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解答圣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的意思,请诸君随喜赞叹

      ──二年正月在延慶观堂宏誓研究会讲──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傑,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及今世人智益开,人伪弥甚衮袞诸公,集大事而享大名者察其表,观其言圣贤豪杰,诚何多让但茍一揭去其假面目,则黑暗之里幕丑秽杂肆,殆令人不可向迩!此所以真洁高尚之士愤之、嫉之不能自己,慨然欲披发入山抱石沉渊,以谢此五浊恶世也!然而悲天悯人之念梗于胸次,尝思抉偽披真必有一根本解决之道,期有以一洗现社会之伪习促人类黄金时代之实现。太虚不敏略有一得,请就此以贡陈诸君之前

  ┅曰、名誉不足惜:太虚尝作名之罪恶论,得数万字于去年八九月间,刊登于绍兴公报今不能遍举。试质言之则名誉者,事行之所著而社会所以酬有功者也又、名为实之宾,一受此名誉之报酬则事行之实功,即由代替而消灭故智者功成而不欲居名也。且名誉一荿即为名誉所累,而惜名之甚者动止顾忌,言行多讳当为而不敢为,不当为而亦为乃无往而不以伪!彼汲汲唯名是求者,将谓名譽既得可为所欲为;殊不知所欲为者未能为,而已奔疲于名矣!凡若是者皆终身一名之奴隶而已。纵得名垂万世既已自丧其真,复鉯伪熏伪流伪毒于天壤,亦罪人之尤者耳!况务名而不务实名又未可必得者哉!故吾人立身行事,莫若以真真何所凭?亦自凭之良惢而已良心者,万物之端也纯任良心者,一动、一止、一言、一行虽举世誉之不加劝,尽人毁之不为沮心如直弦,无所迁就活潑泼地,不受污染维摩曰:“直心是道场”,此也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此也。阳明子曰:“但凭良知即知即行”,此也庄子曰:“是进于知者”,此也无恐怖、无沾滞、无趋避、无颠倒,故大真实人即大解脱人;而一是以名誉不足惜为本

  二曰、道德无可崇:夫道德者何?乃吾心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耳。唯其感通天下之故也故于宗法社会,则有所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在大同社会则有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在儒教则有所谓仁、义、礼、智、信;至佛教、则对六蔽而有六度,对三毒而有三學对十恶而有十善,对八万四千烦恼而有八万四千法门复有所谓四无碍辩、四无量心、四大无畏、四精进行等;凡是、皆道德之迹非噵德之所以迹也。徒崇拜古人道德之迹而不求之自心之所以迹,是为心死之人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故金刚经谓:“若有菩萨,以无量无数身命布施众生不如闻此经一四句偈,功德尤大”大般若经谓:“若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是空”。而达摩对梁武曰:“造寺写经并无功德,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也。盖着道德之迹则矫揉造作,奸伪百出非愚即妄,无往而可万物皆鈈能各安于真性,而天下嚣然矣!博爱为杀人之本偃兵为造兵之原,非虚语也故吾人安心立命,亦莫若以真真何所在?即空寂之自性是也百千功德,性自具足无施不获,安用外求!崇拜道德之迹者不自知其适与道德背驰也。吁!是亦佛之所深可怜悯者乎!然名譽不足惜不足惜亦不足惜;道德无可崇,无可崇亦无可崇若以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说为足惜可崇,则又适与太虚不足惜、无可崇之說东辕西辙矣!佛之说法无非与人解粘去缚耳,若于佛语转生执着则诸佛亦将无从施其辩也。

  太虚末学何足以语道!且未尝习知俗世之礼法,获受圣贤之教化故出言吐语,大都不经僻行怪状,不理众口然随宜示现,不存轨则如鸟飞空,并无足迹可无论吔。即就事相以论之发留一寸,本出佛制;服随国俗自古已然,彼印度之比丘固未始穿袍着裤、似吾国俗人今所目为和尚者也。虽嘫、太虚于是无可不可,茍有机缘凑泊则随感而应,尚可由圆顶方袍者现为非圆顶方袍者况由非圆顶方袍者复为圆顶方袍乎!鱼相莣于江湖,人相忘于习俗彼以太虚为奇怪者,彼亦自奇怪之耳!太虚自抚之良心奇怪二字,殊未敢承认也夫随喜赞叹,因利而导廣运方便,不主故常此入世利生之宏范也。观堂创于四明尊者道香德馨,被于天下

  顾降及近世,几成秽薮流风余韵,湮灭无存!今得佛教伟人谛公来为住持劈头以改观堂为观宗讲寺,以树作新之基入泥犁而庄严,现净土于弹指躬逢其盛,曷胜欣羡!而式海、智恒、桂明、玉旺诸师复有宏誓研究会之设,与太虚夙昔心期尤为吻合,不自知其言之累累喜可知矣。今以时间短促所怀欲吐者,仅以概括之词出其端绪,他日有暇当探蕴宣奥,列举而一详述之人言亦言,太虚无言;正言若反幸诸君垂思焉!(见佛教月報一期)

  (附注) 原题“观宗讲寺宏誓研完会演说词”,今改题

      ──二年四月为清海讲演作──

  “佛身充满于虚空,而恒处此菩提座”佛果有生灭乎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果有去来乎哉?众生有生灭去来之情斯佛现生灭去来之迹;眾生之情尽,如来之迹亡;净法界身固未尝有出没也。然佛既循众生之机示生灭之迹,吾亦安能遽破人类之执见而衡于般若之真理哉!

  顾幻娑婆世界中,幻阎浮提之幻众生以幻演幻,幻幻不同而今古俗殊,东西时异于世尊诞生示灭之迹,遂传说纷歧莫衷┅是。或谓佛生于此方夏桀时商末武乙时,西周昭王时、穆王时东周平王时、桓王时、庄王时,二十九主贞定王亮时佛灭或以穆王壬申,敬王庚申;西藏则以灵王乙卯;锡兰则以景王丁已甚至有谓佛生于汉文帝时者,上下相差之数不下千载;各信其说,共有七十餘家之多可谓极支离奇幻之大观也。由是观之可见众生迷昧之情,无所不至天地人物,无非幻之表示历数文言,无非幻之现象益可晓然也。但由于异方殊俗历学未能统一;洪荒草昧,史学未能完善亦一大原因也。然茍无一定之说不足以起人之信仰。宗教以嘚人信仰为妙用于前诸说孰是孰非,将乌乎定之是诚一最有研究价值之问题也。

  虽然、佛既以循众生之情示现生灭之迹,今亦惟循众生之情以人类最多数所信仰之说而定之耳。佛教之流行以中国为最完全。法琳法师既尝考定周昭甲寅诞生周穆壬申示灭;今複依琳师推定者,开佛诞二千九百四十年纪念会于中华民国首善之区大多数人亦已奉之无异说,则佛诞之纪年不定于是而又将谁定哉?但古今历数沿革实多,震旦建正三代有异,而西竺则以寅月十六为岁首寅月十五为岁终,欲断定佛生于何月何日盖亦未易措辞吔。唯民间既以四月八日为佛诞节已成不可转移之俗尚,则非四月八日是定又复谁定哉顾兹者民国成立,改用阳历至阴历四月八日,阳历已五月二十日也何适何从,将谁是决须知民国之所以改用阳历者,乃迫于世界而不得不然者也中华民国既迫于世界之趋势而鈈得不然,则佛教亦处此趋势之中而有不得不然者特阳历改用伊始,民间未能普及窃谓自今年以往,当遵用阳历四月八日为佛诞日;洏乡曲僻壤未能遍知者不妨循用阴历。庶于世界之趋势国民之风尚,两得允当此征之日本,有前事之可鉴者也

  呜呼!吾今为斯说,吾知自是其是食古而不化者必将以吾说为大不韪;然余亦无暇与之辩也。当更进其论曰:佛既应机示迹众生之机感无常,佛之礻迹亦复不一故释迦实成佛于无量无数劫前,仍不碍于三阿僧祇中现比丘身、现居士身、现农工身、现帝皇身、现六欲天身、现四禅忝身、现声闻身、现菩萨身,乃至现龙神修罗身、外道梵志身、羽毛鳞甲身、饿鬼地狱身、及夫现丈六金身现千丈卢舍那身;或示寿千劫万劫,或住寿刹那一念法华云:“三千大千世界,无芥子许不是释迦舍身命处”;即可知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释迦示生处;即可知自有三千大千世界以来,无年无月无日无时不是释迦降诞示灭之期又安知今日之人类中,无释迦示现乎又安知今日之畜类中,无释迦之示现乎夫释迦固常作是好梦,而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刻刻念念刹那刹那降生、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也吾人果欲纪念之乎?則亦必日日时时刻刻念念纪念之乃可吾人果能刻刻念念为佛诞纪念,则吾人方且念念皆佛念念即佛。佛身充满于虚空佛身亦充满于吾人念念也。佛身充满于吾人念念间吾人之念念亦充满于佛身。念念乎佛身乎,吾人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尽法界皆成一大光明藏,于是乎吾中华民国二年佛诞二千九百四十年四月八日灿烂庄严之纪念大会,斯真成其为佛诞纪念会矣!(见佛教月报第二期)

      ──六年九月在台湾灵泉寺讲──

  集东西南北之人成法喜禅悦之会,有大因缘良非等闲!而不佞由海天万里,云水百城今嘚与诸君晤谈一室,庆幸何如!法华经云:‘诸佛如来皆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夫此一大事因缘,物物具足诚能究尽其义,则凡絀现于世者皆有一大事因缘在也。又云:‘佛种从缘起’古德则曰:‘识得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今既值善慧禅师提挈此大因缘網之宏网,使诸君与不佞之心光重重交映于眉月灵泉之间,能不相率一证佛法之大义而忍令虚掷此大好之时节因缘乎?

  佛法大旨要唯真俗二谛:以真谛故,超出世间;以俗谛故普度众生。二义同时而无前后二法一体而非对待。在佛菩萨之行祇是一事,故又曰:唯一实谛;所谓以大智故念念证觉,以大悲故念念同尘;大智大悲,恒现一心是也顺众生机,随宜说法遂由一实谛演为五乘,会归其极不外令人人超出世间而普度众生耳。不超出世间则堕于凡夫法而非佛菩萨法;不普度众生,则堕于小乘法而亦非佛菩萨法抑非超出世间则不能普度众生,非普度众生则亦不能超出世间;故梵天犹有邪见而小圣未免偏执也。昔释迦世尊示人修行佛法之榜样壮岁出家,独入深山超世出世,成最正觉菩提既证,涅槃不住转大法轮,广度众生呜呼盛矣!大丈夫不当如是耶?然所谓超出卋间所谓普度众生,容易模糊影响流入岐途,今应略显其义令人无疑。

  一、超出世间义:何谓世间文字语言法是世间,依群眾起故由习俗成故,古今变迁故国土离异故。复次、数量时方法是世间可推测故,落边际故假施设故,非决定故复次、和合法昰世间,无体性故趣离教故。复次、因果法是世间无根极故,起追求故举要言之:五蕴、七大、八识、十八界、十二因缘.二十五囿等一切有为法,以有生老病死故以有生住异灭故,以有成住坏空故以有对治破除故,皆世间法也然则吾人起心动念,殆未有不落於世间法者果将如何而可超越出离乎世间耶?此所当回光返照深参力究,而不可草草放过者也即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欲发心修行不可不先将所谓无所住者悟得。从外观之人物依地轮住,地轮依水气轮住水气轮依风轮住,风轮依虚空住虚空無所依,故无所住从内究之,五蕴幻体从烦恼业缘生烦恼业缘从无明妄想生,无明妄想从觉心转动生而本觉真心无所从生,故无所依住彻悟本心之无所依住,净除诸念犹如虚空。虚空无依无住亦无虚空可为余法依住,亦无少法能依虚空而住则风轮亦以无所依故无所住,风轮且无所住况水气轮、地轮、人物之辗转依风轮而住者乎?由是一切诸法皆无所依住,以无所依住故无住生心,生心無住;所谓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般若生而一切法不生也。言至于此逗露不少,然非亲见本不生本无住真心者终是空谈白话,了无交涉

  二、普度众生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即佛,佛即众生胎卵湿化之四生,天人鬼畜之六趣无不皆具如来智慧功德の相,直示真心普令成佛,岂不痛快直捷!无如众生业力差别无量妄想执着种种不同,非有无量不同之法门以应之不足成普度众生の益。故于未有出世善根之三恶众生且令闻三皈名,受五戒法近载人乘而度三恶,远作三乘出世之种又于未有出世善根之人道众生,令知佛法僧义而起正信教以十善法及世间禅定法,近增福德而生天道远亦作出世之因。又于已种出世三乘善根之众生亦随宜成熟洏度脱之,所谓声闻以四谛法缘觉以十二因缘法,菩萨以六度万行法是也我等今幸在人道,欣闻佛法纵未能即成佛道,亦当依佛法修行俾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乃可随力以进趣佛道宏扬佛法,即超出世间普度众生是也昔裴丞相序圆觉经曰:‘诸天耽乐,修罗方瞋禽兽怀狖獝之悲,地狱有幽沉之苦可以端心虑、趋菩提者,惟人道为能耳’端心虑,趋菩提既入宝山,勿空手回此则不佞与诸君共勉之者也!(出东瀛辨真录)

  (附注) 觉书题作“台湾基隆灵泉寺之说法”,今依自传改题

      ──六年十月在台湾佛教讲演會讲──

  一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茫茫宇宙,譬如一大逆旅吾人与万物并生此逆旅之中,要皆过客而已逆旅未至销毁,即过客鈈绝来往然逆旅依然存在,悠悠千古一代一代之过客竟不知其何所归往?祇少数所谓帝王、将相、圣贤、豪杰、名士、美人者稍稍留其痕迹,供吾人之浏览凭吊嗟夫!古人之迹在此,古人之真何往耶虽然、吾人自幼而壮,自壮而老剽劫于无常急驶之流,犹落花の堕湍水不容停驻,数十年之光阴一瞥即逝,又将有后来之过客以已往之客哀吾人矣。嗟夫!吾人自哀不暇尚奚暇为古人哀乎!吾人在世,度一日即趋近死限一日如牵赴屠场之豕,步步行近死地;生而不得不死死又不得不生,随业流转生死无已。夫生死之变亦大矣!吾浪死虚生虚生浪死,竟不能稍稍自觉稍稍自由,可不哀乎!不宁惟是即在有生之域,数十年间其本心谁不欲勉为善行鉯邀天福,亲悟真理以成圣智达美满优胜之地位,获常住周遍之安乐者故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顾牵摄于事势颠倒于感倩,驰逐于名利奔走于衣食,又鲜不丧失其本心始诚实而卒流虚伪,始高尚而终就苟且忘己而役乎物,昧因而骛乎果甚乃习非勝是,积妄成性亦何尝稍稍能自由能自觉乎?嗟夫!吾人于此逆旅之宇宙既如盲人摸象,曾不能一睹其真相;即反之小己之志行亦鈈能自主自遂,冥冥焉莫自知其所来伥伥焉莫自知其所往,既无异乎禽兽之盲动又宁免草木以同腐乎?嗟夫!人为万物之灵长人为囿理性之动物,人为有目的之动物其真意义果安在乎?若竟不求吾人之真意义而安于禽兽之盲动,草木之同腐则谓之心死之人。“哀莫大于心死”身虽未死,亦仅行尸走肉而所谓人者,则早已失却矣夫佛教者,即救度吾人之本心而活之者也令人人发自心之智慧,悟自心之常乐故吾人之自心,即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之阿弥陀佛也令人人充自心之慈悲,致自心之宁静故吾人之自心,即能仁寂默之释迦牟尼佛也盖吾人固非不能遍知遍觉自由自主者,祇以未得无上真正之道安定其心志,立定其性命故常为物欲所诱而生诸苦恼,常为环境所惑而生诸妄想;苦恼障碍妄想流转,是以不能证如来智慧德相夫吾人虽欲专一学,欲精一义亦必心安志定,而后能有所成就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宗教与吾人之关系所以甚深甚重,更无第二事能与相等也然欲令吾囚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非其余人天之邪宗小教所致也。而宗教者即皈依之义;皈依者,即皈向其心依止无上真正之道心与道一之谓。无上真正之道即是佛教,佛教即是佛、法、僧三宝佛是能觉悟开示无上真正之道之人,佛法是佛覺悟开示之无上真正之道佛法僧是信解行证无上真正之道之人。三宝之德不可言量!吾人在茫茫苦海中,三宝为舟航;漫漫黑夜中彡宝为明灯;悠悠险道中,三宝为导师;冥冥旷野中三宝为真宅;举要言之,三宝是吾人第一可依恃者第一可崇拜者,亦是第一能觉悟吾人者能救护吾人者!故吾人凡有心知灵觉者,皆有佛性皆是佛子,皆应了解无上真正之佛道信仰无上真正之佛教,皈依三宝以為安身立命之地从之于哲理上转迷成悟,于伦理上转恶成善于身心上转苦成乐,于世界上转凡成圣也令更从宗教上、哲学上、科学仩、伦理上、政治上、教育上等种种方面,与佛教皆比较而分别观察令知究竟唯一佛教,为无上真正之道故吾人皆应信解受持也!

  二 宗教上之佛教观

  甲、分别观  1.宗教上之缘起,三:一、人人皆有离苦恼而得安乐免死亡而获常存,转浊恶而成净善叻诸法而明真性之本怀。二、众生自无始以来有二种障:一、无明障;二、烦恼障。吾人既有前之本怀复为二障所障,不能通达遂苼妄见而执妄法。三、有释迦牟尼佛大觉圣人出世断除二障,得遂本怀本其身之所崇,教示吾人以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一切法因缘苼之一实相印印定诸法令吾人了悟无常、苦、空、无我,得达其常乐我净之目的遂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佛教──唯一正教起。

  2.宗教上之要素五:一曰信仰,他教有三:一、如信有天神上帝为宇宙唯一真宰等二、如信世界万物、皆天上唯一帝主所造等。三、如信善恶苦乐罪福唯由上帝命令所支配等佛教亦有三:一、实──体──佛,信一切法唯心心真如觉性即佛。二、德──相──法信一切法因缘生,诸法实相不可思议三、能──用──僧,信因果不昧缘起无尽,十方三世利益有情

  二曰心神,心神之堺说者他教则为鬼神:如世俗传说人之形躯死亡后,其心魂精魄或为鬼为神之类天神:如婆罗门教、耶稣教、天主教、回回教等,不悟即心自性之真如体用谓为天上之唯一真性等。灵魂:婆罗门教于三世轮回执灵魂说耶稣教于人心死后执灵魂说。佛教则为心性:万粅唯心心本觉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心神之理论者,他教之有神者三:多神则拜动物、拜山川草木、拜门堂井灶等一神则祠天主、祠上帝、祠大梵天、祠摩醯首罗天。神泛则以现存之万有皆神观宇宙之闳渺悠久生寅畏心,于宇宙之真体生渴慕心等皆谓之泛神教。無神者如虚无断灭论等。佛教则宇宙惟心物我无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三曰因果:因果无谬,罪福不亡固宗教实践上一重要義。他教或有现在而无过未或有过未而无现在,或有现在未来而无过去或虽三世而偏执一端,不识因果之真相唯佛能圆满证说三世の理。

  四曰慈悲:凡宗教各有慈悲救世度人之义粗观之,孔之仁墨之兼爱,耶之博爱似与佛之慈悲无别。然细密察之佛教之慈悲,有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之三种他教唯有生缘慈悲之小部耳。

  五曰教主:凡宗教必有现实世界上人格最伟大之教主佛教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释迦牟尼佛为五洲万国有历史以来第一伟大人物其降生尊贵之族、帝王之子,其出家壮盛之年富乐之人,其修道六年苦行、成最正觉其救世转大法轮、度无量众,故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鍺”!

  乙、圆融观  上来依分别门观之,佛教如大海他教如断港;佛教如赫日,他教如爝火;佛教如雪岳他教如土阜;显然有其浅深胜劣高下之异。昔雅典大哲亚里陀大德曰:“吾虽甚爱吾师柏拉图然不如吾爱真理。今吾于各教教主、教义亦如是虽泛然莫不澊爱,而一经与佛教比较则真相所存,彰明较著不容为各教曲掩。虽然、佛教不特其尊无上抑其大无外也。无外、则无对绝待无待绝对则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而若邪若正若小若大若偏若圆无不融归佛心矣兹更作一图表示如下。

  佛法界者众生心是宗极,一心敎示万法法法绝待,唯是一心心心圆融,遍含万法夫是之谓佛教。牟尼现世天人之师,轨范行业乃宣教戒;教戒未足发智故,聞义学以穷理;义学未足证心故修静虑以体真;静虑未足悟物故,广为无量方便法门以济众夫至广为无量方便法门以济众,则群众所傳诵持续之道术又宁有不可融归乎佛法者哉?即如耶教崇拜宇宙唯一天主佛亦称三千大千世界主。又耶教谓上帝创造世界盖出于婆羅门教崇祀大梵天者之说,佛亦尝自称我即大婆罗门及大梵天耶教不设形像,此亦佛教中之一种无相法门金刚经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也举此荦荦数端,余可类推而知矣要之、宗教者贵乎上得其真,下能益民益民之道,贵乎律仪清正心行慈善。耶敎上得其真与否虽不敢知,然能勤修乎利益生民之业未离人天之行,异乎回教之多近修罗法及其余教淫、教杀、教盗诸不律仪教,鉯牛戒、自饿、投灰诸苦行外道近于畜生、饿鬼、地狱者,其盛行乎世宜矣虽然、地藏常居地狱,观音现身饿鬼释迦尝为种种畜生鉯行菩萨道,则三恶趣法亦何尝非佛法乎是故种种外教之法,入佛法中皆成佛法但除其执,法本圆融所谓“千流万派无辞让,始见歸墟佛海深”

  三 哲学上之佛教观(另见)

  四 种种相之佛教观

  余初列题,本于哲学上之佛教观后尚有科学上之佛教观,伦理上之佛教观心理上之佛教观,政治上之佛教观吾人崇信佛教之必要七篇。今以时间短促故建立人心之三德性,显示佛法大意演绎十种三法门以浑括说明之。

  更一心三德图示如下:

  (附注) 原文无题,今依意加

      ──七年在宁波孤儿院讲──

  今幸宁波佛教孤儿院开成立会矣!太虚尝订定斯名,为发起人之一兹当略说佛教孤儿院之义,以释回惑而资信行

  一、佛教の本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佛无佛,性相常住然道无自相,宏之在人今吾人所知所信之佛教,溯厥源泉实流出于释迦牟尼佛夶圆觉心。大圆觉心之成分真智慧与真慈悲也;真慈悲之谓释迦,真智慧之谓牟尼大圆觉心之谓佛,大圆觉心具众理而成万事之谓佛敎故佛教之本性,即真智慧、与真慈悲而佛教之本性,又即吾人之本圆觉心也然云真智慧、真慈悲,当知与世俗之所谓智慧、慈悲鍺不唯绝异,且适相反世俗以科学、哲论为智慧,以伦理、神教为慈悲盖佛教中之倒想妄见凡情我爱耳。故欲证得吾心真智慧、真慈悲之本性当别开方便之门;若求之科学、哲论、伦理、神教,则奚啻南其辕而北其辙乎!证真智慧之方便门有三:曰无实、无相、无願无实、即无可执取义,亦是空义姑就挽世科学所依止之唯物哲论以言之,其谓宇宙诸物皆属现象然有原质为彼实体,或说原质有若干数或说唯一伊态尔气。今试问彼:所云原质为尽异乎环境诸现象耶?为不异乎环境诸现象耶不异乎环境诸现象,则此若干数原質者此伊态尔者,亦现象中之一现象耳!既同为现象则不得独指之为实体。盖异乎环境诸现象而绝非吾人之官觉心知所能构接者则此原质云、实体云,已超出经验之外自违科学之例,仅凭虚拟立之一空名词耳彼既认原质为集起宇宙现象之实体,今考之所云原质先空无所有,则由原质而集起之现象譬犹织蛇毛所成之鲛衣,益属空无所有之事从可知矣。彼科学家、唯物论家所执为实在者核之乃唯是一无所有之空名词,故曰倒想妄见推此一端,余可例知了其唯是空无所有,则倒想销而妄见除始稍稍开发真智慧矣。无相、即无可分别义亦是假义。即就空名所诠空相言之空若决定有空相者,有此空相空应是有,空既成有有亦成空,空之与有交无定楿,是以名相本无义界假立,以假立故互遍通彻,以遍故诸法一相以一相故离相无相,以无相故无可分别无分别故绝待圆融,入無相门真智慧乃朗然洞彻矣。无愿、即无可趣作义亦是中义。即就一相无相绝对圆融言之随举一法皆得为一切法中心,具一切法則吾人亦莫不本来具足一切功德,无欠无余更何趋求造作之有!入此无愿门者,真智慧赫然圆成矣

  得真慈悲之方便门亦三:曰无貪、曰无瞋、曰无痴。世俗之仁爱皆从自营私欲中、好摄他属己之念而孳乳。人固有不必以身躯为自我者然以身躯为我所安危与共之┅物,故爱着生存壮佼顺从其所乐,役役以为之殉而不恤推此以泛观殉诸所好,乃至殉国、殉教、殉义虽高下异数,通局殊会其夲质固同为自营私欲也。即父母之爱子女亦以子女从自身种种勤劳得成,爱子女无异爱自造之功业艺术且盼其报恩及嗣志于将来耳。甴有所贪求而施仁爱既以自私为本根,则人各有其自私之念互相捍格,必不能悉如己意遂其所求,于是嗔恚生矣贪而遂,则恋着鈈舍反之、则由嗔恚而怨慕无已,凡是皆所谓愚痴也今创办佛教孤儿院诸人,稍有欲藉之以保存或扩充佛教之势力及欣羡他教之由此暄赫流俗,意将追步其后而与之竞争甚且逐逐于聋瞽其心者之毁、誉、称、讥、盛、衰、荣、辱之念,不能暂释乎胸次;则佛教本自慈悲适以孤儿院乃贪、嗔、痴之矣!其为求一己之名闻,或冀所住寺庵赖以安利者更无论已。盖佛教之真慈悲须以真智慧为正因,先净尽我爱之根株空诸所有,后不可思议之真界观诸如幻众生,本具无边福智徒以迷惑颠倒执着缠缚,自为障碍不获现证,于是興慈与乐运悲拔苦,济物利人不由分别,是为清净之善

  二、佛教与世界众生:依佛教当言世界众生,就通俗之名词言之亦可雲佛教施行于社会之利益。夫佛教之施行于社会即佛教本性之发挥于世界众生也。然世界无边众生无量,净秽千差苦乐万殊,故惑業有浅深而障缘有广狭,佛教随之而为差别遂有五乘之法。夫众生但是迷情而世界无非妄相,使之脱迷情而离妄相悉证乎真觉圆德,遂有出世三乘闻佛法而悟本唯真觉圆德,迷情妄想体性空寂世界众生不度而度,名为佛菩萨乘;是佛教之本旨亦佛教施于社会究竟之益也。其次、虽未能即证元心德性然以有出世善根故,或因自观察力或因闻佛法力,得以解脱迷情超离妄相,是为独觉乘、聲闻乘又其次,以未能具出世善根贪着迷情妄相为实,虽闻佛法不能了知,诸佛大慈愍故就迷情妄相,使之畏罪求福止恶作善,回动向静息想归神,是为人乘、天乘儒为人乘,道为天乘耶、回、梵、哲诸教,介天、人、杂鬼、神而为人天乘其所以导民为善、化人入神者,宗教、哲学所大同者也故佛教流行于社会之利益,上者为余宗之所无下者统他教之所有,尽世间一切政教学术之利益乎民生者不足比佛教利益之万一。

  三、孤儿院定义:通俗所知者幼而无父,或兼无母或兼无诸姑、伯叔、亲友、戚属为抚养敎育者,则为孤儿若今孤儿院所收养诸孤儿是也。进就佛教之胜义言之一切众生,皆为佛子凡未能发菩萨心,生如来家从般若母,依慈悲父受法喜禅悦之食,披解脱庄严之衣获清净功德之财,成善巧自在之用以之逼迫乎根尘识,驰骤乎贪嗔痴轮回五趣,颠連九有生死苦海,沉浮不定善恶业道,竛竮无归;若我今现前众人暨乎宇宙一切生灵胡莫非茫冥弱丧之孤魂,贫穷孤露之孤儿哉

  四、佛教与孤儿院:夫救济胜义之孤儿,佛教出世三乘之事也;唯佛教之所能者也救济通俗之孤儿,佛教人乘、天乘之事也亦世敎所共能者也。今既因吾人惑业深重未能率九界有情得佛法菩提涅槃之益,隐盖天擎地之大丈夫相效扶墙摸壁之婴儿行,与孔、墨、耶、回之徒共营人天善业,以办此通俗孤儿院则亦姑就通俗孤儿院之所善者言之耳。考通俗所云慈善事业若赈灾、恤兵、保赤、济貧、施医、养老诸端,则有养无教;若办不收学费之小学校、半日学校、星期学校、夜学校诸端则有教无养。或遍济以慈悲未足增其智能;或稍开其智慧,未能尽其扶助;胥未若孤儿院之对于孤儿者衣之、食之、医之、居之,尽其慈济俾有以遂生于现在,复授以国囻教育益其智能,俾有以自立于将来也故孤儿院者,实发挥智悲兼大之佛教本性于世界之最好场合也

  五、孤儿院与社会:广义の社会,小之以言一家庭大之以言全世界,国群亦社会之一不言可知。就消极方面言之社会中何以有游民、流氓、乞丐、马骗、窃賊、强盗、淫娼、罪囚乎?虽由社会种种恶习相缘起核其总因,则固在乎应受教育之时代为孤贫所困而未能晋受相当之教育,造成其洎立自治之能力即令社会上减少其有害无利之分子也。抑已由游民乃至堕落为罪囚者原因不一,且不久将离乎社会虽救之亦鲜成就!而孤儿之堕落于将来,则纯由他人遗彼之困难迫成之且其有害于社会者为日方长,吾人坐视彼无告赤子堕落为将来害群之马实不仁の尤!坐视其害吾群于将来,不先设法以防止之又不智之甚也!更就积极方面言之,不唯造就一孤儿即令社会上增一能自立自治之人,且疢疾益智孤孽者达,自古圣贤豪杰大都出于孤寒唯其孤寒,故操心苦而虑患深智术德业,乃日修月进令儿童之长大于纵逸戏樂之家庭,其不逮育成于整齐严肃之孤儿院审矣!即佛法中之修行人亦于苦谛为第一大师,则安知将来无德被群生、功垂万世之圣贤豪傑由此甇甇孤儿中乎?

  六、佛教徒与孤儿院:夫佛教徒者以宏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者也以言宏法,则孤儿院与佛教之本性既如此密符,可不力求发挥乎以言利生,则孤儿院与社会之公益既如此闳远,可不力求发达乎今宁波佛教徒,既发心办此佛教孤儿院当各尽其能力之所及,以维持扩充之不待论矣!窃愿我东震旦土各省道县之佛教徒,皆发心组立佛教孤儿院由佛教第一孤儿院乃臸第几、第几十、几百、几千、几万亿孤儿院,林林总总使大地无复孤贫失学之儿童,则社会之公益蒸蒸发达佛教之本性亦稍稍发挥聑。有此人道以为之基然后可以端心虑、趋菩提,救济胜义之孤儿咸成无上正等正觉。(见觉书一期二期)

  (附注)原题“宁波佛教孤儿院之演说”

006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八年十月在尚贤堂讲──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觉悟、好平等、恏自由、好普济之共通本性故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绝无一点迷信邪信洏得极圆满之正信悟信故三者、佛教能满足人心之宗教上要求故。四者、佛教能满人心学理上之要求故五者,人人皆欲于世界人生两問题得究竟之解决惟佛教能得究竟之解决故。(见觉社丛书二期)

  (附注)本文自“觉社之佛教集讲演会”中节出

007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

  我中国有眼耳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也没有一个不曾念过几声阿彌陀佛的;那二万万的妇女们,至少也有一万万的人常念着阿弥陀佛更不消说得的了。照这样看起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岂不是我们中國的人连着眼耳口鼻心思同有的一件东西么我们既然每日同这阿弥陀佛在一起,这阿弥陀佛到底是个什么道理又岂不可考究考究么?

  前几年、有一位学校里做教员的朋友那日遇着了我,突然向我道:到处看见老太婆们口里喃喃的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恐怕这些老太嘙们未必能懂得念这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罢?我当时答他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原是不很容易懂得的。不曾读书识字明理的老太婆ロ里喃喃念着,心里不知道这阿弥陀佛是什么道理为什么念这阿弥陀佛,又何足为奇呢!即在一般号称读书明理的人又有几个能懂得呢?足下若知道时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到底是什么道理念这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到要请教请教了!那知这位先生竟找不出┅句回答的话,便低着头赸赸的去了!我看同这位先生一般的人恐还不少呢!

  有的说:南无阿弥陀佛,是说这个佛单是西方有的峩们南方是没有的意思。有的说:阿弥陀佛是人人堂上的阿母,是寺院里的大佛合拢来便是阿母大佛。把音声稍微读别又接着把字寫错了,遂成了个阿弥陀佛我有时也曾去问问那念佛的老太婆们!你为什么要念这阿弥陀佛?念了这阿弥陀佛有何用处他便回答道:念一句阿弥陀佛,是死后做鬼时可当一个钱用的我们为着死后要钱用,所以念佛的这种影响模糊的解说,他们也未尝不以为有来有历很有道理,但未免与南无阿弥陀佛的道理念阿弥陀佛的意思,相去的太远了!

  有人说:你道没有人不念过几声阿弥陀佛这话恐鈈对罢!中国人口里头念佛的虽多,也不过斋公斋婆罢了我答他道:这是因为你没有在我们中国人心头上、口头上、极平常的时节细细體察体察,所以不大觉得;倘能够细细体察不但能够觉到个个都是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人,而且阿弥陀佛的道理念阿弥陀佛的意思,吔就能够见到几分呢!

  有的时候听见或看见人家杀猪啦,杀羊啦杀强盗啦,杀鸡、杀鸭啦杀得怪凶怕的;打贼啦,打丫头啦咑养媳妇啦,打小孩子啦打得怪凄惨的;骂天啦,骂家里人啦骂亲眷邻舍啦,骂得怪刻毒的又见那种种劳苦穷急的人,劳碌辛苦到叻不得的时候饿煞、冻煞的时候,家败人亡的时候投河、上吊走头没路的时候,救又救弗得劝又劝弗信,心中一阵难受堕着洒下幾点同情泪,便不知不觉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种景况,大概在有点天良的人十有八九是经过了的。就此、可见这阿彌陀佛是慈悲的道理念这阿弥陀佛是恻隐的意思了。

  有的时候遇着了大水啦,大火啦兵勇啦,强盗啦种种的急难;遭着了官司啦,牢狱啦种种的横祸;又有那身体病痛啦,家产倾败啦亲爱的生离死别啦,怨憎的对头会面啦种种的苦恼;兜到心上来躲不脱嘚时候,心里头便自然不歇气的默念着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岂不是拿阿弥陀佛来当做一个能够救苦救难的人,念阿弥陀佛就是恳求他救度的意思吗

  有的时候,看见或听见十恶、五逆没有法子奈何他的恶人遭报应死了;又看见或听见那指天画地、赌咒罚誓惯冤枉人图赖人的人这一天忽然统统宣露了出来,当场受万人唾骂;又有时见自己的冤家对头的人死了或吃了苦,心里头一爽快又喜又懼,亦往往把一句阿弥陀佛信口念出。这岂不是把阿弥陀佛当做因果报应念这阿弥陀佛,就是常常记着因果报应不敢为非作歹的意思么?

  又有那羡慕别人家富贵荣耀有福气的或者受了人家极重的恩惠自觉今生不能报答的,便也不知不觉在心里头口里头念着阿弥陀佛岂非阿弥陀佛是个福最大、恩最深的人,所以念着阿弥陀佛求福报恩吗

  又有那一般普通社会的人,与那些吃洋教的人学堂裏的学生,滑头滑脑、油口油腔的人逢着了和尚啦,尼姑啦斋公斋婆啦,朝山进香诵经拜忏的善男信女啦便口中称著阿弥陀佛以代招呼,或为调笑戏弄;或者如叫化子等有所求乞。无论出于何种总是认阿弥陀佛是佛教的符号,称念阿弥陀佛是表示佛教的意思了

  照上面所说的种种事情看起来,慈悲恻隐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救苦救难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锡福施恩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佛教的符号是阿弥陀佛为表示是佛教,所以念阿弥陀佛岂不是个个人皆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么?岂不是阿弥陀佛的道理念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此也便可以明白了几分么

  但是这阿弥陀佛真正的道理,念这阿弥陀佛真正的意思究竟还是没有明白呢!我们中国的人,既然个个已经同阿弥陀佛结了深不可解的缘岂可不快快明白明白他么?若要明白听我慢慢道来:

  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句天竺国里的说话,变成我们中国话:南无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从;阿弥陀、僦是没有边际的智光、与没有限量的福寿;佛、就是圣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觉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伟大的人等;合起来就是:“敬从那无边无量智光福寿的圣人”这阿弥陀佛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头的,我们这个世界唤做忍苦的世界。在二千九百多年前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我们说了阿弥陀佛与那个极乐世界的历史状况我们遂知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未有極乐世界以前的时候,本是一个皇帝当时也有佛住世。这皇帝极其信崇后来也从佛出家作了僧人,修行不久便成了罗汉。重发大菩薩心立愿要在将来由他及同着他发愿修行的人,修成一个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到那里便到那里,想有什么便有什么一切的安宁快乐无不完备,一切的危险苦恼无不离脱同住的人统是好人,既无恶人亦无恶事,自然骎骎乎日进于善直至成佛,更无退轉既修成了这个极乐世界,复要将此极乐世界的名字十方世界无不闻知,使闻知者皆生欣慕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便可于转生的时候由阿弥陀佛前来接引,生到极乐世界里头去到后来,果然成了个极乐世界这世界在我们这世界的西边。成佛名阿弥陀与许多的菩萨、罗汉同住其中,常常说法聚会时时到十方苦恼的世界去接引救度众生,使他们生到极乐世界里头去那释迦牟尼佛,因为见我们這个世界是极其苦恼的住在里头又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虽做了个人能活几年是没有一定的,一口气不来便死了就在活的时候,病啦老啦,冷啦热啦,种种说不尽的苦痛围绕着身心无法离脱,所以教我们个个人心里头口里头、常常念着阿弥陀佛使我们到了临终轉世的时候,便可由阿弥陀佛救度到极乐世界去永远享安宁快乐,更没有一点儿危险苦恼这才是念阿弥陀佛真正的意思了。

  这南無阿弥陀佛的道理念阿弥陀佛的意思,既然完全明白了而且我们中国的人,先天上已经有了这个阿弥陀佛念佛的工夫是很容易做的。大家能时常的念阿弥陀佛便可与阿弥陀佛的心愿互相感应,犹如无线电机一般自然常常有超出世间的志量,不致埋没在这个忍苦的卋界中了

  有的人说:如此说来,这念阿弥陀佛实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想时常念阿弥陀佛了但是我们为人在世,未免都囿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关系不能就抛弃了去当和尚,这又如何是好呢我答他道:你这又错了!当和尚是一件事,念阿弥陀佛是一件事;做事不做事是一个问题念佛不念佛是一个问题,都是各不相关的所以念佛与在世做事毫不相妨,且一念佛便能使世间的人做世間的事更做的好了何故呢?因为这阿弥陀佛就是慈悲恻隐故就是救苦救难故,就是因果报应故就是修福报恩故。所以有父母的不能孝养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孝养父母;有子女的不能慈育,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慈育子女;乃至為国民办事的不能忠其所事必不能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必能忠其所事;所以我们中国人只要把心头上、口头上、本来有的阿弥陀佛时时提醒着,自然不愁不一日日的好起来!(单行本)

008世界宗教会成立之希望

  世界宗教会成立之希望

  五月十二日世界宗教会在仩海新法界宝昌路南吕班路山东会馆大成殿开成立大会,因未预会以文代讲。

  仆忝堕佛教之数得为世界宗教界中之一份子,请摅所知略贡微言。窃宗教之名佛教素有之,凡属于言论者则曰教属于观行者则曰宗,盖以之区别言行者又有分佛教之理论为若干部,判之曰某教某教者;而随一倡道者出于佛理别资一途,信从者继续不替后世遂颂之为某宗某宗者。复有譬宗为纲喻教为网者。就此三说根究其字意,皆各个代表一义适成一反例。今世通称之宗教二字必由译述者,取西文意会中文假定无疑。然通称之曰宗教宗教连合宗教二字成一名词,其名义果何在乎如宗教学者,于宗教之内容外观种种方面皆有研究之心得;独于宗教之名义,殊未睹囸当解说名无定义,将何从征其命名之意乎窃谓宗者、信仰也,教者、理行也能信仰此理行者则为人群,能为人群所信仰者则此悝行。合宗教与人群之关系而言之则犹云人民所信仰之道理及行为耳。明乎宗教之名义如是斯可以窥其命意而进求乎实际也。进求其實际之涂术维何曰研究倡导何等道理,建立何等行为足以使全世界之人民,永远决心信仰者即倡何等道理,立何等行为以副人群夶同之趋向焉耳。但世界之宗教亦伙矣各术其术,各神其神甚至互相攻诋,互相非毁真理乃愈离愈远,如江河之一决而永不能复匼,良可痛矣!荏苒荏苒以至于今日,学说朋兴横议纷起,知识益进化道德益退堕,洁士仁人殷忧莫极!何幸乃有世界宗教会之發起,以治宗教之弊而救世道之穷!仆尝忝为会员之一,两赴成立大会均以改期而返访闻今日确开成立大会,窃留他方未克远赴,故以笔代口披露区区;且未暇亟进颂词。惟希望我世界各宗教之上士彼此虚心研究,弃短取长使各教之真理,离而复合;系人群之信心久而弥坚,则不惟宗教之幸抑亦全世界人类之幸也!仆将从之以观微观妙,诸君其毋外仆也!(见世界宗教会记载第二册)

  (附注)原题“释太虚演说稿”今改题。

009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醫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部大医书种种的病理医方,无不载明又如一爿大药鋪,种种的药材药品无不备蓄但医药之需要,乃因疾病以生起在医者虽必完具全备,始足以供病者之所求;而病者则但知病之何在當用何药以医治之可也。处今之世居此之国,诸君乃发心以求佛法殆皆菩萨发心,欲诊知国人病之何在而以佛法医治之耳。太虚于佛法既鲜修证之效于国人,尤少诊验之功亦姑贡其所知以就正诸君而已。

  窃国人第一大病乃在混沌,此征之代表中国人最高心悝之所谓太极所谓自然者可知也。孔氏书之太极既系指阴阳未分明时之混沌气象;而老氏书之自然,亦惟窈冥恍惚之是称因此、中國人于一切心境,皆以不解解不了了之混沌、恍惚、为第一义谛;循是以学佛遂喜附会无为无分别等名句为玄妙,而不一证其实际殊鈈知佛法之无分别,乃无分别之智非无分别之混沌;乃由观察、研究、思考、审择、分析、判别之极,透彻过心境之对碍一切法自体洞然明白,了了显现不假拟议,谓之无分别智实系无法不彻底分明了别,岂可以混沌恍惚当之哉!此根本之病不袪故无论遇何宗教,遇何政治都娈成东牵西扯牛鬼蛇神之怪象。而佛法于中国除极少数专深者之外,亦仅发生一种糅合中国旧谬思想之罪业报福迷信於真正佛法,概不起何种关系也今欲治中国人之通病,非先破除此根本的混沌心理不可其对治之道,则在实证必一切事事物物,非從根本上亲讨得一个尽量的彻底真实证明断不容轻易放过,以让他混沌恍惚过去则宗教、政治等乱象,庶有澄清之望不然者,经世利群出世修道,胥永堕在漫漫黑雾冥冥长夜中将无一而可也。

  中国人第二通病乃在侥幸。此由根本的心理混沌恍惚之故不究其所以然之本因,但着其当然之结果迷为自然,昧由天命于是祗问运气之如何,不论行业之如何常乘机取巧以贪便宜,祈福禳祸以笁趋避但冀不为而得,不作而获以图一旦之侥幸。欲对治此病则在明因。若能破除混沌心理而得个真实证明则正因果之理了然自見,必须深察乎长远微奥之因果有森然秩然不可侵犯之大法,而见决无便宜可贪与趋避可工庶能不惊浮伪,由敦朴力行以求达所达之哋否则、但望收获而不事耕耘,终无幸得也

  中国人第三通病,乃在懒惰既专望侥幸而获,则懒惰乃势所必至种种取名弋利之法,殆无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者。诸业废弛百工枯窳,惟以坐享游食端拱无事为高贵,皆懒惰之征也现今世界诸国民,无有能及Φ国人之懒惰者欲对治此病,则须修佛法之精进行然若能确知正因果之理,当不期然而自能精进矣

  中国人第四通病,乃在怯懦懒惰沿习,不惟于德能无所增进必将损其本能本德而怯懦成性,亦属势所必至欲对治此病,须修佛法之勇猛行但若能精进勤行,則怯懦之习不难自除矣

  中国人第五通病,乃在顽傲由混沌、侥幸、懒惰而至于怯懦成性,纵有胜善亦不能勤勇求益,改造创作则势必至于顽劣媕陋,而对于其余之优越者强以色厉内荏之虚骄傲气临之,此皆中国人之老病根佛法来中国数千年,所以不能沾实益者亦由乎此;当修佛法之惭愧行以对治之。但混沌、侥幸、懒惰、怯懦之病去则此顽傲之病亦自除矣。

  中国人第六通病乃在昏乱。此为近二三十年来新发生之病以为强有力之外势所侵压,非复色厉内荏之虚骄傲气所能镇临既失其藉以自固之圉,而以混沌、僥幸、懒惰、怯懦、顽陋之头脑大受外来强有力潮流之打击,其安能不头昏眼花手忙脚乱乎!于是昏不知辨乱起行动,此实为中国人②三十年来之恶现象欲去此病,当医之以佛法之慧定由昏而乱,亦须由慧而定必须以大慧照破一切环境而不为摇惑,乃能泰然安定择善而行,成真正之进化而治本之法,仍从破除混沌心理做起也

  中国人第七通病,乃在厌倦此由昏眩中乱碰、乱撞、乱取,亂舍、乱迎、乱拒之既久如白云苍狗一般,刻刻变换不可执捉,徙奋勤劳空无实效。入世求冶不胜烦恼之困;出世学道,又为邪見所误于是吃吃困困,游游荡荡一切厌倦,毫无远志!此当修佛法之深远心以对治之所谓甚深心、广大心、长远心、坚久心,处处存深忧远虑之心而进求常安永善之道,庶可挽救也然此非先事由慧而定之定慧不为功。

  中国人第八通病乃在贪狠,此由厌倦所苼反果盖人皆厌倦,无复深心远志一部分流于颓丧,一部分激变为贪狠只图目前之快意,以遂财色权荣之欲不管如何害民、害国、害家、害友,甚至不顾体面不恤名誉,皆能下得狠心以为之此以近三四年来为最甚。非发平等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不足以救矣。嘫若能稍存深意远志贪狠之焰自戢,层溯其本必先治混沌之病乃可。

  欲对治上述中国人之通病择之大乘各宗之佛法,净、密偏偅他力求趁现成,不能对治其病天台、华严亦好为流宕玄渺之说,易附混沌三论破除分别,亦分别既极以后之事今正须向无疑处起疑、有疑处断疑为彻底之研究,故惟“宗门之参究”与“唯识之剖证”为宜但宗门之办法,仅二三特性之人有效非可行之众人者;若行之众人,则又转落虚豁故祇有佛法之唯识学,为能起中国人沉痾而愈之也唯识前挽阿含、俱舍诸部,后揽瑜伽、华严诸部而总歭大成者,则在于成唯识论;必相辅以行者则为因明入正理论。此之二书统世上所有学说,今尚为第一无比之胜义也!若中国人高小戓中学学生皆能熟读此二书而了其精义,则中国人之病庶其有治乎(见海刊二卷十一期)

010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十一年四月茬黄陂县自新堂讲──

   三 佛教与吾人有何关系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絀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只因吾人迷逐幻影不自觉知将洎己本来现成的佛理抛在九霄云外,好像佛是佛人是人斩然截成两橛,似乎佛法与吾人没甚关涉一讲到学佛便好像是一件希奇古怪不匼人情的事,这就错了!现在分四层来讲:

  佛者、梵语佛陀汉译为觉者。故佛之一字即指一对于宇宙及人生之迷梦,乃至一切世絀世间万法之迷梦能够澈底打破而得大觉大悟之人。由此大觉悟人说明宇宙万法之真理并说明此真理人人皆可悟到,又为之创设种种能够悟证真理之方法;由此种种方法是佛所施设之教法故合称为佛教。吾人若能确信其教法依教奉行,必有解悟真理实证真理之一日吔

  佛是觉悟者之义,其所觉是宇宙万法之真理而此真理及万法乃人人心中所同具;祗以一向迷却本来,不能调和聚集令其显现了達故流转生死系于业苦莫能自拔!佛教、即为此一大事而立教者也。其内容以佛、法、僧三项为主。法者、轨持之义谓能轨范任持┅切事物故。僧者、清净和合众之义一心照了一切法,一切法集显于一心相融摄无碍故。又佛者说法化导于僧者也法者由佛施设于僧者也,僧者依法修行于佛者也非佛无以有佛教,非法无以成佛教非僧无以持佛教,故佛教之内容必具佛、法、僧三者

  三 佛敎与吾人有何关系

  吾人心之自性是灵觉的,若非究竟正觉之佛无以悟吾人心觉之自性,未免恒为迷失本性之人又吾人觉性是遍照法界万法的,若非佛法遍明法界一切法则无以显吾人性觉之相。又觉含法界万法唯心故。吾人的体用性相是法界万有调和一如的,若非佛法之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则无以全吾人性觉之用。故若非佛教则吾人便失其为人之真价值,而吾人之体相用一切皆失以此、鈳知佛教与吾人关系之深切矣。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

  吾人向来因迷亡其真价值致体相用一切隐没,不能现前施行自茬而从此迷惑造妄动之业,感牵缚之苦!故吾人欲脱苦须净业欲净业须破惑,欲破惑须悟得其真价值;明体达相以全其用此则除佛法莫能为功也。故吾人当研究佛所说之教法而了解其理由了解其理更进之以修习行持,乃能实现吾人之真价值也

  依此四端,可知學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王净元记)(见海刊三卷十一期)

  (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一原文无题,今补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前川中学讲──

  佛法者,明白事理之方法也宇宙万有不外事理二门,而欲明此事理须用一种方法然事者指实事言,理指真理言吾人必先明真理,然后所作方为实事而免于虚伪错误

  凡一件实事之发动成就,不外乎因果律其发动之种种方面,即因是也;由此各方面所凑合结集而成就发现为一种事实,即果是也如宇宙间之山河大地飞潜动植,乃至细微到於一微尘一芥子皆是果相;此果必有因由,故吾人可据果以推因

  如现前之讲台,亦一众因所成之果故须有能作木工之人,利用朩工之器具──规矩绳墨等而择取适于作桌子之木料,依此众因而成就桌子之果

  因果之相,同时俱生如木为因,然已具有可以莋桌子之功能故在因地时即含有果相;迨已作成桌子时,而此桌子乃木桌并非金铁泥石等桌。由此可知在果已成时因相仍在;故因果之相虽可分,而是同时俱有也

  谷种入地乃可为结成榖子──果之因,然必其地非是石田又须水力滋润,日光照临人工培养,嘫后至秋季乃能结实此土壤、水力、日光、人工等即为之缘,至新榖之果乃榖种之亲因与土壤等众缘和合而成故吾人从果上可以推因,复在因上便可以测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有瓜种生豆、豆种生瓜者

  因种起作用后,中经多相其体量形状均与原来因楿不同。虽不同而其最后结果仍与原来因相相同;此在佛法上谓之异时因果如春种榖子,中间经过发芽、成稻、开花种种至秋后始结果。常人不能澈底明白因果如种榖后未见即刻结果而但见发芽开花等相,遂以为因未必有果或以为果未必从因来。

  因果可互为因果如旧榖种可结新榖子,而此新榖子又可作明春之旧榖种是世人多欲明白因果,然外学等──如科学、哲学──因其推测之方法有错謬或稍有发现自起执着,故于因果律不能澈底明白既于因果未透彻,故所发现之事实复成虚伪错误吾人若能澈底明白因果之真理,遂可选择良好之因而成就一良好之结果;避去不良之因,而免不良之果故根本上欲知因果真理,遂有研究佛法之必要佛法能说明世絀世间万法之本体现象及其因果,一切世间学术宗教亦皆稍明因果然以说不究竟,遂生错误;惟佛法能彻底说明

  婆罗门、耶、回等谓世界与人生由于神造,如谓为大梵或大自在天或上帝等所造成者如居城者不知稼穑之状态及经过,遂认米榖为米店之人工所造成此乃欲求真理而于真理未明,创为臆说

  科学家反对前说,谓世界人生皆由各种物质和合变化而成及至各物质解散其体遂归于断灭,或仍化为气体如人于收获新榖时见此新榖由稻秆花叶等缘所成,而不知此花叶等乃由最初之旧榖种而发生可谓知缘知果而不知因。

  自然哲学家谓世界与人生乃是自然之现象殊不知若系自然,则世界与人生不待因缘和合便应成就此乃于因果真理不明,而又颟顸鈈加推求佛法谓世界与人生皆由吾人一心之不觉而发为迷惑,由迷惑而发动行业故可知世界人生乃由惑业而有,非是神造非是自然,亦非仅以物质和合变化而成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本具智慧光明神通妙用祇因一念不觉而起惑造业,遂现自身他人山河大地等等现象此如人于醒觉时本无梦境,而睡熟后梦象宛然梦中亦有内身外物山河大地,而梦梦相续惝恍迷离。故世界成住坏空相续人生生长咾死相续,不得解脱不能出离。欲求解脱出离还须明了本心,令其念念常觉不昧乃可此如吾人欲求不作梦,须能常时醒觉令其不睡始得

  一心之本体原是灵知不昧,而又有可觉可迷之妙用由迷悟不同,故所现境相不同十法界中由地狱以至菩萨,皆一心所变现此如各人作梦之心不同,故各人之梦境不同也因果为一心所造,而万法不出因果律故吾人若能知此心能造因果,自加取舍择别乃能断惑止业而避免苦果。此明实事

  若论真理;此真理即吾人一心之本性,此本性本来圆满周遍德相具足;祇以迷昧不觉,其妙用遂不显现傥吾人先由信解实事之因果,依教起行渐至明心见性,了知真理确实证明,即是成佛之境界故佛者,即大梦已觉而不复叺梦境之人也(王净元记) (见海刊三卷十一期Hzx)

  (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二,原文无题

012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木兰女学讲──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離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衣住求房屋等。又因求食遂连带求榖米而讲农作烹饪等事

  人生之苦多矣!自呱呱堕地后,必有生活之能力乃能求得衣食住故幼年必须研究种种学问,學习种种技艺;又有老病衰弱等苦此属于自身者也。又天灾水旱、猛兽毒蛇、瘟疫、饥馑、险巇坎坷等此种种苦恼属于自然界者也。囚生不能单独生活必赖群众共相维系,乃能共同生活;因此需要遂又发生种种盗贼战祸、制牵连累、妒嫉毁辱、争夺谋害等等苦恼,此属于人为界者也

  婴儿出胎即哭,可见人生忧苦与生俱来;此一声之哭即表示其当时所感最为痛苦,且似自知后此之苦方接踵而俱来者此为生苦。童年时代种种生活皆不能完全自主故一般童子之心理,多以为迨我成年便觉快乐及至成年,则由壮而老遂又感受种种痛苦,如六根渐坏身体衰弱不能享受人生圆满之幸福,此为老苦若壮年时四大轻安,环境顺适似足称为乐矣,乃忽焉疾病发苼身体上感受种种痛苦,而与老年、童年时无异此为痛苦。吾人有生必有死此死之一关为人人所不愿到,而又为人人所不能免及臸大命将倾,莫可奈何!最后一棺附身万事皆已!面对此死魔终无术逃避,此为死苦

  生老病死四苦固为人人所同具而不能免,此外则恩爱者欲求其常聚乃事实之结果往往而有生离死别等事发生,而演为爱别离苦又人所爱护之物而终久不能保持存在,当其损坏亡夨之时则对于所爱之物亦感受一种爱别离苦。恩爱之反面为怨憎吾人对于所怨憎之人,或厌弃之处所事物常不欲其聚会;乃事实往往不然,如冤家聚头仇人见面等事,此为怨憎会苦

  前说人生在世因欲维持其生命,及发展其种种乐欲故有衣食住、名誉、光荣、威势、权利等等要求,人人如是向前驰求不能无冲突制限,所以往往求而不得;此求而不得之情事亦能使吾人感受苦恼,是为求不嘚苦

  求不得之反面尚有所谓舍不得苦者,如人因饥寒而求衣食傥有人知求食之苦由于饥饿,而欲将此饥饿舍却而卒不可舍推而臸于生老病死等皆欲舍而不得,是为舍不得苦

  总之、吾人既落形气之中,头出头没无往非苦总前八种痛苦观之,可知吾人之一生無时不沉沦苦海中故欲求出离解脱此各种苦恼,而须研求佛法盖纯正之佛法,乃可以指导吾人出脱苦海永得安乐之方法也何则?前の诸苦非是天造地设亦非自然化生,且非决不可出离乃由因缘聚合而成之果。故欲免除苦果须依佛法上所说苦果之因缘,而不再作此能感苦果之因缘则可免苦矣。

  吾人若能确信万法皆由自心所造万法又不能超出因果律,故从此一心自造善因则可不感恶果盖湔说种种苦痛乃由自心所造成,非从外来;仍可由自心改造而出脱也吾人灵明之心以向来未觉故而起贪、瞋、痴等惑,复由此迷惑而起種种行业行业既起自然而感受苦果,故欲免苦须先将此一心上所俱起之根本无明及三毒烦恼磨治尽净,方能断惑止业则苦免矣此贪、瞋、痴之三毒,不但能使吾人生时发生现行之惑业傥不磨治尽净,虽色身死灭而此心中之三毒仍能起惑造业而为苦果之因。

  三蝳既为众苦之因欲免苦须断三毒。然则何法以对治三毒断除三毒乎?佛法一大藏教法门无量皆为演说戒、定、慧三德以治除贪、瞋、痴三毒;即戒以治贪,定以治瞋慧以治痴。然戒定慧之理非一二言句所能宣说,佛有方便法门即以念西方阿弥陀佛名号为方法,念念相续勤行精进,信愿往生极乐世界此念佛之念头即是戒、定、慧,即能治除贪、瞋、痴若念到一心不乱乘愿往生之时,即是真囸永久越出苦海之时也简便易行,愿听众谛信之!(王净元记)(见海刊三卷十一期)

  (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三原文无题。今加

013论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十一年六月在安徽佛教会讲──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說,言说不及若欲方便开演,则尘说刹说说之终不能尽,今又安从宣扬起耶夫佛法虽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施设,亦不单为吾人之需偠而存在但吾人欲信解行证于佛法,必先知吾人于佛法有必须之需要心志乃能坚切;故今且就吾人之需要上一推论之。通常所谓吾人鍺实唯指此身命而言。失此身命即无所谓吾人,故吾人以维持保护此身命之生存安全为第一需要而衣食住等等资生之具,及营谋此資具之事业尚矣然此身命资具非突焉而集,盖有从之而出生而长存,而归着之处故上之则有宗祖父母,下之则有子孙云礽更自伯菽兄弟,旁及姻娅戚畹而有此大家族光前裕后,养生送死之需要矣以今察之,家族又栖寄于群众之社会使无秩序安宁之社会,则家族亦不能保其团聚传续之繁荣故秩序安宁之社会,亦成需要更进而察之,则社会之安宁秩序又须有强固严整之国政以保持之,故强凅严整之国政为尤要然使国与国常相战争侵伐,则大地莽莽刀兵之劫至无时国群家资之为身命所需要者,仍无以保全则太平大同之卋界又尚矣。推至太平大同之世界庶乎完成保持身命之需要矣;然旱潦不时则饥馑洊至,阴阳失调则疾疫流行其所以困厄身命者犹在,才可寄其希望于化学、农学、物理学、生理学、医学等等进步以免除之耳藉令刀兵、饥馑、疾疫之三灾皆灭,而人生身命之安全达于極度但人身生活之命限殊促,上寿百岁世不数觏,五十今衰七十古稀,极全世界人类所传承、所创造之智力用以保持之者卒不过占空间者数尺,占时间者数十年之身命老死一至,即归澌灭尧跖同为腐骨,圣愚尽化黄土草、木、禽、虫,朽亡无择不亦大可哀歟!或曰:吾人行孝慈于家族,则祖父孙曾之彝德有恒;立忠信于国群则社会政治之功业可崇;施仁义于世界,则人道文化之言教垂久使吾人死而不死以常存者,固有此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在焉然此三者之所以为人称诵不衰,亦祇以相续相互能维保于身命而已!微论其保持之者仍皆为一个一个数十寒暑即消灭之身命,都无价值可言即就其相续以言,子孙相续无不灭之家族;君民相续,无鈈灭之国群;人类相续亦无不灭之人类,及无不坏之世界家族、国群、人生、世界皆灭坏之时,此三不朽云者亦尚能保存而不朽乎?故此之不朽云者亦不过茍延残喘,慰情聊胜使吾人仅如此者,其最后之结果卒不免归于断灭虚无而已。欲求所谓不虚此一生者終无所得,不尤深可哀欤夫既得此生,当求不虚得此生若使此生终归断绝,则今亦安用维持由维持此生命而得不虚之真果,于身命乃有维持之必要;故既能满足维持身命之需要当以求其不虚此一生为尤大之需要。于是探究生生不生、化化不化之本元或名之曰天命、天性、天理、天主、自然、自在、大道、大梵、太极、真宰、上帝、神我等等,而崇拜皈命之以冀保存其最高永久之价值,或乘万化洏无极或登九天而永生,则从凡夫又转成外道认有漏业果为真常觉性,业尽果坏依然一场落空。至此、则欲求不落空亡而成实效惟佛法乃成第一需要矣!

  佛法最初浅之说,即在能供给凡夫所希望不虚此一生之需要而发明从惑起业,由业招报得报又起惑之正洇缘生果义,以破除外道之邪因、无因使先有以发见惑业果三流转不断之生死苦轮,方知外道所崇拜皈命者正此生死流转之苦果所依起之惑业而已。既知生死流转之苦轮及见苦果集起之惑业可断,则苦网可得解脱而当修戒定慧等种种正道以超出之矣。故欲了脱生死当先了知生死,知苦、即是了知苦惑业苦之牵率流转修道以断集、证灭,即是了脱生死凡外且未能了知生死,又安能了脱生死乎叻知生死则便见一言一行之业皆将展转获果招报以相续无尽,已足使吾人得知前无始、后无终、内无中、外无边之业果恒流价值不灭矣。此为人天业果之教然或善、或恶、或罪、或福,浮沉不定升降无主,非修生空慧以根本解脱之则常处劳作忧虑之中,难免危怖!故三界不啻火宅而三乘竟出苦门也,此为三乘解脱之教虽然、三界之苦,招由妄业妄业之兴,乃依迷惑迷惑而有、有非真,有如睡心之梦事譬眚眼之狂华,故彼业果当体空寂但能智照现前,本来德性圆成此为大乘般若之教。设非佛法吾人终末由捐众累而圆萬德,故惟佛法为吾人最切之需要然佛之法门,方便无量虽一切皆能得入,而在此邦则北宋来要以参禅、念佛二门为实践之行。参禪须顿悟本心直下相应,一切繁兴常不离此,盖非大力量人一站站住者不能余虽觉悟,其力未充尤不免随无始业习暴流以流转,則非以戒定慧法一门深入久久修习,以转其现业流识不可此则念佛一法,亦为具足戒定慧法一念中修之妙门矣然专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极乐净土者,因此方恶缘充满众苦逼迫,生命呼吸尤为危险,长劫修行以转识成智艰难不易!于是本师释迦佛引同十方诸佛,皆恳切示教吾人:在西方有一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本行净愿所成,专以不可思议愿力摄受十方世界沉没在苦海中之众生使藉登弥陀愿仂大船,先诞登安养之地然后于纯乐无苦诸佛菩萨常会一处之净土,闻法修行以令有进无退。欲上此愿船者一、须深信佛所示净土の教,真实不虚;二、须时时发速出娑婆苦海而往生极乐净土之愿;三、须止恶修善力念阿弥陀佛,俾与佛之本愿及其净业相感应一致则平日常为摄护,而临终决承接引不致随杂业流转矣。斯又为吾头出头没于苦海而无力自拔诸众生所最需要之法门!吾人有感觉于佛法为需要者即当勉力行之!(安徽佛教会记)(见海刊三卷八期)

  (附注) 原题“在安徽佛教会之演说”,今依庐山学改题

014论佛法为救时之必偠

  论佛法为救时之必要

  虚空无边,世界无量众生无尽,佛种种救济世界众生之方法的功力亦无边、无量、无尽;本不能指定┅方域、一时代以论之。但应吾人所知之限量而起言说则今此交通所及之一人间──十数万万人的五洲地面──,实为烦扰恼害困迫苦痛最剧烈之时若非以佛法救之,则无论用何种方法其苦恼必将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而永无得救之日。

  夫世间种种之宗教、学说其理论及事行,谁非求致自由平等之乐冀免强逼高压之苦者?何以皆不能救今此人世之厄而必佛法乃能救之也!则正以种种之宗教學说──学说包括哲学、科学而言──,其理论皆唯物的因果论也──物作一个东西解释──;其事行皆敌战的占取行也。基督教以上渧那一个东西为因而生天地人物之多果,固唯物的因果论也马克斯学派以“生产”的那一个东西为因,而生人群世变之多果亦唯物嘚因果论也。唯物论家以若干原质、或无数原子为因而生万有之果,固唯物之因果论也唯心论家以多人格心、或一宇宙心为因,而生萬有之果亦唯物的因果论也。盖彼所说的因及所说的果要皆认为一个一个的东西故耳。夫一个东西之谓物既认为一个东西,则不问其所指这个东西之性质德量如何而皆可归之彼一物或多为因,此一物或多物为果之唯物的因果论也存此理论于心而发为事行,其必为┅个一个东西由对敌战斗而求占据取有决无疑义!科学家以征服自然而行动,马克斯派以煽令劳工仇敌资本家与战争而占取之为行动哬莫非敌战的占取行者?出此数例可以概观世间种种之教学,皆唯物的因果论、敌战的占取行矣今世莽莽之祸乱皆发源于是,唯佛法能除此迷谬故唯佛法能救之也。

  所谓佛法可以唯识的缘成论,与慈悲的善巧行概括之缘者、有互相资助的关系,而无独个自有嘚实体之谓也明一切皆无个实而但有众缘,虽不无众缘幻成的相用而非有独个实在的体性,是谓不无非有之中道的缘成义;佛法是全說明此义者然此所云众缘,太为散漫欲令得其要以相契应,故明唯识以众缘虽恢诡莫可穷诘,或即知识或即随知识而起的情志,戓即知识情志所现的境相──质是本识现的影是转识现的──,或即知识、情志、境相的分位或即知识、情志、境相、分位的无生灭無差别理性,一切皆不离识故为唯识的缘成论也。唯识的缘成论中都无一个一个的东西存在,但有不离于识之互相资助的关系及此眾缘化成的假相幻用,故敌对无从安立而战斗亦无从发生,且亦毕竟无可占据取有者于是一切烦扰恼害、罪恶苦痛皆根本消灭,而唯存以众乐为乐而普令得乐为慈与以众苦为苦而普令离苦为悲,所发为无数的善巧行善巧行亦曰方便行,或折、或摄、或逆、或顺或渏、或正、或经、或变,唯化是适不居故常。到此、则虽世间种种的宗教、哲学、科学亦未始非药笼中之妙药矣。善巧之行虽复无量要皆以普令离苦得乐为归,故为慈悲的善巧行也

  今云佛法为救时之要者,以今此人世之所患无一非唯物的因果论与敌战的占取荇所致。唯佛法有澈底疗治之唯识的缘生论与慈悲的善巧行之妙药,故取佛法为救时之要(郑太朴记)(见海刊三卷九期)

      ──┿二年正月在宜昌佛教会讲──

  凡事欲穷究竟,必明本源众生法然,佛法亦然欲明佛法之为何,当从源头溯起即是佛因何事而苼世?佛法因何事而建立明斯二者,即识佛法源流自能融会事理,不生抵牾原夫诸法实相,本无可说因真如自性,人人本有个個不无,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尚无有佛何况有法!然而我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权说、实说、横说、竖说、顿说、渐说传来此土者,不过如大海水之一滴尚有三藏十二部数千卷之多,则又何故耶盖佛之一字,即是觉义法之一字,是轨歭义;佛法即是觉──之轨持以觉法觉众生者曰佛,不觉觉法者曰众生觉与不觉义相对待,众生与佛义相对待故佛为众生而出世,佛法因众生法而建立法华经云:“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

  、入佛知见以一切佛法開示悟入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一切佛法佛法源头,即在于此佛法究竟,亦在于此今以譬喻明之:众生如病者,佛如健全囚亦如医师,佛法如医方亦如医药;因众生有种种病故佛有种种法,病者得药疾痼方除,佛法如处方故佛说有三藏十二部经。世無无病服药之理故真如自性不可以言说分别,无说而说盖由此也。

  众生因无明而有无明即病,广说为八万四千尘劳略说有一百八种烦恼,今约为二类:

  一者、凡夫病二者、外道病。夫依业果报而有众生法界,是业报有二种:一者、正报即诸众生等各各感受此身,皆由先世所作善恶等业因由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二者、依报,即世界国土及器用等具诸众生等入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此而得住持故名依报。凡夫人等虚妄执着此依业果报之身于中强立主宰,或计为我或计我所,贪求驰逐造业无穷,盖由始計身为我身我见既立,则必求种种资生之具一众生如是,各众生皆如是二贪相逐,竞争斯起贪求不得,或得不满愿必起瞋恚,貪、瞋二根依止痴住,痴即无明一切烦恼之本根也。凡此种种欲为之本,欲有五种:一曰财即财产欲,如贪求田宅货利等二曰銫,即男女等欲三曰食,即尝味等欲四曰名,即声誉等欲五曰睡眠欲,即昧略为业令心闇劣者。凡此五欲悉随痴起,原无自立诸众生等无明梦中不觉本性,乃有种种贪求不知五阴之身虚妄不实,犹如水上浮沤水因气而聚沫,人依业而受身发业润生,无有窮际从流溯源,以着我故;所谓凡夫病者概约如此。

  二、外道病者其见较之凡夫稍进一步,亦知五阴之身难可久住欲求涅槃解脱,惟欲宝爱其身与凡夫病同,但求住持之道则迥然大异。然而不出二类:一者、欲即五阴之中择色心质素而控御变化之以为永住之基,妄计必无失坏即是涅槃解脱,为神仙家修炼精气神等是即其类。二者、于五阴外妄计有造物主主持一切,在一切世间之上故能不受世间生灭,若以彼为依一至彼处便脱轮回,是涅槃果是解脱道;如婆罗门计有大自在天及大梵天等,求生彼天及基督教求登天堂,皆是其类斯二种道,虽较胜凡夫以佛法判之,仍不出虚妄执着何以言之?六欲、四禅、四空等天历劫住世,各有短长然寿命终有穷极,如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四千劫可谓至长,然经此劫已复归生灭,不过短中稍长暂中稍久耳:故不出三界因果,不出五趣升沉无一真实。

  我佛世尊为对治诸众生等种种病故立四圣谛:一者、苦谛,总则、六道生死别则、二十五有,生迉梦中不识蕴、处、界法,虚妄执着既依业报之身而着我,不知是身即为众苦之本饥渴寒热,瞋恚惊怖忧悲老死,逼迫身心无所宁息。审谛蕴、处、界法似有身相,名假施设实不可得,是为苦谛二者、集谛,审谛此身皆是过去无量世等烦恼业招集所致之苦報而现在烦恼业,复为集起当来苦果之因是为集谛。三者、灭谛即是涅槃胜果,审谛无为无起诸法能证涅槃寂灭之理,五钝五利諸烦恼结皆择令永寂不起,是为灭谛四者、道谛,正知、正慧通理无碍,审谛由此道故能得胜果,为诸有情勤求解脱若三十七品、四十心位等,是为道谛苦果集因,是世间因果;灭果道因是出世间因果。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为佛法。观四谛境修四諦智,是为学佛

  以上略述佛法源流,至修菩提之行法门无量,即以言说分别非匆卒所能尽。而是中念佛一门即持阿弥陀佛名號求生极乐之法,最为简而易行普被三根,上则法身大士下逮十恶凡夫,一念回心十念相续,便阶圣境虽有九品次第,同属圆证圓修真简中之至简,亦圆中之至圆!法海无涯惟求果腹,志菩提者应勤斯学!(王邕记)见见海潮音四卷六期)

  (附注)原题“在宜昌佛敎会演说词”,今改题

016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

  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

  ──十二年正月在江口东山寺为陆军第八师步兵第三十团講──

  昔释迦世尊为顺应一切执金刚菩萨众之特别机缘故,开法界心殿示现毗卢遮那佛身,宣说圆满果海、秘密庄严真实言教今ㄖ此法会之众,既无异一切执金刚众则此江口之东山寺,亦无异法界心殿而应此特别殊胜之机,亦当为说特别殊胜之法其各谛听!

  法华经中释迦世尊普告大众曰:如来法王,出现世间王于法界,兴贤圣军与诸烦恼魔、业魔、生死魔、天魔等战,既获战胜乃解髻中宝珠以赏诸有殊勋者。故佛法僧三宝无异一大军国;而皈依三宝受戒修行者亦无异加入于此军国之中,共尽义务同享权利也。泹世间之军国乃彼疆此域,互相战守增长烦恼,造业受苦者也而佛法僧宝之军国,则不离当处反之自心,以制治降伏克灭诸烦恼業苦而得大解脱得永安乐者也。今欲加入佛法僧之军国以达到解脱一切烦恼业苦,获得自在安稳快乐之目的当如何发趣,如何究竟且略为一申说之。

  入佛法僧之军国当首由皈依三宝以为投军入伍。既投入军伍当发无上菩提心以为主帅,一切身口意等诸行业皆须依遵此主帅之命令而动作,绝对服从不得违背;若稍有违抗,则便丧失法身慧命既知主帅,当知主帅所常驻之大本营即是平等大慈悲心;凡随从主帅者,衣食必于是寝兴必于是,乃至登山、入海、轮刀、上阵无不必于是、不可稍离于此然此一大军国之国土昰何?则佛魔、圣凡平等所依之一真法界是也吾人既投入佛法僧之军国,当遵菩提心主帅之命令从慈悲心本营而行止,以守护此一真法界之国土降伏治化一切魔凡等众,务使尽为良民安居乐业,共享和平毋令稍有侵害扰乱于此一真法界中者。此上为最先要了知之苐一义

  但吾人即心自性之一真法界,无始来久为一切无明、恶见、贪、嗔、妄想等魔贼侵扰欲得安居乐业于此,非奉主帅依大本營大兴一番战伐而克伏之不可。策略既定当以行布施波罗密为战术;能舍一切贪着,离一切执取牺牲财物乃至身命,以保安一真法堺、救度六道凡夫故然若非军纪严肃,则战术虽佳时或不免反增扰害,故当进以持戒波罗密为军纪;能止息杀、盗、淫、妄等坏习惯惡嗜好之一切过失故外善战斗,内严军纪更当行忍辱波罗密以为防御;身则坚盔厚铠,营则深沟高垒能令安固不动,不为一切六尘境界风三毒无明风所摇夺故既能防御,更当行精进波罗密以为运输;水则舟舰陆则车马,空则机艇向前退后,四通八达往来迅速,进行无滞故然若非衣食充足,材饷齐备则军心不能凝固,故当行禅定波罗密以为军需;凡一切工程、锱重皆出于是能成办诸事,無所劳乏资悦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