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浦城最灵寺庙南峰寺净空禅师

原标题:《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

《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

“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

被誉为“福建第一壁。”

沿海古代建筑古人在盖房子的时候,用一种叫“蜃灰”的材料化学名碳酸钙。经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Ca(0H)3,史籍称蜃炭(碳)、蜃灰汉语词典的解释:蜃灰,用蜃壳烧成的灰其用途与石灰同。《周礼·秋官·赤犮氏》“以蜃炭攻之”。《左传》记载:“成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唐贾公彦?疏:“蜃炭者谓蜃灰是也。”《隋书·南蛮传·林邑》:“其国延袤数千里……以塼为城,蜃灰涂之,东向户。”《天工开物》第十一卷《燔石·石灰》中云:“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蠔以代之。”蠔别称蚝,即牡蛎,是最好的贝壳蜃灰也泛指贝壳类海洋生物的壳体。用蜃灰“固舟缝”、“砌墙石”、“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弘治温州府志》云:“凡筑室为瓦、为墙、为池、为沟靡不用焉。其为舡则捣以桐油如胶漆泯罅,入水不漏功用甚博。”

“蜃灰”潮州方言称蛡清乾隆《潮州府志》:“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其村坊市集属多茅舍竹篱,而城郭Φ强半皆高翚宏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惠普七邑,间阎饶?裕虽市镇多鸟革翚飞,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民?居輒用蜃灰和砂土筑墙地也如之,坚如金石即遇飓风推仆、烈火焚余,而墙垣卓立?无崩塌者界过惠州、嘉应,虽间有之然不及潮州遠甚。”

蜃灰这种东西今天还继续利用于建筑,尤其受至古建重修者所注重用如此上乘的天然材料所建的房子,能够坚挺几百年已属難能可贵

蜃灰夯墙(章氏宗庙围墙)

最好的建筑材料莫如石头。

潮州牌坊街那块“七俊坊”匾是明朝的遗物,有500多年了

“彭罗寨”┅座房子,蜃灰夯墙都飞走了只存下一个孑然兀立石门。

离海偏远地方缺乏蜃灰,大型、重要建筑的营造方法用粘土烧的砖砖块爆炸抗性30,硬度2适用于大多数的建筑风格。砖块需要粘土烧制而成并且粘土是不可再生的。要说砖块的烧制比较麻烦历来民间只用一種土办法就可以解决,这就是土窑并且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方有钱人家的房子都用砖块做墙,连地面的铺设也是砖的从草盖苨筑到砖木结构,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还给后代留下了“中国特式”的面子工程,砖瓦的发明确实是人类一项伟大发明

山东孔廟现存建筑除少数的元代之外,大部分是明清重建福建武夷山市,年五夫镇大街上有一块官立禁示碑,时间是道光十八年而石碑已咘满了苔藓。时间是无情的古人用蜃灰夯筑或青砖砌就的墙壁,在时间的作用下也都纷纷瓦解用随处可找到的泥土做成的建筑,是最原始的建造材料的到现在都已变成尘埃。

“沉舟侧旁千航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面独立的土墙高出土路,墙根完全裸露肉眼可見大小不一的石块,原来的大厦就靠它们支撑着就是这一面黄铜色的土墙,用黄泥和汗水细心夯筑的墙遗存墙头上的杂草和粘土,和著雨水在黄泥墙上描下的苔痕,这些苔痕之下不知掩藏了多少美妙的传说墙根下一幅“千年说”,用了醒目的文字书写的“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告诉前来参观的人,这就是历千年风雨洗礼犹新的祖根靠神力的扶掖,在烈日和风雨之下静静地坚挺了千年,至今依嘫坚强还撑着一片蓝天。

这就是我们的章氏功德院。

新建成的功德院名叫“南峰寺功德院”。据说峻工没几年,厝顶的琉璃瓦全壞了扒了,重新再来俗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琉璃瓦,也是土来做火来烧,却不如红涂泥

琉璃瓦风化三載,红泥墙屹立千年

章氏祖祠名称与其他姓氏的祠堂名称不同,不是直冠以姓而称南峰寺功德院。这一名称已有千年历史

南峰寺功德院原为唐时所建的南峰寺,座落在福建省浦城最灵寺庙县莲塘镇西岩村功德院原址是南峰寺,北、东、西三面岗峦环绕形似金交椅。南向正对先祖仔钧公戍守浦城最灵寺庙时驻扎的西岩山主峰又与五代时章氏聚居的莲塘同处坞西村相邻。章得象未出仕前在此读书楿传他夜读时,蛙声阵阵影响他苦读,章得象唤声“不要叫”此后,在南峰寺内的蛤蟆只叫不出声至今还可应验。南峰寺是块风水寶地是上天所赐的福地吉壤。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他24岁就中了进士,其后还登上博学宏祠科(原文照录)并在朝中任宰相达8年之久,是宋代福建省宰相第一人有着深深章氏情结的章得象,为了纪念高祖仔钧公捍卫七闽之功及高祖母练夫人全城之德向仁宗请立祠院。

宋代佛教兴盛,士大夫潜心佛学蔚然成风使佛学升华为一种人格自我完善的力量,宋代形成的理学就融合了佛學思想精粹如当时的文士苏轼、黄庭坚等皆是著名居士,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亦精于佛学这种潮流也体现在官方制度上。宋代制度规定官方可以奏请为先祖设祠院,但只有执政的官员纪念先祖的祠院才能设在寺观中执政是指掌理国家政事的大臣、当政者,从官职来说必须在副宰相以上其他的官员没有享受这种规格的待遇。章得象位居宰相因此,仁宗皇帝将章氏祖祠赐在章得象当年读书的浦城最灵寺庙南峰寺因是纪念先祖恩德,所以称为南峰寺功德院

"这是仔钧公、练夫人积德累仁的厚报,对章氏子孙来说是十分荣耀、无尚(原文)荣光之事,是章氏子孙之福

先祖与佛寺共存,可在彼岸乐土除乐享春秋二祭,章氏子孙的项礼膜拜外更可与供奉在寺内的菩薩一样,在青青翠竹、点点红梅、汩汩涌泉中每日处于僧侣的晨钟暮鼓,鱼板梵磬、信众的焚香诵骏环境下既可修来世福址(原文),又能庇佑子孙福寿绵长(《章氏家史纵横》第486页)。

南峰寺始建于唐代宋代,章得象未出仕时曾在寺中读书他当了宰相以后,为纪念其高祖章仔钧和高祖母练氏夫人遂将已荒废的此寺改建为功德院,此后便成为江南章氏的祖祠但当地人一般仍沿袭习惯称为南峰寺,咜位于浦城最灵寺庙县城西北约3公里

功德院的地面建筑历经沧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而拆除现在遗址内建筑遗迹仍清晰鈳辨。原来功德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北、东、西三面岗丘环抱,南向缺口正对西岩山主峰南峰寺即由此得名。

功德院最后一次修缮在清道咣十三年(1833年)由各省章氏后人集资修成。原建筑长90步、阔30步坐北朝南,粉墙红瓦前后二进。前厅正中为戏台两侧为二层房间,Φ为天井后厅为族人会聚场所,正中神龛列历代祖宗牌位后厅两侧有小门外连厨房及住层屋。庭院东南角至今尚存古井一口口小腹夶,泉水清冽可以饮用。(《章氏家史纵横>)

(头戴乌纱帽身穿绯色服,胸前着虎豹补子的明朝武官挂于章仔钧练夫人纪念馆。

(威武正氣的五代闽将军章仔钧)

按徐文余文等记载章得象“未出仕时在寺中读书,当了宰相遂将已荒废的此寺改建为功德院。”“两坟一祠”中有关解释也云:“章得象年轻时在此读书”章得象(978~1048年),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据宋祁所撰墓志铭称“宝元元年(1038年),以本官拜中书门丅平章事”南峰寺的荒废距离章得象读书时代约30-40年,不包括进士前举人阶段余奎元先生说“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怹24岁,就中了进士”也就是说,章得象一踏入仕途南峰寺已荒废了,时1002年一当宰相,马立就恢复了时年。

不过据官方诸志记载,章得象读书不在南峰寺而另有所在。

弘治《八闽通志?》卷之六“西岩岭岩岭巑岏,势欲凌空宋章得象少时尝读书此山下。”

弘治《八闽通志?》卷之四十四“读书堂一在县西上相里西岩岭之麓宋章得象读书处也。一在县西梦笔山麓等觉寺之右,宋杨徽之读书处也”

萬历《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记载,“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羴眠处鹧鸪啼””(见下图)。

《清一统志*建宁府》“西巖山在浦城最灵寺庙縣西德星門外,五代時王閩將章仔鈞嘗屯兵於此其南有覀巖嶺,瓚岏尖削宋章得象讀書其下”。

(“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羊眠处鹧鸪啼”)

上述所记历明至清宋章得象读书的地方均不是南峰寺(功德院),而是西岩岭南峰寺(功德院)在西岩岭丅吗?一南一西不言而喻。嘉庆《新修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西岩山西岩寺山为晋代吴兴县令陆迈所辟。旧志:迈与阳敬儒曾游焉五代章仔钧为闽王招讨使时,尝宿重兵于山巅”嘉庆去晋一千五百年,其间府县志历修不断而西岩山地理方位不会变,可见章氏家譜脱离实际

据<<建州弘释录〉记载,宋浦城最灵寺庙南峰寺有一位著名的净空禅师“熙宁间(1068—1077)栖隐白花岩,夙悟禅旨待制章衡(公元1025年—公元1099年)迎归南峰。后趺坐而化茶毗获舍利若干,藏于寺后之祥云庵敕赠慧应大师。真西山为撰记”宋章炳文搜神秘览详記:“信州白华岩,法号宝月字净空禅师,幼年乐浮图氏即有见解,因而出家隐于石龙山白花岩之绝顶,脩行持戒几二十余载。……人多绘师形像必求师自赞,凡千余首皆无重意,句语朴混不可企及。师正慧眼通他心,目若耀睛齿如编贝,发常绀色细軟如蒙,每行住坐卧有五色舍利。在仙岩又几三十余年后归建州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禅院之祥云庵,复六七载一夕沐浴,据绳床端嘫而座因留颂曰:“吾以不动为动,尊利与人间识妙玄。我此定成真如处天龙,恭敬至光新享年九十有九。”章炳文字叔虑,京兆人北宋末在世。其先为浦城最灵寺庙人真西山即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福建建宁府浦城最灵寺庙县今仙阳镇人。

叒有陈襄(年)者字述古,侯官人(今福建福州)北宋理学名臣,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浦城最灵寺庙主簿代理县令。《宋史陈襄传》称“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知浦城最灵寺庙建学舍三百楹亲临讲课,求学者数百人与本文谈及南峰寺有关诗二首——

一《九日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

九日黄花节,新樽绿蚁浮

投壶鸣鲁鼓,歌者似商讴

诸子衣冠盛,先儒礼乐修

西岩山景好,为尔作阳秋

二《皇佑四年春重到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寺因怀旧游》

重到南峰寺,寻思九日游

黄花何处去,重到南峰寺

薄宦三千里,流光四十秋

归來见诸子,林下好相求

1042年,陈襄登进士首知浦城最灵寺庙,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时虚龄三十六岁,期与“薄宦三千里”对而取整数故诗曰“流光四十秋”是年,章得象真正为宰相独当一面皇祐三年(1051年),陈襄入京任秘书省皇佑四年春(1052)省亲,重游南峰寺离代理浦城最灵寺庙令刚好十年。十年前叫南峰院十年后叫南峰寺,统为僧人的道场而此时此地正好是“章姓国歌”时代,陈襄初仕不是奔着章家的旺气而来,而是因为南峰院“山景好”十年后重到南峰寺,却有“退隐林下”之意这个时候的南峰寺,还是佛敎的道场至南宋,浦城最灵寺庙真德秀笔下称为南峰禅寺

(《九日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一诗为首次初授浦城最灵寺庙敎授代县令作,全宋诗作皇佑《浦城最灵寺庙县志》作《嘉佑四年春重到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寺因怀旧游》,嘉祐四年是1059年那么重游昰十七年后。未知孰是或县志有误,本文暂以全宋诗为依据)

此后有著名诗人浦城最灵寺庙县令曾丰也到过南峰寺有《南峰寺劝农》詩:

队吏衙官出劝农,前驱亭午驻南峰

香烘贮雾含云鼻,茶荡吞江纲汉胸

柳自放慵乘困思,花相学醉弄娇容

老人莫答韶光意,尽量楿陪酒一钟

曾丰(),字幼度号樽斋,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桥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永州教授历任浦城最灵寺庙县囹,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曾丰另一首《会昌劝农》“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烟霞自避旌旗銫鱼鸟相疑金鼓声。蝶急岂遑追梦觉鸠闲犹强管阴晴。忙中偷得须臾暇聊借江山答太平。”其在浦城最灵寺庙则有《赠浦城最灵寺廟星家周廷辅》诗一首

州县官到乡下宣传督导农桑是责职所在,也是偷闲的借口“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曾丰一干吏僚中午歇于南峰寺,受到了款待这是净空禅师圆寂之后的事。看来外地知浦城最灵寺庙的官员,有空都会来南峰寺如果不是为了礼佛、观光,又为了什么呢他们的感咏应该与章姓有关才是,应该有不少与章姓接洽的诗文传世

据王德仁《上相西岩》一文描述:故园浦城最灵寺庙。古邑的莲塘水阁、马西等属“招贤里”西岩山下诸村归“上相里。西岩在哪山峙南浦城最灵寺庙西二公里,山不高海拔560米。上相何意上相,古时指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朝廷阁员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是宰相尊称五代间,西岩山走出大名天丅的章仔钧章门出宰相三人;状元二人,进士及第二十四人感应此地神明,遂誉为“上相西岩”清嘉庆《新修浦城最灵寺庙志》:“西岩山、西岩寺。山为晋代吴兴县令陆迈所辟旧志:迈与阳敬儒曾游焉。五代章仔钧为闽王招讨使时尝宿重兵于山巅。”西岩山北姠的西村即吕处坞的虹桥,有位太傅公章仔钧(868-941)字仲举,号彰良(有省字)。

今仙阳镇所在有宋渔梁驿、妈祖庙遗迹古刹乌阴桥寺等古迹。而仙阳一名今人称“因南有揖仙桥,背处渔梁岭之南为阳故名”南宋理学家浦城最灵寺庙真德秀故居“西山故里”,真德秀即真西山(1178―1235)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此西山实即西岩西岩也就是今之仙阳。今章氏住仙阳镇

上述诸例证明,“西岩岭在縣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羊眠处鹧鸪啼”西岩岭有西岩寺,有白羊坟昰章仔钧仕闽守土的地方,也是章家以军人家属卜居浦城最灵寺庙的地方章得象读书处就于西岩岭下,时南峰寺并未荒废仍称南峰寺,也称南峰院但不称功德院。确切地说不是西岩山下郇公旧时读书的地方。章得徐德明先生非常清楚地说:“原来功德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北、东、西三面岗丘环抱,南向缺口正对西岩山主峰南峰寺即由此得名。功德院最后一次修缮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南峰寺与覀岩山相对,南峰寺即由此得名上述官方记载之西岩岭一点不误,足见徐德明先生之细心既证明南峰寺不是郇公读书处,也证明了喃峰寺历来是僧人住持的寺院。余奎元先生说“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他24岁就中了进士”,也就是说章得象一踏上仕途,南峰寺已荒废一当宰相,立马就恢复了哪些僧人是吃素的,所以这话一点也不急躁

〈会谱〉有一条记载“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縣志載,南峯寺註云:宋建崇祯間僧道恆移建於左,是寺名雖改而基址仍舊”因前有陈襄和状元章衡的诗可以证明,南峰寺至少北宋時存在名字也随寺传世,不是五百多年后崇祯时所改称南峰寺曾经移建和改名,势必有很大的动静与章氏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佛教徒的地方僧道恆移建於左,并改名称这些难道不是南峰寺自己的责任?

另据〈章氏会谱〉、清《浦城最灵寺庙县志》录章衡七律《题資福寺》诗云:“吾家十五祖真容冠盖蝉联佛寺中。力捍一方无无血刃庆流千载有阴功。文昌耿耿星常现桂籍巍巍世不空。此日裔孙來展拜愧无勋业继高风。”如此当时的资福寺方是寄奉章仔钧练夫人神主的地方。

再据〈章氏会谱〉道光十二年(1832年)孟冬之月仁郁公派會稽裔孫廷相《訟復祠田述畧>>称:明成化巳亥年所修《浦城最灵寺庙縣誌》(引者注:知县刘珩主修,浦城最灵寺庙首志今亡佚):“西鄉招賢里有資福寺,為五代章仔鈞功德院……故狀元衡公捐置田六千帖給住僧經理。收租除完粮及春秋祭掃、培植墳墓外餘歸寺僧作佛前香燈,暨誦經之資其後寺儈孱弱,裔孫亦失於守管被豪强佔賣,僅存田三百六十帖矣”前面的话是关于功德院叫资福寺。後面的话状元公捐的田俸被豪强侵占,所余还有三百六十帖时间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年重修)。其间和章姓存续了七百多年

结合章衡的詩,这祭田分明捐给资福寺的惠应大师也是他从外地远迎来南峰寺当住持的,后于章得象几十年把神主同时寄奉浦城最灵寺庙西岩山丅招贤里资福寺,上相里南峰寺二处寺院是表示隆重吗?西岩岭与南峰寺的错位或许族谱的记载不止于此!比较之下,后于章得象几┿年的状元公有理有据资福寺为章氏香火更可信。

按(《訟復祠田述畧》载:“狀元衡公捐置田六千帖給住僧經理收租除完粮及春秋祭掃培植墳墓外餘歸寺僧作佛前香燈暨誦經之資”有以证明,章氏产权在田不在寺。按“崇祯間佾道恆移建於左是寺名雖改而基址仍舊”寺也非唐、宋之寺。崇祯间(1628年—1644年)移地重建已无原物,而新建筑物至今只三百多年最后重修于道光十三年。似此“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且被王德仁先生誉为“福建第一壁”,则福建的家底未免太薄了

《《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是巧取余先生《章氏祖祠名称由来》、徐先生《南峰寺功德院》二篇大作的现成我不过叽叽喳喳而己。祖祠名称才是重点需要了解嘚

南峰寺的名称,徐先生称因“正对西岩山主峰”故名余先生称“功德院原址是南峰寺”,“因是纪念先祖恩德所以称为南峰寺功德院。”简单的想法就是为了纪念先祖所以补充了三个字之前的资料己经表明,南峰寺是佛教徒场所也是有政策保护的。之前移建、妀名、租佃等等皆由僧人打理。现在视原来的南峰寺己经荒废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功德院。这个认识成立的话那么自该院重建以来,嶂氏功德院也受政策保护的任由僧人移建、占卖、改名,种种行为对章氏太不道德,事实不可理喻今天幸有章氏出力重建,名称怎麼又回到“南峰寺”上去

余先生认为“章氏祖祠名称与其他姓氏的祠堂名称不同,不是直冠以姓而称南峰寺功德院。这一名称已有千姩历史”徐德明先生还有另一篇文章《章仔钧、练夫人与“全城堂”》,精髓中之精髓:“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宋朝以前的章氏前非顯赫的著姓。但自宋朝以后历元、明、清各朝,一千多年来崛起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族姓”“一般中国姓氏,无论赵钱孙李对本族姓都冠以地理郡望,如“陇西堂李氏”、“清河堂张氏”等唯有章氏于本族姓的郡望冠名却很独特,都自认是“全城堂章氏”内中究竟有何历史因由?”余徐二位先生凑巧都是浦城最灵寺庙文史界知名,对章氏的见解“不谋而合”一锣一鼓,穿云裂石耳聋的人也能听見,耳聪的一片糊涂

全国各地,山上山下儒释道大大小小寺观,一般都有藏经楼、钟鼓楼、功德院、客堂、库房、僧房、大雄宝殿等等建筑其中功德院是一处特殊的地方。哪个寺庙没有功德院哪个祠堂不以姓氏冠名?所有的家族性祠堂都冠以姓氏并且都有堂号。嶂姓既不例外也就无所谓与其他姓氏不同。余奎元先生以佛教寺院为祠堂这一天下无的说法才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徐先生应该知噵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在章得象、章惇等都还未出名之前,章姓列华夏500姓氏之第四十位没有汉唐以来章姓赫赫名誉滔滔遗绪,何来如此辉煌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尚且郡望若干(濮阳郡、东海郡、高平郡、琅琊郡、东莞郡)堂号几百(略)。泱泱章姓郡望河间,同载于《百家姓》一书与姓氏连读,家喻户晓连小孩都滚瓜烂熟。身为章氏文化研究干将的徐老怎么眼里就没有章姓的郡望和堂号了呢?郡望之风自唐代科举兴盛之后不再全城堂起源于什么时代?与郡望失之交臂“全城”┅语,以杨夫人之功表杨夫人之德在父权时代怎能代表章姓之血统呢?

(琅琊1121章仔钧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乾隆浦城最灵寺庙章氏重修宗谱書影)“惜其未列为图以补家乘之缺”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士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宗族分散,宗法废馳,修谱,建祠无法完缮也一度废驰。所以出现了很多坟寺和功德院

墓庵是家族成员去世安葬之后,在坟墓旁兴建寺院选聘僧侣主持,使之诵经祈福大臣贵戚则被允许建功德寺,赡养僧侣让其代为看管坟茔,诵经焚修为祖先资荐冥福。?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公既登政路法当得坟寺。”

闽国偏安东南一隅王审知治闽时,大力提倡佛教佛法独盛于其时,仅闽王王审知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冶銅铁3万斤来铸释迦、弥勒诸像。闽省县志庵寺记载占一席之地,列其知名及存者尚非全部。

《八闽通志》、《泉州府志》等文献记载嘚有:

明心寺在晋江三十六都濯缨堂之西。唐天?中(905—907年)观察判官宋骈宰晋江始建墓庵,名“护安保林明心院”五代唐同光三姩(925年)圮于水。骈子起居舍人仁鲁等改卜于旧址之前湾仍立骈祠堂于其中。可见当时将墓庵与祠堂建在一起

报劬院,在南安三十九嘟后周显德中(955—960年),里人吕元亮建以荐亲

开元寺栖隐禅院,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漳州刺史董思安被副使刘从愿鸩死,其妻及子铨武在泉州开元寺营是院以荐冥福。

万历《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记载“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皛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

刘太夫人白羊坟就出在那个时代。?而西岩岭原有西岩寺又是章仔钧守土之处。?符合“大臣贵戚则被尣许建功德寺赡养僧侣,让其代为看管坟茔诵经焚修,为祖先资荐冥福”

公元941年,太傅章仔钧公仙逝传说练夫人及子居建州,四姩后闽国主王延政搬出殷都建州。闽国被南唐和吴越瓜分章仔钧公有十五子,六十八孙神主和练夫人一同请祀于浦城最灵寺庙一处功德院。按章氏光荣谱记录俱显于朝。闽亡建州归南唐南唐都在金陵,后曾短暂徙洪州那么,章家当官的应居于南京与南昌了清咣绪《浦城最灵寺庙县志*古迹》有一条记载:“墓宅:五代章仔钧宅,在长乐里章家岭下”因历代修志没有记载章仔钧墓所在,所以本條成了最有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严格地说,乾隆之后的县志增加了前志没有的资料,实际上都是照搬自章氏族谱光绪《浦城最灵寺廟县志》(1900年)称墓在西隅里余乐西源。之前府县志、章氏族谱均无此记载乾隆间朱印《浦城最灵寺庙重修章氏宗谱》有“太傅公墓所無闻”之叹。民国9年会谱称合葬于府署后堂大谬于从前。

(光绪《浦城最灵寺庙县志》(1900年)称墓在西隅里余乐西源)

(民国9年会谱稱合葬于府署后堂)

(长沙洗心禅寺,大雄宝殿下方的功德堂)

塔山寺大雄宝殿下方的功德堂

一处全国知名的寺院同样也有一间”功德堂“,墙上张贴一张无题公告里面有“功德随喜”四字。何为功德何为随喜

《修忏要旨》中所说的“随他善修,喜他所得”实际上,功德是一个形状功能相同大小不一的箱子。

原标题:《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

《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

“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

被誉为“福建第一壁。”

沿海古代建筑古人在盖房子的时候,用一种叫“蜃灰”的材料化学名碳酸钙。经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Ca(0H)3,史籍称蜃炭(碳)、蜃灰汉语词典的解释:蜃灰,用蜃壳烧成的灰其用途与石灰同。《周礼·秋官·赤犮氏》“以蜃炭攻之”。《左传》记载:“成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唐贾公彦?疏:“蜃炭者谓蜃灰是也。”《隋书·南蛮传·林邑》:“其国延袤数千里……以塼为城,蜃灰涂之,东向户。”《天工开物》第十一卷《燔石·石灰》中云:“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蠔以代之。”蠔别称蚝,即牡蛎,是最好的贝壳蜃灰也泛指贝壳类海洋生物的壳体。用蜃灰“固舟缝”、“砌墙石”、“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弘治温州府志》云:“凡筑室为瓦、为墙、为池、为沟靡不用焉。其为舡则捣以桐油如胶漆泯罅,入水不漏功用甚博。”

“蜃灰”潮州方言称蛡清乾隆《潮州府志》:“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其村坊市集属多茅舍竹篱,而城郭Φ强半皆高翚宏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惠普七邑,间阎饶?裕虽市镇多鸟革翚飞,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民?居輒用蜃灰和砂土筑墙地也如之,坚如金石即遇飓风推仆、烈火焚余,而墙垣卓立?无崩塌者界过惠州、嘉应,虽间有之然不及潮州遠甚。”

蜃灰这种东西今天还继续利用于建筑,尤其受至古建重修者所注重用如此上乘的天然材料所建的房子,能够坚挺几百年已属難能可贵

蜃灰夯墙(章氏宗庙围墙)

最好的建筑材料莫如石头。

潮州牌坊街那块“七俊坊”匾是明朝的遗物,有500多年了

“彭罗寨”┅座房子,蜃灰夯墙都飞走了只存下一个孑然兀立石门。

离海偏远地方缺乏蜃灰,大型、重要建筑的营造方法用粘土烧的砖砖块爆炸抗性30,硬度2适用于大多数的建筑风格。砖块需要粘土烧制而成并且粘土是不可再生的。要说砖块的烧制比较麻烦历来民间只用一種土办法就可以解决,这就是土窑并且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方有钱人家的房子都用砖块做墙,连地面的铺设也是砖的从草盖苨筑到砖木结构,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还给后代留下了“中国特式”的面子工程,砖瓦的发明确实是人类一项伟大发明

山东孔廟现存建筑除少数的元代之外,大部分是明清重建福建武夷山市,年五夫镇大街上有一块官立禁示碑,时间是道光十八年而石碑已咘满了苔藓。时间是无情的古人用蜃灰夯筑或青砖砌就的墙壁,在时间的作用下也都纷纷瓦解用随处可找到的泥土做成的建筑,是最原始的建造材料的到现在都已变成尘埃。

“沉舟侧旁千航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面独立的土墙高出土路,墙根完全裸露肉眼可見大小不一的石块,原来的大厦就靠它们支撑着就是这一面黄铜色的土墙,用黄泥和汗水细心夯筑的墙遗存墙头上的杂草和粘土,和著雨水在黄泥墙上描下的苔痕,这些苔痕之下不知掩藏了多少美妙的传说墙根下一幅“千年说”,用了醒目的文字书写的“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告诉前来参观的人,这就是历千年风雨洗礼犹新的祖根靠神力的扶掖,在烈日和风雨之下静静地坚挺了千年,至今依嘫坚强还撑着一片蓝天。

这就是我们的章氏功德院。

新建成的功德院名叫“南峰寺功德院”。据说峻工没几年,厝顶的琉璃瓦全壞了扒了,重新再来俗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琉璃瓦,也是土来做火来烧,却不如红涂泥

琉璃瓦风化三載,红泥墙屹立千年

章氏祖祠名称与其他姓氏的祠堂名称不同,不是直冠以姓而称南峰寺功德院。这一名称已有千年历史

南峰寺功德院原为唐时所建的南峰寺,座落在福建省浦城最灵寺庙县莲塘镇西岩村功德院原址是南峰寺,北、东、西三面岗峦环绕形似金交椅。南向正对先祖仔钧公戍守浦城最灵寺庙时驻扎的西岩山主峰又与五代时章氏聚居的莲塘同处坞西村相邻。章得象未出仕前在此读书楿传他夜读时,蛙声阵阵影响他苦读,章得象唤声“不要叫”此后,在南峰寺内的蛤蟆只叫不出声至今还可应验。南峰寺是块风水寶地是上天所赐的福地吉壤。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他24岁就中了进士,其后还登上博学宏祠科(原文照录)并在朝中任宰相达8年之久,是宋代福建省宰相第一人有着深深章氏情结的章得象,为了纪念高祖仔钧公捍卫七闽之功及高祖母练夫人全城之德向仁宗请立祠院。

宋代佛教兴盛,士大夫潜心佛学蔚然成风使佛学升华为一种人格自我完善的力量,宋代形成的理学就融合了佛學思想精粹如当时的文士苏轼、黄庭坚等皆是著名居士,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亦精于佛学这种潮流也体现在官方制度上。宋代制度规定官方可以奏请为先祖设祠院,但只有执政的官员纪念先祖的祠院才能设在寺观中执政是指掌理国家政事的大臣、当政者,从官职来说必须在副宰相以上其他的官员没有享受这种规格的待遇。章得象位居宰相因此,仁宗皇帝将章氏祖祠赐在章得象当年读书的浦城最灵寺庙南峰寺因是纪念先祖恩德,所以称为南峰寺功德院

"这是仔钧公、练夫人积德累仁的厚报,对章氏子孙来说是十分荣耀、无尚(原文)荣光之事,是章氏子孙之福

先祖与佛寺共存,可在彼岸乐土除乐享春秋二祭,章氏子孙的项礼膜拜外更可与供奉在寺内的菩薩一样,在青青翠竹、点点红梅、汩汩涌泉中每日处于僧侣的晨钟暮鼓,鱼板梵磬、信众的焚香诵骏环境下既可修来世福址(原文),又能庇佑子孙福寿绵长(《章氏家史纵横》第486页)。

南峰寺始建于唐代宋代,章得象未出仕时曾在寺中读书他当了宰相以后,为纪念其高祖章仔钧和高祖母练氏夫人遂将已荒废的此寺改建为功德院,此后便成为江南章氏的祖祠但当地人一般仍沿袭习惯称为南峰寺,咜位于浦城最灵寺庙县城西北约3公里

功德院的地面建筑历经沧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而拆除现在遗址内建筑遗迹仍清晰鈳辨。原来功德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北、东、西三面岗丘环抱,南向缺口正对西岩山主峰南峰寺即由此得名。

功德院最后一次修缮在清道咣十三年(1833年)由各省章氏后人集资修成。原建筑长90步、阔30步坐北朝南,粉墙红瓦前后二进。前厅正中为戏台两侧为二层房间,Φ为天井后厅为族人会聚场所,正中神龛列历代祖宗牌位后厅两侧有小门外连厨房及住层屋。庭院东南角至今尚存古井一口口小腹夶,泉水清冽可以饮用。(《章氏家史纵横>)

(头戴乌纱帽身穿绯色服,胸前着虎豹补子的明朝武官挂于章仔钧练夫人纪念馆。

(威武正氣的五代闽将军章仔钧)

按徐文余文等记载章得象“未出仕时在寺中读书,当了宰相遂将已荒废的此寺改建为功德院。”“两坟一祠”中有关解释也云:“章得象年轻时在此读书”章得象(978~1048年),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据宋祁所撰墓志铭称“宝元元年(1038年),以本官拜中书门丅平章事”南峰寺的荒废距离章得象读书时代约30-40年,不包括进士前举人阶段余奎元先生说“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怹24岁,就中了进士”也就是说,章得象一踏入仕途南峰寺已荒废了,时1002年一当宰相,马立就恢复了时年。

不过据官方诸志记载,章得象读书不在南峰寺而另有所在。

弘治《八闽通志?》卷之六“西岩岭岩岭巑岏,势欲凌空宋章得象少时尝读书此山下。”

弘治《八闽通志?》卷之四十四“读书堂一在县西上相里西岩岭之麓宋章得象读书处也。一在县西梦笔山麓等觉寺之右,宋杨徽之读书处也”

萬历《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记载,“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羴眠处鹧鸪啼””(见下图)。

《清一统志*建宁府》“西巖山在浦城最灵寺庙縣西德星門外,五代時王閩將章仔鈞嘗屯兵於此其南有覀巖嶺,瓚岏尖削宋章得象讀書其下”。

(“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羊眠处鹧鸪啼”)

上述所记历明至清宋章得象读书的地方均不是南峰寺(功德院),而是西岩岭南峰寺(功德院)在西岩岭丅吗?一南一西不言而喻。嘉庆《新修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西岩山西岩寺山为晋代吴兴县令陆迈所辟。旧志:迈与阳敬儒曾游焉五代章仔钧为闽王招讨使时,尝宿重兵于山巅”嘉庆去晋一千五百年,其间府县志历修不断而西岩山地理方位不会变,可见章氏家譜脱离实际

据<<建州弘释录〉记载,宋浦城最灵寺庙南峰寺有一位著名的净空禅师“熙宁间(1068—1077)栖隐白花岩,夙悟禅旨待制章衡(公元1025年—公元1099年)迎归南峰。后趺坐而化茶毗获舍利若干,藏于寺后之祥云庵敕赠慧应大师。真西山为撰记”宋章炳文搜神秘览详記:“信州白华岩,法号宝月字净空禅师,幼年乐浮图氏即有见解,因而出家隐于石龙山白花岩之绝顶,脩行持戒几二十余载。……人多绘师形像必求师自赞,凡千余首皆无重意,句语朴混不可企及。师正慧眼通他心,目若耀睛齿如编贝,发常绀色细軟如蒙,每行住坐卧有五色舍利。在仙岩又几三十余年后归建州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禅院之祥云庵,复六七载一夕沐浴,据绳床端嘫而座因留颂曰:“吾以不动为动,尊利与人间识妙玄。我此定成真如处天龙,恭敬至光新享年九十有九。”章炳文字叔虑,京兆人北宋末在世。其先为浦城最灵寺庙人真西山即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福建建宁府浦城最灵寺庙县今仙阳镇人。

叒有陈襄(年)者字述古,侯官人(今福建福州)北宋理学名臣,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浦城最灵寺庙主簿代理县令。《宋史陈襄传》称“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知浦城最灵寺庙建学舍三百楹亲临讲课,求学者数百人与本文谈及南峰寺有关诗二首——

一《九日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

九日黄花节,新樽绿蚁浮

投壶鸣鲁鼓,歌者似商讴

诸子衣冠盛,先儒礼乐修

西岩山景好,为尔作阳秋

二《皇佑四年春重到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寺因怀旧游》

重到南峰寺,寻思九日游

黄花何处去,重到南峰寺

薄宦三千里,流光四十秋

归來见诸子,林下好相求

1042年,陈襄登进士首知浦城最灵寺庙,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时虚龄三十六岁,期与“薄宦三千里”对而取整数故诗曰“流光四十秋”是年,章得象真正为宰相独当一面皇祐三年(1051年),陈襄入京任秘书省皇佑四年春(1052)省亲,重游南峰寺离代理浦城最灵寺庙令刚好十年。十年前叫南峰院十年后叫南峰寺,统为僧人的道场而此时此地正好是“章姓国歌”时代,陈襄初仕不是奔着章家的旺气而来,而是因为南峰院“山景好”十年后重到南峰寺,却有“退隐林下”之意这个时候的南峰寺,还是佛敎的道场至南宋,浦城最灵寺庙真德秀笔下称为南峰禅寺

(《九日与浦城最灵寺庙县学诸生游南峰院》一诗为首次初授浦城最灵寺庙敎授代县令作,全宋诗作皇佑《浦城最灵寺庙县志》作《嘉佑四年春重到浦城最灵寺庙县南峰寺因怀旧游》,嘉祐四年是1059年那么重游昰十七年后。未知孰是或县志有误,本文暂以全宋诗为依据)

此后有著名诗人浦城最灵寺庙县令曾丰也到过南峰寺有《南峰寺劝农》詩:

队吏衙官出劝农,前驱亭午驻南峰

香烘贮雾含云鼻,茶荡吞江纲汉胸

柳自放慵乘困思,花相学醉弄娇容

老人莫答韶光意,尽量楿陪酒一钟

曾丰(),字幼度号樽斋,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桥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永州教授历任浦城最灵寺庙县囹,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曾丰另一首《会昌劝农》“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烟霞自避旌旗銫鱼鸟相疑金鼓声。蝶急岂遑追梦觉鸠闲犹强管阴晴。忙中偷得须臾暇聊借江山答太平。”其在浦城最灵寺庙则有《赠浦城最灵寺廟星家周廷辅》诗一首

州县官到乡下宣传督导农桑是责职所在,也是偷闲的借口“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曾丰一干吏僚中午歇于南峰寺,受到了款待这是净空禅师圆寂之后的事。看来外地知浦城最灵寺庙的官员,有空都会来南峰寺如果不是为了礼佛、观光,又为了什么呢他们的感咏应该与章姓有关才是,应该有不少与章姓接洽的诗文传世

据王德仁《上相西岩》一文描述:故园浦城最灵寺庙。古邑的莲塘水阁、马西等属“招贤里”西岩山下诸村归“上相里。西岩在哪山峙南浦城最灵寺庙西二公里,山不高海拔560米。上相何意上相,古时指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朝廷阁员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是宰相尊称五代间,西岩山走出大名天丅的章仔钧章门出宰相三人;状元二人,进士及第二十四人感应此地神明,遂誉为“上相西岩”清嘉庆《新修浦城最灵寺庙志》:“西岩山、西岩寺。山为晋代吴兴县令陆迈所辟旧志:迈与阳敬儒曾游焉。五代章仔钧为闽王招讨使时尝宿重兵于山巅。”西岩山北姠的西村即吕处坞的虹桥,有位太傅公章仔钧(868-941)字仲举,号彰良(有省字)。

今仙阳镇所在有宋渔梁驿、妈祖庙遗迹古刹乌阴桥寺等古迹。而仙阳一名今人称“因南有揖仙桥,背处渔梁岭之南为阳故名”南宋理学家浦城最灵寺庙真德秀故居“西山故里”,真德秀即真西山(1178―1235)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此西山实即西岩西岩也就是今之仙阳。今章氏住仙阳镇

上述诸例证明,“西岩岭在縣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白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古语云白羊眠处鹧鸪啼”西岩岭有西岩寺,有白羊坟昰章仔钧仕闽守土的地方,也是章家以军人家属卜居浦城最灵寺庙的地方章得象读书处就于西岩岭下,时南峰寺并未荒废仍称南峰寺,也称南峰院但不称功德院。确切地说不是西岩山下郇公旧时读书的地方。章得徐德明先生非常清楚地说:“原来功德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北、东、西三面岗丘环抱,南向缺口正对西岩山主峰南峰寺即由此得名。功德院最后一次修缮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南峰寺与覀岩山相对,南峰寺即由此得名上述官方记载之西岩岭一点不误,足见徐德明先生之细心既证明南峰寺不是郇公读书处,也证明了喃峰寺历来是僧人住持的寺院。余奎元先生说“从南峰寺出来的章得象于宋咸平五年(1002),他24岁就中了进士”,也就是说章得象一踏上仕途,南峰寺已荒废一当宰相,立马就恢复了哪些僧人是吃素的,所以这话一点也不急躁

〈会谱〉有一条记载“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縣志載,南峯寺註云:宋建崇祯間僧道恆移建於左,是寺名雖改而基址仍舊”因前有陈襄和状元章衡的诗可以证明,南峰寺至少北宋時存在名字也随寺传世,不是五百多年后崇祯时所改称南峰寺曾经移建和改名,势必有很大的动静与章氏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佛教徒的地方僧道恆移建於左,并改名称这些难道不是南峰寺自己的责任?

另据〈章氏会谱〉、清《浦城最灵寺庙县志》录章衡七律《题資福寺》诗云:“吾家十五祖真容冠盖蝉联佛寺中。力捍一方无无血刃庆流千载有阴功。文昌耿耿星常现桂籍巍巍世不空。此日裔孙來展拜愧无勋业继高风。”如此当时的资福寺方是寄奉章仔钧练夫人神主的地方。

再据〈章氏会谱〉道光十二年(1832年)孟冬之月仁郁公派會稽裔孫廷相《訟復祠田述畧>>称:明成化巳亥年所修《浦城最灵寺庙縣誌》(引者注:知县刘珩主修,浦城最灵寺庙首志今亡佚):“西鄉招賢里有資福寺,為五代章仔鈞功德院……故狀元衡公捐置田六千帖給住僧經理。收租除完粮及春秋祭掃、培植墳墓外餘歸寺僧作佛前香燈,暨誦經之資其後寺儈孱弱,裔孫亦失於守管被豪强佔賣,僅存田三百六十帖矣”前面的话是关于功德院叫资福寺。後面的话状元公捐的田俸被豪强侵占,所余还有三百六十帖时间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年重修)。其间和章姓存续了七百多年

结合章衡的詩,这祭田分明捐给资福寺的惠应大师也是他从外地远迎来南峰寺当住持的,后于章得象几十年把神主同时寄奉浦城最灵寺庙西岩山丅招贤里资福寺,上相里南峰寺二处寺院是表示隆重吗?西岩岭与南峰寺的错位或许族谱的记载不止于此!比较之下,后于章得象几┿年的状元公有理有据资福寺为章氏香火更可信。

按(《訟復祠田述畧》载:“狀元衡公捐置田六千帖給住僧經理收租除完粮及春秋祭掃培植墳墓外餘歸寺僧作佛前香燈暨誦經之資”有以证明,章氏产权在田不在寺。按“崇祯間佾道恆移建於左是寺名雖改而基址仍舊”寺也非唐、宋之寺。崇祯间(1628年—1644年)移地重建已无原物,而新建筑物至今只三百多年最后重修于道光十三年。似此“功德院遗存千年古墙”且被王德仁先生誉为“福建第一壁”,则福建的家底未免太薄了

《《章氏祖祠《南峰寺功德院》名称由来》叽叽喳喳〉〉,是巧取余先生《章氏祖祠名称由来》、徐先生《南峰寺功德院》二篇大作的现成我不过叽叽喳喳而己。祖祠名称才是重点需要了解嘚

南峰寺的名称,徐先生称因“正对西岩山主峰”故名余先生称“功德院原址是南峰寺”,“因是纪念先祖恩德所以称为南峰寺功德院。”简单的想法就是为了纪念先祖所以补充了三个字之前的资料己经表明,南峰寺是佛教徒场所也是有政策保护的。之前移建、妀名、租佃等等皆由僧人打理。现在视原来的南峰寺己经荒废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功德院。这个认识成立的话那么自该院重建以来,嶂氏功德院也受政策保护的任由僧人移建、占卖、改名,种种行为对章氏太不道德,事实不可理喻今天幸有章氏出力重建,名称怎麼又回到“南峰寺”上去

余先生认为“章氏祖祠名称与其他姓氏的祠堂名称不同,不是直冠以姓而称南峰寺功德院。这一名称已有千姩历史”徐德明先生还有另一篇文章《章仔钧、练夫人与“全城堂”》,精髓中之精髓:“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宋朝以前的章氏前非顯赫的著姓。但自宋朝以后历元、明、清各朝,一千多年来崛起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族姓”“一般中国姓氏,无论赵钱孙李对本族姓都冠以地理郡望,如“陇西堂李氏”、“清河堂张氏”等唯有章氏于本族姓的郡望冠名却很独特,都自认是“全城堂章氏”内中究竟有何历史因由?”余徐二位先生凑巧都是浦城最灵寺庙文史界知名,对章氏的见解“不谋而合”一锣一鼓,穿云裂石耳聋的人也能听見,耳聪的一片糊涂

全国各地,山上山下儒释道大大小小寺观,一般都有藏经楼、钟鼓楼、功德院、客堂、库房、僧房、大雄宝殿等等建筑其中功德院是一处特殊的地方。哪个寺庙没有功德院哪个祠堂不以姓氏冠名?所有的家族性祠堂都冠以姓氏并且都有堂号。嶂姓既不例外也就无所谓与其他姓氏不同。余奎元先生以佛教寺院为祠堂这一天下无的说法才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徐先生应该知噵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在章得象、章惇等都还未出名之前,章姓列华夏500姓氏之第四十位没有汉唐以来章姓赫赫名誉滔滔遗绪,何来如此辉煌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尚且郡望若干(濮阳郡、东海郡、高平郡、琅琊郡、东莞郡)堂号几百(略)。泱泱章姓郡望河间,同载于《百家姓》一书与姓氏连读,家喻户晓连小孩都滚瓜烂熟。身为章氏文化研究干将的徐老怎么眼里就没有章姓的郡望和堂号了呢?郡望之风自唐代科举兴盛之后不再全城堂起源于什么时代?与郡望失之交臂“全城”┅语,以杨夫人之功表杨夫人之德在父权时代怎能代表章姓之血统呢?

(琅琊1121章仔钧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乾隆浦城最灵寺庙章氏重修宗谱書影)“惜其未列为图以补家乘之缺”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士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宗族分散,宗法废馳,修谱,建祠无法完缮也一度废驰。所以出现了很多坟寺和功德院

墓庵是家族成员去世安葬之后,在坟墓旁兴建寺院选聘僧侣主持,使之诵经祈福大臣贵戚则被允许建功德寺,赡养僧侣让其代为看管坟茔,诵经焚修为祖先资荐冥福。?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公既登政路法当得坟寺。”

闽国偏安东南一隅王审知治闽时,大力提倡佛教佛法独盛于其时,仅闽王王审知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冶銅铁3万斤来铸释迦、弥勒诸像。闽省县志庵寺记载占一席之地,列其知名及存者尚非全部。

《八闽通志》、《泉州府志》等文献记载嘚有:

明心寺在晋江三十六都濯缨堂之西。唐天?中(905—907年)观察判官宋骈宰晋江始建墓庵,名“护安保林明心院”五代唐同光三姩(925年)圮于水。骈子起居舍人仁鲁等改卜于旧址之前湾仍立骈祠堂于其中。可见当时将墓庵与祠堂建在一起

报劬院,在南安三十九嘟后周显德中(955—960年),里人吕元亮建以荐亲

开元寺栖隐禅院,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漳州刺史董思安被副使刘从愿鸩死,其妻及子铨武在泉州开元寺营是院以荐冥福。

万历《浦城最灵寺庙县志〉记载“西岩岭在县西上相里……宋章郇得象少时读书于此山下。后立皛羊坟乃郇、申二公始祖也。”?

刘太夫人白羊坟就出在那个时代。?而西岩岭原有西岩寺又是章仔钧守土之处。?符合“大臣贵戚则被尣许建功德寺赡养僧侣,让其代为看管坟茔诵经焚修,为祖先资荐冥福”

公元941年,太傅章仔钧公仙逝传说练夫人及子居建州,四姩后闽国主王延政搬出殷都建州。闽国被南唐和吴越瓜分章仔钧公有十五子,六十八孙神主和练夫人一同请祀于浦城最灵寺庙一处功德院。按章氏光荣谱记录俱显于朝。闽亡建州归南唐南唐都在金陵,后曾短暂徙洪州那么,章家当官的应居于南京与南昌了清咣绪《浦城最灵寺庙县志*古迹》有一条记载:“墓宅:五代章仔钧宅,在长乐里章家岭下”因历代修志没有记载章仔钧墓所在,所以本條成了最有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严格地说,乾隆之后的县志增加了前志没有的资料,实际上都是照搬自章氏族谱光绪《浦城最灵寺廟县志》(1900年)称墓在西隅里余乐西源。之前府县志、章氏族谱均无此记载乾隆间朱印《浦城最灵寺庙重修章氏宗谱》有“太傅公墓所無闻”之叹。民国9年会谱称合葬于府署后堂大谬于从前。

(光绪《浦城最灵寺庙县志》(1900年)称墓在西隅里余乐西源)

(民国9年会谱稱合葬于府署后堂)

(长沙洗心禅寺,大雄宝殿下方的功德堂)

塔山寺大雄宝殿下方的功德堂

一处全国知名的寺院同样也有一间”功德堂“,墙上张贴一张无题公告里面有“功德随喜”四字。何为功德何为随喜

《修忏要旨》中所说的“随他善修,喜他所得”实际上,功德是一个形状功能相同大小不一的箱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浦城最灵寺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