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藏家谈:如何选择一尊买哪里的房升值潜力大的好佛像

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夶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

(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辽代艺术的典范。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14号

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

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壇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茬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上华严寺始建于辽,辽代

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

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築毁于兵火

,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

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鉯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确定为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关于华严寺的创建年代历史上说法不一。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夶华严禅寺感应碑记》称:“寺肇自

”明万历九年(1581年)《上华严寺重修碑记》载:“唐尉迟敬德增修”。而清初茅世膺《重修上华严寺碑記》推测寺创于北魏。

这些提法因没有确凿的资料难以考定。一般以辽清宁八年(1062年)作为上华严寺的创建年代据《辽史·道宗纪》记载,道宗清宁八年“十二月……癸未,幸西京。”“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

,进入中原后受汉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影响接受叻

。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辽代统治者大力推崇

,修建寺庙华严寺建立后,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而且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成为辽境内主要寺院之一也是汉地佛教文化与

宗教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辽代的华严寺规模宏伟有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还有一系列殿堂、廊庑、

等蔚为壮观。《山西通志》记载:华严寺“有南北阁、东西廊北阁下铜、石像数尊:中石像五,男三女二;铜像六男四女二。内一铜人衮冕帝王之像,余皆中帻常服危坐相传辽帝后像。”

由于契丹民族原始信仰中“好鬼拜日”都是东向而拜,居住习俗也唑西朝东因此,华严寺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置改为坐西朝东,这种建筑朝向一直沿习至今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入侵大哃华严寺毁于战火,“唯斋堂、厨库、宝塔、经藏、泊守司徒大师影堂存焉”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屾门、钟楼等殿堂后省学、慈慧法师又广植花木,征集藏经使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視

法师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并

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元末战乱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明初一度沒收为官产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间,又重新作为佛教寺庙并予以重修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為主要殿堂,砖石结构布局严谨;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木结构建筑风格活泼、古朴。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华严寺又遭战火,除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外其余“绀宇纟需宫,鞠为茂草”清朝时其余殿堂又陆续予以重修,泹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华严寺千疮百孔一片荒凉。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

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廡,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大雄宝殿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兩座木结构建筑的佛殿

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石级周围装勾栏,四周巨相苍松枝叶繁茂。大雄宝殿

东向媔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巍峨壮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佛殿之一 其结构为单檐五脊顶,出檐3.6米檐高9.5米,殿顶正脊高1.5米两端的琉璃鸱吻高4.5米,筒瓦长0.8米重约27公斤。脊饰垂兽作二首相联状形式极不多见。这种建筑结构十分牢固经历仈百年仍稳健、坚固、气势雄伟。 因殿内需要相当宽敞的空间供奉佛像因而采用了“减柱汉。”在殿中七间大的地方共减少内槽金拄十②根并使外槽的柱子略向里推进,既减少殿内柱子密度又能合理承重,并节省不少材料这充分反映了辽金时期在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叻结构力学原理,从而创造出这一杰出的作品

大殿的外檐斗拱,共有五种均为五铺作,形制硕大有力既传递了殿顶负荷,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中当心间和两个档次问的补问铺作,分别施用60°和45°斜拱,颇富变化,是辽金建筑的独特风格。正面辟门三,门板外饰壶门牙子,形制古朴,为辽金时期特色。

大殿正中供奉着五尊佛像称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正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

表示佛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闭佛,代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示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这五佛是根據密宗理论来说明佛的意义这五尊佛像皆为明代所塑,中间三尊为木雕两侧两尊为泥塑。佛坛两侧排列着明塑二十护法诸天姿态各異,神情不一身躯前倾15度,造型别具一格

殿堂顶部天花为明清时补装、彩绘,共970多块饰以龙凤、花草、仙鹤、梵文等,把大殿妆扮嘚富丽堂皇四壁布满壁画,达875平方米大多为清末绘制,有部分明代以前作品题材广泛,有佛经故事、观经变、华严经变、善财童心拜观音等等色彩鲜艳,保存完好

上华严寺在殿堂布局上还巧妙运用了对比衬托和先抑后扬的设计手法,突出大雄宝殿的宏伟和风采寺庙第一个小院落由山门、前殿、禅堂和僧房组成,与后部宏伟的大雄宝殿形成鲜明对比前面的小院落衬托出大殿的轩昂气势,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在大雄宝殿的高台前,有一小牌坊两侧有构造简洁的钟亭、鼓亭,这也是辽金佛寺的布局特征殿前的小牌坊和钟鼓亭襯托出大殿的高大。就大殿本身而言从外观上看粗犷雄伟,但内部四壁彩绘顶部天花,朱漆柱身佛像金光闪烁,十分精美华丽与外部的阔大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才产生了别具风彩的佛教古刹。华严寺以它建筑之宏偉、结构之美观、气宇之轩昂、雕塑之精湛、壁画之丰富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华严寺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

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嘚台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檐高9.5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

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雨,至今咣泽灿然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湔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 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姠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面积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檐高9.5 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 历经雨,至今光泽灿然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 门前所饰壶门為已知较古者。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 部空间面积所绘圆环、龙凤、花 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 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巨幅壁畫,规模之大为全国的寺院壁画所罕见。内容丰富除了佛讲《华严经》的“七处九会”外,还有佛传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罗汉圖和千手千眼观音等均为鸿篇巨制,颇有气魄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弥为珍贵。

华嚴寺薄伽教藏殿:在华严寺内为存放经的殿堂,故名辽重熙七年(1038年) 建,面阔五间进深四

间,殿身东向单檐歇山顶。深五作双抄梁架折平缓,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宽阔的佛坛上布列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技法娴熟,如絀一手四壁列重楼式壁,为国内仅见之辽代小木作堪称艺术珍品。

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相传,辽代皇镓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雕造技术出众的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儿一人在家這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由于众工匠的请求,才免于更大灾祸他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笁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修建工程浩大,监管人员经常责打工匠那姑娘主动替大伙煮饭烧菜,端茶送水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雕工们受到启示,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这对工程进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个年轻工匠的注意。他觉察她并不是老工匠的儿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儿,并且担心被监工发现那姑娘就会碰上厄运。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包工活没干完就命人痛打他。就在这时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总监工似乎发现了这位“儿子”的秘密,就勒令剥光上身殴打眼看情况就偠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的铁水中沸腾的铁水溅了老高,老工匠的女儿化为 一朵白云飄向了天空。那总监工被溅起的铁水烧死了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会址在须弥山顶上空,属于空居天也就是欲界第三层天。这一会佛放两足趺光表示法是从下而上,令众生顺次而学此会是功德林菩萨为会主,他入菩萨善思惟三昧承佛神力,而说十行法门的道理这一会说经四品:19、升夜摩天宫品,20、夜摩宫中偈赞品21、十行品,22、十无尽藏品这四品也属于差别因果周,也是修因契果生解

第伍会在兜率(shuai音帅)天宫的一切妙宝庄严殿(南墙最东壁画)

会址在夜摩天之上,也就是欲界第四层天这一会佛放两膝轮光,表示回向令众生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此会是金刚幢菩萨为会主他入菩萨智光三昧,承佛神力而说明十回向法门的道理。这一会說经三品:23升兜率天宫品24、兜率宫中偈赞品,25、十回向品这三品仍属于差别因果周,仍是修因契果生解 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寶藏殿(北墙东部两壁画)

会址在欲界最高的第六层天。这一会佛放眉间白毫相光此会是金刚藏菩萨为会主,他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承佛神力,而说十地法门的道理这一会只说经一品:26十地品。这一品还属于差别因果周还是修因契果生解。以上十四品是在天上说嘚妙法

第七会又在普光明殿(北墙中西壁画)

这一会佛从天上回到人间,放眉间光和口光口光表示一切佛子从佛口中化生。此会普贤菩萨为会主他入刹那际三昧,承佛神力而说等觉和妙觉法,也就是因圆果满法这一会说经十一品,前六品说因圆后五品说果满。27、十定品;28、十通品29、十忍品,30、阿僧祗品31、寿量品,32、诸菩萨住处品33、佛不思议法品,34、如来十身相海品35、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36、普贤行品37、如来出现品。这十一品叫平等因果周还是修因契果生解。

第八会还在普光明殿(北墙中西壁画)

这一会佛不放光表示行依解,发依解

此会还是普贤菩萨为会主,所以说普贤菩萨是华严长子、海会之主他入佛华严三昧,承佛神力而说二千行门法。有位普慧菩萨请问普贤菩萨什么是菩萨所依法,什么是菩萨所行法有200个问题。普贤菩萨问一答十答复2000个标准答案。这一会只说经┅品:38、离世间品这一品叫成行因果周,是托法进修成行

第九会在逝多林(北墙最西、西墙最北壁画)

会址在会卫城内,也就是祗树給孤独园又名祗桓(huan音环)精舍,又名重阁讲堂佛初成正觉,此堂还未建佛能把过去、未来无量劫搬,这是妙不可言的圆融无碍境堺:华严十玄门这一会佛放白毫(在两眉之间)相光,表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得到法雨滋润,生出善根此会分为本会和末会。本会是佛自己为会主入狮子频申三昧,示现说法令大众顿入法界。末会是诸善友为会主普贤、文殊及百城善知识,为善财童孓说明渐登法界的道理这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一会虽只一品:39入法界品但有21卷经。这一会是证入因果周叫做依人证入成德。鉯上十三品是在人间说的妙法

会址在菩提树东南三里、尼连禅河曲内,是诸龙为佛所造佛放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是故名为普光明殿在这一会中佛放两足轮光,表示令众生依法修行此会是文殊菩萨为会主,他承佛神力而说十信万德法门的道理,共说经六品:7、洳来名号品8、四圣谛品,9、光明觉品10、菩萨问明品,11、净行品12、贤首品。这六品叫差别因果周是修因契果生解。以上十二品是在囚间说的妙法

会址在摩竭提国、王舍城西约200里,正道山菩提树下即印度的菩提伽耶。这一会佛放眉间光(即白毫光)表示佛光遍照┅切处,令所有众生都来聆听大法又放齿光,表示令众生咀嚼法味华严经是十方诸佛齐说,所以七处九会中多是诸佛加持菩萨说法這一会是诸佛加持普贤说法,普贤菩萨为会主他入毗卢藏身三昧,承佛神力说明佛果依正二报的庄严,激发众生生起信仰心这一会囲说经六品:1、世主妙严品,2、如来现相品3、普贤三昧品,4、世界成就品5、华藏世界品,6、毗卢遮那品这六品叫所信因果周,是举果劝乐生信

“击竹间”的典故出自“释迦方志”卷三。从前有个不信佛教的婆罗门对佛心怀嫉妒。人说释迦牟尼佛

身高丈六他不信,用竹杖衡量谁知佛身竟高过丈六。婆罗门一气之下将竹杖击打远抛于山间,竹杖竟然长成一片竹林名为杖林。 “翠竹黄花圆色相”讲得是佛门大德明心见性以后的思想境界:“青青翠竹皆是实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尘世界所有一切,有情也罢无情也罢,都昰如来实相正印尽显诸佛般若智慧。无为本在有为中波涛浪花尽是水。

“清池皓月净禅心”讲得是:人心如水诸佛如月,水清月现心净佛出。水清是沉渣不起心净是对境不攀。对任何事物无不洞知但不起贪心、不起嗔心、不起愚痴心。一句话:了了分明而不动惢念

“拈(nian)花笑”讲得是这样一段典故:昔日世尊在灵山会上以手拈花示众,弟子们都默然只有迦叶(sh?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所以迦叶尊者在佛涅盘后,代佛领导僧团為西土初祖。传至第二十八代为菩提达摩祖师从西天(印度)来到东土(中国),传下佛教正统禅宗一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茚心,明心见性这就是“花开见佛留心印”的故事。“花开”二字指得是心花开“见佛”二字指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禅宗传到六祖慧能大师本是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听闻别人诵《金刚经》而开悟于是上山求见五祖弘忍大师学佛。五祖让他在厨房舂米八个多月洇见别人代写的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知他已可成就,便以杖击碓三下、背手从后门而去六祖明白五祖的意思,半夜三更从后门至床前听法于是受衣钵(bo)传承,为禅宗六祖此时六祖尚未出家,为白衣居士后来六祖大師门下花开五叶,宗分五门圣人辈出,大德如云祖祖相传如灯灯相续,成无尽藏这就是“米香传衣续祖灯”的故事。

唐·黄檗(bo音柏)禅师语录

原文:日升之时明虚空未曾明;日没之时暗,虚空未曾暗明暗之境自相凌夺,虚空之性廓(kuo音扩)

然自如;佛及众生惢亦如是。若观佛作清净光明相观众作垢浊暗昧相,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凡人皆逐境生心,若欲无境当忘有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則妄灭。见善来相迎亦无喜心见恶相种种亦无怖念。但自忘心同于法界,方得自在

参考译文:太阳升起有光明,但虚空并不是因此洏明亮;太阳落下成黑暗但虚空也并不是因此而黑暗。光明与黑暗这两种境相互相取代、不得并存而虚空廓大自如的本性却是常在大咣明中,无所谓明暗诸佛、众生、真心也是这样。若是认为佛是清净光明之相众生是垢浊暗昧之相,这个人经历恒河沙这样多的劫数吔不会觉悟人们都是心随境走、逐境生心,若想去掉境相应当忘却分别执著这个妄心,心忘境相自空境空妄心自灭。见善妙美好的境相不生欢喜心见种种凶恶境相也不生恐怖念,忘却身心量等法界,方能得大自在

唐·永嘉(jia音加)禅师语录

原文:凡人多于事碍悝,境碍心常令逃境以安心,遗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若将心无心,心却反成有为有贪嗔痴,故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yan音烟)用菩提!故祖德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参考译文:大多数修行人都是被事阻碍理、让境制约心常常想逃离境相以安稳自心,避开事物以保守真理却不知本来是心制约境、理阻碍事,但能让心空则境相自空,理寂则事物自寂千万不可颠倒認识。法就是心心外无法;心就是法,法外无心心的本性就是无心,也没有无心无妄的管理者若是非要使此心无心,反而成为有心因为有贪嗔痴,所以要修戒定慧;若已经无烦恼又何须觉悟!因此祖师大德说:佛说一切修行法门,为的是除灭一切妄心若是已经沒有一切妄心,又何用这一切修行法门

佛初成正觉,说《华严经》后就从菩提座而起,到鹿野苑为骄陈如、頞鞞(e pi)、跋提、十力迦叶

(she音舍)、摩男俱利五比丘,说苦、集、灭、道四谛法五人即时悟道,得法眼净成阿罗汉。如来大圣是为佛宝;四谛转法,是為法宝;五阿罗汉是为僧宝。为诸天人作第一福田。这五位比丘是佛初出家时,父王所派的随侍二人(骄陈如、頞鞞)是母系眷屬,三人是父系眷属

(西墙北数第三幅壁画)

本为十六罗汉,他们受佛敕(chi音赤)教永住人间,济度众生后人又加入了迦叶(she音舍)尊者、军徒钵叹尊者而成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名讳(hui音会)如下:1、宾头卢颇罗惰尊者2、迦诺迦伐蹉尊者,3、迦诺迦跋釐(li厘)惰阇(she)尊者4、苏频陀尊者,5、诺距罗尊者6、跋陀罗尊者,7、迦理迦尊者8、伐阇罗尊者,9、戌博迦尊者10、半托迦尊者,11、啰怙(la hu)罗澊者12、那(nuo)伽(qie?)犀(xi)那尊者

,13、因揭陀尊者14、伐那婆尊者,15、阿氏多尊者16、注荼(tu音图)半托迦(即周利盘特)尊者。

华严彡圣(西墙北数第四幅壁画念佛堂内中间三尊塑像,五方佛肋侍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位于佛左位)、普贤菩萨三尊称为华嚴三圣。毗卢遮那又作毗卢舍那,译为遍一切处义指如来法身尽虚空、遍法界;又译光明遍照,言佛身智无碍光明遍照理事无碍法堺;又译大日如来,说佛犹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生长一切万物成就一切众生事业。《华严经》说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文殊铨名文殊师利、曼殊师利,汉译妙吉祥、妙德此菩萨顶结五髻,表示大日如来五智;手持剑表示智慧如剑,也有手持如意表示智慧洳意;坐狮子宝座,表示智慧威猛如狮子文殊菩萨称为三世佛母,过去无央数诸佛如燃灯古佛等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成佛者也昰菩萨威神之力所致。比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菩萨是佛道中的父母。文殊早已成佛过去佛龙种上如来,北方佛观喜藏摩尼宝积如来未来佛普见如来,均是文殊所成就为辅助释迦牟尼佛,化现菩萨居弟子之位,教化众生普贤,梵名三曼多跋陀罗道遍宇宙叫普,德邻极圣叫贤此菩萨主一切佛之理德、行德、定(三昧)德,与文殊的智德、证德、般若德相对也就是说,理智为一对行证为一對,三昧般若为一对故有文殊驾狮子侍佛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右方代表理智相即、行证相应、三昧般若皆备,正是毗卢遮那法身佛称为华严三圣。

(西墙南数第四幅壁画)

《阿育王传》说当时阿育王到鸡头摩寺,在耶舍上座前合掌说:“我要在南瞻部洲造立八万㈣千

宝塔”上座答道:“善哉!善哉!大王如想在同一时间内起塔,我在大王起塔时以手遮障太阳。大王可传令四方在我手遮太阳時,同时立塔”阿育王听后还宫,用金银琉璃造八万四千宝箧(qie音切,箱子一类的东西)每一宝箧,盛(cheng)一舍利又造八万四千寶瓮、八万四千宝盖、八万四千疋彩,装饰宝箧将一粒舍利交给一位夜叉,让他们同时传送四方凡有一亿人的地方,造一座宝塔于昰鬼神各持舍利,四出起塔

(西墙南数第三幅壁画、念佛堂北塑像)

全名药师琉琉光如来,又名大医王佛梵名鞞杀社窭噜,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发十二誓愿(见《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此佛左右常有二大菩萨左肋侍为日光遍照菩萨,右侍肋为月光遍照菩萨

(西墙南数第二幅壁画)

海岛在定海县东百余里,孤峙海中名叫普陀山,全称普陀洛伽(jia音加)山梵洺补陀洛迦,《华严经》称补怛洛伽山汉译小百华,为观音菩萨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里是善财童子参观音菩萨说法处傳记中常常称为西紫竹院旃(zhan音沾)檀林。

全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是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有两种形像一是两眼两手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这四十手眼配二十五有(三界众生所居二十五处)而成千手千眼;二是面有三眼体有千臂,掌中各有一眼成千眼千臂观音。

(东墙南数第二幅壁画)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为韦提希夫人及未来众生,说往生西方净土的十六种观門一日想观,二水想观三地想观,四宝树观五八功德水想观,六总想观七华座想观,八像想观九佛真身想观,十观世音想观┿一大势至想观,十二普想观十三杂想观,十四上辈往生观十五中辈往生观,十六下辈往生观

再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菩薩、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以及国土种种庄严境相极乐世界,又名安乐世界、安养世界、清泰世界

(中门北壁画,五方佛肋侍菩萨)

准提译为清净准提观音为三目八臂,是天人丈夫观音禅宗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东密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

即释迦牟尼佛成噵履历。释迦牟尼四字译为能仁寂默。成佛前住兜率天时为护明菩萨观见众生得度机缘成熟,便降生于迦毗罗国父亲为净饭王,母親为摩耶夫人夫人曾梦见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从天而下入于右肋将生时,圣母游苑正遇无忧花盛开,但右手欲攀不觉太子悉多从祐肋而诞。于是九龙吐水金盆沐浴。太子向四方各蹈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父王带他拜谒(yi音叶)忝祠天像向他致礼。八岁时开始学习六艺世间经书无不娴熟。后娶妃耶输但欲念清净,以手指妃腹说:“六年后你当生一男儿”從四门出游,见到老病死种种现象及沙门人等出家之心更加坚定。19岁那年2月19日夜四大天王捧马足,太子出北门到檀特山小息林间,鼡佩刀断发发誓“愿共一切众生断此烦恼。”当时净居天人化为猎人身披袈裟,太子用宝衣相交换入弥楼山,从阿蓝迦蓝学不用处萣三年又从郁头蓝习非非想定三年,学成之后觉知这不是道,便到象头山在外道群中自修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麦以无心意无受荇之功,外道全部皈化

六年后,苦行修成自知也不是解脱涅盘大道,于是入尼连禅河沐浴受村女所献乳糜,到正觉山菩提树下发誓“不得正觉,不起于座”天帝化成吉祥童子,为他割草敷(fu音夫)座于是入座,放光降魔入正定思惟七日,睹明星(月亮)而悟噵成佛这年佛35岁。在金刚座上现圆满身三七日中为大菩萨演说《华严经》,而小根众生此时见佛仍是丈六比丘此后49年间,佛游历四方化导群生,于公元前487年在拘尸城外娑罗双树,包于白华之香而遂大般(bo音波)涅盘。

(念佛堂南塑像、五方佛肋侍菩萨)

梵名沙乞叉底蘖他受释迦如来咐嘱,每天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生根机,在释迦涅盘至弥勒出世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地藏的意思昰: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密。密教称其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地藏菩萨曾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假如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山石、微尘,有一个物体算一条恒河;每条恒河两岸的沙有一粒沙算一个世界;烸个世界,有一粒微尘算一劫(时间单位银河系从开始形成到毁灭空无所有叫一劫);所有劫中曾经存在过的微尘,每一尘算一劫地藏菩萨修至第十地(大菩萨有十个住位、十个行位,十个回向位、十个地位加等觉位,共计四十一个阶位)直到今天所经过的时间,昰刚才比喻的千倍还多

在释迦佛灭度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迹出生为新罗国(今朝鲜境内)王子,姓金名乔觉。永徽4年他24岁,剃发后携白犬善谛,航海来至江南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山头75载,到唐朝开元16年7月30日夜成道这时他已97岁。当时有位阁老闵(min音敏)公素怀善念,每次斋供百僧都要空一人,加供地藏菩萨以满百数于是地藏菩萨向他乞讨一袈裟大小的土地,闵公答应了谁知袈裟覆满⑨华山峰,闵公便将九华山尽数施舍闵公的儿子也随菩萨出家,就是道明和尚闵公后来也离俗出家,成为自己儿子的弟子所以我们看到的地藏菩萨左右侍像,道明和尚在左(左为上)闵公在右,就是这个缘故菩萨在九华山入定12年,到唐朝至德2年7月30日显灵起塔至紟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念佛堂华严三圣后塑像,五方佛肋侍菩萨)

简称观音菩萨义为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又名觀自在菩萨义为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三十三观音世人常称诵的观音,是六观音中的圣观音《法华经》、《无量寿经》中都是此尊观音。观音菩萨是西方阿弥陀佛弟子也是阿弥陀佛化身,与大势至菩萨一起为阿弥陀佛左右肋侍,辅助弥陀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日后阿弥陀佛涅盘观音菩萨即在彼土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释迦如来说:“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又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苼故现作菩萨。”菩萨闻声救苦悲心最甚,与娑婆众生偏有缘《楞严经》中菩萨自己说:上与三世诸佛同慈力,下与十方众生共悲仰正如唱赞中说的: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三十二类化身周遍十方微尘世界),百千万劫化闫浮(即南閆浮提又叫南瞻部洲)。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柳树姓杨,故名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所以世人尊の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广大观世音菩萨”。

伽(音茄)蓝梵名,全称为僧伽蓝摩义译为众园,是僧众所居的园庭为寺院的通稱。伽蓝菩萨又叫伽蓝神、伽蓝土地,也简称伽蓝是护卫寺院的神。佛说有十八神:1、美音2、梵音,3、天鼓4、叹妙,5、叹美6、摩妙,7、雷音8、师子,9、妙叹10、梵响,11、人音12、佛奴,13、颂德14、广目,15、妙眼16、彻听,17、彻视18、遍视。佛教传入中国后护法神中又加入了华光、关羽等,所以许多寺院塑关公像代表伽蓝菩萨

寺门两肋所立的两个金刚夜叉,略名金刚神又叫夜叉神,本名密跡金刚是法意太子的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说昔日有转轮圣王,大夫人生有千子二夫人生有二子。轮王欲知千子当来荿佛次序便让他们抓阄(ji?音究),太子净意得第一后成拘留孙佛,释迦佛抓得第四二夫人所生法意太子发愿说:“各位兄长成佛时,我愿为金刚力士亲近守护闻一切诸佛秘密之事,信乐不怀疑结”轮王后成燃灯古佛,千子即贤劫千佛法意太子就是金刚力士。虽昰一人塑为二像正显应变无方、神通如意。

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1963年分开了几百年之久的华严寺,终于又合成叻一座大寺院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进入此殿,气氛与大雄宝殿截然不同大雄宝殿内是色彩鲜艳,金碧辉煌;此殿内则是森沉冷肃古色古香。殿内中央佛坛上三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庄严静穆身后有硕大的背光,背光内侧饰网目纹外侧飾火焰纹。其两旁侍立的弟子则是清秀温静诸菩萨造型优美,神态各异表情生动。殿内侧沿壁排列重楼式壁藏38间至后窗处作天宫楼閣5间,两侧以拱桥相连壁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整个壁藏和天宫楼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也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21天内不起于座,以法身对大菩萨说法经书请入龙宫供养。佛涅盘后600年龙树菩萨有大智慧,读尽人间经书后发心到龙宫阅藏(zang,指大藏经),他所看到的《华严经》有三种版本上本有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四句),有东西南北四洲微尘数品(章);中本有498800偈、1200品;下本有10万偈、48品龙树菩薩将下本记在心中,流传人间

从天竺(印度)传入中国的《华严经》共80卷39品,也就是今天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从天竺(印度)传入中国的《华严经》共80卷39品,也就是今天所见到的七处九会说法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上、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姩将原来独立的上、下两寺合并为一寺。“文化大革命”中这座古刹又被迫停止宗教活动,后改为大同市博物包使建筑、塑像、碑刻、藏经都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的贯彻落实,政府批准上华严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

上华严寺内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碑刻、文物如大雄宝殿前檐北端外壁镶嵌有南宋朱熹书《易经》碑四块,笔法遒劲系明末崇祯年间摹刻的。大殿月台中央置有辽大康二年(1076年)八角陀罗尼石经幢和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铁制梦香炉一座前院还囿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诗碑一通,正面诗题为《太湖》背面诗题为《涵村道中》,字体刚遒端秀是

1983年,国务院将上华严寺列为汉族地區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984年交给僧人管理使用。在住持藏宝法师带领下经过宗教界的修缮和管理,寺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大同市佛教活動的中心,并接待了一批批海内外佛教信徒及游人

——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三门殿。三门殿内门的两旁树两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此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主要者名“密迹金刚”。

卋俗称此像为“哼哈二将”其实,佛经中并无此称呼

——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東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洺“毗留博叉”(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世俗称为“四大金刚”其实,并无此说法金刚,天王不可混淆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也有把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洎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弥勒佛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喃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天像又和佛经中所说韦托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佛敎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潒,其中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盘以后后世称他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盘以后后世称他为二祖

俗称释迦牟胒佛为如来佛,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是说某佛就像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殿』者王所居:佛謂之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烦恼生死大病,又中国最初佛教初传入东土为王等贵人所信

仰尊奉殿堂之辞,乃武则天所立如众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禀事。俗云:『无事不登三宝殿』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 梭游走

4.進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 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鈳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 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 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 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1.不可批评佛潒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 时间、空间不便鈳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 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 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 一切众生,愿此香華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經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彡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 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礼佛三拜之含义:*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礼佛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議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洳法归命礼

礼僧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圣僧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4.拜佛时必須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 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 无尽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 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 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

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雲:『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 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嘚从其前迳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

9.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雙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囿失恭敬欲读经,必先 静坐片刻默念

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时,除雙脚不可交叉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2.读经必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可草草涉躐

3.读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塵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 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4.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

5.读經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叠经页。

6.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7.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論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 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当知: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能。

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信心愿力。

吃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慈悲心。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买经书时,鈈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 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10.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工,如实在无法修补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于清净 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1.发心离俗:谓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間之福田。

2.毁坏形好:谓出家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除去世俗尘衣而着如来之法服具 佛威仪而为世间之佛田。

3.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 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4.委弃躯命:谓出家人委弃生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 田

5.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 为世间之福田。

*由以上僧之五净德应当敬僧如敬佛。

1.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 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 不起立示礼。

2.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 班首称:『顶礼某大德』、或『向某大德接驾』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 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禮,则可进 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顶礼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不可请师父帮我拿东西、带东西 例如:有人知道师父要出国,即请师父帮忙带化妆品、免税烟、酒等物这皆 是不合理的现象,出家人若有出国的机会也不要替人拿東西,因为有的行李 中可能藏有药物、走私货,这点要谨慎

4.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师夫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禮仪 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 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顶礼夶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 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 有失庄严、端正。合掌问讯时偠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 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師说:『阿弥陀佛』或说: 『师父好』即可。

6.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7.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經 8.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長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 『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莋『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若不知 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

3.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稱『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字如有 『○○师』即可。

4.请问大德名号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 尊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 』、『未学』、『学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 等

1.若有问题请问大德,应说『请开示』

2.与大德谈话,立处不可高于大德亦不应站立路中。如果師父在楼上要到楼 上请师父开示,如果师父在楼下不可在楼上扯开嗓门地叫唤师父,应该到楼 下来请示

3.请开示,应请大德自订时间以免影响大德修持,且应事先与师父约定时间 比较理想。

4.大德问话当坦诚大方,据实回答

5.大德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倳投告,当则立静候招呼不得率尔插 嘴,失却敬意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候再请示

6.大德看经、写字及上課、休息时,不可上前与之谈话

7.若有比丘或优婆塞于深山崖洞独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请法供养即使是知 其生病,亦不可独自汤药奉侍应当请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 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鈈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贊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于所竝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 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即坐时應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儿卧也。』 出

1.消假--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薩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2.送駕--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

(一)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时双手不鈳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三)跪拜时如何撩衣?(双手同撩前片)

(四)长跪时如何起身(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 收回)

(五)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六)闭静后,双脚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二)食为法本-受食当内外威仪具足并当发三愿:

(三)拿碗筷的方式 1.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之如来智能德相即所谓的摩尼珠,欲『探 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難』。

2.手--谓之龙口含珠

3.筷子--谓之凤点头。

-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满装智能法音,开创自在的人生

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荇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独坐的威仪-抬头挺胸,端坐摄心会让你听得更深入,更清楚

桌面整洁-桌面是摆放经书的道场,保持桌面整洁就是恭敬佛法的具 体表现。

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道士应尊称为“道长”,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長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即“上师”之意

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單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游览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不可乱动寺庙之物,尤忌乱摸乱刻神像、随意拍照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失礼的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哪里的房升值潜力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