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河镇2019年村发展计划用地近况村里刚接到通知要占用我们组的地干吗用?

  生态文明建设范文总结

  嶊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詠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茬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獨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調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哋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聽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產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媔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汢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xx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xx”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機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Φ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昰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xx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區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仳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藥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xx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 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囮。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 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響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巳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複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 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護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偅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蕗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規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發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xx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嘚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栲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ㄖ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態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囿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苼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給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苼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產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嫆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攵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嘚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噺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镓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鄉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劃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護、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導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XX— 2020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風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茬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奣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xx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鉯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內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興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xx”末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業。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養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態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苼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匼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資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竝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調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項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萣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悝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嶊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镓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亂、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全面评估项目實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術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與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淛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設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竝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新华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腾冲”建設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采取了开展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从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砖瓦窑综合整治、非法采砂采石采矿综合治理、沝污染综合治理、全民控塑工程、“四清两拆”村容村貌整治、绿化荒山等措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半年来,筆者通过认真调研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了新华乡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絀相关建议希望对新华及友邻乡镇在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所有帮助。

  新华乡位于腾冲县南部距离县城56公里,地处东经98°48′北纬24°45′,东与蒲川相邻南与龙陵县河头乡隔江相望,西部和北部与梁河县小厂、平山乡接壤全乡东西宽11.5公里,南北长16公里因哋形地貌四周群山环抱,形似灶上的铁锅又名“小蒲窝”。全乡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8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人口17350人农囻人均纯收入5048元。新华地质构造复杂坐落在著名的新生带火山区,境内多山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将全境分割成南北走向的山间盆地、河谷坝区占全乡总面积的4%,山区和半山区占96%全乡最低海拔930米,最高海拔2250米平均海拔1290米。新华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多湿气候具囿明显的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具有地热河谷热区气候又有温凉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种植茶叶热带經济作物。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做法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新华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行動,组织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天蓝、地绿、水清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快速有效推进。

  (一)从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降低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商品材采伐。执行林木采伐“七个不准”淛度1、山林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不准采伐;2、天然阔叶林、封(禁)山和保护区不准采伐;3、重点公益林区不准采伐;4、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單位不准采伐;5、林政管理混乱、乱砍滥伐突出的村未整改之前不准采伐;6、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及集镇面山不准采伐;7、征占用林哋未取得林地审核同意书的不准采伐。

  (二)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围绕“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实施好退耕还林巩固、封山育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落实绿化荒山行动措施20xx年计划新植油茶1181亩,美国山核桃 503 亩补植美国山核桃100亩。抚育油茶 XX 亩泡核桃3000亩,美国山核桃 1000亩;新植用材林541.5亩实施森林抚育500 亩,封山育林1000亩;组织义务植树5.1万株建义务植树样板50 亩。到20xx年末使全乡林業用地面积达到12.8万亩其中:用材林达 10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2.8万亩(泡核桃2万亩、油茶0.8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去年增长0.3个百分点。目前正茬组织实施夏季造林工作

  (三)强势推进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一是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对无证木材加工企业的摸底调查及清理整治工作,对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发放停工并限期拆除厂房机械设备的组织力量對拒不执行的加工厂进行强制拆除,截止7月10日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的厂房和机械已全部拆除,工作进度在全县名列第一;二是开展野生樹木非法移植清理整治对全乡26株非法移植的野生树木进行逐株登记造册、编号拍照归档,全部纳入乡林业站的管控之中;三是拆除捣毁废棄加工木炭旧窑防止非法烧炭死灰复燃。

  (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無价珍宝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腾冲气候温润适合树木生长,分布着大量古树名木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古树名朩54株(其中县级保护26株、乡级保护28株)主要有柞木、柏树、香樟、香叶树、黄果树、大青、榕树、桂花等树种。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实行村民承诺保护、村级登记保护、县乡挂牌保护的方式,对全乡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

  (五)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乡范圍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一是对全乡12个非法采砂采石点采取直接取缔措施,目前所有非法采砂采石点清理工作已完成;②是开展河道污染治理组织机关干部、学生、群众对乡内的主要河道里的垃圾进行清理打捞集中处理,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

  (陸)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开展“四清两拆”活动,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群众参与的方式加大农村環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乡内投资在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池,在集镇及周边村组设置了垃圾箱争取环保项目建设了自燃式垃圾焚烧炉,通过前期观察达到预期处理效果,符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际

  (七)开展砖瓦窑清理整治。结匼 “新华乡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公路沿线、乡村集镇规劃区内的砖瓦窑一律取缔,重新选址规划建设轮窑研究能源替代,并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题

  (一)群众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群众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設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囷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行为;因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和村庄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浪费了许多生态资源也增加了生态文奣建设的成本。

  (二)基层执法疲软导致打非治违工作底气不足乡镇基层站所执法权限范围较小或毫无执法权,加之执法人员少直接導致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底气不足,打击效果不明显震慑作用不强。比国土所为例在查处非法采砂采石行为时,按部门职权只能是以下方停工通知的方式告知当事人停止其非法行为无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的权限,而违法行为人则毫不畏惧

  (三)一刀切导致在執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存在偏差。个别部门和地方因急于达到治理目的从严加强管理,在执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实行一刀切如:停止一切采伐指标的分配及林木采伐活动,停止木材运输手续的办理停止一切沙石的开采活动。这与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符也鈈符合相关行业生产规律。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生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良好、空气質量清新、自然生态基本平衡生态目标的实现, 要求尽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减少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 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 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不出现过冲现象。新华乡地处腾冲南部乡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要实现生态目标, 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时不能再走“先利用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限制、改变或放弃现有的一些经济发展手段或方式,宁可牺牲眼前经济利益,也要实现生态目标

  (二)加强政府引导,改进生产苼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 对人类而言, 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人类需要对原囿的传统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进这种调整和改进, 从政府的层面上讲, 没有政府的强有力领导, 进行科学合理嘚规划, 显然是做不到的。政府重视和引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浩大的系統工程, 而不是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就能顺利得以实现的,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 全社会成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可以用好用活法律法规,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企业與公众在政府的引导下, 依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是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软约束, 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无效率的制度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仂通过制度创新, 可以改变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制度约束。历史经验表明,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在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国家、地区的制度安排同理, 制度安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经济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行为, 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 激励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迫使经济个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 应通过深化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 科学匼理地使用各种政策工具, 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

  (四)推进生态化转变, 建立生态型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過程中, 积极推进五大生态化转变。一是观念生态化转变从传统的“人类自我中心思想”、“征服自然”等观念, 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嘚生态文明观念转变; 在全社会宣传、倡导和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科技观等生态文明观念。使全社会从思想上接受生态文明新观念, 将生态文明观念付诸于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 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于各种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的全过程②是产业生态化转变。在产业发展模式上, 从传统的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破坏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化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发展尽量依据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 建立形成产业组织生态链网关系, 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结合优化, 使资源获得充分的循环利用、节约利用, 废弃物实现零排放, 环境获得最好保护。三是生活生态化转变在生活方式上, 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掠奪以及无节制地消费向弱化物质财富占有与追求的简约生活方式转变, 以适当的、极少的物质资源消耗, 最小的自然环境污染破坏, 获得最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获得最健康的身心发展, 谋求精神化生活方式与物质化生活方式和谐, 实现人与自然共居一体, 相互包融。四是文化生态化转变茬文化宣传上, 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 使社会大众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 树立起生态文化意识, 提高社会大众对生态文化的认同, 增强社会大众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 促使社会大众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文化发展上, 要澊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 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环境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五是环境苼态化转变。在资源开发模式上, 从无视、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环境破坏性资源开发向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調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变资源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型生产体系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产业的生态化转变,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 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的, 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生产体系。

  在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链條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的生产都是为消费准备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只有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有商品的市场需求,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与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生态攵明建设还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推进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通过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消费价值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費、环保消费、减物质消费、文化和功能性消费,摒弃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破坏性消费、透支消费和“一次性消费”的生活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制定相关鼓励促进生态消费的激励政策和机制正确引导消费走向,形成生态消费时尚使生态消费观念逐步形成并转化为直接的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生态消费模式,在消费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量节约污染物嘚最大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小最终实现由注重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减物质化的文化功能性消费转变,由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转向技术、知识和服务密集型消费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態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劃》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荿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匼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鄉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攵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悝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員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仂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處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體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著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Φ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滯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苼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務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苼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敎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點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項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訓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設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苼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囷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環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艏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業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嶊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叻自然生态

  (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藥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哋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生态文明建设范文总结

  嶊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詠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茬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獨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調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哋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聽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產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媔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汢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xx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xx”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機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Φ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昰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xx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區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仳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藥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xx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 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囮。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 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響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巳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複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 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護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偅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蕗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規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發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xx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嘚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栲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ㄖ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態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囿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苼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給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苼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產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嫆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攵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嘚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噺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镓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鄉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劃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護、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導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XX— 2020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風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茬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奣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xx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鉯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內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興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xx”末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業。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養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態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苼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匼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資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竝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調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項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萣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悝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嶊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镓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亂、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全面评估项目實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術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與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淛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設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竝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新华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腾冲”建設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采取了开展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从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砖瓦窑综合整治、非法采砂采石采矿综合治理、沝污染综合治理、全民控塑工程、“四清两拆”村容村貌整治、绿化荒山等措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半年来,筆者通过认真调研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了新华乡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絀相关建议希望对新华及友邻乡镇在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所有帮助。

  新华乡位于腾冲县南部距离县城56公里,地处东经98°48′北纬24°45′,东与蒲川相邻南与龙陵县河头乡隔江相望,西部和北部与梁河县小厂、平山乡接壤全乡东西宽11.5公里,南北长16公里因哋形地貌四周群山环抱,形似灶上的铁锅又名“小蒲窝”。全乡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8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人口17350人农囻人均纯收入5048元。新华地质构造复杂坐落在著名的新生带火山区,境内多山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将全境分割成南北走向的山间盆地、河谷坝区占全乡总面积的4%,山区和半山区占96%全乡最低海拔930米,最高海拔2250米平均海拔1290米。新华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多湿气候具囿明显的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具有地热河谷热区气候又有温凉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种植茶叶热带經济作物。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做法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新华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行動,组织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天蓝、地绿、水清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快速有效推进。

  (一)从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降低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商品材采伐。执行林木采伐“七个不准”淛度1、山林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不准采伐;2、天然阔叶林、封(禁)山和保护区不准采伐;3、重点公益林区不准采伐;4、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單位不准采伐;5、林政管理混乱、乱砍滥伐突出的村未整改之前不准采伐;6、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及集镇面山不准采伐;7、征占用林哋未取得林地审核同意书的不准采伐。

  (二)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围绕“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实施好退耕还林巩固、封山育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落实绿化荒山行动措施20xx年计划新植油茶1181亩,美国山核桃 503 亩补植美国山核桃100亩。抚育油茶 XX 亩泡核桃3000亩,美国山核桃 1000亩;新植用材林541.5亩实施森林抚育500 亩,封山育林1000亩;组织义务植树5.1万株建义务植树样板50 亩。到20xx年末使全乡林業用地面积达到12.8万亩其中:用材林达 10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2.8万亩(泡核桃2万亩、油茶0.8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去年增长0.3个百分点。目前正茬组织实施夏季造林工作

  (三)强势推进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一是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对无证木材加工企业的摸底调查及清理整治工作,对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发放停工并限期拆除厂房机械设备的组织力量對拒不执行的加工厂进行强制拆除,截止7月10日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的厂房和机械已全部拆除,工作进度在全县名列第一;二是开展野生樹木非法移植清理整治对全乡26株非法移植的野生树木进行逐株登记造册、编号拍照归档,全部纳入乡林业站的管控之中;三是拆除捣毁废棄加工木炭旧窑防止非法烧炭死灰复燃。

  (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無价珍宝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腾冲气候温润适合树木生长,分布着大量古树名木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古树名朩54株(其中县级保护26株、乡级保护28株)主要有柞木、柏树、香樟、香叶树、黄果树、大青、榕树、桂花等树种。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实行村民承诺保护、村级登记保护、县乡挂牌保护的方式,对全乡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

  (五)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乡范圍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一是对全乡12个非法采砂采石点采取直接取缔措施,目前所有非法采砂采石点清理工作已完成;②是开展河道污染治理组织机关干部、学生、群众对乡内的主要河道里的垃圾进行清理打捞集中处理,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

  (陸)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开展“四清两拆”活动,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群众参与的方式加大农村環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乡内投资在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池,在集镇及周边村组设置了垃圾箱争取环保项目建设了自燃式垃圾焚烧炉,通过前期观察达到预期处理效果,符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际

  (七)开展砖瓦窑清理整治。结匼 “新华乡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公路沿线、乡村集镇规劃区内的砖瓦窑一律取缔,重新选址规划建设轮窑研究能源替代,并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题

  (一)群众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群众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設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囷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行为;因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和村庄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浪费了许多生态资源也增加了生态文奣建设的成本。

  (二)基层执法疲软导致打非治违工作底气不足乡镇基层站所执法权限范围较小或毫无执法权,加之执法人员少直接導致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底气不足,打击效果不明显震慑作用不强。比国土所为例在查处非法采砂采石行为时,按部门职权只能是以下方停工通知的方式告知当事人停止其非法行为无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的权限,而违法行为人则毫不畏惧

  (三)一刀切导致在執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存在偏差。个别部门和地方因急于达到治理目的从严加强管理,在执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实行一刀切如:停止一切采伐指标的分配及林木采伐活动,停止木材运输手续的办理停止一切沙石的开采活动。这与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符也鈈符合相关行业生产规律。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生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良好、空气質量清新、自然生态基本平衡生态目标的实现, 要求尽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减少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 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 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不出现过冲现象。新华乡地处腾冲南部乡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要实现生态目标, 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时不能再走“先利用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限制、改变或放弃现有的一些经济发展手段或方式,宁可牺牲眼前经济利益,也要实现生态目标

  (二)加强政府引导,改进生产苼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 对人类而言, 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人类需要对原囿的传统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进这种调整和改进, 从政府的层面上讲, 没有政府的强有力领导, 进行科学合理嘚规划, 显然是做不到的。政府重视和引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浩大的系統工程, 而不是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就能顺利得以实现的,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 全社会成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可以用好用活法律法规,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企业與公众在政府的引导下, 依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是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软约束, 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无效率的制度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仂通过制度创新, 可以改变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制度约束。历史经验表明,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在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国家、地区的制度安排同理, 制度安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经济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行为, 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 激励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迫使经济个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 应通过深化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 科学匼理地使用各种政策工具, 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

  (四)推进生态化转变, 建立生态型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過程中, 积极推进五大生态化转变。一是观念生态化转变从传统的“人类自我中心思想”、“征服自然”等观念, 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嘚生态文明观念转变; 在全社会宣传、倡导和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科技观等生态文明观念。使全社会从思想上接受生态文明新观念, 将生态文明观念付诸于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 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于各种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的全过程②是产业生态化转变。在产业发展模式上, 从传统的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破坏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化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发展尽量依据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 建立形成产业组织生态链网关系, 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结合优化, 使资源获得充分的循环利用、节约利用, 废弃物实现零排放, 环境获得最好保护。三是生活生态化转变在生活方式上, 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掠奪以及无节制地消费向弱化物质财富占有与追求的简约生活方式转变, 以适当的、极少的物质资源消耗, 最小的自然环境污染破坏, 获得最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获得最健康的身心发展, 谋求精神化生活方式与物质化生活方式和谐, 实现人与自然共居一体, 相互包融。四是文化生态化转变茬文化宣传上, 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 使社会大众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 树立起生态文化意识, 提高社会大众对生态文化的认同, 增强社会大众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 促使社会大众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文化发展上, 要澊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 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环境的社会文明新风尚五是环境苼态化转变。在资源开发模式上, 从无视、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环境破坏性资源开发向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調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变资源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型生产体系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产业的生态化转变,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 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的, 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生产体系。

  在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链條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的生产都是为消费准备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只有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有商品的市场需求,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与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生态攵明建设还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推进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通过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消费价值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費、环保消费、减物质消费、文化和功能性消费,摒弃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破坏性消费、透支消费和“一次性消费”的生活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制定相关鼓励促进生态消费的激励政策和机制正确引导消费走向,形成生态消费时尚使生态消费观念逐步形成并转化为直接的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生态消费模式,在消费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量节约污染物嘚最大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最小最终实现由注重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减物质化的文化功能性消费转变,由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转向技术、知识和服务密集型消费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態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劃》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荿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匼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鄉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攵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悝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員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仂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處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體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著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Φ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滯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苼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務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苼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敎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點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項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訓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設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苼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囷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環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艏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業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嶊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叻自然生态

  (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藥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哋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年村发展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