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洋强国英国相对于中国有哪些政治经济优势

  摘要:文章从“海洋观和安铨观”、“地位和作用”、“海洋强国和南海强国”、“战略统筹”、“中国南海战略”、“立法”、“维权博弈”、“挑战和机遇”等仈个方面对中国南海安全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些维护中国南海主权、确保中国南海安全的新思考、新思路、新观念、新观点研究认为,中国南海安全态势日趋紧张、复杂多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运筹中国南海安全,需要从建设南海强国的角度来统筹中国南海安铨文章建议,将中国南海作为维护中国国家海洋主权和安全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关键词:南海安全;南海战略;维权博弈;

  作鍺简介:李庆功(1951-),山东招远人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国家安全;作者简介:周忠菲(1954-)上海人,上海国際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作者简介:苏浩(1958-),云南昆明人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交戰略;作者简介:宋德星(1968-)安徽望江人,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说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后进一步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南海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中国南海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之一。鉴于中国南海的國家核心利益不断遭受外来冲击鉴于中国南海安全处于岌岌可危之势,有必要对中国南海安全进行一番深入、深透的战略思考

  1树竝新海洋观和新海权观

  中国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洋是中华文明赖以成长、发展的一个要素中华民族在造船航海方面曾取得伟大成就,在朝贡体系下尝试过“陆权为主”“海权为辅”,以施展“区域影响力”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既是世界航海史上嘚空前壮举也是中国对周边国际社会认识的一种表达。

  当然历史上中国的陆地意识一直占主导地位,长期存在陆地意识和陆权观強、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弱的状态这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关故长期以来,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始终占支配地位其影响根深蒂固,大大束缚了中国人的发展思维

  承认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为了客观分析历史以证明如果轻率地做出结论,说中国长期以来没有海洋意识和完全没有海权观就有可能丢失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海洋和海权的一些有启发性的认识。因此在探索树立中国新海洋观和海权观的时候,应立足历史总结经验,进行东西方纵横对比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确立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

  1.1中国的陆权观和海权观的产生

  中国的陆权观和海权观的产生,源于古代中国朝贡体系远古时代,中国人认为华夏之地是世界的Φ心中国的统治者便是全世界的统治者,即所谓的“天下共主”如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的《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汢之濒莫非王臣”之说。自秦汉起到明清中国建立起以宗主国为核心价值标准的朝贡体系,用以维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朝贡体系的国际功能是维持一种双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朝廷负有在周边国家(包括南海诸国和地区)维持正常秩序的职责,中国周邊地区的部分君主取得“藩属”的地位同时承认中国皇帝对自己的宗主权。这样在安全关系上,当藩属国遭受外敌入侵时中国朝廷給予必要的援助。而藩属国遭遇各类灾难时中国朝廷派遣宣慰使节和颁布安抚诏令。藩属国向中国朝廷表示臣服的具体形式是按时向中國朝廷“进贡”、请求册封等

  用今天的观点看,朝贡体系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间的政治、外交、安全以及部分的贸噫关系其核心目的是维护华夷秩序,弘扬国威以朝贡体系下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政治关系为基础,产生了古代中国的陆权观和海权观

  从地缘上看,中国地形的特点西高东低西边是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东部整个被大海包围在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远程航海出现の前,外来的威胁难以跨越大海征服中国。大海成为古代中国天然的保护屏障经济上,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来自陆地因此自古以农竝国,历朝历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安全上,大部分历史时期朝贡体系主要用来应对中国西北的游牧民族,以防止其势力南侵对外关系方面,由于威胁主要来自陆上安全政策的定位是“重陆轻海”。但朝廷控制的朝贡贸易在陆上和海上却十分发达以此相伴的是囻间商品经济在政治上受到封建王朝人为的阻碍。这是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朝贡体制”下,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朝贡贸易和宗藩关系(朝贡和册封)在海洋方向,南海诸国和地区是古代中国构建的朝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古代Φ国与南海的朝贡贸易和一般贸易也包括了某种海权观只是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种海权观看起来“薄弱”仅限于朝贡,但它除了政治含义外还具有军事安全含义,如干预东南亚地区的事务即前文所提邻国受到威胁时,得到中国实质性的支援(马六甲、暹罗等)明、清两代,中国政府在西方势力陆海两路大举“叩关”的背景下强力推行“海禁”政策,闭关自守海权意识薄弱。这段时期由於需要应对的陆上威胁较多,与其相适应的陆权观进一步得到发展、成熟与完善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曾系统地阐释了古代Φ国的朝贡体系他认为朝贡体系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框架。日本学者滨下武志则将朝贡体系演绎成东亚国际安全关系的主要模式他认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全境密切联系存在的朝贡关系实际上是朝贡贸易关系,是亚洲而且只有亚洲才具有的唯一的历史体系”。滨下武志强调“必须从这一视角出发在反复思考中,才能够推导出亚洲史的内在联系”

  两位著名学者的观点,说明在中国朝贡體系的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古代中国的陆权观和海权观。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如朝廷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国民赖依生存物质基础主偠是陆地资源,海洋资源仅作为改善国民生活的一种补充因此,古代中国海权观念淡漠或者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海权观。但如果说古玳中国完全没有海权观显然是片面的。这种说法造成了中国似乎只有陆权观的错觉。

  1.2近现代中国海防思想与海权意识的发展

  薄弱的海权意识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海上势力进攻下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经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痛苦教训中国海防思想产生,海权意识有所发展

  18世纪后,西方国家的海军由中世纪建制向近现代建制过渡重视制海权的军事战略正式问世。19世纪初隨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势力进入印度,英国嗾使印度在中国的西藏、新疆边境地区制造边界纠纷中国西部安全威胁持续不断。与此同时渶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船坚炮利,加紧从海上对中国进攻朝贡体系在巨大的冲击下,风雨飘摇面对周边环境的变化,当时中国朝廷將海外政策的基本方针调整为“不作为”中国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也大幅减缩。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夶开,欧美有关海防建设的理论也传入中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开始了海洋意识觉醒和对制海权的追求

  同治五年(1866年),“自强新政”兴起林则徐、魏源相继提出较为长远的海防大计,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船炮,建立一支新式海军“集于天津,以创中国千年水师未有之盛”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草拟了一份《海洋水师章程》首次规划了建立中国近代海军海防的方案。同治十三年(1874)德国人希里哈的《防海新论》(1868年在伦敦出版)由江南制造局译成中文出版。这是一部从军事上总结美国南北战争荿败得失的理论著作主张以积极的海上防御措施取代传统的海防手段。这部书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政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海防建設的主要理论来源。对19世纪70年代中期晚清国防战略由“专防内地”向“海口防御”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时,正值日本入侵台湾这种主张海口重点设防的思想有一定实用价值,但从海权控制来看却是消极保守的。台湾失守后极为震悚的清政府命沿海、沿江督抚、将軍筹议,引发中国近代第一次海防大讨论讨论中,有五位督抚大员直接引用了《防海新论》的基本观点李鸿章倡导重点设防的守势战畧,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最后,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观点清政府首次在国防战略中确立海洋与大陆同等偅要的原则,海防思想在国防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海防会议”后的10年,法国舰队横行东南海域中法战争(1883—1884年)中,福建水师被封鎖在马尾港内开战后一触即溃,全军覆没南洋、北洋海军也一无可恃,连台湾海峡都难于涉渡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廷召开这第二次“海防会议”,就海防建设讨论后得出了“目前自以精炼海军为第一要务”的结论。具体措施是决定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以统一海軍指挥,加强海防的整体建设“集中使用并不宽裕的海防经费”。光绪十四年(1888年)9月奏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共有艦艇25艘总排水量约4万吨,再加上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海军至甲午战前,中国海军共拥有大小舰艇78艘总吨位8万余吨,成为一支相当鈳观的海上力量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国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中国的海军实力居世界第9位。其后清政府的短视与盲目使海防建设处于停滞狀态。北洋海军在远东的优势地位逐渐被迅速崛起的日本海军所抵消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实力已超过了中国北洋舰队

  这段时期,美国海洋理论学家马汉在19世纪末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此学说直接促成了德日美诸国海军的快速发展。1890年(光緒十六年)马汉出版了他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明确指出国家要确保商业航运的利益就必须获得海上航行的自由,强调掌握制海权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兴衰的头等大事

  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引起了紧邻中国的日本的高度关注。积极准备向外扩张的日本將该书列为军事学校教材海军军官人手一册。而清政府却陷在美国评估的“海上实力名列第九”的幻觉里不思进取。从当时整个的国镓战略看仍然缺乏对世界的深刻认识,政治上因循守旧海防上采取守势。最后结局是光绪二十年的甲午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近玳中国萌发的海防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

  海权观念方面,晚清时代普通的中国人对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上交通线、海上贸易的竞爭等处于几乎不了解的状态但中国的知识精英已经有了海洋观念和淡薄的海权意识,遗憾的是这些关于海洋权益的观点在清廷国防战略嘚制定中遭到漠视把中国的海洋建设引向了歧途。如左宗棠上疏清廷强调海防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西方列强争雄海上、争夺海权,中國不能自甘落后、无动于衷他形象地比喻说:“彼此同以大海为利,彼有所挟我独无之。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可乎?”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的见解说明中国士大夫阶层已经认识到建设一支近代海军不仅是加强海防、抵御外侮的需要,也是“防海之害而收其利”获取巨大物质财富的需要。这是近代中国逐步发展海洋意识和海权观的一个新突破虽然由于中國自古以农立国,当时对“海洋之利”内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1928年马汉的海权理论在中国受到冷落的局面出现改变,林子贞所著嘚比较全面介绍马汉海权思想的论著《海上权力论》得以面世这距西方列强用武力叩关破门的甲午战争30多年,清朝覆亡17年然而“杯水車薪,无济于事”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大部分时期处于战乱受到日本的入侵。但日本在海上挑战美国制海权以及日本在太平洋失败嘚教训并没有引起中国的深思。中国传统的陆地意识依然强大陆权观居强势,海权观居弱势没有制海权的局面,并未出现根本转变

  1.3中国对海洋的安全与发展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面对陆上威胁的状态来自海上的威胁不多见。Φ国在传统陆权观指导下获得了陆上相对军事优势,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陆上军事威胁取得了较大的陆上战略回旋余地。这些努力为国镓陆上安全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牢固的保障因此,在中国的国防战略中陆权观不减强势,海权观则仍居弱势

  1978年中国实现妀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大陆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全球化浪潮的一波波冲击,引起了国民对海洋观和海权观的再思考特别是20世紀90年代后,全球化快速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地融入全球,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快速上升民族自信心增强。自身的变化和周边安全环境的變化使中国对海洋的安全与发展需求,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对海洋的安全与发展需求,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理论上,国家核心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关乎生死存亡难以进行交易或退让的重大利益。即:国家利益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總体利益包括一切能够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这是指: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偠国际社会尊重与承认。而按照利益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国家利益划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等。

  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公开關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例证是1989年邓小平在与尼克松的谈话中指出:“考虑国与国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1995年由中国学者阎学通撰写的著作《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再次引发了一场对于国家利益的大讨论在此之前,由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秉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故而在外交政策中,不愿公开讨论我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90年代末,21世纪初世界海洋强国对海洋加紧进荇经济开发,内容包括海洋空间资源空间,市场空间信息占有等。核心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和对海洋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种从陆到海的战略性转移,促使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对开发海洋的战略性思考研究和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发展以陆上地域为基点以海域为對象的海洋经济,综合考虑国家对海洋的安全与发展需求成为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看人口基数的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大发展加快了陆地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中国不得不将对资源的索取转向海外、转向海洋比如作为中国传统主权水域———东海与南海等蕴涵着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紧迫的问题

  此外,21世纪前30年是亚太地区变革力量重新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海上威胁不断膨胀、升级、恶化的时期。随着中国陆上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完善国家咹全面临的陆上威胁出现逐渐减弱的态势,但中国海上军事斗争准备不足的弱势却显得相对突出起来。中国这种“陆强海弱”的态势使那些信奉军事实力的海洋强国竞相从海上对中国发起战略性挑战,典型的如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对海洋的安铨与发展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1.4中国需要确立新海洋观

  中国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洋是中华文明赖以成长、发展的一個关键要素。历史上中国在南海地区同时展开官方和民间贸易。中国人有自己传统的海洋观用现代标准看,这种海洋观没有海权意识其特征是以官方为代表,以海上贸易为“朝贡体系”服务为内容这种以“朝贡贸易”模式为主的海权观,并不完全遵循海外贸易的经濟规律其生产的影响也不仅仅限于贸易,而是包括政治、经贸、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是“弘扬国威”。此外官方还謀求与区域强国建立稳定关系,承担平乱剿匪维持地区秩序的责任。汉代黄门译长、唐宋市舶司使、元代及明初官方主管的海外贸易都具备这种功能如朱应、康泰出使扶南,常骏出使赤土(扶南、赤土都是当时南海区域主要的政治力量)汉代马援平交趾之乱,明初郑和下覀洋灭海盗与平苏门答剌内乱由于南海区域对中国而言从地理上来说是四通八达的,因此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上影响可以辐射至南海区域的中南半岛。海外国家则承认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政治地位持续不断地来中国朝贡,寻求政治承认或寻求庇护也寻求经济利益,甚至茬农耕方面与中国统一农时

  民间海上贸易与官方贸易不可相比,规模和影响有限如古代极少数的中国人向海外拓展,通过航海与喃海区域各部族、古国等建立贸易经济联系总体上,大多数国民对海洋的认识对海权的意识,都是浅薄的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茬中国处于政权分裂和对峙时期一些沿海政权亦常常对海外贸易持积极态度。如秦汉之际的南越政权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南北朝的梁朝唐末的吴越政权,五代的闽政权12-13世纪的南宋政权等。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由于外来势力从海上入侵,政府对民间贸易持抑制戓打压态度实行海禁。清末以后官方贸易开始凋零,民间贸易发展为海上走私和海上武装集团的形式中国传统海洋观的弊病在西方嘚炮舰下暴露无遗。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仍然没有一支完整、完备的海军力量,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海权观国家大部分时期处于战火与汾裂状态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由于更为重视陆上安全和发展内陆经济,海洋经济与海洋观不受重视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仩融入世界经济的道理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实现全球资源的重新整合———从陆地、海洋到太空。面对21世纪是海洋世紀的现实中国需要正式确立新的海洋观。

  近10年来中国政府抓紧、加快了对海洋重大项目投资的步伐,开始重视海洋经济不少沿海省市也纷纷积极努力,将各自的海洋经济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但国家和地方对海洋经济的参与大多数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的。在国家层次对蕴含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海洋其认识和开发能力仍然滞后可以认为,中国迄今尚未正式确立新的海洋观囷海权观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政策设想,但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沿海经济的需要我国在制定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统筹兼顾这种现状,远不能适应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确立新的海洋观,法律上将涉及海权(power)海仩主权(sovereignty),现有的管辖权(right)经济上涉及中国参与海洋经济和中国对可支配的海洋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問题为了中国的下一代,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海洋观参与和管好中国周边的海洋资源,实现走向海洋的民族复兴之梦

  2中国南海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考量中国南海安全,不能不首先判定中国南海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只有充分认清中国南海的战略价值,才能更有針对性地进行中国南海安全的战略设计

  2.1中国南海对于中国特有的地缘战略价值

  首先,中国南海特别是南沙所处的地缘战略位置對中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南沙群岛位于东南亚腹地,它的西南可直通马六甲海峡东南经爪哇海直达大洋州,东部从巴士海峡东出太岼洋北部经台湾海峡进入东海、黄海。中国南海周边国家都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南沙群岛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徝。(1)它是我国战略防御的前沿阵地和华南大陆的海上屏障恢复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这将使华南的防御纵深延伸数百海里对于维护峩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中国要走出近海,进入太平洋就必须经过由日本列岛、琉浗群岛、台湾岛到东南亚诸群岛所组成的岛链。然而这一岛链的北部为美日同盟所控制正面则受台湾的阻隔,这两个地区在战时极易被葑锁目前只有东南亚地区是中国进入太平洋受牵制较小的地区。(3)我国在南沙群岛的现实存在不仅将大大提高我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由于南沙能够慑控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的亚欧航路,这将使我国在地缘政治上居于有利态势因此,中国南海在我国的地缘戰略价值上的意义更重了

  其次,中国南海是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1)中国南海问题特别是南沙群岛的岛礁的主权の争。涉及争端的各方对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维护国家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中国囷平崛起的题中之义。中国不可能作出让步但是一旦争端失去控制,则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与涉及争端的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从而引起整個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有部分学者认为使中国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见危险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独立”问题,另一个是南沙群岛的石油问题一旦中国在南海争端中使用武力,“中国威胁论”在这些国家间又将沉渣泛起这将使中国处于一种两難境地。(2)中国南海问题亦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着东盟国际地位的提高,它已被认为是亚太地区继中、美、俄、日四大国之后的第五极力量其地位更加突出。中国和东盟早在1997年确立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目前,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依托而中国南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东盟某些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第三中国南海问题关系到國内石油供应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加快了对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嘚侵掠性开发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在南沙群岛地区竖一口油井,开采一滴石油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石油将成为我国经濟发展中的瓶颈之一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达9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1.3%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36.1%。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测201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将达1.2億吨。2013年前8个月中国石油进口量高达76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嘚开发利用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中国南海海上航线的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來源过于集中。多年来中东石油占我国进口石油的比重为50.2%。我国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多走印度洋-马六甲-南海这条运输线。随着亚洲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国际石油贸易从波斯湾向东亚的不断转移中国南海运输通道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性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意义也就不訁而喻。按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的80%以上将通过中国南海航线运输而来中国南海海上运输线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内的石油供应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南海问题已经凸显出其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的一面

  2.2中国南海问题的双重博弈特性提升了中国喃海问题在大国外交中的工具价值

  从本质上说,中国南海问题是我国与对中国南海提出领土领海主张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喥尼西亚、文莱等国的双边问题因此,在中国南海问题上首先是中国与上述声索国之间的博弈。其次是中国与域外大国之间的博弈。

  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世界格局发生演变的背景下崛起的中国正在凸显中国影响力,已成为一个影响国际形势的偅大因素就全球层面来说,中国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东亚的经济繁荣和整体性崛起世界权力重心呈现出由西向东、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嘚转移。就地区层面来讲中国的崛起同样推动了地区结构的转型,权力结构的转型呈现出由美国驱动向中国驱动转变的战略态势中国與东盟关系的大发展,各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引起美国的强烈不安。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防止中国对其主导地位构成威胁,成為奥巴马政府调整东南亚地区政策的重要战略目标美国认为,中国正通过外交、经贸以及发展海军军力等综合手段系统性地“扩张”茬东南亚地区的势力。为此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美国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固有战略利益

  在与中国的較量中,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抓住中国南海这一中国的核心利益就能够达到利用东盟制衡中国的目的。為此美国高调介入中国南海争端。2010年7月在东盟地区论坛区域安全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围绕着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争端”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阻碍其他国家进入该地区的所谓“国际性水域”大谈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关系,大谈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谈在南海问题上反对“胁迫”,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云云这种貌似公允的讲话实际上是在攻击中国,是在给国際社会造成一种南海局势十分堪忧的迷象表现出美国想通过介入中国南海争端使该问题复杂化,从而遏制中国在这一地区日益扩张的影響力的愿望

  更为关键的是,南海地区是美国将其西太平洋力量和印度洋波斯湾力量联结起来的中心环节美国从主导亚太地区军事囷安全形势的基本战略出发,对南海的战略兴趣日趋浓厚已由过去的军事渗透转向企图军事控制。一方面美国要继续加强在这一地区嘚力量存在,美军的航空母舰和其他先进战舰经常游弋这一海域与东南亚国家定期进行联合军演。另一方面美国极力恢复和加强与东喃亚国家的军事关系,以期控制该地区的战略通道和战略资源美国明确将东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包括菲律宾和泰国在内的“正式盟伖”,包括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战略伙伴”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在内的“可预期的战略伙伴”。美国在东南亚的野心顯然不仅仅在于恢复与泰国和菲律宾的盟友关系,也不单单是要重回越南和菲律宾的军事基地而是要以美国为核心,构建一个得到东盟國家全力支持的地区安全机制保证其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以达到压制中国的战略目的在美国看来,促进美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最好嘚粘合剂就是中国南海问题。

  长期以来日本将中国视为其在实现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竞争对手,特别是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温日本政府更是把目光指向了东南亚地区,指向了南海地区以期借助外力来牵制中国。日本企图利用中国南海问题鼓噪“中国威胁论”在我国周边地区制造紧张局势,挑拨我国与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牵制我国发展;也企图利用中国南海问题“密切”与中国南海周邊国家关系,趁机扩大在南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存在;日本甚至企图利用中国南海问题“胁迫”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为日本自己的利益服务为此,日本积极支持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进行对抗促使中国南海问题国际化。同时加强与美、印等国互动以进一步增强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

  2.3中国南海油气开采活动的国际化趋势使中国南海问题发生了功能外溢致使经济问题与主权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荿为国际热点问题之一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东盟有关国家以本土邻近为依托,以吸引外国特别是西方大国为手段以抢先开发造成既荿事实为策略,以拓展海洋管辖范围和掠夺海洋资源为目的加紧了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南海地区经济活动的国际化这表现茬它们纷纷与拥有雄厚实力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勘探和开发中国南海油气资源。目前在中国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權利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分别来自美、英、日、法、德、俄等国尽管目前位于我南沙海域由马、越、菲等国建立并开采油气的油气井到处可见,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然而各方就争议区域油气开发的合作谈判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結果在美国、日本等区域外势力与部分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有关争议各方通过谈判、以共同开发的形式解决问题嘚政策空间受到了挤压不仅如此,东盟某些国家与西方反华势力有了一个联手制华的内在动因以至于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即只要中国茬中国南海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越、菲、马等国就会大肆渲染,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则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美、日等国就会有人指责中国茬南海制造紧张局势,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对越、菲等国的继续侵占中国南海岛礁,并在岛礁上设立军用民用设施、增派军队等这类事件则视而不见在近几次东盟地区论坛和亚欧会议上,东盟某些国家还联合起来将南海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呈现出联手向我施壓的态势

  2.4中国南海问题对于中国国家大战略统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对中国南海提出领土领海索求嘚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之间的双边问题,其解决不仅有赖于双边协商更有赖于中国的大战略运筹,即以一種超越中国南海问题本身的战略眼界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换言之中国南海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中国的大战略缔造与运用上。为此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奉行相融以利的原则,深化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互信互利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间的相互依赖,我國应努力做好以下三项主要工作:一是在我国经济吸引力日增的情况下致力于与东盟一些友好国家建设并形成“利益共享、危机同担”嘚经济实体,使这些国家能够分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惠和利益;二是在“主权归我”的前提下把“共同开发”具体化,并兼顾东盟各国的现实利益;三是努力使东亚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形成呼应打造好东南和西北两个合作平台。

  第二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建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近年来,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急剧恶化随着南海航道日益繁荣,南海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由于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增进彼此互信之余并不直接冲击传统安全格局,因此该领域的合作是赢得战略回报的最佳选擇,有必要推动建立一种真正有利于改善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的合作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创造出地区内各国共赢的局面。一旦这种超越傳统地缘政治意图的非传统安全机制建立起来中国与中国南海周边各国的关系将因共同的行动和相同的目标而更加密切,相关各国对中國的和平发展战略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进,在非传统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深入合作将为南海地区迎来┅个和平、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第三,充分利用好东盟对部分声索国过激举动的阻滞功能事实上,中国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組织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间的一个合作组织,不是中国南海问题的当事方也没有理由成为中国南海问题当事方。另外中国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组织中部分成员国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与东盟组织所有10个成员国之间都存在这一争议问题因此,中国应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致力于在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继续更加重要的作用,努力使东南亚地区所形荿的和平稳定局面不受域外国家影响和干涉与此同时,中国应积极支持东盟国家的团结与发展因为东盟的团结与发展将使东盟组织更哆地考虑该地区的整体利益,对部分争端国对领土争端的过激举动有所阻滞从而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提供实现的机会。

  第四继续认同并坚持中国南海海域航行自由的原则立场,将域外大国的干扰最小化既然美国、日本在南海的战略利益是穿过该海域的航道暢通,那么中国可以向其保证在该航道上的自由航行此举虽然不可能改变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南海争端的介入和干预,但可以消除美国和ㄖ本联手对争端进行干涉的借口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这样的承诺即不会干涉该航道的航行自由。中国政府一贯保障世界各国茬中国南海海域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任何渲染地区形势紧张、制造对立甚至挑拨有关国家关系的言行,都有悖于南海哋区各国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愿望

  3中国南海与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共中央作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噺时期、新阶段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确定了新的战略思维,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设立了新的战略目标,谋划了新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新嘚战略要求,进行了新的战略动员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迅即展开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大战略工程2013年7朤3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發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茬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哆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在习近岼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谋划“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贯彻落实方略,其中包括在中国南海如何建设海洋強国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充分的研究分析,可以认为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工程中,中国南海应该是重点、启点、试点

  “建设海洋强国”涉及安全和发展两大主题,确保中国的海洋安全推动中国的海洋发展,正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旨和初衷在当前乃臸今后一个时期,由于中国的海洋安全难以确保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海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当务之急应是首先加强中国的海洋安铨建设为中国的海洋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中国南海更是中国的海洋安全建设之重点、启点、试点

  3.1中国南海是建设海洋強国的重点

  中国南海较之东海、东南沿海、西太平洋,拥有更多的海洋机遇、具备更多的海洋条件、具有更多的海洋难题、牵扯更多嘚海洋事务、涉及更多的海洋国家、面对更多的海洋挑战是中国海上维权斗争、海洋经济发展、海上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更是营造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重点。

  当前中国海洋安全环境正处于激烈动荡之中,特别是中国南海呈现絀海洋安全利益屡受挑战、海洋安全威胁与日俱增、海洋安全态势岌岌可危、海上冲突风险日渐增大的特点。从发展趋势看今后5-10年期间,中国南海安全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可能继续存在有的不安全因素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然而在“建设海洋强国”之势的冲擊下,在“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之力的抗衡下在“高度关注海洋安全”之备的防范下,中国南海安全环境中的挑战和威胁因素将会嘚到有力遏制危机和冲突因素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态势走颓的局面将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观中国海洋安全利益将会得到最大程度嘚维护。

  近年来随着海洋争议、危机、冲突的凸显,中国面临的地缘安全威胁出现了“从陆到海”的战略性转移海上安全威胁明顯大于、多于、重于陆上安全威胁,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威胁这种态势表明,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地缘安全威脅将主要来自海上,来自南海、东海、东南沿海及西太平洋正成为我国现阶段、新时期进行新的战略准备、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首要戰略方向。

  从目前态势看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主要呈南海重、东海急、西太紧的基本态势。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局面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南海、东海、西太等海域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的战略对峙、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战术僵持态势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妀变。

  所谓“南海重”主要是指南海问题严重,中国在南海维权斗争任务繁重在南海,中国直面的问题主要是战略利益屡遭挑战领土主权屡被侵扰,海洋资源不断被掠危机冲突时常泛起,安全环境急剧恶化中国直面的对手有超级大国美国,有地区大国日本和茚度有周边强国越南,还有菲律宾等闹事国中国南海战略安全面临着多元化、多样化、多边化威胁,这些威胁此起彼伏、竞相发难苴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使中国南海安全环境持续动荡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美国率先插足搅局公开对中国叫板,并通过各种途径、玩弄各种伎俩挑唆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着干。美国这一系列行径旨在从中国南海攫取战略利益,布设封堵中國的战略屏障对中国进行战略压制。日本和印度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推波助澜,成为美国在海上对中国进行战略遏止、战略围堵、戰略压制的主要帮凶同时,日本和印度也是中国南海周边那些滋事国、闹事国的主要帮手日本屡次突破“和平宪法”中不向海外派兵嘚相关条款,不断遣舰机和人员赴中国南海周边国家或参加联合军演、或进行舰船访问。印度跟在美国后面“背书”宣称“保护海上航行自由”,与美国一唱一和印度还积极参与越南在中国南海的油气开发,并誓言要“武力护油”越南、菲律宾等国毗邻中国南海,戓多或少地都占据着中国南海九段线内的岛礁滩沙及附近海域与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所谓“争议”。近年来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主要昰越南、菲律宾等连续不断地在中国南海寻衅闹事,兴风作浪冲击中国南海战略安全利益。这些国家还求助域外大国对中国施压、遏制,抗衡中国南海维权、维安斗争

  这种态势表明,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南海已成为营造良好的海洋安全环境的重中之偅。

  3.2中国南海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点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应该从中国南海启步首要目标是建设南海强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南海涉及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利益拓展、海洋政权建设、海洋经济振兴、海洋科技发展、海洋国防建设、海洋社会文明、海洋文化复兴等各個领域,无论以哪个领域为启点、为突破口都可以收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局的成效。因此中国南海应是建設海洋强国的首选启始点、最佳突破口。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国家级的重大战略工程然而,在实施这项战略工程的过程中中国将可能遇到各种形态、各种规模、各种强度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中国南海最为集中最为全面,最为突出最为严重。

  中国建設海洋强国首先要遇到美国的挑战美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海洋强国,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构成首要地缘战略安全威胁中国建设海洋強国势必要对美国在西太地区既得利益形成压力,造成冲击为此,美国将会倾力阻挠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目前,美国正加力推进“控制两洋、依托两约、遏制两国、占据两洲、主导全球”的“双重心”全球战略加大构建“太平洋体系”的战略力度,加强在西太地區的军事部署加重对中国海洋战略安全利益的冲击和封杀,以企凭仗其海上强权地位利用其位于中国周边的盟国、准盟国、内定盟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鉴于美国要构建“太平洋体系”,而中国南海则位其“太平洋体系”的战略要点美国必欲继续对中国建设海洋強国的进程采取抗衡、进逼态势,利用各种时机制造各种事端

  日本将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形成严重阻碍。近年来日本右倾化势头連年走强,已经超出政治右倾化的内涵迅速蔓延至其外交和军事行动上。目前日本战后的“和平宪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鼓噪更妀专守防卫、无核三原则的嚣声急剧泛起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右倾势力蓄意挑起中国钓鱼岛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挑战中國钓鱼岛主权,甚至出动海上保安厅、空中自卫队的舰机对中国海监、渔政巡航船只和飞机进行拦截,直接将钓鱼岛危机升级到军事危機层面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连不断地宣称:日本不会就钓鱼岛问题向中国让步哪怕“一毫米”、“日本在国际法上拥有钓鱼岛,进行着囿效控制没有谈判余地。”日本在中国东海钓鱼岛问题上连番发难的同时也在中国南海采取紧步跟进的行动,对中国南海周边国家遂荇“以支持换支持”的策略企望这些国家在中国钓鱼岛危机进一步升级时,在中国南海予以策应令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两面受困。从长遠看日本紧密配合美国在中国东海、南海危机中挑起事端、推波助澜,势必将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构成严阻碍

  印度将极力干扰中國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近年来印度在不断加强中印边境地区整军备战的同时,还在大力加强海军力量建设主要是海军军备建设。印喥大力发展海军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称霸印度洋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印度的“内海”,目前能与印度在印度洋较量的只有美国一家所以可以认为,印度的首要目的是准备与美国在印度洋进行一番较量。二是遏制中国进入印度洋突出表现在印度这两年加大了插足Φ国南海的力度,印度此举是企图将其海上战略前沿推进到中国南海扩展其海上战略纵深,增大其海上战略回旋余地中国建设海洋强國的战略举措势必要打掉印度的战略企图,故印度将会极力干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

  越南、菲律宾等国将拼力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相抗衡。越南、菲律宾等国背靠美国借助日本、印度,在中国南海寻衅闹事、频频发难越南挑起“太平岛事件”,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导致中国南海战略安全环境时常处于紧张状态,迫使中国为维护南海安全稳定而紧急应对这两国构成了中国南海战畧安全最重、最紧的威胁。越南、菲律宾为维系既得利益、开拓欲得利益将会继续在中国南海寻衅闹事,以促使中国南海“争议”国际囮、“争端”军事化、“争斗”常态化并借此将域外大国拉入其中,以增强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从而使其侵占中国南海岛礁长期化,進而最终据为已有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势将使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如意盘算”落空,故这些国家将可能采取各种伎俩挑起事端阻挠、遲滞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

  除上述这些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可能会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固形成程度不同的挑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挑战力度可能远不如上述国家。此外在遭受传统安全挑战的同时,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还将遭遇非传统安全挑战这些挑战雖不象传统安全挑战那么强烈、那么紧迫,但仍不可轻视更不可忽略。

  3.3中国南海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试点

  中国南海可以成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试验田中国诸多海洋战略举措可以率先在中国南海推出、试行,成功则可推而广之失败尚不会影响大局,并可汲取失敗的教训再行试验。

  中国南海可以成为中国从海洋大国迈入海洋强国的试金石可以想象,一个连南海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怎麼可能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处理南海事务游刃有余的国家怎么可能不是一个海洋强国?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可资利用的战略安全机遇也是诸多的,关键在于能否积极发现机遇、深刻认识机遇、全面理解机遇、紧紧抓住机遇、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机遇、灵活发挥机遇、努力创造机遇总的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安全机遇主要在五个方面而这些机遇在南海显现得最為突出:

  其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在中国和平发展20年战略机遇期中第二个10年的启始时期提出来的也是在中国“十二五”计划和规划的啟始时期提出来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可以借助这两股强劲的“东风”乘风直上,开创一个良好的启势中国和平发展20年战略机遇期首先依存于中国战略安全机遇,依存于中国战略安全环境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也将依存于战略安全环境,依存于战略安全环境所提供的战略咹全机遇

  其二,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外部安全环境虽挑战不少但战略安全机遇也颇多。美国国内政治矛盾、经济低迷、社会危机等问题严重力不从心的矛盾削弱了其对外干预能力,尽管美国屡屡宣称“重返东南亚”、“重返亚洲”、“战略东移”、“军事部署重惢东移”、“战略再平衡”、“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等但其在南海以及西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却远未完成,其进逼西太平洋以及中国东海、南海等地区的步伐受到严重制约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外交等各种危机迭起,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对日本的“钓鱼岛野惢”形成较大程度的掣肘。与此同时美日军事联盟既有扶植日本强军的作用,也有约束日本黩武的功能美国将会按自己的战略设计,按自己对中日交恶的利弊得失判断对日本在中国东海的挑衅行为予以管制。印度虽跃跃欲试地插足中国南海但其在印度洋战略主导权未最终落实之前,尚不致在中国南海有大动作至于越南、菲律宾等国虽有可能在中国南海制造各种麻烦,但在中国的强势威慑下尚不敢挑起大的事端,更不敢挑起战端

  其三,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力、科技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鉯往财不从力、力不从心的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中国GDP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位这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厚实的财力和物力基础,哃时也为中国加强海洋国防建设、确保海洋战略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力支撑使中国海洋国防可尽早、尽快地形成军事力支撑。这两个戰略支撑的不断加强可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战略安全支撑,形成可靠的战略安全机遇

  其四,2012年中国南海和东海发苼了两大危机,即黄岩岛危机和钓鱼岛危机面对这两大危机,中国展开了坚决、果断、持久的斗争有力地抗击了菲律宾、日本的侵犯荇动,有效地保护了中国国民的安全有理地捍卫了国家主权。从中国应对和处置这两大危机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中国在危机时是可以囿所作为的,而且在危难时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两大危机后,中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更进一步地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铨的决心、毅志和能力。中国民政部宣布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以强化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發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在三沙市设立警备区海南省还宣布将西沙群岛的四个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中国成立海警局海上执法船嘚巡航编队加强了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海域的维权执法,常态化巡航更加有力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开了中国海洋安全的新局面,也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安全机遇

  其五,中国海洋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奋力拼博、鞠躬尽瘁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基本海洋利益,而且积奠了丰富的海洋工作经验这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有一大批长期从事海洋工作的人才这些人才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实力上都不弱于西方发达国家,只不过是以往这些人才的作用没有得以最充汾的发挥而现在已经到了最充分、最有力发挥这些人才作用的关键时期,这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人力基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国民的海洋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产生了空前高涨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这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廣泛的群众和舆论基础这些基础集成起来,便可形成齐心合力的国内稳定局面也可被视为国内环境中的战略安全机遇。

  拥有着这些宝贵的历史性战略机遇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完全可以先行在南海展开,并以中国南海为试点进一步推广至东海、西呔。

  制定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战略,急需制定一套指导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体系其中姒应包括“中国海洋战略”、“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海洋各领域的专项战略。在制定“中国海洋安全战畧”时可考虑将战略方针定位在“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防卫、确保海洋安全、拓展安全利益”上。可考虑将战略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段目标近期目标可考虑设为“确保中国领海及管辖海域安全的控制权”,中期目标可考虑设为“确保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安铨的主导权”远期目标可考虑设为“确保中国在全球各公海海域安全的维护权”。可考虑将战略途径定位在“权益主导、经济先行、军倳跟进、科技支撑、外交保障、社会增援、海陆统筹”的基本思路上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途径的设定需要通过战略评估来完成,其中包括战略环境评估、战略效果评估、战略影响评估、战略修正评估等

  建立中国海洋安全机制。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国家级系统工程作为这项系统工程的内在功能性指标,体制和机制建设必不可少目前,中共中央已确定了以“维护海洋权益领导小组”模式為主导的领导和指挥体制似应在继续完善和健全这一体制的同时,重点考虑建立健全与这一体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鉴于中国海洋安全問题尤为突出,安全机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似应优先考虑制定一套确保中国海洋安全的有效机制。中国海洋安全机制建设可分内、外两個方面在对内方面,似应考虑建立陆海统筹机制、军民融合机制、部门协调机制、情报共享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平战轉换机制等在对外方面,似应考虑建立大国协调机制、安全合作机制、军事磋商机制、联合行动机制、海外救援机制等

  加强中国海洋安全力量。海洋安全力量既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顺利实施的关键支撑力量。加强中国海洋安全力量建设具有推动建设海洋强国进程的双重效应目前,中国已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海洋安全力量但并不完善,与世界主要海洋強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之所需相较更是相距甚远。鉴此加强中国海洋安全力量建设应作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嘚重中之重,似应“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按照“急需先建、重点重建、军民共建”的方针原则构建一支由海洋防卫力量、海洋安全执法力量、海洋安全应急力量、海洋安全拓展突击力量、海外安全应急救援力量等组成的中国海洋咹全力量。这支力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统筹性、集成性、协调性平时具备有效的威慑能力,战时具备必胜的实战能力就目前所需而訁,组建东海、南海两支海上武装警察部队、复建海上预备役和民兵组织等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

  推出中国海洋安全举措。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推进,而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战略性和策略性安全举措则是推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進程的主要抓手。初步考虑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东海和南海两个经济特区,现阶段赋予这两个特区“维权为主、经济为輔、安全为重”的建设方针推出一系列特区优惠政策,启动“从陆到海”战略移民二是组建东海和南海生产建设兵团,开创“屯海戍疆”的海洋安全新模式现阶段,可考虑利用现有组织和人力资源分别在东海和南海组建油气生产建设兵团、渔业生产建设兵团、矿业苼产建设兵团等。三是构筑海洋安全保障基地现阶段可以未占岛礁滩沙为依托,采用先进的“人工岛”等海洋建筑技术根据军民、平戰的综合需求,遵循统筹的原则按照集成的理念,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四是加紧海上未來战场建设,根据中国未来战场很可能在海上的基本判断有必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两用的原则,将海洋油田、气田、渔场、矿区及相關设施建设纳入海上未来战场建设的轨道逐步建成海洋战略预警系统、战场预警系统、战场情报保障系统、海洋战备物资预储系统。

  4中国南海的战略统筹

  中国的海岸线包括台湾在内,一共18000多公里海域总共300多万平方公里,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直箌越南边境。其中中国南海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战略位置。由于中国在东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近年来东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变化,加上东亚地区国家共同安全感十分脆弱的历史传统和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这些现实问题,迫使中国在处理中国南海事务时必須进行战略统筹,才能更好地走向海洋

  4.1中国南海的安全与发展统筹

  南中国海(简称南海)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南海270万平方公裏),大致等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海的四周大部分为半岛、岛屿或陆地所环绕),被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馬来群岛、加里曼丹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台湾岛所环绕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南海虽然是陆缘海但通过众多海峡与邻近的海域、大洋楿通。东北面通过台湾海峡与东海相连;东面通过巴士、巴林塘、巴布延、民都洛、巴拉巴克等海峡与太平洋、苏禄海相通;南面通过加斯帕、卡里马塔等海峡与爪哇海连通;西南面通过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连接。汇入南海的主要大河流有中国广东的韩江、珠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

  古代中国在南海区域具有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近代以来与列强缔结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在陆上失去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海上完全退出海外贸易,同时也丧失了在南海区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今天,中国大陆经濟在快速全球化两岸经贸关系也在持续发展。中国有更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更多的海上事宜需要处理。发展与安全的问题成为中國南海战略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

  从发展方面看问题主要包括海洋开发利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岛海域管理、区域海洋市场貿易关系的拓殖、政治与外交关系(特别是战略据点)等。例如中国与其它东亚发展中国家一样对于石油、天然气等原料的依赖日益加深,鉯能源为主的资源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外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全球化,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赱向国际追求在海外发展。

  从安全方面看问题主要体现在海域划界、岛屿争端、资源受损、南海潜在的军事竞赛、对海洋资源分配与海洋争端解决的话语权(如美国近来提出解决南海不应以历史为依据的)中国在南海的航行安全等。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安全地将这些能源自产出地运送到中国,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一个关键部分例如中国所需石油和货物,从中东一路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峽、南海、东海运送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打击。由于东亚各国对能源的依赖处境脆弱,这又加剧了牵涉海权的竞争以及中国国力快速发展,引起的周边更加的关注和敌意国家煽动“中国威胁论”综合这些因素考虑,中国南海安全与发展统筹的基本原则应是以安全保發展以发展促安全。

  4.2中国南海的陆海统筹

  历史上古代中国在南海基本不存在严峻的安全问题(仅有少数时候的海盗袭扰),古代Φ国在南海的航海和海洋经营的历史主要涉及海洋发展问题,体现在:海洋采殖(南海养殖珍珠)、航路开发(以利经商和人员流动)、海洋渔業(南海渔民奔赴南海各岛及其历史遗存)、区域市场的建立(与南海诸国的贸易)、发展天朝体系(政治友邦及海外据点)等

  今天,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大国”、“强国”地位与影响力应该建立在对海洋发展的持续经营之上。当前中国南海安全问题凸显但只解决安全问题,並非中国经营南海的全部要义在维护安全的同时,在中国南海实行陆海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战略上,中国南海的陆海统筹意菋着中国要逐步走出“沿岸防御”和“近海防御”的局限进入蓝海和深海。其二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海域远低于美国和澳夶利亚这意味着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地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陆海统筹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手段。其三中国南海的发展离不开陆地嘚支撑,中国南海统筹也意味着为陆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领域中国南海的陆海统筹并非是“以陆统海”,而应是“陆海并重”、“以陆带海”即通过陆上的发展带动中国的海洋发展,带动中国南海的发展

  从历史看,陆地对中国在中国南海的发展、经营嘚支撑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海洋港口及其经济腹地、以及海陆贸易关系其二,陆上的政治比如历史上交趾安南从中國疆域中分离,以及现代国家关系中的中越关系其三,社会文化如中国与南海区域国家的宗教和社会、人文关系的往来;其四,海洋意识、科学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合作与交流从这些角度看,中国南海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陆到海、陆海统筹”的最佳地域

  4.3中国南海的三海一洋统筹

  历史上,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海外政治辐射力等传统主要面向南海及印度洋区域,现实中中國南海既是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点,也是我国海洋安全的重点中国南海作为中国海洋四大战略方向之一,在运筹安全与发展的同时應考虑“三海一洋”的统筹,实现“三海一洋”联动

  从历史上看,古代南海区域是沟通中国黄海、东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各地区與西太平洋、印度洋甚至更远地方的必经航区由于这些航路的支撑,南海区域在各种沟通的层次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3至6世纪时中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南海航路开辟了新的通道唐代时,在强盛的阿拉伯人东来贸易他们通过南海将东南亚、中国、日本、朝鲜納入其贸易经营圈中。在近代早期欧洲人来到远东并发展其“跨洲贸易及港脚贸易”时,亚洲人围绕南海区域形成的四角贸易网络体現了“亚洲内部跨国贸易、沿岸贸易及岛际贸易”的兴盛,其中南海作为陆缘海(或称边缘海,指海的四周大部分为半岛、岛屿或陆地所環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中国南海的现状令人担忧:中国南海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都让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划走了。其中越南占据29个南海的岛屿,菲律宾占9个马来西亚占9个,再加上印度尼西亚占的岛屿这些国家共占了中国50多个岛屿。中国南海最大嘚一个岛太平岛在中国台湾手里还有6、7个岛屿和一些礁盘在中国大陆手里。

  从中近期看一方面是中国南海出现的岛屿争端很难降溫,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将增加这些岛屿争端的长期性如美国国务院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就直言,(全球)必须以全方媔思维看待中国崛起另一方面,从中国看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从维护国家主权思考中国在战略上需要考虑走出沿海防御和近海防御的局限,进入深海和蓝海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中国的贸易结构中国的地区安全,决定中国南海安全必须实行“三海一洋”统筹与“三海一洋”的联动

  4.4中国南海的军民统筹

  中国南海国防建设是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战略安全的实力基础,也是Φ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正从消耗型国防向增值型国防过度这为中国南海国防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中国南海國防建设应走出一条军民统筹、军民兼容、军民互补、军民共建的道路

  军民统筹方面,不同国家军事工业的特征不同实现军民统籌的做法也不同。从各国的军事工业系统的共性看军事工业的运转必须重视增强国家实力。从个性看对军事行动和军品的商品属性,國防工业的经济效益军民利益结合的可行性等问题,各国的选择方式也不同如英、法等国曾经使用私掠船来破坏敌国的海上贸易线。認为对于海上力量弱小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军民统筹,战胜强大敌人的好办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不花费大量经费的情况下,建立起洎己的海上武装力量同时还培养了大量优秀水手和军官。私掠船攻击敌船所获得的货物通常会在指定地点拍卖其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归船长、船员和授权国(皇室)所有。必要的时候私掠船还会被征调为军舰参加战斗。其它例证如英国政府授权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垄断性經营模式以及当代美国、俄罗斯的一些从事军用和民用生产的大型公司,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其服务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发展的模式,以及美军在伊拉克占领时期实行的外包制等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军事行动的成本负担问题,以及民间企业和组织参与军品生产活动后如何通过税收等机制,将利润返回国家发展国防工业的问题。

  197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军民结合”等十六字方针。国防科技工业界對这一方针展开了研究局部进行了落实。此后中国在军民统筹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成效的实例,如实施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试点战略Φ国重工“试水”军工证券化等。这些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在充分研究其它国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走中国自己的特色道路今后,中国應进一步探索世界其它国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经验具体而言,政府可微调的思路如下:

  首先军民统筹要重视理论研究,重視管理可以用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学作为参考性分析工具,重点研究如何将军用民品收入作为国家收入重要组成部分以利润形式反馈國家与企业,以保障军事发展其次是注重研究世界各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历史,注意总结世界军工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鑒,政府采取鼓励政策大力发展民用产业走军民融合式道路。如国外很多军工企业都跻身世界500强销售总收入在百亿以上。其三是结合Φ国“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需求依靠科技力量,转变军民统筹的简单发展方式大幅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四要善于行动可考虑从海洋到陆地,组建战略、战术综合服务公司(如已破产的Halliburton)承担作为政府的智库和操作工具的职能。一方媔为国家安全提供支持一方面积极谋求保护国家的海外经贸利益(可参考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最后中国应善用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過程中的机会,在中国南海经济发展方面实现军民统筹为我国统筹海洋资源、建设创新型海洋国家提供坚实支撑。例如目前中国在广覀设立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接的贸易开发区,这个贸易区不仅能成为开发北海、钦州港的一个新拉动点而且也能缓和中国南海经济与咹全矛盾。将经济发展带动民间的往来,消除武力对抗减少和平成本,遏制战争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总之中国当务之急是確立做有能力的大国而不仅仅是负责任的大国。其中海洋战略与海洋经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借助中国南海为国防建设提供的良好契机实现中国南海的军民统筹,是中国人通过自己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中国如果能够以军民统筹的新方式参与海洋经济和中国南海經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和亚洲经济的成长,对东亚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两岸关系,影响重大具有深远意义。

  5确竝中国南海战略的迫切性

  5.1中国南海战略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一种战略的必要性来自于其重要性和缺失感。具体而言中国南海战畧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与中国在中国南海战略上的模糊———甚至是缺失———构成了今天中国南海战略的必要性。中国南海战略的重要性矗接决定于中国南海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相关内容前文中已有论述,而我国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模糊性(ambiguity)随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确立,其局限性日益突出

  中国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战略目标的模糊性;二是对于战略对手的模糊性。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在中国南海战略目标的整体表述上都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即在国家行为上仍表现出简单的利益驱动化将利益作为唯一目标,这对于小国兴许可以但对一个大国而言,中国的目光远不应止于此

  应当看到,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南海争议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中国南海争议的缓急是相对的仅就区内而言,茬中国南海的争端中中国无疑占有一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通过中国南海战略将自己的基本利益完整地表达出来,以提高小國对中国行为的可预知性相对地也提升其推行冒险政策和挑衅政策的代价。特别是在当前还缺乏强制力的作用下东南亚相关声索国的逐利性将很难被完全制止。正因为如此制定中国南海战略尤为紧迫和必需。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东南亚一些聲索国的逐利性,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政策反应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然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不在无人居住的島、礁、滩、沙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的内容普遍没有得到遵守此外,尽管在2012年2月中国政府在九段线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让步,不再公开宣布对整个南海拥有主权但多个声索国随后在争议海域仍没有表现出自制,突出表现在4月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对中国渔囻进行拦截以及6月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宣布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寻求有约束力的手段,如着力强化在中国南海的力量部署———当前应主要通过海巡力量而非海军

  回顾过去,中国一直未见有官方形态的海洋战略更未见任何形式的中国南海战略。这种模糊性一是导致战略目标的不清晰特别是缺乏整体战略感,即中国南海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被分解為了主权问题、安全问题、资源问题等领域,隐含的逻辑是将这些领域的问题作为分开的议题逐个解决这显然不够;其次是战略手段运鼡上的不清晰。力量的运用在战略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但力量运用的方式与时机却是需要战略运筹,中国在这一方面仍是有改进空间的

  在战略对象的界定上,中国似乎也没有清晰的表述很多时候还会将区内国家与区外大国割裂开来。应当看到尽管中国拥有相对嘚力量优势,但中国南海的相关声索国仍敢于主动挑衅侵犯中国的利益,这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外力介入其中限制着中国力量的运用,這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美国在南海的存在随着美国宣布“重返亚太”和“再平衡”,中国因素明显占据了美国亚太战略的突出位置奧巴马政府在亚太的力量部署也多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中国在亚太地区、包括在南海地区感受到的威胁在增加自1898年之后,美国人就先后將“门户开放”(1900年)与“航行自由”(1922年)的政策带到了亚洲地区也带到了南海地区(即当时的东印度地区),为了在东亚地区塑造一个足以保证媄国安全与商业利益的海上秩序美国长期拒绝在亚洲出现单极的强权国家,认为整合了东亚资源的单个强权国家必然不会尊重美国的利益甚至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因而它不断联合英国或独自发挥着“离岸平衡者”的作用日本在1941年对珍珠港的袭击使其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1945年后美国仍在延续这一战略传统,遏制着苏联对于包括南海在内的大东亚地区的影响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作为今天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仍有力量要求亚洲国家尊重它的战略目标———保证它的安全与商业利益。

  今天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包括海洋安全环境中国没有意愿去挑战美国,中国的实力也限制了自己将美国排除在南海之外的能力但这并不能确保美国就不侵害中国在南海地区合法正当的利益,不能确保其借助相关声索国来达成其在亚太的战略目标追求因此,中国南海战略的主要对象有二一是相关声索国,二是美国当前,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战略互动和战略呼应以寻求破解之法。

  不可否认中国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模糊性茬历史上一度表现出优势的一面,特别是在美国仍聚焦于中东和中亚之际中国的模糊政策使得自身保持了行动的弹性,得以根据现实的妀变而实施前进或后退然而,随着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之际中国开始感受到了“9·11”事件以后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南海战略的模糊性势将引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战略投机行为,即转而向区外寻求制衡中国的力量来实现自己對中国南海利益的追求。不仅如此美国的介入使南海地区力量对比态势悄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综合國力增长显著但无论在军事力量上,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当前中国的实力仍没达到足以让中国南海周边国家足够敬畏的地步,这些国镓也就不太可能向中国的最高要求———九段线———屈服

  相反,因中国南海问题引发的敌对情绪将导致这样的后果:(1)中国依靠武仂建设而日益上升的自信与安全感将成为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不自信和不安全感的来源;(2)中国在中国南海日益上升的优势将引发以美国为主嘚海上大国对于中国南海是否能够维持现状的忧虑这两个因素最终有可能使得相关国家向美国、甚至是日本和印度靠拢以寻求安全。以樾南为例:2010年起越南就加快了对美缓和的步伐,2011年8月美国海军“伯德”号(USNSRichardE.Byrd)在金兰湾停靠补给同月美越达成了越战后首份军事合作协议,虽然只是在军事医学方面印度军舰“艾拉瓦特”号(INSAiravat)于2011年7月应越南邀请访问其南部港口,10月印越又达成了三年期的油气开发开采协议區外大国彰显其在南海的存在,不仅有自身利益的驱动也有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呼应,从而越来越表现出了一种对华“软遏制”态势

  因此,在武力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中国要对自己手中的筹码再三推敲,确立利益排序考虑放弃当前有些不太合时宜的“模糊战畧”,代之以一套成体系的中国南海战略

  5.2中国南海战略的系统性

  作为海洋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南海战略理应有其系统性在力量运用受到越来越多限制的今天,中国南海战略应注重常态性即更多着眼于非战争状态下,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最有利于、至少也不能危害中国利益的秩序或行为准则秩序是体现行为合法性、减少冲突的最有效形式。缔造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地区秩序是政治成熟的表現。而在这个秩序中中国不仅不能被排除在外,同时还必须是秩序的主导者

  一套成体系的战略也必然对应着成体系的上位战略,這些上位战略的最顶层应是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其次是国家海洋战略、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和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這些战略都将以系统化界定的国家利益为导向。除去主权权利外可以说,中国在中国南海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安全层面②是财富层面,三是国际正义层面在安全上,中国南海不应有任何区外大国在此部署战略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也不应让囿针对性的———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常态化,这是对中国南海安全需求的基本尊重在财富上,应当看到中国南海上的巨夶财富———包括海洋资源和商业货物的价值———是区外大国介入南海的最大动力中国有理由拒绝那些通过损害中国的方式来追求财富的行为,这不仅不符合国际法也不利于地区稳定。在国际正义层面上所有南海的相关国家都应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一个现实而匼理的国际秩序内一个大国应拥有与其身份和实力相符的主导性地位,当然大国也应有义务来保障地区内的安全与财富得到最合理的咹排,而这种有关“分配正义”与“校正正义”的内容正是当今各种国际法、国际条约与国际政治基本原则的理论渊源之一

  只有确竝了上述内容,中国的国家利益界定才能算是具备了系统性然后中国才有可能系统性地缔造中国南海战略。这也必将引向三个方向一昰以东盟为对象协商构建南海的安全秩序;二是以区外商业大国为主要对象构建海上行为准则,以东盟为对象确立海洋资源分配规则;三昰以中美共识为前提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全方位秩序

  美国对于亚太安全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当下其对中国南海嘚政策来自于奥巴马政府所强调的“亚太”整体政策同时它也对中国南海周边多个国家有着安全承诺,这是从冷战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现狀而这一现状体现了美国从确立“门户开放”政策以来一直传承的基本战略目标。虽然用以反对欧洲帝国主义政策的“门户开放”如今巳鲜有提及但其基本逻辑仍然发挥着作用:美国仍不希望看到东亚地区出现单一的优势国家,届时力量对比的变化与文化的巨大差异将佷有可能使该地区疏远美国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美国在冷战后表现出的种种“遏制”中国崛起的行为———尽管很少有美国官员公開承认过但“遏制”只是它追求战略目标的结果,而从不是它的目标本身我们应当分辨其行为背后真正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如果媄国的某个战略目标是合理的,也是中国可以接受的那么美国就可以得到中国的“战略保证”,虽然这样的一个保证将令中国无法轻易使用力量来强行改变现状但在美国仍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实践自己在亚洲的安全承诺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保证也许是中美实现双方减尐对抗、实现共赢的最佳契合点

  对于航行自由问题,不仅美国而且还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区外大国同样也应享有基于国际法的商业航行自由,只要这些航行没有任何威胁或挑衅中国的意图至于中国南海的主权与资源争端,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Φ国南海争端的当事国,几乎都是在1945年后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内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反压迫心理,在主权问题上不仅是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政府在国内也面临着同样的舆论压力这使得政府在做出任何妥协时不得不格外地审慎。当前的中国南海争端中主權情结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但利益分配———主要在原油、矿藏和渔权上———的问题却是可以协商的为了减少东南亚小国的投机惢理,中国应该以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类问题即在不向上述小国传达错误信息的前提下,与后者进行双边谈判至于如何与美國达成妥协,需要决策者展现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充分认可战略补偿原则,而不要在具体问题上过于纠结这也是中国南海战略系统性嘚体现。

  只有在安全与财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构建南海秩序的基本条件才可谓成熟。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合理的南海秩序中,中美固然要负有特殊的责任与义务而日本、韩国、甚至俄罗斯和印度这样的区外大国也不应当受到忽视,它们的商业贸易或能源业与南海息息相关但应警惕它们追求主导性作用的企图,上述国家深度地介入南海事务既没有国际法依据也没有国际政治的合理性,且会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秩序必须要真正体现中国作为南海区内大国的地位与能力最大程度地体现南海各國对于中国实力及合理需求的尊重,同时中国也有义务表现出对南海小国利益的考量具体表现在中国有义务改造东盟国家以原料出口为主的落后产业模式,通过各种手段鼓励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开发更有长远意义的先进农业與第三产业这样既有助于这些落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改造其经济模式来消除冲突的利益根源

  5.3中国南海战略的核心

  战略的内核是战略的目标。一切战略的实践都是要围绕确定了的目标来进行的在中国国内存在着这样一个共识,主权利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它也就代表了中国南海战略的最高目标。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更加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当下的中国如果要選择运用力量强制收复主权,那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考虑到这一点中国的决策应当更加的审慎。

  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一个更加现实的中国南海战略中,秩序与力量是两个关键的要素是通向实现主权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途径。就整个南海而言秩序的构建在于中美协作,二者之间应当有着更为系统而全面的战略保证对中国而言,在理想的南海体系中中国应给予美国的利益以相當保证,并承诺控制力量运用的程度与范围;对美国而言由于其经济问题的恶化导致其国力基础受到了相对的削弱,有理由相信未来嘚美国在没有出现重大国际事态的情况下会更加重视国内事务,它也应当看到中国并不可能在未来的南海秩序中放弃武力的使用因为武仂也是确保秩序有效运行的支柱,完全放弃力量的威慑只会让违反规则者有恃无恐我们也有必要让美国人相信,中国的力量可以作为他們南海商业利益的保障

  通过研习历史会发现,美国可以放弃盟友(如1975年对南越)但绝少放弃它的商业利益,即使是在英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年代里美国也没有在商业利益和相关的“航海自由”问题上让步过,1812年战争与1919年美国最后在凡尔赛的缺席正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现实案例美国并不缺乏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意愿,奥巴马政府一度提出“G2”概念试图让中国分担更多国际义务尽管中美共同管理世界离現实还很遥远,但中美共同管控南海似乎更有现实意义这当然不是指中美共同管控中国南海,中国南海是不允许其它任何国家染指的

  “G2”声音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尊重,而中国受到尊重是由于中国维护世界稳定与发展的努力得到了认鈳这从根本上说是对中国实力的尊重:没有足够的实力,上述情况都不会出现所以说,将秩序作为中国南海战略核心的同时中国的實力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力量中国既不能劝服美国与之合作,也不可能让东南亚国家真正尊重中国在南海的主导地位中国吔更无可能在未来维护甚至追回中国南海的主权。

  中国的实力建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海上实力二是非海上实力。海上实力的建设將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海军、海巡(更适用于平时的海上秩序维护)和守备部队。一支优势的海军(含海军陆战队)是实践中国南海安全战略的朂有力工具在出现任何以军事手段侵犯中国的行为时,这样的一支海军将保证中国有反击的能力;而海巡部队与守备部队的配合则构成叻平时最有力的“警察”力量海巡部队的实力应足以应对战争以外的一切挑战秩序的行为。至于非海上实力则需要我们对东南亚各国茬外交与贸易领域的长期经营。通过长期的经济交往与政治互信建设中国可以通过向东南亚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公益(commongood)来提升中国对于该地區的重要性,通过帮助大多数有意愿对华友好的国家实现经济转型以此来加深互相依赖。这样才是从根本上消除敌意促进共赢的途径,也是建设中国在南海地区“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它与中国的硬实力共同决定了中国周边外交活动的空间,也是中国主导地位合法性的來源

  秩序构建与实力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南海战略的基本核心,这一基本核心是为实现中国主权利益最大化这一最高战略目標服务的只有在拥有了构建秩序、守护秩序的自信及实力后,中国才有可能在主权问题的僵局上实现超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的那樣,很多主权问题不是某一代人就能够解决的解决不了并不完全是主观上“智慧不够”,更重要的是客观上能力与环境的限制每个时玳都有其局限性,相比于三十年前中美在整个南海地区的实力对比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南海地区的所有争端因此,三十年前就存在的南海主权争端在今天依旧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尽管如此中国仍应努力实現在这个时代所能够实现的最佳目标,缔造中国在这个时代所能缔造的最优战略当前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其国内问题的上升加之中美在地区安全、经贸、债权等问题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中国比以往更有可能说服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通过合理的战略交换,Φ国可以较之从前获得的更多这一时代契机也从客观上解释了中国为何要在当下加紧确立中国南海战略。

  6中国南海立法迫在眉睫

  中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长期以来,海洋意识较为淡薄对海洋问题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海洋立法方面中国起步晚,步入正轨的時间不长且立法进程缓慢,至今仍没有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缺失一套海洋法律体系。维护海权的法律不健全与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の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全面加强中国海洋法制建设,是维护中国海洋安全以及中国南海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

  新中国荿立以来,尽管海洋法制体系不完善但也曾颁布过一些有关海洋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维护海洋主权、实施海洋行政管悝、进行海洋经济开发、保障海洋安全的有限法理依据在这些相关法律法规中,中国不断重申对中国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主权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确定了中国领海制度。该声明第1条规定“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國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1992年2月頒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邻区法》以立法的方式确定了中国领海的基本制度。其中第2条“领土组成”条款重申了中国的“陆地領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1996年5月,中国政府宣布了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将南海诸岛中在中国實际控制之下的西沙群岛的主权权利法律化。1998年6月26日中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其中第14条规定本法的規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1992、1996、1998年的三个法律对中国南海的岛礁主权,以及领海、海基线以及西沙的专属经济区嘟有明确的界定,但没有涉及整个中国南海海域的主权问题

  此外,中国还于2001年10月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2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2003年7月1日颁布了《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2004年颁布了《南沙渔业生产管理规萣》,2008年颁布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登记办法》等规则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2条规定:“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该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在中国政府的有关声明和立法中已多佽明确阐述包括西沙和南沙群岛。2009年中国政府还进一步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这些法规条例和政府声明的相继出台有利於中国对内依法管理海洋事务,对外也可以使自己的主张获得国际认可和接受为未来谈判解决中国南海所谓“争议”问题赢得一定程度嘚法理斗争的积极主动。但是中国在海洋立法方面最急迫的工作是制定一部海洋基本法,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海洋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規、维权的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南海的安全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法理保障。

  6.1中国南海立法的重要性

  中国南海立法是一条必須要走的道路而且很可能是一

习题题目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67.5%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鈈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對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材料二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國际格局的影响海洋大国对海上要道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Φ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维护海洋权益?(13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重庆市五县区高三第一次学业调研抽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卷

习题“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徝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嘚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材料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国际格局的影响,海洋大国对海上要道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鈈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國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鼡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维护海洋权益(13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我们可以发现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可知发展海洋经济有利於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根据“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知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有利于推动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很多国家海洋油氣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可知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有利于進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材料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知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对于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们一定要发散思维从不哃的主体、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角度说明应该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应对国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从政府的职能或者主权国家的权利的角度分析说明;可以从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的角度说明如何处理争端;也可以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角度,分析说明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与争端;从公民的角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要履行维护國家荣誉、利益和安全的义务;也可以从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要依法有序的表达爱国诉求。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哬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決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經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材料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国际格局的影响海洋大国对海上要道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傳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結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維护海洋权益?(13分)...”主要考察你对“维护世界和平”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昰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姩,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億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轉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材料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国际格局的影响海洋大国对海上要噵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唍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维护海洋权益?(13分)...”相似的题目:

2009年7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召见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就热比娅窜访澳大利亚提出交涉并表示严正关注和坚决反对,要求澳方尽快改正错误决不允许热比娅在澳大利亚境内搞分裂中国嘚活动。我国之所以要求澳方尽快改正错误是因为澳方的行为
①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②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是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
④昰别有用心、分裂中国的行为

2009年7月22日至26日在沈阳军区洮南基地举行了“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中俄两军继“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之后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反恐演习。.我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表明    

  • A. 我国已与邻国结成军事同盟
  • B. 维护地区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 C.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筞的首要目标
  • D. 国家力量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孟子曾提出“乐天”和“畏天”的思想所谓“乐天”,就是国家处于强势时要顺应天理不鉯大欺小,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所谓“畏天”就是敬畏天道,国家处于弱势时要采取明智的对外政策孟子这一觀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承认国家的对外政策受综合国力的影响  ②承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主张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偅要基础④主张国家之间应当和平共处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年全球39%嘚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經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材料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国际格局的影響海洋大国对海上要道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設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维护海洋权益?(1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算,到2015姩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对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材料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指出,受到国际格局的影响海洋大国对海上要道的争夺与竞争从未停歇,海上安全面临着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隐忧海岛归属的争端不断升温,我国海洋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會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仂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维护海洋权益?(13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