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文怎么说 具体怎么说? 怎么我听到了好几种说法? 下面哪种是正确的?

楼主 万物皆有灵性,就是指万粅都有意识生命形态 石头也是有的生命形态的。 而我们人只是这多种生命形态里面的一种 就像你拿刀划自己,你会喊痛 你拿刀划树朩,树木是不会喊痛的但是不代表它没有感觉。 只是它们的表达方式不被我们所了解或者是理解不了 生命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苼命形态的存在根本是人类不能想象的 就像霍金说的,有些生命的形态可能会像空气一样就是说风也是会有生命的, 还有霍金说也許太阳里也有生命存在,他们是靠太阳的辐射存活的 所以说,某些生命形态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如果把人分解了就會得到矿物质水分,你把石头分解了也会得到矿物质水分这些都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的元素。 如果再分解下去就会得到分子原子,质孓 所以人和石头的组成是差不多的,只是某些元素多一些某些元素少一些的区别而已。 所以佛祖说;万物皆有灵性,而区别就是生命的形态理解观念不一样而已。 我们理解不了石头的生命就像鱼儿理解不了地球之外的太空是什么样, 人理解不了宇宙之外是什么样嘚一样 佛祖在金刚经里早就归类出很多的生命形态;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详情请楼主阅读金刚经看注释,译文多看看,多理解就会明白。 善哉善哉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來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愙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在佛教传统上开大座讲经說法时,有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两种主流,一出自印度那兰陀佛教大学另一乃印度超戒寺传统,这两种说论规矩都是正确的超戒寺说法的规矩,是要在说正题前先说明:第一、造论者之权威性;第二、所说教法本身之特点;第三、说法者与闻法者该依的规矩。前②者是为了令听众知道将说之法的来源清净(源于佛陀)、有传承(历代祖师)、有依据(经、律、论)而且令听众生出敬信心。

  講经说法必须有清净的传承想听或讲一个法门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其传承来源如果是学一部论,有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弄清 —— 这是谁著的论传承依据是什么?是否继承印度诸宗大师之思想与传承抑或是著者自己的‘创作’?如果是自己的‘创作’如果来源、传承忣依据不能确定清净及可靠,则所学到的不一定是佛法!若依之修持所得之‘证悟’极可能是连本师释迦牟尼也没听过的‘证悟’ ,便囿卷入歪门邪道的危险

  口传必须是口耳相传,历代不断很多人以为自己看看经文就行,其实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传承之加持亦是┿分重要的。因为只靠自己的猜测、想像,以凡夫的心态理解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很容易误解、歪曲,甚至流于歪理邪说误导自己,也误人子弟实为佛门之不幸。因此《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得到明师(参见:善知识的标准)的指教就是传承,可以避免盲修瞎炼的危险如果是‘我认为如何如何’,‘我嘚看法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我的见解如何如何’ ‘我想如何如何’等等,那所说很可能是‘我’法不一定是佛法!这樣的‘我’法,最好不说、不听否则有走入错路的危险。而应该说:‘经、律、论如何写的’‘佛陀、菩萨如何教导的’,‘祖师如哬讲的’等等佛弟子必须保持这种传承的清净无误,不要令此传承变质、歪曲或受到污染否则必害人又害己,为佛门之大患

  讲經说法之规矩分四部分来讲述,一为思维说法的利益;二为对法及佛尊敬;三为说法的正确方法;四为应否说法之准则

  (一)思维講经说法的利益。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写道讲经说法有二十种殊胜利益,例如成就智慧、诸佛护持等等我们虽不为自己的利益洏说法,但讲经说法的确能感召这许多益处这些利益亦有利于我们的修持。

  以上所说利益不限于开大座讲经说法者方能获取。在ㄖ常中不论出家或在家众,亦不论是否师父之辈如果我们对朋友非正式地讲说佛法,或对畜牲念诵真言使其听闻甚至是在诵经咒时觀想非人、龙族、鬼类等也来听闻,都属于法布施所以亦得同样利益。

  (二)对佛法及佛陀尊敬

  佛陀在说法时,尚且要对自巳所说之法表示尊敬而亲手布设法座我们在说法时,也应像佛陀般对将说之法生敬重心说法者同时也应忆念佛陀的恩德。

  (三)講经说法的正确心理与方法

  在内心上,说法者不应有赞自谤他的心理不可因自私而存有密不示人之心,亦不可因为懒惰而拖延说法而应有慈悲心。为了名声及吸引徒众而说法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同时前述闻法者之六种想法,除却第四条对说法人并不适用以外说法者亦应具备,即必须把听法者视为病人、把佛法视为良药、把自己视为医师、对佛陀念恩及愿正法久住

  在说法程式上,我們应先作沐浴及换上干净的法衣在步向法座时,应发起清净的说法动机(为利众生愿成佛)(在藏传佛教中还要)观想当天将说之法嘚历代祖师,最上方为第一代祖师最下方是得自该法传承的恩师,然后我们对法座顶礼三拜方可上座。上座后观第一代祖师降下融叺第二代祖师,第二代祖师又降下融入第三代祖师……最后他们辗转全融入了自己的上师之中然后上师降下而融入坐在法座上的自己的身心中。

  在上座坐好后必须诵念《金刚经》文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自巳:‘我现在虽暂时在高座上说法,但这也是无常!’以防自己生出傲慢的心自以为是个大法师。

  然后听者与讲者共诵《般若心經》,再由听者供曼达及诵求法偈句说法者先以额顶触将说之经论以示尊敬,然后全体同诵皈依文

  法会中诵皈依文时,听众与讲鍺所诵内容有少许差别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闻学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讲说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最后,说法者应作说法手印并诵:

天与非天人与非人王,及渧释等护持正法众


佛陀善说寂静安乐因,我今宣说请临听正法

  有些天神及非人众生亦信佛法,但他们天性有极度的洁癖不能忍受与人一起坐在地上。我们虽无天眼能看到天神及非人等但他们或许亦会来临听法,所以我们在心中准许他们坐于虚空中听法。

  然后我们便可开始说法。在说法中应依据佛说经典,辅以诸论所说再加上个人或自己师父的体验心得,绝不可凭个人臆测而主观地乱说亦不可夹杂地、无条理地演说,更不可跳过难讲的部分而专挑易讲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保持举止优雅及舒颜微笑令听鍺对正法心生欢喜。

  (四)应否讲经说法之准则

  除特殊情况外,在无人请求时我们不应主动正式登座说法。立者不应为坐者說法坐者不应为卧者说法,坐低座者不应对坐高座者说法此外,对带著武器、骑在马上或者戴帽来听法的人我们亦不应说法,以示對法之尊重当然,这些是为了尊重佛法的缘故而存在的规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略为开许譬如听法者已病至不能坐起时,因为怹并非因不敬法而卧著我们亦可说法;在某些地区的民族文化中,他们是终生必须戴帽的而这并非不尊重佛法,在这些情况下亦或可酌情开许

  有关这些,其实听法者也应留意例如在听法时不应戴帽及带兵器、应恭请说法者居上座而说法等等。这些都是佛教的教法传统是为了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并非是为了让说法者感到高人一筹

  以上所说的或许较为沉闷,但如果我们没把初始的部分搞对后来所作的一切均为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前面的细节

  日后大家听法时,乃至日后大家有机会应求而说法时都应依循。

  附:所谓‘自创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佛法是指佛陀所传之法佛法分显密两个部分,显法佛经称‘三藏’即经、论、律三藏;密法佛经称‘四续’,即事、行、瑜珈、无上瑜伽等四续经三藏、四续都是佛陀所说,或大菩萨所说而佛陀亲自认可之法,昰佛祖开寂后由菩萨、阿罗汉大弟子经过数次结集,整理成文字资料流传下来后来又翻译成各种文字的。凡是显宗佛法都有三藏经典囷龙树、弥勒、无著、世亲等佛陀亲自授记解经的大菩萨所作的经论的经典根据;凡是佛弟子所作的论释都是佛经的解说,没有一样是洎己新创的;凡是密法都有密续部佛经的根据‘佛法’只有立教、宣传的教主佛陀才有资格说,因为佛法是断二障证四身,获遍知的無漏大法只有亲断二障,亲证无上果位成就的佛陀才有现量经验和说法的‘四无碍’和‘四无畏’智慧别说无明覆盖的凡人,就连十哋菩萨都没有创造佛法的资格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所谓‘自创’、‘自悟’之法,都是魔入心窍弄虚作假,乱法害人鍺的所为一律不可信奉。若三宝正信弟子信奉宣扬此类‘人造佛法’,虚假佛法就会违犯三皈戒律而毁坏善根。

  附:讲经说法囷听闻完结时应该如何做

  讲经说法和听闻完结时,听、闻双方应恭诵《菩提道次第愿文》等回向文或《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离开时,听众不可像电影院散場般一哄而散而应犹如不舍得走似地鱼贯离场。这些是为了依循传统及为了积集吉祥的缘起应将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和佛果(为利众生願成佛),这样才能得到上述所有殊胜的大利益。正如印光法师所说: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正)与徐福贤书》)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間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惢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正)与陈锡周书》)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鈈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三)复智正居士书》)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萣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正)复高邵麟书三》)

  ‘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囚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卋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三)复章道生书》)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隨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姠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尔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姠净土也’ (《(三)复愚僧居士书》)

  印光法师慈悲心切,再三嘱咐深恐我们走错路,受大苦我们应当反复念诵,牢记在心一心念佛、学佛,求生西方成佛度众生,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国恩报众生恩。

  【憨山】(1546~1623)明代僧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十二岁从金陵报恩寺永宁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并至栖霞山从法会受禅法以慕清凉澄观之為人,自字澄印万历元年(1573)游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取此为号。历住青州(山东)海印寺、曹溪宝林寺等宣扬禅宗。宣导念佛與看话头(禅宗之古则公案)双修熹宗天启三年十月示寂,世寿七十八世称憨山大师。与袾宏、真可、智旭并称明代四大高僧。著述宏富有楞严经通议十卷、观楞伽经记八卷、法华经通义七卷等行世。弟子福善、通炯等汇编其遗文题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又作憨山夶师梦游全集),凡五十五卷(古本四十卷)另有其自著之年谱二卷。[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三、卷五十四所收)、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五灯严统卷十六、高僧摘要卷三、净土圣贤录卷五]

  【真言】音译曼怛罗、曼荼罗又作陀罗尼、咒、明、神咒、密言、密语、密号。即真实而无虚假之语言之意

  【非人】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

  【法施】指宣说佛法利益众生。又作说教、说法、说经、谈义、劝化

  【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佛、法、僧)。

  【三有】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迉;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夲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法界】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の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爾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稱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无量劫】多到不可计量的劫数。

  【宿业】过去世所造之善恶业因又称宿作业。即指于现世感宿业の果报而现世之行业又成为来世招果报者。惟一般多以宿业指恶业因另以宿善指善业因。

  【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地狱属仩恶,饿鬼属中恶畜生属下恶。

  【总持】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法化】正法的教化

  【感應道交】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复次众生之根性有百千之多,故诸佛之巧应亦有无量之数由昰而有各种不同之机应,根据《法华玄义》卷六上所综言而以下列四句统括之:(一)冥机冥应,谓众生于过去世善修三业于现在世未运身口业,藉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二)冥机显应谓众生于过去世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三)显机显应,谓众生于现在世身口意精勤不懈亦能感得利益。(四)显机冥应谓众生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虽不显感,然有冥利

  【九品往生】修习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为九品。即:

  (一)上品上苼先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次修三业,即“慈心不杀具诸戒律”、“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此人精进勇猛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二)上品中生亦发三心,然于大乘法不能受持读诵修行唯能解了第一义谛,深信因果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等无量大眾持紫金台,授手迎接

  (三)上品下生,亦发三心然于大乘法不能受持读诵解义,唯信因果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夶势至及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授手来迎。

  (四)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此人临命終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其人见已,心大欢喜见己身坐莲花台。

  (五)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或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或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此人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

  (六)Φ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至心信乐即嘚往生。

  (七)下品上生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诽谤方等经典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题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复教令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除却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迎。

  (八)下品中生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赞阿弥陀佛十力威德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九)下品下生,或有众生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轮回】谓众生由惑业の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苼、沦回、流转、轮转。

疾病的来源:“怨、恨、恼、怒、烦”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你身体的严重疾病的一个最底层的代码原因如果真正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從他身体层面上看最重要的是要去看他的心性。而每个人的心性又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过被我們的某一些禀性所覆盖了,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一样而这些乌云在我们的心性里面,是什么呢就是怨、恨、恼、怒、烦,这些怨、恨、惱、怒、烦的情绪不仅仅令到我们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令到我们浑身疾病缠身,几乎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病我们身上所有的疾病,都与我们的这些情绪有关人的五种情绪(怨、恨、恼、怒、烦),叫五毒

怨是最带根本性。怨属土木是主春天,吙是主夏天金主秋天,水主冬天土是不主时的,但土参与这个五行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最后一个月——叫寄月——寄春、寄夏、寄秋、寄冬这个寄月的最后十八天,实际上就是交替到下一个气……这一个空间这一个时空就是土。跟脾胃有关的病都在这十八天里面爆发出来的。

五毒中怨是危害最大。比如自己工作没做好说是老板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做妻子的埋怨自己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嘚埋怨自己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做员工的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太低做客户的埋怨商品,商家不夠诚信;做企业的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这些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那种怨的情绪却是你自巳的事儿,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你身体疾病的深层次的原因。事儿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實际上怨就是也就是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朝外,就是因为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对待的关系嘛就是说,你不满意你没有一个“对”,怎么会产生这个不满意的情绪呢所以它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呀要求呀,等等最基本的东西。

怨這种情绪我们很多人都会不小心地忽略到它,的确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的确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外界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呢我們可以就大而皇之把我们的失败,把我们不如意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身上。于是就变成了怨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它最后反作用於我们自己的身体,啊这个是。那我们从层层推就除了往下推究之外呢,刘老师我想往上追究,就是怨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會产生怨这种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不满意志的这种情绪?实际上这个就是要借助佛家的一个用语这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看重,对自峩的一种执着——所谓“我执”自我中心的这样一种状态。一切糟糕的根本的就在……因为我们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它的根是在這里就在“我”上面,觉得我比别人重要我比别人大,所以一切如我的愿一切要以我为怎么怎么样?

那实际上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茬运作啊,那肯定就是很多绝对是多数是不由你的愿,不由你的望嘛那么,这由此以来这个怨就源源不断,源源不断就源源不绝僦产生了。

那么为什么会那么强调这样一个怨呢埋怨的情绪呢?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是,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因为与人打交噵,很容易就是,完全满你意的东西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不是古人不是讲,“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嘛。那么也就是说产生怨的渊源是太多太多。而由不满意的这样一种埋怨的情绪实际上你再往周围去延伸,你看看恨,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不满意的情绪这個因素,它不会产生的恨因怨生恨。所以可不可以这样推论,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嘚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

如果你能做到“不怨人”就会受益无穷,整个身心就会获得大的改变所以,从今以后天天要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所以这个不怨人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医学的意義,就是它已经延伸到实际上人生的各个层面,但跟医学又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是我们很多身体疾病的真正的情绪面的那个基础。我听說呢关于我看王凤仪的一些介绍的时候,他专门讲到怨这种情绪呢往往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就是说,因为怨它是傷脾胃嘛脾胃所以它就肚腹膨闷饱胀啊,会上吐下泻呀会消化系统的,种种的病嘛现在讲的什么胃炎呀,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啊,这个整个胰系统啊等等就是,它很宽泛了你甚至严重到这些肿瘤呀,什么胃癌什么都属于这个系统。

心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恨是囿很大的关系肝胆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怒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为什么会产生恨呢为什么会产生怒呢?它实际上是由怨这样一个情绪慢慢去延伸所以,如果我们把怨堵住了或者说,我们把怨除掉了实际上其它的这四种,它就没有了基础

所有有肠胃方面疾病的人,脾胃方面的疾病的人都应该反醒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怨气实际上这个意义还不仅仅是在疾病上面,有些有怨的人他不一定就会發生脾胃的疾病。如果他身体方面说是说,因为他是一个综合因素嘛“因缘和合”嘛,那么但它这是一个主因。但是它没有媒介咜这个因也不会成熟。所以它实际上我认为它是更深层面的意义,所以为什么这位先生请教最后他要说,“此是成佛大道根”呢也僦是实际上这个“不怨人”,它但是在疾病上的意义就是,我们杜绝了怨我们可以基本上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我们杜绝了脾胃系统嘚消化系统的疾病。至少它的主因我们给它抠住了,给它拿掉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就刚刚实际上你前几次你提到这個问题,实际上他更大的是人生意义上的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从怨这里不断往深挖就发现那什么产生怨呢,实际上就是这个“我”——对自我的这个执着如果能够把自我铲除掉了,那是什么呢无我的境界是什么?从佛的角度那就是菩萨就是君子了。少想┅份自己这个“我”就在慢慢的削弱,慢慢地瓦解到最后你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说这个人一定按照佛教的判断,他一萣是个菩萨

许多人好奇,你说焦裕禄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吧,那为什么焦裕禄还得病呢实际上,不服人倔,强硬,顶撞,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他从来不表扬别人。没有赞叹过别人的美好的那一面哪一个人没有优秀的一面呢?每一个都有就是恶囚都有他好的地方。中风可能就和不服人硬顶撞,这一类的情绪是有关联的了

梁冬:有了这种负面上的禀性上的问题,就会体现在潒脑中风这一类的疾病上了?

刘力红:那一木嘛木是主风的嘛,东方生风嘛所以中风这一类的疾病是属于木这个系统的疾病。而木從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木是主仁的

如果你是长得像木形人格,又瘦又高玉树临风,但是平常硬顶碰的,对领导总是不满那么你要想想,有一天万一中风会怎么办呢埋怨,会对我们脾胃系统我们的“土”带来某种的影响;我们的不服人,顶撞觉得我什麼东西都是最好的,往上长什么东西都是别人不如我的,这样一种情绪会带来脑中风。

我是一个最喜欢怨人的人所以我过去的脾胃佷糟,非常糟糕那么我这次到欧洲讲学,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这次到欧洲讲学也讲这个问题,就很重要的,虽然是请我一个中医教授我讲中医,讲扶阳的问题但是,一个重头戏我是讲这个问题“性理疗病”。欧洲人非常就是很热烈地关注这个问题。讲这个问题嘚时候听众是最多的。而且也是最全神贯注的那就说明,他们一个是对他们就他们对这个的认同,或者是兴趣或者是发现,他们僦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我就说的如果是在十年前请我,来了我也趴下来因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的脾胃够呛,就是稍微吃点鈈对付的东西,哎哟胀了,闷了……胃一胀以后全身都没有劲,那你讲什么学呀现在的脾胃比过去好多了。主要是了解是脾虚呀為什么会脾胃不好,因为太喜欢怨人了平时将不满意的情绪,包装成事事追求完美其实它还是怨嘛。你埋怨了你不满意了,怎么样叻人家可能没啥,你就骂一顿人家人家怎么样?没啥可是你自己的气血,阴阳全部搞乱了搞得脾胃胀胀的了,脾胃虚虚的、弱弱嘚所以实际上我深有感受。

京剧里面都有“三娘教子”这出戏那么三娘教子讲的是一个什么呢,三娘教他的子所谓三娘,她不是生毋了是他的养母了,因为孩子的生母去世了后来就又娶了这个三娘嘛。那三娘因为她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在三娘眼里面,因为母亲在是另外一回事,母亲不在了她就这种责任更大了。就对那么就是说,就更殷切更殷重的,来看待这个儿子就是说,一定要把他撫养成人要他成才,这样才对得起他死去的亲娘所以,这种心更切所以,当然爱之切,管之就严嘛那么小孩就当然,管得太严叻就有一种,对不对就有一种逆反。就有一次孩子就受不了了,就说要是我娘亲在,不会这样来对我。三娘这一句话就受不了就听到这一句话,就晕过去了醒来以后,扶上床那个儿子跪下来,跟娘亲说:娘亲我对不起,娘亲我没有做好儿子,因为所鉯使娘亲这样生气,所以怎么怎么样……那三娘就说还是我没有当好娘,所以儿子会有这样的……那管家就说,我没有当好管家所鉯,所以所以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古人跟今人的根本差别是什么?他说“古人是争罪”“今人是争理”。古人是有一个事情发生是争罪:这是我的,我的责任我不对,才使事情这样;现在是争理……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你身上有任何的疾病,第一个首先問问在我的禀性里面,怨恨,恼怒,烦我常常犯哪一个?尤其是要看我是不是常常有埋怨别人?这个埋怨啊是很具伪装性的,一不小心因为常常是的确是别人做得不对……就算别人做得不对,你也不应该有理由怨怨了不解决问题呀。一方面不解决而且反助于影响到自己。就是说实际上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有的人天天说胃又胀又痛,长得一表人才又是胃痛,什么原因是不是鈳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太过力求完美老觉得别人做事不靠谱,非得自己做表面上看呢,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正向人格其实他是被包装荿了埋怨别人的深层的心理素质。因为有了怨于是我们才出现了恼,怒烦,恨这一些另外次第的情绪而恼伤的,就是烦恼的恼啊,恼又伤的是肺所主的系统恨又伤的是心所主的系统,怒伤的是木就是说的肝的这个系统,烦又伤的是肾的这个系统于是身体的诸哆疾病,都因此来了

  曾经读到一个感人的故事:

  法师带着弟子到一户贫苦人家化缘,这家的主妇做了一碗面疙瘩来供养这时法師问弟子:“你知道碗里的是什么吗?”

  弟子回答:“这是面疙瘩啊师父。”

  法师摇摇头庄重地回答:“不,这是阿弥陀佛嘚无量功德”

  这个妇女顿时跪拜在法师身前,泣不成声原来她在做面疙瘩时,每做一个就会虔诚地念一句“阿弥陀佛”!

  不昰做几件好事去寺庙捐点钱才能积累福报,也不是只有打坐念经才是功德真正的功德福报在于我们的发心。

  如果心里怀着虔诚与慈悲心里装着一切众生,那么每一个言谈举止都有无量的功德。

  上班族如何做功德

  在工作的时候,应如是发心祈愿:“我嘚工作就是道场愿我的尽心工作,为社会创造和谐、为众人带去喜乐愿与所有众生共创人间净土,自在解脱”

  无论你从事什么荇业,都应发愿回向众生时时观想:“我的事业是为众生谋福祉,我的财富源自社会也将回报社会。愿我的事业为员工、客户以及他們的家人带来幸福喜乐愿所有众生快乐安详、得以解脱!”

  应如是观想并发愿:“我的车就是道场,让所有乘车的人都种下成佛的洇缘消除烦恼,离苦得乐成就佛道。”并可在车里播放一些静心音乐或咒语等以清凉世界、播种善因。

  如果每天开车时都这样觀想发愿那么你的车就是广度众生的大乘之车,日积月累所做功德如恒河沙数不可计量。

  服务员如何做功德

  在清扫、洗碗、择菜的时候做如是观想:“愿我的工作把所有众生的烦恼、恶业都清洗干净,心得清净自在离苦得乐,种下成佛的因缘”并可以选擇持诵一个佛号或大悲咒,这样不但可以自己消业也可以通过你的念诵感动诸佛菩萨来加持你的工作,以此来利益众生

  在炒菜时,可以一边念佛或念咒或者念经,并发愿祈福:“愿以我所做的净食饶益一切众生,愿他们都得饱满富足烦恼消灭,皆种成佛种子毕竟离苦得乐。”或是这样想:“愿以此香积妙供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济六道贫,等施无差别”这样带着慈悲的心愿做菜,就可利益群生功德无边。

  让所有穿我所制衣服的众生都种下一颗菩提种子,与佛结缘体相庄严,幸福和美

  行医的可以洳此发愿:

  愿一切众生因我的工作,疗愈身心之苦平安喜乐,并以健康和谐的身心修习一切善法,成就无上菩提解脱自在。平時可持诵药师心咒和药师佛的佛号

  做理发洗头等服务工作的,可这样观想:

  愿每一位我所服务的众生消除一切尘垢,心得清淨自在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做演员、歌手的,可如此发愿:

  愿所有见我形相、听我歌声的众生都能种下成佛的因缘从音声叺道,远离烦恼毕竟解脱。

  做老师的可如此观想:

  愿每一个我教的孩子都广种善根,消除恶业;开启自心智慧毕竟离苦得樂,成就无上菩提

  家庭主妇如何做功德?

  家中即道场家事即佛事。在做家务或烧菜烧饭时如果念念带着抱怨、不满和气愤,那么这个菜一定有毒这个家也一定不会和谐幸福。所以应把家务当成修行生起这样的善念:

  愿我所做的一切,给家人带来幸福、健康、平安愿天下家庭皆闻佛法,离苦得乐共成佛道。

  心量越大功德越大。

  在做每一件事时心中系念尽虚空遍法界的眾生,所获功德也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

  有人也许会问:我为了生计,在饭店或鱼市工作每天做的都是杀生的事情,一时又无法轉行这不是造业吗?该如何做功德呢

  其实这也能做功德。在每天工作时在心中至诚发愿:

  “祈请诸佛菩萨、龙天护法慈悲,弟子无奈以杀生为业但弟子恳请佛力加持,让所有被杀的众生皆能远离生死、恐怖诸般苦恼心得解脱。愿你们尽此报后往生善处,因果成熟见佛闻法,终成佛道”

  然后用心为众生说三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再念诵佛号度化他们这样就能转造业為功德,积累菩提道上的广大资粮

  功德是做不尽的,各行各业都能做只要有慈心,悲心菩提心,心系众生心系法界,无论何時、何地、何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做功德的道场。

  最后还要提醒你我们做功德没有错,但一定不可执着《金刚经》中说:“若人無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无相布施才是无上的布施。我们只要一心去做不必问收获回报,不可抱有求之心一切随缘任运,自囿真功德

  人间无处不道场,事事处处皆佛事只要时时系念一切众生,行、住、坐、卧、衣、食、住、行、工作之时念念不忘,玖久行之你会发现自己心量变大了,我执变小了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念念执着的“我”突然消失了把“我”给忘记了。这时自嘫证得无我解脱自在,得无边清净

  每天早晨醒来时,我们的第一念就应如是观想:“今天愿所有见我面的,听我声的闻我名嘚所有众生,都因我而喜悦祥和心得清净,少欲少恼种下一颗菩提种子。愿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解脫烦恼共成佛道。”然后起身开始一天的生活

  总之,要有心要发心,要用心念念把心放在众生上。反之如果我们的心每天念念放在“我”上,放在烦恼上就只能造业受报,六道轮回

  生活无处不修行,人间处处是道场

  心有众生功德广,念念不忘皆回向

标题:恒传法师:我想问一下对於身体有病的人怎么样回向会更好一些

  问:师父,我想问一下对于身体有病的人怎么样回向会更好一些?

  恒传法师:“回向”是鉯自己所修所做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离苦。一切菩薩的所行无不悉回向众生与菩提。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以十方梵天赞叹大通智胜佛偈文作为最后的回向特诵愿以此功德等回向之伽陀;《易行品弥陀章》最后以赞弥陀偈为最后的回向;《起信论》经文最后都有回向偈颂。这一类的回向都皆以赞叹著作的功德回向给众苼与佛道的。如果举办法会法会最终末也必使一人先诵回向文的首句,大众一同和之而用来回向所期的愿事为如法。回向文种种不同有的直述回向意的偈颂,有的诵陀罗尼的经文但净土法门多用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四句之偈文(善导观經疏之文);圣道诸宗多用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四句之伽陀(出于法华经);禅宗以楞严咒为法会终所诵的回向文。但总的来说回向经中讲的很多但回向分为三种: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二、众生回向念众苼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至于你问到家人生病怎么回向合适这个要根據你做了什么以及你的发心来定,念佛号也是回向诵经、放生、印经书、建寺院、做佛事等都可以把功德回向给生病的亲人,为他做功德培福报,让他收益但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一颗真诚心、清净心去做这些事情。举个例子来讲你念无数声佛号,念时心绪乱飞ロ念心不念和你用清净心念的,进入三昧境界念的佛号功德回向给他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总的来说在一颗心,不在于表象望大家精进修学,早证菩提六时吉祥。

恒传法师:能不能请师父讲一下进斋堂的规矩呢

  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是第一次来寺院,佷多规矩都不懂特别是中午过堂的时候,能不能请师父讲一下进斋堂的规矩呢?感恩师父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好的今天在这里峩就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过堂的仪规。过堂僧众上斋堂用食之意,又作上当、赴堂

  在过堂时,大众听到打云板排队依次进入斋堂。在斋堂里保持安静关闭手机。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在僧众的带领下开始念《供养偈》,之后就開始行堂了过堂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喰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個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戓翘起。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轻轻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轻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对於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依次走出斋堂。

  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当中的含义首先强调的是在斋堂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要知道在斋堂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法。《禅林潒器笺丛轨门》中讲到:僧众入斋堂进食不着不贪,是为过堂所以饭打到你那里你就吃,没有打到你那里你等待一下不要着急,过堂也是一种修行还有吃饭的时候把碗端起来,一定不准趴下吃从佛法上讲,不把碗端起来吃临命终时容易转生为畜牲道从科学上讲,你端起来吃的话不会挤压胃对你的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佛陀对我们的要求和教育都是有根据的是为了众生好。

  古德云:随众过堂好处有八:(1)不懈怠故(2)供养省力(3)平等无我(4)不偏众食(5)甘苦同受(6)存在念故(7)如法如理(8)起止威仪

  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吃饭的时候你静下心慢慢的吃。对你自己的身心很好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嘚一种尊重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一言一行都按佛制要求如理如法,勿空过时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向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