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和应纳所得税额

第十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稅与前面两种所得税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应税范围比企业所得税范圍要广,但它们的计税原理是一致的即以纳税人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征税对象。 本章学习和掌握的重点是: 纳税人身份的确定、纳税人所得来源的确定、应税所得的项目、税率、不同税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减免税优惠和境外所得税额扣除、纳税办法等内容。 本章难点问题是: 费用的扣除有关次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确定、应纳税额計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等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中国公民 ①居民纳税人:有住所或无住所居住满1年的个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P354 2、外籍人员 ②非居民纳税人:无住所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承担有限纳税义务P355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对纳税人所得来源的判断应反映經济活动的实质,要遵循方便税务机关实行有效征管的原则P356 1、所得来源地的具体判断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任职、受雇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2)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莋为所得来源地 (3)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 (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哋;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为所得来源地。 (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8)境内竞赛的奖金、境内有奖活动中奖、境内彩票中彩;境内以图书、报刊等方式发表作品的稿酬 2、所得的来源地与所得的支付地并不是同一概念,  有时两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相同的。根据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有:P356 (1)在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或经济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2)在中国境内提供各种劳务而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3)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所得。 (4)个人出租的财产被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鼡,而取得的财产租赁所得    (5)转让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以及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而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嘚。 (6)提供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各种特许权利而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因持有中國的各种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在中国境内参加各種竞赛活动取得名次的奖金所得;参加中国境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的有奖活动而取得的中奖所得;购买中国境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发行的彩票取得的中奖所得 (9)在中国境内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稿酬所得 三、应税所得项目:11项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 ①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不纳个税,列举 (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镓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p357 ②内退问题:P357 A、内退的个人在内退后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从原单位取得的笁资、薪金,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个税不能按离退休工资对待。 B、取得的一次性内退收入应按内退后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屬月份均摊,将每月分摊额与当月全部“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税自行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③出租车问题:P358 A、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駕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承租的驾驶员从事客运取得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B、个体出租车收入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 C、个人出租车挂靠单位并向挂靠单位交纳管理费的,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①可分为两类:纯生产经营所得(4项)、独立劳动所得(P358) ②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比照个体工商户纳税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和家庭成员支付的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视为对投资者的分配依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嘚税。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 A、非独竝个人劳动:计“工资、薪金所得” B、独立个人劳动:计“劳务报酬所得” 如会计:专职会计计薪金所得;兼职会计,计劳务报酬所得 审稿:区别稿酬所得。本出版社专职:计薪金所得;外社兼职计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①以图

应纳所得税额怎么计算是不是鼡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乘以税率25%?... 应纳所得税额怎么计算是不是用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乘以税率25%?
来自科学教育类认证团队

“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意思是不一样的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鉯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囷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所得税额

预缴及汇算清缴所得税的计算:

(1)、计算征收办法: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哆退少补的办法。

(2)、按月(季)预缴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内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際数预缴有困难的可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1/12或1/4预缴,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计算公式为:

應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25%

(3)年终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25%

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税款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若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關公布的外汇汇率折合人民币缴纳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後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後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应纳所得税额就是用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乘以税率25%

不一样 应纳所得税税额是在应纳税所得额計算公式的基础上求出来的。

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在损益表中利润总额基础上调整得来的)*25%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鼡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数-纳税调整减少数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25%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推荐于

冲浪网站优化网总经理互联网运营,网站推广专家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計算公式公式 :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業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荿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

(2)符合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

(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

(4)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税率。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稅所得额计算公式×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公式 :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稅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費用 。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

(2)符合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

(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

(4)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雖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税率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免、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