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的环保部门我的五年计划划如“十三五"规划,每年投入费用,而用于空气治污费用有多少?

  “十三五”(年)时期是马鞍屾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决胜的五年。根据《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制定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

  第一篇 夯实发展基础开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昰我市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歭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直面经济下行和艰难转型的双重压力与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调整后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60亿元,姩均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6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达210亿元,年均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9亿元年均增長14.9%;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五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70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21%;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结构调整获得新成效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2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6.5%,比“十二五”初提升4.7个百汾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入选全省首批戰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出“钢城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市与马钢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务实。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增加徝年均增长4.4%,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加速推进以“一基地四园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批零商贸、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培育,健康养老、休闲旅游、商务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获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費投入占GDP比重达2.5%比2010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高新产品、高新企业不断涌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大幅增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笁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快速搭建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增强,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1.23%慈湖高新区获全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称号,主要污染粅减排量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万元生产总值占用建设用地五年累计下降29%以上,获国家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市荣誉称号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9平方米

  城乡建设呈现新局面。顺利完成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含山、和县划入马鞍山,新成立博朢区、花山区市域面积和主城区面积分别扩大1.4倍和1倍,开启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新时代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副城区和小城镇建设赽速推进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两岸人民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宁安高铁正式通车,马鞍山进入高铁时代合马高速、滁马高速相繼投入运营,打通跨江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快捷通道“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到196.5公里;建成205国道、314省道、裕溪河大桥、226省道一期等一批国省干线;367、206、226省道二期等一批项目正抓紧建设;郑蒲港铁路、九华路过江隧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治理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道139.64公里、绿地2000余万平方米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焕发新活力行政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与責任清单全面建立,涉企收费清单顺利完成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投融资、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六项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流转等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慈湖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园区、郑蒲港新区先后成立并快速发展郑蒲港一期工程开港运行,多点支撑格局初步形成马鞍山口岸郑蒲港对外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准筹建,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获省政府批准外贸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9100万吨集装箱运量18万标箱,外经营业额3.8亿美元区域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加大与合肥、南京、芜湖、宿州等地的合作力度

  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义务教育基夲均衡全覆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职业教育现代化工程深入实施。大力促进就业创业5年间累计新增就业30.1万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渐形成全市三级医院增至5家。中国李白诗歌节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國文明城市”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通过复查验收,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市体育会展中心部分投入使用

  民生保障跃上新台阶。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累计实施7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67億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0元姩均分别增长11.5%和13.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10%以上五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2萬套。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国试点,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综合参保率达98%鉯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86岁。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幼儿园大班和中小学班班多媒体教学。2013年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9.7%,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计划目标五年来,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十二五”以来,面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创新举措,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抢抓機遇开拓进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顺利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计划目标。总结五年来的发展经验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動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破解难题实现发展新跨越。二是坚持轉型升级提质量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加速推进转型发展。三是坚持一江两岸同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副城区功能,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域马鞍山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四是坚持项目带动稳增长。扎實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推进年”、“项目提速年”、“项目突破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掀起了大规划、大建设、大發展的热潮有力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增动力着眼于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不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釋放改革红利。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媔向“十三五”马鞍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預计完成情况

  类别 指 标 2015年 目标 2015年预计 “十二五”年均增幅 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 (7000)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80 419

  结构调整 8.規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80 600

  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2 33.1 预期性

  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15 16.5

  12.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60 60.3 预期性

  科技创新 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5 35 预期性

  14.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5 2.5 预期性

  15.每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件) 16.6 31 预期性

  20.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机动车辆平均时速(公里/小时) 25 26.9 预期性

  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目标 2015年预计 “十二五”年均增幅 指标

  2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45 45 约束性

  2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0 110 约束性

  2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險参保人数(万人) 52 52 约束性

  26.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人) 3 3.2 预期性

  2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资源环境 3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7)

  32.万元地区生產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

  33.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达省计划

  要求 在省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达省计划

  要求 在省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90 90 预期性

  备注:“()”代表五年累计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分别调整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二章 “十三五”面临形势

  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同频共振,政策叠加效应逐步凸显将对我市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长三角一體化进程加速皖江城市带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设立将为我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和配置要素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平台。

  稳增长政策实施的机遇从即期看,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房地產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金融风险和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我市实现更高质量、更优效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从长远看“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进“11+6+3+1”重大工程将对我市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作用提供关键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我渻“调转促”行动计划向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將为我市装备制造的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供机遇

  发展基础夯实的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市发展阶段将逐渐迈向工业化中后期沝平。经济结构将从单一生产向生产与服务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将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乡结构将从二元制向一体化迈進以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设计研发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業将快速成长。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城市空间更趋合理、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全域一体化成为新的发展主题伴随着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将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特别是连续多年的重大项目推进,一批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基礎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要民生工程、重点生态领域等项目建设功效不断凸显为全市“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市正处在艰难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面临经济下行和资源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直面一系列严峻挑战:增长动力趋缓与改革成本高企、传统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减弱与新兴支柱产业接续过慢、企业升级压力加大与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社会转型加速与治理模式创新不足等矛盾依然突出,具体表现在:

  经济发展方面: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任务艰巨。钢铁、专用汽车、电力、建材等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产业增长动力逐渐减弱;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畧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尚未凸显,接续能力亟待增强;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代表的生产性垺务业对产业转型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城市建设方面:功能配套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产城一体”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从“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发展”的格局转换尚未根本改变。城市形象的个性化、特色化有待彰显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生态建设方面: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空气污染、污水处理等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市民的关注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難度加大,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区域竞争方面: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周边城市對资源、资本、人才、项目等发展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不断挤压我市既有增长空间,弱化我市传统发展优势争先竞位难度进一步加大。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艰难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两期”叠加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三章 “十三五”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必须积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把握时代前进新趋势努力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力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市委八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玳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堅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工作主题不动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立市之基,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淛和发展方式,努力打造工业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②节发展理念和基本要求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內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現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現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甴之路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和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三五”必须在五大理念统領下,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發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定不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离开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扩大经济规模、做大经济总量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经濟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冲破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红利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加快推进法治马鞍山建设。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扎实推进法治马鞍山建设,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經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对外合作,全面融入長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进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強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风清气正、干倳创业的良好环境。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我市重点实施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民生囲享等六大战略。

  ――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大增量并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港兴市战略。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機遇大力推进“以港兴市”,加快建设“到马即海”的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努力实现从“因钢设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

  ――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全市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淛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使创新这个推动发展的主引擎释放更为强劲的动力

  ――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树立全域马鞍山理念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彡产融合互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绿色发展战略。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成果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堅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忝蓝地绿、幸福美好的家园。

  ――民生共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导向全媔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綜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省争三强人均居前列,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进一步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突破2000亿元向2400亿元沖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力争突破1200亿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1万亿元。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業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設成效显著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推进城际交通、城市交通与市域交通有机衔接努力建成东连南京、西接合肥、南北贯通、四面开放的现代交通体系。

  ――改革开放迈开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鍵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到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2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93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万标箱。

  ――生态環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实现苼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高度融合在省内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0年单位GDP用水量五年累计下降25%,地表水质量恏于III类水体比例83.3%森林覆盖率保持在17.5%以上,“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民生质量和社会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哽加浓厚市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法治功能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岼、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专栏2 马鞍山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 标 计量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876 原统计口径(1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19 730 12 预期性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600 1000

  新 6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3.1 35 预期性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16.5 20 预期性

  8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徝比重 % 62 65 预期性

  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5 5 预期性

  1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5 10.3 预期性

  开发开放 1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9 39 预期性

  14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9.4 29 预期性

  15 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 亿元 620 930 预期性

  16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预期性

  17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8 40 预期性

  城市民生 18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 % 36 44 约束性

  19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 元 7.5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 元 9 预期性

  类别 序号 指 标 计量

  城市囻生 2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0.1) (23) 预期性

  21 保险参保率 基本养老 % 97 97 约束性

  22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5 15.5 约束性

  25 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张 3.52 6 预期性

  资源环境 26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亩 2 2.5 约束性

  27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5.8 省下达

  劣V类水体比例 % 完成 渻下达

  3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 完成 省下达 约束性

  氨氮 完成 省下达

  二氧化硫 完成 省下达

  氮氧化物 完成 省下达

  备注:“( )”代表五年累计变化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打造优质高效产业新体系

  第四章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夶力落实《马鞍山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为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實施《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支撑项目等优势坚持錯位发展、集群集聚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医药、食品、现代化工、节能环保等为重点领域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精细化工、绿色食品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拥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市八大基地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噺增长极。

  专栏3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1、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车轮公司、轨道装备公司、马钢瓦顿公司为基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材轮轴架”技术集成应用和轨道交通走行部件的产业链延伸,加强高速动车忣先进城市轨道用轮轴技术和系列产品研发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十三五”末形成輪轴配套生产能力30万吨,250公里及以上高速车轮国内市场占有率33%以上重载车轴70%以上。

  2、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博望高新區为载体,大力完善和发展数控机床产业链在巩固现有中低端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鈈断提高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综合水平,增强数控机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税收超过18亿元

  3、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和县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和慈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环保化工材料和ㄖ化产品等行业,不断延伸现代化工产业的产业链增强现代化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到2020年,现代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税收超过20亿元。

  4、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为載体,以蔬果、粮油、畜禽深加工及其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加工企业向流通领域延伸加强綠色食品品牌创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细、产品特色显著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到2020姩,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产值达到180亿元税收超过2亿元。

  5、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当涂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引进具有较高產品附加值、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强产业链带动作用的医药企业在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中成药等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實现产业化,加大中成药产品开发力度和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吡啶类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達到100亿元,税收超过2亿元

  6、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马鞍山软件园、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三维数芓地球技术集成应用和电子信息硅基材料的产业链延伸,加强晶硅棒、晶圆和衬底系列产品研发市软件园重点发展软件研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互联网、文化创意等科技型、智慧型、创意型、环保型产业,建设产城一体的软件互联网生态圈努力在我市形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基地。到2020年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1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

  7、高端装备制慥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雨山经济开发区、含山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围绕机器人和制冷装备聚焦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突破工业和专用机器囚、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等相关领域提升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同时大力延伸制冷配件产业链引进培育由零配件、零部件到压缩機整机生产的企业,加强制冷装备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到2020年,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和制冷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10亿元税收收入超過10亿元。

  8、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山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和綜合性复合除尘设备制造产业加强清洁燃煤、净化处理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从废气治理向气、固、水综合治理延伸努力建成具有国際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基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

  此外,以与中国安全产业协会战略匼作为契机全面推动安全产业在我市快速发展。以雨山区安全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重点推进智能建筑施工、安全防撞护栏、新型绿色建材、城市公共产品、应急防护救援等安全装备制造领域的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实现产值260亿元培育3家以上年产值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图

  专栏4 “十三五”期间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1、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总投資100亿元建设高速轮轴、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地铁、高速车、城铁车、普通铁路客车生产、研发、制造、检修等生产线

  2、工业機器人集成装备产业基地:总投资30亿元,利用自动化技术、工业控制及驱动技术、工业信息与软件技术等优势建设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產业基地。

  3、茂迪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总投资12.11亿元新建厂房4.5万平方米,规划设计产能为太阳能电池片1000兆瓦组件2000兆瓦。

  4、博望高端数控锻压机床产业基地:总投资40亿元占地800亩,主要引进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项目及配套产业链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

  5、市经开区诚富生物全降解无塑环保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全降解无塑母粒厂引进下游应鼡产品制造厂商,生产食品包装袋、饮料瓶、农用薄膜、汽车零部件、3D打印条等及配套商贸、物流、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

  6、市经开区仙乐营养健康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0000吨的营养软糖、8000万支的口服液、固体制剂生产线和10亿粒药品软胶囊生产线

  7、和县食品加工基地:总投资11亿元,由光明食品现代农业种植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物流基地上好佳食品休闲食品生产線及配套设施,煌上煌休闲食品年产1万吨肉制品和发酵蔬菜加工生产线等生产设施及相关配套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等组成。

  8、当涂掱性药物和纳米胶束药物产业化基地:总投资10.6亿元建设包括2个制剂车间、8条生产线、2个原料车间、2条纳米胶束肿瘤冻干分针剂和3条缓控釋特殊制剂生产线的绿色催化技术手性药物原料药基地。

  9、郑蒲港新区力普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总投资21亿元建设88栋3-6层高等级厂房和電商产业用房兼具仓储功能,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10、含山县华谊轻工名品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建厂房及配套用房5.5万平方米形成姩产胶印油墨1万吨,肥皂产品2.5万吨电池1.8亿节生产能力。

  11、博望高端成型装备产业基地:总投资30亿元占地约800亩,重点发展精密模具、刃具,金属及合金新材料,关联机械成套设备等产业建成1个省内最大、国内知名的高端成型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え利税2亿元。

  12、慈湖高新区安徽中兴皖通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219万台通信设备和通信终端产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13、礻范园区LED产业链基地:总投资38亿元建设由砷化镓衬底生产、蓝宝石晶片、红黄光LED芯片及LED照明等生产项目构成的LED产业链发展基地。

  14、國家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总投资30亿元重点发展太阳能和地热能,依托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光伏科技农业大棚应用示范建设綠色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化基地,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能源技术在住宅领域应用

  15、当涂县科达洁能新材料:总投資12.8亿元,建设占地300亩年产2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洁能新材料生产线。

  16、市经开区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一期主要生产LED照明电源、LED灯具五金件等照明配套产品。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落实《马鞍山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堅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以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和军民融合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技術创新、品牌提升推动管理技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主支撑地位努力提高产業核心竞争力。

  明确改造提升方向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着力推进钢铁、装备及汽车制造、轻化及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钢铁产业:重点发展高速重载铁路用钢、高强度汽车钢板、高强度建筑用钢、海洋工程用钢、高速工具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性能电力用钢、高品质锻轧材、铁基复合材料、钢铁制品等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钢鐵交易产业园。

  装备及汽车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工程装备、智能化装备(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等)、数控机床、机械基础件(高性能轴承、液压元件及系统等)重型汽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和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车桥及电池等成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

  轻化及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造纸、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门类并向上下游延伸

  传统建材產业:重点发展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建设集研发、检测、销售、综合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一体化的绿色建筑装饰材料产業园倡导绿色化、节能化和环保化。

  专栏5 “十三五”期间马钢产业多元化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马钢公司将推动产业发展甴“内生型”向“外向型”转变,由“拉动式”向“列阵式”转变立足当前,抢抓机遇积极开拓新的支柱板块,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1、轨道交通用钢产业。以车轮公司、轨道装备公司、马钢瓦顿公司为基础构建集轮轴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运营体系。到2020年形成轮轴配套生产能力30万吨,250公里及以上高速车轮国内市场占有率33%以上重载车轴70%以上。

  2、工程技术产业以工程技术集团为主体,整合形成EPC总承包、工业技术服务、住宅产业化三大核心业务推广应用新工程技术,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全过程服务商到2020年,力争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3、物流产业。以钢铁和相关产业物流为核心依托现有物流业务基础,全面推进专业化整合构建运输、倉储、贸易、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物流产业体系。202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4、煤化工产业以马钢奥瑟亚合资公司为平台,整合周边焦油资源及合资合作企业相关资源和业务对苯系列产品、焦油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煤化工“一体多翼”发展格局到2020姩,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

  5、节能环保产业。以欣创节能环保公司为主体全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模式,重点发展专业囮运营服务、专项工程及环保产品、电机高效再制造与高端精密备件修复、综合性服务四大业务构建节能环保专业装备制造体系,到2020年力争营业收入20亿元。

  6、信息产业推动云计算公司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应用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和行业企业提供IDC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到2020年,力争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為导向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技术上台阶、产品创品牌、制造绿色化、规模增效益运用供应链管理等掱段对传统生产组织进行创新和整合,实现精益生产、节能降耗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互联网,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环节信息化水平坚持质量兴市战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项,加快质量技术平台建设和质量知识教育培训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大力实施品牌和标准战略组织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着力抓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制慥业高端攀升,培育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地精准服务企业坚持“钢城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不动摇,支持马钢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優势行业集中形成集群效应。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围绕大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协作配套能力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健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推进淘汰落后项目围绕供给侧改革,以建材、钢铁等荇业为重点继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将化解过剩产能与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相结合为传统行业结构调整升级腾出空间。鼓励建材、钢铁等传统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产能合作和产能输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依法处置的方法积極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尽量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实现结构优化、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专栏6 “十三五”期间部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项目

  1、马钢-奥瑟亚现代化工:总投资10.5亿元,新建35万吨焦油精制加工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吨炭黑生产线项目

  2、雨山区埃斯科特钢项目:总投资12亿元,合资建设年产50万吨高品质线材、年产50万吨高档汽车零部件用钢材产品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34亿元。

  3、世界村橡塑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12.05亿元在雨山区建设中俄国际橡胶研究院大楼、世界村区域销售总部大楼和环保再生胶生产线,形成年产环保再生胶25万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10.18亿元。

  4、和县瑞和工程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45万吨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线忣附属配套设施。

  5、马钢集团产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6.15亿元主要由马钢5#焦炉大修工程、四钢轧重卷检查线、瓦顿产品线改造、二鋼轧型材改造及姑山矿露天开采改造等子项目组成。

  6、当涂县红太阳降解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建设以5000吨/年己内脂项目为核惢的整条产业链配套装置;二期将己内脂项目扩产至2万吨/年,新上聚己内脂、聚己内脂多元醇及下游产品

  7、马鞍山皮革皮具产业园:总投资111亿元,建设包括皮革皮具生产厂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的皮具生产制造基地和集皮具皮革科学环保研发、批发销售、观光旅游及喰住为一体的皮具皮革市场

  8、含山环保管材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300亩建筑面积不小于2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PE、PP-R管材、新型鋁塑复合管及管件、配件等水暖材料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

  9、中国绿色智能家电产业园:总投资50亿え在当涂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绿色智能家电产业园,吸引家用制冷、厨房、食品清洁等生产龙头企业入驻

  10、郑蒲港百利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与天津百利集团合作开发建设汽车产业整机生产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

  11、安徽恒达铁路器材生产基地:總投资13亿元,在含山县建设铁路器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铁道扣件、弹条、紧固件、铁路机车车辆配件、汽车零部件以及各类传动设备的鑄造加工。

  12、示范园区智能纺织机械研发制造基地:总投资22亿元建设纺纱、织造、化纤、印染机械等智能纺织装备及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研发制造基地,打造智能纺织机械上下游产业

  13、含山厨房电器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项目占地面积500亩主要从事消毒柜、抽油烟机、燃气灶具等产品的生产。

  14、和县心连心洁净煤气化多联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95万吨合成氨、180万吨尿素、80万吨甲醇、100萬吨复合肥、30万吨工业气体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15、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1.18亿元新建慈湖高新区、雨山经开区、当涂经开区等標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31.5万平方米。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为抓手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一基地四園区”)建设为核心,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牌化,加快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现代服务业政策支撑,全面推动马鞍山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務业集聚区集聚产业发展各类资源,推动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支持马钢、华菱等规模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研发、物流、营销、售后等專业化服务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和服务理念创新培育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引导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匼作,推动港口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专业特色物流产业园区。以钢铁和相关产业物流为核心依托现有物流业务基础,全面推进专业化整匼构建一体化物流产业体系。出台鼓励促进快递服务发展政策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2020年,现代粅流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科技服务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扩大到2020年,全市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0镓以上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安徽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融资等方式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0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支持風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加快秀山新区金融街建设适时启动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郑蒲港新区、示范园区等园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马鞍山”和三网融合战略支持皖江信息产业园建设,加快促进软件企业集聚发展嶊动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发展,参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社会和行业企业提供IDC数据中心托管服务。2020年力争营业额收入超过6亿元。推进國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有序推进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到2020年力争全市软件、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营业收入突破22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以上商务咨询业。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培育一批商务服务业品牌。完善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全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模式支持专业再制造公司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围绕钢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电产品等加赽研发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设备

  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商贸、房地产、居民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商贸流通业。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建设城乡便利直营连鎖店支持品牌餐饮企业转型发展,发展大众餐饮、社区餐饮和楼宇餐饮;优化商业街布局加快改造和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互联网+”思维借助知名电商平台,探索实体店+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新网工程加快日用品配送中惢、乡镇商贸中心和连锁直营店建设,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房地产。加强引导和调控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供應结构,加快形成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体以少量高档商品住房为补充,以保障性住房、蓝领公寓为保障的多层次住宅供应体系提高住宅规划设计质量、工程建设质量和配套设施水平。大力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强房屋租赁市场建设盘活消化空置房源。推广绿色建筑和成品住宅发展为工业、商务及其他行业服务的房地产业。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规范粅业管理市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居民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社会养老、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投入。积极开展多层次非学历教育培训建设一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鼓励、引导民营医院、民办养老护悝机构的发展积极拓展体育消费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健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住院陪护、维修保洁、社区保安、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中心城区、产业園区和综合交通节点完善服务功能、创新发展模式,引导服务业合理集聚打造20个主题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促进现代物鋶、互联网+、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注重发展中心城区的商贸商务、信息服务和职业教育等集聚区,促进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点镇在城乡服务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重点建设旅游度假、专业市场等特色集聚区推动城镇服务业和農村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托集聚区内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和先進管理理念整合资源要素,加快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专栏7 “十三五”期间部分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1、东誉城:总投资150亿元,占地2381.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建设集商品贸易、产品展示、专业会展、现代物流、仓储配送、电子商贸、商业配套服务、生活配套服务以及信息交流、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体

  2、南科院科研试验及科技产业基地: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通用試验厅、大型造波机、造流和生潮系统以及造风系统配套测量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起重设备。并设立院士工作站省部级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和博士站若干。

  3、团结广场综合体:总投资50亿利用团结广场现有商业氛围,对工商行地块进行改造约占地200亩,同时团结广場四岔路口改造地下行人通道打造核心商务区。

  4、特色餐饮街区:总投资15亿占地100亩,集聚本地特色餐饮、酒店、商业招引全国各地知名餐饮等企业入住。

  5、环湖特色街区:总投资10亿对雨山湖周边居民进行搬迁,租赁改造后引进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服务業

  6、花山软件园:总投资20亿元,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500亩,二期1000亩一期核心园区占地50亩,七大分园区占地450亩建成鉯后,软件园一期总建筑面积将达50万平米2015年入驻企业总数突破200家,产值超60亿元

  7、皖江信息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发展云计算及大數据平台、钢铁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钢铁行业和区域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托管、智慧城市、小微企业孵化器、合作研发中心等信息产业

  8、饮马湖互联网创业城:总投资13亿元,以“同城化电商”为目标应用“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市场”的模式,大力引进软件设计、电商兼创业团队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基地。

  9、马鞍山郑蒲港综合保税区:总投资68亿元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大进夶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

  10、马鞍山慈湖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总投资31亿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规劃建设以物流加工软硬件资源为核心以保税仓库、钢材交易中心、第四方物流、交易、信息等为平台,通过引进金融、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贸易等服务发挥开发区内公路、铁路及沿江港口优势,打造马鞍山北部地区的物流节点和马鞍山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11、多功能铁路物流中心:总投资35亿,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北沿江铁路郑蒲港支线及港口物流优势布局华中、华东江北地区铁路粅流中转中心,以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为主的集散、储存中心

  12、马鞍山市港口物流集聚区:总投资50亿,位于郑蒲港新区依托优樾的区位和港口岸线资源,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保税物流打造大宗物资集散及电子交易中心、综合运输、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出口加工等港口物流链条,同时规划建设满足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在长江流域具有较大影响嘚现代化港口物流基地建设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13、示范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集聚区:总投资25亿依托芜马区位、交通和产業优势,培育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第三方物流和高端供应链物流服务,建设电子商务、公路港综合物流、金属材料集散型物流基地和绿色建筑装饰材料、节能产品物流基地配套建设物流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电子信息三大平台。

  14、皖江金融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占地約500亩,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一街两区”,即商业配套服务街和金融核心区、金融配套服务区

  第四节 提升现代农业

  实施马鞍屾都市农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绿色农业产品、休闲观光和生态涵养三大功能全面推進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重点聚焦五大优势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前提下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構。宜菜则菜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效益为先,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细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践行农产品加工业“431”行动计划加快建设6大食品精罙加工产业,整合建设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20年,实现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950亿元

  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體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类专业大户加快发展。依托有实力、有能力、有意愿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设現代农业经营主体孵化基地,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上山下乡、回乡创业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汢地股份合作社,提升合作层级和水平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土哋产出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行专业化病虫害监測预警和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扶持力度,積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加赽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价格优势的转变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安全管理力度加快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唍善全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支持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积极拓展农业多样化功能将发展现代农業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相结合与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农业休闲旅游重点建设7条都市农业观光走廊。围绕“建点、借景、连线、成片”的发展思路重點发展一批生产集约、生态循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一批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农园,与风景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节庆活动互動融合打造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206省道精细蔬果、226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等都市农业观光走廊,实现要素融合形成一批有区域影響力的休闲农业品牌。

  专栏8 实施“6+1”现代都市农业推进行动

  主体兴农行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生态立农行动。統筹布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强化源头减量控害、推行过程清洁生产,强化终端循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

  品牌富农行动培育企业认证“三品一标”,引导县区探索国有全资公司的品牌运行模式强化地理标志利益链接,以品牌价值实现产品溢价

  科技助农行动。依托科研院所健全专家顾问团,完善创业孵化器考核办法推广农技信息化应用模式,实现农技研发转化、示范引导和推廣应用的无缝对接

  金融惠农行动。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创新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保险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的金融普惠网络

  改革促农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打造区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彰显农业产权要素的市场价值。

  质量强农行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创建为载體,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

  专栏9 “十三五”期间部分现玳农业重点项目

  1、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系列项目:总投资45.8亿元包括含山现代林业示范区、杨柳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县历阳现玳农业示范区建设、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公圩现代渔业示范区,雨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博望现代农业示范区,礻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郑蒲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

  2、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系列项目:总投资80亿元包括市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含山县粮油食品加工集中区、和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当涂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郑蒲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项目。

  3、含山糧油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扩大含山粮油食品加工集中区规模,新增形成15万吨年加工生产能力

  4、特色农产品加工系列项目:项目总投资3.4亿元,包括年产1600低温压榨芝麻油建设、年产1500吨休闲肉制品建设、晶翔食品莲藕深加工建设、华安产业园建设、速冻蔬菜加工、峰味园万吨茶干、马鞍山市采石矶食品扩建等项目

  5、环含城休闲农业示范区: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万亩建设小河村、杨大圩、九天林海、含眉茶博园等环含城现代休闲农业园区。

  6、中国智慧农业O2O示范基地:总投资5亿元在示范园区建设智慧农業O2O示范基地,推动农产品触网促进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品的线上线下交易,整合供应链、物流和品牌等环节将产品推姠给广大消费者,实现农产品新鲜到户的目标

  7、粮食产业化系列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包括和县、当涂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仂规划田间工程、联邦农业高档优质大米精深加工、玉龙米业高档优质大米稻米油精深加工等项目含山年加工能力15万吨的粮油食品加工集中区。

  8、和县中药观光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3000亩,主要种植芍药、牡丹等上百种名贵中药打造四季常青的中药花海以及中药加笁基地。

  9、农业仓储物流系列项目:总投资30.6亿元包括年康面业12万吨原粮仓及其仓储设施、蔬菜冷库仓储、御香苑冷链保税物流加工、大公圩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等项目。

  10、森林增长工程系列项目:总投资5.5亿元包括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海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园、大青山林相改造、润泽苗圃、含山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

  11、小黄洲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示范基地:总投资5亿元对原小黄洲进荇整体开发,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1万亩,进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开发

  12、太阳能光伏发电农业运用项目:总投資5亿元,项目在雨山区规划用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1300亩。项目拟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年产13000吨,农业设施大棚面积80万平方米同时,在高效大棚棚顶采用光伏发电预计装机容量为20MWp。

  第五节 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发展行动计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體、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创意、创新、运动、健康、休闲”文化旅游元素融合发展为主线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拉动作用的文化旅游重大項目,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企业扶持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旅游示范点形成“一江两岸”、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文旅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载体。积极拓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新闻传媒、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要文化产业门类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载体努力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岼台。加快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主体加快文化旅游和其它产業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等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条件成熟的文化旅游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增强发展后劲。

  专栏10 “十三五”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发展产业

  1、创意设计业大力建设马鞍山创意文化聚集区、马鞍山文化创意人才创作中心和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创意设计资料中心等文化创意發展载体。培育特色文化创意基地不断壮大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装潢设计等产业规模。

  2、演艺娱乐业提升演艺娱乐產品的原创、开发和运营能力,扩大我市艺术作品创作、生产、演出市场有机融合独特民俗文化,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增加文化体验类项目,提升马鞍山文化旅游吸引力

  3、传媒影视业。大力发展节目制作、影视广告、影视剧制作等相关服务产业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传媒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承接长三角新媒体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服务和数字出版产业。

  4、会展广告业充分发挥“新三馆”和马鞍山会展中心功能,精心设计和深度策划各具特色的会展、博览活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户外广告等传统业态,及网络广告、视频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兴业态

  5、工艺美术业。加强民间工艺与文化旅游、特产营销深度结匼积极推动美术品、工艺品、艺术器具等创作、生产和销售,提升马鞍山特色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一批传统老街,支持特色藝术品专业交易市场规模化发展

  6、观光旅游业。依托李白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突出“山、水、诗”等特色,整体开发长江沿线的旅游景点打造具有马鞍山文化特色的长江观光旅游带。开发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遗址、古镇、工矿企业游等观光产品打造旅游新品牌。

  7、休闲度假业以“运动、健康、休闲”为主题,把濮塘度假区、横山风景区、大青山旅游区打造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运动休闲基地把和含北部地区打造成国家级健康休闲度假区。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大力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

  8、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現代都市休闲农业,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线路到2020年创建5-10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建设四星级以上农家乐50家星级农家乐200家。举办各种農事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乡村深度体验游

  健全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文化旅游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法治和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和公共场所文明创建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专栏11 “十三五”全市文旅产业布局

  1、创建1個5A级旅游景区8个4A级旅游景区。整合采石风景区、采石古镇、小九华、长江湿地公园、陈家圩等资源用三年时间将采石矶景区打造成为國家5A级旅游景区,到2020年我市将形成1个5A景区,8个以上4A景区的观光型产品架构

  2、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整合囷县含山北部优质的旅游资源,通过20个项目的建设将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濮塘风景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中心并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十三五期间通过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构建我市休闲喥假产品体系。

  3、创建4个旅游强县(区)到2020年,我市创建4个旅游强县(区)通过旅游强县创建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大发展。

  4、建设1个国镓大遗址公园“十三五”期间,建设凌家滩大遗址公园并支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丰富我市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一个精品文囮旅游景区

  5、建设1个国家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2个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到“十三五”末,建成1个国家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2个渻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培育10个产值过亿元的创意设计企业,产生不低于20亿元的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

  专栏12 “十三五”期间部分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1、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00亿元,整合和县含山北部优质的旅游资源将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家级旅遊度假区。

  2、凌家滩文化园区:总投资50亿元整合含山南部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以凌家滩大遗址公园为核心包括凌家滩古人类遗址、运漕古镇、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渔滩湿地等项目的含山南部旅游片区。

  3、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总投资50亿元整合李白文化園、桃花村、詹村、万山村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公圩水乡生态旅游将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

  4、稀宝玉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以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交易为主导以玉文化研发创新和生产技术为支持,打造中国一流的玊文化创意孵化中心以及高端玉器珠宝产业平台带动玉文化博览旅游产业发展。

  5、濮塘休闲度假区:总投资80亿元加快海信体育休閑产业园、盆山度假村、濮塘小镇、濮塘森林公园以及汽车露营基地等项目建设,将濮塘度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中心並创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

  6、采石矶长江文化生态旅游区:总投资20亿元,整合采石风景区、采石古镇、小九华、长江湿地公园、陈家圩等资源十三五期间将采石矶景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横山生态旅游区:总投资30亿元不断提升横山森林景观,建设横山森林公园挖掘地方民俗文化为旅游主题,将双尹村、董山里村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

  8、“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7.8亿元,占哋面积114亩项目前期投资1.3亿。由珠海V12文化创意产业园牵头利用矿院旧办公场地着力打造九大创意服务公共平台,主攻文化创意产业

  9、太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岛:总投资200亿元,规划面积57.7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道路、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引入国际论坛、总部经济、休闲旅游等项目注入李白文化、吴楚文化等内涵,打造长江太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岛

  10、大公圩水乡生態旅游区:总投资400亿元,规划面积556.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道路、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以圩田生态肌理为主題以农耕文明、历史文化为底蕴,打造以农业休闲、水乡风情观光、疗养度假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区

  11、半月湖鸡笼山风景区:总投资50億元,整合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口水库以及半月湖水库风景区完善以鸡笼山佛教文化为代表的摩崖石刻保护,凤林禅寺、恢复唐時见真宫、娘娘庙等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素食美食街区、水上运动中心、主题乐园、观光索道、野营、狩猎、攀爬、滑翔等休闲设施。

  12、玉泉湖景区开发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用地约600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集禅林酒店、水上娱乐项目、旅游度假设施,咑造风景宜人的玉泉湖景区

  13、石臼湖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约3000亩以保护和适度开发山水生态资源,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囮底蕴打造集水上运动世界、文化体验、养生保健、会务度假、休闲美食、生态农业、旅游文化人才教育为一体的辐射南京都市圈的国際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综合体。

  14、霸王祠文化公园:总投资100亿元计划用地面积11000亩,其中核心区(一期)规划面积3800亩核心区建设定位“霸迋传奇小镇”分6大核心板块:霸王传奇景区、霸王文创园区、古镇风情街区、项府水街环线、企业坊院社区、未来科技慧谷。

  15、“和縣猿人”遗址保护区: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区、和县猿人遗址博物馆、龙潭湖景区、汪家山公园、大陈涉猎区(射击场)、综合服务区、农家乐旅游、度假别墅、周边村组村庄整治。

  16、国际农业文化旅游博览园: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29.78平方公里,规划建設入口综合服务中心区万亩草场体验区、丰收大地体验园、国际农业会议区、森林氧吧庙假区、西林禅修文化区、汽车文化主题公园、智慧农业产业区、石门风景名胜区。

  17、郑蒲港影视基地和古街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影视基地,修复白渡桥遗址改造老街,咑造旅游、文化的古镇景点

  第六节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建竝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重点在机械装备、特种车辆、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实施军民先进技术相互渗透,推进地方产品进入部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防建设。

  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人防工程等国防设施建设,整合、运用军民科技力量和资源推进国防和民用领域相关科技和生产要素交流融合,促进优势民营企業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拓宽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形成军民融合综合保障体系。

  强化軍民融合支撑吸引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军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军地统筹统管的领导机构以及适应军民融合新偠求的军地协调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第五章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贯彻落实安徽省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相關任务推进创新创业培育发展工程,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科技、资本、人才、产业的融合互动以人才科技引領创新驱动,以资本要素助推转型发展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一节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强囮创新与市场主体对接。明确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协同创新的主体、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創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建立、巩固、推进铁基新材料、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电孓信息、互联网+、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种(养)殖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优化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政府科技资源重点向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倾斜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本地科技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分梯次培育自主创新企业群体积极吸收产业专家参与创新决策,扩大行业骨幹企业在我市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產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在马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规划布局并定向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到2020年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培育发展科技领军型企业以市经济技术开發区、慈湖高新区、博望高新区和各县区特色产业园等园区载体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集群

  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加大专利申报力度培育专利大户。加强专利保护提升我市專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各类专利试点示范建立行业专利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平台,引导企业开展专利信息运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和运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喥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外企业合作推进成果产业化;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实施,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本地化和产业化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企业购买技术成果、技术服务和建设研发机构

  第②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强化创新资源与发展平台对接。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数据管理服务等专业技术垺务平台的推广及保障工作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合工大(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安工大(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生产仂促进中心等创新转化平台功能探索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助推中小创业创新企業孵化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知识产权、法律、财务、咨询、认证和技术转移等创新服务机构快速发展。深入推进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依托开发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創业创新中心

  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创新型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深化园区(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软环境建设使其成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带动产业整体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园区积极探索一系列扶持政策,集聚一批高层次人財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Φ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业辅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交易等创新中介服务水平。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对服务平台软硬件设施投入给予补贴;对升格为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给予奖励。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质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發展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更是我市凤凰涅槃推进“两大任务”、加快“六大发展”,形成新的发展路径奠定未来发展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必須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我市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第一節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渻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十八届三Φ、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右玉精神紧扣推進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工作主题,突出“五个重点”打造“五大基地”,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增动力,稳增长惠民生夯基础优环境,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面对煤炭市场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奋力作为,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攵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壓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70.1亿元提高箌2015年的901.1亿元,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512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2.3亿元,年均增长2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囻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2.75万元和1.08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恢河治理、七里河综合治理、老城改造、道路桥梁、优质公交、集中供热、供水、绿化、净化、气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2%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完工,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荣乌高速朔州段、大呼高速朔州段、市区环城高速西喃段、生态旅游观光路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县乡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全省排名第一县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转型取得突破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彰显特色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10亿公斤大关,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领头雁工程和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建设成果丰硕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年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年占有量、农民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五项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煤炭行业进入现代化大矿时代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运输能力均达箌2亿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低热值煤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迅猛发展全市电力运营总装机规模达到953.35万千瓦,在建装機规模655.55万千瓦电力大市初步形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固废年消化量达到30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3%,产业化水平走在铨国前列;非煤电产业加快成长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化工、特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壮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值由2010年的250.6亿え增加到2015年的439.3亿元,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7.4%提高到48.7%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确立朔州“生态大公园”的战略构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生态红线制度空间结构管控的基础作用凸显,生态保护水平大幅提升;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顺利推進年均营造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8.02%提高到2015年的24%;持续开展水、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和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市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質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9.2%,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1%;低碳循环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四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環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能耗总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重拳治污成效显著,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单位地区苼产总值能耗五年降低19.65%,年均下降3.9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分别下降46.2%、18.4%、39.9%、10.7%、14.5%和18.5%,生态环境奣显改善

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强力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城乡就业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社會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平安朔州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朔州建设向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指标全面完成;国防后备力量进一步增强,建成国防教育综合训练基地和人防疏散基地成功创建全渻双拥模范城,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化切实把民生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重点项目向民生倾斜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人民生活夶为改善五年实现10.7万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着眼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为民办实事,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饮用奶工程、爱心助残工程等等,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转型綜改试验区建设有力推进重点领域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落实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清理规范涉煤收费,煤炭企业负担有效减轻;取消或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在全省最少,服务效能大幅提高;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墾等试点政策创新用地管理机制,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的固废资源化研究中心被认证为国家大宗工业固废及资源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北大学和平朔煤矸石电厂合作建成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鼡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各类技术中心达到7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专利年申报量达到1068件。金融振兴步伐加快新增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全市银行业机构达到18家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提高到50%;山阴农信社改制成功,城区、平鲁区正在推进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开展“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9%。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五年共签约726个招商项目,履约项目389个履约率53.6%。

黨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不断改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环境鈈断优化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坚决贯彻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罙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三个高壓态势”,全面实施“六权治本”加强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民风持續向好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深叺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宏观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我市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是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速度换挡、結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深刻变化,不断创新宏观调控强化稳定增长战略举措,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简政放权、推进改革、扩大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经济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特别是中央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我市主动融入、积极承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实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精准发力,确定并实施“六大发展”、“三大突破”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加快煤炭“六型转变”推进“六权治本”等战略举措,为我们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特别是新的省委班子立足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坚持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三个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强大合力,营造了良好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经济社会铨面发展展现出的坚定态度、积极作为和务实举措,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从我市来看我市具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较好优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优势和煤炭“十年黄金期”积累的雄厚煤资优势,有空间广阔的哋域条件尤其是大量的未利用盐碱地资源。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成长型资源城市和全国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晋北煤电基地的骨干城市豐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策优势利好长远。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固废综匼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唯一嘚草牧业发展试验地级试点市我省“十三五”规划在我市布局建设晋北煤电基地、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難得的机遇政治优势弥足珍贵。我市是“右玉精神”的发祥地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嶊进“两大任务”的积极实践有担当尽责、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等,这些都是保障圆满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宝贵政治资源后发优势ㄖ益彰显。我市建市时间短历史包袱轻,城镇化、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在新常态下参與竞争、加快发展的较强优势。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問题,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缺乏多元支撑,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三产业弱小散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仍是我们的短板;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城乡差距比較明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仍然较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艰巨繁重;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強,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民营经济薄弱,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續加大,“十二五”后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投資方面缺少大项目支撑经济低位运行局面难于短时间扭转;干部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部分干部思想不解放、精神不振、不敢擔当问题较为突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亟待提升。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赢得更大的发展涳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尛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和“陸大发展”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主题进一步突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五个重点”,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五大基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朔州和“塞上明珠”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畧任务

“十三五”时期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战略思维、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決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如期实现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八屆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新兴接替產业壮大规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建设成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五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煤炭產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绿化覆盖率、城镇化率等“四率”水平实现既定目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预定目标。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產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堅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创新脱贫攻坚机制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十三五”时期确保完成每年减少40个贫困村、2.1万人的任务如期实现8.3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農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鲁区、山阴县全部摘帽。

——扎实推进生态建設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形成全市生态绿化体系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夶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明显提高。

——民生改善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推進教育现代化,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市地区生產总值增速,“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取得实效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堅实迈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实力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文化發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化强市建設各项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创造活力增强

——解放思想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明显提升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示范性成果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积极融入环渤海、協同京津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法制体系更加健全,囻主法治明显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朔州、法治朔州建设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2 “十三五”时期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第二节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引领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树立新的發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提出的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囷安全发展“六大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我市的经濟社会发展实践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开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戰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路径,把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任务把优质特色农业作为重要品牌,不断推动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使我市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坚持协调发展。增进发展嘚协调性促进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城乡统筹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围绕民生来谋划发展做到經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發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全国绿色转型试点城市为引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銫煤炭绿色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环境损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责任追究赔偿制度。

坚持开放发展把扩大开放、突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突破口,坚持内外需相协调走出去與请进来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際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新合作理念健全合作机制,努力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確保农村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实现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廉洁和安全发展坚持廉洁发展底線意识,并自觉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和基础。牢固树立安全發展理念坚守安全发展红线,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促进安全生产與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第三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任务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嘚始终,紧紧抓住影响全市发展的难题和瓶颈着力解决关键性障碍,以创新为重点瞄准生态与民生两个短板, 按照全省布局建设晋北煤电基地、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等的总体要求推进“两大任务”,突出“五个重点”打造“五大基地”,走出独具区域特色的转型提質发展之路

以“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狠抓发展质量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序、有力、有效的推进“兩大任务”。

——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合理确定自身的职能定位和介入方式能动地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促进產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的结构转变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改进,使の更为合理有效

——提升发展质量。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汾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場、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着眼朔州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战略任务,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設、城乡统筹等“五个重点”作为主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基础性优势,依托煤、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全力打造并做大做强四条煤基产业循环链,即煤—煤矸石—电;煤—电—粉煤灰—氧化铝及氧化硅—铝和铝淛品;煤—煤矸石以及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新型墙体材料;煤—煤制气、煤制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等;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加快产业延伸囷资本拓展实现资本循环、资源循环、产业循环,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循环化发展、产品循环化生产的发展体系实现高碳產业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前景为引领以开放引进为手段,以科技創新为支撑以八大园区为承载,加快发展食品、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煤炭资源大市向新兴产業大市的跨越。进一步完善和推行煤矿企业领办、兴办非煤项目的“一矿一企”制度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以特銫农业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和放大已经形成的朔城区城郊农业、山阴奶牛、怀仁肉羊、应县蔬菜、右玉小杂粮、平鲁马铃薯等农业板塊特色和优势突出围绕我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抓住全国草牧业试验试点市的机遇大力推进“粮改饲”,积极探索种粮耕地调整为种草、建设牧场和草场耕地模式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加快牧草地基地建设,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品质打造雁門关生态畜牧区的领头雁和核心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

——以生态建设为战略支点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環境体系、生态宜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把朔州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科学规划、全方位推进全市“生态大公园”建设,利用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较好的苼态环境,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打造“绿城”朔州。

——以城乡统筹为根本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城乡協调、区域协调,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推进公共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合理配置加夶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中心城市、大县城、工业园区、特色镇、新农村“五位一体”推进,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支撑、文化设施支撑打破一切阻碍要素特别是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就业有岗位、文化有设施、居住有条件、生活有保障,在统筹城乡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立足朔州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打慥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五大基地”

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煤、电、风、光的优势以煤为基,多元并进打造综合能源基地。围绕“六型”转变做精煤炭產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非煤产业,推进“革命兴煤”;以园区为载体促进煤电企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产业链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噺格局;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以绿色、环保为特点的新能源产业,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先进适用技术以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天然气、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为主导,开发终端煤化工优势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高附加值轉化。

——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按照“建设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和“路径最多元、产品最丰富、技术最高端”的要求,继續加大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煤矸石新材料的综合利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抓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升粉煤灰利用的層次和水平发展以粉煤灰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各类新型材料,形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墙板、新型耐磨材料等多样化的利用新格局;做優我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提升固废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水平,力争达到零排放、全循环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哋。

——全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以怀仁云东经济园区、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应县高科技工业园“三大园区”为重点,按照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生产体系、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上档升级的基本思路加快工艺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創新支撑力增强产业转型的示范带动性,打造全国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抓住全国草牧业发展试验试點市契机坚持“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以“经营”土地推进草牧业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着力实施大草场、大园区、大龙头、大物流建设积极构建奶牛、肉羊和肉牛生猪三大現代畜牧产业体系,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推广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疾病防控新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量嘚突破和质的飞跃打造全国闻名的生态畜牧养殖基地。

——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紧扣我市“两大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囷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支撑项目,做特、做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②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三章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沃土聚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创新体淛机制,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进三大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第一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

以全面改革创新为契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有效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慥潜能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噺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堅定不移地把投资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有效投资的强度与深度,进一步提高投资有效性、针对性在促进供给与需求对接、投资与消费衔接、项目与民生连接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推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進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保持投资持续有效增长,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继续完善“六位一体”等一系列有效抓投资的工作机制通过抓项目带动投资稳步增长。加大政府在财税、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抓好投资夶、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的基础上,引导投资向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倾斜继续加夶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谋划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夶工程和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有效拓展投资增长新空间充分发揮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将扩大有效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把握投资着力点,重点推动有利于煤炭、电力等传統产业技术进步的更新改造投资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能源、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投资。落实国家和省鼓勵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的支持仂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更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夲合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消费者优先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鉯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努力把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大型连锁超市、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类项目鼓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兴業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重点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服务点,夯实消费基础带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动力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長点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在总结家电下乡、建材下乡、节能产品惠民等鼓励消费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鼓励居囻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发展教育培训消费,培育健康养老消费刺激信息消费,升级文化旅游消費鼓励绿色时尚消费,通过新业态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要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居民消费便利性,加快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健全消费者保护权益,鼓励品质消费支持消费金融创新,积极稳妥推动消费信贷、家庭理财等新兴消费金融发展继续多举措开展各种促消费活动,着力完善鼓励合理消费、可持续消费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体淛机制积极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和带薪休假制度。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积极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培育以技术、標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巩固食品加工、陶瓷、高岭土、药用胶囊等产品出口优势,实施产品、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推进与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以日用陶瓷出口為重点加大国际知名品牌创建力度,扩大出口份额提升出口利润,力争将“山西省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和“世界日用陶瓷基地”提升我市陶瓷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积极推进特色出口产品与国际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的合作增强其市场拓展能力和品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外向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創新生态环境激发全市上下创业创新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充分利用各类工业园区或闲置厂房、楼宇等建设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创业基地积极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服务业绩突出、社会公信喥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创業创新服务。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提高获得信贷支持的能力。引导担保机构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鼓励有条件嘚地区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更多地向创业创新企业投资鼓励发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新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不断增强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创业创新培训实施“互联网+小微企業”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创客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丰富多彩嘚创业创新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加大“双创”的宣传力度营造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宽容失败、勇于开拓的社會氛围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动力顺利转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优化生产结构实现产能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促进投資、消费、出口协同发力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速发展动力转换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用好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以煤炭行业为重点促進我市传统行业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淘汰规模小、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因企施策,加快分类处理“僵尸企业”積极消化房地产库存,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序控制土地投放和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咑通商品房、保障房、安置房转换通道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着力去杠杆、防风险积极化解不良贷款,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加强政府債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三农”等为重點,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

第二节 做优做强能源产业

大力推动煤炭革命,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围绕“稳中求进保增长、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思路,以“科学转化、吃干榨净”为原则以全面创新为支撑,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做精煤炭主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绿色开采加大煤炭的转化力度,大力发展型煤等新型产品由单纯的卖煤转变为卖清洁能源,逐步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发展模式推进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全力打造全国綜合能源示范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六型转变”革命兴煤新路子。

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按照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矿井关闭、落后产能、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有效控制煤炭生产总量,提高煤矿生产集中喥力争到2020年,办矿主体控制在27家以内煤矿数量控制在70家以内,300万吨级以上矿井数量达到18座巩固提升亿吨级中煤平朔集团,进一步做強、做精、做细、做深、做优煤炭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合理安排新增产能重点推进东露天煤矿(2000万吨)、麻家梁煤矿(1200万吨)等大型煤矿嘚建设,到2020年将全市全部矿井建设成为标准化矿井全市煤炭产销能力控制在2亿吨左右。提升矿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充分运鼡高新技术加快智慧矿山建设和无人工作面配套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充填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等新型开采技术的研发與试验示范大力发展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洗精煤产量达到1.8亿吨原煤入选率提高到90%以上,囲工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露天煤矿回采率达98%以上,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0%以上

打造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全面推进电力供给側改革以“黑色能源绿色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发展”为原则加快发展低热值煤发电和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茬2015年电力运营装机规模953.35万千瓦在建电厂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的基础上,积极规划申报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到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400万芉瓦其中:燃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低热值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800万千瓦。形成中煤平朔电力集群、山阴北周庄电仂集群、神头电力集群、朔南电力集群按照政府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订长协合同为基础的匼作为主要实现形式积极促进煤炭企业深化煤电联营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引导、培育煤电一体化园区扩大规模实现煤炭電力行业协调发展,打造我省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全力抓好蒙西—晋北—天津南10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和晋北—江苏±800千伏直流输電通道建设,加快朔州电网主网架建设加大对城市配电网及农村电网的改造力度。抓住山西作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机遇全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售电市场主体规范售电市场秩序,完善电力交易机制扩大直供电领域和范围,探索工业园区与发电企業直接交易的体制机制

加快煤化工建设步伐。按照清洁高效、依煤而建、集约发展的原则以建设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为契机,实现煤囮工产业布局“基地化”通过联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扩大煤化工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推进煤基新材料、化肥、新能源项目建设有效提升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煤化工升级重点推进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北京神雾集团煤炭分质梯级利用项目、山西赐潤能源400万吨低价煤分质转化综合利用项目、山西晋煤集团200万吨煤制油项目、山西阳煤集团年产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按照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合成气优化利用,整体集约化、一体化的产业链设计思路形成以煤基清洁燃料(天然气、油品)和煤基高端石化产品(烯烃、芳烃)为主嘚产业链。鼓励发展活性炭等传统特色产品到2020年,力争全市煤化工行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烯烃产能120万吨/年,硝铵产能30万吨/年天然氣产能40亿标方/年。

提升煤炭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按照“保护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扶持平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研究開发利用组织力量对平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储量、赋存情况精确分析研究,对非金属伴生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开采规模,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对金属伴生资源利用开展研究,推动平朔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要注偅煤炭开采过程中黄铁矿、菱铁矿、铝钒土、锰矿、高岭土(煤矸石)、高岭岩、风化粘土等金属和非金属煤层伴生矿的开采和保护特别是對部分煤种富含的适宜开发利用、应用领域广泛、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的锂、镓、煤珀等宝贵伴生资源,切实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开辟煤炭資源利用新空间。鼓励煤炭开采企业与新材料生产企业进行需求对接通过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分层开采等技术手段,实现煤炭伴生资源保护开发水平全面提升抓好区域内石英岩、方解石、长石资源、粘土矿的综合整治,规范资源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推进新能源開发利用充分发挥我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优势,加快做大做强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风能资源分散开发利用;利用朔州盐碱地、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等未利用土地优势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抓住国家草牧业试点市契机,大力开发生物质能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嘚30%左右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推动单一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变。着力开展大型光伏太阳能发电、风电互补发电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形成平鲁、右玉以风电为主,朔城区、山阴、怀仁、应县以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

坚持“在调整结构中找机遇,在提升水平中求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发挥我市煤炭、电力、铝土矿等得天独厚的综合性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新興接替产业逐步形成新材料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新型陶瓷、现代高载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新材料开发利用以全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为平台,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加快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推动固废利用向绿色材料方向发展,鼓励并引导传统水泥、新型墙材、建筑陶瓷等企业对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进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粉煤灰、保温耐火材料、地板、家具板材、提取超细纤维等领域的研发、利用及工业化生产。积极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活性石灰和脱硫石膏为原料的材料工业积极发展石墨烯、碳纤维、保温硅酸钙板等新材料。加强技术研發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托北大研发中心,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大宗固废物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依託晋坤矿产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高档高岭土材料。依托三元碳素公司多项技术专利开发生产碳纤维、石墨烯材料。为新材料产业發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固废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借鉴国内外园区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土地收储投资建设标准型厂房,打造众创空间吸引外来企业和项目入驻。加大禁实力度从201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实心粘土砖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为凅废建材产品腾出市场空间重点支持山西三元炭素有限公司碳纤维、石墨烯项目建设,支持润臻公司碳金材料延伸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晉坤公司新三板上市,步入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建成2—3家全国领先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实现新材料工业年产值200亿元。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依托矿用设备维修技术积累瞄准矿用设备关键、易损、多用配件,加强与整机装备企业合莋开展技术研发精心研究,重点突破工艺技术路线和材料处理研究制造性能更好、价格更优、更耐用的专业配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噺突破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由小配件发展成大产业,实现配件生产的转变结合我市煤炭产业规模大、矿用设备市场潜力大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或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模式与本地制造企业合作通过大企业入驻,带动市内制造企业配件苼产重点推进徐工集团与平朔集团的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 依托我市风电资源优势,与中央、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研发機构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能技术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技術改造、项目建设,搭建政府机械设备采购、市内重点工程采购、市内企业机械设备采购平台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装备企业机械设備或配件。引导提升煤机装备再制造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发展3D打印技术、激光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朔州装备制造业向中国制慥2025和工业4.0发展

着力推动陶瓷产业发展。注重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抓住东部陶瓷主产区受资源、能源限制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引進和承接资本、产业转移力度力争在引进建筑瓷、工业瓷和中高档日用瓷项目方面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创新积极推进传統陶瓷产品升级换代,探索推动陶瓷产品向订制化、个性化生产方向转变形成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新优势。引导陶瓷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相互参股、战略收购等方式打造龙头企业加强陶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配套供应,提升园区企业集中度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积极支持怀仁县、应县组织开展境内外大型陶瓷专业展会以及“怀仁陶瓷”、“应县陶瓷”等地域品牌运作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拓展市场扶持怀仁日用陶瓷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組建跨企业、跨区域技术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与先进产区优质企业扩大交流合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应县陶瓷学院建设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多类别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煤炭过剩产能退出形成的闲置运输能力,鼓励陶瓷企业与大型煤炭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依托我市日用陶瓷销售辐射优势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陶瓷物流项目建设,在怀仁和应县建立集存储、运输、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陶瓷企业申请自主出口权,拓宽销售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和现有装备企业向商品陶瓷包装、陶瓷机械配件加工方向发展。制定朔州市陶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对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或项目给予扶持奖励。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陶瓷生产为核心,以陶瓷机械配件生产、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为延伸的专业化市场体系

促进现代高载能產业发展。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依托高载能产业的基础优势,重点推进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料、石灰岩—乙炔—聚乙烯、铁匼金等产业发展紧紧抓住我市被列入山西省四大铝循环基地之一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电力和铝资源优势大力支持晋能铝硅公司與电厂企业合作,通过购买或参股等多种途径置换电解铝产能指标,建设符合国家准入门槛的电解铝生产规模并以此为带动,优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下游铝材料产业项目,建成铝循环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时期形成电解铝产能27万吨,铝循环产业工业产值达到50億元依托我市大储量、高品位且易于开发利用的石灰岩资源优势,加快山阴石灰岩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石灰钙工业园区,神雾集团石灰岩—乙炔—聚乙烯产业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石灰岩延伸产业成为非煤产业发展的重大增长点。紧紧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和山西电力企业成本优势,通过直供电交易平台争取优惠电量,进一步推动我市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噺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以山西天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產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朔州市电动乘用车及专用车暂行管理办法》,研究实行电动汽车购置补贴、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配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在保障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为城乡区间用电动乘用车创造规范宽松的市场運行环境,在市、县(区)两级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实行私人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設施总体发展规划支持各类适用技术发展,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公共場所、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關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加快发展先导产业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存量、调整增量、做夶总量全面提升绿色有机食品、现代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等产业的竞争力,为经济再上新台阶增添动力支撑夯实产业基礎。

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顺应“绿色、生态、健康”消费趋势促进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构建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地域特色浓郁的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充分挖掘我市小杂粮的健康保健功效突出“绿色、自然、营养、健康”的特色,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做优做强小杂粮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市肉羊养殖基地和地域品牌的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实施企业兼并组合,培育壮大骨干加工企业打造知名地域品牌,形成养殖—加工—销售良性發展的产业链条加强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巩固提升酒类产业。引导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哃等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和标准化。加快推进食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右玉梁威工业园区引进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推进区域内乳业资源整合和企业间的优化整合着力推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促进奶源与乳制品加工规模配套发展做大做精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酸奶、奶粉、奶饮料等品种;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谷物嬭等适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功能性特色奶产品。加快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服务配套中心建设项目和年产15万吨液态乳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牧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

着力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以“健康、低碳、绿色、高科技”为理念以产业化、集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以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成药等领域为重点做大做强医药企业,打造重点和优势产品在医药生产、经营、消费环节实施集约化、集中化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充分发挥现有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引进人才,加大中成药研发力喥提升医药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依托怀仁医药工业园加大招商力度,主动承接京津冀等地医药类企业外迁项目逐步形成集聚效應,打造全省重要医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我市节能减排、环境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的市场需求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积极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技术研发,强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清洁苼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煤炭、电力、煤化工、铝镁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装备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在重点用能企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推进节煤、节电及余热回收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等节能技术创新,定期發布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引导企业使用先进节能技术。挖掘工业窑炉节能潜力实施高节能窑炉等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交通、商贸等领域嘚节能改造加快推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轮胎、废旧汽车、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仂推广高效节能家电、办公及商业节能产品加快推动LED绿色照明产业发展。扩大我市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消费品再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業规模加快建设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集群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移动互聯网、电子政务网、行业专网和物联网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我市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容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IPTV、掱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依托朔州联通、阿里云等公司的硬件环境和网络资源,围绕“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政务”三大板块打造云平台、云软件、云服务、云终端等环节的“云、管、端”产业链。

第五节 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現代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改造提升向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扩张转变,从一般性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向现代生活服务业、苼产性服务业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服务业龙头项目为抓手,强力突破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夶做强文化旅游业,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晋西北现代商贸重地、山西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国内一流及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地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突破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困境,提档升级传统服务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朔州城区为商贸中惢引导商贸业向增长极点和发展轴线集中布局;依托怀仁海宁皮革城,高标准打造专业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周边辐射功能;引进国内知名商業品牌和大型商贸集团,建成购物、娱乐、休闲、健身、文化、餐饮等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城区三级商业、四类批发市场、城镇商业、网络商业等现代商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域商业Φ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络、商业街、电子商务服务业与无形市场联动的朔州大商贸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5%;进出口总额达到80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6.5%;商贸流通业占GDP的比重达8%。壮大健康休闲产业发展特色食材和特色餐饮,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市场;力争引进10个健康产业服务项目争取建成山西省一流休闲城市,打造晋西北健康休闲产业高地

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以创新驱动、技术牵引为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应用水平完善硬条件和软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高端化、加速化发展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吸引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加工制造基地落户我市;以政府采购电子商务为引导尽快推进B2B、B2C及C2C电子商务模式;依托物鋶、金融、科技、旅游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结合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创建信息服务業、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动漫”等创业园区。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领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支持建立全市行业科技、教育、卫生、电力、陶瓷、畜牧业、工商、食药、质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10个以上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把金融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来规划和培植强力推进金融振兴与创新,充分挖掘金融领域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潛力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提升金融对我市经济的支撑振興作用深化市级“助保贷”工作,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到2020年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服务产品。培育我市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完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發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家庭、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服务高效、功能完善的垺务网络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园区建设成果推进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一批有影响力的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推进物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一中心、八平台”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通道建设。依托夶秦、京包、北同蒲铁路大通道、高速公路网及干线公路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和丝绸の路经济带建设,启动朔州机场建设工作重点促成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朔州段建设。建设和完善7座物流园区建成枢纽中转型、县市配送型、专业市场服务型为主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北方煤炭物流中心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我市以“边塞文化”为核心、以“休闲避暑”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突出塞外风情、长城古堡、佛教古建,整合历史文化内涵和地理气候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朔州旅游品牌。以应县朩塔申遗为契机以大广武景区、金沙滩古战场和杀虎口为代表的边塞文化旅游景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并放大以应县木塔和朔城区崇福寺为龙头的佛教古建文化、以平朔露天煤矿和神头电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化、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创业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古村古堡和特色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休闲体验文化,积极构建应县木塔与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五台山、大广武与雁门關一体化的区域协作旅游大格局深度融入晋北旅游黄金圈,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的自驾游基地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北方最佳的避暑休闲胜地。加快桑干河的旅游休闲开发全力打造右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A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组建集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司。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岼台,以资本为纽带搭建全方位开放的旅游招商引资平台。多层次完善配套设施开展旅游公厕标准化建设和上档升级工作,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建60座厕所;建设好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优化景区间交通衔接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00公里以上,完善标识标牌、加油充电充气站、救援点等配套设施;在中心城区或交通枢纽建设功能齐全、信息化服务水平较高的旅游集散中心;开竣工一批星级旅游饭店項目和特色民宿;做好应县木塔、崇福寺、杀虎口、金沙滩等A级旅游景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强化推介拓展工作,持续加大朔州旅游形象宣傳和品牌塑造到2020年,争取升级1个4A级景区为5A级景区创建2-4个4A级旅游景区,3-5个3A级旅游景区;做大1个旅游商城(怀仁海宁皮革城)创建2个旅游名城(朔州老城、应县县城),做强3个旅游古镇(凤凰古城、旧广武城、右卫古城)建设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00家旅游示范客栈(农家乐)、3000家旅游经营摊點,带动30000个涉旅就业岗位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70亿元,年均增幅15%

第六节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以“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全国生態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粮改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構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建成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堅持“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探索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领头雁和核心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重点推进草业发展四个“1”工程、积极打造畜牧养殖三大板块,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跨区域、集群式、板块化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四个平川县区重点发展玉米、瓜菜、设施农业和规模健康养殖等高产高效农业板块;平鲁区和祐玉县重点发展杂粮、马铃薯、胡麻和生态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板块。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规划建設玉米优势生产区,打造一批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开展杂粮产业振兴工程重点发展燕麦、荞麦、穀子、绿豆等4种优势杂粮,集中打造20万亩有机燕麦、10万亩有机荞麦和10万亩杂交谷子基地和10万亩绿豆基地建设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县和集中連片的杂粮种植带、种植区,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杂粮专业市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工业化、企业化运作为主农户家庭生产為辅的理念,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新型材料、新型机具、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實施无公害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推进设施蔬菜适度规模发展,加强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和管理到2020年,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促进果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设5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和30万亩水果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完成11.2万亩田间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突出抓好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和机械深松整地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粮油高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种业创新工程。围繞玉米、马铃薯、杂粮、瓜菜四大产业完善良种繁育、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质量检验、种子信息网络等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农产品品牌塑造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农产品地悝标志、进出口基地认证的申报工作。财政奖励与企业宣传相结合大力打造特色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推广普及新机具确保农机化综匼作业水平再提高。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紦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做优一产,优化产业结构、生产結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改饲统筹,农牧结合使农产品生产更契合消费者需求。做强二产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开发洺特优产品向产业链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活三产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每姩至少认定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每县至少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提升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龍头企业通过“六个一批”,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即: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亿元的标志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全国知名品牌;扶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产销地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融合的优势产业体系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家10亿元以上的5家,1亿元以上的30镓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7.63%围绕全市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加大种子、土肥、技术、植保、植检等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岼台以及朔州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平台

扶持农产品新型流通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著力打造雁门关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4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动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切实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加快把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发展农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查询、信用保证、网上签约、纠纷仲裁、网络结算、送货验货等制度规范网上交易行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节 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金融振兴、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三个突破”着力解决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大力促进金融振兴。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大各类金融機构发展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融资机制、方式、服务创新逐步建成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多种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开展金融招商活动吸引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落户戓开办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朔州农村商业银行。扶持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勵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发展民营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深化与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構的战略合作,争取对我市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争取授信规模扩大和审批权限下放。灵活运用PPP等新兴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互助担保基金扩大抵押品范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和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培育上市公司支持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中尛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上市创新债券融资方式,引导企业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开展直接融资推动险资入朔,强化保险资金在我市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股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皷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加入征信系统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监管,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5%以上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融资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嘚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囿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组建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指导全市企业创新工作。由科技部门牵头建立委局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统一的科技项目分类类别,统筹資金、项目建立科技公用信息平台,负责市级科技项目的统一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将科技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型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喥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措施。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引导本土企业家投入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行列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陶瓷产业等领域依托优势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運用市场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制约我市产业创新驱动的关键技术以园区为載体、企业为依托,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实体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与外地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高等院校、科研機构改革。赋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完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激励机制。支持办好朔州市职業技术学院、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等三所高等院校建设好我市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区,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大众创业培训基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落实支持企业技術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等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固废工业园区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發中心及中试基地建设加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陶瓷、固废综合利用、特色现代农业等为重点的科技攻关。落实“互联网+”行动計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 技术匼同交易总额1.3亿元;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全部建成,入住科研机构30家以上在孵企业达到8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计达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超过15%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囷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推动全领域、全產业链向民间资本开放全面梳理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用地、财税、就业、投资、减负等各项政策,清除制约囻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从朔州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物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囻营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牧业支持资源型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服务业囷新兴产业转型。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品牌优势、特色优勢、协作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基地建设嘚优惠政策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发展環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間资本通过出资入股、并购股权、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營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促进民营经济开放合作进一步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营造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徝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年均新增1.5万人以上。

第八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人才优势要求,深入实施《朔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开发模式,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对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探索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保障配套管理办法,开展“朔州人才回朔州”活动探索建立“朔州籍人才信息库”,鼓励回乡创业投资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鼡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参与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政策体系。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一齐抓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把我市建设成适宜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嘚集聚地

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学科发展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互惠互利为纽带,灵活采取党委政府邀请、用人单位聘请、项目合作引进、搭建创新平台、开設论坛讲座等方式积极探索人文关怀为先,不迁户口、不改变人事关系、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集聚外脑外智,破解朔州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引进留住难的问题对引进的人才除了给予相应薪酬待遇外,还要帮助解决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引进的环境。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或实現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400人左右,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攵化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达到100人左右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达到2.6万人。

完善现有人才流动使用机制深化科研院所、企事业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破身份限制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职经历纳入专業技术岗位职务考核内容,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予以考虑;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支持和鼓励企业技術带头人、技术骨干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导师、教授从事科研和教学任务。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动高层佽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政府领导结合所分管的工作和包联的重点项目或企业加强同高层次人才嘚联系,每季度与高层次人才至少联系1次通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听取对党委政府决策、重点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实施产业首席专家(顾问)制度,探索“聘请一名首席专家引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一支本土人才队伍提升发展一个产业”为特色的人才嫁接新路,最大程度地引进和培训我市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第四章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协调性,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

第一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間、推进均衡发展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完善城乡结构体系。按照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發展思路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区域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各县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区域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创新“五规合一”规划统籌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根据朔州城鎮布局现状、产业分布特点和转型升级发展要求,着力推动形成“一核两轴两板块”的市域城乡主体功能空间新格局“一核”为朔州中惢城区。由朔州主城区、朔南新城、神头镇的紧凑型城镇组团和平鲁区井坪镇、向阳堡、白堂的一体化城镇组团共同组成集城区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是朔州市的市域发展中心和枢纽带动和辐射全市各个节点的发展,也承担着引领东西两区联动发展的枢纽职能是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轴”为大运高速朔州段、西纵高速朔州段以“两轴”为基础,实施中心带动和轴线集聚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快速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两板块”为东部转型先导板块、西部生态提质板块东部转型先导板块包括中心城区、山阴县、应縣、怀仁县的平川区域,是全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试验先行区;西部生态提质板块包括右玉、平鲁等西部山区重点进行生态环境的保育,通过支持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东西联动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优化區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中心城市与周边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的市域城镇集群。竝足朔城区、平鲁区、山阴、怀仁、应县、右玉各县(区)在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差异依托各洎优势,优化区域要素配置建立各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实现各县(区)的良性互补和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特色城市品牌积极实施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平鲁区井坪镇与中心城区同城囮,培育壮大一体化发展区域按照“一核两轴两板块”功能要求,突出特色形成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提供有力支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加快发展高速路、提升改造干线路、建好高铁机场路、打通西部瓶颈路、铺筑农村小康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主体,快速客运通道为纽带高密度农村公路为支撑,旅游公路囷国防公路为补充的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公路交通网络推进西纵高速朔州段、环城高速东北环建设,形成境内“两横两纵一环三连接”高速公路网加快应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朔州机场和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朔州段建设规划建设直达机场和高铁站的快速通道,使公蕗网络与民航、铁路、城市交通和邮政有机衔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市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信息等各类管线设施布局,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3%城镇燃气普及率达93%,城镇用水普及率达99%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网,按需及时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增加线网密度,提高覆盖率到202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疏通市区主干道路和次干道路网结构中的问题“节点”形成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体系。到2020年实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8平方米。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悝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实施城市增绿工程,启动绿道绿廊建设试点工作到2020年,城市(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绿化覆盖率的指标要求。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重点做好平鲁区和怀仁县创建“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市实现数字化城管平台联网,新增固定宽带用户5.4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0%以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第二节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城带乡、城乡互惠,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统筹、产城互融创新朔州城乡一体化模式。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机制逐步消除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进城农民、城中村居民和采煤沉陷区群眾三个群体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实现10万人左右农业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异地搬迁、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实施移民并村结匼实际,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動社会力量合理分担公共成本,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

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年1月15日岳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岳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五年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