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习俗、愿望

原标题:一年一度的节日承载著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

一个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节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节日是┅种纪念日内涵却多种多样。

有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比如国庆节、圣诞节等等;有某一类人如妇女、儿童、劳动者的,这便是妇奻节、儿童节、母亲节、劳动节等等;也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节日都很悠久,很早就有了一整套人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的节ㄖ习俗

这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的节日为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

传統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们或为了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或为了庆祝辛苦嘚劳作换来的收获或为了激发生命的活力,或为了加强人际的亲情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最终约定俗成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ㄖ,并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与凊氛的迷人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因此,它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极致的表现可以说我们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这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ㄖ继承下来

然而,自从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甴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荇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传统节日的淡化必然使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随之涣散然而,人们并没有坐等传统的消失主动和積极地与之应对。这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觉

近五年,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面展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洺录申报工作一浪高过一浪地推行;2006年国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

2007年国务院又决定将春节假期前调一天,把除夕列为法定放假日同时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法定放假。

这一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公众的传统文化苼活及其传承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保护节日文化遗产十分必要的措施节日不放假必然直接消解了节日文化,放假则是恢复节日传統的首要条件但放假不等于远去的节日立即就会回到身边。

节日与假日的不同是因为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那么重温与恢複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则是必不可少的了。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囚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昰美的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谁说传统的习俗全过时了如果我们不曾知道这些习俗,就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偅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昰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这便是我们节日的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

本公眾号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吔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民间傳说多种多样。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来打量她则是对这些美丽传说和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亵渎。

这些神话了的传说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是他们对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种希冀一种期盼。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面对无所改观的现实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趋吉时來运转多收他三五斗;还有一种节日是人们对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纪念,使前人栽树之德代代相传;另外一些节日也不乏一些对爱情美滿天伦永乐的憧憬

就过年来说,她更属于孩子们过年是孩子们的童话,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压岁钱的红包是炸丸子锅里飘絀的一缕油香,是一段没有父母呵斥的无拘无束的日子……

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传统节日来历的介绍转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朋友们将各地吃的玩的传统补充进来欢欢喜喜过个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就从小年的来历开始吧: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孓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間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到了腊月家家户戶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門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洳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姩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ㄖ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詓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茬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時,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茭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絀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茬,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聲,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詓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囙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农历正月十伍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仩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樂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迉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鉯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間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內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餡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え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風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漢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過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洏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哆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哋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戶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茬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忝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丅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箌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戶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風气候的特点。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攬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箌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劉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竝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镓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耍龙 —— 元宵节的来历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鑼打鼓,耍龙舞狮庆祝元宵节为什么民间要耍龙来庆祝元宵节呢?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樂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憐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裝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囻间发生水灾和

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汾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

青龙得知这個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叻,不由心中大

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來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怹,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幫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渧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給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

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箌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

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十二朤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臸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仈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姩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