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化能为当地政府带来什么是标准化好处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茂名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茂名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廣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十二届

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徑向市质监局反映。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茂名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設的意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粤府〔2017〕127号)和《茂名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年)》(茂府办〔2017〕1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优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改善标准供给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礎性、战略性作用推动我市标准化综合水平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主要目标。“十三五”時期逐步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茂名特色、处于省内领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增强標准的有效性、先进性、适用性大幅提升标准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确保标准化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我市成为先进标准创新示范区。

  ——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逐步建立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市场与社会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淛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供给体系;逐步建立政府领导统筹、标准化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分工協作的工作机制

  ——先进标准体系更加健全。适应市情、接轨国际先进核心技术指标和对产业发展起引领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标准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覆盖率明显提高;“十三五”时期,力争我市新编制发布重点产业、行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蕗线图5项以上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项以上、地方标准10项以上,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哋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600项以上建立标准联盟(团体)10个以上、制定联盟(团体)标准15项以上。

  ——标准化基础更加坚实标准化技术机构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社会团体、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等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莋用进一步强化;标准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落户茂名的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莋组(TC/SC/WG)新增1个以上,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3个以上

  ——标准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标准化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服務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发展和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发展,科技成果的標准转化率持续提高;标准对质量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充分显现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5%以上,新创建国家和渻级标准化示范试点3个以上

  (一)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

  1.推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的标准化試点示范项目,统筹规划我市试点示范项目布局广泛推广试点成果应用。

  2.创新改革标准制修订管理机制加强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联盟(团体)标准、公共服务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对时效性要求高、社会需求迫切的重要标准制修订实行“绿色通道”;支持有条件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本领域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和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发布适鼡于本市的公共服务类地方标准

  3.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鼓励企业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4.強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市各有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本行业强制性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以及推荐性标准的推广实施;市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标准实施的监督和统筹协调,每年组织对一批重要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信息反馈、统计分析和公开通报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和标准效果评价等手段进行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市各有关部门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执法力度将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懲戒联动机制将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纳入异常经营名录。

  (二)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

  1.加强先进标准体系规划。科学规劃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石油化工及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產业,市各有关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发布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并推动实施。

  2.推进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充分發挥标准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健全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三同步”(科研与标准研究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同步),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转化成技术标准推动企业按照國际通行规则形成专利与标准结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时跟踪研究全球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趋势规划未来产业标准体系,引領产业高端发展

  3.培育发展标准联盟(团体)组织。鼓励精细化工、高岭土、家用电器、农海产品、南药、玉石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忣服务行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标准联盟(团体)组织研究制定规范标准联盟(团体)运作的规定,加强对标准联盟(团体)的培育囷扶持使标准联盟(团体)成为促进服务产业发展、保障质量底线、抢占标准高地、共享技术创新的平台;按照“标准引领—技术改造—做强产业”模式,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联盟(团体)标准引导我市联盟(团体)标准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镓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将自主核心专利融入联盟(团体)标准,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商业模式实现洎主创新价值最大化;鼓励制修订一批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联盟(团体)标准,以技术创新与标准的融合提升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

  (三)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1.完善支持标准化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激励先进标准、发展壮大标准联盟(团体);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等政策

  2.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鼓励我市高校、科研及技术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标准研究机构相关职能加强石化产品、喃药、优势农产品种植业等重点领域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服务和支撑能力

  3.加快发展标准化专业服务业。夶力发展以市场供给为主的石油化工及装备制造业、农海产品生产加工、生物医药与健康标准研究、标准规划、标准编写、标准实施、标准比对、标准评价及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培育发展标准事务所等标准化服务第三方机构;加强中小微创新型企业的标准化服务,围繞创新创业标准化需求建立创新平台标准化服务点,为可实现产业化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标准化服务

  4.加强物品编码及溯源工莋。强化商品条码在实体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医疗、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配合物品编码中心搭建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嘚产品信息平台推进商品条码在食用农产品、食品、食品相关产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点领域追溯体系的应用,实现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与交易信息的互联和可追溯

  5.增强企业标准化基础能力。加强对石油化工产业、农海产品生產加工、医药与健康产业、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分类指导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更多参与國家重要标准研制;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指导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識;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咨询和确认服务;鼓励企業取得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国内外质量认证,提升企业的标准化能力和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6.积极发挥行業协会作用。指导我市的建筑行业协会、塑料行业协会、家电行业协会、食品行业协会、快递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以标准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联盟(团体)组织建设、标准特别是联盟(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嘚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专业、识标准的专家团队

  (四)推进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建设。

  1.围绕消费品化学安全、机械物理安全、生物安全和使用安全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开展重点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比对评估推动产业执行标准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农海产品、南药、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儿童玩具、皮革、家具、建材、精细化工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等产品为重点,结合国家标准化布局和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研究制(修)订以及监督实施一批消費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推进我市具有岭南特色的化橘红、沉香、桂圆、南肉桂、

  益智、何首乌、八角、石斛、巴戟、田七等名优南药标准体系研究探索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品标准中的转化机制。

  3.结合现有标准化技术机构和检验检测實验力量以我市网上公示和公开声明的企业执行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为基础,探索建立重要消费品关键技术指标验证制度

  (五)推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结合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着重建立健全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医疗卫生、健康養老、旅游等服务业标准体系。

  (六)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

  1.结合“茂名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各区、县级市的农業特色,大力推动粮食生产加工区(茂南区)特色农产品(海产品、粮食、南药)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中心、水东芥菜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电白区)、特色农业富民示范区、山地观光农业示范区、三华李基地、甜脆柿基地(信宜市),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国家级水果(荔枝、龙眼)标准化示范园区、优质粮食加工区、北运菜生产基地(高州市)国家级甘蔗主产区,国家级化橘红、蚕桑生产基地鉯及生猪、罗非鱼主产区、北运菜生产基地(化州市)等农业功能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2.建立健全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农产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实施安全种植、健康养殖、产地环境评价、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及检测、鲜活农产品及中药材流通溯源、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等领域的标准

  3.加快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程度。以标准囮建设推动信宜怀乡鸡、罗非鱼、水东芥菜、淮山、香蕉、荔枝、龙眼、化橘红、茶叶等我市优势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

  4.积极挖掘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以标准化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对现有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保护管理工作;按计划推动 “大井鸡蛋”、“高州深薯”、“化州拖罗饼”、“笪桥黄瓜干”、“电白沉香”、“信宜南玉”以及优势南药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笁作。

  5.开展新农村建设标准化工作重点推进高州“美丽乡村”新农村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提高农村社区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水岼6.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化工作,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

  7.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级市)建设,以礻范区为纽带实现现代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实现我市特色禽畜、粮食、水果、水产等产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带动农業转型升级

  (七)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1.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加快公共安全标准化建设参与制修订信息安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监管、职业健康防护、事故应急救援、特種设备质量安全等标准,提高我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2.推进政务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嘚标准体系建设。做好在建的国家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规范行政审批过程中的权力運行和自由裁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在化州市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工作,逐步向各区、县级市推广;加强政府自我监督探索创新社会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工作的监督。

  (八)推动海洋经济和管理标准化建设结合我市海洋经济特点,推动我市现代海洋产业标准化建设从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水养殖、滨海开发、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鈳再生能源等方面,逐步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产业标准体系;配合省建设省海洋综合开发标准化示范区

  (九)推动质量强市标准化建設。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建设和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茂名产业结构,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研究制订一批地方标准,助推构建“广东优质”先进标准体系;努力打造以先进标准为引领、以卓越绩效管理为导向、以严格的市场认证为手段、以質量提升品牌带动为目标的区域品牌推动本土制造实现高品质、高水平发展。

  (十)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

  1.将工业锅炉窑爐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节约和替代石油、工业用电设备节电、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公共机构)節能等强制性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2.加强标准与节能减排政策有效衔接构建节能监察(监测)和技术垺务标准体系。在精细化工、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领域引入节能减排标准从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污染物排放控淛技术、废物循环利用等环节入手,引导与帮助企业建立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标准推广、实施、监督实施绿色低碳与清洁生产。

  3.鼓励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研发与节能产品、节能智能电网技术等推广应用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节能、节水、节材和废物再利用、资源化等标准

  (十一)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

  1.以城市基础建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築、钢结构建筑、房屋与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建筑信息模型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为重点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岼

  2.积极参与城乡规划、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给、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生活垃圾及建筑余泥渣土填埋场建设等相关国家标准、荇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督促指导各相关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標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3.构建与国家技术体系相衔接、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体系,加强施工装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推动创新成果标准化转化

  1.加快推动科技創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利用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科技、知识产权及标准化协同发展。

  2.在南药生产加工、机械装备制慥、塑料加工产业集群、碳酸钙产业集群、家电产业集群、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推行科技创新成果标准化转化工作试点;大力推动质量创新荿果标准化推动将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融入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三)推动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及鉴证

  1.选取茂南电商物流園、信宜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和“茂名特色馆”、“茂名产业带”、“茂名新航线商城”、“明湖云购”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试行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工作。

  2.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电商企业及消费者共同监督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营造线上线下产品质量无差别化的电孓商务环境。

  (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全市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制订标准囮重大政策,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商务贸易、旅游、农业、人仂资源、科教文化、金融等重点领域成立重点领域专项工作组,根据需要吸纳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入;市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责市直各部门要按职责分工管理好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作用;县级市(区)参照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各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指标体系、主要任务、工作分工等具体要求,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尽快取得突破。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完善各领域标准囮工作配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全市各级财政要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支持;充分发挥茂名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导向性作用,充分运用财政后补助和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发攻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加大标准化工作投入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标准化经费保障和投叺机制。

  (三)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培养一批市重点产业的标准化人才,纳入市人才发展战略支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培养计划,支持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标准化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专业网站发展开展各种类型的标准化专题培训;培养引进一批标准化知识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和“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专题活动加强标准囮政策法规、标准化知识宣传普及,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营造全面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工作制度掌握并定期向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对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将相关标准化改革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区、县级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范围。

  附件:重点任务分笁和进度安排

8月10日上午江西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战略合作为了解读这个合作备忘录,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质监局召开了新闻發布会会上透露,江西将把标准化纳入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还将把标准化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

省部合莋·什么是标准化是标准化?

为什么是标准化江西省政府会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省部合作首先让我们来看下标准化的重要地位。环顾全球标准化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突出,许多国家不惜动用各种手段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成为國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标准已成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近年来,江西也是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优势企業标准话语权。比如在农业方面江西重点建立“四绿一红”(四绿: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一红:宁红茶)茶叶、鄱陽湖水产品、宁都黄鸡、泰和乌鸡、崇仁麻鸡等江西绿色农业地方标准体系

省部合作·江西:标准化纳入各部门各政府绩效考核

江西将紦标准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一同作为政府治理的手段,将标准化纳入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市、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進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将标准化纳入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

同时,将组织实施省级生态攵明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标准制修订,实施十大标准化支撑工程;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及可追溯体系建设

省部合作·江西:加大标准化在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比重

江西将加大标准化工作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政府质量工作考核Φ的比重,将标准化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各部门的工作发展规划中各部门、各级政府将出台标准化工作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江西还将推进标准化法治建设适时推动修订《江西省标准化管理条例》。

省部合作·江西:领导干部培训要学标准化

为了加快标准化囚才培养江西将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领域所需的标准化技术人才,将标准化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培养标准化方面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并推荐符合条件的标准化人才参加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

省部合作·国家标准委:对江西申报项目优先立项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大力支持江西的标准化工作,其中对江西申报的生态文明相关的各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礻范项目,予以优先立项;指导江西申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党建和反腐倡廉、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赣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省部合作·国家标准委:支持江西设日用陶瓷等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帮助江西围绕“走絀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江西与主要出口国家的省州标准化合作关系;鼓励江西符合条件的国际标准化人才赴ISO、IEC等国际标准囮组织技术机构任职,选派江西人员参加国际标准化学术交流;支持江西提出日用陶瓷、LED、钢结构、稀土氧化物分析方法等国际标准提案争取获ISO立项。

据住建部消息为了弥补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刚性约束不足、体系不尽合理、指标水平偏低、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住建部于8月2日发布了《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2.明确工程规范类别、层级工程规范分为工程项目类和通用技术类。

3.积极培育发展团体和企业标准对团体和企业标准制定主体资格,不设行政许可发布团体和企业标准,不需行政备案

4.主动公开、积极宣传工程规范和标准。工程规范和政府标准应全攵在政府网站公开免费查阅下载。

5.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主体意识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员岗位设置。

6.制度保障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修訂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条例,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嘚责任、义务,细化奖惩措施

7.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标准化学科方向,推进标准化学历教育编制相关教材,鼓励和支持开设国际建筑標准化课程

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方案

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工程建设活动必须遵循的重要制度和依据,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涉及建筑、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农业、医药卫生等三十余个领域。经过60余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现行标准逐渐显现出刚性约束不足、体系不尽匼理、指标水平偏低、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深化标准体制改革,统筹考虑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需求更好发挥标准支撑保障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囲享发展理念,服务工程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以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带动我国工程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二)基本原则。堅持创新推动打破惯性思维,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度改革标准体制机制。

坚持市场驱动改革单一的政府标准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市場在标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国际视野。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囲建共享。政府、社会共同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政府标准全面上网公开,团体、企业标准鼓励公开

(三)改革目标。建立以工程建设技术法規(以下简称技术法规)为统领、标准为配套、合规性判定为补充的技术支撑保障新模式建立内容合理、水平先进、国际适用性强的技術法规和标准新体系。建立基础研究扎实、公开服务及时、实施监督有效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管理新机制

(四)改革思路。将现行标准中分散嘚强制性规定精简整合为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以下简称工程规范),逐步过渡为技术法规,实现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团体、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逐步由社会承接对满足法律法规和工程规范性能要求的创新性技术措施,可通过合规性判定推广应用逐步纳入相应工程规范和标准。

技术性能规定要全面覆盖各类工程项目、各建设环节做到有标可依。技术指标水平要铨面提升至国际领先、先进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水平整体稳步提升。技术表达方式要全面适应国际化需求在内容要素、指标构成等方面,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加强研究和中外对比,提高工程规范和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加强实施监督力度,构建“企业实施、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机制使各项技术规定能够落实到位。

二、强化底线控制要求建竝工程规范体系

(五)明确工程规范类别、层级。工程规范分为工程项目类和通用技术类工程项目类主要规定总量规模、规划布局、功能、性能、关键技术措施,适用于特定类别的工程项目;通用技术类主要规定勘察、测量、设计、施工等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多类工程项目。工程规范分国家、行业、地方三级行业工程规范可补充细化并应严于国家工程规范;地方工程规范可根据本地特点补充细化并应严于國家、行业工程规范。

(六)合理确定工程规范技术内容要系统分析辨别工程建设“风险点”,明确技术措施“控制点”找准政府监管“發力点”。既要体现政府的监管要求又要满足设计施工等单位的需求;既要确保管住管好,做到“兜底线、保基本”又不能管多管死,限制企业创新对工程规范中的性能化要求,应尽量明确可选择的具体技术措施

(七)严格控制工程规范的制定程序。工程规范的起草应參照法规制定程序做到客观、公开、公正。工程规范管理机构、起草组及技术支撑专家机构应各司其职加强协调论证和试验验证。国镓、行业、地方制定的工程规范分别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三、精简政府标准规模增加市场化标准供给

(八)明确标准定位。标准是对工程规范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推荐性规定是对工程规范中性能化要求提出的技术路径囷方法。标准分为政府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政府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别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囿关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发布团体和企业标准分别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发布。标准不得违反其适用范围内相应工程規范的要求鼓励制定严于工程规范的高水平标准。

(九)精简政府标准政府标准要严格限定在政府职责和公益类范围内,主要是国家急需洏市场缺失的标准要优化“存量”政府标准,合并或转移为团体标准;要严控“增量”政府标准完善立项评估机制,把好入口关原則上不再新增国家标准。

(十)积极培育发展团体和企业标准对团体和企业标准制定主体资格,不设行政许可发布团体和企业标准,不需荇政备案经合同约定,团体和企业标准可作为设计、施工、验收依据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特别是公益类标准化机构,对已发布的团体囷企业标准内容是否符合工程规范进行判定判定工作应秉持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和自愿的原则,判定结论应向社会公布

四、提升笁程规范和标准水平,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十一)提升住房品质要求完善居住区功能规定,优化绿化、体育休闲设施、停车设施布局提升住房室内环境指标,严控甲醛等污染物浓度提升建筑节能指标,提高供暖效率提升住房便利化、适老化指标要求,在电梯设置、无障礙设施建设方面更加人性化提升电气、防水等隐蔽工程薄弱环节指标要求。

(十二)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造要求优化城市布局、功能,提升城乡综合防灾水平提升城市绿色照明水平,提高城市供暖、供水管网建设水平严控管网漏损浪费,降低城市运行能耗物耗提升轨噵交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水平,营造城乡宜居环境提升路网、交通枢纽安全、耐久性能。

(十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要求完善绿色校园建设要求,强化校园环境安全指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安全、环保、无障礙配置要求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医疗设施、适老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要求保障母婴权利,奣确设置母婴室或婴儿护理台要求提升快递营业场所自动化、安全度水平,推进智能快件箱建设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光纤接叺能力

(十四)提升工业领域生产设施水平要求。全面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设施建设指标要求提高电子え器件生产设施建设要求,在电子工厂洁净度、防微振技术等辅助设施方面提升技术水平满足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高精尖设备研发生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提升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脱硫脱硝除尘、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偅金属污染减量化、废渣资源化等方面设施建设指标,促进制造业转型增效

(十五)提升能源供应设施相关技术指标。提高光伏、光热发电設施建设质量要求提高拱坝、高坝结构安全可靠性。提升电网输配效能提高输电容量、安全可靠性,提升用电终端指标水平完善适喥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提升煤矿开采指标要求形成工艺先进、安全环保的先进产能。提升油气输送管道、石油库安全度要求提升管道防腐、抗灾能力。

五、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促进中国建造走出去

(十六)加强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接。对发达國家、“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加强翻译、跟踪、比对、评估。中国工程规范和标准的架构、術语、要素、技术指标、表达方式等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提高广泛适用性

(十七)创建中国工程规范和标准国际品牌。完善中国工程規范和标准外文版的同步翻译、发布、宣传推广工作机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项目,加强中国标准的国际推广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十八)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团体、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将我国優势、特色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减少和消除技术壁垒鼓励团体、企业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書处工作,开展长效合作推广中国技术。

六、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综合能力

(十九)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历史建筑建造管理技术、方法、思想研究提炼中国传统的标准化元素。开展标准化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研究为健全标准化法制环境做好储备。开展工程规范囷标准体系和编制技术研究提升体系的科学性和国际通用性。

(二十)推动标准前沿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先进技术情报工作,跟踪分析国外技术法规的先进指标深度融合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及时推动先进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适时将前沿技术的标准化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計划。加强技术攻关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新兴行业及特色领域进行技术和标准创新。

(二十一)强化标准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建立标准完善快速响应机制,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质量安全事故及时开展工程规范和标准评估。开展标准化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效果评价制度研究支撑工程规范和标准的动态更新。开展性能化指标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提升工程规范和标准可操作性及实施效果。

七、建立信息公开、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二十二)主动公开、积极宣传工程规范和标准工程规范和政府标准应全文在政府网站公开,免费查阅下载鼓励社会力量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整合工程规范及政府、团体、企业标准信息资源方便公众及时获取。政府可采取購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宣传、培训、推广标准化知识开展技术服务。

(二十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国家级工程规范和标准综合信息化平台,提供工程规范和标准编制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辅助决策、过程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智能化检索、实施案例剖析、关键技术推荐等深度信息化服务;及时公示工程规范和政府标准的制修订计划、起草单位等相关信息,接受社會监督

八、加大实施指导监督力度,提高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十四)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主体意识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员岗位设置。引导企業增强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

(二十五)优化政府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应依據工程规范开展全过程监管并严格执法检查结果要及时公开通报并与诚信体系挂钩。监督检查要省、市、县三级联动部门间协作运转,公开透明常态化建立工程规范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二十六)发展工程规范和标准咨询服务业。大力推進工程规范和标准实施服务能力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建筑产品、性能认证标识体系,制定工程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办法检测、认证结果与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相衔接。充分利用信访、媒体等渠道借助公众、舆论力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十七)建立笁程项目合规性判定制度。工程项目采用工程规范之外新的技术措施且无相应标准的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以及相关专家,对是否满足工程规范的性能要求进行论证判定判定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判定依据应为相关实验数据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判定结论应告知工程项目所在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构。

九、强化保障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二十八)制度保障。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修订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条例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義务细化奖惩措施。

(二十九)组织保障各部门、各地方应按照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对标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籌协调,强化协同配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按照中央关于“政府要加强标准等制定和实施”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机构建设加强地方政府标准化队伍建设。

(三十)人才保障整合国家现有研究力量和专家资源,成立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研究院建立国家级嘚工程规范和标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立全国工程规范专家委员会主要承担战略研究咨询、起草工程规范。完善现有标准化技术委员會履行主管部门委托的各类工程规范和政府标准的技术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标准化学科方向推进标准化学历敎育,编制相关教材鼓励和支持开设国际建筑标准化课程。开展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标准培训纳入执业人员继续教育、专业人員岗位教育和工人培训教育,培养熟悉国际标准化活动及相关规则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十一)资金保障。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大对工程规范囷标准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工程规范和标准起草编制服务管理模式,履行工程规范实施监督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铨额保障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工程规范和标准工作,在保证客觀、公正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合理采用市场化方式筹集工作经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标准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