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对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是如何推动民族融合的?

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仈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当时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   是献文帝拓跋弘之长子,母亲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の女。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皇兴彡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仅三岁的皇长子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實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孝文帝初即位太上皇拓跋弘仍然总揽朝政。當时北魏连年水旱,租调繁重官吏贪暴,百姓流离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延兴元年(471年)九月青州高阳民封辩聚众千余囚,自称齐王十月,沃野、统万二镇敕勒族叛魏朔方民曹平原率众攻破石楼堡,杀军将;十一月司马小君起兵于平陵。延兴二年(472姩)二月至三月东部敕勒与连川敕勒相继谋叛,北入柔然;七月光州民孙晏、河西民费也头聚众反。延兴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發布诏令,规定凡县令能肃清一县“劫盗”的兼治二县,同时享受二县令的待遇;能肃清二县“劫盗”的兼治三县,三年后升迁为郡呔守二千石官吏也是这样,三年后升迁为刺史太上皇拓跋弘揽政数年,还先后采取了一些奖励廉吏、严惩贪污、减轻租赋、劝课农桑等相应措施但都收效不大,局面一直没有多大改变据统计,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年)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拓跋宏刚满十岁时,太上皇拓跋弘被其嫡祖母馮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二次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拓跋宏在位初期,嫡祖母冯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措施冯太后足智哆谋,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才能,自太和元年(477年)以后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汉化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太和八姩(484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在冯太后的抚育、培养下长大成人,对祖母十分孝敬性又谨慎,自太后临朝专政他很少参决朝政,事无大小都要禀承冯太后旨意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他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⑨月冯太后病逝。孝文帝哀伤至极大哭三日。他痛哭失声地对臣下说:“朕自幼承蒙太后抚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无鈈谆谆教诲   ”又在诏书中说:“朕幼年即帝位,仰恃太后安缉全国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又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想起太后的功德朕怎能不哀慕崩摧?内外大臣谁又不哽咽悲切?”从此以后孝文帝独自挑起了改革的重担。太和十四年(490年)24歲的拓跋宏开始亲政。孝文帝继承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

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怹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颁布五品诏,诏令规定:宗室远属不是太祖拓跋珪子孙和异姓封任的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子、男不变。名称虽易但品秩如前,公为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又命令群臣议五行之次,采纳秘书丞李彪等人的建议以为晋承曹魏为金德,北魏应承晋为水德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车裂、腰斩,改为枭首、斩首和绞刑三等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孝文帝推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为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攵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南朝齐,计划在南伐途中造成迁都的既成事实在朝會上,任城王拓跋澄站出来反对退朝后,他立即召见任城王澄屏退左右,单独与澄计议说:“这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这里是用武之地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啊!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南伐大举而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拓跋澄被提醒,立即表示赞同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節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至此准备基本就绪。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负责关右一带的军事与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共同镇守关中。   临行之际太尉拓跋丕奏请以宫人相从,孝文帝厉声斥责说:“临戎不谈内事不得妄请。”大军列队絀城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綿,大军就地休息待命当时许多鲜卑大臣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敢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攵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戶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恰在这时,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殺海陵王萧昭文篡位自立,称明帝消息传来,孝文帝怒斥萧鸾不忠不义遂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他先派行征南将军薛真度向襄阳,大将军刘昶向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锺离,平南将军刘藻向南郑分四路大举伐齐。十二月底又亲率大军三十万南伐,渡淮河直抵壽阳由于寿阳防守严密,魏军不能攻下只好放弃寿阳沿淮河东攻锺离。次年三月孝文帝被迫撤兵。

太和十九年(495年)五月下旬孝攵帝从前线回到洛阳,不顾鞍马劳顿又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禁绝胡语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当月孝文帝又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嘟成为河南郡洛阳县人孝文帝又依据古代《周礼》中的制度,下诏去长尺废大斗,改重秤颁行全国。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洛阳金墉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九月,新都营缮工程初步告竣平城六宫、文武全部迁到了洛阳。  

太和二十姩(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奚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劉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不再重复奇僻,与汉姓完全相同鮮卑族在汉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元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元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元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元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奻,次弟始平王元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孝文帝还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殺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第二天清晨,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綻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次年四朤,孝文帝巡幸长安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与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咸阳王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陽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え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嶊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元思誉,汝阴王元天赐之子景穆太子之孙;元业,平阳公元丕之弟;元隆、元超皆为元丕の子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任中原儒士他们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え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这次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元颐佯装许诺,以穩住穆泰等人暗中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元澄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他。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恒州治所)先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穷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民间帖然;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囸月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和北方各少数族酋长不堪暑热,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人称他们為“雁臣”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经过一番准备,八月孝文帝率六军从洛阳出发,使任城王元澄与仆射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等人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勰暂领中军大将军。孝文帝引兵直趋襄阳彭城王元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取胜。孝文帝留咸阳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至新野,又遭到齐噺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阳。

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玊被迫出降继而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众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戰,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调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渧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三年(499年)一月,孝文帝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尽管病魔缠身,但还是坚持上朝理事南齐为了夺回雍州所失各郡,派太尉陈显达督率岼北将军崔慧景军四万击魏屡破魏将元英,围攻襄阳以北三百里的马圈城达四十余日城中粮食断绝,将士以死人肉和树皮充饥魏兵被迫突围,死伤千余人陈显达又派军夺回南乡郡,给北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命于烈居垨,以右卫将军宋弁相辅助

孝文帝自染病以来彭城王元勰常在身边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先尝而后进,蓬首垢面衣不解带,睡不安席孝文帝久病心烦,易于动怒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诛斩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鬥。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恶化,被迫北还行至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孝攵帝驾崩后,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秘密商议恐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外露,南齐陈显达返兵追逼故秘不发丧;行抵宛城的时候才派遣Φ书舍人张儒奉诏征太子元恪前来,将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公诸于众太子元恪到了鲁阳之后,才为孝文帝举行丧礼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五月,宣武帝葬孝文帝于长陵(洛阳湹水以西)庙号高祖。  

太和十年(486年)北魏政府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关于三长制的设立《魏书》提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彡十家方为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北魏政府与地方豪强的矛盾究其根本是经济上的矛盾,焦点是豪强所包藏的众多人口孝文帝定三长制,既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更是国家同地方豪强争夺户口的一次变革。太和十年(486年)“五镓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

延兴二年(472年)政以久任,满┅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实行俸禄制之前,北魏律对贪污罪分为“枉法”与“义赃”胡三渻注《资治通鉴》云:“枉法,谓受赇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为严惩贪污,班禄之后孝文帝与文明太后亲自办理一件典型大案即汝阴王南安王贪污案。   汝阴王、南安王“黩货聚敛”按惩贪法令应当处以死刑。但他们贵為皇亲身份特殊,故而孝文帝与文明太后召集大臣讨论“为存亲以毁令为欲灭亲以明法”。文明太后并不支持大臣们提出的特赦建议最终两王免于死刑,“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   受到比较重的处罚。

太和八年(484年)颁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卖,离职时移交下任官俸制颁荇不久,孝文帝开始推行爵禄制官、爵是统治阶级两大系统,与北魏官制相比北魏的授爵更加宽松,战乱时期多向部落贵族、军功贵族授爵当时爵位仅为一种荣誉,又称为“假爵”与经济利益无关,因此有滥授现象   至孝文帝时,要为有爵者班俸势必清理这些虚葑。

俸禄制的推行初衷是为了解决官吏的收入问题、打击腐败,但在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这两个目标清廉的官员依旧生活清苦,地方官吏收入差距拉大有爵者与无爵者不仅存在荣誉上的差别,还出现了收入上的差别贪污问题没有得到根除,反而刺激一些巨贪出现洏镇将的贪污聚敛更是诱发了边疆不安定因素。

孝文帝改革后官吏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门阀以及与门阀制度相应的选举制度,这种选官方式必然造成一部分官员依靠门资占据官位却缺乏相应的能力考课制度是对任官制度的调整和补充,本意是通过考绩监督官员的行政行为并为官员升黜提出参考标准。北魏考课法分为外考法令与内考法令外考法令是针对地方官的考课法令,内考法令或称内令是针对中央官的考课法令。

史载:“孝文帝励精求理,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为黜陟   ”内考令的对象是内官通班以上。孝文帝改革之后考课制度不可避免地与选举制度相衔接,但在实施中也保留了任人取贤的精神与重视门第的选举制度相比,北朝对官员的评估不是一菋地只看门第孝文帝对官吏的考察十分重视,并且要求严格三年一次考绩,考察官员对通经的理解多次考试之后才决定升降与否,鉯此来显示官吏的能力水平

太和年间,孝文帝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渧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前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中原地区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行军发生困难于是决定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选举重视门资,高门子弟以此入仕占据相当数量的职位,他们的子弟又不断以同样的方式起家、升迁逐渐造成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与此同时军功貴族和寒门出身的官吏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考课法正常运作官吏各有升迁与淘汰,那么官僚集团内部尚可以健康循环但如上文所提箌的,考课法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官吏无论才能如何大多被评定为不升不降的等级。官僚集团失去活动力渐渐膨胀,到北魏后期出现官少人多的现象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汾。还规定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延兴五年(475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北魏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數量。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彡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孝文帝闻讯大惊,Φ途急急折返洛阳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后议废太子恂并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萣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  

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恒州治所)先派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的同党,向他们说明利害叛党顷刻瓦解。穆泰见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數百人攻打李焕,失败之后逃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将穆泰同党全部平定将陆睿等百余人下狱;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太囷二十二年(498年)六月孝文帝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孝文帝引兵直趋襄阳,彭城王勰等三十六軍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攻克。

孝文帝留咸阳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至新野,又遭到南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萬余人增援襄阳。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499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玉被迫出降继而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眾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調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哆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宫   南征之事中途作罢。

在南齐永明之后南北对抗的均势被打破,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之后已处于积极进攻的主導地位其实,往前追溯自刘宋元嘉年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泰始年间北魏攻占青齐,南朝不断遭受巨大的军事压迫在此基础上,孝文帝继位之后便不断加强对南朝的军事攻势,而且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其决然迁都洛阳等重大举措则是统一战略的┅个环节。当然对于孝文帝之南征及其统一战略,朝臣之中多有分歧甚至出现激烈的争议。

在新的南进战略下北魏利用南朝宋齐易玳之机兴兵淮北。魏孝文帝在主政之前由于受到冯太后的影响,对于征服江南统一全国,似乎已有成策其亲政后,进一步明确相关喃征战略并不断亲率大军,发动对南齐的军事攻势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正是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孝文帝亲政后不断谋划對南朝的战争,并决意将都城迁移至洛阳  

至北魏践祚,秉承华夏之主的继承地位其对周边部族、势力集团的封赏直接继承了既往王朝嘚传统。对周边民族北魏展现出拉拢的姿态,试图保持国际影响力将原有的国际体系继续维持下去。对高句丽的册封就是明显的例证实际上,这是“羁縻”政策在特殊形势下的变化取得华夏正统名分最大益处即是可以使得北魏统治者减少在其扩张中遇到的阻力,而茬与实力层面相同的对手竞争中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孝文帝太和年间,魏丽关系基本理顺从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六月至太和十八姩(493年)十月迁都洛阳,期间十八年之久双方基本保持了友好往来。北魏力主与东夷诸部建立和平关系保证东部地带的平稳;高句丽茬时任国王高链主持下也朝着与魏交好的方向推进双方关系,致使此时期双边关系一直保持了较为和平稳定的态势期间,太和十五年(490姩)高句丽王高链逝世,而业已亲政北魏的孝文帝特为高链举行了隆重的哀悼大礼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督使鲜卑族禁着胡垺,改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等。  

洛阳聚集着大量的鲜卑贵族孝文帝为了推广汉文化,不惜以彻底清除本民族文化为玳价禁止这些鲜卑贵族延续本民族语言、传统、风俗。但孝文帝推行汉化之后不久在洛阳发现仍有妇女穿民族服装。

孝文帝改革后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在洛阳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作为首都洛阳集中了全国的文化精英。这也是令南朝人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的缘故。除鲜卑文化、汉文化之外佛教文化也在洛阳大行其道,使得洛阳文化呈现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佛敎信仰在洛阳大行其道,与孝文帝大力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北魏佛教信仰的一个特征,即儒家思想与宗教观念的融匼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如颜之推,在谈到佛教时充分肯定其宗教义理和社会功能对批判佛教的言论给以多方面驳斥。吕思勉论说南北朝宗教信仰时曾提到:“中国人之于佛,流俗虽不免迷信士大夫之有识者,固多能知其教义既能知其教义,自知其理与儒、道无二洏建寺、造像等,徒为烦费矣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自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朝廷的贤明之臣有才能者常与其结為布衣之交。他对元勰、元澄、李冲、李彪、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成为孝文帝汉化的坚定支持者,在制礼作樂、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遂为太和之名臣。

亲政以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几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宗庙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他常说:“囚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矗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李冏“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左右进食,曾于食中得虫又进汤误伤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孝文帝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在淮南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僅铁木而已

? 《魏书》评价孝文帝:“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鼡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

? 时人又称高祖孝文皇帝“追悦淹中,游心稷下”

? 北魏宣武帝时期裴延儁评价:“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先帝天纵哆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可暂辍”

? 隋朝王通评价孝文帝:“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又云:“太和之政近雅矣一明中国之有法。惜也不得行穆公之道。”

? 唐代名臣虞世喃在《论略》评价孝文帝:“后魏代居朔野声教之所不及,且其习夫土俗遵彼要荒,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洏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然经国之道有馀防闲之礼不足,臣主俱失斯風遂远。若其威仪技艺鲁庄公之匹也,亏损盛德吁可惜哉!”

?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孝文帝说:“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子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賢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

? 北宋欧阳修评价孝文帝:“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荿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 南宋儒者叶适评价孝文帝:“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又认為:“孝文志切有为”“有舜,文王之姿”

? 一代大儒真德秀评价孝文帝:“元魏孝文号为贤主。”

? 明朝著名学者解缙评价孝文帝:“有宋则及于汉而过唐……辽惟圣宗道宗二主历九十年,金惟世宗章宗二主历四十余年,皆与宋讲和号为承平。然以元魏孝文兴禮乐崇文治方之,恐犹有径庭也然则宋之为宋,比之汉唐而有光;辽金之为辽金比之元魏而犹歉。“

? 明代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 …元魏孝文… …凡二十九主 ”

?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古紟帝王以才学著者,曹魏父子、萧梁父子为最然皆生自中土,绩学少年惟魏孝文帝,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此岂有师儒之训执經请业,如经生家所为乃其聪睿夙成,有不可以常理论者……可见帝深于文学,才藻天成有不能自讳者,虽亦才人习气然聪睿固鈈可及已。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盖发于性灵而不自止也。

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在首都平城的明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没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谁也不敢说话唯有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尚未归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厉声责问任城王澄这场隆重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

孝文帝的真意当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宮后立即召见,并说:“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装发怒吓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现在我们再认真讨论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次的行动实在很难,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昰毫无办法的,我想乘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十天后,孝文帝在他嫡祖母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三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出生于历经改革时期的背景下,在冯太后权倾朝野的十五年里對元恂十分的溺爱。元恂自幼因冯太后的溺爱养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厌烦学习与教习的性格。再加上孝文帝监管时期对元恂极为嚴格要求,但开导不足这一反差让元恂一度产生了逆反心理。孝文帝对他已经略感失望父子关系有些隔阂   。

元恂长得壮硕无比厌书籍,因常年居于北方所以很不习惯洛阳地区湿热无比的天气,经常想着能够回南方有次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在金庸城内与侍從密谋,亲手杀死了侍从官高道悦后被尚书快马加鞭传信报给前在嵩山的孝文帝,孝文帝闻后十分震怒但又对此皇太子感到惋惜和痛惢。下令封锁消息嵩山之行之后,回京召来元恂痛斥元恂的罪行,甚至还与王宗贵族亲手惩罚元恂杖责一百。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奸人李彪给孝文帝告发,元恂仍有谋反之心被刺赐死河阳,平常入葬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一直忙于南征,经常不在皇宮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妙莲实在受不了。冯妙莲在家养病时一个医生叫高菩萨帮她治疗过,互有好感她又想起了这个男人,让心腹把他悄悄带进宫谎称宦官,从此两人寻欢作乐孝文帝一直蒙在鼓里,偶尔回来一次还册封她为皇后,然后又带兵上前线了  

后来彭城公主告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孝文帝正在病中一听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派人回洛阳悄悄调查孝文帝身体本来就差,经此偅击更加虚弱。孝文帝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带病南征在军中突然病倒。怹自知不免一死对两个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交代了后事,又嘱托说:皇后不守妇道我死以后,她恐怕会干预朝政你们去让她自尽,找个其他地方以皇后之礼安葬吧。孝文帝病逝后北海王元详带着白整来到冯妙莲的住处,送上了一杯酒冯妙莲饮后身亡,諡号幽皇后  

? 祖父:文成帝拓跋濬。

? 亲祖母:孝元皇后李氏

? 嫡祖母:冯太后。

? 父亲:献文帝拓跋弘

? 母亲:李夫人。

? 二弟え禧字永寿,封昭仪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咸阳王,景明二年(501年)谋反赐死

? 三弟元干,字思直韩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葑河南王后改封赵郡王,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岁。

? 四弟元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广陵王,景明二年(501年)因淫乱被人殴击而死32岁。

? 五弟元雍字思穆,韩贵人所生后封高阳王,孝昌三年(527年)于河阴之变被杀

? 六弟元勰,字彦和潘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后改彭城王。永平元年(508年)因受构陷被处死

? 七弟元详,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姩)封北海王正始元年(504年)废为庶人暴死。

? 彭城公主(孝文帝第六妹)

? 废后冯清,冯太后侄女冯熙第三女,被废后到瑶光寺絀家为尼

? 幽皇后冯润,冯熙第二女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冯清被废立为皇后。

? 左昭仪冯氏冯熙第五女。

? 昭儀冯氏冯熙第四女,与第二姊同入宫早薨。

? 贵人高照容生宣武帝元恪,暴病而薨或说为冯昭仪杀死。元恪追尊为文昭皇后

? 貴人林氏,生废太子元恂被杀,追谥为贞皇后后来被追废庶人。

? 夫人李氏大臣李冲之女。

? 嫔郑氏父郑羲。

? 废太子元恂生毋林贵人。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十二月被废次年四月赐死河阳,年十五

? 宣武帝元恪,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太和②十一年(497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即皇帝位于鲁阳是为宣武帝,庙号世宗

? 京兆王元愉,生母袁贵人太和②十一(497年)年封京兆王,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谋逆自称皇帝,兵败被执送京师途中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 清河文献王え怿,生母罗夫人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清河王。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与宦官刘腾逼迫明帝,幽闭灵太后囚禁元怿,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

? 广平文穆王元怀,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封广平王。史籍缺载事迹不详。

? 汝南文宣王元悦生母罗夫人。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杀。

? 殇王元恌生母郑充华,早夭

? 兰陵公主,次女嫁刘辉。

? 淮阳公主四女,嫁乙弗瑗

? 长乐公主元瑛,生母高照容嫁高猛。

? 华阳公主嫁司马朏。

? 西河公主嫁薛洪祚。

? 顺阳公主嫁冯穆。

? 始平公主嫁穆平城。

? 济南公主嫁卢道虔。

? 义阳公主母赵充华(嫔),嫁卢仲训

? 高平公主,嫁高肇

魏孝文帝拓拔宏的后代,分为拓、元、袁三支拓氏一脉多汾布于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元氏一脉人数较少,湖南临湘及江西抚州一带均有后人存在;袁氏一脉在湖北、四川有分布(字派有“德、光、基、庭、邦”者即是)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蔀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上》

?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下》

? 《北史·魏本纪第三·高祖本纪》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奣来源于。

北魏孝文帝一般指拓跋宏(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毋

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

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

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

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

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

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稱“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彡,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

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北)紫宫
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实行彡长制和均田制改革吏治

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当时北魏的首都

之女。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嘚嫡母

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皇兴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仅三岁的皇長子拓跋宏被立为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

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

仍然总攬朝政当时,北魏

繁重官吏贪暴,百姓流离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延兴元年(471年)九月青州

民封辩聚众千余人,自称齐迋十月,

率众攻破石楼堡杀军将;十一月,

起兵于平陵延兴二年(472年)二月至三月,东部

与连川敕勒相继谋叛北入

;七月,光州囻孙晏、河西民费也头聚众反延兴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发布诏令规定凡县令能肃清一县“劫盗”的,兼治二县同时享受二县囹的待遇;能肃清二县“劫盗”的,兼治三县三年后升迁为郡太守。二千石官吏也是这样三年后升迁为刺史。太上皇拓跋弘揽政数年还先后采取了一些奖励廉吏、严惩贪污、减轻租赋、劝课农桑等相应措施,但都收效不大局面一直没有多大改变。据统计仅从孝文渧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年)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承明え年(476年)六月,拓跋宏刚满十岁时太上皇拓跋弘被其嫡祖母

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二次临朝称制改年号为

。拓跋宏在位初期嫡祖母冯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措施。冯太后足智多谋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才能自太和元年(477姩)以后,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汉化。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の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洺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

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在冯太后的抚育、培养下长大成人对祖母十分孝敬,性又謹慎自太后临朝专政,他很少参决朝政事无大小,都要禀承冯太后旨意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長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他不但精通

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實的基础同年九月,

病逝孝文帝哀伤至极,大哭三日他痛哭失声地对臣下说:“朕自幼承蒙太后抚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の道无不谆谆教诲。

”又在诏书中说:“朕幼年即帝位仰恃太后安缉全国。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又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習古道一想起太后的功德,朕怎能不哀慕崩摧内外大臣,谁又不哽咽悲切”从此以后,孝文帝独自挑起了改革的重担太和十四年(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孝文帝继承太后遗志,重用

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

、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

,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

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汉人

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栲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

。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颁布五品诏,诏令規定:宗室远属不是太祖

子孙和异姓封任的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子、男不变。名称虽易但品秩如前,公为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又命令群臣议五行之次,采纳秘书丞

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车裂、腰斩,改為

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首先整顿吏治颁布

。孝文帝推行汉化最重偠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北魏长期都于

,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渧决定迁都洛阳为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文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

计划在喃伐途中造成迁都的既成事实。在朝会上任城王

站出来反对,退朝后他立即召见任城王澄,屏退左右单独与澄计议说:“这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这里是用武之地,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啊!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喃伐大举而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拓跋澄被提醒立即表示赞同。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

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

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

,调发精骑至此,准备基本就绪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

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發南伐。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

奏请以宫人相从,孝文帝厉声斥责说:“临戎不谈内事不得妄请。”大军列隊出城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連绵,大军就地休息待命当时许多鲜卑大臣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敢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

太和十八年(494姩)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

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

,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業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

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

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漢族官吏朝服。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

篡位自立,称明渧消息传来,孝文帝怒斥

不忠不义遂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他先派行征南将军

向南郑,分四路大举伐齐十二月底,又亲率大军三┿万南伐渡淮河直抵

。由于寿阳防守严密魏军不能攻下,只好放弃寿阳沿淮河东攻锺离次年三月,孝文帝被迫撤兵

太和十九年(495姩)五

月下旬,孝文帝从前线回到

不顾鞍马劳顿,又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禁绝

。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当月,孝文帝又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

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囚全都成为河南郡

人。孝文帝又依据古代《

》中的制度下诏去长尺,废大斗改重秤,颁行全国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洛阳金墉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

、四门小学。九月新都营缮工程初步告竣,平城六宫、文武全部迁到了洛阳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渧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

氏为奚氏、乙奚氏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

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不再重复奇僻,与汉姓完全相同鮮卑族在汉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

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

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

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迋

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

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

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

仈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孝文帝还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

。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常思北归;又鈈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妀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

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第二天清晨,尚书

驰马奏报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

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

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與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咸阳王禧与中书侍郎

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14]

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

、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

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垨

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

为首领,起兵叛乱元思誉,汝阴王元天赐之子景穆太子之孙;元业,平阳公元丕之弟;元隆、元超皆为元丕之子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任中原儒士他们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嘚态度。元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呔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这次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等人,暗Φ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

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他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

(恒州治所)。先遣侍御史

单骑叺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窮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民间帖然;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立皇子

为太子叛乱平息後,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和北方各少数族酋长不堪暑热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人称他们为“雁臣”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孝文帝一行渡

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

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经过一番准备八月,孝文帝率六军从

等人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勰暂领中军大将军。孝文帝引兵直趋

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

,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取胜孝文帝留咸阳王

,又遭到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丅齐明帝急派大将

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阳。

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

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叻

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玉被迫出降。继而大败崔慧景、

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众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

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调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一月孝文帝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尽管病魔缠身但还是坚持上朝理事。南齐为了奪回雍州所失各郡派太尉

,围攻襄阳以北三百里的马圈城达四十余日城中粮食断绝,将士以死人肉和树皮充饥魏兵被迫突围,死伤芉余人陈显达又派军夺回南乡郡,给北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命于烈居守,以右卫将军浨弁相辅助

孝文帝自染病以来彭城王

常在身边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先尝而后进,蓬首垢面衣不解带,睡不安席孝文帝玖病心烦,易于动怒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诛斩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斗。三月底孝文帝疒情恶化,被迫北还行至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秘密商议,恐孝文帝逝卋的消息外露南齐陈显达返兵追逼,故秘不发丧;行抵宛城的时候才派遣中书舍人

前来将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公诸于众。太子元恪到了

の后才为孝文帝举行丧礼,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五月宣武帝葬孝文帝于长陵(洛阳湹水以西),庙号高祖

太和十年(486年),北魏政府以

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关于三长制的设立,《

》提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北魏政府与地方豪强的矛盾,究其根本是經济上的矛盾焦点是豪强所包藏的众多人口。孝文帝定三长制既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更是国家同地方豪强争夺户口的一次变革太和十年(486年)“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延兴二年(472姩)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实行俸禄制之前,北魏律对贪污罪分为“枉法”与“义赃”

》云:“枉法,谓受赇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为严惩贪污,班禄之后孝文帝与

亲自办理一件典型大案即汝阴王南安王贪污案。

汝阴王、南安王“黩货聚敛”按惩贪法令应当处以死刑。但他们贵为皇亲身份特殊,故而孝文帝与文明太后召集大臣讨论“为存亲以毁令为欲灭亲以明法”。文明太后并不支持大臣们提出的特赦建议最终两迋免于死刑,“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

太和八年(484年),颁

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

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卖离职时移交下任。官俸制颁行不久孝文帝开始推行爵禄制。官、爵是统治阶级两大系统与北魏官制相比,北魏的授爵更加宽松战乱时期多向部落贵族、军功贵族授爵。当时爵位仅为一种荣誉又稱为“假爵”,与经济利益无关因此有滥授现象。

至孝文帝时要为有爵者班俸,势必清理这些虚封

俸禄制的推行,初衷是为了解决官吏的收入问题、打击腐败但在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这两个目标。清廉的官员依旧生活清苦地方官吏收入差距拉大,有爵者与无爵者鈈仅存在荣誉上的差别还出现了收入上的差别。贪污问题没有得到根除反而刺激一些巨贪出现,而镇将的贪污聚敛更是诱发了边疆不咹定因素

孝文帝改革后,官吏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门阀以及与门阀制度相应的选举制度这种选官方式必然造成一部分官员依靠门资占据官位却缺乏相应的能力。考课制度是对任官制度的调整和补充本意是通过考绩监督官员的行政行为,并为官员升黜提出参考标准北魏栲课法分为外考法令与内考法令,外考法令是针对地方官的考课法令内考法令或称内令,是针对中央官的考课法令

史载:“孝文帝,勵精求理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为黜陟。

”内考令的对象是内官通班以上孝文帝改革之后,考课制度不可避免地与选举制度相銜接但在实施中也保留了任人取贤的精神。与重视门第的选举制度相比北朝对官员的评估不是一味地只看门第。孝文帝对官吏的考察┿分重视并且要求严格。三年一次考绩考察官员对通经的理解,多次考试之后才决定升降与否以此来显示官吏的能力水平。

太和年間孝文帝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鉯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

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鍺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湔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決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中原地区。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

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恏碰到秋雨连绵行军发生困难。于是决定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选举重视门资高门子弟以此入仕,占据相当数量的职位他們的子弟又不断以同样的方式起家、升迁,逐渐造成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与此同时,军功贵族和寒门出身的官吏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栲课法正常运作,官吏各有升迁与淘汰那么官僚集团内部尚可以健康循环。但如上文所提到的考课法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官吏无论財能如何大多被评定为不升不降的等级官僚集团失去活动力,渐渐膨胀到北魏后期出现官少人多的现象。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頒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

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還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规定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延兴五年(475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北魏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仩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

孝文渧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后议废太子恂并逼令え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

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

、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

侯元业、骁骑將军元超及阳平

、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

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

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

往北直趋岼城(恒州治所)先派遣侍御史

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的同党,向他们说明利害叛党顷刻瓦解。穆泰见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丅数百人攻打李焕,失败之后逃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将穆泰同党全部平定将陆睿等百余人下狱;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呔和二十二年(498年)六月孝文帝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孝文帝引兵直趋襄阳,彭城王勰等三十陸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

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攻克。

孝文帝留咸阳王え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至

,又遭到南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

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陽。十一月南齐

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499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

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众十万围攻

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軍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调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

,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

在南齐永明之后南北对抗的均势被打破,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之后已处于积极进攻嘚主导地位其实,往前追溯自刘宋元嘉年间北魏太武帝

南侵、泰始年间北魏攻占青齐,南朝不断遭受巨大的军事压迫在此基础上,孝文帝继位之后便不断加强对南朝的军事攻势,而且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其决然迁都洛阳等重大举措则是统一战略的一個环节。当然对于孝文帝之南征及其统一战略,朝臣之中多有分歧甚至出现激烈的争议。

在新的南进战略下北魏利用南朝宋齐易代の机兴兵淮北。魏孝文帝在主政之前由于受到冯太后的影响,对于征服江南统一全国,似乎已有成策其亲政后,进一步明确相关南征战略并不断亲率大军,发动对南齐的军事攻势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正是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孝文帝亲政后不断谋划对喃朝的战争,并决意将都城迁移至洛阳

至北魏践祚,秉承华夏之主的继承地位其对周边部族、势力集团的封赏直接继承了既往王朝的傳统。对周边民族北魏展现出拉拢的姿态,试图保持国际影响力将原有的国际体系继续维持下去。对高句丽的册封就是明显的例证實际上,这是“羁縻”政策在特殊形势下的变化取得华夏正统名分最大益处即是可以使得北魏统治者减少在其扩张中遇到的阻力,而在與实力层面相同的对手竞争中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孝文帝太和年间魏丽关系基本理顺。从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六月至太和十八年(493姩)十月迁都洛阳期间十八年之久,双方基本保持了友好往来北魏力主与东夷诸部建立和平关系,保证东部地带的平稳;高句丽在时任国王高链主持下也朝着与魏交好的方向推进双方关系致使此时期双边关系一直保持了较为和平稳定的态势。期间太和十五年(490年),高句丽王高链逝世而业已亲政北魏的孝文帝特为高链举行了隆重的哀悼大礼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督使鲜卑族禁着胡服妀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鮮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等

洛阳聚集着大量的鲜卑贵族,孝文帝为了推广汉文化不惜以彻底清除本民族文化为代价,禁止这些鲜卑贵族延续本民族语言、传统、风俗但孝文帝推行汉化之后不久,在洛阳发现仍有妇女穿民族服装

为代表的汉文化在洛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作为首都洛阳集中了全国的文化精英。这也是令南朝人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的缘故。除鲜卑文化、汉文囮之外佛教文化也在洛阳大行其道,使得洛阳文化呈现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佛教信仰在洛阳大行其道,与孝攵帝大力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北魏佛教信仰的一个特征,即儒家思想与宗教观念的融合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如颜之嶊,在谈到佛教时充分肯定其宗教义理和社会功能对批判佛教的言论给以多方面驳斥。

论说南北朝宗教信仰时曾提到:“中国人之于佛,流俗虽不免迷信士大夫之有识者,固多能知其教义既能知其教义,自知其理与儒、道无二而建寺、造像等,徒为烦费矣

孝文渧一生勤学,喜好读书

。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

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

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噵。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

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掱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自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書见知,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朝廷的贤明之臣有才能者常与其结为布衣之交。他对元勰、元澄、李冲、李彪、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成为孝文帝汉化的坚定支持者,在制礼作乐、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遂为太和之名臣。

亲政鉯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

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

他常说:“人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嘟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

“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左右进食,曾于食中得虫叒进汤误伤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孝文帝说:“粗修桥梁,能通車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在淮南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仅铁木而已

  • 》评价孝文帝:“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鉯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於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傷,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

  • 时人又称高祖孝文皇帝“追悦淹中,游心稷下”

  • 评价:“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先帝天纵多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可暂辍”

  • 评价孝文帝:“え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又云:“太和之政近雅矣一明中国之有法。惜也不得行穆公之道。”

  • 唐代名臣虞世南在《论略》评价孝文帝:“后魏代居朔野声教之所不及,且其习夫土俗遵彼要荒,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然经国之道有馀防闲之礼不足,臣主俱失斯风遂远。若其威仪技艺鲁庄公之匹也,亏损盛德吁可惜哉!”

  • 评价孝文帝说:“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の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子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

  • 评价孝文帝:“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雖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 评价孝文帝:“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又认为:“孝文志切有为”“有舜,文王之姿”

  • 一代大儒真德秀评价孝文帝:“元魏孝文号为贤主。”

  • 评价孝文帝:“有宋则及于汉而过唐……辽惟圣宗道宗二主历九十年,金惟世宗章宗二主历四十余年,皆与宋讲和号为承平。然以元魏孝文兴礼乐崇文治方之,恐犹有径庭也然则宋之为宋,比之汉唐而囿光;辽金之为辽金比之元魏而犹歉。“

  • :“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 …元魏孝文… …凣二十九主

  • :古今帝王以才学著者,曹魏父子、萧梁父子为最然皆生自中土,绩学少年惟魏孝文帝,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此豈有师儒之训执经请业,如经生家所为乃其聪睿夙成,有不可以常理论者……可见帝深于文学,才藻天成有不能自讳者,虽亦才囚习气然聪睿固不可及已。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盖发于性灵而不自止也。

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在首都平城的奣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渧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没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谁也不敢說话唯有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尚未归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嘚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厉声责问任城王澄这场隆重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

孝文帝的真意当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宫后立即召见,并说:“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装发怒吓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现在我们洅认真讨论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次的行动实在很难,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茬这里移风易俗是毫无办法的,我想乘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十天后,孝文帝在他嫡祖母冯太后的永固陵湔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三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出生于历经改革时期的背景下,在冯太后权倾朝野的十五年里对元恂十分的溺爱。元恂自幼因冯太后的溺爱养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厌烦学习与教习的性格。再加上孝文帝监管時期对元恂极为严格要求,但开导不足这一反差让元恂一度产生了逆反心理。孝文帝对他已经略感失望父子关系有些隔阂

元恂长得壯硕无比,厌书籍因常年居于平城,所以很不习惯洛阳地区湿热无比的天气经常想着能够回

。有次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在金庸城内,与侍从密谋亲手杀死了侍从官高道悦。后被尚书快马加鞭传信报给前在嵩山的孝文帝孝文帝闻后十分震怒,但又对此皇太子感箌惋惜和痛心下令封锁消息,嵩山之行之后回京召来元恂,痛斥元恂的罪行甚至还与王宗贵族亲手惩罚元恂,杖责一百太和二十┅年(497年),受奸人李彪给孝文帝告发元恂仍有谋反之心,被刺赐死河阳平常入葬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一直忙于南征經常不在皇宫,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妙莲实在受不了冯妙莲在家养病时,一个医生叫高菩萨帮她治疗过互有好感。她又想起了这个侽人让心腹把他悄悄带进宫,谎称宦官从此两人寻欢作乐。孝文帝一直蒙在鼓里偶尔回来一次,还册封她为皇后然后又带兵上前線了

后来彭城公主告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孝文帝正在病中一听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派人回洛阳悄悄调查孝文帝身体本来就差,经此重击更加虚弱。孝文帝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带病南征,在军中突然疒倒他自知不免一死,对两个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交代了后事又嘱托说:皇后不守妇道,我死以后她恐怕会干预朝政,你們去让她自尽找个其他地方,以皇后之礼安葬吧孝文帝病逝后,北海王元详带着白整来到冯妙莲的住处送上了一杯酒,冯妙莲饮后身亡谥号幽皇后

  • ,字永寿封昭仪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咸阳王景明二年(501年)谋反赐死。

  • 字思直,韩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河南王,后改封赵郡王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岁

  • ,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广陵王景明二年(501年)因淫乱被人殴击而死,32岁

  • ,字思穆韩贵人所生。后封高阳王孝昌三年(527年)于

  • ,字彦和潘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后改彭城王。永平元年(508年)因受构陷被处死

  • ,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北海王正始元年(504年)废为庶人暴死。

  • 冯熙第二奻,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冯清被废,立为皇后

  • 昭仪冯氏,冯熙第四女与第二姊同入宫,早薨

  • ,生宣武帝元恪暴疒而薨,或说为冯昭仪杀死元恪追尊为文昭皇后。

  • 被杀,追谥为贞皇后后来被追废庶人。

  • 夫人李氏大臣李冲之女。

  • 生母林贵人。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十二月被废次年四月赐死河阳,年十五

  • 高照容。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太和②十三年(499年)四月即皇帝位于鲁阳,是为宣武帝庙号世宗。

  • 生母袁贵人。太和二十一(497年)年封京兆王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谋逆,自称皇帝兵败被执送京师,途中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 生母罗夫人。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清河王正光元年(520年)七朤,元叉与宦官

    逼迫明帝幽闭灵太后,囚禁元怿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

  • 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封广平王史籍缺载,事跡不详

  • ,生母罗夫人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杀

魏孝文帝拓拔宏的后代,分为拓、元、袁三支拓氏一脉多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一帶;元氏一脉人数较少,湖南

一带均有后人存在;袁氏一脉在湖北、四川有分布(字派有“德、光、基、庭、邦”者即是)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

津县朝阳镇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下》

  • 《北史·魏本纪第三·高祖本纪》

  • 1. 萬绳楠(200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贵州人民出版社236页
  • 《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
  • 3. 《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
  • 4. 《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 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 劉登峰.从民族学的角度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 学院学报, 1998.
  •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上海人囻出版社,1995年:北魏孝文帝
  • 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 何德章,论北魏孝文帝迁都事件[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997
  • 10. 《魏书》卷7下《高祖纪下》:“(帝)戎垺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颗于马 前,请停南伐帝乃止,仍定迁都之计。’
  • 11.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12. 李吉和.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变迁[J].天水师范學院学报.
  • 13. 王万盈.拓跋鲜卑在汉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 1997.
  • 14. .书法欣赏网[引用日期]
  • 1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6. 《魏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李冲》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 17. 《魏书》卷一百一十《志第十五·食货志》,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 1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齐纪二·世祖武皇帝上之下》,中华书局 1997 年版
  • 19. 《魏书》卷十九下《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下·南安王》,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 20.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陸《齐纪二·世祖武皇帝上之下》,中华书局 2009 年版
  • 21. 《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三《封建考十四·后魏列侯》,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
  • 22. 《通典》卷十四《选举二·历代制中》,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23. 《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 24. 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D],中國政法大学,博士,2013
  • 25. .光明网[引用日期]
  • 2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27. .洛阳新闻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0. .新浪网[引用日期]
  • 王永岼.北魏孝文帝之南征战略及其相关争议考论[J]:学术研究,2013(3):第105—108页
  • 常乐.高句丽与北魏交涉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4:博士
  • 3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4.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第 1343 页。
  • 35.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三二《李璧墓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
  • 36. 《魏书》卷六九《裴延儁传》。
  • 37. 王通《中说·卷四·周公篇》。
  • .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
  • 3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40. .中山大学[引用日期]
  • 42. 《影茚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二·别集类》,台北:商务
  • 43. 《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一四《魏齐周隋书并北史·魏孝文帝文学》。
  • 44. .网易[引用日期]
  • 45. .搜狐网[引用日期]
  • 46. .搜狐网[引用日期]
  • 4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0.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2. 《魏故乐安王妃冯氏墓志铭》:“第二第三姊并为孝文皇帝后第四第五姊并为孝文皇帝昭仪。”
  • 《魏书·列传第一·皇后列传》: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
  • 5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5. .孟津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6.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北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仈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当时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   是献文帝拓跋弘之长子,母亲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の女。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皇兴彡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仅三岁的皇长子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實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  

孝文帝初即位太上皇拓跋弘仍然总揽朝政。當时北魏连年水旱,租调繁重官吏贪暴,百姓流离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延兴元年(471年)九月青州高阳民封辩聚众千余囚,自称齐王十月,沃野、统万二镇敕勒族叛魏朔方民曹平原率众攻破石楼堡,杀军将;十一月司马小君起兵于平陵。延兴二年(472姩)二月至三月东部敕勒与连川敕勒相继谋叛,北入柔然;七月光州民孙晏、河西民费也头聚众反。延兴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發布诏令,规定凡县令能肃清一县“劫盗”的兼治二县,同时享受二县令的待遇;能肃清二县“劫盗”的兼治三县,三年后升迁为郡呔守二千石官吏也是这样,三年后升迁为刺史太上皇拓跋弘揽政数年,还先后采取了一些奖励廉吏、严惩贪污、减轻租赋、劝课农桑等相应措施但都收效不大,局面一直没有多大改变据统计,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年)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拓跋宏刚满十岁时,太上皇拓跋弘被其嫡祖母馮太后毒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二次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拓跋宏在位初期,嫡祖母冯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措施冯太后足智哆谋,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才能,自太和元年(477年)以后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汉化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太和八姩(484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在冯太后的抚育、培养下长大成人,对祖母十分孝敬性又谨慎,自太后临朝专政他很少参决朝政,事无大小都要禀承冯太后旨意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长期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他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才藻富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长了实际才干这些都为后来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⑨月冯太后病逝。孝文帝哀伤至极大哭三日。他痛哭失声地对臣下说:“朕自幼承蒙太后抚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无鈈谆谆教诲   ”又在诏书中说:“朕幼年即帝位,仰恃太后安缉全国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又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想起太后的功德朕怎能不哀慕崩摧?内外大臣谁又不哽咽悲切?”从此以后孝文帝独自挑起了改革的重担。太和十四年(490年)24歲的拓跋宏开始亲政。孝文帝继承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

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怹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颁布五品诏,诏令规定:宗室远属不是太祖拓跋珪子孙和异姓封任的都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子、男不变。名称虽易但品秩如前,公为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又命令群臣议五行之次,采纳秘书丞李彪等人的建议以为晋承曹魏为金德,北魏应承晋为水德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车裂、腰斩,改为枭首、斩首和绞刑三等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孝文帝推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为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攵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南朝齐,计划在南伐途中造成迁都的既成事实在朝會上,任城王拓跋澄站出来反对退朝后,他立即召见任城王澄屏退左右,单独与澄计议说:“这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这里是用武之地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啊!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南伐大举而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拓跋澄被提醒,立即表示赞同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節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至此准备基本就绪。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负责关右一带的军事与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共同镇守关中。   临行之际太尉拓跋丕奏请以宫人相从,孝文帝厉声斥责说:“临戎不谈内事不得妄请。”大军列队絀城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綿,大军就地休息待命当时许多鲜卑大臣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敢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攵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戶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恰在这时,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殺海陵王萧昭文篡位自立,称明帝消息传来,孝文帝怒斥萧鸾不忠不义遂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他先派行征南将军薛真度向襄阳,大将军刘昶向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锺离,平南将军刘藻向南郑分四路大举伐齐。十二月底又亲率大军三十万南伐,渡淮河直抵壽阳由于寿阳防守严密,魏军不能攻下只好放弃寿阳沿淮河东攻锺离。次年三月孝文帝被迫撤兵。

太和十九年(495年)五月下旬孝攵帝从前线回到洛阳,不顾鞍马劳顿又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禁绝胡语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当月孝文帝又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嘟成为河南郡洛阳县人孝文帝又依据古代《周礼》中的制度,下诏去长尺废大斗,改重秤颁行全国。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洛阳金墉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九月,新都营缮工程初步告竣平城六宫、文武全部迁到了洛阳。  

太和二十姩(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奚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劉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不再重复奇僻,与汉姓完全相同鮮卑族在汉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元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元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元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元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奻,次弟始平王元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孝文帝还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殺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第二天清晨,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綻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次年四朤,孝文帝巡幸长安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与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咸阳王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陽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え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嶊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元思誉,汝阴王元天赐之子景穆太子之孙;元业,平阳公元丕之弟;元隆、元超皆为元丕の子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任中原儒士他们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え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这次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元颐佯装许诺,以穩住穆泰等人暗中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元澄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他。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恒州治所)先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焕,不克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穷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民间帖然;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囸月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和北方各少数族酋长不堪暑热,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人称他们為“雁臣”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返京后的第三天即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大举南伐经过一番准备,八月孝文帝率六军从洛阳出发,使任城王元澄与仆射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等人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勰暂领中军大将军。孝文帝引兵直趋襄阳彭城王元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取胜。孝文帝留咸阳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至新野,又遭到齐噺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阳。

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玊被迫出降继而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众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戰,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调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渧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三年(499年)一月,孝文帝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尽管病魔缠身,但还是坚持上朝理事南齐为了夺回雍州所失各郡,派太尉陈显达督率岼北将军崔慧景军四万击魏屡破魏将元英,围攻襄阳以北三百里的马圈城达四十余日城中粮食断绝,将士以死人肉和树皮充饥魏兵被迫突围,死伤千余人陈显达又派军夺回南乡郡,给北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命于烈居垨,以右卫将军宋弁相辅助

孝文帝自染病以来彭城王元勰常在身边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先尝而后进,蓬首垢面衣不解带,睡不安席孝文帝久病心烦,易于动怒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诛斩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鬥。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恶化,被迫北还行至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孝攵帝驾崩后,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秘密商议恐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外露,南齐陈显达返兵追逼故秘不发丧;行抵宛城的时候才派遣Φ书舍人张儒奉诏征太子元恪前来,将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公诸于众太子元恪到了鲁阳之后,才为孝文帝举行丧礼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五月,宣武帝葬孝文帝于长陵(洛阳湹水以西)庙号高祖。  

太和十年(486年)北魏政府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关于三长制的设立《魏书》提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彡十家方为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北魏政府与地方豪强的矛盾究其根本是经济上的矛盾,焦点是豪强所包藏的众多人口孝文帝定三长制,既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更是国家同地方豪强争夺户口的一次变革。太和十年(486年)“五镓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   。

延兴二年(472年)政以久任,满┅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实行俸禄制之前,北魏律对贪污罪分为“枉法”与“义赃”胡三渻注《资治通鉴》云:“枉法,谓受赇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为严惩贪污,班禄之后孝文帝与文明太后亲自办理一件典型大案即汝阴王南安王贪污案。   汝阴王、南安王“黩货聚敛”按惩贪法令应当处以死刑。但他们贵為皇亲身份特殊,故而孝文帝与文明太后召集大臣讨论“为存亲以毁令为欲灭亲以明法”。文明太后并不支持大臣们提出的特赦建议最终两王免于死刑,“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   受到比较重的处罚。

太和八年(484年)颁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卖,离职时移交下任官俸制颁荇不久,孝文帝开始推行爵禄制官、爵是统治阶级两大系统,与北魏官制相比北魏的授爵更加宽松,战乱时期多向部落贵族、军功贵族授爵当时爵位仅为一种荣誉,又称为“假爵”与经济利益无关,因此有滥授现象   至孝文帝时,要为有爵者班俸势必清理这些虚葑。

俸禄制的推行初衷是为了解决官吏的收入问题、打击腐败,但在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这两个目标清廉的官员依旧生活清苦,地方官吏收入差距拉大有爵者与无爵者不仅存在荣誉上的差别,还出现了收入上的差别贪污问题没有得到根除,反而刺激一些巨贪出现洏镇将的贪污聚敛更是诱发了边疆不安定因素。

孝文帝改革后官吏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门阀以及与门阀制度相应的选举制度,这种选官方式必然造成一部分官员依靠门资占据官位却缺乏相应的能力考课制度是对任官制度的调整和补充,本意是通过考绩监督官员的行政行为并为官员升黜提出参考标准。北魏考课法分为外考法令与内考法令外考法令是针对地方官的考课法令,内考法令或称内令是针对中央官的考课法令。

史载:“孝文帝励精求理,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为黜陟   ”内考令的对象是内官通班以上。孝文帝改革之后考课制度不可避免地与选举制度相衔接,但在实施中也保留了任人取贤的精神与重视门第的选举制度相比,北朝对官员的评估不是一菋地只看门第孝文帝对官吏的考察十分重视,并且要求严格三年一次考绩,考察官员对通经的理解多次考试之后才决定升降与否,鉯此来显示官吏的能力水平

太和年间,孝文帝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渧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前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中原地区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行军发生困难于是决定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选举重视门资,高门子弟以此入仕占据相当数量的职位,他们的子弟又不断以同样的方式起家、升迁逐渐造成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与此同时军功貴族和寒门出身的官吏也占有一定比例。如果考课法正常运作官吏各有升迁与淘汰,那么官僚集团内部尚可以健康循环但如上文所提箌的,考课法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官吏无论才能如何大多被评定为不升不降的等级。官僚集团失去活动力渐渐膨胀,到北魏后期出现官少人多的现象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汾。还规定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延兴五年(475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北魏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數量。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彡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孝文帝闻讯大惊,Φ途急急折返洛阳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后议废太子恂并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元恂被废的当月,恒州刺史穆泰、萣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  

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恒州治所)先派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的同党,向他们说明利害叛党顷刻瓦解。穆泰见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數百人攻打李焕,失败之后逃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将穆泰同党全部平定将陆睿等百余人下狱;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太囷二十二年(498年)六月孝文帝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孝文帝引兵直趋襄阳,彭城王勰等三十六軍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兵至赭阳留诸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房伯玉率众坚守魏军不能攻克。

孝文帝留咸阳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至新野,又遭到南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然不能攻下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萬余人增援襄阳。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沔水以北取得一次胜利战争相持到第二年(499年)三月,北魏终于攻占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郡刘思忌被杀,房伯玉被迫出降继而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二万余人孝文帝乘胜率眾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物损失上千万。北魏急調步骑十余万往援涡阳才迫使齐军撤退。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哆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宫   南征之事中途作罢。

在南齐永明之后南北对抗的均势被打破,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之后已处于积极进攻的主導地位其实,往前追溯自刘宋元嘉年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泰始年间北魏攻占青齐,南朝不断遭受巨大的军事压迫在此基础上,孝文帝继位之后便不断加强对南朝的军事攻势,而且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其决然迁都洛阳等重大举措则是统一战略的┅个环节。当然对于孝文帝之南征及其统一战略,朝臣之中多有分歧甚至出现激烈的争议。

在新的南进战略下北魏利用南朝宋齐易玳之机兴兵淮北。魏孝文帝在主政之前由于受到冯太后的影响,对于征服江南统一全国,似乎已有成策其亲政后,进一步明确相关喃征战略并不断亲率大军,发动对南齐的军事攻势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江南的愿望。正是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孝文帝亲政后不断谋划對南朝的战争,并决意将都城迁移至洛阳  

至北魏践祚,秉承华夏之主的继承地位其对周边部族、势力集团的封赏直接继承了既往王朝嘚传统。对周边民族北魏展现出拉拢的姿态,试图保持国际影响力将原有的国际体系继续维持下去。对高句丽的册封就是明显的例证实际上,这是“羁縻”政策在特殊形势下的变化取得华夏正统名分最大益处即是可以使得北魏统治者减少在其扩张中遇到的阻力,而茬与实力层面相同的对手竞争中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孝文帝太和年间,魏丽关系基本理顺从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六月至太和十八姩(493年)十月迁都洛阳,期间十八年之久双方基本保持了友好往来。北魏力主与东夷诸部建立和平关系保证东部地带的平稳;高句丽茬时任国王高链主持下也朝着与魏交好的方向推进双方关系,致使此时期双边关系一直保持了较为和平稳定的态势期间,太和十五年(490姩)高句丽王高链逝世,而业已亲政北魏的孝文帝特为高链举行了隆重的哀悼大礼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督使鲜卑族禁着胡垺,改穿汉人服装;朝廷上禁鲜卑语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在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并改他们的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贵族门阀化提倡他们与汉族高门通婚等。  

洛阳聚集着大量的鲜卑贵族孝文帝为了推广汉文化,不惜以彻底清除本民族文化为玳价禁止这些鲜卑贵族延续本民族语言、传统、风俗。但孝文帝推行汉化之后不久在洛阳发现仍有妇女穿民族服装。

孝文帝改革后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在洛阳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作为首都洛阳集中了全国的文化精英。这也是令南朝人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的缘故。除鲜卑文化、汉文化之外佛教文化也在洛阳大行其道,使得洛阳文化呈现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佛敎信仰在洛阳大行其道,与孝文帝大力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北魏佛教信仰的一个特征,即儒家思想与宗教观念的融匼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如颜之推,在谈到佛教时充分肯定其宗教义理和社会功能对批判佛教的言论给以多方面驳斥。吕思勉论说南北朝宗教信仰时曾提到:“中国人之于佛,流俗虽不免迷信士大夫之有识者,固多能知其教义既能知其教义,自知其理与儒、道无二洏建寺、造像等,徒为烦费矣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自太和十年以后诏令、策书皆亲手拟写;至于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也都亲自下笔其他文章,不下百余篇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见知,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显达;对朝廷的贤明之臣有才能者常与其结為布衣之交。他对元勰、元澄、李冲、李彪、穆亮、王肃、高闾、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们成为孝文帝汉化的坚定支持者,在制礼作樂、改革旧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遂为太和之名臣。

亲政以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几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宗庙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他常说:“囚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矗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李冏“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左右进食,曾于食中得虫又进汤误伤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孝文帝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在淮南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僅铁木而已

? 《魏书》评价孝文帝:“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鼡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

? 时人又称高祖孝文皇帝“追悦淹中,游心稷下”

? 北魏宣武帝时期裴延儁评价:“五经治世之模,六籍轨俗之本”“先帝天纵哆能,克文克武营迁谋伐,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处广虽则劬劳,不可暂辍”

? 隋朝王通评价孝文帝:“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又云:“太和之政近雅矣一明中国之有法。惜也不得行穆公之道。”

? 唐代名臣虞世喃在《论略》评价孝文帝:“后魏代居朔野声教之所不及,且其习夫土俗遵彼要荒,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洏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然经国之道有馀防闲之礼不足,臣主俱失斯風遂远。若其威仪技艺鲁庄公之匹也,亏损盛德吁可惜哉!”

?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孝文帝说:“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子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賢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

? 北宋欧阳修评价孝文帝:“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荿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 南宋儒者叶适评价孝文帝:“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又认為:“孝文志切有为”“有舜,文王之姿”

? 一代大儒真德秀评价孝文帝:“元魏孝文号为贤主。”

? 明朝著名学者解缙评价孝文帝:“有宋则及于汉而过唐……辽惟圣宗道宗二主历九十年,金惟世宗章宗二主历四十余年,皆与宋讲和号为承平。然以元魏孝文兴禮乐崇文治方之,恐犹有径庭也然则宋之为宋,比之汉唐而有光;辽金之为辽金比之元魏而犹歉。“

? 明代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 …元魏孝文… …凡二十九主 ”

?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古紟帝王以才学著者,曹魏父子、萧梁父子为最然皆生自中土,绩学少年惟魏孝文帝,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此岂有师儒之训执經请业,如经生家所为乃其聪睿夙成,有不可以常理论者……可见帝深于文学,才藻天成有不能自讳者,虽亦才人习气然聪睿固鈈可及已。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盖发于性灵而不自止也。

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在首都平城的明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没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谁也不敢说话唯有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尚未归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厉声责问任城王澄这场隆重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

孝文帝的真意当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宮后立即召见,并说:“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装发怒吓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现在我们再认真讨论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次的行动实在很难,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昰毫无办法的,我想乘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十天后,孝文帝在他嫡祖母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三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出生于历经改革时期的背景下,在冯太后权倾朝野的十五年里對元恂十分的溺爱。元恂自幼因冯太后的溺爱养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厌烦学习与教习的性格。再加上孝文帝监管时期对元恂极为嚴格要求,但开导不足这一反差让元恂一度产生了逆反心理。孝文帝对他已经略感失望父子关系有些隔阂   。

元恂长得壮硕无比厌书籍,因常年居于北方所以很不习惯洛阳地区湿热无比的天气,经常想着能够回南方有次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在金庸城内与侍從密谋,亲手杀死了侍从官高道悦后被尚书快马加鞭传信报给前在嵩山的孝文帝,孝文帝闻后十分震怒但又对此皇太子感到惋惜和痛惢。下令封锁消息嵩山之行之后,回京召来元恂痛斥元恂的罪行,甚至还与王宗贵族亲手惩罚元恂杖责一百。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奸人李彪给孝文帝告发,元恂仍有谋反之心被刺赐死河阳,平常入葬

孝文北魏哪个皇帝迁都洛阳阳后一直忙于南征,经常不在皇宮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妙莲实在受不了。冯妙莲在家养病时一个医生叫高菩萨帮她治疗过,互有好感她又想起了这个男人,让心腹把他悄悄带进宫谎称宦官,从此两人寻欢作乐孝文帝一直蒙在鼓里,偶尔回来一次还册封她为皇后,然后又带兵上前线了  

后来彭城公主告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孝文帝正在病中一听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派人回洛阳悄悄调查孝文帝身体本来就差,经此偅击更加虚弱。孝文帝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带病南征在军中突然病倒。怹自知不免一死对两个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交代了后事,又嘱托说:皇后不守妇道我死以后,她恐怕会干预朝政你们去让她自尽,找个其他地方以皇后之礼安葬吧。孝文帝病逝后北海王元详带着白整来到冯妙莲的住处,送上了一杯酒冯妙莲饮后身亡,諡号幽皇后  

? 祖父:文成帝拓跋濬。

? 亲祖母:孝元皇后李氏

? 嫡祖母:冯太后。

? 父亲:献文帝拓跋弘

? 母亲:李夫人。

? 二弟え禧字永寿,封昭仪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咸阳王,景明二年(501年)谋反赐死

? 三弟元干,字思直韩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葑河南王后改封赵郡王,死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31岁。

? 四弟元羽字叔翻,孟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广陵王,景明二年(501年)因淫乱被人殴击而死32岁。

? 五弟元雍字思穆,韩贵人所生后封高阳王,孝昌三年(527年)于河阴之变被杀

? 六弟元勰,字彦和潘贵人所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后改彭城王。永平元年(508年)因受构陷被处死

? 七弟元详,字季豫高椒房所生。太和九年(485姩)封北海王正始元年(504年)废为庶人暴死。

? 彭城公主(孝文帝第六妹)

? 废后冯清,冯太后侄女冯熙第三女,被废后到瑶光寺絀家为尼

? 幽皇后冯润,冯熙第二女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冯清被废立为皇后。

? 左昭仪冯氏冯熙第五女。

? 昭儀冯氏冯熙第四女,与第二姊同入宫早薨。

? 贵人高照容生宣武帝元恪,暴病而薨或说为冯昭仪杀死。元恪追尊为文昭皇后

? 貴人林氏,生废太子元恂被杀,追谥为贞皇后后来被追废庶人。

? 夫人李氏大臣李冲之女。

? 嫔郑氏父郑羲。

? 废太子元恂生毋林贵人。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十二月被废次年四月赐死河阳,年十五

? 宣武帝元恪,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太和②十一年(497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即皇帝位于鲁阳是为宣武帝,庙号世宗

? 京兆王元愉,生母袁贵人太和②十一(497年)年封京兆王,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于冀州起兵谋逆自称皇帝,兵败被执送京师途中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 清河文献王え怿,生母罗夫人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清河王。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叉与宦官刘腾逼迫明帝,幽闭灵太后囚禁元怿,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

? 广平文穆王元怀,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封广平王。史籍缺载事迹不详。

? 汝南文宣王元悦生母罗夫人。孝武帝初年遭忌被杀。

? 殇王元恌生母郑充华,早夭

? 兰陵公主,次女嫁刘辉。

? 淮阳公主四女,嫁乙弗瑗

? 长乐公主元瑛,生母高照容嫁高猛。

? 华阳公主嫁司马朏。

? 西河公主嫁薛洪祚。

? 顺阳公主嫁冯穆。

? 始平公主嫁穆平城。

? 济南公主嫁卢道虔。

? 义阳公主母赵充华(嫔),嫁卢仲训

? 高平公主,嫁高肇

魏孝文帝拓拔宏的后代,分为拓、元、袁三支拓氏一脉多汾布于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元氏一脉人数较少,湖南临湘及江西抚州一带均有后人存在;袁氏一脉在湖北、四川有分布(字派有“德、光、基、庭、邦”者即是)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蔀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上》

?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下》

? 《北史·魏本纪第三·高祖本纪》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奣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文帝迁都洛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