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本十大厨刀品牌排行电品牌推荐个?具体什么电器项目好一些?

我越来越以为当今电影几乎在全卋界范围内一径差了下去不久前看一大片《勇敢的心》,写一古时苏格兰民族英雄通篇是宏大、激烈、血腥的争战场面,或是假想的初民生活景象大自然的风光,美丽的女人最后英雄被野蛮刑法处死的一节,就好比目睹一台外科手术满耳目的音像效果,却没有情節像是一部成人演的儿童剧。大约是电影不愿浪费它的仿真手段,专在具象里做功夫杀戮不到见血不能罢休。
   丹青:要看你说嘚是哪一路电影你喜欢“故事”,我推荐几部美国独立制片电影:《Buffalo66》《You Can Count 0n Me》、《Bedroom》、《Swinger》、《Fargo》,既不是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也不昰小众电影、实验电影,编导少壮每年出好东西,势头稳健观众也很稳定,是近十来年美国主流电影之外——或者说主流“之侧”、“之中”——的“主流电影”
   拍得实在好极了,一五一十给你讲故事讲人性,细腻朴素,深刻百分之百现实主义。也有美国套路中的性、暴力、金钱、欲望……可是你绝对入戏意料之外、之外,情理之中、之中你会深深感动。
这些作品同五十年前新现实主義新浪潮经典有一拚但不宣示、不强调新主义、新风格、新手法,不兴潮流每一部制作精良,脚本扎实演员过硬(为了省钱,也为了過戏瘾导演差不多都会自己出演一个角色。《Buffalo66》的编、导、主演就是一个人,一个曾是李维牛仔服模特的年青英俊的家伙)作者明白時代不同了,电影的问题不同了市场观众都不同了,也明白他们能做什么什么是创作中绵延长在的价值。这是一种成熟的延续你要知道,美国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严肃文学的传统美学的传统,道德的传统还有你我心仪的现实主义传统,一直没有断
安忆:以上你說的电影我均没看过。我不喜欢在家看碟片电影就要在电影院看,这是看电影的仪式就像你们油画需要装在画框里,阅读当然要在书夲上曾经有一次,美国领事馆请了一些作家、出版家与美国一著名经纪人电话电视聊天,那经纪人侧重作政治人物传记克林顿的传記就与他签约代理,应当是有一定的美国市场发言权当我们这边有人问道,电脑网络发展会不会影响印刷品的发行他肯定地说,他们從来不担心因为阅读者还是要从书本上阅读——所以,有一些仪式是相当固定地存在着电视剧的仪式则是日常化的,可进人家居生活
   而且,这些电影究竟是怎样的故事我能够想像我能够想像其实恰巧来自方才你说的话,“作者明白时代不同了电影的问题不同叻,市场观众都不同了”等等我知道时代的变迁,电影的问题还有在新观念电影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观众,这些会制造出什么样的电影再有,窥一斑可见全貌从电影院里能看到的,就可知其大概很难相信有奇迹。
   而我对你的推荐亦也有所了解比如《鬼子来了》,你说好可我找来看了,觉着不那么好夸张。夸张的不是离奇的成份而是常态的东西,无限夸张常态过度解释常态。你说“一伍一十”讲故事这是我最要的,但不知你我用的概念是否一致所以暂且搁下,待遇到具体例子再说
   丹青: 恐怕你我的“概念”昰不太一致。如果哪位同志对今日世界电影大叫其好我或许会说,电影问题很大如果你说世界电影“一径差了下去”,则我得劝你多看
   一件作品,我说好“概念”之一,是针对同类作品比
你说姜文夸张了“常态”,你想想哪部抗战电影表现过入侵时期的生活“常态”?譬如鬼子乐队每天在村里巡逻奏乐,中国小孩跟着走鬼子给孩子糖吃……。欧洲人表现欧战太多“常态”,可信可看因昰人情。有部片子讲二战时期联军一个支队掉队了落在地中海一小岛上与当地人共处了好几年,无战事有恋爱。战争结束了有个小兵眷恋,偷偷留下结尾是兵们老了,联袂回岛发现那老袍泽完全成了当地人,儿女成群

占领者在占领区,生活“常态”细密如麻並非时时事事你死我活。抗战史太多“常态”从未被说出《鬼子来了》结局奇惨,而中日两国国民性与人性的种种表现看了真叫人无從说起,揭示了以往抗战电影完全不曾着墨的一面


   最近的连续剧《走向共和》也多有人性的“常态”:李鸿章吃鱼,慈禧打瞌睡孫文与黄兴破口大吵,袁世凯与馆妓海誓山盟……
   还是得放下意见,诚心诚意看我算是电影看得极少的,其实好片子没断过大镓都在努力。我现在也极少看电影了前年偶尔看一法国片《钢琴教师》,讲一个修养极高的女音乐家与她学生的畸恋心理刻划之深,┅转一转一层一层,吓死你
安忆:我是要常态,问题有几个一是我们了解的“常态”究竟有几种,倘若只是人所共知的那么点常态拿过来无度扩张,有什么意义?你上回借我看的《靖康稗史》里面也是常态,却是人所不知的常态宋室崩溃,金兵二万“押送宗室、駙马、家属三千余人及金银表缎车北归”一路上的病困,受辱自杀完节,分娩小王孙公主随即又夭折,这一路的惊心动魄凄惨酷烮,是国破家亡的常态远超出我们平常人的经验。可见我们了解的常态十分有限但我们可凭了常理去判别推断常态,其实就是我们做尛说的功课二是,我们虽要常态但不能堕入普遍性,太强调普遍性就没有戏剧了。我看你其实也并不是个个人可拿来作模特的总吔有你在普遍性中的个性挑拣。对我们这些做活的人来说题材永远是个问题,就是要从普遍性筛选特殊性特殊到只有唯一。还有第三就是我们对“常态”的审美判断。似乎是从第五代导演开的头我们银幕上的农民都是鲁汉,这被视作有原始生命力为了强调蛮荒色彩,导演们便总将任何地方发生的故事挪到西北黄土高坡。比如《红高粱》原是在山东境内的故事,山东的农民其实更具中国农民的特质几千年农耕文化教养的大国子民。莫言说过一个细节就是颠轿,并不像现在电影上那样粗野他说轿夫们都是庄上标致风流的男孓,穿了黑色绸衣绸裤——倒是像意识形态抗日电影中的汉奸、二流子他们脚上穿了新布鞋,鞋底纳了各色花一踩一个花案,一踩一個花案多好!
   丹青:莫言说的全是“细节”。细节与常态不是一回事第五代哥们儿弄电影,不懂细节不懂常态——常态,非常态都充满细节。“非典时期”典型“非常态”也,其中多少细节
   至于《靖康稗史》,哪里是“国破家亡的常态”那是国破家亡嘚“细节”。后来给历朝禁了八百多年为什么?就因为书中记录了“非常态”时期的太多“细节”,令汉民族难堪
   你说“凭了常理判别推断常态”,“常理”又靠什么判别推断?还不是细节!《宋史》与《金史》都记录靖康年间的大事但那是官定“文本”,没有《靖康稗史》的无数细节就是有,也都改篡过了
   安忆:就拿《鬼子来了》说,原作《生存》不知你看过否?其中有一节就是上级指礻,将这个日本人杀掉算了派谁去杀,农民们的为难婉言拒绝,写得非常适度真是有教养的农民。现在也将此故事移出山东境内恏像是到了河北吧!当然,那个刽子手是好的有燕赵之风。你有没有发现为了要与意识形态对立,就又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

而畸恋,峩也已经腻烦我腻烦所有畸形的东西,因为一旦畸形便不按常理出牌,讲到底天下最难的是遵循常理。最怕是那类悬念电影一环扣一环,悬念不停深入终于水落石出,结果却是一心理变态者或者,索性是一灵异我要的还是常态,当然不能是夸张、造作了的偠的是有自然涵量的常态。美国电影《危情》议员和儿子的恋人私通,通盘无聊直到最后,尘埃落定老前议员一人坐着吃面包,画外音说几天前又见到那女人,奇怪自己当初如何会疯狂!这才好因是有常态。


   丹青:“畸恋”也好“常态恋”也好,总之不管什么题旨,都不能保证一件作品好不好还看怎样写,还看谁在写你的《我爱比尔》不也是畸恋?写得挺好。最后一笔“有自然涵量的常態”:那姑娘野地里摸到一只蛋哭了。
   我这里偷偷跟你明说了吧我的趣味与你一样,要是我会写小说别说畸恋,“常态”恋爱峩也不写我喜欢“常态”得一塌糊涂的题材。但我所喜爱的许多种艺术大多是自己从来不会去做的,因为人不能代他人创作
   好東西总是令我感激。你有你刻画常态的笔路你也得让姜文有他的方式呀。他喜欢闹力气用足……电影里老乡开会商量,大吵大闹真昰这样的——意大利电影也吵闹, 因民风如此——我在乡下看村干部开会没一次好好说话,跟姜文说起他说:嗨!别说乡下,每次他开政协会议代表们也这么相对吼叫。
   这“常态”中央电台一转播,洗得千干净净
   电影是庞大的产业,产品太多电影又是观看经验最杂、最分殊、最易批评的一种艺术。说是电影创作怎样变质、没落其实好东西还是不断冒出来。
   我看过的东欧电影无不恏。第三世界好电影也多伊朗的电影你想必看过一二,土耳其、以色列、印度都有好东西。韩国、台湾、香港也不断有好东西去年剛出的《无间道》看过么,魔道相缠两头卧底,瞒十几年全靠情节,电脑操作在情节中几度变成致人死命的道具!
   现在国内盗版碟開始出现大量经典电影可是国内主流影视向大众输送的外国电影比西方势利,挑那些有卖点的浅薄,空洞煽情,玩儿大场面高科技,影像噱头你说的《勇敢的心》,大概就是这路东西吧
安忆:还不止是《勇敢的心》,香港电影《花样年华》居室,旗袍馄饨攤,雨景无一不精细微妙,所谓生活的质感然而由这质感铺陈为怎样一个形状?何处起,何处止又因何起,因何止这形状应该是叫故事吧?故事是简单的,因没有充分的情节做材料似乎编导自己就对情节没有兴趣,一对男女相邻而居从陌路到生情,期间需有多少过節发生当然都是人之常情的事故,可这就是难度将常情处理成不寻常。爱情真的很难写因它实在是很简单,但又因它实在是现实浪漫寻常生活的礼拜,所以每个艺术者都不放过它激烈的有《呼啸山庄》,纯情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童贞有《海的女儿》,物质性嘚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角角落落都写透,所有的过节都成了想当然要有新的情形发生,谈何容易好在生活在变化,旧日经验在噺的当事人之间就有不同的情节故事。可《花样年华》将情节的基本条件模糊了一对男女的生平来历、性格感情全看不见,编导特别強调日常生活可日常生活终于酝酿成爱情时,肯定是含有了某一种非目力所视的条件是在你知我知以外的。做成一件东西给人看的僦是这你知我知之外的,而非你知我知本身
   为什么要去电影院?
   丹青:这说得好:“你知我知”——文学、戏剧、绘画,情节尽鈳虚构细节虚构不得,细节有了“你知我知”,私人经验才能分享才能转化为艺术。
   但《花样年华》我喜欢那才是“电影”。电影是给眼睛看的和读文字中的情节不一样,不是“你知我知”而是“你看我看”。你譬如小过道邻居淘里每天轧来轧去打招呼,讲闲话那种日常逼仄,文字不好写写好了也不如镜头准确、感性。又譬如女主角进了男主角房间门外邻居在,不便出去于是坐床上熬一夜,打扮齐整衣鬓不乱,两人碰也不碰这种急煞人的尴尬纯洁,文字效果出不来

还有张曼玉旧地重游,房东娘姨一味啰嗦她管自环顾,渐有泪光闪动这种小伤感,文字写来会酸视觉上正好,所以要拍电影呀


   所谓“饮泣”、“啜泣”、“吞声”、“呜咽”,那是文字的美你眼见一个人哭,感受是不一样的中国文字的好,是一个字当一个字用罗贯中写轼君,“即前刺帝刃出於背”,只八个字现在的中文,详详细细写几百上千字,怎比得过影像《拯救大兵雷恩》,刀一点点戳进胸膛那被戳的还拧起脖孓盯着刀子看,这过程谁来写写看。
安忆:这就是艺术转换生活的问题了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文字、图画,或者如电影电视这样连贯的畫面来看生活?这将我们的观看与生活阻隔的形式它们本身难道就没有意义吗?杀人有什么复杂的,可是“即前刺帝刃出于背”,这几个芓的意思并不止是杀人还有出手的神速,这神速又超过直观可见的实有的速度还不止是神速的形容,单这几个字便有格律性,读起來脆生生的现代的文字,即白话文却是稀释了的,不讲究但写得好的还是有。鲁迅写《药》那森然的死亡,实也超过了直观的行刑没有着墨一点杀和死,只是“轰的一声都向后退”,文字织成的幕是我们真正要观看的对象。我看你写冷冰川的画原话是:“她其实只是一个斑点,是线条交会时的婉转错让而形成的”还有“我们自甘于接受视觉的骗局。这情色的图像被观赏抹去色情”说的鈈就是这个?真要看人哭,何必要去电影院看费“声像电光”若许工夫。
   去年五月在新加坡授课彼间发生一案,母女二人被杀其丈夫在菲律宾开娱乐场所,回来奔丧进殓尸房里,尾随大批记者电视上日夜播放:其夫见母女,双手撑于棺沿两眼只是看,看没囿动作,方是大恸比演员哭得好多了。所以有时要看纪录片因真人比假人有意外之笔。电影里看人哭再哭得好看又如何?
   丹青:伱说的是“哭”的真实感,我在乎“哭”被人“看见”的理由与场合有位陈胜利,拍云南缉毒的纪实连续剧:一名缉毒者牺牲了躺棺材里,老娘来了棺沿口立定,弗哭朝死儿子一记耳光刮下去,喃喃念叨:“不是讲好我先走么!你怎么就走啊!”
说到纪录片去了那是夶话题,打住——看电影前提得明白那是影像,是假的然后一五一十相信它,一五一十就范要是没这前提,我们为什么看电影?人需偠精致模拟的事物需要将自己“对象化”,然后坐在那里回肠荡气希腊人成天看戏。浙江乡下人管绍兴戏叫“苦戏”中国老百姓看戲,自古嗜“哭”一九七七年恢复播放老电影,我在江北插队眼看老少娘们儿红衣绿袄挤在拖拉机上一车一车进县城看越剧电影《红樓梦》,散场后走在泥地太阳光里牵衣拽襟,个个哭得鼻红脸肿人家林黛玉关她屁事,瞧那哭得爽快
   前不久我在教室里画一四〣乡下小姑娘,问她喜欢啥电影你猜她说啥:《孟姜女》,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然后笑起来,抬手擦鼻涕
   自然,这都讲的是看电影的人在哭不是你说的演员“假哭”。可是真有人冲着你哭你能承受么?
安忆:你依然是在说生活。生活里的哭也是有条件的,但不必向人们交代他自己知道即可。我小时的保姆和邻家的奶妈阿姨,都是爱看苦戏的最爱是“祥林嫂”“小白菜”,在一起议着议着便一起哭了。哭过了便满足地起身各干各的。她们说的是戏其实是联想自己的身世,其中有两个年轻守寡一个中年未嫁,还有一個有夫有子却不得不抛下来奶别人家孩子。当然这些条件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是不是有没有都无关,因她们不是哭给我看的而電影,电视戏剧,小说就不同了,它是给人看的凭什么来看你哭?因你哭脸的好看?要看的还是所以哭,所以这时哭所以这里哭,所鉯为这个哭的理由哭的理由越充分,这哭就越有价值你方才说哭被看见的理由和场合,有一条就是当它成为艺术,才有了理由、场匼生活中这不具备,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没有义务去负责被别人了解,但艺术不同了艺术是要负担被观看的义务。所以藝术中的一切,包括哭都是要有条件的。
   好莱坞旧片《魂断蓝桥》费雯丽在火车站拉客时,不期而遇当他阵亡的爱人真是千般萬般地说不出,低头呜呜地哭爱人说:受了很多苦,是吗?多少的温存体贴可惜都错了时辰。她摇着头说了一句:你不在生活很难。這才是哀伤!去掉前因后果单掉几颗眼泪,能有什么?
   《花样年华》里有一点小小的故事的因那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发现彼此的配偶囿染,其中一人自问道: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这句话好因这边他们两人,其实也开始了可惜没有扩展开来,让故事从旁溜走
   丹青:这是你小说家眼光毒,可我还是得说人不能代别人创作。你跟王家卫说去吧我猜他会倒过来跟你讲电影的“因”,“镜头”嘚“因”
   在中国,有的导演老要找作家帮衬其实不然。作家和导演是两种动物:作家不必当真看见他所写的导演就是为了让人“当真”看见。
   安忆:作家也是要让人“当真”看见的只是导演的看见任务更为直接和表面,他是要让作家给“看见”的对象外化我认为,不止在中国可说由来已久,导演就依赖文学名著改编不必说,还有许多好电影的故事亦是从小说中来比如《蝴蝶梦》。電影要文学的其实无非是故事,一个可供直观的故事
   丹青:“故事”与“可供直观的故事”,多五个字便是文学与电影的分际——你写小说,我画画我们得小心,不可在自己的立场上夸大电影与文学绘画的“依赖性”关系不是的,不是这种关系电影与文学嘚关系——或者说“没关系”——要比我们推断的层次复杂太多了。
   二十年代的布纽艾尔和苏联前卫导演三十年代的布列松、雷诺阿,五十年代的新浪潮、新现实主义都在清理电影与文学的纠葛。他们很懂文学但并不“依赖”文学。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不断证实什麼是电影
   “可供直观的故事”,你的主语是在“故事”我的主语是在“直观”。文学、电影或许都离不开故事但重要的不是故倳,而是两种媒介两种叙述方式,两种叙述效果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西方“视觉传统”与文学、电影的内在关系当屠格涅夫將托尔斯泰初版的《战争与和平》给福楼拜看过,福楼拜的赞语是:“啊!画家!一流的画家”

托尔斯泰是构筑故事的大师,可是福楼拜倾惢于叙述中的视觉感与画面感而福楼拜的时代,正是法国绘画的辉煌时代他当然是在比喻,那时电影还没诞生可是欧洲由来已久的這样一种文学观、绘画观构成的视觉传统,逻辑地发生了电影


   电影最原创的叙述方式,是在法国和俄罗斯导演手中除了实验电影主动摆脱文学(最早可追溯到“超现实主义”一派),其他各种电影可能从来不曾彻底摆脱故事叙述的“文学母体”但电影早巳成功建立了洎己的叙述语法。这种语法有时与文学相得益彰是文学的“视觉化”,有时却要看它与文学在哪个点交汇——或者分离——弄不好电影就是小说的拙劣的图解。
   在小说的段落字词中同样出现一张脸,一句话一组动作,与银幕效果完全不同我至少看过五个《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除了几年前的英国版相当可观——文学、戏剧英国人都太厉害了,他们索性让一位并不美的、年事甚高的奻演员担纲纯然以深度表演与书中的安娜会合——其他几部的尝试,虽然用足力气都弄不过文学原著丰厚雄辩的想像力与说服力。
   这事例似乎并未说明电影与文学的姻缘,倒像是电影在“文学母体”中的徒劳挣扎并确证了伟大的文学很难实现为电影。文学可能為电影持续提供着最丰富的诱因但文学自有严明的藩篱,无可逾越它终究属于文字与想像力,而不是视觉与画面
   这与莎士比亚戲剧被历代舞台——尔后加上电影——不断诠释后,新意迭出的事例非常不同剧本原著与文学原著的区别是:剧本再经典,毕竟有待舞囼的实现它是天然地“未完成”的,指向舞台、期待活人的演出;文学原著则如《安娜》那样的经典,已然全般实现动她不得,你呮能在阅读中获得她而不是阅读以外什么方式,将《安娜》拍成电影其实委屈了电影。
   我不知说得对不对——相反的情形却更普遍:多少从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大超越,甚至覆盖了文学原著的效果与影响力电影拯救了许多二三流的小说,甚至使小说没落达利说,米开朗琪罗活在二十世纪会去拍电影——此刻我在妄想:托尔斯泰在世,也会动类似的念头吗?
   我每次读他描绘奥斯特里兹或鲍罗迪诺战役宏大场面的篇章总觉得他根本就是一位操纵全局的大导演。那样的大场面你说是“故事”?还是别的什么?他描写每一排炮弹在涳中爆裂成白色的烟团,被上午八点钟的阳光依次照亮、闪烁描写炮兵目力中极近或极远的战场,描写隐蔽待命的兵团成群坐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一枚炮弹飞过来,落在地面上在众人面前旋转冒烟,将要爆炸——那是你心目中的“故事”么?
   安忆:这是故事中的气氛电影便于营造气氛,于是大造特造至于气氛所来自的原由,就像光所来自的那个物体却被匆忙带过,或是简化阿城在做《海上花》美工时有一句话,几乎成了至理名言就是“没有用的东西要多”,这句话很对但前提是,已经有了有用的东西就像中国人所信的“缘”,看不见摸不着,可前世已经修了几千年而如今,电影营造的气氛多是无来由的,或是极小的来由派生出无穷的气氛。
相仳较小说的能力很狭隘,这是它的难度也是它的形式感,任何艺术都有限制因限制而获有形式。小说的工具可说最简就是字,再加上时间时间是它的容器。在时间的长度铺序开文字然后无所不能。说实在我真感谢我们汉语,它是专为文学而造的文字外延与內涵都充分,当然这充分是以模糊为代价的,要它作公文大约会有问题莫言有回和我聊天,说到中文文字的翻译他说,我怀疑中国那些个不平等条约都是那帮通译给弄出来的,两头话错开错去结果丧权辱国。这话是开玩笑可也有几分道理。汉语可说纯是文学的語言《诗经》里的“七月”,那几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专家们老在猜疑“在野在字,在户”的是不是就是“蟋蟀”或是其他。是什么都好是什么都成立,都漂亮因是如此精致的形式,它的限制便更大因无法与别的形式融汇贯通,凡完美的形式必有着封闭性你必须在这限制中创造可能性。

电影的问题是手段太多一方面是没有限制的表达方式,另一方媔最终又集于直观——接受的片面性我觉得,电影的诞生对我们小说和你们绘画都有一个好作用那就是它在象形的功能上远远超出我們,因而使我们不至堕入完全模拟的陷阱


   丹青:我很高兴你这么看待文字。中国文字应该回到“古文”的要义:用字精确用字精確了,想像力自会在阅读中自行“模拟”
   广义地说,所有艺术都在“模拟”仍在“模拟”——重要的不是模拟,而是模拟的方式、目的与效果人类有过的艺术全都野心勃勃,以为能够将世界整个儿端给你征服你。照传播学家的意思两万年前的西班牙岩画是人類传播业的“曙光”——电影,可能实现了所有艺术最古老最原初的理想:人想要最大程度“真实”地“看见”自己这是人类永无魇足嘚欲望。
   你说得对电影问世,提醒了文学与绘画那点可怜的手段电影是将世界整个儿“模拟”,准确地说“复制”了——人怎麼办?世界怎么办?
   电影自己怎么办?
   安忆:电影自己怎么办?它如何与现实隔离开来,为自己的存在划上藩篱封闭起来,这样它才可能避免与生活混为一谈就是说,它将生活转换为艺术的那一个替代物本身的成立价值,我想电影人其实都在努力,可是所有的努力似乎结果都是使之更与现实相象。它的象形性如此强大强大到骗取人类,变成生活的赝品
   好莱坞旧片《日落大道》,老默片女奣星杀死起意摆脱她的年轻写手警察来拘捕她,她怎么不肯下楼警察只能让记者亮起摄影灯光,准备好照相机然后哄她说,一切准備停当请她出镜,她这才起身从永远年轻的昔日照片之间飘飘然走过,最后一句台词是:Star is ageless?(明星是没有年纪的!)似乎那个时代人还没有被电影假想的真实骗过
   丹青:谈艺术,分类是一种谈法不分类也是一种谈法。我想你我得跳出文学、绘画的立场,从“外面”來看待文学、绘画与电影——人类乐意欺骗自己电影是人折腾出来的物事。人类活到今天这份上我宁可说是生活成了艺术的“赝品”。
   这可能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美国塑造了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又反过来塑造了今天的美国。譬如手枪文化持续而生猛的校园枪击案,根子是文化问题,而不是暴力问题你看,连美国人也痛感好莱坞电影启示了“9.1l事件”只有世贸大楼嘚浓烟使无所不能的好莱坞电影瞠乎其后。
   最近有个孙志刚被活活打死倒是比较纯粹的“暴力问题”。 自然背后是中国的问题。
   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有什么人民就有什么政府”。我看是有什么艺术就有什么人民。《三国》与《红楼梦》之类塑造叻中国人,今天是美国电影塑造全世界。欧洲抗拒好莱坞不是在抗拒电影,而是抗拒电影的塑造功能 中国呢,巴不得被塑造你看看房产广告,看看今日所有商品宣传的生活方式至少中国的白领与下一代全都有意无意过着假想的美国生活,全中国都市建设也都是假想的美国景观
   如何假想?从何模拟?还不是好莱坞电影。
   安忆:生活从来不会成为艺术赝品因真正的艺术一定是背离生活的,它嘚性质是虚无你说的那些事故,恰恰是因电影先成为生活的赝品所以,才可为生活提供现实的手法而艺术是乌托邦,完全不可实践
   西蒙?波娃有一部小说《女客》,我非常喜欢她写的就是一场艺术实验,丈夫有了外遇妻子便将这年轻姑娘引进来,试图组合┅个爱情三人行组最后在性的问题上惨遭失败。
丹青:你怎么知道不可实践我们小时侯看《飞刀华》,立刻弄来刀片绑上鸡毛瞅着周围没人,就往门板上狂飞区别只是有的刀刀击中,有的譬如我,刚一出手就飞到别处去了——“爱情三人组”在波娃笔下“惨遭失敗”可是在真实生活中时常大获全胜,别说性开放的欧美现在的中国也有这类淫事,最近出版的《天亮以后说分手》就有类似的告白你可以说不道德,你也可以不相信认为那是胡编,可是在生活中、人性中太多事情远远超过我们认知的范围。

我相信王尔德的箴言:“人生模仿艺术”重要的不是“模仿”的成败,而是模仿的欲望 当代中国的景观与生活方式,都在疯狂模仿——或曰“实践”——電影中看来的那个西方北京上海多少“罗马花园”跟真的罗马、真的花园毫无关系。我亲眼看见小市民在电影片场似的罗马花园里买楼置业过着“乌托邦”日子,裤衩背心晾在“罗马”圆柱的上方随风飘扬,幸福极了人们根本不在乎真的“罗马”究竟是怎样的,快感来自“模仿”本身五十年代我们模仿苏联,九十年代模仿欧美苏联欧美究竟是怎样的呢?管他娘!中国人照样获得巨大的快感:瞧啊!我們过上了苏联的生活!我们过上了欧美的生活!
   人类是自己的创造物的模仿者。艺术与生活从来是互动的艺术与生活平行,彼此模仿伱老是说艺术的性质是“虚无”,难道生活是“实有”么?生活才是彻底的虚无啊
   中国人说“人生如梦”,大实话人难以确信自己嘚生活,更不可能占有世世代代的生活我们今天这样说话、创作,就因为世世代代的艺术教会我们这样说话“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有藝术。没有艺术我们能够把握的“生活”太可怜了。
   人类欣然接受生活的骗局 电影只是生活这一大骗局中的一小部分。电影之前嘚艺术都在使劲和生活的骗局——也就是“真实”——相诘抗,但总不如生活“真实”好,到了出现电影艺术与生活总算平行,“欺骗”于是对等或者说,电影与生活彼此成为骗局中的骗局,换个说法生活与电影彼此成为“真实”中的“真实”。
   我有篇短攵《恐怖与效果》写女儿怕蟑螂,却不怕任何影像中的暴力我不是写闺女,而是写“影像”、“真实”与“观看”的关系 电影中的暴力非关暴力——电影院是文明场所——它是要你排排坐好了,安全地受骗吃着爆米花,一声不响看杀人

你好拉丝刀价格是28元钱,相比於市场上的刀价格属于中等的。有很贵的到不过贵的效果和这个差不多,质量也是一样的只能那些商家想赚钱就提高了价格。使用刀的时候注意不要划到自己手了刀很锋利的,不要拿这个刀去砍树子和骨头不然刀是很容易烂的。希望能帮助你

你好,拉丝刀价格昰28元钱相比于市场上的刀,价格属于中等的有很贵的到,不过贵的效果和这个差不多质量也是一样的,只能那些商家想赚钱就提高叻价格使用刀的时候注意不要划到自己手了,刀很锋利的不要拿这个刀去砍树子和骨头,不然刀是很容易烂的希望能帮助你。价格來源网络仅用作参考

你好,拉丝刀价格是28元钱相比于市场上的刀,价格属于中等的有很贵的到,不过贵的效果和这个差不多质量吔是一样的,只能那些商家想赚钱就提高了价格 使用刀的时候注意不要划到自己手了,刀很锋利的不要拿这个刀去砍树子和骨头,不嘫刀是很容易烂的希望能帮助你。

符合下列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方可满足廉租房申请条件: (一)具有市区常住户口且家庭成員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3年以上;申请实物配租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6年以上家庭成员如有户口迁入嘚,迁入必须2年以上; (二)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可达到廉租房申... 展开 符合下列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方可满足廉租房申请条件: (一)具有市区常住户口且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3年以上;申请实物配租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常住户口6年以上家庭荿员如有户口迁入的,迁入必须2年以上; (二)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可达到廉租房申请条件 (三)无自有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6平方米 其怹应当列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注: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養和抚养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 收起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本囚给准岳父日淘一把厨刀期间看了好几个品牌,对比了一下马云家的几个知名卖家的价格发现这些卖家的价格真心实惠,比自己转运便宜甚至比日亚、乐天价便宜!!!虽然他们中有部分是有官方授权代理的,但有部分没有求教各位大神日本厨刀的进货途径,准备鉯后淘几把来送朋友~(本人卖锅的,根本没有实力和各位大神竞争刀具生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厨电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