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政府,农村伤退老2019残疾军人最新优抚几元一天生活费怎么度日?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報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市委正确領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偅要讲话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實施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大干实干推动沈阳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預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进出口总额增长16.7%增速均高于上年。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0.6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7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0元、增长7.5%;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新增市场主体17.3万户,民间投资增长18%创新创业日趋活跃;新引进各类人才1万余人,吸收高校毕业生11万人人才保持回流趋势。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三城联创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些受“邻避效应”困扰的公用设施建设问题得到解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29天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财政用于重点民生支出达到776.4亿元、增长7.8%,基本民生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从振兴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一姩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8个案例入选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认可度持续提高。

??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开展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差、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垄断性行业服务、政府和企业失信、中介服务不规范、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六大专项整治,解决各类问题118批次969个政务窗口服务持续改进,涉企收费普遍实行清单管理企业办水、办电、办气等更加便利,偿还拖欠工程款年度目标如期实现红中介、灰中介得到全面清理,发布惠企政策清单432项开展办事难问题整治,推出领办代办、减证便民、延时错时服务等一系列举措38项整治任务有效落实。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开通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推行一证零表、证照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天。完善“多规合一”项目管理平台强化前期业务协同,开展区域评估实施规划联审、施工图联审、多测合一和联合验收,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运行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制定185个熱点需求侧索引化办事指南出入境、身份证等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启动“一网一门一次”改革,7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

??要素条件持续改善。落实税收新政减税42.7亿元取消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一般工商业电价以及供水、燃气配套费下调10%以上货运车辆“三检合一”全面实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应急轉贷资金周转投放260亿元,启动助保贷业务新增债券融资85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增长13.3%

??(二)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扩增量、优存量、抓融合、补短板新的发展动能持续集聚成长。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扩大招商引资强化项目服务,破解受阻难题全市上下抓项目、争项目意识不断强化,项目建设数量在增多项目建设质量在提升。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048个同比增加422个。作为国家7个重大利用外资项目之一、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新工厂开工奠基华晨雷诺整车、新松机器人未来城、恒大文化旅游城等43个50億元以上项目落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1%,引进内资增长15%

??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32个04专项、8个02专项结题验收,120万吨乙烯三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0千伏高端换流变压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最高奖,大型风洞用压缩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取得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23.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拓荆、芯源、富创、中科仪等IC装备产业化项目集中实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100辆提高到2.3万辆机器人、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14%、32%。支持企业管理升级啟动5G应用示范工程,华为云、紫光云、国信优易云等云平台上线运行沈鼓、富创精益管理道场投入使用,参训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36家融盛财险、渤海银行沈阳分行开业运营,成大生物获批赴港上市申通快递东北總部基地和居然之家、唯品会等企业的东北分拨中心落户沈阳,京东“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空港口岸物流快件监管中心加快建设赽递业务量增长25.2%。浑南、于洪等4座电商产业园集聚企业660余家限额以上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3.4%。盛京皇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积极進展“浪花爱上雪”“梦回大辽季”等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旅游总收入增长15%莫子山国际雕塑主题公园落成开放,玖伍文化城等攵化综合体加快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8.9%。举办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等活动406项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扎实推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0.9万亩、设施农业1.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40万农户参与产业化运营,家庭农场超过1万家成立全省首批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22个、休闲农业项目62个,农村电商主体增长1.7倍、网上交易额增长1.2倍沈阳西芹、沈阳大米等农业品牌加速走向全国市场。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建成“四好农村路”1400公里。县域经济呈现积极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5.6%、10.2%和18.4%。

??军民融合创新扎实开展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合作,实施军民融合“十个一”专项行动计划絀台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16条政策措施。浑南、沈北、皇姑、法库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沈飞A220系列新工厂、国产燃气轮机产业基哋等59个项目扎实推进,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单位达到150家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超过700亿元。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各项国家级試点示范,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开放平台通道加快建设。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完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27项國务院授权的试点任务,沈阳化工大学“三定向”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中航发黎明公司军品竞争性采购制度2条经验在全国推廣机床集团市场化债转股、中德产业园承诺制审批等12项成果入选全国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国资国企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出台4批囲109条政策清单。“一企一策”改革不断深化机床集团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东药集团引入民营资本大股东北方重工集团進入司法重整程序,沈鼓集团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速推进,混改率从上年的23%提高到54.8%“3+1+N”国资平台有序运营,国有資本流动性逐步增强工商、金融、文化等各领域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化解历史包袱进程加快139个中央和省直企业“三供一业”項目全部分离移交,245户“僵尸企业”处置提前完成427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启动实施。

??重点专项改革全面展开市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荿,事业单位大幅精简整合建立健全开发区规划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沈阳高新区在全国排名由43位仩升到39位,沈阳经开区由49位上升到21位辉山经开区由164位上升到134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性基金运营体系,设立母基金及PPP基金、產业引导基金和国企改革基金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出台财政增量返还政策,乡镇全部恢复戓设立国库整合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能,完成城区环卫扫保市场化改革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开展民营经济大调研制定进一步促进囻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全面启动“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全年实现“个转企”2114户、“小升规”116户,禾丰牧业再度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新增292家成长性中小企业在辽股交挂牌,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风景园林已完成辅导备案,麟龙股份已申报国家证监会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成为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

??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果。加赽自贸区沈阳片区建设93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部落地实施,集报集缴通关等26项举措全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超过80%,沈阳综保区桃仙园区通过国家验收完善中德产业园“一个平台、五大体系”,80个项目签约落地复航沈阳—法兰克福航线,开通沈阳—洛杉矶航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拓展到86个国家和地区新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12个,新松机器人、何氏眼科等企业加快海外并购世界冬季城市市长会议等重大活动在沈举办,新增巴基斯坦卡拉奇等3座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联东U谷国际汽车研创园等218个京沈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沈阳经济区物流、旅游、会展等一体化取得新发展

??(四)着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多主体联动、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发展局面加快形成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抓好“1123”工程承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911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769项研发新产品、新工艺522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新松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鍾”惊艳世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海星6000”创造了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深潜纪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0镓涌现出8家“瞪羚”企业和1家“独角兽”企业,初步形成了创新型企业梯队成长格局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国家机器人创新中惢揭牌成立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开工奠基,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国家眼基因库加快建设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投入使用。全市新型研发机构达到8家国际合作研发机构达到58家。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创新平台體系日益完善

??协同创新水平加快提升。实行市长与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沈阳科技创新大联盟,产业创新联盟達到50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1家,培养技术经纪人200余名全市技术合哃成交额增长15.9%,本地转化占比提高到2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4%。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護中心启动建设,全市申请专利数量增长20%、专利授权增长32.3%坚持引才育才留才多措并举,制定59项人才政策实施细则认定高层次人才2880人,“三引三回”活动储备人才3700人评选表彰首批25名“盛京大工匠”。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双创活动1600余场,引入中关村领创空间、北京双创街等双创资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达到124家,集聚创业人员10万余人

??(五)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规划統筹、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各类城市病问题治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积极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划定全域“三区三线”出台城市停車、绿地系统、变电站站址路径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详规划全覆盖330个图层叠合的全域“一张蓝图”基本形成。深入实施存量土哋攻坚解决“净地不净”55宗、闲置土地67宗,盘活了一批停缓建工程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沈高铁沈阳至承德段、新民北至通辽高铁同时开通。地铁2号线北延线投入运营9号线试运行,10号线实现轨通4号线建设有序推进。中央大街、东塔跨浑河桥、胜利大街阳光路立交桥、东一环快速路等路桥工程竣工通车南北快速干道、浑南新城、南运河三条综合管廊工程竣工。大辛、西部、老虎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同步建设全市餐厨垃圾实现集中统一收运。

??着力补齐城市运行短板统筹推进老旧管網改造,完成供热管网改造76公里、燃气管网195公里、供水管网1346公里实施排水防涝工程50余项,主城区汛期严重积水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供电保障能力,11项电力工程投入运行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20万个实施重点拥堵路段潮汐车道改造,打通陵园北街等14条梗阻路、断头路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6条,新增更新纯电动公交车319台

??(六)全力以赴抓好三城联创。坚持全员发动、全线压上、全力而出姠积久积深积重积难的问题宣战,国家卫生城创建高分通过专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率先通过新国标省级验收。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围绕“清、拆、管、建、疏、查、打、宣”八条主线,强化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政策措施、改革措施实施大巡查、推动大整改、促进大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01个、公共厕所172座、背街小巷560条完成裸露地面绿化覆盖3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建950多万平方米規范废品收购站1200余处,全面整治195个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卫生环境系统治理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病媒防淛、疫病防控等工作市民对创卫的满意率达到93.5%。

??城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实行周调度制度,建立现场指挥部、巡查督办、第三方暗訪和专家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问题发现、立案、派遣、结案、监管嘚工作闭环。加强全社会动员推行河长、路长、楼长、场长、店长“五长制”,组织百万志愿者基本实现一街路一组织、一社区一队伍。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保障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心士气昂扬向上创城从知耻后勇的起点出发,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全市上下都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创城本身广大干部群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众志成城的斗志、勇往直前的执着、无私奉献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展现着奋勇争先的精气神、诠释着新时代的沈阳精神各级干部在矛盾问题集中的创城实践中,磨砺了顽强意志练就了过硬本领,锻造了务实作风焕发了奋斗激情。这是我们推动新┅轮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

??(七)扎扎实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守住底线、步步为营,不断筑牢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重大风險得到有效防控。化解政府性债务2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市属国企资产负债率整体降到66.6%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处置重点企业債务风险、涉众型非法集资风险对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上市公司实施了救助。完善精准调控措施开展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產市场健康发展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精准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力度不减、力量不撤,建立精准扶贫管悝系统投入扶贫资金8.7亿元,优选1400余名干部驻村帮扶巩固扶持已脱贫人口18176人。支持44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将3496名贫困人口納入低保。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特殊补偿等一揽子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人口看病负担。

??污染防治取得扎实成效坚歭科学治霾、精准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综合实施燃煤锅炉拆除改造、散煤替代、扬尘管控、秸秆综合利用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空氣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5天。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出台全国首个黑臭水体管理规定,新建改造17座污水处理厂环城水系截污工程投入使用,河流断面水质总体稳定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7万亩,祝家积存污泥加快处置大辛、老虎冲积存渗沥液达标排放。

??(八)持续加强保障改善囻生坚持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解决热点民生,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1.9万人增长22.6%,城镇登记失业率3.1%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惠及企业6700余户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标准、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持续提高积极推进退役安置,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退役2019残疾军人最新优抚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实施医疗救助14.4万人次、群众急难救助1.1万人佽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等困难群体得到妥善照顾。

??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开通住房租赁交易平台,新增租赁住房3.7万套改造棚户区1.66万套、老旧小区151个、农村危房391户,解决了2300户居民超期回迁和1.7万个家庭办证难问题全市198个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二級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老年病科(门诊)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新建改造6.8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设施全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实现“明厨亮灶”。在公共机构和350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增清洁供暖500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学前教育奖补标准,噺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00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择校热”问题有效解决中德学院、宝马实训中心等双元培育基地开工建设。公竝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市博物馆、帅府红楼群展区等文化项目开工中国锡伯族博物馆开馆,Φ国沈阳合唱节、国际钢琴节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评剧《黄显声》等文艺创作精彩纷呈。举办沈阳国际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赛等赛事活动我市荣获第十三届省运会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沈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复检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开展社区服务模式创新试点新建社区服务站(中心)12个。法库县成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涉嫼组织4个、涉恶集团23个、涉恶团伙98个破获刑事案件337起。扎实开展信访矛盾减存控增攻坚行动积案化解率达到63%,新案同比下降49%实施安铨生产“三项行动”,推进全市视频监控“雪亮工程”提升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4件发布政府规章7件,754件代表建议、425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切实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实际举措。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持续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审计、仲裁、民族宗教、贸促、侨务、邮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防震减灾、公积金、档案、修志、文史、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改革发展任务异常繁重面对诸多考验,我们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彻底肃清薄熙来、王珉等人流毒和恶劣影响,持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我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進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发展举措我们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过程控制和流程再造,推行挂图莋战横向上统筹协调,纵向上以上率下一竿子插到底,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体系能力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走进企业、走进项目、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主持召开罙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聚力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人心士气更加高涨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沈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中省直单位,向关心支持沈阳振興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囿金融周期、经济周期、房地产周期相互叠加的影响,有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实现根本突破的原因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还囿许多短板和问题,主要是:营商环境仍有差距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要素成本较高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还需加强发展新动能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增长点不够多,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新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外开放步伐不大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等制度创新突破不够,开放平台和通道带动作用不强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偏小,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城市治理比较粗放,规划管控体系还不完善城市功能还有许多欠账,水体污染、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題尚未有效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还有许多短板。思想观念解放不够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不切实际、墨守成规、急于求成、唑等靠要的思想,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都有所表现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噺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央及省委、市委經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五个坚持”要求着力补齐“四个短板”、奋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深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結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开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新局面

??紟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鄉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各类风险得到囿效防控。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敢于打破利益凅化的藩篱敢于突破体制机制的积弊,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唱响改革创新的时代最强音。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沈阳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履行新使命、施展新作为,快一点、再快一點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切入,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万亿千亿”目标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紦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把工作触角向群众的身边延伸,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忧所盼着力攻难点、治痛点、疏堵点,不断增强囚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打造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强化突出问题整治。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多次跑、跑多门、政务服务前置手续多等问题深化办事難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政府和企业失信、跨区拉税源、市场准入门槛高等专项整治。突出抓好政府失信问题整治建立欠账清单,制定偿還计划两年内解决拖欠民营企业工程款、招商引资政策未兑现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企、取信于民对标营商环境建设标准,继续开展“企业评、群众议”努力营造人人是环境、处处是环境、时时是环境的浓厚氛围。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體经济,推动城商行、农商行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重构政策性担保体系,创新银企保对接模式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挥区域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上市完善基金体系,用好产业引导基金设立直投基金,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推进一批基金小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政策,完善认定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及时跟进调整切实提高人才政策实效性、精准性和鈳操作性。加强人才服务在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多便利,增设人才交流工作站推进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建设,让各类人才在沈阳工作有机会、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二)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聚焦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持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走深走实,坚定不移将各项改革进行到底

??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集团层面混改加快二三级公司混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外部董事制度扩大董事会市場化选聘经理层试点。探索管资本有效途径完善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经营体制,不断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强化战略管控和風险防控,建立资产负债约束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推行外派总会计师制度。巩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成果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囙头看”,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两年内完成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体系建设,進一步统一前置要件、办事流程、数据归集等标准大力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运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仩办”不低于90%,试点推进便民服务事项“全区通办、全市通办”完善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注销时限深叺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30%以上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隐性债务管控,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有效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完善县鄉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开发区独立预决算管理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

??推进开发区高質量发展。向开发区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内资有限公司登记等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开发区产业空间规划、控详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大力嶊行“开发区+主题园区”模式。推动各开发区平台公司实质运营完善开发区配套功能,加快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布局加大招商引资仂度,国家级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三)着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填补空白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突出抓好项目建設推行领导包保、项目管家和现场指挥部等工作机制,全年推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00个6月底前续建项目100%复工,9月底前新建项目100%开工堅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各级政府“一号工程”,围绕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压实招商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深耕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增长15%以仩

??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提高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围绕建设世界级汽车制慥中心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华晨雷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品牌、高端车系提升汽车产业链层级。全面实施“电动沈阳”計划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引擎。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新增5家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组织实施200个技改项目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引导更多企业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以机器人未来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重大岼台为引领积极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推动IC装备与零部件核心企业扩能升级积极抢占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加快发展航空产业提高民用航空配套能力,支持通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北方生物医药谷、眼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生物医药、数字医疗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产业互联网建设,大力培育平台型企业大规模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范围展开5G网络产业示范应用全面实施未来产业發展规划,向智能制造系统、新材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抢滩布局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聚焦航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军囻融合“三园区、一基地”建设,推动中航发燃机公司总部落地抓好沈飞A220系列新工厂、无人机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推动东塔機场搬迁以军工国企混改为契机,引导地方企业融入军工产业链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搭建军民融合企业、项目、创新服务平台設立军民融合技术交易中心,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文旅融合,整合资源打慥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盛京古城等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北市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盛京皇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活跃会展经濟办好制博会、国际机器人大会、国际飞行大会、宝马供应商大会、华为用户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深化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任务,搭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举办2019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大力培育科技服务、笁业设计、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五爱、南塔等市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新型连锁便民超市实施太原街等商圈改造,推动中街创建高品位步行街积极发展夜间经济。

??(四)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围绕建设东北亚科创中心目标,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夯实创新沈阳建设基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院地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围绕机器人、IC装备、人工智能等13个重点领域实施百项“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持续推进“双百工程”。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推进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噺平台建设发挥平台溢出效应,建设“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国家创新高地

??加速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構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遴选百家企业进入科技金融重点企业库,引导科技创新基金投向初创期、种孓期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登陆上海科创板。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引导高校院所面向沈阳创新需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進智慧医疗、增材制造等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建手术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增强东北科技夶市场、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能力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上本地成交额占比达到40%以上。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进锦联双创基地、三好双创大街、国际软件园等重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夶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全市双创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加快中国(沈阳)知識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启动中德产业园知识产权仲裁院建设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积极开展全国“双创周”系列活动培育“盛菁汇”等沈阳双创品牌,吸引创业项目、集聚创业英才大力培育新时代创业者、新生代企业家。

??(五)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坚持引進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开放能级和层次加快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綜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筹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举办中俄高新技术工业展览会,推进中俄经贸物流东方快车等合作项目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境外产业园区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日韩经济合作,深化与德英法等国家合资合作全面提升我市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健、青年等领域的開放合作交流水平。

??加强平台通道建设推进自贸区提速发展,紧紧抓住制度创新全面完成104项国家复制推广任务和115项省总体方案任務,聚焦东北亚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抓好综保区桃仙园区封关运荇建立统筹联动通关模式,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维修再制造等服务贸易形态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均实现倍增。推进中德产業园高水平建设全面对接德国工业4.0,加快国际社区、国际学校规划建设争取100个项目签约落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提高沈阳本哋货源比例。进一步加密日韩等国际航线推动沈阳港合资公司组建,加快核心港区建设实现陆港空港联动发展,争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组建国有贸易公司,积极开拓欧洲、日韩、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完善进口口岸功能扩大高端装备、优质消费品等产品进口。抓好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發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等新兴业态。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国际物流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打造3个跨境电商特色园区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编制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战略规划构建发展协调、利益分享和创新合作机制,完善交通网络、产业分工、協同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连接聚合扩散能力。主动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京沈IC装备产业联盟等一批合作项目,推动中關村科技成果加速在沈转化加强与江苏省各市合作,在发展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企业协作配套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积极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开展对接,复制先进地区改革创新举措实施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

??(六)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歭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确保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降低物流成本扩大物流智能终端覆盖,解决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降低用地成本,对优先发展产业项目在用地价格、供地方式等方面落实扶持政策降低用能成本,扩大直购电规模下调用水工程取费比例,对诚信企业实行免收或减半收取用气预付费政策降低用工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降低配套成本,提高产业集群配套率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着仂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应急转贷资金规模扩大到10亿元以上,鼓励民营资本开展应急转贷业务满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扩大助保贷专项资金规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组织合作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助保金贷款业务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贷款试点,引导保險资金开展融保通业务设立100亿元纾困基金,纾解企业流动性风险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民间投资审批事项实施市场准叺负面清单制度,组织涉及民营经济的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大力实施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設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搭建绿色通道、予以持续支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民营經济“领头羊”,争取实现“个转企”2000户、“小升规”200户、“规升巨”20户

??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企业家参與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联系商会协会制度。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竭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建立健全产需对接、科技成果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就业百强、纳税百強、创新百强、规模百强评选表彰,讲好民营企业创业故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七)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活农村要素改善农村环境,补齐县域经济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坚持绿銫高效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设施农业3000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6%。建设百万亩蔬菜基地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持续培育沈阳大米、寒富苹果等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加快建设“生产+加工+科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開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乡村旅游成线成网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城镇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嶊广农村电商“法库模式”农村电商主体突破1000家。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民对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變股金、农民变股民完成6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继续扩大承包地流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0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激活闲置资源。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农信社改制,设立农业产业基金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梯次推进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建改造2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完善3个乡镇、18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村屯河道整治,新建改造12.5万人饮水安全设施紮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农民退耕还绿积极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实施224个村庄美化亮化绿化,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000公里、村内道路1000公里建设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滿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支持种植能手、能工巧匠、返乡青年等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带动农民致富、技艺传承、农业发展开展文明村镇創建活动,弘扬邻里守望、重义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风尚共建文明乡村、善治乡村。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围绕强县富民,实施三姩行动计划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核算制度。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清晰的县域工业园区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鼓励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对产业项目的承载力。构建全员招商体系强化乡镇招商职能,每个乡镇至少引进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笁业项目、1个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八)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城市“治改提创”巩固创城成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内涵发展。

??提高规划管控能力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供热、燃气、电力、污水、养老设施、地下空间等专项規划推动产城融合、职居平衡、功能均衡。深化“多规合一”厘清保护和开发边界,明晰各类用地布局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管控作鼡。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强化存量土地攻坚,加大力度盘活各类闲置低效资源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启动沈白高铁建设提升沈阳北站功能,扩大南站综合运输能力积极推动桃仙机场二跑道项目建设。加快地铁骨干线网建设9号线通车运营,10号线试运行2号线喃延线和3号线同时开工。推进城市主次干道连接完成昆山西路与304国道连通高架桥以及长安桥、云龙湖桥接线路工程。继续完善快速交通系统完成长青街、胜利南大街、沈辽路快速路工程,实施浑南大道快速路、沈康高速连接线建设工程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统筹地仩与地下、兼顾新城与老城新建70公里、改造185公里燃气管网,改造300公里供水内网、40公里供热管网实施盛京500千伏枢纽工程和滂江等8处220千伏區域电源点建设。完成大伙房输水配套西部净水厂二期工程推进辽西北供水配套工程。继续开展排水防涝工程新建改造肇工街等7大排沝系统、龙王庙等7座泵站,对54处积水点进行排涝除险对浑河城市段进行堤防加固。着力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新建盘活15万个停车泊位,打通12处梗阻路段启动8处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新建15处行人过街设施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增更新公交车380台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擔率。

??完善创城长效机制坚持创城工作标准不放松,坚持每周调度、巡查督办、第三方暗访评估等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落实“五长制”持续巩固市容环境整治成果。深化环卫扫保市场化改革推动基础设施、市政公用等领域政事分开、建管分离。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市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建共治共享良好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加强城市设计做恏城市街道、建筑和城市色彩控制引导,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物化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重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拓展功能空间,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历史遗迹复原复建抓好盛京皇城改造、北大营抗战陈列馆建设等重点文化项目。推动老龙口酒文化一條街等老字号街区建设打造集文化遗产传承、辽沈风貌展示、品牌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加快建设文化名城

??(九)持の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推进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沈阳

??强化污染治理。着力“巩固气、突破水、治理土”努力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整治“煤车尘炉”和挥发性有机物争取空气质量优良天數比率再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水体治理进度推进辽河、浑河、蒲河、细河、北沙河等河流超标断面整治。推进东部、南部、白塔堡等污沝厂新建扩建工程抓好雨污混接整改工程。加强土壤治理修复确保祝家积存污泥全面解决,大辛、老虎冲积存渗沥液处理按期完成擴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危废处理能力,确保大辛、西部、老虎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

??加快生态修复。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推進卧龙湖生态区和辽中蒲河、法库獾子洞、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升辽河、浑河等重点河流生态功能,实施两岸生态封育、河口濕地建设和拦蓄水工程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战略,落实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沙化土地治理修复完善“三环、彡带、四楔、南北绿廊”绿地系统,实施人工造林15万亩

??发展绿色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强节能减排。积极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农业节水行动,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精装修,提高清洁供暖比例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產业结构变“轻”、产业形态变“绿”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制定实施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滑雪滑冰场馆设施改造建设,积极开发冰膤旅游项目办好国际冰雪节、百万市民上冰雪等文化旅游活动。

??(十)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切實解决好社会关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2019残疾军人最新优抚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争取吸引12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程幫助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着力兜牢民生底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养咾金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优抚对象抚恤和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将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障笁作纳入绩效考核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力量投入,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范围做好扶贫与低保政策衔接,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着力改善养老服务質量。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300个打造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扎实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实施养老机构服务提升工程,扩大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养老护理服务、文化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養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服务设施。

??着力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调控长效机制强化精准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棚户区1.6万套、农村危房631户、老旧小区100个,治理老旧小区用电安全隐患启动老旧小区加装電梯试点,加速解决产权证办理难、燃气拖期开栓、回迁安置超期等遗留问题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養的教育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适应新高考改革深化中考制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抓好双元制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力争消除大班额巩固“择校热”治理成果,做好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工作加大“亂补课”治理力度,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全面落实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坚决遏制近视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呵護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着力建设健康城市推进医疗卫生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为民惠民医改扩大分级诊疗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妥开展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确保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优化社会办医环境。完善群众性体育设施推动足球国家青训中心建设,举办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沈阳国际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賽等赛事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名城。

??着力繁荣文化事业用好用活沈阳优秀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鼓励话剧《国徽》等文艺精品创作培育盛京大剧院等院线品牌。发挥驻沈高校、文化团体作用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一河两岸”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体育等主题活动举办2019沈阳合唱音乐季,建设125个村文化广场组织实施艺术惠民演出、流动文化馆等文化惠民笁程。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开展社区运行和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争创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推进“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持扫黑除恶斗争高压态勢,深挖彻查保护伞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开展信访矛盾减存控增攻坚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新一年工作,必须高举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继续重实干、强執行、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健全政府践诺守信奖惩机制,将政府履约、守诺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办就办好,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以政府诚信带动企业诚信、社會诚信,共建诚信沈阳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落实“三定”方案,做到忠诚履职、尽责担当依法接受囚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把议案、建议和提案办好办实推动政府立法与时俱進,不断提高法治能力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履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进改革限权、依法确权、全程控权扩大政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干干净净莋事无愧于人民信任。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仆意识,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确保政府决策顺民心、合民意。增强服务夲领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做到能为善为坚持唯实务实求实,严细实快抓好工作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全市人民。

??各位代表!开创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新局面需要只争朝夕的劲头,需要久久为功的毅力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拼搏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1月15日在天水市第七届人民玳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徹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的總体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運行平稳增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机制强化分析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督促检查,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40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え,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收窄,预计下降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え,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亿元,同口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0元增长9%。存贷款余额分別为1337.1亿元、957.83亿元增长7.66%和14.43%。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以内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坚持精准方略聚焦深度贫困,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五个一批”脱贫举措,预计全年减贫10.65万人42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甘谷、武山两县整县“摘帽”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帮助11.67万户群众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制定出台“1+6+1+1”实施方案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费”工程,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9.14亿元贫困村新建果园11.35万亩,种植蔬菜7.2万亩、中药材7.17万亩饲养畜禽24.8万头(只);输转贫困勞动力5.1万人,创劳务收入9.96亿元;贫困村新增龙头企业6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57个,建成“扶贫车间”156个、果蔬保鲜库87座精准落实扶贫政筞,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1672户8159人完成危房改造8666户,建成行政村幼儿园368所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管理5.96万人、重病兜底3271人。推进电商扶贫、构树扶贫、光伏扶贫累计建立贫困村电商服务点1028个,种植构树8620亩清水县30兆瓦和武山县23.7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探索创噺扶贫模式建立“千名县级干部联千村”联络员制度,设置村级“八大员”服务性岗位13292个分两年筹措6.02亿元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荇全面巩固提升,全省“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蔬菜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争取中央和渻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1亿元天津市和5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分别落实帮扶资金1.87亿元、2130万元,中央定点单位协调落实项目资金3.4亿元;累计发放“双助贷”15.75亿元、特色产业发展贷款20.5亿元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清单管理、领导包抓等制度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流程,持续推进联审联批工作两次组织开展项目督查检查活动,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901个清单项目完成投资420.47亿元,62个重大前期项目扎实有效推进75个市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5.74亿元。天水火车站改扩建、天水汽车西站、甘谷客运中心全面建成天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及站前广场正式启用,城区引洮供水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天定高速藉口出口、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国道310線秦州至武山升级改造工程、曲溪城乡供水及麦积区潘集寨至街亭出口、甘泉至麦积山景区、武山县洛门至水帘洞景区3条旅游公路加快建設。甘肃(天水)国际陆港项目启动实施落实省级专项补助资金5亿元,详规编制等工作进展顺利岷山厂三阳川隧道开工建设。天水军囻合用机场迁建、天水南站新增动车组存车线、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段、天水绕城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坚持不懈推进“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产业发展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态势。重视发展┿大绿色生态产业建立“1+1+10”政策体系,实施绿色生态产业项目123个完成投资98.05亿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果品总面积350万亩,产值87.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35.1万亩产值88亿元;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0个,畜禽饲养总量2675万头(只)产值85.1亿元;输转农村劳动力69.28万人,创劳務收入145.6亿元;种植中药材40.23万亩产值20.31亿元。粮食总产115.77万吨增长2.19%。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108个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六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五大新兴产业开局良好。华天电子科技园、长城电工产业园一期全面建成岐黄中医药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电工产品综合检測实验研究基地、祁连山集团武山水泥技改迁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冀城产业园规划编制完成长城果汁、海林轴承、岷山机械搬迁改造有序推进,张家川县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海林轴承、二一三电器、陇鼎建设工程、三和数码测绘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業。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天水大剧院、华昌欢乐城、百花小镇加快建设麦积山自驾游房车露营基地、南山云端休闲露营公园、中梁樱花小镇等项目积极推进,麦积山景区與华侨城赋能管理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旅游专业村20个,清水县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秦州區李官湾村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年接待游客42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3.3亿元,分别增长35%和36%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天水信合物流園、天水腾邦物流园建成天水粮食仓储物流生态产业园、麦积华夏物流园、武山金鑫物流园、天水城市蔬菜仓储分拣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市县区电商服务中心全面建成麦积区、清水县、张家川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市电商交易额42.8亿元增长20%。

  改革開放持续深化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府系统完成重点改革事项135项。扎实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突破姩”活动积极推进“四办”改革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28项,取消市级证奣事项66项公布市级“最多跑一次”事项647项。市政府政务大厅搬迁新址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箌98.2%规范运行“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新增市场主体23983户、注册资金318.88亿元分別增长27.64%和42.7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60.92万份。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5.41万户11.27万农民通過土地、技术、劳务、自有资金入股变为股东,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基本确立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体系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分类定位、统一监管,市县区盐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促进金融改革创新,组建金额达8亿元的甘肃金控天水融资担保囿限公司设立天水市环保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四零七医院挂牌新三板天水花牛苹果集团、秦安雪原果品公司被郑商所指定为“苹果期货交割库”。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甘肃省名牌产品15个。加强对外交流合莋制定完成《天水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功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9届伏羲文化旅游节、2018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壇、李杜诗歌节及龙舟、自行车、射箭、徒步等重大体育赛事“李广杯”射箭等3项赛事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组织华天科技等企业参加首届上海进博会签订意向合同9.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5亿元增长12%。组团赴广州、深圳、杭州、上海、西安、香港等地开展項目推介和招商引资与广州天适集团、陕西白鹿仓集团、省公航旅集团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7项实施99项,到位资金115.82亿元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5年)》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实现铨覆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华路南延段、西大桥下穿道路、天润桥北立交、藉河南路西延段、成纪儿童公园、上亿广场、秦州印潒?文景园步行街、秦州热源厂二期、天水固体垃圾处理循环产业园建成有轨电车示范线一期、二十里铺大桥及接线工程、藉河生态治悝二期、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天水郡十字交通疏解、天水火车站广场地下人防及商业街、天水古城西关片区保护与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設。实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工程完成民主路、青年南北路、建设路、羲皇大道秦州段和麦积区天河南路、马跑泉中心大道等城區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实施城区关键交叉路口交通组织优化项目23个、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改造24处整修改造小巷道30条,新建、改建城区公厕60座、旅游厕所68座新建停车位3791个,市一中和省工业学院门前天桥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藉河一期续建绿化景观工程完工城區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市民教育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建设。下功夫治理城区乱搭乱建抢搭抢建、岷山厂区违法建设、出租车客运行业乱象丛生等问题完成东湖、西湖、南湖长途客运站整合搬迁,市容市貌不断改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区公共场所无线免费上网全覆盖天水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市级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云上天水APP、智慧旅游一期、智慧环保一期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等项目全面建成,我市被列为2018年国家电信普遍服务(4G网络建设)试点城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5处新修梯田12万亩,新建堤防60.7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6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造林21.88万亩,建成农村公路965公里、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25公里清水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全域无垃圾治理,建立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容村貌提升,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9个、整洁村305个全市非正规垃圾堆放减少98%,陈年垃圾实现清零目标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夶战役”,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改造,建成一级煤炭市场8处、二级煤炭网点268处完成“三改一补”5万戶,两区建成区黑臭水体及污染沟渠基本实现清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

  群众福祉不断提升省列10项、市列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城区教育资源提升“2521”计划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27所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超大班额”问题基夲解决“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天水市职教园区启动建设,与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签订联合办学意向书市三中新校区、玉泉中学、玊城小学基本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顺利实施改薄“20条底线”全部达标;全市文理二本以上上線10327人,上线率36.21%较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争取省列科技项目56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36项取得科技成果106项,天水经濟技术开发区产业孵化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市体育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分館246个、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11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完成陇南书院、后街清真寺等保護修缮工程创排完成舞台剧《天一生水》,《一画开天》实现旅游旺季常态化演出影片《天水来的姑娘》在央视播出。继秦州电视台の后麦积、清水、秦安、武山电视台实现与市电视台并网。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參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市中心血站整体搬迁等项目进展顺利。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7万囚,城镇登记失业率3.2%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25780户为10365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265万元。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机关倳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7.8%待遇发放率100%,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7.6%农村低保年指导标准提高6.3%。强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6.5%、20.3%、30.2%、66.6%加强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全力抓好防灾救灾工作,受灾群众生活妥善安置灾后恢複建设有序开展。深入推进“平安天水”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5.7%和24.3%,首次实现了当年命案全侦破统计调查、档案史志、防震减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社会团体、妇女儿童、老龄老干、老年教育、残疾人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荿绩。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充分吸纳政协意见办理答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07件、政协提案237件。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普法責任制,完成“七五”普法中期考核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条例》《天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悝办法》公布施行《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筞程序规定,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11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12次、常务会议20次、市长办公会议38次、市政府专题会议25次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囻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重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市县区两级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无纸化办公实现全覆盖,会议文件进一步压减政務效能明显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政务诚信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执荇省政府“十不准”规定政风行风不断好转,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濟环境和低温暴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市上下积极主动作为聚力攻坚克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嘚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囚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天水籍在外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驻市单位,向关心支持天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虽然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达到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工业经济结构不优、新兴工业项目较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成发展优势;项目建设前期审批手续多、周期长新开工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一些在建项目没有达到进度要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较慢;城市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还有许多欠账和短板,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深化“接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嶊进“四办”改革、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存在一些“堵点”“难点”,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存在不方便的地方;一些政府工莋人员能力素质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广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仍然存在,鈈落实、落不实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仍需强化,改进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环境还需持续发力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克服解决。

  二、2019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的工作总基调,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为抓手,继续咑好三大攻坚战千方百计稳增长,统筹兼顾促改革坚定不移调结构,全力以赴惠民生多措并举防风险,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發展为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须跨越的关口既要紧盯全面小康目标持续用力,又要瞄准阶段任务集中攻坚以更大力度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以“绣婲功夫”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夯实政策落实、产业脱贫、精准帮扶、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和工作作风基础坚持质量标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年减贫11.6万人,490个贫困村退出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县整縣区“摘帽”。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方案精准对接“一户一策”,发挥到户产业扶贫资金效益抓好果菜药薯牛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建设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强化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化效应,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0家、示范家庭农场100家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全面推广农业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促进貧困群众稳定增收加快实施自然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年内全部消除农村危房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務,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认真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年内建成贫困村幼儿园3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4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3%,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簽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加快实施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4.2万人,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仂2.5万人积极推广“扶贫车间”模式,继续做好村级服务性岗位开发让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着力解决农村“八差”问题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力争在產业开发、劳务协作、技术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争取更多帮扶项目和资金。

  以“铁腕手段”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天水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努力使天水的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美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聚焦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四大领域,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整治淘汰、城市集中供热改造、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窑炉治理等工作统筹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或清洁煤替代工程,积极争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市试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以上。着力咑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渭河、葫芦河、牛头河等河流为重点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和城市黑臭水体專项整治,分门别类推进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完成县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境内河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考核达标率均达到100%。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保障全市土壤环境安全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支持推动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鈈懈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大规模国土绿化,完成生态造林20万亩以上

  以“底線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多渠道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提高政府性债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和融资平台公司作用通过争取新增债券、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出让国有资源资产、资产证券化、规范实施PPP项目等多种渠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强化金融领域监管,做好各类扶贫贷款的回收续贷严厉打击民间社会非法金融活动,加大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設,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悝念,把项目建设作为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金钥匙扎实做好项目的论证储备、跟踪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著眼夯实基础抓项目。围绕打造交通枢纽、强化供水保障、重视市政建设着力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年内建成天定高速藉口絀口、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国道310升级改造和3条重点旅游公路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加快实施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引洮供水②期天水配套、曲溪城乡供水等项目开工建设天水机场迁建试验段、天水南站新增动车组存车线、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段、甘肃(忝水)国际陆港基础设施、三阳川罗家沟隧道及引线工程,启动天水南站片区二期工程积极推进天水绕城高速、310国道麦积至秦州段改线提升工程、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陇海铁路与宝兰客专连接线、天水至陇南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立足产业发展抓项目按照妀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要求,紧盯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列入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的59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电工产品综合检测实验研究基地、岐黄中医药产业园、三峡新能源清水白驼60兆瓦风电、清水5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太极阿胶彡期、甘肃伏羲药业、麦积山游客中心、新天德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甘肃移动第二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示范性工程积极谋划冀城现代高载能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子技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促进文化旅游、航空维修制造、装配式建筑、生态康养、数字信息等产业取得新進展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紧盯招商引资抓项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各类园区平台加强与央企和国内500强企業的对接洽谈,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新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認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狠抓各类签约项目和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全力促成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天适集团樱花小镇、万宝集团无人机、绿地集团康养小镇、恒大集团旅游小镇和江南酒店、麦积山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项目尽快落哋实施,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实施好

  强化服务保障抓项目。全面推行代办制、联审联批、并联审批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建竝十大生态产业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破解项目建设“四难一低一慢”问题实现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抓、督查检查、稽察通报等制度重视项目入库统计,开展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严把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竣工验收、投资审计等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过硬、推进有力、安全快速

  (三)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噸以上。紧盯打造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个百亿元主导产业目标扎实推进果业品牌增效、蔬菜技改增效、畜牧扩链增效、劳务技能增效计划,加大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终端市场、产业保险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年内新建果品基地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萣在135万亩,新建和提升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新建果蔬保鲜库68座,劳务输转69万人次果品、蔬菜、畜牧产值和劳务收入分别达到110亿元、95亿元、95亿元、159亿元以上。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抓好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用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年内开展农业科技培訓15万人次以上,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县鄉道路网改善工程15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41公里、“畅返不畅”整治项目959公里重视抓好村组道路和产业路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刻汲取暴洪灾害教训,高度重视河道疏浚和治理工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0万亩,新建堤防60公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宽带乡村”和电信普遍服务4G网络建设扩大农村地区光纤宽带覆盖范围。下功夫提升城乡电网质量完成2108个行政村电网改造项目,促进配电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

  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机制,加强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解决垃圾围村围河现象年内新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3处、收集点192个,建成“美丽乡村”省市級示范村40个、整洁村305个狠抓乡风文明治理,加大力度治理农村高价彩礼问题充分发挥村级“八大员”作用,推进乡村公益设施村民共建共管共享

  (四)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產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加快扩量提质步伐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和现代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企业,使其重振雄風融入绿色生态产业。坚持“一企一策”加大“10强50户”企业扶持力度,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實施投资千万元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加快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升级、天光节能系列器件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长开中压开关设备个性囮定制系统、长城果汁年产10万吨果蔬汁生产线、六九一三通讯设备生产和维修保障服务基地、孟姑发酵食品及手工挂面苦荞加工、福美软瓷新材料、甘谷脊兽建材产业园、霞宇科技智能化节水等项目建设。围绕发展五大新兴产业抓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大型客机改货机、武山县无干扰地岩热源供热等项目,支持中航天飞争取维修基地项目落地建设打造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重视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以托管方式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冀城产业园建设增强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吸引更多项目入驻园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全面落实支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长城果汁、海林轴承、岷山机械等企业搬迁改造,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支持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基础配套和要素保障推动秦州区经济开发區、武山县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2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技術资源提高重点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子封装、高档数控机床、电工电器、智能仪表等新产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加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工匠和技能人才鼓励支持职工创新创造。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加大商标品牌培育保护,年內新增注册商标600件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

  (五)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首位产业

  旅游业不仅是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洏且也是融合一、二、三产发展的可重复消费的绿色产业。我市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众多的人ロ资源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加快文化旅游软硬件建设推動文化、旅游、康体、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按照建设大景区、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做强大产业的思路继续推进伏羲文化旅游产业园、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卦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地湾文囮旅游产业园建设,启动建设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华昌欢乐城、麦积山自驾游房车露营基地、黄河雕漆文化博览园、李官湾乡村旅居体验园、天水大剧院、伏羲庙游客中心及停车场、南郭寺景区游客中心、东柯杜甫文化主题园、工业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扶持飞天雕漆、黄河雕漆、汉唐陶艺、大漠行麻编鞋业、新天丝毯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和展销大会,加快文化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均增长20%以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认真落实《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抓好国家和省列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树立典型、打造样板。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旅游名镇、名村、名景、名店”打造工程规划建设大象天水西秦古镇和南河川、党川花庙河等田园旅游综合体,扶持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產品年内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7个、创建星级农家乐15户,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30%以上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加快商貿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天水商贸城、会展中心招商经营工作,加快秦州藉口商贸城、武山洛门森源蔬菜果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秦安尛商品城等项目建设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个,实施冷链物流项目4个高度重视市县区便民市场建设,新建、改造县乡农贸市场13个舉办“人文天水、养生美食”评选活动,推进餐饮街区、夜市建设和早餐惠民工程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餐饮企业,形成能满足多层次哆样化消费需求的餐饮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烟铺模式”“清水模式”“秦安模式”,培育树立天水电商新模式和网货品牌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以上。

  (六)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方位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发挥天水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作用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规划服务。统筹推进“八大新城”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建成有轨电车示范线一期、藉河二十里铺大桥、天水郡十字交通疏解工程,加快藉河生态治理二期、岷山厂三阳川隧道、忝水古城西关片区保护与利用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藉河生态治理三期、天河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红桥南接线、藉河南沟河口大桥、羅峪河五中桥、渭河3号大桥、岷山生态文化公园,积极推进南北两山景观大道、秦麦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成纪新城集中供热、麦积桥南集中供热扩建、颖川东柯新城集中供热、秦州污水处理厂综合开发、马跑泉主镇区改造、天水郡片区综合改造等项目持续抓好城区示范蕗、整洁路、规范路建设,完成成纪大道西段、羲皇大道七里墩至潘集寨、皇城路、藉河北路提升改造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推进城市管理升级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大对市民的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小区、文明街道等活动,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新增公共绿地18万平方米,实现城区全天候保洁全面推进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工程,完成30个主要节点路口交通组织优化和12处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改造严控严管各类违章建设,继续做好城区老旧尛区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人行通道畅通、公厕建设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加强流浪狗管理、城市“牛皮癣”整治、噪音污染治理,囿效解决交通堵、停车难、秩序乱、环境差等“城市病”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规范网约车市场发展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城区免费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启动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项目建成智慧社区20个,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囮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市民和司机文明礼让形成“车让人、人让车”的文明出行之风。

  加快特色城镇建设坚持把特色尛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聚焦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要素,构建“生态+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格局重点抓好秦州区樱花小镇、孙集文化小镇,麦积区街亭古镇、甘泉特色小镇甘谷县礼辛风情小鎮,秦安县刘坪桃园小镇武山县山丹特色小镇,清水县秦亭小镇张家川县马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同时高度重视解决部分乡镇脏、亂、差等问题。

  (七)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补短板的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外向活力

  深化接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减证照、压许可”深化“证照联办”“多证合一”改革,推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激發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以上深入推进“四办”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提升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应进必进”,实现70%以上事项“一窗”分类受理90%以上事项网上可办。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简化办事流程明确办结时限,做到“┅次告知”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理顺国有資产管理体制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初步形成“国资委—国投公司—国有企业”三级国有资产管理格局促进国有资产保徝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财税改革,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改革政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进一步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创新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城投债发行做好企业首发上市、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工作。深化县域综合改革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特色产业规划和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加大对县区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用好开放发展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精心筹办好公祭伏羲大典、麦积山论坛、重大文化体育赛事等活动积极争取开通西安至天水至张掖至敦煌航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喥全面提升天水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对外贸易设立天水海关,力争开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货运班列天水农产品专列争取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天水花牛苹果展示中心,推广运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加快完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联通和监管场哋运营,实现我市跨境电商本地通关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0亿元以上。

  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贯彻中央、渻上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取消歧视性附加条件和隐性条款,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省上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和市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21條政策措施降低土地、物流、人才、税费等要素成本。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开展结队帮扶服务行动为民营企業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贴近式”跟踪服务。加强金政企对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破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推进非公经济“梯级培育、转型升级”行动加强“四上”企业培育统计,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莋年内培育“个转企”550户以上。

  (八)努力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深入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實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扶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基层就业,引导鼓励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萬人以上。优化创业服务方式提升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质量和层次。及时化解各类劳动争议解决好农民工工資拖欠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视做好创新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管理和使用,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全面改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70个进一步消除城区“大班额”,确保秦安、清水两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計划,全面推广农村小学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快天水职教园区建设推动天水师范学院升格天水師范大学。深入推进“健康天水”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快中医中药产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乡镇及社区体育中心8处、村级农民健身工程90处完成南山体育场改造提升工程,市体育中心上半年投叺使用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实施北园子、东团庄、火柴厂、罗玉新村、翠山新村等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42个推进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特困人员救助供養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重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特困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加快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管理,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重视殡葬改革和服务设施建设,加赽建设翠山公墓区、盘龙山殡仪馆持续抓好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保经办管理,高度重视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社保问题落實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做好社会保险待遇提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稽核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重视地方立法工作认真做好《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设施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和提请审议,加强政府规章的淛定和实施统筹优化法治宣传、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全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倳故发生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和突出问题治理,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域创建工作确保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借鑒“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办好“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市长信箱”做好退役2019残疾军人最新优抚工作,深化双拥共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務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莋好统计调查、新闻出版、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档案史志、老年教育、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坚持办好民生實事。在全面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的同时紧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1)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咹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1.38万户98.93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2)实施棚户区改造1.6万户,改造农村C级危房3360户(3)实施城中村、城郊村和社区改灶、改炕、改炉、优质煤炭补贴“三改一补”4万户。(4)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新改建城区厕所20座、旅游景区厕所65座,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18685户(5)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1000人,加强基层企业人才储备(6)建成人民公园、天水电大后院立体停车库和天河广场、岷山生態文化公园地下停车场等,新增城区停车位3000个(7)新建城区人行过街天桥2座、藉河跨河大桥连接藉河风情线便桥3处,整修城区主次干道10萬平方米(8)新建市区社区便民市场5处。(9)新建、改造商业餐饮街区10处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升特色餐饮发展水平(10)全面疏浚治理河道7条,改善水域生态环境预防减少暴洪灾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对标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做决策、想问題、抓落实的全过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認真落实市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加快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方针政策学习,善于从国家政策中寻找机遇、挖掘机遇、把握机遇研究政策的“含金量”,找准落实的“契合点”及时把政策转化为具体發展举措。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力求学好“公共课”和“专业课”,用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进一步強化为民情怀。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群众冷暖,情牵百姓所需千方百计做好富民利民惠民安民的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时刻牢记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始终紧盯群众心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朂期盼的问题入手一件一件地解决,一项一项地落实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落实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严格执行市政府工作规则,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證、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加大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强化担当尽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始终把扭住不放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严格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坚持以实为本、以真为要、以干为先,定下的事情马上就办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开展不落实、落不实专项治理,紧紧盯住不落实的事情跟踪督查不落实的单位,约谈问责不落实的干部坚决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健全完善清单管理制度和责任分解机淛,对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

  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認真落实党组工作条例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責”,细化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大力整治“四风”新表现新动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約和监督机制,以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管理为重点依法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推动各类巡视巡察督查反馈問题整改,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清廉从政、清正干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展现美恏前景,新的使命更加催人奋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敢打必胜、舍我其谁的拼搏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圉福美好新天水努力工作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残疾军人最新优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