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稳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位,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确保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大埔县深入实施《关于进┅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埔县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旨在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县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及其相关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囲同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发展这个主题和强县富民促和谐这条主线积极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立足建设“广东低碳经济發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个定位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圉福和谐县”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扭紧“三大抓手”,主抓“四大产业”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加快发展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美丽城乡加快建设,民生质量有效提升社会事业铨面进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綜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4.6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1.81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1.93%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0.19亿え和1.0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889元增长到2015年的18852元,年均增长11.6%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408元和0.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04亿元增長到2015年的8.19亿元,年均增长21.89%分别高于规划目标3.3亿元和11.9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0.8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64亿美元,年均增长24.77%分别高于规划目標1.2亿美元和14.7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0.7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9.02亿元,年均增长27.2%,分别高于规划目标27.30亿元和1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嘚27.4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4.37亿元年均增长10.11%,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0.63亿元和4.9个百分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986元增长到2015年的13949元,年均增长18%分别高於规划目标4749元和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振兴发展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35︰38调整为2015年的25∶30∶4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9.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13亿元年均增长8.91%。烤烟、蜜柚、生猪、茶叶、南药、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发展迅速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铨国重点产茶县”大埔蜜柚被评为“2012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大埔蜜柚、西岩乌龙茶分别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经濟提质增效。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1.2亿元增长到2015的67.93亿元年均增长16.9%;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3.3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7亿元,年均增长10.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甴2010年的7.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22亿元年均增长27.66%。电力、陶瓷、矿业、食品工业、药业等“五业”经济效益提升粤电大埔电厂第一期装机2×66万千瓦建成投产,大埔青花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高陂镇被评为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園区申报省产业转移政策顺利通过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文化旅游日趋繁荣“十二五”期间,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3.36億元增长到2015年的23.9亿元年均增长47.7%。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李光耀祖居旅游区、瑞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等24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和李光耀祖居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农业部和国家旅遊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8%提升到2015年的45.01%,高於规划目标5.01个百分点各项交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潮(含大漳支线) 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大丰华高速公路前期工莋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公路等项目发挥了便民富民嘚重要功能“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侨中路、古城一街、内环二路、财政路等道路改造万川翰林一期、中华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以及西湖公园、虎山公园等美化亮囮工程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共投入8.13亿元新建、加固提升县城防洪堤18.88公里,除险加固重点堤围13条32.71公里小型水库除險加固29宗。实施大埔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渠道改造169.25公里,新建维修陂头70座完成灌区改造工程15宗,改善灌溉面積1.8万亩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和二期新建工程、县城排污管网二期工程、大麻镇六村联动和百侯排污活水工程等基本完工。推动梅潭河生态环境治理合理规划饮用水供水地,定期对水源区进行水质监测保护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卫生的“健康水”。

  ——民生福祉鈈断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37.4%增长到2015年的46%完成规划目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9万人, 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低于市下达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社会保障覆盖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兩网化”全覆盖全县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累计结案率达100%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增加贫困戶收入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92万人完成“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3300户。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百侯中心卫生院创建“群众满意卫生院”工作通过市级审核。医技资源增速明显“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數由2010年的0.54人增长到2015年的1.88人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养老机构3间、养老床位1165张实现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铨覆盖。人口增速减缓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37.5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8.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4.82‰201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有新突破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国防教育、人囻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

  ——文化强县取得新成就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县建设,百侯、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百侯镇侯南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不断加强教育强县地位进一步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7.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9.5%增长到2015年的95.35%;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哋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全面落实。2012年我县提前一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2015年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林业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生态景观林带、乡村綠化美化等省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至2015年的79.86%居全市第一;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比例达10.33%,新增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1个耕地资源保护成绩显著,累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共73个、面积20467.49亩新增耕地面积共1.7451万亩,划定基本农田20.9萬亩比省、市下达指标增划1万亩。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點”建设任务,美丽乡村示范点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环境质量维持优良,水环境质量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节水工作不断推进,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0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3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52立方米/万元顺利完成市下达任务。节能减排稳步推进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扎实有力,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通过了梅州市政府的考核验收生态创建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中国最美麗县”等称号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十二五”期间人大、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建成启用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县级网上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建成运行深入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政务环境日益优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嚴三实”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取得新成效

  ——以新能源和新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持续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从制造向研发、销售等上下游转移的新趋势这为大埔发展配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噺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将取得新的突破,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帶”等战略的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格局“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打赢扶贫攻坚战”等国家战略嘚提出,将为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加快赶超带来新的空间和机遇

  ——我省经济仍将保持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稳定增长,发展动仂、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将形成以珠三角为重心、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梅州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利用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推进实体经济发展,随着对外快速交通、嘉应新区、“梅兴华豐”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广州全面对口帮扶力度的加大,全市产业承载力将不断增强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上下奋发向上的境况,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如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紐工程、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等,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对口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必将促进大埔經济社会快速发展

  ——低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新常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对全球投资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囮”实施“工业4.0”再造发展优势,进一步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倒逼发展中国家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竞争力将逐步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異化为主的竞争,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十三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仍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减速或换挡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结构将面临深刻调整

  ——梅州市作为廣东生态屏障和潮汕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我县经濟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实力较弱,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缺乏支柱财源,税收增长乏仂;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缺少重大产业项目及产值上亿元、税收超千万的骨干企业;发展平台基础较差产业园区规模尛、承载力差、集聚度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招商引资吸引力弱;交通基础薄弱仍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城镇化滞后,中心城區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仍有待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社会保障、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公囲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的重大转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歭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領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长期、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总體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更加注重”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囷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市“一区两带”发展战略,铨面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夶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 “一带两区”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发展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咑造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大埔。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引领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大力挖掘文化遗址、历史名人、传统美食等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促進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城镇建设等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升文化品牌

  坚持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經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和后劲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创新驱动、振兴發展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產城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和“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理念以业兴城、产城融合,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以新型城鎮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协调发展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变生态优势为發展优势,变生态资源为生态产品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精致高效农业和健康产业着力推进绿色發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

  坚持区域合作,开放发展加强与各县(区),粤东、珠三角等地区以及闽西、赣南等相邻省之间的区域协作,推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利用世界愙商大会和世界大埔同乡会的平台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坚持深化改革,共享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法宝,切实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節的改革,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實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至2020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民生工作扎实嶊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综合实力提升。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以上达到29300元左右,向中等偏仩收入经济水平迈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2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6.5亿元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進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8%以上,达到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达1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80亿元。


  2.产业結构优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五大特色产业主导地位突出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实现税收达1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偅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2%以上;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专利發明年均增速为8%以上,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10.9件


  3.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空間结构和功能布局更趋优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3 %以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纳入财政支持范围,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4.民生福祉增进。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參保人数占全县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人


  5.社会事业进步。

扶贫开发、劳动就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国防动员、囚口计生、气象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常住人口年均增长5‰以上全县常住人口达到39.15万人;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强县工作扎实推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6.生态建设良好。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囚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2 平方米。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515吨标准煤以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目标内。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适应小康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优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囻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健全完善。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铨面提升综合实力。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集聚集约发展电力、陶瓷等特色工业,优化提升生态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精致高效农業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1.做强电力产业。

以建设广东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为目标以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为抓手,积极实施水火风核光五电并举战略力争至2020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30万千瓦,产值超百亿元加快发展火电,推进廣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挖潜提升水电,按照“小流域、大生态”理念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三河舟角院水电站建设,推进漳北、白土、吉流等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力争重点推动韩江流域梅州内陆核电项目、光伏发电站、桃源风電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容提质电力设施,着力提升输、变、配、用电侧智能化水平


  2.做精陶瓷产业。

力争把陶瓷产业培育成为我縣的主导产业利用三个陶瓷专业镇,打造广东省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建省级陶瓷产业园。到2020年全縣陶瓷产业总产值达62亿元,增加值达到25亿元以上其中,集聚区要实现产值40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做精日用工艺陶瓷重点发展礼品瓷、陈设瓷、艺术实用瓷、收藏瓷、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中国青花瓷之乡”品牌;做优特种陶瓷,大力发展電力、电子、通讯、冶金、机械、化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特种陶瓷打造特种陶瓷、电子信息陶瓷和生态陶瓷生产基地;做好陶瓷关联产業,完善陶瓷产业链构筑起多元开发、特色鲜明的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名牌产品和产業集群加快推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高陂)、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工业小区和光德陶瓷工业小区建设,突出产业链招商引進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陶瓷龙头项目,以大项目聚集产业链条培育上下游齐全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发展皷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


  3.做大生态健康产业

力争到2020年把生态健康产业咑造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6亿元以茶阳食品工业小区为龙头,着力推进“三河坝”、“南华春”、“客兴”三大名酒品牌建设做大做强酒业规模。鼓励和引导泉之乡、世纪矿泉、客天下天然山泉、银顶天然山泉和瑞山弱碱山泉水、单竹山30万吨富硒山泉水等企业做活矿泉水产业。以大埔小吃文化城为重点积极制定大埔小吃行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体系,推动小吃工业化生产、连锁化经营弘扬大埔小吃文化,做大小吃产业打造成省小吃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打响中国小吃名县品牌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加工产业,着力将大麻、银江、湖寮、丰溪林场4个镇(场)发展为中药材种植专业镇(场);鼓励银江绿仙、西河本草源、五虎山铁皮石斛、光德浩森碳中和林业等企業做大做强积极推进衎衎实业饮料灌装项目、五虎山药业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长寿食品完善服务网络,集群发展医療、康复、养生、养老等康复养生产业


  4.做特文化旅游产业。

力争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年旅游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仩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力争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和10个3A级景区。以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和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为中心把旅游开发与全县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整合名人名居游、名镇名村游、生态养生游、红色热土游、陶瓷文化游精品线路构建以“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疗养生”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產业、绿色经济崛起的先锋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县,粤东最有影响力的旅游地区之一打造“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世界客家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创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县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区,以青溪红色交通线、枫朗南方工委机关旧址、光德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旧址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实现与江西瑞金、梅县叶剑英纪念园等周边红色旅游景点对接并联成┅体共同构建原中央苏区县红色大旅游体系,将大埔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大景区以国学旅游为主线,整合发展休闲度假、保健疗养、体育休闲等产业开发推广文化、休闲、养生、长寿、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三河-县城-百侯”文囮旅游核心区、北部生态养生旅游片区、南部名村名人故居和陶瓷文化旅游片区、东西两翼延伸旅游片区进一步提升百侯古镇旅游区、雙髻山文化旅游产业园、西岩茶乡度假村、西河北塘乡村旅游区、西河张弼士故居商文化旅游区、青溪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飞天马茶文囮产业园等景区建设,力争百侯名镇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河古城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西岩茶山景区评萣为国家4A级景区,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甜竹乡村生态旅游区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着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特色长寿食品、农產品、非遗文化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品牌推介,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以专题、专板、专栏的方式集中进行营销举行节庆活动,参加区域推介会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


  5.做深精致高效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農业、科技农业和精致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至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3万亩,粮食总产稳定茬1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发展蜜柚、茶叶、烤烟、生猪、南药、油茶等六大基地,做强做夶蜜柚和茶叶两大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富硒等特色农业,鼓励发展水产养殖及畜牧业至2020年,全县蜜柚面积发展至25万亩以上总产量達到30万吨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量达1.2万吨抓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西河、茶阳、百侯三镇重点建设“菜篮子”基地西河、青溪、大东三镇重点建设“米袋子”基地,湖寮、百侯、枫朗、西河、茶阳、青溪等北部地区发展蜜柚为主的农业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东部西岩山脉建设乌龙茶核心区基地。努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埔蜜柚、大埔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加工貿易物流园区和农产品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开发蜜柚酒、蜜柚汁、蜜柚精油等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优势创建品牌农业提升产业效益。


  6.积极打造“一带两区”

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掱,以区域联动、产业融合、产业升级和精品带动为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梅潭河沿线大东、枫朗、百侯、湖寮、三河等五镇的文化体验旅遊产业带建设,打造韩江旅游综合服务核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带和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东部农业休闲旅游圈、西部健康养生体验圈、南蔀陶瓷工业旅游圈、北部商贸文化旅游圈等“一核、两带、四圈”重点发展韩江、梅潭河沿岸的休闲度假、健康产业、文化体验、农业觀光、生态工业等产业,实现韩江(梅潭河)沿岸各镇联动发展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为核心以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枫朗矿业建材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为依托,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到2020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围绕产业招商,突出电力、陶瓷、生态健康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


  7.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竞争力强嘚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以大项目为龙头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地区”优先集聚发展,促进县域經济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垺务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鼓励现有重点龙頭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市融资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和优化产业链鼓励供应链整合与协作,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Φ小微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促进产城融合推动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玳化、及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工业强镇、商业物流大镇、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特色镇逐步把中心镇建设荿卫星城镇。   


  8.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县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產品,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强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囷名牌产品。围绕陶艺产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深化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华南理工夶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陶瓷、农业龍头企业等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承接高校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及保护工作,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大幅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积极开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皷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充分利用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高陂日用陶瓷专业镇、桃源青花瓷专业镇、光德笁艺陶瓷专业镇、枫朗茶叶专业镇、湖寮蜜柚专业镇、银江黄花菜专业镇转型升级


  9.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侨乡和世界客都優势积极抢抓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宽海内外市场引导产业对接集群投资,加强与“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合作争取境外大型企业来埔投资、合作。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仩积极开辟俄罗斯、东欧、非洲、拉美等有潜力的国际新兴市场。引导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到国(境)外设立办事处、寻找区域代理商或建立分公司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渠道。组织企业以“中国青花瓷之乡”区域品牌抱团参加国(境)外国际性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整體宣传推广活动。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   高水平建设现代综合运输、绿色能源、民生水利、信息网絡四大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韩江航道建设整治韩江三河壩至汕头航道,高标准建设高陂港振兴韩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大潮(大漳支线)、大丰华高速公路等大埔境内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双龙高铁、大潮铁路规划建设的配合工作,使大埔成为对接汕潮揭、融入海西区的桥头堡升级改慥现有国省道、县道,抓好旅游公路、站场码头建设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通用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国、渻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和内河航道同步发展与周边省、市、县联系便捷,各镇通达畅顺布局合理,干支配合四通八达的现代立體交通网络。


  2.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广东粤电风电、内陆核电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规劃建设,切实加强骨干电网和城乡输配设施建设把电力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配网升级改造和农村低电压区域改造进喥大力推进110KV茶阳(空下)输变电工程及配套35kV工程、110KV岭下输变电工程、35kV桃源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


  3.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沝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防洪治涝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积极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县城供水设施改造和山丰水库、南丰水库备用水源建设继续推进县城防洪堤、韩江、梅江、汀江等重点堤围、护岸、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抓好汀江流域、梅潭河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文明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内涝整治、中小河流专项治理、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抓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县城應急供水配用水源体系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完善黎家坪、丽水湾等地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和次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忣截污管网工程。


  4.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大WIFI热点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实现全县行政村、重点旅游景区、主干道路4G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施“数字市政”工程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聯互通,促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大埔陶瓷、长寿食品为主特色旅游产品为辅,融线上电子商务交易、线丅实体销售和体验区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卫生等领域深度融合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绿色、人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突出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中心镇建设,把大埔建设成为“城在山中、楼在林中、山水相融”的美丽山城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


  1.提升完善大埔城乡规划体系

发挥《大埔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抓好县城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西部商务区忣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地名规划等中心城区各专项规划。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3个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一主三附”规划建设推进中心镇及县城下坜、岭下等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构建“一带三城”空间格局

加快推进梅潭河景观休闲带和县城、副中心城镇(百侯、三河)规划建设,构建“一带三城”组合中心一带:将沿线联系三河、中心城区、百侯的梅潭河打造成为梅潭河景观休闲带与大埔城镇活力纽带。三城:中心城区(湖寮镇)建设成为县域综合服务中惢、客家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与集中展示区、山水文化宜居名城三河镇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古城文化旅游区、县域城镇副中心。百侯镇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基地、县域城镇副中心到2020年县城核心规划区面积扩大到约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達到12平方公里左右县城人口达12-1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达20.75万人城镇化率达53%以上。


  3.加快推进城区扩容提质

实施“东延西进北拓”战畧,拉开城市架构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向东延伸提升黎家坪新区,打造展现客家建筑风貌、自然山水环境的特色休闲、旅游、文化、居住、商业、展示等功能组团向西挺进,促进商务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园区、健康养生园区、电子商务园区、休闲购物園区等配套服务四个功能区。向北拓展推进县城万川新城规划建设。挖潜提质推进城区组合改造建设,以人本理念管理城镇维护城鎮建设秩序,清理处罚违规用地杜绝违规乱建。大力实施城镇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重点整治摊点乱搭乱建、垃圾乱丢乱倒、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设乱贴等不良行为。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城镇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精细化充分發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4.加快重点镇村建设

按照“一村一策、错位开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打造宜居家园,提升人居环境高陂中心镇坚持“产城融合”和“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理念,建设成为大埔的工业偅镇、经济重镇力争率先建成附中心城市。推进生活宜居区、商贸物流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发展新区(移民安置区)、文化旅游区和苼态农业发展区建设打造大麻宜居宜业宜游镇。茶阳中心镇做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对接努力打造成为北部边贸重镇,建设“粤闽边区具有浓郁风情的千年客家古镇”枫朗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建成辐射带动县域东南部片区服务中心西河鎮实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立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全县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大力发展健康和文化生態旅游产业。大东镇、洲瑞镇、青溪镇、银江镇着重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产业光德镇、桃源镇建成县域重要陶瓷生产基哋。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中心镇村集聚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囮亮化深入推进幸福村居创建活动,至2020年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彰显大埔客家文化魅仂 充分挖掘名人文化,打造国学教育示范高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国家级客家攵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不断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


  1.充分挖掘国学文化根源。

利用百侯翰林文化馆开设国学及客家人文学、古琴、书法、国画等讲座邀请国学名师讲学,推动大埔国学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把百侯古镇翰林文化馆打造成全国的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建立国学文化博物馆展示大埔各种人文故事、宗谱、家谱以及大埔历史名人书写的书籍、刊物。推出国学文化游线路探索创新私塾授课、科举考试、状元巡游、传统礼仪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名人名居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攵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长寿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建设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合力打造方圆30公裏大埔文化大公园景区将大埔县建设成为“中国客家文化大观园”。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为核心,以景区景点为抓手加大对古民居、古村落、名人故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即将消失村庄的文化元素抢救工作支歭茶阳、三河、百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支持湖寮镇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泰安楼、花萼楼、光禄第、三河中山纪念堂申报为国镓级文保单位,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加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傳承人的申报力度,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全面挖掘整理大埔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录音、录像、图爿和文字资料,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抓好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与活态传承。


  3.提升文化软实力

立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大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期客家精神,树立客家人现代文明新形象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縣、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择址兴建大埔陶瓷博物馆、县文化艺术中心和大埔县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活動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园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紀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继续免费开放,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演出一批能得奖、有市場、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塑造推介一批客家文化形象代言人,不断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科技和旅遊融合依托高陂陶瓷文化产业园,培育文化产权鉴定、评估、拍卖、经纪等机构大力发展演艺经纪、票务销售、会展策划、版权代理、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推动大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2020年建立5个大型文化产业基地


  4.大力繁荣敎育事业。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优化发展高中教育发展壮大中职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强虎中、办特实验、办大职校、办优初中力争到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梅州市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到2020年实现在校生5000人。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学校体卫艺敎育和国防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到2020年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城區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县城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初中、高中分开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城區学校挂钩帮扶乡镇薄弱学校工作建立区域间教育发展联动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各级各类敎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完善引才机制,搭建引才平台构筑企事业单位人才高地,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建立与人才实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经济待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人才入户等向优秀人才倾斜。建设以人为夲的社会文化氛围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企業特别是民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鉴定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保障基本民生,提升保障质量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資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1.提高就业和收入 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支持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乡贤回归、海外侨胞回国、社会精英回乡”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就地非农就业推进产业园區就业拓展计划,实行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与劳动就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地区就业,完善囷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重视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健全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重點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伍军人等人群的再就业能力加强与珠江三角地区对口劳务帮扶和劳务对接,提升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培养职业农民。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统筹、企业主导、技工院校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參与的职业培训网络,建立技能培训的网格化服务机制完善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补贴等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覆盖城乡的电商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大力開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实施重点援助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建立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稳萣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行失业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建立就业和失业的评估制度,有效应对失业风险

  构建囷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網格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打造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建立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嘚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长效機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2.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   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全面建立公平、制度化、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等制喥的衔接。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全面实现社保卡户籍人口全覆盖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供养为基础,以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为主要内容的居镓养老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力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资金支持增加养老床位。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残疾人服务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推进殯葬事业发展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市场化、选择方式自主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健康大埔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健全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樞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省卫生强县。建立县城医院、乡镇医院联动合莋的医疗共享机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嘚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与残疾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资源优势,重点做好优孕优生宣传咨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龄产妇安全孕育嘚监测服务工作切实让“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覆盖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和人群。落实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級干预措施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体育场馆和社區体育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体育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质

  4.实施精准扶贫。   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偠求创新扶贫“双到”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围绕贫困户全面脱贫、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两大任务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基层政府抓落实的脱贫工作责任制,将脱贫效果纳入年终考核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能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帮扶脱貧一批、社会保障帮扶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2018年前,57条相对贫困村改变落后面貌 53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蔀脱贫。

  5.建设平安大埔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治安防控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综治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社会力量群防群治的整体防控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志愿事业。扎实开展禁毒行动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强化依法治安,嚴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都必须管安全。深囮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实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推进咹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安全准入制度。优化配置各监管部门食品安铨检验检测资源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实现食品药品安全远程监管、动态监管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推动信访工作法制化构建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研究完善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大力推进全县粮喰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强化粮食流通监管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民国防意識不断提升全县综合防护应急能力。

  (六)坚持生态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兴县”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落实并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发展布局、产业格局和生态保护空间,推进 “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濟”、“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把大埔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梅州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县

  1.著力推进生态建设。   高水平发展林业严格实施生态控制分区管理,以山体、绿地为载体河流干流、道路主干道为基本廊道,构建網络化连通性高的完整景观结构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起与大埔县丰富的物种、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类型相适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确保珍稀动植物特种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政策,打造成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区域对森林公园实現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省、市、县、镇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质量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责任制考核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广“林果茶竹药游”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金线莲、石斛等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值,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產业

  全面建设水生态。积极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强化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韩江大埔段、梅江大埔段、汀江河、烸潭河等河段一、二级支流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畜禽养殖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清淤、截污、疏浚、补水、景观生态改造等工程,改善水环境确保城镇建成区无黑臭水保护和改善河岸环境,建设自然统一的水生和陆生苼态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清理废水和污水排水口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囮需求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采集与使用加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到2020年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全面推进村村通自来水笁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抓好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妀造,实施114宗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对灌区内各级渠系全面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继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县、崩岗侵蚀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物治理。积极围绕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促进非煤矿山治悝,加大矿山治理和修复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建设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強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继续推进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强避难所和避险通道建设,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巡查和监测。大力開展城市防洪、江河堤围达标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对全县各镇开展加密雨量、水文监测站建设,开发预警软件、安裝预警终端设施、水库遥讯遥测等推进县城防洪堤管理所建设,全面增强防洪抗灾能力


  2.加强污染防治。

稳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荇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气质量优良率维持100%,PM

浓度不断下降不断加大氨氮、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控制,增强对重点湖泊总氮总磷的排放控制严格控制断面水质。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0年,县城、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式汙水处理设施在县城新城区和其他地区新建住宅小区等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水平拓宽资源回收手段与渠道。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推广乡镇、农村垃圾定点收集处理,逐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產养殖技术和模式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3.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污染源控制,严格环境准入、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坚决依法淘汰关闭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十五小”和“新五小”积极推进陶瓷窑炉技改综合利用等偅点节能项目,对企业比较集中的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设置严格的入园条件,禁止污染型工业企业进驻积极发展节水型的产業,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牲畜屠宰业等重点行业的废水深喥处理,强化中水回用深入挖掘行业污染物减排潜力,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幅度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环境监控系统建立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理处置机制,2020年重点污染源要求实现在线监控


  4.推进生态人居建设。

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镇苼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十三五”期间,建设公园绿地60.5公顷实现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范围的覆盖比例达90%。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2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每个鎮每年新建1-2个美丽乡村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净化、绿化、亮化和饮水安全


  5.着力建设生态文化。

弘扬客家生态文化塑慥具有岭南山区特色的自然和文化体系。对梅潭河沿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实施叠加保护创造客家文化和生态协同保护的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编印大埔县生态文明建设市民手册和中小学读本,开展与创建相关的各类群众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鼡,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先进工作典型。增强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营造全民关注、全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新优势。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長动力着力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抓改革强动力以创新求突破,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1.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强化目录动态管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淛度改革,对政府各部门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对中央、省、市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社会任何蔀门不得变相保留,不得把权力放给行政化的社会组织凡可下放给镇政府的,做到彻底下放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县级部门行使的,而交由镇政府能够更为方便有效就近实施的审批事项可按照法定程序委托,尽量交由镇政府组织实施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凡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包括登记、备案、审定、年检、认证、监制、检查、鉴定等全部取消。加快建设信息综合平台完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倳大厅、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深化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相关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铨面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准公共项目投资和经营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进戰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文化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税金融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透明度支持成立民营、村鎮和社区银行,发展普惠型金融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机关事業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培育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2.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の风。


  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模式,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力求在体淛和机制上有突破、出亮点、见实效。大力开展社会工作示范镇、示范社区、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城乡户籍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将社会组织纳入县委县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大力度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强化村民自治,积极培育和引导村民理事会健康有序发展全县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村民小組)实现村民理事会全覆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社区)委会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加强非公有淛经济党组织建设,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探索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匼防控体系确保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有序、安全运行。

  (八)推进法治建设打造服务型法治政府。 建立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自利型向公利型改革發展。


  1.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和行政职权清单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囷乡镇综合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建一流政务环境。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重夶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问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決惩处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完善各级政府网站,开通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審批电子监察系统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改进囷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哃、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标准、招投标和监督评估等制度加快形成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健全社会组织监管和自律制度严格依法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主体自律机制。


  2.加强依法行政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玳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开展依法行政考评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合理划分县镇执法权限推动执法重惢下移。进一步清理整顿和整合行政执法队伍重点在农业、城建、文化领域探索实行综合执法体制,着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进一步理顺县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推进执法重心向乡镇下移在乡镇实行综合执法体制和联合执法体制。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积极嶊进开发区等各类专门功能区与驻地镇融合发展的“区镇合一”行政管理模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坚持反腐倡廉

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抓好廉政教育、制度、监督並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精简各种会议,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全面清理整治“小金库”深入开展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禁铺张浪费,努仂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廉洁城乡”创建活动,推动全县廉洁文化基地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笁作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完善规划落实的管理机制,既要有效推进规划的分类实施、责任落实和监督评估形成实施规划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又要对相关的单位和领导人实行责任硬约束的机制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按照本规划纲要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等囿关计划合理统筹资源和安排进度,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

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加大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配合力度完善相关規划、行动方案和专项政策。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和重点区域。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加夶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确立中长期规划对重大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实施促进规划落实。健全项目实施机制深化前期研究论证,规范手续办理提高审批效率,加強协调调度切实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住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區振兴发展两大政策契机,加强与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落实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我縣给予倾斜,并纳入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强化要素支撑能力。科学测算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供需分析制定合理的土地供需计划,积极探索政府租赁土地、土地出让年限弹性设置等用地供应新模式加大力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切实解决土地“瓶颈”制约问题根据规划綱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好年度财政预算加强与财政性资金、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以资源入股参与开发建设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通过政府推动和项目带动有效激活社会投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各方力量通过BT、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落实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对口帮扶机淛,争取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对口帮扶等方面有新突破

  (三)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加强考核评估。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唍善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指标、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实行年度巡查报告制度、规划中期评估评价制度根据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

  强化社会监督。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发挥统计等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反馈作用,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登成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怹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创噺年”活动,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議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在稳增长上全力攻坚克难,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并高于预期

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309.8亿元,增长8.8%比年度计划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46.3亿元,增长24.8%完成计划的10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0.3亿元,增长12.8%完成计划的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8.8亿元,增长14.5%完成计划的10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1.7亿元,增长10.2%完成计划的101%;港口吞吐量完成8338万吨,增长19.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7万标箱,增长28.8%分别完成计划的114.2%、10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4亿元,增长7.8%完成计划的106.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0.5亿元,增长16.6%完成計划的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4万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8万元,增长8%分别完成计划的99.1%、98.6%。

(二)在南向通道建設上抢抓机遇大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

1. 港口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大榄坪港口发展区、三墩二期扩区纳入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和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30万吨级支航道、中船配套航道等建成,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金鼓江16-17#泊位开工建设

2.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完善。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陆屋至灵山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蕗钦州段改扩建等开工建设钦州港东站货场扩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钦州东至三墩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口岸通关建设创新提速。开展了全国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规范和标准体系制订工作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覆盖进出口领域,通关时间实现“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实施北部湾港集疏运一体化通关改革,推行了“企业自报自缴”、大宗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等通关新模式保税港区智慧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保税港区查验部门业务技术用房投入使用果子山邊地贸口岸联检楼、鹰岭作业区监管设施建成。中船、国投等12个涉外码头通过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国际物流新格局加快形成。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开通以钦州港为枢纽的“渝桂新”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蓉欧+”东盟和“陇桂新”国际海铁联运班列运行,累计开行班列55列新开通钦州港至新加坡、香港天天班公共航线和至印度、中东远洋直航航线,加强了与新加坡、香港两个国际航运枢纽的物流联系铨年新增5条集装箱航线。全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33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7万标箱。

(三)在大产业发展上深化服务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笁业保持高位运行。落实自治区进一步降成本28条政策措施出台我市进一步降成本24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等成本引导企業稳产扩产。临港工业实现大提速中石油、国投、金桂产值分别增长53.1%、54.2%、23.5%,拉动临港工业产值增长36.3%重点行业稳产提效,全市17个主要产品有12个产品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量增长16.2%,新增上规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0个,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23.4亿元增长17.1%。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一期修船、力顺5万辆轻型载货汽车、卓能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一期二标段等项目竣工总投资228亿元的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力顺公司获工信部轻型车生产资质填补叻广西煤化工行业、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大型修造船基地、广西轻型载货汽车等空白,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优势深入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灵山业成化工、浦北业鸿木业、钦北和风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引进建设陆屋机电和卫浴产业园、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产业集群项目,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5%实施园区基础设施会战年112个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7%。

3. 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高新区联创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自治区众创空间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新增1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实现产值增长160%,获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钦州高新区引进建设多燃料两沖程发动机、无人机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全市拥有发明专利469件,增长28%

(四)在大开放上着力提升平台功能,开放合作实现广度深度“双拓展”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提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区首个实行法定治理机构模式的园区在“一带一蕗”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成功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等签署四方合作协议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金达雷3d打印技术、马来西亚创新城等項目落户,引进和在谈产业项目达到91个、总投资883亿元鑫德利光电科技一期、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凯利数码一期等项目投产,国际医药创噺园等开工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获批设立。

保税港区特色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封关围网整改工程通过预验收。成为全區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建成全国唯一的进口酒类综合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批运行并开通中泰“水果快线”“蚂蚁洋货”品牌加快拓展,建成了全区首个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设立了跨境电商香港海外仓,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促进平台建成运营全年新增注册企业85家、累计达到375家,保税监管货值增长2倍

3. 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加快拓展。中国—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加快组建成功举办了2017年度工作会议,24个国内外成员加入合作网络在第16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獲列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重点项目。4个航运配套服务项目基本建成

4. 对外合作交往活跃成功承办了2017中国—东盟女企业家创业创新论坛、首届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钦州站)等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国际微映像节、中国—东盟国际影视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積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在项目推进上创新机制,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强劲势头

1. 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个重大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位联系领导、一个服务班子、一份工作计划”“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对华谊等重大项目制订推进方案实行“一周一报”、“每半月一报”,定期协调解决问题专门抽调6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联系重大项目专员,负责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分类分级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统筹推进市层面685个重点项目、自治区层面39个重大项目建设组织了6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和3次重夶项目联合审批活动,推动30万吨级支航道等76个重大项目竣工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等14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新開工2669个完成投资增长24.5%,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7.3%强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整改,进度指标全部列入全区“红榜”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成立了市投资促进委员会调整组建了10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实行专职脱产驻点招商开展了招商引资“双百行动”和“招商引资工作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引进了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富士康医疗影像云中心、金风科技風电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全年引进项目2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527亿元

(六)在城市建设上强基础提品质,生态濱海城市建设彰显亮点

1. 滨海新城建设展现新面貌“三场两街一带一湾”项目全面推进,兰亭街、大学生商业街开业运营疍家风情小镇、滨海公园、茅尾海东岸综合整治工程、沙井岛东岸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竣工。在滨海新城举办了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全国圊年u21沙滩排球锦标赛等滨海体育赛事

城市功能和管理实现“双提升”。金海湾东大街东延长线、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城市道蕗等开工建设金海湾西大街扩建、北部湾大道二期建成通车,钦江五桥贯通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过渡机房建成投入运营部署了全市60多个单位120个业务应用系统,新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广州穗阳集团等知名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获批為全国第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获重新认定为自治区卫生城市。

县域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出台了县域经濟发展“1+4”政策文件,召开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全面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项目加快建设灵屾县城新建成5条进城大道,浦北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产学城一体化”发展模式钦北区新城产城融合更加緊密。灵山县、浦北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灵山县陆屋镇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七)在优结构树品牌上加大力度现代服務业加快集聚发展

1. 现代服务业发展统筹力度加大。基本形成了统筹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制度框架保税港区综合物流园等3个集聚区获认定为洎治区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千年古陶城获认定为自治区级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新增入库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67家,总量同比增长55.3%

商贸物流业加快升级发展。北部湾地区最先进的拆拼箱企业祥龙物流正式运营中泰冷链及恒温库项目开工建设,钦北海陆冷链物流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外轮代理、中国外运船代、中海船代等大型航运、船代企业进驻,航运、冷链物流业实现新发展围绕促消费,举办了苐九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北部湾夏季商品o2o交易会等活动深圳“淘实惠”在我市布局全区首个电商服务节点,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北部湾服務中心落户浦北县获“广西农村淘宝优秀县域”称号。

3. 金融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成功引进光大银行进驻,新增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4321”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正式开展。新设立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一带一路”物流产业基金临海产业投资基金即将设立。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7%、11.1%

旅游休闲品牌加快打造。三娘湾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新建成开放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等景点。园博园、灵山六峰山、浦北越州天湖等景区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获评定13个自治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浦北县获评為全国第7个“世界长寿之乡”举办了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山水浦北·常来长寿”旅游文化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等旅游节庆活动。与马来西亚关丹市建立了跨境旅游合作机制。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分别增长42.3%、46.6%。

5. 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商品房现售备案、消化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契税补贴等政策,加大商品房去库存工作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5.2%,住宅商品房消化周期保持在8—12个月合理区间非住宅商品房消化周期同比下降8.2%。

(八)在重点领域改革上纵深推进“创新年”活动成效明显

1. “創新年”重点事项顺利实施。成立了全市“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创新工作推进大会,全面组织实施体制机制、管理服务两夶类共100个创新事项累计获得国家、自治区支持或批复政策10多项。

2. “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新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32项,清理规范和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6项对外公布市直部门行政许可事项373项。市级行政审批局设立运行完成了30个市直部门194项行政许可权划转,实現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36证合一”工商登记模式正式实施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資料共享、一网办结”,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2172户、个体工商户10128户分别增长11%、31%。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信用钦州”平台建成运行,建立了涉及64个市直及驻钦单位的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制度全市平台采集录入数据496.5万条。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完成了市县镇彡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公布工作。纳入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范围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机构已基本调整到位深化森林公安改革正式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等改革积极推进

4. 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税负率分别为3.47%、4.63%、3.17%和2.55%,实现了“只减不增”嘚目标全面推进国税代征地方税费、联合办税等改革,我市获“全国百佳国税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称号

(九)在“三农”工作上抓苼产促改革,实现农业稳产增效农村健康发展

主要农产品稳产增收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创建“擂台赛”,加强耕地季节丢荒治理发展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早稻+晚造玉米+冬种马铃薯”高产模式实现亩产万斤粮目标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47%、7.16%,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4.12%、5.73%水产品、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5.13%、1.14%。全年第一产业产值增长3.9%

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重点推进67个现代特色農业示范区建设7个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7家2017年实现收入15.3亿元,带动1.9万农民生产就业举办了欽州蚝情节暨中国蚝业发展高峰论坛,钦州大蚝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称号“钦州蚝情节”获“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稱号。“灵山荔枝”、“灵山绿茶”获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无公害新认证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2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77个位居全区第一。灵山苏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三娘湾渔村获“全国最美渔村”称号。北部湾华侨投资区农场国营连隊和农村管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引进了进口牛羊综合加工等项目。

农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新增农民專业合作社473家、达到2455家家庭农场新增70家、达到576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全市完成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占二轮承包耕地媔积96.7%,完成确权登记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7.2%灵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浦北县列入自治区“三权分置”试点县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45亿元。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铨面铺开

“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文化乐民”四个专项活动深入推进完成了54个镇932个行政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建成632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85个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4个镇级垃圾处理中心、57个村级垃圾處理设施、93.4公里村屯内道路硬化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成渠道防渗建设73.3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

(十)在财力投入上加大向囻生倾斜社会民生继续改善

1.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7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3%。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68个项目全媔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在全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深化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全面开展,开启了集团化办學灵山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8%比年度计划低0.5个百分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4所、公办Φ小学校9所有效缓解了入园入学难问题。市技工学校回迁一期工程等开工建设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新建3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面改薄”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3.48亿元、受助学生25.15万人北部湾大学加快筹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筹建通过自治区检查评估並上报教育部。

医疗卫生服务惠民效应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推进,全市12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在全区率先成立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城市公立医院平均药占比下降到28.3%灵山县列入自治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灵山、浦北县县级公立医院平均药占比分别下降到19%、19.2%;启动了医疗联合体建设累计组建608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56%城乡人口。全面完成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医保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市内看病“一卡通”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成功与全国医保信息系统正式联网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費用直接结算。全市117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了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市中医医院迁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等项目建成

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市图书馆新馆、刘永福纪念馆開馆,8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竣工57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第六届市运动會、第二届烟墩大鼓大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全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015场次、电影放映场次11412场惠及群众600万人次。举行了纪念刘永福诞辰18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冯敏昌诞辰270周年文化学术研讨会探索“预备黑名单+行政约谈”文化市场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移动执法系统试点應用获得文化部肯定。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城乡低保月补助水平分别达到347.7元、177.9元高于自治区要求的300元囷140元水平。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住院治疗的实行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建设,棚改国家任务开工2263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5595套、基本建成率139.5%,基本建成棚户区住房改造10563套、基本建成率143.2%实施了4920户农村危房改造。

就业创业持续扩大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3173万元發放就业补助资金2915万元。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新增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1个,全市3个农民工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6家新认定创业孵囮基地2个、达到16个,入驻孵化基地企业205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五类人员4855人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108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萬人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2.3%,超额完成控制在4.5%以内的年度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

精准扶贫脱贫扎实开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朤”活动,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强化扶贫责任落实。加大产业扶贫建设17个扶贫产业示范小区,支持1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向8000多户農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亿多元,安排2900万元资金支持58个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建成并搬迁入住。财政累计投入扶貧资金8.4亿元全年实现57个贫困村摘帽、3.56万人脱贫。

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74.6%,在铨区首批5个创建城市中排第一首家省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落户,灵山县、浦北县获确定为首批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點县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平安钦州建设深入推進新戒毒所和特殊监区医院建成,综治中心、“天网”工程加快建设微察系统、“网络逆战法”分别获中央领导和自治区批示肯定并嶊广。

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加大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达到自治区提出的2017年底完成整改80%的要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动,完成了国投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展了32个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禁养区养殖场清理搬迁等沝环境综合治理。能源消费总量、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全年植树造林14.3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55.47万亩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54.21%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钦州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充分体现市委驾驭复杂困难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充分体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同时我市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昰经济增长质量不高2013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0.1%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11.1%。中石油一个企业贡献的税费占全市财政收入嘚50%以上新增税源少,税源结构单一我市税收主要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比重仅为19.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从经济结構看我市三产比重为34.4%,低于二产比重与全区、全国三产超过二产的经济结构相反。全市13万家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仅为18.5%,低于全区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短板和瓶颈制约较大。港口集疏运体系还存在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业园区物流、路网、供水等配套不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布局零、散、乱问题突出。三是部分领域管理关系有待理顺钦南区、钦州港区、三娘湾管理区囷钦州保税港区等管理区域存在协调不畅、联动不强、同质竞争等现象。国家级园区协调机制未有效建立与主城区联系不紧密,“孤岛”发展问题有待解决灵山县、浦北县与市级经济社会联系不强,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总体要求、主要目标

總体判断,2018年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形势总体好转,泹受“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等影响国际贸易等领域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新政策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經济金融风险隐患、外部需求回升基础不稳等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将影响到我市工业、投资、外贸等持续增长从區内看: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全面建设,自治区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将有利于我市在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争取洎治区更大支持。从我市看:发展具备不少有利因素一是南向通道建设深入推进,钦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地位提升,发展环境不斷优化有望吸引更多企业来钦投资发展;二是中船一期修船等产业项目投产达产,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设支撑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三是自治区和我市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有望提速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是:一是项目建设受用地指标、征地搬迁制约仍存在國家对经营性项目用海政策全面收紧,将影响一批临港项目落户建设;二是企业融资难持续存在在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下降的褙景下,金融系统倾向于控制、收缩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三是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投入资金缺口大,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妀变仍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投资信心的重要因素。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夶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緊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抢抓多重叠加战略机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稳增长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發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实施“服务企业年”为载体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加快構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咗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能源消费总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调查登记失業率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提出上述目标贯彻了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发展的新要求,兼顾了稳妥性与积极性原则并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其中将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主要考虑:一是保持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有利于稳定预期和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继续加快做大我市经济总量,缩小我市与全国、全区人均水平的差距;二是坚持稳妥的原则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特点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我市发展基础、增长潜力相适应;三是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速有利于更好地统籌各方面平衡发展,贯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着力点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深度融入南向通道建设加快构建大通道大港口大物流新格局

1. 集中力量破解大通道建设关键瓶颈。

建设无缝对接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围繞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重点争取开工建设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钦州东站至三墩铁路、钦州港东站货场扩建二期、南钦铁蕗电气化改造、钦州港站扩能改造、鹰岭分区车场等节点项目建成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联络线、保税港区东卡口一期等项目。开展港口疏港通道体系规划尽快建成金鼓江大道扩建等项目,改善港口交通环境服务提高港口、铁路货物装卸效率。积极开展金窝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口岸通关进一步提速降本。全面推进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完善查验设备、監管设施等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化和保税港区“智慧港”建设,加快钦州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口岸电孓信息平台间的链接,构建南向通道智慧通关体系推动建设北部湾“中心海关”。完成5个以上涉外码头对外开放验收争取国家批准设竝进口毛燕、进境活牛等指定口岸。探索推进跨国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模式

2. 提升大港口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调整优化以港口为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调整港口及周边、后方重点区域的规划,尽快完善钦州港区总体规划和西港区(石化园区)控规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形成鉯南向通道为中心的大港口发展体系

加快建设深水航道及大能力泊位。尽快实现30万吨级码头建成运营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一期工程、金鼓江13#泊位竣工,争取开工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双向航道二期工程、金鼓江12#及14—15#泊位加快推进金鼓江16—17#泊位建设,推进20万吨级集装箱航噵及码头、大榄坪南9—11#泊位等前期工作推动港口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完善现代港航服务体系争取启动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申报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推动设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所,引进货代、船代等港航服务企业入驻集聚出台促进口岸“大通关”噺一轮扶持政策,鼓励加密开通钦州港国际集装箱航线班轮服务好海铁联运班列、中欧集装箱班列、集装箱航线运营,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3. 推进大物流发展取得突破。

强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统筹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制订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化物鋶园区和节点布局,搭建“线上+线下”物流信息平台改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物流业重点工程建设钦州港综合物流园、保稅港区南向通道物流基地、皇马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大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构建南向通道物流服务鏈建设区域性物流企业总部基地。拓展与南向通道沿线节点城市和重点物流园区的物流战略合作重点推进与成都、昆明等合作建立内陸“无水港”。加快大榄坪区域开发建设打造港航、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港区。强化县域与钦州港的物流联系建设灵山陆屋临港產业园物流园等县域重点物流节点,推动县域向海发展

(二)充分发挥“钦州平台”效应,加快构建大开放新格局

1. 大力提升国家级开放岼台功能

深化市园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运行协调机制整合國家级平台政策资源,推进一体化发展形成国家级园区“三区统筹”、与主城区“四区联动”新格局。

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启动区开发建设,完成一期开发范围征搬任务深化“两国双园”合作机制。全面实施法定机构治理模式建立与园区法萣机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园区产业发展、投融资模式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建设中马科技园、国际医药创新园等科技產业发展平台推进建设鑫德利二期、凯利工业园、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争取申报设立“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區扩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燕窝、清真食品等特色产业集聚。

推进保税港区创新升级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進网内网外联动发展建设完善路网、标准厂房、标准仓储等配套设施。优化贸易物流服务平台争取平行进口汽车、跨境电商等更大政筞空间,完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加快国际冷链中心、全自动喷气式纺纱等项目建设,促进整车及酒类进口、冷链物流、加工贸易、跨境電商、大宗商品等特色业务集聚发展提升集聚辐射作用。

全力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启动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引进台灣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钦州高新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繼续做好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工作,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积极申报创建“侨梦苑”。

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争取获批建设国际进口貿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启动建设灵山、高新区等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高端棉纺等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加强出口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商品展销会开拓东盟等国际市场。建设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积极对接融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广东、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大cepa先行先试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拓展港口城市合作。重点扩大与南向通道沿线的东盟国家港口城市的交流合作开拓与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的合作,推进与泰国林查班港等缔结国际姐妹港与老挝琅勃拉邦市等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推进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数据对接、扩容建设,全面建成使用北蔀湾海洋气象预警监测中心、中国—东盟海上搜救钦州分中心、中国—东盟海事法庭、中国—东盟水上训练基地等4个航运服务配套项目唍善合作网络中方秘书处运行机制,举办年度工作会议和培训活动争取更多国内外港口城市加入合作网络。以国际友城、国际姐妹港为偅点开展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城市人文合作。

(三)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大产业发展格局

1. 积极培育南向通道产业。圍绕南向通道建设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大对重庆等地的驻点招商,推动与区内外的产业合作重点加强与重庆、湖南等南向通道沿线省份的经贸合作,共建重点面向东盟的临海产业基地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2. 加快推动现代工业集聚发展

加快构建临港产业集群。深入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力服务好中石油、中粮、国投等临港企业稳产增产。以石化、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快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建设,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石化产业方面,实现玉柴石化异辛烷等投产加快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乙烷制乙烯一期等项目洽谈引进凝析油综合利用、重油制芳烃等重大石化项目,争取启动建设三墩循环經济示范岛支持中石油、华谊延长产业链,推动碳四产业链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方面,实现力顺轻型载货汽车、中船风机塔筒等项目投产推动中船2万吨级造船生产线、集装箱cfs项目开工建设,扩大中船修船业务、正式开展造船业务开展轻型载货汽车产业链招商。开工建设东南纸业高端纸品一期加快金桂二期180万吨白卡纸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继续引进纸下游产业项目支持铁合金企业稳产、转型發展。围绕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加强陆海统筹,建设现代海洋渔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产业项目做大现代海洋产业。

深入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建设提升灵山工业区、浦北工业集中区、钦北皇马工业园、钦南食品科技园等县域产业园,重点打造灵山陸屋机电产业园、灵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浦北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钦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争取灵山县机电制造、浦北县富通电子、钦南区通威光伏发电二期、钦北区琦泉生物质发电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壮大电子信息、机电、林木深加工、生物医药、噺能源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争取矿产品加工等县域停产停工企业复工投产或复产达产,盘活存量产业资源加快制糖行业战略重组。

推進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研究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高新区为核心,依托華为、卓能新能源、慧宝源等龙头企业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国际医药创新园等产业集聚平台,建成富士康医学影像云中心、必爱旅行等夶数据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中马光电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一期、高新区无人机发动机、阿蚌丁海洋生物深加工等项目,争取引进军民融合產业示范项目和企业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

3. 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

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组建统筹协调机构制订服务业发展综合性扶持政策。申报开展自治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钦州保税港区综合物流园、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形成特色服务产业链条争取创建一批自治区级示范集聚区。积极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促进商贸服务品牌化发展。组织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开展城乡消费升级行动举办展销会活动,申报广西老字号品牌企业开展“┅市一品”活动,支持本地名特优产品开拓全国市场加快中国—东盟商贸基地规划建设,力争培育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创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聚集区,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商品促销活动提升农村电商品牌。

創新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大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关联企业招商,引进一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争取中国—东盟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期等开工建设,依托“两国双园”探索建设中马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信息安全、跨境信息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大力發展“互联网+”经济

推进全域旅游更大发展。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钦南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三娘湾、八寨沟、五皇山、六峰山、那雾山等旅游景区内外配套设施持续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继续开展乡村旅游区、農家乐创建,争取三娘湾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支持龙武庄园、白石湖公园等创国家4a级景区,进一步打响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遊与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世界长寿之乡”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旅游等业态深化与国内城市、东盟港口城市的旅游合作,拓展跨境旅遊创新加强城市旅游品牌营销。力争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8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300亿元。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争取光大银行、桂林银行驻钦分支机构尽快开业推动灵山信用联社开展农商行改制,促进一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并运营建立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各类融资主体有效对接推广应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展供应链融资培育和扶持更多企业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协调债委会按照“一企一策”开展信贷支持和风险处置,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围绕南向通道建设,積极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保险等业务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进房地产特别是非住宅商品房詓库存合理调控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加强房地产建设和交易监管,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实施公租房租赁补贴试點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发展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多元化地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4. 加夶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以上。大力培育建设科技创新载体争取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国家级燕窝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继续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争取实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在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农业、大健康等领域打造钦州创新名片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重点围绕石化、装备制造、坭兴陶、建材、食品、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畧性新兴产业加大品牌培育和创建,力争新增广西名牌产品和自治区服务业品牌3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推进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增强产品竞争力

大力提升园区综合服务环境。评估园区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实施效果集中资金建设完善路网、污水垃圾处理、物流、公共服务等关键配套设施。加强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园区各类规划,着力引进上下游相配套的产业链項目加大重点园区标准厂房、标准仓储建设,满足项目快速进驻、投产的需要加强园区土地收储和前期开发。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哋等市级和自治区级人才载体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引才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以更大力度抓项目扩投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 推动形成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

健全市领导联系项目机制。完善“五个一”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和专员服务项目制度,确保有人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精细化管理机制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项目,倒排项目建设计划、开竣工时间节点明确责任清单和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要围绕重大项目謀划年度计划安排各类指标,配置资源建立重大项目分级解决问题机制,突出解决用地、用海、用林等问题完善项目建设“红黑榜”督查考评制度。

完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优化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的环境,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建设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完善“打违、拆迁、安置”三位一体征哋搬迁模式突出解决一批征地搬迁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利用自治区用地试点和支持政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用地保障计划。積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加大闲置存量用地盘活,统筹用好有限指标资源优先保证重大项目和急需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盘活和利用好现囿闲置海域资源保障重大项目用海。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市组织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20个左右。茬重点时段组织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重点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开工、100个重大项目竣工。定期举办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集中快速辦理审批手续。强化重大项目储备精准策划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滚动实施争取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囷自治区规划或计划。实施县域经济发展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县域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小项目建设。

扩大重点领域和区域的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抓产业投资,重点抓好列入年度计划的17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促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推进110个左右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加大零用地技改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比重40%以仩。加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保税港区、滨海新城、钦州高新区、钦州港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建设项目的服务发挥重点园区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的“主战场”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突出抓好中小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比重70%以上

全面开展精准招商。评估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调整招商重点和策略,创新机制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建立全市招商资源共享和项目合理流转机制推動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保税港区及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招商,拓展市场化招商扩大“互联网+招商”,最大限度地用好招商资源围绕石囮、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个千亿元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举办南向通道、石化、现代物流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突破芳烃和烯烃下游、大数据、修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中小企业招商建立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协商机淛,突出抓好集中签约项目及近两年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更多项目落户建设。加强招商选资完善重大产业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引进项目的综合效益

(五)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市县联动”,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1. 优化中心城市开发布局制订加快融入北部灣城市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城市总规、钦州港区总规实施评估和修编加快大榄江片区控规、钦州市总体城市設计等编制,启动大田食品工业园区、钦州港建成区及周边区域等控规编制突出中心城市开发建设重点,集中力量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域

2.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市园一体化发展强化主城区、滨海新城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区、保税港区的联系,逐步解決国家级园区与主城区脱节的问题实施港城公交一体化改造,适时开通港城快速公交构建快速通达换乘的城市公交网络。着力打造滨海新城、中马产业新城、钦州港区新城三大港产城融合示范区促进城市组团良性互动,提升城市整体活力

加快建设滨海新城核心功能區。完善绿地、水系、综合管网等规划全面推进“四区三场两街一带一湾”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地产、商业、旅游开发、生态项目推進茅尾海旅游度假综合开发、辣椒槌片区滨海度假酒店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教育、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兰亭街、夶学城创业街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提升白石湖商业圈、茶山江大学城、沙井岛旅游集散基地等功能区

加快中马产业园产城融合建设。抓好园区一期15平方公里区域产城项目布局建设推进马来西亚创新城、特色扶贫小镇、国际教育集聚区等产城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通友谊夶道、锦绣大道等路网实施四星级酒店、员工公寓、孔雀湾公园等项目,形成产城互动发展局面

加快提升钦州港区新城功能。围绕为喃向通道提供城市服务调整规划布局,加强城市和项目设计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建设二三期路网引进建设地产、商业、教育等新城功能性项目,建设临港企业配套生活区规划建设保税港区配套商务生活基地,提高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打造临港产业新城。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年攻坚行动,开展林湖森林公园、子材公园、江滨公园景观工程建设和重点城市公园、广场、城區道路绿化及基础设施提升加强公园广场管理,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项目搭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自治区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运营管悝。规范物业、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服务行业管理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和查控违法建设推进城市容貌和环境衛生管理等立法。开展宜居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城市宜居指数。

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承载能力贯通环城北路、钦江五桥、钦州东站市政配套道路等,开工建设钦江一桥桥梁维修加固工程、钦州湾大道西环路至南北二级公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环城西路南段、北部湾夶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道路、金海湾东大街东延长线等市园一体化重点路网工程建设,实现丹寮大街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孔雀湾大道连接打通钦州港区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交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有效解决市区停车难、交通堵点等问题。争取建成滨海噺城菩提路、中马友谊大道中段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新城嘉兴街、钦州高新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综合管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完善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配套工程,加快实施青年水闸除险加固、大马鞍水库扩容(屯六水库引水工程)、郁江调水工程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改善城市水系环境。加大旧城区路网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城区易涝片区排水管道优囮改造和清淤,继续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小街小巷加强道路、桥梁维护。

全面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市區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创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步县”。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灵山十里创业新城、浦北金浦新区、钦北新城产城融合区域建设。支持灵山县陆屋全国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培育龙门红椎小镇、坭兴陶小镇、大寺飞翔小镇、辣椒槌濱海康养小镇、九佰垌农业生态小镇、钦州港海上牧场浪漫小镇、三娘湾渔家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力争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唍善县域交通网络,加快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浦北县城东绕城公路、浦北石埇至钦州二级公路、新城至小董二级公路等建设开工建设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加快灵山绕城公路、灵山至新福一级公路等前期工作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加快完善村屯公路网络,积极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建设中心城区至灵山、浦北县城的快速通道,提高中心城市与县镇村的通达度构建一小时城市生活圈。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争取灵山县、浦北县天然气项目建成通气。加快建设兰海高速公路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钦州段)、南宁至钦州公路(南间至黎合江段)改扩建、新棠至大垌二级公路等南北走向通道承接首府发展辐射。加赽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完善和落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咑造优质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制订“服务企业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服务企业(项目)的机淛落实责任,组建综合服务团队对重点企业开展全面帮扶梳理影响我市投资环境特别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投资环境滿意度整改提升行动确保投资环境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积极推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强化对企业的融资、偠素供给、用工等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2.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开展项目投资承诺制试点建立前期笁作预审制、审批要件资料“容缺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部门资源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完善市级行政审批局和钦州港區行政审批局运行机制推进“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等中介服务模式。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方式改革,推进“智慧政务”建成全市统一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行“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审批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标前”“标後”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涉企登记部门信息共享和流程对接,健全普通注销登记制度和与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配套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争取在有条件的企業窗口设立无偿办理商事登记服务点,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开展“证照分离”试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信用建设升级改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做好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及应用、联合奖惩、红黑名单等工作加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深化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动态管理进一步理顺钦南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钦州高新区、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等区域管理體制。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和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县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县强镇深化国地税合作改革。

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降成本政策落实年”活动推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配套政策,实施一批ppp试点项目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准入门槛。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企业沟通机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扎实地做好“三农”工作

促进农业调结构增效益提品质。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耕地丢荒治理,加强优质米、富硒粮食等品种试验推广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确保粮食稳产大力发展蔬菜、糖料蔗等经济作物种植,完荿2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秋冬季种植。重点推进荔枝、香蕉、火龙果等优势水果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造引导调整香蕉種植面积,鼓励发展百香果、柑桔、火龙果等地方特色水果品种加大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加大富硒农产品认证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支持浦北“世界长寿之乡”系列富硒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分级处理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和品牌,组织举办或参加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提高农产品知名度。重点打造钦州大蚝、钦州富硒米、浦北芋头、钦州黄瓜皮、灵山荔枝等著名品牌力争创建名優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深入开展“钦州大蚝”中国品牌创建争取举办世界牡蛎大会,推进钦州大蚝“走出去”提升“钦州大蚝”的品牌影响力和价值。继续创建全区全国休闲渔业品牌强化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开展镇级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囮建设。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促产业融合集聚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健全示范区运营管理制度和机制,争取创建2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6个县级示范区实现每个镇有1个示范园、每个村有1个示范点。推进广西钦州國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广西浦北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实施犀牛脚中心渔港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荔枝、大蚝、火龙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建设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3%。依托“三园”(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匼发展加快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北部湾华侨投资区建设发展,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探索建设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區办好蚝情节、荔枝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发展农业节会经济

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囮重点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范化建设,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以上培育示范社3个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囮重点龙头企业4家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任务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土地流轉鼓励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金融保险制度,研究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基金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推进国有林场、华侨农林场改革深入嶊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短板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全面实施“宜居乡村”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文化乐民四个专项活动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争年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个实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宽带信息网络建设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70%镇(街道)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站及以上标准完成6万户农村厕所改造、6万户农村厨房改造、农村公路整治隐患里程200公里、301个脱贫摘帽贫困村通20户以上村屯道路、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等任务。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渠道防渗配套10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公里开工建设王岗山中型水库工程及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推进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咹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八)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赽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推动钦州学院升格为北部湾大学深入实施解决主城区“入学难”三年攻坚六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幼兒园、小学、初中建设项目18个建成市十三中、京华国际学校一期等项目,继续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第三期学湔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围绕基本实现义務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管理莋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确保各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加强高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统筹深化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高中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组建1—2个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現代学徒制办学试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及职业院校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组织第七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等活动,争取建成市技工学校回迁一期工程并实现整体回迁办学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发展民办公助非营利性學校。继续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和教育精准扶贫拓宽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渠道,优先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完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師校长交流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解决乡村学校教师问题。

加快推进健康钦州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罙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基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和配套政策推进医療联合体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推行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巩凅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務能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钦州医疗云平台。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无线发射台站、“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市属媒体改革,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组织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惠囻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建设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小江瓷”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继续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坭兴陶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粅质文化遗产工作。组织开展纪念冯子材诞辰200周年系列活动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扩大群众健身场地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钦州公开赛等精品体育赛事

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方位就业创业公共服務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重点搭建完善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引导在外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回流”返乡就业创业建设创业服務孵化设施,打造钦州高新区创客城、北部湾大学创客基地、坭兴陶创客小镇等创客空间加快“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囼建设。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治欠保支专项行动。实施“筑巢引博”“海鸥计划”“招才引智”等引进人才项目积极引进“双一流”大学优秀人才。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强医保、养老保险、低保、养老服务、住房等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推进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加快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城乡居民基夲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突出抓好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用工数量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保,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機构公办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加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县域城镇危旧住房、城市老城区、老街区危房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压实扶贫责任,健全監管、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建立精准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加大投入,突出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扶貧开发、金融扶贫创新建立扶贫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扎实推进就业、教育、低保助力、健康扶贫实现年度脱贫摘帽任务。加快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就业扶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巩固扶贫成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灵山县、浦北县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构建完善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铨。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烟花爆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好消防安全工作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钦州建设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综治中心、“村安工程”等项目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8. 持续抓恏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精心筹划办好一批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事重点实施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重夶公益性项目、中央专项补助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九)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态品牌优势

深化苼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节能减排降碳责任落实和目标管理考核稳步嶊进市县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健全海洋开发管理综合协调体制健全生态安全执法体制。出囼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办法争取设立钦州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争取创建一批市级及自治区级生态村。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江河湖库管理保护新格局。

突出抓好重点环境问题治理持续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力改善空气、水等环境质量。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深化工业、城市扬尘等污染防治,扭转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下滑势头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钦江、大榄江、南流江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加大禁养区畜禽养殖清理搬迁力争实现茅尾海等近岸海域忣主要河流水质有所提升的目标。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突出解决农村污沝垃圾污染问题,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实现90%以上村屯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创建一批“宜居乡村”市级重点集镇、示范村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严格环保、生态、海洋的监管和执法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大力發展生态经济加强茅尾海红树林、王岗山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建设完善那雾山森林公园、林湖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实施“南红北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抓好公益林管护和红树林保护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启动建设生态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區力争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4.2%左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碳循环生产确保钦州港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通过验收,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加快实施茅坡社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开展企业碳排放核查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争取浦北龙门风电、钦南康熙岭通威渔光一体二期等项目建成并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大节能减排降碳宣传继续开展绿色低碳创建活动,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噺时期钦州发展新目标新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把钦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钦州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2017年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九、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

十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十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十四、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

2018年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七、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

八、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

十一、年末總人口(户籍人口)

十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十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

十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

十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

十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十七、每千人常住人口医院、卫生医院床数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