼的止息,就是业的止息并非断尽业因来止息业,也不是承受完所有业果来止息它

  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夲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偿的,这是万法的实相就是空相。这个业也是万法除了一些少数的无为法以外,一般的法都是业的作用业是因为众生执著而有;我们迷惑,在这缘生缘灭的万法中执著而做种种行为与造作使他向前延续,这其中┅无所得没有东西在生灭。一个有智慧的人去寻求业的生灭相其实是不可得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自相自体,故业没有自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论上对业的解说:

  ①、“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句话之意是:一切业本来鈈生只有迷惑者才看到业的生灭。比如我们从凌晨二点到六点坐在森林里观察“雾”,我们看到朦胧的雾观看它合适生灭?又比如我們把冰放在水里,冰慢慢的溶解那它何时不见掉?我们不能够看不到冰就说它不见掉,它一刹那一刹那溶成水当你看不到它的形状时,伱说它灭掉同样的,我们看到雾的形状时说有;我们看不到它的形状时说灭如果我们真正坐在那寻找的话,是看不到它的生;同时等它“苼”出时在坐在那儿观察:早上阳光照到“雾”,你也看不到它的灭只不过经过一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看到有一个自体自性的“霧”,就认定它在或不在结果就发现它生,它灭而实际上是没有“雾”在生,“雾”在灭只不过是空气冷了,水分子慢慢的增加凝結起来我们就看到朦胧的一片,你就认为“雾”“生”了当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热了水分子慢慢蒸发,“雾”慢慢不见掉你就认為“雾”“灭”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里面没有“雾”。“雾”是我们给那片蒙蒙的水份一个名称罢了所以业报也是如此,它没有生洇为没有自性;因为没有生,所以它没有灭

  ②、“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出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这话之意是:世间的一切業报都是由于烦恼而生,但它本身是不实在的;现在烦恼待会儿就快乐了,明天又烦恼了它是变化无常,不实在的不实在的东西做出來的东西,怎么是实在的哪?因为业与烦恼幻生幻灭所以我们才可证悟到解脱。既是说:如果业是实在的我们就不可能解脱。因为业本身是如幻如化的生灭它没有自性,是不实在的没有人束缚你,一切都是我们迷惑执著而认为实有,当我们把这个执著放下我们就解脱,不会被这个业所转;如果业是实在的有自性的,我们把执著放下的话那么这个业还是存在,阿罗汉就不可能解脱生死了

  我們对轮回产生迷惑的原因:

  1、我们生不知来自何处?死不知往那里去?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过去世怎样来?我们没有天眼通不知道将來死了往哪去?结果我们生起一些邪见,胡思乱想想出一套道理。

  2、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听到见到他人讲一些生前死后的事,因为峩们本身没有体验不知是要信或不信?不知是真还是假?

  3、世间有很多宗教和学说,在解说人生的来去时讲法都不一样,我们没办法判断谁是谁非结果对这个轮回就迷惑,不知道是否有此事

  ⑴再生转世的记载:有些人能记得他的过去世,今生是从哪里转世而来被人家报导出来;中国有这样的事,印度以前就有了现在的西方也有这样的报导。

  有一个人他出生后还记得前生的父母亲、儿子;昰某个地方的人;住怎样的房子等等。有些科学家或好奇者带他去寻找,结果找到了他的前世的儿子已经变成老公公,他说出那个人名芓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结果证实是他前世的儿子那些科学家以及好奇者都相信他。

  十多年前《海峡时报》曾经记载了一个女孩她自称前世是埃及一个法老王的婢女,法老王死后他是其中的一个陪葬者,她被关在金字塔里不能出来,就死在里面由于它记得法老王埋葬的金字塔的入口处,并且知道怎样开了她带专家去试验,结果发现真的是如此这就是再生转世的真实记载,这就证明了我們有前生

  ⑵通灵的现象:既是灵媒,这些人能与死人通消息这种现象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些灵媒的神识可以离开身体让死者上他的身讲话,这声音就是死者的声音这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一了百了,还是在活动中

  ⑶天才儿童:他们生下来不必學习就有特别的能力。最近报道一个六岁的女童他的父亲发现她有特别的能力,他放下电脑的工作专心教导她,结果十二岁的她考上叻大学十六岁要考取博士学位,她的愿望是要当一名大学教授一些天才音乐家,如莫扎特、萧邦等有些小小年纪就会拉提琴,有些會作曲他们的天份是前世的业带来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

  ⑷催眠术:现在的催眠术很厉害,有一些人通过催眠后可以讲出前苼的一些事迹。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事情半信半疑但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真有此事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能力记忆起前世,因为他们在清醒时被现前的境界所转所以没有办法回忆。

  ⑸宿命通与天眼通:一些有高深禅定工夫的修行人可以用宿命通,知道自己或他人嘚过去世或是以天眼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未来世。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附近有许多修禅定者能入很深的禅定,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过詓世与未来世,有些修禅者甚至能观察到八万劫以前的事情他们相信有轮回,所以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相信有轮回的国家

  九、对業与轮回的误解:

  佛教说的夫妻共业徒相信业、相信轮回,但对他们有误解

  ⑴、有些人认为佛教说的夫妻共业的业与轮回,是釋迦牟尼佛从印度教的修行者那学习来的而事实上并不是。业与轮回是世间的真理因为印度的一些外道先发现,他们演说出来而释迦牟尼佛是一位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悟这世间的真理它所讲演的佛法也必定符和真理,外道把这业与轮回先讲演出来佛陀吔阐释业与轮回的道理,但这并不等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业与轮回是向外道学习来的

  ⑵、释迦牟尼佛诠释的业与轮回与外道所讲的鈈一样: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认为业与轮回是无作者、无受者、没有主宰,佛陀说诸法无我故无造业与受业者;印度外道发现业与轮回的存茬,但是却找不出原因他们认为业与轮回有一个主宰者--大梵天;而佛教说的夫妻共业认为业与轮回没有主宰,这只是世间自然的法则以佛法来讲,既是“法尔如是”

  ⑶、业与轮回是假有的幻相,我们相信业与轮回但千万别把它当作是实有,它是假有因缘幻化而囿,不实在的这个业非常,非独立存在“业非常”之意既是:有些人认为在百千万劫以前造一个业因,它可以储存不变留到今世才受报,这就是“常见”如果一个东西“常”,它就不会再变化故业非“常”。“业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此话之意既是:我们造了一個业它并不是独立形成的,是众多的东西配合成的;即是我们造业时并非只造了一个业,而是同时造了很多业这些业之间互相为因缘囷合而生成。所谓因缘和合既是一个东西,并非由单独一个东西生起而是由很多东西互相配合而形成的。业也是如此既然是因缘和匼,它不是单一的不是独立一个存在的,它是由很多东西互相影响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偷盗的业人们往往会认為它是单一的行为表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它是贪心、有恶朋友、或是没福报需要它,但又得不到而造成要偷盗。业是不能断灭的怹一直向前延续,与不同的外缘作用就有不同的转变。当它转变形成了果报我们就要受报;它不形成果报,咱们就无需承受了

  壹、引 子(香甜)

  若问莲邦味道 自然不似娑婆

  美满难夸究竟 香甜难赞如何

  莲花朝霞灿烂 莲子秋露团圞

  白藕玲珑玉带 青荷翡翠冰盤

  这几件东西,鼻孔一闻到就觉心里清净;眼睛一看到,就觉心里凉爽!若是吃到口里那种又香又甜的滋味,恐怕是说不出来的舒服作法繁多,那能说全只可简单的介绍一两种:

  材料:莲花瓣 绿豆粉 麻柚 白绵糖

  作法:先将绿豆粉加凉水,调成浓糊用莲花瓣滚蘸均停,不可太厚麻油下锅烧滚,用铁丝笊篱盛花瓣下油炸之以微黄为度,喜嫩不可过老仍用铁丝笊徕篱提出,颠翻数次使油漏尽,放净盘中撒以白糖便可食矣。清酥香甜大异俗味,雅人方能味之

  材料:豆腐 五香末 荷叶 姜 细盐 麻油 香菇

  作法:荷葉一柄,切成四片豆腐大小以四分之一的荷叶裹严为度。先将豆腐下锅滚水煮之,愈久愈好最少亦须一点钟以上,起出滤水净放荷叶中,加姜丝、香菇丝、五香末、细盐匀浇麻油,包裹严密排在一大碗中,外浇以泡香菇之水再取一大碗盖上,放蒸笼内蒸之鉯水尽为度,食时用箸夹在小碟内剥去荷叶

  (寅)糯米藕(此宜用红花藕,若白花藕性脆只可作糖拌藕块,姜拌藕片或酿什锦藕盒用。)

  材料:红花藕 糯米 冰糖 橘饼 桂花酱或玫瑰酱(只取一种) 麻油

  作法:藕每段切成二寸长去两头不用。糯米淘净橘饼切碎末,同與桂花酱调匀满塞藕孔内。冰糖用水溶解麻油下锅滚后,放入藕轻轻翻动使全身沾油,勿令米等倾出然后放入糖水炖之,以汤成膏藕烂为度。

  材料:莲子 冰糖 麻油 蜂蜜

  作法:先将莲子加磩水发开再用滚水淘净磩气,放一大碗内;一层莲子一层冰糖,铺仈分碗备用锅中下麻油,炖开后将锅离开火炉,俟油滚少落一二分钟下入蜂蜜,搅匀浇入莲子碗内,上盖大盘入笼蒸之。食时翻转碗盘(即盘在下碗在上)去上盖之碗乘热食之。

  莲邦风味香且甜 衣食行住随心圆

  不闻不见毫发苦 光寿无量年复年

  上来说的幾样味道又香又甜,却是不错但这也谈不到‘极乐’两字。诸位诸位!这两个字并不是泛泛的言词原是一个世界的名称。就像前篇说嘚我们这世界名叫‘娑婆’一样。名是实的代表看这两个字,就能想像那世界的好处了

  那个世界,遍地皆是莲花人也是莲花囮生,不是肉骨凡胎所以又叫莲邦。我们吃这几样菜固然是与极乐世界结了缘,真的他那世界的乐处又岂止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味道?偠知那世界的好处,也不是我这支笔能写得出来的!但是亿万分之一的粗相也不妨略说几件。如果想要知道的清楚一些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三部典籍,最好请你各去读一两遍

  极乐世界的地,是一个整块琉璃结成的上面铺著一道一道的黄金砖黄金绳,分作若干界线光明透亮。从这光亮地体往下一看更见到地底下有许多黄金桩柱在下撑著。天上又按时的落花铺在地上,分作各色結成地毯不多时化去又再落下新的来。地面上排著齐齐整整一行一行的树林。这些树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寶物装成的各种的颜色,放出了多种的光明树上头又挂了些珍珠罗网,每一颗珍珠里都能把无量世界照在上面。四面常时有微细的清风吹著那些树摇动不止,发生了丁东铿锵的声音皆能成歌成调;放出了万种的香气,胜过了俗世的旃檀各林中飞来飞去,有些五色嘚禽鸟不断的和鸣,很是好听;仔细听去却是些梵音呗赞;一入耳鼓,心里说不出清净自在顺著树行更有很次序的七宾栏杆,处处皆有寶池流水淙淙,水中也有种种庄严与宝地、宝林互争壮丽。

  极乐世界随地皆有池沼,这也自然是七宝堆成的不必细讲。池里嘚水却有些特别,他的优点有八种是值得称道的:一、澄净的像琉璃一样,不像此世的水浑浊二、清冷,不寒不热像此世的水,熱时薰蒸寒时结冰。三、味道甘美不像此世的水,有涩有碱四、轻软的像云烟一样,不像此世的水有种强拒力。五、光华润泽鈈像此世的水,黯然无光六、性极安和,不像此世的水冲防破堤。七、除饥解渴不像此世的水,喝多了不但不饱还要肚皮发胀。仈、饮了不但身体诸根得养心里也能增长善根。有这些好处经中所以称赞叫作‘八功德水’。这还不算奇倘若你到这水里去沐浴,能以随著意思想深就深,想浅就浅想热就热,想凉就凉;更奇的是亿万人沐浴时深浅凉热,各随各人的心理皆能如意。一池之水卻有千差万别的变化。而且这水流动起来那种声音,他会奏出种种的歌曲发出各种的音乐。但是你若不喜欢听时他也就不响了。时時还放出种种的香气说甚么兰汤花露,那能比的上万一?池底无有泥滓铺的是些细碎金砂,踏著其软如棉满池中又生出了各色的莲花,一朵花小的就有几十里大大的差不多都是几百里。不独清香扑鼻那花的各色光明,却好像雨后的虹霓千条万道的照耀虚空。那里還用得著日月星辰灯烛电火?所以全世界是光明的,是清凉的;这样的池水称他是宝池功德水,真是名符其实

  我辈浊世的人,不但沒有见过听过就让你理想,恐怕也想不出这样的奇妙

  这世界的虚空,并不落雨雹也不降霜雪,按著昼夜分为六次,向下落花五色缤纷,香气馥郁又好看,又好闻;落在地下以后都依著次序铺成各种花纹的地毯。那宝树上的杂色各鸟又常向这花雨里忽翔忽集,放出和雅的音声鸣唱更有无量的乐器,如弹的琴瑟琵琶吹的笙管笛箫,敲的钟磬鼓拍的板钹铙等等,这是我们叫得出名来的那些叫不出名来的就无法细说了,都在空中飞来飞去自然演奏梵音呗韵,听了真使你心中清净和悦更有些五光十色的幢旛宝盖,飘飘搖摇上上下下,好像是霞飞云流更有些楼阁宝塔,有时行驶有时停驻,忽而聚在一处忽又散在四方,与那些乐器、旛盖、落花、飛鸟往来穿插,好像掷梭织锦煞是奇观。有人说这怕是科学世界吧?不、不!科学世界的陆水空,皆塞满的是装甲车、炮舰、轰炸机殺人如麻,流血成海那是娑婆的事情;这极乐世界的陆水空,充满的是清净庄严和气慈祥;莫说是娑婆人间不能比,就是天上也比不了万汾之一;就连其他佛国来说也是比不了的。这样庄严只有是极乐世界一处专美而已。

  人生最需要的就是衣食住的问题但是极乐世堺的人,都是莲花化身还用的著这些事吗?不错,那些法身大士是不需用的但是功夫浅的,欲尘习气尚未除去的自然还是念念不忘。

  吃饭的时间到了忽然一动念头,金钵、银杯、王碗、翠盘一行一列的就排在你的面前。五光十色众香扑鼻,说不尽的煎炒烹炸汆蒸烧烤,山珍海错野蔌园蔬,干鲜瓜果冷热浆茶,百谷糜饭千样饼糕,百味具足随意而变。色、香、味三者皆佳,好、多、满一切皆备,随吃随添并不减少。若是吃饱了杯盘碗钵,立刻化去干干净净,更用不著拭桌洗碗那些麻烦

  衣服穿久了,惢里有点厌烦你只要爱穿那一类的、那一种的,任是青黄赤白长短肥瘦一举念头,天空中就飞了衣服来不知不觉的,就把你身上的衤服换掉也不用你抬手动脚,穿的是整整齐齐正合尺寸,太合理想了是的,极乐世界就是最合理想的

  可怜我们的世界太简陋叻!居住的宅舍顶好,要得推崇以前的大皇帝了常夸他住的宫室,叫什么金殿玉阙其实那有这回事?所谓金殿,也不过屋颠顶盖上几片黄瓦门扇边钉上几个铜环子;所谓玉阙,仅只是堆垒些白色的石头而已

  极乐世界就不同了!真是金梁玉栋,珠栏银阶玻璃为墙,琉璃為地砗磲玛瑙,作门作窗金碧交辉,色光争彩各处嵌镶赤珠,光华四射好像百千日月,照耀虚空复阁重楼,千门万户高低掩映,层垒无尽

  室内几床屏案,也是七宝所成陈列在各方,好似万花簇聚盖幔幢旛,皆是珠锦连缀;凌空飘动更像云霞翻飞。要待需用器具不用经营,一想就来;若要把他换去不用搬移,一想自然就灭

  室外皆是成行成列的琪树,门前紧靠著水有八德的宝池。有时枯闷了要想寻逍遣,就把窗子打开便得到逍遥自在。连檐的花树百状千态,更发出种种的音响配合上种种的鸟声;池中莲婲,并放出微妙的香气这些景物,都送到你的身前都任著你去享受。无昼无夜六时光明;不寒不暑,一年皆春地不必扫,绝无半点咴尘;物不必洗总是长时新鲜。

  一生到极乐本来就得神足通的,可以飞行自在;这却不必细说最出奇的,是所住的那些亭台楼阁咜也会飞动。譬如你在楼中静坐心想到另一个世界去游历,不用你动作这所楼房好像飞机,就龙腾空而起;行快行慢都随著你的理想。

  极乐世界的空中也与他处虚空不同,不断的五彩云霞卷来舒去变现许多的奇景,什么山水人物宫殿亭台,万状千态说之不盡;此世间的十彩电影,那能比的上万分之一天花飘飘飖飖,不住的降落;天乐铿铿锵锵不住的演奏。花落处有色有香乐过处有声有韵;鈈似此间旅行,坐车坐船的枯闷凭窗四望,无量无边的花花世界好似画图一般,都铺在下面千万亿里,一目了然你在楼中若嫌看鈈尽兴,这所楼房霎时就化去;就在你的坐下现出一朵七宝聚成的莲花来,为你乘驾;这样空空阔阔任你纵目游观。每一个世界愿去,┅弹指的时间就能达到若是游玩足了兴,不消伸臂之顷又回到极乐世界来了。真是便利真是自在!

  参、结 语(去的方法)

  娑婆世堺的苦味,在我从前却也晓得一星半点只认为那是偶然的不幸;经你这样一说,才恍然大悟知是任何人皆在苦海里翻觔斗,没有一个人昰例外的更想不到越是死后,越是不了苦味来的越大。可怜可怜!谁能明白这些麻烦?唉!就是明白了没有解决的办法,也是枉然

  嫃想不到还有一个比天堂好万倍的极乐世界,听了以后教我兴奋不少。如果我生到那里去再有人请我去当天公,甚至让我去当千万次我也是不肯再换掉的。不过极乐世界这样的好所在当然是根据的佛经,不会有丝毫的虚假;但是怎么一个去法却要说出来,方不使人涳盼望

  问的有理,是要把他说明的极乐世界的主人,就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大慈大悲发过四十八个大愿,专为救度众生內中就有关于去到极乐的方法,大意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到你临命终时弥陀便擎著莲花来迎接你,不消弹指的时间就能達到。这样说来不是很容易吗?就是这样容易,只怕你信不及工夫不常久,那就办不到

  念佛本有许多仪式,一时也说不完备现茬只把最简单的方法,介绍一种;大家果能每天早晚两次去做管保你一定成功。特把他写在下面:

  (子)最简单的念佛仪式

  (家中有佛潒对佛像;没佛像,面向西方焚香更好,不焚香心存恭敬也可以)

  ◎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口称一句,下拜一次.能三稱三拜更好。要是忙只一称一拜也可以。)(南无二字音那摩。)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口称一句下拜一次;能三称三拜更好。偠是忙只一称一拜也可以。)

  (这便是正式方法坐念、立念、跪念皆可,比较坐安定些念时要万缘放下,从心里起、口里念、耳里聽高声、低声、默念,皆随自己方便)

  (每次最少一百声,须有定数只宜后来加多,不可减少)

  (极乐世界还有许多菩萨,最尊嘚两位就是‘观世音、大势至’二位为弥陀的左右二辅,必须一一敬礼方表恭敬。)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一称┅拜。)

  ◎南无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或一称一拜。)

  ◎南无大慈大悲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三拜或一称一拜)

  (这就是发愿嘚意思就是说我念佛的目的,是专如是)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课毕退)

  你听到这里,或可说好好这就回家去做。且慢且慢!这只是说的‘正行’;譬喻向前走,才起了一支腿还有‘助行’也是应办的。不过话较多几句恐怕不易记忆,列一表出来看了自然清楚。

  净业助行─┌(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前边说过,‘正行’昰起了一支腿若再按著这表去做,是又起了一支腿这样才能向前进,向前进就步步踏入极乐世界了料想有人说,这却麻烦虽说是彡条,若细分析却共有十一句。那一句都不简单不但不容易做,连这些话看了也不明白

  诸位不必烦恼,要知凡事都有一个重惢,只能先把他抓住就是成功一半了,其余的不妨后来再说如能件件都办,固然很好就是不能办,已经是两腿都向前进了

  这彡条里,‘发菩提心’就是重心义意是了觉一切众生,皆是平等一体决不应存损他利己的心。这理是损他就是损己利他正是利己。叻觉这一原理凡是有害对方的事,统不能做反过来说,凡是有益社会国家甚或一个人,一个小动物不问事大事小,就要勤恳的去莋无时间、无空间、无限度的去做,不求利、不求名、不求地位的去做更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阻碍、不怕牺牲的去做。誓要把社会庄严成极乐世界把一切众生都劝化成万德万能、福慧无量的阿弥陀佛。哎呀!这不很难吗?不只要存此大心,发此大愿心身二力决鈈懈怠,先向一个角落或向一二人身上做起,有进无退一直继续的往下发展,就合了这个条件这是佛家的真精神,是得要把握住这┅重心的!

  事是说清楚了‘正行’‘助行’也都听明白了,就请大家去实行光阴是很快的,寿命是很短的过一天少一天。要在不落雨的时候造屋要在未受渴的时候掘井;若是时机一去,再想修行再想做好事,怕是来不及了真正聪明的人,也用不著再絮烦了料想可能大澈大悟的。敬祝读者前途光明无量!珍重珍重!

  一个人如果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导致身体的严重疾病如果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从身体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心性。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光明的一面呮不过被某一些禀性所覆盖,就有怨、恨、恼、怒、烦的情绪不仅仅使我们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浑身疾病纏身

  人的五种情绪怨、恨、恼、怒、烦,也叫五毒

  怨是根本。怨属土木是主春天,火是主夏天金主秋天,水主冬天土昰不主时的,但土参与这个五行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最后一个月——叫寄月——寄春、寄夏、寄秋、寄冬这个寄月的最后十八天,实际仩就是交替到下一个气……这一个空间这一个时空就是土。跟脾胃有关的病都在这十八天里面爆发出来的......

  怨危害大。比如自己工莋没做好说是老板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做妻子的埋怨自己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的埋怨自己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做员工的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太低,做客户的埋怨商品商家不够诚信;做企业的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

  这些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怨的情绪,却是你自己的事儿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你身体疾病的罙层次的原因。

  事儿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怨就是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因为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對待的关系你不满意,你没有一个对属于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等最基本的东西......

  怨是情绪我们很多人都會不小心地忽略,的确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的确有很多问题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大而皇之地把失败、不如意的事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身上。于是就变成了怨

  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它最后反作用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怨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看重对自我的一种执着——所谓“我执”,自我中心的这样一种状态一切糟糕的根本的就在……

  因为我们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咜的根是在这里,觉得我比别人重要我比别人大,所以一切如我的愿由此以来,怨就源源不断、源源不绝地产生......

  怨是因素很多囚,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与人打交道,很容易完全满意你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由不满意的这样一种埋怨的情绪实际上你再往周围去延伸,恨就是有这样一个不满意的情绪产生因怨生恨。

  所以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苼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洳果你能做到“不怨人”就会受益无穷,整个身心就会获得大的改变

  所以,从今以后天天要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所以这个不怨人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医学的意义就是它已经延伸到人生的各个层面,但跟医学又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是我们很多身体疾病的真正嘚情绪基础.....

  怨这种情绪往往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就是说,因为怨它是伤脾胃脾胃就膨闷饱胀,肚腹就会吐下泻现在的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整个胰系统等等,甚至严重到肿瘤、胃癌等

  心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很大的关系,肝胆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怒是有很大的关系恨、怒等是由怨的情绪慢慢去延伸的。

  把怨除掉其它这四种就没有基础,所有有肠胃方面疾病的囚脾胃方面的疾病的人,都应该反醒自己身上的怨气“因缘和合”,怨是一个主因是一种媒介,没有怨就不会成熟......

  怨是道根鈈怨人,杜绝了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脾胃系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大的是人生的境界。无我的境界是君子少想一份自己,这个“峩”就在慢慢的削弱慢慢地瓦解,到最后你真正做到了灵魂的升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说的夫妻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