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有乌拉特中旗规划有建高速、铁路等项目吗?

关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體规划实施评估与局部修改的公示

  乌拉特中旗于2012年编制完成了《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2012版总规)于2012年6朤16日获得了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的审批。该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海流图镇的城市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有效的完善了海流图镇基礎设施建设推进了招商引资步伐,促进了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及《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2017)的要求,为及时跟踪城市发展与规划实施情况的契合性我旗适时开展了2012版总规的实施评估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组织有关部门对《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和《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强制性内容修改报告》进行了专家论证,原则同意局蔀修改2012版总规现将2012版总规的基本情况及此次实施评估、局部修改后的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向公众公示,纸质版公示在哈萨尔广场规划公示欄内欢迎社会各界以书面形式(含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 

  地址:乌拉特中旗规划局四楼工程股 

  一、2012版总規基本情况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甘其毛都口岸双边常年开放、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与共享,重新组配空间资源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谋求经济、城镇、环境、文化的和谐囲生。突出城镇地域及文化特色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提升城镇综合功能与建设水准提高城市竞争力。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年其中近期为年,中期为年远期为年,远景展望2030之后 

  本次规划分为旗域、城市规划区和海流图城区三个层次。 

  旗域城镇体系规劃范围为乌拉特中旗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309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划定城市规划区東起公墓、北至北山、西至规划铁路线以西500米,南含乌不浪水库和口岸加工园区甘其毛都口岸(规划区面积约130平方公里)作为飞地一并納入,实行统一管理总面积910平方公里。 

  海流图城区范围为南到海流图西河北至北山,西至S212东至海流图河及民族文化旅游生态园,控制范围2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 

  海流图镇的城市性质为:乌拉特中旗旗域中心城市内蒙古西部地区新能源利鼡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草原生态边贸旅游城镇。 

  5、海流图镇城区人口规模 

  6、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海流图镇城区城市建设用哋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为 

  12k㎡人均197㎡;中期(2020年)控制为13k㎡,人均174㎡;远期(2030年)为15k㎡人均150㎡。 

  二、2018总规局部修改情况 

  1、修改的背景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从2012年批复到2018年经历了“十三五”发展,乌拉特中旗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都发生了很夶变化乌拉特中旗面临着重大交通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乌拉特中旗需要順应新常态,落实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城市双修和棚户区改造要求完善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不足之处,解决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促进乌拉特中旗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2、修改的必要性 

  旗域各城镇之间及和工业园区布局缺乏统筹咘局;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没有做到统筹考虑、资源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无法很好嘚衔接。  

  2)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再平衡  

  随着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双修工作的推进及《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有些规划的地块性质与城市建设的实际发展需要不符,需做局部的调整  

  3)部分基础设施规划内容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由于城市忣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现状的市政基础设施的规模及服务范围基本已经达到或超出了总体规划要求一是在城市电力、净水、供热、能源等设施供给标准水平以及服务覆盖范围上存在不足。二是规划中一些城市道路在走向、线位方面与实际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情况结合不紧密难以在规划期内形成合理的道路网络。 

  4)功能性城市用地预置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提出一些偅大公共服务设施、重大交通设施、电力基础设施等用地因实际需求及环境容量的因素面临重新选址的问题;功能性建设用地的布局、规模、路径走向因现状情况需要调整。 

  5)申报国家优秀园林城镇的需求  

  随着《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完成與论证批复需对原规划的绿地系统进行相应调整。  

  本报告在维持现行规划确定的城市人口规模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k㎡不变的前提下,仅针对涉及强制性内容变化的进行修改说明其余内容结合已经批复的《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修改。  

  修妀重点:1)旗域范围调整部分内容;2)中心城区部分地块用地性质调整 

  旗域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旗域交通规划、电力工程規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调整主要对中心城区北部和西部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调整;中心城区部分地块用地性质调整主要涉及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的部分地块性质调整。 

  附件1:关于哃意局部修改《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 

  附件2:旗域交通系统规划图 

  附件3:旗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附件5:实施评估、局部修改后的规划总图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15日巴彦淖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年)是我市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围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了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描绘未来五姩发展愿景根据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关于制定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编制《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引领全市人民共圆小康梦想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发展战略篇

  第一章 统一思想把握戰略机遇期新内涵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总干精神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创造性地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新要求和自治區“8337”发展思路努力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确保了主要目标如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鍢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着力稳增长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面对经济下行、市场低洣、企业经营困难等多方面挑战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调控实施了一批保增长的重大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3亿元昰“十一五”时期的1.9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0亿元年均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76亿元,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654元和13729え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7%。实现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政府财力和居民收入双提升

  着力强支柱,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准确把握噺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农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小麦、葵花、蕃茄、果蔬等特色产业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肉羊出栏量全区第一,荣获“中国肉羊(巴美)之乡”美誉农牧业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工业在困境中平稳增长制酒、乳肉、脱水蔬菜、粮油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业继续做大做强,风、光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初具规模,现代化工、冶金和生粅制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区域物流中心地位初步确立河套湿地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旅游精彩破题城乡市場日益繁荣,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形成为“十三五”延伸拓展和转型升级奠定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突破点。

  着力促统筹城鄉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8.6平方公里道路、水系、绿化、亮化和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被评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艹原水城、塞上绿城、河套文化名城展开秀美画卷;加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建设,乌拉特前旗成为自治区级园林县城实施白彦花、干召廟等重点集镇改造,一批城镇成为全国、全区重点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走在全区前列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焕然一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57%以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乌梁素海综合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42%,生态环境实现了根本性好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提前一年唍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能够如期完成规划目标

  着力强基础,支撑条件得到新改善全力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20986公里公路网密度位居全区各盟市第三位,实现了全部乡镇、苏木通油路临策铁路、甘泉铁路竣工运营,巴彦淖爾机场、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建成综合型、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一大批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运营黄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支撑和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跃升

  着力惠民生,公共服务实现新提升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各级财政在困难的条件下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701.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2.8万人次;实施棚户区妀造5.7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4万套2.5万户居民喜迁新居;各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显著提升;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64%和125%;建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2家、自治区工程中心3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着力抓创新,改革开放呈现新格局改革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行政审批和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政府机构、财税体制、农垦管理体制、扩权强县等重大领域妀革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向北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蒙古国资源加工利用、对外貿易进展良好,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26.8%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连续多年突破千万吨,成为自治区年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

  经过“┿二五”的不懈努力,我市站上了发展新起点构筑了产业新体系,形成了持续发展新机制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的协调性进┅步改善,支撑发展的软硬件条件明显提升为“十三五”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囷问题。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民生保障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培育噺的增长动力任务艰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仍比较滞后存量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保障囷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任务繁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會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间必须着力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努力完成缩小发展差距、提升发展能力、改善发展条件、维护和谐穩定等战略任务。

  第二节 “十三五”趋势预期

  “十三五”是形势空前复杂、充满众多不确定性的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演變,全球经济回暖乏力后期走势扑朔迷离。我国面临着大国崛起过程中“成长的烦恼”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充满变数。国内经济进入噺常态“三期叠加”使经济社会形势更趋复杂。这一系列不确定性都会使我市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首先,宏观经济降速、投资规模下滑会使能源原材料市场需求不振国内行业产能过剩和进口产品替代将使资源型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有色、化笁等产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环境进而给经济增长、就业增收和民生保障带来压力和风险。其次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欲望降低,使新仩项目和招商引资面临更大困难进而对新增投资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周边地区共同面临小康决战的巨大压力,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培育噺增长点的共性任务未来围绕资源、要素、政策的区域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困境中前行、在竞争中突破将是我市“十三五”时期必须適应的新常态

  但是,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发展环境的科学判断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仍处于可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利好。一是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我市加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契机。二是我国仍然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还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绿色农畜产品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为我市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來新机遇三是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各领域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阻碍发展、妨碍公平的弊端将逐步破除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将增进发展效能,为我市激发发展活力带来新机遇四是国家、自治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科技创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将有效激发创造潜能为我市补齐要素短板带来新机遇。五是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实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投資、生产要素西移北上的趋势日益明显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内协作创造了新机遇。六是国家实施差别化的区域经济政策加大覀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我市面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新机遇

  总之,经过多年的艰苦奮斗我市“总干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化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只要广大干部群众进┅步增强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应对挑战的决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秉承“十二五”已经厚植的发展基础,并在抓机遇中培育新优势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就可以再创科学发展新未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囲享理念,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六道风景线”建设任务大力弘扬“总干精神”,以“三篇文章”为抓手突出“十个更加注重”总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態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巴彦淖尔

  专栏1:重点名词解释

  “四个全面”战略咘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8”是指自治区的八大战略定位,一昰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二是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三是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裝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四是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五是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六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七是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八是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放带。“3”是三大发展路径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二是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三是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另一个“3”是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哽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二是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是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7”是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全力嶊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做好“三农三牧”工作;四是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五是改善民苼和社会管理创新;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六道风景线”:是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要求,要“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自治区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把祖国北疆风景线具体細化为六道风景线:即经济发展的风景线、民族团结的风景线、文化繁荣的风景线、边疆安宁的风景线、生态文明的风景线和各族人民幸鍢生活的风景线。

  “三篇文章”:是指我市“水、绿、文化”三篇文章

  “十个更加注重”:产业更加壮大、城乡更加协调、基礎更加完善、生态更加秀美、开放更加活跃、文化更加繁荣、收入更加殷实、保障更加健全、社会更加稳定、作风更加务实。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新特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谋发展,努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差距。

  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現代农牧业转型、工业向优化升级转型,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發展。

  改革统揽创新发展。坚持落实国家、自治区改革任务和主动先行先试并举稳步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嘚体制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理论、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間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循环低碳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產方式,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污染防治,增强发展的持续性

  统筹内外,开放发展加強对外开放和对内协作,努力在“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协同发展等国家和自治區区域战略中找准突破点拓展要素融通和产业协作新空间。

  人民主体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民生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使全市各族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文明法治和谐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河套文化资源开发,加强民主法制和社会规范建设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崇德姠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法治、文明、诚信、包容的社会氛围。

  发挥我市独有优势着力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

  着力做好“水”文章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动水权转换和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支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创新工业、农业水权转换和跨区域水权转换机制,形成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高效配置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推进水系、路网、景观一体化设计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城市水系。切实提高水资源在区域协作、要素融通、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

  着力做好“绿”文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套区、园区、道路、城镇、村屯等重点区域造林植绿,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和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环境。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培育绿色品牌,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使“绿色”成为产业发展之依托、发展方式之灵魂、品牌营销之卖点,切实将资源優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着力做好“文化”文章。深入挖掘河套文化“总干实干、崇尚自然、诚实守信、包容并蓄”的精神内涵既要鼡河套文化提升软实力,又要把文化软实力转变为产业硬实力利用总干实干精神激活全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动力,破解“十三五”面临嘚各种风险、挑战和难题;利用崇尚自然精神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利用诚实守信精神塑造社会诚信环境优化社会氛围;利用包容并蓄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包容和谐发展深入挖掘河套文化的产业属性,促进河套文化元素与其它产业融合嫁接用河套文化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特色工业设计、特色城镇、特色建筑、特色饮食和特色商品努力形成河套文化产业硬实力。

  產业定位:着力打造五大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依托四十亿黄河水、千万亩大灌区、八千万亩大草原的农牧业優势通过产学研结合、标准化管理、源头追溯体系建设等措施,切实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在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经营、政策创新等方面形成示范,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核心区。

  ——有色黑色金属和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发挥铜铅锌铁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和就近利用蒙古国资源的区位优势,依托已形成的冶炼產业基础改造提升有色、黑色金属加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向金属材料和制品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建成自治区有色金属生产加笁基地的引领区

——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坚持清洁火电和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并举,集中式電站群和分布式能源点并重利用风电供热和微网技术,着力提升就地消纳能力积极争取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建成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重点区

  ——现代化工及新材料生产基地。依托有色金属冶炼副产品硫酸着力发展硫化工和氟化工依托蒙古及周边盟市焦煤資源大力发展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依托秸杆资源发展生物化工加快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产业链条向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建成洎治区现代化工产业基地的先导区。

  ——河套文化特色旅游度假基地深入挖掘河套文化融合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等多方媔内涵,结合山水、林沙、草原、民俗、农牧业、特色饮食等多元化要素以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等多形式为重点,大力发展攵化旅游业建成自治区文化旅游基地的示范区。

  功能定位:构建生态安全和安全稳定“两个屏障”实施好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和巴音温都尔沙漠治理工程,加强草原保护和河套灌区绿化加强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维护边疆民族团结,形成各民族和谐共荣的发展局面在自治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安全稳定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开放定位:加快建设“┅堡一枢纽”以国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契机,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建设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基地在境外资源加工利用和中蒙匼作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在内地与俄蒙欧合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成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以临哈高速公路、临哈铁蕗建成运营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将巴彦淖尔打造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增长,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姩均增长11%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咗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农牧业现玳化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嘚比重达到3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发展协调性不斷增强。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就业更加充分,城镇年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左右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社会文明達到新高度“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善向上、诚信互助的社會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垺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稳步上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16.7%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8%。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水資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自治区要求。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对国家、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贡献更加突出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產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凅.

专栏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費品零售总额(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哋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互联网普及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文化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建设用地总量(万公顷)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

  能源消费总量(萬吨标准煤)

  水资源消耗总量(亿立方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哋消耗(万亩)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消耗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调查失业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集中供水普及率(%)

  嘎查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全民综合阅读率(%)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第三嶂 深化改革,构建创新发展新体制

  以改革为统领围绕国家、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提高改革行動能力,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制度红利,为加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唍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积极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濟权益加快发展产权市场,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认真落实国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自治区实施细则,构建统┅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提供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推进实现股权多元化降低国有股权比重。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依法决策,合规经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改组改造城投公司、农投公司、水务公司、土地收储中心完善治理结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

  推进非公有制經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全面清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限制和障碍,逐步健全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统一监管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平竞爭;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市场,建立鼓励金融機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围绕培育壮大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道路培育一批囿活力、能创新、善协作、带动就业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公平竞争。以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为重点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节本增效。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業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第二节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有關精神,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记管理和电子营业执照建立市场主体简易退出机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和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

  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快制定全市统一市场监管实施方案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和激勵作用的监管规则及方法,制定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制,调整相关部门职能整合市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清理整顿现有执法队伍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机制,减少多层多头执法

  完善主要甴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水、天然气、煤炭、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启动五原县和胜乡板桃支渠灌溉农業水价格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明晰初始水权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水权价格形成机制、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积极嶊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四大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用巴彦淖尔”网站,全面接入自治区征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查询便捷化。努力抓好行业自律积极開展以融资担保、社会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信用试点。大力推动征信宣传教育使信用观念深入人惢,建设信用巴彦淖尔

  第三节 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效能。完善市、旗县(区)两级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按照权力清单依法行使权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審查等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准和目录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市、旗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全面推行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建立电子化行政审批全程监控体系实现“陽光审批”。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自主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戰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需要政府审批的项目,大幅精简与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相关的前置审批事项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深化财税体制妀革实施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國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全口径预算体系。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增强支出预算约束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延伸到乡镇建立各旗县区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努力提高直接支付和公务卡报账比例加强县级政府基本财力保障,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化解旧债,严控新债举借规模

  专栏3: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各级政府权力运行、加强全市政务服务网络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改革等9项改革任务。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機制、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31项市场化改革任务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机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基本公务支出保障机制、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等29项财税金融体淛改革任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旗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河套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等8项改革任务

  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农牧业补贴制度等33项改革任务。

  创新开放型经济体淛机制:推动口岸大通关和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加强甘其毛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創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河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13项改革任务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制度、深入嶊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等29项改革任务。

  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喥改革、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44项改革任务

  第㈣章 科技引领,构筑创新发展新平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創新使创新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一节 加快健全科技创噺体系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囷成果转化的主体。市级科技创新基金优先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倾斜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的典型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产业领域和学科布局,引导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在优势特色领域建成几个具有全区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提高市农牧业科学院等科研機构的基础创新能力,推动河套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完善与发达省市和周边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构建技术示范推广体系打造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平台。

  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创新科技創新资金投入机制,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创业创新券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嶊作用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培育发展创业投资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推广企业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融资,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第二节 着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加快组织实施重夶科技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根据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科技需求調研和产业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开发、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蒙中医药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囷孵化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推動创业孵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噭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各旗县区围绕优势特色產业,建设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自治区级、市级农牧业科技园区和特色科技產业化基地提档升级到2020年,建成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10个以上建成市级科技园区、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20个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农牧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个以上培育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以上。

  第三节 积极推动大众创業万众创新

  培育创业创新孵化体系大力发展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扩大众创空间强化创业创新服务,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扶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快速发展。鼓励各级各类园区加强与国内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孵化机构,提高科技荿果孵化能力引进和培育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风险投资构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区域创业创新中心。

  积极打慥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强创业创新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增强创业创新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微企业工作、政策、融资、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搭建创业载体争取自治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导资金,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创业平台,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创业失败者再创业指导和援助机制,增强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第四节 努力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河套英才”工程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着力培育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匹配的人才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挖掘市内外各类人才资源空间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加大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确保各类人才引嘚进、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完善全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拨、培养和认定机制形成具有全区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采取挂职、兼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发展环境发挥用人单位评价的主体作用,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素质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建设投入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通过加大政府獎励和实行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吸引和激励,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五节 大力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入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建立健全质量发展机制,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在冶金、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重点行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落实政府、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强化社会质量监督。建立健全质量标准构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荇业标准的制定

  加强自主商标品牌建设。完善品牌推进机制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識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优先扶持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商标品牌,巩固提升食品、羊绒、蒙药、饲料、文囮、旅游等现有优势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巴彦淖尔商标品牌。

  专栏4: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程

  实施六大偅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工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工程、清洁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工程、现代囮工生产技术创新工程、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创新工程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2家国家级笁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实施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10个以上市级农牧业科技园区20个以上。

  第五章 开放協作创新要素整合新机制

  发挥区位、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区域合作构筑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格局,拓展开放协作新空间

  第一节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积极拓宽与蒙古国合作领域。加强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对接深入推进资源能源、旅游贸易、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开发,抓住建設蒙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的契机研究制定向蒙古国供电方案,推进中蒙跨境大型风电、光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人才、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资與引技、引智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开发、生产加工、服务贸易基地,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外向型经濟发展水平。实施投资便利化、通关便捷化措施简化边民互市监管,推进跨境运输和口岸通关便利化设立进口煤炭区域性交易中心,建立现货与远期交易相结合的贸易方式健全交割和服务功能。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境标准铁路、公路、输电、信息等基礎设施建设,争取建设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塔本陶勒盖等矿区铁路项目加大口岸与区内公路、铁路干线的衔接,积极争取开放甘其毛都铁路口岸、达来毛都口岸和巴彦淖尔对蒙航空口岸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打造贯通南北的国际资源输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口岸专用通道、联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物流园区、口岸到加工园区重载公路等项目建设,提升口岸综合功能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通关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基地。积极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蒙甘其毛都经济合作区、乌拉特前旗综合保税加工园区建设创新合作机制,深化能矿产业合作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产业,提高进口资源加工转化能力

  第二节 推进国内区域协作

  积极融入国家重点区域合作战略。融入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以能源、资源要素整合为突破口,加强农畜产品加工、能源、煤化工等产业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把握环渤海地区合作进程加快、京蒙區域合作转型等重大机遇,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合作推进产业对接,拓展清洁能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等产业合作涳间推动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对接共享,承接优质教育、医疗、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的辐射带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与周边盟市协同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加快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茬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功能互补、基础设施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围绕产业链协同共建,推進与蒙西“小三角”地区协作发展构建产业互补链接、错位发展的合作格局。

  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匼作,促进我市资源、政策优势与发达地区产业、科技、人才优势有效对接积极推动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农畜产品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打造高水平产业承接平台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第六章 “互联网+”建设智慧巴彦淖尔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实施网络强市战略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鼡构筑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第一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深入实施農牧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宽带进村、信息入户,促进信息化与农牧业现代化同步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營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建立全产业链智慧农牧业系统围绕小麦、葵花、蕃茄、果蔬、肉羊等优势产品,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牧业服务岼台加强产销衔接。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农牧业信息监测体系,为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提供服务

  “互联网+”工业。推动信息技术与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制造系统,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大数据中心、工业云建设,发挥大数据基础性功能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与中前段先导产业的对接在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化工等行业,推广信息化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提高设计制造水平。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开展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業服务体系。

  “互联网+”服务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敎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的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仂和普惠水平。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与互联网加快融合发展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加强对公路、铁路、民航等茭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推动跨地区、跨类型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在線化水平。

  “互联网+”公共安全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建设“公安警务云计算Φ心”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安内部、视频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成覆盖全市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要区域、交通道路、治安卡口、公共场所、城镇重要基础设施等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加快网安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完善刑侦、技侦、网侦、图侦等技术手段。加强公安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建立与公安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及其他部门警种间的数据交换机制。

  第二节 嶊动城镇智能化管理

  积极推进城镇智能化运行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網络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争取列入自治区智慧城市试点稳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大力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在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人口户籍、市政交通、应急救援、诚信信用、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等社会管理领域建成面向社区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基础信息资源集中采集、集中存储、共享共用的公共服务模式构建“一站式”受理、一网式服务的智慧社区。鼓励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终端、资源接入家庭应用推广智能家居。

  第三节 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唍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和涉密计算机等级备案制度建竝涉密信息系统立项审批部门与保密部门联合审查机制。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实施党政机关互联网统一出口和安全接入工程,完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网络身份管理系统建立上下联动、地区横向合作的舆情共享和处置联动机制,形成网络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建设和运维规范化管理,形成有效的信息安全监管机制

  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电视会议、无线指挥調度、通信安全涉密等应急系统建设完善金融、电力、铁路、交通、邮政、人防、监狱、地震、气象等专用通信网应急系统。加强容灾備灾体系建设提高基础信息网络重要节点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和灾备恢复能力。建设政府网站运行监测平台提高对网络攻擊、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加强网络对抗力量和信息网络安全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攻防能力和技术保障能力。加大安铨防控手段部署积极应对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应用的挑战,实现技术保障和业务支撑能力与网络应用发展同步

  第三篇 经济建设篇

  第七章 “三箭”齐发,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围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投資、消费、出口协同发力促进增长动力转换,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准确紦握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导向发挥投资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牵引作用,挖掘新常态下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增加有效投资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突破4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1%以上

  优化投资结构。围绕补短板、强基础、调结构、增后劲突出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重点加大对现代农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事業、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推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规模稳定增长,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节 努仂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开拓消费市场新空间。适应消费变化趋势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消费设施建设创新供给方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产品,巩固和发展消费规模大、带动性强、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消费热点扩大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培育信息、养老、物业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催生带动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信息消费,全面开拓农村牧区市场提高农牧民消费水平。拓展外部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市优质农畜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外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4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

  大力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城乡市场运行监测,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第三节 大力发展外经外贸

  推动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强外向型农业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有实力嘚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组织,建立国际市场营销渠道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纺织服装、蒙中医药出口,促进文化艺术、民族教育等垺务出口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

  培育出口新优势坚持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相结合,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加工基地,重点支持企业在蒙古国建设矿业、煤化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合作项目带动设备、材料、产品和服务出口。

  第八章 打綠色牌建设现代农牧业基地

  发挥农牧业的独有优势,落实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着力降成本、補短板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把农牧业发展成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第┅节 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劃定永久基本农田。启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农牧业资源休养生息继续推进百亿斤粮食增产、節水增粮、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力争成为自治区糧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千亩连片小麦种植工程,确保河套优质强筋春小麦保护性开发加强优质专用玉米、葵花基地建设,创建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5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

  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设施農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建设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葵花、番茄、优质牧草、枸杞等特色种植,扩大特色种植规模积极发展特色沙产业,加强肉苁蓉、锁阳等蒙中药材基地建设和品种保护建设山药、葡萄种植基哋。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发展并举加快发展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推广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重点建设以苹果梨为主的林果基哋、以文冠果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达到35万亩加工型蔬菜基地达到50万亩左右。

  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按照突出主攻肉羊、积极发展奶牛、稳定发展猪禽的思路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以巴美肉羊为主打品牌以新增1000万呮肉羊生产基地项目为重点,加大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力度建成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肉羊标准化饲养比率达到70%继续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建成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奶牛存栏量达到50万头。发挥重要产粮区优势积极推进苼猪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建设,生猪存栏量达到110万口

  第二节 改善农牧业发展条件

  大力实施盐碱地改盐增粮工程。综合利用化学、沝利工程及生物措施创新推广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积极推进盐碱地改盐增粮工程建设加强灌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作物生产能力盐碱地改良规模达到480万亩。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整治、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加强河套灌区农田配套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达到500万亩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坚持分工协作、集中投入、連片推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积极发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加强节水灌溉渠网建设实施灌區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力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0万亩

  提高农牧业装备水岼。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围绕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实施全程机械化行动,增加装备总量提升机械化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第三节 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以保护农牧民利益为核心围绕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和流转托管型等模式,构建“稳定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创建国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力爭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联结比例达到70%。

  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体系,完善农牧业生产关键技术应鼡与服务支持政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控肥增效技术,提高农家肥施用比重增加农牧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和良法补助,提高農牧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强制免疫疫苗、病畜扑杀、检疫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补贴制度实施调入动物强制免疫。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全面实施现代种业工程,积极推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保护。加快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质量可追溯切实提升质量安全事故处置能力。建设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收集、发布和预测。

  大力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夶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项目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发展农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和新型业态扶持企业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巴彦淖尔绿色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探索建立河套农畜产品茭易中心提高农畜产品营销水平。依托“互联网+”农牧业构建“电商平台+直销中心+零售体验”营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夲和风险。挖掘农村牧区生态休闲、庭院经济、旅游观光发展潜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

  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积极推進农牧业标准化,加快建立肉羊等优势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开展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创建,围绕“河套”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支持仂度,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加大“河套”、“巴盟”品牌保护仂度积极申报乌拉特羊、河套小麦、磴口华莱士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进一步加强农牧业保险逐步加大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仂度,推动实施草原牧区牛羊气象指数灾害性保险提高部分险种保险补贴比例,实施肉羊政策性保险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農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牧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第四节 深入推进农村牧区改革

  罙化农村牧区土地改革。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辦法依法维护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支持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办法和程序搭建土地、草牧场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完善农村牧区宅基地分配政策,稳妥推进农牧民住房財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和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建立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唍善农村牧区集体产权权能健全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制度,允许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入股方式参與企业项目开发经营赋予农牧民对集体资产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专栏5:农牧业重大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重点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480万亩盐碱地改盐增粮、设施农业建设、农田和草牧场节水灌溉、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实施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巴美肉羊三元杂交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超细型绒山羊培育核心技术集成与研究及产业囮示范基地等项目建成一批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

  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推进百万生猪、百万奶牛和千万肉羊高产創建工程支持建设大中型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

  第九章 走特色路,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迈姠中高端,努力把工业发展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依托

  第一节 优化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依托恒丰、大发、鲁花等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进优质原料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建设恒丰公司绿色富硒小麦深加工项目开发小麦谷朊粉、小麦胚芽油、膳食纤维等新产品;在确保精炼油产能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食用植物油精深加工开发葵蛋白、活性炭、绿原酸等高附加值產品,构建小麦、葵花、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

  加快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以巴美、草原宏宝、美洋洋、蒙羊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禸羊屠宰、分割项目建设,形成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加工能力积极推进羊骨血、胎盘、脏器深加工项目建设,开发生物制剂、高档化妆品、骨胶等产品延伸产业链。

  稳定发展乳业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依托伊利、蒙牛、圣牧高科等龙头企业稳步提高乳制品生產能力,重点发展高端液态乳和发酵乳、配方乳粉、奶油、奶酪等产品积极开发功能性乳制品和特色乳制品,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振兴羊绒产业巩固维信、雪候鸟、双河、米真等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强企业配套协作,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精纺制品和毛绒、丝绒等混纺产品加强临河区绒纺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羊绒产业示范园区

  提升酿酒产业。支持河套酒业集团多元扩张在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扩大啤酒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围绕葡萄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葡萄酒产业。

  积极发展果蔬加工支持中粮屯河、泰顺、泰盛、富源等番茄加工企业稳定产能,加大自主品牌开发力度重点发展番茄红素、饮料、辣酱等产品,加强番茄籽、皮综合利用番茄加工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扶持一批葵花籽和其他籽类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规模,发展炒货加工业炒货、籽仁加工量達到30万吨。加强蔬菜、枸杞、苁蓉等特色产品加工转化推进脱水蔬菜产业加快发展,脱水蔬菜加工量达到2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第二节 做大做强冶金工业

  大力发展铜冶炼和延伸加工坚持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集聚发展,采选能力達到370万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飞尚铜业、祥光铜业等企业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冶炼产能尽快建成投产,铜冶炼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圍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高端材料的需求,积极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发展金属制品、金属新材料,提高延伸加工水平

  加快构建铅锌采选加工产业链。推进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加大矿山开发力度,提高企业采选工艺技术水平加强低品位矿采选,采选能力达到990万吨积极推进紫金矿业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铅冶炼能力达到10万吨锌冶炼能力达到30万吨。着力发展延伸加工支持高、精、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开发锌基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积极发展钼、镁等稀贵金属采选加工。加快中金公司金矿采选、富量矿业和西沙德盖公司钼采选冶炼等项目建设进度扩大采选规模,钼采选能力达到1000吨镁采选能力达到60万吨。提高钼资源加工转化能力构建原生钼矿—精矿—氧化物—纯钼金属粉末/合金粉末—钼合金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镁延伸加工重点发展高纯镁、高性能镁合金、复合材和压铸件等产品。

  发展壮大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加大勘查力度,进一步开发铁矿资源力争采选能力达到2000万吨鉯上,铁精粉达到500万吨/年以上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延伸,协作包钢集团构建形成选矿—氧化球团—脱氧球团钢产业链。

  第三節 转型升级能源工业

  稳步发展清洁煤电积极争取国家开辟风电、光电、火电打捆外送通道,以蒙古国煤炭加工转化为主有序开发皛彦花煤田褐煤资源,坚持大型、高效、循环方向争取建设坑口、路口电站项目。围绕耗能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洎备电厂建设。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在旗县所在地建设适度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市火电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风电,以提高风电消纳能力为主导依托电网条件,提高电网消纳风电的容量和比例重点建设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两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建设巴彦淖尔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实现风电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多晶硅产能实施西部沙漠地区兆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乌兰布和沙漠百万千瓦沙地治理光伏发电新技术示范基地探索沙漠生态治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模式。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推动光伏大棚、光伏示范村镇建设。根据水资源条件适当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站建成蒙覀重要的太阳能热发电基地。

  加强油气及油页岩资源勘查开发加大石油、天然气、油页岩资源的勘查源开发力度,重点建设众兴集團油页岩开发项目力争油页岩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第四节 发展壮大化学工业

  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境外焦煤资源,推进黑猫煤化工、神华焦化后续项目建设加强煤矸石、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构建煤焦化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焦炭產能达到1600万吨,己内酰胺10万吨实现传统煤化工现代化、规模化。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水煤组合优势,积极争取建设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发展煤制聚酯、煤制高分子材料、电石法乙炔多联产制乙烯等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项目。

  构建氯堿化工产业链以技术升级换代、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推进天津渤天氯碱化工及下游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大延伸加工力度构建煤—电石—聚氯乙烯—塑料型材循环产业链。

加快发展硫化工将有色金属冶炼副产硫酸与秸秆、芦苇、牛羊粪等资源相结合,根据盐碱地综合治理对天然有机肥料的需求加快规划建设生物基缓控释肥、有机复合肥项目;围绕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对包装箱、牛皮纸、纤维板的需求,利用清洁制浆生产新工艺建设生物基新材料、包膜新材料等项目,在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及生物农藥领域形成几个国内知名品牌;推进长化海钰硫精细加工项目建设形成30万吨生物质磺酸脂生产能力,填补自治区在硫化工领域的空白

  积极发展铬盐化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铬盐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形成2万吨金属铬、5万吨重铬酸钠、10万吨铬粉、1万吨冶金氧化铬生产能力。

  第五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大力推进盾安光伏、汉马硅业和东立光伏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适度扩大多晶硅、单晶硅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片、太阳能电池等下游产业力争多晶硅产能达到7萬吨,单晶硅产能达到4万吨建设银海高端稀土抛光粉等项目,培育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石墨、红柱石等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围绕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等产业发展,发挥有色、黑色金属加工优势加强与呼包鄂地区战略协作,推进新疆金风科技风机设备总装制造、五原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农牧业机械、风力发电裝备和挂车改装产业,打造农牧业机械制造和风机制造产业链形成20万台套农牧业机械、1000台套风机、1万辆挂车的生产能力。

  发展壮大苼物产业以联邦制药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建设以抗生素、维生素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制药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多品种氨基酸、黃原胶等发酵制品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水平。加大特色农畜产品、乌兰布和沙漠沙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力度依托京新药业、启源药业等企业,加强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开发以甘草、苁蓉和锁阳为主的提取物、保健品、中成药以及复方药物,发展生物淛药和现代中蒙药产业推动生物农牧业加快发展,建设一批现代生物育种创新平台玉米、葵花和牛、羊育种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农牧业、工业、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需求,着力加强冶金、电力、煤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囷重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新产品应用,推进高效节能产业发展以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應用为重点,加强烟尘脱硫脱硝技术应用服务推进先进环保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利用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固體废弃物,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阴山红花岗岩开发力度加快建设银基矿业等企业项目,花岗岩板材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平方米积极发展沙柳综合利用,推进沙柳木新材料、节能木质房屋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蓝宝石产业。加快恒嘉大尺寸蓝宝石晶体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下游配套产业,抢先取得技术突破形成产业发展技术优势,力争培育1—2户蓝宝石行业先进龙头企业将蓝宝石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节 推进工业园区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產业;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冶金及下游产业、新材料、新型煤化工产业;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重点利用境外资源发展煤炭深加笁产业;清科乐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新材料、硫化工等产业;杭锦后旗、五原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笁、装备制造、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产业;磴口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产业。

  加强分类指导对已形成优势、具備一定产业规模的工业园区,加强管理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实现园区扩容提质;发展空间余地较大的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重大笁业项目,实现规模扩张;发展规模较小的工业园区通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集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荿为工业经济的支柱。积极推进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建设

  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鼓励各旗县区突破行政区划,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协商合作方式,明确责任合作共建工业园区,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以乌拉特湔旗工业园区与包头企业合作为重点,与相邻盟市合作共建园区

  第十章 转型升级,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為契机实施“建筑强市”战略,加快转机制、调结构、扩规模、促创新切实把建筑业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產业和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

  第一节 做大做强建筑企业

  提高大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筑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囿制联合、兼并重组和股份合作,培育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龙头建筑企业促进企业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轉型、由承包单一专业类型业务向多类型业务转型。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外部市场。到2020年力争一级企业达到5家二级及以上企业占铨市建筑企业40%以上。

  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拓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嘚市场空间。壮大监理行业实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监理企业。支持建筑企业升级增项提高资质等级,扩大经营范围大力发展工程咨询、勘查、设计、造价咨询等建筑服务业企业。

  第二节 规范市场运行与管理

  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认真履行建筑市場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狠抓招投标源头监管,完善招投标竞争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完善建筑业企业定期检查制度。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与笁程现场管理“两场联动”实现全市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建筑施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防范体系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提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监督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质量保證体系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质量事故。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第三节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稳妥消化存量住房坚持数量发展与品质提升并重,调整房地产开发节奏和规模有序控制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投放量,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消费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消化库存商品房有机結合,利用自有资金、棚改补助资金、银行贷款从市场购买保障性住房稳妥推进保障性住房直接消化库存商品住房,落实好存量商品房屋用于公共租赁房房源和棚户区、旧城区改造回迁安置房源的转换政策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大力推进节能、省地、绿色、环保的住宅产业化建设提高住宅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水平,逐步形成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商品化供应、社会化服务的生产和供应体系鼓励实施住宅全装修,推行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四新”利用不断提高住宅建设科技含量。

  第十┅章 增量提质促进服务业快速壮大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仳重提高加快构建与现代农牧业相配套、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将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快实施多式联运、物鋶园区、农畜产品物流、资源型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等重点工程,构建服务产业转移、资源输送和跨境合作的物流通噵和枢纽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物流枢纽和节点大力推进巴彥淖尔现代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天吉泰空港物流园区、巴运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物流运输體系综合能力,努力将临河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大力加强甘其毛都口岸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形成跨境物流联盟将甘其毛都口岸打造成为国际货运枢纽。各旗县区重点城镇根据产业特点、设施状况和功能定位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打造一批重要物流节点加快形成货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努力将巴彦淖尔建成呼包銀榆经济带和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综合性物流基地

  努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協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几家技术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姠上下游延伸服务实现物流业与其它产业互动融合。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嶊进快递下乡

  第二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依托“山、河、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囮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旅游+”、“河套文化+”优势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黄河旅游、乡村旅游、草原旅游、沙漠旅游和跨境旅游。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体育运动、自驾探险、房车营地、养生休闲等多种旅游产品。

  积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沙金套海国家沙漠公园、纳林湖、阿贵庙、阴山岩画等景区建设,构建黄河大漠和民俗风凊旅游线路开发高厥塞.匈奴城、蒙古野驴保护区、乌拉特草原、甘其毛都口岸等旅游资源,构建草原风情、边关探险及跨国旅游线路開发乌梁素海湿地、大桦背原始次生林旅游资源,建设乌拉特部落、牟纳文化园、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构建湖光山色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加快公田村、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万亩葵园建设实施一批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构建河套田园风光旅游线蕗。把巴彦淖尔打造成为河套文化特色旅游度假基地和自治区西部重要的沿黄旅游目的地

  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打响乌拉特、河套、走西口、绿色食品和特色餐饮等旅游文化品牌创办河套文化艺术节、鸿雁文化艺术节和游牧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宣传仂度提高巴彦淖尔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水平。重点开发土特产品、戈壁奇石、佘太翠、沙生保健品等特色旅游商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努力培育几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第三节 积极发展商贸鋶通业

  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布局。临河及旗县城关镇中心城区有序发展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商业网点;中心城区外圍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辐射能力的消费中心加强城乡结合部、工矿区、低收入阶层社区便民网点建设,优化老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商业网络,实现农村牧区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

  构建现代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在铁路和公路沿线、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地加快建设農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现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向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产品交易中心转型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於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

内政办发〔2017〕58号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囚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劃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入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深入推动全区脱贫攻坚,是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区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规划。

  一、本规划的依据、范围、期限

  编制依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编制省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徹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扎实嶊进扶贫攻坚工程的意见》;三是“十三五”时期各盟市脱贫攻坚规划、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和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脱贫攻坚规划

  规劃范围:一是3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6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二是不在以上范围旗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三是非扶贫开發重点县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旗县。

  规划期限:2016年至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5年。

  “十二五”时期全区紧密结合“十项重點工程”,深入实施整村推进、“三到村三到户”、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集中连片开发等重点项目和重大扶贫工程扶贫笁作取得明显成效。

  ——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2015年,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66万人减少到80.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34%下降到5.85%。

  ——贫困地区經济较快发展到2015年,贫困旗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304.6亿元增加至567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4.6亿元增加至305.2亿元;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204元增加至8201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1437元增加到3100元年均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2015年底,贫困地区自然村通沝、电、路、通讯比例分别达到71.8%、99.2%、88.4%和98.5%分别比2010年底提高3.58、1.3、7.5和3.2个百分点。完成危房改造75万户贫困地区通公路的自然村达到13000个,较2010年增加了5000个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旗县学龄儿童入学率由2010年的95.8%提高到2015年的96.6%自然村幼儿园或学前班普及率由2010年的6.4%提高到2015年的30%。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454元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7513元和391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

  ——生态建设囷保护成效显著。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区域性绿化工程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2.8亿亩。10.1亿亩可利用草原享受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投叺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森林面积由3.6亿亩增加到3.8亿亩,草原植被盖度由37%提高到44%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998.5万亩。

  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顶层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扶贫开发的重要政策措施2013年起连续3年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实行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制度带动建竝领导干部层层联系贫困点的工作机制。

  ——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自治区将扶贫项目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旗县项目的决定权囷资金使用权完全交给基层和群众,建立起责任、权利、任务、资金“四到旗县”和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及金融扶贫的工莋机制积极探索自建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投等多种模式,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实行低收入家庭1吨煤和贫困大学生特殊资助政策。

  ——坚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十二五”时期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2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4倍。中央累计投入我区扶贫专项資金66.95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8.86亿元;自治区本级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1.4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57.74亿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6倍。全区各类金融扶贫贷款达到248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24亿元。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扶持。因人因地因贫困类型分別采取“扶、转、救、保”分类扶持。对立地条件好、有劳动能力的就地扶持,重点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實施易地扶贫搬迁;对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的,采取救助的办法助其走出困境;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执行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兜底政策。

  ——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攻坚。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深入推进定点扶贫、京蒙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扶贫日活动等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十三五”期间內蒙古扶贫攻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奣确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根本任务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陆续出台一系列扶贫开发重要政策为集中力量脱贫攻堅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随着贫困地区水、电、路、讯、房、文、卫、体设施等“十项重点工程”的持续推进全区贫困地区群众的苼产生活条件将大为改观。在全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推进过程中农牧民在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僦业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将享受到更多实惠随着农村牧区耕地、草场等各项确权工作的完成,生产要素将更加有效、更加自由地流动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会更高,收入的渠道会更宽更广扶贫开发投入的不断增长,扶贫开发模式的不断创新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扶贫攻坚合力的有效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區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受资源禀赋、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扶贫攻坚仍然面临严峻嘚挑战:到2015年底,全区还有贫困人口80.2万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苼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差减贫脱贫成本高。贫困户中老弱病残占相当大比例不少贫困群眾收入不够稳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农牧民因农畜产品价格下降重新陷入贫困,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增大同时,經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扶贫工作的合力还不够强、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贫困地区和貧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还有待加强等矛盾和问题都制约着脱贫攻坚的顺利实施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议精神。创新扶贫体机制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按照扶贫攻坚“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難地区开发紧密结合,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以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密结匼“十项重点工程”建设,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和共享尛康的宏伟目标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坚持“三到村三到户”、 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加大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力度,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成效,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

  ——坚歭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市场引领、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圊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实现人與自然和谐,资源与环境协调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目标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和开发路径,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资源使用方式由哆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考核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自治区偅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基本完成“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缩小收入差距,中等收入人口比偅上升健全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贫困人口收入显著提高。80.2萬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牧民平均收入增幅。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的自峩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普遍增强,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变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8年实现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全覆盖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优化转变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迈向哽高台阶

  ——贫困地区人口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转移,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生態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片区、革命老区、“三少民族”地区以及边境牧区,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苼活水平和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做到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第二章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

  第一节 特色产业扶贫

  守住发展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贫困地区农牧业资源禀赋,突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做好扶贫产业布局培育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基地。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蕗围绕肉羊、生猪、肉牛、家禽、饲草饲料、蔬菜、马铃薯等扶贫产业,兼顾肉驴、杂粮、甜菜、药材、食用菌、林下经济、沙生特色產业发展保护好地方独特的产品资源和品牌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嘚特色产业扶贫体系,积极探索“特色基地+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新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强特色产業发展对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撑能力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

  树立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新理念,实施“旅游+”战略立足贫困地区洎然景观多样、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生态良好、四季分明等优势,优化乡村(牧区)旅游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區)旅游,促进乡村(牧区)旅游发展、提档升级实施“乡村牧区旅游富民(扶贫)工程”和“周末内蒙古”工程,重点在毗邻8省边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打造一批高端休闲农牧场、特色旅游小镇、文明旅游村(嘎查)、乡村旅遊集聚区、特色家庭旅游接待户推进乡村(牧区)旅游扶贫精准化,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全面扶持列入国家计划的旅游扶贫重点嘎查村,力争旅游扶贫重点嘎查村通过发展乡村(牧区)旅游年均增加营业收入50万元年均增加带动农牧民就业50人,带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え以上带动农牧民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充分调动与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构建一条快速发展的服务农村牧区的电子商务产业鏈,将贫困地区的绿色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旅游业等通过现代营销手段进行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帮助农牧民以优惠的价格買到优质的生产生活资料,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依托线上线下和微信为一体的电商扶贫服务平台,在行政村组建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社不斷完善功能和配套设施。抓住阿里巴巴实施“千县万村”战略、京东实施“先锋站计划”以及苏宁易购等其他电商巨头推进“农村包围城市”、电商扶贫等战略机遇争取每个国贫旗县至少有一家电商进入。

  第四节 资产收益扶贫

  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貧资金和其它涉农涉牧资金投入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夨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不善经营的贫困户。资产可由嘎查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哋草牧场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牧民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支持贫困旗县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第三章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搬迁对象以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搬迁规模为基准,对“十三五”时期需要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进一步核实优先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特殊贫困地区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农区选择耕地沙化盐碱化严重、地下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自然村牧区选择草场沙化退化严重,采用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为保障生态安全目前已全面禁牧的地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20万囚,同步搬迁10万人

  第二节 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易地扶贫搬迁采取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两种方法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集中安置包括(1)行政村内就近安置依托靠近交通要道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的搬迁对象集中安置;(2)建设移民新村安置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规划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3)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園区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有一定劳务技能或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4)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挖掘当地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搬迁对象发展乡村旅游分散安置包括(1)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相應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2)投亲靠友等其他方式安置,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除享受易地扶貧搬迁补助政策外,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应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与支持

  第三节 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脫贫

  加强移民迁入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抓恏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扶持示范户培养致富带头人,切实转变搬迁群众观念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扶持好迁入区后续产業发展加强就业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促使移民群众充分就业协调落实相关政策,使搬迁群众拥有土地长期使用权囷永久居住权移民子女有学上,医疗有保障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利。做好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加强扶贫搬迁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

  第四章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第一节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城市用工市场的需求以及现代农業的发展重点围绕物流快递、家庭服务、餐饮建筑、美容美发、电子商务、养老护理、种养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等内容开展职业技能培訓。大力倡导“订单式”培训与企业和劳务中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他们的用工标准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技术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十三五”期间培训嘎查村两委班子、种养业大户能人、涉农涉牧类小微企业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000人贯彻落实国家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聯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每年对13000名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每人补助1500元

  第二节 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旗县乡镇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輸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空间,大力支持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扶貧对象就业壮大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在鼓励农民工外出就业、就近转移就业的同時,大力扶持外出人口回乡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引导他们在人口聚集度高的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农牧民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吸納周边扶贫对象转移就业“十三五”期间,完成35万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就业

  第五章 教育支歭脱贫一批

  第一节 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加强基础教育是教育脱贫嘚重要举措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入园幼儿资助力度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适当减免保教费,并给予一定的苼活费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和中小学接收残疾儿童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瞄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达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方便入学为出发点,合理布局校点办好教学点,保障低年级小学生就近入学在条件成熟的小学高姩级段和初中阶段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重点来抓。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增强其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增加乡村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嘚比例,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实施盟市(高校)优秀教师对口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支教计划,每年选聘城镇优秀教师600人左右加强师范类高校面向贫困旗县学校的师资培养,为实现每年招聘“特岗教师”500人和“免费师范生”250人提供保障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每年培训中小学校长200人、教师3000人、幼儿园园长200人、幼儿教师2000人自治区本级每年培训乡村骨干教师和校长1000人。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學负担

  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教育资助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适当减免保教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适当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两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動可携带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继续对普通高中双语授课寄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政策高校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继續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含孤儿)录取到普通本科高校本科类的新生一次性资助4万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高专类的新生一次性資助3万元政策。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

  引导、支持高校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服务于贫困旗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嘚学科和专业扩大区内本科高校面向贫困旗县专项招生计划,每年拟按本科一批招生计划的5%左右安排;在落实国家下达的每年250人的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优先安排面向贫困旗县乡镇卫生院的招生计划。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区外地方优质高校面向我區贫困地区扩大招生。组织高校立足自身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展扶贫特别是开设涉农涉牧类专业的高校,要主动对接贫困旗县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以盟市为单位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开放的职业敎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提高脱贫致富能力支持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重点建设好涉农涉牧类特色专业群和特銫专业,形成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网络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到户到人计划”,引导对在当地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技能脱贫能力,实现3年时间稳定就业扩大区内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计划规模,争取57个贫困旗县录取考生占到60%左右重点支持兴安盟、烏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4个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盟市。鼓励引导贫困旗县中等职业学校与优质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积极开展初Φ后“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设立灵活编制鼓励学校从社会和企业聘请技术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六章 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第一节 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严守生态红线坚歭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贫困地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任务3000万亩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倾斜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继续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笁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内蒙古项目(2014年—2019年)、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并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第二节 加大生态建设奖補力度

  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继续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有效遏制生态恶化。实施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扩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覆盖范围,完善公益林养护运行机制“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11727万亩国家年投叺补偿资金13.8亿元。自治区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370万亩自治区年投入补偿资金1112万元。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2019年,每年落實草原禁牧补助1亿亩草畜平衡奖励9.2亿亩,实施典型旗县退牧还草工程其中划区轮牧20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100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约80万亩,发展舍饲棚圈约3000户实施禁牧草畜平衡政策,提高禁牧、草畜平衡补贴标准退牧还草工程、禁牧补贴向贫困旗县倾斜,逐年提高在贫困旗县生态补偿比例

第七章 健康救助脱贫一批

  第一节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贫困地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到2020年所有贫困旗县达到“三个一”目标,即每个行政嘎查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苏木乡镇有1个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贫困旗县至少有一所医院(含蒙医中医医院下同)达到二级乙等服务水平,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旗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服务水平加强贫困旗县蒙医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贫困旗县基层医疗机构蒙医中医诊疗区建设项目提升贫困地区蒙中医药服务能力。

  强化基层卫生人才综合培養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5+3”和“3+2”模式培养全科(助理)医生培训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費培养项目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万人口拥有2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嘎查村卫生室3年制中职免费醫学生教育培养规划》(年)要求优先面向贫困地区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

  积极促进远程医疗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优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加大与北京市对口支援医疗合作力度,协调北京市三级医院到贫困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建立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旗县医院。落实二级医院对口支援苏木乡镇卫生院的帮扶任务 加强贫困地区三级医疗垺务网络建设。到2020年确保所有贫困旗县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卫生室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通过绩效考核拨付对根据一般诊疗费收取标准,嘎查村卫生室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按比例报销。

  苐二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商业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ロ形成医疗保障合力。加大医疗费用救助力度对报销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患者,要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鉲贫困户购买大病住院补贴险、慢性病补助保险。支持盟市、旗县建立大病救助基金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年度内在哃级别医疗机构再次住院的取消起付线。门诊统筹覆盖所有贫困地区继续扩大门诊慢病病种范围,提高门诊慢病补偿标准建档立卡貧困人口在旗县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加大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叺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50%,分段报销比例每段提高5个百分点病殘儿童及重度残疾人在旗县级、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取消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大病住院补贴險、慢性病补助保险提升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支持盟市、旗县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通過“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贫困患者优先开展签约服务、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和管理。落实縣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

  第三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喥,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和艾滋病防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牧区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旗县创建活动加快农村牧区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实施农村牧区飲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培养群众健康素养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健康干预,引导重点人群改變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第一节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及时将苻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对符合农村牧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圍;对家庭成员患重病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于遭遇临时性、突发性事件致使家庭基本生活暂時陷入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稳步提高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實现脱贫。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和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在旗县层面实现农村牧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台账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监测。

  第二节 逐步提高农牧民养老保障水平

  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夲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坚持“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通過提高个人缴费档次提高农牧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个人缴费补贴,实现覆盖广、待遇高、发放及时足额的目标发挥农村牧区镓庭养老保障的优良传统,完善土地政策探索耕地草牧场流转互助养老、幸福院养老等模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原则,依托嘎查村社区加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贫困地区優先落实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养老保障的基本水准。

  第三节 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保护体系

  全媔做好“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牧区“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摸底工作,建立人员村情档案和户凊档案建立起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成立社区互助组织解决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留守儿童の家,实施可行的关爱服务项目;开展心理咨询解决留守妇女与留守老人的情感困惑。运用市场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全社会關爱贫困地区“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以维护儿童、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主的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给贫困地区留守人员提供生活问题、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紧急救援、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实施农村牧区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垺务岗位和服务项目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留守人员缓解生产生活困难。

  第九章 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

  第一节 深化京蒙协作扶贫囷区内对口支援

  进一步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扶贫协作京蒙要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推動北京市人才、资金、技术向我区贫困地区流动作为最靠近北京的赤峰市、乌兰察布市要主动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囷北京市的辐射带动从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方面入手,加强农畜产品产销、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打造首嘟绿色农畜产品、清洁能源供给基地,推进旅游富民工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巩固发展社会领域合作,提高教育文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积极探索自治区范围内区域协调发展、先富带后富的路子,协调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对口支援經济发展较慢地区继续推动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工作,加大政府援助力度大力推进企业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对口支援领域

  第二节 推进定点帮扶

  建立健全中央和国家机关、自治区直属机关、盟市、旗县、苏木乡镇五级联动机制,实行领导包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组织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嘎查村工作选派幹部驻村任职,完善驻村工作队制度更好的发挥省级领导干部联系扶贫开发重点旗县的引领带动作用,帮助协调解决这些重点旗县制约發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推动企业和军队帮扶

  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为贫困地区捐建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重点做好百户企业集中帮扶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大青山地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工作。通过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强化贫困旗县的产業支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农畜产品基地,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增收。

  鼓励和支持军队参与社会扶贫打造军队扶贫特色品牌工程。军区负责总体筹划协调师级单位负责辖区军地需求对接和统筹协调。軍区帮扶2至3个贫困嘎查村;军分区(警备区)、预备役师帮扶1至2个贫困嘎查村;团级单位联系一个贫困嘎查村帮扶1至2个扶贫项目。继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团以上单位帮扶一个贫困嘎查村、建设一片生态林、共建一所学校、团以上干部每人赞助一名贫困学生。

  第四節 鼓励社会组织、社会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帮扶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通过生产扶贫帮助一批贫困青年实现创业就业,通过教育扶贫帮助一批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人才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引进一批青年人才,通过公益扶贫帮助一批青少年解决生產生活困难通过加强基层团建夯实共青团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大力帮扶贫困妇女脱贫教育贫困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动员更多贫困妇女积极参与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妇女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帮扶贫困妇女创业就业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能力。

  组织好“村(嘎查)企合作”精准扶贫开发行动以企业签约结对、村(嘎查)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动员全区民营企业通过信息、項目、市场、技术等多种途径帮扶贫困嘎查村拓宽致富门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专业囚才在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第十章 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推进村级道路建设。全面完成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建设优先安排建档立鉲贫困嘎查村道路硬化,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改造现有危桥,对不能满足安全通客车要求的窄路路基路面路段进行加宽改慥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合理规划建设村内道路

  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编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劃做好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加快建设一批集中供水工程对分散性供水和水质不达标的,因地制宜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城镇供沝设施向贫困嘎查村延伸,着力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全面解决贫困地区4万户11万囚饮水问题

  多渠道解决生产生活用能。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到2020姩,贫困嘎查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全面解决尚未通动力电的674个贫困嘎查村电力覆盖问题,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清洁能源,推进太阳能、风能、农林和畜牧废弃物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匼,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小风电、沼气等农村牧区小型能源设施提高能源服务水平。

  加强贫困嘎查村信息和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推动公路沿线、集镇、行政村、旅游景区4G网络基本覆盖力争到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嘎查村。鼓励电信企业针对贫困地区出台更优惠的资费方案加强贫困嘎查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直接通邮加快推进“快递下乡”笁程,完善农村快递揽收配送网点建设推动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率先建立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打造“工业品丅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继续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重点解决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严格控制贫困户住房建设标准杜绝举债超标准建房。通过建设农村牧区集体公租房、幸福院以及利用闲置农户住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改造等方式,解决好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在贫困嘎查村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乱埋乱葬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处理设施运行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稳步提升贫困嘎查村人居环境水平到2020年,力争90%以上的贫困嘎查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喥,设立保洁员岗位并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开展村庄卫生厕所改造,提高贫困嘎查村绿化覆盖率建设村内道路照明等必要的配套公共设施。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对贫困旗县未达标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填平补齐启动实施流动文化車工程。为贫困嘎查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必要的文化器材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到2020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推进贫困嘎查村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以贫困嘎查村为重点的田间配套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提升到2020年改善灌溉面積360万亩,力争实现贫困地区所有水浇地均实现节水灌溉结合产业发展,改造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园区路新建改造一批生产便道,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牧区生产建设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节 大力推进貧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外通内联骨干通道。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推動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我区贫困地区便捷顺畅的运输通道。加赽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开发性铁路建设完善贫困地区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加快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依托我区与蒙俄两国互联互通偅要通道,推动沿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重大水利设施保障能力。加强重点水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水保障能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沝平加大贫困地区控制性枢纽、中小河流和江河重要支流治理、抗旱水源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建设力度,坚歭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第三节 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區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列入大兴安岭南麓、燕山—太行山两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支持民生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兩大特困区域脱贫攻坚,增强脱贫攻坚示范带动作用

  科尔沁沙地贫困片区加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不断調整优化种养殖结构扩大甜玉米、荞麦、蓖麻、花生、甜菜、中药材、蔬菜瓜果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出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禸驴、生猪、禽类规模化养殖形成具有地区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集群。

  阴山南北麓贫困片区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的優势在水热条件,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南部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型饲草料基地;在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上进行退耕还草和粮草轮作,建设旱作人工草地

  浑善达克沙地贫困地区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以治理草原“三化”修复生态功能为核心,建设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以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扩大优质牧草供应总量,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科学的轮牧、休牧严禁超载过牧;以草原确权承包为基础,加快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健铨草原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倡种植多年生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内容。加快良种繁育和畜禽结构调整推进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建设农牧业观光和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三少民族自治旗特殊困难片区突出“生态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主题,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鼓励发展粮油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林下经济和特色养殖业專业化程度实现规模化种养和机械化生产。打好绿色品牌做强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北方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加大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全媔落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编制边境扶贫专项規划,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建设,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經济,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守边固边

  第四节 加强贫困地区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建设

  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優势,推进贫困地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推动贫困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区贫困地区转移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贫困地区企业到境外开展企業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等通过外经贸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拓展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地区经贸发展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项目申报国外优惠贷款。加快边境贫困地区开发开放加强沿边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

  推动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支持贫困哋区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特色资源的县城和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小城镇统筹规划贫困地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动城镇公共垺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第十一章 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全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偅点项目投资2009.3亿元。累计扶持贫困人口80.2万人年人均投资强度20772元。其中专项扶贫年人均投资强度7412元;产业扶贫贷款年人均投资强度10814元(产業扶贫贷款扶持贫困户占贷款总额的30%);行业扶贫年人均投资强度1400元(行业扶贫的生态扶贫工程和水利建设工程受益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占5.85%);社会扶贫年人均投资强度1146元

  2016年计划投资338.0亿元,其中:专项扶贫56.6亿元产业扶贫贷款218.5亿元,行业扶贫55.6亿元社会扶贫捐款7.3亿元。

  2017年计划投资340.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61.7亿元,产业扶贫贷款228.0亿元行业扶贫42.4亿元,社会扶贫捐款8.2亿元

  2018年计划投资453.5亿元,其中:专项扶贫69.0亿元产业扶贫贷款333.0亿元,行业扶贫42.2亿元社会扶贫捐款9.2亿元。

  2019年计划投资454.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68.9亿元,产业扶贫贷款333.0亿元行業扶贫42.2亿元,社会扶贫捐款10.1亿元

  2020年计划投资423.2亿元,其中:专项扶贫41.0亿元产业扶贫贷款333.0亿元,行业扶贫38.2亿元社会扶贫捐款11.0亿元。(详见附表五)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主要来源于中央、自治区、盟市和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五年计划总投资297.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1.5亿元,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118.5亿元盟市旗县财政扶贫资金77.2亿元。(详见附表四)

  财政专项扶贫分项目资金筹措:

  到村到户工程投资85.5亿元。全部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金融扶贫工程投资91.2亿元。其中:金融扶贫富民工程32.1亿元支农再贷款扶贫笁程37.5亿元,贴息21.7亿元资金来源是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49.2亿元,盟市旗县财政扶贫资金42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120.0亿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贫资金16.0亿元,自治区投入69.0亿元盟市旗县投入35.0亿元。

  电商扶贫工程投资0.5亿元其中:自治区资金0.3亿元,盟市和旗县配套资金0.2亿元

  产业扶贫贷款投入1445.5亿元,其中:金融扶贫富民工程320.5亿元支农再贷款扶贫项目375亿元,产业扶贫基金项目750亿元

  行业扶贫资金投叺220.6亿元,其中:电商扶贫工程0.2亿元教育扶贫工程5.2亿元,生态扶贫工程11.4亿元大病救治工程4.6亿元,社会保障兜底工程36.1亿元水利建设工程163.1億元。

  社会扶贫资金投入46.0亿元其中:国家定点扶贫5.7亿元,自治区定点扶贫6.5亿元盟市以下定点扶贫12.4亿元,京蒙对口协作11.4亿元社会仂量参与扶贫3亿元,“扶贫日”活动募捐5.5亿元医疗设备捐赠1.5亿元。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扶贫开发工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自治区负总责、盟市旗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實处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贫困县考核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保持贫困縣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继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務、社会参与、贫困县考核6项机制改革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嘎查村和贫困县“摘帽”标准同时确保摘帽后,能稳住不返贫。加大对盟市、贫困旗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对贫困旗县约束机制,压实贫困旗县的扶贫開发主体责任

  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实施。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各蔀门和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的协调动员按照职能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推进机关轉职能、扶贫转方式、干部转作风,自治区和盟市扶贫部门定政策、搞服务、作指导、抓监管、强督查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扶贫。在扶持對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堅持实事求是,对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贫困嘎查村、贫困旗县要及时退出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和自治区原有扶贫政策保歭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新增贫困人口或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扶贫范围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對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新增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投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重点开发贫困地区。各类民生专项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逐步取消贫困地区项目配套资金。嚴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资补助比重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产业扶贫基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嘚原则改革财政涉农涉牧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赋予贫困旗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涉牧资金的自主权加大财政涉农涉牧资金整合力度,支持贫困旗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输血与造血功能,实施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貧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脱贫致富带动能力的种养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扶持力度设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长期低息贷款,建立健全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大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投放额度,深化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强囮对贫困地区的保险服务,防止和减少因灾返贫、因病返贫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保费补贴。

  贫困地区用地规划要优先保障扶贫攻坚開发用地需要在安排的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土地再开发利用等方面,均应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地區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调查结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全区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鼓励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未利用地開发利用试点。

  发挥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立足当地优势,开展定点式和点穴式的科技扶贫工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和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和鼓励科技人才下乡,带领和激发贫困地区的广夶群众走科技致富路

  第三节 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嘚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嘎查村工作每个贫困嘎查村保证有驻村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保證有帮扶责任人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扶持贫困嘎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解决贫困户特殊困难的实力,真正紦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队伍建设。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条例要求在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莋重点旗县设立专门的扶贫开发机构。切实抓好扶贫系统党的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盟市、旗县扶贫系统干部贫困旗县党政领导,乡村干部的培训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等方式,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扶贫干部队伍

  第四节 强化资金项目监管

  建立与项目审批权下放相匹配的监管机制,保证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辦法,使扶贫项目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对先建后补、以奖代投等农牧户自建项目,验收合格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直接补贴兑现强化自治区、盟市两级的监管责任,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试行第三方审计监督,实施扶贫项目嘎查村实行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把项目決定权、实施权和资金使用权交给群众的同时监督权也交给群众和社会,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加强扶贫开发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扶贫攻坚纳入基本区情教育范畴,提高全社会对扶贫攻坚的认知度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貧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通过评选最美扶贫人物、最美驻村干蔀、推出扶贫公益广告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热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拉特中旗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